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黄山松课件通用6篇
  • 黄山松课件

    发表时间:2023-07-08

    黄山松课件通用6篇。

    以下是小编为您准备的与您所需相关的资料“黄山松课件”,如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请持续关注本站。每位教师在上课前都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现在开始着手准备教案和课件也不算晚。教案是具体体现教学方法的工具。

    黄山松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网络教学,让学生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同学们,马上就要“五一”劳动节了,有没有打算出去游玩呀?你准备建议你的父母带你去哪儿呢?为什么想去哪呢?(学生畅所欲言)

    2、今天老师再向你们介绍一个“五一”旅游的好去处,那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媒体出示“黄山”两字)那里的松、石、云、泉都非常有名,大家想去吗?

    现在让我们先去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先出现黄山松图片,然后逐渐出示特写的“奇”字)

    3、齐读课题后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指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根据读书要求评价)

    3、听课文朗读,边听边看边思:黄山松奇在哪?

    4、交流(1)位置奇(提示: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

    (2)形态奇:(回答后齐读最后一段)

    (三)品读体会

    1、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到曾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去观松,在那儿,你会看到哪些松树呢?

    2、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第二段,在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1)学习迎客松:

    ①细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理解:“遒劲”“饱经风霜”

    看图想想“郁郁苍苍”是说这棵树长得怎么样?你能换个词吗?

    指导读该句。

    ②指读第二句:这句话是写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它名字的由来)

    指导朗读

    ③师读第三句,要求学生换一种说法,请用上“不仅……而且……”

    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仅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人们只要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

    指导朗读。(“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迎客松的奇、美以及对它的赞美喜爱之情表现出来。

    学生自行试读、指读、齐读。

    ⑵学习陪客松

    过渡:迎客松是那样的奇美,那陪客松又是怎样的呢?

    ①指读有关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②说说你认为陪客松的奇特又表现在哪呢?

    ③看图

    ④读:要求把它的奇读出来

    ⑶送客松又奇在哪呢?

    ①自由读课文

    ②指答看图理解“蟠曲”并与迎客松的“遒劲”作比较

    ③感情齐读

    3、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果然是那样的神奇,让我们用饱含情感的朗读再一次去体会这三大名松的奇。

    齐读第二段中描写三松的句子

    4、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松最具有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让我们去一饱眼福,好吗?

    学生观看录像。

    5、引读:看完这一画面,我们不禁脱口而出:黄山松真是——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是它们装点着整个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难怪人们会对它——情有独钟。

    (四)走进黄山

    过渡:黄山四绝中其他三绝也是别有情趣,让我们再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学生观看“怪石”及“云海”。

    2、谈话总结:

    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衡山的烟云,庐山的飞瀑,峨眉的秀丽,雁荡的巧石,丹霞的崖谷,嵩山的锐峰,恒山的浑厚,黄山都兼而有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明末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是山,也是海,是山之海,云之海,松之海,花之海,光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

    (五)作业设计

    你想去黄山旅游吗?

    心动不如行动,那就赶快行动,写一份建议书,建议你的父母带你去黄山,把去黄山的理由写充分,可以吗?

    黄山松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黄山奇松》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中引出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先交代三大名松的生长地,在玉屏楼前的悬崖上,然后再一一描写“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不同的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重点、难点: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交流收集到的学习资料,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昨天老师和大家见面时,你们要求老师上课声音响亮,能和同学们一起收集资料,你们对自己也提出了不少要求:要预习好课文,要善于提问。我回去之后,仔仔细细读了几遍课文,并通过网络收集到了不少资料。我越读,越觉得课文写得很精彩,我有好多好多的想法要与大家交流。不知你们预习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这是课文中的生字,⑴你会读了吗?你觉得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⑵谁愿意把生字组成词语,领着大家读一读?⑶这些生字你还能组成别的词语吗?

    2、检查读书: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⑴当一个同学读的时候,我想请其他同学和我一起做评委,我们要认真听,并且要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或者勇敢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能读得比他好。”好吗?⑵指名朗读,即时评价。

    3、小结:同学们对生字和课文的预习很到位!

    评析:这一部分主要任务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通过读词语、扩词、听、读、评价读课文等,巩固了课文中的生字,并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听,当好评委,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勇敢地站起来,挑战同学,挑战自我。这样整个环节一气呵成,畅快淋漓。

    三、审题,提问:

    1、过渡:我们知道,学习一篇文章,要一边读一边想。我们就从读课题开始边读边想,好吗?

    【引导学生从读课题开始边读边想,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2、提问: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评析: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提问,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质疑问难的方法。学生很会提问,如:黄山在哪?黄山名称是怎么来的?黄山有哪些奇松?奇在哪里?为什么课文要以黄山奇松作题目?黄山除了有奇松,还有什么奇?……

    四、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1、过渡:既然提出了问题,我们就要来解决这些问题。老师想请大家通过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也可以借助你收集到的资料,在头脑里形成画面,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

    评析:引导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指导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来解决问题。

    黄山松课件 篇3

    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法:

    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迁移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奇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前鼻音:宾客盆景

    后鼻音:玉屏楼状如黑虎

    翘舌音:状如黑虎

    (2)朗读下列词语: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枝干遵劲枝干蟠曲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

    誉地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卡片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

    黄山松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搜集的有关黄山松的资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语言文字,体会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第20课,并学习了课文的第1小节,知道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使得人们对黄山奇松真是情有独钟。那么黄山松究竟奇在哪儿呢?引得人们对她如此偏爱,请大家打开课文,大声地朗读课文2、3两小节,边读边想,黄山松奇在哪里?

    (边说边打出各种姿态的黄山松)

    二、精读课文2、3两小节

    1、学生自由读2、3节,思考:黄山松奇在哪里?教师巡视。

    2、共同讨论:黄山松奇在哪里?

    (1)你认为黄山松奇在哪里?引出第3节的学习或第二节的学习

    你是从哪里知道黄山松的姿态非常多的?

    过渡:是呀,黄山是那么的大,松树是那么的多,姿态又是那么的奇,真是千姿百态啊!课文有选择地向我们具体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这三大名松各自奇在哪里呢?请你再仔细地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2)引出第二节的学习

    迎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从“饱经风霜”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象一下:迎客松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千多年里,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她的表现又怎样呢?请做下列的填空:

    狂风来了,迎客松()

    暴雨来了,迎客松()

    电闪雷鸣,迎客松()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电闪雷鸣,迎客松依然屹立在悬崖边,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多么神奇呀!这句话该怎样去读呢?

    这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古朴苍健的迎客松生命力是如此顽强,一丛遒劲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人们又赋予她丰富的想象,齐读第二句话。

    正因为这样,她现在已经成为整个黄山的代表了,让我们一起用骄傲的语气朗读第三句话。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课文,很爱动脑筋,那么你还从哪里读出黄山松的神奇呢?

    陪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她已有500多岁了,仍然以她高大的身姿风雨无阻地陪伴游客们欣赏黄山美丽的风光。

    送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枝干蟠曲”是什么意思?

    谁知道盆景的制作过程?指名说一说。(出示一盆盆景)

    人们把枝干蟠曲的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你体会到了什么?

    蟠曲的枝干向山下伸去,人们又把她想象成人的手臂,在送游客们下山。

    指名读一读写“送客松”的句子。

    小结:课文具体地向我们描述了黄山松的神奇,让我们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再次领略黄山松的神奇吧!

    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

    过渡:黄山松千姿百态,课文只给我们具体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同学们在课前也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松的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三、交流资料:

    1、指名上台介绍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教师略作评点。

    2、黄山真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呀!真乃绝中之绝,因此又有许多人在赞美她,谁来读一读你搜集到的文章。

    3、指名上台朗读。

    4、老师也搜集了一首赞美黄山松的诗,想和大家共同分享。

    5、大屏幕出示《黄山松》,学生自由吟诵。

    6、全班齐诵。

    四、结束全文。

    点评:这是一节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有机结合的课。1、执教者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读文、勾画、思考、对话,通过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研读,使学生体会到黄山奇松奇在姿态,奇在生命力。2、根据内容和目标较好地选择了拓展点“奇松”,布置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在课内交流,通过对“凤凰松”“双龙松”“黑虎松”的品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黄山奇松奇在姿态,奇在生长环境,奇在生命力,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凭据教材结合内容师生收集并整理资料,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课本越读越厚。

    黄山松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6课《黄山奇松》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读准读通课文,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难点:感悟三大名松的姿态美,体会作者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假期生活五彩缤纷,多姿多彩,这个假期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哪里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游玩,领略一下千姿百态的黄山奇松!板书并齐读课题。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从课文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个字写的?

    2.抽生读词。

    陡崖屹立遒劲情有独钟姿态优美

    盆景宾客蟠曲饱经风霜充满生机

    重点订正“劲”的读音,此处读“ jìng ”。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品读第二段,感受奇松。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划出描写三大奇松的句子。

    2.感受迎客松的奇,抽生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从文中的语句可以看出迎客松奇在哪里?

    形态奇:

    ①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手臂,伸出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课件出示迎客松”

    ②此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大家伸出手臂,五洲四海的朋友来了,假如你是迎客松,你会说些什么?

    精神奇:(生命力旺盛):

    ①“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说明什么?(生命力旺盛)“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知道这个词意思的?谁能用这个词语说几句话?

    ②文中说迎客松饱经风霜,据说迎客松已有1300多岁了,请你想象一下,这棵屹立于黄山之巅的千年松,可能会经历那些磨难?

    ③指导朗读“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一句。“饱经风霜”一词要用凝重的语气读。“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也要重读强调。

    ④欣赏古诗:

    曾有古人作诗赞叹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课件出示

    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把你的敬意融入到句子里读一读,好吗?

    ⑤“乃至”可以用哪个词换一下?为什么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⑥迎客松姿态奇特,生命力顽强,是我们哪种民族精神的象征?

    迎客松姿态奇异,是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生命力顽强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所以迎客松走出了黄山,走出了安徽,来到了人民大会堂,矗立在人民大会堂会客厅的墙壁上。1997年,中华人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去世之后,央视精选画面要为邓爷爷送行,迎客松就担此重任。

    ⑦此刻,望着这样一株令人称奇的树,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⑧带着赞美的思想感情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⑨总结作者描写迎客松的写作方法。(先写实,再联想)

    3.默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思考陪客松和送客松奇异姿态是怎样的,作者把它们联想成什么?

    4.三大名松的姿态奇特,顽强生命力令人折服,带着感情齐声朗读这部分句子,让他们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我们心里。

    5.第二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

    6.分组自由背诵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

    (二)师范读,学习课文第三段。

    1.范读第三段,要求学生找出两个词语,补充板书,并说说理由。

    2.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想想一下黄山松的奇特姿态还有哪些?生想象练说。

    三、拓展延伸,想象练说。

    出示探海松、卧龙松等奇松图片,仔细观察图片上的画面,仿照课文第二段作者描写三大名松的方法,选一株或几株松树,说给同学听。

    四、回顾总结,升华主题。

    1.浏览课文,看看整篇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2.黄山松“奇”在哪里?

    3.这篇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美,有神奇的九寨,甲天下的桂林,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祖国大好河山。

    五、布置作业,实践体会。

    1.继续背诵课文第二段。

    2.争当小导游。

    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小导游,条件是普通话标准,口才好,能把三大名松的特点说出来,有条件的同学请浏览下面这个网页,设计一段导游词。

    黄山松课件 篇6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本第九册的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根据《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探讨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设计理念

    《黄山奇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性散文,全文紧扣奇来对黄山松进行描写。文字生动,意境优美,适合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与文本进行交流,教师转变角色,以一个导游的身份将学生引入情境,然后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感悟,与文本自由的进行亲密的对话,在反复的朗读中加深感悟,加深理解,在读中引发思维,唤起情感,从而让学生的思想与心灵和教材发生碰撞。进而提升学生精神境界。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读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

    络教材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把课文内容与网络教材上的图片、文字、影片结合起来进行阅读感悟课文的能力。

    4、赏读品味,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仅是山,也是海,是松之海,石之海,云之海,泉之海,花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

    今天,让我们乘坐网络快车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一节好的语文课,一个“情”字怎生了得!“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在教学《黄山奇松》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课文的情境和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启动情感。】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谈话:好!你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同学了,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现在,请你们进入“自学天地”,根据提示,进行自主学习。

    2、学生自主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

    (1)好!你们通过网络教材进行了自主学习,阅读《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那么,黄山奇松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根据“自学提示”你读懂了什么?请你向大家汇报一下。

    (2)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黄山奇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网络教材初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网络资料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了一大堆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从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在课堂上研究。如“‘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什么把黄山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为什么说迎客松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整个黄山的象征”、“为什么黄山松和别处的松树不一样,为什么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可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研究。】

    三、合作学习,研究问题

    1、好!有了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请你围绕这些问题去朗读课文,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图片、影片、文字资料自己去学习、解决这些问题。

    2、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研究学习。

    【在《黄山奇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进一步研究问题、伙伴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便于研究的场所,通过网络教室、教学网络、网络教材等构建一个研究的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从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有了问题,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在《黄山奇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去朗读课文,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图片、影片、文字资料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汇报品读:好!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你读懂了哪些问题。

    2、重点汇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

    ①“迎客松”的句子:

    问题:迎客松“奇”在哪儿?你把写迎客松“奇”的句子读出来吗?

    感悟:针对“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欣赏:单击“迎客松”词语,“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迎客松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展开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旅游。

    探究:为什么说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呢?

    想象:面对天下游客的到来,迎客松怎么说呢?能用你的身姿表现出来吗?

    品读:你能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

    ②陪客松:

    问题:陪客松“奇”在哪儿?你把写陪客松“奇”的句子读出来吗?

    感悟:读了“陪客松”这一句,你想说点什么吗?

    品读: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臂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③送客松:

    问题:送客松“奇”在哪儿?你把写送客松“奇”的句子读出来吗?

    探究:为什么送客松被称为“天然盆景”呢?

    想象:单击“送客松”,欣赏图片,有一首诗写得好: “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面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是在挥手告别,又仿佛是在作揖送客,又俨然是在伸手挽留。送客松面对着即将离开的游客,它会怎么说呢?能用你的身姿表现出来吗?

    品读:你能把自己对送客松的理解与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3、配乐朗读全文。

    【学生通过“超媒体”阅读,对自己研究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同时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了网络教材的人文熏陶,心中已经有了丰富的语言和情感的积淀。这时我组织学生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精读品味,在精读品味中注意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并及时点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因课设练,拓展迁移

    1、学习《黄山奇松》一文,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文章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读了这篇课文,谈谈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

    2、黄山怪石也别有情趣,请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石头动起来、活起来。

    3、学生准备,教师个别指导,组织学生汇报,适时点评。

    4、教师小结:黄山怪石,千姿百态,每一块都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你们说得太精彩了!如果把你们说的写下来,不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吗?我建议你们课后进行合作,把它整理成一篇文章,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因课设练,拓展迁移。一句话,就是要把训练练在点子上,练到孩子的心里去。我在教学《黄山奇松》时,这是一篇很好的习作范文。我在引导孩子品读课文以后,展示黄山“怪石”的图片:“我们不仅要学会感受美,而且也要像作者一样去创造美。黄山四绝中的‘怪石’也别有情趣,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块怪石,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石头动起来、活起来!”孩子稍作准备便妙语连珠。】

    (五)教后反思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领航者、组织者。全体师生参与到探索、研究、创造的活动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网络互动,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创造的情感。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培养了信息时代学生的基本学习技能,如:浏览的技能,获取、过滤、分析、处理信息的技能,交流、沟通的技能,信息发布的技能和网络参与的技能,为学生将来投身信息化时代进行终身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而且可以促使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我们要从“教育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学习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观念出发,大力提倡“体验性教育”、“研究性学习”,还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生命历程!

    【黄山松课件通用6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