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黄山松课件(实用11篇)
  • 黄山松课件

    发表时间:2023-04-22

    黄山松课件(实用11篇)。

    经过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的精心筛选和整理我们向大家推荐黄山松课件。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才能让学生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通过本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黄山松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情“奇”。

    设计思路:

    抓住文中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层层品读,感受黄山松的形神奇特;人松合一,感悟黄山松的独特情感。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各位老师,晚上好。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黄山奇松》。

    上课。同学们好。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习,请准备好笔和纸,听写几个词语。

    请对照大屏幕,全对的请举手。

    出示:

    潇洒挺秀遒劲蟠曲

    郁郁苍苍绿色巨人天然盆景千姿百态

    检查并订正。

    2、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词语是哪个?(遒劲)老师板书:讲解示范。

    这个词不仅容易写错,也容易读错。请你读。你也读。一起读。

    3、这些词语在课文中都是描写谁的?(黄山松树)

    二、揭题抓“奇”,初读印证

    1、你们是否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只用一个字概括了黄山松树的特点,那就是——奇。

    2、通过预习,你印象中,黄山松树的什么最为“奇特”?

    3、让我们再次读文章,揭秘黄山松树的“奇”,找到你觉得最为奇特的描写,画出相关的语句。

    4、自由朗读课文。

    5、分享:你从哪些描写感受到它们的奇?

    你先来。请你补充。

    还有吗?

    6、老师发现,刚才很多同学找到的句子都是有关三棵松树的描写?它们分别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教师板书)为什么呀?

    哦,它们的名字奇特。来,读读它们的名字,从名字中感受到什么?

    你来黄山游览,有人欢迎、有人陪伴、有人相送,这奇特的名字让我们有了别样的情感。

    看来,你有不同见解。它们的姿态十分奇特,你还发现它们的名字与姿态有关。

    7小结:我们来对照一下,前面哪位同学的分享最为准确?让我们把掌声送上,向他们学习。

    三、关注“奇”松,感受写法

    1、黄山松如此多,为什么作者偏偏把目光聚焦在这三棵松身上呢?除了它们的“奇特”,还藏着什么呢?下面随着作者的笔触聚焦到三棵松树,轻轻地读一读记一记,看是否能读出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2、填空式背诵。

    (1)它有()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2)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地手臂,好像在跟游客()。

    (3)师生合作朗读。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3、说说发现。小结:三句话有共同的特点,前一句是松树的姿态的描写,后面的内容a+都是由此产生的联想。

    4、那如果老师把这位子换一换,你们看行不行?

    小结:看来,抓住不同姿态的特点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合理的联想才是锦上添花。这是隐藏在文章中的秘妙。让我们再次朗读,感受黄山松的奇,感受黄山松的情。

    四、迁移练笔。

    1、师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领略的是黄山三大奇松的风采。其实,黄山的每一棵松树都有自己的姿态与情趣,请看——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这句话里也藏有秘密,请读一读,说说发现。请你结合这句话,选择一组姿态产生合理联想,写一写。

    2、学生练笔。

    3、小结:一个个精妙的词语赋予松树生命,一处处生动的联想赋予松树灵性,这是为什么?

    明白了,你们和作者一样,对黄山、对自然充满了热爱。同学们,万物生长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正因为有人用心去观察与体会,才使它们的生命变得更为精彩。相信你们今天的欣赏与赞美将使它们变得更为美好。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的黄山,除了奇松,那里的怪石、云海、温泉同样闻名于世,今天老师推荐给大家的三篇文章正是描写它们的。课后请你们对照阅读,下节课一起分享。

    五、板书

    黄山奇松

    遒劲

    迎客松

    陪客松姿态联想热爱

    送客松

    黄山松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二、感受黄山松的“奇”。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说到看松,最佳地点就是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快熟浏览课文,找一找?

    2、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三大名松奇在哪里呢?板书(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三大奇松的?

    自读小提示:

    (1)找出具体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用你喜欢的读书符号标出来。

    (2)哪些词、句最能表现迎客松的“奇”,标出来,在旁边做批注。

    (一)赏迎客松

    1、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迎客松,谁来为读一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生命力顽强

    (出示图片)瞧!这就是黄山的一棵松迎客松,迎客松奇在哪呢?

    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出什么?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饱经风霜,你怎么理解饱经风霜?饱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

    ①满足了食量,跟“饿”相对;②充分;③饱满。

    在这个词里选第几种?

    那这个词的意思是?(充分经历了风霜,说明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

    这里说谁饱经风霜?

    据说迎客松的树龄已经有800余年,那么生长在山顶上,陡崖边的迎客松在这800年的生命历程中可能经历过怎样的风霜呢?请围绕“饱经风霜”,说说你的理解。

    ▲当狂风猛烈地扑向它,妄想将它(连根拔起),而它却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当滂沱大雨泼向它,企图让它(屈服),而它却仍然(蓬蓬勃勃、郁郁葱葱)

    ▲当火辣辣的骄阳当头照,好象要把它(烧成灰烬),而它却依旧(苍翠茂盛)

    ▲当厚厚的积雪重重地压在它身上,恨不得将它(压垮)而它却还是那样(四季常青)

    这样的经历仅仅是一年、两年吗?十年、二十年?它们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就是充分,这样的经历就是“饱经风霜”。再读这个词。

    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没有让这棵八百岁的老树树皮变得开裂,斑驳,它们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真顽强啊!所以说迎客松奇不奇?(板书:生命力强)

    你能不能把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奇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还有一个词也说明迎客松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哪个词?(枝干遒劲)什么是遒劲?读着这个词,你感受到迎客松的枝干怎样?(粗壮、有力)

    你能读出那种感觉吗?齐读。

    是的,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但仍然(枝干遒劲),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热情好客。

    除了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1、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

    3、这样热情好客的迎客松你喜不喜欢?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欢读出来。

    地位

    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生命力顽强,热情好客,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课件出示句子)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只要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xx,看到迎客松又会不由自主地想起xx。所以: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引说),他是整个黄山的化身。

    这么神奇的迎客松,欣赏一遍肯定是不够的,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

    (二)赏“陪客松”

    在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

    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这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我们想象一下,在险峻的黄山,当你观赏风景之时,有这么一个高大的巨人陪伴在你身边,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样的陪客松让你感到怎样?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三)赏“送客松”

    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天然盆景”)

    师:盆景是什么意思?哦,它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可,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却像盆景一样姿态优雅,你说奇不奇?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姿态奇不奇?

    它在形态上还有什么特点?

    它正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可能会跟他们说些什么?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像人一样的挽留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姿态奇特,各有各的魅力,迎客松伸出手臂,迎接客人;陪客松陪伴游人游览黄山。送客松伸出长手臂,向你依依不舍的告别。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三大名松的独特风姿。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刚刚我们欣赏了黄山的三大名松,那么黄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松呢?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你有什么发现?

    数量多,千姿百态。(板书:千姿百态)

    黄山松的确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体会省略号,仿写。

    三、总结。

    黄山的松,千姿百态,并且每种松树独具魅力,它们饱经风霜,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是如此的奇特。这样奇特的松,在泰山能看到吗?在华山能看到吗?在峨眉山能看到吗?只有——黄山,这样的松,黄山独有,难怪游人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去黄山走一走,看一看。

    四、布置作业。

    1、推荐文章:《黄山奇石》,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袁枚的《游黄山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丰子恺的《上天都》等都体现了黄山的绝美秀丽的风姿,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相关的书籍读一读。

    2、当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说出“奇”,也许明年暑假你就能来一次黄山之旅。

    板书: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生命力强

    陪客松奇姿态独特

    送客松千姿百态

    黄山松课件 篇3

    《黄山松》课堂教学实录

    公主岭市双龙中心校

    赵丹

    一、直观感知,读题解意。播放视频:黄山。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对黄山有什么印象? 生:我觉得黄山很美。

    生:我觉得黄山是个风光秀丽的地方。师: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奇峰、怪石、云海、温泉”是黄山的“四绝”,而黄山松则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素有“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经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黄山松》(板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黄山松的风光。(出示课件)你觉得黄山松长得怎样?

    生:我觉得黄山松长得很苍翠。生:我觉得黄山松长得很顽强。生:我觉得黄山松长得很挺拔。

    师:丰子恺老先生眼中的黄山松是什么样的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介绍了黄山松的特色。

    师:老师请4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黄山松特色的句子。

    汇报:

    生:黄山松的第一个特色是大都生在石上。

    生:黄山松的第二个特色是枝条大都是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的,极少有向上生的。

    生:黄山松的第三个特色是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山松,感悟它的精神。

    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生:我知道这些松树生存的环境很恶劣。师:从哪句话读到的呢? 生:黄山松大都生在石上。出示课件。

    师:看,长在石上的松树还这样郁郁苍苍,娉娉婷婷,你还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的感受是不可思议。

    师:不可思议是什么意思呢? 生: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师:你为什么感到不可思议呢?

    生:这些松树的养料究竟是什么?还能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

    生:这点作者已经告诉我们了,可能是石髓,在空中可能靠的是阳光、雨露和空气。

    师:这句话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

    师:呼吸阳光、雨露、空气就能长得苍翠、坚韧、窈窕,说明什么? 生:说明黄山松的生命力很顽强。

    师:作者在这里还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呢。

    生:我知道,是文殊院前的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却依旧那么郁郁苍苍,娉娉婷婷。

    师:从这些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感受到黄山松的顽强。

    生:我感受到黄山松的坚毅、挺拔。

    生:我感受到黄山松面对恶劣环境是不妥协的。

    师:作者在这里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来激情澎湃地赞美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而是用对比的手法,为我们勾勒出恶劣环境下松树那“窈窕”、“娉娉婷婷”的形象,更可看出松树的坚韧和顽强。那么,谁能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呢?要读出这种顽强的生命力。

    2、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黄山松的第二个特色是什么? 生:枝条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

    师: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一特色的呢?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生:黄山松的枝条大都是左右平伸。

    生:长在悬崖边上的松树,向着空中生长。

    师:这一段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呢? 生: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我觉得这句话含义深刻。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呢?

    生:这句话说明黄山松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仍然向往光明。生:无论条件怎样恶劣,黄山松追求美好的品格都不曾改变。

    生:我觉得做人也应该这样,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在逆境里一定要坚强,勇敢面对。

    师:的确,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黄山松一样顽强,勇敢。

    师:小组讨论一下,这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生:打比方,把枝条比做电线上的横木和木梳。师:把这句话读一读好吗? 师:还有吗?

    生:作者在这里还运用了作比较的写作方法。师:把什么和什么进行了比较,能说得具体点吗? 生:把一般的树枝和黄山松进行了比较。师: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指学生读文。

    师:这样的比较有什么作用呢?

    生:更可以突出黄山松枝条的挺秀坚韧。生:说明黄山松很特别,与众不同。

    师:作者借物抒情,不仅细致描绘了黄山松枝条生长的样子,而且从中发现了黄山松的向阳性,对光明的追求与向往。

    3、学习第四自然段。出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看松树的姿态猜一猜松树的名字。生:团结松。

    师:这也正体现了黄山松的第三个特色—— 生: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师:是的,团结。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加上一个修饰的词语呢?异常团结!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到黄山松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生:团结松的枝条能紧密地偎傍着向上生长,不怕风吹、雨打、雪压。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师:就像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很难折断一样,谁还能说呢? 生:它的树干就像铁铸的一样,这也充分说明了它们的团结,并且艰苦的环境也造就了它们的钢筋铁骨。

    师:说的真好。

    生:作者在这里把它们当做人来写了,好像黄山松也有思想一样。师:嗯,做人也应该如松树一样,团结才能进取。还有什么说明它们异常团结呢?

    生:还有就是蒲团松。它的枝条向四面八方水平放射,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

    生:这上面还可以睡觉,就像沙发床一样。生:这棵树的枝条非常长,是树干的两倍。师:好一个软绵绵的大蒲团。所以作者说它—— 生:不可思议。

    师:黄山松有太多的不可思议,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黄山松生动可感的形象,那就是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师:作者介绍黄山松第三个特色时,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生:举例子。举团结松和蒲团松的例子。生:还有列数字的方法。

    师:这样的方法可以使被描述的事物更加生动可感。

    4、同学们,本文作者用他的妙笔描写了黄山松的3个特色,你能把这3个特点整理概括成一句话吗?

    生:黄山的松树大都生在石上,枝条大都向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极少有向上生的,它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四、整体感悟,回顾全文。

    1、情感升华。

    师:本文通过对黄山松特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表达了作者对黄山松的热爱。

    师:作者不但爱它的美丽娉婷,更爱它的坚强团结。生:赞美了黄山松顽强的精神。

    师:本文紧紧围绕黄山松的特点,展现了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赞美了黄山松一心向阳的坚韧,凸现了黄山松异常强大的团结力,表达了作者对黄山松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写法指导。

    师: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生:结构相同,几个自然段的介绍前面都有中心句。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使人一目了然。

    师:作者先概括后具体,巧用中心句,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我们写作文时也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五、课件欣赏,激发情感。出示课件。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欣赏黄山松的奇美,并感受它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吧!师边演示课件边解说:黄山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师:看到这样的黄山松,你想说点什么?你会联想到什么?

    生:黄山松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它的奇美,更重要的是它展现给我们的顽强、向阳、团结的品格和精神。

    师:《黄山松》是丰老先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写的,我想他是借黄山松来歌颂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吧,那他到底歌颂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呢?

    生: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生: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向黑暗屈服的精神。生:歌颂了中华民族异常强大的团结精神。

    师:是啊,黄山松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时代精神,我们应该学习黄山松精神,颂扬黄山松精神,让黄山松精神代代相传。

    黄山松课件 篇4

    黄山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黄山松》 教材分析:

    本文是著名作家丰子恺写的。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用朴素的语言,紧紧围绕黄山松的特点,展现了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赞美了黄山松一心向阳的坚韧,凸现了黄山松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从古至今,人们赞美黄山风景的文字数不胜数,描写黄山松的诗歌和文章层出不穷。在丰子恺的笔下,黄山松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在石头缝隙里生长,它苍翠而坚劲;不一定要吃石髓,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丰子恺从黄山松的生活环境里,看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黄山松的姿态奇特。它的枝条坚劲挺秀,却是左右横生,不像其他树木那样,枝条是下垂的。长在悬崖旁边的松树,一面靠近岩壁,一面伸向空中,空中一面的枝条繁茂,而岩壁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样的形态让丰子恺发现了它的另一个特点:一心向着阳光。在这里,黄山松真的有着这些美好的情感吗?不是的,作者是用自己的心为黄山松添上了这样的美德。作者写的是松树,想的却是人。在自然界里,黄山松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生存环境,环境艰苦到人们都弄不清楚它究竟是如何生存下来的。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黄山松生存下来了,还生存得很好。它不仅有挺拔秀美的姿态,还有向阳的枝条。作者捕捉下了这些镜头,作者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感悟,松树是坚韧的,人又何尝不应该如此呢?只是,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感受完整地倾泻在笔下,他仅仅是用他独有的简朴又蕴涵着智慧的语言,让读者慢慢去思考,细细去品味。因此,人们总是能从丰子恺简单的文字中,读出许多独到的人生感悟来。这篇文章也是一样。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4、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感受黄山松的的形象、品格、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黄山松的图片

    课型:

    阅读课 教学方法

    通过“读”、“说”的过程,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帮助学生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黄山,去欣赏黄山松树的奇美,感悟它的品格与精神。

    2、板书课题《黄山松》,生齐读

    3、简介作者

    二、预习检测

    1、读下列词语

    描摹、石髓、臆测、囫囵、窈窕、须蔓、谛视、偎傍、沟壑、娉娉婷婷

    2、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黄山松的哪几个特色?

    三、品读课文,感悟精神

    1、小组学习

    出示文字:明确学习要求。

    ①自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想想作者是怎样来描写黄山松的这一特点的。

    ②小组交流:哪些语句表现出黄山松的特点,画一画,读一读。

    ③感情朗读:读你喜欢的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师生交流

    特点一:生在石缝里

    师: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黄山松生长得怎么样呢?

    出示句子:“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

    设疑:不可思议是什么意思?苍翠、坚劲、窈窕是什么意思?

    师:看到长势这么好的黄山松,作者为什么感到不可思议了呢?

    师:那是金属利器都很难将它劈开的花岗岩啊,800摄氏度的高温下才会出现裂纹,而现在要将它挣裂的是黄山松的根啊,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体会黄山松生命力的顽强。

    师: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对黄山松的喜爱吧!

    师:更有不可思议的是什么?

    出示句子:

    “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

    师:谁来带着你的理解读这段话,读出这种顽强的生命力。

    特点二:枝条大多向左右平伸或倒生

    师:看看文中是怎样描写黄山松这一特色的。请你读一读描写这一特色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师: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他不仅把黄山松与其他树木的枝条作了比较,而且运用比喻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把黄山松的姿态展现出来。

    出示文字:“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于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

    师:请你读这句话并理解它的含义。

    指导朗读: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描写黄山松姿态奇特的句子。

    小结:作者借物抒情,不仅细致地描绘了黄山松枝条生长的样子,而且从中发现了黄山松的向阳性,那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的品格与精神。

    特点三: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师: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黄山松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①团结松

    指名读句子。

    狮子林附近有一株松树叫“团结松”。五六根枝条从近根的地方生出来,紧密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到了高处才向四面分散,长出松针来。因此,这一束树枝就变成了枝干,形似希腊殿堂的一种柱子。”

    师:“偎傍”一词用的是拟人的方法,准确传神地把黄山松枝条相互依靠、紧密连接的情态描画了出来。

    指导读:带着理解读句子。

    出示句子:大概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风吹、雨打和雪压,所以生成这个样子。如今这株团结松已经长得很粗,很高。我伸手摸摸它的树干,觉得像铁铸的一般。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它不了。

    师:十二级的台风,一般的树遇到会怎样?(折断)团结松呢?

    师:这真是团结得不可思议的黄山松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赞美它强大的团结力吧!

    ②蒲团松

    师:读一读描写蒲团松的句子。

    师:哪些句子体会到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生: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几个人可是几百斤,全靠松枝支撑着,竟然安然无恙,能看出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3.小结:这些语句把蒲团松的形状及对它的赞美之情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黄山松那种团结的精神。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过渡:同学们,本文作者丰子恺先生用他的妙笔描写了黄山松的三个特色,解说:黄山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师:针对这样美的黄山松?你想说点什么?你会联想到什么?

    过渡:黄山松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它的奇美,更重要的是它展现给我们的顽强、向往光明、团结的品格和精神。这不正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吗?

    五、总结写法、指导写作

    师:这篇文章比较长,但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你们发现了结构上的写作特点了吗?

    小结:这种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写作方法,可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我们平时写作的时候可以应用。

    六、课堂总结

    黄山松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时代精神。我们应该学习黄山松精神,颂扬黄山松精神,让黄山松精神代代相传

    七、布置作业积累语句

    从课文中找出写得美的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黄山松

    生在石上(坚韧顽强)姿态奇特(一心向阳)紧密偎傍(异常团结)

    教后反思:

    黄山松课件 篇5

    WwW.Jk251.com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现黄山奇松的姿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黄山奇松》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中引出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先交代三大名松的生长地,在玉屏楼前的悬崖上,然后再一一描写“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不同的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内化、巩固。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20分钟。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曾指出:最好的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对黄山奇松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结合,能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

    各学科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但基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仍欠缺,因此,本节课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读书、边思考,一切都在自读、自悟、自冶中完成。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含量,营造了创造的氛围,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将儿童引向创新学习之路。

    一、运用媒体 以画想象 催化感知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拓展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促其思考。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象,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媒体演示 激情体验 激励想象

    针对课文的重点,我用多媒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在教学“陪客松”时,创设情境,驱谴学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录像中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学生仿佛成了黄山上的“陪客松”,声情并茂地为人们介绍着迷人的黄山风光。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丽。

    三、利用媒体 以实引虚 放飞想象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我随即用语言激励学生放飞想象,补充在省略号处。此时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课堂教学达到了“任情感激荡,任思维涌动,任想象飞翔”的高潮。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应用策略

    情境导言:昨天,我们已经一起去黄山大略地浏览了一番。今天,我们将继续去黄山游览,这回可要看仔细哟!

    观看黄山纪录片。

    演示课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此时,我们徜徉在黄山中,尽情尽兴地欣赏着……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对黄山有了哪些了解。

    2、播放怪石、云海、温泉的图片。导入:领略了怪石、云海、温泉的风情,黄山——天下第一奇山当之无愧,更别提还有四绝之首的奇松了。

    3、播放各种奇松的图片。

    4、导入: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就让我们一起登上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吧。

    1、自学:读读、想想、画画、议议。

    2、交流:说说对黄山有了哪些了解。

    3、欣赏怪石、云海、温泉、奇松的图片。

    课件先展示怪石、云海、温泉的图片:在空灵的古筝乐里,那石林耸峙,石笋罗列,令人叫绝;那山谷中雾起云腾,似海不是海,似烟不是烟,风来则气象万千,日出则五光十色,其波澜壮阔之势,变幻莫测之状,蔚为壮观;那三处温泉,水大温高,清澈洁净,可饮可浴,正如诗赞:五岳若与黄山比,犹欠灵砂一道泉。此时,我们切实领略到了“三绝”的风情,有感于“天下第一奇山”的名副其实。

    接着展示奇松的图片: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其他三绝在其他名山中或多或少的都有,而这奇松却是黄山独有,享誉中外,素有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称谓,真乃绝中之绝。因此,激起了我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课件的演示,无需教师更细致更深入地分析、讲解,即可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水平,并为学生铺设好了情绪场,为后续的学习激发深层的兴趣和动机。

    1、比较: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楼前悬崖上有“陪客”、“迎客”、“送客”三大名松。

    楼前悬崖上有“送客”、“迎客”、“陪客”三大名松。

    2、你最喜欢哪种名松,画出有关语句,读读并想想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它?

    3、自学:

    4、交流:读文中有关语句,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a、播放迎客松的画面文字:

    ①你觉得该怎样把有关语句读好呢?(喜欢——凝重——赞美——热情——自豪)

    ②教师配乐范读这些语句,让学生评价打分。

    ③学生中推荐出一个跟老师比赛,配乐朗读,评价打分。

    ④集体配乐朗读这段话。

    b、播放陪客松的画面文字:

    ①补充讲讲陪客松的高度(资料介绍),进一步体会作者把它比作“巨人”的妙处。

    ②如果这棵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讲些什么?

    ③学到这,你觉得读这句话时,以什么语气读呢?(自读、指名读、集体读)

    c、播放送客松的画面文字:

    ①让学生扮作“送客松”,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②请喜欢这句话的同学集体配乐朗读这句话。

    5、导入:刚才,我们已认识了几棵名松,领略了它们奇特的风韵。其实,黄山松到处都是,它们千姿百态,想不想去看?

    1、比较三句话,说说哪句更好些,为什么?

    2、自主选择最喜欢的名松,展开自学:画出有关语句,读读想想为什么这么喜欢它?

    3、交流:图文欣赏、感情练读、师生比赛、配乐朗读、想象练说、扮演介绍等。

    课件展示玉屏楼,学生充分领略了“黄山绝胜处”的风光。体味作者在写“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这句话时的匠心独运,引导学生展开辩论:“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顺序能不能颠倒?学生的发言多精妙:“迎接——陪同——送别,黄山多具有人情味呀……”俨然是黄山的小主人。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入情入境,学习已成为他们自身的需求。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

    接着学生自主选择认识各大名松,课件相机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那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黄山松的奇美。

    1、播放各种奇松的图片。

    2、再读最后一段,试着说说黄山松还有哪些姿态,补充在省略号处。(试用“还有的……”继续往下说,据图片提示)

    小结:正是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1、欣赏各种奇松的图片。

    2、感情练读。

    3、想象练说。

    课件展示奇松的图片,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氛围中欣赏着,这驱遣着学生的想象,使之思维呈现多元态势,认识超越了教材本身,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

    1、刚才,我们去黄山游览了一番,此时,如果黄山旅游局的工作人员请你就黄山松写下几句留言,你准备写些什么?

    2、你对黄山还了解到些什么?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3、小练笔:

    ①春天,校园里的花儿争奇斗艳。

    ……它们装点着我们的校园,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更加可爱。

    ②根据文中提示,请你想象其中某一棵松树的样子(如黑虎松、凤凰松等),再依据课文描述迎客松和送客松的写法,具体描述一下这棵松树。

    1、就黄山松写留言。

    2、交流收集处理后的黄山资料。

    3、开始小练笔。

    BBS留言,人人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并且能浏览别人的“大作”,更具有个性化的色彩。生生在互动的平台上,分享着成功的喜悦,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课件中,还为学生推荐了一些黄山的网页。同学们可根据自身实际,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眼界,认识世界多奇妙。

    课件中的作业,图文并茂,能引起学生高度的关注,展开积极的思维,促使学以致用,切实培养想象、观察、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激起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评析与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它使传统教学变多元化、立体化,并使教学内容图、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体现,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调动其参与意识,并让其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培养其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创造性。

    分析这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验课:教师的工作富有创新性;学生的学习体现研究性、实践性;信息技术与设备体现了工具性。创设了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师生、生生沟通情境和关系,大大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行为,使之更具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关注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基于“整合”的理念: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能力培养、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教学目标观;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是现实学习的承担者与发动者的教学活动观;以及信息技术是学习工具与资源的技术观。

    整合的课堂,学生需注重读书、注重发现、注重质疑、注重探究、注重辩论、注重想象、注重合作、注重感悟,需最大限度地接触和充分使用信息技术,才有希望达到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改善的目的。只要我们能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施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树立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质量观、新的评价观,就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黄山松课件 篇6

    《黄山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黄山松的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平共处赞美之情。

    4、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

    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播放课件:黄山图片。

    问:你看到了什么?谈谈对黄山有什么印象?

    师: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黄山,重点欣赏黄山松树的奇美,感悟它的品格与精神。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默读全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并说说黄山松有哪三个特点?

    (三)深入读文,感受黄山松的特点。

    1、小组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①自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想想作者是怎样来描写黄山松的这一特点的。②小组交流:黄山松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③感情朗读:读你喜欢的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师生交流

    特点一:生在石缝里

    ①出示一组松树生长在石上的图片

    师: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黄山松生长的怎么样呢? 出示句子:“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

    师:不可思议是什么意思? 师:更有不可思议的是什么? ②出示句子:“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

    师:谁来带着你的理解读这段话,读出这种顽强的生命力。③拓展:出示扬州八怪郑板桥的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本在破岩中。千磨万炼仍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师:从这首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还知道那些描写黄山松的诗句?

    特点二:枝条大多向左右平伸或倒生 ①出示图片。

    师:观察图片,看看文中是怎样描写黄山松这一特色的。请你读一读描写这一特色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师: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他不仅把黄山松与其他树木的枝条作了比较,而且运用比喻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把黄山松的姿态展现出来。

    出示图片及文字:“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于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

    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描写黄山松姿态奇特的句子。

    ②小结:作者借物抒情,不仅细致地描绘了黄山松枝条生长的样子,而且从中发现了黄山松的向阳性,那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的品格与精神。

    ③拓展:出示一组图片,看图片上松树的姿态猜一猜松树的名字。特点三: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师: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黄山松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① 团结松

    出示团结松图片,随机读书中句子:“狮子林附近有一株松树叫“团结松” 五六根枝条从近根的地方生出来,紧密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到了高处才向四面分散,长出松针来。因此,这一束树枝就变成了枝干,形似希腊殿堂的一种柱子。”

    师:“偎傍”一词用的是拟人的方法,准确传神地把黄山松枝条相互依靠、紧密连接的情态描画了出来。

    指导读:带着理解读句子。②蒲团松

    出示蒲团松图片。

    师:观看图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蒲团松的?

    师:哪些句子体会到异常强大的团结力?(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几个人可是几百斤,全靠松枝支撑着,竟然安然无恙,能看出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拓展:多媒体出示诗句:清人丁廷健有诗咏曰:“苍松三尺曲如盘,铁干横披半亩宽。”如今也有人写到:“松冠平扁似铺棉,形若蒲团半亩圆。大厦千间张锦绣,何如顶上好安眠。”

    师:读后你有何感受? 小结:这些诗句把蒲团松的形状及对它的赞美之情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黄山松那种团结的精神。

    (四)总结全文 深化主题

    过渡:同学们,本文作者丰子恺先生用他的妙笔描写了黄山松的三个特色,现在让我们再次欣赏黄山松的奇美并感受它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吧。

    出示课件:黄山松。解说:黄山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师:看到这样美的黄山松?你想说点什么?你会联想到什么? 过渡:黄山松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它的奇美,更重要的是它展现给我们的顽强、向阳、团结的品格和精神。这不正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吗?

    5.拓展知识 升华情感

    师:在抗日战争时期,丰子恺的散文主题大多和抗战有关,这篇《黄山松》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写的,我想丰子恺一定是借着《黄山松》的精神来歌颂我们中华民族的顽强精神、不向黑暗屈服的精神、异常强大的团结精神。

    总结:黄山松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时代精神。我们应该学习黄山松精神,颂扬黄山松精神,让黄山松精神代代相传。6.课外作业 扩展延伸

    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一题完成。(1)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袁牧的《游黄山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丰子恺的《上天都》等都体现了黄山的绝美秀丽的风姿。找到相关的书籍读一读。(2)上网了解黄山。板书设计:

    黄 山 松

    丰子恺

    生在石上—— 顽强 姿态奇特—— 向阳 紧密偎傍—— 团结

    黄山松课件 篇7

    教材简析

    《黄山松》是一写景的文章,描写了黄山风景区里的奇松,它们姿态独特,造型各异,闻名遐迩。作者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黄山松的特点。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心驰神往、浮想联翩。作者还从黄山松的形态与其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中受到了深刻的启发。

    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黄山美景的情境,使学生如置身其中,让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问、议,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山名松的特点,理解“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生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切入课题

    学生汇报有关黄山的资料。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构成了黄山特有的景观。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三”,去领略黄山松的美。(板书课题:黄山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抓住重点,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黄山松有哪些特点,课文都介绍了黄山哪些名松?(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作者布局谋的方法。)

    2.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再读具体描写黄山松的段落,并画出描写黄山松特点的语句。

    (2)选择最恰当的一个词,来概括每一种松树的特点。例如:热情好客的“迎客松”;执著探寻的“探海松”等。(答案不唯一,只要合适就可以,启发学生谈出个性化理解。)

    (3)作者为什么说“黄山归来不看松”,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从黄山松外在的美与内在的气节两方面来谈。)

    3.播放黄山美景的课件,供学生欣赏。

    4.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检查识字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还不认识的字看看书中带有这个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记住读音。

    五、拓展延伸,增加积累

    1.收集描写松树的优美片段进行阅读,同学之间交流,并与《黄山松》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2.把本课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句子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黄?山?松

    迎客松

    探海松?美黄山归来不看松

    黑虎松

    连理松

    黄山松课件 篇8

    同学们,中国女排在世界上的赛事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些成就的背后他们付出多少辛苦你知道吗?其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来了解女排其中的一名成员——陈招娣的故事,她是如何苦练的。板书课题,并齐读。

    读通课文后,可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1、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女排训练辛苦的句子,围绕课文后的第一个思考题来进行。

    2、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自己感动的场面,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先自己体会,再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课文最后九个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

    (1)先让学生试着自己怎么读,再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交流。

    (2)反复朗读,读出人物的真情,最后让学生汇报朗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2、在笔记本上简要地写一写自己了解的陈招娣。

    1、识字写字,要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

    2、读下面的句子,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招娣迈动了脚步了。不过,她___往前走,___来个向后转,步子___猛,动作___冲。

    3、小练笔:学习作者写典型事迹细节的写法。描写生活中的某个场面。

    1、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场景,演一演。

    抄写本文佳句。在练习册中自选两道题。

    黄山松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黄山奇松》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中引出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先交代三大名松的生长地,在玉屏楼前的悬崖上,然后再一一描写“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不同的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重点、难点: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交流收集到的学习资料,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昨天老师和大家见面时,你们要求老师上课声音响亮,能和同学们一起收集资料,你们对自己也提出了不少要求:要预习好课文,要善于提问。我回去之后,仔仔细细读了几遍课文,并通过网络收集到了不少资料。我越读,越觉得课文写得很精彩,我有好多好多的想法要与大家交流。不知你们预习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这是课文中的生字,⑴你会读了吗?你觉得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⑵谁愿意把生字组成词语,领着大家读一读?⑶这些生字你还能组成别的词语吗?

    2、检查读书: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⑴当一个同学读的时候,我想请其他同学和我一起做评委,我们要认真听,并且要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或者勇敢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能读得比他好。”好吗?⑵指名朗读,即时评价。

    3、小结:同学们对生字和课文的预习很到位!

    评析:这一部分主要任务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通过读词语、扩词、听、读、评价读课文等,巩固了课文中的生字,并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听,当好评委,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勇敢地站起来,挑战同学,挑战自我。这样整个环节一气呵成,畅快淋漓。

    三、审题,提问:

    1、过渡:我们知道,学习一篇文章,要一边读一边想。我们就从读课题开始边读边想,好吗?

    【引导学生从读课题开始边读边想,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2、提问: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评析: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提问,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质疑问难的方法。学生很会提问,如:黄山在哪?黄山名称是怎么来的?黄山有哪些奇松?奇在哪里?为什么课文要以黄山奇松作题目?黄山除了有奇松,还有什么奇?……

    四、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1、过渡:既然提出了问题,我们就要来解决这些问题。老师想请大家通过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也可以借助你收集到的资料,在头脑里形成画面,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

    评析:引导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指导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来解决问题。

    黄山松课件 篇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1、孩子们,你们是否听说过过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呢?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板书: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板书:齐松

    2、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

    (二)导读,感受奇松。

    1、过渡: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 )表示出来。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

    3、小组合作学习。

    4、讨论交流。

    (1)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2)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

    (3)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三奇

    (1) 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 )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 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

    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满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

    (2)陪客松奇美

    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出示:比喻句

    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 3 )送客松

    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

    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它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

    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1、孩子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善读书的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美丽的倩影一定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脑海里,试着完成以下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状如( )……

    (四)小结。

    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黄山松奇不奇?(改板书“?”为“!”)

    (五)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黄山松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美,了解它的特点。

    2积累好词句,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搜集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学生:了解丰子恺其人,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材简析

    本文是着名作家丰子恺写的。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用朴素的语言,紧紧围绕黄山松的特点,展现了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赞美了黄山松一心向阳的坚韧,凸现了黄山松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从古至今,人们赞美黄山风景的文字数不胜数,描写黄山松的诗歌和文章层出不穷。在丰子恺的笔下,黄山松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在石头缝隙里生长,它苍翠而坚劲;不一定要吃石髓,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丰子恺从黄山松的生活环境里,看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黄山松的姿态奇特。它的枝条坚劲挺秀,却是左右横生,不像其他树木那样,枝条是下垂的。长在悬崖旁边的松树,一面靠近岩壁,一面伸向空中,空中一面的枝条繁茂,而岩壁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样的形态让丰子恺发现了它的另一个特点:一心向着阳光。在这里,黄山松真的有着这些美好的情感吗?不是的,作者是用自己的心为黄山松添上了这样的美德。作者写的是松树,想的却是人。在自然界里,黄山松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生存环境,环境艰苦到人们都弄不清楚它究竟是如何生存下来的。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黄山松生存下来了,还生存得很好。它不仅有挺拔秀美的姿态,还有向阳的枝条。作者捕捉下了这些镜头,作者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感悟,松树是坚韧的,人又何尝不应该如此呢?只是,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感受完整地倾泻在笔下,他仅仅是用他独有的简朴又蕴涵着智慧的语言,让读者慢慢去思考,细细去品味。因此,人们总是能从丰子恺简单的文字中,读出许多独到的人生感悟来。这篇文章也是一样。虽然小学生未必能够完全解读出文字背后蕴涵的东西,但是他们也能隐约感受到,作者不仅仅是在写松,还想说点其他的什么。作者还写了黄山松的第三个特点: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他特别描写了团结松。从它的形态,从作者自己的凝思,从作者抚摩它产生的铁铸般的感觉等方面,把黄山松的团结力细化在人们面前了。

    整篇文章格调幽雅,行文舒缓,有对《本草纲目》的引用,有对黄山松本身的描画,有简单的议论,有与导游对话的描写。整篇文章的内容似乎显得有点松散。但是文章显现出清晰的脉络,以黄山松的三个特点为纲,把这一系列内容都蕴涵其中了。从课文的结构上可以看出作者安排文字的匠心。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课文开头,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这篇文章是围绕黄山松树的特点来写的。从听人说黄山松有特色,到自己的概念变得明确,这里有两个层次,这样的描写,如说话一般娓娓道来,引起读者的思索。

    第2段:这一部分写的是黄山松的第一个特点:有顽强的生命力。作者首先注意了黄松的生存环境:松树在石头缝隙里生长,它的生存环境简直太糟糕了。石罅、石缝、石上生,作者反复强调,写出黄山松生存环境之奇特,生存之艰难。以至于引起了作者的好奇:这松树生长靠的是什么呢?石头缝里有养料吗?作者引用了《本草纲目》的内容,猜想松树的养料大概是一种叫做石髓的东西。这里,作者没有用赞美的语言,没有用让人激情澎湃的诗一般的文字去赞美黄山松的生命力,而是通过作者的看,作者随意的思索,作者对那棵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的松树的描写,慢慢地把这个意思透露出来。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读通这一部分,特别是石罅、邛疏、窈窕、娉娉婷婷这些词语,不仅要会读,还要能够了解它们的意思。学生初读丰子恺的这篇文章,可能在文字上有一些困难,但是这个阶段过去以后,他们读类似的文章就不会再觉得特别困难,这对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很有好处。

    第3段:这一部分写的是黄山松的第二个特点:一心向阳。这是从黄山松枝条的特点来写的。这里有两个层次,一是枝条向上生;二是长在悬崖边上的松树,它们的靠空中一面的枝条长得更茂盛,而面向崖壁一面则一根枝条也不长。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让他们谈谈黄山松的特点,有条件的话可以展示黄山松的图片,让学生得到直观感受。读课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他不仅把黄山松与其他树木的枝条作了比较,而且从绝大多数像电线杆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像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好像一个很疏的木梳,又像学习的习字这些句子可以体会,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也很准确。

    第4段:这一部分是在开头写出黄山松的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这句话写出了黄山松的第三个特点:具有团结力。开头第一句话是总起句,也是本段的中心句。这一段先写团结松。作者先写它的形态:用密切、偎傍刻画出它枝条团结紧密的情态。然后作者写了自己的思考。谛视,就是很认真地看,作者很认真地看,在想什么呢?想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风吹、雨打和雪压。接着作者写了它的坚实:树干像铁铸的一般。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它不了。这样强大坚实,才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生存。是什么让这松树这样强大、团结?作者是这样描写团结松的:密切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形似希腊殿堂的一种柱子,偎傍一词用的是拟人的方法,准确传神地把黄山松枝条相互依靠、紧密连接的情态描画了出来。接着,作者写蒲团松,它树干不很高,不过一二丈,粗细不过合抱光景。但是这样一棵树,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让作者不由得感叹:团结力强得不可思议。这一部分主题明确,层次清晰,学生容易掌握。教学的时候抓住偎傍、不可思议让学生体会黄山松团结的力量。

    课后第1题:这道题是指导学生自己去总体感知课文,并有一定的速度要求。明白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概括段意。可以从黄山松的特点着手来写这几个小标题。

    教学设计参考

    一、直观感知,读题解意

    1介绍黄山的景色,回忆从前学过的写黄山风景的课文。

    2读课题,看看黄山松的图片,谈谈自己对黄山松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全文,了解文章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第一题,说说黄山松有哪三个特点。

    3给三个段加上小标题。

    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黄山松为什么有顽强的生命力?读课文,勾画出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交流感受,美读课文。

    四、整体感悟,回顾全文

    【黄山松课件(实用11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