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初二数学教案
  • 初二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3-05-15

    初二数学教案。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初二数学教案”,敬请参阅本文。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设计教案需要关注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度的提高。

    初二数学教案【篇1】

    新课指南

    1.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代数式及代数式的值的含义;(2)掌握整式、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法则和去括号法则;(3)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和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学会列简单的代数式.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同类项的意义及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的必要性,总结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并利用它们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整式加减的学习,深入体会代数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为后面学习方程(组)、不等式及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反之,它又服务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

    4.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式规律,理解整式的意义,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和去括号的法则.难点是探索规律的过程及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方法,以及准确识别整式的项、系数等知识.

    教材解读精华要义

    数学与生活

    如图15-1所示,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色的正方形瓷砖铺长方形地面,在第n个图形中,每一行有块瓷砖,每一列有块瓷砖,共有块瓷砖,其中黑色瓷砖共块,白色瓷砖共块.

    思考讨论由图15-1可以看到,当n=1时,一横行有4块瓷砖,一竖列有3块瓷砖;当n=2时,一横行有5块瓷砖,一竖列有4块瓷砖;当n=3时,一横行有6块瓷砖,一竖列有5块瓷砖.综上可以发现:4-1=5-2=6-3=3,3-1=4-2=5-3=2.即:一横行的瓷砖数等于n加上3,一竖列的瓷砖数等于n加上2.所以,在第n个图形中,每一横行共有(n+3)块瓷砖,每一竖列共有(n+2)块瓷砖,共有(n+3)(n+2)块瓷砖,其中白色瓷砖共(n+3-2)(n+2-2)=n(n+1)块,黑色瓷砖共有[(n+3)(n+2)-n(n+1)]块.这就是用字母来表示数,即代数式,你还能举出这样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

    知识详解

    知识点1代数式

    用基本的运算符号(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与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例如:5,a,(a+b),ab,a2-2ab+b2等等.

    知识点2列代数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常省略“×”号或用“·”.

    如:-2×a=-2a,3×a×b=3·ab,-2×x2=-2x2.

    (2)数字通常写在字母前面.

    如:mn×(-5)=-5mn,3×(a+b)=3(a+b).

    (3)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化成假分数.

    如:2×ab=ab,切勿错误写成“2ab”.

    (4)除法常写成分数的形式.

    如:S÷x=.

    初二数学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2、理解根号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3、通过本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学习乘方和开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体验各事物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学难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已知一正方形面积为50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应为多少?

    2、已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000,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3、一只容积为0.125立方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棱长应为多少?

    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已知乘方的结果,求底数的值,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本节内容所要学习的。下面作一个小练习:

    学生在完成此练习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丢掉负数解,在教学时应注意纠正。

    由练习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二)平方根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用数学语言表达即为: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由练习知:±3是9的平方根;

    ±0.5是0.25的平方根;

    0的平方根是0;

    ±0.09是0。0081的平方根。

    由此我们看到+3与—3均为9的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下面看这样一道题,填空:

    ( )2=—4

    学生思考后,得到结论此题无答案。反问学生为什么?因为正数、0、负数的平方为非负数。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负数是没有平方根的。下面总结一下平方根的性质(可由学生总结,教师整理)。

    (三)平方根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四)开平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的运算。

    由练习我们看到+3与—3的平方是9,9的平方根是+3和—3,可见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根据这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平方运算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其他运算法则不同之处在于只能对非负数进行运算,而且正数的运算结果是两个。

    (五)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一个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用符号“ ”表示,a叫做被开方数,2叫做根指数,正数a的负的平方根用符号“— ”表示,a的平方根合起来记作 ,其中 读作“二次根号”, 读作“二次根号下a”。根指数为2时,通常将这个2省略不写,所以正数a的平方根也可记作“ ”读作“正、负根号a”。

    练习:1、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26 ②247 ③0.2 ④3 ⑤

    解:①26 的平方根是

    ②247的平方根是

    ③0.2的平方根是

    ④3的平方根是

    ⑤ 的平方根是

    由学生说出上式的读法。

    例1。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81; (2) ; (3) ; (4)0.49

    解:(1)∵(±9)2=81,

    ∴81的平方根为±9。即:

    (2)

    的平方根是 ,即

    (3)

    的平方根是 ,即

    (4)∵(±0。7)2=0.49,

    ∴0.49的平方根为±0.7。

    小结:让学生熟悉平方根的概念,掌握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

    六、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平方根的概念、性质,以及表示方法,回去后要仔细阅读教科书,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

    教材P.127练习1、2、3、4。

    八、板书设计

    平方根

    (一)概念

    (二)性质

    (三)开平方

    (四)表示方法

    探究活动

    求平方根近似值的一种方法

    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近似值,通常是查表。这里研究一种笔算求法。

    例1。求 的值。

    解 ∵92102,

    两边平方并整理得

    ∵x1为纯小数。

    18x1≈16,解得x1≈0.9,

    便可依次得到精确度

    为0.01,0.001,……的近似值,如:

    两边平方,舍去x2得19.8x2≈—1.01

    初二数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定义,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

    3.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性质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性质的学习,体会矩形的应用美.

    二、教法设计

    观察、启发、总结、提高,类比探讨,讨论分析,启发式.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及其推论.

    2.教学难点:矩形的本质属性及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及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具演示、创设情境,观察猜想,推理论证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它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因此平行四边形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外,还有它的特殊性质,同样对于平行四边形来说,也有特殊情况即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写出课题).

    【讲解新课】

    制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堂上进行演示图,使学生注意观察四边形角的变化,当变到一个角是直角时,指出这时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使学生明确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在于一个角是直角,深刻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矩形的性质:

    既然矩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就应具有平行四边形性质,同时矩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个角是直角的条件,因而它就增加了一些特殊性质.

    继续演示教具,当它变成矩形时,学生容易看到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它的对角线也相等(写出这两个结论),指出观察出来的结论不能做为定理,需要证明.引导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角的性质证明得出.

    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对角线相等.

    由矩形性质定理2我们可以得到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这实际上是 △的一个重要性质,即 △斜边中点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它在求线段长或线段部分关系时经常用到)

    例1 已知如图1 矩形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 , ,求矩形对角线的长.(按教材的格式)

    (强调这种计算题的解题格式,防止学生离开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而单纯进行代数计算)

    【总结、扩展】

    1.小结:(用投影打出)

    (1)矩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从属关系如图.

    (2)矩形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特有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

    3.思考题:已知如图, 是矩形 对角线交点, 平分 , ,求 的度数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58中2、5,P195中7.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46中1、2、3、4

    初二数学教案【篇4】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是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利用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简.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本节的主线,学生掌握性质在二次根使得化简和运算的运用是关键,从化简与运算由引出初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理解决定了最简二次根式化简的掌握.

    教学难点是二次根式的除法与商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二次根式的除法与乘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强调根式除法结果的一般形式,避免分母上含有根号.由于分母有理化难度和复杂性大,要让学生首先理解分母有理化的意义及计算结果形式.

    教法建议:

    1. 本节内容是在有积的二次根式性质的基础后学习,因此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模式,通过前一节的复习,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再结合积的性质,对比、归纳得到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与适当的指导,提出问题让学生有一定的探索方向.

    2. 本节内容可以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讨论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并运用这一性质化简较简单的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分母可以开得尽方的二次根式);第二课时讨论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并运用这一法则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以及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这一课时运算结果不包括根号出现内出现分式或分数的情况;第三课时讨论分母有理化的概念及方法,并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把运算结果分母有理化.这样安排使内容由浅入深,各部分相互联系,因此及彼,层层展开.

    3. 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中的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运用类比、归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能利用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2.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3.使学生掌握分母有理化概念,并能利用分母有理化解决二次根式的化简及近似计算问题;

    4. 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公式进行化简与计算的能力;

    5. 通过二次根式公式的引入过程,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6. 通过分母有理化的教学,渗透数学的简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会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还要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除法采用分母有理化的方法进行.

    2.难点:二次根式的除法与商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

    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归纳的方法以及类比的方法,在学习了二次根式乘法的基础上本小节

    内容可引导学生自学,进行总结对比.

    四、教学手段

    利用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学生回忆及得算数平方根和性质: (a0,b0)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引出的?(上述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由具体例子引出的.)

    学生观察下面的例子,并计算:

    由学生总结上面两个式的关系得:

    类似地,每个同学再举一个例子,然后由这些特殊的例子,得出:

    (二)新课

    商的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有 (a0,b0)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让学生讨论这个式子成立的条件是什么?a0,b0,对于为什么b0,要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因为b=0时分母为0,没有意义.

    引导学生从运算顺序看,等号左边是将非负数a除以正数b求商,再开方求商的算术平方根,等号右边是先分别求被除数、除数的算术平方根,然后再求两个算术平方根的商,根据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可以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例1 化简:

    (1) ; (2) ; (3) ;

    解∶(1)

    (2)

    (3)

    说明:如果被开方数是带分数,在运算时,一般先化成假分数;本节根号下的字母均为正数.

    例2 化简:

    (1) ; (2) ;

    解:(1)

    (2)

    让学生观察例题中分母的特点,然后提出, 的问题怎样解决?

    再总结:这一小节开始讲的二次根式的化简,只限于所得结果的式子中分母可以完全开的尽方的情况, 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解决.

    学生讨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小结.

    (三)小结

    1.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

    2.会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化简.

    (四)练习

    1.化简:

    (1) ; (2) ; (3) .

    2.化简:

    (1) ; (2) ; (3)

    六、作业

    教材P.183习题11.3;A组1.

    七、板书设计

    初二数学教案【篇5】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阐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1.数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基础、突破难点

    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很多应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许多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计算感到不生疏.

    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例1 如图是一个梯形,下底 (米),上底 ,高 ,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这个梯形的面积S。

    师生共同分析:1.根据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要计算梯形面积,必须知道哪些量?这些现在知道吗?

    2.题中“M”是什么意思?(师补充说明厘米可写作cm,千米写作km,平方厘米写作 等)

    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予以指正并指出,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教法说明】1.通过分析,引导学生在一个实际问题中,必须明确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已知哪些量.2.用公式计算时,要先写出公式,然后代入计算,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学生讨论:1.环形是怎样形成的.2.如何求环形的面积讨论后请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育巡回指导.

    评讲时注意1.如果有学生作了简便计算 ,则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没有学生这样计算,则启发学生这样计算.

    2.本题实际上是由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出环形面积公式.

    教法说明,让学生做例题,学生能自己评判对与错,优与劣,是获取知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2.已知长方形的长是宽的1.6倍,如果用a表示宽,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是多少?当 时,求t

    4.从A地到B地有20千米上坡路和30千米下坡路,某车上坡时每小时走 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 千米。

    (1)求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公式。

    (2)若 千米/时, 千米/时,求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

    学生活动:分两次完成,每次两题,两人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好后同桌交换评判,第一次可请两位基础较差的同学板演,第二次请中等层次的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面向全体,分层教学,能照顾两极,使所有的同学有所发展.

    师:公式本身是用等号联接起来的代数式,许多公式在实际中都有重要的用处,可以用公式直接计算还可以利用公式推导出新的公式.

    1.圆的半径为R,它的面积 ________,周长 _____________

    2.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是 ,高是 ,它的面积 _____________;如果 , ,那么 _________

    3.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高是 ,那么它的体积 __________如果 , ,那么 _________

    (二)一种塑料三角板形状,尺寸如图,它的厚度是 ,求它的体积V,如果 , , ,V是多少?

    必做题1.

    2. 3.

    根据给出的数据推导公式。

    初二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了解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

    能力目标:灵活运用中心对称的性质,会作关于已知点对称的中心对称图形。

    情感目标:通过提问、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活动,树立自信,自强,自主感,由此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范例中既有新概念,分析又要仔细、透彻,是教学的难点。

    关键:已知点A和点O,会作点Aˊ,使点Aˊ与点A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课前准备】

    叫一位剪纸爱好的学生,剪一幅类似书本第108页哪样的图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顾七下学过的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相似变换。

    二、创设情境

    用剪好的图案,让学生欣赏。师:这剪纸有哪些变换?生:轴对称变换。师:指出对称轴。生:(能结合图案讲)。生:还有旋转变换。师:指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生:90°、180°、270°。

    三、合作学习

    1、把图1、图2发给每个学生,先探索图1:同桌的两位同学,把两个正三角形重合,然后把上面的正三角形绕点O旋转180°,观察旋转180°前后原图形和像的位置情况,请学生说出发现什么?生(讨论后):等边三角形旋转180°后所得的像与原图形不重合。

    探索图形2:把两个平形四边形重合,然后把上面一个平形四边形绕点O旋转180°,学生动手后发现:平行四边形ABCD旋转180°后所得的像与原图形重合。师:为什么重合?师:作适当解释或学生自己发现:∵OA=OC,∴点A绕点O旋转180°与点C重合。同理可得,点C绕点O旋转180°与点A重合。点B绕点O旋转180°与点D重合。点D绕点O旋转180°与点B重合。

    2、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后,所得到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pointsymmetry)图形,这个点叫对称中心。

    师:等边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生:不是。

    3、想一想: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答:是轴对称图形。

    平形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答:不是轴对称图形。

    4、两个图形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O旋转180°后,能够和另外一个图形互相重合,我们就称这两个图形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不同点:前者是一个图形,后者是两个图形。

    相同点:都有旋转中心,旋转180°后都会重合。

    做一做: P109

    5、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得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对称中心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的线段

    通过中心对称的概念,得到P109性质后,主要是理解与应用。如右图,若A、B关于点O的成中心对称,∴点O是A、B的对称中心。

    反之,已知点A、点O,作点B,使点A、B关于以O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让学生练习,多数学生会做,若不会做,教师作适当的启发。

    做P106例2,让学生思考1~2分钟,然后师生共同解答。

    (P106)例2 解:∵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O是对称中心,

    EF经过点O,分别交AB、CD于E、F。

    ∴点E、F是关于点O的对称点。

    ∴OE=OF。

    四、应用新知,拓展提高

    例 如图,已知△ABC和点O,作△A′B′C′,使△A′B′C′与△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分析:先让学生作点A关于以点O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Aˊ,

    同理:作点B关于以点O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Bˊ,

    作点C关于以点O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Cˊ。

    ∴△AˊBˊCˊ与△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也会作。解:略。

    课内练习P110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些什么?

    1、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概念,知道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会作中心对称图形,关键是会作点A关于以O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Aˊ。

    3、我们已学过的中心对称图形有哪些?

    作业

    P110 A组1、2、3、4,B组5、6必做C组7选做。

    初二数学教案【篇7】

    一、学习目标

    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算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探索多项式与单项式相除的运算法则的过程。

    三、合作学习

    (一)回顾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

    (二)学生动手,探究新课

    1.计算下列各式:

    (1)(am+bm)÷m;

    (2)(a2+ab)÷a;

    (3)(4x2y+2xy2)÷2xy。

    2.提问:

    ①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②还有什么发现吗?

    四、精讲精练

    例:(1)(12a3—6a2+3a)÷3a;

    (2)(21x4y3—35x3y2+7x2y2)÷(—7x2y);

    (3)[(x+y)2—y(2x+y)—8x]÷2x;

    (4)(—6a3b3+8a2b4+10a2b3+2ab2)÷(—2ab2)。

    随堂练习:教科书练习。

    五、小结

    1、单项式的除法法则

    2、应用单项式除法法则应注意:

    A、系数先相除,把所得的结果作为商的系数,运算过程中注意单项式的系数饱含它前面的符号;

    B、把同底数幂相除,所得结果作为商的因式,由于目前只研究整除的情况,所以被除式中某一字母的指数不小于除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数;

    C、被除式单独有的字母及其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不要遗漏;

    D、要注意运算顺序,有乘方要先做乘方,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E、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

    初二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知道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有关概念;能说出并证明等腰梯形的两个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2.会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

    3.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

    教学过程

    想一想:

    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以下关系图中的有关部分:

    画一画:

    画一个梯形,并指出梯形的上、下底,画出梯形的高。

    问题教学

    问题1:根据刚才的画图,请给梯形下一个定义,并说说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说明与建议:(l)让学生自己给梯形下定义,有助于训练学生观察、概括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如果学生定义时,遗漏了"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教师可举及例(2)对梯形的定义,还可以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一组对边平行且这组对边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吗?为什么?教师可用反证法的思想说理。然后,板书完成"想一想"中的关系图,并结合图表指出: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3)梯形的高是指夹在两底间的公垂线段,在计算面积时高即为上下两底(平行线)间的距离,也就是夹在两底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度。画高时可以从上底任一点向下底作垂线段,一般常从上底的两端向下底作垂线段可方便地构造直角三角形,便于计算。)

    问题2:如图4.9-1,在(1)中:四边形ABCD的AD∥BC,ABCD,且CD⊥BC;在(2)中,四边形ABCD的AD∥BC,ABCD,且AB=CD。请你给这两种四边形命名。(说明与建议:学生说出图(l)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图(2)是等腰梯形,通常不会有困难;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在图(1)中CD⊥BC,那么CD⊥AD吗?(CD⊥AD,且指出:CD就是直角梯形的高)当CD⊥BC时,另一腰AB可以垂直BC吗?为什么?(若AB⊥BC,那么四边形ABCD就成为矩形了,不再是梯形。)在图(2)中,上底AD与下底BC能相等吗?(不能,否则四边形ABCD成为平行四边形,不再是梯形。)

    练一练:课本例1后练习第l、2题。

    问题3:观察图4.9-2中的等腰梯形ABCD,猜想它还可能具有哪些特殊性质。并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说明与建议:(l)教师要用微笑、点头、赞叹、激励的表情和话语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2)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猜想:∠B=∠C,∠A=∠D,∠A+∠B=,∠C+∠D=,是轴对称图形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等腰梯形特有的性质---等腰梯形的底角相等。(3)如何证明这个猜想,可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交流,教师给以引导,鼓励证明多样化,如课本第174页的证法。教师可提醒学生证明过程中用到了"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这一性质。并指出:这种证法的实质是把一腰平移,从而构造出等腰三角形;对于如图4.9-2(作AE⊥BC,DF⊥BC)所示的证法,教师可指出:通过作梯形的两条高,可以构造出两个全等的直三角形等。

    问题4:如何证明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呢?(说明与建议:可让学生用折纸的方法,确认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借助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加以证明,如图4.9-3,延长等腰梯形两腰BA、CD相交于点E,易证△AED和△EBC都是等腰三角形。EF⊥BC,则EF⊥AD,EF所在的直线是两个等腰三角形EAD、EBC的对称轴。由轴对称图形可知,也是等腰梯形ABCD的对称轴。因此,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是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例题解析(课本例1)说明:本例的结论,为学生在讨论"问题3"时已提及,则可由学生自已完成证明,并概括成为一个文字命题。如学生讨论问题3时未提及,则可由教师引导学生猜想,然后再完成证明。

    课堂练习1.课本例1后练习第3题。2.如图4.9-4,已知等腰梯形ABCD的腰长为5cm,上、下底长分别是6cm和12cm,求梯形的面积。(方法一,过点C作CE∥AD,再作等腰三角形BCE的高CF,可知CF=4cm。然后用梯形面积公式求解;方法二,过点C和D分别作高CF、DG,可知,从而在Rt△AGD中求出高DG=4cm。)

    初二数学教案【篇9】

    一、 学情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分数的乘除法,掌握了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在学习分式的乘除法法则时可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进行类比学习。在前面学习了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为分式的运算和结果的化简奠定基础。

    能力基础:在过去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具备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类比的学习方法。

    能力目标: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复习小学学的分数乘除法法则,

    活动目的:

    复习小学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为学习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做准备。

    你能总结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吗?与同伴交流。

    , 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活动目的:

    让学生观察运算,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并与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类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1) (2) 活动目的:

    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会根据法则,理解每一步的算理,从而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并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代数推理的能力与应用意识。需要给学生强调的是分式运算的结果通常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对于这一点,很多学生在开始学习分式计算时往往没有注意到结果要化简。

    2.分式运算的结果通常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初二数学教案【篇10】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掌握分式的四则运算。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能利用函数性质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4.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判定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5.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化归思想和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数学归纳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通过对知识方法的总结,培养反思的习惯,和理性思维。培养学生面对教学活动中的困难,能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遇到的困难。

    【初二数学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