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搭石教案精选15篇
  • 搭石教案

    发表时间:2023-05-08

    搭石教案精选15篇。

    关于“搭石教案”的话题是本文的中心,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只有写好课堂教案课件,能让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搭石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间隔 联结 相背而行 谴责 懒惰 俗语 平衡 山洪暴发 脱鞋绾裤 理所当然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解决搭石是什么,怎样搭石和为什么搭石几个问题。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从平凡的事物中感受美。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课题:

    谈话引出课题。

    据题质疑。

    ( 1 )搭石是什么

    (2)怎样搭石

    (3)为什么要搭石

    (4)谁在什么地方搭石

    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走进课堂,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研读课文

    1,认读词语。

    2,分四人小组朗读,感知全文。

    (三),整体感知,疏通全文。

    板块一:

    大家都读过课文了,课文有没有给我们解释什么是搭石呢

    1,通过感知全文,找出相关段落地句子,解决"什么是搭石 "

    2,体会句子中词语的准确运用,解决"怎样搭石 "

    3,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为什么要搭石 ""谁在什么地方搭石 "

    板块二:

    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副很美的图画,并且还伴有音乐

    出示句子。

    (1)"协调有序"什么意思 在这段话中,哪个语句在解释"协调有序"

    (2)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几句话,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3)引导总结。

    板块三:

    课文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的美,一起学习2,4自然段。

    1,出示句子。

    (1)引导学生想象:

    一位老人走过小溪时,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 怎样做

    从"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 体会老人心中有他人的心灵美。

    (2)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2,课文还列举了什么事例体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2)体会他们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的品质。

    (3)总结引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感情朗读,理解升华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搭石还仅仅是普通的石头吗

    五、齐读第五自然段。

    引导理解乡亲们如同搭石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走搭石,这是乡亲们每天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可在作者笔下,平凡之中却显现出不平凡的美。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那,在我们的身边那些平凡的事物是美的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出课堂,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

    六,布置小练笔:《美就在我身边》

    板书设计:

    景美

    搭石 一道风景

    人美

    搭石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㈠导入

    1、文本导入:出示情景图及潺潺流水声,师声情报并茂介绍画面就是作者的家乡。

    2、揭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师板书:21搭石 生齐读

    ㈡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认真阅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读课文。

    3、检查字词:

    ⑴检查生字:

    ①自己读一读,读不准的问问学习伙伴。

    ②指生读字,组词。

    ③关于字音字形,你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④请同学们把难写的字在本上写一遍,注意写字姿势。

    ⑵检查新词:开火车、齐读。

    ㈢再读课文、理清条理、知道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想好后与同桌交流。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⑴学生汇报一段时说“什么是搭石”,师引导:也可以说是乡亲们摆搭石。板书:摆。

    ⑵学生汇报二段时,师板书:调。

    ⑶学生汇报“一行人走搭石。”师板书:走。

    ⑷学生汇报“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让对方先走。”师板书:让。

    ⑸学生汇报“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师板书:背……过。

    4、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预设)

    ⑴生:课文主要讲了乡亲们怎样摆搭石和走搭石。

    ⑵师:还可以怎样概括?

    ⑶生: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搭石和乡亲们怎样摆搭石。

    ⑷师:还有其他说法吗?

    ⑸生:课文主要写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5、小结:(指板书)象这样写事物的文章,我们既可以用把相同段落的意思合并起来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也可以根据文中重点句子来概括主要内容。

    ㈣深入读文,提出问题

    1、过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我们都知道“风景”是指很美的景色,课文中的好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了这道风景的美。

    2、提出问题:(大屏出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

    ⑴围绕搭石,从文中哪些具体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道风景的美?⑵画出有关词句,认真品读,体会其中含义,批注你的感受。

    ⑶有不懂的问题,标记下来,小组内交流,还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

    3、学生自主读书,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4、小组合作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解决组员提出来的问题,提出小组不懂的问题。

    二、整合问题

    1、过渡:老师发现,同学们能按老师的提示边读课文,边圈画重点词句,而且还能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我们来交流读书收获。

    2、我们先看同学们在读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3、学生汇报:(预设)

    ⑴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⑵“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什么意思?

    ⑶人们为什么说是“理所当然”的事?

    ⑷文章中的美是怎样体现的?

    ⑸为什么说搭石不但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4、通过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看出同学们读书很认真。(指大屏幕:围绕搭石,从文中哪些具体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道风景的美?)围绕这个问题,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同时也来解决我们不懂的问题。

    三、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一自然段:

    1、生读一自然段第5句话,从“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的间隔”感受到家乡人很细心,为他人着想。

    2、师点拨:作者观察很细,语言表达也很准确。

    3、生补充说:搭石给家乡人带来了方便,对家乡人很重要。

    4、师追问: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读读文中写搭石的句子。

    5、自由读,齐读。

    二自然段:

    1、过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你还从文中哪些具体描写中感受到这道风景的美呢?接着汇报。

    2、生读“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说感受。

    师点:文章二、三、四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其他同学用波浪线把这句话画上,再读读,齐读。继续汇报。

    3、生读二自然段的②③两句话,从“早早地”、“谴责”这两个词感受到家乡人勤劳,也善良。

    师点:家乡人具有公德意识,这真是一种美德!你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说感受,值得学习。

    追问:你能在文中找到“勤劳”的反义词吗?(懒惰)全班齐读这对反义词。

    4、生读“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从“无论”“只要”感受到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生补充:从“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感受到老人很细心。

    师追问:老人可能急着去做什么?生想象说话。

    师:无论多急,也要放下自己的事把搭石摆放平衡,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生:无私奉献。

    师:多好的老人,望着老人满意离去的背影,你最想说什么?生说自己的感受。

    师: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句话。

    师:多无私的老人,作者抓住了老人的动作特点进行了行动细致的刻画,既让我们看到了老人的行为美好,又让我们感受到老人——(生齐说)心灵美好。

    5、老人走搭石就是——(生齐说):家乡的一道风景。师板书“。”)

    三自然段:

    1、生读“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说自己的感受。

    2、这句话所描写的画面的确很美。我们先来看这段开头的一句话,谁能读一读?(生读“紧走撘石慢过桥”)

    3、谁能说说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生说自己的理解)。文中是怎么说的?(生读课文的②、③、④句话)

    4、你觉得撘石好不好走?(生答)可一行人却走得那么美,哪个词可以看出一行人走撘石的美呢?(生答:协调有序)

    5、你知道“协调有序”的意思吗?

    生1:“协调有序”就是很有顺序,很有规律。

    师:你能从字面理解词义,这可需要读书积累。

    生2:“协调有序”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省上去,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这是好方法,值得其他同学学习。

    6、让我们也加入到走撘石的队伍中。师生合作读这句话体会“协调有序”的意思。

    7、你还从哪个词感受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答:清波荡漾、人影绰绰)。

    8、出示“绰”的三种解释,理解“人影绰绰”的意思。

    9、那么“清波荡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呢?

    生1:我好像看见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荡起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极了。(师点评:你是在用想象理解词语,值得大家学习。)

    生2:我仿佛看见清澈的溪水荡起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导语:水波在轻轻荡漾,人影随着波纹在悄悄移动,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两个词。谁想读?(指生读)其他生闭眼睛想象画面内容。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有如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课件出示这段文字诗的样式,配乐)。

    师动情讲述: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指生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地走,一道道地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课件变回原文形式,齐读)。

    10、师小结: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真是————(生齐说“家乡的一道风景啊!师板书“!”)。

    四自然段:

    1、过渡:我们已经置身于这首风景中了,快看看,在这道风景中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美?

    2、生读:“如果两个人……才相背而行。”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两个人很谦让。

    3、齐读这句话。

    4、生读“假如遇上老人……理所当然的事。”从“伏”字看出年轻人尊敬老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5、(点击课出示这段话)追问:“这”是的是什么?(生答:年轻人背老人过小溪。)

    再追问:仅仅是“背”老人过小溪这件事吗?文中还有哪些?(生答①摆搭石②调搭石③以及一行人走搭石④两个人面对面让搭石都是理所当然的事。)

    6、好一个“理所当然”!理所当然什么意思?(生答:应该做,必须做)

    7、是啊!这一个又一个的“理所当然已经积淀成山村一种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人更美。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怎能不是——(生齐说:家乡的一道风景呢?师板书“?”)

    8、想象一下,在搭石上还会发生哪些理所当然的事呢?

    9、假如……谁会怎么做……,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大屏出示:假如——,——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你心中的假如。

    10、生汇报:(预设)

    ①假如遇上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有力的大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这的确是一道难忘的风景)

    ②假如遇到扛着行李的外乡人走搭石,年轻人总会接过他们行李,扛在自己的肩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

    ③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人总会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1、这一桩桩,一件件,事儿虽小,情却浓。搭石联着小路,乡音系着乡情,水绕山环,一路欢歌,一路情。

    12、我们齐读课文最后自然段。

    13、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生说自己的理解。

    14、师小结:不错,这段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不但让我们知道了作者是借搭石赞美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家乡人们,而且也使一股暖流悄悄地流入我们的心里。

    四、归纳概括

    1、请同学们捧起书,再读读课文,想想:

    ⑴《搭石》这课让你感悟到有什么?

    ⑵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想好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自读归纳。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汇报:

    ⑴读了《搭石》这课,你感悟到了什么?生自由答。

    ⑵这篇文章让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悟,那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情感的呢?

    ⑶生汇报:

    生1:作者之所以写得这样感人,是因为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十三年,用心观察生活,抓住了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动作来描写。

    师点:作者发现平凡的搭石上所蕴含的美,通过家乡人走搭石的动作细节刻画,表现了美。(板书:平凡、细节)

    生2、作者借搭石,赞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家乡人。

    生3、作者对家乡人有深厚的感情,才把他们写得那么好。

    师点:正如作者所说“半生体验,一日写成,是生活的赐予。”这篇文章饱含了作者对乡亲们浓浓的情。

    5、小结:看来,好的文章,不仅靠华丽的语言,更能打动人的往往是真情流露,用心抒写。

    五、拓展应用

    1、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读书笔记本上。

    2、谁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生成创新

    1、过渡:听着,读着这朴实无华的语言,感受着家乡人的一份真情,我们心中也泛起层层涟漪。

    2、同学们,学习了《搭石》这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3、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人,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你就会惊奇地发现美,其实就藏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中,每一处动人的细节里,只要你抓住这平凡事物中的一个个细节,你的笔下也会写出感人的故事。

    4、请同学们课后留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景、物,把你发现的美,及时记录下来,在口语交际课上进行交流,完成课后小练笔。

    七、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放下书,看黑板。课文字里行间无处不流淌着的这些美,其实就是什么?(生答:爱。师板书)

    2、是呀!爱,就是为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课件播《爱的奉献》乐曲)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同学们,只要我们将美撒播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这个世界就会因我们的爱而充满温暖。

    搭石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表演等语文训练手段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并且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搭石》课件,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在这样一座美丽的小村子,搭石构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了人们许多美的享受,这种美,有看得见的,也有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2~5自然段,结合重点的词句去感受体会作者为我们展现出的美,从而把文章读得更好。

    二、新授

    1、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打开书,快速地浏览,用铅笔画一画“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美”。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通过学生找到重点词句“无论、只要、一定、再在、直到”感受到家乡人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负责任的美好品质。“早早地、唯独”可以看出家乡人很勤劳;

    ② 读的指导──对于能反映人物性格、品质的词语要重读。

    ⑵ 同学们找到这一句话,屏幕出示此段落,找同学读一遍。

    同学们都找的是这一句话,我们先来读一读。

    ⑶ 学生谈感受:

    教师把谈过的词语区别颜色。

    教师点评的语言:我看到了这样一位负责任的老人,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

    ⑷ 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眼前出现了一位善良、勤劳、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有没有同学通过读把老人形象再现出来?注意你们做找到的重点词。

    ⑸ 同学练读。

    (自己在下面读。)

    ⑹ 指读。

    ⑺ 这一自然段,除了这一句话,还有其他的词语能感受到美吗?──“早早、地、唯独”──勤劳,这也是一种美。

    过渡:(板书──调整搭石)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了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情。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体会词语“协调有序”感受家乡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② 想象“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什么样的画面,画里都有什么,帮助学生更好地读,并且训练学生语言能力。

    ③ 配乐读出美感。

    ⑵ “协调有序”怎样的协调有序?象事先排练好了一样,是不是排练好了?(不是)可以看出,人们之间的和谐、有序。──和谐之美。板书──协调有序。

    ⑶ 为什么要这样“协调有序”呢?──因为走搭石的时候要“急走搭石慢过桥”。

    ⑷ 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工,一抹夕阳,照在河边的小溪,溪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着一缕一缕的光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附和着踏踏脚尖点搭石的声音。

    ⑸ 练读。

    ⑹ 配乐,读出美感。

    过渡:(板书──协调有序)家乡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画面,实实在在“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4、学习第4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两个情景描写可以看出家乡人礼貌谦让的良好品质。

    ② 理解“理所当然”把谦让和尊老作为了一种习惯。

    ③ 表演情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⑵ 学生找美,谈感受:

    谦让这也是一种美,尊敬老人也是一种美。

    ⑶ 学生找“理所当然”:

    把“这”这指“互相谦让,背老人过河”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在我的家乡随处可见,很自然,看来在那里礼貌谦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⑷ 演一演:

    文中有两个情景,我们来演一演,演的时候要抓住文中提示的词语,把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演出来,可以合理地加上自己的想象演哪一组都可以。

    屏幕出示两组情景:

    ① 两个人面对面走到溪边……(在这里注意“招手示意”)

    ② 在溪边遇上老人……(在这里注意“伏下身子”)

    ⑸ 学生点评:

    过渡:演得好不好?在我的家乡这种情景随处可见,谦虚礼让(板书)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所当然的事,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⑹ 读第4自然段:

    过渡: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每一块上面都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每当我看到它们的时候,心中就会涌动着一种情感……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⑴ 齐读第5自然段。

    ⑵ 什么样的情感。同学们谈理解: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⑶ 让我们包含深情地再来读一遍:

    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你们还有问题吗?

    6、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

    作者选取了家乡中最平凡、最常见的事情。但是我们学过以后,却感到这平凡中透着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回味。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到处都有美,而这些美就存在于一些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中。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

    正如一位名人说的一样: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我们要善于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用心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相互的关爱,这样当我们把这种情感倾注于笔端的时候才会写出如作者这样值得咀嚼回味的文章。但我们带着这种情感走向生活的时候,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才会更加美丽。

    课后老师留一个小练笔──(幻灯片出示)

    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搭石教案 篇4

    理念奠基:

    在语文教育中,言语形式更重要。我们要关注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过去的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

    在合作探究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画面体验,感受走搭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策化:

    一、课前

    1、大胆变革教材——将原文删减,“缩水”成一篇“粗布”文章。

    2、大胆使用教材——将“粗布”文章,分段裁剪成条状,编上序号,提前放在学生的桌子上。

    3、不布置预习作业。

    二、课中:

    (一)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约5分钟)

    请学生将“碎片课文”重新拼接,说明拼接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走进文本,担将“碎步头”文字变成“成衣”的使命。旨在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二)第二次小组合作(约20分钟)

    独立:请学生将文章空白处补白。(约5——10分钟)

    交流:相互读读同伴佳作,欣赏与提出意见均可。(约5——10分钟)

    【设计意图】在语文课堂上落实“写”,这次小练笔,提供语境,提供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大胆与文本接轨,与作者接轨,努力呈现开放的课堂,实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取长补短,打开语文书,教师范读课文,提出要求:(约15分钟)

    谁的文笔更好,谈谈你的观点。

    【设计意图】“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目的是一课一得,既得意又得言,是很难的,短短四十分钟,怎么可能呢?于是,教师需要大胆取舍,在40分钟课堂的天平上,意重?言重?在乎老师的关注点。这节课到此,我的关注点应该放在“重得言,轻得意”上了。

    附:《搭石》原文和“缩水后的‘粗布文’”

    搭石(原文)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wǎn)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qiǎn)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搭石(缩水后的“粗布文”)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wǎn)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qiǎn)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上了点年岁的人,()。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每当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年迈的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背诵好词语,寻找《搭石》语言文字中隐藏的美。拓展阅读四年级下册《古井》,他们有异曲同工之效。

    教学策划:

    一、第一次小组合作:

    学生生字后,组际交流:重点字词听写竞赛。

    二、第二次小组合作: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美,学生读文,你发现了什么样的美?并有感情的读出美。

    【预设】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

    ——助人为乐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和谐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尊老美

    心灵美、自然美、善良美、奉献美……

    三、第三次小组合作:阅读《古井》,画出你喜欢的好词佳句,做简单批注。课文附后:

    我们村的东头有一口古井。井里的水清凉可口。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古井离我们家才十来米远。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前走过,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似的。

    我们家的邻居是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的;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老两口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书。

    乡亲们见两位老人用水有困难,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总是满满的。两位老人多次表示,要给帮他们挑水的人一些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

    “日子长着哩,俺们不能总让大家白出力气啊。”老两口带着歉意说。

    “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两位老人。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搭石教案 篇5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搭石》,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及相对应的教学理念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分析】

    我首先从内容、思想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向各位老师简单地介绍一下《搭石》这篇课文。《搭石》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写的是乡村质朴的事物,用的是乡村般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村民们质朴纯洁的美好心灵。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碑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表明搭石的作用不仅在于供人们在溪面上行走,它还联系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认清形,读准音,并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体会“搭石”所反映出的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流程】

    一、启发情感,揭示课题

    通过提问,你们见过哪些漂亮石头,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说,有一位作家叫刘章,他的家乡有一种石头,叫“搭石”。他认为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你猜那石头是怎样的?

    此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喜好猜测,“光滑的”“色彩鲜艳的”“形状各异的”等等。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去找答案。这样很自然地过度到第二板块──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给足时间学生读书,在了解学生识字情况基础上用卡片对相关“问题字”检查与矫正:随机理解“汛期”“谴责”等词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难点,进行大面积的朗读,解决学生的实际难点。

    3、读完课文后交流:

    你发现作者眼中那道美丽的风景线究竟是些什么石头?对,这些搭石只不过是些极普通的石头。为什么这些极普通的石头却是作者眼中“美丽的风景线”呢?

    解决这个问题,既是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也是儿童认知的一个矛盾点、冲突点,还是学生的兴趣点,这三点统一在这样一个问题中,作为深入文本的一个切入点,我认为是非常合适的。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阅读有了一个定向,学生的思考有了一个定向,不枝枝蔓蔓,干脆、干净。在这样的阅读期待下,学生更能够潜心涵泳于文本之深处。于是就可以顺势进行“诵读体悟,解决疑问”一环了。

    三、诵读体悟,解决疑问

    这时候学生必然会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如: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几个来回,知道满意了才肯离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人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踢踏的声音,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情感。这是本课的关键。深入品味这些关键句,使学生进一步体悟由课文所带来的高品味的语感。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读的充分,体会课文语言的规范感主要*读,把握课文语言的逻辑感主要*读,感受课文语言的得体感主要*读,领悟课文语言的情味感主要*读,这一阶段的读,不但要读得充分、还要引导读得形象、读得和谐、读得感人,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情感,读出课文的神韵。把课文读透了,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读懂“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这故乡的小路,也联结这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了。

    我一直坚持语文课不能因为人文性而丢了工具性特点,所以,最后一个环节我安排的是书写课文的生字和新词。

    由于已进行了充分的诵读,学生跟生字和新词已进行了多次见面,读已不是问题,对生字的字型也有了整体的把握,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书写,既促使学生更仔细地把握字型,掌握生字新词同时也符合儿童注意力发展。

    这样,经过整体的感知和对经典句子的深入体悟,第二课时便可以回归到整体,采用多种形式,如复述、抄写经典句子等,引导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地积累文中规范、精美、鲜活的言语材料,积淀语感。如果班级基础扎实的话,还可以教学设计语言的实践作业,把积累的语言、语感运用到写作或说话中去。

    老师们可以从感觉到,我的基本教法就是从感受到领悟再到积累最后到运用”,这四个步骤反映了语感习得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我教学设计设计的基本学法是:以读为基本手段,促进理解、促进感悟,习得语感。读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在课堂上要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读,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这一出一进,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就是学生发展语言的方法,就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手段。我的说课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搭石教案 篇6

    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21课《搭石》。本课语言朴实无华,处处流淌着作者刘章家乡那淳朴的民风,美丽的民情。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入手,师生能共创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思中感悟。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言,激励学生发现美的目的。具体特点如下:

    一、以“美”领路,关注学生的体验。

    在课堂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发现了美?”一根主线,带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体验文中美好的情感,交流研讨,感悟家乡人美丽的心灵。以一个具有发散性的问题,通领整节课的教学,既让学生有线可寻,也便于教师的调控,给人以整体美。学生在阅读、自学、研讨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将课堂教学的氛围牢牢控制在和谐、民主的环境下。另外给予了学生极大的空间,以学生汇报的思路带动课堂教学,不但体现了教师把握教材,控制学生的功底,更体现的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地位的肯定。所以,课堂上,学生纵横于文章之中,品词析句,畅谈感受,陶醉在家乡那流动着浓浓乡情的小溪里。教师则运筹帷幄,不断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画龙点睛,烘托情感。达到了学生、老师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

    二、以读带练,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也关注了学生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在理解、感悟、对比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情感丰富的过度语,辅以悠扬的乐曲,仿佛将与会者带到了那个淳朴的山村,充满关爱的父老乡亲面前。在老人一节,学生在对比中,找到了老人可贵之处,教师及时引导“透过句子,我仿佛看见了在瑟瑟的秋风中,一位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放下包裹,俯身搭石的情景。多么善良,多么可亲的老人啊!让我们一齐来感受一下吧!”“这一桩桩,一幕幕,事虽小,情却浓。搭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搭石无语心有情’”······一句句貌似平凡,情在深处的话语,调动了学生读的欲望,说的想法。这样,使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不但畅谈感受,而且真心体验,读来自然亲切,在情感上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使学生不但在说中训练了理解,在读中培养了情感,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三、与“生活”相连,拓展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那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何老师也关注了课外的训练。根据课文作者的意图,是让读者在读中学会在平凡的小事上发现美,在平凡的小事上学会美。所以,在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我通过富有激情的过度“是啊,就是因为家乡人具有了(指板书)善良,无私,尊老,谦让等这些美好的品质,才会有家乡淳朴的民风,和美好的民情。在作者刘章的家乡,美就是秋天里溪水中那一块块排列整齐的搭石,美就是乡亲们从搭石上协调有序的依次而过,美就是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搭石的那一瞬间。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美。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美呢?”又将学生从刘章的家乡带到了学生的身边,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演变成对身边人、事的思考。于是,也有了“美是妈妈的微笑”“美是老师的汗珠”等等发自肺腑,来自四年级学生的经典的话语。到这里,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学生也真正得到了他们应该在语文课上应该得到的东西。

    最后,伴着“爱的奉献”的乐曲,师生共同走搭石离开课堂,更给人以“曲已尽,意未终”的感觉。课堂教学在学生踏着搭石离去中结束,体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搭石教案 篇7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三、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出示课件。

    2、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3、生汇报。

    (二)、初读文本

    1、画面的内容被写成了一篇文章,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朗读《搭石》一文,说出你的读后感。

    2、生自由读课文,师指导。

    3、检查读书效果。

    (1)课件出示新词:谴责懒惰俗语伏下协调有序人影绰绰

    自由读指名学生领读

    (2)放入句子中,能读吗?

    1、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3、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指名读,评价。

    指导读:听了句子有何感觉?带着这种感觉来读。(渗透文本的美)

    好文章要读出韵味来,不知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好,把感知的美读出来。

    组内分工练读(提示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朗读并给出意见)

    指名读,自选段落,把自己最拿手的段落展读给大家。(谁第一段最拿手?谁第二段最拿手?……)

    生评价,可以二次来读。

    四、自读释疑

    读的不错,有几个小问题希望大家帮忙解答。

    课件出示:搭石是什么?谁搭的?有什么作用?

    学生笔答,交流汇报。

    五、扎实习字

    1、读完课文解决了很多问题,轻松一下,来看看字。

    出示:洪暴猛涨裤惰稳俗衡序伏

    做个小老师,给大家讲讲你最了解的字(组词书写等)

    2、课件分部分范写暴、衡、惰(师生分析各部分占位,交流如何写美观)

    3、同学们现在你挑一些最难的字写一下,一会儿交流。

    生写字,师指导坐姿。

    六、再读全文

    自由读,鼓励学生读出新的感悟。

    搭石教案 篇8

    一、说教学目的

    (1)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感觉乡亲们冷静无闻、无私奉献的精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熏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则是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至关重要。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美好的情感。

    四、说教学基本流程

    对于本文教学,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四、课外拓展,谈自己身边的事。

    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的环节中,针对孩子的情况,我提了最简单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初识搭石。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搭石?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认读生字词,接着再交流问题“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使学生理解“搭石”的特点及作用。

    第三个环节是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抓住“与学生一起寻找美”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重点引导:

    在品读第二自然段时,重在让学生体会上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为此,我采用想象说话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比如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内心世界,提问:老人踩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老人不是急着赶路吗,摆好搭石后,为什么还要踏上几个来回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呢?相信经过师生这部分的问答,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在此基础上的朗读也会更有深度。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刻画的是一幅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的景象。教学时,我重要捉住“行动是那么和谐有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等,让学生边读边睁开想象,感觉人们走搭石的节拍,谛听那走搭石时发出的轻而有力的踏踏声,说出眼前目今表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田地领会美,感觉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笔墨朴素,但是简朴的事变中却闪耀着优美的头脑,散发出融融的暖意。在引导这一部门的朗读时,我重点捉住“人们把这当作理所虽然的事”这句话,引导学生深入明白“理所虽然”这四个字所表达的情绪。

    我捉住“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这两个详细事例的形貌,加深学生对“理所虽然”这个词的明白同时,又使学生逼真地感觉到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力。

    课文第五段的教学,重在点破文章主题,使学生明确本文看似写石,实则写人。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借搭石所歌颂的无私奉献,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并引导学生朗读。

    搭石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搭石》一课是本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散文,是作者刘章以家乡小溪中普普通通的搭石为素材,运用质朴的语言为读者展现出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优美画面,向人们传递着家乡人淳朴的民风和为他人无私奉献、敬重老人的美好情感。学习本课不但要使学生通过一幅幅美的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性美,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家乡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体会作者是怎么样通过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

    教学目标:

    1、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3、创设情境理解“什么是搭石,搭石对家乡的人们有什么作用?”。

    教学准备:

    1、师生查阅的本文的写作背景资料及作者刘章的资料。

    2、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可是作者每每回忆起自己的家乡风景,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最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平凡而美的搭石。(结合PPT配乐引入情境,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检查预习,介绍作者刘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思考:我们这篇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段讲)什么是搭石;(第二段述)X摆搭石;(第三、四段写)X走搭石;(最后一段议)以石喻人。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帮助学生了解大意,整体把握。

    (二)学习生字词,多音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学生读,并在课文中标出“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挽裤、间隔”边读边学习生字词;

    3、出示第二自然段学习“谴责、懒惰、平稳”;

    4、出示第三自然段学习“俗语、平衡、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结合实际理解“俗语”就是(紧走搭石慢过桥)

    5、出示第四自然段学习“伏下、联结、理所当然”;

    6、学习多音字“涨(zhǎng zhàng)行(xíng háng)间(jiàn jiān)调(tiáo diào)”

    (二)再读感知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什么是搭石?如果没有搭石会怎么样呢?”(训练学生默读,要求略读)用“ ”在课文中画出相关句子。(学生回答)师:搭石就是用石头搭成的桥。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总之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挽裤)。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搭石对家乡的人们很重要)

    师: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过河就必须使用搭石,再读一读什么是搭石。说说搭石又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生:(很方便、很美)

    师:同学们体会到了搭石给家乡的人们带来了方便,让家乡很美。家乡的人们怎么走搭石?这又是一幅怎么样的风景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创设情境理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展现的情景,体会搭石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写作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你们的感受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灵是相通的。

    二、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也有一句话写了搭石很美,同学们找找看,找到本文的中心句。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重点。)师:在作者的眼里普普通通的搭石不仅仅是过小溪的一种方式,还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我们跟着刘章爷爷跟着家乡的人们一起走走搭石吧。

    2、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家乡人是如何摆搭石的`?想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当时可能会怎么想?”(从老人摆搭石过程体会老人的品质及家乡人们的品质)。

    生:(搭石跟家乡的人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3、学习

    3、4自然段,要求:“请边读边从文找一找人们走搭石的语句,用“~~~”画下来。(边读边标注,勾画、圈点训练学生不动笔黑不读书的习惯。)

    4、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从哪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找学生读一读)

    师:体会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的动作,联系课文理解。

    引读:让我们一起加入走搭石和行列合作读一读,体会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师生合作多读几次)。那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总结:没有人指挥,却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并对重点句用多媒体出示并多训练。)

    5、还有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画面的美?

    品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绰”是生字,有三种意思,出示: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理解绰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加深理解:“人影绰绰”和“绰绰有余”的“绰”又是什么意思。

    6、指导多朗读几遍,体会“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在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

    7、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么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学生朗读谈谈对这幅画面的感受。

    8、“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课件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抓住重点词“理所当然”会出一种村风、民风、道德风尚)。

    9、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指导朗读,体会画面的美。

    10、训练想象表达。“假如走过来的是抱着孩子的妇女、假如走过来的是一位盲人”试着用“假如,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11、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读。)思考:透过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感受到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情感的纽带,是无私奉献精神。)

    总结全文:在作者的笔下这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后老师留一个小练笔

    (课件出示)妙笔生花:作者从不起眼的事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

    21、搭石摆

    搭石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21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汛期、清波漾漾”等词语。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3.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让学生们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谈谈对搭石的了解。通过预习,你对搭石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字词,走进课文

    1、抽读生子

    2、读“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

    三、小组合作分段学习讨论

    (一)学习

    自读本段,你明白了什么?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找出文中的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二)、学习2——4自然段。

    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

    1、指名分段读二三四自然段,边听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生谈自己发现的美(1)老人及时调整搭石。 (2)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

    (3)两人相遇,招手礼让;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3、欣赏第一幅:读段落想象,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讨论后表演有感情地朗读。

    4、欣赏第二幅:听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配乐感情朗读,读中体会美好情感。

    5、欣赏第三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拿起笔发现美、寻找美。然后各抒己见。重点体会“理所当然”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四、用朗读和讨论来理解最后的情感升华。

    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搭石教案 篇11

    教学设想: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语文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的设计中开出了很大的空间,让学生品味重点词句,由浅入深,体会作品蕴含的感情,并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穿插的表演和情境对话,也是为了语文而教学服务,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内化了文本语言和文本内涵,可谓一箭双雕。为了促进课堂生成,我简化教学设计,努力构建板块教学,有以下一个板块:

    1、知作者,走进搭石,围绕“搭石”提问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正确

    3、初读反馈,教学第一自然段,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受作者对搭石的感情。

    4、研读课文,走进画面,寻觅美景,感受搭石上“景美人更美”。

    5、根据板书,感悟许多“理所当然”背后蕴含的美好传统。

    6、回读课题和诗句,使对乡亲们和家乡的热爱与赞美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每个板块都留有充足的弹性空间,大部分的内容都努力体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实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设计能很大程度上保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体验。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拖鞋绾裤、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同学们,刘章爷爷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最让刘章爷爷难忘的还是那静静地躺在溪水中的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板书课题。

    2、质疑,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有这么多问题,我看出来了,咱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很了不起,那好,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

    师:读书,这可是个好办法。

    (二)整体感知全文。

    1.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103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弄明白搭石是什么?

    2、出示词语:谴责 懒惰 俗语 伏下 猛涨 平衡 平稳 绾裤 间隔 人影绰绰 协调有序 山洪暴发 清波漾漾

    学生自由读、个别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3. 多音字 zhǎnɡ 涨潮 涨价

    zhànɡ 涨红红了脸 泡涨

    jiàn 间隔 间断 间接

    jiān 中间 房间

    xíng 一行人 háng 银行

    tiáo 协调有序 diào调动

    4.读句子

    (1) 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wǎn)裤。

    (2)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5. 学生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搭石?人们怎么走搭石?

    (三)理解课文

    1.解决“什么是搭石?”

    “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溪……这就是搭石。”

    师:简单地说,搭石就是什么(用石头塔成的桥。)

    如果没有搭石,乡亲们以是怎样过河的呢?用课文的句子详说说。

    随机理解:汛期、拖鞋绾裤(谁可以上来表演一下呢?)

    是啊!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什么?

    可是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过河就必须使用搭石,让我们再读什么是搭石?

    过渡:了解了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谁能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一句话来回答。(“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 搭石怎么走?这又是一幅怎样的.风景?

    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什么是俗语?

    师:紧走怎么走?为什么要紧走?你能通过朗读把这和谐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吗?先自己试试。

    指名读,小组合作读,男女合作读。(前面的……后面的……)

    随机点评,(预设评语:你走得轻快而平稳,真棒。

    我能感受到你们小组走得真默契。

    你读得有声有色,谁能说这不是一道迷人的风景呢?

    你的朗读让我觉得真是——“紧走搭石慢过桥。”

    这样的脚步声很有节奏,像——轻快的音乐。这样的动作步调一致,是那么——协调有序

    后文还有哪句话很美?(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能想象出哪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个别读,全班读)

    师:老师把它变成一首小诗,看多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让我们再一次随着流淌的溪水,感受那一份和谐和诗意的美。(课件出示文章第三自然段)

    师: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这好像是一个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人们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这搭石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这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也许这是一个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身体是疲惫的,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

    师:读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学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是啊,“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是呀,搭石,怎样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一课。

    作业: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思考: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当然,走搭石时,也有“撞车”的时候,请你读读下面这一段,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找出来,先有感情地读好它,再体会体会对这个地方的感受和理解。

    二、继续学文

    1.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2.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2)理解“理所当然”、“伏”。

    (3)透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敬老)。

    (4)小结,指导朗读:

    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朗读感受美。

    3.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谈话,指导想象:

    假如——还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还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吗?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出示作业纸,轻声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小小的搭石,演绎着人间的真情,我能试着写一写: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就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

    小结,回扣中心句:(随机板书:谦让敬老见真情)

    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齐读:“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4.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三、总结升华,赞颂美

    1. 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 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

    3. 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四、延伸实践,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师谈话:

    是的,真情是明媚的阳光,它给人以温暖;真情是盛开的鲜花,它给人以芳香;真情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真情更是熊熊的火炬,它点燃生命的希望。同学们,美文《搭石》让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在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本文的作者就是从“搭石”这么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现在,你认为什么是美的?在我们身边也可以找到哪些美的事物?

    1、学生畅谈生活中的美:如小草、石桥、香樟树、蜜蜂……

    3、小结: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4、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生活中一种熟悉的小事物,发现它的美,动笔写一写。

    21、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小搭石寻常景,

    细细摆放为他人。

    协调有序走搭石,

    谦让敬老见真情!

    附: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搭石》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根据本文特点,我的设计主要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

    生字词的教学,先读生字词的音。然后让学生联系文中的相关语句加以巩固。既是对词语的记忆又是对文本的感知,为学生下文的学习作铺垫。最后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课文的一些词语。

    通过自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个学生透透彻彻的把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准确到位。分层次地读,在读中领悟,在读中解词,每次读的目的不同:如紧扣“脱鞋绾裤”、“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协调有序”等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家乡人每次过小溪脱鞋绾裤的不方便,通过读明白什么是“紧走搭石慢过桥”,朗读“前面的……后面的……”句子,从而进一步理解“协调有序”等词语。

    注重运用各种语文训练方法,让学生积累。如:让学生在想象“一行人过搭石动人的画面”和引导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种怎样的画面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展开想象培养语言词汇的运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读中感悟”这一环节,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例如:在教学“一行人走搭石”时,应该让学生多读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多读,反复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美丽的画面,在读中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准,在读中感受句子中的动态美。

    搭石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是搭石?(生谈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

    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过渡: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感受美。下面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使我们感受到美的句子

    二、品读2—4自然段,想象画面体会美

    1 、学生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美丽画面。

    2、师: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3、生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美。

    (随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心灵美,过渡语略)

    (一)句子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师: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人来走搭石?

    生:上了点年岁的人。师:即——生:老人。

    (2)师:当她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时,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生答

    (3)指名读——同桌互读——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吧!

    师:从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谈,师总结为——助人

    (板书:助人)这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这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就像一排排搭石。

    过渡:你还从哪里感受到美?

    (二)句子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师:指名朗读。刚才是上了点年岁的人来走搭石,现在是——(一行人来走搭石)一行人走搭石有人抢路吗?(没有)动作是怎样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2)理解“协调有序”。

    a、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生谈)

    b、师(引述):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

    师: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我——(生:抬起脚来),你呢——(生:紧跟上去);你——(生:抬起脚来),他——(生:紧跟上去);我们——(生:抬起脚来),你们——(生:紧跟上去)……这就是——(生:协调有序)。

    c、这一切没有人指挥,但分明有什么在指挥着他们,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师:体会得好。这协调有序的动作美我们可以称为和谐美(板书:和谐)这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3)、这个画面,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美?

    生:我从“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①师:“绰”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②师:不错。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生描述)

    ③感情读这两个词语。

    (4)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师:这样协调有序的画面,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音乐,范读),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那么两个人面对面走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用文中的句子来说。抽生读句子

    (三)句子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师: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有抢着过吗?(没有)那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呢?生自由发言。这样的举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概括为:谦让美(板书:谦让美)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这平常的小事却感动了我们。你会怎么去读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在作者的家乡随处可见,看来在那里“谦让”已成为一种习惯,这看不见的美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过渡:那么如果老人和年轻人一起来过搭石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指名汇报

    (四)句子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本来就应该)换个词语说就是“应该、

    ②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③读一读。想一想,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板书:敬老美

    过度:山里的人敬老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就像一排排搭石。

    三、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 “任人走,任人踏”我们又可以感受到什么呢?(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2)这不仅是搭石所拥有的品质,还是乡亲们美好的品质。

    小结:其实乡亲们的美好情感还有很多。

    四、总结

    过渡:在农村山野溪流中,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块,一次次理所当然的搭石,是那么平常,但作者却不熟视无睹,而是用笔从心中流出这么一篇朴实无华的滋润心田的文章,不仅是因为作者仔细观察生活,而更主要是捕捉生活中平凡而精彩的美的事物。刘章说: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从平凡的搭石中发现了助人美、和谐美、谦让美和敬老美,罗丹说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到处都存在着美。

    搭石教案 篇13

    课前谈话: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中心小学的罗老师,早上,当我走进我们刘家坊小学,看到学校虽然还在建设之中,但很干净,风景也美!我还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你们非常热情地欢迎我这个陌生的老师,让老师的心情放松了许多。这也是一种美,一种内在的心灵美!今天,我来给大家上一节语文课,你们高兴吗?真的?有了你们的热情支持和敏而好学,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非常美满!

    一、画简笔画,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风景画。 (简笔画搭石)知道画是什么吗?没错,是搭石。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21课,题目是—— (板书)

    二、了解搭石,引出“美”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找得真准!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绾”是意思呢?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人们收工就必须——人们赶集就必须——人们访友就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齐:脱鞋绾裤。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夏天还好,可到了秋冬,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搭石,其实就是平平凡凡的石头组成。但是作者却说它构成了——(生接: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生齐读

    普通的石头而已,作者为什么说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 (指名说) 是啊!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和作者刘章爷爷一起,走进小村庄,走近搭石去看看吧!

    三、自读交流,寻找“美”。

    请大家默读课文2—4自然段,把你觉得美的句子划出来,并在旁边简要地写上你的感受。小黑板出示自读要求: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划出你觉得美的句子。并简要地写上你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我觉得美的句子是______,从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

    四、品读感悟,欣赏“美”。

    交流好了,相信,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已在大家的脑海中呈现。

    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搭石的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行”,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生有的读xínɡ,有的读hánɡ)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行(hánɡ)

    这些一起上工,或者一起下工的人叫—— 生:一行(xínɡ)人 师:齐读两遍。(生读)

    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语中感受到美。)

    你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请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子?谁能用自己的话告诉同学们?

    (清澈的溪水在荡漾,倒映在水里的人影在晃动,看不大清楚。)

    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3读得不是很好)

    谁能读得让溪水动起来,让心中有清波在荡漾,有人影在晃动?(师比手势)

    (我还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感受到美。)

    能通过朗读把这美妙的声音送给大家吗?

    谁能读得更轻快些? (一女生读得好)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不禁也想试试,行吗? (师范读)

    谢谢,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好。大家一起来。

    读得真好,老师都陶醉了。这么美的语句想不想积累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的记忆力。(把小黑板中文段的重点词擦除,由学生填空读)有信心吗?

    真厉害!看来老师是低估你们了。现在你们肚子里又多了一个优美的句子。只要同学们当好积累语言的有心人,你们的智慧背囊就会越来越充实。

    乡亲们走搭石,有谁会抢路吗?有谁会突然止步吗?他们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可见乡亲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板书“和谐美”。

    还有哪位同学在搭石上发现了美?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个句子写的是什么呢?

    写上了年纪的人发现搭石不平稳,找来合适的石头换上。(摆搭石)

    老师想考一考同学们的表演能力。(生跃跃欲试)

    别急。想表演得好,那就得把这句话好好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哪个小朋友读得最认真,最仔细,老师待会儿就请他来表演。

    哇,看同学们读得多认真。来,同学们推荐一个表演高手来演一演。

    有信心演好吗?老师也支持你。我来配画外音。小演员,现在可要看你的表演天才了,看我们俩能不能配合默契。

    (生表演,师篇故事情节配音) ( 生表演完,要回座位)

    等一等,老大爷!面向生: 现在我的身份变了,我是电视台的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这位换搭石的老人。

    老人家,您好!刚才看您急匆匆的,怎么停下来呢?

    我发现有一块搭石不平稳,我去找一块石头换上。

    这可要耽误您不少时间呀?

    不要紧。要是我不这样做,后面过搭石的人踩到那块搭石可能会摔倒。水这么凉,会感冒的。

    您真是位热于奉献的老人!谢谢您,您继续赶路吧。

    师小结,老人家宁愿耽误时间,也要换好搭石,说明老人具有奉献精神!板书“奉献美”

    你们还找到了哪些美?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从这句子体会到什么? (年轻人尊敬、关心老人。 ) (板书:尊老美)

    村民们认为他们的这些做法都是——(理所当然的)

    说得多好啊!“理所当然”。你怎样理解“理所当然”这个词?

    没错,“理所当然”就是道理上应该这样做的意思

    来,那就把这种尊敬、关心带进句子里读出来。(指名读)

    师小结:搭石上,这背着老人的身影,不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吗?还有谁在搭石上找到了美?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找得真好,多么动人的一幅画面啊!我们来想像一下。老刘和老张的对话。从这幅画面你感受到什么?

    ( 生1:村民们有礼貌,很友好。 生2:村民们懂得谦让。 ) (板书:谦让美)

    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平常的动作中蕴含着浓浓的乡情。大家齐读,把这种浓浓的乡情读出来。(生齐读)

    还有谁在搭石上发现了美?(没人举手)有些美就藏在字里行间,不容易发现。你们看这个句子___________

    师小结:透过这小小的搭石,我们看到了乡民们的(师指板画) ——奉献美,和谐美,尊老美,谦让美,勤劳美。不能不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在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凡事为他人着想”已成为一种风俗,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并代代相承。此时,在你们眼里,这还是平凡的搭石吗? 生:不是。

    平凡的搭石象征的正是那些平凡的乡亲们。看到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这平凡的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却无怨无悔,从这些搭石上,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纯朴热心的老大爷,仿佛看到了那些敬老爱老的年轻人,也仿佛看到了勤劳善良的村民们。孩子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心灵再次感受——(生齐读:) 名为写物,实际上是为了写人,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把你发现的身边的美写下来

    美,是看见老人过马路,__________________。

    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得真好!相信孩子们的心中已经种下了“美”的种子!也相信美德会伴随你们一生。

    六、布置作业,留住“美”

    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例文] 小草

    小草,即使生长在坑坑洼洼的地方,或是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它也能顽强的生长,默默地经受着风吹雨打。它没有鲜花的美丽,也没有树木的挺拔,但它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它不像高贵华丽的牡丹被人宠爱,也不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被人赞美,它只是默默无闻的,甘愿用身体来装扮世界。

    许多有志之士,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着挫折与失败的考验,为振兴中华而默默无闻的贡献出青春与力量。

    我爱小草,更爱与它一样顽强而默默奉献的劳动者。

    评:作者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名为写小草,实为赞美顽强而默默奉献的劳动者。

    平凡的小草,却含有大“美”。

    搭石教案 篇14

    教材简析: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

    《搭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桥?

    2、同学们看,这种桥你们见过吗?(出示情景图)这是作家刘章爷爷家乡的搭石,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就会特别想念家乡这些不起眼的石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3、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想什么是搭石。

    2、检查字词。

    出示课件,大家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注意,红字是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家要读准。(分行指名读,最后齐读。)

    3、指导写生字。“衡、序”。

    (1)先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提醒大家注意:“衡”字中间大的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结构写匀称。“序”字最后一笔不要加撇。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两个。

    (4)教师巡视指导。

    4、了解什么是搭石。

    (1)指名说什么是搭石。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指名说)

    (3)师总结: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不方便,很麻烦,甚至很辛苦。可这些,都是在夏天呀,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过小溪了,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什么是搭石。

    5、齐读。

    三、围绕2—4自然段,自主寻美,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这么普通的一件事情,有什么值得写的呢?其实,不然,作者啊,,对这件平凡而普通的事情留心观察,却发现了里面的很多美,这些美呀,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用课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学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相机板书)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去寻找搭石里面的美,感受里面的美。

    (一)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句子。

    (二)指名说划的句子。(二自然段老年人走搭石的句子,三自然段一行人走搭石的句子,四自然段年轻人面对面走搭石以及年轻人和老年人一起走搭石的句子。)

    (三)小组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分小组来学习。

    要求:先多读几遍,然后互相说一说,你们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哪些美。

    2、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现在咱们按顺序来交流。

    (1)交流二自然段中的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你们组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学生找到的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再在、直到、才”感受到家乡人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②大家有相同的感受吗?让我们一起带着体会来读一读这句话。

    ③师小结: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善良,勤劳,一心为别人着想的老人,仿佛感受到了他那颗美好的心灵。这是——(学生齐说)家乡的一道风景。

    (2)交流第三自然段中的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你们小组从哪儿体会到美?

    ②抓住“协调有序”谈体会。师生合作读走搭石的句子,体会协调有序。

    师读“前面的”,生接“抬起脚来”,师读“后面的”,生接“紧跟上去”,连续读三遍,师小结: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落水,该是有人在指挥吧?(生齐说没有)

    师总结:没有人指挥,这么默契,这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是协调有序。

    ③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谈体会。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评价:体会的真形象,你是在用想象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请你读一读,读出这种美。最后齐读。

    师出示课件,过渡:是啊,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师出示课件,音乐起。)

    指名读,读出诗的韵律美。师渲染: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是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④师小结: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生齐说)一道风景。

    (3)交流四自然段中的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在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你们小组从哪儿体会到美?

    抓住“招手示意”,体会年轻人互相谦让的美德。

    ②齐读,一起感受这份美。

    ③抓住“伏下身子,理所当然”,体会人们敬老的美德。

    在理解伏下身子时,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做一下动作,体会年轻人敬老的美德。并且适时采访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采访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道谢年轻人会生气吗?进而理解理所当然。

    ④师总结,透过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我们可以看出,这已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生齐说)一道风景。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每一块上面都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每当作者看都他们的时候,心中就会涌动着一种情感,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1、指名说,哪些美好的情感?

    2、带着这些情感,再次齐读。

    五、拓展并小结。

    1、小结: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选取了最平凡最常见的事情,但是,我们学过以后,却感到这平凡中渗透着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回味。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到处都有美,而这些美就存在于一些平凡,不起眼的小事中,我们要善于从这些小事中发现美,用心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这样,当我们把这种情感倾注于笔端的时候,才会写出如作者这样值得回味的文章,当我们到这这种情感走向生活的时候,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才会更加美丽。

    2、请大家课下完成小练笔。(课件出示)作者从不起眼的事情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些平凡事物中的“美”。

    3、最后,让我们在《爱的奉献》这首熟悉的旋律中。踏着心中的搭石离开教室。下课。

    搭石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理解乡亲们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美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书上的图片

    2.教师:同学们请看,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时,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搭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找找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出示句子: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是怎样过小溪的?(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师:“绾”是个生字,有谁知道它的意思?(卷)

    师:那就是说,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人们收工就必须……

    人们赶集就必须……

    人们访友就必须……

    总之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麻烦、辛苦、不方便)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这大多是在夏天,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来过小溪,有了这些了解,我们再来一起来读读“进入秋天……”这个句子。

    三.细读课文,感受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1.读了课文,谁能说说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方便、美)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与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描写搭石,写得很美的句子,请自由读读课文,找一找并勾画出来。

    2.学习走搭石的句子

    过渡: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2—4段,用波浪线画出写人们走搭石的句子,并想一想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句子: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指出多音字“行”的读音。

    B.重点指导“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的呢?

    师: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前面的……,后面的……(分小组合作读)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稍快),前面的---,后面的---,(快)。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慢),踏踏的声音像(生齐)。师:像----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由这两组走前面,那两组走后面,小组合作读,师引读:前面的----,后面的----。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同学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美”?

    结合课件出示图片,体会“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画面描绘。

    师展示图片: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两个多么美的叠词,构成了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啊,风在轻轻的吹,水在缓缓的动,倒映着走搭石的人们,这山、这水、这人,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C、朗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个部分。

    师;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丽的诗。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去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

    师:是啊,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1)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过渡语: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读文: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师:谈谈对这幅画面的感受(谦让)

    男生一起感受这份美,读

    (2)青年人与老人一起走搭石

    过渡语:那么青年人与老人一起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出示句子:

    A、强调生字“伏”,可用动作表演

    B、再读这个句子,思考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C、体会“伏”字

    D、动作表演(老师当老人,学生当年轻人)做“伏”的动作。

    师:多么爱帮助人的年轻人啊!这样老人就能舒舒服服的,安安全全的过小溪了。

    师: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理解“理所当然)

    师:多好的年轻人,老人没有向他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过其他老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我想,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一个“伏字,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敬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一代又一代都是这么做的)

    师:这里经过多年沉淀下来,是一种习惯,是“理所当然”。

    师:这里的风景很美,这里的人更美,搭石与家乡的人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3)再读3、4自然段,再次感受走搭石的人的美。

    过渡语:每天都有多少人走搭石啊,假如我们就生活在这里,假如你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请讨论讨论,然后再说说。

    四.全文:

    这份真情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带着这份感动,我们来读读最后一段。

    师:这一排排平凡而普通的搭石就这样用自己的身躯,联结起家乡的小路,没有丰功伟绩,没有绚烂多姿,有的只是默默的付出,无私的奉献,在这些搭石上,每一块上面都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这一块块搭石,正是爱的见证,美的化身。

    带着这份感动,我们再来满含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五.拓展训练

    刘章爷爷还是一位诗人,他的很多作品都是描写故乡的,比如诗集《北山恋》《长相思》等等,都饱含深情的赞美了自己的故乡,你们可以去收集一些多读读,我相信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北山恋》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搭石教案精选15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