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幼儿教案
  • >导航
  • >大班数学学习二次分类教案范文
  • 大班数学学习二次分类教案范文

    发表时间:2022-02-07

    【www.jk251.com - 大班数学教案二次分类】

    按照惯例,幼儿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高质量的教案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怎样才能写好幼儿园教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学习二次分类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计意图:

    分类是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也就是按照一种属性或几种属性把一些物体放在一起。这里所谓的属性指的是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分类的结果实际是集合的具体形式,它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并获得初步的集合概念。有关物体的分类在幼儿园计算教学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分类能力是幼儿认识数和学习计数的基础。依据大班幼儿喜欢探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结合幼儿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与兴趣,我设计了此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层级分类,体验内包含关系。在材料的提供上,注意了多样性 ,力求调动幼儿的探索兴趣,并且在难度上也分出层次,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在过程的设计上,主要通过经验回忆、直接地探索、体验等方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个;学具:帽子、手套、背心图片每人一套活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形王国,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二次分类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

    4. 学习对图片作二次分类。

    发放操作材料,让幼儿观察图片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三、 经验迁移。游戏看谁站得快,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活动小结,教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分类经验。

    延伸:

    提供二次分类板及各种材料纸让幼儿继续学习层级分类(在各种图形的层级分类基础上可引导幼儿扩展到动植物的层级分类)

    活动反思:

    ;二次分类这一课设计时,我充分把握住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本节课的主目标。为此,我的设计针对学前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分类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伴随着这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讲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感知数学问题。

    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低年级老师一提问,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的举起来,而到高年级则寥寥无几;低年级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充满了个性;而高年级学生的回答则显得规范、标准,但却单调划一;创新色彩在许多学生身上随年龄的增长在褪色。这一切源自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好奇心。

    本节课我先利用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牌找座位,让学生初次体验到按指定标准分类,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从中体验到成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创设实践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分类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只是无意识的成分多一点。若老师简单地给出这个名词,在每次分类时,不断提出分类的标准,那么分类的过程(可能会)显得更为简洁,分类的结果可能显得更为准确。学生作为容器也完全能够顺利盛下这些知识,但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及其精神被忽略了。

    在本节课中,我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出分类的标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正是在这空间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受到同类物体在不同标准下的分类所产生的不同意义和作用。教学中我充分抓住学生;好动这一特点,在不停的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给予孩子们;好表现的机会,培养孩子们合作交流的意识。

    作为个体的学前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这一点较其他年级学生而言是显得最强烈的。在这节课中,我没有生硬的讲解和周详的演示,而是把小组那一块空间作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在汇报演示,在介绍解说的表现过程中,学生袒露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发散思维和语言得到了训练,感性知识在一次合作、交流当中上升为理性知识,一次次的自我表现,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利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合作意识的形成,创新意识的拓展。

    四、注意张扬孩子们个性。

    数学学习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看法。面对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框住学生思维,反而是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习惯去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稚嫩的眼光去划分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其个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还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不足:对于时间安排上我是前松后紧,所以有一个习题没有进行完。以后在教学上我一定先预设好每一个环节让课堂更完美。

    Jk251.coM编辑推荐

    关于大班数学学习8的组成教案的教案推荐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8的组成》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学习8的组成,知道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启发幼儿运用呼唤的方式省略相关的几组分合式,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学习8的组成》含反思教案吧。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8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启发幼儿运用呼唤的方式省略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8的组成

    2、难点: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7的组成---碰球

    今天我们来碰球,我的球和你们的球合起来是7。

    二、小组活动,学习8的组成

    A、第一、二组,给圆点涂色。

    数一数,每个格子里的圆点有几个?(8个)

    将8个圆点分成两份,请你分一分8个圆点有几种分法,用油画棒给圆点涂色。

    B、第三、四组,分雪花片记录。

    C、印点子做记录。

    三、活动评价

    1、复习8的组成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活动完成的对不对。先看看两组数合起来是不是8?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8分成两分有几种分法?你们看哪一种分合式是有序的?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请小朋友看看左边的数,下面一个总比上面一个数怎么样?左边的变成2多了1个,多的这个1是从哪里来的呢?(右边的6比7少1,左边多的那个数是右边少的那个数)

    请大家把分合式读一遍,以后我们都要有序的分合和记录。

    活动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本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以谈话形式进入情境教学,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同时把;你的火车几点开的活动展示在学生面前,小朋友们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小朋友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学校种植园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小兔子请我们去帮它把这些水果蔬菜送到两个饭店,你如何分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活动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学生上黑板把8个图贴分成两份,学生逐个上黑板分,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通过自主操作,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说一说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重视关注全体学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发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这就需要要教师的引导,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2、再做课本练习时,应范例一题做一题,因为学生年龄小,领悟能力还比较弱。

    3、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数学三层分类教案


    活动设计意图:

    成人很容易通过视、听去认知某一事件或抽象概念,但对幼儿而言,除了眼、耳之外,还必须借助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知觉,亲自操作、尝试、摸索,得到具体经验才有意义。幼儿的学习需要教师以及家长的努力与用心,为了引发幼儿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与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游戏,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数学中的分类,即是能把相同属性的东西规定在一起。分类可以是单一标准的,如那些是红色的。;分类也可以是多重标准的,如请找出戴帽子、穿裙子的女孩子,就需要符合三种标准。耕具大班幼儿年龄认知阶段特点,我们特别设计了《三层分类》这一活动,引导幼儿能按照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层次进行分类。

    活动目标:

    1.练习按三重条件分类,并计数出总数。

    2.发展幼儿视觉辨识的能力。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8个形状板(4个 红色,4个蓝色。其中红色圆形大小各一;红色方形大小各一;蓝色圆形大小各一;蓝色方形大小各一。);2. 相同规律小鱼卡片10张。

    3. 分组材料:A: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14页;B:形状卡片若干组以及记录纸;C:插塑玩具若干组以及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主题。

    游戏:变装大风吹。

    教师当主持人,幼儿围成大圈坐下来,玩变装大风吹游戏。

    主持人:大风吹!

    幼儿:吹什么?

    主持人:吹穿着红毛衣、扎了个辫子的小姑娘。

    请幼儿听到指令后,分辨自己是否三个条件都具备,如果是,就和主持人换位子,接下来由刚才换位子的小朋友当主持人,要想出3个条件的指令继续游戏。

    二、单标准分类。

    教师将准备的8个形状板散放于磁性黑板上,请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请幼儿将这些形状分类。当幼儿分完一种后,引导其他幼儿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如按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分类。),并请幼儿逐一演示。

    请幼儿描述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步骤。

    三、小猫分鱼。

    将小鱼卡片散放于磁性黑板上。请幼儿听清楚老师的指令,按指令给小鱼分类。

    (按形状、位置、颜色三层分类。)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做示范记录。(此环节的三重特征中与上一环节略有不同,按大小换成按位置分类,是本环节的难点,教师引导幼儿做明确的分类记录,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层次分类。)四、帮助幼儿积累具体操作经验后,请幼儿分组操作。

    分组活动:A组:幼儿用书第14页操作,分小鸟。

    B组:每人一份形状卡片,练习三重特征分类,并作记录。

    C组:每人一份插塑玩具,练习按不同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并作出记录。

    大班数学公开课趣味统计与分类教案模板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2、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教案来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大班数学公开课学习7的加法教案范文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7的加法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看图学习7的加法

    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 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

    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 6=7、6 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 6=7马上就想到6 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 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幼儿操作

    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6、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又是一次数的加减法的学习活动。通过前几次的系统学习,小朋友们已经了解了如何口头自编应用题,如何列算式,如何进行简单计算。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重点让孩子了解,在加法中,两个加数互换不影响得数的道理,还有一个重点是根据我们小朋友学习的情况,让他们学习听两个数算加起来的得数。小朋友在听到老师的两次敲击声后,将两次敲击声相加,然后得出一个总数。这个活动很有趣,小朋友很喜欢,他们听得很认真,计算也很用心。在7以内数的加法中,他们基本上能熟练地做出来。尤其是对那些平常有不专心倾听习惯的幼儿,这样的活动能很好的锻炼他们的专注力,与专心倾听的习惯。

    这两个重点,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较好地完成。

    所以,数的加法的活动,在我们完成了常规的学习任务之后,我们需要挖掘一些新的内容,一些延伸的活动,能让孩子们在普通的学习中,学出新意来。使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学到更多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数学活动带给他们的学习的意义。

    而这样的学习需要我们去研究,思考,让每一次的学习活动都充满着新意,感觉都是第一次进行,这也是很难的事情,当然也是很需要的事情。

    本次活动的组织教学的思路也不同于往常,而是通过教师对一个算式的演示过程之后,让幼儿自己去思索,想想还有哪两个数加起来是7,然后可以怎么列出算式,可以说这是倒推上去的思考方法,这也给孩子一个开阔思路的机会。

    大班数学公开课学习8的加减教案优秀范文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实物图列算式,学习8的第三、四组加减。

    2、巩固复习看图形勾画特征。

    3、能按要求进行各项活动,并与同伴友好合作。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实物图,算式教具一套。

    学具:幼儿用书第12、13页。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8的组成;碰球游戏。

    2、学习8的第三组加减。

    出示实物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不同?启发幼儿按标记的提示,列出8的第三组加减。(3+5=8,5+3=8,8-3=5,8-5=3)并让幼儿说说算式的意义。

    3、学习8的第四组加减。

    让幼儿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样做的?教师板书:4+4=8,8-4=4。

    4、读一读8的第三、四组加减算式。

    二、操作活动。

    1、看图列式。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实物的数量,启发幼儿根据不同的特征列出算式。

    2、仔细观察图片,选择正确的答案图打√,在列出加减算式。

    3、直接写出得数。

    三、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讲一讲它的操作活动,集体进行评价,教师对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简单的小结。

    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大班数学优质课趣味统计与分类教案模板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能力。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观察小记:

    (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黄老师,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37台,办公的老师17个,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黄老师:;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10位黄老师:;那么17位老师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 (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第二次汇报时说:;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

    (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我的过失是: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黄老师:;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

    (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19辆,自行车有3辆。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数数看。(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黄老师,摩托车19辆,11辆黑色的、6辆白色的、2辆红色的;自行车3辆,1辆绿色的、2辆白色的。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

    (三)第二组汇报员杜倩云小朋友说:;黄老师,我们完成任务了,第二个任务是什么?我们可以到别组去数数看吗?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们数得对还是我们数得对。(孩子们对此活动如此热情,有继续执行任务的欲望,并向老师提出了他们想执行的任务,多么有主见的一群孩子呀。)

    大班数学凑数游戏教案范文


    活动设计背景

    这节课是操作游戏型活动,通过玩游戏,运用已有经验,练习

    巩固相关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运算能力并能所学知识实际运用。

    活动目标

    1.了解10以内各数的组成,理解加法,培养幼儿的运算能力。

    2.激发幼儿学习10以内数字加法的兴趣。

    3.练习加法和组成,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10以内各数的组成,理解加法。

    难点:练习加法和组成,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活动准备

    扑克牌5-6副,并将牌中的(10,J,Q,K及大王,小王)拿掉。

    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示范玩法。

    幼儿分成5人一组玩石头,剪子,布游戏,确定首先摸牌者(用其他方法来指定也可以)。

    基本部分:教师指导幼儿游戏。

    1.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轮流摸牌,每人摸5张。

    2.从桌上的牌中再翻开5张摆放好。

    3.确定出要凑的数目(如凑10)

    4.幼儿观察自己手中和桌面上的牌,寻找是否有可以凑成;10的牌(用两张或三张牌凑成;10均可)。<.>

    5.由能凑成;10的幼儿出牌,并将凑成;10的牌收为已有;不能凑;10的小朋友可随意出一张牌放在桌上。

    6.依次出完牌后,再轮流摸牌,将手中的牌补齐始终保持5张牌,桌上的牌也保持5张牌。

    7.根据以上规则继续玩游戏,最后得牌多的为胜。

    结束部分:

    小朋友分组按以上玩法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在家庭或活动区中继续玩此游戏。

    教学反思

    这一活动属于游戏型活动。这一游戏,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定出要凑的数目,按对幼儿年龄特点,一般从5开始比较合适,以后逐渐增大到10;在游戏中可启发幼儿用多张牌凑出规定的数目如,3和2凑成5,也可用两个2和1凑成5,以培养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敏捷性,提高幼儿的运算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这节课也可以做减法游戏,方法与其相反,另外,把这节课用别的教材来讲也可以,如;用各种水果模型来玩也可以,反正,无论用哪种方法来讲,幼儿理解而实际生活中运用每节课所学的内容,才能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大班数学小花被教案优秀范文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感知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

    2、指导生活中的叠放物品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3、愿意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合作时尊重他人的意见。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五种颜色的积木、餐具若干,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积木,引发孩子的兴趣。

    教师:老师带来了很多积木,我们今天来玩堆积木游戏,你们想玩吗?

    2、通过游戏,初步感知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

    这是老师堆的积木塔,大家要接受我的过关大考验才能玩游戏哦!教师出示不同颜色或形状搭成的4层积木塔。

    第一关:引导幼儿分别从上至下,从下至上数分别是什么颜色什么形体?如第一层是红色立方体形状的。

    第二关:这一层积木的上面一块和下面一块积木分别是什么颜色和形状的?(指着中间的一块问)

    第三关:请仔细观察这个积木高塔,记住每一块积木的叠放顺序。然后教师用布把积木塔盖住,让幼儿四人一组回忆积木塔叠放顺序搭出一座一模一样的积木塔。

    3、幼儿展示操作的结果,看一看与老师有什么不同?并请幼儿描述某一块积木的上面和下面分别是什么颜色和什么形状的积木。

    4、通过实际操作引发幼儿发现叠放物品的好处。

    四组变两组,两组的积木合在一起,想办法把这些积木搭起来,思考怎样搭最高。

    活动快结束了,咱们把积木都放回篮子里吧,(教师随意放,结果积木放不下)积木放不下,有什么办法让积木放得下呢?启发孩子叠放整齐。

    5、发散孩子思维,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叠放的。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发现把物品一个一个地叠放在一起就会比较节省空间,同时也很整齐。但叠放时小朋友也要注意哦,有的物品是不能叠放太高的,如家里的陶瓷碗,如果太高容易歪倒,就会把碗打破。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通过闯关游戏的形式进行,孩子都很感兴趣。从活动中孩子的表现看,孩子对上下叠置的空间位置关系都很明确,能清楚地分辨从上往下数与从下往上数的位置关系。在这个活动中我还注重一点就是根据我班孩子合作能力比较差这一点,所以我设计的这个活动大多数都是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如在第二个环节的闯关游戏,从4人到8人一组,在第一次游戏时有个别喜欢表现的孩子(钟镇阳、陈朗)不理同组的同伴,自己拿了积木就搭,结果他们组是最后一个完成的,于是我与孩子一起分析了原因,为什么?引导孩子商量着怎样合作完成任务。在后面的两个闯关游戏中孩子基本上都能做到商量合作完成任务,而且每一次完成任务后孩子都很有成就感。在最后一个环节与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中叠放的物品时,孩子们的发言也非常积极,也发现了叠放的好处,如占用的空间少,又美观等。

    从这个活动的效果看,孩子对空间位置都比较熟悉,叠放的物品会比较节省空间,同时也很整齐的道理孩子也懂,如果能把重点放在实践学习如何利用空间位置上,如让孩子摆放积木,让孩子思考怎样摆放可以装得最多,把各种不同大小的玩具放进柜子的那一层最合适等,对我班的孩子挑战性会更大一些。

    【大班数学学习二次分类教案范文】相关推荐
    大班美术石头画的故事教案模板

    解石头在生活中的作用。2.能利用石头进行艺术创作。3.体验创作的乐趣。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活动重难点:1、重点:能用毛笔均匀地在石头上涂色。2、难点:利用石头的...

    小班游戏图形宝宝采铺路教案优秀范文

    活动目标1.能够让幼儿更清楚的认识一些图形。2.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意识。3.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