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课件分享] 七年级政治教案
  • [课件分享] 七年级政治教案

    发表时间:2022-12-16

    七年级政治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只有提前备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那写教案课件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课件分享] 七年级政治教案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询生命的独特性,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热爱各种生命,思考和设计自己独特的生命之路。

    2、能力:

    (1)逐步提高学生观察、辨别与分析生命差异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对生

    命存在的价值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反思、展示、设计与提升自我个性的能力

    3、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是具有智慧与思维的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人类生命和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

    2、难点: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并由衷的热爱与珍惜丰富多样的生命。

    【教学方法】:

    事例分析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阶段:

    1、学生4人为一组,采集植物的相同叶子标本;收集本组同学的大拇指的指纹。

    2、了解自己和相互了解同学的个性、品质、习惯、兴趣爱好、特长优点等等。

    3、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印泥、一张白纸、一个放大镜、一张红色空白卡片;一棵小柏树

    (二)课堂教学过程:

    1、猜测与想象:

    教师展示各种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图片上的物品(与指纹有关的高科技产品)。古今中外许多事实证明,绝大多数重大发明、创造都是先提出设想,即猜测,然后再进行验证、分析、推理,从而产生新的发现。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一特点,通过猜测活动,迅速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指纹产品广泛运用的可靠性、可行性和可信性。提出问题:同学们家里有没有用指纹锁?这里学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有,老师就要问:难道你不担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纹锁进去吗?二是没有,老师就要问:如果你家装了这种锁你担不担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纹锁进去?绝大多政治生回答不担心。老师进而追问:难道指纹真有这么神奇吗?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这一主题。

    2、观察与探究(1):

    首先让学生分4人一组收集指纹,运用各种手段观察探究指纹的情况;要学生用准备的印泥、白纸收集;并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形形色色的指纹。然后让学生来说说各组观察到的情况:指纹的大小、形状;螺纹的形状、螺纹的疏密、螺纹的弯曲度等等方面的差异。二步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采集的各种“看似相同”的叶子标本,让观察学生所收集的叶子到底是不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有差异,请把它找出来。学生会从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叶脉等等方面比较、归纳。这种先收集相同的树叶,然后再找不同,实际上是运用了逆向思维法,它更能有效的'说明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的道理。

    然后让学生在深入探究以上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就观察与分析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总结出:“世界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3、比较与归纳:

    各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差异,每中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有自己的独特性;动物有动物的独特性;微生物有其独特性┄┄。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异常精彩。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和向往这美丽的生活。

    教师提问: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哪些独特之处?让学生说说人类独特的本领表现在哪些地方?这个问题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因此,绝大多政治生能尽情的表达: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人类利用智慧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等等都反映了人类独特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人类与其他生命最突出的不同表现就是拥有高超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前进的坚定信念。

    在此基础上做一个智力游戏,即:“展开你智慧的翅膀,编写我们人类的智慧的诗句”。按4人一组展开竞赛,先是组内选出一句最能反映人类智慧的诗句,然后全班评出最能反映人类智慧的诗句。如:“虽然没有鸟的羽翼,人也可以飞上蓝天;虽然没有鱼的腮鳍,人也可以遨游海洋;虽然生活在今天,人可以了解亿万年前的过去;虽然生活在现在,人可以放眼美好的未来;虽然没有萤火虫的荧光,人也能将黑夜变成白昼;虽然没有猎豹矫健的步履,人也能日行千里;虽然没有大象强壮的臂力,但人也能移山填海;虽然没有蜻蜓的复眼,但人也能迅速发现和避开敌人…”

    这个智力游戏活动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诗句中又体现了学生间的独特差异性。

    4、观察与探究(2):

    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独特之处。那么,人与人之间有没有差异呢?通过“克隆老师的粉笔字”的游戏拓展学生对人与人之间“表里”都有差异的认识。老师在黑板上随便写一个字,然后请学生上来模仿老师的这个字。通过克隆,学生感受到每个人所写的字都具有自己的风格,尽管极力去模仿他人,但依然带有自己的特性。

    字如其人,人如其面,各不相同,那么除了字写的不一样外,人与人之间还有哪些不同?展示双胞胎的图片,找不同。一般学生会从找出她们外表的不同,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双胞胎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通过双胞胎的外表猜一猜她们的性格。进而分析出双胞胎除了外表以外的差异,即性格,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等内在方面也具有很多的不同。并用这对双胞胎的自我描述(课前我让她们写好的)来验证学生的结论的正确性。使学生对人的独特性有一个“由外到内”全方位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方面的特殊表现是什么?为进一步推动课堂高潮做好铺垫。

    通过这个活动,尤其是了解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与众不同性,使学生懂得独特的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从而深刻体会到你、我、他以及所有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为生命添光彩的激情。

    5、体验与成长:

    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品质,就会有不同的人生之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

    途径也不同。就像大家从出生到现在,每个人走过的道路是不同的,对不对?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今后与众不同的成长道路?请根据你自己前面所分析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成长环境等等为自己设计一棵未来的生命之树。教师给每个同学发一张红色空白卡片,让学生把内容写在上面。

    期间教师播放一首抒情的背景音乐,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反思自己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成长环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所以这首背景音乐是在学生设计自己的未来时播放的。设计好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未来生命的美好设想,同时播放一首动感十足音乐,有利于学生迸发出对生命的热爱,对青春的激情。并且让学生放飞自己的理想,将红色的卡片挂在一棵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活力的柏树上。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提升课堂实效。

    最后,送上老师真诚的祝福:祝愿所有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能力,开拓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

    Jk251.coM编辑推荐

    七年级政治成长的园地


    课题2、成长的园地日期年月日星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明确校园生活可能给人带来各方面的影响。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自豪感。重点难点明确校园生活可能给人带来各方面的影响。明确校园生活可能给人带来各方面的影响。教具教学过程

    漫画:我的校园生活

    学生用漫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校园生活。

    要求尽可能全面、生动、形象地描绘学校生活的一些具体细节,体验学校集体生活的快乐。

    过渡性活动

    校园生活点点滴滴

    1.校园生活给我带来的变化。

    2.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件事。

    3.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可让学生课前准备)

    使学生认识到校园生活对自己知识能力的提高,性格、品行的完善,兴趣特长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拓展总结

    校园是_______,因为______。

    校园是_______,因为______。

    校园是_______,因为______。

    本课小结:我的收获

    新名词:

    新观点:

    新体验:

    新感受:

    我将改变我的:

    学生自己记录填写相应的内容并相互交流。

    学以致用。板书设计1、成长的园地1)学校是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场所2)学校是陶冶情操、培养品格的环境3)学校是培养兴趣和发展特长的空间教学反思领导审阅意见

    签名:

    七年级政治上期中复习提纲教案模板


    七年级期中复习提纲

    一句话: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

    两个单元: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三个大问题:

    1、什么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是什么)

    2、为什么要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什么)

    3、怎么才能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怎么做)

    四课十框内容:珍惜无价的自尊、扬起自信的风帆、走向自立的人生、人生当自强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第一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1、什么是自尊?

    2、自尊的表现是什么?

    3、自尊的必要性是什么?

    4、赢得自尊的方法有哪些?

    5、知耻与自尊的关系如何?

    6、如何正确认识知耻?

    7、虚荣与自尊的关系怎样?

    8、虚荣心的含义是什么?

    9、产生的根源(特点)是什么?

    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如何理解同样的自尊同样的快乐?

    2、为什么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一个自尊的人应如何获得自尊?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什么?

    2、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为什么应该豁达乐观呢?

    3、自尊者怎样做到达观?

    4、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议论和批评?

    5、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什么?

    6、尊重他人的方法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呢?)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第一框“我能行”

    1、如何认识“我能行”?

    2、什么是自信?其表现是什么?

    3、自负与自信的区别是什么?

    4、自卑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如何理解自负与自卑都是自信的误区?

    6、自信有何作用?

    第二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为什么说自负与自卑是一对孪生子?(自负和自卑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为什么自负和自卑都会远离成功?(由自负和自卑的共同点看出二者有什么必然结果呢?)

    3、自信者都具有什么样的心理品质?

    4、为什么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第三框唱响自信之歌

    1、如何培养自信(如何唱响自信之歌?)

    2、为什么成绩与进步有利于增强自信、走向成功?

    3、自信的基础是什么?

    4、如何认识“立体的我”?

    5、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是什么?

    6、为什自信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7、为什么要把个人的自尊自信上升为民族的自尊自信?

    8、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是什么?

    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

    第一框自己的事自己干

    1、什么是自立?谈谈你对自立的理解。

    2、自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自立的必要性有哪些?

    4、为什么自立要少年始?

    5、自立品质和能力的培养对自己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1、自立是不是就是拒绝帮助?

    2、依靠、依赖与自立的区别是什么?

    3、依赖思想的危害性有哪些?

    4、为什么自立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5、什么是自主?自立与自主有何关系?

    6、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

    1、什么是自强?

    2、为什么人生自强要少年始?

    3、自强精神的表现是什么?

    4、为什么要自强?

    5、为什么自强不息是伟大的民族精神?

    6、什么是自弃?自弃与自强的关系如何?

    7、为什么自弃终将一事无成?(自弃对人有什么影响?)

    8、自强的作用有哪些?

    第二框少年能自强

    1、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有哪些?

    2、理想与自强的关系怎样?

    3、自强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4、自强的关键是什么?

    5、为什么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

    5、自强的人如何对待弱点?

    6、为什么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

    [课件分享]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其三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课件分享]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其三》,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激发好奇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 的两边分别是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如果改变 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练习:

    下列说法对不对

    (1) 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2) 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3) 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

    四.巩固运用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 ,求 的度数。

    [巩固练习](教科书5页练习)已知,如图, ,求: 的度数

    [小结]

    邻补角、对顶角.

    [作业]课本P9-1,2P10-7,8

    [教案分享] 七年级下教学思考其四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教案分享] 七年级下教学思考其四,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

    首先需要注意英语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英语教师过分强调英语知识的教学,结果培养了一批“哑巴英语”“聋子英语”。这次中学英语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初中学生还未脱离儿童的特性,枯燥单调的讲解一定会使他们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这样必然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

    因此,在课文复述这个环节,我采取提供关键词及利用图片、简笔画或图片与文字两者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让学生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熟悉课文。通常,我会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相应的图片来帮助同学记忆。例如《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2

    SectionB 3A的导游词中,每一句都包含一个刚学的方位介词短语,内容非常的抽象。为了让学生能更好辨清导游行走的方向和路径,设计了一幅简单的图片,把文中提到的街道、公园、旅店和花园都包括在内,并按着方向用箭头和虚线把行程显示出来。然后一边说导游词,一边手指着箭头移动,非常形象地完成了一次“导游”。这样示范一遍后,学生立刻觉得文章生动起来,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立体的场景。学生们口头练习了几分钟后,大部分同学就能看着图片把这段文字顺利地讲出来。

    《新目标》教材以任务型教学为手段,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其中有很多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的任务,如撰写一则招聘启事,设计一张电影海报等。在学习方位介词时,笔者让他们设计出从学校到自己家里的小地图,标出最重要的街道,再用英语口头表达出应该怎样走才能从学校出发抵达各自的家。由于和他们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他们都很兴奋,立刻动笔画起来。同时,笔者让一位英语成绩好并擅长绘画的同学在黑板上做示范,并让该同学讲解如何从出发点到达目的地,以考察他们是否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课后,再次布置了一道题,让他们画出从学校走到学校的简单地图,还要求配上合适的导游词。批改作业时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已经能准确地运用方位介词。其中有几位同学不仅图片画得很美,导游词也撰写得很流畅,着实让我高兴了一场。课改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英语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讨论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意义。英语课的讨论法应具有更广泛的内容,更自由的民主气氛,不但可以讨论本课的问题,而且可以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见解,纵论国内国际的是是非非。而讨论课是在考验老师对整个课堂的驾权能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有学生在讨论课时不用英语,或者是说与本堂课毫无联系的话题,这需要我们老师时常督促。

    对于初中生普遍存在的健忘的毛病,则需要不断反复,随时抽查。对于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他们有较强的短时记忆能力,可过两、三天或一个多星期之后,遗忘程度是百分之百,所以,初中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断反复。除了把近期所学的课本内容反反复复的通过默写、背诵进行强化之外,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把以往几个星期里所学过的知识点在课堂里有机的结合,进行书面和笔头的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校内除了期中、期末两次综合性的测试之外,单元小测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尤其对初中学生而言,题目难度可以不大,但是重要的知识点的重复出现能帮助学生加强长久记忆。此外,定期进行单词测试也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以此督促学生养成经常温习所学词汇的好习惯。

    在这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维持课堂纪律,如何使教学活动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气氛下进行。到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用何种姿态面对学生。老师在不能体罚的情况下,还能采取哪些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些都是我要思考的问题。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汇总


    优秀的教师会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作为教师要随时准备好属于自己的教案。教案有利于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内容,写好一份教案该注意些什么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 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2

    《散步》说课稿-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设计依据

    (一)《语文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二)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篇幅短小,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表达了尊重生命、承担责任这样一个大主题。学习本文要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的要求,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以小见大”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同时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文章短小,字词障碍不多,所以在学生预习(通读课文、解决字词)的基础上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羚羊木雕》等叙事性的文章,已经逐步学习了概括事情的方法,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所以让学生在听读课文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并借此总结归纳一下概括事情的方法,做一个方法的积累。学生刚刚步入七年级,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比较肤浅,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写景的两个段落和含义深刻的词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用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从而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总结概括事情的方法。

    2.通过揣摩分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3.通过体悟文章的情感,联系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总结概括事情的方法。

    2.通过揣摩分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式、合作探究式

    2.多种形式的朗读

    3.以写促读,深化感情

    《散步》之美就在于以小见大,反映出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在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写作欲望的前提下,要求他们为亲人写一张贺卡。

    4.多媒体辅助,增强直观性。

    学法指导: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正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本节课的教学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

    1、勾画圈点: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有一个人,一心想寻找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他询问他见到的每一个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黄金,钻石,权力,地位……众说纷纭。因为他弄不清真正的宝贝是什么,这个人便决定走遍天涯海角去寻找。许多年过去了,他穷了,老了,病了,却一无所获,也无一丝快乐,只好失望地回家了。回到家中,看着温暖的灯光,家人关切的面孔,这个人终于明白,原来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温暖的家呀!

    【设计意图】:

    2.整体感知

    (1)配乐(《原野》)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概括:“我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方法总结:怎样概括一件事情?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3

    尊敬的评委下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莫怀戚的《散步》。

    下面我从教材的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学法指导、大致的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汇报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注重人生体验。《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寓景美、人美、情美于一体,字里行间扬溢着浓浓而真挚的亲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道德颂歌。虽然与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风筝》《羚羊木雕》一样都以家庭生活为主,都有矛盾冲突,但前者给予的更多的是反思,而本文则主要从家庭伦理准则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并且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我认为本文是让学生走进文本,对话文本,在“人生体验”中达到体验人生目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增强亲情观念,提高人文素养是本课的教学任务之一。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基本是都是90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孩子“唯我独尊”,家庭亲情观念淡薄,缺乏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因此,本文教学时,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理解事件本身并不难,但要引导学生发掘文本主旨、感悟亲情及由此引发对于家庭伦理准则的思考会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定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本课教学目标为: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基本内容。

    2以文本为范例,指导学生揣摩词语的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的方法。

    3学习文章以小见大、一事一理,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写法;

    4体味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传统美德。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目标,确定:

    教学重点为:目标2、4

    教学难点为: 目标3、如何理解文章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为达成以上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以文本为范例,组织学生自主品味语言,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相关方法。

    2、以小组形式,通过合作探究本文主旨。

    3、朗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品读文章。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初读叙事类文章,整体感知内容的方法(初读“三问”:谁?在哪里?什么事?)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精读文本、品味语言。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文章的美点(从内容到形式)

    五、教学流程:

    课前播放《常回家看看》作一个铺垫。

    1、 猜字游戏导入

    谜面:上有老下有小—学生猜---教师解字:老小不分开为孝,老在上子在下,儿子担任着背负老人的责任这样才为孝。

    当堂调查:你们一家三口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同吃的同学举手(举手的很少),如此看来大多数是老小分开的,孝出了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不分开呢?分开与不分开的主要责任以在谁呢?从今天学习的课文《散步》中也许能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歌曲作情感铺垫,猜字游戏可以很快地激发七年级孩子的兴趣,抛出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关,为突破教学难点设伏。)

    2,听读、朗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轻声地朗读课文。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

    (3)、检查阅读效果:

    从记叙的要素、顺序入手理清内容和文脉。并在概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核心事件“分歧”,以及产生分歧原因和解决分歧的办法。

    (学习起步阶段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强化“要素”意识,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4品读课文 感悟亲情

    我设计的主问题是:

    ①、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在散步的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老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再总结全班同学的发言,加以归纳明确。一家人的权力无大小之分,只有平等的关系。一切由爱决定。 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②、学生总结归纳人物的特质 (这一设计的目的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炼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儿子:聪明乖巧,非常懂事。(着重引导学生将文中的儿子与现实中的“儿子”(自己)进行对比,突出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小皇帝,小公主形象。)

    ③关于教学难点,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

    铺垫:再问导入部分的两个问题:如何解决“孝”这个问题?能不能不分开呢?分开与不分开的主要责任以在谁呢?归纳学生的回答水到渠成地理解文章最后一句具有象征意义的话---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家庭是这样,民族、国家也是如此。(边归纳边板书要点)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初步体会文中“以小见大”“一事一理”的写作手法。)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5、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①、让学生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主要引导学生品味:(1)写景的句子 ,发现他们的意境美。 (2)对称的句式(体会它们的对称美,情趣美。)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精彩片段。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通过朗读加深印象,培养语感)

    6、结束语: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子欲养而亲不待。对长辈、父母我们要心怀感恩(播放《感恩的心》),此刻,你有什么感受,或最想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说些什么?用一段文字把它写下来,课后和大家一同分享。

    最后是作业布置:

    7、布置作业:以家庭生活为素材,以亲情为主题,运用“以小见大”“一事一理”的写法,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刚开始学习“以下见大”“一事一理”的写法,特作出分层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这也符合个性化的要求,具体是:最低要求:仿写文中的某个片段//一般要求:独立构思,能表现出亲情//较高要求:能提炼出一个简单的道理。

    8、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是为了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

    附:板书:

    百 善 孝 为 先

    +

    散 步 分歧 +

    (莫怀戚)

    ||

    整个世界(责任 使命)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4

    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1.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掌握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正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德。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正的情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课时

    1.创设情境 2.引导点拨法 3.对话教学法 4.自主探究

    一、导入

    自然界一年中的各个季节只有一次,就这样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年一年地周而复始不停轮转。如那四季变化一样,人的一生同样要经历自己生命的周期,我们在少年时收获友谊、青年时收获爱情,但惟有一种感情贯穿你生命的始终,直至你生命的延续——那就是亲情。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温馨的话语,甚至是一次平常的散步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让我们一起进入莫怀戚先生的散文《散步》共同去体味这份人间真情……

    二、检查预习

    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散(sàn)步 莫怀戚(qī ) 很累(lèi)熬(áo) 沽沽(gū) 分歧(qí)

    一霎(shà )时 水波粼粼(lín )

    三、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文中描述的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可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四、讨论分析:

    1.要解决分歧,决定权落在谁的身上?为什么?分歧最终是怎么解决的?

    2.从中可以看出家庭成员各是怎样的人?由他们组成的这个家庭又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我:孝顺爱幼

    妻子:温柔贤惠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平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说学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我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三、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说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和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朗读品味积累语言。本课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揣摩、积累语言,以增强语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这个定为难点。

    五、说教法

    运用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相结合。首先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浓的亲情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中,让学生在朗读品味中去感受亲情美。本文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必要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几种教法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

    六、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细节动人的句子品析,最后抓关键语句再读课文,深入思考,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情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说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习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段。

    2、扮演角色,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不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学生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平凡的镜头。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6

    【课内探究课】

    一、故事导入。

    有一个人,一心想寻找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他询问他见到的每一个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黄金,钻石,权力,地位……众说纷纭。因为他弄不清真正的宝贝是什么,这个人便决定走遍天涯海角去寻找。许多年过去了,他穷了,老了,病了,却一无所获,也无一丝快乐,只好失望地回家了。回到家中,看着温暖的灯光,家人关切的面孔,这个人终于明白,原来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温暖的家呀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课文

    1.听一听

    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时,请同学们圈点勾画生字词。

    2、记一记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你勾画了一些生字新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3、想一想

    本文向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故事?(阅读提示: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进行概括。)

    (二)、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感知文意。

    注意文中四个人物的情态表现,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阅读提示:不但要注意有形的,而且要注意无形的。例如,“我”说“走大路,委屈了儿子,没有写儿子的反应,应该加以想象,也没有写妻子的反应,也应该加以想象。)

    2、在散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浏览第六、七段)

    (1)合作探究:在解决分歧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

    (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研讨中对每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三)、品读

    1、读一读

    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段初春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品一品

    这篇短文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句式整齐,互相映衬,很有情趣,写出了一家人的和谐、温馨。例如: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请从文中再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反复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再完成以下练习。

    A、 整个小区内,王老师家的灯,总是清晨亮得最早,______________。

    B、 珍惜时间的人,把时间当做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一悟。

    这样平常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见大”。找出文中有预示性的句子。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中第六段,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请你和同学一起,找出文中另外几处这样写的地方,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A、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B、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呢?(把你的看法,或和同学交流的意见大胆写在下面)

    C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这么郑重其事?

    4、预习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赶快提出来吧!

    三、总结梳理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7

    《散步》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淡化了那份恬淡宁静的温情,往往削弱了那份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本文的教学设计旨在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使他们立志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学习本文的关键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最终领悟作者借散步表达的深意。

    有两处关键点需要注意:一是面对分歧时所作的决定;二是篇末所说的“整个世界”。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处蕴含的深刻含意,以理解文章关于亲情、责任及生命的主旨。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基于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教学理念:民主 合作 协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诵读品味法 点拨引导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最近,老师看了一则公益广告,感慨颇多。你们有兴趣欣赏一下吗?(课件展示视频《大家都在忙》)

    2、看完短片,你想说些什么呢?(请同学发言)

    可能谈到:

    我们在给父母物质关怀的同时,别忘了给他们精神上的关爱;

    我们长大了,应关爱父母,如同现在他们关爱我们一样;

    长大后的我们再忙也别忘了常回家看看;

    我们应善待老人;

    …………

    3、是啊!关爱老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莫怀戚先生一家去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吧!我相信,你一定能收获那份永恒的感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后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

    (1)、给难字注音。

    (2)想一想本文围绕着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认读字词。

    3、抢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

    4、引导学生“说事”。

    5、明确。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三、深入文本,读文寻情。

    1、过渡:你们听得很认真,值得褒奖,但要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还需多读。

    请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把握好语气、语调,注意停顿;

    b.思考: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

    2、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聆听,作出评价。

    3、研讨。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呢?(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那么,“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c.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d.文中能表现“我”孝敬母亲的句子还有那些?

    4.其实一个家庭要想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家庭和美,还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下面,请分小组交流一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这家人的相亲相爱?试着用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明确: “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爱、谦让、有涵养;

    儿子乖巧、可爱。

    这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家庭、令人羡慕的家庭……)

    四、品味语言,探寻美点。

    1、导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是因为它的语言。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的活动中受到人物孝顺老人、勇于担责、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3.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部分剧本提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 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的活动中受到人物孝顺老人、勇于担责、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明确任务

    1.学生观看央视公益广告《老人更需要儿女的陪伴》《别让等待成为遗憾》谈感受,明确公益广告就是要向社会发出呼吁或者号召,引导社会风气。

    2.关爱老人是当今的热点,社区要开展“关爱老人”宣传日,希望咱们学校能够帮忙策划些形式新颖、宣传效果好的节目,助力社区活动。受公益广告的启发,老师想请同学们帮社区做个公益广告剧本,拍成视频放到社区网站,效果应该不错。刚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步》就是这一类的文章,同学们帮老师看看这个素材有没有改编的价值。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多种方式朗读,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任务一:确定文本的使用价值。

    1.朗读,说出文章写了什么事,重点是什么。

    2.在文中圈画或标注散步前后,“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原因,发掘出文章蕴含的值得宣传的品质、情感、精神等。

    5.全班交流,确定主题并填写。

    预设:

    交流第一阶段,基本能够说出“亲情”“孝顺”,但说不出“责任”“生命”。

    交流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六段,体会“我”的心理,学生会关注到“责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谁的责任,什么责任,“我”对这份责任的态度。学生会顺利体会到中年人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也可以顺便解决“就是整个世界”的理解

    预设主题:孝顺;尊老爱幼;亲情;中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家庭和睦。

    任务二:确定片名。

    1.带着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酝酿一个别致的片名。

    2.交流自己拟的名字并陈述理由。

    预设

    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教师要提示,可以从内容、主旨的角度拟。可能还是打不开思路,进一步提示学生从事件要素(人物、时间、地点、环境、事件的关键环节,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开,注意贴近主题。

    从内容角度拟的剧名:

    《背》:这个故事的重点是“背”,同时“背”容易让人联想到责任。

    《一家人》:其实这就是一个一家人怎样和睦相处的故事,“一家人”温馨美好,体现着亲情。

    《三代》:故事讲的是“爱”在三代人之间流淌的动人故事,揭示的是人类生命轮回中独有人性光辉。

    《初春的田野上》:这是故事的地点,但是却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征的意味,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蓬勃,象征亲情的美好,象征和谐家庭的幸福。

    从主旨角度拟的剧名:

    《孝顺》《尊老爱幼》《和睦》《责任》《亲情》《生命》等。

    任务三:撰写人物说明。

    1.列出人物,按照人物分角色表演读,走进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预设问题:学生可定会提出妻子没有语言怎么办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体会,是不是没有语言就没有态度,学生会发现妻子懂得维护丈夫的面子,在分歧面前贤惠明理。

    对于一些学生,母亲的善解人意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立足分歧造成矛盾的角度想想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立足于不让儿子觉得歉疚不安,也为了不让儿子非要坚持走大路而闹得大家不高兴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母亲要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我”:有鲜明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爱自己的儿子,但知道更应该孝顺时日不多的母亲。

    母亲:慈爱、善解人意。

    妻子:贤惠。

    儿子:活泼可爱,聪慧懂事。

    剧本提纲:

    【设计意图】以任务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剧本提纲。

    2.上网观看央视公益广告《妈妈的谎言》《洗脚》《筷子的故事》,注意从中受到启发,为继续修改剧本准备。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9

    一、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益的生命启迪。另外,根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今学生只知索取爱,不知奉献爱,“孝道”的传统道德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特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观。

    二、切入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讲述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尊老爱幼。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三、探究

    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色。

    学生概括读了课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题、选材、语言等。1.唤起社会“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2.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3.对称整饬的语言美……)

    跳读理解:“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性情怎么样;母亲性情怎样;儿子性情怎么样(“我”:孝,妻子:顺,母亲:慈,儿子:听话)

    品读探讨:

    1.合作探究

    探讨《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和语言美:

    (1)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又熬过一冬、委屈儿子、背母亲;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总听我的;儿子:听话: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改变主意)。他们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是真善美的典范]。

    (2)文章有哪几处景物描写?这样的景物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两处: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第二处是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菜花、桑树、鱼塘……,这些景物蕴涵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给人的感受是诗意般的美。]

    (3)文章的语言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作分析。[一是情趣盎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二是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仅供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对称整饬:“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些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探究文章选材特点:作者独具匠心,聚焦祖孙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唤起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也学到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疼爱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则不容易做到。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细读感悟

    1.组合作交流

    (1)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给予了你千般的爱,万般的宠,那么你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3)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4)我县电视台要采访我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学生,如果你被采访,你想说些什么?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并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补充。评选出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十位典型

    四、拓展

    1.课外阅读“古今孝道”故事。

    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月底召开“古今之孝”故事会(吴孟代亲供蚊噬、黄庭坚为母洗溺器、陈毅为母洗内裤……)。

    4.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5.以“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

    播放满文军《懂你》的歌曲,以结束本课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10

    一:课题

    《散步》莫怀戚

    二:课时

    四十分钟

    三: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注重学生对亲情、责任以及生命感慨的把握。此文是一篇记叙性强的散文,穿插两处景物对初春田野的细腻描写。

    四: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的课文之后,对景物描写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可以体会文中朴素自然的语言。学生经过预习,能自行解决生字词,理解大概文意,对深层次的对生命感慨的理解尚需进一步引导。此篇散文语言优美,可以借此改编成诗歌,不过学生只需理解到文中的对称句当中的叙事张力以及音律上的整齐即可。诗歌创作不统一要求,提供方向给有兴趣的学生自行思考。

    五:教学重点

    1.学习朗读,注重朗读过程中对重音、停连等技巧的掌握。

    2.探究语言特点,品味文中的回环句以及对称句。

    3.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了解尊老爱幼等美好品德。

    六:教学难点

    七:教学过程

    学习生字词,将正确的读音标注在课文二十五页的读读写写。翻开共学案,更正自己的答案,对的打钩,错的红笔更正。

    读关键词解释(2min)

    进入课文学习

    导入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视频。这个视频讲了个什么的故事呢?洗脚这一件家庭小事里有妈妈的孝顺还有孩子对孝道的传承。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同样是讲家庭小事,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探讨一下。(3min)

    首先,我们把课文朗读一遍,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课文的情感节奏。把自己代入课文的情景中去。情景不同,朗读时的语速语调也不同。遇到欢快激动的场景,语速应该是稍快,语调应该是欢畅明朗;遇到哀伤忧怨的情景,语速应该是放慢,就像放慢脚步一样,语调应该是深沉舒缓的。打开伴奏,你们就是朗读者,开始吧。6.《散步》……(7min)

    课文读了一遍,加上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大概清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现在给三分钟时间,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请同学来回答文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散步时出现了一次分歧,出现分歧时人物的选择又如何?(3min)

    分歧:母亲,孙子,我。(我为什么听从母亲呢?孝顺尊敬,因为陪伴母亲的时日已少,前文也提到,母亲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等等,“我”是体会到时间不等人,有句老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间悄悄地带走我们身边的人。)接着母亲还是选择走小路,那是对孙儿的疼爱和理解。(6min)

    刚才我们分析《散步》中的一个关键场景,出现分歧时,大概已经了解到《散步》里家庭成员有着怎样的性格。/现在我们阅读全文,留意全文中表现思想感情的句子,透露亲情的心理、动作、语言等句子,给每位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待会请同学回答。

    (母亲慈爱亲切、儿子善良孝顺、妻子温柔贤惠、小儿子乖巧活泼)(5min)

    我们已经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分析了散步中发生的分歧,给每位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我们了解的这一条条信息都是从哪里来的呀?从原文中来,作者是用语言向我们传递信息。现在我们来更加细致地赏析句子:找出文中打动你的句子,比如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关注词语的含义、作用,句式,作者情感等等。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来了解文章的深意。/待会请同学回答。(各5分钟共15分钟)

    景物:学习完第一单元的《春》以及《济南的冬天》,相信大家对景物描写的句子已经很熟悉,文章有两处写景的句子分别是?大家看到初春、新绿。嫩芽都会感觉到春天的?(生机)/前一段里作者已经讲到“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紧接着描写春天这样新的生命,也就意味着熬过严冬的母亲将获得新的活力。/同样另一处景物描写,体会到春天繁荣生机同时还有一家人散步的幸福感觉。读句子,做笔记。

    句式:同学们有没有找到一些句子让你觉得有对称之感的?关注标点符号,逗号,分号。比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读起来富有音律感。把句子读一遍,把赏析读一遍,做笔记,把其余对称句读一遍。(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

    ③同学们,大家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和睦等)/那么作者仅仅是写散步这样的家庭小事吗?家庭小事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深意在其中?比如文章最后一句,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句子读一遍。从动词慢慢地你可以看出我和妻子的小心翼翼,对家人的保护,背上肩负着的是一个家庭的责任,赡养上一代老人,养育年轻一代。这也是文中其中的一个主旨所在。为什么说只是其中一个主旨呢?对这一篇文章大家可以有多种解读,比如刚刚我们讲到的尊老爱幼,中年人在家庭承担的责任,或者是初春田野里人和事物的美好和谐等等,言之合理即可。

    作者讲了一件家庭小事,现在我们换成同学们来讲一下家人打动你的小事,请同学们来分享。最后作业共学案阅读。(5min)

    线索:朗读/分歧/评价人物/语言(景物/句式/主旨)

    八:板书设计

    6.散步

    莫怀戚

    作业:共学案阅读题。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人物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人物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诵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同学们我们最近刚写过作文“我家的财富”,许多同学这样写道:我家虽然并不富裕,但我家有一份最珍贵的财富,那就是爱。是啊,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它给了我们无限的关爱与温情。今天我们就跟随莫怀戚一家的脚步,去感受一下他们家最珍贵的那份财富。(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读前工作,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 qí ) 霎时( shà ) 信(xìn)服

    水波粼粼( lín )嫩(nèn)芽

    散:sǎn散文,松散;sàn拆散,散步

    2、用一句话来概括。

    提示: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在初春的田野上,我和母亲、妻子、儿子一起散步)

    与文章第一段进行对比(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第一段交代了地点、人物、事件,但是语序上做出了调整,更加强调了散步的人。

    三、品读课文,分析情感。

    1、赏析第三段,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

    在这里谁本来是不愿去散步的,为什么?母亲身体不好还能从哪里看出来?引出第三段,赏析“熬”字。熬:忍受,忍耐,“熬”字更能体现出母亲度过冬天的不容易,表现了母亲因年老体弱而艰难过冬的痛苦情状,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太迟了,太迟了”“总算来了”可以看出“我”的焦急与迫切,更能看出对母亲的那份疼爱。

    齐读第三段

    2、赏析第四段,指导朗读。

    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既烘托出了一家人散步时的祥和欢乐的气氛,也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获得新的活力!

    重点品读“咕咕”,可以让学生不同声调地去读,感受泉水起着水泡的活力。

    齐读第四段。

    四、抓住冲突,深入理解情感。

    1、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但是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什么原因呢?

    (母亲年龄大了,当然想走平顺好走的路;儿子还小,想走有意思的小路。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小路有意思?大路平顺好走,小路蜿蜒但有意思,母亲身体又这么糟糕。)

    2、“如果你碰见了他们,你会帮助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替他们选一个合理的办法。”

    作者最终做出了什么选择?为什么?(补充:伴同母亲的日子不多了。)从中看出了作者的那份孝心。适当点一下妻子的贤惠和儿子的懂事乖巧。

    3、但是母亲又是如何选择的?母亲选择走小路,走不过去的地方可以让儿子背着过去,母亲主动做出了退步,雍容大度,而且方法也十分的高明。

    所以最后一家人在阳光照耀下,愉快地走向那条小路。

    齐读第八段,谈一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世界”大词小用。

    (作者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世界”一词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和妻子对生活、对家人的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五、品味冲突,升华主题

    1、在散步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小分歧,但是正是在这冲突中让我们格外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温馨、幸福与美好。

    那么,在这个家庭解决分歧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我们从作者莫怀戚身上可以学习到什么)

    这个家庭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儿子尊重孝敬老人,事事先考虑老人,这些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就形成了这个家的家风。

    创作背景补充,所以一个家只有有了孝,有一个良好的家风,这个家才会和谐美好。

    2、莫怀戚写出了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从写作方面你可以向他学习到什么?

    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语言方面:环境描写

    结构安排:重点写矛盾与冲突

    ……

    六、小练笔(作业)

    假设:周末写完作业你终于可以看会儿电视,期待已久的动画片马上要播出了,但这时姥姥却提出十分想看戏曲频道,请你发挥合理想象,续写一段话,要求写出具体解决冲突的过程,并且在其中能够体现出你家的良好家风。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案 篇12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的,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的。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的、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的。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的,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的。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应不厌多读。)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的,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八)、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课件分享] 七年级政治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