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9篇
  •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9篇

    发表时间:2022-12-03

    初中语文教案。

    教师的加法是增加桥梁,教师的减法是减少荒凉。教案要组织教材和考虑教学方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钻研教材,熟悉教材是写好教案的重要依据。对于编写教案你有自己的心得吗?由此,栏目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写作时间以及作者的基本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在写法上的几个特点如:生动、细腻的描写;真挚、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离开家的经历,都有过想家的时候,想家乡的亲人,想家乡的一草一木。

    请将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经历讲述给同学们听听。

    2、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具体情景。

    3、出示在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4、带领学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二、品味内容,体会感情

    1、带领学生找出描写家乡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细品味。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春景图”和“海天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写。

    3、带领学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之间的不同之处。

    三、本课小结

    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重温课文。理清情感线索

    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线索,弄清海上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与“乡愁”之间的联系。

    二、辐射阅读,探究主题

    1、引导学生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为什么作者会认为是同一只燕子?

    2、老师发放课外补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写法上“咏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点。

    三、短文写作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

    你是否也有过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触发了某种情感的经历?试写一篇短文,记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感受。

    四、本课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海燕》一课全文以“乡愁”为线索,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运用倒叙的手法对故乡小燕子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写,把一个温暖、舒适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故乡的春天再现了出来。后部分作者从遐想回到现实,并带着对故乡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对海上的小燕子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而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 篇2

    优秀初中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理解文意,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3、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第二篇还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争辩,表现二人的差异。

    2、比较法:

    比较惠子与庄子的思想志趣的不同。

    3、延伸拓展法:

    拓宽阅读视野。多介绍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了解庄子的生平,思想。课外读庄子的文章,进一步体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庄子的故事导入

    古时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大帅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

    这个大师就是庄子!2400年前,就有这样非凡的见识!

    二、介绍庄子和《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通读课文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他们的语气。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

    ⑴惠子相梁

    ⑵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⑶非梧桐不止

    ⑷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⑸于是鸱得腐鼠

    ⑹鱼出游从容

    ⑺是鱼之乐也

    学生明确:

    ⑴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⑵国:国都、京城。

    ⑶止:栖息。

    ⑷安:疑问代词,怎么。

    ⑸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⑹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⑺是:这。

    3、翻译句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注意“国”及语序倒的翻译)

    于是鸱得腐鼠: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口赫我邪:”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

    四、理解感悟

    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鹓刍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刍,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结合前一篇试作分析。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五、课外延伸

    1、庄子与惠子的友情:

    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进而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好像总是惠子。在《逍遥游》上,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德充符》上也说惠子:“你劳费精力……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这些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确是庄子生平惟一的契友。这从惠子死后,庄子的一节纪念词上可以看出: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2、美文阅读,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 篇3

    地毯下的尘土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标题与内容的关系。

    2、分析米妮的形象,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美德的内涵,体会故事的深意。

    教学重难点:

    1、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应深化主题,并向生活辐射联系。

    教学过程:

    -、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充满了神奇浪漫想象的文段。

    2.导入新课。

    二、诵读活动

    1.个人朗读、分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相结合,诵读全文。

    2.诵读要求与策略:

    ①文题是“地毯下的灰尘”,从全文看,这个题目有何深意?

    ②你在预习时对米妮这个小姑娘的形象已有了初步了解,请在诵读时进一步加深你的感受。

    三、思考活动

    1.学生活动要求

    将课前预习和课上朗读的感受结合起来,思考读前老师提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2.教师辅助策略

    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试着另拟课文标题,说说自己的喜好,以体会课文标题的深意。

    四、交流活动

    1.关于标题的深意

    2.米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活动方式

    五、品析活动

    1.浏览课文

    要求:边读边圈出描写小姑娘勤劳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文中两次写小姑娘望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

    六、总结活动

    1.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米妮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向米妮学习。

    七、迁移活动

    1.研究探讨

    除了勤劳与诚实外,我们还应当推崇哪些美德?

    参考答案:同情、自律、责任。友谊、工作、勇气、坚韧、信仰、忠诚

    2.专题探究:独生子女自律情况的调查

    探究方向:独生子女是否有自律意识?自律能力如何?在今天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谈“自律”是否过时?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 篇4

    《核舟记》教案

    教学设想:进入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要求都不同于初一,要避免全盘灌输和机械地翻译字词,要让他们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要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完成扫除文字障碍的基础工作,并且在学完课文后,能切实积累扎实的文言词语,能背诵掌握若干文言名句,能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能和文章作者完成一种特殊的精神交流,能积淀深厚的文学修养,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__。

    本课拟用三课时:第一课时完成通译,第二课时进行文本分析,师生互动,鉴赏文章,第三课时系统整理词语,夯实基础。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任务: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关乎整篇课文的学习。

    1.在家完成试读,画出阅读障碍。

    2.参考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完成翻译全文的任务。

    3.查找有关苏轼的生平,能积累学过的几首苏轼的诗词。

    注明:该任务相当繁重,提前两天安排,并且要检查。

    教学目的:一.熟悉文本,正确朗读,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二.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三.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四.全文翻译。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如果有人告诉你,在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你—定觉得很惊奇吧?这就是我国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微雕艺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核舟记》,就是远在几百年前我国民间艺术中精湛绝伦的微雕技艺的精彩展示。(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

    正音:罔贻黍糁褶篆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在检查过程中,力求给每一个学生发言的机会,特别关注沉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容易回答的问题,调动学习积极性。

    朗读方式力求多样,师生合作是较好的形式。

    4.逐段检查翻译,学习课文字面意思,疏通文义。

    第1段讲解:“明有奇巧人”,“巧”,技艺高明,“奇巧”,技艺高明超凡。“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以”,用;“木”,木头,木材;“为”,制,这里指雕刻。“木石”,“木”,树。“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wng,没有;“因”,根据;“具”,具有。”“盖大苏泛赤壁云”,“盖”,承上文作解说,可译为“是”;“泛”,泛舟,“泛”作飘浮讲;“云”,语气词,无义。

    第2段讲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òu,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奇”,j,零数,余数。“中轩敞者为舱”,“轩”,高起;“敞”,开阔;“为”,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启”,打开;“而”,连接状语与谓语;“望”,通“方”,比,这里的意思是正对着。“闭之,则右刻”,“则”,连词,就(看见)。

    第3段讲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é,高耸;“为”,是。“佛印居右”,“居”,位于。“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执”,拿着;“端”,头;“抚”,按,搭在上面。“鲁直左手执卷末”,“末”,尾部。“其两膝相比者”,“比”,紧靠;“者”,表定语后置,定语还原即为“相比之两膝”。“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句式,“隐”后省略“于”。“佛印绝类弥勒”,“绝”,极度;“类”,相似。“左臂挂念珠倚之”,“倚”,y,靠着;“之”,代左膝。“珠可历历数也”,“历历”,分明可数。

    第4段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核舟船尾部分的雕刻。“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这句的主语是“左右”,不是“楫”,谓语是主谓结构“舟子各一人”;“子”,泛指人,如“男子、女子”。“居右者椎髻仰面”,“居”,位于。“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攀”,抓着,拉着;“状”,情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蒲葵”,也叫扇叶葵,棕榈科常绿乔木;“抚”,摸着。“其人视端容寂”,“端”,直,正;“容”,容貌。

    第5段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核舟船顶部位的雕制。“则题名其上”,“则”,就;“题”,书写,这里解为刻上;“名”,字。“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文”,文字;“曰”,是:“天启壬戌秋日”,即明熹(x)宗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的秋天,苏轼《前赤壁赋》作于“壬戌之秋”,即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的秋天,可见,王叔远在核舟顶端刻上这个日子,表明他雕刻此核舟是在苏轼作《前赤壁赋》后540年的“秋日”有感而为之以作纪念的;“甫”,指男子的字。“钩画了了”,“钩画”,字的一钩一画。

    第6段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小结总计核舟上都刻了些什么,最后作者直抒对王叔远雕刻技艺之“奇巧”的赞叹以结束全文。“通计一舟,为人五”,“通”,全部,整个;“为”,有。为篛篷,为楫……为念珠各一”,“各”,包括篛篷、楫……念珠等,不单是念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选择;“为”,制作。“嘻,技亦灵怪矣哉”,“嘻,x,赞叹声;“灵”,善,好;“怪”,奇异,罕见。

    此教学环节琐碎,容易感到疲劳。建议几种学习方式:1。分组,每个组完成一段;2。指定主讲人,大约六位,其他补充。3。事先安排学习程度不等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进行。

    每当学完一段,都要留出消化时间,读一读,谈一谈。

    5.共同欣赏苏轼的诗歌。

    6.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总-——分——总。

    7.布置作业:整理文中若干词语的解释,若干句子的翻译。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总观全文,了解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高超。

    2.本文简练精致。先分说后总说。学习文言词语、句式。

    3.体会雕刻家巧妙的构思,精湛的技艺,感受艺术品的魅力。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核舟的体积小,雕刻内容却极其丰富。学生活动,自己试着找出你认为雕刻生动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表示赞成,并且也抓住其中一处,感叹雕刻细致,引出本课的学习重点和核心:雕刻家构思精巧,记忆精湛。

    2.出示幻灯片,展示第一张图片,学习第二段。

    看着图片,直观形象,引导学生背诵。

    重点探讨窗户上的对联,有何作用。

    明确:暗示雕刻的主题:“大苏泛赤壁”,同时让学生想象一幅江水明月图,皓月当空,清风徐来,明白这是为泛舟提供了美好的背景环境,让人浮想联翩。

    3.出示第二张幻灯片,学习第三段。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小小核舟的船头部分是如何雕刻的,都雕刻了些什么。船头坐着苏东坡、黄鲁直、佛印,三友聚会泛舟赤壁,三人性格气质不同而情态各异。“峨冠而多髯”的主人苏东坡坐在中间,他正与紧靠左首而坐的黄鲁直“共阅”。一幅展放在膝上的“手卷”,共同赏玩品评,神情专注。雕刻家把苏轼放在中间,是精心构思的,突出他的主人公地位。“佛印极似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一幅超凡脱尘的神态,他右膝卧地,曲右臂支船,左膝竖起,左臂搭在左膝上面,左臂上还挂有一串念珠,珠子粒粒分明可数。

    插入苏轼游赤壁的故事。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武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到使,实际是流放;但他以读书和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的前后《赤壁赋》。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苏武在这两次游览中未后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三人姿态、神情各有特色,可见“奇巧”。

    三人同样是闲暇安适,但动作神情各不相同。苏黄二人主客分明,共同切磋,忘怀得失,陶醉与画卷美好的意境之中,全然是学者风度。而佛印的动作、神态则超脱粗犷,俨然是个出家人。

    写苏、黄二人,详写姿态,兼写神情,笔调细腻;先写上半身,后写下半身,井然有序。写佛印姿态、神情栩栩如生。先苏后黄次佛印,主次分明。作者用比较的方法来介绍,既显露出所雕人物的各自不同的身份性格,又表现出雕刻者在构思中融入了自己的艺术情趣。

    这段文章在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讲解:有三个特点:一、以形显神。苏东坡“峨冠而多髯”,饱经世事而所好执着,“左手抚鲁直背”,与之“共阅一手卷”,多情的苏东坡钟情诗画,笃于情谊;黄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与友同读,倾襟吐言;佛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卧右膝”,竖左膝”,“挂念珠”,现出超尘脱世的神情,宛然弥勒在前。三人形貌栩栩如生,性格气质各呈其态。二、对照鲜明。苏东坡和佛印,一为才高情笃的诗杰,一为超尘脱世的名僧,情态迥异,鲜明的对照更显出雕刻之工。三、笔触细微。“卷底衣褶”之绉纹都可见到,“念珠”粒粒清楚分明,“可历历数也”。微细之处都如此清晰明白,显示了刻工之不凡。

    作为核心内容,雕刻家不止给我们展示了他细腻的雕刻艺术,更给我们营造了苏轼泛舟赤壁的闲适和旷达。在好友的陪伴下,明月清风的熏染下,大苏确实摆脱了现实的苦闷,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欢乐。

    补充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留出背诵的时间,当堂背过。

    4.作者是如何描写舟尾的?展示幻灯片。

    ——写核舟上的次要人物舟子二人的形象。

    居左者:仰面啸呼(动)

    居右者:视端容寂(静)

    舟子神态、动作、神情刻画细致,动静相兼,动静对照,相应成趣,实在“奇巧”。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准确生动地展示出了王叔远“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绝妙的雕刻技艺,可见语言的准确、简明。同时也可以想象两个舟子的自由和从容也衬托了大苏的旷达形象。

    在幻灯片的提示下,背课文片段。

    5。介绍舟的背面

    (1)作者是如何介绍船背面的?

    ——船背虽是略写,也是先总写它的形状“稍夷”,再介绍上面的题字、篆章的内容、大小、颜色。

    (2)哪些地方表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

    ——“细若蚊足,勾画了了”用比喻的方法再次表现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

    6.回顾总结:

    我们通过直观的图片,结合作者的准确描述,充分感受到雕刻家的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确实是鬼斧神工,精妙绝伦。也被大苏泛舟赤壁的旷达胸襟深深感染。

    8.布置作业:背诵2,3,4段。

    写一段文字,用空间顺序。

    教学反思: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第二课时,教学原则是力求生动,深刻地把文章主旨传达给学生。为此我查找了大量的苏轼,黄庭坚,佛印的资料和图片,丰富了课堂内容,同时被苏轼的人格和才华再一次打动,找到了雕刻家选取这个文学故事的创作原由,那就是民间对苏轼的仰慕。并且极力想把我的感悟用生动的语言和学生共享。同时还感到第一课时的扫除阅读障碍的确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没有第一课时的铺垫,第二课时就有空中楼阁之感。但是由于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对学生提出的异想天开的问题没有解决。

    附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一代风流之士苏东坡先生,天赋过人,诗文写得狂放潇洒,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不仅仅如此,他生平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参禅悟佛。苏东坡在杭州时,喜欢与西湖寺的僧人交朋友,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泛舟江河之上,吟诗作对。苏东坡看见河边有一只狗在啃骨头,灵机一动,想捉弄一下佛印。他用扇子指着正在啃骨头的狗,叫佛印看,脸上颇有得意之色。佛印一看,就知道苏东坡又想骂他了,于是就把手中那把题有东坡诗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他们这是打哑谜,东坡叫佛印看那条啃骨头的狗,其实是给佛印出了一条骂佛印的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把题有东坡诗的扇子丢进河里,不但回接了东坡的上联,还把东坡也骂了回来:“水流东坡诗(尸)”。

    还有一次,佛印在寺院,知道苏东坡要来,照样清蒸了一盘五柳鱼。刚好苏东坡进来了。佛印一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天我也要为难为难你。正巧旁边有只磬,他就随手将鱼放在磬里。

    苏东坡早已看见,装作不知,刚坐下就故意“唉”地叹了口气。佛印素知苏东坡性格乐观,疑惑地问道:“太守,今天为何愁眉不展?”苏东坡回答说:“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刚写好上联,下联就难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烦啊!”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一听,心中好笑: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他却拿来戏弄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不动声色地说:“我来给你对吧,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连呼:“啊呀,高才高才!原来你磬(庆)里有鱼(余)啊!快,拿出来吃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乖乖地从磬里把鱼拿出来了。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 篇5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会读会写生字葵字。

    情意目标:体会古诗中告诉我们的惜时的道理,激发努力学习做事的情感。

    技能目标:体会诗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读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板书古诗两字)同学们,看到古诗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能想起学过的古诗,就让其背诵;或想起学诗的方法,引导学生补充,教师板书;或问本节学哪首诗,板书课题--长歌行。

    师:是呀,古诗语言凝练,有许多千古流传的名句,告诉我们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前面没有提到,这里引出我们今天又要学习古诗了,还记得学古诗的方法吗?说自己学诗的方法,师适时板书学诗要点)

    二、学习

    师:请同学们各自放声读 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生:读课文。(教师关注读的不好的学生)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他们读得怎样?

    (指名几个学生读,大家评价)

    师:诗中还出现了一个我觉得不好写,不好记的生字。谁来提示大家哪里容易出错?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读通)

    师:能把诗句读通了,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诗的意思。请同学们默读,或根据注释,或查字典,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你有哪些字句的意思不明白?

    生:说不懂的字句。

    师:请你和同桌议议这些字句的意思。

    师:这首诗写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读懂)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请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交流。

    生: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诗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复的时间。我们能通过读读出这种感受吗?老师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可以吗?

    (指名有感情读诗)(悟情)

    同学们,你发现了这首诗和我们学过的其它古诗的区别了吗?对,这是汉代的乐府民歌,是可以和曲而唱的,这些乐府民歌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千古流传。你们想听听吗?

    配乐唱。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生:或是从中获得的道理;或是别的惜时名言诗句。

    (根据情况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选择你喜欢的背诵)(延伸)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 篇6

    教学目标:

    1、尝试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精神。

    2、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3、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教法学法:举例法,练习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出示教学目标;

    1、尝试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精神。

    2、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3、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二、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

    教材举例

    1、《邓稼先》 ppt

    典型事例 人物精神

    ①学城回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② 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功勋卓著

    ③重病期间写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__初期继续工作 没有私心

    ⑤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奉献

    ⑥“我不能走”。 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2、《说和做 》 ppt

    典型事例 人物精神

    学者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言行一致

    革命家 “说了就做”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加群众大会。

    3、《回忆鲁迅先生》 学生讨论

    4、《孙权劝学》 学生讨论

    三、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事情生动,主题更明确

    (一)、结合课文讨论写法

    1、外貌描写

    《说和做》中的闻一多;

    外貌描写的要求:

    ①抓住特点,描写重点,体现个性

    ②要使描写生动,可恰当运用修辞

    ③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

    2、语言描写

    《孙权劝学》中的孙权、鲁肃

    语言描写:

    ①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等

    ②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

    ③语言要简洁,不能拖泥带水

    3、动作描写 小练笔:

    你在吃一枚还没熟透的青杏… 请以行动描写为主,写出具体情景。

    我大着胆子把一颗还没熟透的青杏儿小心翼翼地放进嘴边,用前面的牙齿慢慢地咬了一下,顿时我像被针扎疼了似的扭歪了脸,眼睛紧紧闭上,老半天也不敢再嚼下去。

    这段描写给你什么样的写作启示?

    ①动作描写中动词的运用要准确。

    ②动作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二)、课外积累

    1、心理描写

    《晚上怕看家》

    爸妈常在晚上出门,我一个人待在家里,非常害怕。晚上看家,实在可怕,非常 非常的可怕。这种可怕是文章所写不出来的。啊!晚上看家,太可怕了,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可怕,可怕,真是可怕。

    爸、妈上街去了,我一个人待在家里。当我看到行人从窗外走过的黑影(看), 或是听到厨房里传来『砰砰』的声音(听),我便以为小偷来了,吓得说不出话来(感)。假如小偷来了,他会把我绑起来,用毛巾把我的嘴塞住,不让我喊叫,然后偷我家的钱,搬走我家的电视机(想)。我不敢捉小偷,所以跑进卧室里,锁起了房门 ,躲在被窝里(做),在被窝里,我一直祈祷:爸、妈,赶快回来吧(想)!

    每一个抽象材料的描写,看、听、感、想、做这五种方法,全得应用上吗﹖

    那要从文章的需要和应用上看是否妥当来决定。假如我们对某个抽象材料要详细的写,则看、听、感、想、做等五种方法都用上应了,内容便较充实;如果打算简略地写,则应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去描写即可,其它的方法可以不必用上,因为用上了,会令人感到冗长、不妥。”

    这段描写给你什么样的写作启示?

    人物心理应符合人物年龄。

    人物心理应符合具体情况。

    2、正面描写

    3、侧面描写

    四、作文

    小试牛刀

    生活中我们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也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以《这样的人让我 》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补充题目,在横线上填上体现情感态度的词语。

    2、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任务的精神。

    3、适当展开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3、不少于550字。

    板书设计

    写出人物精神

    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

    人物描写

    细节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 篇7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读熟课文,把握整体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体会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2.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清、去、邃等;虚词:以、为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读熟课文,把握整体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3、体会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4、学习作者采用的空间顺序写作方法。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首绝句,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人格。

    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这篇文章同样体现了他独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清、去、邃等;虚词:以、为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读熟课文,把握整体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你了解吗?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柳宗元简介: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说是《永州八记》之一。

    三、自学指导

    听录音:

    1.画出生字词.

    2.注意句子的节奏.

    学生大声读课文,注意语调的把握.

    提示:1.课文第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

    2.第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该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四、师生互动交流

    默读课文:

    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运用精彩的语言翻译段落中的语句。

    句子翻译见课件

    五、课堂小结及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一词多义

    (1)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2)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3)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差 参差披拂

    其岸势犬牙互差

    (5)以 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6)乐 心乐之

    似与游乐者相乐

    自学指导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2)课文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

    (3)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游览顺序):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3)(4)见课件

    师生互动交流

    (链接:写作背景

    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

    互动交流一:

    1、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2、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3、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作者是怎样写鱼的?采用怎样的写法?

    5、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6、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见课件板书)

    互动交流二:

    1、《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活动失败,遭到权贵排挤,被贬至永州担任司马期间所作。当时他政治失意,心情抑郁,因而借游山玩水来排遣愁怀。游历中,他发现了永州奇特的风景,于是记下来,成为文学颇为有名气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在阅读了这篇游记后,你认为小石潭的风景奇特在什么地方呢?

    (见课件板书)

    2、在你眼中这是一座怎样的石潭?

    (潭小而美丽、石头形态各异、潭水清澈、水声悦耳、小潭生机昂然、环境幽静凄清。)

    3、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石头,让你感受到石之美?

    (明写:石的有“全石以为底”点明这是一个小石潭

    有“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石的千姿百态、千奇百怪。

    有“影布石上”以石上鱼影侧面烘托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暗写:石的有“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潭边植物附石而生,绿意葱茏,景色优美。)

    4、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什么?第2段对潭水的描写没有一个“水”字,但无一处不在写水。请就此做些分析。

    (清澈。

    一是可见石底:“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二是鱼若空游:“皆若空游无所依”

    正面写鱼儿的欢快活泼,侧面反衬出水的清澈透明。)

    5、为什么作者能将笔下的景物描写得这么美丽呢?

    (有顺序的写景;写景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写出了静与动的结合,虚与实的结合,景与景的交相辉映,情与景的交融。)

    6、作者在游小石潭时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

    (变化:先写“闻水声,如鸣佩环”而“心乐之”

    后写鱼“似与游者相乐”

    最后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原因:从作者当时政治处境来看,寄情山水便是的排遣官场失意的方式,因而听到美妙的水声,便心乐之。后来写鱼“似与游者相乐”则是这种情况的延伸,但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mèn)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8、柳宗元真不愧为一位散文大家,他妙笔生花,以高超的手法,为我们勾画出四幅风景奇特的画面,精细、准确而又生动,令人赞叹。如此奇丽的景致,我们怎能不为之心动,不为之倾倒呢?可是柳宗元并没有在奇丽的小石潭面前流连忘返,仅是“记之而去”,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这样写固然是由于环境过于寂静凄凉的缘故,更是因为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内心无限忧伤凄苦的缘故。小石潭虽然景致奇特,但四周竹树围抱,无人知晓,少人问津,其寂静与寥落跟作者此时的人生境遇何其相似!小石潭的幽静与作者心境的凄清互相比衬,表现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作者内心愤懑(mèn)的抒发。)

    互动交流三:

    本文的描写生动形象,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仿照示例,作简要分析。

    示例: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赏析:这句话从正面写出游鱼的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的特点。

    (……)

    课堂小结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课后习题

    完成《活力课堂》P46,

    (1、因为大约

    愣住的样子可以

    2、略

    3、甲文:清澈透明乙文:水流湍急

    4、借景抒情。

    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乙文写了景色优美的右溪却无人欣赏,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 篇8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2、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体会咏物记叙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领悟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指导初读

    1、带领学生认识石榴,观察讲台上的一盆石榴。

    2、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石榴。

    3、带领学生总结石榴的特点。

    4、指导学生分析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

    二、抓住特征,分析课文

    1、带领学生品味描写石榴的句子。

    2、带领学生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带领学生重点讨论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脏”。

    三、深入探究,体会感情

    1、给学生发放文章的背景材料。

    2、结合背景组织学生讨论:在石榴众多的特点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它在五月开花这一特点来写?

    3、带领学生阅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本课小结

    《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时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第二课时

    一、辐射阅读,体会寄情于景的写法

    1、带领学生阅读《白杨礼赞》片段。

    2、带领学生阅读《荔枝蜜》片段。

    二、写作练习

    指导学生观察大干世界里的事物,描写其特征,同时练习“托物言志”或“借物

    抒情”的写法。

    三、本课小结

    要写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情人;学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写作要求是“抓住细节”,这一单元的写作目的是指导学生抓住细节,刻画人物,表达情感。教材中首先指出什么是细节描写;接着列举《阿长与》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然后通过回忆学过的课文内容,简短记录记忆深刻的细节的方式,更好的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最后提示学生细节描写要注意的问题:要学会抓住真实、典型、生动的细节进行描写,才能更好地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写作类型主要以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为主,他们虽然有小学六年写作经验的积累,但是缺少对人物、生活细致的观察。记叙事件不具体,很笼统,描写人物和写景状物时,不会抓住细微处具体刻画,造成文章空洞,缺少细节,不能很好刻画人物,表达情感。因此,对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导与训练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捕捉生活的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

    3.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四、教学重点

    掌握几种细节描写的方法并会运用。

    五、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典型、生动的细节来表达真情实感。

    六、教学准备

    学案:人物描写分析材料

    七、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对比句子——明确什么是细节描写

    导语:请同学们读两个句子,帮助老师判断哪一句更好。

    句子1:烈日当空,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热极了。

    句子2:烈日当空,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道路两旁的庄稼热得低下头,弯下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出示任务:1.你认为哪一个句子好?为什么?

    2.第2句比第1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补了哪些内容?

    3.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

    小结:根据表现内容,细节可以大致分为肖像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景物细节等。大家之所以认为第二个句子好,正是因为与第一个句子相比较,第二句对周边景物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描写,更好表现了天气的炎热。因此,要想更好表情达意,抓住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二)欣赏典型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作用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

    2.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3.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达到大部分,但微颔之。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欣赏以上带有细节描写的语段,并说一说分别运用了什么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反馈指导:

    1.作者对老王来送香油和鸡蛋时的动作、肖像细节进行描写,写出了作者当时惊讶又有些害怕的心态,为后文表达内心的愧怍做了很好的铺垫,这种真实的感受,让读者也仿佛置身文中,令人难忘。

    2.作者对父亲踩黄泥的细节描写,很好地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

    3.作者描写了卖油翁观看陈尧咨射箭的表情和动作,只用了“睨之”和“但微颔之”两个语句,就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人物的态度和心理,非常精彩。

    小结:细节描写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如果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人物个性的关键。在写景的文章里,细节描写能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点,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回忆生活细节——总结细节描写方法

    请同学们说说你曾经留心过的生活细节。当我冬夜苦读时,母亲为我送来热腾腾的奶茶,这是一个爱的细节;当我不小心犯错时,父亲的手掌愤怒举起又轻轻落下,这是一个爱的细节;当我____________时,老师(同学、父母……)_____________,这是一个爱的细节。

    出示任务: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讨论细节描写的方法。

    指导反馈:

    1.善于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物,用心去感悟。发挥想象和联想,做生活的有心人。

    2.写人记事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善于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

    3.用心灵捕捉身边的一人一事一物,养成反思、省悟的习惯,在描写中渗透个人独特体验。

    (四)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学会运用

    1.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课文示例: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出示任务:先让学生比较后分析总结其中的方法,教师引导补充。

    指导反馈:这段文字增加了许多动词,从而把整个捕鸟的过程描写得细致、生动、到位,这种方法就是——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学以致用:她好不容易捉住了一只蝴蝶,一不小心又让蝴蝶飞了。

    出示任务: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

    提示:细化“好不容易”“捉住”的过程。给学生5分钟时间写完,分组交流,推荐,全班展示优秀的细节描写片段。

    2.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提示:(1)“小”到什么程度?(2)怎么个“瘦法”?(3)穿得有多“差”?

    课文示例: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8-9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小桔灯》

    指导反馈:这段文字之所以写得生动,是因为作者抓住特征,步步追问,在细微处驻足,这也是我们在写作时要学习的。

    学以致用:请抓住人物特征,给下面的句子加上细节描写:

    那天,迎面走来了一位老爷爷,他弯着腰,拖着笨重的身子在风中慢慢走着。

    提示:老爷爷什么样子?可以扣住他的脸、头发、眼睛等外貌特点来展开细节描写。

    3.出示任务:下列语段的细节描写都很成功,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才写得这么生动吸引人?

    (1)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2)三个月后,小草莓结出了果实,小小的果实竟然压弯了枝头,但纤柔的茎并不生气,兴奋地背着自己的硕果炫耀着:“看,这是我的果实。”

    (3)那抹夕阳红,如丝绸般挂在天边,好似随风飘舞的仙女,令我如醉如痴。

    指导反馈: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具体生动,展现人、事、物的特征,更好地表情达意。

    出示任务: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刻画细节,使下面的语句更加充实生动。

    小草发芽了。

    学生写完后分组交流。

    (五)牛刀小试

    出示任务:读一读前两个单元写的作文,看看是否做到了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根据提示,做出修改:

    (1)修改时,注意写一些能表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或者心理特点的细节。

    (2)带上自己的情感。比如赞赏或厌烦某个人,可以在用词或者语气上有所体现,也可以直接写自己的评价。

    (3)将修改后的作文和原文对比着读一下,体会修改后的优点。

    指导反馈:完成修改后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关注修改前后的不同,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修改最成功的同学参与全班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修改成功的方法。

    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更要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发现生活中每一细微处的美,做一位具有丰富情感,细腻笔触的幸福之人。

    (六)作业: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是难堪。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七)板书设计:

    抓住细节

    细心观察 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以小见大

    用心感悟 抓住特征,步步追问 画龙点睛

    运用修辞,充实生动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9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