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参考] 天上街市教案其一
发表时间:2022-11-27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有了完善的教案课件,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课件参考] 天上街市教案其一”,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从天上到人间,从事物到人物,从现实到未来,驰骋想象,奇妙无比。这些想象植根于现实生活,包含哲理,给人以启迪。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即为“想象”,导语中渗透着对想象的基本要求:合乎情理且富有新意。课后习题一指向诗歌主旨与作者情感;第二题指向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第三题指向想象的拓展与迁移。
二、设计思路
现代格律诗的特点是讲究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而这“三美”可以通过一种手段直观表现出来,那就是朗读。《天上的街市》诗句匀称,音韵和谐,是一首非常适合朗读的诗歌。希望通过本课教学,把“音读——意读——情读”三位一体的诗歌朗诵方法深深地植根到学生心中。首先,通过设置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随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记忆作家作品、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在“音读”环节,学生初步朗读,扫清字音障碍,学习一些停顿和重读的技巧。在“意读”环节,重点放在品味诗句并体会其内涵,分析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在“情读”环节,利用多媒体演示,营造氛围,让学生伴着音乐展开想象,大声诵读。最后,通过拓展阅读篇目,加深学生对想象的理解和运用。教学过程中时时围绕朗读来设计活动,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在读中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美,并重点启发学生以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品味诗歌的意蕴。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读出节奏和韵律。
2、能找出诗中的联想和想象,自觉使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理解本诗。
3、能使用知人论世的诗歌赏析策略,说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能找到诗歌中化用的牛郎典故,说出诗歌的主旨。
5、能找到诗歌中使用的比喻等修辞手法,说出其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背景
有人说,每个人在天空中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星星。无论是发光发热的恒星,还是转瞬即逝的流星;不管是永远依偎在父母身边不愿长大的小卫星,还是有着远大理想按照自己轨道前进的行星,夜空中一定会有一颗星星是属于你的。今天,就让我们和大诗人郭沫若一起,仰望星空,畅游苍穹,去寻找那颗属于你的星星。
请大家打开书192页,《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全班齐读。
2、检查预习,知人论世
郭沫若是与鲁迅齐名的一位文学巨匠,如果说鲁迅是以“思而深”叱咤文坛,那么郭沫若则以“学而广”名传千古。请你说说对郭沫若和他的作品的了解。
请一学生介绍,老师归纳总结:
名:郭开贞
时:现代
作: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蔡文姬》。
评:诗人、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结合历史知识思考,1921年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简介写作背景。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期,郭沫若用浪漫笔调写天界,写牛郎织女,是闲情雅致那么简单吗?诗歌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朗读作品,稍后作答。
(二)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指导学生达到诗歌朗读的第一个层次:读准字音、读出音韵、节奏和重音。分小组朗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指导。
1.读准字音。
2.读出音韵。
韵脚:市、奇;广、往;游、走。
3、节奏和重读。
(三)理解诗歌,体会意境美。
指导学生达到诗歌朗读的第二个层次: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讨论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这首诗美在哪里?诗人有哪些奇思妙想?
读第一节,说说这段写了什么内容?街灯和明星有什么相似之处?
读第二节,说说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样的街市?里面的物品现现实世界中一样吗?
读三、四小节,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美妙吗?
2、诗人借助什么手法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
点拨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请你展开想象,描述一下你在天上的街市看到的景象。
(四)品读诗歌,感悟情感美
1、课文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用已学过的古诗《迢迢牵牛星》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由来。
2、结合以下主旨,思考诗歌的主旨:
(1)作者通过哪些词语表现了牛郎织女与神话传说中命运的不同?
(2)“那朵流星”中,“朵”改为“颗”字好不好,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
3、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联系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与作者苦闷的心情,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
(1921年的中国政局动荡,满目疮痍,灾难沉重,“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诗人目睹祖国的现实,理想受挫,思想处于极度矛盾之中。他对丑恶的现实不满和愤慨,要求对社会作彻底的改革,又希望在超现实的空想境界中寻找美好幸福的境界,这种情结凝结在他的诗之中。)
4、回顾全诗,简要总结。
5、一边听音乐,一边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课文。
请你把自己想象成为在天街闲游的牛郎织女,或者是仰望星空、畅游苍穹的郭沫若本人,投入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身临其境地诵读出诗文。
(五)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大哲学家康德说,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那就是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古今中外,人们对茫茫宇宙的关注从未间断过。那么,这片震撼人心的璀璨落到诗人笔下又化作了怎样的诗行呢?今天,我们在《天上的街市》一课中,体味了作者绮丽的想象和想象背后的深意。下面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次来自主体会本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看看与前面朗读是不是有了不同?
jk251.coM小编推荐
[热搜教案] 天上街市教学设计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怎样才能写好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热搜教案] 天上街市教学设计”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初步学会审美与鉴赏诗歌,学会诗人的写作方法并予以创新。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朗读方式的训练,学会朗读现代诗歌的技巧。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形成鉴赏现代诗歌的技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敢于追求幸福生活,提高其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会朗读现代诗歌的技巧。
2、理解联想和想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很多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它们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堪称经典,经久不衰。你们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同学们有的答嫦娥奔月,有的答精卫填海,有的答牛郎织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牛郎织女这篇神话故事有关的诗歌--《天上的街市》。(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熟悉故事。
1、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19-1920年之间,完成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以后成立了“创造社”,从事新文学运动,参加了革命。解放后,担任了文化领域的领导工作。
2、牛郎织女故事简单介绍(先由学生介绍,老师补充。有好多学生可能对此类神话传说不了解,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渗透,这不但积累了学生文化知识,也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文化传承与理解)。
3、师简单介绍时代背景。
三、范读诗歌,感知“街市”
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初步诗歌大意。(老师在读的时候,学生注意朗读的停顿节奏,语调语速以及重音,同时用斜线划出节奏)。
2、自由读诗:学生按老师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准重音;把握情感。
3、指名读:老师挑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然后找学生评价。
4、分男女生读:男生读一三节,女生读二四节。
5、齐读诗歌。
四、诵读诗歌,走近“街市”
1、诵读诗歌,用“我读出了天上的街市是一个的世界。”(教师引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自由幸福。)
2、的确,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美好世界,那么诗人是如何由地上的街灯一步一步想到天上的街市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一节的联想和第二节的想象:第一节中,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无数的街灯,这种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就是联想,二者之间有相似性;而在第二节中,诗人由天上的街市想象到街市上的物品,这种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就是想象。)
3、指名读诗歌1、2节,思考:诗人在想象天上的街市的时候是抱着怎么的感情的呢?(师逐步引导:诗人是怀着无比向往的神情)
4、指名读诗歌3、4节,思考:这两节写了什么内容,诗人笔下所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传说中的生活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此问题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情感--追求光明,向往自由的生活。)
五、品读诗歌,感悟“街市”
品读诗歌,发现美点:用“学习了这首诗,我认为这首诗美在”的句式说一句话。(教师逐步引导学生鉴赏诗歌,发现其美点。)
六、当堂背诵。(教师背诵指导,最好能够当堂背诵)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布置:
1、诗人的想象丰富,他借助想象的翅膀来寄托自己难以实现的理想,其实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一些“微心愿”寄托给上天,请大家以“我想,那缥缈的空中”为第一句,写一节诗。(此题设置目的,既训练了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背诵这首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内容。
天上的街市教案
每一位教师为了使课程变得优秀都需要编写教案和课件,只要我们的教师在撰写过程中认真负责,就能够达到要求。教案的编写是为了规范教学行为和提升教学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持。非常推荐阅读的“天上的街市教案”精选文章,希望您在阅读本网站时可以获取您所需的全部信息!
天上的街市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设想:
1、这首小诗是辐射性很强的教材内容,由它可引发出典型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和用这个题材创作的诗文,如《迢迢牵牛星》、《秋夕》等,所以学习本诗应尽量开发出这些学习资源。
2、这首诗很美很短,学习时应指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音语速有感情朗读,注意分清节奏,念准重音;同时在读好的基础上,当堂背下来。
3、联想自然、想象丰富是本诗的一大特点,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所以在拓展延伸、课外作业设计中突出联想、想象能力的训练。
教前准备:
老师:准备幻灯片、课文录音、钢琴曲《星空》。
学生:阅读《牛郎织女》故事;预习致疑,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摘出较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并写下本组对这些问题的初步意见,“问”与“答”都写在课堂活动记录表里,确定好发言人,准备向班级汇报本组探究结果,进行班级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同学们都已读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谁能用一小段话概述一下?
一年相会一次,虽然他们的生活有点悲惨,不很完美。但是诗人郭沫若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为我们写下了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诗《天上的街市》。
大屏幕显示: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从小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1914年赴日留学,接触了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19~1920年之间,完成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以后成立了“创造社”,从事新文学运动,参加了革命。解放后,担任了文化领域的领导工作。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恢复》等。
二、感知内容,学习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内容。
诗人想象的“天上的街市”到底是一个怎样世界?请用一、二个词语概括一下。
如: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
……
2、各自轻声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
过渡:诗人满怀着激情为我们创造出这么一个理想的境界,的确,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没有了感情就没有了诗。
天上的街市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从天上到人间,从事物到人物,从现实到未来,驰骋想象,奇妙无比。这些想象植根于现实生活,包含哲理,给人以启迪。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即为“想象”,导语中渗透着对想象的基本要求:合乎情理且富有新意。课后习题一指向诗歌主旨与作者情感;第二题指向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第三题指向想象的拓展与迁移。
二、设计思路
现代格律诗的特点是讲究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而这“三美”可以通过一种手段直观表现出来,那就是朗读。《天上的街市》诗句匀称,音韵和谐,是一首非常适合朗读的诗歌。希望通过本课教学,把“音读——意读——情读”三位一体的诗歌朗诵方法深深地植根到学生心中。首先,通过设置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随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记忆作家作品、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在“音读”环节,学生初步朗读,扫清字音障碍,学习一些停顿和重读的技巧。在“意读”环节,重点放在品味诗句并体会其内涵,分析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在“情读”环节,利用多媒体演示,营造氛围,让学生伴着音乐展开想象,大声诵读。最后,通过拓展阅读篇目,加深学生对想象的理解和运用。教学过程中时时围绕朗读来设计活动,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在读中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美,并重点启发学生以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品味诗歌的意蕴。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读出节奏和韵律。
2、能找出诗中的联想和想象,自觉使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理解本诗。
3、能使用知人论世的诗歌赏析策略,说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能找到诗歌中化用的牛郎典故,说出诗歌的主旨。
5、能找到诗歌中使用的比喻等修辞手法,说出其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背景
有人说,每个人在天空中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星星。无论是发光发热的恒星,还是转瞬即逝的流星;不管是永远依偎在父母身边不愿长大的小卫星,还是有着远大理想按照自己轨道前进的行星,夜空中一定会有一颗星星是属于你的。今天,就让我们和大诗人郭沫若一起,仰望星空,畅游苍穹,去寻找那颗属于你的星星。
请大家打开书192页,《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全班齐读。
2、检查预习,知人论世
郭沫若是与鲁迅齐名的一位文学巨匠,如果说鲁迅是以“思而深”叱咤文坛,那么郭沫若则以“学而广”名传千古。请你说说对郭沫若和他的作品的了解。
请一学生介绍,老师归纳总结:
名:郭开贞
时:现代
作: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蔡文姬》。
评:诗人、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结合历史知识思考,1921年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简介写作背景。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期,郭沫若用浪漫笔调写天界,写牛郎织女,是闲情雅致那么简单吗?诗歌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朗读作品,稍后作答。
(二)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指导学生达到诗歌朗读的第一个层次:读准字音、读出音韵、节奏和重音。分小组朗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指导。
1.读准字音。
2.读出音韵。
韵脚:市、奇;广、往;游、走。
3、节奏和重读。
(三)理解诗歌,体会意境美。
指导学生达到诗歌朗读的第二个层次: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讨论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这首诗美在哪里?诗人有哪些奇思妙想?
读第一节,说说这段写了什么内容?街灯和明星有什么相似之处?
读第二节,说说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样的街市?里面的物品现现实世界中一样吗?
读三、四小节,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美妙吗?
2、诗人借助什么手法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
点拨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请你展开想象,描述一下你在天上的街市看到的景象。
(四)品读诗歌,感悟情感美
1、课文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用已学过的古诗《迢迢牵牛星》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由来。
2、结合以下主旨,思考诗歌的主旨:
(1)作者通过哪些词语表现了牛郎织女与神话传说中命运的不同?
(2)“那朵流星”中,“朵”改为“颗”字好不好,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
3、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联系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与作者苦闷的心情,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
(1921年的中国政局动荡,满目疮痍,灾难沉重,“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诗人目睹祖国的现实,理想受挫,思想处于极度矛盾之中。他对丑恶的现实不满和愤慨,要求对社会作彻底的改革,又希望在超现实的空想境界中寻找美好幸福的境界,这种情结凝结在他的诗之中。)
4、回顾全诗,简要总结。
5、一边听音乐,一边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课文。
请你把自己想象成为在天街闲游的牛郎织女,或者是仰望星空、畅游苍穹的郭沫若本人,投入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身临其境地诵读出诗文。
(五)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大哲学家康德说,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那就是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古今中外,人们对茫茫宇宙的关注从未间断过。那么,这片震撼人心的璀璨落到诗人笔下又化作了怎样的诗行呢?今天,我们在《天上的街市》一课中,体味了作者绮丽的想象和想象背后的深意。下面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次来自主体会本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看看与前面朗读是不是有了不同?
天上的街市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诗歌品味诗句感悟意境。
2.分析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
3.理解诗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语言的朴素、节奏的和谐。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教学工具:
配乐朗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曾有人说:“幻想是为了弥补不足的现实。”《天上的街市》就是郭沫若幻想下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在中国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三、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老师范读,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陈列的/—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四、分析、解读全诗
(一)先出示联想、想象的定义。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关系或具有相似关系.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讲解第一节诗。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找同学来说说。
街灯联想到明星。
明星联想到街灯。
(三)讲解二、三、四节诗。
(1)第二节描写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而现实又是怎样的?
街市:繁荣、光明、富裕现实:荒凉、黑暗、贫穷
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第三节描写的街市是怎样的?现实又是怎样的?
街市:自由现实:不自由
形成对比,抒发作者的痛苦与悲愤,对自由的向往。
(3)第四节写带牛郎织女欢聚,那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
(4)写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文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定然是不甚宽广”,“定然在天街闲游”都用“定然”这个词,为什么要这样写?
作者坚信这样的世界时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6)“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朵”作为流星的量词,有什么妙处?
朵,本来形容花,这儿形容流星像花儿一样璀璨美丽。
五、总结全诗
1.本诗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2.让学生试着背诵全诗,并每组请一位同学上黑板默写。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诵。
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街市——现实
第一节:夜晚的景色-----美丽迷人
第二节:繁荣、光明、富裕荒凉、黑暗、贫穷
第三节:自由不自由
第四节:牛郎织女欢聚环境压抑
想象、联想——对比、烘托
天上的街市教案【篇4】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有童话《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神话《女娲造人》;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寓言四则》。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像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我试图加强朗读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探究调动学生想像思维。
学情分析
1、本班为平行班,学生基础较差,且语文底子最薄弱,尖子生少,差生面大,存在诸多不良学习习惯。但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可塑性强,在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培养下,学生逐步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养成了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好习惯,个别学生主体意识较强,上课还能大胆创新,勇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
2、诗歌是文学的精华,语言精炼含蓄,意境优美。本文为现代格律诗,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已有一定的学习体验,本课宜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学习新诗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难点: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形成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浩瀚的苍穹,深邃的夜空曾经引起我们古老的祖先不尽的联想和想象,也留下了无数的优美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的长河中,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呢?
同学们,故事传说千年,神话仍在人心,相信牛郎织女的故事都曾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曾经我们也为他们的分离而伤心。但在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牛郎织女早已是“翻身农奴把歌儿唱”,他们正携手在天街散步,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上的街市》,体会作者如此改编的用意。(接着明确本节学习目标)
A.初读小诗,结合文本、注释及参考资料,注意在三个方面留下你阅读和思考的印迹:
B.诗歌是艺术,朗读诗歌同样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在朗读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体会这首诗呈现出来的`恬静、明丽、清新的画面,美好、恬静、自在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我们朗诵时应该注意节奏不宜太强,声音不宜太响,速度不宜太快,可以轻松、柔和、舒缓一点。
C.这首诗中一定有很多的句子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你能把它读出来,并说说他是如何使你深受感动的吗?
A.这的确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它是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天上真的有街市吗?当然没有。这是诗人从现实街灯的人间世界,联想到宇宙星空的天上街市。一切想象都要有生活做基础或者做投影的,诗人想象中的世界,实际上是他“心造”的人间乐园。联想与想像是诗歌不可或缺的双翼,失去联想与想像的诗歌是没有生命的。同学们能把诗歌当中的联想的诗句找出来吗?(板书:联想与想像)
师:从这一段诗句中,我们能发现联想有什么特点呢?
师:总结的很好。同学们,你们也能够运用这样的比喻造这样的联想的句子吗?
学生各自准备,教师巡视
B.同学们,联想让我们品尝到了在两个相似的、或者有某种共同点的事物之间进行沟通的乐趣,那么丰富的想像则会让我们展开飞翔的翅膀。
首先,请同学们先来看看诗人的想像吧!
聪明的你们,能够想像得出,牛郎织女还会做些什么呢?
C.是啊,在诗人的美好想像中,牛郎织女过着美满幸福的,自由自在的天堂生活,同学们应该注意到了,诗人这里对天上生活的描绘与这个民间故事是有所不同的。诗人为什么会作这样的想像呢?
简要结合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
(四)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作者想像中的幸福生活,在诗人所处的那个时代,只是一个期待实现的梦想,这个梦想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美好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向往光明,追求自由幸福的热情。
生答:
比如:牛郎织女、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嫦娥奔月……
生思考:
⑴我新知的作者
⑵我新知的词语
⑶我朗读的感受
生:
⑴我听老师读
⑵我来练习读
⑶大家听我读
生回答:
生:我喜欢“我想那缥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因为“缥渺”这个词写出了天空的特点,“定然”则让我感觉到这是肯定的,不容怀疑的。 “缥渺”就是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生:我喜欢“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灯光与星光辉映的美景。
生:我喜欢“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世上没有的珍奇”给人以无边的遐想。
生:我也喜欢“远远的”这一段,句式整齐,相互比喻。
生:我喜欢“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它们提着灯笼在走”,好像是在和我们对话,感觉特别亲切。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因为在这里,诗人巧妙地把天上的流星比喻成是提着灯笼为牛郎织女引路的人。新颖而又奇特。
生答: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生:就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
生:这两个事物之间还要有联系。
生:诗人是抓住街灯联想明星,又抓住明星联想街灯,连用两个“好像是”就把地上的街灯和天空的繁星连接起来了。
示例――
生:夜空中弯弯的月亮,好像一艘两头尖尖的小船;停泊在岸边的小船,好像夜空中弯弯的月亮。
生:花园里的花儿开了,好像是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教室里的孩子笑了,好像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师生齐读第二段
示例――
生:我想牛郎织女还会带着他们的孩子游戏,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会荡漾在银河两岸。
生:我想,我会到牛郎织女的家中做客,他们热情招待我这来自牛郎的故乡的朋友,请我吃天上的月饼,然后和我依依惜别。
生答:因为那时候的诗人希望大家都能够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
生做《资源与学案》
师生齐读
1、结构、层次
主要设计为六个环节(导入新知—明确目标—感受新知(指导朗读)—理解新知—练习巩固—小结梳理)。
2、思路、理念
引导入境尽量简洁明快自然得体。
明确目标为的是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并有利于学习活动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指导朗读,重在学生体验。
提问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环节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提问质疑,讨论争辩。
练习提高,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训练,使本节课学习目标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巩固。借此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情趣。
小结巩固要做到紧扣要点,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整合。
3、手段及依据:教学手段方面,设想运用简单手段辅助教学,做到实用、有效,不搞花样。仅提供配乐朗诵以供模仿学习,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点作资料参考。
板书设计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牛郎织女——生活
联想想像(天上的生活富裕、美好、幸福)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四个板块:
一是朗读感悟,感受音乐美。培养朗读能力,更多关注基础薄弱学生,落实本课最基础的目标。
二是探究内容,理解意境美。培养信息搜索和概括能力,以中等学生为基准,达成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隐性目标。
三是探究写法,领悟情感美。通过语言分析、信息整合,提高中等及中等以上同学的分析理解能力,让基础薄弱学生有基本的情感体验。
四是模仿学习,拓展思维,培养想像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听说读写”为训练主线,学生通过朗读、模仿续写、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拥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思维形式。
学生接受的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是:朗读的技巧和探究的方式。
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
1、读的太少,缺少指导和学生的思索
在这一堂中,既有学生读也有老师师范读,也有比读,默读等,但由于缺少点评和指导导致了学生读的进步甚微,使这一堂课显然少了几分深度。所以我反思明白,要把每一读都落到实处,最大限度的来使用时间。
2、时间把握不灵活,导致当堂训练没做好
一堂课只有四十分钟时间,但是课堂容量很大,四大环节具体预定了时间,但是在朗读感受音韵美和赏读时间太多,时间没有把握好导致了课堂训练没有足够的时间做是这一堂课最大的遗憾。我反思,在课堂教学中会利用时间,体会详略结合,懂得舍得。
【反思】
《天上的街市》这是一首现代诗,诗歌教学一般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两个;
1、诗的诵读,
2、对诗的理解。
这一课我同样也把这当作重点,同时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因此在课堂上我也跟学生做了一些想象和联想的练习,费时间不少,因为我认为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多媒体为这堂课增色不少。我首先是选取了许多表现美丽夜景的图片作为背景,让学生真正融入到那种夜的气氛中去,灯光与星光的相互映衬,把学生带入到一种似真似幻的情景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也更容易使学生理解诗的内涵。另外,在老师朗诵诗和学生朗诵的时候,我都采用配乐朗诵的方式,为此我从网上下载了mp3文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的哀怨婉转为诗的朗诵平添了一种气氛,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中,更好的把握朗诵的技巧,把朗诵由枯燥的“读”变为一种艺术享受,更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语文课堂也被一种艺术之美所包围。同时,音乐把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也更容易理解诗的主旨。在课堂结尾的时候,因为这堂课的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写几句话,最好能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很不错,大多数学生展开了联想和想象,写出了很美的句子,多媒体在这里发挥了它特有的`作用,两幅图片给了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舒缓的音乐给学生带来了创作的灵感。
从这次上课,我更加体会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好处,从视觉、听觉上对学生的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负担。
当然这堂课也有诸多的不足,内容多,时间安排比较紧,有些内容学生还掌握的不够好,比如诗歌的背诵,课堂气氛也不太活跃,很多地方还需改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不断探索,根据教材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最合理的形式,设计教学程序,让多媒体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它的辅助作用,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真正让多媒体在课堂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天上的街市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引用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写作背景:
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他们豢养的各派军阀窒息着。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的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 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浪漫气息浓郁的诗。
三、出示目标
四、请学生聆听优美的配乐试读,揣摩诗的感情;同时注意朗诵的节奏和重音。
五、听读,讨论明确朗读朗读要求:
(一)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二)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三)划出诗歌的节奏并标出重音,配乐朗读。
六、配乐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2) 诗人看到明星景象时产生了那些想象?
3) 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
4) 最后一节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区分联想和想象:
八、自主合作探讨问题:
1、诗中反复出现的“定”、“定然”有什么作用?
2、“那朵流星”的“朵”是不是错用?为什么?
天上的街市教案分享
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教案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工具。在本文中教师范文大全编辑将分享一些与“天上的街市教案”相关的内容,希望您能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网站并多多关注!
天上的街市教案(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中学的语文教师赵老师,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说一节我即将执教的《天上的街市》。这节课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以及课堂教学秩序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说教材
《天上的街市》是现代诗人郭沫若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该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色彩的天上街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诗中的情感,并能够鉴赏诗歌的艺术美。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计划采用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首先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共同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意象运用。在此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于天上街市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
三、说学法
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我建议他们在课前预习时注重对诗歌的整体感知,并尝试初步分析诗句含义。课堂上,学生应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并进行有效沟通。课后,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比如阅读其他诗人的作品,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说课堂教学秩序
为确保课堂教学秩序,我会明确课堂规则和学习目标,并在课堂上建立积极、尊重的学习氛围。同时,我会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学生讨论时,我会巡视指导,确保讨论有序且高效。
总结:
通过本次《天上的街市》的教学,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不仅理解诗歌内容,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意识到可能会存在课堂时间控制不够严格、学生个别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调整教学节奏,并采取更多激励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相信能够不断提升我的教学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感谢大家的聆听,期待与各位老师的交流和反馈。
天上的街市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引用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写作背景:
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他们豢养的`各派军阀窒息着。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的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 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浪漫气息浓郁的诗。
三、出示目标
四、请学生聆听优美的配乐试读,揣摩诗的感情;同时注意朗诵的节奏和重音。
五、听读,讨论明确朗读朗读要求:
(一)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二)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三)划出诗歌的节奏并标出重音,配乐朗读。
六、配乐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2) 诗人看到明星景象时产生了那些想象?
3) 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
4) 最后一节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区分联想和想象:
八、自主合作探讨问题:
1、诗中反复出现的“定”、“定然”有什么作用?
2、“那朵流星”的“朵”是不是错用?为什么?
天上的街市教案(篇3)
1、朗读并背诵诗歌,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创作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1、在感情的朗读《天上的街市》3遍,并争取背诵。
2、收集诗人的有关资料及牛郎织女的故事,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3、收集荷花的古诗、名言等相关资料,了解荷花的象征意义。
1、在感情的朗读《天上的街市》3遍,并争取背诵。
2、收集诗人的有关资料及牛郎织女的故事,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3、收集荷花的古诗、名言等相关资料,了解荷花的象征意义。
一星期前组织学生读汪国真的诗歌,体味诗歌的联想和想象的创作手法。
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通过各种读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
1、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2、诗人看到明星景象时产生了那些遐想?
3、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
以以上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的想像与联想。
1、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这首诗写作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2、最后一节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小组收集到的资料,思考这首诗歌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怎样的关联,从而理解这首诗歌的主题意义。
由老师的这些摄影作品你会联想想像到什么?请试着写写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1、展示以前组织学生写的诗歌作品。
2、学生看摄影作品进行创作。
3、学生现场创作,挑选优秀作品进行交流。
4、发放广州诗友会同题诗《莲》资料,课外组织学生读一读。
天上的街市教案(篇4)
目标要求:
1、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教学重点:
1、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像力的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方法:
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82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范读,初步感知诗歌。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2、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师生齐读。
三、诵读,理解诗歌大意。
1、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第一、二节。
⑴“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表明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⑵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
——理解第一节诗中的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
⑶诗人又是怎样写到了街市和物品的?
——理解第二节诗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⑷诗人描绘想象之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天上的生活繁华富庶,美好幸福,令人无比向往。
2、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第三、四节。
⑴这两节诗又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想像,描写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⑵请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绘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能够骑着牛儿,淌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时来往,天天相见。白天,他们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购物,生活过得美满幸福。
3、诵读全诗,再现诗人联想、想象的过程。
四、品读,理解作者感情。
1、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何不同?
——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穿插介绍写作背景。
——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展开,许多志士仁人为此热血沸腾,以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运动的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现状,他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执著地寻求光明与理想。凝望星空,他写下了这首诗。
——表现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美读,背诵全篇诗歌。
1、师生配乐朗读全诗,再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生结合音乐背诵全篇诗歌。
六、课堂小结。
诗人巧妙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地上联想到天上,又想象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七、布置作业。
1、联想想像训练。
⑴深秋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你会联想到什么?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你又会想些什么?
⑵一根小小的蜡烛,却能划破无边的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看到蜡烛,我就会联想到 ,想到他(们) 。
2、推荐朗读郭沫若的诗歌。
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星空》
联想 街灯(明)→(闪)明星
光明
明星(现)→(点)街灯
自由
想象 街市(美丽)→物品(珍奇)
幸福
天河(浅浅)→牛郎织女(来往)
美好
流星(灯笼)→牛郎织女(闲游)
天上的街市教案(篇5)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有童话《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神话《女娲造人》;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寓言四则》。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像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我试图加强朗读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探究调动学生想像思维。
学情分析
1、本班为平行班,学生基础较差,且语文底子最薄弱,尖子生少,差生面大,存在诸多不良学习习惯。但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可塑性强,在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培养下,学生逐步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养成了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好习惯,个别学生主体意识较强,上课还能大胆创新,勇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
2、诗歌是文学的精华,语言精炼含蓄,意境优美。本文为现代格律诗,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已有一定的学习体验,本课宜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学习新诗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难点: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形成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浩瀚的苍穹,深邃的夜空曾经引起我们古老的祖先不尽的联想和想象,也留下了无数的优美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的长河中,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呢?
同学们,故事传说千年,神话仍在人心,相信牛郎织女的故事都曾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曾经我们也为他们的分离而伤心。但在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牛郎织女早已是“翻身农奴把歌儿唱”,他们正携手在天街散步,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上的街市》,体会作者如此改编的用意。(接着明确本节学习目标)
A.初读小诗,结合文本、注释及参考资料,注意在三个方面留下你阅读和思考的印迹:
B.诗歌是艺术,朗读诗歌同样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在朗读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体会这首诗呈现出来的`恬静、明丽、清新的画面,美好、恬静、自在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我们朗诵时应该注意节奏不宜太强,声音不宜太响,速度不宜太快,可以轻松、柔和、舒缓一点。
C.这首诗中一定有很多的句子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你能把它读出来,并说说他是如何使你深受感动的吗?
A.这的确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它是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天上真的有街市吗?当然没有。这是诗人从现实街灯的人间世界,联想到宇宙星空的天上街市。一切想象都要有生活做基础或者做投影的,诗人想象中的世界,实际上是他“心造”的人间乐园。联想与想像是诗歌不可或缺的双翼,失去联想与想像的诗歌是没有生命的。同学们能把诗歌当中的联想的诗句找出来吗?(板书:联想与想像)
师:从这一段诗句中,我们能发现联想有什么特点呢?
师:总结的很好。同学们,你们也能够运用这样的比喻造这样的联想的句子吗?
学生各自准备,教师巡视
B.同学们,联想让我们品尝到了在两个相似的、或者有某种共同点的事物之间进行沟通的乐趣,那么丰富的想像则会让我们展开飞翔的翅膀。
首先,请同学们先来看看诗人的想像吧!
聪明的你们,能够想像得出,牛郎织女还会做些什么呢?
C.是啊,在诗人的美好想像中,牛郎织女过着美满幸福的,自由自在的天堂生活,同学们应该注意到了,诗人这里对天上生活的描绘与这个民间故事是有所不同的。诗人为什么会作这样的想像呢?
简要结合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
(四)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作者想像中的幸福生活,在诗人所处的那个时代,只是一个期待实现的梦想,这个梦想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美好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向往光明,追求自由幸福的热情。
生答:
比如:牛郎织女、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嫦娥奔月……
生思考:
⑴我新知的作者
⑵我新知的词语
⑶我朗读的感受
生:
⑴我听老师读
⑵我来练习读
⑶大家听我读
生回答:
生:我喜欢“我想那缥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因为“缥渺”这个词写出了天空的特点,“定然”则让我感觉到这是肯定的,不容怀疑的。 “缥渺”就是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生:我喜欢“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灯光与星光辉映的美景。
生:我喜欢“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世上没有的珍奇”给人以无边的遐想。
生:我也喜欢“远远的”这一段,句式整齐,相互比喻。
生:我喜欢“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它们提着灯笼在走”,好像是在和我们对话,感觉特别亲切。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因为在这里,诗人巧妙地把天上的流星比喻成是提着灯笼为牛郎织女引路的人。新颖而又奇特。
生答: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生:就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
生:这两个事物之间还要有联系。
生:诗人是抓住街灯联想明星,又抓住明星联想街灯,连用两个“好像是”就把地上的街灯和天空的繁星连接起来了。
示例――
生:夜空中弯弯的月亮,好像一艘两头尖尖的小船;停泊在岸边的小船,好像夜空中弯弯的月亮。
生:花园里的花儿开了,好像是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教室里的孩子笑了,好像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师生齐读第二段
示例――
生:我想牛郎织女还会带着他们的孩子游戏,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会荡漾在银河两岸。
生:我想,我会到牛郎织女的家中做客,他们热情招待我这来自牛郎的故乡的朋友,请我吃天上的月饼,然后和我依依惜别。
生答:因为那时候的诗人希望大家都能够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
生做《资源与学案》
师生齐读
1、结构、层次
主要设计为六个环节(导入新知—明确目标—感受新知(指导朗读)—理解新知—练习巩固—小结梳理)。
2、思路、理念
引导入境尽量简洁明快自然得体。
明确目标为的是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并有利于学习活动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指导朗读,重在学生体验。
提问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环节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提问质疑,讨论争辩。
练习提高,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训练,使本节课学习目标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巩固。借此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情趣。
小结巩固要做到紧扣要点,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整合。
3、手段及依据:教学手段方面,设想运用简单手段辅助教学,做到实用、有效,不搞花样。仅提供配乐朗诵以供模仿学习,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点作资料参考。
板书设计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牛郎织女——生活
联想想像(天上的生活富裕、美好、幸福)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四个板块:
一是朗读感悟,感受音乐美。培养朗读能力,更多关注基础薄弱学生,落实本课最基础的目标。
二是探究内容,理解意境美。培养信息搜索和概括能力,以中等学生为基准,达成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隐性目标。
三是探究写法,领悟情感美。通过语言分析、信息整合,提高中等及中等以上同学的分析理解能力,让基础薄弱学生有基本的情感体验。
四是模仿学习,拓展思维,培养想像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听说读写”为训练主线,学生通过朗读、模仿续写、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拥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思维形式。
学生接受的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是:朗读的技巧和探究的方式。
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
1、读的太少,缺少指导和学生的思索
在这一堂中,既有学生读也有老师师范读,也有比读,默读等,但由于缺少点评和指导导致了学生读的进步甚微,使这一堂课显然少了几分深度。所以我反思明白,要把每一读都落到实处,最大限度的来使用时间。
2、时间把握不灵活,导致当堂训练没做好
一堂课只有四十分钟时间,但是课堂容量很大,四大环节具体预定了时间,但是在朗读感受音韵美和赏读时间太多,时间没有把握好导致了课堂训练没有足够的时间做是这一堂课最大的遗憾。我反思,在课堂教学中会利用时间,体会详略结合,懂得舍得。
【反思】
《天上的街市》这是一首现代诗,诗歌教学一般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两个;
1、诗的诵读,
2、对诗的理解。
这一课我同样也把这当作重点,同时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因此在课堂上我也跟学生做了一些想象和联想的练习,费时间不少,因为我认为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多媒体为这堂课增色不少。我首先是选取了许多表现美丽夜景的图片作为背景,让学生真正融入到那种夜的气氛中去,灯光与星光的相互映衬,把学生带入到一种似真似幻的情景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也更容易使学生理解诗的内涵。另外,在老师朗诵诗和学生朗诵的时候,我都采用配乐朗诵的方式,为此我从网上下载了mp3文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的哀怨婉转为诗的朗诵平添了一种气氛,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中,更好的把握朗诵的技巧,把朗诵由枯燥的“读”变为一种艺术享受,更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语文课堂也被一种艺术之美所包围。同时,音乐把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也更容易理解诗的主旨。在课堂结尾的时候,因为这堂课的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写几句话,最好能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很不错,大多数学生展开了联想和想象,写出了很美的句子,多媒体在这里发挥了它特有的`作用,两幅图片给了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舒缓的音乐给学生带来了创作的灵感。
从这次上课,我更加体会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好处,从视觉、听觉上对学生的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负担。
当然这堂课也有诸多的不足,内容多,时间安排比较紧,有些内容学生还掌握的不够好,比如诗歌的背诵,课堂气氛也不太活跃,很多地方还需改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不断探索,根据教材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最合理的形式,设计教学程序,让多媒体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它的辅助作用,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真正让多媒体在课堂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天上的街市教案(篇6)
教 材 分 析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有童话《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神话《女娲造人》;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寓言四则》。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像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我试图加强朗读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探究调动学生想像思维。
学 情 分 析
1、本班为平行班,学生基础较差,且语文底子最薄弱,尖子生少,差生面大,存在诸多不良学习习惯。但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可塑性强,在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培养下,学生逐步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养成了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好习惯,个别学生主体意识较强,上课还能大胆创新,勇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
2、诗歌是文学的精华,语言精炼含蓄,意境优美。本文为现代格律诗,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已有一定的学习体验,本课宜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学习新诗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 学 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难点: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形成能力。
[课件分享] 天上的街市教案word版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要知道好的教案课件,是能让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不少的。什么样的教案课件才是好课件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课件分享] 天上的街市教案word版”,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师范文大全相关专题:“课件天上的街市教案word”。
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课件分享] 天上的街市教案word版”,欢迎大家参阅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只有写好上课用的教案课件,才能展现更完整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2、理解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3、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像力的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听过牛郎织女的传说吗?那位同学来给大家讲讲。(请学生讲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传说中牛郎织女生活得很凄惨,很不幸。但是,在我国有一位诗人,它通过自己的想象创作了一首诗歌,在他笔下,牛郎织女过着另一种生活。这位诗人就是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而他创作的这首诗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天上的街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一起来品味诗中美妙的意境。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全班齐读诗歌。
2、指导学生给诗歌第一小节划分节奏和重音。
3、学生尝试独立划分后三节的节奏和重音,课件展示正确划法,学生对照改错。
4、请学生尝试有感情配乐朗读诗歌,并请学生评价。
5、全班再次有感情朗读诗歌。
(三)研读赏析:
1、诗人有远远的街灯一次想到了什么?
2、天上的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从那些语句中能看出来?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诗歌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追求理想的感情,但是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呢?(引入背景介绍)
1919年5月4日,发生“五四运动”。仁人志士热血沸腾,认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希望,但“五四运动”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黑暗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国,目睹现状,他一度兴奋激动变为苦闷感伤,但他并为失望,依然执著追求,他凝望星空,写下了这首诗。
(四)问题探究:
1、在这首的第一小节,诗人为什么会由街灯想到明星?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2、诗歌的后三小节运用了什么手法?前后两种手法有何不同?
(五)拓展延伸:
仿照例子,发挥想象和联想,续写下面的句子。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热门教案: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简单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你是否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热门教案: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简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导入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明确: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阵列的/—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五、分析、解读全诗。
(一)讲解第一节诗。
1.教师范读第—节。
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明确: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明确: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节,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
明确:“好像”后加—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
5.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明确:两处联想:街灯=明星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讲解第二节诗。
1.请学生个别朗读第二节诗。
2.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似关系,譬如“街灯”和“明星”就具有发亮相似特点。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节诗中运用了想象吗?
明确: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使人由民间的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这就是想象。
3.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明确:诗人用“美丽的”来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
4.作者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
明确:极其肯定。从“定然是”一词可以看出来。
5,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明确: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 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课件参考】 音乐教案:木偶其一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小编为你推荐《【课件参考】 音乐教案:木偶其一》,希望您喜欢。
活动目标:
1、 初步尝试音乐欣赏,感受进行曲明快的节奏。
2、 培养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习惯,并能根据音乐想象简单的故事情节。
3、 跟随音乐节奏和相关故事情节,做声势动作。
4、 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土耳其进行曲》剪辑片、《快乐木偶》故事图片、红木偶和蓝木偶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开端导入,留下悬念:
出示红、蓝木偶,讲述故事开端:在木偶王国里,住着许多许多的小木偶,有红木偶,还有蓝木偶,红木偶们和蓝木偶们是好朋友,有一天红木偶出来玩了,(出示相应故事图片)接下来要发生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留下悬念,引导幼儿仔细听音乐。)
二、播放《土耳其进行曲》,幼儿欣赏音乐。
1、倾听第1遍音乐,边倾听音乐边提出问题。
第一段――师提示:红木偶出来玩了,他们迈着整齐步子走了出来。(指示图片)
分别在第二、三、四段的时候提问:这时候,红木偶们在干什么?
1、 分段倾听音乐,回答问题。 引导幼儿说出每段音乐表示的大致情节,并将该段落故事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第一段――红木偶出来玩了,他们迈着整齐步子走了出来。
第二段――红木偶开始跳起好看的舞蹈。
第三段――这时,蓝木偶们也出来了!他们迈着轻轻的脚步。
第四段――红木偶和蓝木偶一起快乐地跳起了舞!
2、 再次倾听音乐。
幼儿边倾听音乐,教师边指示图画,讲述简单的故事情节。
三、跟随音乐、故事情节,有节奏地做声势动作。
1、 教导幼儿做故事情节相对应的声势动作。
走步――双脚跺脚;舞蹈――拍手;一起舞蹈――跺脚和拍手。
2、 教师示范表演一次。
3、 请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在教师的带领下集体表演一次。
四、集体表演
幼儿集体表演,教师指示图画给予提示。
活动反思:
选材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让幼儿在操作、记录、表演、比较中进一步感知小木偶的动作特征,料投放充足(幼儿人手一个自制的小木偶),设计新颖,让幼儿百玩不厌。
【课件参考】 躲猫猫小班教案其一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教案该怎么写?《【课件参考】 躲猫猫小班教案其一》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理解儿歌内容。
2、愿意学习儿歌,初步掌握儿歌。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云朵,星星,月亮。音乐:《公主圆舞曲》
2、泡沫座垫每个幼儿一个,一面粘上云朵。
活动过程:
一、玩藏猫猫游戏,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老师藏,幼儿找。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玩躲猫猫的游戏吗?今天,老师要和宝宝们玩躲猫猫的游戏,把眼睛闭起来。""你们怎么找到老师的啊?"
2、幼儿藏,老师找。
二、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儿歌。
1、出示月亮、云朵、星星,学说完整的话。
师:"小耳朵听,这后面有说话声,谁藏在里面呀?""它们在说什么呀?"
(播放公主圆舞曲)露出月亮、云朵、星星。
2、教师边演示边朗诵儿歌《躲猫猫》。
师:"小月亮也想来玩躲猫猫游戏,宝宝们眼睛赶紧闭起来。"
(把小月亮藏在云朵后,露出两只脚。)
教师边演示教具边朗诵儿歌《躲猫猫》。
3、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谁在天上飘呀飘?
小月亮藏在哪里?
小月亮的脚藏起来了吗?
谁眨眼笑?做做、学学眨眼笑的动作。
4、集体学习儿歌《躲猫猫》。
.师:"看着图片宝宝一起和老师来说说儿歌《藏猫猫》。"
跟着音乐,再次学习。师:"这次我们用好听的声音,跟着音乐再说一次?"
三、《躲猫猫》游戏表演。
1、根据儿歌内容进行集体游戏表演。
师:"小月亮飘呀飘怎么做,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教师带领宝宝一起表演下面的儿歌内容
2、再一次集体表演,要求:边说儿歌边表演。
四、结束活动,大家都玩累了。休息、再见。
附儿歌:
躲猫猫
小月亮,飘呀飘,
找块云朵躲猫猫。
藏着头,露着脚,
逗得星星眨眼笑。
课后反思: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为了引起幼儿运用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中我先和幼儿玩藏猫猫的游戏,用一块大的布遮住上半身,然后让幼儿猜猜我是谁?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然后我又采用了听讲结合法,让幼儿自己观察,通过视频的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听,是教师采用语言启发幼儿,配以背景音乐进行朗诵,充分刺激了幼儿的听觉感官;讲,是我和幼儿交流体验儿歌,丰富幼儿的语句。我让幼儿先感受儿歌的有趣性,理解儿歌中月亮藏猫猫的有趣情节。
接着我通过设计图片:小鸟藏在白云后面;小兔藏在小草后面;小鱼藏在荷叶下面,这样幼儿在生动有趣的画面中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我让幼儿通过学习和理解儿歌来完整朗诵儿歌,并且启发幼儿运用生活已有经验迁移拓展儿歌内容,其中初步尝试运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让幼儿理解儿歌,这样就能充分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从而有利于培养了他们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