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案范本] 《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打印版
  • [教案范本] 《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打印版

    发表时间:2022-10-20

    我们的地球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每位教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有了严谨的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本] 《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打印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极受学生喜爱的外国儿童诗。作者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

    这首儿童诗篇幅短小,言简意赅,意蕴深长。使读者一进入课文就感受一种角色置换,仿佛不是在朗读诗歌,却更像是在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使写作意图于“润物细无声”中浸润于读者心田,更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黑龙江省宁安市第四小学参与了国家首轮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有30个教学班,近1800名学生。我所任教的五年级有六个平行班,作为五年级三班班主任的我,深为能参与首轮课改实验而自豪。我班的孩子思维活跃,个性张扬,敢于创新,自立自信。他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基础扎实,他们爱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并乐于随时用笔记下生活中的点滴发现与新奇感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2.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自己的错误有正确的认识,并正确对待错误。

    3.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做过什么错事?后来怎样了?

    生1:小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到别人家地里拔过萝卜,后来我妈妈知道把我说了,以后我再也没做过这样的事。

    生2:有一回,我们比赛扔石子儿,结果打碎了路灯,后来我们就跑了。

    生3:我上课时爱溜号,有时老师和同学提醒我,我集中注意力,不再溜号了。

    师: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犯错误,到底我们该怎样对待错误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错误的小诗——我们的错误(板题)

    师:请同桌检验读课文,要求:要校准字音,可以把有争议的字或不理解的词用批注的方式记下来,再想办法解决。

    生:(同桌两人认真读课文,认真检查同桌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师:有没有两人解决不了的字词问题,说出来大家解决。(生说)

    师: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听,看看从诗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师:谁来把你从诗中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生1:我知道了人都会犯错误。

    生2:我知道天才伟人也会犯错误,只是他们没有被错误吓倒,而是爬起来重新上路。

    生3:我了解到把错误读懂,我们就会成熟。

    师:同学们自己读诗就能有这么多收获,真是了不起。再读课文,你一定还会有新的收获。老师引读第一小节,下几节分男女生读。

    师:读了这首诗,你最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这首诗很美。www.Jk251.COm

    生:这首诗虽然很短,但能让我们从中了解到很多道理,我很佩服作者。

    生:我也想写一首小诗。

    师:你们的想法很好。我们再来细读课文,相信在这一过程中,你一定会有新的感悟。

    三、细读课文,联系实际,悟通道理

    师:请全体女同学读第一小节。大家看在这一小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学习击鼓和练习舞蹈都会出错。

    师:大家可以用批注的方式标出这一小节中的重点词句。生活中除了这两种常见的错误,你还犯过什么错误?

    [点评:教者能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导读在学生与文本间搭起一座可行的桥梁,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生:我认字、写字都错过。

    师:学习认字,总有读错的时候。

    生:我算题时也爱出错。

    师:计算习题也难免会出现错误,你发现老师说的话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像课文中的话。

    生:很压韵。

    [点评:教师的语言富有诗意,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文化熏陶,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对诗的语言特点又有了深入的体会。]

    师:你能找到这首诗的韵脚吗?

    生:是“ù”。

    师:说得不错,其实它也可以变调,如“ú”,你看像第二小节的“chú”,和第四小节的“dú”和“shú”等。你也可以试试把你的错误用诗一样的语言说出来,说给同桌听听。(生练说略)

    [点评: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既注重了知识点,又关注到了能力点。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学到了语文知识又进行了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学生乐于自主学习,效果很好。]

    师:作者虽然只举了两种错误,却让我们从中联想到了自己的许多事情,这些错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呢?

    生: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师:好,你说了一个陈述句。看诗中用什么语气说明这一点的?

    生:反问语气。

    师:能读出这种反问的语气吗?

    生:年轻人啊,谁又能不犯错误?

    [点评:这一环节教者把语文知识不留痕迹地与导读融合到一起,收效可观。]

    师:如果犯了错误,该怎么办呢?请全体男同学读第二小节。

    师:能在这一小节找到答案吗?

    生:“知道错了,不难把错误根除”,就是让我们知错就改。

    师:说得好,如果我们都能勇于承认错误,做到知错就改,那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优秀的人,了不起的人。

    师:同学来读第三小节。

    师:你知道哪个“天才、伟人”的错误吗?他们又是怎样对待错误的呢?(生说)齐读“错误,不会使他们畏缩不前,跌倒爬起来,重新上路!”

    师:你能用“畏缩不前”说一句话吗?

    生:常惠园没有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而是继续努力,取得了成功。

    师:说说你记得最深的一次错误是怎么对待的,再和“天才伟人”比一比,你和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之处。(生说)

    师:想一想:错误地面对错误会怎样呢?

    生:错误地面对错误,就会一错再错,一直错下去。

    生:那样我们就会找不到正确的前进方向,会走错路的。

    生:那样真的很可怕。

    师:是啊,我们认识到错误的危害,这真是太好了。

    师:其实你也可以成为“天才伟人”,只要你知道:“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的面对错误。”齐读并背诵这一句。

    [点评:对孩子来说勇于承认错误已经有些困难,真正改正错误就更难了。在这里,教师的信任给予学生一种力量,与“天才伟人”“近距离”比较更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与他们离得很近,这种信任与榜样的力量会激励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就这样达成了。]

    师:课后你可以把自己记忆最深的一次错误以及你是怎样对待的写到日记中,并谈谈你今后打算怎样面对错误,行吗?

    [点评:阅读与写作结合在这里浑然天成,学生一定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不会觉得习作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了。]

    师:错误是一种美丽,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作者在最后一个小节反复吟咏,让我们更加明白“读懂错误”的可贵。在小组中比读最后一个小节,看谁读得最有韵味。

    师:请小组推荐一名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听好吗?同学们注意观察,看看在这一小节里,每一句的最后一句和开头的第一句有什么关系。(生读)

    [点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用“比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读得更投入,更用心了。]

    师: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每句的句尾与下一句的开头是同样的话。

    师:是啊,上句尾与下句首的重复,这也是本首诗歌的语言特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告诉我们不要怕犯错误,只要正确地对待错误,我们就会走向成熟。

    师:你的感悟能力很强。让我们再来读会诗,读出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情感,并试着把它背诵下来吧。

    总评:

    语文课的三维目标如何整合?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统一?当前语文教学的这些难题,张老师解决得竟是如此自然。学生在这一课堂上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词语表达情感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是的,错误是一种美丽,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可怕的是错误地面对错误”,这些语句如一颗颗种子,张老师巧妙、不留痕迹地把它们播洒到学生生命的土壤里。随着孩子人生阅历不断丰富,这颗颗种子一定会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我们相信孩子们长大后,就能够直面坎坷,笑对人生。

    jk251.coM小编推荐

    「教案参考」《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打印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下足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才能充分实现教学意图。写好教案课件,你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参考」《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打印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而且金属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法分析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教材的重点放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设计这些探究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再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年龄特征,所以我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使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了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突出重点。再结合使用一些辅助的教学方法帮助同学们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实际问题,突破难点。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学法指导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

    实验是反映化学学科特点,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指引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这样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为使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紧凑、有效,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把置换反应的概念放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之后讨论,并在教学程序的最后,通过反馈练习来巩固,以求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温故导新:以科学事例创设情境,回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1、金属与氧气反应;

    2、金属与酸的反应(改进);

    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置换反应

    (三)交流讨论、归纳小结:

    学生回顾、反思,课堂小结。

    (四)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通过三个探究过程: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

    采用实验——探究的模式让学生从探究中发现知识,通过对几种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用途,突破重点。在每个探究后都精心设计问题或列举事例,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加强对金属活动性运用的学习,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再紧密结合课后精选的反馈练习,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导新

    创设情景抢答金属之最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寓示着本课题的重点。

    (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回顾学过的铁、镁等与氧气的反应,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再结合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设置学生讨论(老师可适当引导比较),得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追问如果把金(Au)的化学活泼性与这两种金属比较,则金(Au)排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还可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

    (2)金属与酸的反应

    活动探究一金属与酸的反应

    (改进意图)用塑料片把培养皿隔成四个区域(有间隙连通),先加入少量稀盐酸,再依次向四个区域中加入Cu、Fe、Zn、Mg四种金属,而课本中采用了4只试管来做这个对比实验。相比之下,用改进过的装置来做这个对比探究,更加节省药品、节省时间,更加便于操作。值得强调的是加入的顺序(Cu、Fe、Zn、Mg)很重要,这样实验现象有个递进的过程,便于学生观察、对比,把握内在联系,使学生能清晰地比较出这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从而比较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突破重点。还能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设置探讨通过该实验探究一的现象分析,能否得出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突出重点。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使学生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整理、展示结论:

    金属活动性:Mg > Zn > Fe > Cu

    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设疑大家想想如果在实验室制取氢气,你认为选用那种金属最合适?

    (设计意图)刺激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原有的实验室气体制备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加强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二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学生分组探究,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设置讨论通过实验探究二的实验(1)可知Al的活动性比Cu强,那么结合实验探究中的(2)、(3),能否比较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设计意图):给出一定线索为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学习金属化学性质的同时,也了解了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另一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分析、归纳、综合总结的能力。突出重点,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享受它带来的喜悦。

    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整理、展示结论:

    金属活动性:Al > Cu > Ag

    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

    展示事例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设计意图)结合历史事实,强化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通过以上三个探究过程的结果,以及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的真实结论,进而给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用途。

    (4)置换反应

    课件展示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以课件展示回顾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方程式,突出规律性,直观、生动的再现,便于学生观察、总结置换的定义,自己发现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交流讨论、归纳小结

    小结反思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团结协作中获得成功,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通过反思,总结自身获得的经验和不足,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智慧,启发学生反思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使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联系实际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师总结、反思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发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补救措施。这样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不断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课件展示本节课板书:附录

    (四)练习反馈

    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银与稀盐酸

    (2)锌与硫酸铜溶液

    (3)铜与硫酸锌溶液

    (4)铝与硝酸银溶液

    2 、黄金与黄铜(铜锌合金)的外观很相似,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鉴别黄金与黄铜?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练习,突出重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案推荐: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本站收集了《教案推荐: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供您参考。

    教学理念

    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建议: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利用早读等时间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让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服饰有些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民族小学特点。

    1、自由读课文,并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教师相机出示词语:坪坝 绒球花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绚丽多彩蝴蝶 孔雀舞 摔跤 山狸凤尾竹 摇晃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A、他们的学生来自各个民族,他们的习惯、穿戴不同;

    B、他们学校周围的环境不同;

    C、学校里也有些不同(铜钟)。

    学习生字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

    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再读课文,讨论并填空: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我们的民族小学)。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用自己的方法识记字词

    2、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3、学生写以上五个字。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我们的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一预习检测

    1、上新课之前,我要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我会读

    传递陆地彼此托起星辰洁白的帆

    2、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手。我们的手能做什么动作呢?我们用手做的动作有的代表加油,有的代表胜利。有的指点迷津,有的传递关爱,我们的手多么神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诗歌《我们的手》板书课题

    二交流释疑:

    1、出示课件: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手所传递的感情,进行仿照编写活动,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现在请大家用手翻开书,齐读这首诗歌。

    3、出示课件:将这几句话中的是可以换成哪个字。学生自由读金钥匙。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4、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诗歌,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小节,并批注喜欢的原因。

    (2)、带着自己的感受,同桌互相读一读。

    5、自由学习,5分钟后检查。

    6、交流汇报

    (1)、师:谁来谈谈自己喜欢的小节。

    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小节并谈感悟

    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师:请同学们看插图,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去散步,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他们很幸福。

    师:你有过这样的幸福时刻吗?

    生:自由说。

    师:出示图片。你就是父母生命的全部,一头牵着爸爸的心,一头牵着妈妈的心。在他们之间传递着爱,传递着幸福,谁能带着幸福的感觉把这小节读一读。

    评语:(!)这道爱的光芒,比灯还要明亮,亮的令人耀眼。

    (2)从你那绯红的小脸上,老师感到了你们很幸福。

    2、谁还想说说你喜欢那个小节?(指三名学生读并谈自己的感悟)

    师:听了他们的朗读,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

    出示图片(汶川大地震、接见外宾)

    是呀,孩子们,在发生大地震时世界各国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在国与国之间搭起一座友谊之桥。接见外宾也搭起一座友谊之桥。

    3、谁还想说说你喜欢那个小节?

    师:为什么说在心灵与心灵之间托起洁白的帆?

    生:同桌交流。带着自己的理解同桌互读。

    4、请同学们齐读第四小节.

    师:指三名学生说说自己是带着什么语气读的,并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带着欢乐地语气读第四小节。

    三、巩固拓展:

    我们的手是电线,我们的是桥,我们的手是船,我们的手是小鸟,我们的手还可以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仿写一小节(出示课件)。

    是啊,因为亲情无限,所以作者说第一节。(学生齐读第一小节)

    因为友谊无界,所以作者说第二节。(学生齐读第二小节)

    因为心灵无暇,所以作者说第三节。(学生齐读第三小节)

    因为欢乐无边,所以作者说第四节。(学生齐读第四小节)

    四、课堂检测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比赛背诵诗歌。

    [实用教案] 高一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一等奖打印版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做足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优质的教案课件是在哪些地方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实用教案] 高一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一等奖打印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

    三、德育渗透目标

    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重点、难点:

    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五个师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2、选自《左传》。我们初中的时候也学过一篇选自《左传》的课文,是《曹刿论战》。

    3、关于《左传》

    ①请一位同学读注释1。

    ②补充: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左传》的阐发《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传”。

    《左传》记述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

    总之,《左传》无论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在艺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4、补充:关于古代姓名。

    烛之武是不是姓烛名之武?——不是。

    烛之武--烛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烛地,名叫武的人”

    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佚地,名叫狐的人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齐读课文。问题: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2、纠正字音。

    ①生字:函(hán)氾(fàn)佚(yì)缒(zhuì)阙(jué)

    ②多音字:朝(zhao)(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逢(páng)(人名逢孙)

    ③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倍”)

    秦伯说(“说”同“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

    3、提问: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

    4、解题:

    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动用法,使-----撤退

    师:军队

    三、讲解课文。

    (一)讲解第一段。

    1、先看第一段。齐读第一段。第一段写了什么事情?——秦晋围郑

    2、秦晋为何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补充背景:

    ①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是,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②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都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3、重点讲解:①且贰于楚也——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状语后置句

    ②晋军(于)函陵——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驻扎。(省略句)

    “锦|军函陵,秦|军氾南”,这样断句对不对,为什么这样断句呢,“军”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了。同时,也可以明显的看出秦晋是分驻在两个地方的,为什么折磨交代呢?(这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③以其无礼于晋——(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中的“于”是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对于”。“于晋”,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介宾结构后置,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应是:以其于晋无礼。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贰于楚也”句中的“贰”指从属二主,“于”是介词,引出二主之一的“楚”。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④贰为数词动用,军为名词动用;以,连词,表因果关系;其,代词,代郑国;特殊句式:无礼于晋,贰于楚。提醒学生从翻译的方面看句子语序的调整,得出本句的介词结构“于晋”、“于楚”本来应在“无礼”和“贰”的前面,但句子中却是在它们后面,所以是倒装结构中的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攻打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理,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4、秦晋围郑,来势凶猛,郑形势危急,渲染了气氛。同时,两事均与晋利害相关,与秦关系不大,秦可以争取;两军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为烛说秦埋下伏笔。

    (二)讲解第二段。

    1、读第二段。第二段写了什么什么?——烛之武临危受命

    2、重点讲解: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之:助词,不译

    ②无能为也已——不能做什么了。无能:不能。已:同“矣”,句末语气助词。

    ③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判断句)

    ④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句,还原后的正常句式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⑤辞曰:省略句,补充完整后为“(烛之武)辞曰”;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也”字表判断。

    译文: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家很危急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王,秦军一定会撤退。”郑伯听从了佚之狐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老臣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郑伯说:“我不能早点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您也有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文中写了个能洞明事理的佚之狐:对烛之武有足够的了解,但写他是为写烛之武服务的,烛之武未出场已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烛之武可以说是壮士不遇,英雄末路。他满腹牢骚,满心委屈,但能以国事为重,深明大义。文中还着力写了郑伯,他勇于自责,更能以情动人,以诚动人。

    佚之狐:关心国事的大臣,对烛之武外交才能的信任

    烛之武:满腹的牢骚与埋怨

    郑伯:一位敢于自责的国君,情真意切,有风度

    4、①“佚之狐言于……师必退。”

    A、形象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声)(即“才”)。

    B、在此也可窥见佚之狐知人善任的一面。

    C、还可窥见郑伯善纳谏的一面。

    ②辞曰:“臣之壮……也已。”

    进一步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是一位满腹才华,却未能被重用的大臣,人物形象更鲜活。

    ③公曰:“……”许之。

    A、郑伯首先自责,体现了明君风范,然后以国家利益、形势与个人利益的透彻分析感动了烛之武,可谓善于做思想工作。

    B、烛之武最终应允,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只身去见秦伯,体现了他深明大义的一面。

    (三)、烛之武采取了什么方式去游说的呢?有没有效果呢?我们看到第三段,第三段写了什么事情?——智退秦师

    1、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①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这件事)麻烦你。意思是说,(如果灭了郑国对你秦国有好处,)那麻烦你就来灭了我们吧。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帮晋国来灭了郑国,而增加你的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③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时候会满足的呢?这是个用“之”来提宾的疑问句。初中时学过的提宾的“之”有:a何陋之有?b莲之爱,陶后鲜有闻。c菊之爱,同予者何人?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④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高兴了,与郑国订立了盟约。盟,名词做动用,释为订立盟约。

    2、“夜……秦伯”:说明形势危急,烛不畏危险。

    3、现在大家齐读烛之武的说词,在读的过程中能不能大略标出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简单的标出,假如三者在一条直线上的话。(提问)

    (秦————晋————郑)

    非常好,有了这个战略形式图,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了或者说是说服秦伯的前提条件。

    秦晋

    (结合战略形式图,具体讲解这段说词,围绕“亡”的不利和“舍”的有利)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矣”从这个形式图中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秦的劣势。

    (2)所以,烛之武一开始就摆正自己的位置,“郑即知亡矣”,之后,说“若亡、、、、、、执事”,从形式图中,也可以看出秦晋围郑,受益的就是晋。欲扬先抑,以退为进。(坦言知亡,避其锐气:郑既知亡矣。)

    (3)晋强,相对的秦就弱了。阐明利害,动摇秦君。(亡郑只对晋有利:邻之厚,君之薄也。)

    (4)要是不灭郑,会怎么样呢“君亦无所害”。替秦着想,以利相诱。(舍郑会对秦有益:君亦无所害。)

    (5)晋国曾经有不讲信义的行为,还能相信吗?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6)(秦————晋————郑)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肆其西封东封郑

    (7)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烛之武的一番说词都是围绕一个“利”展开,好象处处为秦着想,其实呢,完全是为了保存郑,秦晋联盟也有损害,这就是“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烛之武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他之所以能说服秦穆公主要原因是处处为秦国着想(表面看来),理由充分。这段说辞仅125个字,却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地道出了秦、晋联盟的虚伪,亡郑对秦的不利,晋国的贪得无厌和背信弃义,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

    3、说秦的结果是:①秦郑订立盟约;②秦国驻兵守郑。

    4、秦……乃还:秦权衡利害,决定退兵,但却派人留守要塞,体现其老奸巨猾的一面。

    5、知识点: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封:名词的意动用法;

    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东:名词活用做状语;

    陪:通假字,通“倍”;共:通假字,通“供”;

    厌:通假字,通“餍”;说:通假字,通“悦”;

    阙:通假字,通“缺”或“掘”;

    以为:古今异义词,古意:把……当作;今意:认为。

    行李:古今异义词,古意:出使的人;今意:出行时带的包裹。

    东道主:古今异义词,古意: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意:请客的主人。

    乏困:古今异义词,古意:缺乏的东西;今意:精神不好。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还原后应为:有何厌。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还原后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四)、讲解第四段。——晋师撤离

    1、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秦穆公)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参见文下注释。微,假如没有。初中时学过“微斯人,与谁与归?”这个句子,其中的“微”也是这个意思

    ②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语气词,表商量语气。初中时学过这类例句不少:a其真无马也?(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反问语气。)b其真不知马也?(恐怕实在是不认识千里马吧。其,表推测语气。)

    ③亦去之——也离开了郑国。去,离开。(这个词的古今义刚好相反。今义表示到……地方。例如: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②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

    2、写晋师撤离郑国。晋文公是头脑清醒的。他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不仁”只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不知”是实质,“知”是理智,是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是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不武”,则是因为胜败难以预料。所以,说到底,晋的退兵,是“利”字使然。这是一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3、所以故事的结局就是,晋文公毅然撤军作结,郑国转危为安。而这也正是烛之武所想达到的目的。

    4、知识点。

    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知:通假字,通“智”。

    夫人:古今异义词,古意:那个人;今意:成年男子的配偶。

    去:古今异义词,古意:离开;今意:到,往。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判断句。

    四、分析人物形象。

    1、烛之武:(1)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2)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

    (3)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

    2、郑伯:(1)善于纳谏。

    (2)勇于自责。

    (3)善于言辩。

    3、秦伯:贪婪,自私,不讲信用,见利忘义。

    4、晋文公:贪婪,但理智,能隐忍不拔,随机应变,审时度势,雄才大略。

    5、佚之狐:慧眼识才的伯乐。

    (一)、第一个人物——郑伯。(善于纳谏、勇于自责、善于言辩)

    1、找学生读郑伯说的话。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说说对他的看法。(大部分同学会说郑伯是一个礼贤下士、从谏如流的君主。)

    启发:是不是还能有别的理解:他平白无故的怎么礼贤下士起来了呢?

    ——事到临头才开始求贤。

    2、让学生们品味他的话:“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言外之意就是:你出来干活,是帮我的忙也是帮你的忙,你如果不肯帮忙,对你也没有好处。话里含有威胁的意味。

    再想一想秦晋攻打郑的原因——当年慢待晋文公,可知郑伯是个目光短浅又自私的人,如今来求烛之武,也不过是临时抱佛脚罢了。

    3、从郑伯身上可得出什么教训?

    ——一定要不断挖掘和重视人才,不要等到危机出现后再重用人才。

    (二)、第二个人物——佚之狐。(慧眼识才的伯乐)

    他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

    1、找学生读佚之狐的那句话: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让学生谈对佚之狐的看法。多数学生会说这是个伯乐。那么请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他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

    补充:据史料记载,说服秦伯的初定人选是佚之狐,佚之狐也未必不能劝退秦师。但他为什么自己不去而举荐了烛之武呢?

    ——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味太重。只身入虎狼之地,能否说服秦伯谁也不敢打保票,稍有不慎,惹恼了秦伯,自己掉了脑袋不算,还可能被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后人指指点点。抬出烛之武,既能提高成功的几率,在成就烛之武的同时自己也落个“伯乐”的美名。所以说他是一条狡猾的狐狸!

    2、通过他的话,我们可知他对烛之武是很了解的。那么既然他知道烛之武这么能干,为什么到现在才举荐呢?他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嫉妒、红眼病。

    (三)、第三个重点人物——烛之武

    1、烛之武能言善辩,才智过人。这样的人为何老不见用?

    ——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有权者的嫉妒。

    2、从文中可看出,他对国家大事了解得很透彻。既然烛之武一直不被用,他了解得那么透彻想干什么?

    启发: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

    ——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3、这样一个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4、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

    5、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他是不是也有一些小小的缺点呢?

    ——烛之武为何不在“臣之壮也”的时候,也像三百年后的晚生毛遂那样,大胆地“自赞”于郑伯的驾前呢?

    五、写作特点。

    1、情节波澜起伏。

    文章的事件一件连一件,情节是不是平稳发展的呢?

    ——不是。而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

    明确:大军压境(十万火急)——佚之狐荐烛之武(一线生机)——烛之武发牢骚(波澜)——郑公平息烛之武的怨气(转机)——烛之武出使退敌成功(大功告成)——子犯建议攻秦(出现危机)——晋公再晓之以理(一场虚惊)。

    文章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伏笔和照应。

    那么,文章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是不是一下从悬崖跌到深谷呢?

    ——不是,而是非常自然的设置了伏笔和照应

    明确: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二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3、详略得当。

    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了简单的交代。从秦晋围郑写到晋师撤离,在这期间应该说发生了许多事,但作者并未一一罗列,如郑国君臣如何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伯是如何骄横傲慢地对待这位即将亡国的国家的使臣等,文章只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选材上注意到了“精”字,详略得当,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井然。

    六、课后习题第2题。

    七、有时间的话,分角色朗读。

    板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

    附1:文言字词

    1.词类活用

    A.名词做状语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在西边)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B.动词活用为名词君亦无所害(害处)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C.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臣之壮也(壮年)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2.特殊句式

    A.省略句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B.倒装句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

    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

    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

    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C.判断句

    3.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矣)共其乏困(供)秦伯说,与郑人盟(悦)失其所与,不知(智)

    4.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附2:归纳基础知识

    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例:“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②què城楼

    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④quē通“缺”

    ⑤jué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②衰败国势衰微。

    ③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如果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6、敝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敝人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说”“辞”见课后第三题。

    虚词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

    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④越国以鄙远(鄙,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通假字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②共其乏困(共,通“供”)

    ③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④秦伯说(说,通“悦”)

    ⑤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结构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译文

    九月甲午,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经没有用应有的礼仪来接待他,并且在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依附于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墙上放下去,去拜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即将要灭亡了。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国(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件事是困难的,为什么要使郑国灭亡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放弃灭郑,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节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到晋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后,又想往西扩大疆域。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怎么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好好考虑考虑吧!”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撤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注释

    (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倒装句,于晋无礼。以,因为,连词。其,代词,它,指郑国。于,对于

    (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表递进。贰,从属二主。于,对,介词。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5)氾南:古代东氾水的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南。

    (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7)若:假如。使:派。见:拜见进见。从:听从。

    (8)辞:推辞。

    (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0)犹:尚且。

    (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

    (12)用:任用。

    (13)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过错。

    (14)然:然而。

    (15)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

    (16)缒(zhuì):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

    (17)既:已经。

    (18)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这是客气的说法。敢,冒昧的。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19)越国以鄙(bǐ)远:(然而)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越,越过。鄙,边邑。这里作动词,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20)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焉,哪里,怎么。以:来。陪:使增加。

    (21)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厚,增加。

    (2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倘若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

    (23)行李:也作“行吏”,外交使节。

    (24)共(gōng)其乏困: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共,同“供”。

    (25)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为...赐:施恩。

    (26)许君焦、瑕:(晋惠公)许诺给您焦、瑕两城。

    (27)朝济而夕设版焉:(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筑城防御。济,渡河。设版,指筑墙。版,筑土墙用的夹板,防御攻势。朝,在早晨。

    (28)厌:通“餍”,满足。

    (29)东封郑: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边界。

    (30)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的疆界。指晋国灭郑以后,必将图谋秦国。肆,延伸,扩张。封:疆界。

    (31)阙:使...减损。盟:结盟。戍:守卫。还:撤军回国。

    (3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夫,fú,音同“服”,放于句首表语气,不翻译;放在句中解释为“那”;微,假如没有。

    (3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返回来损害他,这是不人道的。因:依靠。敝,损害。

    (34)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亲附。知:通“智”,明智。

    (35)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易,代替。武,指使用武力是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不武,不符合武德。整,指一致的步调。

    (36)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37)去之:离开郑国。

    经典初中教案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污染指数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标准,并明白大气污染指数、空气级别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2.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大气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3.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污染大气,被污染了的大气又会反过来危害人类;并能够说出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些措施;

    二、教学重点:

    1.大气污染指数;

    2.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三、教学方法:角色扮演等参与式;

    四、教学手段:cai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及说明:

    (一)课前播放关于环境保护的歌曲《让绿色听得见》,烘托气氛。

    (二)教学过程:

    1.“合格地球人”考查的由来──“方舟计划”:使学生认识如果人类再不停止对自然的破坏,人类将失去自己的家园,强化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关注和兴趣,同时也使长期以来的“合格地球人”考查更引起学生的关注;

    2.“合格地球人”的考查:三个题目一步步将话题引向主题,同时从大处着眼,使学生明白目前人类面临的严峻局势;

    3.两次著名的大气污染事件(录像):创设情境,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引出大气污染指数的教学;

    4.大气污染指数:通过读图及图例了解大气污染指数的含义及怎样阅读空气质量预报(总结规律以便记忆),了解不同质量的空气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同时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各城市某一天空气质量情况,认识到南北方空气质量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指导学生读图──找规律──分析、查资料──写论文;

    5.我国污染现状:学生合理推理后,老师用材料引出,引起学生生成对我国大气质量的了解和忧虑;

    6.活动:根据课下收集到的资料,按老师提供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使全体学生明白大气污染的危害及成因,同时增强演员学生对收集资料的处理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

    7.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发散思维,各抒己见,提出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最后通过观看录像总结措施,培养学生通过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培养学生总结自己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作业:

    任选其一:

    1.绘制宣传画:以“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为主题,绘制一幅广告宣传画,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将课堂所学发展到课外;

    2.分析我国南北方空气质量不同的原因,并形成小论文,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并整理成文的能力。

    实用教案:《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壹篇


    我相信大家都接触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好的教案都有哪些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实用教案:《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壹篇》。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

    找学生交流所知道的民族名字

    找出自己最熟悉的民族介绍一下它的风土人情

    2、肯定学生的交流,并进行引导:瞧,在一个小山坡上走来了许多学生呢,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我们汉族的呢,他们究竟要去哪呢?(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哦,原来他们要去民族小学呢,我们

    同学想不想也去看一看呀?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引导语:请同学打开课本的第一课,读一读课文。标出不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或借助工具书或请教同学。

    2、询问读书情况,并利用生字卡片进行检查。

    3、指名读,正音。

    4、玩游戏、加强巩固:

    ⑴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⑵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

    师引导:扫请了生字词的障碍,我们再来朗读课文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想不想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次读课文,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2、引导:

    刚才大家大家读书那认真劲把老师都感染了,看来进入了新班级每个同学都想给新老师新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呢。

    3、渲染氛围:

    来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今天早晨来上学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为大家描述一下早晨这段时间上学路上和校园里的情景。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可以看出你们注意留心自己周围的事物,能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向他们学习。

    3、引导:

    刚才的几位同学为大家描述了我们自己的小学早晨上学的情景,那么民族小学又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谁能在课文里找出来?(为大家朗读)

    同我们自己的学校比一比,哪些地方不同?哪些地方相同呢?能试着找出来吗?(学生交流)喜欢这样的学校吗?那一起读一读吧,读出你对民族小学的喜欢。

    4、听,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小学上课了,能找出来有关的段落吗?(指名朗读)

    提问:通过读课文,你发现了小作者在描写上课时候的情景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

    围绕静、趣指导学生对本段进行朗读训练。

    5、放飞想象,描绘美丽的民族小学:

    同桌互读最后一部分

    播放音乐,随着音乐学生自由想象

    小组交流自己通过想象对民族小学的想象

    推选出想象好的同学在班级上进行交流

    四、课外延伸、鼓励实践

    1、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生活在美丽威海的你们交个朋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学习生活,课后我们可以把我们一周的学习生活记录下来,整理好邮寄给民族小学的学生。

    2、利用课余的时间,收集有关其他民族的一些资料,准备参加班级将要开展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民族文化展览活动。

    【[教案范本] 《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打印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