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案模板」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思考之四
  • 「教案模板」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思考之四

    发表时间:2022-09-23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好的教案都有哪些内容?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教案模板」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思考之四,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利用情境、操作工具、图片、图表、符号等,理解运算的意义,探索算理和计算的规律”。这其中提到的“具体有趣的事物”、“操作工具”“图片”、“符号”等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计算模型”的一些具体形式。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读中,我发现虽然多数学生能够计算出结果,但是他们并不理解算法背后的真正算理,针对算法易学,算理难懂的情况,引发了我一个思考:能否有便于学生实际操作,并给予学生更大数学活动空间的直观模型呢?能否让学生享受到有营养又好吃的数学呢?在进一步研究中,我发现利用点子图的直观模型可以解决算法易学,算理难懂的情况,因此制定了借助模型支持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主线。

    一、借助模型获得多种算法。

    二、借助模型理解算理。

    三、借助模型沟通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

    四、借助模型渗透神学文化。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呈现出多种方法,同时在不断交流与探索中,逐步对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法与算理深入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勇敢地退下来,让学生充分展示,又能够适时的进,促进学生思考问题不断深化。在借助模型支持两位数乘法的过程中,我感悟到当学生运用模型将新问题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变为已知问题时,学生不仅获得了一个计算结果,而且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久而久之,学生运用模型的意识会不断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会逐渐拓宽,它将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

    1、学生在列竖式进行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中,对计算原理的理解有困难,要多给予解释说明和思考时间。

    2、在计算过程中,由于不细心造成两部分积的错位,导致结果不正确,在练习讲解过程中,要给予指导,注意书写习惯的培养。

    3、部分同学对乘法口诀不熟,导致计算错误,要在课前给予强调,并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口诀。

    jk251.cOm扩展阅读

    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复习 教案精选


    整理和复习整理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复习要求:

    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请学生把书本从58页看到69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

    1、口算练习:

    20×6090×3080×8015×20

    700×3080×4050×70400×20

    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2、估算练习:

    42×1839×1157×2842×1263×47

    你是怎么估算的?能有几种方法?

    3、笔算:(练习十七第2题)

    4、解决问题:

    练习十七(3、4)

    (1)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两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2)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学习总结:

    1、在这一单元中你学会了什么?

    2、给自己这个单元的学习态度和收获作个评价。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如果还没写就要注意了。只有老师准备的教案和课件越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更容易理解。如果没有好的教案和课件,不妨借鉴一下其他老师的经验。在阅读中,笔者发现了一篇非常有用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希望大家阅读后有所收获!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趣,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动物学校的同学们很快也开学了,看,这是谁?兔博士来了,它要奖励假期作业出色的同学,正为它们购买奖品呢。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引出例1

    呢?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式?

    怎样计算12盒彩笔多少枝呢?

    2、自主探索。

    小组同学合作研讨:12盒有多少枝?怎样算?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在小组里交流。

    3、交流算法。

    让学生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算法,并说清算理。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个性化算法

    实物投影展示不同算法。

    刚才大家说得方法都很好,今天我们重点要学习竖式计算的方法,我刚才就看到有些同学用竖式计算的,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竖式计算

    在交流的基础上重点解决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重点解决大头蛙提出地问题。使学生明确:乘数12十位上的鈥?鈥澇?4个位上的鈥?鈥澋?

    个十,所以4要写在积的十位上。

    多找几位学生说计算方法,明确算理。

    三、尝试应用

    兔博士还买了些东西,请同学们帮忙算算每种商品需要多少钱,你们愿意帮忙吗?

    出示表格。(课件)

    四、综合运用

    1、练一练第1题。兔博士买好了奖品,准备召开表彰会了。

    学生表彰会在学校礼堂召开,每排22个座位,有23排。500位同学够吗?独立思考解答,再交流。

    2、表彰会快开始了,可是还有3位同学没到,原来它们被难题难住了,同学们快帮帮它们。

    3、刚才大家表现都很出色,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人类得好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出示益鸟图片。同学们手中有它们吃害虫的资料,请你帮忙算一算,它们21天能吃多少害虫?

    五、布置作业

    聪明屋:用11去乘两位数,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规律?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通过情境引入新知识得学习,贴近学生生活。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交流讨论,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明确算理,使学生计算时能掌握住方法。

    通过对练习的精心

    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算理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计算能力,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

    两盒彩笔多少枝?

    十盒彩笔多少枝?

    12盒彩笔多少枝?

    24脳12

    ⑴24脳10=240(枝)

    24脳2=48(枝)

    240+48=288(枝)

    ⑵20脳12=240(枝)

    4脳12=48(枝)

    240+48=288(枝)

    ⑶有的用竖式计算。

    为什么鈥?鈥澮丛谑簧夏??

    杜鹃每天吃14只松毛虫;

    猫头鹰每天吃12只田鼠;

    燕子每天吃24只害虫;

    啄木鸟每天吃23只害虫;

    喜鹊每天吃11只害虫;

    给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机会,丰富课程资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61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例题通过分别求数学课本有多少本和一包语文课本和一包数学课本一共有多少本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种课本求一共有多少本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35+30和3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我提前让学生对新课进行了预习并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学生回忆了预习时在主题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并进行归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和喜好提出数学问题问题,并让学生运用昨天学习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计算。在教学35+30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我来当学生在学生讲解到比较关键的时候我以学生德身份提出问题,这时全班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很多同学都说了了自己的算法,虽然有的同学总结的不是很好,但是通过这一方法大大锻炼了学生总结,表达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有了前边当小老师的铺垫在教学35+3的计算过程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很高,我顺势让同桌讨论各自的算法并进行总结发言,看谁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到此学生更加深了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我还组织学生讨论“35+30和35+3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各有什么不同?”通过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达到师生和谐相处和知识的渗透是润如细无声的境界。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一)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二)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冀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为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打基础,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的一个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二、说学情

    学习该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能熟练掌握乘法口诀,会计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们要设计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的情境进行教学,还要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方法。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引入,为新知学习做铺垫

    在这一环节设计两部分内容,一是口算,其中涉及到一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等内容。二是竖式计算,两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两名同学板演,说计算过程和算理,在复习的同时,为后面的新知探究打下基础,使学生在自主探究时有了依据。

    2、引入情境,揭示课题

    以文具店的情境为主题,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问道:2盒彩笔多少支?10盒彩笔多少支?12盒彩笔多少支?前两个问题在学生已有知识范围内,要及时进行解决,后一个问题只要列式即可。之后让学生比较算式的不同,揭示课题并相机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3、展开探索,算法多样

    (1)估算2412的积大约是多少呢?

    (2)启发谈话:2412的精确答案是多少呢?

    (3)学生先自己尝试解决,看谁的方法最多。之后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说说各自的计算方法。

    (4)全班集体分享,教师将学生汇报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分别说出思路。

    4、深化研究,优化算法

    (1)回顾:我们还没有学习2412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就能用这么丰富的计算方法得出结果!老师想知道,你们是借助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来解决的呢?

    (2)赏析: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

    当选择了竖式计算后,学生面临三个主要问题,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①竖式的写法;②怎样用竖式算,尤其是第二部分的积应该怎样写;③为什么要这样写。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接着由教师引导突破难点:第一,竖式的写法,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将旧知迁移,强调两个乘数数位对齐。第二,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说出算理,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就不攻自破了。之后再通过指名学生说算理同桌互说反馈(学困生)的形式扎实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3)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并说明计算过程和算理。

    5、熟练运用,拓展提高

    (1)课件出示练习新书订单,学生独立计算后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体会,分享收获

    启发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有很多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五、说教学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这部分教材是在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又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打基础。例题通过分别求大客车和中巴车、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位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大致有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通过有序的数数获得相加的和;第二个层面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获得结果;第三个层面是运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方法,防止混淆,教材还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比较,借以渗透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想想做做”第1—3题分三个层次: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把形象的动作计算与抽象的思维计算结合起来理解算法;第2题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体会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同点,进一步掌握算法,巩固算法;第3题应用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比较例题里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关键是领悟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原理。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概括算理、形成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主动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概括推理和比较能力。

    3、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媒体演示:停车场相继开来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分别向小朋友们问好并自我介绍: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巴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设问: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列式?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例题,学生从中收集信息,积极主动地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主动地探求新知。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1、提问:你们知道45+30=多少?我先让学生用小棒和计数器进行操作,然后学生自我探索算法,然后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2、再全班汇总算法,交流时边媒体演示边请学生讲解:先将4捆小棒和3捆小棒合

    起来,先算40+30=70,再把7捆小棒和5根小棒合起来,再算70+5=75,最后再请学生

    复述一下计算过程。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3、整理算法:这些算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讨论后交流:不管十个十个数,还是摆小棒,或者是拨计数器,都是要把30和40相加,再加上原来个位上的5,得75。

    4、学生练习:36+20 30+56 33+50

    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这一层次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索,交流45+30各种算法,从动手操作教具,到脱离实物思考,使学生明确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1、谈话:根据刚才的口算,你能很快想出45+3怎样算吗?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交流算法。

    3、教师整理算法,媒体边演示操作过程边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5和3想加等于8,再40和8合起来是4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8,40+8=48,强调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4、学生练习:65+2 3+56 26+3

    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进一步理解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类推能力。

    第三层,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小组内交流,再师生共同得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通过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发现、比较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难点,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应用算法: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1个是基本练习(直接口算),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第2个练习是游戏——给燕子找窝(学生带头饰,根据卡片上题目的得数找相应得窝)。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第3个练习时应用练习(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练习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形式多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激励评价:“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索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算理。

    2.建立数位的概念,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教学突破:

    在教学时,多让学生口述算理算法。

    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口算题卡、习题卡等。

    教法学法:

    引导探究法,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事先下发的口算题卡。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给其他成员检查结果,统计正确率。

    3.奖励正确率高的小组(奖励形式:胜利苹果)。

    二、游戏激趣,复习旧知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爱做游戏,于是就想在课前和大家玩一个“问答游戏”,老规矩,我来问你来答,看一看咱班谁的反应快,说的对,大家准备好了吗?

    幻灯片出示口算题:

    20+20= 20+7= 60+30= 40+5=30+50= 30+8=

    我们班的同学反应可真快,口算小能手可真多呀!你们的口算能力这么强,不知道你们的观察能力怎么样?老师在来考考你们(幻灯片出示)仔细观察这两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指名回答

    若学生说不出来,及时引导:以20+20为例,20就是2个十,那么20+20就是2个十加2个十等于4个十,也就是整十数加整十数时可以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相加;以20+7为例,

    20就是2个十,7就是7个1,那么20+7就是2个十、7个1和在一起,就是27,即几十加几就得几十几。

    过渡:大家不仅口算能力强,而且还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老师希望大家运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和聪明的大脑能够自己探索出本节课的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

    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幻灯片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和同桌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指名答)

    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你能根据你所得到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可以同桌交流)哪位小老师来提问?(指名答)

    谁能解答这位小老师的问题?(生回答,师板书列式)

    同学们可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好的一个数学问题,旁边的女同学着急了,她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条数学信息,大家瞧,她说“我才写了20个字”,你们能根据它提供的数学信息,再来提一个问题吗?(给学生时间考虑)哪位小老师想好了,请提问?(指名答)谁能解答这位小老师的问题?

    (生回答,师板书列式)

    (二)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1、两位数加一位数

    (1)布置活动任务:“25+2”的结果是多少呢?该怎么算?请同学们选择你所喜欢的方式算一算,可以利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利用计数器拨一拨,算完之后请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出好的解决办法,开始吧!

    (同学们活动交流)

    (2)感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计算的好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学生台前演示)

    交流展示:(预设)

    ①摆小棒,理解口算的方法。

    (先摆25根小棒,再摆2根,一共有27根小棒)

    ②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

    (先拨出25,再在个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7个一,结果是27)

    ③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

    (把25分成20和5,先算5+2=7,再算20+7=27)

    ④从25往上数2个,等于27。

    (3)引导发现: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经过你们自己的努力计算出了25+2=27,不管是哪一种方法我们在计算时都有一个相同点,你们发现了吗?都是先算5+2(幻灯片演示),为什么5和2要加在一起呢?然后再算20+7(幻灯片演示)。

    (4)形象转为抽象,数形结合

    不摆小棒你能说说25+2的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方法:25+2=27,25是两位数,2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那么在计算两位数数加一位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过渡:刚才你们运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已经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第二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2、两位数加整十数

    (1)布置活动任务:这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25+2我们已经会计算了,那么,25+20又该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算一算,算完以后,同桌间交流一下你的计算好方法?

    (2)感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计算的好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呢?(学生台前演示)

    交流展示:(预设)

    ①摆小棒,理解口算的方法。25用2捆5根表示,20用2捆小棒表示,先算2捆+2捆=4捆也就是40根,再算40+5=45)

    ②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

    (先拨出25,再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2个十,结果是45)

    ③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

    (把25分成20和5,先算20+20=40,再算40+5=45)

    (3)引导发现:同学们又经过自己的努力计算出了25+20=45,不管是哪一种方法我们在计算时又都有一个相同点,你们发现了吗?那就是先算20+20(幻灯片演示),为什么20和20要加在一起呢?然后再算40+5(幻灯片演示)。

    (4)形象转为抽象,数形结合

    不摆小棒你能说说25+20的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方法:25+20=45,25是两位数,20是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那么在计算两位数数加整十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

    3.观察比较,小结算法;

    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跟同桌说说。

    (25+2是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加再跟十位上的数加;第二个算式是先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加再跟个位上的数加,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这两个算式在算法上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

    (三)知识运用

    同学们真聪明,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很快就学会了,下面就让我们应用学会的本领去解决问题吧!

    1.算一算

    幻灯片出示2组算式,学生将答案接在练习卡上,交流汇报计算结果,通过观察每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总结:

    (1)左边的题目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要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2)右边的题目是两位数加整十数,要注意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2、开锁游戏

    在数学王国里到处都有挑战,你们想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迎接挑战吗?那么就请大家先找到打开数学王国大门的钥匙吧?

    (幻灯片出示开锁游戏)

    四、挑战数学王国

    第一关:找朋友

    在茂密的达森林里,有三位动物朋友被巫师施了魔法,只有聪明的小朋友们才能解救他们,请大家认真细心计算出下面各题的答案解救出那三位动物朋友吧!

    谁来解救第一位动物朋友?

    谁来解救第二位动物朋友?

    谁来解救第三位动物朋友?

    第二关:夺星游戏

    出示练习题卡,赛一赛谁最先做完所有习题,并且做对,为他点亮小星星。

    第三关:口算我最棒

    出示练习题卡,赛一赛谁最先做完所有习题,并且做对,展示最优作品。

    第四关:争当小老师

    下面是一位叫马小虎的小朋友交上来的答卷,请各位小老师为他判一判作业,并说出他们错在哪?

    (指名答)

    这几位小老师判作业真认真,那么希望大家在以后做练习时都能认真仔细,千万不要做“马小虎”呀!

    第五关:解决问题我在行(打开数学书66页看第三题)

    出示情境图,交流数学信息,独立完成习题,展示最优作品。

    五、总结本课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掌握乘法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掌握其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

    学校买了一些彩色笔要奖给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每盒彩色笔24支,学校买了3盒

    让学生根据画面情景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问题:

    (1)3盒一共多少支?(2)2盒一共多少支?(3)学校一共买了多少支彩笔?

    问:如果买了13盒,怎样列式?2413(出示例1)

    主动探索

    1.教学例1。

    (1)讨论2413的算法

    (2)汇报交流

    (3)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

    (4)统一认识,确定最简便的方法,引导学生试写成竖式。

    (5)针对出现的情况讨论,关键处教师点拨,让学生领悟计算方法。

    2.练习

    (1)第7页做一做

    (2)练习二第1题。

    练习后,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反馈练习

    练习二第2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3、.培养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 ,你们去过小北湖吗?在星期天老师去了小北湖,并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欣赏(出示课件)老师在游玩的`过程中,还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哪?(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蛇岛门票和游艇观光共花多少钱?蛇岛门票和动物园门票共花多少钱?

    1、师:谁会解决蛇岛门票和游艇观光共花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指名)

    生:口算: ⑴:十位上20+10=30,个位上6+2=830+8=38

    (课件演示) 摆小棒法⑷:先摆2捆零6根再摆1捆零2根。最后合计3捆零8根。学生边说边演示。

    谁会写竖式?

    请学生写写看,师生对其写法进行评价。

    用竖式:⑸:用竖式来计算的,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6+2,在个位下面写8;十位上2+1,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26+12=38。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8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培养学生作业 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把 28分成 20和 8,用 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

    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1.导入  新课.

    师:我把上题中的第二个加数25换成了28,(边说边板书:34+28=)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

    师:个位4加8等于几?满十了吗?(个位 4加 8等于 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边摆边说.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4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8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师:34和28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个位是 4个一加 8个一,得 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2)边摆边算.

    师:个位 4加 8满十,将其中的 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2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6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6)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4加28,个位4加8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6,在十位写6.

    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56+37=

    3.教学例4.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46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4根小棒.

    师板书:

    师:个位6加4得十,(把6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10怎样写?

    师:十位上 4加 2再加进上来的 1得 7,在十位写 7.最后得 70.

    4.总结法则.

    师:进位加法还应注意什么?(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师同时板书.

    2.在□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进位加法题?

    3.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题.注意十位上的数不要太大,和不能超过100.学生编题,教师板书.如:26+39,45+38,37+43,54+25,…

    4.思考题.

    用硬纸片做成的鱼若干条,每条鱼身上有一道算式,鱼嘴用铁丝做成一小圆圈;小猫面具;钩鱼杆、线、鱼钩.

    1.用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鱼塘”,“塘”中放“鱼”,鱼身有算式的一面朝上.

    2.每3人一组,头戴小猫面具,身上挂一个写有得数的牌子,围在课桌外面.

    3.用鱼杆、鱼钩钓得数与自己身上的得数相同算式的鱼.

    1.教师出示“登山图”.

    2.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计算两侧的竖式.

    3.给先完成的小组颁发小红旗.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9

    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 50+20 25+20 70+16 47+2 85+3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

    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边讲边板书:

    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

    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

    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

    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

    32+6= 3+45=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

    3.教学例2.

    (1)竖式的写法.

    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板书:34+25=)

    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学生讨论:写竖式时应该怎样对位?启发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先把单报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相的小棒合起来,是5个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

    小组讨论: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

    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

    教师板书:

    (3)阅读教科书76页例2,填上得数.

    ②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

    24+63= 52+36=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填写上面的括号,再让学生说说从哪位加起,然后计算出得数.

    练习十八第2题.提醒学生:写竖式画横线时要用直尺,书写要工整,对齐数位,认真计算.

    2.笔算下面各题.

    82+7= 70+20= 61+25=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10

    设计说明

    1.以旧知引新知,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人,他们有自己的认知和知识基础,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计算、交流等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上课伊始,以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作铺垫,让学生重温旧知,作为本节课学习新知的基础。在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明确算理之后,让学生尝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实现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的能力。

    2.动手操作,感悟算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设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摆小棒。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把5和7合成的12根小棒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看作1个十,与其他6捆(即6个十)相加,得到7个十,从而明确满1个十之后要与另6个十相加,为笔算中“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奠定基础,使学生经历“满十进1”的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小棒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1.口算。

    7+6=8+4=9+5=6+8=

    7+5=5+8=6+6=4+6=

    2.笔算,指名板演:35+34。

    师:做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写竖式?从哪位加起?

    3.导入新课。

    师:如果将35+34这道题中的34改成37,变成35+37,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为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打好基础。

    ⊙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14页例3。

    借助“摆一摆”解决“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这个问题。

    师:请同学们读题思考,然后列出算式。

    (学生列出算式:35+37)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预设

    生:因为要求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就是把二(1)班和二(3)班的学生人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这道题你会算吗?同学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摆小棒计算,然后交流算法)

    预设

    生1:我是这样算的,3捆小棒与3捆小棒合起来是6捆,就是60根。5根小棒和7根小棒合起来是12根,60根加上12根就是72根小棒,所以35+37=72。

    生2:我计算的结果也是72,不过我是这样算的,3捆小棒与3捆小棒合起来是6捆。5根小棒和7根小棒合起来是12根,我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样就变成了7捆零2根,也就是72根。

    师:3捆加3捆是6捆,为什么现在成7捆了?多出的1捆是哪来的?

    预设

    生:7根加上5根是12根,把10根小棒捆成1捆,12根就变成了1捆零2根,和6捆加在一起就变成了7捆零2根。

    师:说得非常好!当小棒够10根的`时候就可以捆成1捆,再加起来的时候,就要和成捆的小棒加在一起,也就是说,这个1表示的是1个十,计算时要与十位上的数字相加。

    2.(1)根据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算一算。

    师:你会用竖式计算这道题吗?

    (学生尝试计算)

    (2)问题引导,理解计算过程。

    师:个位上5加7等于几?个位相加满十了,要把这个十放在哪?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个位相加满十,要把这个十放在十位上)

    师小结:个位相加满十,要把这个十放在十位上,这就叫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向十位进的1可以在十位上靠近横线的地方写一个小1,这个小1叫做进位1,表示向十位进1。

    师:那么十位上怎么算呢?

    (十位上3个十加3个十是6个十,还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个十,也就是7个十,所以十位上应该写7)

    3.反馈练习。

    (1)用刚学到的方法计算教材14页“做一做”中的56+37=,然后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预设

    生:先算个位上的6+7=13,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在十位上靠近横线处写一个小1,个位上写3;再算十位,5+3+1=9,把9写在十位上。在横式后面写上得数93。

    师: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后汇报:注意向十位进1时,要在十位上靠近横线处写一个小1。计算十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1)

    (2)学生独立做教材14页“做一做”中余下的两道题。做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4.讨论总结。

    讨论:这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

    总结:像这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加法,叫进位加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借助摆小棒的过程明确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方法,加深对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然后根据算理完成竖式计算,让学生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11

    一 、说教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属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例题以三个小朋友交流收集的画片为题材,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通过用小棒操作过程中将10根单根的小棒捆成一捆的演示,突出了口算中进位的算理,并引导学生有序地交流算法。在这基础上,再教学和是非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启发学生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进行有序的表达。“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圈小棒来计算,再次鼓励用不同算法。第2题先计算,再比较,发现规律,引导算法优化。第3题是解决实际问题,既练了口算,又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习惯和能力。

    二、说学习对象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知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算法, 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弄清“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索的过程。

    3.情感目标:创设真实情景,初步感知数的计算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因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因此在课伊始,我设计了3个小朋友数画片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法:在教学中,当部分学生提出24+6、 24+9等进位加法的时候,让学生利用学具小棒操作,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再通过反馈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法: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学完新知后,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算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的明白,学的快乐。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等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六、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教学过程我主要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先出示一组口算题,请学生回答,并说说如24+5的计算过程,这时引出课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

    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这里将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教材创设了三个孩子玩画片的情境,他们分别有24张、6张、9张画片。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9+6,24+6,24+9,24+6+9。计算9+6时请生谈谈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再解决。

    这里通过多媒体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从学生列举出的4个等式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学24+6:

    提问:24+6等于多少呢?有困难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如果不需要小棒也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学生先独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时先请摆小棒的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先算4+6=10,即将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来一共3捆。再请直接口算的学生交流计算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最后进行比较提升:比较摆小棒和直接口算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进行算法整合,确认算法,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24+9:

    提问:你能算出24+9的和吗?请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及思考过程。这里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还可能有先算9+1=10,再算10+23=33。教师将这几种算法都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结,优化算法。 这里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4.对比总结:

    观察24+6和24+9这两题与复习中的“24+5”一题作比较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得出: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上进一,这种加法是进位加法,并揭示完整课题。接着请学生解决24+6+9这一题,还可请学生编出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考考大家。

    这一环节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先圈一圈 ,再计算(书上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

    这里要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并让学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现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向全组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不同算法的不同特点。

    2.出示三组题(想想做做第2题):

    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再独立完成其中第一组题,交流怎样才能算得快。然后让学生计算其它两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这里把每组4题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沟通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游戏:

    (1)小青蛙找妈妈(4人小组合作完成)。

    给学生每人发一张小青蛙算式卡片,请他们小组合作根据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数,然后请学生把得数相同的贴到黑板上相应的青蛙妈妈下面。

    (2)出卡片游戏(同桌2人小组合作完成)。

    先由第一人随机出2张数卡,表示个位或十位上的数,如43;再由第二人随机出1张数卡,如8;然后两人抢答出得数并做记录,43+8=51。答的又多有对的就可以抢到一颗智慧星。

    这里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练习,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反应能力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这样的游戏活动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爱玩、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创设购物情境,拓展应用:

    多媒体显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价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车25元,皮球4元,积木38元。三个孩子分别购买了不同的物品,请学生帮助他们计算各自应付的价钱,并交流汇报;接着提出一个开放的问题:小朋友,你还想买什么,应付多少元。先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指名汇报。这样安排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进一步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让学生自己说说。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学生,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七、说教学评价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练习的情况来评估本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课后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来判断目标达成的程度。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篇12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既是20以内数的加法和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探索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科书通过“图书馆”这一生活情境,提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问题,并且先借助直观模型,呈现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是竖式的算法。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在课堂中通过动手操作、实物演示加强理解,但竖式的计算方法始终是计算的重要方法,因此本课中优化算法的同时要强化竖式计算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数学思考: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算理。

    问题解决: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鼓励交流、学会倾听,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出多种计算方法并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正确完成计算。

    四: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对运算能力提出的要求是: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基于此,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运用实物建构算理、运用算理沟通算法,突出竖式算法这种简洁的运算途径,同时凸显计算课教学中以练习为本的特色,力争通过多样的练习达到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其分为六个环节:

    1、完成习题,复习铺垫;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建构算理,探究算法;

    4、算法优化,小结提升;

    5、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6、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下面我就以教学过程当中这六个环节为主线,来讲解本节课的具体实践,首先是第一个环节完成习题,复习铺垫。在这一环节,我准备出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两类习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回顾“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和竖式计算的格式,为后面的新知学习做足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借助教材主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个过程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我将从中选择出适合本课解决的进位加法问题出示,指名列示。

    第三个环节是建构算理、探究算法,在这个环节中,第一步:我让同学们独立思考算法,试算28+4=(),第二步: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算法,对每种算法进行评价。第三步再全班同学交流算法。学生可能用直观模型操作:比如摆小棒、摆方块、拨计数器,也可能口算,也可能列竖式等。不管汇报的是哪种算法,一定要让他们说出算理。如果说到列竖式这种算法,结合学生的口答及时板书,并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他们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一环节后完成“练一练”第1题,帮助学生巩固“圈一圈”的方法,强化“满十进一”的认识。

    第四个环节是算法优化、小结提升,在学生交流各种算法后,再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这里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将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竖式计算联系起来,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接着再提出问题:“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竖式算法的简洁方便。这样做是为了关注学生的情感,既尊重了学生自主的选择,又增强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的意识,同时还强化了竖式计算的算法。这一环节后完成“练一练”第2题,及时巩固竖式算法。

    第五个环节是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首先出示的是教材68页在图书馆这一主情境图下的第二个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刚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指名板书,集体订正,再次巩固竖式算法中“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的要点。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三题。这里是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是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你自己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学了本节课后,请你试着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的自评,既关注学到了什么,又关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还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教学反思1000字


    教师是接触知识最直接的方式,教师根据课堂内容编写教案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写教案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各位老师都准备好自己的教案了吗?相信你应该喜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整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教学反思 篇1

    优点:

    1从生活情境入手,联系生活

    2能够运用题组,口算比较多

    缺点:

    1学生活动组织不好

    改进:让学生好好想,问题要提的好,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

    让学生好好说,注意学生的表达

    让学生好好做,书上习题课上解决,要有一定量的笔头练习

    2环节组织不太好

    改进:(1)课题尽量不要课前写,提问要有变化,有限制

    (2)引导作用体现不出,先让学生做,每个人都要留下痕迹

    (3)提问有序,根据学生认识规律,有逻辑顺序

    (4)算法多样化后优化算法,给薄弱的学生提供最基础的方法

    (5)练习时控制时间,让学生有紧张感

    (6)重视课堂组织管理,评讲时,全体停下来

    (7)做大量题巩固,形成技能

    今后备课方向:

    备课时研究例题的前后联系,研究练习题怎么做,形成初步框架,参考教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提高问题设计的能力,能够引发学生思维。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教学反思 篇2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本节课在设计时考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本节课中,在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组织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2、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道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存在着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这正是学生具有的不同个性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2412时,放手学生试算,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根据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有把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的;有直接列竖式进行计算的;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间的数学交流。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同时在这堂课中也让学生进行了估算的练习,因为这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最有用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因本人水平有限,有些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如第一个同学介绍她的竖式方法时,乘的顺序发生错误,我虽然追问了这48和24是怎么来的,但没有及时指出她的错误,以至于后面又出现了同样的错误。其次,由于出现的几个意外,教师没有很好进行调控,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课堂上的一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精神......是细节成就了完美。还是完美成就了细节,若求课上细节美,自当课下多修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本节课在设计时考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本节课中,在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组织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2、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道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存在着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这正是学生具有的不同个性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2412时,放手学生试算,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根据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有把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的;有直接列竖式进行计算的;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间的数学交流。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同时在这堂课中也让学生进行了估算的练习,因为这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最有用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因本人水平有限,有些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如第一个同学介绍她的竖式方法时,乘的顺序发生错误,我虽然追问了这48和24是怎么来的,但没有及时指出她的错误,以至于后面又出现了同样的错误。其次,由于出现的几个意外,教师没有很好进行调控,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课堂上的一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精神......是细节成就了完美。还是完美成就了细节,若求课上细节美,自当课下多修课。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教学反思 篇3

    学生在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中,曾经计算过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而前面学生又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完善学生对乘法笔算方法的理解,提高笔算乘法的能力。

    本节课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达到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接着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列出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探究简便的笔算方法,教师注意了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过程,算理的重点讲评。试一试利用例题中的信息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列出两个乘数末尾都铀的乘法算式,通过计算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最后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最后通过笔算及口算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发现算法间的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后反思

    这题在上课的时候特别的简单,但在学生作业的时候错误非常的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没有按照简便算法的写法来列竖式。(当然这类不能简单地说它是错的,但既然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要通过对比来让学生认识到可以简便的写法,学生再按照自己原来的认识来列式,显然是说明了没有认真听讲,老师肯定是要指出的。还有,以后学生会学习小数加减法,如果学生坚持末尾对齐的话,那么在小数加减法的时候这个错误就会更加明显。)

    2、两个乘数末尾都分别有一个0,有的学生写完后补0就只补1个0。(这可能和我课上只说补0,没强调为什么补0有关。)

    3、比如说50036,列成竖式的时候应该先写36,再对齐6的下面写5,后面是2个0,但有不少的学生还是把500写在上面,或是把十位上的0和6对齐。(说明还是没有掌握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4、在算乘的时候,不应该出现0的,但就是有的学生要出现。(不能彻底地理解0先不看的做法。)

    策略:加强个别指导,多加练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教学反思 篇4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先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而此时的操作,学生更多的是注重算式的结果,很难为计算建立形象支撑。为此,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出现多种结果,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获得结果,满足学生急需知道算式结果的心理需求,然后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十位上的数要和个位的数合起来接着除的疑问。带着疑问让学生动手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支撑。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思维以形象性为主。在教学中,单靠老师的言语讲解有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操作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操作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操作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操作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在学习回答中,让学生获得结果,获得成功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教学反思 篇5

    【本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P1-2

    教学目标:

    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教学准备:挂图、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归知,引入新课

    1.口答:20里面有()个十,46里面有()十和()个一,70里面有()个十,8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解决实际问题。

    两人一共买了18枝铅笔,平均每个同学买几枝?

    口答算式:182=9

    你是怎么想的?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3.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课题)。那边还有两组同学也在买铅笔,买了多少枝呢?一起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场景图左半部分,提问:

    ①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②求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你会列式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02

    (2)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并说出摆与分的过程。

    (3)相互交流,知道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法。

    (5)小结:口算几十除以一个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十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十。

    2.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场景图右半部分,提问:

    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求什么问题?

    ②要求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应该怎样列式呢?

    板书除法算式:462

    (2)猜猜462商是几十多?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四人一组活动)

    (3)小组交流分的情况:拿出几捆小棒,先怎么分,在怎么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枝?(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述)

    (4)谈话:如果每道题都用小棒分一分,那太麻烦了,我们一起用竖式来计算好,好吗?

    各小组讨论竖式该怎么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让学生汇报本组想法。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的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先算被除数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对齐被除数的十位在商的位置上写2。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下面算2乘2的4,4减4得0,因为还要除个位上的数,这里不写0。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拉下来放在这里除,再往下会算了吗?谁来接着写下去?

    (5)谈话:我们在回顾笔算过程,笔算462,要从哪一位除起,除得的商写在哪里?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过以后在怎么办?商写在哪里?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齐练,指名板演。

    (2)师生共同评价扮演情况。

    (3)谈话:说说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余数。

    说说在计算中注意些什么?进一步巩固笔算方法。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2)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3)独立解答。

    (4)在小组内交流校正。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1)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要知道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你打算怎么办?

    (2)独立解答,在班内共同订正。

    四.课堂作业:做想想做做第3题。

    五.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吗?

    【本课的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这一节课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先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而此时的操作,学生更多的是注重算式的结果,很难为计算建立形象支撑。为此,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出现多种结果,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获得结果,满足学生急需知道算式结果的心理需求,然后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十位上的数要和个位的数合起来接着除的疑问。带着疑问让学生动手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支撑。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思维以形象性为主。在教学中,单靠老师的言语讲解有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操作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操作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操作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操作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在学习回答中,让学生获得结果,获得成功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4、6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6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缺点: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

    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教学反思 篇6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安排的,先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再教学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将为下面学习首位不能整除及商末尾有o的除法打下基础。教材首先出示买铅笔的场景图,接着提出了两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解决第一个问题,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解决第二个问题,共同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接着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书写格式,并重点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以进一步明确算理。教材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方法,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片段:

    两人一共买了46枝铅笔,平均每人买多少枝?

    1、教学口算方法:

    指名列式:462

    师:结果是多少呢?借助小棒分一分

    生独立操作,指名交流分的过程及结果:

    (1)每人先分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来是23枝。

    (2)402=20(枝)

    62=3(枝)

    20+3=26(枝)

    2、教学用竖式计算:

    生独立自学书本上竖式的书写方法:

    小组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4、6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应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6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3.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

    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教学反思 篇7

    《植树》是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第10、1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教学中,由于我们的学生来自城市,对于本节课植树的教学情境,感到比较陌生。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招生的情况,我从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等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然后让学生经历探索、讨论、交流的过程,使其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数学教材中口算除法一课是以植树的情境来呈现的,这一情境虽然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但在秋季并不切合实际。因此我就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的招生情况,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相应的信息,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问题的实际现象;接着从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感受计算来自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就在自己的现实生活里。

    2、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同一道口算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必然会不一样,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学生在解决每班各需要多少张桌子?这一问题时,由于创设的问题中包含的有显性条件(每班的人数),也有隐性条件(每张桌子可以坐的人数),因此学生的思维也因而非常活跃,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①、如果每1人需一张桌子,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张桌子,也就是441=44(张),481=48(张),461=46(张)②、如果每两人需一张桌子,桌子的张数就是人数的一半,也就是442=22(张),482=24(张),462=23(张)。另外,学生在计算时口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中,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 小学教案范例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2)教学内容:20页例2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

    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从而明白算理。教学难点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算240÷8360÷3150÷536÷333÷363÷32、竖式计算69÷378÷395÷572÷378÷358÷2二、新授

    1.出示例2猜想每班种多少棵树?

    2.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准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讲解竖式计算过程。

    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

    第21页第4题。

    第三课时练习练习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略)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80÷568÷498÷7864÷4936÷2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三、作业

    第21页第4题。

    【「教案模板」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思考之四】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