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案模板】散步教学设计(篇一)
  • 【教案模板】散步教学设计(篇一)

    发表时间:2022-09-04

    散步教学设计。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教案该怎么写?《【教案模板】散步教学设计(篇一)》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感受到“生活之美”。学习本文要进一步落实单元要求,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同时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六年和初中几个月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但是,七年级的学生毕竟年龄尚小,对于亲情的理解和体验还比较欠缺。本文通过生活小事和细节体现亲情美,学习本文正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感悟亲情的一次极好的机缘,所以我确定课堂结构以情感为线索,贯穿对文本的品味,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家庭成员间的和谐与互爱,提高认识,学会关爱家人,继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使学生能真正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并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3、自主探究法——积极实践,巩固提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谈话导入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

    说一说: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学生听读课文,说出自己对这个家庭的感受。(和谐)

    自由朗读课文,进行总结概括。(“我”一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齐读最后一段,小组交流、合作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讨论并回答在整个散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并简单说说理由。

    教师总结:其实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动人的场景(明确:最后一段)

    2、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1)含蓄美:(找出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2)对称美:(找出前后对称,形式整齐匀称的语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进行赏析)

    小组讨论

    根据提示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熬”字,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巩固学习成果1、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品味了文章中优美的语言,而且欣赏到了生机勃勃的景物,更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美,我们也被这一家四口久久感动着。阅读《三代》并与课文比较,说说哪个更感动你,理由?

    2、课堂小结对比阅读,大胆发言,各抒己见

    jK251.COm精选阅读

    【收藏】散步的教学设计1580字


    散步的教学设计(篇一)

    一、课题:散步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课文莫怀戚的《散步》是第五本单元中的一篇文字浅显、内容亦不庞杂,但是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文章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内,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自有其摇曳的韵致看似一泓清浅可人的涓涓细流却有那悠悠不尽的人生哲理静静地闪着粼光

    文章通过描写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平常的散步经历,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礼赞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可以说,这是一曲用文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全文语言平易朴实,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既有意在言外的大词小用也有散发着清新淡雅芬芳的精美对称句

    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三、设计思路: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3. 诵读品味课文,领悟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4.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纯自然状态的阅读中,学生喜欢《散步》是很自然的,想要真正理解就不容易,欲求将其中蕴涵的爱、责任感和对家庭对社会的使命感真正吸纳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并在以后的岁月里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个性气质,影响自己的人生取舍,则殊为难得而我的教学目标设想是希望通过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全面感受文本,感悟作品的语言美、人性美,并勾连生活,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最终将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镌刻在学生的心里

    导语设计:有一种最为简易而又永远时尚、永远流行的健身运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是散步散步是件挺不错的事儿——消化食物、锻炼身体、延年益寿,还能减肥如果是一家人在一起散步,那意义就不仅是上面所说的这些了——散步,还能增进家人之间的了解与和睦。

    不过,如果散步中有了分歧,又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不但不能增进和睦,还会伤感情呢!今天我们学习《散步》这篇文章,看看作者遇到了什么情况,是怎么解决的。

    本环节设计意图:自然亲切,又非常浅显的问题式的导入,能够激发同学带着问题进入阅读状态。

    预习检查:词语积累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嫩芽(nèn) 霎时(shà)水波lín lín(粼粼)分qí(歧)。

    【自主学习】

    1。听课文配乐朗诵,思考: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节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发生了什么事?⑤事情的结果如何?⑥从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①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

    ②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

    3。从课文中你读到了课文表现的是什么主题?

    ( (1)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2)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3)尊老爱幼的颂歌 )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听读、自读,简单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对文章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合作交流】

    学生再读课文,品评课文美点:

    1。品内容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先读句子,然后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同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为该同学的体会是否合理,有没有读出感情。

    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员参与)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与全班同学共享先读后谈体会其余学生准备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可让学生多读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与词语: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品语言 文中有不少语句是大致对称的,请你为它们划分节奏读读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3)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提示:以优美整齐的形式强化了和谐美满的亲情,且富于趣味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还有让你感动或你特别喜欢的语句吗?为什么?

    3。品写法

    本文叙述的是初春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学生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是对生命力的礼赞第二处描写的是母亲所望见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

    热爱,对生命的珍惜

    本环节设计意图:由学生个体学习探究到小组全员参与,既让每个人都活动起来,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的新的见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感受亲情,领悟本文语言的美

    散步的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积累“随意、分歧、各得其所、委屈、粼粼”等词语。

    2、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过程和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惜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

    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导入课题:亲情是世界上最美最纯的情感之一,它像涓涓细流,平淡而隽永,它总能脉脉地浸润每位家庭成员的心。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作家莫怀戚的美文《散步》,一同走进那个铺满“大块小块的心绿”的初春田野,感受一家四口创造出的如春阳般温馨的亲情。

    二、朗读课文,感悟亲情

    1、听读课文,初步感受亲情

    教师:作者莫怀戚写作此文时已经人到中年。请允许老师从一位中年人的角度朗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听,标出你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并且标出老师朗读得好或者特别不好的语句,并说说你的体会。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做好标记。

    交流反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朗读处理的方式。

    字词积累

    ①读准下面字的读音。

    熬(áo)嫩(nèn)咕(gū)歧(qí)霎(shà)粼(lín)

    ②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这里表现的田野充满生机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

    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文章中指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2、简要反馈听读之后的感受,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并思考如下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书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明确:(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4)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5)互敬互爱的家人……

    (同学们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大家肯去发掘,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一家人营造的温馨和谐的氛围,这洋溢着的浓浓的亲情真让人羡慕,惹人向往。那他们是怎样营造的呢?他们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并从书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品味分析)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3、找出文中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的句子和细节描写以及渗透了“我”对于生活的使命感的句子。

    明确:

    ⑴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

    ①“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小时候是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表现了母子间的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②“我的母亲老了……她总是听我的。”

    ——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则往往听从“我”的意见。表现一家人的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⑵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

    ①母亲和儿子出现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

    ——大路平坦,方便老人走。“我”理所当然地照顾母亲,反映对母亲的尊敬。

    ②母亲改变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而改变主意。反映祖母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⑶渗透了“我”对生活的使命感的语句:

    ①“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作为一家之主,在“我”的母亲和“我”的儿子发生分歧时,“我”必须处理得当,这是“我”的责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因此,“我”感到责任重大。

    ②“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慢慢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是一种比喻说法。“母亲”代表过去,“儿子”代表未来,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这表现了“我”对于生活所产生的一种使命感。

    四、研读赏析

    (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应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确。可书中好象还有几句写景的句子在那顾影自怜,无人问津呢!在哪几段?好的,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集体读一下。语言清新明丽,景色优美动人,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没有?是像个花瓶摆在那里,仅做装饰,还是作者别有深意?)

    第4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第三段写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潜台词是什么?死神的背影是让人望而生畏,当它悄然而至的时候,气氛压抑,令人窒息,文章在这的感情基调变得深沉的,很显然不能让阴云笼罩着我们散步时头顶上的星空,作者这几句轻描淡写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让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

    (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什么这样说?

    明确: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好的呢,我现在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那么,母亲会怎样想?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请同学们拿起笔,任选一个题目,迅速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好的,给你们三分钟时间)

    (1)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2)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明确: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3)(同学们的描写细腻生动,想象也切合情理,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已经达到了人我合一的境界,通俗的说法就是“成了他们肚子里的一条蛔虫”。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

    四、联系生活,诗意表达

    教师出示一组富有诗意的句子,让学生配乐朗读,然后请学生根据学习体会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仿写,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老人孩子都怡然自乐,让我们向往。

    家,是一副沉重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

    学生仿写,然后联读展示,在诗意地表达中结束课堂学习。

    五、作业布置

    1、请将本文朗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说说听读文章的感受。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散步的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2、教学难点: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由全班背诵孟郊的《游子吟》导入新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这些来到山立学校求学的“游子”该怎样“报春晖”、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检查学生语词积累情况

    1、听写词语:

    分歧霎时委屈

    2、根据词语意思写词语。

    ⑴形容水的明净。

    ⑵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感情。

    明确本文朗读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选一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四、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以“《散步》这篇课文写了这么一件事:”开头写一段话。要求:

    ⑴交待完整时间、地点、人物。

    ⑵用上“分歧、霎时、委屈”三个词语。

    ⑶字数在150字左右。

    2、学生交流、评价,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示例:《散步》这篇课文写了这么一件事:“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后来发生了母亲、儿子走大路和小路的分歧。霎时,我深感到责任重大。我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子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五、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要求用圈点法画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并想一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以“我喜欢第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示例:

    ⑴我喜欢第(4)段“这南方……起着水泡。”这个句子,因为这个句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

    ⑵我喜欢第(5)段“我和母亲……走在后面。”这个句子,因为这个句子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⑶我喜欢第(2)段“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样。”因为这个句子写出出了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写景的句子:还有第(7)段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

    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体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对称的句式: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和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轻。

    (它们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六、全班朗读、重点研读最后一段

    全班朗读最后一段话,说说你对“我蹲下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段话的理解。

    提示:可分三步进行,先理解其字面意义,接着引导学生明确这个句子是个比喻句,弄清本体和喻体,最后自然引入对深层意义的理解。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从更深一层看,“整个世界”有意夸大了身上背的重量,意思是说我们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老一代,又要扶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如此。只要我们人人尽到这个责任,社会就能不断延续和发展。因此这段话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七、谈谈你读了本文之后有什么感想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让我们一起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八、课堂练习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谈谈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说的是孝顺第一,通过“我”的成功地处理散步过程中走哪条路的分歧,来表现中年人敬老爱幼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三代》说的是一位陌生的先生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的事。

    九、小结

    1、从本文内容上小结: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么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同时要知道我们现阶段的责任那就是勤奋学习,这就是对“三春晖”──母爱的最好的报答。

    2、从学习重点上小结:

    我们主要感知内容和品味语言两个方面来学习《散步》这篇课文。

    十一、作业

    1、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2、阅读课文,根据课文拟三道题目,并加以解答。

    [精选教案] 《散步》公开课教学设计之五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选教案] 《散步》公开课教学设计之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 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屈、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意丰富的语句。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章,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 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1. 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位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大家还记得我们刚学过的课文《羚羊木雕》么?课文讲述的是“我”自主主张把羚羊木雕送给好友万芳而引出妈妈,爸爸的追查逼问,我被逼无奈,只得违心去讨回木雕的事。一个家庭面对“羚羊木雕”的去还是留这样的分歧,他们做了什么?结局怎样呢?

    板书生字词:

    嫩芽( ) 拆散() 委屈() 分歧() 水波粼粼() 熬()

    朗读指导、纠正。

    3.整体感知。

    (1)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发生了分歧以后圆满解决的故事。

    (2)从原文找出写分歧的句子:

    “母亲要走……儿子要走……”

    4.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同《羚羊木雕》一样,《散文》中的家庭成员面临着分歧,那么结局一样么?他们各自有着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是怎样的人?

    5.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呢?

    温馨,和谐,和美,幸福。

    6.在这篇文章中,最能体现这是一个温馨家庭的是哪一段?

    这段有一句点睛之笔,是哪句呢?(板书增加:衰老的生命,幼小的生命,成熟的生命。)

    “整个世界”有着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7.设想家庭场景(遥控器之争)

    体现中年人在家中的付出和牺牲,理解他们的辛苦。

    8.这篇文章除了对人物的描写之外,还有什么地方渲染了这个家庭的温馨和谐?

    景物描写:全班朗读4、7段

    “春的气息,生机勃勃,两处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涵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应该振奋精神,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充满了希望。(生命的希望)。写作指导:(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用环境渲染氛围)。

    9.联系,实际,小练笔。

    应结合景物描写,描绘出一幅合家欢的美好画面,写一小片段。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二十四课

    教学反思

    引入家庭遥控器之争的生活小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中年人的辛劳,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效果较好。

    【教案模板】《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篇一)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自己的教案如何写呢?《【教案模板】《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篇一)》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

    (2)通过探究,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现象

    透镜对光线作用

    教学难点:

    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关系

    教学形式: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探究性学习

    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4.7。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情况。

    (1)发现问题:夏天我们去游泳时,双脚进入水中发现腿好象“短”了一节。

    (2)提出问题:为什么脚进到水中和陆地上观察不一样呢?

    这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3)猜想与假设:这可能光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4)设计实验:我现在有一束激光,你能否来证明一下,光由空气射向水中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呢

    (对学生设计的实验加以改进,并让其上来演示完成)

    现象: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得出结论: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联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认为在水里的东西好象会往上升些,但物体本身并没有上升。并让学生再举些实例

    探究活动4.8,观察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情况。

    (1)提出问题:那么光由空气射向透明固体的现象是否也一样呢?

    (2)猜想:应该也是一样的。

    (3)设计实验:由学生讨论并得出实验方案。

    可将激光束通过一玻璃,观察其现象。

    (4)进行实验:由学生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做辅导,并做垂直入射时的现象。并观察光从玻璃射出来和当光垂直射入玻璃时的现象

    (5)现象:当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是折射光线向法线靠近,从玻璃射出时偏离法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探究活动4.9,探究透镜奥秘

    (1)发现问题:当我用激光束射向三棱镜,观察到出射光线将向底面偏折。

    (2)提出问题:那么我将两块三棱镜放成如图所示,射出光线会怎样呢?

    (3)猜想:光线会向三棱镜底面偏折。

    (4)进行实验:将两束光通过如图所示三棱镜。

    (5)实验结果:光向底部偏折。

    (6)联想:上述两个形状就如同凸透镜吧。

    所以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总结与交流:

    1.说说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你是否有新的问题和想法?

    2.谈谈你学了这一课的收获。

    课堂练习:书上WWW1—5

    课后收集:从课外书籍上了解一些光折射的现象,和凹、凸透镜的应用。

    回家作业:课课练1—13

    【教案模板】认识蔬菜教学设计(推荐一篇)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本站收集了《【教案模板】认识蔬菜教学设计(推荐一篇)》,供您参考。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蔬菜的名称,了解粮食来之不易,爱惜劳动成果,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2.初步了解几种蔬菜的特点,培养幼儿对蔬菜的了解及喜爱之情。

    3.知道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交流,知道蔬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

    难点:熟悉各种蔬菜的外形特征,能正确的读出蔬菜的名字。

    活动准备:

    1.各种蔬菜模型以及图片(西红柿、黄瓜、萝卜、土豆、茄子、青椒)

    2.魔术箱

    3.音乐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导入:师幼做律动《兔子舞》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跳了兔子舞,那你们知道兔子爱吃什么吗?(…)小朋友你们爱吃什么蔬菜呢?

    基本部分:

    二、摸一摸,猜一猜。

    1.让幼儿猜猜箱子里面装的什么,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述。

    2.请一名幼儿到前面的箱子里摸一摸,感受其蔬菜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能够说出常见蔬菜的名称,如:西红柿、黄瓜、萝卜、茄子、青椒等。

    3.师出示各种蔬菜,让每名幼儿亲手摸一摸,感受其形状特点(形状是圆的还是长的,表面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4.让幼儿分别说一说自己喜欢吃哪种菜,不喜欢吃哪种菜,为什么?

    5.师向幼儿介绍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的好处,鼓励幼儿吃饭不挑食。

    结束部分:

    三、小结:蔬菜都是很有营养的,所以我们不能挑食,要多吃蔬菜,才能身体强健,快快长大。

    游戏(1)教师出示白菜奶奶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啊?(幼回答)今天呀白菜奶奶过生日,我们挑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蔬菜做白菜奶奶的生日礼物好不好”?音乐(森林狂想曲)

    我们一起给白菜奶奶唱首歌吧,教师放音乐《生日快乐》。

    (2)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蔬菜,也知道了蔬菜非常有营养,所以小朋友以后不能挑食要多吃蔬菜,这样身体就不会得病了。

    延伸环节: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各种蔬菜,懂得节约粮食,做个不挑食的好孩子。

    [热门]初中语文《散步》教案(4260字)


    我相信初中教师都接触过教案,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初中老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初中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本站收集了《[热门]初中语文《散步》教案(4260字)》,供您参考。

    初中语文《散步》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储备点:

    (1)积累重要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积累语言,揣摩语言

    2.能力培养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4)夹叙夹议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1)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设备

    2.音像资料:歌曲《致爱丽丝》《常回家看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环节:

    1.朗读课文,自己查字典,解决字的读音,找出课下注释中没有,自己又不理解的字词,整理在笔记本上,小组同学之间交流字词整理情况。

    2.朗读课文,感受亲情的和暖。用一句话说说你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二、文本研讨环节:

    课堂导入:

    记得周国平说过,家,是一只船,是避风的港湾,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岸。家庭中,正因为有了父母坚强的臂湾,有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嘘寒问暖,我们才感受到无尽的温情与和暖。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再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天,去共享亲情的无限。

    (一)初读入情整体感悟

    1、配乐朗读。

    阅读提示:(1)播放乐曲《致爱丽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家庭的亲和力。

    (2)思考:课文向我们讲了何事?何人?何景?(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1)我们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师生明确:“和美”的家庭。

    (二)研读入境合作研讨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1、展示题目:

    (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什么?(小组口头表达)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假如是父亲或母亲,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班上书面交流)

    2、研读要求:

    (1)小组内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2)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反馈、小结。师生明确:

    (1)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一肩挑两头,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育子女,责任重大。

    (2)“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条缀接而成的。

    (3)家和万事兴

    (三)美读入理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找出文中佳句,赏析本文语言特色。

    1、提示:(1)你喜欢文章哪几个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2)师生明确: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3)集体朗读,注意读出初春的生机和散步的情趣。

    2、提示:(1)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2)自由朗读品味

    (3)学生简谈文中写景的作用。(点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对生命的礼赞,同时渲染一种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四)赏读入心学习技巧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有些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请学生猜老师喜欢的原因?

    2、反馈: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深情赏读:领读辅之以跟读,评价。

    5、师生一齐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师生明确:以小见大,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初中语文《散步》教案(篇二)

    散文凝炼质朴,蕴藉秀美,生动有趣。既是美好思想情操的载体,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学习价值。文学作品的阅读题在中考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文学作品里面现代散文又占了更大的分量。因此,如何进行初中现代散文教学,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了语文教师着力探究的问题。我在教学《散步》一文时进行了情境教学和合作探究教学,如:歌曲导入、真情访谈、激情辩论等。

    【要点:研修主题的切入点和课例】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当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涉世未深的孩子,能以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走进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生命质量吗?

    经过反复思量,我决定以“爱”为主题,要求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周围,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延长它。所以,我想让自己、学生和听课的教师一道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

    为了上好《散步》这课,我准备了很久。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几首歌曲,决定用中央电视台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歌曲《让爱住我家》的FLASH来激情导入,注重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流程设计为“情境导入”、“赏读文本”、“互动感知”、“分享体验”、“回报亲恩”五个环节。

    进入“互动感知”环节时,我对学生说:“我们在阅读时应跳进作品中去,与里边的人物作心灵的沟通,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散步》中的那位父亲或其中的一位,面对分歧,你是怎样作出抉择的?”一瞬间,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纷纷作出了抉择。余娇同学说:“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会想到母亲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培育之恩,我会选择走大路。”比作者想得更远、更好。甘萍同学说:“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觉得选择很困难,但我会选择走小路。因为‘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也很听她的话一样’。我想母亲是明理的,她会理解我的;她又那么疼孙子,自己改变主意要顺从孙子走小路,所以她应该是不会怪我。我选择走小路,我的小儿子会很高兴,他会给全家人带来欢乐的。”张琼辉同学却反对:“虽然母亲对我的选择会理解,难道母亲就没有想法吗?她是否会想:‘我老了不中用吗?自己的话连孙子都不如,我真是白疼儿子一场。’课文说,‘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想他不至于会哭闹。”陈小梅同学说:“我如果是文中的那位妻子,我会听从丈夫,因为我不想让丈夫左右为难,也不想在母亲心中留下坏印象,因为媳妇难当。所以文中的妻子很伟大。”全班同学都笑开了。其他同学们也纷纷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文本,作出自己的表述。

    我对他们的选择表示了理解和赞赏,因为从学生的抉择中,我感受到他们正在正确抉择自己未来可能的生活:有责任的生活,有爱心的生活,富有创意的生活。

    学生很配合我,加上我精心设计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的教学用语,以及学生“现场访谈”、“赏读文本”、“回报亲恩”的精彩表现,我对这节课比较满意。

    【要点:课前预设】

    前一天上预习课时,我发现“赏读文本”环节,很多学生能找出优美或精彩的语句,但因为缺乏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朗读时语气、语速、重音把握不好,赏析也不到位。“回报亲恩”环节,学生的思路不开阔,只一味想到怎么做,形式太单一。反复思考,我忽视了以下几个方面:

    【要点:课堂实际效果】

    第一、不切实际,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对于末尾一句“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不必强求,可引导学生从家庭成员之间“爱”的角度进行点拨。第二、平时授课,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致使思路不开阔,解决问题形式单一。在“回报亲恩”环节中,我提示学生可采用绘画、唱歌、写感恩话等形式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第三、教学手段的使用还不够丰富。对于合作探究性学习的钻研和使用不够。

    【要点:教学反思】

    这节课就三维目标来说完成的很好,学生不但能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主题,还能领悟到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我没有预见到的,对于难点的突破也很顺利。可见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很强,挖掘的潜力也很大。就我而言,比较满意的是在处理美点时,我原来的想法是每个小组一一展示,可实际操作时,我发现可能时间不够,于是,我就临时决定,第一组具体说,其他组说出不同的和没有的,这样既保证了时间又避免了重复,课堂的完整性体现的很好。课堂教学真是一门艺术啊!我喜欢音乐,所以选了几首乐曲,《让爱住我家》、《 相亲相爱》,效果很好,学生很容易被带入情境。由此我想到了新课改对一个老师的多元要求,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要点:理论支持】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储备。

    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对固定的知识,如每课的生字词、文学常识、作家生平、课文的写作背景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课前运用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或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来加以解决,教师可制定一套有效的检查方案,如小组检查并记录完成情况,教师抽查,督促学生及时有效的完成课前预习。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把学生的预习作业在班级进行交流,让学生的预习效果形成互补,共同提高。这些固定的知识,属于积累型的知识,学生只要愿意做,是能有效的完成的,教师应该鼓励、激发学生自己动手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固定知识的学习就会有较好的保障。

    总的来说,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是为进一步开启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的关键。

    【要点:感悟与反思】

    从全局来看,整个课堂上对于营造一种和谐活跃互动的气氛,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措施还需要努力挖掘。这一堂课对我自身来说是一种新模式的尝试,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检验;希望在不断地深入思考、反思自我的基础上,自己的实践经验会越来越丰富,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散步》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蝉的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德育目标

    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

    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练习快速阅读筛选并概括要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2.研讨点拨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4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要点。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孩提时代,知了唱歌、蟋蟀鸣叫、蜘蛛织网、蚂蚁运食,这些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是我们天真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忙碌之中少了那份赏玩的心境。19世纪的法国却有一位用毕生时间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他就是被称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法布尔,《昆虫记》就是他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气质艰苦写成的巨著,今天我们学习的《绿色蝈蝈》便是其中一篇。(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法布尔与《昆虫记》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1910年法布尔在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安慰。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

    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三、速读概括、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勾画并疏解生字词。

    投影: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4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1)给加粗的字注音。

    喧嚣( ) 劫掠( ) 静谧( ) 酷爱( ) 吮取( )

    气氛( ) 满载而归( ) 喑哑(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hòu( )猎 cuàn( )夺 rǎo( )乱 更胜一chóu( )

    gōu( )火 zhōng( )斯 xī( )sū( )作响wō jù( )( )

    (3)请将横线处的文字表述替换成成语(或词语)。

    ①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

    ②表面上很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常常成了绿色蝈蝈进攻的目标。( )

    ③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窜。( )

    ④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 )

    明确:(1)xiāo jié mì kù shǔn fēn zài yīn yǎ

    (2)狩 篡 扰 筹 篝 螽 窸窣 莴苣

    (3)弱肉强食 庞然大物 惊慌失措 津津有味

    2.听朗读录音,画出文中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并简要分析。

    提示:本文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形象的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作者对昆虫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

    精彩的语句示例:

    (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用拟人手法写蝈蝈,流露出浓厚炽热的喜爱之情。

    (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

    (3)“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麻烦”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

    (4)“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语言使用生动传神。

    3.快速阅读全文,筛选关键信息,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2)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4.合作研讨:

    (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

    (2)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

    (3)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研读课文第9段,归纳这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什么生活习性,说明蝈蝈属__________(A.食肉 B.食草 C.杂食)性昆虫。

    (5)“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普通的猎物一样。”本语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

    (6)《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笔法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1)课文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2)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这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3)“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4)课文第9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食性。选C,属杂食性昆虫。

    (5)语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蝈蝈同类相食,拿螳螂来作比较。这样写既能使读者了解其他昆虫的习性,又能突出蝈蝈的习性。

    (6)本文的说明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妙趣横生,生动活泼。

    师生共同归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1)文艺笔调。本文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

    (3)拟人手法的运用。这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4)通过比较来写蝈蝈。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

    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5.昆虫是人类的朋友,请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昆虫,用一段文字形象描绘其外形。

    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四、课堂小结

    谈到《昆虫记》,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蝈蝈的鸣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的精神之树增添了一颗丰硕的智慧之果。在我们品享的同时,就让心中的感念作为对“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赞誉。

    五、课堂练习

    1.阅读课文的8~11语段,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屠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⑨⑩的内容要点。

    (3)语段⑨中的“这一切”具体指代什么?“这蝉的屠夫”指代什么?

    (4)语段⑨⑩介绍蝈蝈的生活习性时,主要运用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5)语段⑩中“但是___________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___________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这并____________因为食物缺乏,_________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在“________________”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6)语段⑩中作者分析了“蝈蝈中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的原因,试用一个词加以概括。

    (7)语段节选自《绿色蝈蝈》,作者是___________(国)著名昆虫学家__________。

    2.阅读语段,完成(1)~(3)题。

    ①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_________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地来个180°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②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子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③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妻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是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节选自吴莫印《燕子》有改动)

    (1)解释文中加粗成语的含义。

    妇孺皆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段①的空缺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句子是( )

    A.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

    B.堪称是动物大家庭中最善于飞行的成员。

    C.堪称是动物大家庭中飞翔技能最高的成员之一。

    D.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

    (3)阅读语段②,简述“燕子”具有高强的飞行本领的原因。

    参考答案:

    1.(1)指以宰杀牲畜(蝉)为业的人。 鸟类和昆虫的嘴。

    (2)介绍了蝈蝈善食昆虫、肉及水果甜浆、青草等的习性;介绍了蝈蝈中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介绍了蝈蝈的和睦相处及休息。

    (3)“这一切”指蝈蝈善食沾糖的蝉肉及金龟子一类昆虫。指代蝈蝈。

    (4)比较说明

    (5)如果 就 不是 而是

    (6)贪婪

    (7)法 法布尔

    2.(1)妇女与孩子都知道。 不也是很快乐吗?

    (2)A

    (3)身体呈流线型、翅膀既窄又长;尾巴长;身子轻。

    六、布置作业

    阅读语段,完成1~5题。

    鸟类的声音

    佘大奴

    生活在陆地上的各种动物,绝大多数都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叫声。那么,生活在水中的鱼类,会不会发出声音呢?科学研究和生产经验都告诉我们,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有许多是会发声的。小鲈画的叫声像蜜蜂飞过,嗡嗡地响;成群的青鱼像小鸟一样,叽叽地叫;黑背鲲的叫声有如风刮树叶,沙沙作响;沙丁鱼的喧哗好像静夜里浪涛拍岸的声音;气球鱼和刺猬鱼能呼噜呼噜地叫,仿佛熟睡的人在打鼾;驼背鳟的叫声是咚咚响,好像击着小鼓;小竹夹鱼发出的声音,很像用手指很快地刮梳子的声音;海鲫的发声像用钢锉摩擦金属时发出的响声……

    不但不同的鱼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就是同一种鱼,在生殖、索饵、移动、逃避敌害,或者成群结队,或者单独行动等不同情况下,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每年春季,在我国沿海产卵回游的大黄鱼,它们在回游过程中,开始接近卵场时,发出“沙沙”或“吱吱”的音响,到达产卵场开始产卵时,则“呜呜”或“哼哼”地叫,像开水发出的声音;在排卵过程中,发出“咯咯咯”的声响,有如秋夜的青蛙在歌唱。

    鱼究竟为什么要发声呢?初步的研究表明,有的鱼发声是为了躲避或恐吓敌害,有的是在生殖期为了招引异性,有的则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不适合它们的生活条件而造成的。鱼类怎么能发出声音的呢?原来大多数能发声的鱼,主要是靠体内的发声器官——鳔。鱼鳔是一个充满气体的膜质囊,它靠一些纤细而延伸着的肌肉与脊椎骨相连。这些延伸着的肌肉,具有与琴弦相似的作用,它的收缩引起鳔壁和鳔内的气体振动,从而发出声音。有些鱼类,如竹夹鱼、翻车鱼是利用喉齿摩擦发声的;鼓鱼、刺猬鱼是利用背鳍、胸鳍或臂鳍的刺振动而发声;还有不少鱼是利用呼吸时鳃盖的振动或肛门的排气而发出声音的。这些,在科学上统称为“生理学声音”。此外,许多鱼类由于结成大群游动时也会发出声音来,这被称为“动力学声音”。

    我国的劳动人民在很早以前就懂得把鱼类发声的现象应用到生产上,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写道:“石首鱼出水能鸣,每逢四月来自海洋,绵亘数里,其声如雷。海人以竹筒探水底,闻其声乃下网截流取之。”现在,沿海渔民在捕捞黄花鱼的时候,仍常用耳朵靠在船板上测听鱼的声音,据以判断鱼群的大小、位置和移动方向,从而采取捕捞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能够利用“水中听音器”来收听鱼类的声音,了解鱼群的大小、移动方向、离渔船的远近等。将来,由于对鱼类发声现象的深入研究,完全有可能做到如下两点:一是利用仪器测知鱼的声音,断定它是什么鱼,在什么地方,有多少,准确地组织捕捞;二是利用鱼类发声招引异性的现象,可以人为地把特定的音响送进水中,传播出去,从而把鱼诱集成群,甚至使它们游到渔网中去。

    1.给加粗字注音。

    打鼾( )

    鱼鳔( )

    2.“科学研究和生产经验都告诉我们,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有许多是会发声的。”句中的“有许多”能否去掉?为什么?

    3.鱼类为什么要发声?人类是如何把鱼类发声的现象应用到生产上的?

    4.第三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5.试给第三段划分层次,用“‖”标出,并写出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参考答案:

    1.hān biào

    2.不能。“有许多”说明发声的.鱼类多,但不是全部,如去掉就显绝对,说明不够准确。

    3.有的是为了躲避或恐吓敌害,有的是在生殖期为了招引异性,有的则是由于环境的变化不适合它们的生活条件而造成的。

    一是利用仪器测知鱼的声音,准确捕捞。二是利用鱼发声招引异性的现象,诱捕鱼群。

    4.分类别(如对怎样发声作解释动力学声音、生理学声音)举例子(略)

    5.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第一层说明鱼发声的原因;第二层说明鱼是怎样发声的。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搜集有关蝈蝈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如关于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饲养方法、种类与分布、发音器官、为什么鸣叫等,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辑一份“话说蝈蝈”的图文并茂的小报。活动课上展示并评比,选出优秀的作品张挂在班级活动栏中。

    2.也正因法布尔对生命的关爱,微小的昆虫在他的笔下才有了这样多的情趣。请同学们课余认真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小生灵,并查找有关的资料,完成一篇小的科普文,可仿照本文的文艺笔调,以求活泼生动。

    3.课外阅读布封的《蝉》,了解蝉的习性。

    4.开放探究。

    阅读短文,回答(1)~(3)题。

    ①青蛙,又叫田鸡。它的家族很多,有黑斑蛙、泽蛙;有大到半斤重的虎纹蛙;有小到蚕豆一样的浮蛙;有鸣声如琴的弹琴蛙;还有背上布满疙瘩的蟾蜍,俗称癞蛤蟆。各种蛙都有出色的捕虫本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青蛙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农民以青蛙鸣声的早晚与大小,来估计庄稼的丰歉情况。唐人章孝标有诗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卜青蛙”。

    ②说到青蛙捉虫的本领,首先得从它的舌头和眼睛说起。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叉。舌面上有一层胶粘的液体。它的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也很特别,舌根生在口腔的前部,舌尖是向里伸向咽喉的。捕食的时候,它只要认准目标,立即闪电似地突然向外一翻,就把食物卷到口中。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止的东西却几乎看不见。只要虫子在飞,不管飞得多快,飞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同时能判断在什么时候跳起来把虫子吃掉。如果虫子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了。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青蛙养在一只笼子里,拿一大堆死苍蝇来喂它,结果青蛙一只也不吃,不几天就活活饿死了。后来又把死苍蝇拴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摇晃,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苍蝇一样。

    ③青蛙的食谱很丰富。甲虫、蝗虫、稻螟虫等好几十种害虫,都是青蛙所爱吃的。有人做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捕食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吃20xx只。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六至八个月计算,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全国各地青蛙千千万万,帮助人类消灭的害虫是多么可观啊。

    ④青蛙的幼虫蝌蚪,不少画家以此为题进行创作。有人以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一位画家作画,命题要求把无形的蛙声描绘成有形可见的画面。画家画的画面是________一只蝌蚪大约经过五六十天就发育成蛙。

    ⑤青蛙不仅对农作物好处极大,也为仿生学的研究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启示。科学家研究了青蛙的眼睛构造,制成了“电子蛙眼”,用它来遥控万里蓝天中航行的飞机。机场上的指挥员,凭借“电子蛙眼”的帮助,准确地指挥飞机的降落。

    (1)概括第③段和第⑤段的意思。

    (2)根据第④段的有关内容,发挥你的想像,描述画家所画的画面内容。(40字左右)

    (3)读了本文以后,我们知道了青蛙这种动物对于人类的功绩。请从环境的角度,以保护青蛙为内容,拟两条广告标语。

    参考答案:

    (1)第③段:青蛙食物丰富,能消灭很多害虫。第⑤段:青蛙为仿生学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2)一片湍急的水流从山间乱石中射出,水中夹着几只活泼的蝌蚪。

    (3)略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遗

    1.有关法布尔与《昆虫记》:

    “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的想,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而且抒写。”

    ——法国戏剧家罗斯丹(Rostand)

    “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况且,那又是一个令群情共振的雨果、巴尔扎克、左拉文学时代,一个势不可当的拉马克、达尔文、魏斯曼生物学时代。”

    ——王光《法布尔精神》

    2.《昆虫记》精彩片断摘录:

    致儿子汝勒

    亲爱的孩子,我昆虫事业中如此满腔热忱的合作者,我植物领域里如此富于眼力的助手,依照你的意愿,我开始了这项工作;内心怀念着你,我坚持不懈地从事着这项工作;而且,我将在这哀痛中含着辛酸,始终不渝地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呜呼!死亡何等可憎,它是将生机勃勃、盎然怒放的花朵夭折了!你的母亲和你的姊妹们,从给了你莫大乐趣的那片乡间野土上采集了鲜花,做成了花环,带给了你,就放在你长眠其下的石板上。太阳刚晒枯这些花环那天,我把这本书摆在了花环跟前,但愿这些枯花能看到那令人欣慰的一天。这样,我便感到我们仍在共同从事研究了,因为我这样做本身就是在有力地证明:我将矢志不移地坚持下去,一定叫阎王也幡然悔悟。

    二、时文超市

    蝙蝠的自述

    田元富

    我有一个怪僻的名字叫“蝙蝠”。论长相自然比不上花枝招展的孔雀,但内心却是美好的。人们把我们划分在翼手目这个家族里。您和我或许似曾相识,但对我们并不一定熟知。那么,今天我就来个自我介绍吧!

    我们通常出生在“知了”声声鸣叫的夏季。当我降临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时,我的身体十分虚弱,身上仅仅穿件单薄的黑色衣衫。为了谋求生存,我紧紧拥在母亲的怀中,吮吸着甘甜的乳汁,渐渐成长。即使在母亲出外劳作时,我也依然偎依在母亲的怀抱中,饱览自然界的无限风光,享受那不尽的母爱。

    成年后我就离开了慈祥的母亲。我的生活是非常艰苦而且孤独的,只能把岩穴、树洞或屋檐的空隙作为我白天的栖身之所。然而,只要一到傍晚,整个夜空便成了我的乐园。在那横无际涯的乐园中我尽情地捕食那些与人类为敌的蚊子、苍蝇等小昆虫。它们是我的主要食粮,只要它们一触及我这宽宽的嘴巴就休想逃命了。

    哦,我还想把我的绝技告诉您。我捕捉害虫的速度是十分惊人的。我能在短暂的几秒钟内猎获一只飞虫,这是其他捕虫同行们所望尘莫及的,也是我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因此,劳动虽然艰辛,我也乐而为之,为自己,也为人类。

    另外,我还想告诉您一点秘密。我的视力很弱,不管离我多近的东西我都不易发现它。然而我的听力极为敏锐,它可以弥补我的视力不足。当我展翅高飞的时候,喉内能发出一种超声波,当这种特殊的声波遇到昆虫或其他障碍物时,它就迅速返回,我根据耳朵接收到的情报,就能够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昆虫的方位及距离。于是我就轻装出发,直奔目标,瞬间便可以凯旋。人们常常把我这种探测物体目标的方式叫做“回声定位”。这一点也是我的同行们所望尘莫及的。

    对了,我还有一件事想拜托您。在我刚刚懂事时,我的母亲就告诉我,很早以前人们说我们的祖辈非常狡猾,说什么在一次兽类和鸟类的战争中,我们的祖辈既不表明自己是鸟类,又不表明自己是兽类,哪一方胜利了就到哪一方去。后来鸟类和兽类和好了,便都不愿意收留我们的祖辈,甚至还说我们整个家族的成员是因为害羞才只在晚上出来活动。这真使我不能再容忍了。作为朋友,请您一定向人们解释清楚,希望人们不要再用那种冷漠的眼光看待我们了!当然,我们也在奋发努力,决心用自己这颗赤诚的心去照亮那些不明真相者的双眼,使人们重新认识我们——愿为人类作点贡献,愿与人类成为友好相处的朋友。

    提示:采用拟人手法,用“自述”的方式介绍蝙蝠的知识,使内容的科学性和表达的生动性相结合,是本文的突出特点。因为是“自述”,所以在语言上给人以“倾诉心声”的亲切感,这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三、阅读知识推介

    关于悬测阅读法

    常用于读理论著作、经典著作。这种方法不同于一般的阅读顺序,不是顺着书上的次序看下去,接受书中现成的结论,而是根据书中提出的论题,积极开动脑筋,推测书中的观点,然后再与书中的结论相对照,检查自己的见解是否恰当,有没有可取之处。通过这样的悬测检查,能强化对书本上所论述的理论的印象,了解作者的思路,明了自己思考的不足之处,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日本著名作家小林多喜二常采取这种方法来读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收到了独特的效果

    [课件分享] 《散步》教案范文网页版


    我相信大家都接触过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课件分享] 《散步》教案范文网页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 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幻灯片出示一组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师述: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板书课题) 散步

    二、检查预习情况:

    ( 幻灯片 )1、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熬() nèn() 芽 咕咕( )叫 分歧() shà( )时 水波línlín()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这里表现初春的田野充满生机和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三、 整体感知

    1、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 听读课文, 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3、让我们把自己融入这个和谐的家庭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想象一家散步的过程,然后抢答下面的问题。多媒体显示抢答题

    a、 散步的时间?(初春)

    b、 散步的地点?(田野)

    c、 课文中共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

    (我 妻子 母亲 儿子; 我 )

    d、 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散步分歧产生 分歧解决

    4、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内容

    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散步中发生了分歧,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

    5、你喜欢文中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 研读入境

    1、分歧是怎么产生的?怎么解决的? 在解决分歧中,文中的几个人物谁的权力最大?究竟听谁的,是由人决定的吗?(让爱作主)(教师提醒边看书边划书,并做旁批

    老师: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权利是没有大小的,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现出尊老爱幼,互相关爱的浓浓亲情,推而广之,人类的延续,社会的推进何尝不是这种爱的传递呢?

    2 活动探究:

    (1) 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分组讨论进行)

    (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写人物的言行和心里活动的句子,说说你鲜花给他(她)的理由。

    (2) 请用一句话或词语概括一家四口的性格特点。

    我:(孝顺 有责任心强)我的母亲 :(宽容 体谅)

    我的妻子: (贤良 孝顺) 儿子 ; (活泼可爱)

    (3)假如是你,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吗

    (4)、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青春偶像剧,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5)、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同学们,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

    五、重点研读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提示: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合作,最终挖掘文章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启发,尽可能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过渡语: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希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最后一句话表现出作为中年人的重大责任感,他们既要好好承担老人的幸福,赡养老人,还要好好照顾孩子的生活,抚养下一代,绝不能有什么闪失,这正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何尝不是如此呢?)

    板书: 使命感 承前 启后

    六、 亲情行动

    (1) 亲情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停留在作者家中,还弥漫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那你了解哪些亲情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2) 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老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父母为我们做的太多了,父母的深爱我们无以回报,怎样才能表达对他们的感激,怎样才能承担起家的责任,让父母快乐轻松一些,是我们做儿女值得深思的问题。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的亲人说些什么呢?

    七、课堂小结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让我们随着《家和万事兴》的曲子,沿着心灵的轨迹完成了一次愉悦的旅行,在旅行中,我们体会到,亲情不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亲情不单是今天课堂上的片刻领会,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实践。就让我们的小家永远亲情洋溢,让我们的“大家”永远爱意无限,让我们的心灵之舟在“家”这片海域里有所归依,没有终极。

    【【教案模板】散步教学设计(篇一)】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