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值得参考!《离子反应化学》教案精选
  • 值得参考!《离子反应化学》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6-25

    离子反应。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值得参考!《离子反应化学》教案精选》,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二. 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 三.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 四.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习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习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 小结:化合物: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 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注: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是不是导电;(熔化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电离。

    〔讨论〕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P30页)

    酸、碱、盐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问题〕相同条件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能力都相同吗?(引出强弱电解质) (二)强、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小结] 电解质的分类:

    1. 强电质 (全部电离)强酸:如HCl、H2SO4、HNO3强碱:如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2.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弱酸:如H2S、H2CO3、CH3COOH 弱碱:NH3·H2O、Cu(OH)2 其它:H2O

    〔讨论〕 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思考:金属和溶液导电原因的区别? 金属导电自由移动电子

    溶液导电?自由移动离子

    思考: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呢? 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主要因素 :(见点金训练P30 二 3)

    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多少。 练习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浓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稀溶液的强。

    (2)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

    (3)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的多。 练习: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李季全)

    知识回顾:

    (四)电离的表示——电离方程式(见点金训练P30 二1、2)用化学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电离方程式,简称电离式。 注意事项:书写电离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式子左边书写化学式,表示电解质还未电离时的状态;右边书写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强电解质用“=”表示,弱电解质用“?”表示。

    (2)电离出的离子要标明所带的电荷数以及电性,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等于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

    (3)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且遵循质量守恒。如:Al2(SO4)3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电离。如:H2CO3 FeOH) 3

    碱的电离: 酸的电离: 盐的电离:

    NaOH=Na++OH-HCl=H++Cl- Na2CO3 =2Na+ + CO32- KOH=K++ OH-HNO3= H++NO3- NaHCO3=Na+ + HCO3- Ba(OH)2=Ba2++2OH- H2SO4=2 H++SO42- K2SO4 =2K++ SO42-

    KHSO4 = K+ + H+ + SO42

    思考 · 交流:请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问题〕 请书写CH3COOH,NH3·H2O的电离方程式。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离子之间进行的反应) (30页教材实验2-2)及分析 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2. 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见点金训练P32一:1、2、3) (1)写 出化学方程式(基础):

    例:2AgNO3 + CuCl2= 2AgCl↓+ Cu(NO3)2

    (2)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 写成离子形式(关键),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

    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2+-2+- 2Ag+2NO3+Cu+2Cl =2AgCl↓+Cu+2NO3

    (3)删 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途径)

    2Ag+-2++2Cl- == 2AgCl↓2+3-

    (4)整理方程式并检查 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

    相等(保证)

    + - 2Ag+ 2Cl =2AgCl↓

    Ag+ Cl = AgCl↓

    步骤口诀:一写、二拆、三删、四查拆写的规则: (1)可写成离子的物质: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 A. 强酸:H2SO4、HCl、HNO3 B. 强碱:NaOH、KOH、Ba(OH)2

    [说明:Ca(OH)2微溶于水,溶液中一般写离子,悬浊液则写化学式] C. 可溶性盐(注意记忆课本后的溶解性表) (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

    -

    A. 难溶物质:BaSO4、Cu(OH)2、CaCO3、AgCl等 B. 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氨水、难溶碱)、水等 C. 气体:CO2、H2、SO2等 D. 单质:H2、Na、Fe 、O2等 E. 氧化物:Na2O、Fe2O3等

    4.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 2、BaSO4、AgCl等。 CuSO4+BaCl2=BaSO4↓+CuCl2

    (2)生成气态物质,如:CO2、SO2等。 CaCO3+2HCl=CaCl2+H2O +CO2↑

    (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NaOH+HCl=NaCl+H2O

    离子反应总是向着使溶液中某自由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进行。 5.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见点金训练P32 二:1、2)

    [练习]1. 请指出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2-+

    CO3+2H=H2O+CO2↑ 对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2-+

    CO3+2H=H2O+CO2↑ 错

    +2+

    正确写法: CaCO3+2H=Ca+H2O+CO2↑ 2.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硝酸:H + OH= H2O

    +2+

    (2)氢氧化铜溶于盐酸:Cu(OH)2 + 2H =Cu +2H2O

    - 2-(3)SO2气体溶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SO2 + 2OH= SO3+H2O

    ++

    (4)向氨水中加入稀盐酸:NH3·H2O+H=NH4+H2O

    -+

    (5)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HCO3+H=H2O+CO2↑

    3. 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指明原因。

    2-2-A. 硫酸铜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CuSO4 +S = CuS↓+SO4B. 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

    +-液反应:Ag +Cl = AgCl↓

    +2+

    C. 碳酸钡放入稀盐酸中:BaCO3+2H = Ba +H2O +CO2↑

    +3+

    D. 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 +6H = 2Fe +3H2↑

    +-E、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 + OH = H2O4. 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

    方程式不同。

    例:(1)少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 2+--Ca+HCO3+OH=CaCO3↓+H2O

    (2)足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 2+--2-Ca+2HCO3+2OH=CaCO3↓+CO3+2H2O

    《离子反应》第三课时(李季全)

    思考: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 1、⑴NaHCO3少量时:

    2+--Ca+HCO3+OH=CaCO3↓+H2O ⑵NaHCO3过量时: 2+--2-Ca+2HCO3+2OH=CaCO3↓+CO3+2H2O K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2、⑴KHSO4少量时:

    2+2-+-Ba+SO4+H+OH=BaSO4↓ +H2O ⑵KHSO4过量时: 2+2-+- Ba+SO4+2H+2OH=BaSO4↓+2H2O

    3、请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①Ca(OH)2和HCl ②KOH和HCl ③ H2SO4 和NaOH④ KOH和HNO3 并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见教材32页表下) H+ + OH- == H2O( 强酸+强碱 可溶性盐+水) 思考:下列各反应中,能用离子方程式 H++OH-=H2O 表示的是()

    A、硫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B、盐酸和氨水反应

    C、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D、醋酸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6、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2+ 2-① 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例:Ba+ SO4 = BaSO4↓)

    ② 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例:H+ + OH- = H2O) 教材P3410题

    三、离子共存(见点金训练P33 三:1、2、3、4) 离子能大量共存则表示离子间不发生离子反应。

    讨论:在无色透明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2+2-+-2-2-

    A、K、Cu、NO3-、SO4B、Na、Cl、CO3、SO4

    2+、2+-- 2+3+--

    C、CaBa、Cl、NO3 D、Mg、Fe、OH、NO3

    +- 2--2--与 H不共存的离子:OH;弱酸酸根,如:CO3(HCO3)、SO3(HSO3)、 - CH3COO等

    -+2+

    与 OH不共存的离子:H ;弱碱阳离子,如:Cu+、NH4等;

    - - 多元弱酸酸式根,如:HCO3、HSO3等 练习:

    1、下列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 表示的是( ) A.Ba(NO3)2+H2SO4==BaSO4↓+2HNO3 B.BaCl2+Na2SO4==BaSO4↓+2NaCl C.BaCO3+H2SO4==BaSO4↓+H2O+CO2↑ D.BaCl2+H2SO4==BaSO4↓+2HCl 2、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篇二: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3)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

    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学习重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灯座、灯泡、导线、酚酞试液。 用实验导入新课

    实验:浓度相同的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 按课本图2-14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接通 电源,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填写实验报告:

    讨论:1、通过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相同条件下的导电能力有强有弱?

    3、什么原因造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不同? [板书]一、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概念: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2举例: 强电解质:

    强酸:HCl、H2SO4、HNO3 强碱: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类NaCl、BaSO4

    弱电解质:弱酸 H2CO3醋酸(CH3COOH)

    弱碱:NH3.H2O 水

    -+

    3、电离方程式:CH3COOH CH3COO + H

    +-

    NH3.H2O NH4 +OH

    H2O H+ + OH

    实验 用试管取2ml氢氧化钠溶液,滴酚酞试液,一边滴盐酸溶液一边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产生该现象原因。 [板书]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依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基础)

    改:仅把强酸、强碱、可溶盐改写成离子符号;其它的(单质、氧化物、难溶物、弱电解

    质以及气态物等)仍用化学式表示。(关键)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并使方程式中系数为最简整数比。(途径)

    查:根据质量守恒和电量守恒,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保证)

    以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钾反应为例讲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讨论1:以 NaOH 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和 KOH 溶液与硫酸的反应为例,分析中和反应的

    实质。H++OH-=H2O

    [板书]②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小结] 1、

    2、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改、删、查) ②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板书设计

    一、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概念: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2、强、弱电解质比较 2举例: 强电解质:

    强酸:HCl、H2SO4、HNO3 强碱: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类:NaCl、BaSO4

    弱电解质:弱酸 H2CO3醋酸(CH3COOH)

    弱碱:NH3.H2O 水

    -+

    3、电离方程式:CH3COOH CH3COO + H

    +-

    NH3.H2 NH4 +OH

    H2 H+ + OH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改、删、查) ②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篇三:离子反应教案

    第二节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难点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课时安排

    共2课时

    五、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设疑、讲解等。

    六、教学准备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仪器和装置。试管、胶头滴管、烧杯、量筒、铁架台、漏斗、玻璃棒、滤纸。

    0.1 mol·L-1的HCl、NaOH、NaCl、NH3·H2O、CH3COOH溶液。 1 mol·L-1的BaCl2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稀HNO3。

    七、教学过程

    [引入]回顾化学反应的分类知识。 [投影]

    [小结]化学反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今天我们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

    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

    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CO2能导电是因CO2

    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③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1—1]观察: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

    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

    比较以上五种溶液,显然,在CH3COOH、NH3·H2O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离子数目较少。

    [设问]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板书]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阅读]

    [图示]NaCl、CH3COOH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情况。

    [板书]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写出电离方程式)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投影]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433是否属强电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思考]利用溶液导电性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加以解释,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

    [分析]随着Ba(OH)2

    熄灭 渐亮,反应为:Ba(OH)2+H2SO4=====BaSO4↓+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将会怎样变化呢?

    [投影总结][

    【布置作业】复习、预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探讨]弱电解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如何表示?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复习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 2;电离指电解质 ,电离过程不需要通电。 3.酸、碱、盐的电离

    酸:电离时, 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 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能生成 的化合物。 4.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HCl:; (2)NaN03: ; (3)Ba(OH)2: ; (4)CH3COOH: ; (5)Cu(OH)2: ; (6)H2S03: 。

    5.(1)电解质;在 或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或都不能导电的 (3)强电解质:在的电解质 (4)弱电解质:在的电解质

    6.离子反应指 、 之间发生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

    7.(1)离子反应可用表示,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一样,也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

    (2)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都能描述 ,但离子方程式的描述更加 ,所表示的已 , 并揭示了这类化学反应的 。

    8.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OH溶液和H2S04溶液反应:;

    (2)NaCl溶液和AgNO3溶液: 。

    (3)Ba(OH)2溶液和H2S04溶液: 。

    9.利用某离子的特征反应进行检验。如Cl—跟Ag+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 ;SO42-跟Ba2+反应生成不溶于 的;C032-跟H+反应生成能使 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 。

    一、电解质中的“是与非”“强与弱” 1、“是与非”

    (1)电解质概念中的或,两种情况任取一即可;非电解质概念中的无论和都,两种情况必须同时满足。

    (2)无论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阐述的对象都是化合物。因此单质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因此也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氨气,二氧化硫溶于水均能导电,但并非它们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离子,而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NH3?H2O、H2SO3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所以氨气,二氧化硫都是非电解质。

    (4)电离不需要通电,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5)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6)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故溶液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与弱” (其所带电荷的多少。

    (3)难溶性盐(如CaCO3、BaSO4等)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导电能力很小,但由于它们是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溶解的那部分能完全电离,故它们属于强电解质。 (4)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能力强的溶液不一定是强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溶液不一定导电能力强。 二、电离方程式书写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H2S HS+H H3PO4—+ ” —+ —

    2、多元弱酸的分步电离,分步书写,且第一步电离为主,各步方程式不可叠加。

    H + H2PO4+

    3、多元弱碱,分步进行,但一步书写到位:Mg(OH)2

    Mg2+2OH

    jK251.COm精选阅读

    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和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发生的条件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和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固体、固体、固体、固体不导电,而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

    [学生总结]2.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有明显的现象。

    4.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溶液电离上的和与溶液电离出的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溶液电离出的和溶液电离出的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而溶液电离出的与溶液电离出的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和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溶液和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方程式。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②表示某一类反应。

    [学生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投影]

    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

    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和,而不是和。应为:

    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是不溶性物质。应为:

    选项C正确。

    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和也反应。应为:

    [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

    ①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

    ②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

    C.

    D.

    [作业]复习课本内容

    书第18页习题

    高中教案化学教案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精选版


    课题: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NaOHNaClBa(NO3)2

    [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

    [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学生回答]

    [总结]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

    [问题讨论]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⑴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

    ⑵锌投入到盐酸中

    ⑶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

    ⑷氢气还原氧化铜

    [学生回答]

    [板书]关键:①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

    ②有离子参与

    [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阅读讨论]

    [问题探索]

    1、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

    2、Na2SO4+BaCl2=BaSO4+2NaCl

    Ba2++SO42-=BaSO4↓

    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

    3、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

    [学生回答]

    [板书]二、离子方程式

    1、定义

    2、含义:表示一类反应

    [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阅读]P58,内容

    [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回答]

    [板书]步骤:1、写方程2、改离子3、去相同4、查守恒

    [练习]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2、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3、氯气通入水中

    4、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大家应根据四步书写法多练习,做到熟练掌握。

    [作业]《基础训练》P40、9题。

    高中教案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和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发生的条件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和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板书]第二节[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固体、固体、固体、固体不导电,而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引出新课][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概念:[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等。(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演示实验]实验1-1[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投影]图1-10,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板书]三、:[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学生总结]2.发生的条件:[板书]①生成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引导分析]由上述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的特征是什么?[总结]3.的特征:[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有明显的现象。4.类型: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如: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如: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板书]四、方程式:[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投影][提问]实验现象?[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的白色沉淀。[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学生回答]只是溶液电离上的和与溶液电离出的的简单混和。[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溶液电离出的和溶液电离出的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而溶液电离出的与溶液电离出的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和的离子形式存在。[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板书][讲述]2.书写:(以溶液和溶液为例)①写(化学方程式):②离(电离):③删(两边相同离子):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投影]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方程式。[学生回答][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②表示某一类反应。[学生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投影]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和,而不是和。应为: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是不溶性物质。应为:选项C正确。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和也反应。应为:[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①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②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B.C.D.[作业]复习课本内容书第18页习题

    离子反应(小编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和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发生的条件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和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固体、固体、固体、固体不导电,而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

    [学生总结]2.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有明显的现象。

    4.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溶液电离上的和与溶液电离出的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溶液电离出的和溶液电离出的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而溶液电离出的与溶液电离出的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和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溶液和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方程式。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②表示某一类反应。

    [学生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投影]

    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

    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和,而不是和。应为:

    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是不溶性物质。应为:

    选项C正确。

    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和也反应。应为:

    [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

    ①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

    ②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

    C.

    D.

    [作业]复习课本内容

    书第18页习题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精】


    教学目标

    1、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NaOHNaClBa(NO3)2

    [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

    [板书]第五节、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学生回答]

    [总结]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

    [问题讨论]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⑴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

    ⑵锌投入到盐酸中

    ⑶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

    ⑷氢气还原氧化铜

    [学生回答]

    [板书]关键:①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

    ②有离子参与

    [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阅读讨论]

    [问题探索]

    1、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

    2、Na2SO4+BaCl2=BaSO4+2NaCl

    Ba2++SO42-=BaSO4↓

    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

    3、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

    [学生回答]

    [板书]二、离子方程式

    1、定义

    2、含义:表示一类反应

    [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阅读]P58,内容

    [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回答]

    [板书]步骤:1、写方程2、改离子3、去相同4、查守恒

    [练习]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2、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3、氯气通入水中

    4、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大家应根据四步书写法多练习,做到熟练掌握。

    [作业]《基础训练》P40、9题。

    关于高中教案离子反应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和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发生的条件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速率 精选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重点是浓度对的影响。难点是浓度对影响的原因。

    第12页

    化学反应速率【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重点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难点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阅读教材引入]本章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章的意义

    两个问题: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问题。

    意义:是学习化学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并能指导化工生产。

    [录象]古代建筑物受到腐蚀的记录片。

    [讲述]从片中我们知道,古代建筑物在本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的原因是酸雨。为什么会使腐蚀的速度变快呢?这就是我们第一节要研究的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指导实验][实验2-1]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大理石反应。

    现象:在加入盐酸的试管里,大理石与盐酸迅速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而加入醋酸的试管里,反应缓慢,只有少量气泡产生。

    [讲解]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不一样,如何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呢?

    结论: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快有慢。

    [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略

    [设问]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数值是否一样呢?让我们看下面的练习。

    [投影]练习:在给定条件下,氮气与氢气在密闭容器中合成氨。起始时加入氮气和氢气且浓度分别为1.0mol/L和3.0mol/L,2秒后,氮气的浓度为0.8mol/L,氢气的浓度为2.4mol/L,氨气的浓度为0.4mol/L。分别用氮气、氢气和氨气的浓度变化表示的这2秒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有什么关系?

    [计算、思考]

    3H2+N2=2NH3

    起始3.01.00

    浓度mol/L

    2S后2.40.80.4

    浓度mol/L

    [总结]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浓度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系数比,应指明是用那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实质是平均反应速率。

    [过渡]下面来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补充实验:

    在三只试管里分别放入5mL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长短、粗细大致相同的铜丝,铝丝,铁丝。

    [讲解]铜是氢后金属,不能置换酸中的氢,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铝的反应速率快,说明物质的性质即内因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那么,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是如何影响呢?

    现象:铜丝与稀盐酸不反应;铝丝比铁丝溶解的快,气体生成的快。

    [板书]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指导实验][实验2-2]大理石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并给其中一个加热。

    [实验2-3]H2O2的分解反应

    (2-2)现象:在加入1mol/L盐酸的试管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在加入0.1mol/L盐酸的试管中气泡产生得很慢。加热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2-3)现象:在H2O2中加入MnO2粉末时,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在没有加入MnO2粉末的试管只有少量气泡。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验,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有那些?是如何影响的?

    [回答]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有浓度、温度和催化剂。浓度越大、温度越高、使用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板书]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设问]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为什么?

    [回答]

    对于气体来说,当其它条件不变时,体积与所受的压强成反比。如果气体的压强增大,体积就缩小,则浓度就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就加快。

    [板书]

    2、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阅读]P35最后自然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还有什么?

    [设问]为什么在补充实验中选择长短、粗细大致相同的金属?

    [回答]因为固体颗粒的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追问]怎样影响?

    [回答]颗粒越细,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留疑]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练习]

    1、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汽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外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A.v(NH3)=0.010mol/(L·s)

    B.v(O2)=0.0010mol/(L·s)

    C.v(NO)=0.0010mol/(L·s)

    D.v(H2O)=0.045mol/(L·s)

    2、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采用不同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A.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B.用NH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mol/(L·min)

    C.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mol/(L·min)

    D.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mol/(L·min)

    3、增大压强,能使下列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

    B.CO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O2和H2

    C.将CO2通人石灰水中

    D.Na2O溶于水

    4、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2O3+3H2=2Fe+3H2O,采用下列措施不能改变反应速率的是()

    A.增加Fe2O3投入量

    B.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增加通人H2的量

    C.充入N2,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

    D.充入N2,保持容器内体积不变

    [答案]

    1、C;2、C;3、B、C;4、A、D

    [作业]P36一、二

    探究活动

    找出身边因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受到影响的实例,并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总结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1]

    化学反应速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节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化学反应速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目标引读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章化学平衡。

    【板书】第二章化学平衡

    【指导阅读】阅读P.30引言,了解这一章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此章的意义。

    【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两个问题: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问题。

    意义:是学习化学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并能指导化工生产。

    【引言】我们这节课进一步从微观角度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复习提问】1.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影响?

    【投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

    浓度、压强越大、温度越高、使用正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板书】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出问题】投影

    1.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2.化学反应的实现靠什么?碰撞有几种可能?

    3.什么是有效碰撞?什么是活化分子?

    4.为什么增大浓度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展示】媒体演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倾听、记录】

    【回忆、讨论】

    【回答、补充完善】

    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总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

    【阅读教材】P.31~34,讨论(四人一组)

    【回答、补充完善】

    【记录】

    【板书】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问】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投影】小结

    有气体存在的反应:

    压强增大→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仅有固体、液体存在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

    速率无影响(压强的改变实质上是浓度的变化。压

    强变化时固体、液体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温度、催化剂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

    率的?

    【指导阅读、讨论】

    【思考、回答】

    ,压强增大,气体体积缩小,浓度增大。

    【板书】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一定):温度升高使不少非活分子获得能量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正催化剂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讨论】P.35讨论题。

    【设问】哪些方法不适合作为加快这个化学反应速率呢?

    【小结】我们学习了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对具体的某一个化学反应,应具体分析改变速率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阅读教材】P.34,讨论问题(四人一组)。

    共同总结。

    【讨论、回答】

    可以采用使用铁粉、增大盐酸的浓度、加热、加压和使用催化剂的方法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思考并回答】增加铁的量不影响,加压不适合,通常也不使用催化剂,增大盐酸浓度使氢气中氯化氢含量过量。

    【练习】投影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醋酸分别与2mol/L的反应的速率相同

    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硝酸分别与大小相同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

    C.Mg和Fe与0.1mol/L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D.大理石和大理石粉分别与0.1mol/L的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2.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加快分子运动速度,增加分子碰撞的机会

    B.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C.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反应M+N→P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3倍。已知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81min,若将温度提高到3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A.9minB.27min

    C.13.5minD.3min

    4.将10molA和5molB放入10L真空箱中,某温度下发生反应:。在最初0.2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则在0.2s时,箱中有molC生成。

    【作业】P.36一、二、三、四、五

    答案:

    1.B

    【解析】盐酸、硝酸是强电解质,当酸的浓度相同时,所含氢离子的浓度也相同。醋酸是弱电解质,等浓度时氢离子浓度不相等,所以A选项反应速率不相等,B选项反应速率相等。C、D选项分别是金属活动性(内因)、颗粒大小不同,所以反应速率都不同。

    2.C

    【解析】升高温度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但不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

    3.A

    【解析】升高温度后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为(为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

    4.0.08mol

    [1]

    【值得参考!《离子反应化学》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2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