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反射反射弧的教学方案
  • 反射反射弧的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3-18

    初中教师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初中老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怎样才能写好初中教案?小编为你推荐《反射反射弧的教学方案》,希望您喜欢。

    指导看书

    布置任务当你的手指无意间碰到灼热的物体时,会立即缩回手臂,这一反应使你及时避开了造成伤害性刺激的物体。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反射上述反应就是一个具体的反射过程,可叫做‘缩手反射”。

    第2节反射和反射弧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完成某一反射过程的结构,叫做反射弧。每一反射弧都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即产生冲动,由传入神经元将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如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就在受刺激部位的皮肤里;神经中枢再发出冲动,由传出神经元将冲动传达到效应器,使效应器作出反应(如缩手反射的效应器就是手臂相应的肌肉)。神经中枢则是反射弧位于中枢神经内的有关联系结构。这种联系结构大多要在传人与传出神经元之间加入若干“中间神经元”来联络,但也有的反射弧神经中枢上没有中间神经元,只是借传入神经元轴突末端与传出神经元树突或胞体来联系,例如,“膝反射’就是这种“两神经元反射”。

    反射除了能通过骨骼肌运动对刺激作出反应之外,还能够通过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来调节相应内脏器官的功能状态。例如当膀胱内尿液积累达到一定量时,会使膀胱壁内感受器感受到刺激,进而通过神经调节使膀胱壁平滑肌收缩、尿道内四周围控制尿道开放的肌肉舒张,尿液就从膀胱经尿道排出体外,这叫做排尿反射。又如,当口腔内一些感受器受到食物等造成的刺激时,也会通过神经调节使唾液腺分泌唾液,这称为唾液分泌反射。总之,神经系统就是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反射活动来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建立的先天性反射。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称为非条件刺激。例如,由于食物等刺激直接作用于口腔黏膜上的感受器,引起唾液分泌反射,就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叫做条件刺激。像经过训练后,狗能对铃声做出分泌唾液的反应,这就属于条件反射,此时的铃声就是条件刺激。

    如果要使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长时间保持下去,还需要经常使非条件刺激与之结合。否则,已建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当然,条件反射还可以改建或

    重建。这些都说明。条件反射不像非条件反射那么固定,而是有着相当的“可塑性,这些特点对于人或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来说,显然要比非条件反射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远比一段非条件反射的要复杂。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还证明,人和高等动物的许多非条件反射在大脑皮层以下(脑干或脊髓)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而条件反射则一般要在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参与下才能实现。

    看书阅读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圆的周长弧长相关教学方案


    圆周长、弧长(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周长、弧长公式;

    2、通过弧长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4、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弧长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弧长公式.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圆周长)

    已知⊙O半径为R,⊙O的周长C是多少?

    C=2πR

    这里π=3.14159…,这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叫做圆周率.

    由于生产、生活实际中常遇到有关弧的长度计算,那么怎样求一段弧的长度呢?

    提出新问题:已知⊙O半径为R,求n°圆心角所对弧长.

    (二)探究新问题、归纳结论

    教师组织学生探讨(因为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可以自己研究得到公式).

    研究步骤:

    (1)圆周长C=2πR;

    (2)1°圆心角所对弧长=;

    (3)n°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1°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的n倍;

    (4)n°圆心角所对弧长=.

    归纳结论:若设⊙O半径为R,n°圆心角所对弧长l,则

    (弧长公式)

    (三)理解公式、区分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1)在应用弧长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公式中n的意义.n表示1°圆心角的倍数,它是不带单位的;

    (2)公式可以理解记忆(即按照上面推导过程记忆);

    (3)区分弧、弧的度数、弧长三概念.度数相等的弧,弧长不一定相等,弧长相等的弧也不一定是等孤,而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才可能是等弧.

    (四)初步应用

    例1、已知:如图,圆环的外圆周长C1=250cm,内圆周长C2=150cm,求圆环的宽度d(精确到1mm).

    分析:(1)圆环的宽度与同心圆半径有什么关系?

    (2)已知周长怎样求半径?

    (学生独立完成)

    解:设外圆的半径为R1,内圆的半径为R2,则

    d=.

    ∵,,

    ∴(cm)

    例2,弯制管道时,先按中心线计算展直长度,再下料,试计算图所示管道的展直长度L(单位:mm,精确到1mm)

    教师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解:由弧长公式,得

    (mm)

    所要求的展直长度

    L(mm)

    答:管道的展直长度为2970mm.

    课堂练习:P176练习1、4题.

    (五)总结

    知识:圆周长、弧长公式;圆周率概念;

    能力: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弧长公式的记忆方法;初步应用弧长公式解决问题.

    (六)作业教材P176练习2、3;P186习题3.

    圆周长、弧长(二)

    教学目标:

    1、应用圆周长、弧长公式综合圆的有关知识解答问题;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数学模型的能力;

    3、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弧长公式解有关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活动设计:

    (一)灵活运用弧长公式

    例1、填空:

    (1)半径为3cm,12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______cm;

    (2)已知圆心角为150°,所对的弧长为20π,则圆的半径为_______;

    (3)已知半径为3,则弧长为π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_______.

    (学生独立完成,在弧长公式中l、n、R知二求一.)

    答案:(1)2π;(2)24;(3)60°.

    说明:使学生灵活运用公式,为综合题目作准备.

    练习:P196练习第1题

    (二)综合应用题

    例2、如图,两个皮带轮的中心的距离为2.1m,直径分别为0.65m和0.24m.(1)求皮带长(保留三个有效数字);(2)如果小轮每分转750转,求大轮每分约转多少转.

    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分析:(1)皮带长包括哪几部分(+DC++AB);

    (2)“两个皮带轮的中心的距离为2.1m”,给我们解决此题提供了什么数学信息?

    (3)AB、CD与⊙O1、⊙O2具有什么位置关系?AB与CD具有什么数量关系?根据是什么?(AB与CD是⊙O1与⊙O2的公切线,AB=CD,根据的是两圆外公切线长相等.)

    (4)如何求每一部分的长?

    这里给学生考虑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解:(1)作过切点的半径O1A、O1D、O2B、O2C,作O2E⊥O1A,垂足为E.

    ∵O1O2=2.1,,,

    ∴,

    ∴(m)

    ∵,∴,

    ∴的长l1(m).

    ∵,∴的长(m).

    ∴皮带长l=l1+l2+2AB=5.62(m).

    (2)设大轮每分钟转数为n,则

    ,(转)

    答:皮带长约5.63m,大轮每分钟约转277转.

    说明:通过本题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弧长公式的应用,求两圆公切线的方法和计算能力.

    巩固练习:P196练习2、3题.

    探究活动

    钢管捆扎问题

    已知由若干根钢管的外直径均为d,想用一根金属带紧密地捆在一起,求金属带的长度.

    请根据下列特殊情况,找出规律,并加以证明.

    提示:设钢管的根数为n,金属带的长度为Ln如图:

    当n=2时,L2=(π+2)d.

    当n=3时,L3=(π+3)d.

    当n=4时,L4=(π+4)d.

    当n=5时,L5=(π+5)d.

    当n=6时,L6=(π+6)d.

    当n=7时,L7=(π+6)d.

    当n=8时,L8=(π+7)d.

    猜测:若最外层有n根钢管,两两相邻接排列成一个向外凸的圈,相邻两圆是切,则金属带的长度为L=(π+n)d.

    证明略.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的教学方案


    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旋转不变性,掌握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关系定理推论及应用;

    (2)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发现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可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渗透圆的内在美(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关系定理的推论.

    难点: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现、归纳能力的培养.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

    (一)圆的对称性和旋转不变性

    学生动手画圆,对折、观察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圆的旋转不变性.

    引出圆心角和弦心距的概念:

    圆心角定义: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弦心距定义: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二)

    应用电脑动画(实验)观察,在同圆等圆中,圆心角变化时,圆心角所对应的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得出定理的内容.这样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知识的能力,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定理:在同圆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弦的弦心距也相等.

    (三)剖析定理得出推论

    问题1:定理中去掉“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前提,否则也不一定有所对的弧、弦、弦心距相等这样的结论.(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举出反例:如图,∠AOB=∠COD,但ABCD,.(强化对定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

    问题2、在同圆等圆中,若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将又怎样呢?(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老师与学生交流对话),归纳出推论.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推论包含了定理,它是定理的拓展)

    (四)应用、巩固和反思

    例1、如图,点O是∠EPF的平分线上一点,以O为圆心的圆和角的两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交于点A、B和C、D,求证:AB=CD.

    解(略,教材87页)

    例题拓展:当P点在圆上或圆内是否还有AB=CD呢?

    (让学生自主思考,并使图形运动起来,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和研究几何问题)

    练习:(教材88页练习)

    1、已知:如图,AB、CD是⊙O的两条弦,OE、OF为AB、CD的弦心距,根据本节定理及推论填空:.

    (1)如果AB=CD,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OE=OG,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OB=∠COD,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巩固基础知识)

    2、(教材88页练习3题,略.定理的简单应用)

    (五)小结:学生自己归纳,老师指导.

    知识:①圆的对称性和旋转不变性;②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关系,它反映出在圆中相等量的灵活转换.

    能力和方法:①增加了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以及弧相等的新方法;②实验、观察、发现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教材P99中1(1)、2、3.

    第二课时(二)

    教学目标:

    (1)理解1°弧的概念,能熟练地应用本节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例题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相等关系的应用.

    难点:理解1°弧的概念.

    教学活动设计:

    (一)阅读理解

    学生独立阅读P89中,1°的弧的概念,使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

    理解:

    (1)把顶点在圆心的周角等分成360份时,每一份的圆心角是1°的角.

    (2)因为在同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以整个圆也被等分成360份,这时,把每一份这样得到的弧叫做1°的弧.

    (3)圆心角的度数和它们对的弧的度数相等.

    (二)概念巩固

    1、判断题:

    (1)等弧的度数相等();

    (2)圆心角相等所对应的弧相等();

    (3)两条弧的长度相等,则这两条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相等()

    2、解得题:

    (1)度数是5°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

    (2)5°的圆心角对着多少度的弧?5°的弧对着多少度的圆心角?

    (3)n°的圆心角对着多少度的弧?n°的弧对着多少度的圆心角?

    (三)疑难解得

    对于①弧相等;②弧的长度相等;③弧的度数相等;④圆心角的度数和它们对的弧的度数相等.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难的老师要及时解得.

    特别是对于“圆心角的度数和它们对的弧的度数相等”,一定让学生弄清楚这里说的相等指的是“角与弧的度数”相等,而不是“角与弧”相等,因为角与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比较和度量.

    (四)应用、归纳、反思

    例1、如图,在⊙O中,弦AB所对的劣弧为圆的,圆的半径为2cm,求AB的长.

    学生自主分析,写出解题过程,交流指导.

    解:(参看教材P89)

    注意:学生往往重视计算结果,而忽略推理和解题步骤的严密性,教师要特别关注和指导.

    反思: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数与形互相转化,图形带有直观性,数则有精确性,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个例题.

    例2、如图,已知AB和CD是⊙O的两条直径,弦CE∥AB,=40°,求∠BOD的度数.

    题目从“分析——解得”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此时教师只需强调解题要规范,书写要准确即可.

    (解答参考教材P90)

    题目拓展:

    1、已知:如上图,已知AB和CD是⊙O的两条直径,弦CE∥AB,求证:=.

    2、已知:如上图,已知AB和CD是⊙O的两条直径,弦=,求证:CE∥AB.

    目的: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由学生自己分析证明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出不同的方法,最后交流、概括、归纳方法.

    (五)小节(略)

    (六)作业:教材P100中4、5题.

    探究活动

    我们已经研究过:已知点O是∠BPD的平分线上一点,以O为圆心的圆和角的两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交于点A、B和C、D,则AB=CD;现在,若⊙O与∠EPF的两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交于点A、B和C、D,请你结合图形,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OP为∠BPD的平分线.

    解(略)

    ①AB=CD;

    ②=.(等等)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相关教学方案


    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旋转不变性,掌握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关系定理推论及应用;

    (2)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发现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可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渗透圆的内在美(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关系定理的推论.

    难点: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现、归纳能力的培养.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

    (一)圆的对称性和旋转不变性

    学生动手画圆,对折、观察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圆的旋转不变性.

    引出圆心角和弦心距的概念:

    圆心角定义: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弦心距定义: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二)

    应用电脑动画(实验)观察,在同圆等圆中,圆心角变化时,圆心角所对应的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得出定理的内容.这样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知识的能力,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定理:在同圆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弦的弦心距也相等.

    (三)剖析定理得出推论

    问题1:定理中去掉“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前提,否则也不一定有所对的弧、弦、弦心距相等这样的结论.(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举出反例:如图,∠AOB=∠COD,但ABCD,.(强化对定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

    问题2、在同圆等圆中,若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将又怎样呢?(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老师与学生交流对话),归纳出推论.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推论包含了定理,它是定理的拓展)

    (四)应用、巩固和反思

    例1、如图,点O是∠EPF的平分线上一点,以O为圆心的圆和角的两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交于点A、B和C、D,求证:AB=CD.

    解(略,教材87页)

    例题拓展:当P点在圆上或圆内是否还有AB=CD呢?

    (让学生自主思考,并使图形运动起来,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和研究几何问题)

    练习:(教材88页练习)

    1、已知:如图,AB、CD是⊙O的两条弦,OE、OF为AB、CD的弦心距,根据本节定理及推论填空:.

    (1)如果AB=CD,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OE=OG,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OB=∠COD,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巩固基础知识)

    2、(教材88页练习3题,略.定理的简单应用)

    (五)小结:学生自己归纳,老师指导.

    知识:①圆的对称性和旋转不变性;②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关系,它反映出在圆中相等量的灵活转换.

    能力和方法:①增加了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以及弧相等的新方法;②实验、观察、发现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教材P99中1(1)、2、3.

    第二课时(二)

    教学目标:

    (1)理解1°弧的概念,能熟练地应用本节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例题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相等关系的应用.

    难点:理解1°弧的概念.

    教学活动设计:

    (一)阅读理解

    学生独立阅读P89中,1°的弧的概念,使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

    理解:

    (1)把顶点在圆心的周角等分成360份时,每一份的圆心角是1°的角.

    (2)因为在同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以整个圆也被等分成360份,这时,把每一份这样得到的弧叫做1°的弧.

    (3)圆心角的度数和它们对的弧的度数相等.

    (二)概念巩固

    1、判断题:

    (1)等弧的度数相等();

    (2)圆心角相等所对应的弧相等();

    (3)两条弧的长度相等,则这两条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相等()

    2、解得题:

    (1)度数是5°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

    (2)5°的圆心角对着多少度的弧?5°的弧对着多少度的圆心角?

    (3)n°的圆心角对着多少度的弧?n°的弧对着多少度的圆心角?

    (三)疑难解得

    对于①弧相等;②弧的长度相等;③弧的度数相等;④圆心角的度数和它们对的弧的度数相等.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难的老师要及时解得.

    特别是对于“圆心角的度数和它们对的弧的度数相等”,一定让学生弄清楚这里说的相等指的是“角与弧的度数”相等,而不是“角与弧”相等,因为角与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比较和度量.

    (四)应用、归纳、反思

    例1、如图,在⊙O中,弦AB所对的劣弧为圆的,圆的半径为2cm,求AB的长.

    学生自主分析,写出解题过程,交流指导.

    解:(参看教材P89)

    注意:学生往往重视计算结果,而忽略推理和解题步骤的严密性,教师要特别关注和指导.

    反思: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数与形互相转化,图形带有直观性,数则有精确性,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个例题.

    例2、如图,已知AB和CD是⊙O的两条直径,弦CE∥AB,=40°,求∠BOD的度数.

    题目从“分析——解得”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此时教师只需强调解题要规范,书写要准确即可.

    (解答参考教材P90)

    题目拓展:

    1、已知:如上图,已知AB和CD是⊙O的两条直径,弦CE∥AB,求证:=.

    2、已知:如上图,已知AB和CD是⊙O的两条直径,弦=,求证:CE∥AB.

    目的: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由学生自己分析证明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出不同的方法,最后交流、概括、归纳方法.

    (五)小节(略)

    (六)作业:教材P100中4、5题.

    探究活动

    我们已经研究过:已知点O是∠BPD的平分线上一点,以O为圆心的圆和角的两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交于点A、B和C、D,则AB=CD;现在,若⊙O与∠EPF的两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交于点A、B和C、D,请你结合图形,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OP为∠BPD的平分线.

    解(略)

    ①AB=CD;

    ②=.(等等)

    圆的周长弧长教案模板


    圆周长、弧长(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周长、弧长公式;

    2、通过弧长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4、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弧长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弧长公式.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圆周长)

    已知⊙O半径为R,⊙O的周长C是多少?

    C=2πR

    这里π=3.14159…,这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叫做圆周率.

    由于生产、生活实际中常遇到有关弧的长度计算,那么怎样求一段弧的长度呢?

    提出新问题:已知⊙O半径为R,求n°圆心角所对弧长.

    (二)探究新问题、归纳结论

    教师组织学生探讨(因为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可以自己研究得到公式).

    研究步骤:

    (1)圆周长C=2πR;

    (2)1°圆心角所对弧长=;

    (3)n°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1°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的n倍;

    (4)n°圆心角所对弧长=.

    归纳结论:若设⊙O半径为R,n°圆心角所对弧长l,则

    (弧长公式)

    (三)理解公式、区分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1)在应用弧长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公式中n的意义.n表示1°圆心角的倍数,它是不带单位的;

    (2)公式可以理解记忆(即按照上面推导过程记忆);

    (3)区分弧、弧的度数、弧长三概念.度数相等的弧,弧长不一定相等,弧长相等的弧也不一定是等孤,而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才可能是等弧.

    (四)初步应用

    例1、已知:如图,圆环的外圆周长C1=250cm,内圆周长C2=150cm,求圆环的宽度d(精确到1mm).

    分析:(1)圆环的宽度与同心圆半径有什么关系?

    (2)已知周长怎样求半径?

    (学生独立完成)

    解:设外圆的半径为R1,内圆的半径为R2,则

    d=.

    ∵,,

    ∴(cm)

    例2,弯制管道时,先按中心线计算展直长度,再下料,试计算图所示管道的展直长度L(单位:mm,精确到1mm)

    教师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解:由弧长公式,得

    (mm)

    所要求的展直长度

    L(mm)

    答:管道的展直长度为2970mm.

    课堂练习:P176练习1、4题.

    (五)总结

    知识:圆周长、弧长公式;圆周率概念;

    能力: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弧长公式的记忆方法;初步应用弧长公式解决问题.

    (六)作业教材P176练习2、3;P186习题3.

    圆周长、弧长(二)

    教学目标:

    1、应用圆周长、弧长公式综合圆的有关知识解答问题;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数学模型的能力;

    3、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弧长公式解有关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活动设计:

    (一)灵活运用弧长公式

    例1、填空:

    (1)半径为3cm,12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______cm;

    (2)已知圆心角为150°,所对的弧长为20π,则圆的半径为_______;

    (3)已知半径为3,则弧长为π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_______.

    (学生独立完成,在弧长公式中l、n、R知二求一.)

    答案:(1)2π;(2)24;(3)60°.

    说明:使学生灵活运用公式,为综合题目作准备.

    练习:P196练习第1题

    (二)综合应用题

    例2、如图,两个皮带轮的中心的距离为2.1m,直径分别为0.65m和0.24m.(1)求皮带长(保留三个有效数字);(2)如果小轮每分转750转,求大轮每分约转多少转.

    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分析:(1)皮带长包括哪几部分(+DC++AB);

    (2)“两个皮带轮的中心的距离为2.1m”,给我们解决此题提供了什么数学信息?

    (3)AB、CD与⊙O1、⊙O2具有什么位置关系?AB与CD具有什么数量关系?根据是什么?(AB与CD是⊙O1与⊙O2的公切线,AB=CD,根据的是两圆外公切线长相等.)

    (4)如何求每一部分的长?

    这里给学生考虑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解:(1)作过切点的半径O1A、O1D、O2B、O2C,作O2E⊥O1A,垂足为E.

    ∵O1O2=2.1,,,

    ∴,

    ∴(m)

    ∵,∴,

    ∴的长l1(m).

    ∵,∴的长(m).

    ∴皮带长l=l1+l2+2AB=5.62(m).

    (2)设大轮每分钟转数为n,则

    ,(转)

    答:皮带长约5.63m,大轮每分钟约转277转.

    说明:通过本题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弧长公式的应用,求两圆公切线的方法和计算能力.

    巩固练习:P196练习2、3题.

    探究活动

    钢管捆扎问题

    已知由若干根钢管的外直径均为d,想用一根金属带紧密地捆在一起,求金属带的长度.

    请根据下列特殊情况,找出规律,并加以证明.

    提示:设钢管的根数为n,金属带的长度为Ln如图:

    当n=2时,L2=(π+2)d.

    当n=3时,L3=(π+3)d.

    当n=4时,L4=(π+4)d.

    当n=5时,L5=(π+5)d.

    当n=6时,L6=(π+6)d.

    当n=7时,L7=(π+6)d.

    当n=8时,L8=(π+7)d.

    猜测:若最外层有n根钢管,两两相邻接排列成一个向外凸的圈,相邻两圆是切,则金属带的长度为L=(π+n)d.

    证明略.

    经典初中教案圆的周长弧长


    圆周长、弧长(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周长、弧长公式;

    2、通过弧长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4、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弧长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弧长公式.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圆周长)

    已知⊙O半径为R,⊙O的周长C是多少?

    C=2πR

    这里π=3.14159…,这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叫做圆周率.

    由于生产、生活实际中常遇到有关弧的长度计算,那么怎样求一段弧的长度呢?

    提出新问题:已知⊙O半径为R,求n°圆心角所对弧长.

    (二)探究新问题、归纳结论

    教师组织学生探讨(因为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可以自己研究得到公式).

    研究步骤:

    (1)圆周长C=2πR;

    (2)1°圆心角所对弧长=;

    (3)n°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1°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的n倍;

    (4)n°圆心角所对弧长=.

    归纳结论:若设⊙O半径为R,n°圆心角所对弧长l,则

    (弧长公式)

    (三)理解公式、区分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1)在应用弧长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公式中n的意义.n表示1°圆心角的倍数,它是不带单位的;

    (2)公式可以理解记忆(即按照上面推导过程记忆);

    (3)区分弧、弧的度数、弧长三概念.度数相等的弧,弧长不一定相等,弧长相等的弧也不一定是等孤,而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才可能是等弧.

    (四)初步应用

    例1、已知:如图,圆环的外圆周长C1=250cm,内圆周长C2=150cm,求圆环的宽度d(精确到1mm).

    分析:(1)圆环的宽度与同心圆半径有什么关系?

    (2)已知周长怎样求半径?

    (学生独立完成)

    解:设外圆的半径为R1,内圆的半径为R2,则

    d=.

    ∵,,

    ∴(cm)

    例2,弯制管道时,先按中心线计算展直长度,再下料,试计算图所示管道的展直长度L(单位:mm,精确到1mm)

    教师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解:由弧长公式,得

    (mm)

    所要求的展直长度

    L(mm)

    答:管道的展直长度为2970mm.

    课堂练习:P176练习1、4题.

    (五)总结

    知识:圆周长、弧长公式;圆周率概念;

    能力: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弧长公式的记忆方法;初步应用弧长公式解决问题.

    (六)作业教材P176练习2、3;P186习题3.

    圆周长、弧长(二)

    教学目标:

    1、应用圆周长、弧长公式综合圆的有关知识解答问题;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数学模型的能力;

    3、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弧长公式解有关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活动设计:

    (一)灵活运用弧长公式

    例1、填空:

    (1)半径为3cm,12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______cm;

    (2)已知圆心角为150°,所对的弧长为20π,则圆的半径为_______;

    (3)已知半径为3,则弧长为π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_______.

    (学生独立完成,在弧长公式中l、n、R知二求一.)

    答案:(1)2π;(2)24;(3)60°.

    说明:使学生灵活运用公式,为综合题目作准备.

    练习:P196练习第1题

    (二)综合应用题

    例2、如图,两个皮带轮的中心的距离为2.1m,直径分别为0.65m和0.24m.(1)求皮带长(保留三个有效数字);(2)如果小轮每分转750转,求大轮每分约转多少转.

    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分析:(1)皮带长包括哪几部分(+DC++AB);

    (2)“两个皮带轮的中心的距离为2.1m”,给我们解决此题提供了什么数学信息?

    (3)AB、CD与⊙O1、⊙O2具有什么位置关系?AB与CD具有什么数量关系?根据是什么?(AB与CD是⊙O1与⊙O2的公切线,AB=CD,根据的是两圆外公切线长相等.)

    (4)如何求每一部分的长?

    这里给学生考虑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解:(1)作过切点的半径O1A、O1D、O2B、O2C,作O2E⊥O1A,垂足为E.

    ∵O1O2=2.1,,,

    ∴,

    ∴(m)

    ∵,∴,

    ∴的长l1(m).

    ∵,∴的长(m).

    ∴皮带长l=l1+l2+2AB=5.62(m).

    (2)设大轮每分钟转数为n,则

    ,(转)

    答:皮带长约5.63m,大轮每分钟约转277转.

    说明:通过本题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弧长公式的应用,求两圆公切线的方法和计算能力.

    巩固练习:P196练习2、3题.

    探究活动

    钢管捆扎问题

    已知由若干根钢管的外直径均为d,想用一根金属带紧密地捆在一起,求金属带的长度.

    请根据下列特殊情况,找出规律,并加以证明.

    提示:设钢管的根数为n,金属带的长度为Ln如图:

    当n=2时,L2=(π+2)d.

    当n=3时,L3=(π+3)d.

    当n=4时,L4=(π+4)d.

    当n=5时,L5=(π+5)d.

    当n=6时,L6=(π+6)d.

    当n=7时,L7=(π+6)d.

    当n=8时,L8=(π+7)d.

    猜测:若最外层有n根钢管,两两相邻接排列成一个向外凸的圈,相邻两圆是切,则金属带的长度为L=(π+n)d.

    证明略.

    圆的周长弧长初中教案精选


    圆周长、弧长(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周长、弧长公式;

    2、通过弧长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4、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弧长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弧长公式.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圆周长)

    已知⊙O半径为R,⊙O的周长C是多少?

    C=2πR

    这里π=3.14159…,这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叫做圆周率.

    由于生产、生活实际中常遇到有关弧的长度计算,那么怎样求一段弧的长度呢?

    提出新问题:已知⊙O半径为R,求n°圆心角所对弧长.

    (二)探究新问题、归纳结论

    教师组织学生探讨(因为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可以自己研究得到公式).

    研究步骤:

    (1)圆周长C=2πR;

    (2)1°圆心角所对弧长=;

    (3)n°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1°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的n倍;

    (4)n°圆心角所对弧长=.

    归纳结论:若设⊙O半径为R,n°圆心角所对弧长l,则

    (弧长公式)

    (三)理解公式、区分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1)在应用弧长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公式中n的意义.n表示1°圆心角的倍数,它是不带单位的;

    (2)公式可以理解记忆(即按照上面推导过程记忆);

    (3)区分弧、弧的度数、弧长三概念.度数相等的弧,弧长不一定相等,弧长相等的弧也不一定是等孤,而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才可能是等弧.

    (四)初步应用

    例1、已知:如图,圆环的外圆周长C1=250cm,内圆周长C2=150cm,求圆环的宽度d(精确到1mm).

    分析:(1)圆环的宽度与同心圆半径有什么关系?

    (2)已知周长怎样求半径?

    (学生独立完成)

    解:设外圆的半径为R1,内圆的半径为R2,则

    d=.

    ∵,,

    ∴(cm)

    例2,弯制管道时,先按中心线计算展直长度,再下料,试计算图所示管道的展直长度L(单位:mm,精确到1mm)

    教师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解:由弧长公式,得

    (mm)

    所要求的展直长度

    L(mm)

    答:管道的展直长度为2970mm.

    课堂练习:P176练习1、4题.

    (五)总结

    知识:圆周长、弧长公式;圆周率概念;

    能力: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弧长公式的记忆方法;初步应用弧长公式解决问题.

    (六)作业教材P176练习2、3;P186习题3.

    第12页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弧长教案模板


    圆周长、弧长(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周长、弧长公式;

    2、通过弧长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4、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弧长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弧长公式.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圆周长)

    已知⊙O半径为R,⊙O的周长C是多少?

    C=2πR

    这里π=3.14159…,这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叫做圆周率.

    由于生产、生活实际中常遇到有关弧的长度计算,那么怎样求一段弧的长度呢?

    提出新问题:已知⊙O半径为R,求n°圆心角所对弧长.

    (二)探究新问题、归纳结论

    教师组织学生探讨(因为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可以自己研究得到公式).

    研究步骤:

    (1)圆周长C=2πR;

    (2)1°圆心角所对弧长=;

    (3)n°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1°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的n倍;

    (4)n°圆心角所对弧长=.

    归纳结论:若设⊙O半径为R,n°圆心角所对弧长l,则

    (弧长公式)

    (三)理解公式、区分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1)在应用弧长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公式中n的意义.n表示1°圆心角的倍数,它是不带单位的;

    (2)公式可以理解记忆(即按照上面推导过程记忆);

    (3)区分弧、弧的度数、弧长三概念.度数相等的弧,弧长不一定相等,弧长相等的弧也不一定是等孤,而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才可能是等弧.

    (四)初步应用

    例1、已知:如图,圆环的外圆周长C1=250cm,内圆周长C2=150cm,求圆环的宽度d(精确到1mm).

    分析:(1)圆环的宽度与同心圆半径有什么关系?

    (2)已知周长怎样求半径?

    (学生独立完成)

    解:设外圆的半径为R1,内圆的半径为R2,则

    d=.

    ∵,,

    ∴(cm)

    例2,弯制管道时,先按中心线计算展直长度,再下料,试计算图所示管道的展直长度L(单位:mm,精确到1mm)

    教师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解:由弧长公式,得

    (mm)

    所要求的展直长度

    L(mm)

    答:管道的展直长度为2970mm.

    课堂练习:P176练习1、4题.

    (五)总结

    知识:圆周长、弧长公式;圆周率概念;

    能力: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弧长公式的记忆方法;初步应用弧长公式解决问题.

    (六)作业教材P176练习2、3;P186习题3.

    圆周长、弧长(二)

    教学目标:

    1、应用圆周长、弧长公式综合圆的有关知识解答问题;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数学模型的能力;

    3、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弧长公式解有关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活动设计:

    (一)灵活运用弧长公式

    例1、填空:

    (1)半径为3cm,12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______cm;

    (2)已知圆心角为150°,所对的弧长为20π,则圆的半径为_______;

    (3)已知半径为3,则弧长为π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_______.

    (学生独立完成,在弧长公式中l、n、R知二求一.)

    答案:(1)2π;(2)24;(3)60°.

    说明:使学生灵活运用公式,为综合题目作准备.

    练习:P196练习第1题

    (二)综合应用题

    例2、如图,两个皮带轮的中心的距离为2.1m,直径分别为0.65m和0.24m.(1)求皮带长(保留三个有效数字);(2)如果小轮每分转750转,求大轮每分约转多少转.

    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分析:(1)皮带长包括哪几部分(+DC++AB);

    (2)“两个皮带轮的中心的距离为2.1m”,给我们解决此题提供了什么数学信息?

    (3)AB、CD与⊙O1、⊙O2具有什么位置关系?AB与CD具有什么数量关系?根据是什么?(AB与CD是⊙O1与⊙O2的公切线,AB=CD,根据的是两圆外公切线长相等.)

    (4)如何求每一部分的长?

    这里给学生考虑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解:(1)作过切点的半径O1A、O1D、O2B、O2C,作O2E⊥O1A,垂足为E.

    ∵O1O2=2.1,,,

    ∴,

    ∴(m)

    ∵,∴,

    ∴的长l1(m).

    ∵,∴的长(m).

    ∴皮带长l=l1+l2+2AB=5.62(m).

    (2)设大轮每分钟转数为n,则

    ,(转)

    答:皮带长约5.63m,大轮每分钟约转277转.

    说明:通过本题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弧长公式的应用,求两圆公切线的方法和计算能力.

    巩固练习:P196练习2、3题.

    探究活动

    钢管捆扎问题

    已知由若干根钢管的外直径均为d,想用一根金属带紧密地捆在一起,求金属带的长度.

    请根据下列特殊情况,找出规律,并加以证明.

    提示:设钢管的根数为n,金属带的长度为Ln如图:

    当n=2时,L2=(π+2)d.

    当n=3时,L3=(π+3)d.

    当n=4时,L4=(π+4)d.

    当n=5时,L5=(π+5)d.

    当n=6时,L6=(π+6)d.

    当n=7时,L7=(π+6)d.

    当n=8时,L8=(π+7)d.

    猜测:若最外层有n根钢管,两两相邻接排列成一个向外凸的圈,相邻两圆是切,则金属带的长度为L=(π+n)d.

    证明略.

    的教学方案


    2.1比0小的数(一)教学设计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崔宁宁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第二章的起始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概念课.因此,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处处存在于我们生活周围,本节课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恰当的情境:气温的表示和一个小游戏的结果的表示,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小学里所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意识到引入其他新数的必要性.紧接着展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图片引进负数.

    本节课的第二个处理点是将“有理数的分类”提前,而将“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放置第二课时,因为可以说“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是对正、负数的一个应用,这样在第二课时不仅可以对有理数进行复习,而且还对有理数进行应用,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

    本节课的第三点就是对有理数进行分类.这点主要是用指出有理数所包含的全部对象的方法给出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而有理数的分类实际上是有理数的定义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这里让学生初步感受分类思想,也开始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不同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会将有理数分类;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辨别正数与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有理数的分类.

    难点:1.负数概念的建立;

    2.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学过哪些数?是不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量都可以用它们来表示呢?(可先让学生举例回答)

    由此创设下列情境:

    情境一:据气象台播报,2005年1月12日,南京的最高气温为零上9度,最低气温为零下3度,问:若将零上9度记为9℃,零下3度能记为3℃吗?

    情境二:某班举行数学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回答得0分;四个代表队答题情况如下表:

    下载完整版:2.1比0小的数(一)教学设计(如果不能下载,请右击用迅雷下载)

    上一篇:2.1比零小的数(2)

    下一篇:没有了

    【反射反射弧的教学方案】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