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教案 信息的处理实践用金山文字进行编辑设计 万能通用篇
发表时间:2022-03-17信息的处理实践——用金山文字进行编辑设计
课题:信息的处理
课型:实践课
实践场地:电脑机房
一、教学对象分析与教学设计
作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的搜索、处理、交流的能力,并在初中时已掌握了一定的文字处理技巧,因此为他们提供一堂自己收集信息并进行处理操作的实践课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必要的。
二、教学需要分析民教学设计
信息的处理已成为当今信息时代不可缺少的一种技能,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一系列的信息处理的实践课对他们自然是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课堂设置的任务即将是他们将要遇到的问题。希望通过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并熟练一定的信息处理操作技巧。
首先,让学生(组合或个人)进入因特网去搜集相关自己要表达的信息,下载到本地硬盘。
其次,让学生将搜集到的信息内容用金山文字进行排版,要求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有特色的设计。
通过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决,让学生能更熟练地掌握信息的下载,处理的技巧。
三、教学(目标—内容)分析表
分项
新的机会
知识
符号
概念
事实
技术
思想
了解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处理的
原理
操作
信息处理过程的一系列操作
方法
掌握网上搜索、下载的一般方法,学会如何处理有用信息;金山文字的排版设计编辑技巧
人际互动
表达
能在作品制作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整个操作过程与想法,并能进行表达
交流
能够及时将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是发现有用信息发布到老师或是在同学之间进行相互学习与交流成果
合作
在实践中设置合作空间,发挥人个的优势的同时相互学习,理解合作与协作是当今社会活动的重要形式
问题解决
发现问题
提出自己在整个实践中遇到的不知道的问题,教师或是同学之间进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析问题
确定方案
解决问题
评价调控
要素评价
过程评价
个性化评价
公平合理地评价自己或同学的作品
调整控制
及时地反思各个实践任务的环节,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身心健康
能利用网络的优势服务于学习和生活,能有效地使用信息与处理信息
信息意识
能根据实践任务和遇到的问题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主动探求知识
作品欣赏
能够理解和欣赏别人的作品,认真吸取别人的优点
行为规范
认真仔细完成作品,不能敷衍了事
价值内化
通过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等实践活动,树立一定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
一、实践任务
利用金山文字精心制作一个作品。
要求:
1、个人或分组(不超过三人)制作;
2、内容不定,但要有固定的表达目的;
3、内容信息可以在因特网上进行搜集;
4、作品必须具有特色,图文并茂。
5、完成后要准备好讲述在自己的实践制作过程,用了哪些技能技巧;
6、作品完成后进行交流与评价。
二、学生自行实践
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与学生交流与总结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的经验。
三、表达、交流与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和制作进行表达交流与自我评价,让同学们进行评价。并总结自己在此次实践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四、总结
在课堂的最后总结同学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要学会有效地处理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高中教案实践体验“网址的收藏” 万能通用篇
活动目的:
(1)掌握网址收藏的一般方法。
(2)掌握收藏夹中文件夹的创建。
活动步骤:
(1)通过操作方法示意图了解收藏网址的一般过程。可以对示意图进行一些解释。首先,用浏览器访问网站浏览网页,看到有用的内容时,不要关闭网页。然后,执行菜单收藏中的添加到收藏夹命令,分别确定网址的名称、收藏在收藏夹中的哪一个文件夹中,如果该文件夹没有建立则首先建立这个文件夹。最后,将该网页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的指定文件夹中。
(2)在活动前,给定大家一个具体的主题,让大家收藏有关的网址。
(3)对于部分有基础的同学,可以让他们自行练习。并注意新手与高手同学的互帮互学的组合。对没有基础的同学,应该加强指导和帮助。
(4)可以介绍另外几个收藏网址的方法。
活动评价:
在实践体验活动的常规评价指标中,本次活动有两个评价指标因实验内容不同而有所区别外,其他指标的评价标准基本相同。
实践主题中的明确恰当是指:所收藏的网址都与要求的主题密切相关;较为明确是指:所收藏的网址与要求的主题较为相关;基本明确是指:所收藏的网址与要求的主题基本匹配,但有部分网址不能完全符合要求。
操作技能。其中的正确熟练是指:在正确的前提下,对收藏夹和收藏夹中的文件夹的操作非常熟练;较为熟练是指:对收藏夹和文件夹这两项操作中有一项不太熟练;基本掌握是指:经过同学或教师的帮助能够掌握收藏夹和文件夹的操作。
由于收藏网址的操作与保存网页的操作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除了实践体验活动的评价指标外,在本次活动中还需要对将保存网页内容的操作技能迁移到收藏网址操作中的能力进行评价
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
技能迁移
熟练顺畅6分
较为熟练5分
能够完成3分
尚需指导2分
技能迁移的各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分别是:
熟练顺畅是指技能的迁移非常自然,操作熟练,好象已经学习过一样。
较为熟练是指技能的迁移比较顺利,通过复习前面的操作过程,能够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
能够完成是指经过操作示例的帮助,能够完成收藏网址的操作。
推荐:高中教案遗传信息 万能通用篇
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过程与方法: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向专家型思维的转化,对相关项目问题及知识点能够运用知识解构的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索;培养其较强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表达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遗传信息的了解,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生命的本质,逐步形成生命世界的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懂得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的价值观。二、学习重点、难点:l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l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三、学习方法:专家型思维法、知识解构法、问题式探究法等四、学习过程指导: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1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转化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表:实验过程结果第一步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不死亡第二步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死亡第三步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不死亡第四步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鼠死亡,并且从鼠体内分离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其后代也有毒性。(1)实验先进行第一、二步的目的是什么?可否直接进行第四步?(2)用“条件──结果”分析法,分析第一、二步说明什么?第二、三步说明什么?第三、四步说明什么?(3)该实验有无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1.21944年,美国的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进行了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实验步骤如下图:(1)实验过程中①②③④步说明了什么?⑤⑥⑦步说明了什么?(2)艾弗里等人发现,通过1~7的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仍不足以完全说明dna是转化因子即是遗传物质,为此他们又设计了⑧,用dna酶处理dna,使其水解,结果在培养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没有发现s型细菌。这组实验的必要性是什么?(3)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4)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吗?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沙斯设计了一个巧妙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表:实验过程结果标记侵染搅拌第一组用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用被标记的两种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被标记细菌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细菌内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第二组用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细菌内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检测到32p注:上清液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沉淀物为被感染的大肠杆菌。(1)该实验用了什么方法?在什么探究中还用过此方法?(2)用35s、32p标记物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能否用14c和18o进行标记?(3)如果实验用上述方法进行,测试的结果如何?表明了什么?(4)噬菌体在细菌体内的增殖是在哪种物质的作用下完成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是怎样形成的?(5)此实验的指导思想是什么?(6)此实验证明dna具备遗传物质的哪些特性?实验的结论是什么?五、作业:l巩固性练习:(课堂完成,检测教学效果)1、l拓展性练习:(课后完成,形成知识迁移)1.六、学习性自我形成评价:1、对这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我掌握的程度是:()a、完全掌握;b、基本掌握;c、部分掌握;d、未掌握。2、对知识解构的的方法,我运用的程度是:()a、运用自如;b、经提示后能运用;c、只能运用一点点,d、不能运用3、对课堂作业,我完成的程度是()a、独立完成;b、讨论后完成;c、只能完成小部分;d、不能完成
万能通用篇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一教时
教材:集合的概念
目的: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集合的分类及性质。
过程:
一、引言:(实例)用到过的“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
如:2x-1>3x>2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如:自然数的集合0,1,2,3,……
如:高一(5)全体同学组成的集合。
结论: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指出:“集合”如点、直线、平面一样是不定义概念。
二、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集合的三要素: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例子略)
三、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A记作aÎA,相反,a不属于集A记作aÏA(或aÎA)
例:见P4—5中例
四、练习P5略
五、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由方程x2-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1}
例;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3,5,7,9}
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1语言描述法:例{不2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再见P6例
3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4等式x-3>2的解集是{xÎR|x-3>2}或{x|x-3>2}或{x:x-3>2}再见P6例
六、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例题略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F
七、用图形表示集合P6略
八、练习P6
小结:概念、符号、分类、表示法
九、作业P7习题1.1
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万能通用篇
(阅读课文,仅提供自学提纲)
一、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原因
1.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过渡
2.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及清政府奉行的投降政策的消极影响
二、对华资本输出
1.争做债主
数量大,归还期长,回扣重,附有苛刻的政治条件
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和政治
2.抢夺路权
路程长,争夺激烈,获取运兵、开矿等特权
列强控制交通大动脉,掠夺中国财富,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3.开采矿山
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新,成本低
掠夺矿藏,使中国重工业无法发展
4.开办工厂
拥有种种特权;居于垄断地位
占有市场,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
二、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1.列强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德国胶州湾山东
俄国旅顺、大连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广州湾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新界、威海卫长江流域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福建
2.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实质和影响
实质:是中国向殖民地过渡的形式
影响:标志着列强瓜分中国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