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怀念母亲教案分享九篇
  • 怀念母亲教案

    发表时间:2024-02-16

    怀念母亲教案分享九篇。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只要写好教案课件,才能更加清楚教学的重点难点。那写教案课件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怀念母亲教案分享九篇,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怀念母亲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读写“真挚、寝不安席、频繁、朦胧、凄凉、斑驳、篇章”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透过关键词句感悟深沉的爱国之情。

    过程与方法:生活迁移,逐步引领。

    情感与价值观: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体会作者旅居海外对祖国异常强烈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意真挚的爱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感念母恩

    1、全世界,有且仅有一个称呼是相同的,你们知道这个称呼是什么吗?对,这个称呼就是母亲。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国别、不同语言的人们喊出了一个同样的称呼呢?(学生自由交流)

    2、同学们,你爱你的母亲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二、关注留守,畅抒别情

    是啊,在我们成长的足迹中,无不倾注了母亲全心全意的关爱,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唠叨、一声抚慰、一次等待……一切的一切,回想起来都是那么窝心,那么温暖。可是,因为种种无奈,我们不得不与父母分开,例如为了学业,我们在校住宿,一个星期才能与父母团聚一次;也有的父母,为了给你们一个更灿烂的明天,选择远走他乡挣钱养家,有时一年都见不到一面。同学们,与母亲分别的日子里,你想念母亲么?思念无法遏制的你,经常会处于什么样的情景当中呢?

    三、品读课文,情感共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道出了全天下母亲对子女的牵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刻画出普天下子女对母亲感激不尽的情怀。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第22页,默默勾画出作者与你心意相通的地方,记录下你和作者一脉相通的情感涓流 。不理解的地方也做上记号,一会我们共同解读作者的心声。

    交流:

    1、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之火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痛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失去生身母亲后的悲痛心情。古语有云“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悲痛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尽我们可能孝顺他们,让他们幸福快乐。

    2、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的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就是经常梦到她。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正是因为作者对两位母亲真挚的爱和浓烈的思念时刻萦绕心头,她们才会常常走入作者的梦中。

    3、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作者独自漂泊异国他乡,心盈忧愁、思念,难免感到凄凉;但在孤寂的日子里,在故乡和朋友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快乐情景,是她派遣孤独和思念的良药,想起这些,又怎会不甜蜜呢?

    4、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个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样的情景,可曾在你们梦中出现过?同学们,这份深沉的思念你会不懂吗?

    ……

    四、精诚所至,母女重逢

    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作者对两位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感动了上帝。上帝特赐她生母一颗还魂丹,准其真实地走进女儿的梦中,让母女重逢。同学们,现在你和同桌之间,一位就是女儿,一位就是母亲,想想你们的表演一定会惊天地、泣鬼神!

    五、休书一封,尽诉心意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明白:“有爱就要说出来!”毕竟天人相隔的重逢只是无法企及的梦。有生的日子,还有什么比我们用真情真心去爱我们爱的人,用真言真语对她说出我们的爱更重要呢?现在,请同学们给妈妈写一封信,告诉她,你有多爱她,好吗?

    怀念母亲教案【篇2】

    教材分析: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感情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理念

    在真情共鸣中,激发情感;在感悟朗读中,体味情感;在语言实践中,升华情感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难点

    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感情方面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预设: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预设:(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

    预设:(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课时)

    (五)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板书设计

    6、怀念母亲

    两位母亲

    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教学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品评朗读

    (二)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预设:(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预设:(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

    有感情地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预设:此部分教学,不拘泥于一句一句地讲解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找出句子,不分先后秩序,学生找到的句子老师与学生共同朗读、共同讨论,得出祖国母亲与自己生母一般,让作者思念,作者那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同时通过文字也传递给了我们。教师应多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及抓住句子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除武装句子的意思。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怀念母亲教案【篇3】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配乐播放图片,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欣赏完毕之后你要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表达你的感受。同学们看的都非常专注,我从同学们的姿态和眼神中能看得出来,或许你们有一些感动,或者是温暖,甚至有一些甜蜜,出示ppt那让我们带着这种既感动又温暖又甜蜜的感受来深情的呼唤一声:母亲(板书)轻轻地再来一次,我们每个孩子对于自己的母亲都有着独特的爱,那么在百岁老人季羡林的笔下,他对自己的母亲又有着怎样的情愫呢?课文的题目告诉我们,他对母亲充满了“怀念”(板书)我们齐读课题。出示ppt这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两张照片。

    二、 整体认知

    师:通过预习,我们发现这篇文章与我们以前学的文章不太一样,你发现了吗? 生:这篇文章引用了很多作者以前写的日记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师:这位同学的发现能力太强了。出示ppt,现在我们快速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

    1,把字音读准,读正确

    2,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3,如果能一边读一边想,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那就更棒了。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老师觉得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我们在读完一篇文章后应该对文章内容有一些自己的理解,那么谁能跟我们大家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ppt 还有不同的内容吗?

    生:点名回答。围绕作者的母亲去世了,作者心情悲痛。 作者除了怀念自己的生身母亲,还怀念祖国母亲。

    师:“去世”在文中用的是哪个词?弃养,是一种婉辞,指的是父母死亡。同学们看的非常全面,纵观这篇课文,也就是说季羡林先生怀念的母亲有两个,一个是生身母亲(板书),一个是祖国母亲(板书),出示ppt3张,老师考考你们,哪个自然段集中讲到了这一点意思。

    生:第一自然段。

    师:我们来齐读第一自然段。Ppt出示。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这种感觉真好,轻轻地,柔柔的,静静地,注意我标注绿字的部分,我们再来读一遍:“我一生有两个母亲……我对这两个……” 生读,师:读得非常好。我也忍不住想要读一读了,大家给我个机会读读,行吗?老师范读。

    三、 研读生身母亲

    师:回过头来,再看黑板,季羡林老先生终其一生怀念着他的这两位母亲,今天(出示ppt)我们首先来说一说他的生身母亲。眼睛看着老师,这样才能保证咱们专注地听老师讲课。季羡林先生的母亲在那样一个年代,从小没有读过一天书,不认识一个字,为贫困的家庭忙碌一生,勤勤恳恳。因为这个缘故季羡林在六岁的时候不得不被他的父母送到城里叔父家寄养,此后很多年,他们母子很少相见,那季羡林对这样的一个生身母亲怀有这怎样的感情呢?文中的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生:第二自然段。出示ppt

    师:指名读,读的怎么样啊?有同学说感情不够充沛。老师认为课文读的次数越多,理解得越深刻,咱们合作读一读,老师读一句,同学们读一句,好不好?现在坐直你的身子,拿起你的课本。师生合作读。我们读了这么多次,你有没有发现这段话100多字,但其实作者想说的就是一个字,请你再次用心去找一找,到底是哪个字,把它勾出来。

    生:各抒己见。这就是读书,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观点。

    师:我们书上有一个“恨”(板书)字,出示ppt,怎么理解呢,作者恨的是什么呢? 小组内读,边读边思考: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读,你从哪句话读到了作者的恨?作者到底恨的是什么?把相关句子勾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感受。然后小组内部进行交流。一会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来回答。

    代表一

    生:“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师:季羡林是在几岁离开她的生母的?六岁。那么他又是几时失去自己的母亲的?大学二年级。大约20岁,可是你们知道吗,季羡林最后一次见到她的母亲是在八年之前,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思念,但是当他终于可以和母亲见面的时候,我们来看看他看到了什么。齐读ppt“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个黑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选自季羡林 《寸草心-----我的母亲》齐读。当你了解到刚才这一点后,我们再回到刚才这句话“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仍然回到城里”,谁再来读一读。感受更加强烈了,当我回到家中,母亲的头上有几许白发我还能看到吗?不能。母亲的面容我还能知道吗?不能,所以此时此刻带着你的体会,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注意“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中的“只”字,再读。还要注意“仍然回到城里”的“仍然”,我们要善于从一些字或词里面读出感受。我发现有的学生听讲特别认真,在别人回答问题时,他不光认真听还不时地点点头,说明这些同学是紧跟老师的思路的,老师很欣赏这样的孩子。

    师:好,你还从哪里读出这种恨?

    代表二

    生:“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个句子让我感受到母亲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无比的伤心,一连痛哭了好几天,而且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在床上翻来覆去。

    师:是啊,最亲最爱的母亲的离去,让作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如此痛苦不堪?

    生:因为作者在六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母亲,而且平时也很少回家,没有很好的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所以感到很内疚。

    师: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的,一想起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绞,请你怀着这种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代表三

    生:“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真挚的爱慕。失去了母亲,作者内心感到无比的空虚、寂寞,似乎整个世界都变得一片黑暗,觉得火灾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任何快乐。

    师:是啊,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可见,母亲的去世,带给作者多大的伤痛。

    代表四

    生:“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师: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四十多岁的生命太短暂了,所以,我恨的是什么?是上天对我母亲的不公平,让我年纪轻轻的母亲就早早的离开了人世,让我善良勤劳的母亲只活了四十多年。

    刚才有同学说作者还恨自己的愿望没能实现,那作者的愿望是什么呢?ppt指名读,读一读这个小资料。出示资料,“我暗暗地下定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的走了。”选自《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齐读。读了这则资料,我们明白了季羡林恨的是什么啊?

    生:赡养母亲的愿望没能实现。

    师:是啊,当作者即将大学毕业,即将有能力赡养母亲的时候,母亲却离开了自己,说白了就是“未能尽孝”。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此时作者的心情,你觉得应该是哪个字?恨,他代表的是作者对母亲的悔恨。带着这种感受让我们再次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 课外延伸

    其实像这样充满悔恨的文字在季羡林先生的文章里面,到处都可以看见,比如,老师在季羡林的《赋得永久的悔》中,发现了这样一段文字,播放音乐,咱们来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读一读。“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同学们,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配乐朗读。季羡林被我们称为国学大师,被称为“国宝”,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常人望尘莫及的荣誉对于季羡林先生来讲,他却说“世界上无论什么…….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季先生的这份恨有没有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消散呢?没有。后来,季羡林去了一座叫哥廷根的小城,对母亲的怀念并没有消去,反而由于第一次离开祖国,他怀念的母亲又多了一位,那就是“祖国母亲”,出示ppt,我们下节课继续去感悟。

    怀念母亲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关键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聊天导入:

    (板书:母亲)师:每个同学对自己的母亲都有一份独特的感情,请将这份情融进这个词,轻轻地读—

    好!现在我们来聊天:生活中,你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慕呢?

    可当这个词出现在一位百岁老人的笔下时,所以的情都化成两个字怀念。课题《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这篇文章和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自由小声快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若能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那就更棒了!

    通过谈印象深刻的地方,引导到课文第一段。

    板书: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

    三、抓关键词句,感悟对生身母亲的悔恨之情。

    1.师口述季先生的母亲

    (季先生的母亲姓赵,但是因为生在清朝末期,女人得不到尊重,没有地位,所以她终其一生没有姓名,就连姓氏也没有。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他的母亲从小没有读过一天书,也不认识一个字。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季羡林在他6岁时,就被父母寄养在城里叔父家。此后好多年,他们母子很少见面。)

    2.就是这样一位生身母亲,季先生到底对他怀着怎样地一种感情呢?

    ⑴.指名—齐读第2自然段。

    ⑵.这段话除去标点153个字,但是实际上作者想说的就是一个字,请仔细读这段话,看是哪个字?(思、伤、怀、悔、恨……)

    师:“恨”让人难以理解。季羡林恨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恨呢?请再读第2段,并抓关键词句做批注。

    ⑶.生学习后交流:

    ①.恨自己没在母亲身边多呆几天。

    补充资料(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个黑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季羡林《寸草心·我的母亲》)

    ②.恨上天对母亲不公,让她去得太早。(只)

    ③.恨自己的愿望没能实现(未能尽孝)

    补充资料(我暗暗下定了决心,立下誓言: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营养母亲。然而,没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

    师:正如古人所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师:像这样充满悔恨的文字,在季先生的文章里面到处可见:如补充资料(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

    (过渡)师:时间在一天天过去,那么季先生的这份恨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消散呢?1935年24岁时,季先生又去了德国一个叫哥廷根的小城,这份感觉有没有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淡忘呢?

    ⑷.读11月18日记。看这则日记又写了什么?

    什么叫高兴的不得了?

    高兴的不得了会做些什么事?

    儿子最后回来了吗?

    师:房东太太的儿子今天没回来,明天或者后天有可能就回来了。可季先生的母亲等到儿子回来了吗?

    补充资料(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

    此时,季羡林的心情是读—……真想哭!

    师:所以这时,季羡林对一个字体会更深刻,那就是“恨”字。它包含着季老对母亲深深的内疚与悔恨之情。

    人常说时间是治愈一切伤口的良药,但是对季老来说,却是愈久愈痛。读—第2段后2句。

    ⑸、“恨”字的背后你读到了什么?(爱)

    ⑹、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①.面影换成面庞行不行?说说理由。

    ②. 在这句中有一个字,注定了他看到母亲一定是模糊的。(幻)

    师:而且作者只有在泪光里,才能看到母亲面影。

    师:季先生苦苦地追寻,只为得到一个清晰的面影,只为得到母亲的一个微笑,一声呼唤,可是追寻了八十多年,只是让眼泪不停地流淌,只是让自己的夜晚无数次地失眠,难怪他要大声地疾呼——学生齐读《寻梦》的结尾。

    四、提升总结,预告下节课内容

    师:季老对生身母亲怀有如此浓烈的爱与思念,那么对于同等重要的祖国母亲,又有怎样一份浓浓的情感呢?下节课我们来学习。

    第2课时

    一、回顾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季先生把对生身母亲浓烈的爱与思念之情,都演化成了永久的悔恨。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1935年,24岁的他身居德国的哥廷根小城,11年之久。地域的距离,让这份怀念之情又增添了分量。

    二、抓关键词句,感悟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慕之情。

    1.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的?

    2.默读23、24两页内容,画出最能体现作者对两位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子,并做批注。

    3. 生学习后交流:

    ⑴.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⑵.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⑶.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师:同学们,这些句子选自三处日记,其实季羡林先生在德国写了许多的日记,却唯独选了这几篇,你们能从这些日记的内容中发现秘密吗?(思念之情日益剧增!)

    师:这些句子中,有一处写得特别有味道,我们来品一品。(出示句子读)

    ★①.这份情是凄凉的,又是甜蜜的,谈谈你的理解。

    ②想象说话(课件)

    因为季老_______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他想到________,仿佛觉得_______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师:所以有时候,回忆是一剂良药,可以慰藉人们一颗孤独寂寞的心。

    ③.在这个句中,哪个字最能表达出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情感?(糊)

    “糊”是什么意思?(粘、缠在、萦绕、包起来,想甩也甩不掉……)

    想甩也甩不掉的是什么呢?(是内心自己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

    请将这份情放进句子,读出来。

    4.小结:

    师: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在作者的心里,都有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正因为有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所以作者才如此地怀念自己的母亲。

    三、拓展升华

    1.师:想对季羡林有进一步的了解吗?(视频2006感动中国)

    师:季先生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都源于对祖国深深的爱!

    2.触景生情的写作方法。(课件)

    3.联系生活,寓情育己

    当美好的生活尽在眼前,我们并不感觉到什么,但是有一天,当你走出学校校门时,才发现她是我的________,走出彬县时,才发觉她是我的________,走出中国时,才明白她是我的________。所以,让我们珍惜此刻的'拥有,学着去爱。

    四、作业:

    1.读154页《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写一则读书笔记。

    2.用触景生情的写法写篇日记,回忆一个人或一件事。

    3.积累歌颂母爱的名言或古诗。

    怀念母亲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2、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课文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怀念母亲》这篇课文,大家齐读课题。带着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之情,我们再读题目。

    2、过渡:

    提起季羡林,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头上的光环,然而,当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你们会发现作者心中有一个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说,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这悔、这恨就从失去母亲那一刻开始

    二、感思母之痛。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话中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指名说。

    2、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

    齐读第二自然段。

    相信同学们一定从内心走向了季羡林,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这长长的一段文字读成一个字?(概括作者的心情)

    3、课文中为一个恨字,这是怎样的恨?他悔恨的是什么?请你再仔细地默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个恨字?

    (学生抓住句子任意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重点理解: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4、好,让我们一起读出这样的悔恨吧!

    过渡:

    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后来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遥远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却频来入梦,作者不知道为什么,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请你们读读下面的四则日记,把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画一画,和同桌交流感受。

    三、悟思母之情。

    (一)、自读自悟。

    (二)、交流体会:

    过渡:

    夜静极了,没有一丝风,更没有一丝声响,作者的心是否也跟着这夜晚静了下来?

    (作者的心活动起来了,他的心都会回到哪里,都会看到什么呢?)

    1、体会一个糊字。

    出示句子: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为什么我在想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凄凉是因为作者身在异国小城,一方面感到自己与母亲的距离远了,与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有忧愁、有思念。)

    (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

    (2)、一个糊字你读出了什么?

    (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得非常充分。)

    (3)、好,把作者的这种思念读进去。

    个别读、齐读。

    文中像这样描写作者内心活动的句子还有哪些?

    2、触景伤情悟哭字。

    (1)、看到房东太太的神情,作者为什么真想哭?请你来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

    (2)、房东太太高兴得不得了,你能想象是怎样的不得了吗?她会做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3)、房东太太让作者想起了什么?

    对,自己的母亲也是像房东太太这样等待的,而自己却八年没回家看上母亲一眼,哪怕是一眼。所以作者真想哭。带着作者的这种心情再读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

    齐读。

    过渡:

    在作者的日记里,类似这样的语段还有很多很多,可见,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作者的心就会很激动,很不平静,文中哪个词写到了这种心情?(心潮腾涌)读读这句话。

    3、解频来入梦。

    过渡: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作者的亲生母亲会(频来入梦),祖国母亲也(频来入梦)。

    出示句子: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2)、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了吗?

    (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句子中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是他热爱祖国的体现。)

    4、感悟寻梦。

    过渡:

    但是老师却突然有了这样的疑问:异国的生活让两位母亲频来入梦,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寻梦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寻梦的段落,看看作者寻的到底是什么?

    出示句子: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生自由读《寻梦》的两个段落。

    (2)、交流读后的感受。

    重点理解: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 面影能换成面庞吗?为什么?结合你们收集到的资料说一说。

    2) 在你们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3)、作者苦苦地追寻,只为得到一个清晰的面影,只为得到母亲的一个微笑,一声呼唤,可是他追寻的结果,只是让他眼泪不停地流淌,只是让他的夜晚无数次地失眠,难怪他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

    请同学们想一想,季羡林单是在寻找自己的生母吗(更有浓浓的怀念祖国之心。)所以,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四、音乐升华情感。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憾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也来唱一唱吧!

    (播放音乐)

    2、朗诵诗歌《我的中国心》。

    怀念母亲教案【篇6】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

    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怀念母亲教案【篇7】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⑴ 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⑵ 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⑶ 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

    有感情地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教学说明:此部分教学,不拘泥于一句一句地讲解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找出句子,不分先后秩序,学生找到的句子老师与学生共同朗读、共同讨论,得出祖国母亲与自己生母一般,让作者思念,作者那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同时通过文字也传递给了我们。教师应多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及抓住句子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除武装句子的意思。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怀念母亲教案【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正确读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所含的复杂的思国与思母之情。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理清课文内容。

    2. 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起季羡林,大家并不陌生,五年级的时候曾学过他的两篇文章,大家还记得吗?(《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季羡林爷爷写的文章,叫做《怀念母亲》。怀念就是思念、想念的意思,作者在文中写了些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探个究竟。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接下去给点时间你们自由朗读,要求做到读得准确、读得通顺,边读边感悟。

    ⑴准、顺 ⑵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2.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过生字词关。老师来看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如何。(出示生词)

    挚 寝 频 朦胧 凄 斑 篇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纠正错误;指导正确书写,“朦”“胧”“凄”“频”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朦”“胧”“凄”左窄右宽,“频”左右相等,尤要注意“朦”、“频”,切勿少写多加,要注意区别。)

    3.把它们放到词语中你们还会读吗?(出示词语)

    真挚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朦胧凄凉可见一斑 一篇散文弃养沮丧心潮腾涌(采用小组朗读、个别朗读的方式,纠正错误)

    4.这些词语的意思我们都要知道,待会我们再一起在具体的句子中理解它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来生字词难不倒我们同学,接下去老师要考考你们大家有没有读懂课文了。从课题来看,这是一篇抒发怀念、思念之情的文章,怀念的对象是母亲,那么这个母亲仅仅是我们平常意义上说的母亲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来告诉老师。

    (请同学举手回答,这个问题设计意在让学生立足第一段)

    明确:双重含义:亲生母亲、祖国母亲。

    2.作者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感情?

    (请同学举手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同样在第一段)

    明确: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3.同学们有没有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这样浓浓的爱与怀念?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找一找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深切感情。先来找找怀念亲生母亲的句子吧,用横线划出你找的句子,并注意边找边感悟。

    4.交流反馈,教师总结并及时板书。

    怀念亲生母亲:

    ⑴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⑵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⑶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5.再来找找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

    怀念祖国母亲:

    ⑴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⑵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⑶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⑷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⑸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⑹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⑺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6.同学们找出来许多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这也是作者和我们常人想得不一样的地方。作者从什么时候开始特别怀念祖国的?

    (立足第三段)

    明确并引导:到德国留学后(国外)引导 怀念两个母亲

    (国内) 引导 怀念亲生母亲

    7.梳理文章两大块内容

    ⑴国内:思念亲生母亲

    ⑵国外:思念两个母亲

    回归课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四、回顾生母,感受敬慕

    1.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此块内容着重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2.谈感受,质疑。

    3.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引导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悔、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会如此痛苦?同学们能理解吗?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举手发言)

    教师总结:这得从季羡林和母亲的关系说起。

    ⑴感情好,母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照顾。

    补充资料: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形影不离。母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荚,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这问那。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给母亲看一看。棒子上长了乌霉,我一定要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她总是把家中罕见的白面饼子给我吃,而自己一生都以难以下咽的高粱饼子为伴。

    ⑵相处时间不多。见原文中“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⑶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是什么?

    出示资料: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

    ②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

    明确: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出示资料: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③你如何理解“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这句话?

    明确:抓住依靠、精神支柱去感受

    5.结合资料,再谈谈自己对作者所流露出的感情的理解和感受。

    6.再读整段话。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痛哭 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终天之恨 泪流不止

    亲生母亲 频来入梦

    (崇高的敬意 真想哭

    真挚的爱慕)

    频来入梦

    凄凉 甜蜜

    祖国母亲 不能忍耐

    思潮起伏 想起故国

    心潮腾涌 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怀念母亲教案【篇9】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1、回顾以前学过的课文《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谁?他就是在北京大学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季羡林。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⑴ 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⑵ 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⑷ 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1、自学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重点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质疑。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⑴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① 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②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⑵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① 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② 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③ 补充资料,谈感受:

    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2、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我对生身母亲的爱。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亲。)

    1、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⑴ 谈谈体会,或是质疑。

    ⑵ 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

    ⑶ 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想象说话:如,因为季老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⑷ 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

    学生交流。

    想象说话:如,他想到___________,仿佛觉得_________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⑸ 朗读其他相关内容: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11月28日……

    想象说话:如,他想到__________,仿佛觉得_________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亲怎样的面影?

    3、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4、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旧邦,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

    2、小结:

    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

    我在母亲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怀念母亲教案分享九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