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精选7篇
  •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1-31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精选7篇。

    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反复修改和改进终于推出了这篇最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希望您对我们的内容感到满意。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教案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铺地砖的实际问题,能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选择所需的地砖,能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铺地砖的实际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选择所需的地砖,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1、学生每组准备一个圈尺。

    2、调查市面上的几种地砖的规格,计下它们的尺寸。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让学生说说装修住房客厅里一般铺什么,怎样知道要用多少块地砖。接着按教材提出任务。

    2.说明课题,并板书:铺地砖。

    二、小组活动

    1.提问:在客厅里铺地砖,首先要做哪些工作让学生相互讨论后在班内交流。说明需要知道客厅的长、宽和地砖的规格。

    2.学生汇报所调查的地砖的规格。

    3.出示客厅的长、宽和三种地砖的规格。

    4.小组讨论。

    (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计算,然后汇报不同规格地砖块数的计算方法和结果,老师可以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按实际情况想到各是怎样拼接的,了解拼接太多就不美观。

    (2)提出美观要求,让学生讨论好的办法,每组计算后填表,然后在班内交流,得出比较好的办法。

    (3)提出四周铺15厘米的大理石条,让学生讨论要怎样计算。

    (4)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使得地板更美观?学生讨论后发言。

    三、测量、计算

    1.提出要在教室里铺地砖,必须做哪些工作,怎样计算的问题。

    2.分小组进行测量、讨论和计划、计算。

    3.各小组汇报每组的计划,在班内交流、比较。

    四、活动小结

    五、课外延伸

    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为你的房间设计一个合理的铺地砖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2】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玩了好多游戏,高兴吗?还想去吗?这节课我们再来玩一玩,喜欢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猜一猜”。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桔子和苹果

    请一个同学和老师合作做游戏。

    2、考老师

    师:请到前面的同学双手拿水果,让老师猜猜你的另一只手里拿的是什么水果?

    师:你们会玩这个游戏吗?你和你的同桌任意选两样东西一起来做这个游戏。

    3、师:刚才的游戏太简单了,再玩一个难一点的。(找3个人)三种水果分给他们。

    生1:我拿的不是桔子,也不是梨,你们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

    生2:我不是桔子。

    生3:猜猜我拿的是什么?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猜的?

    4、小组玩游戏。

    5、师:接下来我们来猜数字,按照刚才的方法我们来猜猜卡片上的数字,也可以用别的方式提醒伙伴。

    6、师:还想玩吗?请3个人站到前面来,分别戴上三顶帽子,根据下面同学的提示猜猜自己头上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高兴吗?那你学会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如果有四种物品,你还能猜出来吗?下课后可以和小组同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2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等腰三角形边和角的名称,知道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3个内角相等。

    2、 让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3、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它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

    例题中的三角形;一张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关于三角形,你有那些知识

    1、按角分成三种三角形

    2、三个内角和是180度

    算第三个角的度数,如果是一般三角形,那就用180去减;如果是直角三角形,那就是90去减……

    二、认识等腰三角形:

    1、比较老师手边的两块三角板,他们有什么相同(都是直角三角形)

    有什么不同(其中有一块三角板的两条边相等,两个角相等;而另一块三角板的角和边都不相同。)

    指出:像这种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我们叫它“等腰三角形”

    2、折一折、剪一剪:

    取一张长方形纸,对折;画出它的对角线,沿对角线剪开;展开

    观察:这样剪出来的三角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等腰三角形。想一想:为什么要对折后再剪呢(这样剪出来的两条边肯定是相等的。)

    除了两条边是相等的,还有什么也是相等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还有两个角也是相等的,因为也是重合的。)

    3、画一画:

    讨论一下,如果我要把这个等腰三角形画下来,应该怎么画

    从一个顶点出发,分别画两条同样长的边,这样就确保有两条边是相等的,然后再连接这两条边,就得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

    师生共画等腰三角形。板书:等腰三角形

    4、教学各部分名称:

    读“等腰三角形”,想一想,这名字是什么意思(两条腰相等的三角形)

    在图上标出:这两条相等的边,我们就叫它“腰”;这第三条边和它们是不相等的,我们叫它“底”

    在底边上的这两个角是相等的,就可以共用一个名字“底角”;剩下的这个角,称之为“顶角”。

    三、认识等边三角形:

    1、刚才有的同学画的等腰三角形,看上去三条边都是相等的。如果真是那样,那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等边三角形”。

    2、为了确保三条边都相等,我们可以这样折:取一正方形形纸,边折边示范,并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折

    剪下后,量一量每条边是不是真都一样长在量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3个角也都相等,都是60度)

    3、画等边三角形:很容易保证两条边相等,但保证三条边都相等有一定的困难,所以等边三角形不好画。你有什么办法

    方法一:根据角度来画。比如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然后分别画出60度的角,如果两边正好会合,正好都是3厘米,那就说明画得很准确。

    方法二:根据高来画。比如先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然后在1.5厘米处画高,从端点出发到高量出3厘米,并画下来,再画另一条,就得到了等边三角形。

    学生动手画一画。

    四、完成想想做做:

    1、下面物体的面,哪个是等边三角形,哪个是等腰三角形

    指名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2、用一张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剪开。剪出的两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是直角三角形吗.

    分别请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指出:三角形可以按角来分也可以按边来分,这是两种不同的依据可得到不同的结果。

    3、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并说说这几个轴对称图形都是什么三角形。

    指出:既然是对称的,那肯定有两条边是相等的,那就是等腰三角形。

    4、在点子图上画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再画出每个角都是锐角的等腰三角形。

    老师注意巡视检查,也可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己怎么画的,怎么想的

    5、教学你知道吗

    五、课堂作业:

    第32页第5、6、7题。在写之前可先组织学生说说各题是怎么思考的。

    板书设计: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4】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

    针对《7 的乘法口诀》教材,就课堂教学目标及课堂导入进行教学设计。参考答案: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7 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弄清每句口诀的来源。②初步掌握7 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③能用7 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编制7 的乘法口诀过程,初步学会运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吗?赶快用掌声把她请出来吧!(课件出示:白雪公主)她的好朋友是谁?(七个小矮人)今天是白雪公主的生日,小矮人 们想邀请小朋友一起为白雪公主唱支生日歌,愿意吗?(课件:小矮人们联欢的场景,并配 上“生日快乐”音乐)细心的小矮人们还为白雪公主准备了小礼物呢!(课件:7 个小矮人,每个小矮人手捧7 朵鲜花)爱思考的白雪公主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鲜花,问了小矮人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鲜花中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吗?”可是小矮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发现。相信聪明的你们通过仔细地观察,一定会发现的!有信心吗?(生:有。)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当当小矮人们的“小老师”,给他们讲讲吧!(随即贴出情境课题:我 给小矮人当老师)

    请阅读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就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导入进行教学设计。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①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数。②使学生在 具体情景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向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③通过数学活动来激起学 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创设情景,激趣导学:

    青蛙儿歌(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学生齐说:1 只青蛙1 张嘴,2 只青蛙2 张嘴,3 只 青蛙3 张嘴,4 只青蛙4 张嘴,5 只青蛙5 张嘴? 师:能说完吗?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

    生总结:多少只青蛙多少张嘴,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a 只青蛙a 张嘴。问学生说一 说下面这些字母或符号表示的数是多少?

    课件出示例:

    请阅读六年级《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就课堂教学目标和板书进行教学设计,并谈 谈你教学设计的理念。参考答案:

    一、教学目标:

    ①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 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②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 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③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 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 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反思等数学活动,获 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紧 紧围绕这一理念,先让学生学习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再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最后通过简炼 的分层练习,深化比例的基本性质,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渗透假设、验证、优化 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感受“一一对应”和“变与不变”的思想。

    三、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5】

    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以及熟练地掌握了通分的方法与技能后进行的学习,对于丰富学生的数感以及今后的百分数应用等有重要作用。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分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在生活中对百分数也有了初步的感知,在本节课的实施中,我注重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使学生充分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体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以及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我校六年级(2)班的学生。这个班是第二批使用新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的学生。经过近5年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学习,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自主探究的意识比较强,并有一定的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本班学生比较活跃,教师的引导和调控要讲究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2、收集、整理、分析有关百分数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体验百分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相关信息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6】

    1.圆 柱

    第一课时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例

    1、例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特征。难点: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罐头盒、茶叶筒、树桩等圆柱体实物。它们都是圆柱体,简称为圆柱,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

    1 柱。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展示圆柱的几何图形

    沿着这些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画线,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画线的同时实物慢慢消失,只剩下轮廓。

    计算机演示圆柱形的画法。并让学生画一个圆柱。

    2、动手操作,整体感知

    (1)分组活动,让学生拿着圆柱体实物观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直观操作形象感知圆柱的特征。(2)思考并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圆柱的上、下两面是什么图形?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

    (1)圆柱的底面:圆柱几何图形的底面逐渐分离出来,显示出上下两个底面重合的动画。使学生直观地看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确实是2个完全相同的圆。

    (2)圆柱的侧面

    摸到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它是一个曲面)(3)圆柱的高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出示一盒牙签,观察想象圆柱的高有什么特征。然后提问:圆柱有几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拿出纸圆柱形模型,剪刀等,把圆柱形模型的侧面沿高剪开,再打开,观察形状。

    (2)提问:展开后得到的是什么图形,这个图形跟圆柱有什么关系?小组进行交流。

    (3)利用教具进行验证,把圆柱的侧面沿一条高逐渐展开显示成长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再卷起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

    得出:长方形的长=圆柱的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

    三、课堂检测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2.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圆柱的高有()条。

    3.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3厘米,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或()。

    四、总结全课反思体验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课外延伸:按照教科书121页那样,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3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底面(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

    圆柱

    高—有无数条

    长 = 圆柱的底面周长

    侧面—沿着一条高展开—长方形

    宽 = 圆柱的高

    课后回忆:

    本节课圆柱的认识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就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对于学困生来说抽象点,虽然做了教具进行了演示,还不是很理解。做一个这节课的课件估计会好一点。尤其是展开图中的长方形的长学困生怎么也理解不了,怎么会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呢?

    第二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例

    3、例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

    4 养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米?(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二、探究新知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5(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3.教学例4(1)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

    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三、课堂检测、填空。

    1.沿圆柱体的高剪开,侧面展开后会得到一个()形,长是圆柱的(),宽是圆柱的(),因此圆柱的侧面积=()×()。

    2.如果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厘米,高是6厘米,那么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形,它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分步列式计算。

    6 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厘米,高是8厘米,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作业 练习二第6题。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

    课后回忆:

    圆柱的表面积计算不难,但是繁琐,强调学生一定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细心一点,开始学最好分步做。最容易出错的是加上2个底面积。还要注意最后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再一个就是知识的应用,像制作水桶、摸水泥的面积等求的是一侧面积加一底面积并不是表面积,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区分,灵活应用。

    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例5-例6.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7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实验操作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猜想、操作、讨论等学习过程,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知识间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善于猜测的习惯,增强肯动脑又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圆柱体积的概念

    1、出示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个发现你想到了些什么?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二、比较大小、探究圆柱的体积与哪些要素有关。

    1、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哪个体积大?

    2、提问: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想到将圆柱体放进水中,比较哪个水面升得高。

    3、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并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报告1中。

    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结论:当底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即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三、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

    1、再次设疑: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计算圆柱的体积。

    2、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让学生思考:要计算圆柱的体积,依据学过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圆柱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体后应该也能够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可能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5、让学生依据假设结论分组测量圆柱C和圆柱D的有关数据,用计算器计算体积,并填入实验报告2中。

    四、确定方法,探究实验,验证体积公式。

    1、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工具,自主商讨确定研究方法。

    2、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确定了两种验证方案。 方案一:将圆柱C放入水中,验证圆柱C的体积;

    方案二:将学具中已分成若干分扇形块的圆柱D拆拼成新的形体,计算新形体的体积,验证圆柱D的体积。

    3、学生按照自己所设想的方案动手实验,并记录数据中。

    4、实验后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用实验的方法得出的数据与实验前假想计算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

    5、学生汇报:实验的结果与猜想的结果基本相同.

    6、教师用课件演示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向学生明确圆柱的体积确实可以像计算长方体体积那样,用底面积乘以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V=Sh

    V=πr2h

    五、运用探究结果,解决问题。

    出示例6,学生运用公式自己完成。

    六、课堂检测、填空。

    1.求一个圆柱形钢材占空间的大小,是求()。

    2.圆柱的体积公式是(),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是()。、解决问题。

    1.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平方分米,高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立方米,底面积是平方米,它的高是多少米?

    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圆柱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V = S h

    课后回忆

    圆柱的体积这节课内容比较少,也容易理解,主要是圆柱切割拼凑成长方体抽象一些,不过学生还是能掌握的。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注重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提升思维品质,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准备

    圆柱侧面展开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教学例3。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3)圆柱的底面积你会计算吗?侧面积呢?

    ①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②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③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12 长×高)3.尝试练习。

    (1)求下面个圆柱的侧面积。①底面周长,高。②底面直径8cm,高12cm。(2)求下面个圆柱的表面积。①底面积是40c㎡,侧面积是25 c㎡。②底面半径是2dm,高是5dm。4.课堂小结:说一说你的体会。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二第5~8题。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 高

    课总

    13 后结 本课时教学,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通过观察、讨论、引导,发现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在设计练习时,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放手给学生自己练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7】

    第一册第53—55页及练习八第2、3、4题。

    1、关于直尺图两端的缺口。

    直尺图左端不画口是可以的,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小于0的数是没有感受性认识的,也没有过早涉及的必要。直尺图右端的口必不可少,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自然数逐1增长的规律,以及自然数个数的无限性。2、关于比较8、9的大小,通过点子图来比较,其目的在于认识7、8、9之间的关系,7在8的前面,7比8小,8在9的前面,8比9小。这种认识显然过于狭隘,应该让小朋友在更广的区间内认识9以内数的关系,这样,更进一步增强数感。学情分析:

    1、关于数数。

    前面已学习了7以内数的认识,对认识数的哪几个方面内容有初步的感知,有了数数、了解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等能力。重点让学生理解数自然数是一个一个地数。

    2、关于数的组成。

    对于数组成,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有基础,但大多流于死记硬背,而现在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分什么,如何有序地分,由其中的一组还能还能想到什么。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认数、读数、写数;知道9以内的数的顺序,能正确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8、9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摆一摆、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认识8、9的过程,感受8、9的组成,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8、9的数数与认数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探索和发现8、9的组成,激发学生探究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在引导学生从8、9的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的过程中,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8、9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小棒。

    一、情境导入。

    师:王大伯养了一群小猪,把小猪编了号,看,它们来了!

    1、这些小猪的编号各是几?一共有几头小猪?(课件:7头小猪跑着出来,身上有编号4、1、6、2、5、7、3)

    2、请你按编号顺序把小猪们排一排队好吗?你有几种排法?(1、2、3、4、5、6、7或7、6、5、4、3、2、1)你是按什么顺序来排的?

    3、王大伯又买了2头小猪,该编上什么号呢?(引出8、9)板书课题:8、9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8、9的含义及顺序。

    (1)摆一摆。

    师:你会用小棒来表示已经编上号的7只小猪吗?(学生操作)

    师:王大伯又买来一只小猪,这时是几只小猪?(板书:8)你还会用小棒来表示吗?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操作)摆成自己喜欢的图形。

    师:8号的小猪该排在队伍的什么位置呢?(学生说电脑演示)你是怎么想的?(板书:7<8

    师:王大伯再买来一只小猪,这时是几只小猪?(板书:9)你还会用小棒来表示吗?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操作)

    师:9号猪要加入它们的队伍中,应该排在哪里呢?你是怎么想的?

    (2)说一说。

    看着整齐的队伍,你知道些什么?用8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用9和一个数比呢?

    (4)活动。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小奖片给表现好的学生,先发7张,再发1张,问学生是几张?发了8张小奖片,再发1张,问学生是几张?

    学生活动:9名表现好的学生到前面。

    师:第8个同学指的是谁?为什么会出现2位同学呢?从左边数第9个同学是谁?从右边数起呢?(指名回答)从左数起的前面8个同学转个圈,从右数起的前5位同学先回到座位上。2、8、9的写法。

    (1)说一说8、9像什么?

    (2)师范写

    (3)学生在书上描写

    (4)学生互相欣赏3、8、9的组成。

    (1)9的组成。

    师:9只小猪都关在一个猪圈里太挤了,王大伯新建了一个猪圈,把9只小猪分别关到两个猪圈里,王大伯可能会怎样关这9只小猪呢?

    请你拿出9根小棒代替9只小猪,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小组交流你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讨论9的组成的记忆方法: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由一组想到另一组。同时老师整理改变板书:

    (2)8的组成(用小棒分一分)

    (3)完成“做一做“

    三、练习

    1、活动:同学们在学习中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们拿出直尺找一找数学8在哪里?9呢?用尺子连一连,书上练习的第2题。

    2、小猪聊天猜年龄。(课件出三只小猪在猪里的情境)

    小猪一:我的年龄比7大,我可能是几岁?

    小猪二:我的年龄比9小,我可能是几岁?

    小猪三:我的年龄比6大,比9小,我可能是几岁?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精选7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