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压强教案汇总10篇
  • 压强教案

    发表时间:2023-10-05

    压强教案汇总10篇。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压强教案汇总10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压强教案 篇1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第七章第一节《压强》。

    一、说教材

    《压强》选自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压强》的第一节。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压力的认识、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知道压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并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一节内容不仅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本节课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知欲,并通过实验探究来加深对压力压强的理解。因此,我制定的本节课的目标是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列举常见压力实例,知道压力的概念,会区分压力和重力。

    2)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 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评价设计

    1) 通过参加探究性实验的活动,在体验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并渗透对比法。

    2)通过课堂计算练习,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学生容易把压力与重力混淆,所以我把认识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虽然压强是第一次接触的新概念,但对于压力确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发挥探究实验的作用,迎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里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获得知识。

    准备教具:自制压力小桌、海面、气球、图钉、砝码、钢条、白纸、一端削尖的铅笔等。

    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中,提倡学习的多样化,注重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法:本节课采用的学法为:观察对比、讨论交流,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五、器材准备:

    选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教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用:长方体小木块、海绵、重物、长塑料直尺,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用:气球、海绵、小桌、砝码、砖块、沙盒、图钉、钉子、矿泉水瓶、木板等。

    六、说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本节课我安排了5个环节进行教学,在每个环节中,力求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究为主

    第一个环节:环节的引人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1)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方向。(2)产生学习的内动力。

    我准备采用:“实验---观察---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首先安排学生用两种不同方法"让学生用手指压一端削尖的铅笔两端。”,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用不用的方法顶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呢”指出这是通过今天的学习需要解决的。

    我认为"用手顶笔的两端”这个实验是比较贴近生活的,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与生活习习相关,更好的激发学习愿望,调动学习积极性。带着问题迅速进入课堂

    第二个环节:理解压力的定义

    (1)压力的概念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常用到“压力”这个词,但对“什么是压力”和“压力的方向”没有确切的认识,所以我用砝码压钢条的实验让学生自己感觉到钢条的弯曲是受到了力的影响,而且学生很容易通过观察知道这个力是压力,初步让学生知道压力的存在,然后利用几幅图片说明,哪个是受力物体,力作用在哪里?方向如何?学生总结出共同点,通过上述几个实例的受力情况的共同点的归纳,指出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认识。

    (2)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这个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这个难题是我这样化解的,通过叫学生演示几个不是由重力而产生的压力。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上述的压力的概念画出几个例子的压力的示意图,然后根据已经所学的知识画出重力的示意图。观察压力和重力的示意图,学生自己研究得出作用点肯定不同,方向一般不同。

    第三个环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我决定把这部分的教学建立在学生观察和实验上,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完成这个部分的内容,教师间接的引导学生,对这个环节的完成,我分以下步骤来进行

    (1)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提出,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提出问题,我又让学生重新作了手指同时压铅笔的两端的小实验。问,压力的作用效果一样吗?你认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2)让学生根据实验提出猜想,学生会根据实验感觉,提出合理的猜想。

    (3)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并提出实验中如果涉及多个变量时,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

    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并让学生上讲台来分享他的实验结果。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实验表格:

    一、目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的关系。

    二、实验方案:应控制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观察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三、选择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压力(大或小)

    受力面积(大或小)

    压力作用效果(明显或不明显)

    第四个环节:建立压强的定义

    对于压强概念的建立,我是这样设计的,由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也就是说当一个量的变化由其他两个量来决定时,是怎么比较的,我通过叫学生回忆速度定义的提出,并引导学生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进行比较,从而引出了压强的概念。在理解了压强的定义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利用一些练习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然后发给学生气球,让学生根据已经学习的内容提出气球的形变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动手动脑如何改变气球的形变程度?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第五个环节: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这个活动安排在压强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进行分析归纳。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⑶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⑶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在上述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教材图10-5,明辨哪些属于增大压强,哪些属于减小压强,进而由学生举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其他事例.由于教材图10-6中的三幅图都是与受力面积有关的事例,如果先讨论这三幅图,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会认为只有改变受力面积才能增大或减小压强.

    第六个环节: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

    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总体建立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总结这一过程中完成。问题的提出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学生学习的热情比较高,探究的欲望非常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虽然准备的教具不多,但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所进行的实验多种多样,所以我采用叫学生上台来讲解他的实验思路,这样作一可以让学生验证自己的实验是否正确,又可以思考别人的实验是否更科学更合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压强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 使用控制变量 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的计算及单位

    教学工具

    钉板、砝码、石粉、铅笔、海棉、橡皮泥、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文76页14.1-1蝉 及14.1-2沙漠之舟)引入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大小 :有时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时)、有时不等于重力

    2.突破 难点的方法:

    练习:利用图几种情 况分析压力的作用情况来巩固所学的压力的知识。

    (二)压强

    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压强的学习

    1.提出问题

    2.进行假设和猜想

    3.设计方案(实验)

    4.进行实验(学生探究)

    5.分析现象

    6.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或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P)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叫做压强。压强的公式:如果用P表示压强 、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压强---帕斯卡(Pa) F-- -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平方米( m 2)

    1Pa = 1N/m 2

    压强的物理意义:

    以P=20Pa为例,P=20Pa=20N/ m 2,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20N。

    讲解例题,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压强及有关计算(特别是公式的应用和单位的统一)

    通过列举相关的实例(啄木鸟、图钉、刀等),提出问题,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感受、经验进行讨论并总结和归纳:

    减小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2 )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

    (3)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时, 减小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不 变时,增大压力

    (3)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练习:小李的质量是65Kg,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是4.5dm2,当小李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他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大约是多少?

    压强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首先来说一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主要内容是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因素以及压强概念和公式的计算,本节内容既是建立在对于弹力、力的三要素等知识的基础上,更是本章中的基础内容,学好本节课可以为接下来将要学习的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节课中教材还设立了探究性实验,能够推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信息总结归纳能力逐步提高。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下面谈谈我所教授学生的情况。

    八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正逐渐发展,对于物理这门学科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而本节内容与日常实际联系较为紧密,易于理解,所以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仍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如认为压力一定等于重力或压力的作用效果仅与压力有关等,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实验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经过以上对于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整合能力。

    3。通过学习,增强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随之确定了。

    【重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

    【难点】能够根据改变压强大小的因素理解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法学法。

    教法:教法一方面将采用设置情境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将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学法:为让学生先学会,再会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主宰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据此本节课我分以下环节组织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

    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同学课本中压路机压路、跳水运动员起跳及手压图钉的图片,进而向同学提出疑问,以上三副图片中物体受力情况有什么特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进而导入本节新课《压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并激发其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图片结束后设置疑问可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要研究的知识目标,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环节二:新课讲授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

    本节课的内容包含四个重要知识点:首先是对于压力的理解与认识。

    我会组织学生对于导入图片中所受压力进行分析,主要从力的三要素中的方向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我此时讲解压力的产生条件,并向同学们提出疑问,压力一定等于重力吗?学生简单思考后,我举出正例,物体不受其他力放在水平面上,再举出反例,用手戳胳膊,让学生意识到压力是不一定等于重力的。

    【设计意图: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压力是属于弹力的一种,但是对其方向、产生条件并没有系统的进行学习,而本节课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所以对于压力的相关知识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接着是第二个知识点,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此时我会继续抛出问题:根据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作用在受力物体身上的力是压力,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仅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吗?让一名学生演示双手夹铅笔并说出其感受,引发学生的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还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

    接下来引导学生利用实验验证猜想,实验前让学生小组内讨论本次实验中由于需要讨论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使用什么实验方法进行?怎样选取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案才能明显比较出压力的作用效果等一系列问题。而我则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必要时解决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实验具体步骤。实验结束后先由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再由我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引发学生产生疑问后,积极地组织学生利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化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思考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于本节课重点知识有较为清晰的把握,也能够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接着是第三个知识点的讲解。

    此时我会适时在学生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讲解物理学中利用压强表示压力的这种作用效果,并对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进行讲解,举出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具体数值,并由此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影响因素之后,系统地对于压强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易于学生的理解】

    最后是对增大或减小压强这一知识点的讲解。

    我会根据课本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增大或减少压强的方法是什么,同时让学生再列举其他的方式或例子来充实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其理解。

    环节三:巩固提高

    新课讲授之后就进入到了巩固提高环节。

    在此环节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活动,让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两人一组合作,利用网格纸中测出脚与地的接触面积,结合自己平时的体重,估算站立时自己对地面的压强的具体数值,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研究并讨论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设计意图:增大和减小压强在大部分教学过程中都是以问答法的方式进行,但个人认为,这个问题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学以致用,本环节中让学生改变以往的听课方式,在教室中自由讨论合作,估算自己对地压强数值,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于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式中的物理量】

    环节四:小结作业

    最后就是小结作业环节了。

    师生共同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作业我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工具,如指甲刀、火车枕木等如何利用压强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七、说板书设计

    压强教案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xx,我说课的题目《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是人教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四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教材压强部分的升华,与实际生活和生产联系密切。本节课的特点是探究活动多,生动有趣,所得规律应用性强。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思考,做好探究实验并能应用探究得到的结论正确解释现象,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科学理念。

    2、教学难点重点。

    (1)难点:

    ①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②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2)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让学生初步知道流体具有流动性。

    ②让学生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③让学生初步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④让学生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简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验使学生加强动手实践能力。

    ②培养学生用所学流体的压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wwW.JK251.COM

    ③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加强爱科学和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研究实际问题的探索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感受物理学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物理。

    4、教具与学具。

    教师器材:说课PPT课件、机翼模型分析flash、两个圆形纸、圆珠笔笔杆、优酸乳饮料和两个管子。

    学生每组器材:两个乒乓球、两张纸,一张纸条、水槽、注射器、硬币、漏斗、机翼模型、绳子。

    二、说学情。

    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初三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让学生动手做些实验,来观察流体运动而产生的一些现象,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利用生活现象,使学生认识到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存在关系,通过探究学习,发现其规律。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科学理念。

    三、说教法与学法。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主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学生先通过三个探究实验自己动手研究,最后小组讨论分析总结归纳得出本节课所学规律,这样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再用电脑投影展示飞机机翼的侧面图,观察其特点,让学生自己利用所得到的规律分析解释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从中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

    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针对本节课侧重现象的特点,不准备设计独立的评价与练习,而是把学生对教材以外的现象的解释作为一种练习,让学的现象和练的现象浑然一体。把课堂最后时间作为知识的升华,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去解释分析有关火车站的安全线、狂风掀翻屋顶、硬币跳高等现象,在体会物理知识的无穷魅力的同时,进一步把现象与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思考结束本堂课。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内化提高,实际应用——感悟收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引入:利用空中客车A380来到中国的新闻和用漏斗吹乒乓球做“吹球球不走”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

    (二)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当流体流动时,流体压强的大小跟静止时有什么不同?

    流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进行猜想,通过以下三个实验探究

    实验一:请同学们站立起来,手握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均匀持久地吹气,看见什么现象?

    实验二:点燃一只蜡烛,用一细管往蜡烛火焰的旁边均匀持久地吹气,火焰将向哪一边倾斜呢?

    实验三:将事先折好的两只小船,放入脸盆内,然后用矿泉瓶当作水管向船中间的水域冲水,两船如何运动?

    分小组实验,完成后每组派一名同学上台演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引导学生集体总结归纳,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三)第三环节: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你能解释吗?

    媒体展示狂风掀翻的屋顶,火车站的安全线,让学生分析解释其中原因,巩固新知的同时锻炼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四)第四环节: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通过吹纸小实验让学生分析其中原因,再过渡到分析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五)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收获?

    (六)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1、实践作业:

    制作一个模型飞机,比一比看谁的模型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长。

    2、调查作业:

    调查和收集一下生活中还有那些与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相关的现象,并尝试解释。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下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为了使学生对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板书如下: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流体:气体、液体统称为流体。

    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

    三、飞机升力的产生:原因:物体两侧流体的流速不同,产生压强差。

    应用:飞机、小喷雾器

    六、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压强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压强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物理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学生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四、说课堂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三幅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力和压强)

    (二)讲授新课

    (1)通过观看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从而引出压力的概念。接着让学生作出一些图形的压力的示意图。对压力和重力再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种力,并强调只有在水平面时,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

    (2)压力的作用效果:

    接着让学生用手压铅笔的两端时,有何感受?

    a、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b、提出假设:学生进行大胆猜测

    c、设计实验:

    d、验证假设: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e、得出结论: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受力面积下,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相同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3)压强的计算公式: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N/m2(Pa),且1Pa=1N/m2,并说明1N/m2的意思。并举例说明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压强教案 篇6

    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我说课的内容有教材目标的分析与定位,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个部分。

    一、教材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1、教材分析:《压强》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的知识核心,是学习全章知识的基础。压强也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本节内容分三个阶段,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是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诠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2、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通过以前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七个要素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教学目标: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特点等因素,我制定本节课目标:

    (1)认知目标:

    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技能目标

    通过试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据此确定下面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简单的计算及应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难点:有效组织好探究活动归纳出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真正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2、学法:据以上教法和学生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归纳法,数学推理法。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本节教学程序采用以下几个板块进行:情景导入,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及计算,增大与减少压强的方法,总结与反馈。

    1、情景导入

    学生观看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入课题,体现了从生活中走向物理教学理念。

    2、压力的概念

    (1)通过展示钉锤钉钉子,人踩钢丝等代表不同方向的压力的生活现象的图片,提出问题,通过受力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出所受压力的共同特征,导出压力的概念并板书,压力是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这样让学生体验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

    (2)由于重力知识的干扰,认为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学生对压力的概念产生困扰,用了一个演示实验通过一把钢尺中间放个磁铁,改变方向,从形变的大小组织学生分析明白压力不是重力,也不都是由重力产生的,也为接下来压力的作用效果作铺垫。这样安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知识的递进关系。

    3、压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活动,列举实例。请学生们观察对比教材“想想议议”中蝉和骆驼的图片并提出问题。通过大量的实例,了解对比是一种处理科学问题的常用方法,同时认识到压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对比两幅图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探索自然的兴趣,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我们重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两个学生体验活动,意在通过体验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愿望,并有所依据的提出合理的猜想。

    设计试验进行试验先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提示学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设计实验。

    给每小组准备如下的器材:海棉、压力小桌、肥皂、钉子、图针、钩码。

    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学生实验填写的表格。

    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一些基础较一般,不知从何下手的学生,,他们会打开课本,学会用海棉、压力小桌、钩码作探究实验。而对于那些程度好的同学,他们的思维很活跃,探究方法也很多。这样分层次的教学,加深了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压力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

    4、压强概念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呢?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对比速度概念分析概括得出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并板书。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1帕=1牛/米2,说明其物理意义。接着列举实例对帕这一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运用类比的方法,结合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自己得出结论,自主得出压强的定义和公式。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例题:一本重2.5N的教科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通过例题使学生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更进一步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教师分析例题,主要强调公式的应用和解题规范。深刻挖掘例题的隐含意义:一是单位要一致,二是正确理解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含义。三是进一步加深对压强的理解。通过计算大家知道了物理课本对桌面产生的压强,那如何让课本对桌面的压强增大一倍?

    自然引入下一个问题-----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5、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师生共同列举压强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多媒体展示),分析各用什么方法增大,减小压强的。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6、总结和反馈

    通过师生共同小结,形成知识体系,既总结知识也总结方法。

    解释现象:在杂技表演时,气功师躺在钉子上,人却毫发无损。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引入新课时的问题,意图:学以致用,前后呼应。使整个课堂浑然一体。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搞好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本节课的板书以内容式展现,一目了然,直观显示出教材的思路,并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压强教案 篇7

    第二节 压力和压强(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眼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医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二)教具

    演示用: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破码2个,细砂、玻璃杯。

    学生用:压力小桌, 10 × 10 ×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 200克的破码 2个(以上器材两人一组,由实验室准备人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开头的“?”和图10—1,猜一猜两人对雪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下去了,另一个人没有陷下去?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

    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板书课题:第十章压强液体的压强第一节压力和压强)。

    二、进行新课

    1. 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三人各画一图(有意识地请能正确画出的同学,以便借此讲解压力的概念)。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去,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2.学生停笔后,先讲评下面学生作图情况,然后讲评黑板上画的图,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师重复一遍学生的回答(板书: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4学生分组做课本图10—3压力小桌的实验,并讲述压强的概念。

    (l)介绍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

    首先照图10—3甲做,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然后照乙图做,比较与甲图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相同),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 最后请同学们回答图下面的图注中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照图10-3甲那样,放上一个破码和放上两个破码,想一想塑料泡沫受到的压力相等吗?

    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积相等吗?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实验后由学生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还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讲述压强的概念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人压强的概念(板书:压强)。

    讲述: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应取相同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这一定义)。

    (4)压强的计算

    例:一台机器重1000牛顿,与地的接触面积是2米2,这台机器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请同学们说一说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教师板书:压强= )

    告诉学生,物理上用户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压强公式:

    P=

    (5)讲述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米‘”(板书:压强的单位是“牛/米‘”,又叫帕斯卡人该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帕斯卡是法国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名称。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1牛顿”。

    写出“5帕”,指导学生说出它的意思是: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5牛顿。列举课文中一张报纸子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和成年人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请同学们利用刚学的压强公式、单位,计算下面所述例题。

    5.例题:

    〔例题〕:根据课本图10—4和图10-5所给条件,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教师一边念题,一边请同学们看图,并思考,念完题后,请学生说出已知条件,教师写在黑板上,利用公式P= 进行解答。

    解题过程中和解题完后进行评讲,强调单位必须使用规定的单位:力用牛顿,受力面积用米?,所得到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

    三、归纳本课的内容和课堂巩固练习

    1.利用黑板上的板书,简明扼要地把本课所学知识叙述一遍。

    2.请学生对课本的图10-1问题作出回答;再请一位学生说一说书包带子宽的比窄的好的理由。

    3.讨论章后习题第5题。讨论后教师补充、完善。

    4.教师把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的两种方式放在细砂上,请同学们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四、布置作业

    1.对第一节教材后的练习第1、2、3、4题进行思考,物理教案《压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把你的思考简要地写在题目的旁边,下节物理课时准备课内回答。

    2.把节后练习的第5、6题做在作业本上。

    提示:在做练习第6题之前,思考一下:

    1米2=______厘米2,1厘米2=_______米2,那么150厘米2=_____米2。计算时,要用科学记数法。

    (四)说明

    1.课本中图10一3的实验,如果没有恰当的塑料泡沫,可用砂子代替,效果一样。这一实验,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其课堂效果好于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出结论比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印象更深刻。

    2.关于压力和重力,在本课只就课本中所述的“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也不一定都与重力的方向相同”进行讲述。不宜在本课内进行拓宽或加深。如果有学生说“压力就是重力”,教师必须加以纠正,不要造成概念上的错误。至于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可放在章未复习时进行,以免充谈本课“压强”这一重点知识。

    3.关于压强的单位“帕斯卡”,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它的意义,在运用时才知道为什么要把受力面积“厘米‘”或“毫米‘”换算成“米‘”的道理;同时面积单位的换算,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课前给予辅导,特别是采用科学记数法和涉及负指数的问题时,可能就更加困难,教师备课时应考虑到这一问题。

    4.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大小的比较这一例题,安排给学生自己在课内做,可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学生做后教师进行讲评,在书写格式、解题思路、公式运用和单位换算上,给予指导,这样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效果更佳。

    5.把空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分别放在细砂上的演示实验,可以布置给学生课后回家自己做一做,并说明理由,以达到复习本课所学知识的目的。

    第2课 时

    (一)教学目的

    1. 巩固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2.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现象进行解释。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物理知识不仅有趣。更是有用的。

    (二)教具

    演示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各1把,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各1个,硬纸片或布条,肥皂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

    (以上器材两人一组)

    学生用:肥皂一小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

    (三)出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

    1.什么叫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什么叫压强?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

    3.回答第1课时布置的思考练习题。

    4.说出你测物理课本1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办法。

    以上问题,均由学生回答,由另外的学生补充、纠正。然后由教师进行评讲。

    二、进行新课

    1.根据学生对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两种情况放在细砂陷入细砂深度不同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力不变,玻璃杯对细砂的受力面积发生了变化,使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强发生了变化。(板书: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

    2.讲述

    (1)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

    (2)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如果墙基的受力面积不足够大,楼房对地的压强就很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所以修建高楼大厦,必须加宽地基,以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一6,读后说一说履带拖拉机和雪上飞机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小压强的?教师对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后板书“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

    3.实验:

    (1)学生随堂实验:

    同学们桌上放有一小块肥皂、有一条较宽的塑料带和一条细棉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做一做,看怎样才能较容易地把肥皂块切断?做完后举手发言,说一说你的做法和你这样做的理由。

    (2)教师演示实验:

    分别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剪硬纸片或布条。

    用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向硬纸片穿孔。

    做时请同学们观察,什么剪刀容易剪断布条?什么锥子对硬纸片穿孔较容易?

    由以上学年随堂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7,读后说一说图中所述的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压强的。

    三、巩固练习(课堂讨论)

    1.第1课时完后,布置同学们做课文后的练习第2、3、4题。请同学们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说一说你是怎样答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回答:为什么啄木鸟关嘴变钩了,就不能成为“森林医生”了?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

    2继续讨论章后的习题第6题,比较梯子和木板,哪个对冰的压强小?

    四、归纳本课内容

    1.教师复述本课的学习过程

    教师复习提问~讲述~同学们随堂实验和老师的演示实验~同学们的分组讨论。

    2.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内容:说一说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各举1~2例。

    3.教师小结: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要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采取恰当的办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并联系实际举出l~2个例子。

    2.把章后习题第1、2、3题做在作业本上。要求注意书写格式规范、公式、单位正确。

    3.思考第一节课文后的“想想议议”,可以互相讨论,看谁说的办法多。

    (四)说明

    1.本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当由学生回答的,尽量让学生回答,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学习,以练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2.本课安排的演示实验,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实感,也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演示后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并说明理由。然后教师再进行小结。

    3.本课重点、难点都不多,课内时间也较充分,布置的书面作业,也可以放在课内完成一部分。

    压强教案 篇8

    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大气压强》,我说课的内容有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四个方面。

    【教材分析】《大气压强》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十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对大气压强的研究是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运用压强、压力、水的沸点、液体压强等内容来认识的,由“想想议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从而用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进一步学习大气压强的测量和应用。

    【设计思想】

    1、初中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2、在教学中,按照“体验→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逐一展开,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大气有压强;·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2、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教学方法】这节课我设计综合应用目标导学,自学与指导,实验与讨论相结合、启发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流程】

    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2、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上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左右就沸腾了……实验演示: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请同学们猜测瓶子倒过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3、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

    4、师生分析实验: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学生代表分别说明,不足部分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补充。

    教师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为了给学生强烈的感受冲击,可以由学生来做“马德堡半球”实验。那么,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学生阅读:托里拆利实验。

    思考

    (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内汞柱上方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P0=ρ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5、学生阅读: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

    思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再得出结论。

    6、课后作业

    压强教案 篇9

    《压强》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了解压力的概念及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4、知道液体压强;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l、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知识理解的系统化、条理化。

    2、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l、压强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2、液体压强是教学难点。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

    其次,对于各个知识点,采取边复习边练习各个击破。实验:“顽强的气球”。引入课题。

    (一)、复习“压力”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3)压力的方向如何?

    压力的方向是垂直物体表面。思考1:压力一定等于重力吗?

    (二),复习固体压强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课本P143实验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从而引出压强的概念。

    2、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压强(p):帕斯卡(Pa);压力(F):牛顿(N),受力面积(S):米2(m2)。注意事项: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休、正方体、长方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p gh (4)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 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l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5)、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

    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思考2:受力面积和物体底面积一样吗?

    如图甲所示,将一块质地均匀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向右缓慢推动木板,使其右端渐渐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动木板使其右端逐渐离开桌面边缘至木板中心到达桌面边缘的过程中,长木板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压强________,所受摩擦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思考3:压力大对应的压强一定大吗?(计算说明)

    例坦克40t着地面积5m2

    女孩体重:50Kg高跟鞋着地面积:25cm2

    教师演示实验:将保鲜袋装里放入苹果,逐渐进入深水中,袋子里的空气被排出,成为真空。引出液体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压强公式:液体压强公式p=pgh说明: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液体压强p:Pa;g:N/kg;深度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这一点。

    3、生活实例:

    (1)、人能否在水中无限下潜?

    (2)、深海的鱼被捕上来后,放在盛海水的容器中会很快死去,这是为什么?4.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2)、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3)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思考1:液体内深度和高度一样吗?

    如图所示的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用薄橡皮膜封闭的圆孔,在两侧倒入不同质量的水,A、B两点距容器底部高度相等,则(填“A”或“B”)点水的压强较大,橡皮膜会向(填“左”或“右”)边凸起。

    思考2:当液体中出现物体时......

    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设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分别为p甲和p乙,则它们的关系是(

    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无法确定思考3:液体的压力如何求解?

    如图,一个重4 N,底面积为20 cm2的薄壁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将重5 N的水倒入杯中,水面到杯底的距离为10 cm,则:

    (1)此时该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各是多少?(2)水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各是多少?

    【课堂小结】

    1.压力与压强的概念及压强的计算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其应用;

    【作业布置】

    导学案后的《课后演练》板书设计

    一,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压力的方向:垂直物体表面二,固体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3)公式p=F/S (4)压强单位Pa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2、压强公式:液体压强公式p=pgh

    3、生活实例4.连通器

    压强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探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积极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以及密切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教学用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潜水艇,提出问题:

    问题:“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后出现了什么情况?(整个外壳直径缩小了)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引入探究课题

    1.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

    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

    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

    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猜想:

    学生思考: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

    【压强教案汇总10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