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原曹冲称象教案
  • 原曹冲称象教案

    发表时间:2023-08-15

    原曹冲称象教案。

    我给您整理了以下信息:“原曹冲称象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祝愿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访问。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 学生反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

    原曹冲称象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3、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曹冲是一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认11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三、教学难点

    1、掌握“秤、称”两个字的读音。

    2、学会6个字的形。

    3、从曹冲称象中感悟到聪明来自于观察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

    1.演示称象过程的材料。

    2.识字、词语卡片,投影仪。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插中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秤吗?秤是干什么用的?板书:称。

    2、问:称什么?谁来称?请大家打开课本齐读31课的课题。

    3、板书:曹冲称象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想办法认识它们,记住它们。

    2.听课文的朗读录音。

    通过听读你认识了那些字?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字卡。

    称官柱议论底(得)摇岁牵沿装

    3.谁会读?请你带着大家读一读。

    4.按自然段的顺序读一遍课文。

    5.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这头大象是怎么来的?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部分读句子。

    (2)投影显示:大象可真大呀!

    (3)你认为老师这样的写法好不好,为什么?

    (4)再次投影: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意图:通过读句子体会课文语言的具体、形象)

    (5)面对着这样一头又高又大的象,你最想知道什么?

    (6)投影出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朗读训练:①读正确。②读出想知道重量的心情。

    (7)面对曹操的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

    6.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说一说官员们想出的办法。

    ①砍树造秤。②宰象割肉。

    (2)讨论:官员们的办法行不行?为什么?

    指导朗读:曹操听了直摇头。

    (3)分角色朗读本段。

    (4)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7.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1)自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曹冲说的话。

    ①齐读曹冲说的话。

    ②说一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实验演示,加深理解。(可以用课件或实物进行)

    8.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文。

    (2)投影出示: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你能把“果然”换个词吗?

    (3)用提问指导朗读本段:这一年,曹冲多大?(七岁)

    七岁的曹冲就想出了这样的好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应该怎样读?

    (三)教师小结,点悟启发。

    1、小结: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曹冲从大臣们的谈话里,得到了那些启发?

    (1)从宰象中想到:怎样才能使整体变化为一部分一部分呢?(石头)

    (2)从造大秤中想到:用什么来代替大秤呢?(船)

    (3)从“提不起”中想到:用什么来托起大象呢?(水)

    2、你们喜欢曹冲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读出会认字的读音。自己借助拼音认读这些字,再把拼音盖上看看自己还会读吗?全班反馈,出示词语认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复习会写字字音。

    2、出示汉字:和柱谁块岁站

    (1)把生字按难易程度分成二类,分别贴在黑板的两侧,学生进行认字比赛。

    谁块站和柱岁

    (2)学习曹冲我最棒!记字形比赛现在开始!

    (3)第一轮:看谁记得准又快。

    教师每次出示一个生字,学生看清后,教师将字卡放下,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这个字后,同桌两个人互换。教师再次出示字卡,学生进行核对。写对的同学站起来说:嘿!嘿!我最棒。

    (4)第二轮:谁能一次记住三个字。

    余下的三个字,学生自己进行字形记忆。然后教师快速出示字卡,闪现字形后,进行听写。三个字都写对的同学获得“优秀”。

    (三)巩固练习。

    1、在写字本上练习。

    2、读一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3.本课中你还喜欢哪些词语?摘录在“我的词语库”中。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雪孩子》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新课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答课后练习题: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小结:一个多么可爱的雪孩子啊,他纯洁善良,助人为乐,舍己救人。危急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兔子,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探究新知

    (一)分小组自学生字

    1.认字

    注意读准"柴、奔、烧、知"4个字的字音。 "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记忆。可以进行同音字比较"化—画,到—到,只—知,还—孩"。

    2.写字

    写好"唱、轻、谁"等。

    三、当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雪孩子变成了…

    2.布置作业:

    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原曹冲称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学写生字“称”,“秤”,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理解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

    教学难点

    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教学方法引导、交流。

    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曹冲称象》,看老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书空。

    2.齐读课题。

    3.复习生字词,生字一边读一边组词。(出示)

    称象柱子议论官员下沉微笑船舷

    一头大象一杆秤一艘船四根柱子果然

    (1)一起读(2)开火车读

    二、学写生字

    1.过渡:同学们词语记得清,读的准。下面我们来学写两个生字,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出示“称”,“秤”。

    (1)指名说(2)师总结:左右结构的字,先看宽窄(出示),再看高矮(出示)。

    3.师范写“称”,禾木旁略窄,右边稍宽。

    “秤”,左边禾字旁高于右边“平”,“平”最后一笔悬针竖,长于左边。

    4.正姿,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描一个,写一个)

    5.检查反馈。

    三、学习课文

    1.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一头大象)

    2.是怎样的一头大象?在书中用横线划出来,读一读。

    3.用“像”造句。

    4.看着又高大又粗壮的象,你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5.我们用什么称重量?(介绍秤)

    6.同学们,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称大象呢?你想从哪个自然段告诉大家。指读,相机正音。

    (1)(出示官员的话)

    (2)问:官员的想法是什么?(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指读

    (3)这个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呢?)齐读

    (4)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看来这个办法行不通啊。

    (5)官员们由“大象”(出示)想到“大称”。象大称就大,秤杆就长,但是没有大力士能够提的起大象,这个办法不行。哪位同学,能看图说说官员的想法。

    7.没人能称的起它,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官员在议论怎样秤大象时,曹冲在干什么呢?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哪一个自然段是曹冲称象呢?(第四段)

    (1)这段文字说了曹冲称象的过程,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5)

    (2)开火车,一人一句。中间询问有称象的方法吗?

    (3)从第几句到第几句是称象的过程。(2-4句)

    (4)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师读,女生读,男生读。想想曹冲称象一共几个步骤?

    (5)谁来读第一个步骤,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赶什么?画什么?出示:赶象上船,出示:在船舷上做记号。

    (6)第三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把大象往哪赶?装什么呢?出示: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第四句话,这句话里主要动作?称什么呢?出示:称石头的重量。

    (7)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出示,齐读

    (8)这四个步骤是有先后顺序的,文中有两个表示先后的词语。(圈出“再”、“然后”)“再”应该放在哪一步?“然后”应该放在哪一步?像这样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还能再说吗?(先怎样?接着怎样?)

    (9)谁能按照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语,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说一说,交流。

    (10)请你们四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称象的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再来说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自由说,指名说。

    (11)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一起再读。

    (12)同学们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小朋友们一定很清楚了,这个方法好在哪里呢?(出示)官员们仅仅想到用大称,(出示)而曹冲想到船,(出示)船就是——称,人提不起大称,(出示)但水可以托起大象,水就是——秤杆,大象一次称不出来,曹冲用了什么方法代替(出示:一块块石头)

    (13)当时曹冲几岁?(出示课件)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比较两个句子)

    四、拓展延伸

    1.遇到这样的难题,小曹冲比官员们多想了几个步骤,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此时此刻你穿越了,你想不想夸一夸他。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难题?你是怎样做的?

    五、作业

    (1)想一想,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听一听。

    六、板书

    原曹冲称象教案 篇3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词语:木柱曹冲官员几根议论重量,一杆秤砍下画线为止

    2、想一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自读,讲了一件什么事?(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2、文是怎样描写这头大象的,用“~~~”画出文中的句子。

    3、这大象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话中看出它又高又大?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4、拓展:

    (1)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两把大扇子),鼻子像(一个长长的钩子),尾巴像(一根小小的辫子)、

    (2)弯弯的月亮像()。

    红红的太阳像()。

    ()像()

    (3)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一边(),()一边()。

    5、比一比: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三自然段

    1、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回答)

    2、曹操听后态度怎么样?为什么直摇头?(“直摇头”说明曹操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

    3、比较: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听了摇头。

    第四自然段

    1、想想,这段讲什么?

    2、默读自然段,把曹冲说的话画下来,并用“△”画出称像时的动词。

    3、交流:4些动词准确,具体写出了称像的步骤和方法。

    3、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的过程。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时候,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想一想,和官员们的办法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4、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5、我们应该学习曹冲什么样的品质?(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品质)

    6、比一比: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第五自然段

    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总结延伸

    如果现在让你们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知识链接: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现存的大象仅两种,非洲象和亚洲象。非洲象体型较大,最大的雄象约7吨重,雌雄象都长有发达的象牙;亚洲象略小,最大的体重越5吨,仅雄象才长有发达的象牙。象的鼻子粗大,但能拾取针等细小物件。象的听力很强,能听出森林中的各种声响。但是它的视力极差,是著名的“近视眼”,对静止不动的东西只能看到10米远,即使活动的东西也只能看到30米远。

    板书设计:

    赶象上船

    船沉画线

    装石画线

    称石累加

    原曹冲称象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合理的意见,借鉴合理的部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复述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教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觉得怎样才能成功地做好一件事?

    师:只要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称象”。(板书)

    3.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新授:

    1.相信你们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赶快打开书P35,自己读一读课文,想办法解决生字;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学得那么认真,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我们一起挑战第一关。

    出示课件,自己读一读词语,红色的生字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听听。(指名读词语)

    考考你们记住没有?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读。

    那么快就认识这些生字了,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写好。看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最难写,描一描体会字的结构。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好;直接写在田格里,写完后让同桌检查检查是否正确。

    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吗?愿意怎么读?(学生自己选读法)

    3.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想到第二关看一看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下面我们挑战第二关。

    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怎样把这几句话读好?(出示问句)指名读,评读。

    4.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是怎样称象的,现在就默读课文,哪一段是写称象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5.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6.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7.用上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8.到了第三关就更难了,还闯吗?为自己鼓劲,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9.再读课文,读后小组讨论: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出曹冲受到了哪些启发。

    师小结:我们动脑筋想办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借鉴其中合理的部分。

    10.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11.通过今天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12.试着自己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和同学交流。

    课后反思:

    对一些有难度的文章来说,教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动讨论,通过读文解惑,是极好的教法和学法。在这种平等、互动、积极的学习气氛中,既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大胆的表现自己。使表达不够流畅的学生得到锻炼。我组织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说给大家听听。然后通过看幻灯片看一看称象的过程。再换一些连词说一说称象的过程推选最好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到文字,最后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表达自己。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复述课文之后,让学生评一评,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看到优点,更有自信。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更好的提高自己。

    不足之处,在学生认识生字之后,应注意生字的巩固理解,不应该学字是学字,读文是读文。生字与学文脱节。

    学生质疑时,遇到课文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应给学生及时解决或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如:一生提出来大象有多重时课文中没有涉及到。老师应随即补充一句“哪个同学知道?请你告诉他”或者鼓励大家查资料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老师置之不理。我觉得上课时还应加强自己课上应变的能力。下次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原曹冲称象教案 篇5

    1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称 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 ↓

    直摇头 ← 曹操 →点头微笑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an yuan yi lun chuan xian

    ( ) ( ) ( )

    cheng gan zai ge yi du

    ( ) ( ) (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 de ( ) (2) de ( ) (3) dei ( )

    2 曹操听了直摇头。

    (1) 不弯由( ) (2) 把弯由的伸开( )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

    3 曹操听了儿子曹冲才七岁。

    (1) 能力。( ) (2) 一个劲儿地。(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组词语

    官( ) 沿( ) 柱( )

    宫( ) 船( ) 住( )

    原曹冲称象教案 篇6

    《曹冲称象》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合理的意见,借鉴合理的部分。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1.你觉得怎样才能成功地做好一件事?

    师:只要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吗?

    3.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新授:

    1.相信你们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赶快打开书P35,自己读一读课文,想办法解决生字;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学得那么认真,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我们一起挑战第一关。

    出示课件,自己读一读词语,红色的生字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听听。(指名读词语)

    考考你们记住没有?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读。

    那么快就认识这些生字了,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写好。看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最难写,描一描体会字的结构。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好;直接写在田格里,写完后让同桌检查检查是否正确。

    3.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想到第二关看一看吗?

    好,下面我们挑战第二关。

    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怎样把这几句话读好?(出示问句)指名读,评读。

    4.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是怎样称象的,现在就默读课文,哪一段是写称象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5.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6.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7.用上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8.到了第三关就更难了,还闯吗?为自己鼓劲,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9.再读课文,读后小组讨论: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出曹冲受到了哪些启发。

    师小结:我们动脑筋想办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借鉴其中合理的部分。

    10.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11.通过今天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12.试着自己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和同学交流。

    课后反思:

    对一些有难度的文章来说,教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动讨论,通过读文解惑,是极好的教法和学法。在这种平等、互动、积极的学习气氛中,既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大胆的表现自己。使表达不够流畅的学生得到锻炼。我组织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说给大家听听。然后通过看幻灯片看一看称象的过程。再换一些连词说一说称象的过程推选最好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到文字,最后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表达自己。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复述课文之后,让学生评一评,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看到优点,更有自信。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更好的提高自己。

    不足之处,在学生认识生字之后,应注意生字的巩固理解,不应该学字是学字,读文是读文。生字与学文脱节。

    学生质疑时,遇到课文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应给学生及时解决或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如:一生提出来大象有多重时课文中没有涉及到。老师应随即补充一句“哪个同学知道?请你告诉他”或者鼓励大家查资料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老师置之不理。我觉得上课时还应加强自己课上应变的能力。下次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一天,有人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再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原曹冲称象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生字。可以让学生用熟字记生字的方法来记忆,重点区分“称”、与“秤”的读音和字形,并能正确区分木字旁与禾木旁。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3、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了解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事情要于动脑。

    学习重点

    1、会写本课6个生字,重点指导“岁”字。

    2、 熟练的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板书课题]

    生认读“曹、称”。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四)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五)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演示课件]出示生词,

    (六)指导朗读。

    过渡:经过学习,通过比赛,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这篇课文了。谁愿意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都读准了吗?

    三、辨别字形,学习写字。

    指导“岁”的书写。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禾,右:尔。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2.[卡片]学生领读生词。

    3.提出词语中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

    4.测读

    5.男女赛读。

    6.同桌赛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3.同桌交换本子写生字。

    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和 柱 谁

    块 岁 站

    原曹冲称象教案 篇8

    语言曹冲称象教案反思

    近年来,关于教育的改革一直备受关注和讨论。其中,语言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与变革。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并反思曹冲称象教案的实施情况,以期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曹冲称象教案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教育故事。故事中曹冲借鉴了动物的特点和行为,从而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教案的核心在于启发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运用知识,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然而,当我们深入研究这一教案的实施情况时,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曹冲称象教案的实施过程较为被动。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则是被动接收和学习的对象。这使得学生们很难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曹冲称象教案中,知识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虽然教案中强调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实际教学中,这种运用常常被忽视或者独立存在。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于学到的知识更加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需要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真正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另外,曹冲称象教案存在着知识的单一性和机械性。教案中所涉及的是对动物的简单描述和观察,缺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种单一的知识内容容易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学习状态,无法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

    此外,曹冲称象教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存在一些缺失。虽然教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但这种创造力常常被限制在对动物特点的描述和观察上。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研究。

    总之,曹冲称象教案作为一种古代的教育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对于语言教育的反思与启示。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中,我们需要从教学方式、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原曹冲称象教案 篇9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1、从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资料包

    精彩片段

    《曹冲称象》第4自然段时本文的重难点,为突破它,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对,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

    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了曹冲说的办法)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生:(读书、画序号、讨论)

    师: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上船画线)在哪儿画线?用投影片演示。

    生:在船舷上画线。(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师: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生:(轻声读第一句后)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老师让这个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投影片的船舷上画线)

    师:在这儿(指画线的地方)画线就是沿着(说重音)水画画线。

    (“沿着”的意思比较抽象,老师却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呢”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下沉到画线”“称石头”“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在此基础上,老师又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演示曹冲说的办法。

    师:请同学们一边读这四句话(指小黑板)一边想:你怎样用这些东西把曹冲说的这个办法做给大家看。

    (学生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生:好!

    〔这是教学上的幅射,把课堂上的兴趣引向课外。〕

    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

    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生:(学生练,老师作指导)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1、曹冲简介:

    曹冲(公元196年—公元20 8年),字仓舒,曹操之子。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2、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ránhòuzhànlìsuìyuèzhùzidàodǐ

    二、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舟————

    木————

    三、比一比,再组词。

    liáng()chóng()děi()

    量重得

    liàng()zhòng()dé()

    四、用适当的量词填空。

    一大象一船一秤一墙

    一线一大树一柱子一石头

    五、把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里的石头。

    六、课文整体梳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象又_____又_____,身子像__________,腿像四根________。

    2、官员们一边()一边():“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七、重点段落品析。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下沉———()重——()

    3、表示曹冲称象先后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八、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试着写出一个描写大象的句子。

    答案

    一、然后站立岁月柱子到底

    二、船艘杆树

    三、丈量重复非得

    重量沉重得到

    四、头艘杆堵条棵根块

    五、4123

    六、1、高大堵墙柱子

    2、看议论

    七、1、,?2、上升轻3、先再然后4、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八、大象的身体很高大,像一堵墙,一对又大又软的耳朵,像一把扇子。大象有一个长鼻子,能卷能伸,像管子似的,大象有四条粗壮的腿,像四根柱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号鸟》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复习巩固,整体切人。

    1.根据简笔画,说话导入。

    2.整体回顾,说说这是一只()的寒号鸟。

    ()的喜鹊。

    (二)学习2~5自然段。

    1.默读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一一一"划出)

    2.检查,出示幻灯(1),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

    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出示小黑板(1):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4.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喜鹊怎么劝告?(结合指导读、指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圈圈划划,自读体会,结合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评点→自读→男女生对读)

    d.指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结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导读"悲哀地叫"的句子)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三)学习6~9自然段。

    1.回顾学法: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

    2.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师小结后出示小黑板(3):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谁怎么劝告?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d.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

    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5.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点拨要点:

    ①问题b,比较喜鹊说:"……"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

    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②问题c,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

    ③问题d,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指导读好第9自然段。

    四、当堂练习

    1.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结合完成作业本)

    2.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如果寒号鸟也做窝会是怎样的?

    五、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寒号鸟

    懒惰勤劳

    玩睡——————垒巢

    直打哆嗦————住暖窝

    最后哀号————熟睡

    不幸——————幸福

    教学反思:

    原曹冲称象教案 篇10

    一、说教材

    《曹冲称象》是部编版二年级册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课文记述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说学情说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本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说教法与学法

    我主要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图文结合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大象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象说话。此外,还采用了情感朗读法。在学习重点段时,让学生边看边讲述并且能根据图画提示完整的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2、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本课中应用了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如:想象说话、按要求回答问题、重点句的朗读、交流讨论等方式。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引入课题

    同学们,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过。你们觉得司马光怎么样?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叫曹冲。曹冲是东汉末年,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之子。曹冲聪明过人,曹操很喜欢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曹冲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3、勇闯生字关——复习生字词(出示课件)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记忆生字。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学生(课件出示3自学要求)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课文讲了的故事。

    (学生填“曹冲称象”正确,填“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三)、分步细读,重点感悟

    读懂各段意思,重点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课件出示大象图片)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指名朗读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

    (课件出示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3、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

    (1)分角色练习朗读

    (2)思考、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板书:官员们造大秤)

    4、学习第4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自由朗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齐读课文,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观看动画,加深理解。

    分小组,讨论交流。

    试着用上“先……然后……再……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集体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指名说一说称象过程。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2、集体总结

    (板书:赶象上船——船沉画线赶象上岸——装上石头称石重——知象中)

    3、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从而认识到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4、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注意“微笑着”“果然”这两个词的语气。

    (四)总结全文,拓展积累

    思考: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它的重量,曹冲为什么会想出这个好办法呢?

    你们以后生活中遇到难题应该怎么办呢?

    (五)、拓展延伸,总结提高。

    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六)作业设计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练习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

    原曹冲称象教案 篇11

    《三国志魏书》记载: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歧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曹操),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置,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这就是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曹冲称象的故事。

    但是以舟称物的办法并不是曹冲创造的。《苻子》上记载:战国时期,北方人贡献给燕昭王一只大野猪,叫养奚若。燕昭王派人饲养它,养了xx年。这只大野猪长得象个墳头一样大。它的四只脚都支撑不住身体了。燕昭王非常惊异。他命衡官用大秤称它有多重,秤杆折断了十次,称不了大野猪的重量。于是,燕昭王命水官浮舟而量之。苻子,名郎,字元达,东晋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人,氏族,他所著的《苻子》五卷早已失传,遗文散见于后人的著述中。上面引用的那个故事就保存在南宋人吴曾写的《能改斋漫录》里。吴曾在援引《苻子》之后,指出:以舟量物,自燕昭时已有此法,不始于邓哀王。清代学者邵晋涵也赞成吴曾的这种说法。

    以舟称物运用的是浮力原理。提起浮力原理,人们自然会想起古希腊的著名学者阿基米德。相传公元前3世纪,在现今意大利西西里岛上有个叙拉古王国。有一回,国王希罗请工匠为他制作王冠。王冠制成了,精美绝伦。希罗十分高兴。他称了一下,王冠的重量跟原来给工匠的黄金分毫不差。他怀疑工匠用同样重的白银偷换走一部分黄金,可是想不出检验的办法。希罗请阿基米德帮助,条件是不许损坏王冠。阿基米德知道只要求出王冠的比重,就能断定它到底是否是纯金的。但王冠形状不规则,上面又雕满凹凸不平的花纹,虽然阿基米德精通数学,却找不到计算王冠体积的公式。他冥思苦想了许多天,一筹莫展。这天,他去洗澡。当他跨入盛满水的浴缸时,水溢出来。他突然领悟到物体浸入水中会排出同样体积的水。他终于找到了解决王冠问题的办法。这就是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故事。

    阿基米德生于公元前281年,在公元前2xx年被罗马人杀死。他活了七十岁。阿基米德运用浮力原理为叙拉古国王希罗鉴定黄金王冠的事情发生在他的晚年,尽管我们不知道燕昭王运用浮力原理以船称豕的事情发生的确切时间,但燕昭王死于公元前272年,他以船称豕的下限不能晚于这年,而这时阿基米德才9岁。因此,燕昭王对浮力原理的认识和运用要比阿基米德早几十年。

    但在中国,燕昭王还不是认识浮力原理的第一人,第一个揭示浮力原理的应当是墨翟。墨翟是战国初期的著名学者,鲁国人。他开创了墨家学派,著有《墨经》一书。《墨经》包括《经上》、《经下》和《经说上》、《经说下》四篇。《经说》是《经》的注解,是《经》的附属品。《墨经》里有两段论述浮力原理的文字:

    第一段荆之大,其沉浅,说在具。(《墨经经下》)

    第二段沉,荆之贝也。则沉浅,非荆浅也,若易五之一。(《墨经经说下》)。

    这两段文字相互关联,其中荆,应作刑,刑与形通,意思是形体、物体、说在具的具,通俱,意思是相同;荆之贝也的贝、有误,应为具。《墨经》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就不受重视,很少有人钻研它。《墨经》、本来多古字,辗转抄录,流传2000多年,误衍脱窜之处不少,是不足为怪的。

    这第一段文字的意思是:物体很大,在水中沉下去的部分很浅,道理在于物体的重量与它所受到的浮力相等,平衡了。

    这第二段文字的意思是:把物体放进水中,物体在水中平衡了。即使它沉下去的部分很浅,并不是它本身矮浅,(而是物体的重量跟它所受浮力相比较的结果),就如同市场上商品交易,根据比价,一件商品可以换五件别的商品一样。

    弄懂了上述《墨经》中的两段文字,我们就会发现墨翟对浮力原理的认识比较深刻。墨翟全面地考察了物体在水中受力的情况。他既看到了物体有受浮力的一面,又看到了物体还有受重力的另一面。浮力是竖直向上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重力即物体的重量。物体的沉浮就取决于这两个力的互相作用。墨翟虽然没有明确地指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但我们统观上述两段文字,表现他已经懂得浮体沉浸在水中的部分(就是它所排开的液体)和浮体的关系。这跟希腊阿基米德所建立的浮力原理相符合。

    或许有人怀疑墨翟对浮力原理能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自然科学理论的发现总是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的。从船舶制造业来看,目前已知中国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在长江下游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了。那里出土有陶舟和木浆。3000多年前甲骨文中的舟字。象纵横两向构件组合而成。这个象形字说明当时中国已经能造木板船了,也许还发明了水密仓壁。《左传》上记载: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xx年),楚子为舟师以略吴疆,那么,春秋时期楚已有水军,能够制造战船了。在战国中期的墓葬中曾发现过游艇的遗迹,联拼船板使用了大量的铁箍。那时,中国制造的船舶结构坚固,联拼紧密,水密性很强。总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当时人们要制造各种类型、各种用途的船舶,就必须考虑船舶的载重能力,水密仓壁的目的就是提高船舶的浮力。船舶生产需要人们研究浮力原理。墨翟身为学者,又是匠人,擅长木工制作,曾为制止楚国攻打宋国去游说楚王,到过船舶制造业发达的江南。他对浮力原理有比较深刻地研究自然是无庸置疑的。正是在墨翟揭示了浮力原理之后,浮力原理在古代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燕昭王以舟物称豕是应用浮力原理解决实分问题的最早记载。而曹冲称象从科学史的继承性上讲是效法燕昭王,从曹冲本人讲则是他智力的萌发。在他们之后还有宋代怀丙和尚使用大船凭借浮力打捞沉入河底的铁牛的故事。

    墨翟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80年至公元前397年。他死后100多年阿基米德才降生。所以,墨翟应当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浮力原理的人。根据国际惯例,我们完全可以称浮力原理为墨翟原理或者墨翟定律。

    【原曹冲称象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