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计划
  • >导航
  • >冀教版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十三篇
  • 冀教版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发表时间:2024-05-30

    冀教版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十三篇。

    时间过得飞快,即将迎来开学的日子。教师们要开始规划新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能够使我们在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更条理更从容。你会写教学计划吗?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冀教版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十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冀教版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冀教版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2

    一、学生班级情况

    本校三年级(2)共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29人,女生21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农村家庭,家长基本出去务工孩子属留守儿童较多。

    跟随爷爷奶奶平时学习作业没有安时完成,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本学期特定如下计划:

    二、全学期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冀教版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3

    A)词汇与语法:选择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

    ( )1. Jenny has ____ English book. ____ book is on her desk.

    A. a, The B. an, The C. the, A D. an, The

    ( ) 2. Be ____. The young people are having classes.

    A. quiet B. quietly C. loud D. loudly

    ( ) 3. ____ are good friends.

    A. You, I and he B. I, he and you C. You, he and I D. He, you and I

    ( ) 4. Mr. Su teaches ____ Chinese.

    A. I B. me C. my D. mine

    ( ) 5. The boys behind me ____ my students.

    A. be B. am C. is D. are

    ( ) 6. ____ the blackboard! What can you ____ on it?

    A. Look, look B. See, see C. Look at, see D. Look, see

    ( ) 7. ____ they ____ on the train?

    A. Do, having fun B. Are, having a fun C. Are, having fun D. Can, having fun

    ( ) 8. “May I invite Jenny to come with us?” “____, you ____.”

    A. No, may B. No, can C. Yes, may not D. Yes, may

    ( ) 9. Mr. Green and Michacel walk ____ to Tian’anmen Square.

    A. slow B. slowly C. quick D. quickly

    ( ) 10. These men are ____ cards on the train.

    A. play B. plays C. playing D. played

    ( ) 11. ____ watch TV too much, boys and girls.

    A. Not B. No C. Don’t D. Doesn’t

    ( ) 12. I ____ in China and he ____ in London.

    A. live, live B. lives, lives C. lives, live D. live, lives

    ( ) 13. The tea is ____ hot ____ drink.

    A. to, to B. too, too C. too, to D. to, too

    ( ) 14. Danny hurts his arm. Please put a bandage ____ it.

    A. on B. in C. for D. with

    ( ) 15. He is packing his suitcase ____ his ____.

    A. in, books B. on, toys C. with, clothes D. for, fruit

    ( ) 16. “____ you need bags for these books?” “ No, I ____.”

    A. Do, don’t B. Can, can’t C. Are, aren’t D. Are, am not

    ( ) 17. How many ____ do you have?

    A. pair of sock B. pairs of socks C. two pair of socks D. two pairs of socks

    ( ) 18. ____ is hungry and thirsty on the train.

    A. All of us B. All boys and girls C. Who D. Everyone

    ( ) 19. ____ a good trip last month?

    A. Did Ben have B. Does Ben have C. Is Ben having D. Did Ben has

    ( ) 20. Mother ____ a gift for me on my birthday every year.

    A. buy B. bought C. buys D. buying

    B) 词语释义:选出与句中划线部分意义最相近的解释,并将其标号填入括号内.

    ( ) 21. Look! There are a lot of women in the park.

    A. many B. much C. some D. any

    ( ) 22. I’m sure your mother will be OK.

    A. good B. friendly C. happy D. fine

    ( ) 23. Sally sometimes goes to school by taxi.

    A. by a taxi B. takes a taxi C. buys a taxi D. drives a taxi

    ( ) 24. I can’t swim. I think it’s hard to learn.

    A. bad B. easy C. not easy D. not interesting

    ( ) 25. “Whose shorts are these?” “ ____.”

    A. I don’t know B. it’s his shorts C. I’m short D. He’s short

    C) 交际用语:选择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

    ( ) 26.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____. I’d like a cup of coffee.”

    A. Yes, please B. No, thanks C. No, thank you D. No, thank

    ( ) 27. “ Have a good trip!” “____.”

    A. That’s all right B. Thank you C. You’re welcome D. Have a good trip, too

    ( ) 28. “ ____?” “I need a postcard, please.”

    A. What do you want B. What do you do C. Can I help you D. What are you doing

    ( ) 29. “Don’t run in the train, Danny.” “ ____.”

    A. Sure B. I’m sorry C. It’s great D. Let’s jump

    ( ) 30. “ When do you leave for Japan?” “____.”

    A. On January 21st B. In January 1st C. By train D. With my parents

    31. This is LI Lei’s Jacket. ________ is my jacket.

    32. The bus is slow, but the plane is ________.

    33. Don’t stand up, please ________ down.

    34. Look! These are clothes. ________ are shoes.

    35. They leave Beijing at 8:00 and ________ here at 11:00.

    36. This isn’t the ________ of the envelope, This is the top.

    37. In China people walk on the right of the street. But in England people walk on the _______.

    三、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以及所给的首字母或中文的提示,写出句中所缺的单词。(8分)

    38. Where’s the ________ (旅馆)? I can’t find it.

    39. Do you want to send this postcard t________ your mother and father?

    40. W________ is the fourth day of the week.

    41. Many Chinese p________ like to eat dumplings.

    42. Now, I’m putting f________ in my camera.

    43. You can walk to the front. The train s________ is over there.

    44. I do my ________ (家庭作业) every day.

    45. “We are thirsty. Would you like w________?” “Yes, please.”

    46. My classmates are from six ________ (country).

    47. Danny and Jenny often go for a ________ (walk) after supper every day.

    48. An airplane is ________ (fast) than a bus.

    49. Laughing ________ (loud)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50. I can see some girls __________ (play) on the square.

    51. “Where ________ (be) you yesterday?” “I was in the library.”

    52. Look! Jenny is ________ (look) out of the window of the train.

    53. The ________ (child) are packing their suitcases. They are going to Beijing.

    54. My father ________ (go) to the factory from Monday to Friday.

    55. Danny ________ (break) his tail at the Palace Museum last week.

    56. The two women are talking&

    冀教版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4

    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心理学为依据,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适应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特点,教与学,因材施教。

    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能用乘法口诀求商。能认读万以内的数,正确计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在图形中找规律。

    学生易对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能力。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全面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班一共有22名学生,全是农村子女,家长对教育教学不够支持。在升二年级时从上一个年级降下来5个差生,然后在城关一小和二小读完一年级后转来了3名差生,再加上到我们班入学时学生年龄改小到六岁,我班升二年级时一个差生都没留级,本班大多数学生学习环境比较差,种种原因,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只有向困难挑战,努力工作吧。

    第二周 3.10---3.14二、表内除法(一) 14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三周 3.17---3.21三、除法的初步认识 4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四周 3.24---3.28四、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整理和复习

    第六周 4.7--4.11 六、图形的运动 3清明休一天

    第七周 4.14---4.18 七、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 4

    第八周 4.21---4.25 八、表内除法(二) 4

    第九周 4.28--4.30 九、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5) 4

    第十儿周 5.12--5.16 十一、有余数的除法(6) 4

    第十三周 5.19---5.23 十二、有余数的除法七、万以内的认识(10) 4

    第十五周 6.2---6.6十四、万以内的认识 3 端午节休一天

    第十六周 6.9---6.13 十五、万以内的认识八、克和千克(2) 4

    第十七周 6.16---6.20 十六、数学广角——推理(3) 4

    冀教版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5

    一、学情分析:

    五(1)班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都比较好,学生计算能力也较强,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但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解决问题的思路还不够开阔和灵活。全班学生总体智力水平较好,但是一个班级里学生智力差异明显,更有几个学生的基础太差,这也是我最担心、是头疼的,这几个同学的知识水平也就在二、三年级的水平上,要想提高,难度可想而知。我想在这学期,我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面对的困难也会更大,可我一定会在学生的兴趣和学生能力培养这两大主要方面入手,尽力让学生在数学这一学科上有所突破。

    二、教材分析

    学期教学内容和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册教科书共安排八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4个单元)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结合气温认识正、负数,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认识整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

    第三单元方程: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方程,列方程解决一步、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和稍复杂的相遇问题,探索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等。

    第四单元分数乘法:分数乘法计算,简单分数乘法问题,认识倒数。

    第六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计算,简单分数除法问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

    第二单元方向与路线:看平面示意图,用方向和角度描述物体的位置,描述稍复杂的线路图。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的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七单元体积:体积概念,体积单位,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探索,生活中的体积计算问题(包括容积)。

    (三)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

    第八单元统计: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收集生活中的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四)综合应用(安排4个活动)

    记录天气、设计包装盒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主要内容: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初步认识正负数和整数,用负数表示熟悉的事物,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变化。共安排5课时,结合本单元内容,安排了“记录天气(一)”的综合运用。

    教育目标: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课时安排:6课时。(其中机动课时2课时)

    第二单元 方向与路线

    教育目标:

    1、能根据平面示意图,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2、在辨认物体方向和路线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方向和路线的简单实际问题,并试图寻找其它方法。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课时安排:4课时。(其中机动课时2课时)

    第三单元 方程

    主要内容:认识等式和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结合单元内容,在探索乐园中安排了 “鸡兔同笼”问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探索活动。

    教育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每一步计算和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5、感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课时安排:10课时。(其中机动课时2课时)

    第四单元、分 数 乘 法

    主要内容:分为三个知识模块:分数乘法(包括:整数乘分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打折、分数乘分数);混合运算(包括:两步计算的分数问题、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倒数。

    教育目标:

    1、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会进行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能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倒数的含义,能够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在解决分数乘法问题和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能够表达解决分数乘法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在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许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课时安排:10课时。(其中机动课时3课时)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主要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及简单应用。共4课时。结合单元内容,安排了“包装磁带”的综合应用活动。

    教育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表面积计算的问题。

    3、在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特征以及它们展开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到的结果。

    5、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尝试计算、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和经验,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课时安排:8课时。(其中机动课时2课时)

    第六单元 分数除法

    主要内容: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简单的应用问题;混合运算。

    教育目标:

    1、会进行简单的分数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在用方程解简单分数除法应用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能够表达解决简单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体验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直观性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条理性,认识到许多分数除法问题可以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课时安排:7课时。(其中机动课时2课时)

    第七单元 体积

    主要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土石方、容积计算等内容。结合单元内容,安排了 “包装箱问题”的综合应用活动。

    教育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认识体积的度量单位“米?、分米?、厘米?”,感受1米?、1分米?、1厘米?的实际意义;知道1分米?=1升,1厘米?=1毫升,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3、在建立体积概念以及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它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课时安排:9课时。(其中机动课时3课时)

    第八单元 统计

    主要内容: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和读统计图表等。结合本单元内容,安排了“统计天气(二)”的综合应用。

    教育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2、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和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能对现实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统计图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判断和预测。

    4、体验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表、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课时安排:6课时。

    三、教学方法:

    (一)重视数学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事例,呈现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既学习了数学计算,又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综合应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通过综合应用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另一方面,体会数学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局限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重视自主建构数学的过程

    1、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计算。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感到不是新知识的接受,而是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融合与提升,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自主发展的过程。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通过数学学习,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探索问题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渗透数学的建模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初步领会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本册教材,结合方程和分数除法问题的解决,注重渗透数学模型思想,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学生不仅是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初步体会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过程。,从而体会方程是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初步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统计观念的培养

    使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初步体会统计对判断事物,进行决策的作用,学会理智的分析他人的统计数据,发展统计观念。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将思维导图的使用应用于数学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归纳、总结、综合概括能力。

    冀教版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地表的变化及保护”、“能量的表现形式及相互转换”、“宇宙天体的构成及探索”、“科学探索历程及科技未来展望”等研究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相关主题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本册教科书注意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整理,注重用联系的观点构建教科书整体结构。随着学生科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在教科书中的呈现越来越淡化,相反,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逐渐丰富,这些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条件,并在教科书中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从每单元的结构分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并且相互关联得更加紧密,表现出学生知识经验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结构特点。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

    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学习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冀教版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7

    1.为什么要珍爱生命?

    (1)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及价值。

    (2)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有智慧。人的生命独特性更多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3)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2.如何珍爱生命?

    (1)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生命。在肯定、尊重、悦纳、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同样善待他人的生命。自己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不丧失生的希望;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

    (3)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们要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1)青春期心理充满着矛盾,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2)青春期心理矛盾构成了我们向前发展的动力,但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矛盾,也会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阻力。

    (3)要学会调控青春期心理矛盾:我们可以向老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也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保持心理健康将有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3.我们要悦纳青春期生理变化,学会调控青春期心理矛盾。

    (1)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全面地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3)每个人都是变化发展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学会自我反省。

    (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集体往往对一个人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预习的方法。在浏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们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针对政治教材的特点,在预习时可带着问题思考,问题从哪里来,可从“三题”切入,即从课题、节题、框题切入,将课题、节题、框题前面加上“为什么说”、“如何理解”、“怎么样”、“什么是”等疑问代词,变陈述句为疑问句,问题就产生了。二是从基本概念切入问题,如初三政治第七课《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中什么叫依法治国?为什么要依法治国?怎样才能依法治国?三是从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切入问题。可以这样问自己:这个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表现?它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哪些表现又是违背了这一原理?如果违背了这一原理会导致什么后果?我们应该怎么办?如初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框题,我们就可这样去问。四是从基本事实切入问题,我们可以从教材中列举的正反事例入手,也可从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入手,思考这件事说明了什么?我们身边有类似的事例吗?应如何认识和着手解决?

    不能像读语文一样去读初一的政治。关键是去理解政治的思想观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解书中举的例子是如何来论证原理的。同时,自己也必须举一些已了解的例子。只有这样,才能使政治课程中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形象。当然,举例并不是目的,应该在具体的事例中归纳出本质,这个过程也是锻炼自己的思维过程,你也就会在思考中找到了乐趣。

    1、上政治课的专心很重要。初一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别忘了做笔记,注:课堂笔记不是要你一味的记,而是记重点以及你不懂的,书本上有的,标注一下就可以了,没有的简单的记录下来,课后再系统的整理,不要为了做笔记而影响听课。因为一般情况下,老师教授的知识都是根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来进行的,所以上课的专心很重要

    2、初一学生想要学好政治,做练习题是免不了的,但是不能一味的采取题海战术。初一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薄弱部分进行专攻,才能使政治的学习达到平衡。

    初一学生要想学好政治,那么好的学习方法是特别重要的。面对自己不会的题一定不要钻角尖的想,要马上继续跟上教师的思路,以便不影响后边内容的听讲。善于积极思维的学生,往往又出现超载教师讲课的速度,“野马难收”,使同步听课失去了意义。这部分学生也应该注意,既不要让自己的思维滑得太远,完完全全离开教师的思路,又不要放弃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

    冀教版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8

    冀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第四单元儿童生活

    无论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的今天;无论是生活在宁静的乡村还是喧闹的城市,儿童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无论是快乐、幸福,还是忧伤、血泪,成长道路上经历的一切,都将深深地印刻在孩子们的心中。

    所选的几篇文章着眼于童心、童趣和特殊的童年经历。有的读来清新而愉悦:和小伙伴一起享受糖人带来的甜蜜回忆,感受五月的田野带来的新鲜与充实;有的读来神秘而新奇:书本里的小蚂蚁到底是谁?它们有着哪些奇妙的经历?还有的却给人带来沉重与思考:是无数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的我们今天幸福快乐的生活,这一切多么值得珍惜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身边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的童年生活里的无穷乐趣,学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笔去书写生活。

    冀教版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9

    冀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生活哲理

    登高望远,观山看海,森林中的新陈代谢,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品质均可以引发人的思索与感悟。本单元的几篇文章,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入手,写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生活的不同感悟,而这种感悟本身又是极朴素的,因其朴素,才得以永存。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古人从自然山水中感悟到人生哲理;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住下来了。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新旧更迭的规律何止于一片小小的森林?什么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什么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什么是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思索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

    学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既要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到其中的哲理,受到人生的启迪,更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作者可以从平常的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和感悟。是因为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和思索寄托在山水万物中,因此,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寄情于山水,才能将自然万物与自己的人生经历想联系,也才能得意于其中。

    冀教版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0

    试题预览

    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段段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30分)

    A)词汇与语法:选择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

    ( )1. Jenny has ____ English book. ____ book is on her desk.

    A. a, The B. an, The C. the, A D. an, The

    ( ) 2. Be ____. The young people are having classes.

    A. quiet B. quietly C. loud D. loudly

    ( ) 3. ____ are good friends.

    A. You, I and he B. I, he and you C. You, he and I D. He, you and I

    ( ) 4. Mr. Su teaches ____ Chinese.

    A. I B. me C. my D. mine

    ( ) 5. The boys behind me ____ my students.

    A. be B. am C. is D. are

    ( ) 6. ____ the blackboard! What can you ____ on it?

    A. Look, look B. See, see C. Look at, see D. Look, see

    ( ) 7. ____ they ____ on the train?

    A. Do, having fun B. Are, having a fun C. Are, having fun D. Can, having fun

    ( ) 8. “May I invite Jenny to come with us?” “____, you ____.”

    A. No, may B. No, can C. Yes, may not D. Yes, may

    ( ) 9. Mr. Green and Michacel walk ____ to Tian’anmen Square.

    A. slow B. slowly C. quick D. quickly

    ( ) 10. These men are ____ cards on the train.

    A. play B. plays C. playing D. played

    ( ) 11. ____ watch TV too much, boys and girls.

    A. Not B. No C. Don’t D. Doesn’t

    ( ) 12. I ____ in China and he ____ in London.

    A. live, live B. lives, lives C. lives, live D. live, lives

    ( ) 13. The tea is ____ hot ____ drink.

    A. to, to B. too, too C. too, to D. to, too

    ( ) 14. Danny hurts his arm. Please put a bandage ____ it.

    A. on B. in C. for D. with

    ( ) 15. He is packing his suitcase ____ his ____.

    A. in, books B. on, toys C. with, clothes D. for, fruit

    ( ) 16. “____ you need bags for these books?” “ No, I ____.”

    A. Do, don’t B. Can, can’t C. Are, aren’t D. Are, am not

    ( ) 17. How many ____ do you have?

    A. pair of sock B. pairs of socks C. two pair of socks D. two pairs of socks

    ( ) 18. ____ is hungry and thirsty on the train.

    A. All of us B. All boys and girls C. Who D. Everyone

    ( ) 19. ____ a good trip last month?

    A. Did Ben have B. Does Ben have C. Is Ben having D. Did Ben has

    ( ) 20. Mother ____ a gift for me on my birthday every year.

    A. buy B. bought C. buys D. buying

    B) 词语释义:选出与句中划线部分意义最相近的解释,并将其标号填入括号内.

    ( ) 21. Look! There are a lot of women in the park.

    A. many B. much C. some D. any

    ( ) 22. I’m sure your mother will be OK.

    A. good B. friendly C. happy D. fine

    ( ) 23. Sally sometimes goes to school by taxi.

    A. by a taxi B. takes a taxi C. buys a taxi D. drives a taxi

    ( ) 24. I can’t swim. I think it’s hard to learn.

    A. bad B. easy C. not easy D. not interesting

    ( ) 25. “Whose shorts are these?” “ ____.”

    A. I don’t know B. it’s his shorts C. I’m short D. He’s short

    C) 交际用语:选择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

    ( ) 26.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____. I’d like a cup of coffee.”

    A. Yes, please B. No, thanks C. No, thank you D. No, thank

    ( ) 27. “ Have a good trip!” “____.”

    A. That’s all right B. Thank you C. You’re welcome D. Have a good trip, too

    ( ) 28. “ ____?” “I need a postcard, please.”

    A. What do you want B. What do you do C. Can I help you D. What are you doing

    ( ) 29. “Don’t run in the train, Danny.” “ ____.”

    A. Sure B. I’m sorry C. It’s great D. Let’s jump

    ( ) 30. “ When do you leave for Japan?” “____.”

    A. On January 21st B. In January 1st C. By train D. With my parents

    二、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划线部分的反义词。(7分)

    31. This is LI Lei’s Jacket. ________ is my jacket.

    32. The bus is slow, but the plane is ________.

    33. Don’t stand up, please ________ down.

    34. Look! These are clothes. ________ are shoes.

    35. They leave Beijing at 8:00 and ________ here at 11:00.

    36. This isn’t the ________ of the envelope, This is the top.

    37. In China people walk on the right of the street. But in England people walk on the _______.

    三、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以及所给的首字母或中文的提示,写出句中所缺的单词。(8分)

    38. Where’s the ________ (旅馆)? I can’t find it.

    39. Do you want to send this postcard t________ your mother and father?

    40. W________ is the fourth day of the week.

    41. Many Chinese p________ like to eat dumplings.

    42. Now, I’m putting f________ in my camera.

    43. You can walk to the front. The train s________ is over there.

    44. I do my ________ (家庭作业) every day.

    45. “We are thirsty. Would you like w________?” “Yes, please.”

    四、词形变换:根据句意,写出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10分)

    46. My classmates are from six ________ (country).

    47. Danny and Jenny often go for a ________ (walk) after supper every day.

    48. An airplane is ________ (fast) than a bus.

    49. Laughing ________ (loud)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50. I can see some girls __________ (play) on the square.

    51. “Where ________ (be) you yesterday?” “I was in the library.”

    52. Look! Jenny is ________ (look) out of the window of the train.

    53. The ________ (child) are packing their suitcases. They are going to Beijing.

    54. My father ________ (go) to the factory from Monday to Friday.

    55. Danny ________ (break) his tail at the Palace Museum last week.

    五、句型转换:按括号内的要求改写下列句子。(10分)

    56. The two women are talking&

    冀教版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1

    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名人逸事、灵山秀水、抒情感怀、道德文章等。基本上涵盖了写人、记事、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每单元有四篇文章,课文的先后顺序是按照作者生活的朝代来安排。每篇课文包括一篇原文、一篇译文、汉字家族、日积月累、追根溯源、古诗撷英等六部分内容,另外还会根据每篇教材的不同内容进行相应的练习,例如:连一连、查一查等。本册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广泛,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3、与《弟子规例行表》相互结合,将国学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六册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周次

    学习内容

    第二周

    第1课介之推不言禄

    第三周

    第2课谢太傅盘桓东山

    第四周

    第3课春夜宴桃李园序

    第五周

    第4课记承天寺夜游

    第六周

    第5课三峡

    第七周

    第6课小石潭记

    第八周

    第7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第九周

    第8课白洋潮

    第十周

    第9课登楼赋

    第十一周

    第10课秋声赋

    第十二周

    第11课岳阳楼记

    第十三周

    第12课山中花树

    第十四周

    第13课诫子书

    第十五周

    第14课论文

    第十六周

    第15课五柳先生传

    第十七周

    第16课陋室铭

    冀教版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2

    一、基本情景分析

    本期五年级共有学生x人。从上学期学习情景来看,总体上说比较爱学、会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异常是班内几个同学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数学基础知识、计算本事,逻辑思维本事,空间想象本事比较强,掌握了必须的数学学习的方法。可是,学生的组织纪律较差,班团体没有构成必须的凝聚力,不能为数学教学创造有利的内部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理解知识的本事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梦想,如x、x等同学成绩太偏低,比较粗心,马虎,并且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

    二、本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资料及编写特点。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十册教材包括以下资料:简单的统计(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约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与原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相比,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部分的调整。

    根据审查意见,改编涉及到百分制分数的习题(如,第4页)。

    2、部分的调整。

    由于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奎逊耐彩条的运用并不是很广泛,根据教学反馈的情景来看,用图解的方式也完全能够使学生理解分解质因数的原理,奎逊耐彩条在此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所以,此次修订把利用奎逊耐彩条来分解质因数的有关资料删去了。可是在讲约数、倍数、最大公约数等资料时,仍保留奎逊耐彩条的形式,帮忙学生借助直观进行理解。

    3、部分的调整。

    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单元中的。可是,我们认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仍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料,需要让学生掌握,故把这部分资料移至本单元。

    4、部分的'调整。

    (1)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三部分资料(移至上一单元),并对有关例题和练习题中的数据进行修改。

    (2)删去中的资料及相关练习题。(通知范文吧 WWW.tv2288.cOM)

    5、增加。

    高年级的数学实践活动逐步转向培养学生初步的课题研究本事。本册教材中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这个活动经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初步体会到用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能够帮忙我们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例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家长比学生更喜欢新闻节目,等等。

    在这个活动中,首先要使学生经过调查,提高收集信息的本事。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从统计的结果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第三,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高数学交流的本事。

    三、具体措施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本事。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改善教学评价方法。

    11、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景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12、正考风,严肃考纪,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景,树正气,树标兵,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

    冀教版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3

    我班有学生39人,男生22人,女生17人。一年来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有几位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题速度慢,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今后要加强辅导。

    1、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7、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jk251.cOm扩展阅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冀教版


    时间过得飞快,即将迎来开学的日子,教学计划能让老师在新学期更加有序的教学,一篇属于自己的学科教学计划要怎么写呢?这篇文章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探讨“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冀教版”,如果这篇内容能够让你有所收获请将其收藏起来!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冀教版【篇1】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冀教版》教学计划(下称《教学计划》)是冀教版为二年级学生设计的数学教学参考书籍。《教学计划》涵盖了二年级数学的全部知识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为教师提供了详细的教学方案。

    首先,《教学计划》明确了二年级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培养学生数字观念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应用,使他们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逐渐形成数学思维的能力。

    接下来,《教学计划》分别对十个数学单元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安排。每个单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内容。教学目标具体明确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例如理解数的意义、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等。教学重点和难点则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讲解和辅导。教学方法体现了多种教学形式的综合运用,例如讲授、示范、实践等。教学评价则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计划》还规定了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安排,并提供了相应的教学素材和参考课件。这些素材和课件结合了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工具。通过这些教学素材和课件,教师能够生动地展示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教学计划》还引入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内容相结合。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冀教版》是一本细致、全面、实用的教学参考书籍。它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内容,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的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冀教版【篇2】

    以下是一份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基于冀教版教材:

    ## 教学目标

    1. 认识整数和小数,理解它们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会计算简单的整数和小数加减乘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如何画出一些基本图形。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如何通过推理证明一些结论。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 教学内容

    ### 本册内容

    1. 整数和小数的概念与作用

    2. 整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基本图形的绘制

    4. 整数和小数的推理证明

    ### 教学步骤

    1. 导入:引入本册数学学习的主题,展示一些数学知识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数学的重要性。

    2. 新知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或图形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或者通过推理证明结论。

    3. 巩固练习:通过多种方式,如计算题、填空题、选择题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思维:通过实际问题或图片,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图形或空间概念解决问题。

    5. 总结回顾:总结本册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回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基础。

    ## 教学工具

    1. 教材

    2. 教学课件

    3. 练习册

    4. 计算器或电脑等工具

    ## 教学策略

    1.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利用图片、模型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3.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提供多种练习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冀教版【篇3】

    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学习并理解基础的算术运算,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通过归纳、演绎等方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并乐于探究数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数学上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2. 数的大小比较。

    3. 分数四则运算。

    4. 百分数的应用。

    5. 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

    通过图片、故事等引入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概念,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

    2. 学习:

    通过算术运算、数的大小比较等学习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3. 探究:

    通过实际问题探究分数四则运算、百分数的应用等知识。

    4. 应用:

    通过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知识应用领域。

    5. 总结:

    对本册数学上册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回顾本册数学的学习重点。

    四、教学手段

    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口头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2. 练习作业: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冀教版【篇4】

    以下是一份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根据冀教版教材制定:

    ##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常见的数字和数量关系,能够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和大小。

    2. 学生能够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能够用分数表示物体的大小和比例。

    3. 学生能够了解百分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百分数运算,能够用百分数表示物体的价值和速度。

    4. 学生能够了解小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运算,能够用小数表示物体的大小和数量。

    5. 学生能够了解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 学生能够了解角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角的计算,能够用角表示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7. 学生能够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函数计算,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8. 学生能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内容

    ### 知识一:数字和数量关系

    1. 数字的概念

    2. 数字的运算

    3. 数字的应用

    ### 知识二:分数

    1. 分数的基本概念

    2. 分数的基本运算

    3. 分数的应用

    ### 知识三:百分数

    1. 百分数的基本概念

    2. 百分数的基本运算

    3. 百分数的应用

    ### 知识四:小数

    1. 小数的基本概念

    2. 小数的基本运算

    3. 小数的应用

    ### 知识五: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1. 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 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周长和面积的应用

    ### 知识六:角的基本概念

    1. 角的概念

    2. 角的基本运算

    3. 角的应用

    ### 知识七:函数

    1. 函数的概念

    2. 函数的基本运算

    3. 函数的应用

    ### 知识八: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理解知识。

    2. 讨论法:教师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练习法:教师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游戏法:教师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和解答,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价:教师通过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游戏化评价:教师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考试评价:教师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十三篇


    时光匆匆过去,即将新学期开学。接下来,要理清思绪写教学计划了,写好教学计划,才可以防止打乱进度,明确课程目标。如何写好一份优秀的教学计划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十三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篇1

    1、 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2、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段的科学教学工作,班里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3、 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确定了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的建立组织教学活动,使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

    教学活动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

    使用了维恩图、网状图、气泡图、柱形图等图表,使学生在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将事实转化成证据方面增加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教学的评价。

    每个单元后设置了资料厍,向学生提供与单元学习有关的资料和拓展性活动,弥补了学生的经验不足,并提高了教科书的可读性。

    4、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二、科学探究

    1、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变化,用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变化,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找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

    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的磁铁问题,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制作磁针,合理设计制作指南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5、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6、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2、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优效。

    3、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

    4、做好观察、操作、制作、记录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坚持力。

    5、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探究。

    6、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联系现代科技、生活,并加强学以致用的培养。

    7、加强优生和学困生的联系,互相帮助。

    8、将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教学,既可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又可同进进行动植物生长的变化的观察,了解其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总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2、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3、学习心理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及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等。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等。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篇3

    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以下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篇一: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观察水》。

    教材简析,本课与《生命离不开水》、《家乡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共同组成生命之源——水这一单元。本课在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一些性质。首先通过对一杯水的观察,让学生描述水,并能鉴别六种液体;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方塘在水中的变化,发现水能溶解一些物体;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水中纸巾变化和硬币上杯口上水表面的变化,从而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课时安排二课时,根据实际情况,我把水能溶解一些物体作为另外一深时的教学内容。本课的中点是我定位为:让学生经历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的探究过程,并体验乐趣;难的是感悟,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要根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从情感、知识、等方面制订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能力方面,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能区分什么是假改,什么是事实。

    情感方面,在探究过程中,能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现象,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知识方面,了解水能产生细水现象,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二、说教学方法。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已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作如下思考:

    直观教学,依据本课教学思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分组实验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充分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感受获得。

    情境教学从儿童身边自然事物,生活中关于水一些有趣的现象,开始探究活动,利用一些必要的工具,营造科学探究的学习情境,倡导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拓学习活动,在探究中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强调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参与或探究活动,促使学生自行获取信息,让学生自已找水喝。

    继续运用观察分析,总结等方法。

    三、说教程序,本课的教学准备主要是教师准备,喷水实验器材,各种液体、硬币、餐巾纸、滴管、回形针等。本课堂的教学力图体现基于现代建构主义理论下,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将以往“个体户”式的单向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并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等回来采用如下教学流程。

    情尔寻入,利用喷水实验,刺激学生感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让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对水的探究欲望。

    篇二: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 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入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我所带的三年级1班,学生数为 83人,其中男生比例较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并且利用网络平台汲取最新的前沿理念,积极参加教研教改研讨活动,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

    2、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由于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正在修建中,实验活动等只能在教室进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手段学习科学,吸收班级精英参加“勉县实验小学师生科学课研讨”qq群,定期召开科学交流研讨活动,从而扩展到班级科学交流研讨活动,组织各种科学兴趣活动小组,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学只是竞赛活动,争取优异成绩,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 略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整体情况

    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物体的运动”“动物的一生”和“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预计一学期共需30课时。

    本册的三个单元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都强调学生建构科学模型。例如,“物体的运动”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机械运动中质点的模型,“动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建构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日地月的天体模型……这些科学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系统地认识世界。

    特别要注意的是,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其中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2.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本单元是将机械运动作为研究对象的主题单元。对于运动,学生有许多正确的生活经验,但也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无法准确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习惯用感觉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等。本单元希望学生经过对机械运动的系统学习,对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运动速度等有初步的科学认识,由此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重新审视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的运动。此外,本单元还将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的项目式学习过程,从而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综合应用跨学科和跨领域知识,体会科学实践的成功和乐趣。

    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如下:第1到6课,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这三方面展开;第7课,设计制作;第8课,综合应用。本单元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其中第7课延伸到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 制造产品的活动”,第8课回归到本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知识应用,实现跨领域的综合学习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本单元是研究动物生命周期的主题单元。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循环往复,使种族得以延续,呈现出动物的生命周期现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两条线索:一条是研究蚕的生命周期现象;另一条则是由蚕拓展到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在此过程中认识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本单元的饲养、观察、记录、交流、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录、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结论等能力。

    本单元共8课,包括两条线索,第1、3、4、5、6课以蚕为主要研究对象,呈现了蚕的生命周期现象。第2、7、8课是对蚕卵、蚕的繁殖、蚕的一生认识的延伸,引导学生形成对更多动物卵、繁殖和动物一生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本单元是研究三个天体的本质特征以及相互关系的主题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三个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地球上万物正常运作的基础,人类一直保持着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探索热情,小学生也是如此。本单元将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个天体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同时,本单元也将充分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享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本单元共8课,通过学习,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天体的认识将更上一层楼。前3课学生将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第4到第7课,学生将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有足够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者关系。第8课,学生将通过制作主题海报的形式,对地球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索。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1.“物体的运动”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物体的运动有不同形式。

    ●物体的运动按运动轨迹(运动路线)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可以用“当运动距离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和“当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2)科学探究目标

    ●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描述某个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和描述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

    ●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借助秒表、软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

    ●根据设计要求,设计、制作、评价、改进自己小组的“过山车”。

    ●基于探索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开展基于证据的科学论证活动。

    (3)科学态度目标

    ●亲历对物体运动的探究活动,表现出相应的探究兴趣。

    ●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讲述有关物体运动的信息。

    ●体会到重复测试在提高证据有效性中的意义。

    ●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过程。

    ●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2.“动物的一生”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像蚕一样,动物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不同动物从生到死经历的时间不同,具体过程也不相同。

    ●动物有卵生和胎生等不同的繁殖方式。

    ●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动物与植物以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动物生存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适宜的条件。

    ●动物可以分为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不同的类群,每类动物都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同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制订研究蚕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

    ●能根据观察计划进行长期观察,研究蚕的一生。

    ●能运用摄像、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使用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能基于证据描述蚕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

    ●能利用建模的方法呈现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

    ●能抓住主要特征对动物及动物卵进行分类。

    ●能根据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对蚕的生长发育的趋势进行预测。

    ●能对自己饲养和观察蚕的过程、方法进行反思和评价。

    (3)科学态度目标

    ●对饲养蚕以及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表现出浓厚兴趣。

    ●能客观记录蚕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能坚持不懈对蚕的一生进行长期观察。

    ●能在养蚕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可爱和可贵。

    ●愿意与人分享养蚕经验和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先进的技术有利于人类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

    ●了解人类生活可能对生物环境造成破坏。

    ●初步具有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一天之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

    ●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2)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观察比较图片的方式获取天体信息,并描述天体的外部特征。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推理、论证实验猜想。

    ●能使用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模拟实验结果。

    ●能在一天之中坚持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制作和使用简易日晷。

    ●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加工、筛选和整理资料。

    ●能利用维恩图的方式收集、整理、对比两个天体的信息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对探索天文保持兴趣。

    ●通过模拟实验收集事实证据,根据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完成探究,体会发现规律的乐趣。

    ●愿意与他人合作,善于分工协作,乐于分享自己的收获。

    ●能用科学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别人意见,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亲历人类认识和探索宇宙的过程,感受技术的进步对人类认知深度的推动作用。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掌握能对人类生活、技术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意识到与其他星球相比较,地球是十分特别的星球,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地球。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6.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五、教学进度表

    教 学 进 度 表

    周 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备 注

    1

    2.28-3.6

    开学第一课2

    3.7-3.13

    运动和位置3

    3.14-3.20

    各种各样的运动4

    3.21-3.27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5

    3.28-4.3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6

    4.4-4.10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清明假期7

    4.11-4.17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8

    4.18-4.24

    我们的过山车、测试过山车9

    4.25-5.1

    第一单元复习劳动节放假10

    5.2-5.8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11

    5.9-5.15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12

    5.16-5.22

    蚕长大了13

    5.23-5.29

    蚕变了新模样14

    5.30-6.5

    茧中钻出了蚕蛾六一、端午节假期15

    6.6-6.12

    蚕的一生16

    6.13-6.19

    动物的繁殖17

    6.20-6.26

    动物的一生18

    6.27-7.3

    复习与检测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特别是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内容需要配合气温和实际生长情况进行教学。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篇5

    一、课程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控制实验、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假设等探究能力,鼓励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

    1、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素养的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普适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

    1、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滑轮、斜面、齿轮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通过观察、分析资料发现动物、植物有着多种繁殖方式;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做出有根据的假设;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地球表面的变化;设计制作能完成一定任务的工具(包括简单机器、机器人等)。

    2、能始终保持对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的兴趣以及对未解之谜和生物技术的好奇,并积极的关注相关研究的进展;感受生命延续过程的复杂多样,进一步树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能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学会并初步形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能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能通过收集资料、亲历科学实验列举简单机械的使用,体会到利用简单机械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举例说明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发现生物的许多特征是遗传的,(教学论文)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分析实例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能描述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改变的作用,能说出岩石主要是由各种矿物组成的。

    4、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简单机械的运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能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并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技术的运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弊;能提出保护环境、保护矿物资源的建议;能讲述科学家(如达尔文)的故事,关注工具发明和使用的发展史。

    四、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共22课。

    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组织学生探究简单机械的作用及简单的原理。学生在研究简单机械中观察两种力相互作用的过程,感受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现象,并认识到当两种作用力相等时,物体间将达到平衡状态即可。

    第二单元生命的延续:本单元将在学生已有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类相关资料,观察、比较并描述相关的现象等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感悟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培养对生命的珍爱,学习植物和动物不同的生殖方式,了解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与生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第三单元生物的进化本单元继续引领学生带着许许多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通过查阅、分析和整理资料、讨论、撰写科学短文、模型制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动,讨论生物的起源和进化问题,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

    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本单元将引领学生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通过相应的模拟实验,逐步使学生感悟到各种自然力量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意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适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世界,欣赏自然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第五单元矿产资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岩石、矿石制成的生活日用品等入手,懂得地球母亲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这些矿产资源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因此保护矿产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第六单元工具与技术本单元以工具和技术为主题,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整合起来。激发学生对机器人开发研制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设计自己的机器人。

    五、学情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设、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六、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契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 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知识;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模型”和“自由研究”6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1. 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 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4. 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5. 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6.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确定了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的建立组织教学活动,使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教学活动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使用了维恩图、网状图、气泡图、柱形图等图表,使学生在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将事实转化成证据方面增加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教学的评价。每个单元后设置了资料厍,向学生提供与单元学习有关的资料和拓展性活动,弥补了学生的经验不足,并提高了教科书的可读性。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1. 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2. 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3. 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 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二)、科学探究1. 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变化,用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2. 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变化,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 做出假设(解释) ----- 分析、检验假设 ----- 寻找新的证据 ----- 做出新的假设—— ”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 3. 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的磁铁问题,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制作磁针,合理设计制作指南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2. 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3. 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4. 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 —— 提出问题一 — 做出假设 ( 解释 ) 一 — 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 —— ”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六、教学措施

    1.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2. 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优效。3. 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并鼓 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4. 做好观察、操作、制作、记录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坚持力。5. 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探究。6. 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联系现代科技、生活,并加强学以致用的培养。7. 加强优生和学困生的联系,互相帮助。8. 将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教学,既可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又可同进进行动植物生长的变化的观察,了解其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

    七、教学进度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备注12.16-2.2022.21-2.2732.28-3.643.7-3.1353.14-3.2063.21-3.2773.28-4.384.4-4.1094.11-4.17104.18-4.24114.25-5.1125.2-5.8135.9-5.15145.16-5.22155.23-5.29165.30-6.5176.6-6.12186.13-6.19196.20-6.26206.27-7.3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篇8

    一、学情分析

    本班62名学生,这些学生对科学课程非常感兴趣,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探究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有了提高,他们能独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动、科技制作、观察活动、科学实验、搜集资料等,愿意与他人合作,进行合作探究,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实地考察、现场采访、种植养殖等活动,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而且能按照制定的研究方案对锁定的课题进行课外探究,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主动从自然界、社会中获取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等研究主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构建,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

    “人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微观认识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切入,让学生明确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知道人类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体会与父母的亲情,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生长发育过程的照片资料,分析、归纳、推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特点,知道遗传和变异石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以人体内部的能量为切入点,探究机械能、热能、电能、电磁能等之间的相互变化,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整个单元呈现出了由部分到综合的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地球的面纱”单元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通过大气层的研究、风的模拟实验、降落伞的秘密、风与帆的关系等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义、风的成因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信息与生活”单元主要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复杂的信息传递方式,知道动植物的一些行为特征以及人类社会的主要交流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系统研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丰富学生对生物界的认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的观点及辩证法,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特性。“探索宇宙”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结构特点、地表的变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及太阳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延伸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拓展学生认识的空间,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研究与实践》单元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几个科学之谜,让学生像科学家达尔文那样,经理科学探究的历程,形成尊重事实证据的科学态度,能够面对大量的事实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伪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对伪科学学习历程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科学感悟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达到让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重点难点

    重点:空间维度方面,从认识身边事物、周围物体的基础上,扩展到微观和宏观两个世界,探索微生物和无限宇宙的科学奥秘;时间维度方面,以时间轴为认知线索,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和“未来世界”的变化;结构维度方面,在认识事物外部特征的基础上,以“解暗箱”的形式探究事物的内部构造。在科学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为重点,重视探究方法的培养,以“认识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为探究重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科书整体结构,设置了“对信息的搜寻、理解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探究能力的逐步提高奠定基础。

    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法学法

    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

    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包办代替。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5。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6。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7。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篇9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力图从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8、能够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9、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0、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经历对一张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

    1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知道它们的区别、特点和用途。

    13、了解常见金属的,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金属进行分类。

    14、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15、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正确使用材料,注意安全与健康,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

    16、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设计情景,提出问题;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爱提问题是一种好品质。能尝试把不能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转变成可能;并能根据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标准提升自己能够探究的问题。

    三、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应用新课程理念,用好《大纲》、《教材》、《教师用书》三本书;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应用新课程理念,用好《大纲》、《教材》、《教师用书》三本书;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源,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6、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7、充分运用教具、现代媒体、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8、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篇10

    一、课程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控制实验、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假设等探究能力,鼓励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

    1、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素养的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普适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

    1、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滑轮、斜面、齿轮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通过观察、分析资料发现动物、植物有着多种繁殖方式;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做出有根据的假设;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地球表面的变化;设计制作能完成一定任务的工具(包括简单机器、机器人等)。

    2、能始终保持对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的兴趣以及对未解之谜和生物技术的好奇,并积极关注相关研究的进展;感受生命延续过程的复杂多样,进一步树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能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学会并初步形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能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能通过收集资料、亲历科学实验列举简单机械的使用,体会到利用简单机械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举例说明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发现生物的许多特征是遗传的,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分析实例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能描述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改变的作用,能说出岩石主要是由各种矿物组成的。

    4、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简单机械的运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能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并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技术的运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弊;能提出保护环境、保护矿物资源的建议;能讲述科学家(如达尔文)的故事,关注工具发明和使用的发展史。

    四、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共22课。

    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组织学生探究简单机械的作用及简单的原理。学生在研究简单机械中观察两种力相互作用的过程,感受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现象,并认识到当两种作用力相等时,物体间将达到平衡状态即可。

    第二单元生命的延续:本单元将在学生已有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类相关资料,观察、比较并描述相关的现象等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感悟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培养对生命的珍爱,学习植物和动物不同的生殖方式,了解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与生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第三单元生物的进化本单元继续引领学生带着许许多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通过查阅、分析和整理资料、讨论、撰写科学短文、模型制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动,讨论生物的起源和进化问题,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

    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本单元将引领学生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通过相应的模拟实验,逐步使学生感悟到各种自然力量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意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适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世界,欣赏自然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第五单元矿产资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岩石、矿石制成的生活日用品等入手,懂得地球母亲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这些矿产资源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因此保护矿产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第六单元工具与技术本单元以工具和技术为主题,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整合起来。激发学生对机器人开发研制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设计自己的机器人。

     五、学情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设、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篇1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六年级现有两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八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无处不在的能量”、“追寻达尔文的足迹”、“宇宙”、“科技与未来”、4个单元,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附:教学进度表

    课题课时

    1、细胞1

    2、我从哪里来1

    3、人的一生1

    4、我像谁1

    5、让身体热起来1

    6、摆的秘密1

    7、钻木取火1

    8、通电线圈(一)1

    9、通电线圈(二)1

    10、无处不在的能量1

    11、开发新能源1

    12、地球的面纱1

    13、风从哪里来1

    14、降落伞1

    15、小帆船1

    16、来自大自然的信息1

    17、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1

    18、电脑与网络1

    19、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1

    20、太阳家族1

    21、神秘星空1

    22、探索宇宙1

    23、未来家园1

    1、寻找达尔文的足迹1

    2、调查生活中的伪科学1

    3、我的科学学习历程1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篇12

    20xx春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二、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2.主要材料清单: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200C-}-110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一200C-}-1100C),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图或影像资料。

    “磁铁”单元

    各种形状的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的磁铁;铁的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的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同材质的人民币硬币((1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的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四、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二)科学探究

    1.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变化,用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篇1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生物与环境”“船的研究”“环境与我们”和“热”四个单元组成。四个单元分别隶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和“物质科学领域”。本册教科书的整体编排,以核心概念的进阶发展为线索,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 兼顾四个领域的年段安排,着力发展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生物与环境”单元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生物个体基本特征进行过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绿豆切入,再扩展到其他植物、动物以及非生物因素,让学生经历从个体研究到发现联系、再到形成系统意识的学习过程。本单元明确提出“对比实验需要控制改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为变量控制实验打下基础。本单元共 7 课,从研究植物对环境的生存需求开始,接着研究动物对环境的生存需求,最后探索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初步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在探究的过程中 , 学生对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的认识逐渐加深,最终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初步建立“大自然”观。

    “船的研究”单元的学习,与上一版的“浮力”单元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强调“浮力”概念,也不再具体研究浮力、重力与物体沉浮的关系,而是以船的材料、结构、动力等发展演变为内容,引导学生在认识、设计、制作船的实践活动中,初步感知浮力,体验生产生活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本单元以船的演化史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造船技术经历了材料、结构、动力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开展设计与制作船的动手实践活动,深入体验人类为了提升船只的载重量、稳定性、动力性能,对造船材料、内外部构造、动力装置等进行的不断改进和发明。本单元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技术与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在优化工程模型中发展动手能力,体会技术与工程的思维特点。

    环境问题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内容。“环境与我们”单元的学习,先从宏观方面入手,介绍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珍贵而独特的生存条件,以及地球面临的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问题的欲望。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研究学生经常接触的水资源问题和垃圾处理问题、合理利用能源问题、资源再生问题等,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最后以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为目标导向,由学生分组讨论并模拟答辩现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对几个环境问题的探索,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热是一种能量形式,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热”单元的学习,从观察水温的变化开始,对热现象进行观察。然后观察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变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材料的导热性能等一系列的活动。建构热与物体变化的关系,从而了解热作为能量的一种形式,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本单元的学习, 重点是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探究,可以促进学生提升探究能力和探究兴趣。在研究热传递的方式后,利用热传递的性质来创造性地制作保温杯,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建构这些主要概念。

    本册四个单元的设计,充分考虑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与内容,精心设计探究实践的主题,通过学生实践,帮助学生建构起相关科学概念。同时注重对比实验在不同年段的进阶安排,四个单元的设计与编排在实验方法上有新的安排,在技术与工程实践上有了比较明确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科学概念目标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3.动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栖息地能满足动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其生存的环境。5.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会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6.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动物,如植物为动物提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7.由于自然或人为影响引起栖息地改变,会对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产生影响。8.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已有种植经验,从种子的萌发条件、生长环境需求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问题。2.能基于已有的知识,对种子萌发条件、生长环境需求等角度提出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3.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对比实验探究计划。4.有控制变量的意识,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蚯蚓的生长环境。5.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信息。6.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7.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研究报告。8.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对研究动物和植物与其生存环境所需条件以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能基于观察与调查等实践活动所得信息为依据做出严谨的判断,但不急于下结论。3.在科学研讨活动中,能基于集体论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从而完善自己的认识。4.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调整自己的观点,最终形成集体的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人类、动植物、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2.在科学实践研究中,发现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与同区域内其他生物、非生物都3.有密切联系,形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4.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从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保护环境就可以保护其他生物。

    四、达成目标的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时 间内 容备注12.28-3.6始业课;第 1 课 种子发芽实验;第 2 课 比较种子发芽实验23.7-3.13第 3 课 绿豆苗的生长;第 4 课 蚯蚓的选择;机动1课时33.14-3.20第 5 课 当环境改变了;第 6 课 食物链和食物网;机动1课时43.21-3.27第 7 课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单元小结2课时53.28-4.3第 1 课 船的历史;第 2 课 用浮的材料造船;机动1课时64.4-4.10第 3 课 用沉的材料造船;第 4 课 增加船的载重量;清明假期74.11-4.17第 5 课 给船装上动力;第 6 课 设计我们的小船;机动1课时84.18-4.24第 7 课 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单元小结2课时。94.25-5.1第 1 课 地球——宇宙的奇迹;机动1课时劳动节假期10

    5.2-5.8

    第 2 课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第 3 课 珍惜水资源;机动1课时11

    5.9-5.15

    第 4 课 解决垃圾问题;第 5 课 合理利用能源;机动1课时12

    5.16-5.22

    第 6 课 让资源再生;第 7 课 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单元小结1课时13

    5.23-5.29

    第 1 课 温度与水的变化;第 2 课 水的蒸发和凝结;机动1课时14

    5.30-6.5

    第 3 课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机动1课时六一、端午节假期15

    6.6-6.12

    第 4 课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第 5 课 热在水中的传递 ;机动1课时 16

    6.13-6.19

    第 6 课 哪个传热快;第 7 课 做个保温杯;单元小结1课时17

    6.20-6.26

    期末复习18

    6.27-7.3

    期末复习、复习考试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冀教版七年英语上教学计划优选十篇


    时光如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一份优秀的教学计划,可以让新的学期教学更有干劲,我们是否真的清楚自己的学科教学计划怎么写呢?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冀教版七年英语上教学计划”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冀教版七年英语上教学计划 篇1

    试题预览

    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段段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30分)

    A)词汇与语法:选择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

    ( )1. Jenny has ____ English book. ____ book is on her desk.

    A. a, The B. an, The C. the, A D. an, The

    ( ) 2. Be ____. The young people are having classes.

    A. quiet B. quietly C. loud D. loudly

    ( ) 3. ____ are good friends.

    A. You, I and he B. I, he and you C. You, he and I D. He, you and I

    ( ) 4. Mr. Su teaches ____ Chinese.

    A. I B. me C. my D. mine

    ( ) 5. The boys behind me ____ my students.

    A. be B. am C. is D. are

    ( ) 6. ____ the blackboard! What can you ____ on it?

    A. Look, look B. See, see C. Look at, see D. Look, see

    ( ) 7. ____ they ____ on the train?

    A. Do, having fun B. Are, having a fun C. Are, having fun D. Can, having fun

    ( ) 8. “May I invite Jenny to come with us?” “____, you ____.”

    A. No, may B. No, can C. Yes, may not D. Yes, may

    ( ) 9. Mr. Green and Michacel walk ____ to Tian’anmen Square.

    A. slow B. slowly C. quick D. quickly

    ( ) 10. These men are ____ cards on the train.

    A. play B. plays C. playing D. played

    ( ) 11. ____ watch TV too much, boys and girls.

    A. Not B. No C. Don’t D. Doesn’t

    ( ) 12. I ____ in China and he ____ in London.

    A. live, live B. lives, lives C. lives, live D. live, lives

    ( ) 13. The tea is ____ hot ____ drink.

    A. to, to B. too, too C. too, to D. to, too

    ( ) 14. Danny hurts his arm. Please put a bandage ____ it.

    A. on B. in C. for D. with

    ( ) 15. He is packing his suitcase ____ his ____.

    A. in, books B. on, toys C. with, clothes D. for, fruit

    ( ) 16. “____ you need bags for these books?” “ No, I ____.”

    A. Do, don’t B. Can, can’t C. Are, aren’t D. Are, am not

    ( ) 17. How many ____ do you have?

    A. pair of sock B. pairs of socks C. two pair of socks D. two pairs of socks

    ( ) 18. ____ is hungry and thirsty on the train.

    A. All of us B. All boys and girls C. Who D. Everyone

    ( ) 19. ____ a good trip last month?

    A. Did Ben have B. Does Ben have C. Is Ben having D. Did Ben has

    ( ) 20. Mother ____ a gift for me on my birthday every year.

    A. buy B. bought C. buys D. buying

    B) 词语释义:选出与句中划线部分意义最相近的解释,并将其标号填入括号内.

    ( ) 21. Look! There are a lot of women in the park.

    A. many B. much C. some D. any

    ( ) 22. I’m sure your mother will be OK.

    A. good B. friendly C. happy D. fine

    ( ) 23. Sally sometimes goes to school by taxi.

    A. by a taxi B. takes a taxi C. buys a taxi D. drives a taxi

    ( ) 24. I can’t swim. I think it’s hard to learn.

    A. bad B. easy C. not easy D. not interesting

    ( ) 25. “Whose shorts are these?” “ ____.”

    A. I don’t know B. it’s his shorts C. I’m short D. He’s short

    C) 交际用语:选择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

    ( ) 26.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____. I’d like a cup of coffee.”

    A. Yes, please B. No, thanks C. No, thank you D. No, thank

    ( ) 27. “ Have a good trip!” “____.”

    A. That’s all right B. Thank you C. You’re welcome D. Have a good trip, too

    ( ) 28. “ ____?” “I need a postcard, please.”

    A. What do you want B. What do you do C. Can I help you D. What are you doing

    ( ) 29. “Don’t run in the train, Danny.” “ ____.”

    A. Sure B. I’m sorry C. It’s great D. Let’s jump

    ( ) 30. “ When do you leave for Japan?” “____.”

    A. On January 21st B. In January 1st C. By train D. With my parents

    二、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划线部分的反义词。(7分)

    31. This is LI Lei’s Jacket. ________ is my jacket.

    32. The bus is slow, but the plane is ________.

    33. Don’t stand up, please ________ down.

    34. Look! These are clothes. ________ are shoes.

    35. They leave Beijing at 8:00 and ________ here at 11:00.

    36. This isn’t the ________ of the envelope, This is the top.

    37. In China people walk on the right of the street. But in England people walk on the _______.

    三、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以及所给的首字母或中文的提示,写出句中所缺的单词。(8分)

    38. Where’s the ________ (旅馆)? I can’t find it.

    39. Do you want to send this postcard t________ your mother and father?

    40. W________ is the fourth day of the week.

    41. Many Chinese p________ like to eat dumplings.

    42. Now, I’m putting f________ in my camera.

    43. You can walk to the front. The train s________ is over there.

    44. I do my ________ (家庭作业) every day.

    45. “We are thirsty. Would you like w________?” “Yes, please.”

    四、词形变换:根据句意,写出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10分)

    46. My classmates are from six ________ (country).

    47. Danny and Jenny often go for a ________ (walk) after supper every day.

    48. An airplane is ________ (fast) than a bus.

    49. Laughing ________ (loud)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50. I can see some girls __________ (play) on the square.

    51. “Where ________ (be) you yesterday?” “I was in the library.”

    52. Look! Jenny is ________ (look) out of the window of the train.

    53. The ________ (child) are packing their suitcases. They are going to Beijing.

    54. My father ________ (go) to the factory from Monday to Friday.

    55. Danny ________ (break) his tail at the Palace Museum last week.

    五、句型转换:按括号内的要求改写下列句子。(10分)

    56. The two women are talking&

    冀教版七年英语上教学计划 篇2

    shop 商店;店铺

    assistant助手;助理

    shop assistant 店员

    doctor 医生

    reporter 记者;通讯员

    policeman 男警察

    waiter 侍者;服务员

    bank clerk 银行职员

    hospital 医院

    now 现在;此时

    star 担任主角;主演

    policewoman 女警官;女警察

    nurse 护士

    money钱;金钱;货币

    give 给;授予

    get 获得;得到;购买;拿来

    wear 穿;戴

    uniform 制服

    sometimes 不时;有时

    in 在---期间;在(一段时间)之内

    dangerous 危险的 thief 小偷;贼

    late 晚;晚于通常时间

    out 在外;向外

    talk 谈话;谈论

    station 车站;政府机关的署;局

    TV station 电视台

    police 警方;警察

    police station 警察局

    newspaper 报纸

    hard 辛苦地;努力地

    as作为

    at按照;根据

    summer 夏季;夏天

    story 故事;事迹;小说

    magazine 杂志;期刊

    young 年轻的,年纪小的

    play 戏剧;剧本

    news 新闻;消息

    children 孩子(复数)

    international国际的

    teach 教;讲授

    skill 技能;技巧

    sir 先生;阁下

    madam女士;夫人

    冀教版七年英语上教学计划 篇3

    post 邮件;邮递

    office 办公室;事务所

    post office 邮局

    library 图书馆

    restaurant 餐馆;饭店

    bank 银行

    supermarket 超级市场

    St.=street 街;街道

    pay 付钱;支付

    pay phone 投币式公用电话

    park 公园

    ave=avenue 大街;林荫道

    center 中央;中心

    bridge 桥

    mail 邮件;邮政

    there 在那里

    mear 在---近旁

    across 横过;在对面

    across from 在---对面

    next 紧靠---的旁边;贴近

    next to紧靠---的旁边;贴近;最接近

    between 介于---之间

    front 前面;前边

    in front of 在---前面

    behind 在---之后

    neighborhood 附近;邻近

    just 直接地;就;只;仅仅

    straight 一直;直接

    turn 转弯;转变方向

    left 向左;左边

    down 向下;下去;沿着

    right 向右;右边

    on the right 在右边

    open 开着的;营业中的

    market 市场;市集

    clean 清洁的;干净的

    quiet 宁静的

    dirty 肮脏的

    house 房子;住宅

    welcome 欢迎

    garden 菜园;花园

    district 区域;地方

    enjoy 享受---的乐趣;欣赏

    walk 散步;步行

    take a walk 散步

    through 穿过;通

    beginning 过开

    tour 旅行;游历

    visit 参观;游览

    place 地方;地点

    fun 愉快;开心

    have fun玩得开心

    if 如果

    hungry 饥饿的

    arrive 到达;抵达

    way 路;路线;路途

    take 乘;坐;搭

    taxi 出租车;的士;计程车

    airport 私人飞机;小型民用机场

    pass 通过

    hope 希望;盼望;期待

    yours用在信末署名前,做客套语

    冀教版七年英语上教学计划 篇4

    A)词汇与语法:选择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

    ( )1. Jenny has ____ English book. ____ book is on her desk.

    A. a, The B. an, The C. the, A D. an, The

    ( ) 2. Be ____. The young people are having classes.

    A. quiet B. quietly C. loud D. loudly

    ( ) 3. ____ are good friends.

    A. You, I and he B. I, he and you C. You, he and I D. He, you and I

    ( ) 4. Mr. Su teaches ____ Chinese.

    A. I B. me C. my D. mine

    ( ) 5. The boys behind me ____ my students.

    A. be B. am C. is D. are

    ( ) 6. ____ the blackboard! What can you ____ on it?

    A. Look, look B. See, see C. Look at, see D. Look, see

    ( ) 7. ____ they ____ on the train?

    A. Do, having fun B. Are, having a fun C. Are, having fun D. Can, having fun

    ( ) 8. “May I invite Jenny to come with us?” “____, you ____.”

    A. No, may B. No, can C. Yes, may not D. Yes, may

    ( ) 9. Mr. Green and Michacel walk ____ to Tian’anmen Square.

    A. slow B. slowly C. quick D. quickly

    ( ) 10. These men are ____ cards on the train.

    A. play B. plays C. playing D. played

    ( ) 11. ____ watch TV too much, boys and girls.

    A. Not B. No C. Don’t D. Doesn’t

    ( ) 12. I ____ in China and he ____ in London.

    A. live, live B. lives, lives C. lives, live D. live, lives

    ( ) 13. The tea is ____ hot ____ drink.

    A. to, to B. too, too C. too, to D. to, too

    ( ) 14. Danny hurts his arm. Please put a bandage ____ it.

    A. on B. in C. for D. with

    ( ) 15. He is packing his suitcase ____ his ____.

    A. in, books B. on, toys C. with, clothes D. for, fruit

    ( ) 16. “____ you need bags for these books?” “ No, I ____.”

    A. Do, don’t B. Can, can’t C. Are, aren’t D. Are, am not

    ( ) 17. How many ____ do you have?

    A. pair of sock B. pairs of socks C. two pair of socks D. two pairs of socks

    ( ) 18. ____ is hungry and thirsty on the train.

    A. All of us B. All boys and girls C. Who D. Everyone

    ( ) 19. ____ a good trip last month?

    A. Did Ben have B. Does Ben have C. Is Ben having D. Did Ben has

    ( ) 20. Mother ____ a gift for me on my birthday every year.

    A. buy B. bought C. buys D. buying

    B) 词语释义:选出与句中划线部分意义最相近的解释,并将其标号填入括号内.

    ( ) 21. Look! There are a lot of women in the park.

    A. many B. much C. some D. any

    ( ) 22. I’m sure your mother will be OK.

    A. good B. friendly C. happy D. fine

    ( ) 23. Sally sometimes goes to school by taxi.

    A. by a taxi B. takes a taxi C. buys a taxi D. drives a taxi

    ( ) 24. I can’t swim. I think it’s hard to learn.

    A. bad B. easy C. not easy D. not interesting

    ( ) 25. “Whose shorts are these?” “ ____.”

    A. I don’t know B. it’s his shorts C. I’m short D. He’s short

    C) 交际用语:选择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

    ( ) 26.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____. I’d like a cup of coffee.”

    A. Yes, please B. No, thanks C. No, thank you D. No, thank

    ( ) 27. “ Have a good trip!” “____.”

    A. That’s all right B. Thank you C. You’re welcome D. Have a good trip, too

    ( ) 28. “ ____?” “I need a postcard, please.”

    A. What do you want B. What do you do C. Can I help you D. What are you doing

    ( ) 29. “Don’t run in the train, Danny.” “ ____.”

    A. Sure B. I’m sorry C. It’s great D. Let’s jump

    ( ) 30. “ When do you leave for Japan?” “____.”

    A. On January 21st B. In January 1st C. By train D. With my parents

    31. This is LI Lei’s Jacket. ________ is my jacket.

    32. The bus is slow, but the plane is ________.

    33. Don’t stand up, please ________ down.

    34. Look! These are clothes. ________ are shoes.

    35. They leave Beijing at 8:00 and ________ here at 11:00.

    36. This isn’t the ________ of the envelope, This is the top.

    37. In China people walk on the right of the street. But in England people walk on the _______.

    三、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以及所给的首字母或中文的提示,写出句中所缺的单词。(8分)

    38. Where’s the ________ (旅馆)? I can’t find it.

    39. Do you want to send this postcard t________ your mother and father?

    40. W________ is the fourth day of the week.

    41. Many Chinese p________ like to eat dumplings.

    42. Now, I’m putting f________ in my camera.

    43. You can walk to the front. The train s________ is over there.

    44. I do my ________ (家庭作业) every day.

    45. “We are thirsty. Would you like w________?” “Yes, please.”

    46. My classmates are from six ________ (country).

    47. Danny and Jenny often go for a ________ (walk) after supper every day.

    48. An airplane is ________ (fast) than a bus.

    49. Laughing ________ (loud)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50. I can see some girls __________ (play) on the square.

    51. “Where ________ (be) you yesterday?” “I was in the library.”

    52. Look! Jenny is ________ (look) out of the window of the train.

    53. The ________ (child) are packing their suitcases. They are going to Beijing.

    54. My father ________ (go) to the factory from Monday to Friday.

    55. Danny ________ (break) his tail at the Palace Museum last week.

    56. The two women are talking&

    冀教版七年英语上教学计划 篇5

    1.为什么要珍爱生命?

    (1)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及价值。

    (2)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有智慧。人的生命独特性更多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3)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2.如何珍爱生命?

    (1)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生命。在肯定、尊重、悦纳、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同样善待他人的生命。自己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不丧失生的希望;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

    (3)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们要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1)青春期心理充满着矛盾,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2)青春期心理矛盾构成了我们向前发展的动力,但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矛盾,也会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阻力。

    (3)要学会调控青春期心理矛盾:我们可以向老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也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保持心理健康将有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3.我们要悦纳青春期生理变化,学会调控青春期心理矛盾。

    (1)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全面地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3)每个人都是变化发展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学会自我反省。

    (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集体往往对一个人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预习的方法。在浏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们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针对政治教材的特点,在预习时可带着问题思考,问题从哪里来,可从“三题”切入,即从课题、节题、框题切入,将课题、节题、框题前面加上“为什么说”、“如何理解”、“怎么样”、“什么是”等疑问代词,变陈述句为疑问句,问题就产生了。二是从基本概念切入问题,如初三政治第七课《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中什么叫依法治国?为什么要依法治国?怎样才能依法治国?三是从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切入问题。可以这样问自己:这个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表现?它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哪些表现又是违背了这一原理?如果违背了这一原理会导致什么后果?我们应该怎么办?如初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框题,我们就可这样去问。四是从基本事实切入问题,我们可以从教材中列举的正反事例入手,也可从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入手,思考这件事说明了什么?我们身边有类似的事例吗?应如何认识和着手解决?

    不能像读语文一样去读初一的政治。关键是去理解政治的思想观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解书中举的例子是如何来论证原理的。同时,自己也必须举一些已了解的例子。只有这样,才能使政治课程中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形象。当然,举例并不是目的,应该在具体的事例中归纳出本质,这个过程也是锻炼自己的思维过程,你也就会在思考中找到了乐趣。

    1、上政治课的专心很重要。初一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别忘了做笔记,注:课堂笔记不是要你一味的记,而是记重点以及你不懂的,书本上有的,标注一下就可以了,没有的简单的记录下来,课后再系统的整理,不要为了做笔记而影响听课。因为一般情况下,老师教授的知识都是根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来进行的,所以上课的专心很重要

    2、初一学生想要学好政治,做练习题是免不了的,但是不能一味的采取题海战术。初一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薄弱部分进行专攻,才能使政治的学习达到平衡。

    初一学生要想学好政治,那么好的学习方法是特别重要的。面对自己不会的题一定不要钻角尖的想,要马上继续跟上教师的思路,以便不影响后边内容的听讲。善于积极思维的学生,往往又出现超载教师讲课的速度,“野马难收”,使同步听课失去了意义。这部分学生也应该注意,既不要让自己的思维滑得太远,完完全全离开教师的思路,又不要放弃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

    冀教版七年英语上教学计划 篇6

    两河口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任七(2)班及七年级(3)班英语课,我校七年级新生有其特殊性:学生来自农村,基础较薄弱,各校英语课的重视程度不同,学生达到的水平不一样。虽然,这两个班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小学接触过英语,但是,对于这本链接三年级起点的教科书还是存在一定的接收困难。这对我来说是新的挑战,另外,这套七年级教材我又是第一次任教,为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计划:

    一、以课标为依据,整体分析教材,把握好教材,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40分钟要质量。

    二、坚持课前(role-play),并对其进行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闯过单词关,举行较为正规的班级单词竞赛。在班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竞争意识。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关注后进生,让他们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尽快成长、进步。

    六、课程安排及教学进度:

    第1周:音标教学

    第2-3周:Unit 1 School and Friends 第4-5周:Unit 2 Colours and Clothes 第6-7周:Unit 3 Body P arts and Feelings 第8-9周:Unit 4 Food and Restaurants 第10周:期中复习及期中考试与总结

    第11-12周:Unit 5 Family and Home 第13-14周:Unit 6 Let's Go!第15-16周:Unit 7 Days and Months 第17-18周:Unit 8 Countries around the Wrold 第19-20周: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与总结

    冀教版七年英语上教学计划 篇7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七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前进九年制学校

    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围绕教学大纲,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热爱学习,表现为他们自觉学习的行为,认真完成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担任的初一英语课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即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届七年级新生和以往初一学生相比在英语基础方面很薄弱,由于在小学英语课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在写的技能方面基本上没有得到过训练,连音标和字母的拼读都没有掌握好。经过上学期努力,年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加强,学习态度也有所好转。但是学生整体的惰性还是很强,自觉性很差。

    另外,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三、奋斗目标:

    钻研新课标,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努力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指标。

    四、具体措施:

    1、抓好英语的常规教学,加强基础知识训练:①归纳学过的词组,方便学生记忆;②用词组造句和中译英训练;③组织学生结对子,一有空就你问我答,营造学习氛围,同时加强笔头的练习,使学生能熟能生巧;④把课文分段,按学习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对学过的课文尽量做到人人会背,有些课文还要求学生会默写。

    2、抓好语法学习:①掌握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和用法。区分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构成,规则和不规则变化。②学习一般过去时态,重点突破不规则动词。③学习过去进行时与现在进行时的区别。④学习联系词的用法。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每个单元围绕着知识点反复训练,层层渗透。每个单元结束都进行测验,找出存在问题,及时补

    漏补缺。

    4、抓好阅读能力培养:每周规定学生阅读三篇短文,带着问题阅读,阅读之后要回答问题。

    5、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逐步创作一些简笔画要学生写出他们的动作编成故事,逐步培养他们看图写话的能力。

    6、在教学中根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准备周(开学思想教育)

    第二周—第三周:Unit 1 A Trip to Beijing

    第四周—第五周:Unit 2 On the Train

    第六周—第七周:Unit 3 Having Fun in Beijing

    第八周—第九周:Unit 4 Did You Have a Nice Trip?

    第十周—第十一周:Unit 5 Li Ming Goes to Canada!

    第十二周:期中复习考试(Unit 1—Unit 4)

    第十三周:五一节假期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Unit 6 Winter in Canada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Unit 7 Sports and Good Health

    第十八周—第十九周:Unit 8 Li Ming Goes Home!

    第二十周—第二十一周:期末复习、考试

    冀教版七年英语上教学计划 篇8


    授课课题

    时间介词的应用

    课时

    1

    总第1课时

    授课对象

    初一学生

    授课者

    教学

    三维

    目标

    1、掌握时间介词的用法与区别

    2、能自己归纳总结时间介词语法规则

    3、灵活按照语法规则正确使用时间介词

    教 学

    重 点

    掌握表示介词用法的相关知识并灵活运用

    教 学

    难 点

    用法相似的时间介词间的区别

    教学资源

    PPT、相关习题册、书本

    教 学

    方 法

    尝试引导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

    教师

    情境创设

    情感体验

    Step 1 Review

    一、Free talk

    T;Do you know what is time preposition ?Give me some examples.

    S;in,on.at

    T:Yes.you are we are going to discuss time preposition.look at PPT please.

    交流质疑对话体验

    Step 2 Presentation

    1. Show students some pictures and let students conclude the rule of the time preposition of at.

    T:Who can tell us how to use “at”?

    S;Time,age.

    students some pictures and let students conclude the rule of the time preposition of on.

    T:Who can tell us how to use “on”?

    S;表示具体的某一天,或者具体的某一天的时间段

    T:Anything else?

    S:日期,星期,节日

    T:Well done!

    3.how students some pictures and let students conclude the rule of the time preposition of in.

    T:Who can tell us how to use “in”?

    S;大于一天,表示时间段时用in

    T:Anything else?

    S:年月季周、三餐四季

    T:Great!

    Step 4 Consolidation

    1. let’s compare

    T:What is the difference among in、on and at?

    S:I don’t know.

    T:I will give you some clues.Take notes.

    2.Let’s sing a chant together.

    总结小结巩固体验

    Sum up the the rule of the time preposition.

    板书设计

    Lesson 3 Time preposition

    inonat大于一天才用in早午晚时也用in 等于一天就用on 小于一天用at

    作业布置延伸体验

    1.讲义剩余练习2.复习所授新知

    课后反思精益求精

    冀教版七年英语上教学计划 篇9

    七年级冀教版英语课件应该怎么设计?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七年级冀教版英语课件,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冀教版英语课件

    1一、教学设计思路

    Unit 1 是该教材的第一单元,又是为初学者准备的入门单元,总体内容不多,也不是很难,关键是做好一个衔接工作,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通过多样化的、趣味性的学习活动,让没基础的同学克服心里的畏难情绪,感觉到英语不难又很有趣;让有基础的同学更进一步培养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

    Aa — Hh 的字母教学。

    Hello!Good evening.—How are you? —I'm fine, are you? —I'm OK.教学难点:课本中英语人名的学习和大、小写字母的学习及书写。整个单元的内容,可分配在五个课时中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 Section A 1a, 1b

    第二课时;完成Section A 2a, 2b,2c, 2d, 3, 4a

    第三课时:完成 Section A 4b, 4c, Section B 1, 2a, 2b

    第四课时:完成 Section B 3a, 3b, 4,5第五课时:完成 Self Check and Just for Fun

    二、教学目标

    A.语言知识目标

    1.词汇: Letters Aa — Hh

    八个人名 Alice, Bob, Cindy, Dale, Eric, Frank, Grace, Helen

    2.句型:Good evening.—How are you? —I'm fine, are you? —I'm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策略

    1.以趣激学:采用做游戏和猜谜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以放促学:开放地处理教材,插入大量有趣的图片、增加多种趣味活动,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搜集的图文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实现知识的整合。

    3.以任务导学:以话题为纲,以任务为主线,以合作交际为方式,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信息,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学习策略

    1.交际策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能把语言材料用到真实的生活中去。

    2.资源策略:学会利用多种学习资源来获取更多的学习信息。

    3.认知策略:主动思考(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大胆实践,及时反馈。

    4.调控策略:通过课堂反馈和 self-check,明确自己的学习状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七年级冀教版英语课件

    2Lesson

    I go on a trip to Beijing?我可以去北京旅行吗?

    1)句中may是情态动词。表示允许或征询对方的许可,其否定形式可以是may not,也可以是must not /mustn’t;但表示禁止时常用must not/mustn’t。例如:

    May I help you?要我帮忙吗?

    May I come in,please ?请问,我可以进来吗?

    ---May I go to the cinema?我可以去看电影吗?

    ---Yes,you may。/Not,you mustn’t.是的,你可以去。/不,你不可以去。

    注意:表示客气请求或征询意见时,也可用Can I/Could I /Could you…?句型来表达。例如:

    Can I help you?要我帮忙吗?

    Could you help me,please? 你能帮我一下吗?

    2)句中trip是名词,意为“旅行”。a trip to Shanghai 上海之行,go on a trip to …到… 的旅行。例如:

    May we go on a trip to Canada?我们可以去加拿大旅行吗?

    My father will go on a trip to Wuhan.我爸爸要去武汉旅行。

    I wish you a good trip.祝你旅行愉快。

    it’s the capital city of our country.但是它是我国的首都。

    1)句中but 是连词,意为“但是”。它是个表示转折意义的并列连词。例如:

    I like apples but my mother doesn’t.我爱吃苹果,但我妈妈不爱吃。

    The box is large but light.这个盒子大,但很轻。

    Playing basketball is difficult but interesting.打篮球很难,但很有趣。

    2)句中city是名词,意思是“城市”。“the city of+表示地点的名词”相当于“表示地点的名词+city”。例如:

    Beijing city=the city of Beijing 北京市

    Tianjin city=the city of Tianjin 天津市

    )You’re too young to go.你太小还不能去。

    句中too是副词,意思是“太”。too…to…表示否定的含义,意为“太…而不能…”,其中too之后接形容词或副词,to 之后接动词原形,构成不定式短语。例如:

    It’s too hot today.今天太热了。

    This shirt is too small for me.这件衬衫我穿太小了。

    The boy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这个男孩太小还不能去上学。

    Ann speaks too fast to understand.安讲得太快,(别人)听不懂。

    2)You can go,too.你也去。

    着句话中的too也是副词,意思是“也”。用于肯定句,置于句尾。例如:

    I’m fine,too.我也很好。

    You can go on a trip to Beijing,too.你也可以去北京旅行。

    Beijing is far from our city.但是北京离我们市太远了。

    句中far from 意为“离…远“。例如:

    The school is far from here.学校离这儿很远。

    ’s only two hundred seventy-eight kilometers from Shijiazhuang to Beijing.从石家庄到北京只有二百七十八公里。

    1)句中only 是副词,意为“仅;只”。only 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它所修饰的成分就不同,句意也就不同。例如:

    Only I go to school with Tom on Monday.星期一,只有我和汤姆一起去上学。(没有别人和汤姆一起)

    I only go to school with Tom on Monday.星期一,我只是和汤姆一起去上学。(“我们”没有一起做其他的事)

    I go to school with Tom only on Monday.我只有星期一和汤姆一起去上学。(其他时候“我”不和汤姆一起去上学)

    2)句中from…to…意为“从…到…”, 既可以加表示时间概念的词,又可以加表示空间概念的词。例如:

    from ten to eleven 从十点到十一点

    This letter is from Jenny to her teacher.这封信是詹妮寄给她的老师的。

    It’s very far from Shijiazhuang to Shenzhen.从石家庄到深圳很远。

    shopping 去购物。同意短语:do some/the shopping 或buy sth in a shop。例如:

    go shopping everyday 每天去店铺买东西。

    I often go shopping on Sunday.我经常在周日去购物。

    拓展:go+v.-ing 意为“去做某事”例如;go swimming 去游泳,go skating 去滑冰,go boating 去划船,go fishing 去钓鱼。

    are a good boy,and you work hard in school.你是个好孩子,并且你在学校学习很用功。

    句中hard 是副词,意为“努力地”。另外hard 也可以作形容词意为“硬的,坚固的”、“困难的,费力的”、“辛苦的,艰难的”。例如:

    work hard 努力工作

    Hard work 很累人的工作

    The ice is not hard enough to skate on.这块冰不够结实,不能在上面划。

    These questions are too hard.这些问题太难了。

    Thank you for your hard work.感谢诸位的辛苦工作。

    !太好了!great 是形容词(用于口语)好极了;非常愉快的。表示赞同、赞扬或兴奋的感情。例如:

    That’s great!太好了!

    great 还有“巨大的;伟大的”之意。例如:a great man 伟人;the Great Wall 长城

    I eat in restaurant? 我可以在饭店吃饭吗?

    eat 是动词“吃”。可作及物动词,表示具体吃某东西。例如:

    eat bread 吃面包

    They eat much chicken.他们吃很多鸡肉。

    冀教版七年英语上教学计划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主要内容为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共有4个教学单元、2个复习单元。每单元分“A、B、C”三个部分,共12页,复习单元为6页。全书配有彩色卡通式插图,设计新颖活泼,生动有趣。

    本教材的设计与编写体现了对传统外语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比较、分析和研究多种国内外小学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形成了本套教材特有的编写体系。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进一步养成听英语、读英语和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7、能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5.对优秀学生尽量的多提高自身素质,多看英语读物,多落知识点。对差生则多利用课堂,课外的时间抓基础知识,纠正个别同学的发音。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争取全班统一进步。

    五、教学进度安排

    由于本学年教学时间相对较短,所以教学时间显得十分紧张,因此对本学年的教学作如下安排:

    教材共四个单元。每单元8课,其中6节新授课,新授课部分两周完成,复习单元一周完成,计三周一个单元。书本知识共32课,不排除因为课文难,学生接受较慢而增加课时。教学中还穿插各种形式的小测验,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还有数次作业、考试的评析,同时由于放假、学生差异、教学容量、教师进修、考试等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将按实际需要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总而言之,这半年是六年级学习小学英语的最后半年,本学期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为中学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教师充分利用“情景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范文汇编6篇


    时间过得真快,新学期马上要到了。教师们可以根据新学期制定合适的计划,教学计划能让老师在新学期更加有序的教学。那么一篇教学计划要怎么写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态度分析

    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的任务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进一步养成听英语、读英语和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6、能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三、教材分析及重点难点

    本教材是六年级上册用书,有12课,每个单元分Topic,Reading,Activies三部分,其中Topic,Reading部分为重点。每课有lets talk lets learn lets sing lets practise四个环节

    重点和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篇2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积淀,对英语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但有少数学生由于原有的基础比较薄弱,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障碍,学习兴趣也随之减退。为此,在本学期教学中,着重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扎扎实实地从每个学生抓起。六年级的学生学习比较理性,教师在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任务性教学在高年级的优化使用,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效的教学任务。

    同时注意到学生中存在的两极分化,教学内容注意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在知识的复现中及时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充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重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培养。重视英语作为语言的交际功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计八个单元,其中第一~第三单元和第五~第七单元为新授单元,第四和第八单元为复习单元。本册教材中的新授单元由八个板块组成,复习单元由四个板块组成。

    本册教材和5A、5B一样,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体系设计和安排了大量形式多样、情景真实、语言自然、趣味性强的语言实践活动,并着重综合训练,强调整体优化,突出整体感悟。这样设计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学习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补充的过程。与5A、5B相比较,本册教材进一步增加了读和写的内容,提高了读和写的要求

    第四、第八单元主要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练习,有计划、有重点的综合复习所学词语、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这些板块重新组合,也可以适当增加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综合复习所学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对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日常对话用语和一定量的词汇。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本学期来加强学习英语的能力,同时本学期应该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

    3、能认读所学词语;

    4、能用所学语言进行语境交际;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方法:

    1、单词教学

    直观教学法———使用直观的实物、图片、多媒体、简笔画、动作和表情等教学新词,有利于建立起单词与物品的联系,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如在教学big、small、tall、short、fat、thin单词时可以通过实物、趣味简笔画或反义词等形式来来帮助学生识记。(small—notbig,short—nottall,thin—notfat)

    自然拼音法———将单词教学与语音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语音教学帮助学生学、记单词。加强学生的认读和拼读能力。另外,在老师的示范中要将单词正确书写到四线格中,然后结合板书给学生示范发音,让学生听清发音、看到口型。注意将单词的音、形、义结合,加强学生单词的认读能力。建议多利用磁带来引导学生看图反复听录音,再次从听觉上感知所学单词。

    意义操练———在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趣味的机械操练后,教师要将词放到情境中、句子中来理解与,进行意义操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篇4

    一、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渴望通过新学期的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交际内容,提高交际能力。本册教材所涉及的话题内容更丰富,涉及的词汇和日常交际用语、句型也有所增加。教学时应注意教材前后编排的连续性,以便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

    本册教科书共八个单元和两个实践活动,每单元各由七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既相对独立、有所侧重,又紧密联系、相互呼应,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各个板块有机结合、合理安排,使他们相互渗透、融会贯通。

    Story time 是情景对话板块。该板块通过情景对话,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以提高会话能力,同时还呈现新的词汇和句型。

    Fun time和 Cartoon time是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一般都要求四会掌握。这两板块句型都放在情景之中教学。这样做,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能帮助学生理解句型的意思,了解句型使用的场合;三能防止操练时是枯燥乏味。句型操练时教师还要注意训练的广度和密度,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训练的机会。

    Letter time板块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26个字母。这个活动要求较高,难度却不是很大。学生有了一二年级的学习基础,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熟练地读和说的基础上,掌握字母的书写。

    Song time具有游戏和歌舞学习性质的活动板块。本册教科书共安排了四首歌曲和四首歌谣。教英语歌曲和歌谣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节奏感,还有利于提高其人文素养。这个板块提供的饶有趣味的歌曲和诗歌有助于学生在唱中学,诵读中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有作用。

    Checking time/Ticking time是检测和评价环节。学生通过checking time的检测,并能通过ticking time对自己的自评,总结单元学习掌握的情况。通过这样的自评环节,让学生获取成功感,激发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两个实践活动My family and friend/A puppet show通过剪剪,画画,说说,比比等来综合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将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和学习中,以此来提升英语的会话和运用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按三会与四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读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规范、整洁书写26个字母。

    6、养成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逐步培养语感。

    7、能根据要求和情景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完成某项任务,并促使语言能力的提高。

    8、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篇5

    一、基本情况

    三年级共有学生一百九十多人,他们聪明活泼、勤奋好学,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未曾接触过英语,他们对英语感到好奇,对英语都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小学开设英语的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使用,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也突出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方式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注重融合学科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获得其他学科的知识。

    6、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7、注重教学资料的配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

    8、注重中小学各阶段的衔接,以保证各学段的顺利过渡,全面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和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和创造能力。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抓紧课堂教学,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运用各种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

    3、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在生活中学习英语。

    4、多为学生营造一些学习氛围,如:创设英语角等等。

    5、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尽量的运用已经学习的英语进行对话。

    6、多看英语画报,多读英语故事,多看英语书籍。

    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篇6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工作又将开始了。一学期来,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继续推进我校新课程教学模式,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当前正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新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数学组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继续学习新课标教学理念,进一步转变观念,以新观点、新理念指导教学。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全体教师以自学为主,不断地搜集新信息,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根据阶段性的教育教学有针对性地教学理论知识,了解教研教改信息,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对新课程、新教材的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这一学期还结合我校的实际特点,把教师的理论学习与教师集体备课相结合起来,也与教学的教学工作相联系。让教师们用理论知识来进行集体备课,同时要求教师们进行集体备课不少于3次。

    二、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开学初,每位数学教师都根据学校和教导处的安排,制定好这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并按计划认真开展好教学工作。

    教师在备课时,能认真钻研教材,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倡结构化教案、个性化设计,精心备课,针对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差生。针对我校学生数学特点,我们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学生数学,充分利用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思维,始终坚持课堂教学“六认真”。结合当前课改,全体教师认真地不断探索、自主实践摸索着进行课改的尝试。

    教师们更注重对教材、教学的学习和思索。全体数学教师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和技能。教学工作中,每位教师都能狠抓教学质量,重视后进生的转差工作,利用课余市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效果比较明显。学校的大多数老师能发扬奉献精神,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无补偿地给学生补缺补漏。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培优补差,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出效益。学生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教研组认真组织学习了“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教育理论”。“数学教学论”等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要求每位教师自己订阅一份数学教学杂志。提高自己的数学修养,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关键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研究学生现状,制定教学计划。一学期来,数学教研组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并对学习的内容做了讨论,要求每位教师在假期完成一篇教学案例。

    我们在学期初经过全组教师讨论确定教研活动计划,每次教研活动都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一学期来数学组老师共听课80余节。相互代课8节。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分享)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总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2、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3、学习心理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各单元目标: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沉和浮”。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单元设计的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两条途径,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释沉浮现象。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将物体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体的密度上。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密度概念要求过高,因此,教科书没有直接出现密度概念,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用同体积的重量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学概念。

    石块放人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人水中,浮起来了。沉和浮是学生见过的十分熟悉的现象。一方面,学生对于“沉和浮”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对于“沉和浮”他们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例如“在水中,钢铁会沉下去,用钢铁制造的轮船却为什么能浮呢?”“潜水艇为什么既能潜人水下,又能浮出水面呢?”

    人们对浮沉现象的关注已经有几千年了。表面上看是一些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而另一些物体下沉,实际上涉及了许多变量。这些变量包括物体的体积、重量和液体的密度,归根结底,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有关(阿基米德定律)。有许多人试图去寻找一个简单的规则来解释这个现象,如他们通常说:“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些不精确的概念同样存在于学生的认识中。

    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描述的语言可能和科学家精确的定义不很相同,但通过这些探究可以修正或完善他们的想法,使他们在理解上得以提高。这个探究过程会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也可以弄明白事物的规律。

    五年级教科版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4篇


    放假时间转瞬即逝,即将迎来新学期的开学,教师们面临新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只有写好教学计划,才能在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达到更高的水平。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学科教学计划呢?为了令您满意,我们特别编辑了“五年级教科版下册教学计划”,诚邀您阅读并收藏!

    五年级教科版下册教学计划 篇1

    一、课程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控制实验、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假设等探究能力,鼓励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

    1、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素养的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普适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

    1、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滑轮、斜面、齿轮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通过观察、分析资料发现动物、植物有着多种繁殖方式;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做出有根据的假设;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地球表面的变化;设计制作能完成一定任务的工具(包括简单机器、机器人等)。

    2、能始终保持对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的兴趣以及对未解之谜和生物技术的好奇,并积极关注相关研究的进展;感受生命延续过程的复杂多样,进一步树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能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学会并初步形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能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能通过收集资料、亲历科学实验列举简单机械的使用,体会到利用简单机械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举例说明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发现生物的许多特征是遗传的,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分析实例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能描述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改变的作用,能说出岩石主要是由各种矿物组成的。

    4、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简单机械的运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能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并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技术的运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弊;能提出保护环境、保护矿物资源的建议;能讲述科学家(如达尔文)的故事,关注工具发明和使用的发展史。

    四、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共22课。

    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组织学生探究简单机械的作用及简单的原理。学生在研究简单机械中观察两种力相互作用的过程,感受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现象,并认识到当两种作用力相等时,物体间将达到平衡状态即可。

    第二单元生命的延续:本单元将在学生已有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类相关资料,观察、比较并描述相关的现象等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感悟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培养对生命的珍爱,学习植物和动物不同的生殖方式,了解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与生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第三单元生物的进化本单元继续引领学生带着许许多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通过查阅、分析和整理资料、讨论、撰写科学短文、模型制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动,讨论生物的起源和进化问题,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

    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本单元将引领学生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通过相应的模拟实验,逐步使学生感悟到各种自然力量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意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适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世界,欣赏自然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第五单元矿产资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岩石、矿石制成的生活日用品等入手,懂得地球母亲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这些矿产资源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因此保护矿产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第六单元工具与技术本单元以工具和技术为主题,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整合起来。激发学生对机器人开发研制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设计自己的机器人。

    五、学情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设、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六、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七、教学进度:

    单元课题

    课时

    巧妙的用力8课时

    生命的延续6课时

    生物的进化3课时

    地表缓慢变化5课时

    矿产资源4课时

    工具与技术2课时

    五年级教科版下册教学计划 篇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53人,经过之前是积累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分别为人的一生、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无处不在的能量、探索宇宙、科技与能源。

    本册教材注意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整理,注重用联系的观点构建教科书整体结构。

    在内容的选择上,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选择体现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变化的内容构建教科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整体上含悟科学本质。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介绍历史人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措施

    1、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2、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3、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既要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要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2、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3、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教育。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6课时3.2—3.13

    食物到哪里去了

    我们的呼吸

    心脏和血管

    脑与神经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6课时3.23---4.3

    凸透镜

    照相机和眼睛

    保护眼睛

    潜望镜的秘密

    神奇的”眼睛”

    第三单元生物的生长与繁殖7课时4.7—4.17

    种子发芽了

    种辣椒

    植物的花

    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植物的”分身术”

    生物繁殖新技术

    第四单元春夏星空4课时4.27—5.8

    春季星空

    夏季星空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3课时5.11----5.22

    斜面

    杠杆

    滑轮

    齿轮

    自行车的科学

    未来的交通工具

    研究与实践3课时5.24----5.29

    制作车辆模型

    调查家乡的种植业

    整理与复习

    五年级教科版下册教学计划 篇3

    一 教材编排意图及重点训练项目:

    本教材是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从如下四个方面:

    1、有趣的动物

    2、到苗圃去

    3、能源与矿产

    4、环境污染与保护等来选取与编排的,使学生从动物的生活,植物的生长,能源矿产的分布、储存、利用,环境的污染及保护等来探讨与学习。

    二 学生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52人,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基础,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学生农村生活实际,对动植物的兴趣与观察等较适合本学科的学习与探究,更适合本内容的加强与提升。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共同探究的合作不能互相配合,只注重动手不注意观察总结。对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实验,操作不精密。本学科中学生对污染问题缺少实际实例以及认识模糊的现象,需要在教学中注意。

    三 教学目标:

    1、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的名称。了解更多的动物、植物种类,感受生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2、 知道不同的动物食性、运动方式、生殖方式,以及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3、知道植物繁殖方式、种子结构、生长规律,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收集现代技术繁殖动植物的相关资料,了解一些现代的繁殖技术。认识现代技术手段在繁殖动、植物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

    4、 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意识到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

    5、经历较为完整的收集信息—整理证据—分析数据—形成认识的探究学习过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6、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设计调查活动计划,详细描述调查目标、调查方法、预设调查手段,设计调查活动表格,完成相关内容记载,并归纳调查结果形成结论。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对建立假设和提出结论的重要性。

    7、通过实践掌握植物幼苗移栽的基本方法,完成移栽后的观察记录,了解到移栽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8、知道人类利用能源的实例;知道人类利用水力风力,煤、石油、天然气的探究经历及其使用、开发。知道能源的合理开发的意义。珍惜有限能源,能结合“乱采滥用”矿产资源现象,提出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

    9、知道金属具有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等共同特点。经历对金属共同特点的探究过程,能利用简单的表格整理实验现象。

    10、能针对不同的问题和需要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懂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知道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11、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知道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特点;经历对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观察过程;学会制作矿石标本的方法。乐于参加观察矿石和制作矿石标本的活动。

    12、知道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以及如何保护矿产资源;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13、知道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一个由空气、水、土地和其他生物等共同构成的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体系。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14、了解人类活动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

    15、注意安全与健康,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意识到人对环境负有责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四 创新教学设计:

    1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的,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学生学习。

    2 注意培养学生由部分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究方法。

    3 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开展交流探究,积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五年级教科版下册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

    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有27个学生,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积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

    四、教学目标:

    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年级教科版下册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502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504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504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工作计划,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材内容

    1

    2.18—2.22

    始业教育;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2

    2.25—2.29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

    3

    3.3—3.7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4

    3.10—3.14

    单元复习概念梳理;1、热起来了

    5

    3.17—3.21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工作计划,

    2、给冷水加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

    6

    3.24—3.28

    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7、传热比赛

    7

    3.31—4.4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单元复习;期中考试

    8

    4.7—4.11

    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

    9

    4.14—4.18

    4、我的水钟;5、机械摆钟

    10

    4.21—4.25

    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

    11

    4.28—5.2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单元复习概念梳理

    12

    5.5—5.9

    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13

    5.12—5.17

    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黎明

    14

    5.19—5.23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

    15

    5.26—5.30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16

    6.2—6.6

    单元复习概念梳理;机动

    17

    6.9—6.13

    总复习

    18

    6.16—6.20

    总复习

    19

    6.23—6.27

    复习考试

    五年级教科版下册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湘少版科学教材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技能方法的训练。关注对科学的理解,对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以学生作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

    注重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伴的合作探究活动开展方法并亲身经历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掌握获取事实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几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四个班,每班有学生六十多名,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方法。许多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对科学这门课程比较喜欢,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继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研究习惯和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班级人数多,需要加强组织教学,提高效率。要关注后进的学生,体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三、全期教学总目标

    本册教材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规律出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并搜集、整理、使用信息,帮助学生为科学设计提供猜想和假设的基础。重点训练学生合作,制定科学活动计划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

    四、全册教材分析

    第1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通过自己制作电磁铁并根据研究的目标设计实验发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电磁铁也有磁极。会制作实验材料,能小组合作设计实验。

    第2单元地球的运动

    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设计一系列模拟实验,让学生认识昼与夜、四季的特点及生物的不同变化,知道昼夜与四季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

    第3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世界,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微生物的生活环境,科学的看微生物世界。学会用先进的工具观察,学习实验过程中怎样控制实验条件。

    第4单元遗传和变异

    通过观察、阅读和搜集资料,了解生命生生不息的秘密以及变异对于生命演化的意义。

    第5单元青春活力

    通过收集资料,观察发现我们成长的证据,了解男孩和女孩在青春发育期的身体变化,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

    第6单元我们怎样做计划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总结单元,将引导学生比较系统的总结本册教材重点训练的科学探究方法—制定计划。让学生知道制定计划对于实验成功的意义,知道制定一般的计划应包括的内容和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做事有计划安排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计划与安排,为做好一个活动或探究实验制定可实行的计划。

    教学难点:能制定比较完美的计划。

    五、教学措施

    1、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灵活多样形式教学,营造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注重上课前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3、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4、充分发挥实验小组的集体力量,互相督促,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教研专题:

    大班教学如何有效组织科学课堂。

    七、研究措施

    1、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为教学提供硬件和软件基础。

    2、注意师生关系的和谐,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相对自主的环境下探究和创新。

    3、以活动为载体,教师和学生都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活动效果,同时,以多元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对科学探究的热忱。

    4、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善于动脑,乐于动手的习惯。

    5、培养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实验小组的集体力量。

    八、教研课安排

    待定。

    九、业务学习安排

    1、学习研究《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好科学教学实践。

    2、阅读教育著作和杂志:《教师新视野》、《论语》、《小学科学教学》、《湖南小学教师》《全球教育展望》等,收集教学资源,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3、及时总结经验,写好教学反思,撰写论文。

    4、积极认真的参加相关培训,各种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虚心学习,缩小差距。

    十、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1、制作日晷。

    2、基因的调查研究。

    3、走进樟树。

    十一、教学评价措施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注重合作,注意同伴之间的互相评价。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评价更有效。

    3、在科学活动中,注重活动前的设计和活动过程的评价。

    4、给学生多元才能评价,不仅以学业成绩代替一切。

    五年级教科版下册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五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是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在“沉和浮”单元里,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在“时间的测量”单元里,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在“热”单元里,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在“地球的运动”单元里,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2、主要材料清单

    “沉和浮”单元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时间的测量”单元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热”单元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地球的运动”单元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四、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 ,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五年级的学生平时能自主完成作业,能关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并试着利用以前学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这些现象;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性很高,但对活动的热情持续性不长;学习工具准备有一定难度,大部分同学的课前学具准备总是要打一些折扣,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总体来说五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主动性仍旧不够,自觉性不高,可见学生对科学学习还是不够重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六、值得注意的.方面: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5、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6、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

    值观。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八、总结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使用两年的时间里,我的感触很深,我觉得这一教材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充分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等多方面的统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下面,我想谈一下自己在使用这一教材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科学》教材所安排的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科学》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符合儿童的童心、童趣,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亲身经历的机会,促使他们去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在参与和探索中有所收获。同时有机地把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科学精神。

    二、小学《科学》教材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在使用这一教材中,我感觉这一教材在编排中充分考虑了学生在生活环境、经验背景、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学习内容、教学活动、设计制作、综合评价等多方面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创新空间。它并不象小学自然教材那样内容非常的固定,实验过程、方法非常的单调、一陈不变,而是相当的灵活,教师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调节,而学生也可以有更多的自行探索创新的空间,因此,我觉得这一教材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三、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和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由此可见猜想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一方面、正确的猜想会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激励他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大胆地去猜想,去实践;再者即使是学生猜想不够正确或不够全面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也会从中有所感悟,去不断地实践和探究,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光靠猜想还不行,要勇于去实践,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所以,我觉得教材设计的猜想活动这一环节非常好,它对学生进行好探究活动、学习好科学有很大的帮助。逐渐地猜想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探索的动力。我觉得让学生无目的的去实践在学生头脑中不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带着猜想去实践,学生的活动会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意义。另外小学《科学》非常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这也会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促进,在交流中大家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可以有新的发现,另外通过交流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同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的许多的闪光的思想火花也是在交流中迸发出来的。所以,从起点三年级《科学》上册起就开始注重这样培养学生,我想几年下来,我们所有的孩子都会有所改变,有更大的发展。

    四、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在这一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深有感触的是科学教材在编排上很好地将科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学生个人生活联系在一起,科学知识并不是单一呈现出来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呈现给学生,另外教材在编排中还非常注重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五、注重培养学生长期进行观察活动的能力 《科学》这一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长期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我想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深有体会,学生进行一时地观察对他们来说很容易,但要长期坚持,很多孩子会中途放弃,最后会一无所获,我们的孩子确实需要在耐力与毅力的方面进行培养,我们现在使用的《科学》在这一方面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好地锻炼机会。课外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好地锻炼机会,我觉得非常好,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五年级教科版下册教学计划 篇8

    一、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共有40名学生,我班男生比例较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七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过程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和体验表达与交流的常用形式和基本方法。

    2、能通过科普小报告的形式来交流研究成果。

    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通过信息发布会与他人交换意见。

    4、能在活动基础上写出完整的调查报告。

    5、能写出规范的科学小论文。

    6、能以辩论会的形式围绕一定的主体进行表达与交流。

    7、通过分析表达与交流的案例,学习怎样更好地表达与交流。

    四、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内容 课时 第1周 第2-3周 第3-4周 第4-5周 第6-7周 第8-9周 第10-11周 第12周 第13周 回顾上册内容 2课时第一单元

    春天的故事 单元测试 4课时

    第二单元:

    变换的天气 单元测试 5课时 第三单元:

    玩具总动员 单元测试 5课时

    第四单元:

    变废为宝 单元测试 4课时

    期中复习考试 4课时 第五单元: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单元测试 5课时

    第六单元:

    像不像 单元测试 3课时

    第七单元:

    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 单元测试 3课时 复习考试

    五年级教科版下册教学计划 篇9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20 0C-}-110 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图或影像资料。

    “磁铁”单元

    各种形状的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的磁铁;铁的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的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同材质的人民币硬币((1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的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三、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教学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五、教学计划进度表

    xx

    五年级教科版下册教学计划 篇10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该年级学生经历了五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从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上看,有具有一定的水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时间的变化,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时间”和“地球运动”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本学期撰写3篇实录与案例分析。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在相关章节内容中渗透法制教育。

    五年级教科版下册教学计划 篇1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

    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第二单元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同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

    “生物与环境(二)”第三单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

    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第四单元:第一、二课,从同一时刻各地时间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时差,北京、纽约昼和夜刚好相反这些现象开始,通过研究得出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在自转造成的。第三、四、五课,从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昼夜交替,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并且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地球的自转。第六课,从北京到底是清晨还是黄昏这个问题,引出地球自转方向的问题,指导学生在模拟太阳东升西落的活动中,运用相对运动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第七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解释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时差,黎明有先有后,新年钟声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的问题。第八课,继续研究有关地球自转的问题。在学生已经知道

    地球上各地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这个基础上,介绍极地有半年的时间白天很长,甚至有极昼的现象。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得出: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和倾斜度不变,很自然地为下面四季的成因作了铺垫。第九课和前面几课的思路刚好相反,是用前课得出的“地球倾斜转动”这个结论去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由于内容较难,不作为重点,而且教师要加强实验指导。最后一课“昼夜、四季与动植物”是本单元学习的拓展。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转而产生的四季变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时间得到的光和热都发生变化,不同地方同一时间得到的光和热也不同。这使地球上产生了多样的环境、气候和多样的生物,也使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有节律地生长和生息。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

    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年级教科版下册教学计划 篇12

    一、教材分析

    1.本学科所使用教材的编排体系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是在五年级上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作为上一线索的延续,本册的主题确定为对“周围的和自身的观察、实践”,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他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六个单元

    2.全套教材的特点

    (1)从问题入手

    (2)强调秦立科学探究的过程

    (3)重视过程中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积累

    3.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特点

    内容结构:这套《科学》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体系,更强调科学概念结构化,把相关的科学概念重新组合在新的单元主题之下,如:“生命之源——水”、“土壤与生命”、“固体与液体”等,同时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结合和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特点:从这套教材的“单元主题结构表”和“科学探究序列表”的图表中,您可以看出,我们这套教材以整体结构上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集中体现《课标》新理念,特别是引进了法国“做中学”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有一种既见树木又见树的感觉饿。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机械的省力原理;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了解岩石与矿物的特征;知道大脑和神经是人的神经中枢。

    教学难点:能设计实验说明机械省力的原因;能应用形状的特点设计简单的受力结构,如房子、桥梁等。能够解释人的神经反应过程。

    5.单元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六个单元,分别是“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

    第一单元采用总-分-合的思路进行建构。先总的介绍什么是机械,接下来是用四课的篇幅分别引导学生研究杠杆、斜面、轮轴和滑轮,最后,课文从自行车的链条传动引入机械传动装置,由力和能量的传递角度阐述机械是简单机械的组合,使学生获得对机械的一个整体认识。

    第二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上,通过"别有洞天"的制作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学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受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围绕繁殖后代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牲,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四单元的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岩石的特征和矿物的性质,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和矿物的用途。并且通过对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的讨论,使学生知道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让学生懂得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保护我们赖以自下而上的环境。

    第五单元从趣味性、适合性、系统性、发展性、探究性几方面原则出发,再一次选择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自己的身体作为研究对象,围绕本年级探究过程技能训练重点――“交流与质疑"这条主线,安排大量的探究活动去体会、理解大脑的"指挥中心”作用,构建了本单元既符合生命科学的知识逻辑体系,又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广义地讲,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都是交流,不轻信、不盲从、不畏权、不满足现有状况与水平等等,都是质疑。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交流与质疑不仅是与探究相关联的活动与技能,还是完整的探究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取向与基本技能。

    6.本册教材的基础和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获得有关“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时间”和“地球运动”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过程与方法: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时间的变化,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五年级教科版下册教学计划 篇13

    实验小学五年级数学科下册教学计划

    海口市龙峰实验小学 张湘锜

    本学期,我们五年级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以课改新理念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力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现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现状分析:

    我们五(7)班多数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平时学习中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学生,他们对数学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学习不主动,数学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强,加之对学习马马虎虎的态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贪玩,再加上由于校安的原因,学校实行二部制,老师留的作业他们在家不认真完成,导致成绩不尽人意,还需要加倍的努力。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我将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成绩。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下:

    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教学难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旋转。

    五、教学措施及学困生帮扶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采用“先学后教”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课前预习教材,理解知识重点,提出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课时安排: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 ……………………………………………………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粉刷围墙………………………………………………………… 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左右

    (4)约分…………………………………………………………… 4课时左右

    (5)通分…………………………………………………………… 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 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2012-2-8

    实验小学, 教学计划

    五年级教科版下册教学计划 篇14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生物与环境”“船的研究”“环境与我们”和“热”四个单元组成。四个单元分别隶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和“物质科学领域”。本册教科书的整体编排,以核心概念的进阶发展为线索,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 兼顾四个领域的年段安排,着力发展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生物与环境”单元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生物个体基本特征进行过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绿豆切入,再扩展到其他植物、动物以及非生物因素,让学生经历从个体研究到发现联系、再到形成系统意识的学习过程。本单元明确提出“对比实验需要控制改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为变量控制实验打下基础。本单元共 7 课,从研究植物对环境的生存需求开始,接着研究动物对环境的生存需求,最后探索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初步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在探究的过程中 , 学生对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的认识逐渐加深,最终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初步建立“大自然”观。

    “船的研究”单元的学习,与上一版的“浮力”单元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强调“浮力”概念,也不再具体研究浮力、重力与物体沉浮的关系,而是以船的材料、结构、动力等发展演变为内容,引导学生在认识、设计、制作船的实践活动中,初步感知浮力,体验生产生活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本单元以船的演化史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造船技术经历了材料、结构、动力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开展设计与制作船的动手实践活动,深入体验人类为了提升船只的载重量、稳定性、动力性能,对造船材料、内外部构造、动力装置等进行的不断改进和发明。本单元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技术与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在优化工程模型中发展动手能力,体会技术与工程的思维特点。

    环境问题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内容。“环境与我们”单元的学习,先从宏观方面入手,介绍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珍贵而独特的生存条件,以及地球面临的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问题的欲望。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研究学生经常接触的水资源问题和垃圾处理问题、合理利用能源问题、资源再生问题等,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最后以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为目标导向,由学生分组讨论并模拟答辩现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对几个环境问题的探索,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热是一种能量形式,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热”单元的学习,从观察水温的变化开始,对热现象进行观察。然后观察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变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材料的导热性能等一系列的活动。建构热与物体变化的关系,从而了解热作为能量的一种形式,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本单元的学习, 重点是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探究,可以促进学生提升探究能力和探究兴趣。在研究热传递的方式后,利用热传递的性质来创造性地制作保温杯,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建构这些主要概念。

    本册四个单元的设计,充分考虑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与内容,精心设计探究实践的主题,通过学生实践,帮助学生建构起相关科学概念。同时注重对比实验在不同年段的进阶安排,四个单元的设计与编排在实验方法上有新的安排,在技术与工程实践上有了比较明确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科学概念目标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3.动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栖息地能满足动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其生存的环境。5.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会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6.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动物,如植物为动物提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7.由于自然或人为影响引起栖息地改变,会对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产生影响。8.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已有种植经验,从种子的萌发条件、生长环境需求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问题。2.能基于已有的知识,对种子萌发条件、生长环境需求等角度提出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3.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对比实验探究计划。4.有控制变量的意识,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蚯蚓的生长环境。5.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信息。6.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7.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研究报告。8.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对研究动物和植物与其生存环境所需条件以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能基于观察与调查等实践活动所得信息为依据做出严谨的判断,但不急于下结论。3.在科学研讨活动中,能基于集体论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从而完善自己的认识。4.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调整自己的观点,最终形成集体的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人类、动植物、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2.在科学实践研究中,发现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与同区域内其他生物、非生物都3.有密切联系,形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4.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从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保护环境就可以保护其他生物。

    四、达成目标的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时 间内 容备注12.28-3.6始业课;第 1 课 种子发芽实验;第 2 课 比较种子发芽实验23.7-3.13第 3 课 绿豆苗的生长;第 4 课 蚯蚓的选择;机动1课时33.14-3.20第 5 课 当环境改变了;第 6 课 食物链和食物网;机动1课时43.21-3.27第 7 课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单元小结2课时53.28-4.3第 1 课 船的历史;第 2 课 用浮的材料造船;机动1课时64.4-4.10第 3 课 用沉的材料造船;第 4 课 增加船的载重量;清明假期74.11-4.17第 5 课 给船装上动力;第 6 课 设计我们的小船;机动1课时84.18-4.24第 7 课 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单元小结2课时。94.25-5.1第 1 课 地球——宇宙的奇迹;机动1课时劳动节假期10

    5.2-5.8

    第 2 课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第 3 课 珍惜水资源;机动1课时11

    5.9-5.15

    第 4 课 解决垃圾问题;第 5 课 合理利用能源;机动1课时12

    5.16-5.22

    第 6 课 让资源再生;第 7 课 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单元小结1课时13

    5.23-5.29

    第 1 课 温度与水的变化;第 2 课 水的蒸发和凝结;机动1课时14

    5.30-6.5

    第 3 课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机动1课时六一、端午节假期15

    6.6-6.12

    第 4 课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第 5 课 热在水中的传递 ;机动1课时 16

    6.13-6.19

    第 6 课 哪个传热快;第 7 课 做个保温杯;单元小结1课时17

    6.20-6.26

    期末复习18

    6.27-7.3

    期末复习、复习考试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马上就要新学期开学了,教师们需要对教学工作有计划。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老师授课才能游刃有余,如何写好一份优秀的学科教学计划呢?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类希望能帮助到您,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段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

    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确定了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的建立组织教学活动,使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教学活动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使用了维恩图、网状图、气泡图、柱形图等图表,使学生在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将事实转化成证据方面增加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教学的评价。

    每个单元后设置了资料厍,向学生提供与单元学习有关的资料和拓展性活动,弥补了学生的经验不足,并提高了教科书的可读性。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二)、科学探究

    1.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变化,用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变化,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找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

    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的磁铁问题,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制作磁针,合理设计制作指南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2.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优效。

    3.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

    4.做好观察、操作、制作、记录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坚持力。

    5.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探究。

    6.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联系现代科技、生活,并加强学以致用的培养。

    7.加强优生和学困生的联系,互相帮助。

    8.将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教学,既可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又可同进进行动植物生长的变化的观察,了解其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时间

    教学内容

    1~始业教育~温度和温度计

    2~测量水的温度

    3~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种植我们的植物

    4~水结冰了冰融化了

    5~我们先看到了根种子变成了幼苗

    6~水珠从哪里来水和水蒸气

    7~水的生态变化茎越长越高

    8~机动~开花了,结果了我们的大丰收

    9~我们知道的磁铁磁铁有磁性

    10~蚕卵里孵出的新生磁铁的两极

    11~蚕的生长变化~磁极的相互作用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12~指南针做一个指南针

    13~录象课蚕变了新模样

    14~机动蛹变成了什么~其他动物的横名周期我们的生命周期

    15~复习考查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冷与热”等六个单元。

    (二)、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1、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2、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4、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5、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6、冷与热单元:是由“冷水与热水”、“热胀冷缩”、“温度和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4部分组成。本单元主要引领学生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他们将获得“冷与热”的有关知识和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一些技能,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植物的一生”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种植和养殖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教材内容

    1 始业教育混合身边的物质(一)

    2 混合身边的物质(二)

    3 分离混合物

    4 研究土壤

    5 了解空气

    6 被压缩的空气、流动的空气

    7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8 种子变成芽

    9 芽长成苗、开花了!结果了

    10 果实和种子

    11 迎接蚕宝宝的诞生、可爱的蚕宝宝

    12 蚕宝宝变了新模样、蚕的生命周期

    13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4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造一艘小船

    15 冷水与热水

    16 热胀冷缩

    17 温度和温度计

    18 测量物体的温度

    19 期末总结和测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三年级现有学生41个,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多方面(课时多、自己出差多)的原因,后面的许多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动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影响,而至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冷与热”等六个单元。

    (二)、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1、混合单元:

    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2、空气单元: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植物的一生单元:

    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4、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5、沉和浮单元:

    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6、冷与热单元:

    是由“冷水与热水”、“热胀冷缩”、“温度和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4部分组成。本单元主要引领学生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他们将获得“冷与热”的有关知识和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一些技能,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植物的一生”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种植和养殖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非法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材内容

    1

    2.1-2.7

    始业教育

    2

    2.8-2.14

    混合身边的物质(一)

    3

    2.15-2.21

    混合身边的物质(二)

    4

    2.22-2.28

    分离混合物

    5

    2.29-3.6

    研究土壤

    6

    3.7-3.13

    了解空气

    7

    3.14-3.20

    被压缩的空气、流动的空气

    8

    3.21-3.27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单元评价

    9

    3.28-4.3

    种子变成芽

    10

    4.4-4.10

    芽长成苗、开花了!结果了

    11

    4.11-4.17

    果实和种子、单元三评价

    12

    4.18-4.24

    迎接蚕宝宝的诞生、可爱的蚕宝宝

    13

    4.25-5.1

    蚕宝宝变了新模样、蚕的生命周期

    14

    5.2-5.8

    单元4评价

    15

    5.9-5.15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6

    5.16-5.22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造一艘小船

    17

    5.23-5.29

    冷水与热水

    18

    5.30-6.5

    热胀冷缩

    19

    6.6-6.12

    温度和温度计

    20

    6.13-6.19

    测量物体的温度

    21

    6.20-6.26

    单元6评价

    22

    6.27-7.3

    期末测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4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共140人,三个班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19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2)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物品,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3———6)课,以“学生对周围声音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光与我们的生活:(7——10)课,以“学生对光的认识和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电的科学:(11———13)课,以‘‘学生对电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电的来源、生活中的用电、电器的认识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电的特点。

    5、磁的认识:(14——16)课,了解磁的用途,如何制作小磁针,引领学生 亲历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6、信息与通信:(17———19)课,以“学生对信息的发展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了解未来通信的发展方向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声》、《光》、《电》、《磁》《信息和通信》五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第1课

    第二周 第2、3课

    第三周 第4 、5课

    第四周 第6、7课

    第五周 第8课

    第六周 第9课

    第七周 第10课

    第八周 复习

    第九周 机动

    第十周 其中考试

    第十一周 第11、12课

    第十二周 第13课

    第十三周 第14课

    第十四周 第15、16课

    第十五周 第17课

    第十六周 第18课

    第十七周 第19课

    第十八周 复习

    第十九周 复习

    第二十周 其末考试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5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过程与方法

    1、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

    2、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3、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2、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难点】不同的生命周期。【教学准备】

    一些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其他动物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分小组选择其中一种动物,讨论这种动物一生中必须要经历哪些生命阶段,用流程图表示这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并查阅资料了解它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即寿命)。(在查阅资料中还要注意:动物的寿命问题较复杂,它同环境关系极大,尽量采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得的数据。)

    2、不同的生命周期

    (1)比较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让学生能总结出它们相同的地方。)

    (2)指导学生给动物分类。分类的标准就是是否经过变态,以及卵生还是胎生。3、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鸡、蝴蝶、蜻蜓、山羊、熊猫、鱼等动物生命周期和寿命的资料,并带到课堂上来。(活动方式主要以小组查阅资料和大组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

    (2)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每组从上述动物中选择两种,了解其生命周期及经历的时间,并把它们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3)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查阅资料,并用流程图或循环图表示它们的生命周期。为节约时间,流程图或循环图都用文字和箭头表示。(鼓励学生能查找出某种动物的每个生命阶段的形态、行为、食物和生活环境。)

    (4)小组汇报交流。在某个小组汇报的时候,查阅相同资料的组,可以补充和提出不同意见。(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把大家认可的结果,填写在班级大表上。)

    4、教师小结:虽然动物个体最终会死亡,但是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绝,并得以不断延续。

    【板书设计】

    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名称鸡蝴蝶蜻蜓山羊熊猫鱼(鲤鱼)【教学后记】

    生命周期(流程图)卵→雏鸡→成鸡卵→幼虫→蛹→成虫卵→幼虫→成虫小羊→成羊幼仔→成年熊猫卵→幼鱼→成年鱼生命周期的时间约14年约20年约1年约15年约20年约50年7、我们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2、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3、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4、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关系。过程与方法

    1、收集并整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生长变化的资料。2、预测今后的身体还将发生什么变化。3、调查不同年龄段人身体的特点。

    4、分析研究人一生中身体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寿命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周期,知道人的生命周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学难点】

    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了解人一生的身体变化特点。【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以及能力发展的变化;教师设计好“o岁一9岁我们的生长变化”班级大表,“各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班级大表,收集婴儿、幼儿、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活动能力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呢?二、学习新课

    1、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1)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2)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

    (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2、我们的一生

    (1)调查身边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活动分为四步:(一)找出身边最熟悉的人;(二)弄清他们的年龄段;(三)把他们归到不同的年龄组;(四)观察他们的身体特点。

    (2)人可以按年龄划分不同的阶段,比如: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怎样划分呢?了解和比较他们的不同。(比如儿童组和青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然后再通过交流,对人一生的身体特点有较全面的把握。)在小组比较的基础上,最后全班汇报、交流、汇总。

    (3)教科书第37页大表中的内容要在各组比较的基础上填写,经过综合、概括得出各年龄段的特征。

    3、指导学生总结出人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这样共同的四个阶段。(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人也有生命周期。)

    4、教师小结: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时健康生活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儿童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其健康情况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珍惜健康。

    【板书设计】

    7我们的生命周期

    15岁以前都叫儿童(其中不满1岁的为婴儿,12岁一15岁的为少年)16岁一35岁为青年35岁一60岁为中年60岁以后为老年【教学后记】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三年级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后面的许多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动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影响,而至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

    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物体”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常见材料”、“声”、“电”“光”、“磁铁”、“信息与通讯”等六个单元。

    (二)、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1.常见材料单元是全册书的基础单元,让学生了解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培养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

    2.声单元通过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物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3.光单元让学生认识有些物体是能发光的,有些物体是透光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线路是可以改变的,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的兴趣和能力。

    4.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懂得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与人合作和交流的科学态度。

    5.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到讨论、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

    6.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三)、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材内容

    1 -2 常见材料

    3-5 声

    6-8 光

    9-10 电

    11-13 磁

    14-16 信息与通信

    17-18 期末复习

    19 期末考核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502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504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504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三、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三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五、主要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6、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7、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六、教学进度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9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朗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本单元由4课组成。1.我们周围的土壤 2.了解土壤3.肥沃的土地4.土壤的保护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将他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出来,并与他们在本单元中即将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对植物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认识。

    本单元的重点是进行一次“种油菜”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作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孩子们真正去“种”的一个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一个阶段的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要了解种子、花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使用镊子进行解剖和制作标本的简单方法:完成种子和花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探究实验;连续记录下油菜生长各阶段变化的并进行资料汇总,总结规律,使学生对继续探究植物世界的奥秘充满浓厚的兴趣。种植活动是本单元最重要的一条主线,伴随着这个活动,学生们将会遇到许多有趣的问题,井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本单元共分为4课。1.植物和我们2.果实和种子 3.根和茎4.叶和花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这一单元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并且,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本单元分为6课。1.认识固体2.把固体放到水里3.认识液体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6.认识船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指引观测天气,包括“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指出天气现象存在规律性,季节的气候特征影响动植物的生存方式。本单元分为6课。 1.今天天气怎么样2.气温是多少3 雨下得有多大4.今天刮什么风 5. 气候与季节

    三、教学目标

    1.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把整体分为部分有顺序的进行观察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形态构造和变化,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采用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和多种观察的方法来观察物体。

    2.实验能力:继续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3.通过养蚕的体验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并进行学科学、用科学教育。

    四、教学措施:

    1、现场考察:科学课就是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学秘密。

    2、实验:科学课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各种科学秘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养殖种植:通过种植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科学游戏: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学秘密。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0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四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和分析

    《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三、教学要求

    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这四个单元组成。

    1.“植物”这个单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和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观察植物和搜集树叶的活动;让学生在对大树和美丽的树叶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取关于叶的颜色、形状、大小、构成、叶脉、叶柄等多方面的知识。

    2.“动物”单元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3.“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从材料角度进行分类。总结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等材料的物理性质。

    4.“水和空气”单元学生能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瓶子、脸盘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关于水的资料,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通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有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四、具体措施

    1.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提高课程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同时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2.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追求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深层次的理解,善于把各种目标综合地看成一个整体。

    3.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四动”能力。并选择学生乐于探究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采用图文并茂且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4.加强注重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在辅导后进生立足于课堂,并为他们多提供实验的机会,促使他们去动脑、去学习、去练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自己在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5.要拓宽学生知识面,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利用时间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充实学生的课堂学习。同时增加学生亲历活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真正地动手动脑学科学。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xuejihua/163473.html

    【冀教版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十三篇】相关推荐
    师德师风建设个人计划幼儿园范文简短 4篇

    即将迎来新学期的工作,紧跟学校的步伐,我们要对新学期的工作进行计划。只有规划好新学期教学计划,才能使新学期的教学更加有序!教学计划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师德师风建设个人计划幼儿园范文简短 4篇,供大家参考。一、指导思想:为了树立文明的行业新风,科学规范地带好班、上好...

    [热]幼儿园春季中班学期工作计划集锦450字

    马上就要迎接新的学习了,根据我们自身的要求,我们需要着手撰写一份教学计划。认真做好教学计划,未来教学才会更有干劲!那么如何写一份教学计划?小编为你推荐《幼儿园春季中班学期工作计划集锦450字》,希望您喜欢。春季新学期开始了。我们中班,本学期我班幼儿人数有所变动,转走5人,新来4人,共有48人。在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