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故事。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一劳动节作文600字(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故事 篇1
五一假期的时候,爸爸跟我一起出去玩,遗憾的是因为妈妈还有工作,所以不能和我们一起去,于是我和爸爸带了摄像机,准备把我们旅途中的一切都记录下来,然后带回去给妈妈看。
旅途的一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大好山河的壮阔景色,我的心里涌出一丝感动,大自然给予我们多么美好的景色啊。不远处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经过一段弯弯曲曲的.石子路,我和爸爸终于抵达了目的地,我欢快的放下包,跑向小溪然后把手轻轻地放进水中,哇!好凉!我朝远处一看还有几条小鱼在欢快地嬉戏,有些胆大的小鱼还从我指间穿过,我轻轻地捧起一些水,洗了个脸。这时,飞来一只飞鸟,在水面上飞翔。微风吹佛着小溪,水面上荡漾着圈圈微波,一切是多么惬意啊!
不远处,爸爸正拿着摄像机记录这一切。我脱下鞋子和袜子。赤着脚走进了小溪里,那太阳的炎热立即一扫而光,只剩下那快乐的笑声和淙淙的小溪声,这何尝又不是一种享受呢!
一天的游玩终于在疲劳和快乐中结束了,我和爸爸回到了家,一边滔滔不绝地向妈妈讲述今天快乐、开心、惬意的旅途,一边给妈妈看着我们今天拍摄下来的精彩录象和照片,妈妈乐得合不拢嘴,我们一家人又沉浸在欢乐中。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故事 篇2
时间的味道之——劳动湖
入夏以来,绵绵细雨使这个原本酷热的季节显得异常凉爽,早晚不到二十度的气温甚至时而让人产生恍若秋天的错觉。
在家懒懒地闷了几日,忽然很想出去走走。
刻意避开游人如织的龙沙公园,选择了劳动湖和和平广场一线。除了购物常去的中环广场和红楼,这两处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了。白天,劳动湖很少人来,尤其不是休息日的时候。于是,这里便成了我真正的乐园——不为热闹,只求静心。
站在湖边,一缕清风悄然袭来,身心顿时熨帖得很,所有的烦恼和不快仿佛一下子都烟消云散了。
最喜这里的波平如镜。上午刚刚下过几阵雨,这会儿,天依然有些阴,水面上雨滴溅起的涟漪早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粼粼波纹,一路衬着两旁建筑物的倒影,由近而远,闪着奇异的光泽。
远处,一只小船正轻轻地荡来荡去。我想,他们是在打捞水面上生出的水藻吧!看得出来,这里的水含氧太多,已经生出了许多绿色植物——圆圆的'叶子,荷叶般地浮在水面上。远远望去,倒别有一番碧波荡漾的静美呢!
一直以为,如果想出游,一定要寻个有水的地方才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两千多年前,夫子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虽然由于性情的不同,山水在人们的观照中显出了一定的差异,但这样的比拟还是很恰切和灵动的。宋代词人王观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在行人眼中,山与水均有着别处不可替代的美,让人忍不住心向往之。
如果没有山,那么,贪恋一下水的乐趣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沉浸在美景之中,心情自然愉悦;快乐有了,想要长寿又有何难?至于做智者还是仁者,反倒没那么重要了。
劳动湖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沉静和凝重,是包容和豁达,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不必言语,你自然能感受到他不凡的气度和力量。
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并因此而流连忘返。
沿着堤岸漫步,就好像穿行在时间的罅隙。
那是一溜被精心修饰过的绿地,有树冠被剪成球状的丁香,有不知名字的树,还有草坪上星星点点的小花儿。忽然发现一些粉紫色的花点缀在枝叶间,于是凑上前去看,有的已然枯萎,有的朵朵饱绽,还有一些,刚刚现出嫩嫩的花蕾,正羞赧地静默着。
不知名字的花儿
丁香?
梅?
下了台阶,发现堤岸下面还刻着长长的浮雕,具体内容是什么我没有进行考证,但看上去似乎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有关。我常常觉得时间原本就是感性的,它总是以某种具象的方式被留存以至镌刻下来,好让人们清楚地看到它曾经的样子。
细细一想,其实,这样的时间我们都曾看到过,在很多很多的地方。
堤坝的浮雕
劳动湖的美无疑是内外兼具的。
相比较于自然胜景,很多人文景观往往更容易被忽视。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润泽,花草的美艳和生机,却很少去观照那些能真正体现风景内涵的品质。
我以为,一个地方真正有价值之处恰恰是隐含在所有表象之下而深刻在骨子里的东西,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亦然。
我把这种东西叫做——味道。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故事 篇3
不知不觉就到了五一了,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国际五一劳动节了,以前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去玩,没想到今年,他们没打算带我玩,还让我去劳动。
这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奶奶、二姑、二姑爷,还有妹妹们一起来到河边。欠先拿出打菜籽的工具,接着展开油布。我和妹妹们的任务是:拔菜子干。二姑爷说:兰兰,你数最大,你当大队长。说完,便各自忙开了。
我和妹妹们也开始干活了。起先,我们都信心十足。平时懒散的'林林也干得很认真,一会儿来个力拔千斤,一会儿来个倒拔垂柳,可上劲了。可是,好景不长,不多久,一个个手脚发软,满头大汗,先前的那股兴奋劲不知跑哪儿去了,一个个死皮烂脸的。爸爸看见后,笑嘻嘻地说:快加油!干完活后我们就去买冰淇淋。
听了这句话,我们姐妹几个顿时浑身来劲,半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为了能够早些吃上可口的冰淇淋,我们又帮着父母打完了菜籽。回家后,妈妈拿钱给我们买了冰淇淋。当我吃着这可口、美味的冰淇淋时,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这个五一节虽然过得要比往年辛苦,但是却让我受益匪浅,我深深地体味到劳动的艰辛,但比艰辛更难得的是那份劳动的快乐。
难忘啊,我的这个五一劳动节!真的是一个劳动的节日,我知道劳动是最美的!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故事 篇4
一个谈笑风生的场合,有人话赶话地调侃托尔斯泰:你除去会写小说还能干什么?
当时在场的人都觉得这句玩笑话说得有点儿过分,而且也不是事实。大家都知道偌大一个雅司纳亚波良纳庄园里的每一项农活,托尔斯泰都能拿得起来,不然他怎么管理近百名农奴,并为他们指派活计?俄国绘画大师列宾曾画过一幅闻名世界的“托翁犁地”的油画,列宾为这幅画准备了3个月,每天躲在一条壕沟里,靠沟沿上的灌木遮挡着偷看托尔斯泰犁地。因为托翁不喜欢别人为他画像。
托尔斯泰一向都教导家人自己的生活自己打理,自己能干的都要自己动手。他每天早晨自己拖着雪橇为楼里送水,他家的桌布、沙发垫也是他同为贵族出身的妻子索菲娅安德烈耶芙娜亲手织的。托尔斯泰还曾经是一名出色的军官,指挥一个连队“英勇地参加了塞纳斯托尔保卫战,并获得了四级安娜勋章”,以及“1853~1856战争纪念奖章”……
可当时已年近花甲的托尔斯泰,并没有对朋友的嘲讽还嘴,未吭一声地回到家里,回到家就忙起来了。他的“车间”紧挨着他的书房,当中一张大木台子上摆放着榔头、钳子、钢锯、锉刀等工具,墙上挂着围裙……他为回应朋友的调侃,亲手制作了一双漂亮而结实的`牛皮靴,郑重地送给了大女婿苏霍京。苏霍京哪舍得将老岳丈这么珍贵的礼物穿在脚上,便将皮靴摆上了书架。当时《托尔斯泰文集》已经出版了12卷,他给这双皮靴贴上标签:“第十三卷。”此举在文化圈里传为佳话,托翁知道后哈哈大笑,并说:“那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卷。”
托翁乘兴又做了一双牛皮靴,送给了好友、诗人费特。费特灵机一动,当即付给托尔斯泰6卢布,并开了一张收据:“《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伯爵,按鄙人订货,制成皮靴一双,厚底,矮跟,圆。今年1月8日他将此靴送来我家,为此收到鄙人付费6卢布。从翌日起鄙人即开始穿用,足以说明此靴手工之佳。空口无凭,立字为证。1885年1月15日。”后面还有费特的亲笔签名,加盖了印章。
手艺是精神的标记,行为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面貌。现代年轻人厌恶体力劳动,拒绝学习和掌握一门手艺,不管喜欢不喜欢读书,读得好和读不好书的人,都一窝蜂地往上大学一条道上挤,正应了俄罗斯的另一位大作家契诃夫的话:“大学培养各种人才,包括蠢才在内。”
而托尔斯泰,被誉为“全人类的骄傲”。他的全集出版了90卷,是“每一个作家必读的百科全书”、“文学艺术中的世界性学校”,其精神之丰富、深邃和博大,为世人所叹服。况且又是出身贵族,可以顺理成章地当个令现代人无比羡慕的“精神贵族”。
而最让托翁深恶痛绝的也正是这个。
列宁称“在这位伯爵以前的文学里,就没有一个真正的农民”。他比国家废除农奴制早4年就解放了自己庄园里的农奴,还一直想把属于自己的土地转赠给农民,让自己的作品自由地无报偿地任由想出版它们的人去出版,为此不惜跟家人一次次闹僵。到82岁时还离家出走,想去当个农民,过一种自食其力的生活,在普通的劳动者中间度过残年。他到临死都信奉:“劳动,只有在劳动中才包含着真正的幸福。”
有一次托翁路过码头,被一位贵妇人当做搬运工,叫过去扛箱子。他为贵妇人搬运完箱子还得到了5戈比的奖赏。这时码头上有人认出了托尔斯泰,许多人围过来向他问好,那位贵妇人无地自容,想讨回那让她含羞的5戈比,却被托尔斯泰拒绝了:“这是我的劳动所得,我很看重这个钱,不在乎有多少。”
伟大的精神导致伟大的劳动,强有力的劳作培养强有力的精神,正如钻石研磨钻石。本是伟大作家的托尔斯泰,却用自己的一生证实:体力劳动是高贵而有益的。轻视体力劳动和手艺,只说明精神贫弱,思想空虚。
托尔斯泰灯
最早这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吊挂在图拉州托尔斯泰故居的屋顶上。灯罩巨大,比灯罩更大的是下方一张直径近两米的圆桌,桌面上等距离地立着十几块隔板,隔板直接与灯罩连接,均匀地平分了灯光。
―这就是矗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发明。
孩子长到三四岁就要开始识字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发现快乐?当了父亲的托尔斯泰就构思这盏“连桌灯”,或者叫“桌连灯”。最初这张大桌子上只有3块隔板,宽宽敞敞地坐着他们夫妇和一个孩子。后来他的夫人陆续地为他生下了13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夭折,到最后这张大桌子上均匀地分布了13块隔板。
每到晚上,全家人必须都坐到这同一盏灯下开始阅读,可以读《圣经》,读课文或其他自己喜欢的书,找不到书读的孩子就得读托尔斯泰的手稿。教育的意义不全在内容,而是教育的手段。这捎带着也是一种测试,看哪些孩子或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或不喜欢他的手稿,他的哪部小说的手稿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或者相反。
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煤油灯曾改成汽油灯,再后来有了电,灯就更亮了。即使托尔斯泰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围着他们的母亲阅读,父母都不在的时候自己读,他们“常常是充满期待地等着晚上的全家共同阅读”。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灯,人不是由于决心才有毅力,应该是由于习惯而有毅力。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能最有效地培养精神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又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性格的培养。
这需要有“长性”。而托尔斯泰正好是个有“长性”的人,他从12岁开始写日记,直到82岁去世,没有一天中断过。他的后人因得益于他的教育,至今还兴旺发达地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故事 篇5
今天,我和往常一样,一起床,就开始叠被子,在穿好衣服,接着刷牙,洗脸。我做完这些事情时,正想看电视时,妈妈就把我叫了过来,并说道:“秀君,妈妈今天要出去办事情,你在家把衣服叠整齐,整理床铺与衣柜。”
我说:“哦!拜拜。”
我来到妈妈房间时,说:“哇……哇!床上有这么多衣服,要整理到猴年马月呀!”我想:妈妈是不是要考验我呀!就说:“我不光要整理好妈妈的衣服,还要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加油!”
我把妈妈的衣服像整理自己的衣服一样,左一下,右一下,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转眼就整理好了。我看了看时间说:哎呀,妈妈快要回来了,我要在妈妈回来之前打扫干净,给妈妈一个惊喜。“我说到做到拿起扫把,左拖拖,右拖拖,在转了一个365度旋转,就把地板扫得干干净净了。然后,我又拿起了抹布,向桌子奔去,这一次,我转了五次365度旋转,把桌子擦干净了,但我的头一直在晕,因为刚刚转得太快了,又转了五圈,你说能不晕吗?然后,我又把窗户的玻璃擦的干净如新。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故事 篇6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我来一南丰县来体会乡下人民是如何过劳动节的。
我本以为五一劳动节是让我们劳动的,可今天我才知道五一劳动节是用来纪念那些任劳任怨每天在默默无闻的为我们付出的劳动人民的。
于是,我和妈妈和哥哥姐姐还有外公结伴来到了山上,体验五一劳动节给可爱的.桔子打农药。我们走过一片又一片的桔子树林,终于来到了我们的桔子林。第一步,先配制好农药,把一些黄黄的粉状物体倒入容器中去,再打几桶水倒入容器中去,接着再倒入两杯红色的液体,然后再倒入几桶水,最后再拿起“搅屎棍”在浑浊的水中搅来搅去,而我的工作就是在水中搅拌,而外公的工作就是喷洒农药,姐姐的工作最有难度,那就是配制农药,一定要非常精确,多一滴少一滴都至关重要。而我的工作似乎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要难得多,因为棍子在水中的阻力很大,所以搅拌起来要比较费劲儿,不一会儿我的胳膊就酸了。
“真不容易啊!”我感吧道。在这里我想向那些劳动工人们致敬,他们的工作量比我们要大的多,而且他们每天都要做着同样的事情,每一天都在为我们默默付出。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故事 篇7
今天一年一度的国际性五一劳动节,我原以爸爸妈妈会带我去玩,但意想不到的是,爸爸妈妈让我要去做农活。
这一天中午,我和爸爸、母亲、姥姥、二姑、二姑爷,也有妹妹们一起赶到小河边。欠先取出打菜籽的专用工具,然后进行油布。我和妹妹们的每日任务是:拔菜子干。二姑爷说:“兰兰,你数较大,你当大队长。”讲完,便分别忙开过。
我和妹妹们也逐渐干活儿了。起先,大家都信心十足。平常散漫的林林也干得很用心,一会儿来个“力拔千斤”,一会儿来个“倒拔垂柳”,可上劲了。但是,好景不长,不多长时间,一个个手脚发软,满头大汗,此前的那股激动劲不知道跑哪里来到,一个个死皮烂脸的。父亲看到后,笑嘻嘻地说:“快给油!干完活后大家就要买冰激凌。”听了这句话,大家姊妹好多个猛然全身来劲,半小时后,大家总算完成了每日任务。为了更好地可以前些吃上爽口的冰激凌,大家又帮着爸爸妈妈打完后菜籽。回家了后,母亲拿钱给大家买来冰激凌。当我们吃着这爽口、美味可口的冰激凌时,内心简直乐滋滋的。
这一国际性五一节尽管过得要比以往艰辛,可是却要我获益匪浅,我深深感受到劳动者的艰苦,但比艰苦更难能可贵的是那份劳动者的开心。
难以忘怀啊,我的这一国际性五一节!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故事 篇8
吃了中午饭,我跟小哥决定把剩余的十件磁砖搬到新房去。
新房在六楼,在小乡镇,这算得上是“上层建筑“的了。
古人云:“高处不胜寒。”“危楼高百尺,仰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想不到“身居高位”却有着诸多的不便。
我仰望巍然矗立于眼前的大楼,一种威压,似浓重的阴影罩住了我,相形见绌的我滋长出弱小和卑微。散放于地的十件磁砖,很突兀,夯实了我心情地沉重。
然而,现实是无情地。在无情的现实面前,我很清醒很冷静,我不会有愚公那么幸运,有夸娥氏二子来把太行、王屋二山背走,省却了不知是多少代人的艰辛。我只能像《国际歌》里所唱的“不能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
要靠我自己,我的内心多多少少渗出了些信心,这信心来自于对现实的无奈和无助。
我思忖着扛磁砖到六楼的事儿,觉得这无异于是在考验我的体力、意志、毅力。“我们不怕苦,我们有吃苦的精神。”我想,说此话之人,也许如我,环境使然。
我决定与小哥进行接力传递,他从一楼搬运到三楼,我从三楼搬运到六楼,就像奥运会的火炬传递,这是指的形似而非神似。火炬传递的是和平自由、力与美,是全世界人民的事;我传递的是蜗居装修的材料,纯粹是个人行为,与蝼蚁们建造深宫巨厦相似。
再说那火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蓝天白云之下,高擎着,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希望,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朵飘灵的火焰上;而磁砖却很粗实笨重,呆呆愣愣地,毫无灵性可言,无论我是扛还是背,它都死沉死沉地压迫着我,迫使我曲身弯腰,彰显出我的谦恭与卑微,我出于自尊,在心底对自己说道:“劳动最光荣!”
小哥听从了我的建议。作为兄长,自我小时起,他就对自己这个小弟很关爱的。
他知道,自己的兄弟是人民教师,体形姿态不像电视电影里那些教师,豆芽般的身材,架上一幅眼镜让人倍感负担的沉重,手无缚鸡之力;自己的兄弟胖胖墩墩的,村人说是发福了,有福相。
我认为自己这形象不像教师,倒像是伙夫。时下有这么一句流行语:“脑壳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我这如同藤野严九郎的着装,寒颤颤的,在火车上会被疑为小偷,自然与大款绝缘。然而,藤野先生是敬业爱业的好老师,而我是热爱写作却不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我无法与其相提并论。
小哥也知道,我平时很少劳动,不像他,六十几岁的人了,仍厮守着土地,劳动是他与土地的恋曲。
因此,这搬磁砖对我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而对小哥来说,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事罢了。
因为我带有钥匙,得先上去开门,我便做先行官,打头阵。
我叫小哥抱起一件磁砖搁在我的肩头上,我要采用我认为是集科学性、合理性于一身的“扛”这种方式。我何以自信满满地采用这种方式,那得拜书之所赐。因为书上老是说有什么重大的事得扛着。目前而今眼目下,对我而言,磁砖就是“重大”的了,所以我得把它扛着。在我生长的小山村,乡亲们都是用肩挑背磨来承载生活之重的,我这样做,也是承继了劳动人民悠久而光荣的传统。还有,我们教导学生,做题必须得讲究方式方法,只要方式方法对了路,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的了。搬砖与解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我想到自己并非书呆子,而是机智灵活地把理论同生产实践相结合,我骄傲我自豪,就像我的文章变成了铅字,我领到能买好几十个棒棒糖(五角一个)的稿费时那心情。另外,我觉得这扛着,有一种雄赳赳气昂昂的轩昂气度,人们不是爱说“形象很重要”么,像我这形象,有阳刚之美,能迷倒很多人呢。
我一鼓作气地把磁砖扛上了六楼。我很满意自己身上的脂肪燃烧所供给的能量,我觉得我能行。
当我把磁砖放下时,牛一般粗重的喘息声,像铁匠烧炭时扯的风箱,我便知道,这是我体内“最高领袖”向我发出的我已超负荷运行的警报。它怕我不理会这“警报”,就用胸口憋闷得慌,喘息不通畅,须大张着嘴出气,密集的汗水漫过额头,像发山洪似的往下淌来警醒我。
我很是理解它的良苦用心,我当然想躺在沙发上,泡上一杯清茶,享受幸福。可不行啊,我的老天,我这是在为自己做事呢,我总不至于让我那六十几岁的小哥把这些磁砖搬了吧。虽说小哥很爱他这小弟,我可不能因为他爱我,我就去伤害他,果是这样,那我这良心真的'是被狗叼走了。
我稍作歇息,就下楼去迎接小哥。我深知,我在上面歇息久了,小哥就会一直把磁砖往上搬,我当然轻松了,可那就苦了我的小哥了。我是一个有良心的人,我做不出这没良心的事。
果不其然,小哥已搬到五楼来了,看来他的速度与力度都是挺足的。
小哥是抱着磁砖上楼的,我看他那姿势,熊一样笨拙,就告诉他不应该那么搬,而要像我这样放在肩头上扛。小哥没说什么,只是微微笑了笑。那意思好像是:兄弟,我懂!因为小哥是不善言辞的,作为一生与土地打交道的人,也就有着土地的性格。是以他没说,只是笑了笑。我当然不会像对学生一样来对待我的小哥,凡是我认为是对的,学生就得照做。小哥是我的兄长,我自是应敬重他。何况我们当老师都知道,这解题的方法也不只一种的啊,是“条条道路通罗马”,而非“自古华山一条路”。小哥认为他那种方法好,那就由着他吧。
当我重新扛起磁砖时,我想起了那些用整个生命扛起炸药包去炸敌人碉堡的英雄,他们的壮举是撼天地,泣鬼神的。我现在的生活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便觉得自己很幸福。同时,我又想到,一个人,往往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的。
我又一次成功地把磁砖扛到了六楼。我得感谢小哥,是他为我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人,在成功时,不要忘了那些曾给予了你帮助的人,你得有颗感恩的心。
虽然这次是超短距离运行,却给我以重创。
我的腰严正地向我发出最后的通牒,不能再这样给它施加重大的压力,否则,它将受到深深地伤害,而这一切后果都将由我自己负责。
于是,我不得不对自己沉痛的宣布:我采用的“扛”这种方式方法彻底的破产了。我得另辟蹊径,寻找一条适合我的方法。当然,寻找这方法,不像制订国家政策,庄重肃穆不说,还必须从全国人民的角度去思考,那自然是费时费力费事的了。我这个很是简单,完全可以不假思索就能得出的,于是,我很快想到了“背”,我没有时间来“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只得遵循有位伟人曾说的:“实践出真知。”
于是我在与小哥接轨时,我叫他把磁砖放在我背上,我要背着上楼。也许小哥看到我太狼狈,他便不忍心,就劝我放弃这种方法。当然,小哥不知道“放弃也是一种美”,我是知道的,只是那种说法用在我搬磁砖这粗重的活上,是不是太滑稽了呢?于是,我没听小哥的,我不知我这是执着还是固执。
然而,采用“背”的方法,须伛偻着腰,一步一点头,一步一哈腰,就像一个奴仆在主子面前一样,这形象甚是惨淡,像作牛作马般的卑贱。可现在的这情形,只能把磁砖搬上去,我就是作揖磕头也不顾了。什么“自尊”,什么“形象”,这些虚荣的东西统统跟我见鬼去吧!我现在如同俗话说的:“到哪座山,唱哪首歌。”
人在旅途,我发现我错了,后悔不该不听小哥的话。正是“不听长者言,吃亏在眼前”。
我倾斜着身子,让背尽量平坦而不至于像山崖般陡峭,为的是磁砖能较为心安理得地端坐于我的背上,在与我的背接触的制高点,形成一个重力场,牢牢地掌控着我。
可是,我弓着的身子遭遇到凸出的腹部强势反弹,我觉得我胸前好像顶着一个皮球,顶得我憋闷心慌,顶得我的气无路可逃。我想把磁砖放下来,歇歇气,可又怕把磁砖摔碎,又怕无法放到背上去,真的有点前怕狼后怕虎的了。
我只得咬紧牙关,出动自身所有的潜能来应付眼前的危机,如同现在世界面临的经济危机一样。最后实在不行了,便站在原地梳理梳理气息。现在想来,我站在那里,背上是作威作福的磁砖,身子几乎弯成九十度,满头淌着汗,活像一个被侮辱与被压迫者。
当我来到目的地,在放下磁砖时,很想把自己也平放在地上,成为一个“大”字,张大着嘴出气,像那涸辙之鲋。我只是一屁股坐在磁砖上,好像翻身得到了解放,要把过去的苦痛全吐出来似的。我的心在隐隐的作痛,好像养尊处优的它此时却是累得最厉害的,这连我自己都颇费解的。那汗水,纷纷从体内钻出来,好像一个潜水过久的人,如若再不浮出水面,就会被憋闷致死。我没想到我有如此众多的汗水,人们常说:“女人是水做的。”我觉得,男人才真正是水做的,不然哪来这么多的汗呢?
我先还用手地额头刮,面前便下起了雨。后来,我把我的斯文像甩汗水一样甩在了地上,这是在干力气活,那斯文是用不着的。我便撩起衬衣,很大气地擦汗,结果那衬衣也能拧出水来了。
我在经历了两次失败后,不得不照着我认为最笨拙,而小哥却认为是最佳的方法去做了。我把磁砖抱在胸前,胸前很是突兀,远胜过十月怀胎的孕妇。不过,难看是难看,却很管用。在现实生活中,实用应是第一位的。不然,即使在好看,一点儿不管用,像那绣花枕头,像那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橘,会遭到人们的鄙弃的。
这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休息方便。你只要把一只脚在前面弓着,为磁砖搭建起休息的平台,你大可放心地把磁砖放在上面,你便从不堪重负中解脱出来,等气喘得稍稍匀了些,便又抱起磁砖“更上一层楼”了。
曾如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现在是“三而竭”的了,我很害怕看到那磁砖了。因为我一看到它,我就知道,我又将在苦海中浮沉挣扎。于是,我对小哥说:“莫搬那么快,多歇会儿,不要累倒了,我都已经来不起了。”说着,我便坐在磁砖上休息,直喘粗气。
小哥倒很理解我,他说:“你没做活路的,当然来不起了!”说完他就下楼去了。
我坐了一会儿,站起来时,却发现那包磁砖纸板湿湿的。当时我还有点纳闷,这纸板怎么会湿呢?是那来的水呢?但我马上想到自己的汗水,我看了看裤子,发现裤子已湿了,这时,我才了悟道:原来自己的“水份”竟然会这么多。
终于把磁砖搬完了。我一松劲,整个人就瘫软在椅子上,整个人好像把骨头抽掉了一样,脑子里昏昏噩噩,没有了思想,心里有着被掏空了的轻松。
后来,我跟小哥下楼时,我调侃自己道:“要是天天都这么锻炼,那身体肯定好!”
晚上,我躺在床上,浑身隐隐的发痛,此中滋味,连我自己都解不开的。
我想到那些从事体力劳动之人,他们每天所干的活比我干的还要繁重得多,他们的人生就是在这艰难困苦中度过的,我们是敬重他们,还是同情他们,抑或是鄙视他们?
我想到了《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故事 篇9
今天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我、妈妈、姨妈还有表弟趁着假期,一起乘车去看望已是花甲之年的外婆。
到了外婆家时已近黄昏。车一停稳,表弟就大喊“涵涵来了!”外婆立刻出来迎接我们。由于大家都很累,草草地吃过饭,就去休息了。
第二天清晨,外婆早早地起了床,挎着篮子,戴上帽子,推上单车就要出门。刚起床的我还惺忪着睡眼,看见外婆这身行头,立马就来了精神,问:“外婆,你要去干什么?”外婆说她要去择菜。这么好玩的事我怎能错过?于是我也一起出门了。
到了菜地,夹杂着蔬菜清新而湿润的空气从我的鼻子里钻进去,真是神清气爽。因为是早晨,晶莹的露珠还没有消失,时不时就如一个个调皮的孩子一样蹦跶到我的裤腿上,让我挠也挠不掉,抓也抓不着。
我们先到了韭菜地里,韭菜绿油油的,看起来就像草一样。外婆告诉我,韭菜比草更绿一些,样子扁扁的,直直的。正当我准备把韭菜连根拔起的时候,外婆制止了我,原来,择韭菜时,只要把上面那一段割掉,下面要留一点,这样不久又能收获。听了外婆的话,我越发越觉得自己就像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孔夫子了。
接着我们又挖了土豆。回来的时候,外婆给我们做了香喷喷的韭菜煎鸡蛋和土豆红烧肉。
吃饭的时候,我想,这次择菜真是有意义啊!它让我明白了劳动最光荣。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故事 篇10
今日是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
晚上,爸爸妈妈出去庆祝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剩下我和小伙伴在球场打篮球。时间像流水过去了,天已经越来越黑了,我的小伙伴们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下,一一回家了,可我的爸爸妈妈乐不思蜀,好像把我遗忘了。宽阔的球场只剩下孤独的我。好静的夜啊!除了偶尔有虫子在低叫,再也没有别的声音,漆黑的天空嵌满了眨着眼睛的星星,月亮姐姐这时也不见了,她好像是和星星捉迷藏,躲到云里面去了。“爸爸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再不回来,坏人就可能会来了。”我越想越怕,越怕越想,一身冷汗侵湿了衣服,身子不由地哆嗦。突然,一束灯光像千万条金线洒落在操场上。灯光像一盏指路灯,把我带到了校门口的保安室,原来是保安叔叔把操场的灯打开了,“保安叔叔,今日过节,你为什么不回家?”我好奇地问道。“我要上班啊!”保安叔叔说:“你怎么也不回家?”“今日是劳动人民的.节日,爸爸妈妈去庆祝了,还没有回来。你怎么不放假?”保安叔叔笑了。他没回答我,显得无可奈何,这时爸爸妈妈终于回来了,我扑向妈妈的怀抱里,手牵手回家了。我回头看到保安叔叔那张被夏日的阳光所烤黑的古铜色的脸,带着汗水的油色,在灯光下显得更憔悴了。
回到家,我洗完澡,上床睡觉了。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全世界的人民都过上和谐、安详的日子。保安叔叔有属于自己的节日,可以和家人团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