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心得体会50字。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统节日腊八节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腊八节心得体会50字 篇1
今天是腊月初八,是喝腊八粥的日子。
腊八粥是一种非常特别的食物。我国有一千多年喝腊八粥的历史。最早始于宋代。每个家庭都必须成功。传说在一些寺院里,腊月初八之前,和尚们会捧着布施碗沿街布施,把收集来的米、栗子、枣、坚果等材料煮成腊八粥,分给穷人。传说吃了可以得到佛祖的加持,所以有些穷人就叫它“佛粥”。难怪这粥料五花八门,好吃!
前一天奶奶忙着这粥。用冷水浸泡黄米、黑豆、红枣、花生等谷物。光看着就让人想到好吃的。
一大早,奶奶就用木头点了一个炉子,立了个灾,加了水,轻轻放入备好的五谷杂粮。锅里顿时变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五颜六色,微香。奶奶用大勺子轻轻搅了搅,锅里顿时翻腾起来。奶奶满意地盖好锅,去看电视,我还是很感兴趣,小心翼翼地等着。现在终于明白奶奶用木炭的原因了。炭火染出来的火很软,轻轻衬托锅底,这样做出来的粥会更加香甜可口。木炭稍微向下延伸,所以我把它向前推。为了我们美味的饭菜,实木变成了灰烬。
一个多小时后,白气从锅边冒出来,锅也溅了一地。我兴奋的大叫起来,奶奶走过来拍了拍我的头。“等等,它来了,你这只小猫!”
她揭开锅盖,里面的水几乎消失了。纠缠在一起的米粒间不时有小气泡冒出,仿佛是火山喷发。肿胀的红枣浮在上面,像一群可爱的胖娃娃。我和奶奶都面带微笑。“好的!”话音未落,我就伸出了碗筷,激起了家人的共鸣。
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坐着,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碗红色的腊八粥。我迫不及待地想吃一口。哇!这粥又糯又好吃!还有一种淡淡的顺滑,像吃吻冻时的浅浅歌声。诱人的红枣又甜又好吃.
吃了一碗粥,整个人暖洋洋的,冬天的寒冷一扫而光。神话的故事说:“腊八粥好吃又有营养,还能增加幸福感,延年益寿。”
唉,如果每天都是腊八节,如果每天都能吃腊八粥!
腊八节心得体会50字 篇2
腊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只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或者只是趣味罢了。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某些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节心得体会50字 篇3
提到腊八粥,它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这个节日里吃腊八粥俨然成了一种仪式,仿佛中国人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正月十五吃元宵一样。
说来惭愧,从小到大我对于腊八节一直是无感的,直到上高二时班上有一位女生写了一篇关于腊八节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时,我才知道原来世上还有这么一个节日。腊八节里吃粥更是撩拨了许多年来我对自己吃粥的情思。
小时候我家住农村,那时候烧柴火灶做饭,浸水的米在大铁锅里煮开了,待到米粒似熟未熟之际,拿铁瓢将和水的米粒盛起,倒入一只筲箕里沥干,筲箕下面放一口瓷盆,沥到瓷盆里的水就是米汤了。等到几盘小菜在铁锅里炒好的时候,将锅刷净抹干,将筲箕里的米粒倒入锅中,沿米粒边沿淋入少许水,然后盖上锅盖,大火焖煮,待到米饭飘香时撤火,饭便熟了。
吃饭时将锅中的米饭重新盛入筲箕,会发现锅底结了一层锅巴,将瓷盆里的米汤部分倒入锅中,微火一熬,香喷喷的锅巴粥就做好了。吃完米饭后,再来一碗锅巴粥,只觉齿颊生香,解馋又解渴,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可惜现代人用电饭煲做米饭,没了米汤,再也难以喝到那香喷喷的'柴火粥了。
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吃干饭难以下咽,母亲会熬白米粥吃。有时也会撒上两把绿豆,对孩子们来说,那甜糯的绿豆粥就是夏日里难得的佳肴了。当然,吃粥不经饿,撒上两泡尿,肚中便觉空落落的。这时候母亲又摊上两张灰面饼,大家一边嚼着面饼,一边喝着稀饭,倒也吃得津津有味。
我们这代人生活的条件与父辈相比,已有了很大的改善,虽然称不上丰衣足食,但在我的印象中,那种饥饿的感觉是的,吃粥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一种饮食方式的调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吃粥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有着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等等食材的八宝粥也开始走进大家的生活。
如今,腊八节里吃腊八粥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和习惯。
腊八节心得体会50字 篇4
时间转瞬即逝,转眼也快到了冬天,这使我想起了去年吃的腊八粥,现在回味,嘴里还有余味呢。
那天是腊八的前一天,爸爸买了红绿豆,莲子,桂圆,红枣,花生米,果仁等,煮腊八粥之前,爸爸问我,要吃甜的还是咸的。八宝粥都是甜的,咸的怎么吃?我不假思索的说,甜的!
爸爸先泡好红绿豆和莲子,然后去淘糯米。红豆和绿豆像是一对好兄妹,一起遨游在海洋里。过了一会后,爸爸叫我把材料洗干净然后放到电饭煲的里,再放上清水。我问,爸爸,不放糖?爸爸把电饭煲插好,对我说,先放糖会粘锅,所以等煮好以后再放。
腊八粥要煮一个小时,在这期间要不定期的查看和翻搅,才能保证腊八粥不粘锅。一个小时之后,爸爸揭开锅,放进了糖,我再旁边看了一眼,原来粒粒分明的材料都变成糊糊的棕红色,跟我以前吃的红豆汤的颜色一样,看起来十分好吃,飘出的香味引得我想大快朵颐一番,可爸爸说放完糖还得搅拌煮一会,然后盖上电饭煲,烹煮五分钟。
我在一旁看着电饭煲的一缕缕香烟飘出来,钻进我的鼻子,又从嘴巴出来。
五分钟终于过去了,我觉得这五分钟比一小时还要长,像是度分如年。爸爸将插头拔掉,用勺子盛了一碗腊八粥给我,啊,腊八粥是祈求五谷丰登的,喝着腊八粥,闻着腊八香,希望来年是个丰年。
腊八节心得体会50字 篇5
无论何种解读,一碗腊八粥,五味香糁入,七宝美调和,品的是丰富细腻的滋味,传的是正直良善的美德。古朴的味道之中,寄托着和谐并蓄的包容,爱人惜物的朴实,扶贫济弱的恤悯,家给人足的心愿。在这样的腊八佳节,大家一起来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踏实勤恳的劳动者们,送去温馨和煦的暖意,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不仅可以收获奉献的'快乐,也能更好地体会传统节日的内涵。
如今节日虽多,但多数在商业文化的冲击下,都变成了“买买买节”,看上去热闹鼎盛,其实空虚乏味。我们常常说,要焕发传统节日的生命力,寻回中国节俗的神圣感和仪式感,具体要怎么做呢,众说纷纭。其实,的状态,是让特殊节日融入日常生活,让传统文化走进时代语境,在有意义的日子,做记得住的事情。形式无需庞杂,气氛也未必喧闹,重在精神体会和心灵沟通。
在提倡仁人爱物,感恩怀德的腊八节,组织或参与一场爱心接力,便是良好的范例,若你在这天走上街头,给户外工作者带碗热粥,或是道声感谢,相信于人于己定是美好而难忘的节日记忆。腊八节的与意义,便也会深种于你心中。
同样的,重阳节陪家人来一次登山捡垃圾的环保行动,中秋节与社区老人一起赏月联欢,端午节参与慈善龙舟赛……让传统节日带着真善美的光芒,与家庭生活、公共生活相衔接,只要坚持推动,积极参与,即便脱离了农业社会的土壤,有了浓浓人情味,暖暖烟火香的中国节日,也一定能过得多情多彩,有滋有味。
腊八节心得体会50字 篇6
今天是腊月初八,按中国的传统节日,我家也要吃腊八粥。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每年到这一天的时候,都要给我们煮腊八粥。一大早起来就开始煮,等别人起床后,粥就做好了。
可是今天跟往年都不一样了,从昨天晚上我家就开始煮了。爸爸、妈妈还有在我们家干活的叔叔阿姨们都一起煮粥。由原来的一锅变成了今天的几十锅,有各种口味的粥,粥里放了核桃仁,花生米、杏仁、葡萄干、黑米、粘米、小米、大菜豆、红小豆、绿小豆、黄豆、大米、江米、麦片、红枣、等等。总之把许许多多的杂粮放在一起用锅煮,最后在放入糖,就成了今天的腊八粥了。
今天是星期六,我没有向往日起的那么早,是妈妈把我从床上叫起来的,我妈妈说:“你不能睡懒觉,快快起床吧,不然会把眼睛捂红了的.。”我一听这话,立马就从床上跳了下来,当我从窗口向外看时,我一下子惊呆了,在我家小吃部门前已经排了长长的一队,等着买粥的。我再向店里面一看,在所有的座位上都坐满了人,渐渐的锅里的粥被吃的差不好了,门前排队的人也渐渐的少了起来,妈妈说,我们每人都要吃一碗腊八粥,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记住:“我们永远不要懒惰,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劳致富的发公民!”
每逢腊八节,我都会回忆自己小时候那些有关腊八节的趣事。
不知道是听谁说的,腊八这天采来的映山红花(就是野生的杜鹃花),放到瓶子里用水生上,到了年三十这天一定盛开。
那个时候,也没有卖鲜花的,要是大年三十,家里有一瓶子盛开的鲜花也不错!我和我的同学一起,在郊区的东山上,踩着没膝的积,登山爬砬子去采那些干枝的映山红。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小丫头,也是够龙性的了,干脆就没想到,山上会出现什么野牲口,会随时有坠崖的危险。由于山上的太深,到了家以后,每个人都湿了半截裤腿子,被风打过,冻得硬梆梆的,当然也免不了被家里人责怪。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伺弄得精心,到了腊月二十九,这一瓶子的花啊,开得那叫欢实呢?我也终于有了一些成就感,家里人也为这盛开的鲜花感到节日的喜庆。
还记得在同学家吃过一种绿色的大蒜,酸酸的,很爽口。尤其是吃油腻菜肴时,用它做辅餐,那是相当得味。同学的妈妈说:腊八这天,把剥好的大蒜瓣放到白醋里浸泡,到了春节时,大蒜就变成了翠绿色,叫做“翡翠蒜”,也叫做腊八蒜。名字好听,也很喜庆。从那以后,我们家的餐桌上就多了这道菜,当然也是我的杰作。
小时候经历过的事物,永远地留在记忆的深处。这欢乐的腊八,这些回忆也成了别样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