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18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精选。
编辑特意为你呈上“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 ”,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若老师写的教案非常优秀,也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 篇1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在游戏中完成跑的练习.
学习内容:队列练习游戏:老鹰抓小鸡接力
重点:在游戏中学会相互的合作完成练习难点: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学习步骤:
一、队列练习、提高团体的认识
教师活动:1.教师提出队列练习的要求2.讲解队列练习的方法
3.组织队列练习
学生活动:1.知道队列练习的方法2.积极的进行队列练习
二、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重点:在游戏中学会相互的合作完成练习
难点: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教师活动:1.把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六小组2.提出小组进行老鹰抓小鸡的的要求
3.组织游戏老鹰抓小鸡4.提出游戏的要求
5.组织学生布置游戏场地6.组织游戏
学生活动:1.在小组中民主的选举小组帐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合作的游
3.小组合作布置场地4.在小组中决定接力的顺序
5.进行游戏
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练习
三、自主的练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活动:提出素质练习的要求组织素质练习
学生活动:自主的进行
组织:散点队形
场地器材:
课后小结:、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 篇2
本节课是小学校水平二的课,根据四年级小朋友好动、贪玩又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将本课做了大胆的尝试,选用情景教学作为教学内容。
一、教学理念: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课以跳绳为主教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多的了解跳绳的多种跳法和相关知识。不但让学生掌握多种的跳绳方法,而且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跳法进行自由创编和用跳绳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跳法大胆的向其他同学展示,增强其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能力。
二、教材的分析
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它是一种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身体活动,它可以通过控制动作的繁简和速度的快慢而很容易地达到调节运动量的目的,适合不同的年龄和性别。由于设备简单,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是小学体育教材中较好的内容。通过跳绳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等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还可促进儿童智力、身高的增长,增强儿童心肺功能和胃肠功能。
教材在本学期的作用:四年级的小学生由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不适合做太剧烈的运动。而跳绳是一项轻器械体操内容,运动不是很剧烈,所以很适合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跳绳这一运动可以促进脑神经和心肺功能的发展,培养身体的协调性,增强身体素质。学生在学会了以后,会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在课余时间几个人一组不断的进行练习或比赛,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身体素质。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运动基础较薄弱,侧重于感性。学生对动作的模仿能力较强,且好奇、好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直观示范法,多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运动保健,注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保健与育人相结合。
四、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使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中,并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动作。相信我能行,告别我不行。
2、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用跳绳练习的方法,并了解跳绳的知识、对身体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跳绳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4、心理健康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得到成功的喜悦。
5、社会适应目标: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五、教学过程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逐步渗透采用了直观示范法、实践法、游戏法、比赛法等教学方法。
1、在课的启发兴趣阶段、我利用绳操来热身,大大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为上好整节课做好准备。
2、由于跳绳的方法很多,为了使教学更切合实际、给合学生水平,在育心强体阶段,我按照由“友伴练习——兴趣组合练跳”等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勇于求异、展现自我的精神。其中,加入了“剪刀石头布”小比赛来判输赢,谁输了谁就用多种方法来跳,目的是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3、在教学中,我适当地加入各组的练习中,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师生的关系,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激烈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一个平台,展现自我,增强其自信心,尝到成功的滋味。
4、在游戏阶段,我之所以选择了“8”字跳绳,这个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向学生渗透了规则意识,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5、然而在交流共享阶段,以悠扬的音乐作为放松运动,陶冶情操,学生不仅能充分放松,还培养了韵律感,使其德、智、体、美素质全面发展,达到了恢复学生生理、心理的目的。
六、教学依据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觉积极性原则、形象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愉快教学原则和教学多样性原则。
本节课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融体育与美育、思想教育于一体。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 篇3
学习目标: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发展跳跃能力
学习内容:蹲跳起
重点:初步学会蹲跳起动作。
难点:做到两腿迅速蹬直、向上跳起。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队列起步走和原地的二列横队成四列横队走
2.组织学生进行游戏《“8”字形接力跑》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要领。
3.组织游戏。先组织一次试练,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继续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教师进行裁判。
学生活动:1.观看同学的示范,认真的听教师的讲解。
2.在教师的组织下热情的投入到游戏中去,并和同伴很好的配合进行游戏。
3.在教师总结后认识到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的纠正。并更好的完成游戏。
组织:以四路纵队完成游戏。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初步学会蹲跳起动作。
难点:做到两腿迅速蹬直、向上跳起。
教师活动:1.教师邀请同学做蹲跳起练习。并进行比较。
2.教师进行动作的示范和技术要领的讲解。
3.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原地的蹲跳练习。并要提出哪位同学的动作完成的好跳动高。组织学生进行行进间的蹲跳练习。并组织学生看谁跳的快而好。
学生活动:1.认真的看示范和听讲解。
2.努力的完成练习把技术动作作好。同时要求更好的表现自己。体现出自己的优势。
组织:四路纵队。
三、放松练习,调节自身。
教师活动:教师组织放松的练习。要使学生的身体尽量的放松。
学生活动:积极的投入到放松练习中去。让自己好好的放松。为下节课准备。
组织:在蹲跳练习完成的队列上。
1、课后小结
2、安排回收器材
3、师生告别
场地:操场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在练习中发扬相互团结帮助的合作精神,知道体育课是集体性活动,能够做到配合与听从组长的指挥,在练习中积极进取,勇于自我表现。
重点:蹬转有力,挥臂快速。
难点:蹬转与挥臂动作衔接连贯协调。
学习内容:原地侧面投掷垒球
学习步骤:
一、自主活动、活跃情绪
教师活动:1、学做解放军,组织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原地踏步走和齐步走的练习。
2、组织学生进行铃儿响叮当集体舞练习(练习中,无固定队型,同学间可以相互自由组合,可以创编动作,只要能够跟上节拍)。
3、带领学生进行专相准备活动练习。
学生活动:1、精神饱满,认真进行学做解放军练习。
2、积极与自己的同伴密切配合,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美动作和创编动作,对自己所在组的合作练习感到满意。
组织:如图: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蹬转有力,挥臂快速。
难点:蹬转与挥臂动作衔接连贯协调。
教师活动:1、讲解示范投掷动作的方法要求,强调蹬转和挥臂间的协调衔接,组织学生徒手模仿练习。
2、组织各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到指定位置进行投掷练习,提示在练习中能够发扬互相帮助合作的集体精神。
3、集中学生,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提示,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投掷练习,选出班级表现的几名学生,最后选出我们的投掷大王。
学生活动:1.细心观察聆听老师的讲解示范,积极进行模仿练习,。
2.各组学生积极听从组长的指挥,相互间发扬团结合作的良好作风,展示自己的投掷技能。
3.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及时找出自己的不足。集体练习中,敢于自我表现,充分展示自己的投掷本领。
教师活动:总评此次课上投掷练习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学生活动:总结自己的得失,对自己的表现和进步感到愉悦。
组织:各组成一列横队,在固定的位置上练习;后成四列横队大集体练习。
三、创新延伸、展示技能
教师活动:打开录音机,提示学生自由自在地模仿各种会飞的动物、昆虫、和飞机等的练习。
学生活动:跟随音乐自由自在练习和翱翔,充分放松自己。
四、放松身心
健美操:(自编)
组织:成四列横队,散开---走
1、课后小结
2、安排回收器材
场地器材:田径场一片、垒球36个、录音机一台
课后小结:
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都积极进行练习,在最后老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表现.,做出合理正确的评价,学生有下次会做的更好的心理意向.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 篇4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小垫子布置了一个椭圆形的场地,尽量发挥“小场地多用途”的优势,诱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热情。小垫子的摆设整洁、美观。
整节课围绕小垫子进行练习。基本部分用小垫子进行肩肘倒立的教学。教师讲解示范效果好,有利于组织教学;好组织,好调动,只要向学生交待清楚完成动作的方向、位置调换,学生很快配合,移动迅速,节约了时间,增加了练习的次数。
小垫子提倡一物多用。除了作为学习肩肘倒立的器材外,在素质练习时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仰卧起坐、背起练习,利用小垫子进行蛇行跑,发展学生跳跃能力的练习等。在课的结束部分,又利用小垫子进行放松,提高了小垫子的使用率。
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得比较细致,可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学生有些紧张。准备部分的身体练习不够充分等。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尽量采用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课堂中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和锻炼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同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 篇5
基本教材
1、跳绳。
2、利用跳绳进行各种游戏。
教具
长跳绳,短跳绳。
多媒体电脑。
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中,并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动作。
运动技能:掌握一些用跳绳练习的方法,了解跳绳运动的相关的知识。
身体健康:通过跳绳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心理健康: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得到成功的喜悦。
社会适应: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教学环节
补充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
2、游戏《地道战》。
3、绳操。(自编)
1、师生对话,宣布上课。
2、看演示、了解游戏方法。
3、自然分组游戏比赛。
4、听音乐跟老师做绳操。
要求:动作协调、优美。
1、练习我们已经学过的各种跳绳方法。比比谁的跳法多?谁跳的次数多?
2、在电脑中查找关于跳绳的资料。
1、听教师讲解要求。
2、学生友伴分组练习。
3、在电脑中查找资料。
4、根据教师指导练习。
5、各组汇报展示。
要求:认真练习。
基本部分
(1)、闯三关
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了解游戏方法。然后分组练习。
比比哪组学的快?哪组顺利闯关的时间短?
1、看电脑演示,猜游戏。
2、听老师讲解练习要求。
3、友伴分组练习。
4、根据教师指导练习。
5、增加闯关数练习。
要求:积极参加到练习中。
(2)、小组自由选择方法练习。
比比哪组学得快?
比比哪组跳法新颖?
(3)、根据自己的爱好,用跳绳做各种练习。如:跳绳、跳皮筋、投掷练习等。
1、在电脑中选择游戏或自编游戏。
2、友伴、兴趣分组练习。
3、根据教师指导练习。
4、各小组成果演示。
5、自由创编练习。
要求:充分动脑思考。
结束部分
1、欣赏音乐,充分联想。
2、在音乐伴奏下自由发挥。
3、注意听老师讲评。
自由组合。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 篇6
教学内容: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教学阶段:水平二
教学对象:四年级
一、教学指导思想:
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自主体验,愉快合作的学习气氛;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中的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的配合的质量。
三、学情分析:
水平二四年级学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同学间开始进行个人简单交往,自我意识有所发展,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男女生出现生理差异,女生上肢力量较差,会出现传球不到位的情况。
篮球教学在中年级已经在游戏中出现,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原地运球,有个别学生篮球技术较好,但大多数学生不会进行正确的双手传接球。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技能目标:使90%以上学生初步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篮球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准确的手型及传球的伸展和接球的缓冲动作。
难点:上下肢协调用力和手对球的控制能力。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
1.启发教学法
2.讲解法
3.示范法
4.游戏法
学法
1.练习法
2.展示法
3.游戏法
4.评价法
七、教学过程
单元教学计划
2、各种方式的传球掌握传球时的手型和伸臂动作二学生能够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基本完成传球时翻腕、拨指动作,做到动作连贯、手脚协调。1、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2、游戏:七龙戏珠1、准确的手型及传球的伸展和接球的缓冲动作。
2、上下肢协调用力和手对球的控制能力。三传球的准确性,能够把球传到同伴胸口的位置。1、不同方向的传球
2、传球接力1、传球的准确性
2、上下肢协调用力和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四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初步掌握击地传球的动作要领。1、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球
2、击地传球1、传球的准确性
2、击地传球的落点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
任课年级:四年级任课教师:孙姗姗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技能目标:使90%以上学生初步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篮球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场地器材篮球场一块、篮球12个
教学内容
1、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2、游戏:七龙戏珠课次第二课
重点
难点
重点:准确的手型及传球的伸展和接球的缓冲动作。
难点:上下肢协调用力和手对球的控制能力。顺
序
时
间达成目标学习内容
组织与方法开始部分教师通过NBA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1、课堂常规
2、明确学习目标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人数报告,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安排见习生。
3、队列练习
队形:
要求:快、静、齐准备部分1、通过音乐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既能充分热身,也能活跃课堂气氛。1、围绕篮球场慢跑,跟着音乐节奏慢跑。
2、慢跑后原地做准备活动(各关节活动)。1、教师领跑
2、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领做准备活动。
1、在教师的带领下绕篮球场跟着音乐节奏慢跑。
跟着老师做准备活动。
基本部分1、在教学过程中先整体感知,再分步学习,教学中注意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其尝试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互助,师生互动来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初步了解传接球的动作要领。
2、要求学生能自我摸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
4:要求学生能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双手胸前接球1、教师示范讲解持球的手型;要求大拇指八字形。
2、教师找名学生配合进行传接球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导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双手胸前传接球。
3、教师与一个学生演示,重点进行传球动作的示范讲解
双手胸前传球:双手持球于胸前,两肘自然弯曲于体侧,身体成基本站立姿势,眼睛目视前方,传球时后脚蹬地发力,
身体重心前移,两臂前伸两手腕随之内旋,拇指下压,食指中指用力将球拨出,拨出后两手略向外翻。
4、教师与一个学生演示,重点进行接球动作的示范讲解
接球时:两臂分开半弧形,面对来球向前迎,主动伸臂体前倾,顺势接球引胸前。
5、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注意个别指导掌握较慢的同学,如出现传球中的抛、扔或单手传等,接球中的抱球等,及时纠正。
重点:传球,蹬、送、拨。接球,迎球缓冲于胸前。
1、学生模仿持球手型和徒手手型,并相互纠错;解决手型的问题
2、学生尝试练习;初步体会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方法。
3、学生练习
组织:二人一组原地进行练习,体操队形
4、学生练习1、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巩固刚才上课的内容
2、培养学生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和协调性。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七龙戏珠游戏规则:
1、分组站好位置,进行传球,1人负责断球。
2、抢断成功或传球失误角色对换
要求:
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勇于探索教师设问:什么时候传直线球?什么时候传弧线球?并且提示学生在练习时观察体会。
2、2、布置游戏规则和要求。
3、观察、辅导、鼓励学生动脑进行多种方式传接球的尝试练习。
1、了解游戏的规则
2、在体育骨干的带领下分组在指定的地方进行游戏。
3、3、游戏中运用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等多种传球方法
1、带着疑问进行游戏,试图在游戏中找到答案。
要求:练习时注意安全。结束部分1、在愉悦的气氛中,使学生生理和心理得到放松。1、集合,放松。
2、讲评与小结。
3、归还器材。
4、师生再见1、教师领做放松操。
2、教师小结。
3、布置归还器材,向同学们说再见。
1、学生跟随教师放松。
2、学生谈本课的所感所悟。
3、归还器材。
4、向教师说再见。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51015202530354045
预计平均心率为:110120次/分
练习密度:30%~35%;
运动负荷:中等
教师课后小结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课堂主题情景:《快乐成长,快乐体验》
1、追逐游戏《鸡毛信》
2、快乐训练营:《分组分项健身》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正确认识《鸡毛信》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协作、拼搏的团队精神;能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中!
2、通过健身练习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加强对体育锻炼的意识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精神和体育情感。发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究的习惯。
4、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问好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啊?那我们今天把自己最棒的展现给大家好吗?
学生回答自己最喜欢的运动!
2、情景导入
我们今天一起来体会快乐体育好吗?
以饱满的热情准备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情景展开
(一)热身:大鱼网
1、教师组织,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
2、教师导入情景,激励学生的运动兴趣。
(二)《鸡毛信》
学生在游戏规则的限定下运用奔跑技术进行比赛。要求不能进入限定范围内。
调整队伍:教师讲解游戏方法与要求;竞赛后利用间隙进行简单的评价。
老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比赛的渴望!
教师做观察、裁判工作。
(三)快乐体育:我成长,我健康
1、教师导入情景,激励学生的运动兴趣。
2、教师组织,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
三、情景结束
快乐兔子舞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迅速转换队型。
师生互评总结,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jK251.COm精选阅读
四年级体育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撰写,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那写教案课件包括哪几个部分?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四年级体育教案”,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1)
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及团队合作意识、心理素质普遍较弱的情况,因此,我这节课选择了拓展练习为主教材。其实,拓展项目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超越障碍能力的提高,都可以起到十分积极的影响。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延展和补充,是熔炼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智慧的好项目,通过这些内容的训练能够快速提高同学之间的信任度,使参加者充分体验到安全感和信任感,培养同学们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并能使学生个体满足在其他活动中难以得到的心理需求。所以,拓展项目引入课堂,为学生的精神世界又开了一扇窗。本课教学的重、难点:1、学生能够创新出最合理的练习方法;2、合理分工,团结协作,拿出勇气,战胜自我。
根据以上认识特制定下列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能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项活动,从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运动技能目标:基本掌握素质练习的技巧; 掌握拓展项目训练的动作技术要领,能够使用安全和最合理的方法完成拓展项目的练习。
3、身体健康目标: 通过本节课多项内容的练习,发展学生协调、力量、速度、灵敏等多项身体素质。
4、心理健康目标:认识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困难,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5、社会适应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每一个人能够体验到团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能够在活动中与同伴合理分配角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三、说教法
这节课我将运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比赛法、讲解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在进行动作技能学习时,使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尝试练习→找出问题与不足→讲解学习→组织练习→创新与提高→评价激励。这种教学模式,既尊重了学生的创新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学习一种新的技术动作效果较好。
预计课的教学目标 基本实现。预计课平均心率100--120次/分。运动密度35--40%。预计教学的技能目标达成:90%的学生能勇敢完成动作,25%的学生完成动作标准、轻盈。通过综合素质练习,培养学生控制身体和调整速度能力,发展学生柔韧、灵敏和协调的素质。学生不但在身体上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得到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心理和生理上有一种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受;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身心基础。同时,学生互帮互学。小集体的共同意识、责任感,与他人的合作及人际关系得到培养,在教学中得到充分落实。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P3637页的内容。
设计意图: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估算,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对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们在设计时力求在一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在组织学习材料时,我们考虑的不是新、奇、异的素材,而是重在创设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情境,帮助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认识估算的意义,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归纳估算的方法。为此,在课中,我们依靠北京奥运主会场的图片,弥补学生对大型体育场馆认识的不足;通过估算可称重的人数,帮助学生认识估算的意义;利用体育场、班生数、报纸、大豆不同等素材,让学生在不同的数据环境中经历不同的估算过程,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有机整合,凸显课堂教学主线,体现教学的实效。
2、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估算教学中,算法的多样性是很好的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素材。为此,在课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对算法的多样性进行探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在归纳整理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组织性。
3、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过程的预设中,始终把学生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对待,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既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拥有与人交流的权利,也能在交流活动与他人共享成果,还能进行置疑评价,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掌握较大数的估算方法,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倾听、欣赏、互助的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归纳一些估算的方法。难点:能正确、灵活、合理地对具体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是一台家庭用的体重称,它的称重范围是0120千克。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台称一次最多能称出几位同学的体重?其实生活中有的时候并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只要大致估算出结果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估算的本领。
1、课件出示:北京20xx奥运主会场图。
2、提出问题: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查询有关北京奥运会主会场的一些数据,查到了吗,谁来说说?十万个座位是怎样一个概念,你们能想象出来吗?出示体育场的俯视效果图、内部效果图。想一想,这里的十万个座位是怎样安排的?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课本P36页体育场看台图。同学们对体育场看台的座位安排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里还有一个体育场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后,根据这个体育场的特点及看台座位的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的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2、要求:(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2)汇报交流,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和估算的结果。
3、交流汇报。哪位同学愿意第一个汇报?你估算的结果是多少?能不能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引导学生评价。
4、尝试练习。课件呈现P36页估一估。小青的座位票是28看台的22排32座,这是体育场最后一个看台,也是最后一排最末的座位。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1)要求:独立思考、估算,有困难的可以和同学交流解决。
(2)交流反馈,学生评价。
三、归纳小结。
以上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估算体育场座位数的?对,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用乘法估算较大的数,这是估算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实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应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数据进行估算。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3)
尊敬各位专家、评审、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水平二 四年级《站立式起跑》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教材站立式起跑是在水平一小学生起跑基础上,对起跑动作深入学习。为水平三、四快速跑学习打基础。主要是通过站立式起跑姿势反复练习,初步掌握站立式起跑动作方法。训练学生反应时,并能把起跑与起跑后快速跑结合起来。
关于辅教材游戏《抗震救灾》,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最终使学生身体健康,身心愉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学习站立式起跑动作要领,能按口令做出站立式起跑动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模仿动作能力。
(3)情感目标:乐于接受教师指导和教育,能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培养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
降低重心,身体前倾
四、教学难点
身体放松,反应迅速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一个宗旨,四种方法,四个阶段
(1)教学宗旨:本节课从始至终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体育,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体育精神。
(2)教学方法:语言诱导法,示范讲解法,激励评价法。
(3)教学环节:准备阶段,学习阶段,巩固练习阶段,放松结束阶段。
1、准备阶段
★ 进行2分钟左右队列练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组织纪律性,改善身体形态。
★ 教师引领热身活动:选取广播操《七彩阳光》中腹背运动和上、下肢一些徒手操作为准备活动。学生在教师口令下能够做到反应敏捷,动作准确。教师有针对性给予表扬。
2、学习阶段
★ 引出问题:问题设计:奥运会中长跑运动员采用什么样起跑方式?还有那些比赛是用这种起跑方式?两个问题完成注意力转移。点明本课学习任务:站立式起跑。
教师用富有激情语言来感染、引导学生,从各种姿势起跑过渡到学习站立式起跑方法。调动了学生求知欲望。
★教师示范:教师进行简明易懂讲解及正确示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更加清晰概念。这样80%以上学生能够很好地解决并掌握教学重、难点。
★学生练习:教师完整示范之后以组为单位展示,及时对错误动作进行指导与纠正,体现师生互动。对能够准确做出站立式起跑动作同学及重难点掌握牢固同学进行评价。
3、巩固练习阶段
辅教材游戏,《抗震救灾》
本游戏体现了学生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勇气和坚强意志,通过游戏使学生体验体育运动中快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4、结束部分
深呼吸,放松紧张肌肉。
总之,通过本节课教学,力求使每个孩子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教学效果:本课练习密度预计: 35%—40%;平均心律预计: 120—130次/分;学生能够较好完成本课教师制定教学任务和要求。
我说课到此结束,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4)
1、(2)教师配合儿歌示范动作:倒粮食
2、师:“运了这么多的粮食!哦,我们就说许多许多的粮食,粮食都放对了。”
3、准备部分
4、基本部分
5、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环节。
6、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7、针对性。教师撰写教学设计不仅仅是要体现教师怎么教的问题,还要把重点放在学生上,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产生导向作用,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
8、活动准备:
9、师:“哎呀!可真累啊,咱们坐下来休息会儿吧,请宝宝们在蓝色的线上坐坐好,蚂蚁宝宝渐渐长大了,必须要学会很多运粮食的本领,今天先跟妈妈学习运粮食的第一个本领抬头爬,看看妈妈是怎么做的”。
10、教具准备
11、萌发不怕困难的勇敢品质,并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12、场地设置:拱桥一座;小路两条;事先贴好蓝色的座位线
13、向后爬过不同的障碍物,发展肢体的平衡能力。
14、活动过程:
15、教学情境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16、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7、师:“好,宝宝们真能干,很快就学会了在平地上运粮食的本领,可是,妈妈出去运粮食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困难,不仅要走平地,还要走弯曲的小路,过小桥呢。你们怕不怕?(不怕)好,蚂蚁宝宝真的很勇敢!离我们不远处就有一座小桥,赶快爬过来,我们来看看怎么过小桥,哪些勇敢的蚂蚁宝宝拿一袋粮食放进身后的筐里,先来试试看?
18、活动反思:
19、(1)引导幼儿说出不同颜色的粮食放在同种颜色的筐子里
20、(2)教师配合儿歌示范动作:抬头爬
21、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是:
22、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23、教学重点
24、师:“宝宝们,妈妈说要把头怎样啊?(抬起来)对了,要把小头抬起来,这样粮食才不会从筐里跑出来,我们一起试试看,妈妈要看哪个宝宝最能干,小头抬的高高的。
2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26、热身运动(背景音乐:我爱洗澡)
27、游戏:小蚂蚁运粮食回家(背景音乐:蚂蚁搬豆)
28、活动目标:
29、弯弯腰、跳一跳。”
30、(1)导入:
31、实用性。教师撰写教学设计的目的是用于课堂教学,因此教学设计一定要具有实用性。教师在撰写教学设计时,要克服形式主义,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撰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教案。
32、背篓人手一个;红、蓝色海洋球若干;相同颜色的筐子三个;草地三块
33、创设游戏情境,学习运送粮食的动作
34、教学设计撰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35、(3)幼儿集体练习动作1—2次
36、配合儿歌练习抬头爬的动作
37、第二个创造多样性原则。这里面教学方法要多要行,组织形式要多样性,授课内容要多样性,评价方式要多样性,教具使用要多样性,第三是注重选择性原则。
38、教学难点
39、爬着,妈妈觉得肚子饿了,你们饿吗?(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就在刚才妈妈发现那边的草丛里藏了好多好多的粮食,待会我们一起把粮食运回来放在筐子里,好吧?”
40、过拱桥,记住哦,过桥的时候要一个接着一个往前爬,下桥时要往后退着爬,每次运几袋粮食(一袋),好,出发吧!”
41、学习者的分析;
42、黄色、蓝色的。红色的粮食放在红色的筐子里,黄色的粮食放在黄色的筐子里,蓝色的粮食放在蓝色的筐子里。”(教师出示三种不同颜色的粮食)
43、放松自己的身体,捏捏脚、揉揉肩。”
44、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原则第一个讲究健身项原则。
45、背景音乐:我爱洗澡;蚂蚁搬豆;虫虫飞
46、教学过程的设计;
47、体育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
48、(1)部分幼儿爬有坡度的拱桥,并发现问题,往下爬时粮食就会掉下来。
49、幼儿练习爬过有坡度的小桥
50、游戏:小蚂蚁运粮食(背景音乐:蚂蚁搬豆)
51、教学目标的设计;
52、步骤、动作要领、难点、辅助练习、教法步骤和教学要求等。教学目标是一节体育课所能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它包括知识目标、发展身体和培养能力目标四个方面。动作要领是指某项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对新教材的技术动作用动作要领来描述。也是对某项身体练习的各个环节的简洁描述。对复习教材的技术动作可以用动作要点来描述。重点有双重含义,体育课的重点和教材的重点。体育课的重点是指一节课中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之处。教材的重点是指身体练习的关键环节。难点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部分。就是部分动作学生难学,教师难教。难点不一定是重点,重点也不一定是难点,但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只有掌握了难点,才能更好地掌握重点。诱导练习是指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练习。这种练习在动作结构、队列队形的运用、场地器材的组织及教学环境的组织等。教学组织可用图示和符号来表示。教学步骤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的复合词。它要求教师将一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按课的进行过程——表述在教案中,以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过程,方便教学。教学要求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基本愿望和条件。它包括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要求,对执行课堂常规的要求,保护帮助的要求及课的组织要求。一、明确、切实可行的要求。2.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理论课教学一般围绕一个教材进行学习,因此课的重点与教材的重点是一致的。教学的重点也就是教学中必须突出和强调的地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之处。一般教学目标确定的知识和能力训练点即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难以理解和领会的内容也就是教学的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应该详细准备,尽可能讲得透彻。3.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也就是程序,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先讲什么、怎么讲、时间如何分配等等,都应该预先考虑。教学方法的确定应根据教学目标、体育实践课教案的编写实践课的格式和写法有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文字叙述式,另一种是表格式。文字叙述式教案一般是按上课的顺序依次书写,比较容易,但不如表格式教案一目了然。表格式教案一般按表格的规定填写,比较清楚,既便于自己看,又便于别人检查,但书写比较复杂。相比而言,表格式教案简洁明了,目前大多数教师采用。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的教师还创造了卡片式教案、简明、明确、切实可行的要求。2.设计课的内容和组织教法。这是编写教案的主体,通常是先设计,后书写。课的内容:设计课的内容首先要考虑基本部分的教材,如果一节课有两个以上的教材内容,则应先确定先后顺序,然后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找出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再根据重点和难点考虑必要的诱导练习及辅助练习的方法。基本部分构思成熟后,可根据需要考虑准备部分的练习及结束部分的放松练习等。组织教法:组织教法的设计比较复杂,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分组设计,分组轮换的选择;结合教法,什么步骤在前,什么步骤在后,采用何种队形练习效果最佳,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学生队伍的调动,如何利用场地与器材,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练习次数,学生练习时教师如何指导、安全措施、游戏规则及要求等等。3.合理安排各项内容练习的时间和练习次数。课的各个部分时间主要是根据每部分在全课所起的作用来决定。以45分钟一节课为例,通常准备活动部分的时间是8~10分钟,基本部分的时间是30分钟,结束部分的时间是3~5分钟。各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指课的内容一栏各项教学内容的时间来安排。练习次数是指每项练习中一个学生的练习次数。安排时应根据课的组织及各项内容的教学时数来决定,确定练习次数要留有余地。4.设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以该班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根据全课的安排、课中最高心率、数量、主要优缺点及改进的方法等简明扼要书写在课后小结栏目中,以便今后的备课提供参考,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不管是体育理论课和实践课,只要把握以上的几个环节,编写出来的教案就应该是一份优秀教案。以上是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的写体育教案的方法。
53、(3)评价幼儿运的粮食,及时纠正颜色配对
54、(3)幼儿集体练习动作
5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6、(2)师幼共同解决问题,往下爬时可以往后退或身体侧着爬。
57、内容知识以及传授方法都应该是准确的、富有效益的。为保证科学性,教师对教材应经历懂、融的过程。
58、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59、放松活动(背景音乐:虫虫飞)
60、(3)幼儿集体练习过小桥。
61、师:“小手小手撑撑地,小腿小腿弯一弯,屁股屁股抬一抬,小头小头点一点,粮食怎么样?(掉下来了),这就是妈妈要教的第二个本领倒粮食,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62、四,突出竞争性原则五,增加趣味性原则。设计要求是牢记创新教育思想的目标,明确教师角色转变的意图,升华教学技能的艺术品。为贴近生活实际,教学内容搭建显示学生自我的平台。
63、师:“小蚂蚁们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往下爬时粮食都从筐里跑出来了)想想看,往下爬时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粮食不掉下来?(往后退着下来或身体侧着爬)”个别幼儿示范。
64、(1)师:“都坐下来吧,蚂蚁宝宝真能干,很快就学会了倒粮食的本领,现在我们可以到草丛里运粮食咯!记住了哦,每次只能运一袋粮食,好出发吧。”
65、师:“蚂蚁宝宝真勇敢,我们一起为他们鼓鼓掌,我们也来试试吧!”
66、准备活动,基本活动,上课环节等,放松活动。
67、师:“小手小手往前爬,小腿小腿往前爬,小头小头抬起来,粮食粮食不掉下来”。
68、(2)路遇“大甲虫”,蚂蚁宝宝练习往后爬,一起战胜“大甲虫”。
69、体育教学课程、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队伍建设。
70、教学目标
71、教学评价的设计。
72、这是小班的一节体育课,我们就想从体育活动的实施原则角度来说说这次活动。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及笔算方法。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渗透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正确笔算,提高一次计算的正确率。
2、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5脳6=140脳3=29脳2=
56脳10=17脳30=80脳5=
140脳6=240脳2=5脳24=
2、笔算下面各题。
629脳53=408脳75=1200脳40=
注意:为防止丢进位数,在没有达到熟练之前可以标出进位数的方法,但必须在练习中逐渐锻炼用自己的脑子记住进位数。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学习中更容易出错,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在订正时可以增加对比。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问清学生,为什么可以把0甩出去进行简便运算。以1200脳40为例,可以这样理解。
1200=12脳10040=4脳10
所以1200脳40=12脳4脳100脳10
这就是鈥澮蚴┪灿?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鈥湹牡览怼?/p>
二、综合练习。36页第1题。
30脳616脳712脳3050脳60
300脳616脳7012脳300500脳60
1、比一比谁算得快。
48脳2372脳124102脳1556脳456
603脳3425脳112460脳1835脳440
2、不计算,判断对错。
58脳18=4534()88脳34=318()
150脳40=600()350脳70=2450()
三、课堂作业设计
36页第4题、5题、6题。
板书设计:
体育场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6)
课时计划 第 1 周 学期总第 1 课时 单元第 课时 课题 引导课:如何上好体育课 教 学 目 标 1、运动参与:学生能积极总结自己上学年的表现,提高对体育课的认识。 2、运动技能:了解本学期需要学习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调整必要的常规要求。 3、身心健康:进一步强化积极、主动学习和刻苦锻炼的态度。 4、社会适应:强化合作、创新的精神。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调整必要的常规要求,进一步强化学生积极、主动刻苦的学习态度 难点: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和自身要求要有所提高 场地 器材 室内(教室) 预 计平均心率 次/分 练习密度 %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安排与组织 次时数间 设计意图 开 始 部 分 一、总结上学年,展望本学期。 1、回顾上学年取得的成就与不足之处。 2、本学期对体育课、对自己、对老师的要求。 ①引导学生总结上学年的表现表现:经过一年的体育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本领?感觉怎么样? ②引导学生对自己本学期的表现提出要求:那么你们希望自己在本学期学会哪些本领?取得怎么样的成绩?在学习中怎么样更好地表现自己? ③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指处不足之处,提出希望。 二、宣布本学期计划 1、复习广播体操、武术操和套路。 1、回顾上学期的表现。 2、对体育课提出要求一定,对自己本学期在体育方面的表现设定目标。 3、各个小组发表自己的看法。 组织: 四人一小组积极展开讨论 组织: 学生按照自己的座位坐好。 10@ 15@ 教学程序 内容与要求 教学安排与组织 次时数间 设计意图 基 本 部 分 结 束 部 分 2、掌握跑、跳、投、技巧、游戏等多项技能。 3、实行体育委员轮换制度 4、宣布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任务 5、提出期望 要求: 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对自己提出期望 三、调整课堂常规 1、课前:迅速到位和整队 2、课中:安全、积极、认真的进行体育活动。团结、协作、创新。 3、课后:积极放松、认真完成课余作业 要求: 了解新的课堂常规,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积极进行讨论,踊跃发言。 1、宣布新的`课堂常规 2、引导学生对如何上好体育课展开讨论。 3、提出新的希望。 ①了解新的课堂常规 ②对本学期如何上好体育课展开讨论并发表意见。 4、表扬鼓励学生 15分 课 后 反 思 新学期的第一堂课,由于我刚接手这几个班级,因此,学生课堂纪律还不错,都能认真的听取我教授的内容,整节有了一定的收获,对我今后上课充满的自信心。 课时计划 第 1 周 学期总第 2 课时 单元第 课时 课题 队列队形:原地转法、游戏:往返接力跑 教 学 目 标 1、运动参与: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进行练习和游戏,感受运动的快乐。 2、运动技能:在原有基础上完善动作,熟练掌握原地转法中脚跟、脚掌转动和转动时维持身体平衡的方法,并做到动作协调一致。 3、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灵敏、奔跑能力,培养正确的方向感。感受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勇敢顽强的精神,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 4、社会适应: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关心与帮助他人,发扬团队精神。 教学 重点 难点 1、向左(右)转:以指定方向脚跟为轴,另一脚的前脚掌为辅轴,同时转动。向后转:以右脚跟和左脚掌为轴,快速转体180度,转动时,两腿挺直夹紧。动作协调一致。 2、向后转动时方向的确认,脚跟、脚掌转动的方法,快速转体时身体的平衡。 场地 器材 篮球场一个 预 计平均心率130次/分 练习密度45% %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安排与组织 次时数间 设计意图 开 始 部 分 一、队列队形 1、体育委员整队 要求:主动要求整队 2、师生问好 3、报告人数 4、集合,解散 5、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全体报数 6、原地转法 ①向左、右转 听到动令后,左(右)脚跟和右(左)脚掌前部同时用力,向左(右)转体90度,重心落在左(右)脚上,接着右(左)脚向左(右)脚靠拢。转动时。两腿挺直,两臂紧贴裤缝不外张,上体保持正直。 ②向后转 听到动令后,以右脚跟和左脚掌为轴,同时用力,从右向后转体180度,重心落在右脚,然后左脚向右脚靠拢成立正姿势。 7、评价、指正 8、集体练习9、说说在练习中碰到的困难或心得,并进行展示 组织:四列横队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1、集体跟随一、二的口令进行练习2、分散练习3、个人展示→分组比赛 4、评选先进个人和小组 要求: 练习时做到积极自觉,互相帮助,并敢于展现我。 7@ 教学程序 内容与要求 教学安排与组织 次时数间 设计意图 基 本 部 分 结 束 部 分 二、往返接力跑 1、热身活动 ①扩胸运动 ②弓步压腿 ③手腕脚踝关节绕环 要求:指导当值体育委员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身操。 2、组织学生进行游戏 3、接力游戏 一、放松活动: ①闭目深呼吸 ②拍打、揉捏 要求: 1、与学生一起自我放松,语言暗示 二、总结评价 三、课余作业:练习原地转法,并向他人展示 组织:四路纵队 X X O O X X O O X X O O X X O O X X O O X X O O X X O O X X △ O O ↓ ↑ 要求: 注意安全,遵守规则,为本组队员呐喊助威 组织:四列纵队 X X O O X X O O X X O O X X O O X X O O X X O O X X O O X X △ O O 要求: 积极放松和评价,认真听取课余作业 25@ 8@ 课 后 反 思 队列练习是体育课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教授队列练习时,本人对课的设计有了一定的思考,如何让单调的内容兴趣化,我反复变化教学方法,学生兴趣高涨,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课时计划 第 1 周 学期总第 3 课时 单元第 课时 课题 复习广播体操预备节――第2节,游戏:开火车 教 学 目 标 1、运动参与:认真练习,能积极主动地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学习。 2、运动技能:熟练掌握广播体操预备节――第2节,并能克服细节上的一些缺点,在此基础上达到动作熟练、正确和美观。 3、身心健康:发展身体协调素质,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自我纠正缺点的能力。 4、社会适应: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动作协调一致 难点:伸展充分、上举和扩胸到位、动作协调 场地 器材 篮球场 录音机一台 预 计平均心率 125次/分 练习密度 45 %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安排与组织 次时数间 设计意图 开 始 部 分 基 本 部 分 1、本课临时体育委员整队 要求:观察和指导临时体育委员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学习任务 4、游戏:猎人老虎枪+石头剪刀布的组合 一、小学生广播体操 1、预备节 2、伸展运动 3、扩胸运动 ①喊口令,练习广播体操 ②观察学生动作 ③集体完整练习④展示,观察比较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的动作,并进行评价 要求: 注意力集中,细心观察,积极练习,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组织:四列横队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要求: 注意力集中,积极对体育委员进行评价和参与游戏。 &nb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省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二课,主要教材为放松跑和游戏(快快跳起来)。本课从教材性质出发,把新授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以保证学生饱满地精力去学习、掌握新授内容,把激烈的竞赛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练习的浓厚兴趣。
(1)、学生了解放松跑的技术概念和要求。
(2)、学生了解游戏对发展身体的重要意义。
2、 技能目标:
(1)、能做出放松跑的动作,做到自然、放松,并能有效地改进跑的技术。
(2)、能够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跳的正确动作,提高基本活动能力。
3、 情感目标:
(1)、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能动脑学练。
(2)、能遵守纪律、互相配合、协同一致地进行游戏。
(2)、熟练地掌握规定跳的动作。
(2)、动作轻松、协调。
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还采用了示范法和对比法,讲解发和练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
2、 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运用了尝试法、对比法和观察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后通过观察、比较好与不好之间地区别,从中悟出正确的动作要领和方法,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常规教学:
(1)、体委整队 (2)、报告人数 (3)、师生问好 (4)、宣布本课内容
教法:
(1)、组织学生原地摆臂和原地高抬腿的辅助练习,提示动作自然放松。
(2)、提问:从字面上理解“放松跑”的动作要求,学生回答。
(3)、再听教师讲解并示范,理解放松跑与慢跑的区别,建立以中等速度为主的放松跑的节奏概念。
(4)、组织学生一路纵队鱼贯地沿对角线跑进的放松跑,体会以中等速度为主放松跑的节奏感
(5)、请教好的学生进行示演,教师小评,提出存在问题并进行改进。要求跑的自然、放松。
(6)、组织学生再次改进练习(7)、教师小结。
教法:
(1)、教师讲解游戏名称、方法和规则。
(2)、请一组学生试做,教师强调规则,注意安全。
(3)、分组试做,教师巡视指导。 (4)、分组比赛。 (5)、教师小结。
五、 结束部分:
1、 放松活动:原地轻跳、甩腿,要求放松、协调。 2、 课堂小结。
3、 课外作业。 4、 师生再见。 5、 收回器材。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8)
第 1 次课教案 学习目标: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能增强安全意识 学习内容: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 学习过程: 一、教师导入 新学期开始了,如何在新学期中通过体育课来达到锻炼身体、身心及运动能力等各方面的提高?学生思考讨论,通过学生发言,引入到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体育活动,同时要有安全意识。 二、学习过程 1、组织学生谈一谈体育课上如何做到积极参与,怎样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体育课上的活动多种多样,较为容易发生运动损伤,所以必须要学生树立起安全防范意识。 2、如何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首先,要做到端正态度,体育是一门终身学科,不管到什么时候都离不开体育。他对每个人的身体、身心及意志品质都能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所以在体育课上,每个同学都要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课前积极做好准备,如:穿好球鞋,运动服装等。在课上要服从教师指挥,按照教师的要求去练习。在自主自练的过程中能认真练习,主动与同伴配合开展练习。培养合作创新意识。 3、怎样避免在运动中受伤,及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 (1)遵守纪律,听从指挥 (2)相互保护及自我保护意识要强 (3)认真做准备活动,避免扭伤、拉伤 (4)衣着轻便,不放尖锐的硬物。 4、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能自己思考,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教师的意图。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9)
学习阶段:水平二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学习内容:游戏“大鱼网”踢毽
重点:左脚也能熟练的进行毽子练习
难点:左右脚能熟练进行盘踢练习
学习步骤:
一、合作游戏、提高能力
教师活动:1.提出游戏的要求
2.讲解游戏的方法与要求。
游戏的方法:全班分成六组,第一组先扮演鱼网,第二组休息。其他的四组扮演小鱼进行游戏。然后第二组扮演鱼网,第三组休息。其他四组扮演小鱼。游戏依次循环。
3.分成六大小组
4.组织游戏
5.对游戏进行调控,使游戏更加的生动。
学生活动:1.理解游戏的方法和要求
2.小组合作进行游戏
3.注意在游戏的安全
组织: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左脚也能熟练的进行毽子练习
难点:左右脚能熟练进行盘踢练习
教师活动:1.提出毽子的练习
2.组织右脚的30个熟练性练习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分钟的团体总成绩的比赛
4.组织左脚的50个熟练性练习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分钟的团体总成绩的比赛
6.组织进行50个的盘踢熟练练习
7.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分钟的团体总成绩的比赛
学生活动:1.自主的完成各项熟练性的练习
2.发挥自己的的成绩,合作完成比赛,勇创好成绩。
组织:
三、放松身体,愉悦身心
反应游戏
规则:所有学生走成一圈,然后听老师喊:往前走,往后退,往前跑,倒着跑等来提高判断能力。
组织:学生围成一个圆圈
1、课后小结
2、安排回收器材
3、师生告别
场地器材:操场毽子若干个
课后小结:1.在做游戏的时候体现出了一个个性差异的问题.男女同学不愿意在一起手拉手做游戏.通过教育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10)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掌握障碍赛跑的方法。
学习内容:游戏:障碍赛跑
重点难点: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对学习障碍赛跑的影响。
学习步骤:
一、游戏活动,积极参与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集队、队列练习。
2、组织学生利用跳绳进行准备活动。
3、组织学生柔韧练习。
学生活动: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裂队、并队走。
3、每人一根绳子进行慢跳、交叉跳、绳操和定数跳。
4、听口令进行柔韧练习。
组织:六列横队、小组分散
二、尝试练习,体验成功
教师活动:1、布置学生取器材,并提出布置场地的要求。
2、组织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尝试过障碍。
3、提示学生调整障碍。
4、组织学生进行障碍游戏,并作好小结。
学生活动:1、按要求取器材,并把场地布置好。
2、分三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有序在进行尝试练习,选择、最安全的过障碍方法进行游戏。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调整各个障碍间的距离,为游戏比赛作准备。
4、用自己觉得、最安全的过障碍方法进行游戏比赛。
5、总结自己小组过障碍跑的情况。
组织:分三大组进行
三、放松身体、愉悦身心
儿童健美操:(自编的)
组织:成四列横队,散开—走
1、课后小结
2、安排回收器材
3、师生告别
场地器材:跳箱、凳子、垫子
课后小结:这堂课重点是培养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和同伴一起完成练习任务.通过各种障碍的设置提高任务的难度.让同学跟勇敢的和同伴在艰苦的条件发展奔跑\能力.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11)
1、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同学们快速奔跑的能力,增强下肢力量。
2、 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和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等方面的练习。
3、 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和集体的意识。
* * * * * *
1、体育委员组织整队并报告人数;
1、 训练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
2、 加强下肢力量。
3、 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1、教师讲解、
2、指导学生跑直线。
3、安排学生分组,
4、开始练习,中途纠正错误。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比较;
2、认真进行模仿练习,不懂就问;
1、教师讲解游戏的名称、方法和规则;
2、示范游戏中障碍物的通过方法;
3、分组,安排练习;
4、组织游戏比赛;
1、听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
2、仔细观察老师示范障碍物的通过方法;
3在练习中体会通过障碍物的动作方法要领;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12)
一、说教材:
学习的过程是指应用旧知识建构新知识,追求并获取成长快乐。是培养良好的态度、能力、习惯的过程。有快乐地玩,没有快乐的生长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如何让孩子快乐的学,快乐的来源在哪里。我们孩子十分活跃,蹦蹦跳跳。特别喜欢从一定高度往下跳,为了满足他们的兴趣,我特别设计了体育活动《会飞的小鸟》。《新纲要》中指出,活动内容的选择“既适合孩子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孩子的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根据我们班孩子的水平,我将这次活动设计,用:小鸟——孩子十分熟悉喜爱的小动物来贯穿在我整个活动中。让孩子在情境中,边探索,边快乐的玩中学。
二、说活动目标:
(1)能从15—20cm的高处往下跳,动作协调自然。
(2)喜欢参加体育游戏,在游戏中不怕困难。
三、说重难点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这个活动的重点是喜欢参加因为体育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这个活动的难点是:学习从一定高度往下跳的方法:双脚并拢,双腿弯曲,摆臂。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挑战和难度的。
四、说活动准备:不同高度椅子若干,小鸟头饰若干,小虫子若干,小树若干
1、听音乐做活动身体。
师:“小鸟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一起去锻炼身体。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交代角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活动开始我请孩子随着音乐进行了慢跑,并体育活动中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活动前的热身活动,是运动前的身体练习,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热身,体温升高可使神经传导速度加快,降低肌肉黏滞性,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通过热身,促使大脑全神贯注,把慵懒的身体唤醒,使之尽快进入运动状态。对于准备活动要有一个度,热身活动只要使体温略有升高,温度一般不超过去1度。动作可以是慢跑、可以是关节运动也可以是韧带练习。这根据体育活动的需要来安排。
师:小鸟们,跟着妈妈一起飞到树林里,瞧,等会呀,每个小鸟飞到一个树上去,那是我们的家,当听到妈妈说,小鸟飞出来的时候,请小鸟们从树上跳下来,看看谁跳的最好。
通过教师的引导孩子自由探索跳跃的方法,鼓励引导孩子大胆的说一说,自己是怎跳下来的。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刚才妈妈看到好几个小鸟从树上下来的跳的姿势很漂亮,我们来请这个宝宝来表演下吧
小结:小鸟跳跃下来的时候呀,双脚并拢,双腿弯曲,摆臂,轻轻落地。
通过示范,教师的引导,让孩子直观的感受到跳跃的方法。
师:小鸟们的本领都练的很棒了,让我们都飞回自己的小树家吧。通过自由练习,教师对姿势不正确的孩子加以指导,帮助。让孩子更好的掌握跳跃的方法。
师:这次妈妈发现很多个小鸟都跳的都很好,特别是落地时候很轻,谁愿意来示范给我们看下(给予小虫子作为奖励)
师:小鸟们看。那边有很多小树,我们等会呀可以自由选择,可以从高的树上往下跳,也可选择矮的,我们比一比谁的本领大,跳的又好又轻。
通过设置不同的高度的树,满足孩子的不同需要,增加了难度,教师鼓励孩子大胆的,克服困难,尝试从高的树上往下跳,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品质。
在轻音乐中带领孩子做放松活动,帮助孩子全身放松。
体育活动是学习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模仿、互相评价来学习技能,并且学习自我控制。在一些动的活动中经常会听到老师说,小朋友疯的了,原因是教师没有安排好活动,违背了孩子的发展规律,或是没有把要求说清楚。造成孩子无序。
四年级体育教案实用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教师制作教案是教育教学科学之道的具体实践,你认为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么样的?希望这份“四年级体育教案”能够达到您的期望,只要不断提高自己就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记叙一项活动的经过,注意语句完整通顺。
2、懂得写好一项活动首先要自己参加过这项活动,并且在活动中留意观察这事物,从而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难点分析及突破方法:
重点是指导学生把活动经过写完整写清楚,难点是指导学生留意观察,把活动经过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请体育老师配合在体育课中让学生玩一些活动或游戏。为了便于评改,可将学生的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来重点讲评活动经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明确习作的要求,打开习作思路,回忆习作的材料开始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谈谈你最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或一种游戏谈谈在这项活动、游戏中让你影响最深的地方
二、审题
看课题,这次习作规定了我们怎样的写作范围?这个课题是不是作文题目?(只是写作范围,题目待内容确定后再定。
三、学文。思考:
1、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学习第一自然段(要求有条理地记叙一项体育活动或游戏。注意语句完整、通顺。)
2、写好一项活动,有什么条件?学习第二自然段(亲自参加,留意观察)
3、习作时,要注意什么?
1)、要把活动过程分解成几个步骤?
2)、写清每一步同学们怎样活动,自己是怎样参加的?(抓住活动中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
三、选材定题,拟好提纲同学们我
活动开始经过(分几步)
结果
四、动手写作。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学生交流作文,指导充实,修改草稿,抄写作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学生作文。
1、了解学生作文情况的基础上,抽典型的在班上交流,(有写体育活动的,有写游戏的,有中等水平的,有比较优秀的。)
2、学习范文《跳绳比赛》评评文章中写得好的地方第五册《跳高》同第七册《我和姐姐争冠军》。
二、指导修改。让学生明白哪些描写是活动中必须抓住的?
文章是否空洞?
内容是否具体?
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
老师指导几篇后,学生自己讨论修改三抄写作文。
三、抄写作文
一、教学目标:
1、能按顺序填写汉语拼音的大写字母。
2、能正确拼读音节写汉字,了解名词组合式的构成。
3、缩写、仿写句子,能把句子补充句子。
4、能抓住关键词句读懂短文。
二、教学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能正确拼读音节写汉字,了解四字并列的构词法。
2、缩写、仿写句子,能把句子补充句子。
教学过程:
一、字词部分:
1读拼音,写词语。
(1)出示,自由拼读,指名认读。
(2)独立完成,巡视,集体校对。
2、读读写写。
(1)自由认读。指名读。
(2)观察词语在构成上有什么特点。
可稍举一例提示。
(3)在书本上抄写一遍。
二、句子部分:
1、自由完成书本第4、5、6题。
2、缩写句子:
(1)学生试说答案。
(2)教师归纳缩写要点。
3、补充句子:
(1)回顾完整句子的构成。
(2)指名说说题中各题所缺的部分。并补充完整。
4、仿写句子:
(1)说说不但而且句式填写时的特点。
(2)校对。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能按顺序填写汉语拼音的大写字母。
2、能抓住关键词句读懂短文。
教学过程:
1、能按顺序填写汉语拼音的大写字母。
(1)完成第1题。
(2)记忆。在书本上再抄一遍。
2、能抓住关键词句读懂短文。
(1)自学短文,回答问题。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短文的意思的。
(2)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提示》。
(找出关键句理解整段话的意思)
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再读一遍短文。
(3)回答问题:
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擅长是什么意思?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齐白石擅长画吓?
(4)自由朗读短文,想想作者是怎样把齐白石擅长画虾写具体的。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省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二课,主要教材为放松跑和游戏(快快跳起来)。本课从教材性质出发,把新授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以保证学生饱满地精力去学习、掌握新授内容,把激烈的竞赛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练习的浓厚兴趣。
(1)、学生了解放松跑的技术概念和要求。
(2)、学生了解游戏对发展身体的重要意义。
2、 技能目标:
(1)、能做出放松跑的动作,做到自然、放松,并能有效地改进跑的技术。
(2)、能够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跳的正确动作,提高基本活动能力。
3、 情感目标:
(1)、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能动脑学练。
(2)、能遵守纪律、互相配合、协同一致地进行游戏。
(2)、熟练地掌握规定跳的动作。
(2)、动作轻松、协调。
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还采用了示范法和对比法,讲解发和练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
2、 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运用了尝试法、对比法和观察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后通过观察、比较好与不好之间地区别,从中悟出正确的动作要领和方法,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常规教学:
(1)、体委整队 (2)、报告人数 (3)、师生问好 (4)、宣布本课内容
教法:
(1)、组织学生原地摆臂和原地高抬腿的辅助练习,提示动作自然放松。
(2)、提问:从字面上理解“放松跑”的动作要求,学生回答。
(3)、再听教师讲解并示范,理解放松跑与慢跑的区别,建立以中等速度为主的放松跑的节奏概念。
(4)、组织学生一路纵队鱼贯地沿对角线跑进的放松跑,体会以中等速度为主放松跑的节奏感
(5)、请教好的学生进行示演,教师小评,提出存在问题并进行改进。要求跑的自然、放松。
(6)、组织学生再次改进练习(7)、教师小结。
教法:
(1)、教师讲解游戏名称、方法和规则。
(2)、请一组学生试做,教师强调规则,注意安全。
(3)、分组试做,教师巡视指导。 (4)、分组比赛。 (5)、教师小结。
五、 结束部分:
1、 放松活动:原地轻跳、甩腿,要求放松、协调。 2、 课堂小结。
3、 课外作业。 4、 师生再见。 5、 收回器材。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3】
四年级体育小足球教案
引言:
在小学四年级体育课上,小足球是一个常见的运动项目,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一堂小足球体育课的教案安排。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足球规则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3.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二、教学内容:
1.基本的足球规则:介绍足球的比赛规则,如人员组成、场地大小和比赛时间等。
2.足球技巧训练:包括传球、运球、射门等基本技巧的训练。
3.小球对抗训练:通过小球对抗训练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三、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热身活动,如跑步、拉伸等,以准备他们的身体和思维状态。
2.基本规则的介绍:
教师向学生介绍基本的足球规则,如比赛人员组成,场地大小和比赛时间等,并举例说明。
3.足球技巧训练:
教师分别介绍传球、运球和射门的基本技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可以采用示范-练习-反馈的方式,辅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
4.小球对抗训练:
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小球对抗训练。每组学生相互传球、运球,并尝试射门。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小游戏规则,如限定时间、限定传球次数等,以增加游戏的变化性和趣味性。
5.总结复习: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复习,让学生回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敢竞争。
四、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技能运用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给予反馈和建议,以促进他们的成长。
五、教学拓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足球水平,教师可以组织足球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技能。此外,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进行教学反思,有针对性地修改和改进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
通过本次小足球体育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足球规则和技巧,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协调能力和灵活性。希望学生们能继续保持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体育素质。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4】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在自主的练习中提高跳绳的成绩
学习内容:游戏短绳
重点:在合作中掌握短绳的技能
难点:在合作中提高短绳技能
学习步骤:
一、有趣的小游戏
教师活动:1.提出队列练习的要求
2.组织队列练习.
3.提出游戏练习的要求、讲解游戏的方法
4.组织游戏
学生活动:1.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去.
2.大胆的为同伴进行示范
3.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中去。
组织: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在合作中掌握短绳的技能
难点:在合作中提高短绳技能
教师活动:1.组织进行柔韧的练习
2.在示范进行一种角力的小游戏之后请同学们自己和同伴想一种游戏。
3.组织游戏
4.提出短绳的练习。(和同伴一起享受自己学会的短绳的方法)
5.组织进行原地的展示。
6.提出进行短绳冠军赛的要求,讲解方法
7.组织比赛
学生活动:1.和同伴一起进行柔韧的练习。
2.积极的探求“角力”的游戏方法。
3.和同伴探求短绳的各种练习方法
4.积极的投入到短绳冠军赛的比赛中去。
组织:
三、互相的放松
教师活动:1.提出放松的要求
2.进行放松
学生活动:相互的进行放松
组织:
1、本课小结
2、回收器材
3、师生告别
场地器材:短绳若干
课后小结:1.这是一节让同学自主玩绳的课.通过学生之间自主的玩绳.让学生对绳的练习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在快乐之中能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并掌握这种方法.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5】
一、说教材:
教材资料为篮球(复习原地运球,学习直线运球)和接力跑游戏,均选自省编中学《体育与保健》教材第一册资料。球类是学生喜爱运动项目,它具有良好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进取进取和拼搏精神。中学篮球教材由基本技术、简单战术和教学比赛三部分组成,基本技术在整个教学资料中比重较大。初中阶段重点是学习各种基本动作,尤其是在初一教材里基本技术动作所占比重最为主要。选择直线运球技术作教材,是根据初一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情景。所以,将本课直线运球重点确定为运球时按拍部位,难点为控制球。初中接力跑教材分迎面接力跑,圆圈接力跑和接力区交接棒接力跑,本课利用篮球和呼拉圈在篮球场地中进行接力跑,进一步增加接力跑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力跑游戏重点定为提高学生快速跑本事和灵敏素质等。根据以上认识特制定以下三方面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了解本课练习方法,明确篮球原地运球、直线运球技术原理及作用,能正确区分原地运球和直线运球不一样之处。认识篮球运动目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进健康。
2)90%以上学生明确本课目标。
2、技能目标:1)经过本课学习,使85%以上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技术,75%以上学生在必须速度中能正确运用直线运球技术,提高手对球控制支配本事。
2)发展学生灵敏、速度素质,提高协调性及快速反应本事。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进取进取、顽强拼搏、力争胜利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优良品质,强化学生感情感,提高想象、交往本事,发展学生个性和心理素质。
2)95%以上学生对情感目标理解。
二、说教学程序:
在课结构上,从“身心协同”基础观点出发,依据初一学生身心特点,采用“收心热身、愉悦心身———育心强体、磁智促技———稳定情绪、恢复心身”三段结构。
1、在收心热身、愉悦心身阶段,用我国男篮健儿在奥运会上优异表现引入教学主题,经过开口螺旋形跑,活跃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紧之后成闭口螺旋形跑至站位做球性练习,经过球性练习能使有关肌肉、关节、韧带得到充分活动,并且与要学技术动作有机结合。因学生水平各异,最终一个球性练习为自由创想展示练习,给学生自我展示机会,从而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主动性。这部分用时为9分钟。
2、第二阶段,首先,运用各种变化原地运球练习,改善提高原地运球技术动作及控制球本事,在运球中要求学生养成观察前方良好习惯,重点强调正确身体姿势和脚部动作,为主教材教学做铺垫。在学生情绪已活跃基础上学习新教材,进入直线运球教学,我用启发性语言和直观比较,使学生能较清楚地认识到“球反弹角度与手按拍有直接关系”等道理,并运用不一样信号手段组织学生进行直线运球练习,然后安排学生进行直线运球追逐,使教学步骤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递进、比较探索、激发兴趣到达初步掌握技术动作目标。练习中我突出要求学生相互观察、相互纠错、共同提高,充分体现和谐互助精神。在这阶段中,我还注重在练习队形图形上进行变化,一方面充分利用篮球场原有线路,另一方面克服重复练习带来枯燥感。这部分用时20分钟。
在接力跑游戏按排上我设计了一组以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为主题、益智健体接力游戏。在场地布置上,我用奥运会五环营造团结友谊、进取进取、奋发向上氛围,运用游戏竞赛法,激发学生练习进取性,并在每一次竞赛间隙都设计一些有关奥运会知识问题让负队学生回答,一方面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给负队一次充分发挥团体智慧获取胜利和成功机会,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启迪心智、发展思维、强身健体、体验成功现代体育教学观念。这部分用时12分钟。
3、第三阶段,围着五环放松,后运用“笑与不笑”游戏,以到达稳定情绪、恢复心身目。最终进行小结,对本课练习效果进行讲评,对学生成绩给于肯定和表扬,提出今后注意事项,从而结束本课教学。
三、说教学特色:
1、本课以“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作为指导思想,以发挥学生认识本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基本活动本事为目,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始终在师生共同活动中愉快、简便、活泼地进行教学,力求体现“大容量、高密度”教学特色,以到达化教学效果。
2、整堂课始终在一个篮球场地中进行,布置简单清楚,器材实用,富有喻意,坚持“一场多用、一线多用、一材多用指导思想。
四、课预计:
本课平均心率预计:130——135次分;心率为:170次分;出此刻约三十八分钟时,即接力跑教材时;估计练习密度为40——45%左右。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范本12篇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制作严谨的教案是教学质量好的重要保障。这篇网络上的好文“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听起来很简单但内容实用,我们将会为您带来更多有趣的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篇1】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第八套广播操的要领及动作。
2、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和节奏感。
3、发展学生奔跑能力,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和诚实的品质。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2、广播操。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讲解队列练习的要求。
4、师生一同练习。
1、学生站四列横队。
2、学生认真听讲,注意关查。
3、听从指挥注意力集中。
一、第八套广播操(1-8)节;
组织:
同上队列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1、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和要领。
2、教师做分解和完整动作示范。
3、教师给学生个别指导。
2学生集体练习。
规则:
1、应战人在对方拍到自己手之前不得踏过起跑线。
2、追拍时不得用力堆人。
3、应战者如失败就算对方胜利。
1、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和规则。
2、学生练习比赛。
1、学生认真听讲游戏规则。
2、学生练习比赛。
3、分组比赛。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篇2】
学习目标: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发展跳跃能力
学习内容:蹲跳起
重点:初步学会蹲跳起动作。
难点:做到两腿迅速蹬直、向上跳起。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队列起步走和原地的二列横队成四列横队走
2.组织学生进行游戏《“8”字形接力跑》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要领。
3.组织游戏。先组织一次试练,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继续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教师进行裁判。
学生活动:1.观看同学的示范,认真的听教师的讲解。
2.在教师的组织下热情的投入到游戏中去,并和同伴很好的配合进行游戏。
3.在教师总结后认识到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的纠正。并更好的完成游戏。
组织:以四路纵队完成游戏。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初步学会蹲跳起动作。
难点:做到两腿迅速蹬直、向上跳起。
教师活动:1.教师邀请同学做蹲跳起练习。并进行比较。
2.教师进行动作的示范和技术要领的讲解。
3.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原地的蹲跳练习。并要提出哪位同学的动作完成的好跳动高。组织学生进行行进间的蹲跳练习。并组织学生看谁跳的快而好。
学生活动:1.认真的看示范和听讲解。
2.努力的完成练习把技术动作作好。同时要求更好的表现自己。体现出自己的优势。
组织:四路纵队。
三、放松练习,调节自身。
教师活动:教师组织放松的练习。要使学生的身体尽量的放松。
学生活动:积极的投入到放松练习中去。让自己好好的放松。为下节课准备。
组织:在蹲跳练习完成的队列上。
1、课后小结
2、安排回收器材
3、师生告别
场地:操场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在练习中发扬相互团结帮助的合作精神,知道体育课是集体性活动,能够做到配合与听从组长的指挥,在练习中积极进取,勇于自我表现。
重点:蹬转有力,挥臂快速。
难点:蹬转与挥臂动作衔接连贯协调。
学习内容:原地侧面投掷垒球
学习步骤:
一、自主活动、活跃情绪
教师活动:1、学做解放军,组织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原地踏步走和齐步走的练习。
2、组织学生进行铃儿响叮当集体舞练习(练习中,无固定队型,同学间可以相互自由组合,可以创编动作,只要能够跟上节拍)。
3、带领学生进行专相准备活动练习。
学生活动:1、精神饱满,认真进行学做解放军练习。
2、积极与自己的同伴密切配合,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美动作和创编动作,对自己所在组的合作练习感到满意。
组织:如图: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蹬转有力,挥臂快速。
难点:蹬转与挥臂动作衔接连贯协调。
教师活动:1、讲解示范投掷动作的方法要求,强调蹬转和挥臂间的协调衔接,组织学生徒手模仿练习。
2、组织各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到指定位置进行投掷练习,提示在练习中能够发扬互相帮助合作的集体精神。
3、集中学生,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提示,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投掷练习,选出班级表现的几名学生,最后选出我们的投掷大王。
学生活动:1.细心观察聆听老师的讲解示范,积极进行模仿练习,。
2.各组学生积极听从组长的指挥,相互间发扬团结合作的良好作风,展示自己的投掷技能。
3.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及时找出自己的不足。集体练习中,敢于自我表现,充分展示自己的投掷本领。
教师活动:总评此次课上投掷练习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学生活动:总结自己的得失,对自己的表现和进步感到愉悦。
组织:各组成一列横队,在固定的位置上练习;后成四列横队大集体练习。
三、创新延伸、展示技能
教师活动:打开录音机,提示学生自由自在地模仿各种会飞的动物、昆虫、和飞机等的练习。
学生活动:跟随音乐自由自在练习和翱翔,充分放松自己。
四、放松身心
健美操:(自编)
组织:成四列横队,散开---走
1、课后小结
2、安排回收器材
场地器材:田径场一片、垒球36个、录音机一台
课后小结:
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都积极进行练习,在最后老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表现.,做出合理正确的评价,学生有下次会做的更好的心理意向.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篇3】
知识从跑,跳过度到投掷,由下肢发展到对上肢的发展,以及上下肢之间的协调发展,知识难度逐渐提高,以及中间结合体操,武术知识,要求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在这册教材中,提高学习跳上,跳下能力,以及俯卧挺身的能力,加大学习难度,知识向多方面发展,延伸,特别是向更深的一层发展练习,使学生多接触挑战,如果敢于挑战,那么学生在挑战过后达到真正锻炼身体的目的,反之,则达到不好的效果,形成畏惧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下肢要求更加高了,要学习向更高更远的发展,而且在后来的学习中又转到对上身的练习,比如俯卧挺身等,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和宽度.体操方面增加了仰卧挺起成桥,以及前滚翻到纵叉,武术方面教到少年拳等,对技能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这可以看出:体育渐渐地深入到我们身心,发觉体育,真的可以使身心健康,提高体育综合素质。
对柔韧性的练习,以及武术的套路学习,投掷类的项目如何投掷的更远,球类方面的控制球的能力,通过跳高等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前滚翻到纵叉,直跑屈腿跳高等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的能力是造成学习技术的难点的重要原因之一,球类游戏中,把球控制在自己手中,以及身体的先天因素也是造成学习技能的难度的原因之一,比如有个别学生身体先天因素的原因,要使他们在体育课中也能锻炼身体,这是更难的,所以我安排了一些简单的跑跳动作,因此教师辅助是学生能否很好的练习到位的最大原因。除此之外,柔韧性,弹跳能力等对学习技术的影响,身体的平衡能力,上下肢对运动项目的影响都是使得学生能否学习好技巧的制约因素。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5、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6、通过练习,可以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觉和协调灵敏等素质。
由于新课标的下达,今年的教学主要措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中创造,发扬创新精神,使自己的课堂中成为主人,学到老师教不到的知识。其他的一般是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以游戏的方式贯穿全课程,在游戏中结合比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有些比较抽象的动作或者很难做到的动作,先在教室进行讲解,配以挂图或者电脑或者幻灯机的生动的演示,使学生看到正确的连续的动作。在课堂中结合舞蹈和模仿操、棍棒操等的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课上尽量让学生自主动手,自己想象,制造体育课上需要的工具,让学生去收集、制作。下雨天在室内做室内游戏和教些一般体育常识,比如在课堂中讲解在跑步中如何正确的呼吸,以及奥运会的一些知识等等。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篇4】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传球接力年级:四年级 人数:50 授课人:林立传 教学内容1、放鞭炮 2、传球接力 3、抱球往返接力教学目标1、通过传球、抱球往返接力,提高学生快速跑的兴趣,发展跑的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放鞭炮,促进学生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内脏器官机能和灵敏、协调素质的发展,增强弹跳能力。 顺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开始部分1、课堂常规 2、宣布课的内容 3、准备活动(肩、胸、腰等部位)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1、学生站成四列横队 2、学生精神饱满 3、认真跟着教师做准备活动操。 基 本 部 分1、传球接力教师简要说明练习的要求和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4队,纵队站立,左右间隔2米,前后一臂距离,每队排头持兰球。令下后,从排头开始向后传球,依次向后传递至排尾,排尾持球后立即从队伍的左侧快跑至排头,继续向后传递,直到排头跑完为止,快的队为胜。1、头上传球练习;练习1次,组织比赛2次。 2、练习胯下传球;练习1次,组织比赛2次。 2、抱球往返接力。1、带领学生准备器材; 2、教师讲解练习的方法: 各队站在起跑线后,第一人持球。停发令,排头抱球向前奔跑绕标志杆返回将球交给的二人,依次进行到最后一人,现完成的队为胜 3、规则:发令和未接到球前,脚不能踏到起跑线;如果中途脱落,应将球捡起后回脱球处重新开始跑;绕杆时不能碰杆。 学生练习1—2次,组织比赛3—4次。要求:积极参与,遵守游戏规则。结束部分一、放松;二、小结;三、下课1、放鞭炮。教师说明游戏方法。 2、针对课堂情况进行小结 3、宣布下课。1、原地全蹲,听到口令后,立即快速等地向上起跳,没人条至最高点时发出啪声,并在空中能作出挺身、收腹、屈腿、分腿等动作。 2、下课。器材准备兰球4只;跑道4条; 教后反思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篇5】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指导,贯彻体育教学“健康第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体验观察、启发思维、合作探究、团结协作为主线,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学习,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在本节课中利用不同目的的站立式起跑,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练习,有效发展快速起跑与反应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
二、教材分析
站立式起跑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本课的主教材站立式起跑相对简单,易于掌握,适合中学一年级阶段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是中学低年级阶段练习跑时最适合的起跑方式。
辅教材往返接力跑,是《体育与健康》中学一年级的规定教学内容,往返跑时采用站立式起跑,巩固了新学的站立式起跑的技术动作,同时提高了学生快速反应和起动的能力,培养学生间相互配合完成游戏活动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身体健康,身心愉快。
三、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难于集中注意力听课,情绪不稳定。在外因的诱惑下,自控能力还比较差。我授课的班级学生十分活泼,思维敏捷,争强好胜,但学生身体素质整体偏弱。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站立式起跑的动作以及起跑动作在快速跑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基本掌握并运用站立式起跑的动作,学生的快速反应起动有所突破。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意识,发展小组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快速起动的方法。
教学难点:快速反应能力
五、教学流程
1、准备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情境导入的教学方法,用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部位,之后用徒手操来作为辅助练习,为学习站立式起跑打下基础,同时加大了运动量,起到了充分热身的作用。
2、基本部分:教师先和一学生讨论站立式起跑,引出学习内容。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体验站立式起跑,再进行简明易懂的讲解和正确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的概念,同时,教师又夸张的演示易犯错误同手同脚的动作,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引起学生的注意并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老师讲解示范后学生集体练习起跑动作,教师巡视及时对错误动作进行指导与纠正;教师指导分组练习,学生两人一组先互相纠正各就位动作,体现合作学习,然后比一比谁快,为了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教师采用同号绕圆圈追拍小游戏并参与其中,然后教师集合讲评纠错后再进行集体练习,教师巡视。巩固练习阶段,辅教材“往返接力跑”体现了学生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巩固了站立式起跑,通过游戏使学生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
3、结束部分
通过放松活动,使学生放松身心;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谈体会并对本课整体情况进行讲评,再次强调站立式起跑的易犯错误;师生再见,宣布下课。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篇6】
教学内容:
课堂主题情景:《快乐成长,快乐体验》
1、追逐游戏《鸡毛信》
2、快乐训练营:《分组分项健身》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正确认识《鸡毛信》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协作、拼搏的团队精神;能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中!
2、通过健身练习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加强对体育锻炼的意识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精神和体育情感。发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究的习惯。
4、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问好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啊?那我们今天把自己最棒的展现给大家好吗?
学生回答自己最喜欢的运动!
2、情景导入
我们今天一起来体会快乐体育好吗?
以饱满的热情准备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情景展开
(一)热身:大鱼网
1、教师组织,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
2、教师导入情景,激励学生的运动兴趣。
(二)《鸡毛信》
学生在游戏规则的限定下运用奔跑技术进行比赛。要求不能进入限定范围内。
调整队伍:教师讲解游戏方法与要求;竞赛后利用间隙进行简单的评价。
老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比赛的渴望!
教师做观察、裁判工作。
(三)快乐体育:我成长,我健康
1、教师导入情景,激励学生的运动兴趣。
2、教师组织,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
三、情景结束
快乐兔子舞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迅速转换队型。
师生互评总结,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篇7】
本节课是小学校水平二的课,根据四年级小朋友好动、贪玩又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将本课做了大胆的尝试,选用情景教学作为教学内容。
一、教学理念: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课以跳绳为主教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多的了解跳绳的多种跳法和相关知识。不但让学生掌握多种的跳绳方法,而且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跳法进行自由创编和用跳绳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跳法大胆的向其他同学展示,增强其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能力。
二、教材的分析
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它是一种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身体活动,它可以通过控制动作的繁简和速度的快慢而很容易地达到调节运动量的目的,适合不同的年龄和性别。由于设备简单,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是小学体育教材中较好的内容。通过跳绳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等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还可促进儿童智力、身高的增长,增强儿童心肺功能和胃肠功能。
教材在本学期的作用:四年级的小学生由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不适合做太剧烈的运动。而跳绳是一项轻器械体操内容,运动不是很剧烈,所以很适合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跳绳这一运动可以促进脑神经和心肺功能的发展,培养身体的协调性,增强身体素质。学生在学会了以后,会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在课余时间几个人一组不断的进行练习或比赛,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身体素质。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运动基础较薄弱,侧重于感性。学生对动作的模仿能力较强,且好奇、好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直观示范法,多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运动保健,注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保健与育人相结合。
四、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使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中,并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动作。相信我能行,告别我不行。
2、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用跳绳练习的方法,并了解跳绳的知识、对身体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跳绳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4、心理健康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得到成功的喜悦。
5、社会适应目标: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五、教学过程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逐步渗透采用了直观示范法、实践法、游戏法、比赛法等教学方法。
1、在课的启发兴趣阶段、我利用绳操来热身,大大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为上好整节课做好准备。
2、由于跳绳的方法很多,为了使教学更切合实际、给合学生水平,在育心强体阶段,我按照由“友伴练习——兴趣组合练跳”等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勇于求异、展现自我的精神。其中,加入了“剪刀石头布”小比赛来判输赢,谁输了谁就用多种方法来跳,目的是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3、在教学中,我适当地加入各组的练习中,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师生的关系,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激烈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一个平台,展现自我,增强其自信心,尝到成功的滋味。
4、在游戏阶段,我之所以选择了“8”字跳绳,这个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向学生渗透了规则意识,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5、然而在交流共享阶段,以悠扬的音乐作为放松运动,陶冶情操,学生不仅能充分放松,还培养了韵律感,使其德、智、体、美素质全面发展,达到了恢复学生生理、心理的目的。
六、教学依据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觉积极性原则、形象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愉快教学原则和教学多样性原则。
本节课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融体育与美育、思想教育于一体。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篇8】
小孩子除了学习,增加一些体育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四年级体育游戏教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为教学目标。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强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激活课堂为宗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并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出发,应大力发展速度素质,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本教材在游戏的基础上,以游戏的形式提高跑的速度。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让学生乐而不疲,是教材变枯为趣,进而培养学习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众生体育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游戏方法和游戏规则。
2.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和齐心协力的精神。
四、教材、教学法与重难点
教 材:“二人三足接力”合作跑,30米往返跑
教 学 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教学重点:用有效地方法,灵巧、相互协作安全地完成比赛。
教学难点:有创新意识和表现。
五、教学程序
1.课前十分钟布置好场地^器木才,场地布置要清楚明白,其摆放要安全合理。
2.课前三分钟要整队集合,执行课堂常规,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做好本次课的心理准备。
3.导入新课:以小组为单位,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情景热身:慢跑活动-----以一路或两路纵队的形式作不同路线的慢跑活动(螺旋跑或蛇形跑)。创兴操------采用简单、形象、新颖的徒手体操,既能使学生全面活动,又能使学生感觉不枯燥乏味。
5.体验和巩固技术
(1)让学生回顾多人合作跑的比赛场面,激发尝试心理和表现欲望,并进行分组练习。通过一次尝试后,学生自我评价,探讨研究,找出不足,教师及时进行点拨,强调比赛时应注意安全,使学生树立信心。通过再次比赛,满足学生的练习欲望。
(2)为了迎合学生的好胜心里,采用绕标志物接力游戏,来发展学生合作能力。首先向学生说明跑动路线,讲解游戏动作要领。让学生按规定路线比赛一次,同时体会游戏带来的乐趣。比完一次,自己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为了激发兴趣,促使练习,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手段。探究中,可以采用自己排列本组的跑动顺序,也可采用不同方式绕过标志物,自主学习。在通过比赛来验证各种不同方法对成绩的影响,进而巩固技术。
6.放松身心:鸣哨集合后,师生共同做轻松愉快的活动进行放松身心,请学生谈谈成功的关键所在和体验快乐的感觉。最后教师总结。
六、教学^器木才
一块篮球场地、两根布条、标志杆两根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篇9】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在游戏中完成跑的练习。
学习内容:队列练习游戏:老鹰抓小鸡接力
重点:在游戏中学会相互的合作完成练习
难点: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学习步骤:
一、队列练习、提高团体的认识
教师活动:1.教师提出队列练习的要求
2.讲解队列练习的方法
3.组织队列练习
学生活动:1.知道队列练习的方法
2.积极的进行队列练习
组织:纵队和横队
二、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重点:在游戏中学会相互的合作完成练习
难点: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教师活动:1.把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六小组
2.提出小组进行老鹰抓小鸡的的要求
3.组织游戏老鹰抓小鸡
4.提出游戏的要求
5.组织学生布置游戏场地
6.组织游戏
学生活动:1.在小组中民主的选举小组帐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合作的游戏
3.小组合作布置场地
4.在小组中决定接力的顺序
5.进行游戏
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练习
三、放松身体、愉悦身心
放松操:
1、肩关节运动2、俯背运动3、跳跃运动4、整理运动
组织:成四列横队散开—走
1、课后小结
2、安排回收器材
3、师生告别
2、安排回收器材
3、师生告别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篇10】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记叙一项活动的经过,注意语句完整通顺。
2、懂得写好一项活动首先要自己参加过这项活动,并且在活动中留意观察这事物,从而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难点分析及突破方法:
重点是指导学生把活动经过写完整写清楚,难点是指导学生留意观察,把活动经过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请体育老师配合在体育课中让学生玩一些活动或游戏。为了便于评改,可将学生的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来重点讲评活动经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明确习作的要求,打开习作思路,回忆习作的材料开始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谈谈你最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或一种游戏谈谈在这项活动、游戏中让你影响最深的地方
二、审题
看课题,这次习作规定了我们怎样的写作范围?这个课题是不是作文题目?
2、写好一项活动,有什么条件?学习第二自然段
3、习作时,要注意什么?
1)、要把活动过程分解成几个步骤?
2)、写清每一步同学们怎样活动,自己是怎样参加的?
三、选材定题,拟好提纲同学们我
活动开始经过
结果
四、动手写作。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学生交流作文,指导充实,修改草稿,抄写作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学生作文。
1、了解学生作文情况的基础上,抽典型的在班上交流,
2、学习范文《跳绳比赛》评评文章中写得好的地方第五册《跳高》同第七册《我和姐姐争冠军》。
二、指导修改。让学生明白哪些描写是活动中必须抓住的?
文章是否空洞?
内容是否具体?
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
老师指导几篇后,学生自己讨论修改三抄写作文。
三、抄写作文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自然地形跑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自然地形跑的方法和要求。
(2)能说出自然地形跑的动作,作到跑时轻松,动作与呼吸配合协调。
(3)对练习有浓厚兴趣,能坚持到底。
教学重难点:
能做到跑时轻松,动作与呼吸配合协调。
教法提示:
(1)课前要选择和布置好跑的路线,带领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2)组织原地摆臂与呼吸配合的练习,注意跑的动作轻松,动作与呼吸的协调配合。
(3)由教师或组长带领跑,可全班或小组跑,可按体能分组,利用自然地形跑,在课前设计成假想或象征性跑的方式,是学生跑的生动活泼,认真完成任务。
学法提示:
(1)分散原地练习摆臂,体会呼吸的配合。
(2)通过中速跑,体验跑的动作轻松及跑的动作与呼吸的协调配合。
(3)按体能分组,由组长带领练习自然地形跑。
(4)按教师设计的情景,进入角色,进行假想跑。
教学后记:
同学们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按老师的要求来完成。但是有的同学掌握的还不是很好。特别是有的女同学摆臂的动作做的还不是很好,还不是很规范。本节课四位组长做的都非常的好,都能很好的带领其他的同学进行练习。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能低头弯腰钻过高65―75厘米的障碍物,动作灵活。
仔细听清指令进行捉虫游戏。
愿意克服困难,体验钻山洞捉小虫的快乐。
重点:能钻过高65厘米―75厘米的障碍物正确掌握钻的要领。
难点:在捉虫游戏中,能朝同一方向钻并按指定路线返回。
物质准备:将一根长约3米左右的横幅固定在场地两边作山洞,高度约为75厘米,攀登架一个、铁的大钻圈4个、小钻圈2个,自制各色小虫若干,多于幼儿人数,小鸡挂牌一个;篮子3个;《小小蛋儿把门开》《虫儿飞》音乐磁带,录音机。
幼儿四散站立,教师佩戴小鸡挂牌,交代游戏角色。
基本部分:
――师:鸡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草地上散步吧!
――个别幼儿示范钻的动作。
――师幼共同总结钻的动作要领:钻山洞的时候,身体下蹲,头要低,弯腰,身体收缩,慢慢钻过去。(语言提示、行为练习)
――幼儿集体练习。
――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山洞去钻。(教师提示幼儿按一定的路线往返)
――小鸡捉虫。
师:鸡宝宝,我们认识了去大森林探险的路,现在我们要去捉虫子了。每次捉一种颜色的虫。(引导幼儿要从不同的山洞再去捉其他颜色的虫子)
――提醒幼儿要用钻的好办法,不要碰响铃铛,会引来大灰狼的!
四年级体育教案八篇
本编经过耐心地挑选给大家整理出了一篇最新的“四年级体育教案”。老师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需要提前准备好本学期的教学教案和课件,现在开始准备教案和课件也不算晚。教案和课件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有效沟通和传达知识的媒介。希望这些文件对你的研究和工作有所帮助,供你参考和使用!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记叙一项活动的经过,注意语句完整通顺。
2、懂得写好一项活动首先要自己参加过这项活动,并且在活动中留意观察这事物,从而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难点分析及突破方法:
重点是指导学生把活动经过写完整写清楚,难点是指导学生留意观察,把活动经过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请体育老师配合在体育课中让学生玩一些活动或游戏。为了便于评改,可将学生的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来重点讲评活动经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明确习作的要求,打开习作思路,回忆习作的材料开始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谈谈你最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或一种游戏谈谈在这项活动、游戏中让你影响最深的地方
二、审题
看课题,这次习作规定了我们怎样的写作范围?这个课题是不是作文题目?(只是写作范围,题目待内容确定后再定。
三、学文。思考:
1、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学习第一自然段(要求有条理地记叙一项体育活动或游戏。注意语句完整、通顺。)
2、写好一项活动,有什么条件?学习第二自然段(亲自参加,留意观察)
3、习作时,要注意什么?
1)、要把活动过程分解成几个步骤?
2)、写清每一步同学们怎样活动,自己是怎样参加的?(抓住活动中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
三、选材定题,拟好提纲同学们我
活动开始经过(分几步)
结果
四、动手写作。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学生交流作文,指导充实,修改草稿,抄写作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学生作文。
1、了解学生作文情况的基础上,抽典型的在班上交流,(有写体育活动的,有写游戏的,有中等水平的,有比较优秀的。)
2、学习范文《跳绳比赛》评评文章中写得好的地方第五册《跳高》同第七册《我和姐姐争冠军》。
二、指导修改。让学生明白哪些描写是活动中必须抓住的?
文章是否空洞?
内容是否具体?
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
老师指导几篇后,学生自己讨论修改三抄写作文。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2)
小孩子除了学习,增加一些体育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四年级体育游戏教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为教学目标。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强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激活课堂为宗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并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出发,应大力发展速度素质,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本教材在游戏的基础上,以游戏的形式提高跑的速度。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让学生乐而不疲,是教材变枯为趣,进而培养学习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众生体育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游戏方法和游戏规则。
2.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和齐心协力的精神。
四、教材、教学法与重难点
教 材:“二人三足接力”合作跑,30米往返跑
教 学 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教学重点:用有效地方法,灵巧、相互协作安全地完成比赛。
教学难点:有创新意识和表现。
五、教学程序
1.课前十分钟布置好场地^器木才,场地布置要清楚明白,其摆放要安全合理。
2.课前三分钟要整队集合,执行课堂常规,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做好本次课的心理准备。
3.导入新课:以小组为单位,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情景热身:慢跑活动-----以一路或两路纵队的形式作不同路线的慢跑活动(螺旋跑或蛇形跑)。创兴操------采用简单、形象、新颖的徒手体操,既能使学生全面活动,又能使学生感觉不枯燥乏味。
5.体验和巩固技术
(1)让学生回顾多人合作跑的比赛场面,激发尝试心理和表现欲望,并进行分组练习。通过一次尝试后,学生自我评价,探讨研究,找出不足,教师及时进行点拨,强调比赛时应注意安全,使学生树立信心。通过再次比赛,满足学生的练习欲望。
(2)为了迎合学生的好胜心里,采用绕标志物接力游戏,来发展学生合作能力。首先向学生说明跑动路线,讲解游戏动作要领。让学生按规定路线比赛一次,同时体会游戏带来的乐趣。比完一次,自己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为了激发兴趣,促使练习,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手段。探究中,可以采用自己排列本组的跑动顺序,也可采用不同方式绕过标志物,自主学习。在通过比赛来验证各种不同方法对成绩的影响,进而巩固技术。
6.放松身心:鸣哨集合后,师生共同做轻松愉快的活动进行放松身心,请学生谈谈成功的关键所在和体验快乐的感觉。最后教师总结。
六、教学^器木才
一块篮球场地、两根布条、标志杆两根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3)
学习阶段:水平二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学习内容:游戏“大鱼网”踢毽
重点:左脚也能熟练的进行毽子练习
难点:左右脚能熟练进行盘踢练习
学习步骤:
一、合作游戏、提高能力
教师活动:1.提出游戏的要求
2.讲解游戏的方法与要求。
游戏的方法:全班分成六组,第一组先扮演鱼网,第二组休息。其他的四组扮演小鱼进行游戏。然后第二组扮演鱼网,第三组休息。其他四组扮演小鱼。游戏依次循环。
3.分成六大小组
4.组织游戏
5.对游戏进行调控,使游戏更加的生动。
学生活动:1.理解游戏的方法和要求
2.小组合作进行游戏
3.注意在游戏的安全
组织: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左脚也能熟练的进行毽子练习
难点:左右脚能熟练进行盘踢练习
教师活动:1.提出毽子的练习
2.组织右脚的30个熟练性练习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分钟的团体总成绩的比赛
4.组织左脚的50个熟练性练习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分钟的团体总成绩的比赛
6.组织进行50个的盘踢熟练练习
7.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分钟的团体总成绩的比赛
学生活动:1.自主的完成各项熟练性的练习
2.发挥自己的的成绩,合作完成比赛,勇创好成绩。
组织:
三、放松身体,愉悦身心
反应游戏
规则:所有学生走成一圈,然后听老师喊:往前走,往后退,往前跑,倒着跑等来提高判断能力。
组织:学生围成一个圆圈
1、课后小结
2、安排回收器材
3、师生告别
场地器材:操场毽子若干个
课后小结:1.在做游戏的时候体现出了一个个性差异的问题.男女同学不愿意在一起手拉手做游戏.通过教育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4)
一、说教材:
学习的过程是指应用旧知识建构新知识,追求并获取成长快乐。是培养良好的态度、能力、习惯的过程。有快乐地玩,没有快乐的生长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如何让孩子快乐的学,快乐的来源在哪里。我们孩子十分活跃,蹦蹦跳跳。特别喜欢从一定高度往下跳,为了满足他们的兴趣,我特别设计了体育活动《会飞的小鸟》。《新纲要》中指出,活动内容的选择“既适合孩子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孩子的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根据我们班孩子的水平,我将这次活动设计,用:小鸟——孩子十分熟悉喜爱的小动物来贯穿在我整个活动中。让孩子在情境中,边探索,边快乐的玩中学。
二、说活动目标:
(1)能从15—20cm的高处往下跳,动作协调自然。
(2)喜欢参加体育游戏,在游戏中不怕困难。
三、说重难点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这个活动的重点是喜欢参加因为体育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这个活动的难点是:学习从一定高度往下跳的方法:双脚并拢,双腿弯曲,摆臂。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挑战和难度的。
四、说活动准备:不同高度椅子若干,小鸟头饰若干,小虫子若干,小树若干
1、听音乐做活动身体。
师:“小鸟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一起去锻炼身体。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交代角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活动开始我请孩子随着音乐进行了慢跑,并体育活动中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活动前的热身活动,是运动前的身体练习,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热身,体温升高可使神经传导速度加快,降低肌肉黏滞性,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通过热身,促使大脑全神贯注,把慵懒的身体唤醒,使之尽快进入运动状态。对于准备活动要有一个度,热身活动只要使体温略有升高,温度一般不超过去1度。动作可以是慢跑、可以是关节运动也可以是韧带练习。这根据体育活动的需要来安排。
师:小鸟们,跟着妈妈一起飞到树林里,瞧,等会呀,每个小鸟飞到一个树上去,那是我们的家,当听到妈妈说,小鸟飞出来的时候,请小鸟们从树上跳下来,看看谁跳的最好。
通过教师的引导孩子自由探索跳跃的方法,鼓励引导孩子大胆的说一说,自己是怎跳下来的。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刚才妈妈看到好几个小鸟从树上下来的跳的姿势很漂亮,我们来请这个宝宝来表演下吧
小结:小鸟跳跃下来的时候呀,双脚并拢,双腿弯曲,摆臂,轻轻落地。
通过示范,教师的引导,让孩子直观的感受到跳跃的方法。
师:小鸟们的本领都练的很棒了,让我们都飞回自己的小树家吧。通过自由练习,教师对姿势不正确的孩子加以指导,帮助。让孩子更好的掌握跳跃的方法。
师:这次妈妈发现很多个小鸟都跳的都很好,特别是落地时候很轻,谁愿意来示范给我们看下(给予小虫子作为奖励)
师:小鸟们看。那边有很多小树,我们等会呀可以自由选择,可以从高的树上往下跳,也可选择矮的,我们比一比谁的本领大,跳的又好又轻。
通过设置不同的高度的树,满足孩子的不同需要,增加了难度,教师鼓励孩子大胆的,克服困难,尝试从高的树上往下跳,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品质。
在轻音乐中带领孩子做放松活动,帮助孩子全身放松。
体育活动是学习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模仿、互相评价来学习技能,并且学习自我控制。在一些动的活动中经常会听到老师说,小朋友疯的了,原因是教师没有安排好活动,违背了孩子的发展规律,或是没有把要求说清楚。造成孩子无序。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5)
小学四年级体育《弯道跑》教学设计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在快跑中完成弯道跑动作
学习内容:弯道跑
重点:知道弯道跑的技术要领
难点:注意弯道跑中的技术运用
学习步骤:
情景的导入
教师活动:
1.教师组织队列和广播操的练习.提示在齐步走的队列中存在的问题.并要同学们从自身寻找问题.以正确的心态对待齐步走.
2.把同学们组织成两路队行进行练习.教师呼口令.组织以小队进行练习.
3.纠正广播操中存在的错误动作.并要求同学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广播操的重要性.从态度上重视广播操.
4.组织同学跟随音乐进行练习,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
1.要从态度上认识广播操和齐步走的重要性.
2在教师的指挥下配合教师的口令认真的练习.在分组练习时要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动作的'质量.
3.要把广播操的动作做到位.
组织:纵队和散点
合作探究
重点:知道弯道跑的技术要领
难点:注意弯道跑中的技术运用
教师活动:1.教师讲解弯道跑的技术要领.
2.组织小组进行专项准备活动
3.组织探究学习弯道跑
4.组织小结,帮助纠正存在的错误技术动作
5.组织学生继续练习.
学生活动:1.认真的听好教师的讲解.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做好专项技术准备活动
3.小组探究学好技术动作.
4.积极的发言,进行总结.
5.在总结的基础上改正动作.
组织:四列横队和自由练习.
的很积极.都盼望着能什么时候能参见比赛.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体育组的工作计划为指导。制定身体锻炼目标,落实体育教学常规,增强学生体质,强化学生习惯培养。注重两操的管理,提高学生健体意识。开展课题研究,建立体质健康反馈系统。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素质。团结合作,齐心创先进。
二、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本班学生积极参与运动,体育运动能力较强,整体体育素质好,运动技能熟练掌握,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学习与锻炼能吃苦、勇敢顽强,较好的处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游戏与锻炼中能团结合作,学生喜欢体育游戏活动,更喜欢体育比赛。但班级之间学生的体育水平与体育素质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比较活跃,喜欢一些竞技较强的体育项目,有的学生更趋向于小游戏及小运动量的体育内容。体育课堂常规存在不足。本学期要根据以上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策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四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好,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三、任务目标
能说出所做身体各部位简单动作的术语,如转头、侧平举、体侧屈、踢腿等。说出所做简单的全上身动作术语,如蹲起、踏步、滚动、跳跃等。会做简单组合动作,如球类、体操、舞蹈、韵律活动。知道不按规则运动和游戏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知道在安全的环境中运动和游戏。
发展跳跃能力。能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
兴奋等。在体育活动中展示自我,对体育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能克服困难,有意志坚强品质。
5、体验并说出个人参加团队游戏时的感受。知道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并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活动任务。
四、方法措施
快乐成长。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自练的能力。
自练的基础上,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
6、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课外锻炼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
五、教学进度
六、具体安排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7)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传球接力年级:四年级 人数:50 授课人:林立传 教学内容1、放鞭炮 2、传球接力 3、抱球往返接力教学目标1、通过传球、抱球往返接力,提高学生快速跑的兴趣,发展跑的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放鞭炮,促进学生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内脏器官机能和灵敏、协调素质的发展,增强弹跳能力。 顺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开始部分1、课堂常规 2、宣布课的内容 3、准备活动(肩、胸、腰等部位)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1、学生站成四列横队 2、学生精神饱满 3、认真跟着教师做准备活动操。 基 本 部 分1、传球接力教师简要说明练习的要求和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4队,纵队站立,左右间隔2米,前后一臂距离,每队排头持兰球。令下后,从排头开始向后传球,依次向后传递至排尾,排尾持球后立即从队伍的左侧快跑至排头,继续向后传递,直到排头跑完为止,快的队为胜。1、头上传球练习;练习1次,组织比赛2次。 2、练习胯下传球;练习1次,组织比赛2次。 2、抱球往返接力。1、带领学生准备器材; 2、教师讲解练习的方法: 各队站在起跑线后,第一人持球。停发令,排头抱球向前奔跑绕标志杆返回将球交给的二人,依次进行到最后一人,现完成的队为胜 3、规则:发令和未接到球前,脚不能踏到起跑线;如果中途脱落,应将球捡起后回脱球处重新开始跑;绕杆时不能碰杆。 学生练习1—2次,组织比赛3—4次。要求:积极参与,遵守游戏规则。结束部分一、放松;二、小结;三、下课1、放鞭炮。教师说明游戏方法。 2、针对课堂情况进行小结 3、宣布下课。1、原地全蹲,听到口令后,立即快速等地向上起跳,没人条至最高点时发出啪声,并在空中能作出挺身、收腹、屈腿、分腿等动作。 2、下课。器材准备兰球4只;跑道4条; 教后反思
四年级体育教案(篇8)
本节课是小学校水平二的课,根据四年级小朋友好动、贪玩又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将本课做了大胆的尝试,选用情景教学作为教学内容。
一、教学理念: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课以跳绳为主教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多的了解跳绳的多种跳法和相关知识。不但让学生掌握多种的跳绳方法,而且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跳法进行自由创编和用跳绳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跳法大胆的向其他同学展示,增强其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能力。
二、教材的分析
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它是一种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身体活动,它可以通过控制动作的繁简和速度的快慢而很容易地达到调节运动量的目的,适合不同的年龄和性别。由于设备简单,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是小学体育教材中较好的内容。通过跳绳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等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还可促进儿童智力、身高的增长,增强儿童心肺功能和胃肠功能。
教材在本学期的作用:四年级的小学生由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不适合做太剧烈的运动。而跳绳是一项轻器械体操内容,运动不是很剧烈,所以很适合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跳绳这一运动可以促进脑神经和心肺功能的发展,培养身体的协调性,增强身体素质。学生在学会了以后,会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在课余时间几个人一组不断的进行练习或比赛,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身体素质。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运动基础较薄弱,侧重于感性。学生对动作的模仿能力较强,且好奇、好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直观示范法,多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运动保健,注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保健与育人相结合。
四、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使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中,并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动作。相信我能行,告别我不行。
2、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用跳绳练习的方法,并了解跳绳的知识、对身体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跳绳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4、心理健康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得到成功的喜悦。
5、社会适应目标: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五、教学过程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逐步渗透采用了直观示范法、实践法、游戏法、比赛法等教学方法。
1、在课的启发兴趣阶段、我利用绳操来热身,大大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为上好整节课做好准备。
2、由于跳绳的方法很多,为了使教学更切合实际、给合学生水平,在育心强体阶段,我按照由“友伴练习——兴趣组合练跳”等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勇于求异、展现自我的精神。其中,加入了“剪刀石头布”小比赛来判输赢,谁输了谁就用多种方法来跳,目的是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3、在教学中,我适当地加入各组的练习中,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师生的关系,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激烈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一个平台,展现自我,增强其自信心,尝到成功的滋味。
4、在游戏阶段,我之所以选择了“8”字跳绳,这个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向学生渗透了规则意识,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5、然而在交流共享阶段,以悠扬的音乐作为放松运动,陶冶情操,学生不仅能充分放松,还培养了韵律感,使其德、智、体、美素质全面发展,达到了恢复学生生理、心理的目的。
六、教学依据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觉积极性原则、形象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愉快教学原则和教学多样性原则。
本节课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融体育与美育、思想教育于一体。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
在教师的常规任务中,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制作教案课件的过程中绝不能敷衍了事。教案是在教学中组织教学内容的形式,如何编写一份优质的教案呢?精心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已经就绪:“小学四年级pep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如需得到更具体的执行方案,敬请联系相关专业人员!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 篇1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四上Unit Six Meet My Family 单位:郑山镇沙店完小 主备人:郇超 .10.20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围绕家庭成员展开。通过学习,学生能介绍自 我的设计 己的家庭和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等。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在学习中易于创设情景,学生也会比较感兴趣。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1. 能够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如:This is my uncle. 2. 能够简单描述家庭成员,如:He’s a baseball player. He looks strong. 3. 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如:Act like a …….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4. 会唱歌曲“Father and Mother”。 (二)、知识目标 1.掌握单词father, mother, sister, brother, doctor, nurse, driver, farmer,能熟练听、说、读、写。 2.认读、理解A、B部分let’s learn 、Let’s talk中的单词和句子及Let’s chant部分的句型。 3.了解Story time、Good to know 等部分的内容。 (三)、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习策略: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交流。 3.文化目标:了解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 二、重点、难点 重点:1.能够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2.一般疑问句的学习和简单运用。 难点:综合运用本单元的主要句型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 三、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A Let’s learn Group work C Good to know 第二课时:A Let’s talk Let’s count 第三课时:A Read and write Write and say 第四课时:B Let’s learn Let’s do C Task time Let’s sing 第五课时:B Let’s talk Let’s chant 第六课时:B Read and write Write and say C Story time Let’s check Let’s find out 四上U6A1(词汇课) 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Group work C Good to know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1.能听、说、认读单词:family,parents,uncle,aunt,baby brother. 2.能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3.了解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 教学重点:能听、说、认读单词:family,parents,uncle,aunt,baby brother.并能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教学难点:单词family的发音.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自己家庭成员的单人照和全家福。 2.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词卡。 3.学生准备单词卡、家庭成员的单人照和全家福。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 Let’s chant. (三下p34) Let’s go, boys. Let’s go, girls. Let’s all be a family. Who plays father? Who plays mother? Who plays brother and sister? I am father. I am mother. We are brother and sister. 2. Game: Who is he/she? (1)教师描述班内一名同学的外貌爱好等,让学生猜猜是谁? (2)教师请一位同学描述,其他同学猜是谁。猜对的同学接着上来描述,让其他同学猜,以此循环2---3组。 二、Presentation A、单词导呈 1. Learn: parents (1)(接上一环节)T:(简单描述自己父亲的外貌、爱好等)Guess!Who’s he? Ss: … T: He is my father. T:(简单描述自己母亲的外貌、爱好等)Guess!Who’s she? Ss: … T: She is my mother. 教师把爸爸妈妈的照片放在一起,指着照片告诉学生,They are my parents. (2)板书、教读parents---- They are my parents. 2. Learn: uncle (1)T:(教师展示一张照片的背面,)Guess!Who’s he? Ss: … T: He is my uncle. He’s my father’s brother. (2)板书、教读uncle--- He is my uncle. 3. Use the same way to learn aunt. 4. Learn:baby brother (1)T;(出示一张班内有弟弟的学生的全家福)Look!This is XXX.然后指着上面的弟弟说:This is her baby brother. (2)板书、教读baby brother---baby brother。 5. Learn:family (1)T:(展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Look! What is this? Ss: … T: This is a picture of my family. (2)板书、教读family---This is my family. B、听读正音。 听录音、跟读新单词。要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C、合作学习。 Read the news in groups. (会的同学要注意帮助读的不太好的同学。) 三、Practice. 1. 看照片说单词。教师拿出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快速说出称呼。如:uncle. 2. 看词卡,读单词。教师出示本课的单词卡片,学生读出相应的单词。 3. 幸运星。 教师把准备好的单人照片放到信封中,然后教师从中随便抽出一张但不拿出来,等学生猜过之后再拿出来,看看哪些学生猜对了。猜对的同学便是幸运星。教师示范一两次后,可请一名学生上来做,其他同学猜。 4. Sing a song. 教师播放三年级下册第15页“Father and Mother”的伴奏音乐,让学生在唱第一遍时把father、mother换成parents和family。第二遍时换成uncle 和aunt。第三遍时换成parents和baby brother. 四、Production. 1. Group work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在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如:This is my father. He is strong. 2. Good to know. 教师介绍C部分Good to know的内容,学生跟说mom, mommy, dad, daddy, papa.教师让学生了解这些都是口语。 五、Progress. (一) 检测题。 1. 圈出你所听到的单词 (1) A. father B. mother C. uncle (2) A. family B. baby brother C. brother (3) A. uncle B. aunt C. sister 2.选词填空。 A. parents B. uncle C. aunt D. family E. baby brother (1)My father and mother is my ( ). (2) My father’s brother is my ( ). (3)This is a picture of my ( ), my mother 、my father and me. (4)My mother’s sister is my ( ). (5)Look! He is my ( ), a clever(聪明的) boy. 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基础训练中的相关题目。 (二)Homework. 1.听Let’s learn部分的录音并跟读。 2.画一幅自己的全家福,并试着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四上U6A2(对话课) 教学内容:A Let’s talk Let’s count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1. 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 2.能听、说、认读本课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并能进行替换练习。 3.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称谓方式。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How many …are there …? 教学难点:句子“My family has seven members.”的认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全家福照片 2.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词卡、头饰。 3.学生准备一张全家福。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 Sing the song: One、Two、Three、Four、Five(三年级下册P26) 2.快速认读人物称呼词卡:family,parents,uncle,aunt,baby brother. 3. Let’s chant. Let’s go, boys. Let’s go, girls. Let’s all be a family. Who plays uncle? Who plays aunt? Who plays grandma and grandpa? I am uncle. I am aunt. We are grandma and grandpa. Let’s go, boys. Let’s go, girls. Let’s all be a family. Who plays baby brother? Who plays baby sister? Who plays father and mother? I am baby brother. I am baby sister. We are parents. We are parents. 二、Presentation 1. My family has ….members. (1)T:(用事先准备好的文具提问)How many …can you see? Ss: … (2)T:(询问一两组后,出示自己的全家福)How many people can you see? Ss: … T: Good! My family has…members. My dad、my mom, my brother….and me. (3) 板书教读members-----My family has…members. (4)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全家福进行练习:My family has…members. My dad、my mom, my brother….and me. 2.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 Who are they? (1)T:My family has…members. My dad、my mom, my brother….and me.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Ss:(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 …. (2) T:My family has… members. My dad、my mom, my brother…. and me.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St1: …. T:Who are they? St1: … (3)教师板书、教读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 Who are they? (4)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在小组内操练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 Who are they? 3. But that’s only six puppy (1)T: My family has six members. My parents, my brother, my sister and me. 教师说的同时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来。 Ss: ….. T:(指着黑板上的简笔画)But that’s only five. Oh, and my little puppy! Gee! (再在简笔画上添上一只小狗。) (2)教读But that’s only six ! And my little puppy! 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 三、Practice 1.听音答题。(注意提醒学生合上课本听)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Chen Jie’s family? A. three B. six 2.听音正音。 (1)Listen and point . (2) Listen and repeat. 3.合作共建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对话,组长注意分配好角色,同时要注意角色互换。 4.表演展示。 Act the dialogue in pairs. 四、Production 1. Let’s count. (P71) 教师先做好示范和要求,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 2. Make a survey.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o are they? Name How many? parents brother sister uncle &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 篇2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四上Unit Five What would you like? 单位:郑山镇中心小学 主备人:张明英 .10.20 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食品、饮料和餐具”展开教学,教学内容与日常 我的设计 生活密切相关,不难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milk, bread, ,water, egg等单词在三年级时听说读都已接触,老师重点让学生在“写”上下功夫,句型在回顾Can I have some ……,please ?的基础上,学习what would you like?句型,用来询问他人的需求,本单元八个四会单词,教师要严格要求,规范指导,为今后写的教学作个铺垫。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⑴能够询问一日三餐的食物及饮料。 ⑵会使用用餐时的基本用语,如:What would you like for ……?Help yourself等。 ⑶能够听懂并发出传递与使用餐具的一些指令,如:Pass me a plate, please .Use the chopsticks. 2.知识目标: ⑴掌握A、B两部分Read and write中,bread, egg, milk, water, rice, beef, fish, chicken 的拼写。 ⑵认读A、B两部分Let’s learn, Let’s talk 中的单词和句子。 (3)理解Let’s do, Let’s chant等部分的内容。 ⑷了解story time, Good to know等部分的内容。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⑴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学生乐于合作参与,勇于进行交际实践。 ⑵学习策略:注重合作学习。 ⑶文化目标: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方面的一些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单元教学重点是A、B两部分的食物、餐具名称以及就餐用语,其中难点是用餐时的基本会话,教师在教学词汇时,应结合过去所学的食物,饮料单词及句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同时,在教学A、B部分Let’s learn 的词汇时,可适当铺垫渗透Let’s talk 中的句子,如:What would you like for ……?I can use …等,从而降低了对话教学的难度,然后通过朗读,操练,表演等方式使学生比较顺利地掌握用餐会话。 2.本单元主要学习与一日三餐相关的词汇与会话,引入 新课时,适当复习句型Can I have a/some…?Do you like…?等,同时利用新的句型, 如:What would you like for …?等滚动复习所学知识,新旧联系。交替复现。 三、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A Let’s learn Let’s play C. Let’s draw 第二课时:A Let’s talk Make a survey. 第三课时:A Read and write C story time 第四课时:B Let’s learn Let’s do C Good to know. 第五课时:B Let’s talk Let’s chant. 第六课时:B Read and write C Let’s check. 四上 U5A1(词汇课) 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Let’s play C. Let’s draw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读本课中的单词和句子:rice ,noodles, fish, beef, soup ,vegetable,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2、能力目标:能够听、说、认读单词rice, noodles. fish. beef. soup. vegetable.初步掌握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 I’d like some ….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学生乐于合作参与,勇于进行实践。 (2).学习策略:注重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能听说,认读rice, noodles, fish, beef, soup, vegetable.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读单词vegetable.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食物、饮料的图片和一顶纸帽。 2、学生准备本课六个生词词卡。 教学过程: Step1 Preparation 1.Enjoy the song “An apple a day”,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投入到本节课学习。 2.Free talk. :①T:(出示苹果图片)Do you like apples? ②T:(把图片给学生)I like apples, Can I have some apples? Ss: Sure. Here you are. ③老师出示不同的图片,让学生问,学生答(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可采用集体和个别结合的'方式。 ④用以上方法,复习juice, bread, milk,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等单词和句型。 Step 2 Presentation 1、 单词导呈 ⑴教学单词 rice T出示图片,板书教读rice,注意升降调教学。指出“I”发字母读音「ai」“e” 不发音,渗透音标教学。 齐读说:rice rice I like rice (集体→个别) T: What do you like ? Ss: I like rice.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帮助学生回答:I’d like rice. ⑵同样方法教学soup, fish, beef. ⑶教学Noodles (教师做饥饿状) T:You’re full ,But I’m hungry, because I had very little at breakfast. Guess , what did I have? T:(动作演示)They’re long, S:Noodles, T: 板书:hungry ,noodles,教读 B :Let’s sing and act. 唱歌曲:Noodle Noodle Dumpling. 配以动作。 ⑷ 教学 Vegetable, T:I like noodles very much.. Guess , What else do I like? Ss: Fish/…? T:No ,I like vegetables. T(拿出各种蔬菜实物图片) Look: I have many kinds of vegetables, Carrot is a kind of vegetables, Tomato is a kind of vegetable. T把图片发给学生, T:I like vegetables, Can I have some vegetables? S1:Sure, Here you are. S1→S2→S3…… 2、听读正音。 放录音,生指单词跟读。 2、 合作学习。 (1)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别读。 (2)小组内兵教兵,此时,教师辅导检查后进生。 Step3 Practice (1 )听音,找图片。 (2) 看口型猜单词。 Step4 Production. Let’s play. (1) 教师扮演一名顾客,请一名同学上台戴好纸帽扮演营业员,师生之间练习对话:Can I have some…please? Sure ,Here you are ,2/… yuan 。付钱时可象征性地拍一下对方的手。 (2) 同桌表演 (3) 个别展示。 Step5 Progress 一、配套练习P33 1、listen and number. 2、read and choose. 3、配套练习Read and answer. 二、Draw your own menu. 三、Homework:用 “what do you like?”调查小组内同学的喜好食物,不少于3人。 Name Rice Noodles Beef Soup Meat Fish Chicken Vegetable Mike √ √ √ √ 四上 U5A2(对话课) 教学内容:A Let’s talk Make a survey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力知识目标:1能听懂会说:What’s for dinner? Wait and see ,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please ,Everything’s ready. 2.能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进行相互调查。 2.情感、策略、文化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勇于进行交际实践的能力,同伴间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听懂、会说Let’s talk中的话。 教学难点:能听懂、会说: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please, Everything’s ready.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rice soup, fish, vegetable的图片。录音机、大磁带。 2、Ss 准备食物、饮料词卡。 教学过程: Step1 Preparation 1. Sing the song“ What would you like?” 2. Revision ①T:出示rice, soup, beef, fish, noodles, vegetables图片,让学生说出英语名称(集体→个别)。 (2)T出示以上实物的词卡,齐读、个别读的形式交替进行。 ⒊Free talk 借助刚才的图片和词卡互问互答:Can I have some……,please. Sure. Here you are. Step2.Presentation 教学What’s for dinner? Game:猜晚餐吃什么? T:(出示各张食物图片的背面) What’s for dinner? Guess! Ss:beef/…rice/…? T:Beef/…is ready,(把图片逐张贴在黑板上) 教学Everything’s ready T:(教师贴完图片后小结)Everything’s ready.让学生理解意思,操练由集体到个别,并板书领读。 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please。 (1) 紧接着上个环节问学生:What would you like?引导学生回答I’d like some…领读操练问句和答句并板书。 (2).Ask and answer in pairs. 4.教学wait and see. 师点拔,让学生理解。 5.Chant: What’s for dinner? What’s for dinner?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 Rice and soup , rice and soup. I’d like some rice and soup. Step3 Practice 1.听音答题 Q1:What would Mike like? Ss: listen and answer. Check the answer. 2.听音正音 师说:Open your books,turn to Page 59,listen,point and read aloudly. 3.合作共建: ⑴全班齐读 ⑵小组齐读,其他组注意听。 ⑶个别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并纠正。 ⑷小组合作分角色读,师巡视全班,随时指导各个小组活动。 4.表演展示: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检查两组。 Step duction 见课本P59 Group work Name Rice Noodles Beef Soup Meat Fish Chicken Vegetable Mike √ √ √ √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 篇3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 Unit6 Happy birthday!
说课稿
教者: 韩爽
一、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重点学习1-10的数字,以生日为背景学习数字以及如何询问对方的年龄How old are you? 和 用 How many„?进行询问。同时要学会在生日的时候如何祝福对方和如何向朋友送礼物。例如Happy birthday!Happy birthday to you!而且要会用英语唱生日歌。对于别人的祝福要有礼貌的进行回应。例如:Thanks!Thank you!要告诉学生西方国家对于收到礼物有哪些表现:例如:I like it very much.Oh, it’s nice.二、说学生:
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好模仿,爱表现,记忆力强,处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同时他们活泼好动,常凭兴趣做事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必修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这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同时本课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学时,结合日常生活实际,灵活运用课件及教具,学生将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学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认知规律及发展要求,根据教材的编写思想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书要发挥积极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学生结合现实生活,采用大胆猜想、直观呈现、听 说 读 练及交际应用等方法激趣,减负增效,展开教学。
四、说教学目标:
1.本单元以祝贺生日为话题学习句子:Happy birthday.How old are you? I’m six years old.How many plates? 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通过相互询问年龄,增进同学间的友情。
2.学习数词1—10 的英语单词。学习单词brother 和plate。3.学唱歌曲:Ten little candles 让学生在律动中复习所学知识,从而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4.情感目标:学会分享别人的快乐。5.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积极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学会和别人合作。
6.文化目标:了解有关数字的文化知识。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数词1—10的英语单词,能听说认读。能用How old are you?句型讨论年龄,并用I am+数词+years old.做出正确回答。能用How many+可数名词复数形式?对物体数量进行提问,并用1--10数词进行回答。
难点是 three eight nine的发音。Four five的区分。year的单复数用法。掌握特殊疑问词how many 后面要跟名词的复数形式。
六、说教学准备:
学生思维直观形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从趋于现实的真实环境中习得语言,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要求,准备以下教具:教学课件、单词卡片、录音机。
七、说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1.Let’s sing >(设计意图:优美动听的歌曲,简单温暖的日常问候营造良好地学习气氛,引导学生自由轻松地进入学习英语的世界。同时歌曲听说做唱,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的兴趣.)Step 2.Presentation:(1)教师为学生制定自学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自由制定学习数字的内容。可学习任意一个或几个数字,但要求每位组员都会说。教师可让学过英语的学生担任组长,每组设一名读音监控员。
(2)教师展开综合性的数字练习,反馈学生自学效果,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尤其是3、5两个数字的发音。步骤: 教师出示文具1-10,全体学生说数字。
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学生认读数字单词。
(教师出示教具)Look here, how many pencils/ rulers/erasers? Let’s count!1,2,3,„„
(设计意图:利用平时日常的学习用品来引入How many„„?句型来复习英语数字单词,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来运用How many„?句型来巩固所学英语数字单词。)(3)教师用手指做示范: Show me 1 and 2.让学生跟着做。(4)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 learn 的词汇,要求学生用手指指着相应的内容。
(5)Let’s sing .引出句型How old are you? I'm „ years old.Happy birthday!并进行教读。(6).(课件出示生日蛋糕图片)学习单词组birthday cake,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数蛋糕上的蜡烛,1,2,3,4,„„
T: How old are you? S: I'm six years old.(设计意图:从Happy birthday!引出Let’s talk的内容,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又通过听及跟读呈现所学教学内容,并分梯度地要求学生学习,学生学习既有难度又对学习英语有信心。)教师介绍:
——Today is my brother’s birthday.What can you say?
——Happy birthday!——Thank you.提示:在西方是不可以问女士的年龄的,否则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设计意图:出示图片让学生去猜他是谁?他是多大? 这样让孩子们尽量多说英语,兴趣浓厚,积极性高。)Step 3 Practice(1)游戏: What's missing? 将写有1-10数字的扑克牌放在一个纸袋中,让学生闭眼的时候教师快速藏起其中的一个,让学生猜What's missing?猜对的学生抽取下一次的扑克牌。(2)小组比赛:
教师不出声音说单词,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口型举牌。各组有几个人猜对加几分。
(3)游戏: Follow me 让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数字如:4,并做一个动作如:跺脚,其他同学就要做跺脚的动作4次。(4)师生进行以下对话:
T: What ’s
your
name?
S: my
name
is ……
T:
How
old
are
you ?
S:
I’m
….years
old.T:
——Happy
birthday!S:
——Thank
you.学生自由表演Let’s talk对话。Step nsolidation:
1.How many…?表示询问物体的数量。2.How old are you?询问年龄.3.数词1--10.Learn to share
with
others,Sometimes share
is
a
happiness.(学会与他人分享,有时也是一种快乐!)Step 5.Homework:
1.抄写生词。
2.将所学的Let’s talk 的内容给家长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一读,演一演中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同时又不减自己学习的兴趣,这样学习效果明显。八 说教学反思
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和以前的教学中已对数字有过一定的渗透,大部分学生已经对Number 1—10有所了解与熟悉,有些已经能听懂并会说,但是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的,两极分化的情况也存在着,而本课时的主要任务为Number 1—10的认读和运用,特别是three(/θ/), five(/v/), seven(/v/), nine(/n/), ten(/n/),所以在听读过程中,我多次强调学生看我的口型说和读。处于三年级学段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稳定性、自制力都比较差,呈现不稳定的态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特别是有些孩子因为所教内容已有所了解与认知,就有点儿沾沾自喜,不愿意认真听取。所以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数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电话号码、数数、算术、猜价格等,并且创设轻松、有竞争力的一种“愉快”的氛围,容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同时结合一些What's missing?等游戏等环节,再一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比一比,赛一赛的竞争精神,可以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激趣与创新。这样学生就在无形中既增长了见识,又学会了英语知识。此外,把英语和数学两学科进行整合,让40分钟的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知识是来源生活也是为生活服务的,英语知识当然也不例外。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 篇4
Unit 4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studybathroombedroomliving roomkitchenphonebedsofashelf
fridgetable
it’s=it isaren’t=are notthey’re=they are
heytheyopen the dooron the tablenear the phonein the door3、帮助学生在掌握单词的基础上造出句子,编出对话,学以致用。
4、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
1、能听懂、会说,会用每一课会话。
2、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词,词组和字母。
3、会唱本单元的歌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于较长的单词如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 kitchen的掌握以及对于第一次
出现的介词短语如open the dooron the tablenear the phonein the door的掌握。
2、对于礼貌用语“Thank you , Excuse me, After you”的掌握与应用。
3、描述卧室中所有物件,并能据此编出对话。
四、教学时间
本单元共6课时,每周3课时,2周完成。
Lesson19
1.Teaching aims
To act quickly after listening to the T.Master the sentences: This is my home.You can see a bedroom...New words: study 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kitchen
Practice: This is my home.You can see a bedroom, a living room…
2.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A picture
Several word cards
3.Important points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new words
4.Teaching steps
1)Greetings
Do some oral work and sing a song.2)New contents
At first, the teacher shows Amy’s house using the computer.“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I can see a study.”
“I can see a bedroom.”
…….5.Homework Work
To say the sentences smoothly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cite the new words.1.Teaching notes
Lesson20
1.Teaching content
1)Learn the dialogue and act it out.2)Let them master the sentences
1.Teaching aims
Master the phrases: in the living room, in the study, in your desk, in your hand…
Use the dialogue smoothly.3.Important points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new words
4.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A picture
Several word cards
5.Teaching steps
1.Greeting
Sing an English song.Ask th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ir homes.2.Revision
Learn the drills and practice the drills.T: What’s this?Ss: An eraser.T: yes, what does it like?S: It looks like a fish.T: Where is my eraser? Is she in the…?
Ss: Yes, she is.(No, she isn’t.)
Show them several pictures.T: Oh, how beautiful!Where is it?
S: This is my bedroom.(This is my
Living-room.This is my bathroom.)
T: Is this your..?S: Yes, it is.(No, isn’t.)
Game.-Where is my pen?-Is it in the …?
-No, isn’t.-Is it in the …?
-Yes, it is.Tell the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s it…?” and “Is sh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imitate.Practice in groups and act it out.6.Homework
To say the sentences smoothly
Recite the dialogue and listen to tape.2.Teaching notes
Lesson 21
1.Teaching Aims
Let them master the words :
homeroomschoolclassroom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and writing)
And the sentences
Welcome to my ……home ……
This is my ……room ……
When they see the pictures, they can recognize and say their English names..2.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cardspictures
3.Important points
4-skill words:
homeroomschoolclassroom
4.Teaching steps
1).Greeting and organization
Sing an English song and do oral work.2).Revision
A:Act the dialogue of lesson 21
B: Review these words:
Homeroomschoolclassroom
3).Presentation
Read the words and spell them.Ask a student come to the front to read all the words, and the others after him or her.4).Practice
Listen to the tape, imitate and practice the sentences.Read and spell the words.5.Homework
Spell the words , then write them:
Homeroomschoolclassroom
1.Teaching notes
Lesson22
1.Teaching Aims
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words and phrase :
phonebedshelffridgetablesofa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and read these drill:
Sit on …Make …
Watch TV.Answer…Open…Set…
2.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cardspictures
3.Important points
Learn to say the words: phoneshelffridgetablesofa
When they see the subject, they can recognize and say their English names..4.Teaching steps
1).Greeting and organization
Sing a song and do a oral work.2).Revision
Review these words:
Homeroomschoolclassroom
3).Presentation
The teacher shows the phone of the room and points at somethingone by one, and the students say it in English.In this way, learn to say the new words:
phoneshelffridgetablebedsofa
Ask a student come to the front to read all the words, and the others read after him.4).Play a game:
Passing the eight words between eight groups, and then checking which group did quickly and right.5).Practice
Listen to the tape, imitate and practice the words:phone…
Read and spell the words.6).Let’s do
Sit on the sofa.Make the bed.Watch TV.Answer the phone.Open the fridge.Set the table.5.Homework
1.Listen and read the new words and drill.2.Recite “Let’s do”.2.Teaching Notes
Lesson23
1.Teaching content
1)Drills
A: Are they on the …?A: Are they near…?
B: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
2)Learn the dialogue and act it out.3).Let’s chant.2.Teaching aims
Let them master the short sentences:
Open the dooron the tablenear the phone
Learn the new drills.Use the dialogue smoothly.3.important points
1).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new words
2).A: Are they on the …? B: Yes, they are.(No, the are
aren’t)
4.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A picture
Several word cards
5.Teaching steps
1).Greeting and organization
Sing an English song and do oral work.Ask th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ir home.2).At first, the teacher talk to the students.T: Where are the key(book…)?
S: It’s on the table(in the desk, near the phone…)
T: Where are the keys(books…)?
S: They are on the table(in the desk, near the phone…)
T: Are they on the table?S: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
Then learn to say the drills.And practise the drill with the Ss.From “the T asks, the
S answers” to “the S asks, the S answers.”
3)Then practise these drills smoothly.Play a game.S1:Where are the keys? S2:Are they in he …?
S3: No, they aren’t.S2: Are they in the …?
S3: Yes, they are.Tell them the different of “Is it…?” or
“Are they…?”
Listen to the recorder and in groups and act it out.6.Homework
Recite the dialogue.To say the sentences smoothly
3.Teaching notes
Lesson 24.Teaching Aims
1)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four-skill words :
Windowdeskdoorchairbed
2)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se sentences:
What can you see in my room? I can see…
When they see the objects, they can recognize and read them and do the action about them.2.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3.Difficult words and emphasis:
4-skill letters and words:
Windowdeskdoorchairbed
4.Teaching steps
1)Organization
Chant together and do a oral work.2).Revision
Spell the word: Windowdeskdoorchairbed
Phrase: w_nd_wd_ _rd_skch___
b_d
3).Presentation
When the teacher point at the subject, the students say the word and spell it.Then write these
words.Read the drills smoothly:What can you see in my room?
I can see…
Read and choose: Listen to the T and choose A,B,C or
4).Listen to the tape, imitate and read..5).Game
The teacher asks a student come to the front of the class, and tell him/her a word, then asks other students guess the word.5.Homework
Spell and write the four-skill words :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 篇5
第三单元单元计划
一、教学内容。
Unit3 My friends partA,partB,Partc.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重点学习文具和书的种类,其中难点在于A、B部分Let’s talk中对话的口头以及书面表达。学生用书在A、B部分Let's do活动中做了铺垫,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反复利用已学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型活动感知新的语言点,以减轻教与学的难度。2.另外,本单元A、B部分Let's spell的听力练习在教学中要予以特别关注,这是主要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发音的。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简单描述自己的好朋友,如:
I have a good friend.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He’s strong and tall.My friend/He/She has„, His glasses are blue.What’s her name?/Who is she? I have a friend.He is„.He has„.What’s his name?/Who is he?
2.能够所学句子询问并介绍和描述自己的朋友。
3.能够听懂一些描述朋友的简单对话,完成学生用书中的Read and write部分。4.能够听懂、会唱歌曲“Friends”。能够灵活运用歌词中的问句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够简单描述自己的好朋友,如:
I have a good friend.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He’s strong and tall.My friend/He/She has„, His glasses are blue.What’s her name?/Who is she? I have a friend.He is„.He has„.What’s his name?/Who is he? 2.能够所学句子询问并介绍和描述自己的朋友。
3.能够听懂一些描述朋友的简单对话,完成学生用书中的Read and write部分。难点:
1.能够所学句子询问并介绍和描述自己的朋友。
2.能够听懂一些描述朋友的简单对话,完成学生用书中的Read and write部分。
五、教学措施
小组合作法、情景教学法
六、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ppt
七、教学课时 4课时
Unit 3 My friends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Let’s learn, Let’s chant.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I have a good friend.He’s tall and strong.Who is he? His name is„„.2.会用tall and strong, short and thin, friendly, quiet等词简要描述一个人的模样和特征。
3.能听、说、认读单词和词组:tall and strong, short and thin, friendly, quiet 教学重点:
1.句型:I have a good friend.He’s tall and strong.Who is he? His name is„„.2.词汇:tall and strong, short and thin, friendly, quiet 教学难点:
1.发音:friendly, thin 2.简要描述一个人的模样和特征。教法与学法:小组合作法,情景学习法。教具准备: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3,Let's learn/A]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猜谜语。教师说,学生猜。
It's so big.It has a long nose and a short tail.What is it?(An elephant)It's small.It has two long ears.What is it?(A rabbit)
2. 教师出示猴子和兔子的图片,启发学生说:The monkey has a long tail.The rabbit has a short tail.教师再出示长颈鹿和梅花鹿的图片,让学生说出:It's tall.It's short.3.复习单词big, small, long, short, tall, 并说出中文意思。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教师出示张鹏和John的图片,让学生分别用英语来描述他们。得出词组:tall and strong, short and thin。学生读并翻译,再让学生用词组描述身边的人。
2.出示图片,导出单词:friendly,quiet.教读单词,学生跟读。其发音是难点,要让学生读准,可点名学生读,如果读错了,可纠正。
3.单词游戏:出示卡片,让学生读,当看到空白卡片,就站起。
4.让学生在看图片,并用英语描述: I have a good friend, He’s „„.5.老师英语描述,学生猜问:Who is he/she? 从而引出句子:His/Her name is„„ 6.师生,生生之间练习。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Let's chant.出示句子,学生读。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然后让大家看着画像,由自己来描述爸爸或妈妈。作业布置:
Listen to the tape Read the sentences 板书设计:
Unit 3 My friends tall and strong short and thin friendly quiet I have a good friend.He’s tall and strong.Who is he? His name is„„.Unit 3 My friends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Let’s talk, Let’s play,Let’s spell.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What's is name? His name is....He has....2.能听、说、认读I have a new friend.A Chinese friend? 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3.单词中o-e的发音。教学重点:
1.句型: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He has„
2.词汇:Chinese 教学难点:
发音:Chinese, his的尾音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教具准备: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问答练习:Who's your good friend? 2.做“猜人”的游戏。让一个学生描述班里某一个同学的模样,其他同学来猜这个人是谁。
尽量多做几组,练习句型Who's he/she? His/Her name i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新课导入。教师先自我介绍My name's „.,然后提问一名男生What's your name?该名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对大家说:His name is„ He is„教师问学生:What's his name? 启发学生回答:His name is...教师继续指其他男生,让学生回答:What's his name? 教师再指另一个男生,让一个学生问What's your name?另一个学生回答 His name is..(多做几组)
2. 教师指着一个女生说:She's„ Her name is„ 然后问学生:What's her name?让学生试着回答:Her name is„教师再指几个女生问:What's her name? 让学生两人一组做What's her name? Her name is„的问答练习。
3. 教师出示课文人物面具,让学生做问答:
What's his/her name? His/Her name is„
4. 出示班里某个学生的照片,教师说:Look, I have some photos.Look at this photo, who can tell me his /her name?
5. 教师依次出示一些学生的照片,让学生看着照片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个学生进行描述。
例如:His name is Peter.He's tall and strong.6. 教师出示John的面具问:What' s his name? 学生回答John.教师再出示他妈妈的面具,说:She is John's mother.John is talking about his Chinese friend to his mother.解释Chinese.教师:We are all Chinese, because we are all from China.(这时教师可以指一指教室里的国旗,帮助学生理解)教读单词Chinese。
7.听录音,跟读对话。
8.让学生表演课文对话。
9.出示单词:nose note Coke Mr Jones,让学生观察单词并找出o—e的发音。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 做“猜人”游戏。与Let's play部分相结合。让一个学生来描述自己的朋友,其他同学要根据描述猜出这个人是谁。如:My friend is a boy.He's thin.He likes math.Who's he?
2.听音猜人。教师让猜迷的人到前面来,背对全班,然后让一位学生站起来用英语跟他说一句话。猜的学生要根据说话人的声音判断性别A boy? A girl?其他学生判断Yes或No。如果回答对了,全班同学再问:What's his/her name? 猜的学生要继续回答出说话人的姓名。全班同学用Yes.或No来判断对错。猜的学生规定有5次机会,如果回答5次还猜不出来,就算输了。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游戏:玩纸牌
同桌A、B两人各做一套课文人物的卡片。A让B抽一张(注意B抽出卡片时不能翻过来看),A问:What'shis name? 让B 回答:His name is„如果答对B就得到这张卡片,然后B让A抽卡片猜名字。最后看谁得的卡片多。作业布置:
Listen to the tape.Read the sentences.板书设计:
Unit 3 My friends What’s his name? What’s her name? o-e nose note Coke Mr Jones
Unit Three My friends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Let’s learn, say and draw, Let’s talk,Let’s play.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My friend /He /She has...2. 能听、说、认读单词和词组:brown shoes, blue glasses, long hair, short hair, a green bag.3.能在具体情境中使用所学句子与单词。教学重点:
1.句型:My friend/He/She has„, His glasses are blue.2.词汇:brown shoes, blue glasses, long hair, short hair, a green bag.教学难点:
1.发音:brown shoes, blue glasses 2.have的第三人称单数has和are的使用。教法与学法:learn, say, listen and do.教具准备: 1.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2.录有音乐的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做和说三年级上册的Let’s do: I have a pen, me too„„.2.让学生用句子:I have„„来说说自己有什么。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几张人物的图片,并贴到黑板上。教师指着图说:I like sports.重复两遍之后,问学生他们都有什么,用英语怎么描述呢?
2引出句子和单词: My friend/He/She has„,His glasses are blue.brown shoes, blue glasses, long hair, short hair, a green bag.3.引导学生学和使用单词和句子。
4.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并把它们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图片下方。5.老师用口型说单词和句子,让学生猜并大声说出来。6.听录音带跟读课文和单词。7.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朋友。8.同桌之间合作完成say and draw.9.小组合作试着完成Let’s talk.教师再讲解并教读。然后让学生表演。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Let’s play.让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朋友,再让其他同学猜。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让学生说一说家庭成员。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
My grandfather has„, My grandmother has„, My father has„, My mother has„ , I have„.作业布置: Listen to the tape Read the words.板书设计:
Unit 3 My friends brown shoes blue glasses long hair short hair a green bag
My friend/She/He has„..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Read and write, Let’s check, story time.教学目标: 1.能理解句子,并对此作出解答。2.能用英语完成句子。3.能听懂,会说故事。教学重点:
1.句型:He/She is„.He/She has„ 2.本单元单词。教学难点:
1.区别和会用What's her name?与What's his name? 2.区分Who's she? Who's he? he, his;she, her本身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易搞混。教法与学法:小组合作法,讲解法。教具准备: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做接龙游戏。教师(指着一名男生)问一个学生What's his name?然后让这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继续向另一个学生问同样的问题,直到教师命令停止为止。(注:如指的是女生则用What's her name?来询问)
2.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riend: I have a friend.He/She has„ He/She i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Read and Write 1.Read and match(1)出示图片:让学生用所学单词和句子分别对画中的人物进行描述,再出示书中的句子,让学生小组合作:看看书中的句子分别描述的是谁。
(2).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句子描述的是谁?为什么? 2.Look, choose and write.(1)复习本单元单词词汇:short, tall, bag, thin, white shoes, glasses, long hair, short hair.(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句子并作讲解。3.story(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并让学生讲解。
(2)教师指导。(3)分角色表演。
(三)趣味操练(Practice)1.Let’s check.Listen and number:让学生听并作出解答,教师再讲解。
Look and match:看图片,并把相应的图片和词汇想连接,让学生讲解做的思路,教师指导。
2.传话。每一纵排为一组,全班分成若干组。教师分别发给每一组最后一排的学生一张纸,上面写一句话,在教师说“开始”后,最后一排的学生即用耳语说纸上的话告诉前面的学生,这位学生再把听到的话告诉前面的学生„这样依次进行下去。最后一排的学生把所传的话说给大家听,看一看那组同学最后的答案与老师写在纸上的句子相同或相近。作业布置:
1、Listen to the tape
2、Read the sentences 板书设计:
Unit 3 My friends I have a friend.She is„.She has„.What’s her name?/Who is she? I have a friend.He is„.He has„.What’s his name?/Who is he? short, tall, bag, thin, white shoes, glasses, long hair, short hair He is_________and_______.He has a red _______.She has _______ _________.Name: ___________ is _________ and _________.________ has a __________bag.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 篇6
小学四年级英语第一学期Unit4教案
一、教学内容
1、本单元要求会听,说,认读的单词和词组:
study 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 kitchen phone bed sofa shelf fridge table it’s=it is aren’t=are not they’re=they are
2、本单元要求会听,说的单词和词组:
hey they open the door on the table near the phone in the door
3、帮助学生在掌握单词的基础上造出句子,编出对话,学以致用。
4、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
1、能听懂、会说,会用每一课会话。
2、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词,词组和字母。
3、会唱本单元的歌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于较长的单词如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 kitchen的掌握以及对于第一次出现的介词短语如open the door on the table near the phone in the door的掌握。
2、对于礼貌用语“Thank you , Excuse me, After you”的掌握与应用。
3、描述卧室中所有物件,并能据此编出对话。
四、教学时间
本单元共6课时,每周3课时,2周完成。
Lesson
1.Teaching aims To act quickly after listening to the T.Master the sentences: This is my home.You can see a bedroom...New words: study 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 kitchen Practice: This is my home.You can see a bedroom, a living room… 2.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
A picture
Several word cards 3.Important points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new words 4.Teaching steps 1)Greetings Do some oral work and sing a song.2)New contents At first, the teacher shows Amy’s house using the computer.“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I can see a study.” “I can see a bedroom.” …….5.Homework Work
To say the sentences smoothly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cite the new words.1.Teaching notes
Lesson 1.Teaching content 1)Learn the dialogue and act it out.2)Let them master the sentences 1.Teaching aims Master the phrases: in the living room, in the study, in your desk, in your hand… Use the dialogue smoothly.3.Important points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new words
4.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
A picture
Several word cards 5.Teaching steps 1.Greeting
Sing an English song.Ask th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ir homes.2.Revision
Learn the drills and practice the drills.T: What’s this?
Ss: An eraser.T: yes, what does it like?
S: It looks like a fish.T: Where is my eraser? Is she in the…? Ss: Yes, she is.(No, she isn’t.)Show them several pictures.T: Oh, how beautiful!Where is it? S: This is my bedroom.(This is my
Living-room.This is my bathroom.)T: Is this your..?
S: Yes, it is.(No, isn’t.)Game.-Where is my pen?-Is it in the …?Is it in the …?-Yes, it is.Tell the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s it…?” and “Is sh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imitate.Practice in groups and act it out.6.Homework
To say the sentences smoothly Recite the dialogue and listen to tape.2.Teaching notes
Lesson 21 1.Teaching Aims Let them master the words :
home
room
school
classroom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And the sentences
Welcome to my ……home ……
This is my ……room ……
When they see the pictures, they can recognize and say their English names..2.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 cards pictures 3.Important points
4-skill words:
home room school classroom 4.Teaching steps
1).Greeting and organization Sing an English song and do oral work.2).Revision A:Act the dialogue of lesson 21 B: Review these words: Home
room school classroom 3).Presentation
Read the words and spell them.Ask a student come to the front to read all the words, and the others after him or her.4).Practice Listen to the tape, imitate and practice the sentences.Read and spell the words.5.Homework
Spell the words , then write them: Home room
school
classroom 1.Teaching notes
Lesson
1.Teaching Aims 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words and phrase :
phone bed shelf fridge table sofa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and read these drill:
Sit on …
Make …
Watch TV.Answer…
Open…
Set… 2.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 cards pictures 3.Important points Learn to say the words: phone shelf fridge table sofa When they see the subject, they can recognize and say their English names..4.Teaching steps
1).Greeting and organization
Sing a song and do a oral work.2).Revision
Review these words:
Home room school classroom 3).Presentation
The teacher shows the phone of the room and points at something one by one, and the students say it in English.In this way, learn to say the new words: phone shelf fridge table bed
sofa
Ask a student come to the front to read all the words, and the others read after him.4).Play a game:
Passing the eight words between eight groups, and then checking which group did quickly and right.5).Practice
Listen to the tape, imitate and practice the words:phone…
Read and spell the words.6).Let’s do
Sit on the sofa.Make the bed.Watch TV.Answer the phone.Open the fridge.Set the table.5.Homework
1.Listen and read the new words and drill.2.Recite “Let’s do”.2.Teaching Notes
Lesson 1.Teaching content 1)Drills
A: Are they on the …?
A: Are they near…?
B: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
2)Learn the dialogue and act it out.3).Let’s chant.2.Teaching aims Let them master the short sentences:
Open the door
on the table
near the phone
Learn the new drills.Use the dialogue smoothly.3.important points 1).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new words 2).A: Are they on the …? B: Yes, they are.(No, the are
aren’t)
4.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
A picture
Several word cards 5.Teaching steps 1).Greeting and organization Sing an English song and do oral work.Ask th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ir home.2).At first, the teacher talk to the students.T: Where are the key(book…)?
S: It’s on the table(in the desk, near the phone…)
T: Where are the keys(books…)?
S: They are on the table(in the desk, near the phone…)
T: Are they on the table?
S: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
Then learn to say the drills.And practise the drill with the Ss.From “the T asks, the S answers” to “the S asks, the S answers.”
3)Then practise these drills smoothly.Play a game.S1:Where are the keys? S2:Are they in he …? S3: No, they aren’t.S2: Are they in the …? S3: Yes, they are.Tell them the different of “Is it…?” or “Are they…?”
Listen to the recorder and in groups and act it out.6.Homework
Recite the dialogue.To say the sentences smoothly 3.Teaching notes
Lesson 24 1.Teaching Aims 1)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four-skill words : Window desk door chair bed 2)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se sentences:
What can you see in my room? I can see…
When they see the objects, they can recognize and read them and do the action about them.2.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3.Difficult words and emphasis:
4-skill letters and words:
Window desk door chair bed 4.Teaching steps 1)Organization
Chant together and do a oral work.2).Revision Spell the word: Window desk door chair bed Phrase: w_nd_w
d_ _r
d_sk
ch___
b_d
3).Presentation
When the teacher point at the subject, the students say the word and spell it.Then write these words.Read the drills smoothly:What can you see in my room? I can see…
Read and choose: Listen to the T and choose A,B,C or 4).Listen to the tape, imitate and read..5).Game
The teacher asks a student come to the front of the class, and tell him/her a word, then asks other students guess the word.5.Homework
Spell and write the four-skill words :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 篇7
Step 5 Summing up and homework. ⑴小结本课时学习内容,完成自评表。 Read,tick and write. Can you retell the dialogue? Yes,I can retell it well. Yes, but not very good. Sorry, I can’t. T:Teachers do much work for students. So we should love our teachers. Let’s say something to our teachers. I want to say to the teache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布置家庭作业。 ①完成下列阅读理解。 (A)判断正误,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I am Ann. I am in Grade Five. Mrs. Heart is our principal. She’s fifty. She’s strict, but she is kind. Mr. Liu is my new teacher. He’s a university student. He’s tall and strong. He’s a basketball player. He’s my new P.E. teacher. ( ) 1. Ann is a P.E. teacher. ( ) 2. Mrs. Heart is old. ( ) 3. Mr. Liu is young. ( ) 4. Mrs. Heart is a basketball player. ( ) 5. My P.E. teacher is strict. (B)阅读理解,选出正确答案。 Tom is an American boy. He’s thirteen years old. He’s very tall and strong. He likes reading comic books. H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too. He is good at math and music. He has a lot of friends at school. They often chat (聊天) with each other on the Internet (网上). Tomorrow is Tom’s birthday. His mother buys a lot of food for him. His classmates bring him lots of wonderful things. They are going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 at school. ( ) 1. Tom is a boy of ___________ in the USA. A. 11 B. 12 C. 13 D. 14 ( ) 2. He ___________ math and music. A. be good at B. do well in C. is good at D. studies ( ) 3. He has ____________ good friends at school. A. some B. a lot of C. much D. / ( ) 4. He often talks ___________ his friends on the Internet. A. to B. of C. about D. at ( ) 5. Where will they have the party? ___________ A. At home B. At school C. At the hotel D. At the park ②让学生做Read and write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师生先共同讨论一位老师,体育老师王老师虽年长但很能干,从而引出谚语:人不可貌像。You ca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课外讨论其余几位老师,下课时分小组表演。 Talk about your teachers with your partner. A: Who’s your --- teacher? B: Mr/ Miss --- A: What’s he/ she like? B: He’s / She’s --- and --- Subject Family name Thin Short Strong Tall old Young Kind Funny Chinese Miss Cai Math Science Art P.E. 六、板书设计 Unit 1 My New Teachers 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 Mr Carter. What’s he like? He’s tall and strong.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句型What’s the time,please ? It’s …
2、能运用句型What time do you …? 了解同学一天的作息时间,完成信息交流的任务。
2、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句型What’s the time? It’s …
课前准备:
2、Sing a song 《This is the way 》
3、Free talk围绕本单元句型交谈。
4、Say the number before .
5、迅速记电话号码。
a.迅速说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b.认读老师出示的号码。
Step 2 Review .
师拿出教具钟,边拨边问:What’s the time,please?
先由师生对话,转向生生对话,如男女生之间,小组之间,排与排之间。
Step 3 C Ask and answer .
1、出示挂图,生明确图意。
2、Practice in pairs .生口头操练。
3、指名到前面表达。
在学生回答完时间后,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用It’s time to …的句型作补充回答,进行自编对话。
4、指导学生书写。
Step4 D Work in groups .
1.Review .
a.生听口令做动作。get up have breakfast .go to school have lunch go home watch TV go to bed .
b.认读这些动词词组。
2.填表,每小组发给一张表格。
a.师示范第一栏:T: What time do you get up /go to school …?
S: I get up /go to school …at …
b.小组内完成。
c.交流、反馈。
What’s the time ,please ?
It’s …
练习设计:
用What time do you …的句型了解家人一天的作息时间。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 篇9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五个表示相对位置关系的介词或介词词组 in front of
beside between behind above;
2.能听懂、会说句型Where is the ball? It’s in front of the dog.3.完成Find and say.教学重点:
Let’s learn 部分出现的单词:in front of
beside between behind above等。要求学生能结合所给句型进行替换,在情景中学习新词,并达到听说读写5个四会单词或词组。教学难点:
1.能够使用有关家居物品和相对位置关系的单词或词组,并能简单介绍自己的房间。2.名词单复数的用法 课前准备
1.两只不同的毛绒玩具和一个球 2.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Warm up 复习B Let’s talk 的对话
二、Presentation 1.教师引导学生用there be 结构和已学的方位词描述教室内物品的位置关系。
教师说: I have a balloon but I can’t find it.Where is the balloon?教师板书 Where is the balloon?并带读。教师请几名学生帮忙找气球,猜测气球可能的位置:Is it...? 教师将被吹起的气球分别放在一个纸袋的里面、上面、下面和旁边,请同桌学生就气球的位置展开问答。(1)教学above 教师将气球抛向正上方的同时询问学生:Where is tne balloon now?教师出示above 的单词卡片。引导学生说:It’s above you.教师板书above,带读单词。(2)教学beside 教师问一名学生:Who’s beside you ?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板书beside,带读单词。(3)教学between 教师指着同组前后相邻吧的三名学生,说:...is in front of...,...is behind...教师板书in front of 和behind,带读单词。2.阅读和朗读
展示课文,让学生阅读。
引导学生完成书中Read and write部分,并与学生共同讨论。听录音,模仿朗读,理解短文内容。并完成练习。
三、Practise 活动设计1 学生打开教材,听录音跟读核心词汇。然后,教师板书单词,学生在练习本上抄写。
活动设计2 教师快速出示单词卡片,学生朗读单词。活动设计3 做Find and say 的活动。
四、Home work 1.用所学单词描述自己的房间 2.完成本节课的检测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there be 结构与名词单复数的搭配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这一结构 2.能朗读表演本节课的小故事 教学重点:
能朗读表演本节课的小故事 教学难点:,掌握there be 结构与名词单复数的搭配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这一结构。教学过程 一.Warm up 运用单词卡片复习上节课的单词 二.Presentation 1.Let’s check部分的学习
播放两边录音,指导学生完成探究练习。2.Let’s wrap it up部分的练习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be动词和名词单复数的搭配原则。请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和写句子的活动,然后师生一起评价 3.Storytme的学习
出示Storytme部分的教学图片,展开合理想象。
学生分小组表演故事,然后教师请几组学生进行展示。三.Consolidation 1.给出任务:小组内改编对话利用本单元的重点句子,表演展示。2.带领学生在小组内简单说说,总结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四.Home work 听录音、朗读、小组内表演对话。完成本节课的检测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Unit 6 In a nature park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说、读、写句型:Is there a river in the forest?Yes,there is./No,there isn’t.Are there any tall buildings in the nature park?Yes,there are./No,there aren’t.2.了解Let’s talk 的含义,并能听懂Let’s try的内容。教学重点:
能朗读表演本节课的小故事 教学难点:,掌握there be 结构与名词单复数的搭配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这一结构。教学过程 一.Warm up 运用单词卡片复习上节课的单词 二.Presentation 1.Let’s check部分的学习
播放两边录音,指导学生完成探究练习。4.Let’s wrap it up部分的练习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be动词和名词单复数的搭配原则。请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和写句子的活动,然后师生一起评价 5.Storytme的学习
出示Storytme部分的教学图片,展开合理想象。
学生分小组表演故事,然后教师请几组学生进行展示。四.Consolidation 3.给出任务:小组内改编对话利用本单元的重点句子,表演展示。4.带领学生在小组内简单说说,总结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四.Home work 听录音、朗读、小组内表演对话。完成本节课的检测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说、读、写单词:forest,lake,mountain,hill,river;2完成Draw and ask的内容。教学重点:
能够听、说、读、写四会单词 教学难点:
能够熟练运用上述单词就自然公园展开回答 教学过程 一.Warm up 日常口语练习二.Presentation 1.Let’s learn部分的学习
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单词图片。说We all like nnature parks.Let’s enjoy some picturea.然后,教师问:What’s in the nature park?学生分小组运用there be结构描述自然公园的景物。教师请一组同学汇报的时候,把相应的单词卡片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词汇。(1)教学forest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对话后提问:Where will the children go?引导学生回答:They’ll go to the forest.教师板书forest,然后播放录音,学生跟读单词。(2)教学lake 教师问:Is there a lake in the forest?引导学生回答后,板书lake并带读单词。教师提问:Is there a lake in...?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3)教学river 教师拿出一条河流的图片,背面朝向学生提问:Is there a lake?请同学们猜测后把卡片翻过来,引导学生回答:No,it isn’t.It’s a river.教师板书river并带读。(4)教学hill和mountain 教师说:There is a lake,a river and a forest in the nature park.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自然公园的轮廓,把lake ,river和forest的卡片贴在里面。教师问:What else?同时出示mountain的卡片,把它贴在公园轮廓里并带读单词。
教师出示一个小山丘的图片,问Is this a mountain?引导学生回答:No,it isn’t.It’s a hill.教师板书hill并带读。2.完成 Draw and ask 三.Home work 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活动手册。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复习A部分的Let’s talk的对话。2.听说读Let’s spell中的习题。教学重点:
听说并正确拼读Let’s spell中的内容 教学难点:
四会句子的规范书写 教学过程 一.Warm up 1.日常口语练习2.听录音读单词 二.Presentation and practise 1.做Let’s spell中的习题
2.讲Let’s spell中的语音知识。3.完成Look,listen and write 四.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让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书写四会句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说、读、写句型: Are there any tall buildings in the nature park?Yes,there are./No,there aren’t.2.能够理解对话大意
3.能够在语境中理解building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教学重点: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 Are there any...?Yes,there are./No,there aren’t.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核心句型就自然公园展开问答 教学过程 一.Warm up 1.Let’s chant 二.Presentation 1.学习Let's talk
教师出示 village 图片,注意在出示图片时动作要快,给学生很短的时间来观看,然后收起图片说:This is my village.What's in it? Guess, please!教师提问:Are there any „ in the village? 板书并带读问句。此种快速看图的方法还可以训练学生观察能力。教师尽量就图画多问一些句子,让学生掌握答句的同时熟悉问句,如:“Are there any buildings in the village?”当学生回答没有时,引导他们说:No, there aren't.从而引出肯定回答:Yes, there are.同时板书此内容。
让学生根据记忆,向老师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说:Are there any „ in your village? 听录音,跟读Let’s talk部分内容。给学生2—3分钟,自己读书。
同桌之间进行对话练习,然后选几组在班上说一说。2.Let's practice(趣味操练)(1)游戏----让硬币来回答(2)轻松一刻----Sing a song
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巩固与扩展)游戏----眼疾嘴快
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教师依次出示剪出轮廓的图片反面(bridges, small houses, tall buildings, trees, roads, mountains等12张景物图片),问:What’s in my village/city? 学生猜:Are there any „ in your village/city? 猜得又快又正确的小组得分。教学资源的利用:图片、挂图、硬币、录音机与录音带
三.Home work 完成本节课配套完成手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village, house, bridge, building, tree;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village, city.3.能够运用句型:There are „ in„„; 教学重点:
Let’s learn 部分出现的单词:village, house, bridge, building, tree等。要求学生能结合所给句型进行替换,在情景中学习新词,并达到听说读写5个四会单词。教学难点:
1.利用所提供的情景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运用语言的状态。2.名词复数的运用和读音.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和课件; 2.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教学过程 一.Warm up 复习B Let’s talk 的对话 二.Presentation 1.呈现教材情境并教学village 教师呈现Let’s learn板块的图片,指着村庄的位置问:What’s this?引导学生回答:It’s a village.教师出示village的单词卡片并带读。
教师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village?引导学生回答:It’s small/quiet/beautiful/nice/clean/...2.教学house和tree 教师说:Many of you say the village is beautiful.Why?引导学生回答,如Because there are many trees.Because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houses.教师依次出示tree和house的单词卡片并带读单词 3.教学building和bridge 教师说:Miss White and her students are in the village.Can you find them?Where are they?Where are ZhangPeng and Miss White?教师指着Miss White和张鹏的位置,引导学生回答:They’re in front of a building.教师出示building的单词卡片并带读单词。
教师说:The building has two floors.教师呈现一栋三层楼房的图片,问:What about this building?引导学生说:This building has there floors.教师可以呈现更多高楼的图片,让学生表达:This building has...floors.教师问:Where are Chen Jie and Amy?引导学生回答:They’re on a bridge.教师出示bridge的单词卡片并带读单词。
五、Practise 活动设计1 学生打开教材,听录音跟读核心词汇。然后,教师板书单词,学生在练习本上抄写。
活动设计2 教师快速出示单词卡片,学生朗读单词。活动设计3 完成Write and say
六、Home work 3.用所学单词造句子 4.完成本节课的检测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本课句型:Are there any„„.? Yes, there are.No, there aren’t.及单词:mountain;
2、能用“There be„..”句型(陈述句、一般疑问句等形式)介绍山村并描述其特征;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习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掌握句型:Are there any „ in the „? Yes, there are.No, there aren’t.,单词: mountain 及在情景中理解并掌握Read and write 部分的内容。教学难点: 单词fish 的复数与其单数形式相同,mountain一词的认读和书写,以及句型:Are there any „ in the „? 的书写都是本课时的难点内容,教师要适当引导,提示学生正确使用。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水彩笔,胶水,剪刀等绘画工具;
2、教师准备景物单词卡和B Read and write部分的挂图;
3、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教学过程: 一.Warn-up(热身)
二.Presentation(新课呈现)(1)Read and write
教师出示本部分的挂图,左右两张图画分别标为图1和图2。教师说一个句子,学生迅速找到图画并报出图片号码。如:教师说:There are many small houses.学生说:Picture 2.教师给3—4分钟的时间,学生自学本部分的内容。
自学过程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是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是认读能力的培养,是自主学习的训练。学生在初步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明确自己词句掌握情况,哪些认识、哪些不会。在学生自学之后,教师带领学生看挂图,说说挂图中的内容。如:There are many mountains in picture 2.There are many rivers in the village.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阅读。学生初步了解全文的语音语调,试读词句。教师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跟读。再次巩固词句的读音。
学生就不懂的地方提问,教师解答。训练学生自主思考,质疑的同时掌握知识内容。(2)评你评我
教师让学生4人一组相互评判,有两个人分别扮演Sarah和Chen,另两个人作评委,评判个角色的扮演情况。之后,俩俩交换。(3)Finish the sentences 教师播放录音,指导学生完成Finish the sentences 的练习。完成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填写内容和书写规范。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四会句子。
3、Let’s practice(趣味操练)
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巩固与扩展)三.Home work 听录音、朗读、小组内表演对话。完成本节课的检测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 篇10
新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6A Let’s talk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6 Meet myfamily!A Let’s talk.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
现在我将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学情进行简要的分析。先来看看教学内容,这节课是Unit6 Meet myfamily!A 部分的Let’s talk.本节课是一节对话课,重点学习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等句型,让学生学会询问同伴的家庭成员组成情况及数量,并介绍自己家庭的相应情况。Let's talk 部分中的其他句型(My family has six people./But that's only 6.等)是孩子第一次接触,教学时有一定的难度,应当注意在情境中引导孩子理解句子的含义,并指导孩子初步的模仿,运用。接着说说学生特点:
经过一年多的英语学习,学生们储备了一定数量的词汇,有较好的模仿能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所学基本句型进行语言操练,在课堂教学中能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学生们在上个学期已经掌握了不少本话题的语言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接下来看看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这堂课的总目标定为:激发兴趣、学会句型、掌握对话、实践应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全面参与学习people,little,but,puppy,parents等本课新单词的活动,能达到自如运用;让学生学会询问同伴的家庭成员组成情况及数量,并介绍自己家庭的相应情况。能力目标: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对话句型进行回答,并完成调查统计任务。情感态度文化意识方面: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升华对家庭、对父母热爱之情。
现在让我详细地说一说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热身复习,呈现新知,趣味操练和巩固扩展。热身复习的部分有两个步骤:一是
leading in,导入。课件播放Let’s count引入话题, 学生进行人机对话,活动最后呈现一家人吃饭的场景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family?这样轻松的人机对话能让学生愉悦心情,还能复习旧知,由此将学生带入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第二个步骤是单词抢答,老师用实物,肢体语言等形式教新单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第二个环节:呈现新知,我利用自己小时候的全家福照片,让学生猜猜照片里的是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介绍我的家庭,My family has seven people.看到学生惊讶的表情引导学生说seven?,然后接着说Yes,my dad,my mom,my three sisters and me.再引导学生说but that’s only six.老师出示一只玩具狗说and my little puppy.并板书句型。这个导入巧妙而自然,接下来老师运用肢体语言和同学们练习上面的句型突破本课的难点句型。接着课件出示班上同学的全家福,询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引导这个学生回答Three.My parents and me/My father,my mother and me/my dad,my mum and me.我利用老师和同学的生活照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从局部慢慢突破本节 课的重点句型。接下来我播放Let’s talk的动画并让学生带着问题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Amy’s family?/how many peole are there in chen jie’s family? 观看并核对答案,我用GroupWork,Pair Work多种形式再次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句型。
第三个环节:趣味操练。本环节我播放课件渲染气氛,圣诞节就要来临,学校要进行圣诞节亲子活动,我还特地邀请学生喜欢的Zip,Zoom,Robin和张杰来参加,引导4个学生戴着头饰模仿他们的声音动作来到课堂,此时课堂气氛肯定很和high,此时要求其他学生采访他们的家庭成员人数及称呼,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老师趁机邀请每个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活动,因此我们需要调查班里参加圣诞活动的家庭成员人数及称呼。老师把学生分为六人一组,由组长组织调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营造英语语言环境,体现任务的驱动作用。老师悄悄地说:there are many friends to come,Look who are they?课件呈现听音写数的游戏,学生每人准备好笔和纸写下数字,我顺势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pig’s ants’/bee’s/rabbit’sfamily?学生会回答。这样的小游戏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有效地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巩固扩展,我设计了读一读和唱一唱,让学生通过观看屏幕,体会family所蕴含的意义,伴随着歌谣I love my family.这首歌升华情感:要热爱家庭,热爱父母。
接着,homework的布置,让学生
用英文介绍自己的家庭给家长或朋友听。最后来说一说对本节课的评价与反思。首先是工具性评价包括口头语言评价和奖励物品评价。其次是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力的评价。在巩固操练环节所设置的make a survey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本节课我于预设通过亲身调查、游戏、动画等形式,紧扣学习内容,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Listen and say的情景对话,帮助学生理解核心句型的含义和用法。
2.通过Ask and answer的对话操练,帮助学生在模拟商店的情景中初步运用核心句型来表达意愿,购买食物。
3.通过让学生根据上一课时的购物单进行模拟购物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语言来完成购物任务。
学生能够使用购物用语表达自己的需求,成功购买所需物品。
学生初步了解中西餐具文化的差异。
教学重点:
2、学生能用What would you like?询问别人想要什么,并能用I’d like…表达自己想要什么。
教学难点:
学生能区分What would you like?与What do you like?的意义与用法。
1.Greetings.
T:Look!This is Happy Shop!Welcome to Happy Shop!Here are many things. What can you see? What do you like? Why? What would you like?Why?
引导学生比较区分What would you like?与What do you like?的意义与用法。
T:Mrs Li and Kitty are at the shop.What would they like? How much are they?
Let’s listen.
学生边听边记录,然后回答问题,完成购物清单。
(1)T: Look at Mum’s shopping list. What can Kitty and hermum eat for dinner?
(2)T: They are Chinese food.We can eat them with chopsticks.
(3)出示Culture corner,学生了解中西饮食餐具上的一些差异,并补充一些文化信息:中餐常用的餐具如chopsticks,plate,spoon; 西餐常用的餐具如knife,fork,spoon,西餐中左手用叉,右手用刀
课件再次出现“Happy Shop”中的食物,同时贴上价格标签。
T:Do you like shopping? Let’s go to Happy Shop.
模仿Part A,学生三人一组根据自己的需求,模拟购物场景进行购物活动。
总结本节课所学句型及文化知识。
Mrs Li’s Shopping List Kitty’s Shopping List
小学四年级pep教案 篇12
四上Unit Two My Schoolbag 2010.8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简单描述自己的书包并说出书包中物品的名称,主要指书和学过的文具用品。二是数量词和字母的学习。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容易打动学生,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来了,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能够简单描述自己的书包,如:I have a new schoolbag .It’s black and white. My schoolbag is heavy.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 能听、说、认读Chinese book, math book, schoolbag, story-book, notebook, twenty-one, thirty, thirty-one, forty, forty-one, fifty,并能结合句子进行使用。 3. 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4. 能听、说、读、写字母Jj,----Rr,并能听懂、会说以这九个字母为首的单词。 5. 能听、说、读、写单词bag, pencil, pen, book, ruler, pencil-case . 6. 通过学习chant,熟悉词汇,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节奏感。 7. 学唱歌曲“Books and Pencils”,并通过唱英文歌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8. 了解Story time、Good to know等部分的内容。 9. 让学生了解课本的重要性并教育他们要爱护课本。 10. 了解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50的历史文化,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能够灵活运用学过的语句简单描述自己的书包和书包中的物品。 2.数量词的学习。 难点:文具以及书本数量的表达方法。 三. 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A Let’s learn Let’s do C Let’s sing 第二课时:A Let’s talk Let’s play C Good to know 第三课时:A Read and write 第四课时:B Lets learn Let’s chant C Story time 第五课时:B Let’s talk Group work C Let’s check 第六课时:B Read and write C Let’s play Task time 四上U2A1(词汇课) 2010.8 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Let’s do C let’s sing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1.能听、说、认读单词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story-book, notebook和schoolbag。 2.能够听懂Let’s do 口令并作出相应的动作,以及掌握under, on, in, near的运用和判断 3.欣赏跟唱歌曲“Books and Pencils”。 教学重点:掌握书包及各种教材图书的名称:schoolbag, Chinese book, math book, English book, story-book, notebook . 教学难点:根据指令熟练的做出相应的动作,以及掌握under,on,in,near的运用和判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笔记本、故事书各一本,常见的文具和一个书包。 2.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词卡。 3.学生准备书、文具。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Enjoy the song: “Books and Pencils”。 2. Free talk. (1)教师利用自己准备的文具和学生自由对话。 T:How many pens can you see ? S1: …….. T:How many pens do you have ? S1: …….. (2)教师询问两三位同学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利用手中的文具自由操练。 二、Presentation A、教学单词 1.教学English book. (1)(接上一环节)教师检查一两组同学后接着说 T: I have some books too. Look,教师出示英语课本 What’s this? Yes, this is an English book. (2) 教读English book--an English book-- This is an English book.然后板书让学生认读。 (3)词句链接。用句型How many English books do you have?学生回答I have…先师生练习再生生练习。 2.Use the same way to learn “Chinese book, math book”. 3. 教学story-book (1)T:(拿着一本数学课本)Is this a math book ? S: Yes. T:(拿着一本故事书)Is this a math book ? S: No. T: Good job! This is a story-book. (2) 教读、板书、认读story-book.并做词句链接练习。 4. Use the same way to learn“ notebook” 5. 教学schoolbag 教师把所有的书都集中到一起然后说Oh, I have so many books. So I need schoolbag to put all these books in it. 教师出示书包实物,教读单词、板书教学生认读单词。 6. 听读正音。 听录音、跟读新单词。要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7.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单词特点,例如,首字母的大小写、单词之间所空的字符、间隔符等。 8. 合作学习。 Read the new words in groups. (会的同学要注意帮助读的不太好的同学。) B、Let’s do 1.导呈 T:(把英语课本放到自己的头上)Look! The English book is on my head. Put your English book on your head. Ss按照老师的指令把英语课本放到头上。 T:用其他书籍进行替换练习。Put your Chinese book on your head / Put your math book on your head Ss: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2.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做动作。 T: Put your English book on your schoolbag / Put your note book in your schoolbag / Put your story- book under your math book/ Put your math book near your schoolbag 三、Practice. 1. 看封面说单词。教师拿出不同的书,让学生快速说出书名。如:a math book、Two story-books. (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正确运用复数。) 2. 看词卡,读单词。教师出示本课的单词卡片,学生读出相应的单词。 3. 幸运星。 教师把各种书都放进书包中,然后教师从中随便抓住一本但不拿出来,等学生猜过之后再拿出来,看看哪些学生猜对了。猜对的同学便是幸运星。教师示范一两次后,可请一名学生上来代替老师做,其他同学猜。 4. 同桌合作说做Let’s do中的动作,然后听录音,边说,边做。最后分小组操练、展示。 四、Production. 1. 简单描述、展示自己书包内的.学习用品。 使用句型I have a Chinese book ………….and …. 2. 听录音,学唱歌曲:“Books and Pencils”。 五、Progress. 1. 做一些听力题或是单词归类题。例如:圈出不同类的单词 (1) A Chinese book B. pencils C. a math book (2) A. schoolbag B. English book C. notebook (3) A. desk B. story Cbook C. chair 2. 做资料中的同步练习。 Homework. 1.听Let’s learn部分的录音并跟读。 2.和同伴一起做Let’s do部分,还可以适当改变句子中的文具及其所在的位置。 3.把学到单词和歌曲说唱给爸爸妈妈听。 四上U2A2(对话课) 2010.8 教学内容:A Let’s talk Let’s play C Good to know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1. 能听懂、会说“What colour is it ? It’s …… ” 2.了解书是由纸做成的,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教学重点:掌握询问和回答颜色的句型:“What colour is it ? It’s …… ”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学过的句子简单描述自己的书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笔记本、故事书各一本和两个不同颜色的书包。 2.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词卡、头饰。 3.学生准备书、文具、书包。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 Sing the song: Colour Song 2.教师出示颜色卡片,让学生说出其相应的颜色。 3.利用课本和词卡复习单词: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story-book, notebook和schoolbag。教师首先出示课本或者书包,让学生说出相应的单词,然后出示单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单词。 二、Presentation 1. 教学What colour is it?It’s ……. (1)复习完单词之后,教师顺手拿起我们的英语课本说,This is our English book. It’s yellow. 板书句子It’s yellow.教学生认读句子。 (2)接着第一步的话题,Our English book is yellow. Then look at our math book. What colour is it? 学生很清楚教师问的是什么,他们能根据刚才所学的It’s…很容易就得出答案。此时教师把句子What colour is it?板书到It’s yellow.的上方,让学生再次体会上下语境的关系。 (3)使用其他物品对What colour is it? It’s ….进行操练。 2.帮助学生理解a fat panda等其他对话内容 (1)猜谜。教师出谜学生猜,There is an animal in the zoo, it is black and white. What is it? 学生回答It’s a panda.教师此时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一只较胖的熊猫,And it’s a fat panda.教师可以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fat的意思,也可以引出thin与其进行比较帮助理解。 (2)在原有简笔画的基础上缓慢画出两条书包的背带,Look carefullu, the panda is changing. Oh, it is changing into a schoolbag. What colour is the schoolbag? 学生回答It’s black and white. (3)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这个熊猫书包是你的What do you have in it?帮助学生使用句型I have…,…, and….来回答。学生作出回答是教师可以顺势询问Really? May I have a look? 这是三年级所学的句型,学生能自然而然地回答Sure, here you are. 三、Practice 1.听音答题。(注意提醒学生合上课本听) What colour is Amy’s schoolbag? A. black B. white C. black and white 2.听音正音。要求Listen ,point and repeat. 3.合作共建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对话,组长注意分配好角色,同时要注意角色互换。 4.表演展示。Act the dialogue in pairs. 四、Production 1. Let’s play.(P17) 教师请一名同学和自己一起做示范表演,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利用手中的文具进行操练,然后进行小组展示。 2. Good to know. a. 帮助学生了解书是由纸做成的,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b.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五、Progress. 1.做本课时的同步练习题。因为本课时是对话课,所以最好有具体情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要知道学生课堂反应也会在老师教案课件里体现出来。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编织工艺品是将植物的枝条、叶、茎、皮等加工后,经手工编织而成的工艺品。编织工艺品在材料、色彩、工艺等方面形成了天然、朴素、清新、简练的艺术特色。
本课中学生要学习采用传统编织最基本的提压技法进行简单的穿编制作。可将纸条、草绳、草叶等材料,通过剪、粘、穿编等方法,编织成有趣的作品。
教材中用纸穿编成的“仙鹤”展翅高飞,活灵活现;用玉米叶穿编成的龙,利用了玉米叶天然的肌理,看上去纹理清晰,精美绝伦;用草叶穿编成的蝗虫,造型逼真;用彩色纸条穿编成的变色龙,色彩艳丽,趣味盎然;用草叶穿编成的小兔子,技法独特,新颖有趣;用麻线穿编成的小毛驴,精巧细腻,憨态可掬。这些作品能在材料选取、制作技巧及思路拓展上给学生以帮助。
本教学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双手,促进手脑并用能力的提高,又开拓了学生造型的新领域,会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教学思路:
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可采用激趣方式导入教学。教师课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穿编工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拆分、恢复,加深学生对操作步骤的理解。教师应适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问题,如色彩的搭配、经线的裁剪、图案的设计等,并进行个别指导,提高作品质量。本课教学可采用以下环节:认识编织概念—欣赏与编织有关的艺术表现形式—探索编织的基本技法与步骤—实践制作—展示评价。
教学建议:
教案一
(一)引导阶段
展示一顶太阳帽,交流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编织工艺,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回忆身边常见的编织物品,它们有什么用处?有什么特点?感受编织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与乐趣。
(二)发展阶段
拆开、恢复草帽,探讨它是如何编织而成的,了解编织的基本技法。
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并动手试做,初步掌握基本的编织技法。
学生欣赏收集的不同材质的编织工艺品图片,思考:编织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可以怎么添加?怎么进行造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交流,并动手实践,制作自己的作品。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学生展示作品,简述制作心得及感受。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环境卫生。
教案二
(一)引导阶段
课件展示编织工艺品,请学生讲一讲这是什么,用什么做的。教师提问:“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学生自学教科书中的穿编技法,探索其规律。观看教师示范穿编一件简单的作品,巩固基本技法。
分组讨论,总结步骤,解决难点。
对穿编技法进行改进、创新。对穿编材料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
在教师范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还可以怎么做,可以选取什么材料,并动手把自己的设想制作出来。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对学生作品的造型要求不应太高,只要作品完整、有趣就可以。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环境卫生。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2
2021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篇一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
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
1、在《会走的玩具》一课学习完毕后,自己设计、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间会走的玩具并进行展览。
2、在《校徽设计》一课中,设计课后拓展作业为:为我们自己的学校设计一枚校徽。
创造性的培养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
采取巧妙的设计提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将自己通过《变废为宝》一课学到的设计知识运用到为自己家的容器“穿上花衣裳”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的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全册教学进度
周 次 内 容
第一周 《色彩的冷与暖》
第二周 《线条的动与静》
第三周 《美术的节奏》
第四周 《变一变》 《色彩的对比》
第六周 《快乐的回忆》
第七周 《登山游戏》
第八周 “国庆”假
第九周 《校徽设计》
第十周 《精美的邮票》
第十一周 《做年历》
第十二周 《星座的联想》
第十三周 《美丽的画盘》
第十四周 《我心中的未来》
第十五周 《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
第十六周 《欢聚游乐园》
第十七周 《纸带穿编1》
第十八周 《纸带穿编2》
第十九周 《电脑美术》
第二十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篇二一 学生概况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南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重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二)教学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4.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5.能运用紫沙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并用水粉颜料加工、装饰。
四、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五 全册教学进度
周 次 内 容
第一周 《色彩的冷与暖》
第二周 《线条的动与静》
第三周 《美术的节奏》
第四周 《变一变》
第五周 《色彩的对比》
第六周 《快乐的回忆》
第七周 《登山游戏》
第八周 “国庆”假
第九周 《校徽设计》
第十周 《精美的邮票》
第十一周 《做年历》
第十二周 《星座的联想》
第十三周 《美丽的画盘》
第十四周 《我心中的未来》
第十五周 《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
第十六周 《欢聚游乐园》
第十七周 《纸带穿编1》
第十八周 《纸带穿编2》
第十九周 《电脑美术》
第二十周 《会走的玩具》
第二十一周 《我们的生日聚会》
第二十二周 《漫画与动漫欣赏》
第二十三周 期末测评 优秀作业展示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篇三一、班级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已经初步认识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了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对于一些绘画的基本方法了解的不够深,学生普遍创造性不够,在本学期将加强训练。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编写,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本册教材共13课,每一课即为一个单元。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造型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色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欣赏等,这些美术活动都十分接近生活,且可操作性强,很容易吸引学生,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加强美术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美术的空间,从而让学生明白美术无处不在。
四、教学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深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准备,做好课前准备。
2、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价值。
3、在课堂上运用范画,手工范品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5、教师加强学习,不断研究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学教研水平和业务能力。
6、推荐美术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3
2019年秋期数学教学计划
四(1)班 商志兰
1.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想象和事物产生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能质质疑问难,逐步形成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态度,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经过自己的努力,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教科书中的“你知道吗”栏目和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爱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体会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 95 %以上,班平均达到 90分 以上 。
(3)基本技能: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想象和事物产生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能质质疑问难,逐步形成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态度,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经过自己的努力,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教科书中的“你知道吗”栏目和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爱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体会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具体的活动,初步建立升和毫升的概念,知道1升=1000毫升。(2)理解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试商和调商;理解商不变的规律,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能正确解答连除的实际问题。。(3)会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能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相应的视图或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4)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段整理数据,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⑸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综合运用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并能按步骤实施解题。⑸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⑹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会解决一些稍复杂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⑺了解角、垂线、平行线的特征,会画角、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难点:(1)掌握用“四舍”法或“五入”法试商后需要调商的除法笔算方法,能根据简便计算的过程确定除法计算的余数。(2)能根据物体的形状想像相应的视图,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3)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确定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理解平均数的意义。(4)灵活运用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⑸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⑹理解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初步建立无限的概念;会用量角器量角,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充分整合数学教学资源,向每一节数学课要效率。
(2)与家长联系,双管齐下,共同督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点。
(3)平日教学实行过关制,做到段段清,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好每个知识点。
(4)帮助学生主动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5)在学生中建立竞争型学习机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年级数学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教 学 活 动 内 容
课 时
备 注
1至2
一、升和毫升
4
2至5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5
6
三、观察物体
4
7——8
四、统计
4
9—10
期中复习检测
8
11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4
12
六、可能性
4
13——16
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16
17
八、垂直与平行
6
18——19
九、整理与复习
8
20
期末检测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第2课时: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学重、难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
教学准备:滴管、量桶、瓶盖、水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取出纸杯,上节课上我们做了实验,1升水大约可以装满几个这样的纸杯(5个)?那么这个纸杯的容量是多少呢?如何精确表示出这个纸杯的容量,就需要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毫升)。
2.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见到毫升这个单位。(出示例3)
师: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二、认识1毫升
1.取出滴管,介绍: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毫升的水。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
(先用滴管吸取1毫升,然后慢慢滴出,数一数1毫升的滴数。)
实验:大约是18-20滴。
2.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0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
说一说: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
三、教学“1升=1000毫升”
现在我们认识了“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那么1毫升和1升比较下我们可以发现1毫升的水要比1升水少得多。现在你想不想知道多少毫升水是1升水呢?有什么办法吗?
实验操作,教师取出量杯(500ml)和正方体容器(1L),让学生观察量杯刻度,然后量出量出2杯500ml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1000毫升=1升 1升=1000毫升
四、完成想想做做: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
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
3.填空:4升=( )毫升 2000毫升=( )升
9升=( )毫升 5000毫升=( )升
五、全课小结: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进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使用合适容量单位。
教学难点: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认识?
2.出示练习一第1题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一第2题。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二、练习指导。
1.第3题。
出示各生活用品,先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
2.第4题。
学生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3.第6题。
出示生活中物品,先让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
4.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选择容器的容量单位的?有什么技巧?
5.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第9题。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每个量杯中液体各有多少毫升?你是如何读出数值的?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毫升?比1升多吗?
7.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如何比较的?
8.第11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让学生先说说你获得哪些信息?5岁儿童应该按照哪个剂量来服用?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注意用药安全。
三、布置课后练习:
到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坐单位的,各是多少升。
四、全课小结。
你现在对于升和毫升有了哪些认识?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1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商是一位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1。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例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小黑板出示)
⒈笔算: 48÷4= 65÷6= 93÷3=
⒉指名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新授。
⒈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要求“要打成几包”怎样列式?
⒉学习口算方法:
⑴提问:6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
⑵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口算方法并汇报讨论情况,师小结。
⒊完成“练一练”。
⑴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⒋学习笔算方法:
⑴60÷20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试列,指名学生板演。
⑵订正:说说自己笔算的方法,错误的学生请你找出原因。
⑶练习:80÷40。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说说笔算过程。
5.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96÷20 150÷30。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说笔算过程,并问问学生怎样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
(3)提问: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呢?怎样验算?
学生们验算,注意格式的讲解。
三、巩固算法练习。
⒈口算下面各题(练习二第1题)。
120÷20 70÷10 300÷60 320÷40 350÷70 720÷90
学生口算。其中一、二题说说口算方法,口算方法合理就可以,不强求统一。
⒉练习二第2题。
学生练习并验算。说说计算方法,商的位置,验算方法。
⒊练习二第5题。
⑴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用什么方法做?如何列式?
⑶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二第3、4题。
第2课时: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商是两位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2。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⒉使学生在探索、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教学准备:教学例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小黑板出示)
⒈口算下面各题,指名说出其中一、两题的思考方法。
120÷40 560÷70 420÷60 240÷80 320÷40
二、新授。
⒈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
提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算式怎样列?学生列式。
⒉提问:380÷30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
⑴估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
⑵笔算出结果。
①学生尝试完成,师巡视指导。(提示: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吗?)
②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1的?这个1要写在商的什么位上?为什么?商的个位是几?怎么来的?
③组织验算。
让学生独立进行验算。
比较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使学生明白两者的相互支持作用。
④小结笔算方法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可以先看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前两位够除,就先用前两位除以除数,得到的商要写在十位上。
3.教学试一试。
⑴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⑵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进一步明确计算时要先看被除数前两位)
4.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⑴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
⑵师小结,补充完整。
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前两位不够除,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⒉练习二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⒊练习二第7题。
⑴出示三组题,让学生一组一组计算。
⑵让学生比较每组两道算式计算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
教学后记:
第3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练习课(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8-15题。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⒉使学生能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小黑板出示)
1.计算下面各题。
360÷30= 310÷30= 421÷40=
720÷60= 340÷20= 523÷50=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基本练习、查漏补缺。
1.口算下面各题。(练习二第10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上下两道题的联系。
2.练习二的第11题。
⑴出示第11题,请学生读一读题目要求。
⑵学生独立思考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指名回答。
⑶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老师巡视指导。
⑷集体订正时,选择其中两题说说笔算过程。
⑸说说怎样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⒈练习二第12题。
先让学生说清楚每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
指名四位同学进行板演,最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第14题。
学生独立审题。提问:卡车要运走哪些水果?解答这道题时要先求出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列综合算式时的运算顺序)
3. 练习二第13题。
(1)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填写。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观点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点拨,使学生初点体会除法算式中的“商不变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些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练习二第8、15题。
第4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不要调商)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⒈口答:
⑴96里面最多有几个30? ⑵190里面最多有几个30?
⑶74里最多有几个20? ⑷274里最多有几个20?
⒉口答
42≈( ) 31≈( ) 69≈( ) 75≈( )
二、新授。
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⑴出示例题图,请同学们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⑵请学生列出算式?
⑶组织学生估计一下它的结果,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⒉笔算96÷32。
⑴提问:是不是3天正好看完呢?请大家用竖式来算一算。
⑵学生尝试练习,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你是怎样想到商3的,有什么好方法?
⑶组织学生验算,看看算得对不对。
三、模仿训练、加强理解。
1.完成“试一试”。
⑴出示题目,质疑:可以先怎样估计一下商?
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提问:你是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的?
⑶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2.完成练一练。
学生根据提示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正,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巩固训练。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1)出示题目要求,指名读题。
(2)请学生说说各题都是把除数看作几十数试商的。
(3)学生们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选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第5课时: 练习三(1)
教学内容:教材第15页练习三2-6题。
教学目标:
⒈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⒉ 通过提高题练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二、基本练习、查漏补缺。
小黑板出示口算练习
44÷4 90×60 16×6 270÷60
15×4 46÷2 95÷5 180÷30
学生口算,请生回答
三、对比练习、辨析异同。(练习三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一组一组对比着做。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答案。
比一比,每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四、指导练习。
⒈练习三第5题。
⑴请学生想想每题的商是几位数,然后指名回答。
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⑶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尤其要说清试商的方法。
⑷提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验算?
⒉练习三第2题。
⑴出示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审题。让学生明确从题目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⑵提问:如何求出儿童剧每天播放的多少分钟?要求多少能播放完,应该怎样列式?
⑶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⒊练习三第3题。
⑴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⑵提问:如何求出每位阿姨每天编织的中国结数量?
⑶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⒋练习三第6题。
⑴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⑵学生独立完成,把结果填在表格里。
⑶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⑷引导学生观察上表,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说出:要生产水泥的吨数越多,需要的天数也就越多。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些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6课时: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13页例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提问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图意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自主探索。
(1)出示自学提示: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第一种解法:224÷2=112(本) 112÷4=28(本)
综合算式:224÷4÷2=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3.继续讨论交流。
(1)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2)想一想,这题可以怎样检验?
(3)回顾解决问题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4.完成练一练。
三、应用提高
1.练习三第9题。
依次出示两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最后提出问题并解答。
2.练习三第10题。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练习三第12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4.练习三第1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审题。说说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11、13题。
第7课时: 练习三(2)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练习三15-2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⒉通过练习,进一步了解用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听算
80÷2 21÷7 39÷3 100÷4 81÷9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练习三第15题。
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生小结:做除法计算时,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后再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不至于把商中间或末尾的0漏掉。
2.练习三第16题。
依次出示两组题目,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再说说每组中两道算式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3.练习三第17题。
出示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再结合上一题中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下,你打算如何计算这三道题目?然后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总结:恰当选择计算方法,可以让我们计算更加简便。
4.练习三第18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独立审题。
(2)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时,说说自己的解题想法?
5.练习三第19题。
(1)学生独立审题,说说两道题分别用什么方法来做?
(2)交流对比: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6.练习三第20题。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拓展延伸。
完成思考题。
出示情景图,学生读题、审题。
讨论:抬一个西瓜需要2只小猴,现在只有3只小猴可以怎样分组?根据小猴的分组,说一说怎么分配路程才公平?再算一算平均每只小猴要抬多少米?
四、全课小结。通过练习,你又获得了哪些解题经验?
第8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要调商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例5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⒉初步学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调商的方法。
⒊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调商的方法。
2.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⒈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自己练习本上计算。
70÷9 69÷20 520÷60
集体订正后,让学生说一说用整十数除怎样试商。
⒉口答: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 )<83 30×( )<158
40×( )<250 20×( )<98
二、新 授。
⒈引入新课。
⒉教学例题
⑴出示例题图,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四年级一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可以怎样列式?
⑵探索“272÷34”的笔算方法。
①提问:272÷34可以怎样试商?为什么要把34看作30试商?你估计商应是几?
②学生独立尝试。
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师巡视指导。
③交流算法。
提问:用9乘34得306,272比306小,怎么办?
提问:为什么要改商8,指名回答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④学生独立完成竖式
学生完成竖式计算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格式。
⑶师归纳概括、模仿训练、加强理解。
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各题的竖式,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准确的商,并让学生说一说确定商的理由。
⑷阶段小结
试商过程中,发现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一个整十数后,有时试商和除数的乘积笔被除数大了,这时我们就要把商改成比初商小1的数,也就是要“调商”。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题。
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组的两题在试商过程中有什么区别。
2.“练习四”第2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题中三小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
3.“练习四”第4题。
⑴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⑵本题解答过程:184÷23=8(棵)
⑶集体订正后,教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有哪些不懂的?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练习四第3题。
第9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要调商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6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初步掌握“五入”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掌握“五入”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⒈竖式计算
⑴91÷20 326÷50 280÷30
⑵96÷32 326÷53 200÷43
⒉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个位是1、2、3、4的两位数除法,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二、新授。
⒈教学例题
⑴出示例题图。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可以怎样例式?
⑵探索“252÷36”的笔算方法。
①提问:252÷36可以怎样试商?为什么要把36年作40试商,你估计商应是几?
②独立尝试
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③交流算法。
先指名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进行全班核对。
再提问:商6对吗?为什么?
教师强调: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调商,命名余数比除数小。
⑶归纳概括
⑷比较,发现异同点。
让学生比较“372÷34”和“252÷36”的计算过程,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相同点:这两题都是把除数整十数试商;这两题都要调商。
不同点:34看作30用的是“四舍”法,36看作40用的是“五入”法;调商的方向不同,用“四舍”法取除数近似值的 ,要把商调小1,用“五入”法取除数近似值的 ,要把商调大1。
三、模仿训练、加强理解。
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各题的竖式,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准确的商,并让学生说一说确定商的理由。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5题。
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组的两题在试商过程中有什么区别。
2.“练习四”第6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题中两道小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
3. “练习四”第7题。
(1)先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从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平均每棵猕猴桃的产量是多少千克?平均每棵水蜜桃的产量是多少千克?平均每棵脐橙的产量是多少千克?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练习四第7题。
第10课时:练习四(1)
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练习四第9-13题。
教学目标: ⒈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
⒉通过练习,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
教学难点: 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时我们应该如何试商?(四舍五入)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
二、基本练习。
笔算:练习四第11题。
⑴先指名说出各题怎样试商。
⑵让学生独立计算。
⑶集体订正。
三、指导练习。
1.练习四第9题。
⑴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题目。
⑵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⑶说一说每组中的两题在试商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2.练习四第10题。
⑴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估计一下每题的商大约是多少。
⑵同学们算一算,指名板演。
⑶集体订正。
⑷提问:你今天比昨天估计的准了些吗?为什么?
四、解决问题。
⒈练习四第12题。
⑴指名读题。
⑵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⑶集体订正。
⒉练习四第13题。
⑴出示情景图,说一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⑵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骑电动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解答?
⑶学生独立解题后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11课时:练习四(2)
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练习四14-20题。
教学目标:
⒈引导学生先思考再计算,边计算边思考,计算后再思考,在思考中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
⒉巩固学生已掌握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及笔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
⒊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及笔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
教学难点: 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旧知。
口算:出示练习四第14题。
1.学生口算。
2.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基本练习。
笔算:练习四第15题。
⑴指名读题。
⑵同桌之间活动:一位同学估计商是几位数,再估计一下商可以是多少,另一位同学通过笔算来验证,然后两位同学交换,同桌比一比,看哪一位同学估计的最准。
⑶指名汇报。
⑷说说估商准确率高的方法是什么。
三、对比练习、辨析异同。
练习四第16题。
⑴指名读题。
⑵以小组为单位活动:估计一下这些算式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商可能是多少?组内同学讨论。
⑶分组将刚才估计的题目再笔算一下,来验证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学生练习。
⑷全班交流、订正。
⑸指名请出估计得最准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
四、课堂练习。
解决问题
⒈练习四第19题。
⑴指名学生读题。
⑵质疑:要求养鸡只数是鸭九倍,应先求什么?
⑶指名板演。
⑷集体证下。
⒉练习四第20题。
⑴出示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通过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⑵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出示2个问题)。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小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⑸全班交流并集体订下。
思考题
⒈在计算正确的商之后,我们可以先根据题目的意思列出这样的算式:
( )÷72=( )
( )÷27=26……18
⒉根据这样的算式,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12课时:商不变性质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7。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归纳商不变规律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快速口算)。
90÷30= 450÷50= 480÷40= 360÷30=
840÷20= 6000÷1000= 7000÷1000= 400÷200=
二、探索新知
(一)自主探究商不变的规律。
1.课件演示情境:孙悟空让猪八戒先填写下表,再回答问题。
①猪八戒只会计算第一道,后面几道由同学们帮猪八戒计算。
②孙悟空提问:“什么数变了,什么数没变。”猪八戒不会,同学们帮助他回答。(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商没有变。)
2.学生在小组内自主交流,探究规律。
教师注意引导““从第一行到第二行,被除数怎么变了,除数怎么变了,商怎么样?”
(1)让同学们任选两行探究“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的。”想好了把你的想法先和前后左右同学交流一下,然后集体汇报交流。
(2)汇报交流。师多指几名学生说,然后适时引导学生说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3)进一步讨论:同时乘的一个数和同时除以的一个数中的这个数是任意数吗?有没有哪些数不可以的吗?为什么?现在你可以有一句话概括下你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4)小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二)模仿练习,巩固对规律的认识。
完成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下每组中三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情况,再独立完成,最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练习五第2题。
先让学生默算,指名回答时随机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3.练习五第3题。
(1)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些题目,先和你的同桌说说,再计算。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五第4题。
(1)观察表格,你打算怎样填?有什么技巧吗?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5.练习五第5题。
(1)出示表格,让学生观察,说说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帮猪八戒弄明白课前孙悟空给猪八戒分桃为什么哈哈大笑。
教学反思
第13课时: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方法的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说什么是商不变性质?(强调“同时”、“相同的数”)。
导入: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一些除法计算更简便,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种简便计算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感悟规律
出示例题:队鼓单价50元,王老师带了900元,可以买多少个?
①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都有什么特点?
②想一想能不能使900÷50的笔算变得简单些,又使结果不变。
③根据学生讨论板书:在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各划去一个0。
④设问:被除数900末尾有两个0,为什么只划去1个0?如果把被除数末尾的两个0都划去行不行?
2.出示:队号的单价降为40元,王老师带的钱可以买多少个,还剩多少元?
①教师巡视;
②指名学生说,教师板演。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板演的算式,让学生讨论这里的“2”是几?
④引导学生通过验算检验余数是“20”还是“2”?
3.模仿练习,巩固新知识。
完成练一练。
三、巩固发展,形成技能
1.完成练习五第6题。
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五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汇报时注意让学生比较商和余数的变化规律(特别注意余数的变化规律)。
4.完成练习五第10题。
(1)学生独立审题,说说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可以先求什么?
(2)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先求出什么?
四、全课小结,内化知识
设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五、作业:练习五第8、11题
第14课时: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教材27-28页整理与练习1-6题。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⒉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方法,正确地笔算。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复 习
二、回顾整理、形成体系。
1.怎样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请举例说明。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怎样进行分类?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怎样进行试商?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
三、基本训练。
口算
⒈练习与应用第1题。
⒉指名学生口算,随机要求说说口算的方法。
笔算
⒈练习与应用第2题。
⑴出示第一组:140÷20 147÷21 147÷29
⑵谁来估计一下它商大约是多少?
⑶请同学们算一算这三题,指名板演。
⑷集体订正,提问:仔细观察这三道题,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⒉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
⑴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⑵集体订正。
四、指导综合应用、融会贯通。
解决问题
1.练习与应用第4题。
⑴指名读题。
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练习与应用第5题。
⑴指名读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本第6题。
第15课时: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整理与练习第7-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商不变性质,熟练应用商不变性质进行除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商不变性质进行除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什么是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如何应用这商不变性质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基本训练、查漏补缺。
⒈整理与练习第7题。
⑴学生独立完成。
⑵指名回答说说是怎样想的?
⒉整理与练习第8题。
⑴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完成。
⑵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⑶观察每组中的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向学生渗透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计算两个除数的积,再用这个数除以这个积。)
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⒈整理与练习第9题。
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⑵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说说解题思路。(先求什么?)
⑶全班交流,注意鼓励学生用不再方法进行解答。
⒉整理与练习第10题。
⑴出示情景图,理解题意。
⑵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解题方法。(先求什么?)
⑶全班组织交流,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解答。
四、探索与实践。
⒈整理与练习第12题。
⑴指名读题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你知道吗?
⑵小组讨论:观察你所填写的表格,有什么发现?
⑶全班组织交流。
2.思考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后提问:⑴这两题的商是几位数?(两位数)根据商是两位数,你能确定被除数的和除数的范围吗?(小组讨论)
⑵小组合作完成填空,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掌握哪些知识?获得了哪些解题经验。
六、作业:28页第11题。
第16课时:简单周期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国庆节公园、街道到处张灯结彩,彩旗招展。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出示教材30页场景图)师:这是其中的一个美丽场景,我们一起看这一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盆花、彩灯、彩旗),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彩灯、彩旗、盆花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说一说排列的规律。
师: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过渡语:你们观察得特细致,说得很好,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1.初步感受规律:首先我们先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第11盆花是什么颜色的?(黄色)
2.探索发现规律:
(1)你能发现盆花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吗?你能表示出来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活动时注意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出盆花的排列规律为:每3盆为一组,每组按“蓝花、黄花、红花”的顺序排列。
3.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1)现在你能按盆花的排列规律说一说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吗?在小组内和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的?
(2)汇报交流,方法优化。
画一画:蓝花、黄花、红花、蓝花、黄花、红花、蓝花、黄花、红花、蓝花、黄花、红花、蓝花、黄花、红花、蓝花、黄花、红花、
排一排: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第七组(蓝花)
计 算:19÷3=6(组)……1(盆)
注意让学生讨论:除数为什么是3?余数1表示什么?(每3盆一组,余下的一盆是蓝花。)
(3)重点比较: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可争论)
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4.独立尝试,巩固新知。
彩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第26面旗是什么颜色?第28面呢?
当学生解决第28面彩旗是什么颜色时让学生说一说没有余数表示什么?
5.小结。
师:像刚才盆花和彩旗这样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作周期现象。(板书:周期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一般策略是:先确定每组的数量、再计算出组数、最后看是什么物体或图形。现在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吗?(星期、春夏秋冬、红绿灯……)
你能用 这三个图形设计出一个按周期规律排列的图形序列吗?在作业本上画一画。
三、全课小结。
回顾探索和发现周期规律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教材32-33页例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
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学习例1。
1.观察投票箱。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投票箱)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个投票箱,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学生指一指)
(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先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观察。)
(3)汇报交流。教师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2.完成练一练。
(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指名1-2名同学说一说)
(2)练一练第2题。
三、学习例2。
1.出示视图1: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
分别从它的前面、侧面、上面观察,你分别看到的是怎样的形状?分别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相同吗?
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
2.完成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观察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吗?(前面和右面一样,同样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也可以得到相同形状)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完成练习六第1-3题。
五、作业:练习六第4题。
第2课时:观察物体(2)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例3视图。
提问: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出来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提示:
(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连一连。
(1)学生在课本的34页上完成。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3.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
(1)学生按例3第2幅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
(2)比一比:上面两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练一练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画一画。(练习六第5题)
注意:学生可以横着摆,也可竖着摆。
2. 摆一摆,比一比。(练习六第6题)
学生摆完后提问: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
3. 按要求摆一摆。(练习六第7题)
学生同桌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补充习题。
第3课时:练习六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9练习六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生尝试着画视图,进一步巩固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视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38页第12题)
2.谈话:
我们已经学会了“观察物体”,说说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二、练习指导。
1.练习六第9题。
(1)小组合作,取出3个小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
(2)汇报交流。说一说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3)小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练习六第11题。
(1)小组合作,取出4个小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
(2)汇报交流。说一说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3)小结:同一角度上的多个小正方体不在同一平面上,得到的视图可能是相同的。
3.练习六第1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六第14题。
(1)小组合作,摆一摆。
(2)学生独立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5.练习六第15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教师注意指导:从前面能看到几个正方体?是什么形状?从右面能看到几个正方体?是什么形状?
6.练习六第16题。
(1)学生独立审题,小组合作,摆一摆。
(2)讨论:你有不同的摆法吗?
7.练习六第1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拓展练习。
第39页“动手做”。
四、全课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一课时 分段数据统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3、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学习新课:
1、每个星期一,大家都会穿校服,看上去整齐又漂亮。
想一想,在每次换校服之前都要做什么呢?(量身高)
随便请几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问:是不是要为你们每个同学都设计一个尺寸,做出50种规格的校服呢?
出示全班的身高记录单,请大家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觉得应该怎样安排比较的合适?
(分大号、中号、小号三种规格。身高120cm~129的穿小号,130~139的穿中号,140~149的穿大号。)
2、现在我们已经想到了要根据身高把服装分成3种型号,看了这张记录单,你清楚具体有几套大的?几套中的?几套小的?那下面该做什么?
(按各段统计,可以用打“√”的方法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
更喜欢哪种统计方法呢?为什么?(用“正”字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结果)
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分段整理数据,注意不要遗漏不要重复。
写完之后与电脑的演示校对一下,如果有错,检查一下问题在哪里。
3、能不能就这样把画“正”字的记录表交上去呢?
指出:还要根据它完成统计表。
学生继续完成。与电脑校对。
想一想,那么多的班级,都制作了类似的统计表,而且每年都需要这样的统计,检查我们的这份表格,还缺了什么呢?
出示完整的表格,包括表名和日期。
4、服装厂的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
5、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分段整理的方法进行统计
二、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1、其实我们身边用分段的方法来整理的现象是很多的。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比如成绩:90多分的为A,70多、80多的为B,60多的为C,60以下的为D……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出示)
看了这些数据,你觉得怎么分段比较的合适?
(50多的为A,40多的为B,30多的为C,20多的为D。)
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交流校对
2、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丽的家园,需要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流水。
演示: “你知道吗?”
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一些常识
3、现在你们想知道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空气质量现状吗?(出示p.72第2题)
找一找,哪些城市的空气质量是“优”?画“正”字统计在表中。
那我们现在居住的城市空气质量到底如何呢?请大家找一找。(良)
把其他也是“良”的城市找出来,统计好
剩下的几个城市空气质量属于哪一段呢?继续填写。
根据“正”字整理情况,完成统计表。
看了这份统计你有什么想法么?
指名读一读表名,这个表名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时间:2004年4月30日
指出:空气质量随时会随着一些交通、工业等情况发生变化,所以这份统计表还特意要说清楚统计的时间。
4、再来看一份我们比较熟悉的城市——上海在2004年4月整个月中的空气质量情况
演示该题,先找到刚才提到的“4月30日 58”指出:4月30日这天,它的空气污染指数是58,空气质量良,是不是每天都这样呢?
(不是,有空气质量优的时候,也有轻度污染的时候。……)
根据这份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你能评价一下上海2004年4月份的空气情况吗?
你想到了什么?(我们要注意保护环境)
三、全课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统计。课后请大家多搜集一些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的素材,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在刚才提到的空气特别好的城市中,我去过四个地方:北京、贵阳、桂林、海口
边说边出示自己在这几个地方游玩时拍的一些照片,让学生感受美。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练习七
教学内容:44页2—7题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3、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第二题
1.出示题目,弄清题意
2.学生完成分段统计
3.怎么计算合计人数呢?算加法
4.分析数据:哪一段的人数最多?前十名,你能估计她的成绩可能是多少吗?(只要估计)
二、第三题
1.分别画出横向统计图
2.注意标注数据
三、第四题
了解我国代表团在第24~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数量,完成统计图。
第2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韩国汉城 5枚 第2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西班牙巴塞罗那 16枚
第2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美国亚特兰大 16枚 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澳大利亚悉尼 28枚
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希腊雅典 32枚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中国北京 51枚
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英国伦敦 38枚
四、第五六题
学生设计表格,在班内统计后,完成统计表
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分工合作。
数据记录准确,分析有道理
五、作业:完成思考题,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第49—5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2、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感受条形统计替可以说明生产、生活中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从报刊或查阅资料中获得信息或数据,体会统计有说明问题、对问题有简单预测的作用,产生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1格表示多个单位)
教学准备:光盘,事先调查好4大河流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以前认识过条形统计图,谁来简单的描述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几部分组成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选用的话题是关于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的。
先请大家来看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常识。
学生轻声阅读“你知道吗?”
读完后,交流,主要要明白:
(1)有89个成员国
(2)确定的方式有2个。一是超过半票的直接当选;二是没有超过半票的时候,最少的会被淘汰
追问:89个成员国超过半票是多少票?
5个国家一起竞争,需要多少次的淘汰?
二、学习例题:
1、演示: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成员国的代表投票决定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城市。在第一轮投票中,五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如下图。(图略)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
(比如具体的5个城市以及相应的得票情况等。)
这些数据使你想到了什么?
(根据评选规则,没有出现超过半数的情况,虽然说上海的票数是最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波兰将淘汰了……)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甚至可以问:89个成员国都投票了么?你可以怎么知道?
引导学生把图里的5个数据加起来,得到84票。问“84票”说明了什么问题?)
质疑:这张条形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认识的有什么不同呢?
注意观察纵轴上的数据,指名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在制作这统计图的时候,可以把1格表示成多个单位,比如说这里的1格就表示5票
当不正好是5票的时候,比如说是2票,就需要根据经验去选择合适的高度。
2、预测一下,波兰被淘汰之后,接下来哪个城市也可能被淘汰?
读试一试,看一下,自己的预测正确吗?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注意规范学生画条形时的步骤:(1)确定高度,并标上数据;(2)画框,连成一个条形;(3)画阴影
学生继续完成,并交流检查。
说说从统计图里你知道些什么?
最后提醒:完整的统计图还要有图名(已有),制作时间等,所以要填上时间:2002年12月
三、完成想想做做
1、(1)说说上面每座电视塔的高度
(2)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多少米?
问:如果我再提一个问题“江苏电视塔和中央电视塔一共高多少米?”合适吗?为什么?
那谁能继续提比较合适的问题?
2、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注意:(1)条形边成了圆柱体;(2)单位:万吨
(1)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高,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低?
(2)2004年的棉花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多少万吨?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4~28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的金牌数如下表(略)
说说第28届是在哪一年举办的呢?27届呢?
指出:奥运会每4年一届,正好和闰年是一样的,这几届都是在闰年举办的。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把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整吗?
要提醒学生注意: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区别
画完统计图后问:你看了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么?
4、查资料,了解我国的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四条河流的长度,再把统计图绘制完整。
长江6300千米,黄河5464千米,珠江2214千米,淮河1000千米
注意这份统计图和前面讲的有不同:条形是横向的,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这几条河流的长短。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练习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怎么求出平均数
(先求和,在求平均)
二、练习
1.练习八第3题
1.平均身高160厘米,李强的身高可能是155厘米吗?
2.学校篮球队中,可能有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
说说理由
2.练习八第4题
指名板演。平均每天卖出苹果核橘子各多少箱?
哪几天卖出的苹果箱数超过平均数?卖出的橘子呢?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多多少?少多少?一样多?)
3.练习八第5题
判断,注意平均数的含义
4.第6题
估计平均数,只要在最多与最少之间即可
5.第7、8、9题,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校对,订正。在求平均数的过程中要细心。
三、作业
完成第10题,补充习题中的练习
教学反思:
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巩固有关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讨论”阶段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在交流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学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秒表
学生:答题纸、文具等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上个星期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的同学表现得非常不错。
提问:适量的运动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健康。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
教师:这些变化需要一些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
明确目标
点名读教学目标
三、动手操作,活动讨论
研究运动时间的长短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刚才我们知道了,运动之后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证实是否会有变化。
第一步:伸出你的右手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左手手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脉搏在跳动。老师喊开始的时候,你们数一数脉搏跳动了多少次,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这样才能准确的测出脉搏跳动次数。
第二步:全体起立,老师喊开始的时候,原地跑30秒,休息几分钟后,再开始原地跑60秒。
第三步: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布置活动要求:了解原地跑步30秒和60秒前后脉搏跳动次数的变化情况。
四人一组完成实验表格
教师:测量脉搏时方法要正确,第一次原地跑步后要休息几分钟,等脉搏恢复正常后再开始第二次原地跑步
提问:运动后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两次的变化相同吗?为什么?
研究运动方式的不同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用同样的1分钟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记录脉搏的变化情况
选两名同学进行测试,其余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教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做个小测试,请两位同学上台,老师喊开始,你们在原地坐上下蹲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休息几分钟后,再跳绳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
提问: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小结:通过这一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时间的长短和运动方式的不同都会引起脉搏的变化,变化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在体育课上我们每分钟脉搏的跳动次数达到多少最合适。
教学“你知道吗”
学生自己阅读“你知道吗”
教师向学生介绍“脉搏的跳动”
练一练,巩固本章所学知识
六、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4
课题:光的魅力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光影效果及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学生采用纸张,泡沫塑料,木材等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并用各种不同颜色的人造光源照射作品,进行展示。
3、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设计制作,作品展示等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创作展示活动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欣赏光影效果及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设计制作。
教具学具:相关图片与资料、纸张、泡沫塑料、木材等工具与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导入课题,先让学生欣赏一些有强光影效果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欣赏,查阅各种资料,探讨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2、光影与生活,光影与美术的`关系,分析几个相关作品的设计思路并演示一些具体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分头设计,与组内学生谈论改进,并按制作完成作品,并进行展台布置。
4、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
三、收拾和:指导学生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积极的设计制作更好的作品,进行设计制作实践,不断提高美术的应用能力。并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光影艺术。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5
第一课
《教室一角》
教学目标:
1、学习书籍推介设计、队角布置设计与制作、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的方法,了解班队活动角的设计、制作与布置的各种方式及表现形式。
2、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3、.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队角是我们少先队的活动阵地,用文字、图画、实物、照片、图书及相应的制作等来宣传一个中心内容,供我们经常参观和利用。今天我们一起来策划一个有创新意味的队角布置方案。那如何设计布置方案,又如何实施方案呢?
二、了解队角
1.队角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我们来看看这个队角是什么主题的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主题)
2.为了表现这个主题,队角的教育与宣传内容有哪些?
3.队角还有咨询箱、工具箱、小队日志、中队日志等项目内容。
4.这个队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吹塑纸、彩纸、图片等)
三、探究设计方法
1.我们教室原来的队角是什么主题?你准备用一个什么主题来创意我们的队角?(学生表达创意)
2.比较队角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分析,小结:构图散乱、颜色灰暗的不好,层次分明的好。
3.说一说教材上设计方案草图的特点。
4.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布置方案?我们来试试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尝试草图设计训练)
5.反馈与指导布置方案的设计。
四、分工设计
1.根据座位分布,分出8个小组,组内自选小组长。小组成员合作,每组选定和完善
出一个队角布置方案。对分工提出建议:
每组由3人设计队角教育与宣传内容,l一2人设计小队或中队日志封面,l一2人设计医药箱等物品的外观。
2.学生分工设计。
五、展示评述
每组派代表来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说说分工情况,将准备用一些什么材料来制作。其他同学说说,觉得最有特色、最好看实用的队角设计是哪个?对设计有特色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二课时
一、任务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队角布置的设计,今天,我们就要大显身手,将队角制作和布置出来,大家有信心吗?
二、学习制作方法
1.根据所带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上节课的设计进行排版。排版注意疏密变化、均衡协调。
2.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吹塑纸,皮纹纸等可用来给图片或文字衬底框边。提问:还可以怎样有效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材料? 3.队角刊头的制作可以剪贴,也可以绘画。
4.应同时进行队角周围的咨询箱、医药箱等的制作。
三、分工制作
学生分工合作进行队角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分小组布置队角,展示于教室角落。
2.说一说,自己组队角的特色。评出最优秀的队角布置,师生共同贴到教室的队角处。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用简洁明了美观大方的图案表明课程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而形象,简洁而美观的设计各门课程图标;集体合作作业的组织
一、欣赏导入
1.上节课我们齐心协力美化了教室的那一角(指向队角等),这节课我们用集体的智慧再来美化教室里的一件东西,它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好朋友,猜猜是什么呢?
怎样把普通的课程表美化成充满创意又美观有趣的课程表呢? 2.我们来看看这张表有什么特点?(课程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3.揭示课题——课程图标设计
二、认知了解
1.借助学科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形式、特有符号、象征图形等进行设计,以突出各门课程的特点。
2.用最简练的图案(形象或文字)表明课程的特征。
三、探究设计方法
1.想一想我们的美术课可用什么图形表示呢?板书:工具材料。看看这三幅草图,哪一幅最适合做课程图标呢?为什么?
第一幅罗列太多内容,不精练。第三幅外形散乱,不美观。
板书: “简洁”。
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课呢?
还有什么课也可以用工具材料表示?(科学课、信息课、数学课)2.数学课还可以用什么表示?板书:特有符号。
还有什么课具有很典型的符号?(音乐)
3.同学们看这个是什么课程的活动形式?板书:活动形式。
怎样把这样的场景图案化成代表课程的图标呢? 学生上台绘出草稿,大家进行评选。
老师指导:精简到2—3个内容并进行排版。
4.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图标,看看它精选哪些内容?是怎样排版的?想想它是代表什么课呢?(思想品德课)板书:象征图形为什么它也是用了象征图形呢?师生互动交流。
5.讲一讲它是怎样进行综合运用的。
6.看看这个课程表上周二第三节课是什么课。
怎么看出来的?老师再指几节课,让学生判断。
7.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图标,为什么?你想设计哪一科的图标?
四、分工设计
1.六人一组分配工作纸,每人按组内分配完成一课的图标设计。
2.图案设计大小合适、简洁美观、色彩鲜艳、富有创意。
3.剪下图标,插入课程表底纸,准备参加“精彩二选一”。
五、集体组合、展示评述
1.学生将完成的图标设计参加“精彩二选一”的游戏,通过互评被选为优秀者即可组
合进入大课程表。
2.将完成的课程表贴在教室一角,为我们大家的杰作鼓掌。
通过这一课我们运用集体的力量美化了教室,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呢? 4
第二课
《花手帕》 教学目标: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3、板书课题:花手帕(一)纸手帕
二、方法指导
1.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小结板书:折纸,染纸)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
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
三、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自主表现
I.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五、展示评价
I.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第二课时
一、尝试表现
1.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回顾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导人新课,提问引导思考:制作纸手帕染前要先折。那么,制作布手帕在染前,你准备将布料做怎样的处理? 3.学生讨论、尝试。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仿效民间艺人的手法,制作扎染手帕。
5.板书课题:花手帕(二)布手帕
二、方法指导
1.观看短片,了解民间扎染的发展、制作过程、方法,以及民间扎染作品欣赏,画面配讲:
①扎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主要盛产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其制作方法是把布料用绳线捆扎后,再用染料煮染。凡是扎了的部分染料进不去,这样就保留了布料原有颜色的面貌而形成图案,因此叫扎染。
②在机器印染术出现之前,人们的服饰花纹、家居用品等就是用这种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扎染作坊,如湘西凤凰、云南大理、贵州等。
③扎染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
2.教师模拟民间扎染作坊师傅的身份,示范、讲解课堂制作扎染花手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①捆扎布料。
②浸染布料。
③展开呈现。
三、观察分析
1.将扎法图示和染出的图案两两对比欣赏,从中明了制作扎染手帕的关键所在:扎的方法、位置、松紧等直接影响扎染纹样的样式,扎、染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进行设计。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创作表现
1.学生动手制作扎染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评析交流
.将学生的扎染作品悬挂在教师课前牵扯的铁丝或绳线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提问:
①你是如何做出扎染手帕的?有小窍门吗? ②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③再给你一块白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成花手帕?
第三课
《纸品乐陶陶》5 教学目标:
1、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
2、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3、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教学重点: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教学难点: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教学活动:
一、欣赏导入、反馈交流
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
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翻作的?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二、方法指导
1、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纸品乐陶陶
2、学生尝试将皱纹纸制作成纸绳或纸团。
3、师生交流解决捌作问题:
(1)怎样使纸团的大小基本一致?(2)怎样搓纸绳不易松敢?
4、教师规定时间,学生合作准备材科。
5、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步骤
(1)构思画草图: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简洁鲜明。
(2)涂胶:用胶水或胶棒均匀地涂在所画图形的线上。
(3)粘贴:将纸绳或纸团牯贴在所涂胶的部位,并将其轻压粘牢,示范时结合采用单线贴和团线贴法。
6、学生根据出示的草图讨论,什么地方可用纸团,什么地方可用纸绳。
7、学生为两幅作品提出评价。
(1)纸团排列松散,形象不突出。
(2)未注意纸团、纸绳与底纸的色彩搭配。
8、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设想。
三、自主表现
两人合用材科,各自用纸绳、纸团制作一幅粘贴画。
四、体验感受厚纸条的性能
出示厚、薄两张纸条让学生用力拉扯或折制,并谈感受.
教师总结厚纸条的性能特点:有弹性、易成形。
五、尝试探究纸条成形方法
1、学生尝试将纸条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2、评析作业,了解纸条成形的多种方法:折、卷、压、扭等。
3、小组合作将尝试制作的纸条小零件进行组合拼摆。教师适当提供技术指导。
六、作品赏析
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抽象、具象作品,半立体、全立体作品)
七、归纳制作步骤和方法
1、教师示范,小结纸条工艺品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1)将卡纸裁成等宽纸条。
(2)构思:要求将实物变形.运用概括、夸张、添加、想像等方法,使之变得适合于用纸条制作。(出示动、植物变形图辅助讲解)
(3)制作:运用卷、折、压、扭等方法进行想像创造。
(4)粘贴组合成形。
2、出示一朵花的草图及相关的纸条工艺品,让学生感受同一内容由于制作方法、组织形式不同,可产生很大变化。
八、创作表现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老师指导粘贴固定纸条的方法。
九、评析交流
以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第四课
《时间告诉我》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2、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像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教学难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感受各种风格的钟表.聊一聊钟表的特征及每种风格的钟表给人的独特感受。
2、学生拿出从自己家带来的钟表,与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
二、认知了解
通过观察自己带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的外形结构。
三、自主表现
1、师生讨论,考虑钟表设计方法及要求,设计体现创意。从整个钟表外形的设计及指针、刻度和数字的设计等方面考虑。
2、欣赏钟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钟表?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出适合做钟面的材料、适合做刻度的材料、适合做指针的材料。
3、通过展示各种设计不够完美的钟表.使学生巩固钟表设计的特点与方法,避免学生制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如:钟面太过复杂看不清指针、指针太过相似、时间不明确、钟表外形阻碍指针行走等等。
4、自学纸手表的折法,师生共同探讨指正。
四、自主探究
2—3位同学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只精美别致的钟表。也可折叠一只纸手表,设计添画完整。与同学一起玩一玩时间游戏。
五、展示评价
开展“我的红星送给谁”的评价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相互看看同学们设计的钟表外形,相互提提改进意见,说一说你喜欢的设计,在自己最喜爱的钟表作品上贴上一个红星。最后,比比谁的红星最多。
六、知识迁移
1、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时间的?
2、欣赏历史上最早的计时器(日晷、沙漏等)。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钟的历史文化。
3、课后通过上网找资料或去图书馆等方式了解更多的有关时间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报时”小游戏:
1、讲台前面摆着一个大钟表模型,请一名学生根据播音员的报时拨动指针,设置时间。
2、请学生上台,模拟电台播音员进行报时游戏,拨动大钟表指针。其他学生_在座位上用上节课制作的钟表一起拨动指针。
二、方法探索
1、师生互动:
教师拨动大钟表指针,并报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学生们在座位上(可在座位旁)做动作表演这个时间自己在于什么。
2、教师依次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a.这三幅画各画了什么?这三幅画有什么联系?
b.你能将这三幅画按顺序排一排吗?为什么这样排?(按时间顺序)
3、相同的时间里,不同的人都忙着做些什么呢?
4、游戏表演:
请一名学生上台拨动大钟表报时,三名同学为一组,上台分别从纸盒里抽出一张纸条,扮演纸条上不同角色(如:工人、农民、医生等).表演在这个时间各自在做什么。
5、讨论:了解有“时差”的现象——世界各地时间不一样。
6、说说这些绘画作品的特点,与前面的作画方式有什么不同?
三、创作训练
1、出示作画要求。
2、学生任选一种作画形式独立创作。
3、教师巡同辅导。
四、展示评价
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四周的展示板上。与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画,并进行简短的评价。
五、拓展延伸
1、听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谈谈感受。
2、课后自己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第五课
《蔬果的联想》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2、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像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二、感知联想
1、提出思考:你认为南瓜变青蛙妙不妙?为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联想
形体(圆鼓鼓)
南瓜 色彩(黄绿色)青蛙
纹理(黄绿相间的条状花纹)
4、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和教材第14页小训练中的白萝卜,分组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三、自主探究
1、教师指导一名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出作品的大致造型。
2、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垫板和刀具,注意安全。
3、要求学生自学教材,阅读说明文字,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镂、刻、组合、插接等。
四、赏析作品,创造表现
1、作品赏析。
2、分组自由创作。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自由欣赏,自由交流。
2、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
第六课《玻璃水彩》
教学目标:
1、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性使美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学生欣赏一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个树根
2、师问:这是什么? 师问:像什么? 小结:对,像老人,像“山峰”,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r美的形象。
二、认知了解
1、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
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2、师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三、方法指导
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共同完成)
1、在玻璃上涂色,稍浓。
2、点水渗化开来。
3、覆盖纸张,轻抹。
4、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
5、发现形象: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h.弹水;c.撒盐。
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四、创作训练
1、作业要求:
(1)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
(2)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2、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
1.请自认作业成功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3.教师总结。
第七课
《窗口》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
2、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
3、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和创造美的生活的欲望。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教学难点: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展示窗口图片,了解窗的作用。
2、揭示课题——《窗口》
二、了解认识
认识不同时期的窗户形式,了解窗的历史。
三、自主探究
1、你家的窗户是什么样的?透过窗口可以看到什么?你喜欢自己家的窗户吗?为什么?
2、展示欣赏造型多变、风格各异的窗户。
3、讨论分析窗的结构。(窗户分为外框、窗格及装饰等)
4、变一变:窗框有哪些形状的变化?窗格可以怎样变化?
四、尝试表现
尝试设计一个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窗框造型,并画出相称的窗格。
五、欣赏评价
1、同学互评:每组评出最佳设计方案粘贴在展板上,并介绍其设计构想。
2、教师点评,学生进一步完善设计。
六、初步制作
1、分析材料:哪种材料适合做窗框或窗格?
2、教师指导帮助,全组同学合作制作窗框。
3、展示讲评。
第二课时
一、感受想像、欣赏提高
1、欣赏几种窗户,说说它们的特点。想一想,打开这扇窗,窗外会有怎样的景色。
2、课件欣赏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漏窗:设计师巧妙地依据风景设计窗口,达到引景的效果,使窗与景相得益彰,收到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3、对比欣赏不同的窗口,选出其中你喜欢的并说出理由。
4、为窗户搭配合适的风景。
二、综合探索
1、根据本组窗户的风格设计窗外美景。
2、合作绘制画面。
3、进一步添加装饰。
三、延伸应用
1、自由欣赏展示:你最喜欢哪一个窗口?为什么?
2、将作品挂在教室的墙上。
四、总结评价
1、教师评价学生在整个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表现,重点评价自主研究、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等方面。
2、大家谈谈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与体会。
第八课
《剪纸的故事》教学目标:
1、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2、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教学难点:锻炼语言组织河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1、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
二、故事交流
1、在你的身上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讨论、演示分工合作过程
1、(从各小组中挑出一个典型故事)清三位同学来跟老师合作示范。
2、先分工再进行组合。(学生讨论怎么分工)
3、师生示范剪刻步骤。
①随意剪出外形。
②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张的细竹和花纹的处理?花纹有什么特点?中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就是锯齿纹和月牙纹。③组合粘贴。
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胶涂在底纸上。
出示几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 ④添加道具。
故事“剪”完了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添加背景、道具等。
四、欣赏剪纸故事作品
1、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本组展示板上,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评述作品。
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五、合作完成剪纸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欣赏评价
1、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2、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故事每天都有,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你就能发现,受到启发。愿我们都成为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第九课《“打扮”文章》教学目标:
1、加深对生活情趣的体验和感受。
2、学习“打扮”文章的方法。
3、培养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学习“打扮”文章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齐唱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边唱边观察歌词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问:歌词发生了,什么变化?(词语、底色)可以怎样打扮一下让它更漂亮?(加边框)
2、导入课题:
文章这样打扮一下果然漂亮了很多,今天我们就看谁最会“打扮文章”。
二、认知了解
1、观察评议
欣赏一幅优秀学生作品,讨论创作方法。观察一幅学生作业,指导矫正作业中常见的问题。
2、引导思维
如果给你们一段文字,你会怎样来打扮它呢?(词语、边框、底纹)我们除了能用画的方法来打扮文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打扮文章呢?(蜡笔水彩、装饰手工„„)
3、分组比赛
分四小组进行尝试作业。提出比赛要求。
4、讨论,制作,评比。
5、总结。
三、发散思维、创作表现。
1、矫正深化
出示学生作业,展示作业中常见问题,讨论矫正。
2、创作要求
用你喜欢的工具来打扮你的文章。打扮好文章后,用自己喜欢的装饰工具与方法,将作品装扮得更漂亮。完成作业后给自己的好朋友读一读,相互提提意见,改一改。
四、创作表现
1、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齐评作品。
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五、延伸应用
1、发散思维
生活中,我们除了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打扮文章,还可以打扮什么,让它更漂亮更有趣呢?
2、课后交流
送礼物(用各种方法打扮的生活物品)课后交流:这些礼物是用什么方法打扮了什么东西?它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第十课
《拼泥板》 13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泥板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会运用泥板来塑造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有趣的形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泥板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动手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用陶泥做各种物体的方法。
2、师生讨论。
3、揭示课题:拼泥板
二、体验感受
1、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做泥板?(分组讨论)
2、学生动手做一做。
3、教师示范泥板的成型方法
三、工具材料
泥板成型是陶艺制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工具材料。
四、方法和步骤
1、泥板造型的几种方法:
卷(教师边讲边示范“卷”的方法、要领及注意事项)、折、切、挖、粘。
2、制作步骤:
a.用拍压的方法将陶泥做成泥板;
b.用泥板卷筒(示范做鱼)做成鱼身,捏出
鱼嘴、鱼尾;
c.用多余的泥板做鱼鳍、鱼眼粘在鱼身上;
d.装饰刻画,整理成形。
五、作品欣赏
用泥板制成的具有代表性的陶艺作品欣赏
六、作业要求
1、将泥板卷折成型后,大胆想像装饰,独立
制作成一个形状独特、新颖的形象。注意粘接要牢哦。
2、讨论:你会用泥板做一个什么样的物体?
七、创作训练
1、分组进行创作
2、教师巡视
3、师生一起评议
八、欣赏评析
陶罐、浮雕、雕塑欣赏
第十一课《雪花飘飘》教学目标:
1、用泡沫表现雪花,自制一个“雪花飘飘”的玩具,并了解有关制作原理。
2、掌握有关制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体验创造的乐趣。
3、感受冬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用泡沫表现雪花,自制一个“雪花飘飘”的玩具。教学难点:感受冬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教师自制的“雪景”玩具,学生轮流吹一吹。玩一玩。
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玩具并提出观察问题:
(1)这个玩具由哪几大部分组成?
(2)每个部分都用了哪些材料?你能用其他材料替代吗?(3)这些飘动的“雪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4)如果你来制作的话会按什么样的步骤来做?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
A.玩具主要由底、盖、景三大部分组成。
B.底——泡沫板,盖——塑料瓶,景——综合材料。
C.“雪花”其实就是泡沫珠,可用摩擦泡沫板的方法得到。
D.制作底与盖——制作“雪景”——将底与景组合后将底与盖接好——摩擦出泡沫珠将其从瓶口灌入。
3、请学生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
二、认知了解
1、欣赏有关雪景的图片和影片。
2、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词汇描述一下印象中的雪景。
3、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出来的玩具中的雪地景色。
4、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景色,说说它是如何制作的。(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作者如何巧妙地利用材料。)
5、学生观察分析自己所带材料,互相说说它们适合制作什么样的景色,并讨论采用什么方法固定在泡沫底板上。
三、探究创作
1、师生合作制作“雪景”玩具,进行简单示范。
2、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及教室卫生保洁。
四、交流评价
1、学生拿着自制的玩具在教室内自由玩耍,边玩边向其他同学展示介绍自己的“雪景”玩具,或者交换玩具玩一玩。
2、让学生说说对自己的玩具的看法,好的地方或还有待改善之处。说说最喜欢哪个玩具并说出原因。
五、课后延展
1、提问:你们知道“雪花”是如何飘舞起来的吗?
2、简单演示空气由吸管进入瓶中,在瓶中流动形成风,于是带动泡沫珠飘动的过程。
第十二课《色彩ABC》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
2、能用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试着制作1一2种颜料。
3、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教学难点: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实验。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将菊花在白纸上用力摩擦,发现了什么?
2、讨论:在生活中你还发现过这样的事情吗?
3、师总结:在大自然中有丰富的材料都可以制作出颜料。
二、欣赏讨论
1、欣赏几幅作品和染制的方巾。
2、寻找合适的材料:你从大自然中找来了些什么材料?
3、分小组讨论:如何利用工具将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出颜料呢?
4、总结制作方法:用小棒和碗捣汁,用纱布包好或用过滤网挤压过滤出汁液。
三、自主探究
边制作边用简短的文字填写研究表格。
四、交流探讨
每组小组长进行汇报总结,讨论解决遇到的困难。
五、总结评价
1、用自己制作的颜料组内共同完成一幅画。
2、贴在展示板上评一评。
六、欣赏评析
1、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的色彩很漂亮,我们也可以直接利用它们来直接作画。
2、史前艺术家都是用土和矿石制作出颜料画画。
我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中国画中的朱砂色颜料是把朱砂矿石研成粉末获取的。
研究表格:
制作的原料
制作的方法
遇到的困难
颜料的颜色
试试效果
是否成功
第二课时 16
一、激趣导入
1、学生观看录像
2、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的色彩很漂亮,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它们来做一幅美丽有趣的画。
二、整理材料
1、学生观看图片
2、学生开展讨论:你找到的细小物件有哪些颜色?有哪些形状?
3、教师提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可直接利用的材料吗?
三、方法步骤
1、欣赏范画,讨论这些画是用什么颜色和哪些东西做的?
2、学生看书,讨论并总结活动步骤。
四、自主探究
1、尝试作画后学生自评。教师总结作画方法。
2、引导学生评价范画,掌握创作要领。
3、教师小结:构图要饱满;设计要新颖;涂胶水要匀;铺色块时材料要密、齐、匀;巧妙运用不同形状的材料。
五、开展活动、学生分工又合作,愉快地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学习评价 1、学生互评。、师评:肯定学生的精心制作,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
第十三课《乘风破浪》 教学目标:
1、收集船舶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2、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
3、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4、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习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教学难点: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7
一、探究学习
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
(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
(2)作业分析,船体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二、欣赏了解
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三、师生探讨
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平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
4、师生交流写实性绘画的特点。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
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四、尝试创作
1、提供作业方式:(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2)提供两幅船的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2、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3、学生作业。
五、评价交流
1、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第二课时
一、欣赏激趣
1、引导学生观察做木船的过程。
2、揭示课题。
二、认知了解
1、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说说其分别适合做船的什么部位。
2、教师小结:长的木头适合做船体,薄的木板适合做船的甲板和船舱,短小的木头可用来堆砌船舱等。
3、启发思考:在制作中木材不符合自己的构想要求,该怎么办?
4、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现场演示切割或修削板材、锯木头的方法,如制作甲板选择长方形木片,分别裁切两个或四个角就行了。
三、尝试体验
1、小组合作尝试用木头等材料组拼成一艘船。
2、在制作中思考以下问题:
(1)船体制作成什么形才符合力学要求?(2)怎样使船体更美观,更有特色?(3)用什么办法使你做的船变得更牢固?
四、讲授释疑
1、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引导观察。
2、通过作业评析了解组拼船体的方法:
(1)下面大上面小,逐步向上搭建。
(2)左右两边搭建,平衡感较好。
(3)组拼时注意大小木头的搭配,高低起伏的变化。
3、老师再次出示做好的木船范品与学生作业比较,解决工艺制作的技术问题和细节处理问题。
五、拓展思路
学生欣赏各种船的图片资料,谈自己的构想。
六、学生制作
学生两人合作制作一艘自己喜欢的木船。要求:造型美观,富有创意。
渗透: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七、游戏激趣
1、展示:将学生做的船放入水中漂浮、玩耍。
2、质疑: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船”不下沉?出示范品启示。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资源的知识,初步学习招贴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综合应用活动,提高对水资源的危机感的认识,知道用美术的方式关注生活。
3.初步学习利用招贴画宣传节约水资源,唤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资源知识,能设计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
难点:巧妙地设计并进行一次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美术宣传活动。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认识世界水日等知识,初步了解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发展史、文化等。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名画家笔下水姿态的欣赏体会,完成第一次练习:用合适的线条画某一种水的姿态。
3.展示学生用线条描绘的各种水姿态的作业,师生共同进行简单的评价。
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水资源被破坏前后的现状对比,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水资源。
5.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调查了解家乡水资源的现状,总结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制定针对该办法的宣传活动方案。
6.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8.启发学生观察、研究中国国家节水标志的设计手法,教师介绍其他地区先进的水资源保护方法。
9.拓展:要求学生课后寻找关于水的各种知识的材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招贴画实物等。
教学过程
1.请学生展示第一课时学习后搜集的关于水的各种知识的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根据课本的图片欣赏,讨论以下2个问题:
(1)什么是招贴画?
(2)招贴画的特点是什么?
3.教师在学生小组代表汇报之后进行小结:招贴画通常包括创意图形和标题两个部分:创意图形可以用各种手法来表现
标题可大可小,要与图形协调地编排设计在一起。
4.欣赏各种爱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学习招贴设计的多种方法。
5.提出本课时作业要求:设计一幅爱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画。
6.学生完成招贴设计,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招贴画,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8.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水资源,进行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活动。
第2课砖石上的雕刻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和了解砖石雕刻作品的有关知识。
2.运用刻、挖法,学习制作泥板雕刻,提高造型能力。
3.感悟砖石雕刻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体验造型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泥板雕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难点:根据材质的特点,巧妙构思,创作出具有一定主题的浮雕作品。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浮雕作品《五四运动》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之
一),说说作品带给你什么感受。
2.教师小结,出示课题:《砖石上的雕刻》。
3.引导学生欣赏历代砖石雕刻艺术品,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砖雕作品的艺术魅力。
4.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第7页的泥板雕刻步骤图,师生共同探究:怎样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创作一件浮雕作品。教师适当进行示范。
5.提出作业建议: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创作一件浮雕作品。
6.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泥板雕刻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7.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8.展示评价:以“泥雕作品展览会”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9.拓展延伸:欣赏不同材质的雕刻艺术品:玉雕、木雕等。
第3课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墙文化(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感受不同风格的墙的艺术美。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等,学习如何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将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独特的“墙”。
3.感受丰富多样的墙,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并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难点: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纸张、泥巴和泥塑工具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感受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墙。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运用关键词(材料、形状、色彩)选择一面墙进行介绍。
3.教师小结:墙的种类繁多,不管用什么材料、什么形状,稳固对建造一面墙来说,非常重要。介绍墙的组成部分:墙脚、墙顶和墙身。点明墙脚的重要性。
4.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材料的墙,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材料给墙带来了怎样不同的美感?
5.教师启发学生创新: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表现墙?假如只用泥又该怎样创作表现墙呢?
6.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用泥巴制作零件。
7.教师创作墙体图纸,让学生欣赏同学创作的砖块墙图纸方案,感受砖的多样性,同时强调注意墙的稳固性和趣味性。
8.引导学生欣赏陶艺大师创作的墙作品和同学的泥塑墙作品。
9.教师提出本课时的作业要求:
(1)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2)灵活运用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10.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II.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12.拓展:启发学生观察、欣赏各种艺术墙。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静物的分类、组合,及构图中主次关系的基本知识,感受绘画作品中构图的美。
二、运用所学,以线描的形式表现身边的静物,初步做到有意识地运用构图这一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与思想。
三、培养乐于观察事物,形成对静物绘画的浓厚兴趣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一、学生能运用所学对静物进行分类、组合并形成基本的构图意识。
二、让学生了解静物画家及线描静物画作品。教学难点:
一、运用所学,以线描的形式表现身边的静物。
二、初步运用构图语言来传递情感和思想。教具准备:各类静物、
学具准备:画纸、橡皮、铅笔,水彩笔、油画棒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4分钟)
1、老师拿出一个苹果,询问同学们喜欢吃苹果吗?讨论苹果的用处(有营养、好看)图片展示各类物品(水果类、蔬菜类、学习类、家庭生活类等等)。蔬菜和水果非常有营养,对我们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各类文具等生活用品因为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所以成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好伙伴。(我们可以给这些物品使用一个统一的概念名称)
2、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这些物品,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这些物品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叫做静物。我们把它们摆放在一起的时候,就给它们组成了一个美丽的大家庭。 3、展示课题《静物一家》
二、探究学习:(13分钟)
1、同学们,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礼物,请你们将它们组合起来摆放在课桌上。(学生随意的组合)
2、老师这里有几张静物的'图片,想请同学们帮老师选一张你觉得比较喜欢的好吗?请学生回答为什么这样选择?(老师总结,这也是老师要告诉大家的,一幅比例大小合理的构图,给我们的心里感觉是比较舒服的)
3、构图的第一步就是合理的摆放静物,这里面同学们可以考虑主题物体占据大面积位置,次要物体要起到衬托主体物的作用。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才会比例合适、构图饱满。
4、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把课桌上的静物摆放做一个比较合理的调整。老师帮忙指导、及时评价并帮助学生摆放静物。(由学生尝试画一幅静物的构图练习。要求静物在画面中占据的位置和比例要适当,并及时对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评价。)并示范线描写生:(老师在黑板上用线描的形式示范静物线描写生。边画边讲解要注意线条的粗细、疏密、穿插组合。)
5、静物画: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欣赏线描静物绘画作品。(在欣赏作品时提醒学生应该注重观察画面的构图。)
三、作业(18分钟)
1、在画纸上以线描的形式画出本组静物组合。
2、画面中物体的组合体现主次关系,构图饱满,画面美观。
四、交流评价:(5分钟)
互相欣赏同组之间的作品,可以从构图和线条变现的角度进行评价。(构图是否饱满,画面中心有没有太偏)
五、课后延伸
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物可以成为我们的艺术作品?你是否愿意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记录下来,留下我们对美好生活回忆呢?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在学习中体验设计与生活的关系,以及设计的方法和 设计的知识,并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
2、 技能目标:在通过设计操作和材料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了解设计的服务对象,培养创新的意识
课时课题: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杯子各部分的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目标: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方便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3、情感目标:了解设计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设计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功能,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难点: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谈话法、讲授法、观察法、随堂欣赏法、比较欣赏法等
手段:视听教学手段、人工智能教学手段
使用教材的构想
《课标》中指出“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正因为设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以,设计应用课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
《杯子的设计》课堂设计以学生探究为切入点,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感受不同的杯子设计的微妙之处,从而体验设计者表达的设计思想,使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的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方便实用美观的杯子。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明确“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启发学生通过各种设计的手段,从实际出发进行杯子的设计,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分目标:语言交流直接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
教师设问内容: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我们来一起做个小游戏,请你在我的描述猜出一件物品,(投影逐一出现)
1、这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品,
2、我们天天都在使用它
3、他有各种形状,颜色也丰富多彩
4、我们喝水时也要用到它
学生行为:猜谜并逐渐靠近答案。(杯子)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杯子的设计(出题)
二、第一环节 赏析探究
(分目标:小组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生动直观的让学生了解杯子的功能)
1、合作学习 小组探究
问题设计:他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小小的杯子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它。那就请你仔细看看黑板上的这个杯子,(用手指示贴着的杯子他由那几部分组成的呢?)
学生行为:杯体、杯把、有的有盖子…….
教师追问:杯子各部分有什么功能呢?
学生行为:杯体盛水,杯把手握,盖子可以保温也可以防止灰尘……
2、小组分析
问题设计:今天我给每组同学都都准备了一个各有特点的杯子,那你找一找这些杯子特点在哪里?它各部分有什么功能呢?请小组一起找一找会有什么新发现呢?
(小组分析各种杯子特点和功能)
问题设计:
同学们讨论的真热闹,哪组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们组的杯子特点在哪?
第一层次:学生行为:汇报(第一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保温杯,它可以保温。
问题设计:
1、我们都知道钢是很容易导热的,那这个保温杯为什么会保温呢?
2、是什么材质的?
3、两层的设计可以有效的保温,对吗?
4、那你再看看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的呢?(过滤网)
学生行为:观察分析杯子的设计可以总结出,材料的特性。以及杯子滤网的设计可以让茶叶喝不到嘴里。
5、那你觉的这个杯子谁用最合适呢?
教师#教案# 导语: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们下面看看其他组又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层次:学生行为:汇报 (第二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玻璃杯,
问题设计:
1、为什么要用玻璃材质?
学生行为:分析玻璃的材质特点,根据已有经验得出玻璃的特点就是透明,可以看见里面的东西
2、那你再看看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的呢?(杯体的刻度)
学生行为:察是刻度,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到像科学课里面用的烧杯一样
3、为什么要在杯子上面设计刻度呢?
学生行为:再次引发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得出,想要服液体药物的人需要这样的设计。
第三层次:学生行为:汇报(第三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可以伸缩的,
问题设计:
1、为什么要这样伸缩设计呢?
2、适合什么情况下使用呢?
3、这是什么材料呢?这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呢?
4、那你再看看为什么要在盖子部分设计个小盒子呢?
学生行为:学生分析材料,和伸缩的设计中包含的要素。最后逐步分析观察杯盖里面的设计,里面可以放药品,在旅游时方便喝药。
第四层次:学生行为:汇报(第四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套杯,里面有5个杯子
问题设计:
1、你认为这个杯子适合什么时候使用呢?
2、那你再看看在盖子里藏着什么秘密呢?(起瓶器)
学生行为:通过分析联想,指出人多聚会或者郊游使用, 并发现杯盖中隐藏的起子,可以方便外出喝酒使用。
第五层次:学生行为:汇报(第五组)我们组的杯子是个小孩喝水的杯子
问题设计:1、你怎么知道杯子是小孩子使用呢?
2、为什么要设计两个把呢?
学生行为:通过引导分析观察,两个把的设计是为了方便小孩拿稳当,这样的设计符合服务对象的特点。
第六层次:学生行为:汇报(第六组)我们组的杯子是卡通的杯子
问题设计:1、为什么要把杯把设计成弯的,而且上面凹凸不平呢?
2、你觉的这个杯子适合谁用啊?
学生行为:分析观察分析发现花纹的设计,可以防止滑落……..
无论是保温杯子,还是套杯,他们的设计都考虑了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逗具备了实用的功能。
板书:实用的功能。
问题设计:(手指大屏幕)大家往这里看,其实这6个杯子,都有个共同点,你找到了吗?
问题设计:你说的没错,可他们在结构上也有个共同点,为什么大多数杯口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其他形呢?(引发学生思考)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圆形更适合我们的嘴唇,这样我们喝水才更方便。
学生行为:学生发现杯子都是圆口的,进一步引发思考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儿女不是其他形状。
教师总结:看来无论是杯子的结构还是个部分的功能,都是根据人的需要来设计,这样的设计才是 以人为本的设计, 是吗?
问题设计:
方便实用的杯子就能受到顾客的欢迎,那么只要方便实用就够了吗?我们在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到什么? (师手拿一个没有花纹的白色杯子)
学生行为: 还应该有花纹、颜色…….
师:就是让它们更加美观,对吧
板书:美观
你们考虑的真周到,我们也应该注意他的 造型 色彩 图案 要美观
板书: 造型 色彩 图案
4、 欣赏设计开拓思路
(分目标:欣赏古今各类设计作品,开拓思维思路,)
师:老师也带来一些这样美观的杯子我们一起来看看请看大屏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实我们的古人就十分注重杯子的装饰
这是新新石器时代折线纹彩陶杯、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妇好墓的象牙雕夔鋬(kuí pàn)杯、玉云形杯 唐朝
这些杯子都有很美的图案,而且他们使用的的材料也不尽相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杯子的也悄悄发生着变化,请你仔细观察他们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师:这是水果造型的、还有你们最喜欢的卡通造型,看这是什么造型的?
这个造型真巧妙,电脑键盘也跑到杯子上了,我不得不为这个设计师竖起大拇指。
我们看这些杯子多么与众不同啊,你看 你再看
这些杯子除了方便使用,造型美观它也许会有深刻的含义在里面
你看看这组杯子有什么特点呢?(点击家庭的杯子)
学生行为:观察得出一组杯子是家庭套杯,这样的家庭实用的杯子,爸爸大杯子,妈妈用中杯子,孩子用小杯子
师:你说的真好,真的老师看到了这三个杯子就想到了自己温馨的家,看这小小的杯子给人多么美的享受啊。
实用美观的杯子就能受到我们的欢迎,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设计,又有什么创新之处。
三、教师示范
(分目标:教师示范有助学生了解较有难的步骤,互动中解决难题,再次突破本课难点)
问题设计:我日常实用杯子时总希望无论何时都能喝到温水,又希望自己的杯子很有个性。你能帮我想想我应该怎么样设计吗?
学生行为:提供建议共同完成设计。保温、加热、散热……
师:你的想法很新颖很独特 很有见解,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你的想法真实用 ,你的想法真奇特,以后我也会试试
我也想了许多的解决办法,你们来看,(示范)
同样造型的杯子我们可以加上不同装饰,会有不同的效果。
我仅这张图纸去生产,可能还缺点什么,你帮我看看缺什么啊?
学生行为:指出颜色,样子……
师:你们说的都很重要,老师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就会更加清楚明白
再给他来点装饰 这样一张设计草图就完成了。我相信这支多功能笔肯定会受到众多人的欢迎。
四、作业设计
1、设计建议:设计一个方便有美观的杯子。并注意环境卫生。
2、学生创作设计。
五、展示评价
教师行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五位同学的设计。先请这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你的设计。
师:你真是个富有爱心的孩子。我们来看下一位同学的设计。
学生行为: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提出建议意见
我设计的是个大炮形的杯子,我很喜欢兵器,这里的炮管是个吸管,坦克车里面可以放饮料…….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书籍推介设计、队角布置设计与制作、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的方法,了解班队活动角的设计、制作与布置的各种方式及表现形式。
2、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3、.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队角是我们少先队的活动阵地,用文字、图画、实物、照片、图书及相应的制作等来宣传一个中心内容,供我们经常参观和利用。今天我们一起来策划一个有创新意味的队角布置方案。那如何设计布置方案,又如何实施方案呢?
二、了解队角
1.队角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我们来看看这个队角是什么主题的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主题)
2.为了表现这个主题,队角的教育与宣传内容有哪些?
3.队角还有咨询箱、工具箱、小队日志、中队日志等项目内容。
4.这个队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吹塑纸、彩纸、图片等)
三、探究设计方法
1.我们教室原来的队角是什么主题?你准备用一个什么主题来创意我们的队角?(学生表达创意)
2.比较队角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分析,小结:构图散乱、颜色灰暗的不好,层次分明的好。
3.说一说教材上设计方案草图的特点。
4.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布置方案?我们来试试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尝试草图设计训练)
5.反馈与指导布置方案的设计。
四、分工设计
1.根据座位分布,分出8个小组,组内自选小组长。小组成员合作,每组选定和完善出一个队角布置方案。对分工提出建议:
每组由3人设计队角教育与宣传内容,l一2人设计小队或中队日志封面,l一2人设计医药箱等物品的外观。
2.学生分工设计。
五、展示评述
每组派代表来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说说分工情况,将准备用一些什么材料来制作。其他同学说说,觉得最有特色、看实用的队角设计是哪个?对设计有特色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二课时
一、任务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队角布置的设计,今天,我们就要大显身手,将队角制作和布置出来,大家有信心吗?
二、学习制作方法
1.根据所带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上节课的设计进行排版。排版注意疏密变化、均衡协调。
2.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吹塑纸,皮纹纸等可用来给图片或文字衬底框边。提问:还可以怎样有效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材料?
3.队角刊头的制作可以剪贴,也可以绘画。
4.应同时进行队角周围的咨询箱、医药箱等的制作。
三、分工制作
学生分工合作进行队角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分小组布置队角,展示于教室角落。
2.说一说,自己组队角的特色。评出秀的队角布置,师生共同贴到教室的队角处。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用简洁明了美观大方的图案表明课程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而形象,简洁而美观的设计各门课程图标;集体合作作业的组织
一、欣赏导入
1.上节课我们齐心协力美化了教室的那一角(指向队角等),这节课我们用集体的智慧再来美化教室里的一件东西,它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好朋友,猜猜是什么呢?
怎样把普通的课程表美化成充满创意又美观有趣的课程表呢?
2.我们来看看这张表有什么特点?(课程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
3.揭示课题——课程图标设计
二、认知了解
1.借助学科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形式、特有符号、象征图形等进行设计,以突出各门课程的特点。
2.用最简练的图案(形象或文字)表明课程的特征。
三、探究设计方法
1.想一想我们的美术课可用什么图形表示呢?板书:工具材料。看看这三幅草图,哪一幅最适合做课程图标呢?为什么?
第一幅罗列太多内容,不精练。第三幅外形散乱,不美观。
板书:“简洁”。
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课呢?
还有什么课也可以用工具材料表示?(科学课、信息课、数学课)
2.数学课还可以用什么表示?板书:特有符号。
还有什么课具有很典型的符号?(音乐)
3.同学们看这个是什么课程的活动形式?板书:活动形式。
怎样把这样的场景图案化成代表课程的图标呢?
学生上台绘出草稿,大家进行评选。
老师指导:精简到2—3个内容并进行排版。
4.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图标,看看它精选哪些内容?是怎样排版的?想想它是代表什么课呢?(思想品德课)板书:象征图形为什么它也是用了象征图形呢?师生互动交流。
5.讲一讲它是怎样进行综合运用的。
6.看看这个课程表上周二第三节课是什么课。
怎么看出来的?老师再指几节课,让学生判断。
7.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图标,为什么?你想设计哪一科的图标?
四、分工设计
1.六人一组分配工作纸,每人按组内分配完成一课的图标设计。
2.图案设计大小合适、简洁美观、色彩鲜艳、富有创意。
3.剪下图标,插入课程表底纸,准备参加“精彩二选一”。
五、集体组合、展示评述
1.学生将完成的图标设计参加“精彩二选一”的游戏,通过互评被选为优秀者即可组合进入大课程表。
2.将完成的课程表贴在教室一角,为我们大家的杰作鼓掌。
通过这一课我们运用集体的力量美化了教室,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10
1、请小朋友拿五只大雁给老师
2、活动反思:
3、教师引导幼儿排队当大雁宝宝,教师是大雁妈妈,请大雁宝宝听妈妈的口令找妈妈。妈妈随机请幼儿找妈妈,并区分序数和基数。
4、教师:“今天大雁也到我们班做客了!”
5、(3)教师:假如你要画美丽的秋天,你会画些什么?
6、欣赏作品中丰富的色彩搭配,学习表现秋天的美。
7、教学目标:
8、活动准备:大雁卡片,教学动画,幼儿操作色卡
9、完成装饰
10、(4)引导幼儿欣赏挂图中的其他两幅作品。
11、活动准备:
12、绘画步骤:
13、教师引导幼儿从右边开始辨别序数。
14、通过观察画出印象中的秋天。
15、了解独角兽的外形特征,拥有一个独特的尖角造型。
16、2.运用大量的线条绘制身上花纹,提高小朋友的造型能力,丰富孩子想象力。
17、教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从左边开始数第三只大雁是哪一只?”
18、秋风吹,引导幼儿回顾对秋天的印象。
19、(1)幼儿自由绘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20、4.最后运用色彩纸片制作独角兽的毛发,增加画面趣味性。
21、“一共飞回了几只大雁?第十只大雁说了什么?”
22、3.通过蜡笔的运用,大胆搭配颜色,激发小朋友的创造能力。
23、教师:“大雁在什么季节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南方飞回了北方?”
24、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表现秋天景色的绘画作品。
25、教学重、难点:
26、二,集体活动:
27、“第四只大雁是哪一只,请小朋友们指出来。”
28、请小朋友说一说,五只和第五只一样吗?五只多,还是第五只多?
29、教师出示10只大雁的卡片,引导幼儿辨别基数与序数。
30、(1)教师:请你们看看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屈.老师.教.案网出处”路边有什么?
31、幼儿自由绘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2、教师引导幼儿感知基数与序数的不同。
33、本次活动从目标的的完成情况来看,还是基本都完成了三条目标,但在前半部分幼儿欣赏秋天图片时,我让孩子表达的不够多,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说的机会,让他们多说说自己对秋天的理解以及他们眼中的秋天。在孩子作画的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作画的过程,而我过多的强调了作画的过程和步骤,以至于最后的作品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今后的美术活动中我会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多下工夫。
34、欣赏儿童诗
35、(2)小结:这是画家画的秋天的美丽图画,他画出了秋天晴朗的天空,彩色的树木,以及落满树叶的街道,看起来秋天很美丽。
36、活动目标:
37、活动过程:
38、大胆添画,感受画面的动感美。二、活动重点、难点1.用单线条的不同方向来表现树叶的手脚,表现出树叶飞舞时的不同姿态。2.在感受树叶飞舞时的欢快情境中为小树叶添画上开心的表情。三、活动过程1.情境导入师:前两天我们在散步的时候,看见小树叶都离开了大树妈妈,现在仔细听听这段音乐,猜猜小树叶在空中可能会做什么?(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2.跟音乐来表现小树叶欢快舞蹈师:请你们也来做小树叶,跟着音乐一起跳舞,想想你会怎么跳,音乐停止时请摆一个你觉得最好看的动作。3.教师示范:给小树叶来拍个照师:小树叶们的舞蹈真优美,我要给大家拍个照。(请一个孩子摆好造型,其他幼儿仔细观察手和脚的动作)师:这片小树叶的手是往哪里的?脚呢?(边引导幼儿说,老师边在树叶上用笔画出手和脚相应的线条来表现树叶跳舞的姿态)照片拍好了,看看和这片小树叶跳的舞一样吗?4.请能力强的幼儿来给小树叶拍照。师:谁也想来给其他的小树叶拍个照呢?拍照的时候要仔细看好小树叶的手和脚是什么样子的。5.幼儿绘画,尝试用简单地线条来表现树叶跳舞的样子。师:还有很多的小树叶都想拍跳舞的照片,你们愿意去帮助它们吗?想想小树叶在跳舞的时候它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呢?对了,笑起来拍出来的照片会漂亮哦!6.展示欣赏作品(播放背景音乐,请幼儿把拍好的照片展示在大树林背景图中)你的小树叶是怎么跳舞的?你最喜欢那片小树叶跳的舞呢?我们一起来跟着小树叶跳一个舞吧!
39、一、目标预设1.在情境中能用简单地线条来表现树叶跳舞的各种姿态。
40、点、线、图形装饰独角兽头部、颈部的鬃毛
41、教师将事先在地上画好方格,让幼儿将沙包投在任意方格内,再说一说沙包的具体位置。
42、“第六只大雁是哪一只。”
43、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
44、彩墨渲染梦幻背景
45、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46、对独角兽形态特征把握,运用点、线、面的方式对独角兽头部鬃毛进行装饰,彩墨渲染梦幻背景
47、教师:请小朋友拿第五只大雁给老师,
48、教师引导幼儿从左边开始辨别序数。
49、游戏玩法:
50、教师出示故事动画,看完动画回答老师的问题
51、(2)评价,展示幼儿作品: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52、教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从右边开始数第八只大雁是哪一只?”
53、教师与幼儿一起玩丢沙包的游戏。
54、准备一张圆形白色卡纸,画独角兽头部的特写
55、先在头顶上画一个三角,再画出一个像马的形状,脚上涂上七彩的颜色,再画出它的尾巴须,涂上白色就完成了。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鱼的基本结构的表现方法,能灵活表现不同鱼类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画鱼的方法和步骤,能大胆地运用做画工具和方法,表达色彩的变化效果,并有一定的组织画面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用中国画的画法画鱼,进一步认识写意画的形式美感,弘扬我国民族艺术,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欣赏、分析、认知鱼的结构特征和结构变化,教会学生用彩墨画鱼的方法,表现不同造型的鱼,从中体验彩墨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
用彩墨表现出富于情趣的画面。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画具,课件,学生用纸、墨、色、碟、水桶、印泥。
2、学生准备:
画毡或旧报纸,毛笔、板刷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海底世界水的声音)
生:好像是水的声音、泡泡的声音。
师:是的,现在我们听到这种声音,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里。那在海底世界里最多的是什么呢?鱼。那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鱼呢?
生:各种颜色的都有,红、橙、黄、绿、蓝、紫等。而且还有不同的花纹,横的、竖的、斜的等。
师:同学们了解的真多。是的,鱼是水中的动物,它种类繁多,全世界大约有16000多种。它五颜六色,形态万千,是一种十分漂亮的动物。那现在我们就结伴一起去看一看美丽的鱼儿吧。(课件播放海底世界视频。)
看完了这么多美丽的鱼儿,同学们一定心痒痒的想动手试一试,今天我们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现,那就是用彩墨——画鱼。(板书课题—用彩墨画鱼))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鱼儿
师:通过刚才的海底畅游,你肯定又发现了好多奇形怪状的鱼儿,它们分别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大的、小的、圆的、方的,长的、短的…..师:哦,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些可以归为它们的形状。除了形状不一样,还有不同吗?请大家观赏一些奇特、美丽的鱼。(出示课件,观赏鱼图)
生:颜色。
师:对,你们反应真快。这么多鱼儿都有各自的特点,就像我们同学们一样。每人都是不同的。那除了不同,这些鱼儿也有相同的地方。它们的身体结构大体一致。你知道鱼儿一般分哪几个部分吗?不同的鱼各个部分的形状都一样吗?(学生分小组讨论,认识鱼的外形结构和鱼的外形特点。)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予以总结:无论鱼的外形怎样变化,它的基本特征都是一致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鱼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鱼的基本特征。)
鱼的结构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头上有嘴、眼睛、鳃;身上有背鳍、胸鳍、腹鳍、臀鳍;身上布满鳞片。现在我们已经欣赏了这么多活在水里的鱼,那下面我们来看看游在纸上的鱼儿吧。
2欣赏作品,教师示范
师:自然界的鱼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用彩墨表现这样的鱼会是什么样的?彩墨画由于它特殊的水墨效果,所以使画面产生一种很神气的艺术效果,我们大家在欣赏的时候注意留心去体会一下。
(播放课件,展示作品)
教师边放边简单介绍
①欣赏韩美林彩墨画鱼的作品
这幅作品是奥运福娃的主要设计者韩美林先生的作品,是不是感觉这个鱼更加可爱啦!这幅画主要是用墨线勾勒鱼的外形,再用墨和颜色进行渲染,墨和色结合的恰到好处使画面生动简洁,而且整幅画一种鱼按不同的方向去排列,在形式上也感觉很新颖、很奇特。
②欣赏学生作品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特点:用笔用墨大胆,画面完整,充满童趣。
师提出问题:1作者是怎么表现鱼的?2怎样用毛笔蘸色才能表现出鱼的特点呢?
生仔细观察得出:有的画用墨和色直接勾勒鱼的外形,有的外形很模糊。
师: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到的两种画鱼的方法。勾染法和泼染法。下面老师来画一下这两种方法表现的鱼。勾染法,顾名思义就是先勾出鱼的形状再填色。而泼染法则直接用毛笔画鱼,没有明显的外轮廓。
(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两种方法如何的画出不同形态的'鱼,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画完两条鱼后,让学生再观察海底世界的图片,还缺少什么?
生:水、水草、珊瑚……
师:对,我们要多加一些植物或鱼,让画面丰富多彩。好了,老师的这一小部分海底已经画好了,那你们都想好自己的那一份要画什么了吗?下面同学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画我们心中的海底世界吧。
(三)尝试创作
1、现在大家一定特别想画了,请大家先清楚今天的作业要求,然后再动手创作,课件出示要求:用彩墨的方法表现鱼,可以画真实的鱼也可画想象中的鱼,彩墨要富于变化,体现出笔趣、墨趣、水趣、情趣。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大幅的彩墨鱼,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笔墨的使用,画面的安排。在这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循环播放海洋鱼类的图片,让学生在这种愉快感中进行创作。同学们可以小幅度走动观察、动手,让学生学会合理分担各自的任务,共同合作完成作品。
(四)展示交流
教师将学生作品黏贴在海底世界的长卷上,请几位同学进行走动展示,播放背景水流的音乐,进行“游在纸上的鱼儿”海底世界的展示。并且请小组简单介绍自己的画,教师予以鼓励。请学生交流感受:看了这些图像,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观赏后的感受;美、漂亮、可爱)
(五)拓展提高
教师:鱼不仅漂亮、可爱,而且代表着吉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绘画、陶瓷等众多艺术作品中也都留下了鱼的身影。(出示艺术图片课件)
在这一课当中,我们不仅了解学习了鱼的基本特征,并学会了用彩墨表现鱼的方法,希望下课后同学们能用更多的方式来表现鱼,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
小学四年级上册体育教案完整版(精选八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体育上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四年级上册体育教案完整版 篇1
一、学生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强,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发展较好;能掌握基本的单、双脚跳跃方法;正确地跑步姿势和方法;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习;能正确评价自己及他人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在游戏、活动中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但部分学生的奔跑能力、跳跃能力不是很好,须加强锻炼腿部力量;女生的手臂力量较差,投掷能力不强,还待加强锻炼;本学期将进一步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及奔跑、跳跃、投掷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二、教材分析: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材以实践教材为主。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学校的条件,体育教材主要选择田径(跑、跳、投),体操、游戏、篮球等基础项目,以便使学生跑、跳、投的基本技术得到提高;并挖掘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并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学生将能够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用技能:学生将能够在球类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运球等;做出基本体操的动作;做出单一的体操动作,如滚翻等;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学生能够体验并简单描述进步或成功时的情绪表现;观察并简单描述退步或失败时的心情。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学习领域的各个具体的目标,以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快乐的发展。
5、通过趣味体育,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6、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沙包
掷远;25米x4或200米跑、仰卧起坐
教学难点:
第三套小学生广播操《七彩阳光》
四、教学措施及注意事项
1、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小学生好胜心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
3、因材施教,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4、运动技能和体能中等以上的学生可采用一些分组轮换的方法,由小组长带领进行练习,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
小学四年级上册体育教案完整版 篇2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要求,坚持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围绕坚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使之在学校教育中真正发挥出健身育人的功能,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比一、二、三年级学生注意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对感兴趣的事物可以做到较长时间的注意;但注意力仍然容易分散。参加活动的动机还是以直接兴趣为目标,特别是集体活动,非常乐于表现自己的才能展示自身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手段,满足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的需要。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体育与健康课堂中所常见的体育术语,如向前看、向右看齐、报数等,并能准确的做出各个术语所要求的动作与行为。有些学生由于缺乏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差,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感到困难较大,尽管很努力,也很难跟上教学要求,得不到好成绩,从而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害怕或逃避体育课,也就谈不上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认为上体育课只是玩玩而已,他们虽然也知道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但他们同时又认为,我不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也可以,也基本能满足学校开展的各种正常活动,因而往往错误地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可有可无,这是造成现在大部分学生的体质得不到普遍提高的不可忽视的实际情况。
三、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四、体育课教学要求
(一)、教师方面:
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2、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几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3、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教师不准旷课、丢课的因故不能上课,必须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做好妥善安排。
4、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5、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6、教师要注意仪表整洁,举止大方,教态严肃、自然、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并在课前三分钟前换好服装。在上课现场等候上课。
7、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8、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二)、学生方面:
1、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上体育课,着装要轻便,整齐,做到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带钢笔,小刀等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3、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守课堂各项规定。
4、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
5、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要按教师的要求如数送还各种器材。
6、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小学四年级上册体育教案完整版 篇3
新学期伊始,老师和同学们都面带笑容、心情愉快地开始了紧张而又忙碌的校园生活。
为更好地完成自己分担的体育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要以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为切入点,教师的教法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法来实现其功能,在教师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研究与探索,而且要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变化,充分发挥游戏的功能作用,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增进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行为。作为体育教师,一要明确教学理念,端正教学思想,专研教学策略,落实六环三步,提高教学效率,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二要推动少年儿童体育运动的.发展,丰富学生锻炼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成生机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非常喜欢体育,但部分技能、动作掌握的不是很好。没有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主要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说出所做简单动作术语。
2.掌握软式排球的垫球、上手传球动作,小足球的拖球、拨球、颠球、运球技术,明确武术手型特点,基本掌握武术的简单组合动作。
3.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的心理感受,如:在练习400米项目活动中体验疲劳,在各种适应性攀爬活动中体验紧张,在练习小足球项目活动中体验兴奋等。
4.学会通过体育锻炼等方法调控情绪,树立自信心。明确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四、教学措施
体育教学是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掌握技术、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是我们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
1.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单元计划,确定重、难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2.课堂上,以启发、鼓励、激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参与体育,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加强与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不上无准备的课,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与班主任、家长沟通,表扬进步的学生,对有缺点的学生绝不包庇,及时给与批评指正,绝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做一名学生喜欢的体育教师。
4.关注“体差生”,加强特长生的培养,本学期开展“我也有特长”活动,让学生自己确定一项特长项目,制定练习计划(练习时间、练习数量、要达到的目标),上交到教师保管,每个月要回报一次练习情况。
5.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在胜利面前不骄傲,在困难与失败面前不气馁,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与体验、练习与思考、互学与互助,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配合学校的各项体育工作,做好宣传和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安全教育警钟长鸣。
6.认真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做好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与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成绩、不足,以及影响因素,以便扬长避短,继往开来。
7.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教研,虚心向他人学习,与同行们探讨教学策略,在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评价时,转换角色进行思考,想一想学生主体对这些设计、方法、内容是否可以接受,能否激起主体的探究意思和学习兴趣。让教研活动有时效性。
8.进一步提高课外教学活动和运动竞赛水平,它可以对学生在体育课上得到的知识进行巩固,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能力,学习他们喜爱的体育项目,同时培养了我校的体育人才,基于这些对本学期的课外活动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措施, 以保证课外活动顺利开展,探索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理论,提高运动竞赛水平,争取最好的成绩。
小学四年级上册体育教案完整版 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相对比较是属于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四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灵敏素质发展也极为敏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快;四年级学生骨骼成分中胶质较多,钙质较少,可塑性比较大,富弹性,坚固性较差,不容易骨折,且容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因此,要特别注意身体姿势的培养和练习前的准备活动。
四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好,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学生的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体育基础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各学习领域&“水平三&”目标的规定及活动和内容的要求,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而选编的,用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活动实践,它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根据《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走和跑的练习中,主要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为主要学习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主要的内容围绕着学校的趣味运动体育项目进行开展教学法。
三、教学要求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3、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
4、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小学四年级上册体育教案完整版 篇5
一、学情分析
今年所任教的是四年级教学班,但是总体水平还是不错。对于小学生要培养他们的的兴趣,发掘其潜力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初期,他们生性好动活泼开朗,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常规还不大了了解。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将因材施教,提高兴趣,发现体育人才,重点抓课堂纪律,强化课堂常规训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的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也极为敏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快。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延续学生的体育兴趣,区别对待学生,让学生创编各种体育活动练习。 难点:让学生运动体育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授课时数根据教务处的安排,每周15课时。本册教学内容有跑7课时,跳跃5个课时 跳跃4课时,队列队形课的开始部分合理安排,基本体操3个课时,技巧、支撑跳跃7课时,篮球4课时,足球5课时等,35课时。上课过程中,若因场地,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将临时调整。
五、教学措施
1、精心备课,抓好体育教学常规,认真上好每节体育与健康课。
2、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巩固教学效果,促进能力的培养。
3、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健康知识、卫生常识的宣传,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4、联系实际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同学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5、加强对体育课的安全教育和学生对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
小学四年级上册体育教案完整版 篇6
一、工作思路
对于健康教育的推广,学校领导和老师一向都十分重视,通过与学科渗透结合,将其渗透到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中,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健康及安全的学习环境、加强学生、家长和老师对健康的关注和重视,提高整体的健康生活意识,提高学生个人的生活素质。学校深信健康教育活动将在促进学生之间身心健康发展有显著成效,积极推动健康活动,如:长跑、举办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等,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工作措施
1、加强教学管理,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有个健康的体质是保证学生们生活、学习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相应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课的效果。
A 在学生中进行相应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教育:
(1)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卫生、睡眠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让学生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从睡眠卫生教育入手,根据自己的年龄,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少于8—10小时,睡前、睡后应注意什么,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2)教育、培养学生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身离课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使学生知道从小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习惯,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习惯。
(3)让学生知道课间活动好处多多:能使大脑从紧张转向轻松,避免疲劳,是全身得到放松,从而自觉参与课间体育活动,保持充配的精力,上好每节课,并教会学生常用的、简单的、易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技能。
(4)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与防范措施的重要性,提高预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意识;学会分析发生意外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学习简单的几种自救和救护他人的方法及注意安全的事项。
(5)对学生进行卫生保健常识宣传,让学生养成天天坚持做一两遍眼保健操的良好习惯,并做到手指清洁、动作有节奏、穴位正确、力度适当。
(6)告知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上体育课,必须穿适合运动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同时注意把衣袋里的`钥匙、小刀等坚硬的东西取出来;还可根据运动的不同内容选择穿不同的运动服装。
(7)让学生从关注自己的身体入手,懂得为何有些人比同龄的孩子瘦小,而有些人又太过肥胖,除了遗传和疾病等原因外,要加强营养补充,更要进行体育锻炼。能坚持体育锻炼的人,就能长得高长得壮,抗病能力也得到加强,还能培养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8)让学生知道在运动前后的安全、卫生常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如:运动前充分做好运动的准备,运动后不宜大量喝水,认真做好放松活动等。
(9)教会学生在运动中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学会合理地玩将是维护和增进自己的身心健康;让自己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中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的稳定、健康的情绪。
(10)对进入青春期发育的高年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们明确运动后应该怎样合理摄取营养;明确运动锻炼后积极休息对健康的作用。
(11)让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健康,爱护自己的四肢、躯干,更要爱护自己的内脏、头脑,还要爱护自己的牙齿,要讲究卫生,积极锻炼。才能保持健康的体魄,清醒的头脑。
(12)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的作用:能提高运动系统的功能;能促进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功能。
(13)让学生知道,参加体育锻炼也能克服自卑、恐惧心理,培养自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从而正确认识自己,为学业的成功奠定基础。
(14)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男女生的身体特征;知道青春期生理技能发生的变化;关注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常识。
(15)让学生了解人体骨骼的构造和功能,懂得青春期少年是人体生长发育突飞猛进时期,如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对身体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因此要经常到大自然中去全面体育锻炼,以促进身体骨骼的生长发育。
3、定期对学生进行年度健康体检工作及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
每年定期对学生进行一年一度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并建立学生的个人健康卡,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测试情况,让学生及家长明确孩子在体能体质方面需要加强哪些锻炼;同时进行的还有年度体检工作,保证学生体检质量,确保学生参检率达100%,体检结束后,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体检情况,写出分析报告,相关资料汇入学生健康档案。
总之,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壮的体格、健康的生理和心里、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学校教师的职责;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必须抓紧抓好,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身心健康,体格健壮,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及卫生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小学四年级上册体育教案完整版 篇7
课标指出:体育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的方法。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借以情景、游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童话故事中扮演角色、体验角色,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自主地学习投掷动作,提高投掷能力;努力打造“高效、和美、快乐”的魅力课堂。
下面,我结合着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谈谈我的这节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学习方式、教学环境、教学媒体、人际关系等因素的设置。根据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设计了“灰太狼捉羊”“学本领”“打灰太狼,救小羊”“埋地雷”等情境,学生的运动兴趣得到百分百的激发,他们在玩中学,乐中学,学中悟,悟中得。
不同情境地设置,不同手段地运用,有效引导着他们自己去学、主动去学,他们经历了从亲身体验,到获取知识这一过程,从中也产生了愉悦的情感体验,把体育学习看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活动,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打灰太狼”环节为例来说,我引导学生说:我们遇到了灰太狼该怎么办?有的小羊说用石头攻击灰太狼,既不用靠近灰太狼,又能打到它。于是,我同孩子们一起进入练习投掷动作的环节。他们对投掷动作掌握很快,并能在相互评价中指出彼此的优缺点,从而不断改进,高效达成本节课的认知目标,即: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100%的学生能够自主地说出原地侧向投掷轻物的基本要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指出同伴的优缺点。
为了让游戏更富有情境性,孩子们更轻松地掌握投掷轻物的肩上屈肘,快速挥臂投掷动作,在打灰太狼环节,我运用语言渲染故事情节:瞄准,预备,打!灰太狼有点懵了,趁它不注意,赶快将石块捡回来。小羊们,快!灰太狼又开始了,小羊们,再次瞄准,预备,打!灰太狼趴下了,快去拣石块,快!灰太狼要站起来了,快速跑回来!准备,瞄准!射击!哇,灰太狼彻底被我们打趴下了……就在这样的情境练习中,加大投掷练习密度,巩固了投掷动作。并利用看板距离的调整,强化投掷时的爆发用力。90%的学生,掌握了投掷轻物的肩上屈肘,快速挥臂的正确投掷动作;同时,发展了学生的上肢力量、奔跑能力、身体的协调能力和灵敏性,高效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技能目标。
另外,在“打跑灰太狼,拯救小伙伴”“遇到困难想办法”等环节,将情感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有机融合,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团结协作,体验到了互帮互助的愉悦,从而达成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可以说,整堂课,情景的拓展,个人的展示,学习形式的改变、竞赛等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投掷技能、奔跑能力、身体的协调能力和灵敏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孩子们也对体育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然,美中也有不足。课的准备部分,我预设了利用《灰太狼捉喜羊羊》的小游戏,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兴趣高涨。结果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扮演灰太狼:我是灰太狼!肚子饿得慌,来到大草原,捉只小羊羊,填饱饿肚子!小羊们(学生)惊慌失措、四散而逃,学生的情绪非常高,但是在逃跑的过程中,出现互相碰撞的现象,经过自我反思,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另外游戏开始后教师的要求不到位,如果教师能够及时的对场地,跑动路线提出要求,就可以避免互相之间碰撞。从而更合理的运用场地,充分活动身体的各部位。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以课标为依据,准确学情,深入研究教材,将每一节课都打造成“高效、和美、快乐”的魅力课堂。
小学四年级上册体育教案完整版 篇8
从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安排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具体教学计划如下:
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体育教 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体育课改教研活动,努力施行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来强化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勤于锻炼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身心得到和协地发展。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和大课间活动列全区前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精神,牢固树立“快乐体育”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体育课程的`改革,狠抓体育教学六认真工作,强化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建设,大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坚持开展学生体育训练 工作,本着“求实、创新、协作、奋进”的精神继续做好体育工作,力争在各项体育竞赛中争创佳绩。
二、教学要求:
1、认真学习,转变观念,力求创新。
认真学习强化新课程标准,加深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在工作中积极实施课改要求,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体育工作,用创新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2、依照新课程标准,搞好体育课改活动。
要全面开展体育课改活动。在体育课中要有新的理念,要有创新意识,在上好平时课的前提下,体育教师要在体育健康课上,力求有创意,逐步使我校的体育课正规化。同时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锻炼,身心得到和谐地发展。
3、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堂评价。
正确评价学生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评价还要从学生的自身条件出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积极参加、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兴趣。
4、抓好“两操”“课外体活、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积极贯彻全民健身活动纲要。
学校“两操”、“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和“课 外体育活动、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更要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 动的开展。所以各班要认真抓好广播操训练工作,要做到人人参与,师生共练。争创体育特色和大课间活动列全镇前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5、继续抓好业余训练,争取更大成绩:
认真抓好我校业余训练工作。秋冬季是训练的大好时机。为了全面提高我校各运动队的竞技水平,学校决定对我校各运动队全面选拔和分项强化训练力争在明年夏季运动会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校争光。
三、重视体育课安全问题
体育课的安全问题是我们体育教师所必须重视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用满腔的热情去关爱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上课前,应认真检查场地器械是否牢固安全;在课堂中,应仔细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以免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
四、教学目标
1、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立足课堂,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体育家常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达到学生人人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抓好课间操、眼保健操、集体舞、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
3、强化科研意识,善于总结,教师能撰写科研论文。
4、加大体育运动队训练力度,严抓训练质量,争取各项比赛获得好名次。
5、做好学校体育特色“1118”工程,打造学校体育特色,形成学校体育特色品牌。(“1118”学校体育特色工程指的是,一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军训,组织开展一次学生运动会,教授学生一套武术操,组织学生进行“八个体育小项目”的比赛。)
五、具体教学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新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2、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的教学理念。
3、做好冬季业余训练计划,继续业余训练工作;
十月份
1、做好全校广播操训练。
2、抓好大课间、乒乓球特色活动。
3、 全校进行健康标准项目训练。
十一月份
1、 加大业余训练力。
2、 做好乒乓球训练指导工作。
十二月份
1、 做好学期总结
2、做好体育资料的整理
全体体育教师将本着团结奉献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取再创xxx小学体育之辉煌。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与此同时老师写好教案课件,对自己教学情况也能有所提升。那写教案课件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也许以下内容“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合你胃口!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 (篇1)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分A、B、C三部分,共12页。主要学习时间的表达以及描述不同时间进行的日常活动。需要掌握的主要单词、词组:music class 、breakfast 、lunch、 go to bed 、go home等渗透在了A、B部分的Let’s Learn 中。而对于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 …、It’s time for…/ It’s time to…等均在AB部分的Let’s talk 中体现。C部分主要通过手工制作、组内讨论的形式复习并应用所学语言。
二、教学目标
1. 能力目标
(1)能够询问时间并做出正确的回答,如:What time is it? It's nine o'clock.
(2)能够结合学过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日常活动,如:It's time for English 's time to go to school.
(3)能够听懂并发出一些指令,如:Time for k some milk.
(4)能够看懂、并能制定自己的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
(5)能够自己动手制做一个钟并用所学语言进行描述。
2. 知识目标
(1)掌握A、B部分Read and write的单词和句子并能做到会听、说、读、写。
(2)认读A、B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单词和句子。
(3)理解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Let's do、Let's chant和Let's find out部分听听做做、吟唱歌谣和选出正确答案等目标要求。
(4)了解Story time、Good to know等部分的内容。
3. 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严格的时间观念,养成守时、守纪的好习惯。
(2)学习策略:注重合作学习与实践活动,培养心灵手巧的学生。
(3)文化目标:了解地球上不同时区在同一时刻的时间是不同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Let's learn :
重点:
A部分:掌握有关学生日常活动的六个单词和词组。
B部分: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四个动词词组的掌握。
难点:
A部分:新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 nine o''s time for....”的理解和运用。
B部分:句型“It's time to...”,学生刚学过“It's time for....”,可能会把这两个句型混淆起来,建议教师注意对这两个句型进行比较。
Let's talk:
重点:
A部分:让学生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 ?”和相应的回答以及句型“It's time for....”的用法。
B部分:“It's time to ....”和“It's time for....”的用法。
难点:
A部分:对对话中一些习惯表达法的理解,如:Just a ol is over.
B部分:“It's time to ....”和“It's time for....”的用法。教师还需要介绍一下oops是表示惊讶、狼狈时发出的喊声。
Read and write:
重点:
A部分:准确地理解插图和对话,并重点掌握上述十个数词以及两个句子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书写。
B部分:单词music,math,Chinese,English,P.E.和句子It's 9's time for math class.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书写。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以及交际的能力。
3、去掌握问路和指路的句型。
教学重点:
To practice the dialogue
教学难点:
Act the dialogues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对话
1、迷路了,怎么办?是否有过问路或是为别人指路的经历。
学习问路的句子,Excuse me,Where is No.2West Lake Road?(说明英语中的地址如何表达)
练习问路的句子
2、 描述方位;让学生知道东南西北的单词。
二、听力训练
听录音,看图片
三、对话处理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四条街道,并标出简单的英文名称,分别表“go straight on,turn right,turn ,left”(提醒”where”的用法。
四、学以致用
(一)练习对话,进行巩固。
(二)表演对话。
(三)做游戏
1、传纸团。
2、找礼物。
五、作业设计
1、背诵对话。
2、抄写单词。
3、 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1、go straight on,turn right,turn ,left
2、Excuse me,Where is No.2West Lake Road?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北师大版小学英语教材第五册Unit 2 I like Bobby
的第一课时,即故事教学。课文讲述了主人公Ann、Ken在树林里遇到Bobby,Bobby给他们介绍自己的兔子朋友,最后Bobby在关键时刻赶走狐狸,帮助了他的朋友的故事。整个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故事中出现了I
like…和I don’t like …以及Do you like …?的结构,是本节课主要理解的主要内容。
学生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我校四年级4班的34名学生。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中等偏上,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善于模仿,喜欢表达,但也存在个别胆小的孩子,不敢发言。经过学生以往的学习,学生已对部分简单的动物词汇有所了解,并在一年级的时候,接触过Do
you like …?的句型,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式:
启发式、谈话式及探究式相结合,体验式和小组合作学习均有所运用。
教学手段:
情境教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技术准备:
1.视频展台;
2.能够播放音频及动画的电脑操作系统。
教学目标:
(一)技能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主认读主题故事。
2、通过对主题故事的学习,能够表达个人的喜好。
(二)知识目标
1、通过课文文本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主题故事。
2、在学习主题故事的过程中,理解a lot, so cute的含义并认识单词 wearing, glasses和fox。
3、能够初步运用本课的句型Do you like …?来表达个人的喜好。
(三)情感、策略、文化意识目标
教学内容:
学习生词:too, expensive, store, skirt, clothes,trousers, shorts, size,
cheap,medium, only
学习句子:Do you have any…。? Yes, we do. No, we don’t. What size do you want?
Medium.
教学目标:
1、要求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提供的场景和信息帮助学生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和使用。
2、要求学生整体把握,通过教师提问,观察故事插图,听故事录音理解故事内 容。再从理解到模仿。
3、对于新词和结构,应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
4、要让学生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及运用有关购物的语言知识。
教学难点:
功能句的熟练掌握与运用。
教具准备:
课件,头饰,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Hello, students. Today , we’ll learn Unit 3.
(二)导入
1、[教师拿出衣服的图片介绍] Look, they’re clothes.What are they? (学 生说出图中衣服的名称)a dress,
a shirt, a sweater, socks, [学习新单词] a skirt, trousers, shorts shoes,
2、讲解:Every clothes has size.now, look .I have some shirts . This one is
small. This is medium. This is large. We also call them: small (S) medium (M);
large (L)
3、看着图片,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 What size do you want? (Medium) [板书] 让学生跟读 教师又问:Do you
have any shirts? (Yes, I do. No, I don’t.)
[板书]让学生跟读。 教师给与一个情景:在服装店里,我是顾客,你是售货员。 师生进行对话:Do you have any shirt? What
size do you want? 教师问:接着,会怎样对话呢?(该谈论价钱了。) 让学生试着问价钱:How much is it?[出示价钱] It’s
only20yuan. Oh, It’s too cheap. 教师说:I want a shirt, a skirt and shoes. How much
are they?
They’re300yuan. Oh, they’re too expensive. 教师带着复习数字1---100
(三)新授
1、教师介绍:Today, Ken, Ann and mum. They will go shopping. Then, what happens
there ? Now , let’s listen.
2、看故事课件。
3、看后提问
P1: Who do you think Ann and Ken are with?
P2/3: What are they doing ?
P4: What is Ann looking at ?
P5: What is wrong with the pants?
P6: What is Ken wearing?
P7/8/9: What is happening now?
4、让学生听录音,逐句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
5、让学生自己阅读,或者小组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纠正发音。
(四)巩固练习
1、学生跟读。
2、分角色进行朗读。
3、让学生表演对话。
(五)作业
1、跟录音机读熟。
2、与同学合作表演对话。
板书设计:
Unit3 It’s too expensive! (1)
Do you have any …。? Yes, I do. No, I don’t. What size do you want?
Medium.(Size 10.)
通过这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案范文不难看出,一篇好的英语教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组织教材,将其中的知识点进行划分,哪一些是重点,哪一些是难点,简单明了。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教学内容:Let’s LearnLet’s Play
2、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
a、能听、说、认读四个水果单词,在实际情境中、能恰当地使用名型It tastes good.
b、能听懂Let’s Play部分的内容,并做出反应。
B、重难点:本节课我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整合,重点教学四个水果单词Watermelon.Peach.orange.难点是Pear.watermelon的发音及句型“It tastes good”的表达。
C、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就感,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团结友爱,具有团队精神的良好品德。
D、教材分析
本课为该教材Unit4的第一课时,由于A部分Let’s talk涉及了是否喜欢某种水果的表达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用英语表达自已的喜好,我把Let’s Learan(水果词汇教学)放在第一课时。
二、教法、学法分析
创设情景、激发、保持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将实物、图片,(AI表演等直观手段和语言描述相结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激活他们的思维,同时开展听、说、读、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游戏、竞赛活动为主线贯穿整节课的教学,不断变化教学形式,让学生时时产生好奇,不知不觉地学习。
三、课前准备
CAI、师生共同准备单词卡片,水果头饰玩具水果,实物水果,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1、sing a song:“Colour song”
2、Ask and answer
T:the rainbow has many colours,Look!
What colour is the rainbow?
S1:Red.
S2:yellow.
T:Yes. you are right. The rainbow is yellow. Pink.green.purple.orange.blue and red.Do you Like red apple?(引出水果)(设计意图:开课时用CAI播放一曲学生喜闻乐见的《蓝猪三千问》里的“Colour Song”师生一起吟唱,营造快东,轻松的英语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预设巧妙的复习了颜色类单词。为新课的导入作了极好的.辅垫,环节过渡的比较自然。
Step 2resetation
1、教学单词、操练名型。
①运用CAI引出课题“Do you Like pears?”一幅由五颜六色的水果拼成的卡通画。
引出“apple”,并示范读出来,引导学生用各种语调读,apple apple I like red apple.同时师生共同举起所学的单词卡片。
②实物教学“Watermelon”
一盘切开的光鲜的盘装西瓜呈现于学生
T:What’s this?
SS:It’s“西瓜”
让学生尝一块“Watermelon”
T:Is it good?
S:Yes
老师也尝一块引出
T:Hmm.It tastes good.
(设计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在真实氛围中学习句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操练名型)
③实物教学“Peach”
把“Peach”放在包里,让部分学生于“模”的方式导出“Peach”猜一猜
T:Can you guess?
SS:It’s……
④实物教学。CAI辅助。
用布盖住orange、pear让学生闻香辨水果。
(设计意图:水果单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果机械的操练教读,一定会枯燥乏味,费时低效。采用CAI卡片,实物水果创设真实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体验,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轻松的学单词,即激发了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有意义的语言情境中感知,理解和运用。真正地把单词教学情境化,生活化。
2、Let’s do(游戏的形式来巩固所学内容)
Watermelon Watermelon
Touch your head
Peach Peach
Make friends
Apple Apple
Stamp your foot
Orange Orange
Snap your fingers
Pear Pear
Clap you hands
播放CAI学生明白指令后,让全班跟着老师边读边做,又分小组、行、个人来读和做、确定大部分学生掌握后,每组自愿上来几个同学,头戴水果头饰,引领全班同学边读边做动作,时不时老师在他们身后出示水果卡片或实物,让讲台下的同学做相应动作,台上的则大声用英语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就是让全班动起来,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并强化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同时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鼓励他们大胆的充分的表现自我,让各层次的同学高高兴兴的“说”出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做中学、玩中学。
3、复习
T:I am thirsty now. I want to eat some fruit. Let’s eat together.
用CAI展示几组水果拼盘,指着水果切片。
T:What’s this? S:It’s……
T:What colour is it? S:It’s……
(设计意图:精美的拼盘,根据年龄特点。不时让学生觉得新奇,好玩。变化一下教学手段,再次操练水果单词和复习colour。检验“认读”的效果,为下个环节做好辅垫。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4、引出Let’s play.
①教师在黑板上画Watermelon来示范“draw”让学生明白“draw”并跟读。然后再涂色,并说:Colort it green and black.
②听录音,做活动手册colour it.
T:What am I doing now? (边画边问)
S:画画
T:Yes. I am drawing. (教学draw)
And I am colouring it green and black.
Do you understand “Colour”.(边上色边问)
S:涂颜色、上色……
T:Yes.colour.(教学colour)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老师边做边说去猜一猜,学生们为识破老师的“秘密”而兴奋不已,从而活跃课堂气氛“画”和“上色”为后面活动手册做好辅垫,活动手册则从“听”方面检验教学效果
5、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Do it quickly!
用单词卡和图片练习所学水果类单词,学生边读老师把卡片,图片贴在黑板上或墙壁上之后,将全班分三、四组,每次按顺序每队出一名选手,老师给学生下指令“Run to the pear”各队选手要快速跑到pear的图片或卡片处,取下图片或卡片并大声读出,哪组学生得到卡片就为他们队赢得一分。
(设计意图:语言学习的最终目地是为了运用。创设情景,让学生们于竞赛的形式去摘水果,孩子们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容易活起来,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参与者。是裁判,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体验集体容誉感和成就感,培养合作精神。
6、Homework(作业)
1、W hat’s your father’s/mother’s favorite fruit?
(设计意图:将英语学习由课堂廷伸到课外乃至日常生活中,体现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又体现了新课程中的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stop、him.
2、听英语故事《Henry’s new friend》,并能进行复述。
教学重点、难点
听英语故事《Henry’s new friend》,并能进行复述。
教学准备
录音机,英语磁带。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两人小组互查上节课所学单词。
2、同桌复习上节课所学句型。
二、自学感悟
听英语故事《Henry’s new friend》,自己尝试朗读,并试着进行翻译。
三、设问导读
1、出示单词:stop、him.
2、听录音,学生跟读。
3、播放录音,再次跟读第12页的内容,并翻译句子。
4、师对重点部分讲解
takes a walk 中take后加s(注意第三人称单数后)
be(is) afraid 害怕
5、叫个别学生上台朗读。
四、巩固练习
1、听写单词
2、翻译下列短语
take a walk
in the morning
五、拓展延伸
用动作表演故事《Henry’s new friend》。
板书设计:
Look and see
stop him.
Henry’s new friend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表情情绪的五个单词:tired, angry, excited, happy, sad ,以及四会句子:How are you? You look so happy. You look sad taday.”
2.能够听说认读读句子:How are you?Liu Yun? You look so happy.I’m sorry to hear that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3.学唱歌曲:The way I feel
教学重难:
使学生熟练掌握四会单词和句子,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教学难点:
学生陈述产生某种心情的原因。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词卡。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Free talk
How do you feel if you have the llu?
What do you do if you have the llu?
2、拼句子活动
出示小黑板
(1)is with the what matter you?
(2)you feel How do /
(3)throat,my sore is
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让他们快看,快拼句子,最后哪组拼提既对又快就可以获胜,教师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会话和连词成句来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Presentation
(一)Let’s learn
1、上面的活动结束后,获胜的小组肯定会很兴奋,这时老师指着他们对另一组学生说:Look! They are so excited” 老师反复说几遍,让学生看老师的口形,听清后跟读,教师板书单词:excited 教师问:How do you feel ?生答:I’m excited. 之后老师指其中一生问:How does she/he feel ?示意让生答:She/he is excited 这样示范一两遍后,让学生互相问答。(先找一生站起来,并做出兴奋的样子)。
2、教师做出“开心”的样子对学生说:You are very happy. I am happy, too.Look at my face.This is a happy face. 然后在黑板上画happy face.和sad face. ,这时教师指着sad face 问学生:Is it a happy face?以此来教学单词happy 和 sad。并板书这两个单词。然后找两同学上台,其中一生做笑脸的表情,另一学生做难过的表情,老师问:How does she/he feel?让生答:She’s/he’s__________
3、老师出示一张画有“无聊”的人物图片,问学生:Is he happy ?学生肯定答:No. 老师接着问:How does she feel?学生有可能会答:He is sad .老师这时补充说:He is bored. 并板书此单词,老师再用肢体动作和表情来帮学生理解其含义。
4、教师课前安排好两名学生这时在下面搞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老师立刻停止讲课,并做出生气的表情,当这两生听见没有声音时,问老师:How are you ,Miss Liang?师接着说:I’m angry. 并板书教生认读(师这时表情变为笑脸)然后同桌之间互相做表情,进行问答。
5、“边听边做”活动
教师发指令,师生一起做,如:Stand up! Run! Walk! Jump! Jump! Jump10 times.活动结束后,教师说:I’m very tired. 并板书:tired. 让学生拼读。
6、教师放Let’s learn 录音,学生跟读单词。
7、Practice
(1)请你猜活动
教师先示范,教师做出的各种表情,让学生猜:Are you happy. /tired/bored....?然后再找一生上台做表情,让其他学生猜,并用以上的问答最后学生两人一组,一个做表情,另一个猜,并会使用:Are you....?和Do you feel ...? 两个句子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此活动,来复习巩固所学的单词,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放松了学生的心情,为下面继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案上册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优秀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案上册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题质疑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板书课题:《草原》。
2、介绍作者老舍。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
(2)简要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草原的?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这次草原之行的?
2、交流初读情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草原风景的段落,画出相关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指明反馈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敕勒歌》)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草原人更美的相关句子做上记号,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
③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们不得不分别了。课文中哪句话表达出了他们当时的心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蒙汉”指五十六个民族。“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2、小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画一幅展现美丽草原的图画,表达出你对草原的爱。
板书设计:
景色美——风景如画
草原 民族团结互助
人更美——热情好客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案上册 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格言警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
2、阅读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
4、看相片,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课文挂图或放大图;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相片。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激发兴趣
1、教师提问导入。
⑴ 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哪些格言警句?有没有同学愿意说一说?学生背,教师相机鼓励,激发全班学生的兴趣。
⑵ 这些格言警句你为什么记得这么牢?(归纳背诵的方法。)
2、教师示范背诵一些格言警句,如:
温故而知新。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像这样的格言警句还有很多,大家想不想多积累一些呀?
二、引导学生读、背格言警句
1、读准字音。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恶念è,长念zhǎng。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恶念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念wù),为念wèi。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2、注意不读破句。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斜线处停顿,可避免读破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几遍后轻声自读,再指名学生高声朗读,然后齐读。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练习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三、阅读短文
1、反复阅读,了解主要内容。
⑴ 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⑵ 逐个自然段地阅读,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⑶ 把三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抓住短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⑴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什么?
⑵ 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高尔基认为要怎样生活才会愉快?
⑶ 反复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思考:给字后面为什么加上逗号?永远强调什么?
⑷ 联系生活实际,谈个人感受。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事例谈体会。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一些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等资料,了解周围老师、亲人、同学的事迹。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插图或者放大图,提问:大家还记得这三篇课文的主人公各有什么美德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分别在三幅图上写上诚信、诚实、善良、奉献。请同学们根据积累·运用八中口语交际的要求,就这一话题,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二、自由组成小组,选择交流内容
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联系《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等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应该怎样培养美德;可以列举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人的故事,说说他们身上有什么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要求:⑴ 讲的同学先想好内容和顺序,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⑵ 听的同学要抓住说话人所表达的主要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小组可展开讨论。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交流情况,适当进行点拨。
三、各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师生评议:哪个小组说的内容最感人,哪个小组表达得最清楚。
四、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展示相片,回忆往事
1、激趣导入。
幸福美好的往事,令人回味无穷。留下美好瞬间的一张张相片,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大家都带来了精心挑选的珍藏美好记忆的相片。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相片,让老师和同学们来分享你的快乐?
2、提出要求。
展示的时候,要讲清楚拍相片的时间和地点;说说相片上的内容,或者是拍照时发生的事,再说说自己为什么选这张相片。
3、自由组合,分小组展示相片。
组内同学分别介绍自己带来的相片。教师巡视,有意识地发现一些表现不同事情而又有代表性的相片。如:
⑴ 家庭里值得纪念的日子:爷爷奶奶过生日;我第一次获奖;某位亲戚的开业典礼;堂兄、堂姐或表哥表姐的婚礼
⑵ 值得纪念的地方:随家人游览名胜古迹;乔迁新居;海滨度假;某公园或大楼建成
⑶ 难忘的童年趣事:坐在碰碰车上;与小朋友抢洋娃娃;做有趣的小实验;某项小型比赛
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开拓思路。
二、讲述相片,拓展思路
1、小组推荐同学向全班展示。边展示边讲述,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2、组织评议。要求就讲述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肯定优点,提出修改意见。
3、指导讲述思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分享你的快乐,除了要把拍相片的时间和地点讲清楚之外,还要把相片内容,或者拍照时发生的事说具体,说生动。如,相片上都有些什么人,在什么情景下干什么,人物的神情、动作怎样,也可以说说拍照时你曾经想了些什么,还可以说说拍照时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怎么发生、发展和结束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只要你觉得有意思就行。
4、再次分组交流,把有关相片的内容说得更具体些。
学生互相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三、学生起草习作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案上册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例文《“护蛋”》,了解只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才能把体验写生动。
2、在参与体验活动的基础上,回味自己在活动过程中行为和心理的发展变化,把过程写具体,把感受写深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的体验、感受更清晰,能组织成文。
难点:习作指导过程中,突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回顾例文,领悟写法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例文《护蛋》,活动体验一般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写呢?先写什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小作者先写了活动的起因,然后写活动的经过,最后写活动的结果。哪一个部分是作者详细描写的呀?
板书:详写活动经过。
习作7重点要写出活动经历和感受
2.在描写“护蛋”活动过程时作者只描写了“送语文本”和“说话时”这两个瞬间,为什么只选取“送语文本”和“说话时”这两个片段来描写?(因为这两个瞬间是“护蛋”最紧张、最危险的时刻,也是“护蛋”活动的高潮,最精彩的瞬间。)板书:精彩瞬间
3.要写得精彩写得具体,要抓住人物的什么来写?(抓住动作、心理、语言方面来描写,把活动最精彩的瞬间展现给读者。)
过渡:我们在描写活动瞬间时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来再现当时的精彩场面,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写昨天的活动。板书:抓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
二、回忆体验
1.出示捕捉到的画面,口述活动的瞬间。师:昨天活动的名字你们还记得吗?板书:瓶中取球
生成稿
在开展活动时,老师抓拍住了同学们活动的几个瞬间,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张照片,四人小组分配好任务,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来说说照片中的精彩瞬间?
2.出示习作要求,生齐读。
3.老师还拍了几张同学们活动时的瞬间,请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瞬间,从动作、心理、神态某一个方面进行描写。
三、书写体验,师巡视指导。
四、分享体验
1.你选择了那个画面来写,请你把你写的场面上台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他抓住人物的什么?
2.同学们他写的活动瞬间好不好,好在哪里?
小结:这节课我们只是写了活动经过的精彩瞬间,回去以后请同学们完整的把活动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出来,重点是要描写活动经过。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案上册 篇4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学生可以顺利理解花生的特点,做人的道理不一定理解到位,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课文通过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品尝花生时谈论花生的话题,告诉我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本文可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第2——14自然段)写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所谈内容可分两层:一是讲花生的好片面性特点;二是以花生喻做人。第三段(第15自然段),写父亲的话深深印在“我”心上。课文通过议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发人深思。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语言质朴简洁、清新自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三)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板书:(一)种花生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板书:(二)母亲的建议)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板书:(三)尝花生议花生)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板书: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板书:果实理在地里鲜红嫩绿的果实矮矮地长在地上高高地挂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练习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两个义项。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师据此指导学生造句。
(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而的东西。”
(板书: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
4.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五)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体会。
(板书:略写详写)
3.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七)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八)作业。
1.用“居然”“成熟”造句。
2.背诵课文。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案上册 篇5
教学设想: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写的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件出示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表达。)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同学们都很善于提出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1.咱们再一起来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2.下面请同学们自读一下课文。
3.课件展示要求:
(1)那粒最小的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拿出课文标上段号。
(2)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小姑娘又是怎样长好的小组合作完成填空。 小豌豆刚到长满青苔的窗台上住下时,小姑娘(病得可厉害了)。 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心里真高兴)。 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 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小姑娘(脸上放出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光)。
三、细读童话,理解内容
(一)边读边思体会情感根据板书提出问题。 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提问并通过重点研读课文段联系上下文阅读解决问题。随机朗读。 (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二)想象说话:小姑娘看见了绿色心里真高兴。小豌豆爬上了窗台看见了小姑娘。小姑娘看见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心里真是高兴极了。小姑娘对小豌豆有着怎样的感情,小豌豆又是怎样说的呢。 独立说话练习: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学习、段理解作者对五粒豌豆的.两种态度小结。当小豌豆开出嫩红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
四、总结全文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案上册 篇6
教学目标
1.观察三幅图画,体验观察的乐趣,进行口语交际。
2.回忆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过什么事物,有何发现?把它写出来,完成习作。
3.完成“我的发现”;完成“日积月累”,通读、背诵。
4.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重点
仔细观察画面,用语言把画面内容表达出来,完成“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把自己仔细观察到的事物清楚、具体地写下来,完成“习作”。抓住重点,描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课本挂图、习作例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观察三幅图画,把观察到的事物加上适当想象说出来
一、导入:
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任何发现都是建立于观察的基础上的,只有细致观察,我们才会有所发现。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作者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比比眼力,体验一下观察的乐趣。
二、投影画面,观察画面
1.学生自主看图。
2.教师指导看图。
(1)要一幅一幅地看图,看的时候要仔细,边看边想。
(2)图一上面有哪些内容?(树、人)
(3)图二如果看明亮的`部分像什么?看暗的部分像什么?(明亮的部分像一只杯子,暗的部分像两个人的脸)
(4)图三上有些什么?(一个女孩在放羊)
三、指导交流
1.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2.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3.各代表在全班交流时,要注意说出从图上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
四、评价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后,学生自由评价。重点看是否把图上主要内容说清楚、说明白了,另外再看仪态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富有情感。
作业设计:
将口语交际内容写成一段话。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案上册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去实地观察校园一处景物,提出观察的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长江平湖,森林公园、乡村田园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春游好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春游。
二、读题,明白要求。
1.自读课题,弄清说话的主题是什么。(春游计划)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时间、地点。
(2)准备工作。
(3)开展的活动。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自由补充)
三、分组讨论,填写表格。
1.交代讨论要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制定春游的方案。
2.在讨论过程中要有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并能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建议,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3.每一小组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见。
4.小组可以自由组合。
5.小组内的成员要注意分工,如谁来主持,谁来负责记录,谁负责汇报等。
6.分组讨论,填写表格。
春游活动计划表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他
四、汇报交流,形成方案。
1.各小组汇报,畅所欲言。
2.各小组评议,取长补短。
要求学生虚心听取各小组的汇报,并进行比较,推荐时要说出充分的理由,这是一个交际的场合。教师应针对学生交际时的语言是否规范、说得是否清楚加以点评。
3.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学生自由说打算。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对学困生给予指导帮助。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案上册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书上恐龙图(恐龙能行走,并配叫声)。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段落(“其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学生准备:各类恐龙的模型、图本、信息。字、词典。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质疑
①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
②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④过渡: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学生字新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四、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句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五、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1.先说方法: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3.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一起逐句讨论,有不同理解,说出理由)。
4.抽说,有不同意见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六、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一)读P151第2题: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二)弄清共几句
①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②抽说,出错教师点拨。(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8句。)
(三)阅读、理解
1.默读想象,教师巡视引导。(给一定读书时间)
2.教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4.小组讨论(要求:逐句讨论,每句意思。每人都说,不同的可根据课文内容讲出理由。达成共识。)教师巡视引导。
5.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板收)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a、引读;
b、齐读。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P1513)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抽说(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动植物或古猿演化成人的过程,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二、学写田字格字
1.自己观察田字格的字:
1)、写时注意什么地方;
2)、间架结构怎么安排
2.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3.抽说、补充
4.扩词
5.书写
教学目标:
1、感受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理解“支撑”等9个词语的意思;初步学会用“只有……才……”等写句子。
3、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简介竺可桢生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通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
2、指名朗读全文
3、竺可桢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不要求说得很完整)
三、学习词语、生字
1、比较形近字:篇——骗——偏——扁。注意“融”的左下部分
2、理解“与世长辞、山桃始花”等词语的意思。
四、指导分段
1、课文介绍了竺可桢哪些事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自由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朗读第一段,思考:竺可桢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干什么?划出写竺可桢动作、神态的词语。
2、讨论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3、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竺可桢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记录大自然的笔记的?
4、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平时,重病
5、指导朗读“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个变化。”
6、指导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桢可能会记些什么内容呢?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学生读课文
2、说说课文怎样分段
3、每一段各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四段
1、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概括这一段内容。
(2)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研究句群:“他从街道旁……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
自由读读句子,发现这一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写“第一片、第一声、第一只”呢?
作者写了树上的绿叶,水中的蛙鸣,空中的燕子,竺可桢还可能观察到什么?(请学生仿说句子)
学生读句子,试背句群。
2、学习第四段
(1)读课文第四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理解“几十年如一日、精心、凝聚”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的内容
三、总结全文
1、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气象科学的研究上?
2、你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朗读
2、点名读,你觉得读得的一部分来读
3、其他学生评议
4、教师提供一些情节,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5、指导背诵竺可桢步行上班观察大自然变化的句子。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中的作业,有困难的可以举手提问。
小学四年级优秀教案上册 篇9
一、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
难点:体会登月的伟大意义,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1969年7月16日,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飞出地球、飞上了月球,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了人类为之梦想了数千年的月球,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激动人心的大场面。
(课件演示登月实况)
2、师:看了这个短片,你最想说什么?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
(人类终于实现了登月的梦想,跨出了飞向太空的第一步)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找出你最感兴趣的语句,画起来,读一读,并跟同桌说一说你的感想。
2、学生自主学习
3、讨论,交流。
脱离地球引力,产生失重现象。
●读一读课文中描写失重的句子
“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无法在座舱里站稳,稍一抬脚,就会跳起来三四米高。”
“他们在座舱里飘来飘去……”
抓住“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 这些词,让学生体会失重的感觉,指导朗读。
●怎样睡觉:
“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所以他们可以飘在空中睡,也可以头朝上脚朝下悬着睡。”
●怎样吃东西。
“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要把食品放进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品挤进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物,就要让它们飘浮在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为了说清楚宇航员们怎样吃硬颗粒状食物,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
(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体会感觉,指导朗读。
●在飞船中看宇宙的景象:
月球:随着光线角度变化,呈现奇异的色彩。(灰色、棕色、黄色……)
地球:蓝色和白色的光芒
(三)学习第三部分:
1、过渡: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人类离梦想中的月球越来越近了。宇航员登月的过程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吗?
学生自读第三部分,找一找从哪些词语说明这个过程不容易。
齐读
2、师:这时正是1969年7月20日美国时间22点56分20秒,经过长时间准备,阿姆斯特朗沿着扶梯缓慢下来。老师从资料上得知,这悬梯有9级,可是,阿姆斯特朗却花了整整三分钟的时间,一步三停地走到了月面。这时——(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
3、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伟大的时刻,记住这个伟大的时刻。
(课件演示:1969年7月20日22时56分20秒,月面上终于踏出人类第一个脚印)
师:面对沉睡已久的月球,你觉得此时此刻宇航员最想说什么呢?
(千百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们终于登上了心驰神往的月球)
师:阿姆斯特朗登月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课件演示: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
师: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阿姆斯特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读
师:多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啊!你能读懂它的意思吗?
(对于一个人来说从悬梯到月球是一小步,但对科学来说~~)
(这一登月计划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许多科学家为此奉献了多少个日夜~~)
(这一小步跨过了五千年的时光)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师:“一小步”、“一大步”多么大的反差啊!谁能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齐读
4、阿姆斯特朗是人类登上月球的第一人,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样?(除了高兴,还有激动、自豪)请你再自豪地读一读这句话。(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
(四)学习第7自然段
过渡:那么月球上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的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1.齐读第7自然段。
2、完成填空
根据这段话,同学们来试着来完成下面这个填空题,只要你会填,就说明你已经理解了。
月球上既没有 ,也没有 ,只有 。科学家分析研究从月球上采集的 ,得出结论 。
(指名填空,齐读)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补充板书):这次飞向月球的旅行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在今天终于(实现)了,这是借助什么力量实现的?(科学)
2、阿姆斯特朗是人类登上月球的第一人,而我们中国目前还没有人登上月球。20xx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也只是坐着“神舟”五号飞上太空,绕地球14圈,成为中国飞上太空第一人。随着“神六”、“神七”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目前我国已有六位航天员飞上了太空。
3、同学们,月球在那里,它永远不会阻止我们探索的脚步,你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设计让月球为我们服务呢?无穷无尽的宇宙中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他们,开发他们,让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外搜集资料,以“神奇的宇宙”为题,写一份板报稿。
【教学总结】
课文中知识涉及面广、内涵丰富。通过这些知识的综合,使学生了解人类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向宇宙进军的远大理想。并且在充分讨论阿姆斯特朗等月之后所说的话中,体会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课文以“飞向月球”为重点,将其作为重点展开了描写,首先交代宇航员离开地球的时间和方法,接着写了宇宙飞船脱离地球引力产生“失重”现象后宇航员们工作、吃饭和休息时的情形,最后写飞船接近月球,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在月球上着陆。写得十分具体,读后会觉得十分真切。
虽然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很感兴趣,但是了解得还比较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针对这一情况,开课前,我指导学生查阅了大量有关知识和相关材料,通过了解航天员进入太空的情景,使学生对月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课上,我鼓励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交流登月过程中使自己感兴趣的事。当讲到失重现象时,我随即出示宇航员们在太空中失重的图片,图文结合,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讨论宇航员吃饭的情景时,我要求学生模仿做一下鱼儿觅食的动作,其中有一位男同学做的鱼儿觅食的样子,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我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比喻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宇航员工作的艰辛。

 手机端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