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实用课件] 《繁星》教案之一
  • [实用课件] 《繁星》教案之一

    发表时间:2023-02-04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尤其是新入职老师,教案课件写好了才会课堂更加生动。那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实用课件] 《繁星》教案之一,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三、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课文描写繁星的精彩语言。

    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启发、点拨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实践。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探究课文三次描写看繁星的变化特征。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师问:同学们,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

    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导入: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繁星》,看看作家巴金遥望星空后是怎样的感受?

    1.作者简介。

    2.背景介绍。

    二、教师范读课文

    注意读音及字形

    摇摇欲坠(zhuì)半明半昧(meì)模糊(mó)霎眼(sh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讨论:课文几次描写繁星美景,内在的顺序是什么?

    讨论明确:作者三次描写繁星美景图:

    第一次是“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

    第二次是“三年前在南京”,

    第三次是“如今在海上”。

    三次描写繁星美景的内在顺序是时间顺序。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1.作者三次写看繁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讨论后全班交流。

    明确:“从前”在家乡,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

    “三年前”在南京的“一个静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并且“认识了一些星星”,

    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甚至“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感受不同:“从前”的感受是“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三年前”“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如今”“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产生情况和感受不同的原因: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知也渐进细微深切。

    2.我们能比较一下感受变化的特点吗?

    明确:作者第一次感受是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第二次感受是仿佛和朋友对话,第三次感受是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感受越来越深,越来越细致,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越来越强烈,甚至还融入了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3.作者是在赴法留学的邮船上创作的此文,看星的情况可以从第三段写起,那么前两个片段有什么作用?

    讨论后明确:前两次为“我”表达“爱星天”情感打下了铺垫,起烘托作用。

    五、拓展训练

    作者随着自己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有了对星空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我们每位同学的人生阅历都存在个性差异,那么当你在某个夜晚面对星空时,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再次放映星星闪烁的夜空,设置情境,然后要求学生写200字左右的短文,待第二课时交流。

    附板书:

    繁星 巴金

    情景感受

    第一次密密麻麻回到母亲的怀里

    (烘托)

    第二次群星密布朋友

    第三次半明半昧睡在母亲的怀里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

    学习运用联想、想像写景状物,学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展示上堂课“望星空”语文活动成果

    全班范围内,教师指名朗读自己的小练笔(让3~5名同学交流)。

    学生评价后教师提出:将自己的描写与巴金的描写进行比较。

    二、学生自主学习,读作者描写看星空的三个片段,并与自己的描写比较,从中发现问题。

    三、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师生共同探究

    明确:①作者在描写对象时既写眼前景,又由眼前景想到其他,这就是运用联想、想像写景状物。有的同学自己的描写也有此特点。

    ②作者在描写事物时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增强了感染力。

    五、重点结合第三段品赏文章语言美

    1.读第三段,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教师引导:从思想情感、语言表达、谴词造句等方面去说理由。

    比如:“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这句话以一个“悬”字形象地写出了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作者以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不仅情趣盎然,而且饱含着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之情。

    2.尝试背诵第三段。

    六、语文实践

    1.同学们看星空能产生诸多的联想和想像,那么看自然界其他事物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写出来。要求学习巴金描写事物的方法。

    2.全班交流。

    指名3~5位同学交流,并围绕目标作评价。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实用教案] 《花园》教案之一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实用教案] 《花园》教案之一”,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情景创设

    师: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老师带大家一块去花园走走,呼吸新鲜的空气好吗?

    二、问题探究

    1、理解图意(出示挂图)

    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花园,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汇报

    2、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呀,根据收集到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说给你的同桌听。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问题。

    3、解决问题

    ⑴师:如何解答这些这些问题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独立解答问题。

    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同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谁来解答第一个问题呢?

    师:这二个问题谁来解答?

    4、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观察一幅图时,我们要从多角度去发现问题,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题意,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三、体验感悟

    师:刚才在大家的问题提得真好,解答的同学也回答得十分准确。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老师再考考你们。

    师:请同学翻开课本第50页,找到试一试。

    师:试一试有两道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道题“圈一圈”。谁先来说说题意。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2,3题

    1题:让学生自己估计,测量,让后填写

    师:老师这儿有两条绳子。一条是红绳,一条是黑绳。请你们先估计它们大约有多长?

    师:再量一量实际有多长,然后解答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做完,再反馈)

    师:除了用除法解决这个问题外,还有其它的办法吗?

    (以黑绳的长度为单位,量一量红绳的长,量的次数就是所求的答案。)

    2题:先数一数在提问

    师:请同学们先数一数,每幅图有几个格子,然后再根据提出的`问题填空,我们先来解决第1、2两个问题。

    (学生独立做题,然后反馈)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3个问题。

    生读题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决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生汇报

    师:同才大家讨论得十分激烈,请同学们来说说你们小组有哪些获?

    3题:让学生收集正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师: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一条弯弯的小河,小河的水可清了,有很多小动物都愿意到这里来玩。请认真观察一下有什么发现?

    生汇报

    师:这道题的信息很多,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些清信息清楚一些呢?

    师:那么,大家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有关“倍”的问题吗?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同学们先讨论,等会儿我们奖评出问题提得最好的一组和解答得最准确的一组。

    (1)生小组讨论。

    (2)反馈。

    五、小结

    师:这节课,大家都学得不错,谁来说说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实用教案:《》教学反思之一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高质量的教案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自己的教案如何写呢?这篇《实用教案:《》教学反思之一》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2.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3.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活动卡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帮小动物回家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引导学生质疑:

    ①来了10种小动物,为什么有6种生活在水里,6种生活在陆地?6+6=12(

    种)啊?

    ②有的既可以生活在陆地,又可以生活在水里。(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2)出示:蚂蚱 章鱼 虾 青蛙 蜗牛 鲤鱼 兔子 乌龟 海鱼 瓢虫 ①这些动物和昆虫,你知道它们都是生活在哪里吗?(它们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里)你能把它们分类一下吗?

    ②完成活动卡活动一,指名分类。 ③全班一起分类。

    ④发现问题:乌龟和青蛙有时生活在水里,有时生活在陆地上。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

    (2)引导发现青蛙和乌龟两个圈里都有,如果只有一只小青蛙和一只小乌龟能分开站吗?

    (3)出示合并隆的空集合圈,引导观察这个集合圈和分开的两个圈有什么不同。(有一块公共区域,这块公共区域可以表示什么?)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6)填写合并拢的集合圈。

    (7)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二、奇怪的报名表

    1、出示: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学生名单

    (1)引导得到:

    ①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 ②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 (2)小猪的疑问

    ①小猪也有一个问题。是什么为题呢?出示:

    这两个小组一共有( )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答案,后指名回答,要说出思路)

    ②课件演示

    a、找到即参加语文组又参加数学组的人(3人:杨明、李芳、刘红); b、出示空集合圈,指名说说各个位置所表示的意义; c、填写集合圈;(先填写公共部分)

    d、出示各部分人数,引导计算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自己去找到答案,以得到多种解法)

    解法一:5+3+6=14(人) 解法二:8+9-3=14(人) 三、巩固练习 1、活动卡-巩固练习

    (1

    (2

    (3)只喜欢篮球的有( )人,只喜欢足球的有( )人。两种球都喜欢的有( )人。

    2、教材p110——第1、2题。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学生名单

    解法一:5+3+6=14(人) 解法二:8+9-3=14(人)

    [课件]《雨点》教案之一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课件]《雨点》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及它们在文中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

    2、了解它们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或图片)演示,紧扣词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意境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

    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教学部分生字词;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学习剩余生字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猜猜这是什么?(雨)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雨的诗歌,名字叫《雨点》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学生闭眼静听,想象画面。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对照相应的插图,想想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三、创设情境,感情朗读

    过渡:雨点从天空落下来,落进了不同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雨点一起去游玩,好吗?

    1、多媒体放映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动画。

    师述:天空中聚集起片片乌云,不一会儿,雨点就落下来了,有的落进了池塘,池塘里多平静啊,一点波纹都没有,雨点像躺在舒适的大床上睡着了;有的雨点不小心来到了小溪里,伴随着缓缓流淌的溪水悠闲地散起步来;另外一些

    2、雨点可爱吗?你想跟着去哪里游玩,就把那句话仔细地读读。

    3、指名学生逐句读,师生评议。(指导读好睡觉、散步等词,体会雨点的变化)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展开想象,演一演,师生评议。

    6、尝试背诵课文。

    (1)、看图背诵。

    (2)、表演背诵。

    四、综合练习,形成能力

    1.你们注意观察过吗?雨点还会落到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

    2.师生共同编儿歌,如:

    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

    雨点落在树梢上,在树梢上欢笑。

    雨点落在屋檐上,在屋檐上蹦跳。

    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唱歌。

    编好后一起拍手念一念,有条件的还可以谱成曲子唱一唱。

    五、学习生字,正确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分析、记忆字形。

    3.学生在书上描红,说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河书写笔画。

    4.指导在《习字册》上认真书写。

    5.写后集体评议,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实用教案: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之一


    随着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教案该怎么写?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实用教案: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之一”,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卡车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制作卡车的整体步骤;

    2、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习惯;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制作磁悬浮列车,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制作卡车,出示课题:“卡车”。

    二、新授

    1、介绍制作卡车的整个步骤

    (1)剪下各部件,按折线折叠、粘贴车身。

    (2)~(3)制作车轮,用牙签代轴将车轮固定在车身上。

    2、学生动手操作

    (1)可以独立完成;

    (2)可以合作完成;

    (3)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3、作品展示

    4、本课小结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制作卡车的步骤是什么?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76030.html

    【[实用课件] 《繁星》教案之一】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