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小猴子导学案苏教版 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4-16教材分析:《小猴子》是一首很风趣的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小动物伶俐可爱的形象,歌曲中两处小间奏一个级进下行,一个级进上行,更加生动地表现了小猴子活泼可爱又淘气的形象。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野蜂飞舞》,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
2、指导学生能熟练地演唱《小猴子》,准确的在间奏处为歌曲伴奏,并在歌曲的前奏和间奏后准确的接唱。
3、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表演《小猴子》。
教学难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内心节拍感,准确地拍出小间奏的时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野蜂飞舞》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猜猜是什么昆虫在飞?是单独飞还是成群飞?
(2)再听:野蜂飞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他们争先恐后地要去干什么?
(3)我们再听一遍,你们能用自己的动作来演一演吗?
2、有只小猴子觉得野蜂的动作非常有趣,可爱,它也想来学学,于是它就跳了起来,你们觉得它表演得好吗?
二、学唱《小猴子》
1、小猴子不仅舞跳的好,歌唱的也不赖,不信你们听!
刚才小朋友听的这首歌里,小猴子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小猴子在路上吃桃子,翻跟斗。
2、录音范唱:这只小猴子可真调皮,真淘气。一起来听小伙伴的演唱。老师用拍手来伴奏,注意看我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加上了拍手的动作。(在小间奏的地方加入拍击xx)
学生指出,教师讲授:这两小节是小间奏,不需要演唱。
3、师生一起听和拍:
你还记得老师在间奏的地方是怎么拍手的吗?xxx还可以怎么拍?
4、用la哼唱,指导演唱顺序:
小朋友,你们喜欢小猴子吗?如果喜欢我们就一起用la、la、la把小猴子请到我们中间来,好吗?不过也要像刚才那样拍手哦。
5、跟着老师读歌词,小间奏的地方拍手,发现“红灯”停一停。比较x–和x0
6、学生按节奏读词。
7、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唱。
8、教师纠正指导,特别指导唱准511和522,5.343|2-和5.342|10,唱好长音x–的时值和休止符的停顿。学生练习。
指导用轻快的声音唱这首歌,提醒演唱姿势,咬字吐字,自然歌唱不喊叫。
9、跟着小伙伴一起唱唱看。
10、完整的自然歌唱《小猴子》。
三、歌表演《小猴子》
师:这只小猴子真是可爱又有趣,谁能用身体动作和表情来表现这只顽皮的猴子?
1、学生模仿,提示:小猴子怎么走来走去的,小猴子还喜欢跳来跳去。
2、师表演《小猴子》
3、学表演动作
师示范,生模仿
4、师生共同表演
四、节奏练习
小猴子虽然调皮,但它们也很团结,我们来听一听童谣里怎么说的?
1、教师童谣诵读《小猴子》。
2、学生逐句跟读。
3、学生齐读,教师用用响板给学生恒拍。
4、分组表演,一部分学生拍手(恒拍),一部分学生诵读一部分学生有节奏地做动作。
五、小结下课【968OK.cOM OK语录网】
jk251.coM小编推荐
上册认识除法导学案苏教版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教科书48—5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48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同学们,周末你们会外出活动吗?今天就有一群小朋友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人。)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3)教学除法算式
j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6÷2=3)
k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l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教学第48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49页的例题。
(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
讲述: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第49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2、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做第50页的“想想做做”第1、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
īuü导学案苏教版
īuü导学案苏教版
主备人:姚审核人:
教学内容:
学习单韵母īuü及其四声的朗读和书写。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īuü三个单韵母,能够读准音、记清形,并正确书写。
2、在课堂练习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辨析īuü与前三个韵母的音与形。
3、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拼音格正确书写īuü三个单韵母。
教学重点:
读准iuü的四声
教学难点:
读准iuü的四声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学习单韵母īuü的朗读和书写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īuü三个单韵母,能够读准音、记清形,并正确书写。
2、在课堂练习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辨析īuü与前三个韵母的音与形。
教学重点:
单韵母īuü的朗读和书写
教学难点:
单韵母īuü的朗读和书写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昨天我们刚交上了几个拼音朋友,谁来和它们打个招呼?
今天我们继续到拼音王国去寻找好朋友吧!
二、新授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清澈的小池塘又来了一群可爱的小伙伴。小朋友们快看,它们都是谁呀?在干什么呢?(挂图)
今天就来学习这三个单韵母,看你们谁先和它交上好朋友?
三、学习īuü。
1、学习ī(出示卡片)
(1)蚂蚁给我们带来了拼音宝宝“ī”,请小朋友们仔细找一找,它就藏在图中,看谁先把它找出来。
(2)请小朋友看老师发音,注意老师的嘴巴是怎样的。
(3)学生练习发音,开火车。
(4)我们来编个口诀记住它吧(一只蚂蚁īīī,牙齿对齐īīī)
2、学习u(出示卡片)
(1)乌龟伯伯带来了u,仔细观察u躲在哪里。
(2)(出示)看老师的口型,小朋友试试应该怎样发音。
(3)开火车读。
(4)谁能编个口诀记住它?(乌龟伯伯,嘴巴突起)
3、学习ü
(1)这条可爱的小鱼带来了谁呀?(出示卡片)仔细观察ü躲在那哪里?(描出来)
(2)看老师的口型,听老师的发音。
(3)谁已经会读啦?开火车。
(4)用一句儿歌记住它。(一条小鱼üüü,嘴巴又突又圆圆)
四、课间操。
过渡:通过小朋友的努力,我们已经认识了新的拼音朋友īuü,真了不起。下面我们看着图编个儿歌来记住它们(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把它驼,鱼儿健了笑呵呵。)
五、复习巩固,答对有奖。
过渡:小朋友表现的真不错,乌龟伯伯要来考考大家:
答得又快又好的小朋友可以有奖励!
1、看。看老师的口型,说出是哪一个单韵母。
2、听。一对拼音朋友,你听到的拼音在哪一边,你
就把头朝哪一边转,嘴巴闭紧,动作迅速。
六、学习书写。
1、拼音宝宝们玩了一天,想回家休息了,它们的家
在哪儿呢?出示四线三格。
2、分别指导写īuü
七、总结
今天小朋友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分别带来了哪些拼音宝宝?
板书设计:
1、īuü
作业设计:
认真练读今天所学单韵母īuü,自由练习书写。
数学上册除法导学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学校班级姓名
除法——(5)练习二
学习内容:第七册第7页练习二第1——8题。
学习目标: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培养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过程:
一、独立尝试
1、复习与预习
(1)口算练习二第3题(竖着做):先独立完成,再比较每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计算下一行时要注意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44÷490×6016×6270÷60
15×446÷295÷5180÷30
(3)练习二第4题。
(4)练习二第1题:先说出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写出商是几。
二、合作交流
1、复习题在小组内交流,组长批改。
2、练习二第5题(竖着做):先说出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商是几。
比较每组中的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练习二第6题:在小组内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竖着看)
4、练习二第7题:先读题理解题意,并在组内说说要注意什么?再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最后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三、巩固提升
1、()里最大能填几
19×()<10052×()<347
2、填空: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27,余数最大是()
625÷35的商是()位数
3、3□6÷34,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______
如果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______
4、730÷□□=□……10
四、回顾反思新课标第一网
在小组内互相说说: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2、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和课后作业
练习二第2、6、8题。
上册加几导学案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95页例4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悟出5、4、3、2加几的最好的计算方法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客人,快瞧!他是谁?(课件出示圣诞老人图片)
圣诞节快要到了,圣诞老人不仅为我们准备了精美的礼物,还要邀请大家去参加圣诞晚会。!大家想不想去啊?
那就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闯过下面的四关,你就会收到礼物,得到邀请,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我是小小神算家
课件出示题目:
9+5=8+4=7+5=8+7=7+8=
8+5=6+5=7+5=9+3=8+9=
指名说说8+9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并课件演示各种方法。
师小结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第二关:装扮圣诞树
1.课件出示:一棵圣诞树
教师:圣诞老人想让大家帮忙装扮圣诞树,只有算对了下面的题才能帮忙。
出示5+7=
a.5+7等于多少?先自己想一想,怎样算能很快说出得数呢?
b.学生独立思考。
c.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d.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e.统计每种方法有多少同学选择。
f.师引导: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用哪种方法能准确的计算,就选择哪种方法。
2、学生试做5+8=4+8=3+9=,独立做后,汇报交流。
3、家族大团圆
引导观察三个算式,象这样的小数加大数5、4、3、2加几的算式,你还能想到哪些?(生说师板书)
第三关:数客人
1、圣诞老人请了爱心小精灵来做客,课件演示,说图意,列算式。
2、圣诞老人还请小企鹅来做客,大家能算一算来了多少个小企鹅吗?
第四关:算式对对碰。
7+5=9+5=8+4=
5+7=5+9=4+8=
9+4=8+3=9+2=
4+9=3+8=2+9=
学生自己做题后,引导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
三、实践与应用:
1.小马过河
生口算,课件演示小马过河
2.小鸡找妈妈
瞧,鸡妈妈也来了,可是粗心的鸡妈妈找不出哪个是自己的孩子了,你能帮帮它们吗?
指名口算,点击课件进行连线
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会什么了?
采松果导学案 教案精选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班级一(3)班姓名
课题:采松果(教材22~23页)课型:新授课时数:2课时上课时间: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活动一: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1)观察主题图,自编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解答;(2)思考25+4=?的算法。(3)如果用小棒如何计算?结果是()?(4)如果用计数器如何计算?结果是()?(5)那么思考4+25=?(6)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活动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少多少,用()法计算?(2)用小棒如何计算?(3)用计数器如何计算?(4)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活动三:综合(1)我会算25-2=48-7=76-5=45+4=60+9=36-5=67-4=26-4=58-4=69-8=35+3=54+4=62+7=87-6=34+5=(2)说出算法,结果如何?活动四:(1)先计算39=30+()62=65-()90+()=9972+()=7843+()=4862+3=()(2)讲算法活动五:自编数学问题1~2道,尝试自己列式解答,并思考计算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能力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体会加法的交换律。3.情感目标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一、预习、质疑,看书数豆子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五,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二、交流展示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五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1.2.3.4.完善导学案2分钟。教学反思
角形内角导学案 教案精选
三角形内角和(动手实践课)
学习目标:通过用量角器量一量,动手折一折,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培养学生实践探索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操作时出现误差,影响正确结论得出。
操作流程:
1、算一算拿出一副三角板,先相互说出每个角的度数,然后把每个三角板中三个角加起来,发现什么?这个结论是不是适合所有的三角形?怎么验证?有那些办法?
2、验一验我们学过的三角形按角来分可分为几类?你能借助量角器来算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吗?它们都接近多少度?为什么和上面结论有误差。
3、拼一拼第28页第1题,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课前准备的),用红笔标出三个角,把这三个角撕下来,拼一拼,看是多少度?
4、折一折第28页第2题。
5、想一想第28页第3题,第29页第1、2、3题。
6、议一议第29页实践活动,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度?五边形?六边形
7、课堂检测
一、填空。
1、在一个三角形中,∠1=38°,∠2=48°,那么∠3=()。
2、在一个三角形中,∠1=38°,∠2=108°,那么∠3=(),是()三角形。
3、在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是86°,是另一个角的2倍,第三个角是(),这是个()三角形。
4、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是30°,如果是锐角三角形,顶角是(),底角是();如果是钝角三角形,顶角是(),底角是()。
二、判断对错。
1、无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2、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
3、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小于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4、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有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5、有一个内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设计意图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得出。不要以为只有科学课要动手实践,数学课中同样要动手实践,学生自己实践得出的结论,印象深刻,比老师讲10遍管用。

手机端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