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设计教案(4篇)
  • 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设计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24

    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设计教案(4篇)。

    我们为您精选了一篇题为“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设计教案”的文章,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但决定权仍在您自己手中。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 要想高效教学,就必须重视教案和课件的质量。

    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设计教案【篇1】

    The English Conversation

    Words:returnfootballticket A: There were two orphans called Tang Shanshan and Wang had no they were very day, the sister returned : Brother, may I come in?

    C: !Who is she?

    B: Brother, she is our finally found : Our mother must be rich and isn’t our : Mother, this lottery ['l?t(?)r?] ticket…

    A: Lottery ticket, it means”彩票”

    C: What? Lottery ticket? What did you win?

    D: It just a : Go away!(seriously)

    D: In addition, I won one million : Mother, Mother…You are my mother.(最好抱住脚,激动地)

    B: Unluckily, she jumped and jumped over and over again when she won mother lost thelottery : Go away!

    D: Daughter, come that time, I pick up the lottery ticket.(把C叫到一边)B: : Mother, Mother…You are my give me this lottery : Alas [?'l?s], who want to have such child? : Give you, my : Oh yeah!I want to get the one million RMB.(走开去领奖)

    D: Girl, let’s go to our new : : They left without Wang he returned to the old house, he : Mum, are you? I just won a they hurted me.(步履艰难地)

    A: You know, the one million RMB is in Liu Yayan’s hand : Money isn’t you.

    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设计教案【篇2】

    学写对话(公开课教案)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写对话,好吗?

    生:好!

    师:谢谢!那我们开始上课吧。

    师:老师把我们刚才的对话写下来了,请看?

    师:出示课件一

    老师说:“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写对话,好吗?”同学们说:“好。”老师说:“谢谢。那我们开始上课吧。”

    师:谁来帮我读一读这段对话.这是老师第一次写的。老师还写了第二次呢!

    师:出示课件二

    (二)老师说:“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写对话,好吗?”

    同学们说:“好。”

    老师说:“谢谢。那我们开始上课吧。”

    第二次,老师是这样写的,内容一样,文字一样,连标点都是一样的。你发现了哪儿不一样吗?

    生:一句一句地写……分行写……分段写!

    师:对!话是一句一句说出来的,我们就一句一句写下来,写了我说的话,再分段写你们说的话。不管谁说的话,也不管说了多少话,都单独写一个自然段。这种方法叫分段写对话。(板书:分段写)

    师:分段写对话,条理更清晰,内容一目了然,读起来也轻松。同样的对话,我还写了第三次呢?想看看吗?

    生:想!

    师:出示课件三

    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写对话,好吗?”

    “好。”同学们说。

    “谢谢。”老师说,“那我们开始上课吧。”

    师:这篇和第二篇,对话内容一模一样,文字也是一样的,也是分段写的,但是什么变了?

    生:提示语的位置变了。

    师:对!写对话的时候,提示语的位置是可以变动的,我们来看,第一句,提示语在前面,第二句提示语在后面,第三句提示语在中间。(课件上勾画)

    师:提示语变了,还有什么也跟着变了?

    生:……

    师:请关注“说”后面的标点。(重复出现两段话,对比)

    生:标点变了。

    师:对!我们再来看,提示语在前面,“说”的后面用冒号;提示语在后面,“说”的后面用句号;提示语在中间,“说”的后面用逗号。(课件标注)

    师:别忘了,对话的内容要用上前引号和后引号哦!

    师:接下来我要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两篇对话,请你认真看,仔细听。想一想:你最喜欢那一篇呢?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三篇。提示语的位置有变化,对话显得更活泼,更灵动。第二篇,提示语的位置一成不变,太单调太死板了。

    师:猜猜看,老师还会写第四次吗?出示课件四

    (四)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亲切地说:“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写对话,好吗?”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谢谢。”老师微笑着说:“那我们开始上课吧。”

    师:看看这一次和前面几次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读一读,想一想,在提示语里面添加了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

    对话有声有色,写出了人物的特点。

    把人物写活了!

    师:由此可见,要写好对话,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段写

    2、变化提示语的位置。(标点)

    3、添加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

    师:下面有一段对话,你能把它改一改吗?

    要求:1、分段写。2、适当改变提示语的位置,正确使用标点。3、添加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

    出示课件五

    抽读。

    妈妈对我说:“今天咱们去动物园吧,听说动物园里新添了一对大熊猫。”我说:“好啊,好啊,那我们赶快出门吧。”妈妈说:

    “不着急。等我洗完衣服再去也不迟。”

    师:谁来分段写?(生课件演示)

    师:谁来改变提示语的位置?(生演示)

    师:请检查标点是否正确。(师修改)

    师:谁来添加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生说,师写)

    生读对话。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想看吗?

    出示课件六

    小猴子要桃子

    小猴子说:“妈妈,妈妈,我想吃桃子!”

    猴妈妈说:“是吗?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呀?”

    小猴子说:“三个!不够,不够!太少,太少!还不够我塞牙缝呢!”

    猴妈妈说:“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呀?”

    小猴子说:“够了,够了,谢谢妈妈。”

    师:小猴子和猴妈妈的对话太有意思了,赶快读一读。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猴子?(可爱、贪吃、笨小猴)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猴妈妈?(温柔、慈爱、智慧)

    你能读出他们的语气来吗?同桌分角色试试吧。

    师:谁来跟我们展示一下。指名分角色读。

    师:两位同学读得有滋有味,如果能配上动作来表演这个故事,那就更精彩了。指名上台表演故事。

    师:猴子有一个经典姿势,来,跟我一起做:双手提起,食指下垂,放于胸前,脖子一缩,眼睛一眨。(哈哈哈)

    师:猴子还有一个经典动作——抓耳挠腮。(学猴子挠头和脖子)

    师:可以了,来,开始表演吧。要演出猴子的动作、神态、和语气来哦!师分别扮演小猴子和猴妈妈,个表演一次。

    师:这个故事有趣吧?老师相信你们能把它写得更生动,更精彩。要求:1、分段写。2、写好提示语——变化位置,正确使用标点。3、添加小猴子和猴妈妈的动作、神态和语气。生写。师巡视。适时提示:这是一个小故事,别忘了开头要交代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哦!

    师:写好的同学,请对照屏幕上的对话描写,检查:1、分段对吗?2、提示语的位置有变化吗?标点正确吗?3、猴妈妈和小猴子的动作、神态、语气合理吗?

    师:请同桌交换,互相学习,互相修改。

    师:你们最想欣赏谁的故事?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她来前台展示。大家注意看,注意听,看看她哪儿写得好。

    师:哪位同学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请带上你的故事到这儿来。我们一起来评一评:1、分段写。2、提示语的位置有变化。3、写出了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4、标点正确。

    师:请大家再认真细读,看看他哪儿写得好?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师:想看看老师的对话描写吗?出示课件

    小猴子要桃子

    一天,小猴子正在门口玩。有个人挑着慢慢一担桃子走了过来,他一边走一边吆喝:“卖桃子喽,又香又甜的桃子,不香不甜不要钱!”小猴子听了,馋得直流口水,快步向家里跑去,一进门就大声喊:“妈妈妈妈,我要吃桃子!”

    “是吗?”妈妈从房间里走出来,摸着小猴子的头,笑着问:“一天吃3个,够不够呀?”

    “三个?不够,不够!太少,太少!还不够我塞牙缝呢!”小猴子急得连连摆手。

    妈妈想了想,伸出手指头,比划着说:“三天吃9个,够不够呀?”

    “9个!”小猴子一听,高兴得又蹦又跳,连声说:“够了够了!谢谢妈妈!那你赶快去门口买吧!”

    “傻孩子!”妈妈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

    小猴子摸着后脑勺说:“我怎么傻呢?门口真有个卖桃子的呀!”

    师:喜欢吗?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喜欢?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对话描写。怎样写好对话呢?

    1、分段写。2、提示语的位置要有变化,正确使用标点。3、加上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气。

    师:真实、生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自于我们平时的观察和积累。生活中,我们要留心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语气。读书的时候,我们要关注作家是怎样描写人物对话的,读慢一点,多读几遍,多学一点。我们也能把人物的对话写得活灵活现,有滋有味。

    小猴子要桃子

    小猴子说:“妈妈,妈妈,我想吃桃子!”

    猴妈妈说:“是吗?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呀?”

    小猴子说:“三个?不够,不够!太少,太少!还不够我塞牙缝呢!”

    猴妈妈说:“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呀?”

    小猴子说:“九个!够了,够了,谢谢妈妈。”

    小猴子要桃子

    小猴子说:“妈妈,妈妈,我想吃桃子!”

    猴妈妈说:“是吗?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呀?”

    小猴子说:“三个?不够,不够!太少,太少!还不够我塞牙缝呢!”

    猴妈妈说:“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呀?”

    小猴子说:“九个!够了,够了,谢谢妈妈。”

    比一比,再组词

    姓名

    窿

    齿

    窿

    拼一拼,写一写

    lian

    peng

    chen

    shan

    fang

    fu

    qing

    Ting

    Ku

    long

    pan

    chan

    bei

    can

    ding

    zhu

    pi

    juan

    xun

    su

    Teng

    Tong

    Tuo

    mo

    zhuang

    jia

    fan

    zhi

    cai

    jian

    ma

    fan

    shu

    xi

    guan

    gai

    ye

    lian

    bi

    po

    ye

    mu

    jiang

    lin

    ji

    han

    jiao

    po

    yu

    yu

    cong

    cong

    shou

    yi

    wu

    qiong

    zuo

    gu

    you

    pan

    pian

    pian

    qi

    wu

    xi

    chu

    wang

    wai

    huang

    wu

    ren

    yan

    qing

    xi

    Ke

    bian

    wu

    guan

    duan

    zheng

    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设计教案【篇3】

    浅谈初中英语对话教学

    摘要:“对话教学”是整个初中英语教学中贯彻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主要教学方式。怎样通过对话教学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呢?

    关键词:初中英语;对话教学;策略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已经成为一种工具,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话式英语教学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己对话、生景对话,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视英语语言的教学。英语语言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其中说的能力就是英语教学中的口语能力。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以适应目前全球融合的国际形势。

    所谓对话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将教学内容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话活动,在对话活动中习得英语知识,获得与人交际和交流的英语语言能力,加强了英语语言的实践性,给英语语言的应用创造了环境。

    一、对话教学的原则

    1.民主、平等原则――师生作为特殊的对话者展开互动交流,尽管有年龄差别,但师生之间的对话具有人格、精神上的完全平等和教育意义上的价值特点。只有师生地位平等,才有可能发生对话,也只有在平等的主体间发生的对话才有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没有民主和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

    2.分层并重原则――从教学的对象来看,对话教学应该使每一个叙述者都成为平等的对话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有积极性又有最大可能性地参与到对话中来。因此,教师要认识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平等对待每一个不同潜质的学生,为不同的学生创造不同的对话氛围和条件,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较充分地表现自己,发展自己,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提问时要力求一堂课不重复叫某些学生,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

    3.以问题为中心的原则――在对话精神的作用下,教师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进行平等交流,坦诚沟通,互相借鉴,各自生成和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跟传统教学相比,对话教学主张先学后教,先思后问,先问后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单向输出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使学生由被动受问者转变为主动发问者,通过师生间的互问互答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自主探究者、发现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基础和潜力。对话教学就是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借助创造性、生成性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建构”的特征。

    二、创造情景,激发兴趣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对教学要有强烈的激情,注意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几乎无压力的状态下,学生自然会产生对话的激情,出现活跃的思维,激发出闪光的智慧。其次,教师要适度幽默感,幽默容易渲染欢快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处于愉悦的气氛之中,特别是让学生感到有情趣、有意思。如果老师的幽默唤起学生的幽默,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调节课堂气氛,改变课堂教学的情景,激发出师生对话的需求和愿望,使师生处于快乐的对话教学之中。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真正理解某个语言形式使用的情景时,才能真正掌握好该语言形式的用法。因此,在引入??话之前,得先设置情景。由于情景会直接唤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本身;因此,情景设置是对话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设置情景是为了直观呈现或介绍新的语言点或语言项目,可以利用教室里的人、景、物或利用简笔画、挂图甚至录像、电脑等现代化手段来创设。这样做,有利于使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和使用该语言形式时的情景发生直接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提供英语对话的机会,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英语对话教学,不能拘于知识点的讲解,要把大量的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例如,我在课堂中设置“调查对话”活动,在大屏幕上出示“调查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中所设置的项目,如年龄、身高、爱好、上学时间、交通工具、最喜爱的科目等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选择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要求通过英语对话了解情况后完成表格的填写。这样,在“调查对话”活动中,“How old are you?”,“How tall are you?”,“What subject do you like?”,“What sports do you like?”,“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How do you go to school?”等对话句型得到了练习。学生一问一答,富有英语对话情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记者身份,向对方提问问题,进行英语对话训练。这样,学生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并在参与中得到有效的口语锻炼。

    四、利用现代媒体,激发学生英语对话的兴趣

    传统的英语对话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导,“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教学模式的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我在英语对话教学中注重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话练习当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例如:在导入新课之后,我用多媒体播放英语对话视频,让学生感受英语对话语音语调、领悟对话情境,并根据视频进行跟读练习。然后教师将视频调为静音,让学生结合视频动作给对话进行配音。在能够熟练给视频配音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进行对话排练,教师选出表现力较好的学生到台前表演,为其他学生作示范。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他们踊跃参与对话配音和对话表演。这样,学生可以在对话训练中充分展现自我,激发学习兴趣,在对话训练中达成了提高英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的目标。

    五、重视评价

    教师的评价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组织口语教学活动中,应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注重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

    1.既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注重生生互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教师对学生给予的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可以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同伴给予的肯定能够消除学生负面评价带来的恐惧心理;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有了充分认识和肯定自我的机会。

    2.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相结合。

    对各个学生进行横向评价,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对那些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采用肯定的评价,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总之,在英语对话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发学生英语对话的兴趣入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英语对话氛围,提高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英语对话习惯,提高他们的英语对话水平。

    作者简介:

    高婧雅,云南省大理市,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初中部。

    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设计教案【篇4】

    初中英语对话课教学模式探究

    标签: 山东省2006年中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评选推荐论文 2008-02-28 15:35 摘要:任何的教育改革都应当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变革,优化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东西没有变,任你如何在操作层面上的创新、实验都不过是隔靴搔痒罢了。有位著名的语言学家曾这样说:“尽力在语言的药丸上涂上欢乐和果酱”。现时课堂教学需要的不是灌输,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长期以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明显的主体行为),学生的任务是学(似乎带有某种被动性质)。所以,教师们往往热衷于“满堂灌”,采取“填鸭式”,搞“一言堂”,形成了一个"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实施新课改以来,笔者逐渐认识到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构建和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必须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是冀教版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展开,很多课型都是对话课。在对这些对话课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笔者不断客观地反思近年来英语对话课的教学实践,感觉对话课教学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在授课时,教师往往或者重讲不重练,把对话当成阅读课文来教,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或者认为交际法就是表演法,重形式不重质量, 每堂课教师完成讲解后,让一两组学生表演一下对话就算了事。结果教师和学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结果却收效甚微。为此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的对对话课教学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出了“提示导学----听力先行---学生自学---小组活动----组际交流---评价反馈”的对话课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以冀教版八年级(上)的部分课文为例来谈一下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

    一、提示导学,创设互动情景

    在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示导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展示新目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简洁扼要地提出学习新课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例如冀教版Book 3 Lesson 41 一课,提示导学时可提出以下目标:(1)认知目标:能整体理解对话大意;能就该对话涉及的有关话题进行口头和笔头操练;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交流。(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参与、交往、协作以及竞争等意识。(3)能力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的统一操练,提高学生用电话进行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提示重点、难点:提示该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在思路、方法上以提示,为学生预习排除障碍。同时教师应该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说明该课教学的基本过程、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

    3、创设互动情景。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后,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相应情景,创设让学生能够思考,投入的情景。情景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使学生在自然生动的前提下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创设情景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必须找到恰当的切入口,只有这样的情景创设才能为学生创造主动探究学习的条件,引导他们更好地自主学习。比如在教学冀教版Book 3 Lesson 41 一课时笔者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Wang Mei正在和一位外国朋友通电话,她的英语不是很好。然后让学生讨论想象一下,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如果你是Wang Mei,你的同桌是那个外国朋友,你们会如何做?学生们热烈地讨论,还试着着进行对话。最后,我让学生听对话录音,看文中他们是怎么做的,便很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二、听录音,训练学生听力

    听录音在对话课教学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不能图省事而以朗读代之。听录音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听力,而且能让学生学习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感受英美国家的人在特定情景下说话的语气,进而提高其听说能力。例如在教学冀教版Book 3 Lesson 41 一课时笔者第一遍录音是让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第二遍录音是让学生回答问题,理解内容,第三遍听录音则为了巩固与欣赏。

    三、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是作为教学的主体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因此,为了能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小组活动中,更好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互动,作为个体的学生就应首先进行自学预习,根据教师的提示导学,阅读对话内容,理解重点内容,攻克疑难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学可采用阅读思考、自我质疑、自查自练、自我归纳等方式进行。比如在教学冀教版Book 3 Lesson 41 一课时,指导学生首先阅读对话,然后结合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复习与新课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找出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整理、归纳自己所弄懂的知识,以便小组发言交流;同时列出尚未理解的知识,准备提交小组讨论,寻求答案。

    四、小组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要结合性格、性别、学习成绩等因素建立4至6人的异质小组,进行小组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时间上的充分保证,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真正相互切磋、取长补短。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时,教师不应过多干涉。教师主要提出有关的评价标准,给出词语或句型等文字提示或口头提示,巡视各组讨论情况,重点参与一两个小组活动,了解各组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及时肯定、推广某一小组的学习成果和有效方法。小组活动操作方式:首先由组长根据教师的导学提示,提出当天要学习探讨的主要问题;其次由组员提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供大家探讨解决;然后组内各个成员交流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或者交流自己自学所得;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对小组经过讨论所认同的该课重点、所产生的分歧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做好准备,在组际交流时展示成果,提出问题。

    五、组际交流,提升学习效能

    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进一步组织组际交流,为学生信息交流、思维撞击、协同研讨提供更大空间和更活化的情境。组际交流可采用组际研讨、组际互查和组际竞赛等形式进行。在组长带领下,经过畅所欲言,共同探究,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之后,由小组派代表展示各自所学成果(包括提出自己的的疑问),进行全班交流。发言中如出现错误或遗漏,可由本组其他成员纠正或补充。其他组如有疑问,则可提出质疑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如能解答,可以解答其他组的疑问。交流时,也可采取小组集体表演的方式汇报讨论的结果。总之,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展示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组际研讨:由教师指定讨论较成熟的几个小组发言,表演对话,汇报本组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提出本组仍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然后由其他小组和教师作出评价、补充,或提出质疑,或进行辩论,或给予解答和纠正;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

    六、评价反馈 组际交流后,教师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小组之间的互动作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表扬某些小组活动或组际交流中的良好的表现,指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所研讨交流的知识作出归纳,检查目标达成度。可采用复述课文,完型填空或利用情景创造对话,角色表演等形式进行。总结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学法指导,要引导学生回顾过程和方法,使他们有所感悟。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不能“主宰”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将有效的指导、平等的参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主动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提示导学---听力先行---学生自学---小组活动----组际交流---评价反馈”这种对话课教学模式,它绝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继承传统教学中科学的合理的成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指导下,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在模式构建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教学模式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排斥灵活性,相反,教学模式应根据年级的高低、课型的不同采取适当变式。这种变式,一方面体现了对不同课型特色的关注,另一方面体现了对不同教法的探讨。教学模式宏观的稳定性与微观的灵活性,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尚有不足之处,还有待全体同仁上下求索并加以完善!

    jk251.cOm扩展阅读

    [优质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按质按量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如何做好教案课件的编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优质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只有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课件教案应该怎么做?栏目小编向您分享了[优质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在阅读后还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识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苗苗的见解

    季先生的见解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①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

    ②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利用课余时间读读。

    孔乙己对话导学设计


    设计目的:

    《孔乙己》一文的对话描写在全文中占很大的比重,理解文中有关人物的对话,对把握全文、领会主旨有着特殊的作用。本设计拟从人物的对话切入,以对话教学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去领悟鲁迅先生“画眼睛”“勾灵魂”之白描手法及其作用。进而引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情感,理解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及当时社会世态之凉薄。

    设想及步骤:

    一.以师生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举例阿累的《一面》引发学生回忆文章里面有关鲁迅先生的肖像描写,指导学生得出感受:每处笔墨均极为简省,可描写的人物形态特点却逼真感人。让学生体会到肖像描写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由此引出鲁迅先生描写人物时常用的“白描手法”(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同时向学生进一步介绍:在鲁迅看来,一位作家在塑造人物的时候,还有“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感情,便是连面目身体也表示着(《鲁迅全集》第4卷第466页)”的另一高超手法,从而将话题由外貌描写方面自然过渡到语言描写方面。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入手,去分析其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从而导入对新课《孔乙己》语言描写这一成功范例的探究性学习。

    二.明确人物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对话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对话的概念

    广义的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话,主要指两个人之间的口语交流,即“会话”,但也包括一个人有时的“独白”。“言为心声”,对话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面镜子,是人物袒露内心世界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2.由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话的段落,并指出其中哪些段落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让学生在文中用序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标出。

    三.师生讨论,共同分析文中的对话

    1.学生找出文中的七个对话段,并明确其中有五个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学生回答,教师必要时加以指点)。

    2.师生先就找出的五个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对话,依次展开讨论。

    (分别在4、6、7、8、11段以上四处对话也突出了孔乙己的迂腐可笑,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可笑在我们读者心中却并非轻松,而是饱含着一种辛酸。)

    3.师生讨论分析另两处对话。(分别在10、12段。教师要借助掌柜之言语,去触发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从文中感受当时社会世态之凉薄,封建社会里的那种阴森的人际关系又是多么的冷酷无情!从而对文章的主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四.引导学生探究文中人物语言的其他作用

    教师设计问题:“言为心声”,在上述这些话中,除前面所提出的作用之外,有的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有些还通过语词的断断续续或与标点的灵活运用相结合,生动地描摹人物神态……要求学生从文中各找一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五.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1.概括文中七个精彩对话的特色:绘声绘色,如闻如见。

    2.孔乙己的形象:

    3.本文反映的社会问题: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尤其是“对于苦人的凉薄”(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

    六.练习设计

    课后注意细心观察周围不同人物的语言并作二三个片段描写的练习。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7篇


    本文是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篇关于“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的文章。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教学升华的有效手段。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参考价值请别忘了把这篇文章收藏下来!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句的作用,认识比喻句的特点。

    2、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

    3、培养学生写比喻句的兴趣,从而乐于表达,乐于写话。

    二、教学准备:

    一年级《小池塘》中一段优美的比喻句。几组形状、颜色相似物体的图片。

    三、重难点:

    1、了解比喻句的表达特点。

    2、初步学写比喻句。

    四、教学过程:

    1、欣赏优美的.比喻句。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学一年级下册《小池塘》中这样一段话:

    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

    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

    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

    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

    写得美吗?它呀!美就美在用了四个比喻句。那么什么是比喻句呢?

    2、观察句子,找出比喻句的特点。

    就拿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一句来说,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不同的事物,白云和白鹅。它们具有相似之处,颜色相同、都是白色,并且形状也类似。像这样,把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放在一起做比较,这样的句子就叫比喻句,也叫作打比方。简单点说,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

    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句子: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句子写了哪两样事物,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恩。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这句话中的月儿和小船是不同种类的事物,但他们有共同之处,都是弯弯的,而且两头尖 。所以这个句子呀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比喻句。

    一般来说,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把联系两者的关键词叫作“比喻词”。

    3、巩固练习。

    那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这个比喻句中,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请开动脑筋找一找吧!恩,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了。在这个比喻句中,月儿是本体,船是喻体,像是比喻词。同学们,刚才通过对比喻句中本体、喻体、比喻词的学习,你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呦!孔雀那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 );喻体是( );比喻词又是( )?赶快写下来吧!同学们又答出来了,真

    棒啊!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孔雀);喻体是(大扇子);比喻词是(像)大家学得真快啊!

    我再出两道题考考大家!要认真思考哦!。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两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吗?

    (1)妹妹急得像要哭了。

    (2)小女孩像她妈妈一样美。

    我们先来看:妹妹急得像要哭了。这个句子的本体是妹妹,比喻词是“像”,但没有喻体,所以不是比喻句。再来看第二句:小女孩像她妈妈一样美。我们都知道

    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应是不同类别的事物,而这个句子中小女孩和妈妈是同一类别的,都是人,所以不能构成比喻句。

    五、鼓励总结,激发写“比喻句”的兴趣。

    通过比较,我们更清楚地明确比喻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构成。

    (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看到同学们能正确地把握比喻句,老师真的非常高兴。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仅能辨别比喻句,还能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去,令人赏心悦目。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2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拟人修辞的运用》微课视频及教学设计方案

    授课教师姓名

    方小松

    学科

    语文

    教龄

    13

    微课名称

    拟人修辞的运用

    视频长度

    4分42秒

    录制时间

    xx年12月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各种教学设计均可

    知识点描述

    让小学生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初步学会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预备知识

    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无

    教学类型

    讲授型

    适用对象

    三、四、五、六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

    小学中段学生对拟人的修辞手法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基本能判断拟人的修辞手法,但是他们对此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更别说怎样运用了,鉴于拟人的修辞手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归纳拟人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实例增进理解,会学习运用。最后学生就会形成自己对拟人的初步理解。当老师和学生接触到与拟人修辞有关的课文或作文时就可以利用此微课。

    微课视频

    教学过程

    内容

    时间

    一、片头

    (30秒以内)

    大家好,这节微课主要跟大家交流习作中怎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先让我们从学习过的课文中感悟这种修辞手法。

    30秒以内

    二、正文讲解

    (8分钟左右)

    第一部分内容:

    结合课例,理解什么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拟人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70秒

    第二部分内容:

    拟人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

    30秒

    第三部分内容:

    结合实例讲解运用拟人修辞的形式。

    一、把动物拟人化。

    如《海底世界》中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这些句子,把海底的动物比拟成活生生的人,既突出了它们的特点,又让人感到亲切、有趣。

    二、把植物拟人化。

    如《秋天向我们微笑》中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冷了,要披紫袍,就是把苹果和葡萄看作人,苹果和葡萄因为天冷,要穿衣服。苹果和葡萄都是植物,作者赋予它们生命,这样就是拟人。

    三、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如《大海的歌》中我走向船头,迎着猛烈的海风,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这里把浪花人格化,充分表达出我此时喜悦的心情。

    132秒

    三、结尾

    (30秒以内)

    本节微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聆听!

    20秒以内

    自我教学反思

    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得有个过程,同时有他的局限性和规律性。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从认识入手,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入手,对拟人的修辞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拟人就是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接着引导学生对拟人的修辞使用效果做了认识;最后重点结合学过的课文对拟人修辞运用的几种形式做了重点介绍,用课文引路使拟人这个概念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了,为学生在作文正确使用你人的修辞奠定了基础。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3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篇1:

    课题名称:《“调皮”的提示语》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提示语在人物对话描写中的作用。

    2、了解并掌握变换提示语的位置后,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并掌握变换提示语的位置后,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律。

    2、熟读、背诵“提示语”童谣。

    教学准备: 1、ppt教学课件。

    2、编写“提示语”童谣。

    时间安排:8分钟左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激发学习兴趣,揭示学习内容。

    二、实例讲解

    1、课件出示学生学过的课文《珍贵的教科书》中的一组人物对话。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认识对话描写中的提示语及它的作用。

    4、用形象化的语言具体分析提示语在句中的位置变化,发现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律。

    三、升华提炼

    1、课件出示老师编写的“提示语”童谣。

    2、读一读、背一背,点拨理解。

    四、练习巩固

    1、课件出示另一组人物对话描写,默读。

    2、引导运用“提示语”童谣给这组对话加标点符号。

    五、布置作业

    六、小结拓展

    希望同学们能熟练背诵“提示语”童谣。大家平时在写自己的小文章时如果有人物对话描写,也可以试着变换提示语的位置,运用我们学习的童谣准确地加上标点符号,这样小文章就更加生动活泼啦!

    教学反思(包括教学设计特色说明):给人物的语言描写加标点符号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特别是遇到整组的对话描写,随着提示语在语段中的位置不断变换,其中的标点符号也会跟着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时,学生往往一筹莫展。针对这种现状,我设计了《“调皮”的提示语》微课教学,希望能帮助学生掌握含有提示语的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律,进一步在习作中准确运用。

    本节微课教学设计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语言形象化。从课题中的“调皮”一词,到实例讲解时的生动描述,再到“提示语”童谣的编写,都充分考虑三年级孩子的学段特点,运用拟人化的儿童语言,让孩子们更易于理解和接受。2、引用学生熟悉的人物对话作为教学载体。教学中引用了两组对话描写,分别选自三年级上册《回自己的祖国去》和三年级下册《珍贵的教科书》两篇课文。熟悉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没有距离感,学生面对视频自主学习时能尽快地进入思考状态。3、教学过程设计完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激趣导入→实例讲解→升华提炼→练习巩固→布置作业→小结拓展”几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课中的知识点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深刻的理解。

    微课要求我们:①教学语言一定要精练,表达一定要准确,否则既延误了时间又不能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②教学设计要多考虑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选择视频自主学习。篇2:

    课题名称:读书方法的指导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2、学习读书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些课外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聪”导入:你想变得更聪明吗,那怎样才能变得更聪明呢,(多读书)

    2、说说你平时是怎样读书的, 引入:读书要讲究方法

    二、读书方法的指导

    1、指导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指导具体的读书方法: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笔记法

    3、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想像型、评价型。 三、总结:读书讲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四、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而生在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后阅读肯定会更顺利,生的阅读兴趣会更浓。因此,本节教学旨在引导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篇3:

    课题名称:《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和方法: 1.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播放课件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

    3、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认读2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初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流程 :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1、大家喜欢郊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郊游!那在你的心目中,草地是什么样子的?

    2、那大家见过金色的草地吗?那老师今天就带大家去看一看那金色的草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3、播放视频,要求思考课文主要写了那两件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想亲自在那金色的草地上走一走吗?,那可不能两手空空呀!那我们就带上生

    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读书要求)(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句就返回过去多读几遍。(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合作学习,你指我认,互读互查生字掌握情况。

    2、生字宝宝都藏到这些词语中去了,还认识他们吗?赶紧先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3、讲解两个多音字:朝假

    三、感知课文,探究草地之谜。

    1、师:生字宝宝和我们成为了好朋友,草地管理员说大家可以拿到入场券了,现在我们就手拉手,一起到草地上去玩一玩,那这片草地在哪呢? (课件出示图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2、听老师读课文,什么时候愿意和老师一起读就和老师一起读。读完之后老师要让大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草地的什么秘密呢?用笔把它画下来

    3、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呢?课件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理解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草地就是();中午,花朵(),它是(),草地也是();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4、同桌互相交流(指导朗读,配表情读、带上动作读等)

    5、所以作者说——多么可爱的草地!

    6、那作者为什么会发现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呢?

    7、其实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他们的奥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样,不仅发现它们的神奇之处,还能找到其中的奥妙!

    四、写字指导

    过渡语:聪明的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生字朋友,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吗?

    1、投影出示田字格中的“耍、劲”

    2、在书写时,你有什么地方要特别提醒大家吗?教师随机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后作业:

    1、演一演:金色的草地不仅可爱,还给兄弟俩带来了快乐,同桌相互合作演一演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2、说一说:把这么可爱的草地介绍给你周围的人。

    3、找一找:你的身边有没有这么有意思的地方或花草,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理解、感悟课文的第2、3、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3、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教学流程 :

    一、复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大意。

    二、感悟第2、3、4自然段感悟第2自然段:

    1、读、演、说“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 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2、想象、描述。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

    3、感情朗读。 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 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4、齐读1、2自然段。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三、感悟第3自然段:

    1、过渡。 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探究这个奥秘。

    2、学生读课文。

    3、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4、探究草地会变色的原因。用课件出示句子: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a加上自己的手势读句子,体会蒲公英花朵的变化。小朋友,来,请伸出你们的手掌。现在,我们的手掌就成了蒲公英的花朵了。你能加上自己的手势,来读这几句吗?自己先试试看。

    b听配乐范读,想象画面。这么有趣的花,老师也想来读呢。小朋友,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在脑子里放放电影,想象一下会动的画面。注意,我要变啦。(配乐范读)c交流汇报: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d指导朗读。课件出示蒲公英花朵张开、合拢时的画面。你能通过朗读,把蒲公英的有趣展现出来吗? e情境说话,转化语言。

    小作者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发现了这片草地的秘密,多么兴奋啊!他迫不及待地跑进家门,把这一切告诉弟弟——谢廖沙!你能学着哥哥的口吻,和弟弟说说你的发现吗?出示句式:蒲公英的花就像。早晨,花朵--,是-,草地是。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把老师当作谢廖沙,说说自己的发现,相机结合说话语气、表情、姿态的引导。把这个秘密告诉爸爸、妈妈和其他的人。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引读这一句,将兄弟俩草地玩耍时的那份快乐留驻在心间。)四、感悟第4自然段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师: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体会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哪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1)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过渡: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2)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c、过渡:是呀!作者哪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再读一读这句话,把这份爱好好的读出来吧!(指名读)(3)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

    a、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如果让你改一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你会怎样改?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我们最

    要好的伙伴……)b、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更喜

    欢哪那一句,为什么?

    五、总结升华

    学到这,我想大家一定明白了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板书爱草地)是呀!正是因为我对草地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带来的快乐,正因为这些快乐使我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修改的这一段,再次感受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爱吧!

    六、作业

    1、如果你喜欢积累,请把课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2、如果你喜欢表演,请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体验一番兄弟俩草地玩耍的乐趣。

    3、如果你喜欢创作,请选择一个或几个季节,续写这片草地带给兄弟俩的快乐。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4

    1.投影出示太阳缓缓升起的动画画面,配上声音:“同学们,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

    们想问太阳公公什么问题?

    从西方落下去?……)。

    3.肯定学生的提问,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概括。

    从科普读物、从网上了解;有些问题现在还是个谜,要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

    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可自己读,可找学习伙伴对读,也可小组同学合作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时,要边读边思考: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学生阅读后归纳。

    第1自然段:讲太阳离我们很远。第2自然段:讲太阳很大。

    第3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第4自然段:讲太阳与植物、动物和人的关系。

    第5自然段:讲太阳与雨雪的关系。第6自然段:讲太阳与风的关系。

    第7自然段:讲太阳与健康的关系。第8自然段:讲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3.根据叙述的内容,可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板书: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三、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太阳的特点。

    解清楚了吗?”)。

    2、指名回答。

    特点写清楚的,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特点进行阅读。

    4、分组合作学习。

    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5、汇报交流。

    (1)学习“远”的学生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如,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

    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20)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

    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

    师板书:列数字。

    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到了什么?

    这时学生顿时领悟了,大声说道:“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面温度的3000倍。

    鼓励同学们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18000000度。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6.利用投影交流、评点,并随机设问:

    文中如果不用数字,只说距离“很远很远”,温度“很高很高”,可不可以?为什么?

    文中把太阳与地球作比较有什么好处?

    太阳表面温度很高,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这样写好在哪里?

    为何把太阳比做大火球?

    四、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1、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读出太阳的特点。

    2、竞赛的方式朗读。

    五、学习生字新词。

    1.让学生交流生字中易错的地方,或编成字谜考同学。

    2.正确读写词语。(差不多、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煤炭、比较、杀菌、预防)。

    六、总结反馈。

    解我吗?”

    2.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太阳公公,分别练习详细介绍和概括介绍,同桌对练。

    七、课外延伸。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5

    一. 说教材

    首先我来进行教材分析。

    1. 本节课是本教材第六单元B部分中的Let`s learn, Let`s do的内容,其中A部分Let`s learn中学生已有对数字one – five 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数字six – ten ,并围绕本课新授单词,穿插一些Activities,即本节课的第二部分Let`s do.如:“Show me six”. 等一些简单的指示语,要求学生听懂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与数字打交道,如何让学生会用英语来表达数字1-10是本单元的重点. Let`s do中的活动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所学的数字单词.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征,特制定如下几个目标:

    知识目标:

    a.进一步巩固已学的数字单词: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b. 能听、说、认读五个数字词汇: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c.能听懂、会说Let`s do里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能力目标:

    拓展学生对数字的应用,感受数字在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与重要性.

    情感目标:

    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数字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数字eight,nine的发音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媒体演示法、任务型教学法、创设情境法、歌曲巩固法等等。

    三. 说学法指导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说、认读来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数字,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运用能力。勤鼓励,使不同

    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积极性,在知识上均有所提高。

    为了教学的需要,课前先准备好:

    PPT课件, 录音机、磁带等。

    四. 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从Warm-up,Presentation,Practice,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Homework五个环节来设计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1. 录音机播放本教材第6单元A 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内容见课件2)。

    3、Free talk: 复习巩固本单元学习的1—5的英语表达。T:Hello!S1. How many books/hands/fingers…? Ss:One/Two/Three…

    T:How old are you? S1:I’m four/five years old.(根据老师拿的单词卡来回答)

    目的:提高对知识的再现率,为学习新知识埋下伏笔。同时,通过课前的对话,热身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开始。

    Step2;Presentation

    1. 学习数字six—ten。

    (

    (2). 我拿出铅笔,让学生数,从而引出数字 seven 的认读教学,(出示课件5)。 (学生看我的口型跟读,再请读得好的学生带读。)

    (3). 我拿出一个球,老师拍,让学生数, 从而引出数字eight 的认读教学,(出示课件6)。( play a game : 跟读,我大声读时,学生小声读; 我小声读时,学生大声读。特别注意这个单词的正确发音)

    (4).(出示课件7),引出数字nine 的认读教学,,(出示课件8)。(我带读, 学生跟读,开火车读,再请个别读,注意这个单词的正确发音。)

    (

    2.我用手指指黑板上五个单词,指哪个,学生就读哪个。由慢到快,不按顺序,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对单词的掌握程度。

    Step 3:Practice

    (

    (2).依次出示(课件11—15),用How many birds/pigs…?句型,引导学生回答,操练Six_Ten的读音。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3)复习巩固1-10的单词.

    a. play a game:教师做手势,学生用英语说出数字。然后师说数字单词,生做手势。 b.Let’s sing:自编的一首歌曲。(两只老虎调)(课件.

    目的: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更好的记住这十个数字。

    (引导学生边听边做相应的动作两遍。

    b、同桌互相说句子做动作,一人说句子,一人做动作。

    Step4;Consolidatin and extension

    1.说数字,出示(课件18).

    2. 听声音,圈数字。出示(课件19).

    小结:今天我们都有什么收获呢?让学生用英文数苹果树上的的苹果。(给胜的一组插上红旗,并给予鼓励)。

    目的: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数字。

    Step

    1、课后听录音,跟读所学内容。

    2、用英语数数给家长听。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6

    《“的、得、地”的区分与运用》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的、得、地”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种固定搭配。

    3、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来正确使用“的、得、地”。

    四、教学重难点

    1、“的、得、地”的区分。

    2、“的、得、地”在实际情景中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的”、“地”、“得”三个字都可以做助词使用,他们在做助词时,都可以念轻声“de”。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三)用法

    1、“的”的用法

    (1)活泼的孩子

    美丽的花园

    快乐的玩耍……(形容词+“的”+名词)

    (2)鸟的世界

    故宫的景色 小鸟的羽毛……

    (名词+“的”+名词)

    (3)他的桌子

    我的书本

    她的铅笔……

    (代词+“的”+名词)

    2、“地”的用法

    悲伤地说

    高兴地写

    甜甜地笑

    认真地听

    快速地奔跑

    消极地回答

    (形容词+“地”+动词)

    3、“得”的用法

    写得快

    读得好

    玩得高兴

    笑得开心

    红得发紫

    白得发光

    (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区分和使用它们,想学吗?跟我读吧!)

    (四)“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师: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

    六、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

    跑(得)飞快

    飞快(地)跑

    仔细(的)观察

    观察(得)仔细

    强烈(的)渴望

    强烈(地)渴望

    (师:练习简单吗?我们提高难度试一下,请看题目)

    2、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小雏燕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 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七、用法小结(师:让我们再来回顾“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同学们,只要你记住口诀: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相信你再也不会弄错“的地得”了!

    八、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学到这里,是不是对这三个“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呢!课后大家还要多多练习哦。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7

    微课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将以一个语文微课的制作案例的设计来分析微课设计思路。

    一、巧选题,题小而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选题是制作微课的关键,科学的选题也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在微课网观看老师们的获奖微课时,我发现老师们的选题都非常细小,如《标点符号运用-提示语的三种位置》、《作文指导——“介绍自己”的三种方式》、《认识田字格和学习基本笔画“横”》……观看获奖微课的经验告诉我,微课的选题一定要小,要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知识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易错的问题进行微课选题。根据选题小而精的特点,结合现在不管是入学之初还是中段或高段的学生,很多学生的握笔姿势都是错误的情况,笔者把微课题目定为《握笔姿势》。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把握笔姿势细化,旨在让这个细化的握笔姿势使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二、智选材,字简而明

    微课的成败除了要选好题外,精心的选材也是很重要的,微课教学手段的采用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它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微课教学不能以大篇幅发挥,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教学。而语文微课的制作,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录制,由于幻灯片的容量有限,如果把大批量的文字已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的话,就会给人密密麻麻的感觉,那观看者就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此外,幻灯片的张数也不宜多,因此,在选材时,要善于提取、取舍相关内容,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在幻灯片上,让人一目了然。在制作《握笔姿势》的微课时,笔者主要围绕“握笔”为中心,抓住学生的握笔姿势选择所需的材料:握笔步骤的图片、正确的握笔姿势图片和在实际书写过程中学生易犯的错误握笔姿势图片。然后用十张幻灯片来讲解,让学生跟着视频操作,以实际操作的形式让学生领会和实践握笔姿势要领。幻灯片点到哪里,学生就操作到哪里。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了操作性的实践,学生听课的时候便可集中精神。成功的微课可以使学生领会知识点的要领,进而形成自己的技能。

    三、活设计,设计巧妙

    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一半。受微课自身短小精悍的的特点限制,一个微课所包含的内容必定是有限的。因而,在设计微课时,切入课题要简洁明了,迅速与主题相关联。重难点的设计也要简单清晰。让学生能够通过5到15分钟的微课学习进而掌握某方面的知识点。如本文例,《握笔姿势》设计如下:

    课程重点为: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课程的难点为:改掉错误的握笔姿势。

    突破方法:通过实践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以及对错误握笔姿势的判断进一步加深正确握笔姿势的印象。

    本文所举案例是针对小学各年段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改掉错误的握笔姿势。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小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加入了操作性知识,学习的形式上避免了传授的单一性,呈现出动手的实操性,因而在整个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容易让学生从讲解到实际操作上把握正确的握笔姿势,改掉错误的握笔姿势。

    在微课的设计中,小结要科学快捷。好的微课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微课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

    四、精录制,视频清晰

    视频的录制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录制视频录制的过程中要画面清晰、声音动听。在学校的微课制作培训课时,听了微课获奖老师的经验分享。很多老师为了能够录得满意的视频,他们选择了在凌晨时分录制。录制过程中一旦出现口误就得重新录制,所以最艰难的还是微课的录制。

    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微课制作室,要录得高质量的视频需要一个特别安静的环境。笔者在录制《握笔姿势》微课时也是选择了晚上十二点以后,紧锁门窗。在录制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语速、语调,声音的质量也会影响观看微课的心情。整个微课的录制时间只有五分多钟,但是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反复录制和修改。录制好以后,还要把多余的部分请技术人员裁剪。经过剪切合并的微课没有多余的东西,观看起来清晰流畅。

    总之,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认真把握微课的概念,掌握微课的制作要点,把微课设计得简洁明了,让学生从看中学,学中悟,快捷掌握该知识点。作为教师应该掌握微课制作的技巧,把微课资源的优势充分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xx年第4期

    [2]柯清超.《微课设计与教学创新》﹝J﹞中山教育研究,20xx年2期

    [肖贵桥、王英、朱莉.《微课教学设计思路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6.28.

    [4]金晓芳.《例谈语文微课制作案例及应用》﹝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教育探索,20xx.09.01.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精选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教案应该是激发学生智力和学科兴趣的重要帮手,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讨论与“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有关的问题是本文的重点,希望这些提示可以帮助您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1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模板

    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就每知识点或知识群而进行思考设计,周密地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而编写的具体教学方案。接下来是小编带来的小学语文微课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模板

    1、通过例句让学生感受将句子写具体的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

    2、区分“的”与“地”的用法,并能够结合具体的句子正确使用“……的”与“……地”,从而将句子写具体。

    例句:狗儿跑了。

    这是一句完整的话,但不具体。如何把它写具体呢?

    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

    思考:

    狗儿为什么要跑?(看见了蝴蝶)

    这是一条怎样的狗儿?

    它是怎样跑的?

    他从哪儿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好,我们来把这句话写具体:小花狗看见前面的草丛中有一只黄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从我身边追了过去。

    在句子中加进一些词语,如“……的”与“……地”,将句子写具体。

    1、在名词前面加“……的”

    什么是名词?表示事物的词叫名词。

    判断绝招:前面能用数量词修饰的,就是名词。

    如: 一张 脸 一只 灰雀

    一棵 白桦树

    数量词 名词 数量词 名词 数量词 名词

    在名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适当的修饰成分,可以把话写具体。

    2、在动词前面加“……地”

    什么叫动词?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

    在动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恰当的修饰成分,也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

    3、“的”“地”用法巧记:

    ①“的”的用法巧记:的→白药→吃白药的是人→人是名词→名词前面用“……的”。

    ②“地”的用法巧记:地→土地→在土地上劳动,必定要动→动词→动词前面用“……地”。

    4、例句:

    ① 公园里有一棵 白桦树。

    怎样的?名词

    加进的词

    ② 她害怕了,哭起来。

    怎样地? 动词

    加进的词

    试着将下列句子写具体。

    1、你看见过一只灰雀吗?

    2、老山羊看了狼一眼。

    小学英语10分钟微课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10分钟微格教案模板

    10分钟语文微课教案模板(共14篇)

    高中历史10分钟微课教案模板

    议论文10分钟微课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2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拟人修辞的运用》微课视频及教学设计方案

    授课教师姓名

    方小松

    学科

    语文

    教龄

    13

    微课名称

    拟人修辞的运用

    视频长度

    4分42秒

    录制时间

    xx年12月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各种教学设计均可

    知识点描述

    让小学生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初步学会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预备知识

    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无

    教学类型

    讲授型

    适用对象

    三、四、五、六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

    小学中段学生对拟人的修辞手法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基本能判断拟人的修辞手法,但是他们对此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更别说怎样运用了,鉴于拟人的修辞手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归纳拟人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实例增进理解,会学习运用。最后学生就会形成自己对拟人的初步理解。当老师和学生接触到与拟人修辞有关的课文或作文时就可以利用此微课。

    微课视频

    教学过程

    内容

    时间

    一、片头

    (30秒以内)

    大家好,这节微课主要跟大家交流习作中怎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先让我们从学习过的课文中感悟这种修辞手法。

    30秒以内

    二、正文讲解

    (8分钟左右)

    第一部分内容:

    结合课例,理解什么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拟人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70秒

    第二部分内容:

    拟人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

    30秒

    第三部分内容:

    结合实例讲解运用拟人修辞的形式。

    一、把动物拟人化。

    如《海底世界》中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这些句子,把海底的动物比拟成活生生的人,既突出了它们的特点,又让人感到亲切、有趣。

    二、把植物拟人化。

    如《秋天向我们微笑》中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冷了,要披紫袍,就是把苹果和葡萄看作人,苹果和葡萄因为天冷,要穿衣服。苹果和葡萄都是植物,作者赋予它们生命,这样就是拟人。

    三、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如《大海的歌》中我走向船头,迎着猛烈的海风,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这里把浪花人格化,充分表达出我此时喜悦的心情。

    132秒

    三、结尾

    (30秒以内)

    本节微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聆听!

    20秒以内

    自我教学反思

    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得有个过程,同时有他的局限性和规律性。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从认识入手,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入手,对拟人的修辞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拟人就是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接着引导学生对拟人的修辞使用效果做了认识;最后重点结合学过的课文对拟人修辞运用的几种形式做了重点介绍,用课文引路使拟人这个概念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了,为学生在作文正确使用你人的修辞奠定了基础。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3

    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小说、微信、微电影等微时代产物迅速在社会普及,而微课也顺应时代而产生了。

    微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非常热门的教学形式。那微课的定义是什么?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国内较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与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有机组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与“课”相对应的概念,是从翻转课堂中涌出的新概念。他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

    从不同学者对微课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微”字,微型。即针对一个小的知识点、以较短的时间、微型视频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微课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柯清超教授概括了有效微课的四个特点:微型化、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微课自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微课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的教学手段。

    微课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将以一个语文微课的制作案例的设计来分析微课设计思路。

    一、巧选题,题小而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选题是制作微课的关键,科学的选题也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在微课网观看老师们的获奖微课时,我发现老师们的选题都非常细小,如《标点符号运用—提示语的三种位置》、《作文指导——“介绍自己”的三种方式》、《认识田字格和学习基本笔画“横”》……观看获奖微课的经验告诉我,微课的选题一定要小,要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知识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易错的问题进行微课选题。根据选题小而精的特点,结合现在不管是入学之初还是中段或高段的学生,很多学生的握笔姿势都是错误的情况,笔者把微课题目定为《握笔姿势》。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把握笔姿势细化,旨在让这个细化的握笔姿势使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二、智选材,字简而明

    微课的成败除了要选好题外,精心的选材也是很重要的,微课教学手段的采用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它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微课教学不能以大篇幅发挥,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教学。而语文微课的制作,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录制,由于幻灯片的容量有限,如果把大批量的文字已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的话,就会给人密密麻麻的感觉,那观看者就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此外,幻灯片的张数也不宜多,因此,在选材时,要善于提取、取舍相关内容,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在幻灯片上,让人一目了然。在制作《握笔姿势》的微课时,笔者主要围绕“握笔”为中心,抓住学生的握笔姿势选择所需的材料:握笔步骤的图片、正确的握笔姿势图片和在实际书写过程中学生易犯的错误握笔姿势图片。然后用十张幻灯片来讲解,让学生跟着视频操作,以实际操作的形式让学生领会和实践握笔姿势要领。幻灯片点到哪里,学生就操作到哪里。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了操作性的实践,学生听课的时候便可集中精神。成功的微课可以使学生领会知识点的要领,进而形成自己的技能。

    三、活设计,设计巧妙

    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一半。受微课自身短小精悍的的特点限制,一个微课所包含的内容必定是有限的。因而,在设计微课时,切入课题要简洁明了,迅速与主题相关联。重难点的设计也要简单清晰。让学生能够通过5到15分钟的微课学习进而掌握某方面的知识点。如本文例,《握笔姿势》设计如下:

    课程重点为: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课程的难点为:改掉错误的握笔姿势。

    突破方法:通过实践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以及对错误握笔姿势的判断进一步加深正确握笔姿势的印象。

    本文所举案例是针对小学各年段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改掉错误的握笔姿势。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小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加入了操作性知识,学习的形式上避免了传授的单一性,呈现出动手的实操性,因而在整个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容易让学生从讲解到实际操作上把握正确的握笔姿势,改掉错误的握笔姿势。

    在微课的设计中,小结要科学快捷。好的微课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微课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

    四、精录制,视频清晰

    视频的录制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录制视频录制的过程中要画面清晰、声音动听。在学校的微课制作培训课时,听了微课获奖老师的经验分享。很多老师为了能够录得满意的视频,他们选择了在凌晨时分录制。录制过程中一旦出现口误就得重新录制,所以最艰难的'还是微课的录制。

    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微课制作室,要录得高质量的视频需要一个特别安静的环境。笔者在录制《握笔姿势》微课时也是选择了晚上十二点以后,紧锁门窗。在录制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语速、语调,声音的质量也会影响观看微课的心情。整个微课的录制时间只有五分多钟,但是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反复录制和修改。录制好以后,还要把多余的部分请技术人员裁剪。经过剪切合并的微课没有多余的东西,观看起来清晰流畅。

    总之,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认真把握微课的概念,掌握微课的制作要点,把微课设计得简洁明了,让学生从看中学,学中悟,快捷掌握该知识点。作为教师应该掌握微课制作的技巧,把微课资源的优势充分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句的作用,认识比喻句的特点。

    2、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

    3、培养学生写比喻句的兴趣,从而乐于表达,乐于写话。

    二、教学准备:

    一年级《小池塘》中一段优美的比喻句。几组形状、颜色相似物体的图片。

    三、重难点:

    1、了解比喻句的表达特点。

    2、初步学写比喻句。

    四、教学过程:

    1、欣赏优美的.比喻句。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学一年级下册《小池塘》中这样一段话:

    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

    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

    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

    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

    写得美吗?它呀!美就美在用了四个比喻句。那么什么是比喻句呢?

    2、观察句子,找出比喻句的特点。

    就拿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一句来说,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不同的事物,白云和白鹅。它们具有相似之处,颜色相同、都是白色,并且形状也类似。像这样,把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放在一起做比较,这样的句子就叫比喻句,也叫作打比方。简单点说,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

    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句子: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句子写了哪两样事物,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恩。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这句话中的月儿和小船是不同种类的事物,但他们有共同之处,都是弯弯的,而且两头尖 。所以这个句子呀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比喻句。

    一般来说,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把联系两者的关键词叫作“比喻词”。

    3、巩固练习。

    那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这个比喻句中,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请开动脑筋找一找吧!恩,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了。在这个比喻句中,月儿是本体,船是喻体,像是比喻词。同学们,刚才通过对比喻句中本体、喻体、比喻词的学习,你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呦!孔雀那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 );喻体是( );比喻词又是( )?赶快写下来吧!同学们又答出来了,真

    棒啊!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孔雀);喻体是(大扇子);比喻词是(像)大家学得真快啊!

    我再出两道题考考大家!要认真思考哦!。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两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吗?

    (1)妹妹急得像要哭了。

    (2)小女孩像她妈妈一样美。

    我们先来看:妹妹急得像要哭了。这个句子的本体是妹妹,比喻词是“像”,但没有喻体,所以不是比喻句。再来看第二句:小女孩像她妈妈一样美。我们都知道

    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应是不同类别的事物,而这个句子中小女孩和妈妈是同一类别的,都是人,所以不能构成比喻句。

    五、鼓励总结,激发写“比喻句”的兴趣。

    通过比较,我们更清楚地明确比喻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构成。

    (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看到同学们能正确地把握比喻句,老师真的非常高兴。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仅能辨别比喻句,还能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去,令人赏心悦目。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5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篇1:

    课题名称:《“调皮”的提示语》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提示语在人物对话描写中的作用。

    2、了解并掌握变换提示语的位置后,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并掌握变换提示语的位置后,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律。

    2、熟读、背诵“提示语”童谣。

    教学准备: 1、ppt教学课件。

    2、编写“提示语”童谣。

    时间安排:8分钟左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激发学习兴趣,揭示学习内容。

    二、实例讲解

    1、课件出示学生学过的课文《珍贵的教科书》中的一组人物对话。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认识对话描写中的提示语及它的作用。

    4、用形象化的语言具体分析提示语在句中的位置变化,发现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律。

    三、升华提炼

    1、课件出示老师编写的“提示语”童谣。

    2、读一读、背一背,点拨理解。

    四、练习巩固

    1、课件出示另一组人物对话描写,默读。

    2、引导运用“提示语”童谣给这组对话加标点符号。

    五、布置作业

    六、小结拓展

    希望同学们能熟练背诵“提示语”童谣。大家平时在写自己的小文章时如果有人物对话描写,也可以试着变换提示语的位置,运用我们学习的童谣准确地加上标点符号,这样小文章就更加生动活泼啦!

    教学反思(包括教学设计特色说明):给人物的语言描写加标点符号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特别是遇到整组的对话描写,随着提示语在语段中的位置不断变换,其中的标点符号也会跟着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时,学生往往一筹莫展。针对这种现状,我设计了《“调皮”的提示语》微课教学,希望能帮助学生掌握含有提示语的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律,进一步在习作中准确运用。

    本节微课教学设计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语言形象化。从课题中的“调皮”一词,到实例讲解时的生动描述,再到“提示语”童谣的编写,都充分考虑三年级孩子的学段特点,运用拟人化的儿童语言,让孩子们更易于理解和接受。2、引用学生熟悉的人物对话作为教学载体。教学中引用了两组对话描写,分别选自三年级上册《回自己的祖国去》和三年级下册《珍贵的教科书》两篇课文。熟悉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没有距离感,学生面对视频自主学习时能尽快地进入思考状态。3、教学过程设计完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激趣导入→实例讲解→升华提炼→练习巩固→布置作业→小结拓展”几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课中的知识点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深刻的理解。

    微课要求我们:①教学语言一定要精练,表达一定要准确,否则既延误了时间又不能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②教学设计要多考虑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选择视频自主学习。篇2:

    课题名称:读书方法的指导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2、学习读书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些课外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聪”导入:你想变得更聪明吗,那怎样才能变得更聪明呢,(多读书)

    2、说说你平时是怎样读书的, 引入:读书要讲究方法

    二、读书方法的指导

    1、指导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指导具体的读书方法: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笔记法

    3、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想像型、评价型。 三、总结:读书讲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四、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而生在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后阅读肯定会更顺利,生的阅读兴趣会更浓。因此,本节教学旨在引导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篇3:

    课题名称:《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和方法: 1.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播放课件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

    3、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认读2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初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流程 :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1、大家喜欢郊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郊游!那在你的心目中,草地是什么样子的?

    2、那大家见过金色的草地吗?那老师今天就带大家去看一看那金色的草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3、播放视频,要求思考课文主要写了那两件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想亲自在那金色的草地上走一走吗?,那可不能两手空空呀!那我们就带上生

    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读书要求)(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句就返回过去多读几遍。(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合作学习,你指我认,互读互查生字掌握情况。

    2、生字宝宝都藏到这些词语中去了,还认识他们吗?赶紧先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3、讲解两个多音字:朝假

    三、感知课文,探究草地之谜。

    1、师:生字宝宝和我们成为了好朋友,草地管理员说大家可以拿到入场券了,现在我们就手拉手,一起到草地上去玩一玩,那这片草地在哪呢? (课件出示图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2、听老师读课文,什么时候愿意和老师一起读就和老师一起读。读完之后老师要让大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草地的什么秘密呢?用笔把它画下来

    3、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呢?课件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理解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草地就是();中午,花朵(),它是(),草地也是();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4、同桌互相交流(指导朗读,配表情读、带上动作读等)

    5、所以作者说——多么可爱的草地!

    6、那作者为什么会发现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呢?

    7、其实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他们的奥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样,不仅发现它们的神奇之处,还能找到其中的奥妙!

    四、写字指导

    过渡语:聪明的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生字朋友,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吗?

    1、投影出示田字格中的“耍、劲”

    2、在书写时,你有什么地方要特别提醒大家吗?教师随机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后作业:

    1、演一演:金色的草地不仅可爱,还给兄弟俩带来了快乐,同桌相互合作演一演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2、说一说:把这么可爱的草地介绍给你周围的人。

    3、找一找:你的身边有没有这么有意思的地方或花草,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理解、感悟课文的第2、3、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3、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教学流程 :

    一、复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大意。

    二、感悟第2、3、4自然段感悟第2自然段:

    1、读、演、说“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 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2、想象、描述。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

    3、感情朗读。 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 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4、齐读1、2自然段。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三、感悟第3自然段:

    1、过渡。 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探究这个奥秘。

    2、学生读课文。

    3、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4、探究草地会变色的原因。用课件出示句子: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a加上自己的手势读句子,体会蒲公英花朵的变化。小朋友,来,请伸出你们的手掌。现在,我们的手掌就成了蒲公英的花朵了。你能加上自己的手势,来读这几句吗?自己先试试看。

    b听配乐范读,想象画面。这么有趣的花,老师也想来读呢。小朋友,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在脑子里放放电影,想象一下会动的画面。注意,我要变啦。(配乐范读)c交流汇报: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d指导朗读。课件出示蒲公英花朵张开、合拢时的画面。你能通过朗读,把蒲公英的有趣展现出来吗? e情境说话,转化语言。

    小作者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发现了这片草地的秘密,多么兴奋啊!他迫不及待地跑进家门,把这一切告诉弟弟——谢廖沙!你能学着哥哥的口吻,和弟弟说说你的发现吗?出示句式:蒲公英的花就像。早晨,花朵--,是-,草地是。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把老师当作谢廖沙,说说自己的发现,相机结合说话语气、表情、姿态的引导。把这个秘密告诉爸爸、妈妈和其他的人。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引读这一句,将兄弟俩草地玩耍时的那份快乐留驻在心间。)四、感悟第4自然段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师: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体会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哪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1)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过渡: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2)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c、过渡:是呀!作者哪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再读一读这句话,把这份爱好好的读出来吧!(指名读)(3)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

    a、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如果让你改一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你会怎样改?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我们最

    要好的伙伴……)b、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更喜

    欢哪那一句,为什么?

    五、总结升华

    学到这,我想大家一定明白了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板书爱草地)是呀!正是因为我对草地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带来的快乐,正因为这些快乐使我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修改的这一段,再次感受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爱吧!

    六、作业

    1、如果你喜欢积累,请把课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2、如果你喜欢表演,请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体验一番兄弟俩草地玩耍的乐趣。

    3、如果你喜欢创作,请选择一个或几个季节,续写这片草地带给兄弟俩的快乐。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1.春天不知不觉来了,用你喜欢的词语赞美春天。

    2.春天来了,周围的事物都有哪些变化呢?板书“柳树醒了”。

    二、初读,掌握字词

    1.师范读,学生欣赏老师配乐朗诵。初步了解春天到了柳树的变化。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生词。

    3.哪些生字是你的新朋友呢?大声读给大家听。

    4.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1)偏旁识字:枝,梳,梢

    形近字比较:耍一要(耍字比要字少一笔)

    多媒体课件辅助:雷,澡(打雷下雨,洗澡用水)

    熟字加偏旁:醒,软(酉+星=醒车+欠=软)

    (2)同桌互相读生字,比比谁读的准。教师强调“醒”是后鼻音,“澡”读平舌音,“枝,树,梢,耍”读翘舌音。

    (3)小组比赛认读生字(枝、梳、梢、耍、醒、雷、软、澡)

    (4)读词卡(教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打雷雷雨树枝树梢

    软和梳洗玩耍苏醒

    三、细读,理解课文

    学第一节

    (1)自由读,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柳树醒了?用笔画出来。

    (2)同桌读,想象春雷会跟柳树说什么话呢?

    (3)小组读,交流柳树醒了说明了什么?

    (4)比赛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

    学第二节

    (1)轻声读,说一说谁给柳树洗澡了?

    (2)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想一想柳枝为什么软了?

    (3)看录像春景图,学生在活动情景中感受柳枝变得更美了。

    (4)美美地读一读,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

    四、背诵,感悟文意

    (1)自由背(2)加动作背(3)配乐背(4)同桌互背

    五、拓展,巩固练习

    1.出示生字,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

    2.说话训练

    用上“———”是柳树的好朋友。(词卡贴在黑板上)

    3.画一画,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六、观察,正确书写

    1.学生观察“说、话”两个字的字形和在田字格的位置。

    2.教师示范写,边写边提醒注意的笔画,这两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言字旁的“点”要写的高一些,靠右一些,与横折提的“折”对齐。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展示评价。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7

    1.投影出示太阳缓缓升起的动画画面,配上声音:“同学们,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

    们想问太阳公公什么问题?

    从西方落下去?……)。

    3.肯定学生的提问,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概括。

    从科普读物、从网上了解;有些问题现在还是个谜,要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

    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可自己读,可找学习伙伴对读,也可小组同学合作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时,要边读边思考: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学生阅读后归纳。

    第1自然段:讲太阳离我们很远。第2自然段:讲太阳很大。

    第3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第4自然段:讲太阳与植物、动物和人的关系。

    第5自然段:讲太阳与雨雪的关系。第6自然段:讲太阳与风的关系。

    第7自然段:讲太阳与健康的关系。第8自然段:讲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3.根据叙述的内容,可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板书: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三、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太阳的特点。

    解清楚了吗?”)。

    2、指名回答。

    特点写清楚的,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特点进行阅读。

    4、分组合作学习。

    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5、汇报交流。

    (1)学习“远”的学生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如,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

    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20)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

    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

    师板书:列数字。

    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到了什么?

    这时学生顿时领悟了,大声说道:“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面温度的3000倍。

    鼓励同学们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18000000度。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6.利用投影交流、评点,并随机设问:

    文中如果不用数字,只说距离“很远很远”,温度“很高很高”,可不可以?为什么?

    文中把太阳与地球作比较有什么好处?

    太阳表面温度很高,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这样写好在哪里?

    为何把太阳比做大火球?

    四、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1、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读出太阳的特点。

    2、竞赛的方式朗读。

    五、学习生字新词。

    1.让学生交流生字中易错的地方,或编成字谜考同学。

    2.正确读写词语。(差不多、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煤炭、比较、杀菌、预防)。

    六、总结反馈。

    解我吗?”

    2.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太阳公公,分别练习详细介绍和概括介绍,同桌对练。

    七、课外延伸。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159324.html

    【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设计教案(4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