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学方法优秀模板
发表时间:2022-02-16巧用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教育家斯金纳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相当不满。改革是现代教学研究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近些年来,随着一些创新的方法,如合作学习等的出现与流行,使教学方法体系呈现出新的姿势。我们也应当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达到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而现代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学生的双向交流活动。体现在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既能促进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谁能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谁就能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如何巧用教学方法呢?下面浅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精心研读,析疑解惑。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应该贯穿于讲读教学的全过程,老师的讲无论怎样深刻,都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特级教师钱梦龙和优秀语文教师黎见明提出了把教师的讲明确为导,我们在导与读的关系上,应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研究性的阅读能促使学生用研究的方法去阅读课文,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有关的信息,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如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习题:①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杨梅的特点?②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写杨梅和杨梅果的?③作者是怎样围绕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中心来写的?精心研读,组织讨论,使学生通过品味词语,展开积极思维,合理想象,从中理解字词的含义,把语言文字和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提高了阅读能力,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玩为中介,寓教于趣。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天真活泼的儿童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在当今教学改革中,情境教学已不是新鲜的课题,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习,与老师同舟共楫,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小猴子下山》一课时,课文中有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掰玉米的掰,扛着往前走的扛、走,捧玉米的捧,抱西瓜的抱,追兔子的追等等,首先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试着表演动作,再让学生排队扮猴子表演这一系列动作,当孩子们忘情地沉浸在情境的欢乐之中,我跳出来当兔子的角色,孩子们追起了兔子,玩得很开心,然后我把这几个词语板书出来,学生们就理解了这些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个把抽象的词语化为形象的表情姿势,使教学即满足了儿童玩的心理欲求,又以玩为中介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引导质疑,注重交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
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的质疑能力,从侧面体现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求知欲望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凡事都要问为什么,他们不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去构设矛盾,有时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或偏离教学要求,我们可以在识字、解词中质疑,抓住课题、标点质疑,在讲读中提供质疑的机会,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精彩的马戏》一课,分别写了猴子爬竿、黑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小狗做算术、猴子骑车、马钻火圈,通过比较,知道前三个节目写得详细,后三个节目只是一笔带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不把后三个节目也写得详细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意见,想象后三个节目的表演情况,学生都处于同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见解大多是一致的,能在讨论交流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产生了独特的见解。教师在做讨论小结时,加以适当补充,使学生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化静为动,缩短感知。
小学教材中有许多颜色鲜艳,生动有趣的插图,我们可以借助幻灯、投影仪或实物,借助其优势,化静为动,缩短感知距离,深化感知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通过看图感知了蒲公英、苍耳、豌豆的形状、颜色,在头脑中有了印象,再通过投影仪仔细观察一遍,又把准备好的实物拿给学生看,当场做了传播种子的实验,通过实验,再进行故事性的讲解,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在直观教学中深刻地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五、突现主体,激发自学。
修改后的大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发现、探究、归纳,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及时解决学生个性问题。如《美丽的公鸡》一课,首先为学生设下几道题目: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多读几遍;2、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幅图的意思;3、找出每幅图所讲的相应段落;4、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5、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什么?学生根据习题自学课文,小组讨论后,反馈自学情况,老师加以适当的点拔,引导学生浅入深出,突破难点,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了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的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而这些教学方法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不仅重视学生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巧用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jk251.coM小编推荐
两位数减位数的口算方法练习优秀模板
第七课时:练习七(3)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练习七10~14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解答应用题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一、导入新课,明确目的。我们已经学完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练习课进行口算和应用题练习。二、练习设计:(一)、计算练习。1.练习七10。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2.练习七11。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1)出示第11题,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找出得数小于50的算式,并在后面的方框里画“v”。(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练习七12。(1)一个算式与一个数怎样比大小?(先算出得数,再比大小。)(2)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二)、应用题练习。1.练习七13。(1)出示第13题图,观察图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树上原来有32个桃,小猴采了5个桃。)(2)根据题中所给的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还剩多少个?)(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指导学生集体口答。2.练习七14。(1)出示第14题图,观察图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红金鱼有24条,黑金鱼有10条,黄金鱼有6条。)(2)“求红金鱼和黄金鱼一共有多少条”要哪些条件?怎样算?(学生计算解答,集体交流。)(3)“求再买几条黄金鱼就和红金鱼同样多?”是什么意思?需要哪些条件?怎样算?(学生计算解答,集体交流。)(4)根据这道题的条件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后解答。四、练习总结:师生共同谈收获。五、质疑。六、堂上小测:1、填表。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38
41
36
49
72
50
63
8
9
30
2
9
5
30和()()()()()()差()()()()()()2、停车场有50辆小汽车,30辆大汽车,还有8辆上卡车。(1)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2)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七、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p28-29页例1和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的15题。教材简析: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学小数的知识。这些经验包括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金额,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长度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的。这些经验能支持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发现小数的性质,进行比较小数大小的活动,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2、数形结合,教学小数的知识。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小数的性质也是抽象的数学规律,小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能有效的降低教学的难度。教材编写时充分注意了这一点,如用大正方形表示整数1,它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别表示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依托直尺显示几厘米是百分之几米,是零点零几米;在数轴上建立点与相应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联系这些都有助于学生领会小数的知识。教材以两位小数的意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向前联系一位小数与整数,往后发展到三位小数和四位小数,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以及记数方法。例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切入,先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再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学生体会两位小数的意义不是很轻松的。而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又是他们初学时感到不习惯的。从有利于教学出发,例题先讲两位小数的读法,再让学生感受到两位小数的含义。例2通过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利用生活中熟悉、现实的素材,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2、能在认识小数的过程中,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推理思考。3、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小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教学重点与难点: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出示:苏果超市文具专柜(图片)提问:这些文具的标价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生活应用。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指名回答问题。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0.05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0.48元是4角8分或48分。2、教学小数的读法: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0.05读作:零点零五0.48读作:零点四八引导学生总结读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的方法: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学生根据三年级的知识,完全可以回答出第一个问题。)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提问:为什么:(充分让学生说说推理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作如下的引导。)思路: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05元是5分,是5个,也就是1元的。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1元的。学生回答: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48元是48分,是48个,也就是1元的。观察板书:4、出示例2(1)认识两位小数a、理解:1厘米是米,米可以写成0.01米。指名理解1厘米为什么是米。(1米=100厘米,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厘米也就是1米的,就是米。)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4厘米与9厘米。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c、观察板书: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这三个小数呢?(两位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知道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2)认识三位小数a、理解:1毫米是米,米可以写成0.001米。指名理解1毫米为什么是米。(1米=1000毫米,1米平均分成1000分,1份就是1毫米,1毫米也就是1米的,就是米。)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7毫米与15毫米。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c、观察板书米米米0001米0.007米0.015米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千分之几的分数)这三个小数呢?(三位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知道三位小数都表示千分之几。5、思考: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6、试一试:下面的图形都表示整数1,把图中的涂色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0.7)、(0.43)和(0.009)学生自主练习,进一步体验分数和小数的联系和意义。7、练一练:学生自主填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四、巩固练习:练习五的15题。练习时让学生自主练习,指名回答时要培养学生完整回答并应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阐明观点的习惯与能力。认识小数例1:0.05元是1元的。0.48元是1元的。例2: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米米0001米0.007米0.015米三位小数都表示千分之几。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板书设计:用学生熟悉的情景作为学习的素材,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体会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广。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既使学生消除对这三个小数的陌生感,又为下面体会小数的意义埋下伏笔。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读写两位小数,培养学生类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以1分是1元的为突破口,让学生知道几分和几角几分是1元的百分之几。引导学生以1厘米是1米的为突破口,通过相互交流初步体会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引导学生以1毫米是1米的为突破口,通过相互交流初步体会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能在巩固两位小数认知的同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每组的分数和小数,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小数的理解,初步抽象出小数的意义。组织学生进行推理,本质上就是引导他们主动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通过用正方形表示整数1,并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分别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从而帮助学生在比例题更为抽象的层次上理解小数与相关分数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体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会读写小数,知道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联系和区别。
亚落日教学优秀模板
《三亚落日》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写景短文。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色,文笔清新活泼,令人赏心悦目,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这一景观的喜爱和赞美。课文层次清楚,先指出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再描写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最后重点描绘三亚落日的迷人风光。教学中,我为了突破难点,先出示了夕阳滑落的过程这一段的自学目标: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夕阳滑落的过程,画出描写夕阳滑落动作的词。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2)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3)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两下,最后像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点拨提高: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什么?此时的太阳有什么特点?作者用哪些动词描写的?我相机在三亚风光图上画歪着红扑扑的脸蛋,用各种红色粉笔抖落下赤朱丹彤,用浅色粉笔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将深红色粉笔扁倒,着色渲染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最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关键词句,通过绘画、叙述,感受夕阳滑落的过程,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趣的学。阅读教学一直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果采用单一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做到有情趣,尤其是阅读教学显得更为突出。我教学这课时,合理地运用彩色粉笔,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王国里快乐的遨游,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金子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生:财富
2:每个人都想获得财富。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先来读读下面这些词,然后用这些词说说这个小故事。
生读
2:先自己在下面练一练。
3:出示一段话开头和结尾两段话。
生读
4:我发现你突出了一个词,哪一个告诉大家。
生:蜂拥而至。
5:这两段文字,你能看出来,彼得、弗雷特跟别的淘金者有什么不同?
生:彼得弗雷特对自己充满信心,所以他获得了金子。
6:你怎么知道别人没有淘得真金?
生:因为别的人都一无所获,只好扫兴而去。
7:他们有些什么不同?再来读读。
生:我们知道了绝大多数人没有找到金子。
8:说明了什么?
生:小半部分人找到了金子。
9:可为什么彼得却说,我是唯一找到了金子的人。
生:他的金子在这块土地里。
10:他找到的是什么?
11:真金指的是什么?我们来好好读读课文,找一找彼得的真金到底在哪里?
生读课文。
12:从哪儿看出来的。
13:你怎么知道土地是肥沃的?
生读课文。
14:彼得是怎么知道这是肥沃的土地?
生:他从平整的土地知道的。
15:是从平整的土地吗?
生:是从长出了绿绒绒的小草。
16:绿绒绒的小草看出来的。
17:为什么就彼得的土地肥沃的?彼得还是个怎样的人?
18:细心观察(师板书)
19:很好,你们整篇课文都在脑中的人。不过你看这一段可以看出他是上什么样的人?
20:悟是什么意思?那么从小草悟到了什么?
学生一边说,师一边板书
21:我想请同学们试试能不能在两个词当中也说一说呢?
22:我们来读读这段话,你觉得怎样读才好?
23: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是一个的什么?
板书:思维品质
24:你还觉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
25:你们看看这讲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26:你所说的还是指他是个坚持不懈的人,说到这儿,你觉得金子和真金有什么不同?
27: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28:他感悟到真金是他获益终身的品质,这些品质是什么?读板书。具有了这些品质就能通往成功之路。
29:补充阅读《牛仔裤的来历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