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参考]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模板汇总
  •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模板

    发表时间:2023-02-27

    [参考]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模板汇总。

    教师范文大全主题栏目精选:“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敬请访问。

    教师要研究如何设计启发和点拨学生的思维程序及要点。在正式上课前,教师一般都会准备好课程教案。一般好的教案常常能为老师在课堂上教课效率提高做出帮助。你在为写教案而发愁吗?以下是栏目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模板”,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模板(篇1)

    经过本次期中考试,结合考试成绩对本人在前两个月的教学进行分析与反思。

    一、基本情况

    本人今年担任九①班化学教学工作,九①班有学生44人,本次期中考试平均分68.9分,最高分96分,最低分34分,及格率70.45%,优秀率9.1%。

    二、现状分析

    化学是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到的一门新的学科,对于一个新的事物每个人都有认识的过程,学习化学也一样,很多学生还没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进行学习。加之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总希望对任何问题都能搞清楚,知道为什么。可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是需要很多只是作为铺垫的,也就是说有很多东西需要记忆,一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譬如基本概念中的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分子、原子、元素、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反应类型、物质的分类;生活中的物质里扬起的性质、制法及相关反应表达式的书写等都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很多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完成任务。致使成绩出现差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很大,通过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很直观的接受相关的化学知识,同时对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也非常重要,由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实验没办法完成,对教学有一定的

    影响。再者化学与生活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需要通过化学知识来解决,学生平时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理解程度不同,于是出现了基础上的差异。引导学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学习的基础,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还需进一步培养。很多学生对各科的学习没有合理的安排,没有目标,没头绪;部分学生不会灵活变通学习方法,养成“学而不思或思而不学”的习惯;有些学生学习没有持续性,不能坚持,随机性比较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没有正确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教学已有十个春秋,对教材已经非常熟悉,对重难点把握基本能够到位,考点也能掌握,主要是在教法上进行突破。本学期基本能做到认真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重点备学生、备教法,结合学生实际寻求学生易于接受地方法;课堂教学尽量使自己的语言幽默、风趣,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老师讲得再多不如学生主动参与有效果,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尽量与之相适宜的方法;每次课后都布置作业,坚持作业认真批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辅导中主要处理学生在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每单元有检测,有分析,及时查漏补缺,对于没达标学生进行补课并补考直到达标为止。通过两个月的教学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总体水平有所提高;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的习惯还没养成,方法还没掌握,有时候检查不到位,从而出现漏洞。

    四、改进措施

    1、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好处以激发兴趣;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产生好奇来激趣;当学生每次取得了成绩的时候及时进行表彰鼓励,长此以往就可使学生坚定一定要学好化学的信念、一定能学好化学的信心。

    2、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习方法的培养,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检查力度,对于平时要求的知识内容一定要按时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进一步提高学生成绩,巩固优等生并增加优等生人数,加强差生的转化力度,缩小差生的比例。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把主要精力到差生和中等生的转化上。

    20xx年11月17日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模板(篇2)

    我在本学期中,担任九(3)班和九(4)班的化学教学任务,眼看学期结束了,我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对化学科的认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我参加工作以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化学中要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

    (1)客观性原则;

    (2)严谨认真的原则;

    (3)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

    二、本学期所做的工作

    (1)抓基础知识。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2)抓基本技能。抓基本技能就是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抓思维方法。抓思维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学习上一定要独立自主,在此基础之上,学会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4)抓晚自习辅导。我一周只有一节化学晚自习,因此,我在晚自习时,都给学生进行试题讲解,还对个别学生进行专门的思想辅导和知识辅导。

    (5)抓自身业务学习。本学期我能积极参加各级部门举行的教研活动。在学习、相互研讨的过程中,我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得到了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1)对学生的严厉程度不够;

    (2)给学生复习时的细致程度不够;

    (3)自己对新的有关化学的知识了解得较少;

    (4)有时没有及时地给学生评讲作业。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化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相信学生对我也有一个满意的评价。尽管有些地方做得还不是很到位,但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好我的学生的。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模板(篇3)

    通过这几周的课改和一系列听评课活动,总的说来是有了很大的收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不变的真理,搞教学改革不能怕麻烦,要知难而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是总有一套最适合师生,尤其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更科学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不停地探索。越改越好。这也是一定的。我们的改革还要依赖于先进的教学设备,需要在教室里添加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我们外出学习,看见他们用电子白板,孩子们感觉又新鲜又有兴趣,听课的老师也感觉是一种享受。上课的老师操作起来更是得心应手。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这是适应改革大潮的一个措施,但有的老师对那种和传统教学有很大区别的安排座位的方法提出了质疑:孩子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这样围坐对颈椎的发展,体形的塑造,对视力的保护是不是有些影响呢,另外,他们这样围在一起上课的时候眼前多数不是黑板,这对精力的集中有没有一定的影响呢?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多面性,有利一定就有弊,但我们应积极地让它向着更有利的方面改进。

    我们学校的学习氛围是从未有过的好局面,教师们兢兢业业,你追我赶,莘莘学子们孜孜不倦,惜时如金,他们赶上了我们学校改革的好机遇,赶上了这么一批不知疲倦,热心于治学的领导班子,是他们一生辉煌的起点。

    无论怎样,作为一名老师,我希望我们的学校蒸蒸日上,红红火火,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模板(篇4)

    一、应适当增加实验,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探究能力。

    在教学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时,除做好铁锈的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外,还可增加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实验易做,现象明显。通过两组实验的观察,更能使学生理解酸溶液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出和掌握规律。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的教学中,可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样,既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处理污染物的措施,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二、应以创新实验为突破口,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要求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氢气的燃烧实验,常把氢气通过玻璃管然后点燃,燃烧时只观察到淡淡的黄色火焰而看不到淡蓝色,因为玻璃中含钠元素所影响的,可向学生如实相告。为了观察的氢气燃烧的真实现象,可以设计出不用玻璃管,改用注射用的大号针头代替玻璃管,这样就可以观察的燃烧的真实现象,实验更直观、更富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如:氢气的燃烧爆炸创新演示实验:利用废弃的饮料塑料袋,把塑料袋的一角撕开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约三分之二体积的氢气,然后把剩下的水倒出,用长的导线插入塑料袋内,导线的另一端与打火机相连。老师按动打火机,塑料袋内的氢气被点燃而发生爆炸,声音响亮又没有危险,现象非常明显。

    成功的创新演示试验,不但给以示范,而且激励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模板(篇5)

    在日常教学中,尽量把某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收到了比较理想效果。

    如在实验室里制取氢气的原理,可让学生自己做铜、锌、镁、铁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然后学生通过讨论找出制取氢气的最佳药品。再如酸碱盐部分的实验多数是试管实验,可让学生去边实验边自学(教师提供学生不易得到的仪器和药品)。其他如探究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探究溶液中的置换反应;探究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都可以提供给学生比较有代表性的药品,让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论。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如果有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应认真审查,只要没有意外情况(不安全因素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试验。另一方面在学生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和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教师可据此及时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从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模板(篇6)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本节课我对学生进行了实验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并提出了化学实验的要求。如:要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课前做好预习准备,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的做好记录、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并写好实验报告;学生明确了实验后废物的妥善处理,仪器要及时清洗等等。课堂上,我讲解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时,结合了具体的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演示完成后让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注意了实验的现象,而忽略了实验的过程与方法,总是急切地盼望自己动手实验。因此,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显得不规范,进行实验时成功的可能性就降低了,缺乏整体的认识。在后面的活动与探究中,要着重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这一块作必要的训练。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模板(篇7)

    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从教师的角色、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转变中进行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 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 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 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

    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模板(篇8)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化学实验知识、技能,更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若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认识不足或方法不佳,则必然要影响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呢?本文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意义

    1、开发学生智力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我们教育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智育即包括化学实验知识技能的传授,又包括开发学生的智力。有人认为智育就是传授知识,这显然是把“智”当作“知”来理解了,这是不全面的。人无知识不行,但光有知识没有智慧更不行,有了知识不会用,知识就是僵死的东西。有了知识又有了智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把实验知识、技能转化为实践工作的创造性能力,因此,实验教学中须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

    2、开发学生的智力,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科技人才的基本措施

    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反映科技成果的科学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由于新的知识层出不穷,学生毕业后必然会遇到他们所不熟悉的新科学应用技术、新的发现、新的成果,那时,他们必须发挥自己的智慧去弄懂、掌握、应用它们。因此,只有认真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才能使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化学实验教学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其独特的优势

    化学实验这门课程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论证,使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并在感性认识过程中,通过实验技能知识的积累和独立思考,不断丰富观察力、想象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智力得到开发。例如,在乙醇制备乙醚的实验中,学生已知副产物有乙烯生成,但副产物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发现得知:反应首先是乙醇与浓硫酸作用,生成硫酸二乙酯,反应伴有放热。然后乙醇进一步与硫酸二乙酯在加热条件下作用生成乙醚,但如果反应时温度过高,则硫酸二乙酯分解生成乙烯,同时伴有碳化副反应现象发生。

    这是学生在掌握乙醇加热生成乙醚的基础上,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得出新的理性认识,使其智力得到锻炼。

    二、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的方法

    1、要加强“双基”教学,为开发学生的智力奠定基础

    智力和知识、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如果一个人对客观事物一无所知,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缺乏一定的知识,就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开发,因此,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化学实验这门学科而言,就必须通过课堂理论课的'教学,把反映客观物质本质性的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的理性知识,在实验中加以检验,并对实验中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达到智力开发的目的。要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讲练结合。所谓“精讲”就是画龙点睛地把实验的重点、难点和实验成败的关键讲清楚。“练”就是根据教学目的,精心安排设计各种实验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坚持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开发学生智力创造条件

    智力的开发与学习知识虽有密切的联系,但智力的开发又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灵活运用,使理论知识渗透于实验操作之中,实验的事实结果又能升华为理论。如果教师是注入式灌输的,学生就只会死记硬背、照方抓药、机械的模仿操作,智力就难以开发。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常会得出一些反常的实验现象,有的甚至实验失败。对此,学生往往会向教师提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提问,教师应该与学生一道共同分析实验操作中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样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验,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观察、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3、强调实验报告中的问题讨论,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提供积极因素

    实验报告是学生学习化学实验中不可疏漏的重要环节,实验是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写实验报告则是将实验结果升华为理性认识,是对实验作全面的总结。在实验报告中强调对实验问题的讨论,并把它作为衡量实验报告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去观察,从而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使学生的智力培养和开发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模板(篇9)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三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思考。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9%以上。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概括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例如,在§2-1分子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1-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

    (二)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1-4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四、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在化学教学中尽管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也应把这个过程当作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同容积的两瓶盛饱和NaCl溶液和蒸馏水的鉴别为例:学生在学完溶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将两种物质鉴别开来,并写出鉴别的方法和结论。学生起初会从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考虑,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蒸发溶剂法,用这种化学法将两者区别开来。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思考,从本质上分析二者的差异:饱和Na2Cl溶液存在Na+、Cl-和水分子,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这些差异导致了二者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上的不同。学生通过发散性思考,并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得出了许多鉴别方法:(1)物理法----称重量法;电池导电法;物块在溶液中的浮力测量法。(2)化学法----蒸发溶剂法;溶质溶解法。(3)生物法----品尝法;新鲜蔬菜失水法。

    2.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

    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例如初三化学教材中,没有“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CO2溶于水的现象,许多学生举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的事实,教师也可以将一瓶汽水打开,学生通过透明的瓶体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CO2)逸出。但怎样演示“CO2溶于水”的实验呢?教师可以设计用一次性注射器来进行该实验,先抽取一定量的水,然后再从集气瓶中抽取一定量的CO2,通过活塞的运动来直观地进行CO2溶于水的实验,当压强增大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增加;当压强减小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减少。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做这样的实验。

    这就是我任教以来对化学的工作总结,希望大家多多提宝贵意见!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模板(篇10)

    中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使我们的受教育者在走向社会前具备必要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素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而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学生的创造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我谈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是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化学实验可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比较平淡,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实验目的只是为简单化地验证化学原理,培养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不能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学生不能主动思考问题,不能联系实验过程与所学知识。 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化学实验的启发性、探究性及趣味性。化学实验教学中实现趣味性,必须改变师生头脑里固有的实验模式。传统的实验模式是强调“训练”有素,整齐划一,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现成操作设计和规定。把“教”混同于“训练”,就会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个别人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他人设计的目标。结果,教师或学校的无形外力就会延伸到本属于学生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显然本来“教”的对象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却成了被动地被“填”的“鸭子”。只有接受的权力而无选择权力,这样的实验只能令人发困,令人讨厌! 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提高化学实验教学中趣味性,关键在于实验中多一些启发性和探索性!

    一、倡导自由与开放式实验,进行启发式教学。

    如果仔细研究初中化学教材里的许多实验,的确都有编辑合情合理的设计安排,紧紧抠住基本原理,倘若在教学中灵活使用,做一些改进革新,增添趣味性,则启发兴趣,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观察实验的动力。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按部就班的规范操作,不厌其烦地强调要防止试管炸裂,但学生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试管炸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只能按照教师的说法强记,其实他们很想看到炸裂的现象过程。这时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安排时间,不妨故意设计一个试管炸裂的破坏性实验。

    器材:玻璃片(若干)、试管夹、试管(一只)、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水槽、水。

    实验过程:将玻璃片蘸上水,不擦干,用试管夹夹持加热,观察是否炸裂。试管夹夹持干玻璃片加热后,滴上几滴水,观察是否炸裂。

    将连好玻璃导管、胶皮管和单孔橡皮塞的试管安放在铁架台上,导管末端浸入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先撤酒精灯,后慢慢地撤导管,观察水槽中的冷水是否倒吸到热试管中,引发炸裂。 实验前不少人缺乏生活常识,以为“炸裂”等同于“爆炸”,现在明白这只是热量传导不均匀热胀冷缩的物理变化,原先错误的先觉经验得以更正,满足了好奇心。此实验可安排在制氧气实验之前,也可安排在后面的实验仪器介绍中。

    推导燃烧两个条件的实验时,盛有热水的烧杯上放个红铜片,将两小块白磷分别放在水中和铜片一端,取一小块红磷放在铜片另一端。实验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与空气里的氧气充分接触又吸热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其它两个都缺少一个燃烧条件,而不能燃烧。得出结论是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二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些爱动脑的学生可能联想到实验室制氧的实验,提出向热水中吹氧气使白磷燃烧的大胆假设。其实这一设想以前的习题里出现过,但一直没人重视也没人做过实验。我们可将书上的实验拓展,设计一个制氧气和白磷自燃的联合实验。

    器材:实验室制氧气全套装置、烧杯、胶皮管、三角漏斗、塑料眼药水瓶、玻璃支管、锥子、白磷。

    操作过程:

    1、用玻璃导管直接向热水里的白磷吹氧气,发现热水里白磷已熔化成极易流动的液滴,氧气气泡没等遇到白磷,白磷就移动了,无法与氧气充分接触,不能燃烧。

    2、启发学生针对白磷液滴易流动逃逸的特点,怎样才能使两者充分接触。 可能学生提议将三角漏斗的下端管口连接在胶皮管上后倒置于盛有热水的烧杯内,这样可产生比较大的气泡,增加与白磷接触的面积,只要水温达到着火点以上,就可燃烧。实验证明不可行,气泡大导致水对流显著,白磷流动加剧,无法与氧气接触。 也可能有学生提议将胶皮管接在三角漏斗的下端管口,漏斗里注入一半热水,放入一块稍大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可能要浮动,但由于漏斗内壁是光滑斜面,它还会落到管口处,再与氧气接触,反复循环,就可断断续续地燃烧。通过实验证明可行,白磷能时断时续地燃烧。 有的学生另辟稀径,取一只塑料眼药水瓶,表面刺满小孔,底部挖个能放进白磷的空洞,白磷放入其内,瓶口连上导管,然后倒置热水里,通氧气,果然白磷运动空间狭小,与气泡相遇机会增多,时断时续地燃烧了。 虽然教师实验课备课量多了些,但对每个学生来说是受益非浅,学到了追求科学真理的方法。

    二、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研究实验气氛。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演示实验是说明探究式教学优越性好例子。 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做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物,而不用其它的物质哪?学生会觉得问题很难。不过教师再提示学生以前学习过哪些产物有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学生开始积极思考回忆学过的化学方程式。教师让学生总结出如下反应: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单质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学生会认为它们都行,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一排除: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太快,碳酸本身不稳定,单质碳和甲烷燃烧产物一定混有空气氧气杂质,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需要高温条件苛刻实验室实现不了。

    相比之下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不需加热,室温反应,反应前没有气体,产物的气体只是二氧化碳,容易净化。 又提问此实验采用石灰石能不能用纯净的碳酸钙粉末、草木灰等代替,稀盐酸能用稀硫酸代替吗?教师找若干名学生到前台协助完成下步实验。 每人发一只试管,分别放入等量少量的如下药品:块状石灰石、粉末状的碳酸钙、草木灰等,再同时滴入稀盐酸,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现象,其他学生也全神贯注,看到只有石灰石固体反应速率较适中,容易控制,其它的反应太剧烈无法控制,甚至溶液溢出试管,或反应速率太慢。

    每人再发一只试管,同样放入等量少量的如下药品:块状石灰石、粉末状的碳酸钙、碳酸钠固体、碳酸钠粉末等,同时滴入稀硫酸,同样看到粉末状的碳酸钙、碳酸钠固体、碳酸钠粉末等反应速率过快,剧烈无法控制,但石灰石固体反应表面生成许多白色固体,一段时间后反应中止。学生感到困惑不解,同样石灰石固体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为什么一个顺利进行,另一个反应中止呢? 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个解释的草图,说明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时,生成一种难溶的化合物硫酸钙覆盖在表面,慢慢积累,内部的石灰石跟外部的稀硫酸隔绝,故反应中止。 由此得出反应物应当采用块状石灰石固体与稀盐酸。

    结合实验特点,让学生讨论,集思广益,设计实验方案。在探讨研究的平和气氛中,蕴涵着无穷趣味,在教师的一步步的严谨逻辑关系引导下,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提高分析联想的思维流畅性,学生的智能得到健康发展,优良的思维品质就会慢慢形成。

    在教材和习题集中不乏出现有趣的又耐人寻味的问题,若能真正做一做实验,既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题意和化学基本原理,又能全面激发他们研究化学的兴趣,更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初衷。 很多学生对于金属与酸反应的差值计算问题的解题方法感到不解,怀疑它的正确性。教师在教学中自然费不少口舌,不得不讲解数学的相似比、合比性质、等比性质等问题。其实如果配合一个实验效果会更好,更有趣儿。 比如这样一个问题,今有一烧杯盛有足量稀硫酸,总质量是50g,投入一根镁带,剧烈反应后,镁带无剩余,静置一会儿后,再称量烧杯和剩余溶液的总质量,得52.2g,试求反应中放出多少氢气?消耗多少镁带和纯硫酸?生成多少硫酸镁? 提出问题后设计一个小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证明差值法计算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器材:托盘天平(砝码)、烧杯、剪刀、刻度尺、等宽等厚的镁带、稀硫酸。

    操作过程:

    1.将镁带剪成长度适中,若干等长的小段,以保证个体差别很小,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2、称量出每一段镁带的质量,求出平均值M0

    3、取一只烧杯,注入足量的稀硫酸,称量烧杯和酸的总质量,记录数据M1。

    4、把一条镁带投入酸液中,等到镁带消耗殆尽,静置2分钟后,称量烧杯和剩余溶液的总质量,得数据M2。

    5、重复3和4步骤三次以上,分别做记录。

    6、求M1和M2的平均值。

    7、求出溶液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利用差值法,求出镁带的质量M3

    8、比较M3和M0的大小。 理想的结果是M3= M0。通过实验学生们体验到差值法的在实际实验中的灵活应用,确信差值法的科学性,更加明白化学的确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三、“就题论题”,主动设计趣味性实验,用实验解决问题。

    其实化学实验的具有趣味性的例子很多,像根据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利用蛋壳和漏试管等器材设计实验,制取二氧化碳;一只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到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分析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现象;又如在铁盘上涂上少量蜡油,中间插上一只浸满油绵线,将装置平稳浮在水面上,并点燃棉线,过一会儿,向水里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铵,水温急剧下降,将蜡油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来证明燃烧需要的条件。只要仔细琢磨研究,就会发现趣味化学存在我们的身边。 上实验课时学生往往积极性都是很高的,说明学生还是喜欢实验这个实践活动。挖掘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提高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意义重大。 化学实验的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教学符合当前提倡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这门科学精神动力的需要,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是新一带化学教师造就一带英才的法宝!

    【[参考]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模板汇总】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