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范文2500字汇总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范文2500字汇总

    发表时间:2022-12-3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日月如梭,我们的双脚即将跨入新学期。在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之后就该写一篇教学总结了,我们能够借助写教学总结的机会看到自己的成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范文2500字汇总”,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篇1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高兴地看到,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已发生了改变,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已被慢慢认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

    然而,目前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还是在课的准备和设计方面比较重视,注重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力倡导“质疑”,“探究”的精神,但在听课中却发现小语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1、对文本主旨的把握问题

    教学中要摆好整体把握与局部解读的关系,防止“以偏概全、因小失大”。

    如《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师引导学习了陶罐和铁罐对话之后,问学生:“你喜欢陶罐和铁罐?

    老师紧接着告诉学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来看,是让学生懂得怎样看问题和想问题,文中有个小泡泡,是这样问的: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允许学生从多方面去谈自己阅读中的感想和启示。而且本课的主旨不是停留在“谦虚和落后”上,而是明白“人和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仅要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主旨的多元化以及主旨的提炼都是教师解读文本中要关注的问题。何况这是第一课时,课文还只是上了第一部分,故事还没有讲完,完全没有必要在这里揭示课文的主旨,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觉得教师问题的指向性有所偏颇,对文本主旨缺乏整体把握。教师该怎么问学生,如何设计问题,在什么时候呈现问题,都需要进行精心预设,都应该是认真细读文本之后进行的。

    文本细读,不光需要微观层面的细腻地读,也需要中观层面、宏观层面的细读,这三者应该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教师在钻研教师时,既要有字词方面微观的细读,还要有对文章结构方面的、文化背景方面的宏观的阅读。

    2、对文本整体感知的问题

    整体感知课文,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也是让学生对作者如何布局谋篇有个清晰的认识,初步感知文章的结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很有必要的。

    以《长城》一课为例,有一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说说长城给你的印象?

    本应该在学生表述完之后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的结构出来了,上课的思路也呈现了。可是老师在学生说了“我觉得长城很长”之后马上就进入了课文的第一小节学习。

    《孔子拜师》一课、《清澈的湖水》一课,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学习生字词后就直接进入了第一小节的学习。

    《珍珠鸟》一课,自由读文后,让学生想想作家的珍珠鸟是怎样的?

    紧接着就从书中找出写珍珠鸟小的句子。然后了解珍珠鸟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样的教学设计,40分钟里所关注的都是珍珠鸟,始终忽略了作者“我”,也使得文本所表现的主题“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没有着落。

    如果在导入之后,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围绕“课文写了什么”进行自由阅读。学生可能会说:“课文写了珍珠鸟很小、很胆小、很可爱、……”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看出学生读出的还是局部,没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因此教师的教学不是就此打住,马上进入下一个点的学习,而是应该及时地给与引导。

    教师此时可以这样导:“是呀,课文写了珍珠鸟的小、可爱等,那除了写珍珠鸟,还写了谁呢?

    生:还写了作者“我”。

    师:那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呢?你能将两者联系起来说一说吗?

    生:写了珍珠鸟在我的精心照料和呵护下渐渐胆大,告诉我们……

    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珍珠鸟的?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教师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懂得阅读一篇文章之后,能抓住主要人物,把人物之间发生的主要事情概括出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本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中显现出来,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就是这样的引导下逐渐形成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学语文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学会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教师们非常关注文章的结构,一般一堂课都是在理清了文章脉络之后进行精讲的。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却渐渐淡化甚至丢失了这种整体上把握全文的意识。其实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从整体入手,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精读课文之后再回归整体的传统教学,依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我们语文教师不应丢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篇2

    一年级拼音教现在已告一段落了,最近一直在反思其中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教训。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是拼音的教学,因为拼音教学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避免学习的枯燥,我千方百计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拼音王国里快乐地遨游,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巧设教学游戏,在游戏中学拼音。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仍保留着学前儿童游戏的兴趣,甚至企盼游戏活动。作为教者要巧计游戏,吸引学生。如:“开火车”、“对口令”、“摘苹果”、“点名排队”、“悄悄话闯关”等。

    2、组织两人合作,在合作中学拼音。如让同桌两人互当"小老师"的活动,一个读拼音,一个当小老师,互考互问,学生们在小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中兴趣不减,体验着当老师的成就感和学习的乐趣。在拼音的拼读教学中两人合作学习更能激发兴趣。如:“找朋友”游戏,同桌两人一个拿声母卡片一个拿韵母卡片,老师说一个音节,学生们在《找朋友》的音乐中找出声母和韵母,再一起拼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兴趣浓、劲头足,并且参与面广、效果好。还有很多合作学习的方式,如:学习小组合作、大组合作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关于拼音教学,无论是《教参》还是《课标》,都一致要求学生只要能准确认读声韵母和音节,因为拼音只是学习汉字的拐杖。对于声韵母也只要抄写能准确认读就行了。如此看来,拼音的教学应该是愉快而单一的。既是单一,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负担应该就轻一些了——每天练读,抄写几个声韵母总是能承受的。可事实上,翻开《语练》,再看看试卷,要求就更高了:学生首先要分清声母和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三拼音节;学会正确标调;能按顺序写出所有的声母;能正确地把声韵母合成音节;能根据图补充完整音节(包含补充声母、韵母、声调);能把图和音节连线;能看图完整地写出整个音节……这样的知识含量岂是光熟读音节就能解决的?岂是光抄写声韵母就行的?分析以上的知识类型,大多数的知识是跟“音节”有关系的,如果不熟悉所有的声母,不熟悉所有的韵母,不熟悉所有的整体认读音节。那么最基本的声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单项练习就完成不了,所以,所有的声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就要会背会默。而填音节、连音节、写音节这样的练习不仅跟声韵母的掌握有直接的关系,还涉及到音节组成的规则(如标调规则和ü上两点处理规则),更需要学生能运用正确的音节来表达所需要表达的内容。那么,熟练拼读音节是否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尽管我们在教学中渗透了一些音节组成的规则,学生也见识了大量的音节,但要正确书写出完整的音节,哪怕只要填一些声母或韵母,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成功地完成的,这样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的?我觉得对于音节掌握要求可能要调整。这种调整不是因为作业上有这样的练习、考试中有这样的题目,而是我们从长远的目标来看——一年级学完拼音后,马上就要学会运用拼音来写词或写一句话,二、三年级在写话和习作中也会比较频繁地使用拼音,也就是说,其实音节的全面掌握是学生实际的需要,既是如此,光要求会认读音节恐怕是不够的,眼睛看与手来写毕竟是不一样的。基于此,我觉得在拼音教学中,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一定要抄写并会背会默,每一课在书上出现的带调拼音词要抄写。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声母、韵母只要在习字册上抄写就行,不需要再在拼音本

    书写。音节的抄写能加深学生对正确音节的正确感知程度,对标调和一些拼写规则也有巩固的作用。相信如果平时在教学中能加强这一块的教学,现在的练习中也不至于频频出现学生抄错字母、漏抄声调、标错声调、填错音节的错误了。现在。拼音集中教学的时间已过,反思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教学和弥补。现在进入汉字、课文教学阶段,在教学生字朗读课文的同时也是巩固拼音教学的良好时机。借着抄生字组词的机会,把音节也抄一抄,好好加强一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篇3

    课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由学生主持课堂,这样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这种模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可也有些许疑问,运用这种模式的最主要前提是需要学生在课下充分的预习,执教课教师也说课下的预习更多的是基于家长的辅导,这就导致预习程度不同,甚至有些未曾去预习,课堂效率必然会受影响。在农村,几乎百分百的家长对于教育这件事就是一句话:全靠老师啊!曾了解过一些学生,在家里基本没人去过问学习,只有偶尔会去询问一下学习情况;也曾与一些家长交流过,说的最多的是没时间去管孩子,靠老师多给管理。对于农村的特殊情况,这个课前预习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分片集中预习或在学校时间里专门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去预习,防止有些学生不去预习。

    小组合作中的优生帮助差生,四小教师的方法非常好,通过评价引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差生更多的参与到整堂课中,使优生越来越好,同时差生也在进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篇4

    本学期的体育教育教学结束了,在教育教学中有许多的得与失、成与败,为了今后能够更好的为教学服务,现将这一学期的体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情景设臵与信息反馈:

    三年级学生体育课,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许多值得推广和总结的地方,但也有许多困惑与反思。在教学时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克服学生在上课时的惰性是我本学期抓的最好的地方。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都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大多数为直接兴趣,作为体育教师应如何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充分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体验获得成功与进步的快乐。再有教学中的教法单一,没有创新,作法千篇一律就象走形展自己的教学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改革教育模式从而活跃课堂情景。并且,在教材上进行处理从多层次、多角度引导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的探求新问题,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穿插利用,形式灵活多样小学生喜欢形、色、较为鲜明的刺激,有好玩、好动、精神不易集中的特性,在教学中我就利用他们的特点,通过投轻物、打活动目标、各种球类比赛,或者是分组教学,比赛与练习相结合,看谁投得远,投得准,以便提高同学门的积极兴趣。

    二、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层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就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学校举行一个篮球比赛,就因为争一个球,就准备打架了,我马上跟他们两个人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然就请先离场休息。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三、直观形象,教学方法情趣化,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一开始用激励的语言作诱导,很快就把学生们引进了“角色”。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重视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来描述环境,用紧扣主题的音乐来渲染气氛,用带头做各种形象的动作来激发兴趣,用亲切的提问来启发思维,丰富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情感,发展了学生的上肢力量,以及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四、利用学生求胜心理制约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由于学生自制力差和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往往在讲解或评价时,有的学生还在聊天甚至吵闹也时自觉是学习兴趣……所以在运球接力比赛中,采用“比赛结束先排好一组为获胜”的办法。教师也有了一个更大的评价空间,特别是身体素质不好,但又比较遵守纪律的这些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他们更好的名次。这样一来,各个组之间的竞争就更加激烈,学生的斗志更加旺盛,兴趣得到提高了,破坏课堂纪律的学生也减少了,一节课也就能更好的顺利完成。

    本学期固然在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题目值得我去思索努力改进。如进一步吃透新课程尺度,如何处理体育课特别是课余流动练习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及如何在上爱好课和班主任的关系上避免矛盾冲突。今后,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地开拓进取立异,力争做得更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篇5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前两句写诗人秋夜的孤独寂寞,后两句写夜深偶见篱下灯火,不禁想起童年的快乐生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作者王维十七岁时写的诗,一首抒写思亲的千古绝唱。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备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前两句写诗人想念亲人,后两句写亲人也在思念他。情之所至,所以写出了“独在异乡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3、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品重点字词,反复吟诵,体会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初步预习课文。2.教具与学具:录音机、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不仅仅是佳节,其实平日一景一物都能勾起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宋朝诗人叶绍翁所写的《夜书所见》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二、初读

    1、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边读边思考诗的大意,划出不懂的字词。

    3、释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悟情

    诗人叶绍翁久居在外、归家不得,再读古诗,对照插图,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寂寞、难过这许许多多的思乡念亲的情感吗?

    (一)一二句

    1、萧萧是什么意思?(风声)这是秋风吹动梧桐叶发出的声音,一起读:萧萧

    2、萧萧梧叶送来了什么?“寒”给他组个词(寒冷)萧萧梧叶使诗人感到寒冷(读:萧萧梧叶送寒声)

    3、拓展促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唐】李煜

    这萧萧梧叶送来寒气逼人,让人感到——孤独、凄凉(读:萧萧梧叶送寒声)

    4、这秋风,不仅吹动了落叶,还动了什么?读第二句。

    典故:“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容易理解,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读:江上秋风动客情)

    5、情感朗读一二句。

    (二)、三四句:

    1、理解: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2、学生想象孩童捉促织玩耍时那种天真无暇,快乐的情景。读——知有儿童挑促织

    3、此时诗人看到这些情景,又会想什么呢?(自己童年时的伙伴。)

    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可是现在呢?自己一个人在外地,童年的伙伴们还能记得我吗?再读—

    4、一灯明:他看见的只有一盏灯,触景生情,多么孤单啊!(读:夜深篱落一灯明)

    离开家乡,又这么孤单,你们想想,诗人除了想念自己的伙伴外,最想念谁?(父母、亲人)

    5、情感朗读三四句

    (三)配乐吟诵

    在这样的一个秋天的晚上,本应该和家人团聚,诗人却身处异乡,又看到萧萧桐叶、篱落一灯明,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种孤独、凄凉、思乡的感觉,一起来读——

    四、拓展

    1、无论在乡间还是身处繁华的都市,不同的人,不一样的处境,一样的是思乡情,齐读两首诗。

    2、明月千里寄相思,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出示《秋思》、《游子吟》、《长相思》、《秋风引》等,这些是老师从书籍、网络中查找到的。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找一找,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我们来开个“九月九日诵诗会”。

    五、作业

    1、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诗引入新课

    背李白的《静夜思》,说说诗人李白在这一首诗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思念家乡、亲人)板书:思乡念亲

    唐朝另一位诗人叫王维,他跟李白同年出生,不仅擅长写诗,还精通书画音乐,他在17岁那年,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求学,也写过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

    二、初读全诗了解重阳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

    2、正音:“为”这里应读“wéi”,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

    3、释题:

    重阳节:指名读,齐读书上注释,并指出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

    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我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节日里人们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又叫老人节。

    “茱萸”:(读书上注解)一种有香味的植物

    “忆”即“思”,思念、想念;“山东”,陕西有座名山叫华山,华山以东有个地方叫蒲州,是诗人王维的老家;“兄弟”,此处的“兄弟”可以是王维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维的亲人,朋友。

    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王维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三、反复吟诵体会孤独

    (一)与诗题相对应的是哪一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重阳节,说说我国其他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元宵节、元旦、春节

    忆——思,兄弟——亲,每:每当;逢:遇着、碰到的意思;倍:更加,加倍

    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人们无不兴高采烈、欢度节日,可诗人王维却发出了“倍思亲”的感叹,是什么原因使诗人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如此深深地思念亲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看诗中哪些字眼点明了诗人“倍思亲”的原因。

    (二)一二句:

    1.“异乡”:他乡,李白离乡来到长安,长安对他来说就是“异乡”

    2.“异客”:“陌生的客人”。李白小小年纪漂泊在外,独居他乡,身份是“异客”。

    3.“独”:独自一人,还隐含着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想象:当我们离开家,孤独寂寞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开电视,解解闷);想家的时候,(可以给家里打个电话,跟亲人聊上几句);实在忍不住就(坐车,坐飞机回家)。

    但是王维生活在古时候啊,没有电话,晚上也没有电视,该有多寂寞啊。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孤独、寂寞)

    4.他15岁离开家乡,这种举目无亲的日子经过了两年。两年啊,七百多个日日夜夜,诗人没有哪一天不在思念着亲人们啊!然而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团员啊!此时诗人心中除了孤独还有什么?(有家不能回。难过)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难过)

    5、年年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心中的思乡之情就再也掩饰不住了,于是一发而不可抑制,作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佳句。(齐读)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古诗的一、二两句。

    (三)三四两句:

    1、王维的思乡情感犹如潮水般奔涌而出,此时此刻,他思绪万千,想到了什么?

    2、想像两年前的与亲人共度重阳节的美好情景:

    两年前的重阳节,给王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那温馨的一幕幕至今仍时时浮现,往昔的重阳节啊,我们兄弟曾经一起……曾经一起……曾经一起……

    思绪万千的王维,想起的又何止仅仅是兄弟呢!那年迈的父母啊,已双鬓斑白,他又何尝不是时时惦记,九九重阳又被称为老人节,可王维却无法伺奉左右,承欢膝下,此时此刻,他真想对双亲说:父母啊……

    3、家乡的亲人也在思念他,想像说话——

    4、但如今却没人与他共度佳节,他只好孤身一人站在这高高的山上,远远地望着家乡,他心里该与多少伤心难过啊,读——

    四、配乐诵读深华情感

    1、配乐读全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诗人王维仅仅是在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思念亲人吗?学生想象在不同的节日里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五、背诵全诗,书写生字

    1、背诵

    2、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3、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4、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叶绍翁思乡念亲王维

    孤独寂寞难过

    教学反思:(20__学年)

    这节课学习的古诗,都是写出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同时在教学时也正是中秋节过后,学生对于过节的气氛,家人团聚的幸福感都有所体验,这样对于课堂的教学,体会当时诗人的心情就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这两首古诗的时候,课堂中我注重把握诗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诗意,加以引导。例如在教学第一首古诗《夜书所见》的时候,对于第一句诗句的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想想当时诗人所想,所感。课堂中通过我的教学语言,给学生创设情境,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一个人在外地的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会想到感觉很孤单,想家里的亲人等等,通过这样的想象很好的让学生体会了诗人当时写下这首诗时的感受,体会了诗人的真实的内心世界。

    10.《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

    导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诗中描绘了春天孩子们放学后忙着去放风筝的情景。

    师:很好。诗的后两句让你想到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春》中的哪句话?

    生: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师:是啊,早春时节正是孩子们争相到户外活动的时候,放飞美丽的风筝,也正是放飞了自己的好心情。可是,文学家鲁迅先生看到天上飞舞的风筝,却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风筝》来共同研读。(教师书写课题)

    二、自学课文,把握内容

    1.复述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字,通读了课文,有谁能够为大家复述一下课文的内容?

    生: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看到北京天空飘飞的风筝,想起了小时侯自己不喜欢放风筝也不让小兄弟放,把小兄弟偷做的风筝毁坏了。中年之后,他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认识到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非常后悔,找机会向兄弟道歉,可是他的弟弟已经忘记了,这让他的心情更加难过。

    师:你的复述非常完整、准确。

    2.分析人物形象

    师: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集中在哪些段落?

    生:第3、4自然段

    师:请仔细地阅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名学生朗读、自学5分钟,教师点拨

    生:从第3段可以看出小兄弟身体瘦弱。

    生:从第3段“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天真可爱,特别喜欢放风筝。

    生:从第4段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心灵手巧。

    生:从第3段中可以看出鲁迅独断专行。

    生:从第4段中“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的几个动词可以看出我特别冷酷,不让小兄弟放风筝。

    师:“我”为什么不让小兄弟放风筝?

    生:“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师: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情感?

    生:“我”是为了小兄弟好,是爱他。

    师:我小时侯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不让他放是严格管束,是为弟弟有出息,多年之后发现这是错的很自责,而弟弟已经忘却了。体现了我对弟弟的手足之情。

    师:刚才的自学大家完成地非常好。文中还有一些蕴涵深意的句子需要我们理解,下面我们进入自主提问、合作学习环节。

    三、自主提问、合作学习

    1、将课前小组未能疏通的句子、疑难问题提出来

    (1)生:为什么“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生:“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样理解?

    (3)生:“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4)生:兄弟的忘却为什么使我“心只得沉重着”?

    (5)生:怎样理解结尾的句子?

    (6)生:“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2、小组讨论8分钟,教师巡视辅导

    3、师生交流,逐一解决

    师:请同学们自由发言,不必拘泥于问题的顺序。

    生:“精神的虐杀这一幕”指的是“我”不顾弟弟的喜爱,粗暴地将风筝踏扁。

    师:不过是毁坏了一个风筝,怎么能称为“精神的虐杀”?

    生:因为这么做伤了弟弟的心。

    生:还有,放风筝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孩子的智力和动手能力,鲁迅这么做,使弟弟不能从中得到这些好处。

    师:可以看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后悔、难过。

    师:这能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生:知错就改。

    生:我想分析第6个问题。当年我认为自己的作法是对的,可是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自己错了,所以说是“不幸的”。

    师:你分析得很好。请继续。

    生:第2个问题我来分析。因为作者离家多年,所以说是“久经诀别的故乡”,也因此看不到故乡的春天,如今北京天空浮动的风筝让他想起了故乡的春天。

    生:第1个问题,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浮动的风筝让“我”感到“惊异”,着让“我”想起了小时侯对弟弟精神的虐杀这一幕,所以说“悲哀”。

    生:我来解决第4个问题。“我”本希望小兄弟怨恨“我”,可是他忘却了,可见小兄弟并不认为这是精神的虐杀,认为兄长当年做的是对的,我为他的不觉悟而感到更加难过。

    师过程大家分析的都很好,有谁愿意解决第5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说要“躲”到严冬中去?

    生:因为他不想回忆过去的事情。

    师:那为什么说“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仅仅是指自然环境吗?

    生:不是,是说大家都没有认识到玩具对儿童的意义,都受封建思想的控制,认为要“有出息”,就不能玩。

    师:是啊,人们的不觉悟让人不寒而栗。

    四、探究主题:本文的思想主题是多方面的,你对此有怎样的理解?

    (1)作者对小兄弟的愧疚之情

    (2)深刻的自我反省

    (3)对像小兄弟一样的人的不觉悟的感慨

    五、拓展及作业

    师:你喜欢哪种游戏?如果家长反对,你会怎么做?

    生:我喜欢打篮球。如果家长反对,我会告诉他们打篮球可让我精神放松、锻炼身体。

    生:我喜欢玩布娃娃。如果家长反对,我会对妈妈讲,我为娃娃作衣服可以培养我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对我是有好处的。

    六、总结

    这篇文章思想深邃,我们既可以读出作者对小兄弟的愧疚之请,也可以看到他接触了科学之后时时的反省自己,也可以品出他对“被虐杀者”不能自我醒悟的感慨。希望同学们也能在生活中善于观察,长于捕捉素材,勤于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11.《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同学们,我们一起伴着绵绵的秋雨走进这快乐的课堂,今天我们就学习《秋天的雨》。

    2.齐读课题。(板书: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1)同位互相指读生字:同桌之间互相用手指着双线格里的8个生字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2)集体反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重点强调“钥匙、菠萝、扇”的读音。

    (3)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2.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一个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

    (2)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谁能说一说,在秋雨里,你都看到什么了?(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鹊)

    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鹊准备过冬,是不是?你们除了这些还看到什么了?(银杏树、枫树、柳树、柿子、橘子。)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感悟“五彩缤纷”。

    (1)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的颜色词语。

    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

    (2)美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

    自己小声读一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美美地多读几遍。

    2.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

    (1)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2)去词体会。

    如果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去掉,自己再来读读看,好不好?为什么?

    (“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地、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而“飘哇飘哇”让我们感受到红红的枫叶多像一枚枚邮票,为我们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3)指导朗读。运用联系上下文和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

    (4)看录像,感悟“五彩缤纷”。]

    小朋友们,这么美的景色,想不想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边看,一边读出它的美丽吧。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学生根据画面读相关文字。)

    (5)美读全段。

    3.体会“气味的香甜”。

    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板书:藏着气味)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一段?

    4.表演朗读。

    (1)熟读课文。通过表演入情入境,以演促读。

    咱们就来把小动物和植物们是怎样准备过冬的演一演,怎么样?

    (2)师生互动演一演。

    (3)指导朗读。

    这么快乐的景象,就让我们来快乐地读一读吧。放开声音读出你的快乐,自己读自己的。

    四、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小结。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

    2.拓展。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美丽、欢乐……)

    3.积累背诵。

    想不想把这么美的景色永远留在脑海里?就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者是段落读一读,背一背吧。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选择你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并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3.用你手中的画笔为你喜欢的课文内容设计一幅图画。

    第二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师:同学们,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门悄悄地打开,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你们想知道吗?(课件)

    2、师:你们欣赏到了什么?

    3、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绵绵秋雨,来听听雨声,感受秋天的美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要求读准词语,把句子读通顺了。

    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三组词语:

    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

    轻轻地香香的甜甜的厚厚的油亮亮的

    扇哪扇哪飘哇飘哇你挤我碰争着频频点头勾住

    A、第一组颜色词指名读,正音。

    B、第二组叠词要求轻读“的”。读中说这组词的特点:叠词。朗读指导:使轻的更轻了,香的更香了,再指名读。

    C、第三组动词教学: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可以做动作的词语,可以加上你的动作,读好它。生加动作读词。

    2、检查句子

    师:下面的句子更长了,但读起来也更有味道了。

    点击出示: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

    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总结:咦,大家发现了吗?这五句话连在一起就是一首小诗,一首赞美秋雨的小诗,它包含了无限的情趣和韵味,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小诗。

    生齐读。

    3、有目的通读全文

    导入:多么有趣的小诗啊,更有趣的是小诗里的这些句子都藏在文中各段的第一句里,最有趣的还是每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些话展开的。不信,让我们再去读读文中的句子。边读边思考:在绵绵秋雨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再次有目的的读文。

    三、精读课文。

    1、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师:谁能说一说,在秋天的雨里,你感受到了什么?(他是用眼睛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你还有其它的不同感受吗?你闻到了什么?)谁能连起来说说你感受到的秋雨?

    学生回答:我看到秋雨给秋天带来了五彩缤纷的色彩,闻到了秋雨中有果实成熟的香甜味道,听到了秋雨的声音和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声音。(板书:看闻听)

    2、这么美的景色是由谁带来的?他真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

    第二段:感悟五彩缤纷

    1、学生默读课文,寻找颜色。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有的同学看到了小动物、有的同学看到了很多水果,还有的同学看到植物有很多漂亮的颜色。你们师从哪儿读懂的银杏树、枫树有着漂亮的颜色呀?(生: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秋天的雨把颜色送给谁了?

    2、美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

    师:这么多颜色,多漂亮呀。请你们美美地读一读,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学生自由朗读)

    师:好了,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块来交流交流,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银杏树

    出示句子: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如果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去掉,你们自己再来读读看好不好?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总结:(“扇哪扇哪”说明夏天是慢慢地走的,秋天是慢慢地来的;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银杏叶象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的、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句话,一连用了三个扇,使原本静静的画面立刻动了起来,不但把银杏叶写美了,更把银杏叶写活了。)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话,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枫叶

    师:我们一块来看看这句话,你从“飘哇飘哇”中感受到什么?你们想看看枫叶师怎样飘的吗?(播放课件)(生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句“他把红色给了枫树……”)

    田野

    师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无边无际的海洋。

    果树

    师:我刚才听出来了,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把“你挤我碰”“争着”读得很重。这是为什么呀?

    (师评价:说得真不错,就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种水果,再来读读吧!)

    菊花

    师:瞧,多美的菊花呀!(出示课件)你能说说这些菊花的样子吗?

    是呀!怪不得菊花仙子会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呢,因为他得到的颜色的确很多,让我们也来和他分享快乐吧!(生齐读第二段的最后一句)

    3、美读全段。

    秋天的雨多神奇呀,秋天多美呀,有这么多的颜色,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就是(五彩缤纷)

    4、积累背诵。

    师:你们选择了这么多精彩的句子来读,读得真不错,这些优美的句子都是写“秋天的颜色”的,如果我们能背诵下来该多好啊!

    第三段:体会气味的香甜

    师: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一段。

    (1)、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是怎么回事呢?

    (2)、好香啊,我们一起来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气味?还有吗?(结合生活实际说)

    (3)、秋雨过后,空气那么清新,水果成熟的香味那么诱人,令人垂涎!难怪它能勾住我们的脚步!谁能朗读这段,让听众流出口水!指名读。

    四、拓展

    1、过渡:我们都该感谢秋雨,它带来了绚丽的秋色,带来了成熟的果香,还带来了冬天即将到来的信息。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秋天的雨!齐读第五自然段。(切换回课件)

    2、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请大家在赞美你心中的秋雨,朗读课文。

    3.拓展。同学们,说说看,学了课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美丽、欢乐……)

    课件演示:秋天的雨是()的。

    学生写句子,交流。听了你们的发言,我觉得秋天的雨真是美妙、神奇、令人陶醉。你们个个都是小诗人!

    《秋天的雨》教后反思:

    《秋天的雨》是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秋天的雨》这篇文章用了多种修辞把秋雨人格化,教学伊始我就播放秋天美丽的景色,让学生直接感受秋天的美好,随风起舞的落叶、馋涎欲滴的水果,还有那淅淅沥沥的秋雨,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全文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情感铺垫。欣赏完之后问:“你欣赏到了什么?你欣赏了景色之后,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呢?”

    教学生字词时,我出示三组词一组表示颜色,一组是叠词,一组是动词。让学生在读中找到规律,并指导颜色可以读出自己的喜好,叠词、动词要根据意思读(轻轻地就应该读得轻一些)。这样做既巩固了生字词,又为课堂的朗读品悟奠定了基础。复习的第二部分出示以下句子: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

    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引导学生读正确,读得有感情。同时老师告诉学生这五句话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一首赞美秋天的小诗。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这些句子,学生发现这些句子都在每段的开头,老师告诉学生课文每段都是围绕这几句话来写的。初步让学生了解总分段落,但又不落痕迹。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课文语言的优美,而我的教学过程也遵照这一点,让学生自已读并展示自已最喜欢的部分,例如:在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和“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我先请一位学生读一读,进行评价。接着抓住“扇哪扇哪”让学生体会去掉它是否可以,从而,体会句子的优美。学生们的回答都是很精彩的:炎热的夏天已经走了,凉爽的秋天来了。这就是多读的收获。评到“菊花频频点头”时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文中把菊花当成人,评到“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我问:“香味怎么会勾住脚?你的脚被勾住过吗?”然后让学生将“勾”换一个词,可以换成“吸引”或“迷”进行比较,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自已在果树花香旁时会怎么做,学生读的激情越来越高,一个个抒发着自已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备课时,我曾想过,能不能让学生也来模仿说说类似的句式呢?实际上这是对学生语言能力创造的一个举措。但后来一思索,学生能说出很多个比喻句,但绝对不能说出意境如此优美的句子,万一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现象,那就不好了。想想还是不要这个环节吧。实际上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是不可预见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放开手来,相信学生能行,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的。

    总之,备课时总觉得已考虑全面,课后却总是留下诸多遗憾。只能待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完善。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的语文可真应景!当秋天踩着落叶诗意地走进我的视野时,课文里也开始秋意飘飞。

    北方的四季分明,—入秋,阳光的颜色就变了——变得金黄金黄,十分悦目,呃……像个和善的老头儿。在上班时,我时常闭上眼细心地聆听秋叶“唰啦啦”飘落的声音。没想到这一习惯竟不知不觉被学生学了去……

    上《听听秋的声音》时,我就改变了策略。实在也巧的很,我写完课题,窗外正好吹过一阵风,“唰啦啦!”这纯自然的音乐激活了我的心。我惊喜地喊:“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风吹落叶”“风声……”

    调皮的同学站起来喊:“秋的声音!”一个有趣生动的导言就自然地生成了……

    学生们是闭着眼听完我的范读的。这首小诗打开了他们思路,竟使有的学生听到花开的“啪嗒”声,农民丰收割稻的“唰啦”声……

    惊喜在秋之声中,不断涌现……它们时而在窗外寻找秋天的影子,时而闭上眼回忆自己海边的、山里的童年……我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童年比我的童年更加色彩斑澜……看来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窗外已有满眼秋色,又何须我苍白的语言……

    下课了,还有许多孩子围着我讲秋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篇6

    《最佳路径》是一篇叙事文章。课文主要讲了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而大伤脑筋,无意中从老太太打理葡萄园的方法中,受到“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启示,从而设计出了世界最佳路径。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

    “迪斯尼乐园”对于孩子们的诱惑力是非常大的,因此那些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和漂亮的建筑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趁孩子们兴趣高涨时,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吗?迪斯尼乐园中最著名的不仅有这些,连其中的路都很有名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那么就拿起书好好去读吧!听了我的话,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捧起了书。

    另外感悟迪斯尼乐园的最佳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在对老奶奶卖葡萄方式的学习中,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游人你会买谁的葡萄?”学生纷纷说会买老奶奶的。因为“无人看管”,我们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因为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因为“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以此让学生体会自己摘葡萄的乐趣。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信任他人,给人自由的道理。也为理解下文最佳路径的产生埋下了伏笔,让学生在下文的学习中可厚积薄发。结尾,我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专家、评委,你能说出为什么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让学生明白因为格罗培斯的设计给了游人以权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它是众多的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心愿,而顺其自然是一种最佳的选择。进一步让学生总结出人们踩出的路径幽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是最合理的路径。体现了一种理念: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二、教学实际情况的反思:

    1、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抓词句,抓重点段深入体会等多种途径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学生都感受到了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之所以被评为最佳路径,是因为格罗培斯尊重了游人,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他的这种设计打破了常规,与众不同。

    2、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课标中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所以,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努力挖掘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本课教学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最佳设计?格罗培斯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设计理念?格罗培斯获得成功的原因?这些问题是学生上节课留下的疑惑,教学中,我有意引到学生品读相关段落,让他们自己去读,在读中感悟,通过动手勾画,写下批注,全班交流等形式,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其他同学对话,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3、抓住空白点,引导学生想像,把读写结合在一起。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优雅自然”想象小路的样子;鼓励学生以评委的身份评价格罗培斯的设计;抓住老人的做法体会“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想象游人在葡萄园任意采摘的快乐场景,使学生更好的感悟到这一做法的精妙所在。最后环节设计了一个仿写句子,既引领学生更广泛的理解了最佳路径的深层含义,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篇7

    今天上了三年级第一次次习作课,感觉真的很郁闷!不过,我相信通过我这样不断的实践、思考,应该会有进步的!所以,把今天的课堂进行一次反思!

    本来课堂的状态是这样的:

    第一课时

    1.老师谈话引入。一是说昨天口语交际的感受,二是把自己写的课余生活的文章念给孩子听——这两个环节中,第二个学生虽然听得很起劲,但实际上对学生习作没作用。虽然强调老师写下水作文,但是必须运用得当。

    2.学习范文。昨天,我从孩子们都有的材料上找了三篇课余生活的文章让孩子们回家读,并做了一篇读书笔记,还积累了一些感受。今天课堂上让孩子们从反问里体会这些东西:注意文章有开头,有结尾;注意要把自己的事情写清楚,为了写清楚就必须抓住一些关键的地方——比如动作。(反思;这个环节设计不好,意图好,但是和学生的交流没有建立好的耳屏台,学生是被动体会,收获也不深刻。原因还没找到。)

    3.小组里说,全班引导。接着让孩子们在自己小组里自己说,然后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来说,结果发现说得很不好。于是马上改变教学计划,立刻选择了其中一个同学的来和大家说,引导学生把事情说明白——抓住动作。为了这个我让孩子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还让他们说,我来做动作。(反思:这里处理得比较好,发现问题立刻改变计划,并且比较好的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动作。但是,失败就在于前面的环节的节奏太慢,耽搁时间了,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第一节课下了)

    第二课时

    1.带着学生总结了方法:一要主要开头和结尾;二要注意把事情写清楚——为了写清楚就必须把顺序安排好,还要注意写好动作。

    2.接着让学生自己写,我在全班观察。特别针对几个孩子做了指导。发现了孩子们时间上是没有管我刚才和大家总结的经验的(看来前面的学习多半都是无用功,为什么这样呢?)

    3.全班评改。我把几个写得比较好的孩子的文章在大家面前读了读,边读边点评。最后选择了一个孩子的文章来集体修改。原文如下:

    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都出去了,没人帮我折被子。

    我不如自己来折被子吧,我拿起被子,先对折,然后折,最后再折,就把被子折好了。我一看我折的被子……

    很显然学生还没写完。我把孩子的文章抄在小黑板上和大家一起来修改。我们读了文章后,大家发表了个人的意见,慢慢把文章修改出来了。最后文章是这样的:

    折被子

    有一次,早上很早爸爸妈妈出去玩了,没人帮我折被子,我想:既然爸爸妈妈出去玩了,我就不能自己折被子吗?

    于是我回忆起爸爸妈妈折被子的样子,然后我一边回忆一边折被子!我拿起被子,首先把被子铺开,走过去把每个角落拉直,这时看看被子,被子铺展得很平整,看起来非常的听话。于是我就开始折被子了!接着,把被子对折,被子就变成了长方形了。然后,再提着被子的两个角,往另外两个角上折。这个时候被子就变成正方形了。

    这时候看看自己折的被子……

    其中的“首先”“接着”“然后”我们用波浪线来表示,还特别提醒大家这样就能把顺序写清楚。在用到动词的时候,特别强调孩子用准确的词语。正在这个时候,又下课了。

    第三课时

    1.学生自己修改。学生经过了上面的环节,老师总结了经验:要注意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把该写的地方写明白。孩子就开始自己修改文章。我特别指导了一个孩子,发现他的标点使用很不好,连分段都不会分,或者说是太懒。不愿意分。

    2.誊抄作文。

    {准备把作文改一下,指出每个孩子的问题,包括其中的字、词等很小的细节。然后结合习作里要求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长帮助修改。再用一节课时间,专门针对文章的开头、中中间的清楚、结尾进行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指导,指导一个部分修改一个部分。}

    下课后经过自己的反思,有以下想法:

    1.第一课时设计不好,有的环节浪费时间,而没实际效果。比如小组代表在小组里说的环节。

    2.这样的上法,会让基础差的孩子很吃力。效果也不好。

    3.习作没有乐趣了!

    4.最好的环节就是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然后选择动词。第二是在和全班孩子评改作文的时候,这里指导很好。

    5.作文教学是个难题,要慢慢实践和思考同时好文章的确是修改出来的。一定要指导孩子针对一篇文章反复修改!

    6.中年级还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篇8

    设计背景

    我会刷牙教学设想:从幼儿身边的常见物体着手,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以幼儿熟悉的牙刷为凭借,为幼儿创设一个交流、动手操作的平台。让幼儿快乐的参与,快乐的交流,快乐的操作。创设情景,让幼儿有参与的冲动,有操作绘画的欲望。以师幼互动的形式展开,通过撬开幼儿的想象,拓展幼儿绘画的想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达到幼儿对画身边的事情感兴趣目的。

    活动目标

    一、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激发幼儿对画身边的事情感兴趣。

    二、鼓励幼儿观察自己刷牙时的动作和牙齿的特点并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重点难点

    幼儿观察自己刷牙时的动作,激发对画身边的事情感兴趣。

    活动准备

    牙刷一把。画纸、蜡笔、范画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唤起幼儿回忆到刷牙时的场景,激发绘画兴趣。

    教师:你们每天刷牙吗?你们是怎么样刷牙的?(告诉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

    引导幼儿回想:洗脸、刷牙场景,鼓励幼儿积极发言。

    二、引导幼儿讨论刷牙时的动作并讲解示范。

    1、教师:小朋友们,牙刷是什么样子的?牙刷的刷毛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牙刷)

    教师小结:牙刷毛短短的,直直的,排列得很整齐。

    2、教师和小朋友一起讨论刷毛的画法。

    (1)“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哭啊?”教师出示一张画好牙刷但是牙刷上没有刷毛的画纸。

    (2)讨论“我们来帮助小牙刷画上刷毛吧!谁有好办法?”(请幼儿上前把自己的想法在纸上画出来)

    (3)教师示范“牙刷的刷毛要排好队,一根一根靠得紧”。

    (4)再请小朋友上前来画,教师给予指导:刷毛不要画得太长太少。(步骤省画)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教师:请小朋友翻开你们幼儿用书《我会刷牙》,我们一起来为他们添画上牙刷毛吧!

    2、鼓励大胆作画,提醒幼儿注意握笔的姿势。

    3、指导幼儿画牙刷毛时,要从上往下、从坐往右一根一根地画,要画得多、画得紧密。

    四、作品欣赏、引导评价

    1、互相欣赏作品

    2、教师:哎呀小朋友真能干,画了这么多漂亮的牙刷。我们一起来刷刷牙吧。(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小牙刷》或者做《我爱刷牙》的音乐律动。

    教学反思

    我直接用回忆刷牙场景,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自主探索问题。从孩子的心理出发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吸引他们看PPT,让孩子积极参与互动。通过课件的制作,教师的生动讲述,让幼儿像看动画片一样了解到牙刷与牙齿间的关系,时间不长,充分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注意力很集中。对孩子们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整个环节中,既有看PPT,又有老师为幼儿创设拟人化的故事表演。这样就会充分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提高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及从小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意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采用的是渐渐深入的方法,孩子的讨论了解情节,看PPT体验情绪,而最后老师的表演环节与《清华早读》第七课(小牙刷)课相结合,更是进一步深化情感体验,表达情感、观察能力的过程。

    活动的评析及启发:

    1、幼儿对于刷牙的各个情节的掌握很熟悉,其中的动手绘画还没有完全的掌握。

    2、幼儿的年龄较小,需要模仿的成分较大,因此幼儿需要有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的带动。作为胆子较小的幼儿,还是应以鼓励为主,他们对于生疏的事物在没有完全掌握之前是不敢表达绘画出来,必须是有把握才行,因此,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掌握幼儿的实际情况才能制订符合幼儿特点的计划。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篇9

    《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诸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周瑜称其神机妙算。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根据双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叫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若学生不会回答,师在点拨一下。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写写中不知不觉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整个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胜利并不是教学的重点。学习这课的主要目的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让学生弄懂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而诸葛亮之所以乐意接受这一任务的原因又是什么,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周瑜又为什么自叹不如,从而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真正搞清楚。我通过实例操作,得到以下启示:

    1、要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互动关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学习语文。在本节课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诸葛亮怎么能够做到让船顺风顺水,小组同学合作演示诸葛亮怎样掉转船头借到箭的。学生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智慧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以充分发展。

    3、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学习语文。语文课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它具有审美性和情趣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得到许多有益的东西,教师要善于运用艺术的方式让学生体尝探求之味,享受语文的发现之乐,那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范文2500字汇总】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