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渔家傲课件精华
  • 渔家傲课件

    发表时间:2023-04-28

    渔家傲课件精华。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渔家傲课件精华》,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渔家傲课件 篇1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二、故事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三、理解诗义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

    ⑸殷勤:情意恳切。

    ⑹嗟(jiē),慨叹、慨叹。

    ⑺谩:同“漫”空、徒然。

    ⑻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举:高飞。

    ⑼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10)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的仙山。译文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四、古诗赏析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堪称大手笔。“蓬舟”,谓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五、课文主题

    这首词剪裁巧妙,典故信手拈来,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意境雄奇,气势恢宏。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渔家傲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诗歌,能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学会初步赏析诗歌内容。(重点)

    3、在品读中体会诗歌意境与情感。(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

    引导与点拨学生以读为主,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学准备:

    课件、朗读音频课时安排:2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是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介绍背景

    公元1040年正月,西夏李元昊集结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宋朝,攻取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被围攻七天七夜。这时,不期而至的大雪纷纷而降,李元昊因粮草难以为继,无奈撤军。延州的险些失手,震动了朝野,上下顿时惊慌失措。在这危急江山社稷的时刻,52岁的范仲淹临危受命,坐镇延州军事要塞。

    当时西夏初立,气焰炽盛,锋芒正锐,而宋朝边塞一线,支离破碎,人心涣散。这首词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他的家在江苏的吴县,一个生于江南的文人,此时此地有何感想呢?让咱们一步步走近作者。

    二、朗读诗词,初步感知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展示读,听读,齐读,点评(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教师活动:引导与点评

    三、品读词句,深入体会

    请再读全词,思考以下问题,并结合相应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1、在上阕中,你看到了什么“景”?这景会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然后全班交流,在品读中,深入体会诗歌意境与作者情感。

    教师活动:引导与点拨学生品与读。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据课堂交流情况归纳)

    五、布置作业

    1、请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请搜集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渔家傲课件 篇3

    一、教材分析

    我授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词五首》中的《渔家傲秋思》,由范仲淹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抒怀词。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这是当时第一首描写边塞题材的作品,也是宋代最早表现军旅生活的词作。

    二、教学目标

    本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一)、能力目标: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情感及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

    (二)、情感目标: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感情法,熟悉词作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一些诵读的技巧。感悟法:深入品读,体会诗中的人生体验、词人的思想内蕴。

    四、教学重难点:

    1、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五、教具和学具: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电脑、投影及课件。

    六、课时安排:

    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七、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影片介绍,使学生了解词作的创作背景。

    (二)通过播放影像资料,简单了解词作内容及诗歌朗诵的节奏变化。

    (三)通过朗读竞赛,使学生熟悉词作内容,初步形成对词风的感性认知,步骤如下:

    1.听读播放的录音,要求学生在下面跟读,跟读的同时注意字音,注意语调和停顿。

    2.学生通过放胆大声自读,形成初步印象。

    3.学生分组(每组5-6人)朗读,选出二人报名赛读,其它学生把自己的点评写下来。

    4.学生点评。学生在点评的过程中,会谈到重音、语速、停顿,并涉及到词的内容和风格,老师适当点拔、引导。

    (四)自主学习,回答问题,并诗歌赏析

    1、“塞下”与“秋来”分别点明了什么?“塞下”点明了地点,“秋来”点明了时间。

    2、“衡阳雁去无留意”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3、从“四面”到“孤城闭”给我们描绘什么样一幅图景?描写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

    4、“浊酒”和“家万里”分别写出了什么情况?浊酒”表明边塞生活的艰苦,“家万里”表现了思乡之切。

    5、“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作者的什么心情?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归乡无期。

    6、“羌管悠悠霜满地”带给人什么样的感受?惆怅难眠。

    7、本词最后一句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互文

    (五)问题探究通过理解进一步把握朗读。步骤如下:

    为了理解词的内容,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投影展示问题)

    1、上下阕分别侧重写什么?

    答:上片侧重于写景,下片侧重于抒情。

    2.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答:描写塞下秋景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3.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

    答:A、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的。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4.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语句可以读出?答:哀伤。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因?答: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们的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教师小结:.在寥寥几十字间,描写了景融入了情,将宏达广博浓缩在咫尺之间,真可谓是:古诗词哪!想让我不爱你可不容易!

    6.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来配乐试背一遍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

    1、请把这首词用散文话的内容表现出来。

    2、课外积累:摘抄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渔家傲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3、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4、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教学难点:

    1、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教学方法:

    教师朗读指导、提问、交流、点拨

    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挥联想和想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并且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哪些?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岑参:《白雪歌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陆游:《十一月四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描写边塞生活的。(板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作者简介(略)

    背景介绍(略)

    三、自读欣赏,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2、齐读

    3、自由读(提出质疑)

    四、品析词作内容

    师: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知道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的是什么吗?

    (一)、品析上阕的景物描写

    1、写了哪里的景色?你觉得这里的景色与作者家乡的景色一样吗?

    2、景色的不同体现在哪一个字上?(“异”字,以异统领)

    3、“异”在何处?(再次自由阅读,合作讨论,找出“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雁去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紧闭

    4、以上的景色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荒凉、萧条、寒冷)

    过渡:此景会让人产生怎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去体味作者心中的那份情。

    (二)、体味词人的思想感情

    1、作者和将士们长期生活在如此荒凉的边塞之地,他们的内心感想会是怎样的呢?(寂寞、孤独、思乡)

    2、从哪些词句的描写中,体现出他们的这种情感?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思乡忧国,但功业未成无归期

    悠悠羌曲,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无奈、凄凉、苦闷、悲愤

    (深入理解燕然未勒后的心情)

    师:可见,上面的写景,都是为了后面的抒情。在寥寥的几十字间,作者既写了景,又融入了情。最后让我们带着此情此意,再一次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渔家傲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熟读成诵,感受词的风格和韵律特点,进而理解李清照的词风及其流派。

    2.品读辨读,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进而认识中国士大夫的品格。(重点和难点)

    教学流程:

    一、读梦——诵读诗词,把握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读顺,教师巡视指导。请将读不准、读不懂的字词提出来。

    (2)点名学生朗读,要求把握节奏,学生互评。教师指导,出示节奏划分。学生再齐读。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将词作变换成律诗,比较异同,体会韵律。(词,长短句错落,节奏富于变化。)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天帝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蓬舟吹取三山去。

    (4)聆听范读,齐声朗读。

    主问题:这首词词牌名是《渔家傲》,没有题目,你能否给这首词加个题目?说说理由。词写什么?写实还是写虚?(引出“梦”)。《渔家傲》在《花庵词选》中题做《记梦》。

    二、绘梦——描绘意象,进入意境

    追问1:词人李清照在词中都梦见了什么景象?默读找出来后,请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触动你的画面。

    (天接云涛、星河流转、千帆乱舞、天人对语、鹏飞高举、吹取三山)

    ①铺叙:描写细腻,词义生动,意境浑厚。

    “接”“连”“转”“舞”:天幕四垂、波涛汹涌、云雾弥漫——浑然无际(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殷勤”:温和、关心民生疾苦天帝。(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天帝形象?)

    ②用典:大鹏(庄子语)、三山(神话传说)(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也婉转表达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追问2:请再读课文,梦中哪两句词提及到沉重残酷的的人生现实?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追问:哪两个字耐人寻味?(嗟谩)能否替换成“言”和“尚”字?“嗟”字传达出来的是对日暮途远的叹息,是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叹息,是李清照历经国破家亡的颠沛流离之苦的叹息,是自己知道自己来日无多的叹息。而“谩”字则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包含两层意思:一则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但毕竟是个弱女子;二则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

    3.析梦——领悟主旨、认识词人及其词风的变化

    (1)比较阅读李清照婉约词《点绛唇》,认识不同词风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婉约派词风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豪放词特点创作视野广阔,气象恢弘雄放,语词宏博,用典较多。

    (2)词风为什么发生变化?词风变化和人生经历情感变迁的关系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是个待字闺中的少女时,羞涩调皮,聪敏率性。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后与赵明诚结为夫妻,词风高山流水、琴瑟和鸣,一丝哀愁中包含柔情。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岁丈夫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后改嫁,遇人不淑,被人诬陷,受牢狱之灾,度日如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见《声声慢》)金人南下,国破家亡;以女子之身,怀天下大事;以一介布衣,存士大夫之志,体认着共同的时代悲哀。(《渔家傲》)

    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渔家傲》是其唯一一首豪放之作。

    中国文人都有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辛弃疾、范仲淹……包括弱女子婉约派词人,在国家危难之中也会抒发出豪放的情怀。这就是中国文人“士”的灵魂。

    渔家傲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2、知道诗词是通过描写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3、品味赏析。

    【教学重点】

    知道诗词是通过描写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难点】

    品味赏析。

    【学法指导】

    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讨论──质疑──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竞赛法。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词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的更加完美,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二、资料助读

    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内容多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三、师生共同赏读《望江南》

    四、词文赏析

    写人的是哪几句,表达什么情?写景的是哪几句,它的作用是什么?抒情的是那几句,抒发了什么情?

    五、归结全文

    形象刻画。

    景物描写。

    情感抒发。

    六、熟读课文,当堂背诵《望江南》

    第二课时(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一、导语设计

    婉约词比起豪放词来,则如小桥流水之于大江东去,如杨柳依依之于青松劲直,如曲径通幽之于通天大道,如和风细雨之于暴风骤雨。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豪放词风。

    二、听录音,读课文

    要读准字音,读出感情。用竞赛法巾帼须眉大比拼解决朗读和加强基础字词。

    塞下()连角起()千嶂里()浊酒()燕然()未勒()羌管()人不寐()

    三、课文分析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感知词意。

    2、深入品味词的内涵。

    上片,抓住异字从雁去、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来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图,渲染荒凉萧瑟气氛;下片,抓住一个泪字抒发将士思乡报国之情。

    四、发挥想象,再现诗词画面,体会词作的内涵,感受词的画面美

    镜头1:

    镜头2:

    镜头3:

    五、写作训练

    赏析: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峰峦连绵,暮霭四起,落日低垂,边塞的孤城在黄昏中闭上城门。描写了一幅苍茫空远、辽阔孤寂的塞外落日孤城图。

    六、相关链接

    1、本册中我们还学了范仲淹的哪篇文章?

    2、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具备怎样的情怀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又如何认为?

    3、两首词中你喜欢那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七、作业布置

    1、背诵两首词。

    2、改写渔家傲、秋思上片内容。

    渔家傲课件 篇7

    一、回顾有关范仲淹的作品及生平简介:

    1、背诵《岳阳楼记》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抱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简介: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江苏省]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诗词文章方面都有名篇传诵于世。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张革新,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著有《范文正公集》

    二、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分组比赛交流]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学习《渔家傲》:

    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1、自读欣赏,体会词中韵味,及词人的思想感情。

    2、小组赏析讨论,理解词中意境:

    3、讨论:词的上阕下阕各写什么?

    4、创造性的赏析上阕:[可进行口头描述或书面描写,将范仲淹笔下的塞外边关图扩写出来]

    赏析: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写景]

    [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口头笔头训练,互相补充]

    塞下秋来风景异:[诗人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其感受定有不同]

    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突出“异”:总写]

    并从三处来体现:[分写]

    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写]

    ①大雁南飞:边塞已自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极言边地荒凉,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视觉上悲凉]“塞上燕脂凝夜紫”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风掣红旗冻不翻”

    四面边声连角起:[单调孤苦的生活]

    ②边声四起: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呼啸,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

    [听觉上的震撼]“角声满天秋色里”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想象陕北黄土高原的地势,体会战士的感受]

    ③孤城落日: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又一次写出战士身处荒凉边塞,但责任重大,不容懈怠,那壮阔的景象恐怕无心欣赏]

    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赏析:下阕抒写征人思乡之情:[抒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

    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也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由生活细节进入人的内心刻画]

    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疆未清,燕然未勒[功业未就]还家之计无从谈起。[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浓霜满地的夜晚,[由白天---黄昏----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

    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渔家傲课件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这首词。

    2、能力目标: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和哲理。

    3、情感目标:走近诗人、词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当时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情思。

    二、教学重点:

    1、体会词作所表现的征人远征边塞、远离家乡的痛苦。

    2、体会豪放词的风格特色

    三、教学难点:

    1、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感悟该词的豪放特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前要求收集有关边塞诗词,课上交流越多越好。

    五、课时准备:

    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

    1、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2、体会——讨论——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3、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一、导入新课:

    八年级时我们学习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那里有两句名言,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操,大家还记得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范仲淹的词,看一看它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初读体会

    (一)诵读(节奏、情感、意境)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学生读。

    4、集体朗读。

    (二)谈体会指名学生谈

    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的朗读,来谈谈对本词的初步体会。

    三、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没做官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2、写作背景介绍: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延安]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渐收回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敢侵犯。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四、再读,理解词的内容

    1、自读欣赏,体会词中韵味,及词人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写的是深秋塞外苍凉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将士们)思念家乡、亲人渴望立功的复杂感情。

    2、再读诗歌,读出感情。

    3、赏析词的上阕:

    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写景]塞下秋来风景异:[诗人的家乡在江南水乡,感受定有不同]“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突出“异”:总写]并从三处来体现:

    ①、衡阳雁去无留意:大雁南飞:边塞已自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单调孤苦的生活]边声四起,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呼啸,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

    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又一次写出战士身处荒凉边塞,但责任重大,不容懈怠,那壮阔的景象恐怕无心欣赏]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4、赏析下阕

    词的下阕,抒写征人思乡之情:[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诗人自抒情怀[由生活细节进入人的内心刻画]燕然未勒归无计:边疆未清,燕然未勒[功业未就]还家之计无从谈起。[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在浓霜满地的夜晚,[由白天---黄昏----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

    我们曾经学习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那首诗里,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怎样的情感?大家一起来把《天净沙秋思》背一遍。再想一想。

    明确:思乡的情感,极度的忧郁和忧伤。

    今天这首词同样是“秋思”同样有思乡之情,可范仲淹的情感与马致远的有没有不同呢?

    明确:本词在表现浓浓思乡之愁的同时在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和拳拳爱国之心,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边塞题材的诗词呢?

    2、由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能联想到《渔家傲秋思》中的哪一个句子?

    六、学生自读两至三遍课文,看谁先背诵课文。然后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背本词。

    七、老师向学生提供范仲淹的《御街行》,学生试着赏析。

    板书设计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上片:

    衡阳雁去无留意

    荒凉

    写景

    四面边声连角起

    艰苦(塞下、秋来)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下片:

    家万里

    抒情

    思乡、忧国

    归无计(功业未成)

    慷慨

    霜满地(夜晚来临)

    惆怅

    将军白发征夫泪附: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香砌:砌是台阶,因上有落花,所以称为香砌。②寒声碎: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细碎的声音。③练:素色的绸。④敧:倾斜的样子。⑤谙:熟悉。⑥都来:即算来。赏析:这是一首写秋夜离人相思的词。历来评词者都认为本词情景兼融。上片主要写景,而寓情其中。下片全部抒情。末三句一往情深。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即从这里脱胎。

    【渔家傲课件精华】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