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关于英语教学设计模板2000字精选
  • 关于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发表时间:2023-03-04

    关于英语教学设计模板2000字精选。

    何师何许人,何用与世绝,通过教案我们可以看出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优秀的教案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挑战新目标的优秀品质,你是否在寻找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整理的“关于英语教学设计模板”,相信本网页内容能为您提供帮助!

    关于英语教学设计模板(篇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其它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相比,多媒体在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科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后,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而多媒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教师的欢迎。但在应用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媒体“万能论”,多媒体成了科学新课程改革的标志,甚至出现了一种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由“人灌”转为“机灌”的现象。多媒体固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值得我们大力提倡使用,但不是唯一的和万能的教学辅助手段。因此,想在这里就如何应用多媒体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能营造多重感观刺激,有利学生记忆。根据心理学研究,多种感觉器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觉器官感知的学习效果。多媒体可将文字、声音、图形和动画同时展现,让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在学习时能同时接受相关信息,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多媒体版面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使科学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和富有启发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起到活跃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多媒体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一些作图画表较多的科学课,通过高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可增大课堂容量。对于一些有较多学生练习需即时评价反馈的课,采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台,就可方便地实现学生练习中典型错例的展示,免去了教师板书学生错例的时间,扩大了点评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当前科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比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有着巨大优势,但在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堂上大量应用多媒体后,除了教学内容和形式容易流于呆板僵化、课件制作时间较长、耗费精力大以外,还由于教师的因素在使用中出现以

    2.1多媒体代替板书,不利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整合

    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知识点之间常存在紧密的联系,即逻辑关系。现在许多教师应用多媒体后,干脆省了必要的板书,一节课中只是偶尔草书几个,个别教师甚至只字不写。一次,一个经常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教师对我抱怨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像话了:在课上,他用多媒体显示了“P=Fv”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告诉学生要记住这公式的,结果单元测试中许多学生都没记住。

    这位教师的抱怨让我想起了一段往事。当时念高一时,我们普通班的数学课由一位本科刚毕业的男教师任教。他上课经常一手拿粉笔一手拿黑板擦,一边讲解一边板书。为了照顾两边的学生,每次板书总在黑板中间部分。当一道题或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板书也常常已从黑板的上端写到了下端。为了开始新内容的讲授,他就习惯性地把先前的板书擦净。一个学期下来,近二分之一的同学期末考试不及格;一个学年结束,期末考试全班仅3个同学及格,他也因此改任了职高班。

    今天,许多科学教师用了多媒体就省略了板书,这与我当年的那位数学老师有何区别呢?在一堂科学课中很多知识点常有紧密的联系,如果只依靠多媒体课件上课,一张幻灯片的画面一般停留时间很短。当学生在课间某个时候发生疑问想去看时,常常已没了踪影。这样,学生就会对一些知识点因缺乏识记时间而理解不深,有时甚至会出现当堂遗忘的现象。一段时间后,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就变得杂乱无章,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更不利于对知识的内化和创新。当然,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就无从谈起了。

    2.2滥用课件代替实验,不利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开发者提供了许多实验课件,节省了教师的实验准备时间,方便了课堂实验操作,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控性。因此,在各种教研活动中,教师随意用多媒体实验课件代替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但多媒体实验课件的滥用,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我校一位青年教师的比武课中,他通过播放实验课件来研究导体两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在投影屏上显示模拟实物图,通过移动模拟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得到相应的阻值,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同时指向相应刻度,并在旁显示电压、电流值。利用这样的课件进行演示讲解,虽然显得方便、简捷、正确,而且精致美观,但这样的实验已失去了科学实验的全部特点和演示、验证的功能。学生一方面无法体验到前人在进行实验设计时所体现出来的科学思想,另一方面,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像这样的实验用实物演示并不难,教师应该做演示实验或让学生亲自做一下。否则长期下去,学生必将暴露出缺乏实际操作训练的一面,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

    关于英语教学设计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四会句子:I like …because …并能在情境中综合运用。

    2、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文章的含义,并正确完成选择题。 3、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回答对四季喜好的问题,并做恰当的回答,完成句子填写的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四会句型:I like …because…句型。 2、能听懂短文内容,并完成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Greetings.

    2.Let’s sing: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设计意图:通过问候,拉近师生距离;通过吟唱与本课相关的歌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歌曲中初步感知fall的含义。)

    Step 2 Pre-reading

    1、T:(承接上面的歌曲)We have learnt four seasons. They are….(学生看课件依次说出四个季节名称)Yes. We also call “autumn” “fall”.教师出示单词卡操练,操练完后板书并让学生拼读。

    2、Ask and answer:

    T: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y do you like spring/summer/fall/winter.

    (设计意图:通过问答复习本单元重点句型,为本课学习作铺垫。)

    Step 3 While-reading

    1、General reading

    (1)让学生带着问题Which season does Robin like best?观看Read and write的动画。

    (2)Read and tick:

    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tick.

    (3)Tick or cross:

    1.There are beautiful flowers in spring.( ) 2.The weather is cold in summer. ( ) 3.Robin doesn’t like summer. ( ) 4.There is lots of snow in winter. ( )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获取关键信息,做到去伪存真,从而了解阅读整体。)

    2、Detailed reading

    (1)Get the Ss to read Paragraph 1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y does Zoom like spring?

    T: Yes. The spring is very beautiful. (课件出示beautiful spring,并板书beautiful)

    (2)Read Paragraph 2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ummer?

    T: Yes. The summer is hot.(课件出示hot summer并板书hot)

    (3)Read Paragraph 3 and answer.

    T: Does Zoom like summer? How do you know?引导学生读出句子:I go swimming。

    Why do you like summer? Because I can swim in the lake.

    课件呈现动态落叶图,帮助学生理解句子:The leaves fall and fall and fall.

    T: Yes. The fall is lovely.(课件出示lovely fall并板书lovely)

    It’s fall. Zoom and Zip go hiking. They eat a lot.

    (4)Read Paragraph 4 and answer. T: Why does Zoom like winter? Ss: Because he can play in the snow.

    T: Yes. And there is lots of snow.(课件划出lots of,让学生根据图片猜测其含义,并出示单词卡操练。)

    T:What colour is the snow? Ss: White.

    T: Yes. The snow is white. The winter is white.(课件出示white winter,并板书。)

    Because I can sleep a long time.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根据关键词口头回答教师的问题,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充分了解文本细节,从而清楚地掌握所学内容。)

    Step 4 Post-reading

    1、Listen and repeat.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仔细听。

    (2)再次播放录音,学生逐句跟读。

    (3)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跟读模仿,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促进学生更流畅的表达。)

    2、Fill in the blanks.

    (1)The trees are_____and the flowers are ____ in spring.

    (2)The weather is ____ in summer. Zip likes summer but he ______swim.

    (3)What _____ colours! Zip wants to _________________. (4)Zoom likes winter because he can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练习,不但对学生是否掌握了语篇内容起到了较好的检测、反馈作用,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培养其语篇运用能力。)

    3、Read and choose.

    Hello, I’m Zhang Peng. I like summer best. The weather is hot. The trees are very green in summer. I often go swimming with my friends. I often eat ice cream. I often eat watermelons, too. They are my favourite fruit. I have a long summer vacation, too. What a happy summer! ( )1.Zhang Peng likes______ best. A.spring B.summer C.fall ( )2.Zhang Peng often ______ in summer. A.goes swimming B.eats ice cream and watermelons C.both A and B

    ( )3.Zhang Peng has a ________ summer. A.happy B.lovely C.hot

    4、Tick or cross.

    Hello, I’m Mike. I like winter best. Because I can make a snowman. My friends like different seasons. Amy likes spring. She often flies a kite in spring. John likes summer. He often goes swimming in the lake. Mary likes autumn best. She often pickes apples in autumn. What about you? 1.Mike likes winter best.( )

    2.Amy often goes swimming in spring.( ) 3.Mary likes fall best.( )

    4.John often picks apples in autumn.( ) 5.Mike’s friends like different seasons.( )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两篇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完成相应的练习,以巩固、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及语言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

    5、Write a poem.

    My favourite season

    I like spring best.

    Spring is warm. Spring is rainy. There are green trees. I can fly kites. I can go on a picnic. Spring, spring. I love you! (1)教师进行示范。 (2)学生仿写。 (3)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仿写有关季节的小诗,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Step 5 Summary

    T: What colourful seasons! Let’s enjoy every season. Happy every day. (适时进行小结,并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Step 6 Homework

    1.Listen and read P19.

    (听录音,朗读,请注意语音语调。)

    2. Read the poem and write poems about other seasons. (读自己写的小诗,试着写一写另外的季节。)

    板书设计: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Part B Read and write

    关于英语教学设计模板(篇3)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模块以太空之旅为话题,着重介绍了火星探索以及宇宙中太阳系的部分知识。要求同学们能够了解一些有关航天知识,用现在完成时去描述人类已经实施的太空探索。

    二.学情分析

    在前一个模块中,学生初步掌握了利用现在完成时态谈论,旅游、看电影、看书等经历,学习了现在完成时的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否定的回答方法。在本模块中,学生将继续学习yet, already, just等词在现在完成时态中的用法及have been to与have gone to之间的区别。学习了现在完成时的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否定的回答方法。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否真的存在外星人,太空旅行……这些是初中生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会觉得有话可说。但是这一话题涉及较多的词汇,学生掌握的难度较大。所以可能会导致学生有话想说,但却无法用英语来表达的尴尬场面。所以在具体安排教学内容时,应适当降低难度与要求,通过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将航天知识和语法知识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

    三.教学方法:

    直观法,小组活动法。

    四.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关于宇宙及航天的词汇;掌握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2.能力目标:能听懂有关太空旅行的介绍,能够读懂有关太空话题的文章,掌握文章大意能够运用现在完成时态描述人类太空探索计划。

    3.情感目标: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了解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①重点词汇:earth, just, already, station, recently, planet等.

    ②重点句型:---Have you ….yet?

    ---Yes, I have already / just…

    ---No, I haven’t…yet.

    ---I have been to… He / She has gone to…

    5.教学难点:

    ①用现在完成时态来描述人类已实施的太空探索计划。

    ② Have been to.与Have gone to的区别。

    6.教具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

    六.教学设计

    1.Unit 1的教学:

    上课前5分钟复习现在完成时句型,复习巩固前一模块的内容。然后展示些图片学习本节课新单词。再听录音完成Activity1.将5个单词标序。接着重新再听一遍完成第二部分check .针对对话,先提出三个关于对话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录音,之后回答。再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完成Activity4 and 5.接着学生跟读,再分角色朗读.继续细化这个对话内容。在完成第四,第五部分后可进行一个pair work , group in four 4人一组讨论关于太空旅行我们中国人做了的跟没做

    的.(What we have done and what we haven’t done)然后让学生自己描述。

    2.Unit 2的教学:

    上课前几分钟简短的问候,用现在完成时句型来提问学生有关上堂课的内容。然后播放一个飞船的一个小视频,向学生问一些关于飞船跟宇航员的问题,从而来引入这堂课。在课文呈现中先将一些星球以图片形式呈现给学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理解阅读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础。先听一遍录音,然后让学生找到文章标题,掌握文章大致内容,这样既可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又可训练整体理解能力,关注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再让学生自己去读文章将第三部分的单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做这部分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找每段的中心句。这部分结束后,可采用跟读的方式让学生跟着录音去读文章。接着完成课本第四第五部分既而深入了解这篇文章,以不同的方式去阅读,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这篇文章.这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细节的理解与判断,同时还有归纳、

    推理与逻辑能力。Writing部分,本环节第一步是句子写作,第二步是语篇写作。第一步通过卡通图片的呈现以对话的方式去描述,为第二步作好准备,这种递进的方式对于英语学困生尤为有用。在了解了有关航天知识后,基本掌握了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借助卡通图片对人类探索火星进行描述,组织语言写篇文章,这样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3.Unit 3的教学:

    语法练习,在学生学会用现在完成时表达的基础上,掌握它的疑问句形式并作出的肯定或否定回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互助交流时感受语法,发展语言能力。把Activity1,2,3,4部分一起完成,让学生加深对have been to跟have gone to的区别,以小组为单位来继续操练现在完成时。再完成Activity5,6,7,9,通过本环节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重点单词和短语。接着完成Activity8,层层递进。Around the world部分让学生了解大概意思后可以相互讨论下更多关于宇宙的信息。

    七.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作业本以及作业精编。

    关于英语教学设计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对话;

    2、能够根据对话内容回答文后的问题;

    3、能够就自己20年后的理想状况进行讨论。

    教学重难点

    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对话。

    教学过程

    Step 1:温故知新,创设愉快学习氛围。,根据教材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进入新课前先让学生唱自编歌谣。如:(Enjoy a song)

    GS: What are going to do? (twice each time)Play football, Play football

    BS: I’m going to ply football.(如此不断替换新词)这样不但可复习大量旧词组:take pictures, play chess, play games, plant tree, watch TV, go chopping, go hiking and so on且可较好操练新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going to…

    Step 2:站起来,你说我说大家说,提高自信心自由问答(教师不点名,让学生勇敢站起来one by one问答)

    Step 3:Game:Guessing:”What is she /he going to do? She /He is going to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导入新课。出示人名图片。(在背面写将要干的事情)(John, Amy.WuYifan,Zhang Peng Sarah)

    E.g.一What is Amy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Guess!

    一She is going to…

    T: What is Sarah going to do this afternoon? Let’s have a look.(卡片后没写任何东西)

    Oh, There’s nothing. Today Let’s learn. Unis 3 B Let’s read” and find out.

    Step 4:学习新课,讲究方法

    1、Read and circle your new words.(学生共同找出新单词,并板书)

    NW:need , else , use plant trees

    some plants -----对比学习plant shop /

    2、Listen the tape and try to learn by yourself.

    a.First time: Just listen.

    b.Second time: listen and follow.

    c. Third time:listen and follow loudly.

    3、Learn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ss try .T help and explain)

    4、Reading

    a. Follow the teacher.

    b. Read together

    c.Read in group. (Use the way they like)

    (小组内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教师指导阅读方式,强调语音、语调、语速)

    d.小组读书比赛,突破“读”

    5、Writing

    Finish the exercises(课后练习和教师增加的课外题) More exercises: 5)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6、What is your father going to do this afternoon? 7)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in the future?

    Step 5:课外拓展,施展才华,真我风彩/你演我演大家乐!(改编或照演Let’s read的对话) Eg:(学生编的内容)

    A:Hello,Peter,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B:I’m going to the bookstore . I want to buy some comic books .What are you?

    A:I’m going to the bookstore ,too. I want to buy some post cards.

    B:Let’s go together. A:Great!

    B:When are we going? A:On Saturday morning. B:OK.

    A:See you then.

    Step 6 :小结本课内容

    Homework:

    以“My weekend / My weekend plan /

    My busy weekend ”为题,写一篇作文,

    介绍自己的周末计划。不少于30个字。

    2.听磁带,读P30的文章五遍,签字。

    关于英语教学设计模板(篇5)

    新学期要有新气象,作为教师也不例外。为了更好的开展六年级的英语学习,加强班级同学们的英语词汇量与英语素养,给身处六年级冲刺阶段的学生们多增添一份力量。为此,我在这新学期伊始之时,特意制定此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这学期我所带领的班级依然是xx班,此班级的班风较为活泼,在课堂互动上也较为活跃。可是相对的是纪律方面有所缺陷,幸而对于教学并不会构成太大影响。可是从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上和一向以来的认识来看,班级内有数量较多的同学英语成绩波动较大,在英语词汇的积累与应用上还具有一些缺陷需要弥补,而这些都是我在这新的学期里需要注意和加强的地方。

    在这个学期我除了传统上课教学下课练习模式外,还会额外添加一些英语歌曲与英语故事的教学,尝试经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提高班级同学们的词汇量,提高同学们对英语这一课程的理解度与自主性。同时,因为这是小升初的考试之前的最终一学年,也是最终的冲刺准备阶段,所以我除了这些教学以外还会加强模拟考试等练习,并经过研究历年考试真题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前培训,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以及知识运用本事。

    1、加强自身学习研究,经过历年的考试真题来对考试可能会出现的题型题目进行一些预测,并针对预测结果来进行教学准备,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本事。

    2、加强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明白他们学习的难点在哪里,了解自我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力求经过这种方式来让我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共同加强学习,共同为了提高而努力奋斗。

    3、一个班级中总是有成绩的高低,所以我要发挥出教师的耐心与本事来悉心教导,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督促先进生,鼓励后进生,引导整个班级学习风气的前进。

    在新学期里,仅靠着我一人的努力是肯定不足的,我需要设法培养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带动起全班同学们一齐努力,自发的向上才能够在激励的竞争中考取更好的学校,理解更好的教育,在以后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贡献的栋梁之才。

    关于英语教学设计模板(篇6)

    课时目标的设计与达标_英语教学论文英语作文网收集整理

    在实施新大纲和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实施“目标导学”,对教材进行“单元目标管理”,对于帮助教师适应新教材、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发挥教材优势和提高课堂效益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新教材在教师用书中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单元“教学目的和要求”,即单元教学目标,但单元目标是通过每一课时的教学达到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把单元目标分解和落实到课时,变单元目标教学为课时目标教学。搞好课时目标的设计与达标,是搞好课时目标教学的关键。

    一、课时目标的设计

    课时目标是本课时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目标的准确性。课时目标的确定应结合课时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现以BookⅡ,Lesson29为例加以说明。

    本课主要学习“表方位的介词和介词短语”。教材的安排是:

    ①Readandlearn学生先看图,再回答教师的提问:“Where's…?”教师利用学生“He/Sheis…”的回答来呈现6个要求“四会”的单词,接着学习相关的介词短语:ontheleft/rightside,attheback/frontoftheclassroom,intheback/frontrow,onWeiHua'sleft,onJim'sright,inthemiddleoftheclassroom

    ②Askandanswer通过“问和答”的练习方式,用以上介词短语表达教室中的人或物的位置。

    在单元目标中,对本课出现的6个生词和介词短语都要求“四会”。显然,以上这些词和短语是本课的教学内容,但对这些内容的掌握却不是本课时内所能够达到的。它是通过“记忆—理解—运用”,经过后三个课时的不断巩固和强化,在单元结束时方能达到的单元目标。如果简单地把单元目标当作课时目标,其结果,或是教师完不成当堂课的教学内容,留下一条“尾巴”;或是达不到当堂课的教学目标,煮了一盆“夹生饭”。于是,教师不得不在课外加班加点,形成“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恶性循环。

    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本课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以下课时目标的确定是比较适宜的。

    ①能听懂课内所学的6个生词和介词短语,读得准,能上口;②基本上能用所学的介词短语正确地表达教室内人或物的位置;③能够较流利地运用学过的介词短语和句型结构回答“Wheredo…?”“Wheredoes…?”等问题。

    2.目标的具体性。在确定每课时的导学目标时,要避免笼统地讲培养学生具备某种能力,应把单元目标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要求或某项技能上来。如上面表述的课时目标就比“学习6个生词,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和“运用所学的介词短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等目标具体得多。有了明确具体的课时目标,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课时目标落到实处。

    3.目标的可操作性。教学目标在表述上要尽量行为化,具有外显性和可见性,使师生双方都明确教什么、学什么和怎样教、怎样学。因此,教学目标必须用教学内容加上可以观察的行为动词来表述,如:“能听懂…读得准,能上口”,“正确地表达…的位置关系”和“比较流利地回答…”等。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具有了可操作性。

    4.目标的可测性。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要采取相应的方式加以检测,即教师使教学目标“题目化”,通过完成相应的题目,检查学生学习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二、课时目标的实现

    课时目标明确以后,师生的共同任务是力争在课内达标。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目标达到的关键是五步教学法中的“操练”和“练习”。为了获得“操练”和“练习”的高质量,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不断强化目标意识和训练意识。外部的教学目标只有在认知主体内部形成目标意识,变成主体的自觉需要,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教师教学心中有数,学生学习心中有底。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路子等方面客观上存在一种“规定性”,这些规定实际上是教好教材的必要条件。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在“用中学”,即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语言,逐步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和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训练意识,积极适应教材的规定性,才能主动地进行课堂训练,把握好达标的关键环节。如果目标意识和训练意识淡薄,即使有了明确的课时目标,也无法实现。

    2.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功能。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有了明确的训练目标,训练就能有的放矢。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训练中担任的角色和应起的作用,根据目标正确导向。例如:五步教学法中所说的“操练”和“练习”是有区别的。前者是让学生熟悉语言的形式或结构,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后者是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语言表达实际意义,强调语言的流利程度。前者教师是一位组织者和指挥者,主要任务是组织好学生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各种机械性的语言训练;后者教师是一位监督员、监听员和裁判员,主要任务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逐步减少对学生的控制,让学生尽量独立运用语言。可见,操练是练习的基础,练习是操练的提高。

    3.根据课时目标,运用适当的训练方法。虽然教材各课都为教师指明了“各步骤的教学内容和需要进行的训练”,如Readandlearn,Readandact,Askandanswer等,但运用何种方法进行训练,如何组织学生参与训练,都需要教师的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就训练方式而言,教材介绍了分排或分组练习,两人小组练习,小组活动,连锁操练等多种方法;就训练的层次而言,有控制性练习,指导和半控制性练习,不加控制的或自由练习。选用何种方法和何时使用应取决于训练的目标和学生的熟练程度。训练之前,教师要作必要的讲解,更要有具体的示范,让学生明确训练的方法和程序。训练要由易到难,具有一定的坡度。现仍以Lesson29为例,在呈现了生词和介词短语之后,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操练的方法,让学生听懂意思,模仿准确,熟练上口。在此基础上,按以下程序进行练习:①教师说,学生听。教师运用这些短语来说班上某个学生的位置,让学生说出他是谁,检查学生是否听懂。同时,教师又给学生运用这些介词短语作了示范。②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就教室内不同位置的学生提出Wheredoes…sit?或Wheredoyousit?等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应,控制发问和回答的速度。③两人小组练习。有了前面的训练基础,教师可减少对学生的控制,让其中一个学生任意确定提问的对象,如果被问的同学答对了,就交换角色。教师适时加快问答的速度。这样,训练就由教师控制下的操练自然过渡到学生有一定自由度的练习,突出了训练的层次性。

    4.根据课时目标,把握好训练的进程。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训练方法的选用不是一次性的,训练的时间也不可能按事先的规定来分配。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训练内容的难易度和学生掌握的熟练程度,合理分配训练时间,掌握好训练的“火候”,把握好训练的进程,确保训练的高质量。如果训练的内容多,难度大,教师就要在操练上多花些时间,为下一步的练习打好基础。如果发现学生难于适应,训练出现困难时,就不妨让学生再多听几遍或多读几遍,待他们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再转入较高层次的训练。

    三、影响目标达成的几个重要因素

    影响目标达成的相关因素很多。下面几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视的。

    1.目标导学要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相结合。新教材突出了以语言使用作为教学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学生则必须改进学习方法去适应教师的教法。在“教什么,怎样教”与“学什么,怎样学”的积极适应之中,促使学生养成学习新教材所需要的行为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初学阶段开口大声说话的习惯,根据教师的口令或手势快速反应的习惯,感知器官协调活动的习惯,听录音并大声跟读的习惯,朗读、背诵、听写的习惯,与训练伙伴课后操练的习惯,学了就用的习惯,独立预习的习惯,勤查字典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等。

    2.目标导学要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有利于“打好基础,减轻负担”是新教材的优势之一。新教材在词汇量和基础语法的项目上有所减少,对要求作了明确的层次区分。由于分层次要求符合外语学习的认知规律,这对于突出重点,打好基础,减轻学生的负担极为有利。由于教材内容有弹性,对于学有余力有学生也提供了相应的学习内容,便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是新教材的又一优势。新教材采用循环式的编排方法,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这就增加了语言的重现率,使学过的知识不断重现和不断得到强化,这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高效地积累知识,不断扩大已形成的知识结构。新教材的教学通过开展各种交际活动,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使得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在交际活动中得以完成。比如问路、购物、打电话、谈论天气等话题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其句型和表达方式不断扩展,学生多次参与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便自然而然地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了。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结果,加速了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转化。

    3.目标导学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环境。通过目标导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进行的各种交际活动,如“分角色表演”、“游戏”、“小比赛”等,构成了英语气氛浓,学习气氛轻松的学习环境。这样的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师生之间的距离近了,关系更融洽了;学生对学好外语的自信心增强了,畏惧感减轻了,心理负担也减少了。当学生取得成绩和进步时,将会常常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夸奖和赞许,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从而会产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良好的课堂环境,能更充分地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产生新的求知欲望。

    关于英语教学设计模板(篇7)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单词:tast, salt, sweet, sur,fresh,,并认读单词health。

    2、 能够说唱歌谣,并理解其含义。

    3、 能够了解故事大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说、读、写四会掌握的单词。

    难点:单词health 的发音。

    课前准备:

    单词卡、录音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1、 热身

    (1) 教师放本单元Let’s sing部分的录音,学生跟唱歌曲。

    (2) 参照上课时的课文内容进行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

    2、 预习

    听歌曲“An Apple a Das ”,学生跟唱并做动作。

    3、 新授

    let’s learn

    (1) 教师接着预习部分的歌谣出示实物,根据以前学过的故事,引出单词fresh,领读单词。再通过歌词理解Health的含义,领读单词,注意th的发间。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水果或食品对人体健康有益,在学生说出水果或蔬菜时,可自然引出tast一词并带读。

    出示盐、糖、醋,佯装品尝这三种调料,呈现不同表情,出示三个单词salt, sweet, sur,让学生认读新单词。在教学新单词的过程中,应反复使用句子:“It’sfavurite.”让学生多次感知新词favurite, 以减轻下一课时的负担。

    (2) 以游戏的方式操练新单词。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三杯溶液,请某小组的一名学生品尝并呈现不同表情,让其他组的学生猜单词。

    (3) 听Let’s learn 部分录音,让学生认读单词:tast, salt, sweet, sur,fresh, health.

    (4) 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学生抢读抢拼单词,拼读时小组成员可提供帮助。

    let’s chant

    让学生听懂、学唱本课时歌谣The apples are sweet……

    巩固延伸:

    收集有关食品的广告信息;做活动手册配套练习;听录音,读新单词给家长和朋友听;熟记单词

    关于英语教学设计模板(篇8)

    一、课题: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6 A field trip(B Let's learn Let's play)。

    二、课题说明: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有关户外各项活动的单词教学,这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着,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且这些活动是学生们所乐意参加的,教学时可充分抓住这一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使课堂气氛活跃一些。教学重点是掌握5种活动词汇的正确读音。

    三、课时说明:

    本案例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课时,学生在前面已学过drinking water等活动的词汇和What is/are …doing? They are ... He/She is ...的句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如何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巩固、拓展和利用所学的旧知识,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

    四、学生情况说明:

    通过前面几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What ...doing?和人们正在进行活动的描述He/She is... They are...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这为本单元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中将分散的语言点进行整合、拓展,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把孤立的单词教学放置于一定的情景教学之中,达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准确、灵活地运用的目的。在教学时,老师要通过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拿出实物,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对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拓展A field trip这一话题。

    Unit 6 A field trip

    B Let's learn Let's play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

    1、Let's learn部分的动词短语的ing形式:counting insects,collecting leaves,writing a report,playing chess,having a picnic。

    2、在情景中使用对话中的句子,并能恰当的替换句中的动词短语。

    3、听、说、读、写动词短语:counting insects,collecting leaves,writing a report,playing chess,having a picnic。

    4、 counting和collecting的正确发音示范和指导。

    教学难点:

    1、词汇量较大,有些短语不易掌握:counting和collecting的发音较难且易混淆。

    2、动词短语的ing形式:强调writing和having,加ing要去掉字母e,再加ing。

    课前准备:

    1、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录音(Let's learn,Let's play)、课件。

    2、实物:象棋、国际象棋、树叶。

    3、投影仪。

    4、书写表格(在课前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Warm up(热身)

    大家一起唱活动:唱一唱(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教师播放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Let's chant部分歌曲。

    学生跟录音演唱歌谣。(Listen and repeat)

    二、Review(复习)

    1、老师先美美地喝杯子中的一口水,What am I doing? Ss: You're drinking water.

    2、出示课件图片,请学生复习A Let's learn部分的词组。

    引导学生Using the sentences: What is ...doing ? He/She is ...

    三、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活动一:学一学

    1、教师出示一群人野营的图片,T:What are they doing? S: They are having a picnic.教读该词组。

    2、出示国际象棋,教师问学生:What is this?引导学生回答“chess”。如果没有学生知道,教师可以领读chess。出示中国象棋,教师问:This is Chinese chess,Can you play chess?引导学生回答:Yes,I can play chess.或者No,I can't.出示图片,T: What is Jone doing? S: He is playing chess.使学生能够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

    3、教师拿出一张Report,T: What is this? S: It is a report. T: What is Sarah doing? S: She is writing a report.

    4、出示一片树叶,问What's this?回答:It's a leaf.拿出一袋树叶,问What are they ?回答:They are leaves.(树叶的单复数在前面已教过,这是对所学内容的复习)然后教师把树叶夹在书本中,T: I am collecting leaves.看课件图片,T: What is he doing? S: He is collecting leaves.教师带读该短语,请学生试着读出新的单词短语。

    5、出示watching insects的单词短语和图片,问:How many insects can you see? T: Let's count together. There are six insects.教师引导学生说出counting insects教师带读单词。

    6、最后,在四线格上展示五个动词短语。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总结:T: Look at the board,can you find something different?

    单词结尾是不发音的字母e的时候,加ing要把e去掉。

    7、教师播放Let's learn部分的录音,学生打开课本listen and repeat。

    Students read one by one,老师纠正错误的发音。

    活动二:小小探究家

    Make a chant

    For example: Chen Jie,Chen Jie,

    What is Chen Jie doing?

    Counting insects,counting insects

    She is counting insects.

    以上例子在课件中展示。

    尽量让学生编出更多的chant,并请同学自编自吟。

    活动三:我是小老外(Work in pairs──看图编对话)

    请学生准备后,上台展示。A: What is ...doing?

    B: He/She is ...

    B: What is ...doing?

    A: He/She is ...

    活动四:趣味游戏Let's play──Can you guess?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蒙上眼睛,叫台下的另一个同学说:I am ...全班同学齐问:What is he/she doing?蒙眼睛的同学使用这样的句型:...is (collecting insects).

    四、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拓展一:

    练习:完成活动手册P52第1小题

    学生打开书,看表格。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完成表格。

    教师请学生订正答案。

    教学目的:加强学生书写练习,巩固所学动词短语。

    首先,请学生到讲台前表演动作。

    然后,请其余学生完成表格,找出他(她)在干什么?Let's find out: What is he /she doing?

    请学生根据自己填写的表格进行汇报,教师可以给予句型引导:... is ...

    最后在投影仪上展示优秀学生的书写表格。

    活动目的:呈现Let's learn部分的画面,并提供学生语言运用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完成表格的形式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板书

    Unit 6 A field trip

    What is he/she doing?

    He/She is...

    counting insects

    collecting leaves

    writing a report

    playing chess

    having a picnic

    关于英语教学设计模板(篇9)

    跟学生在一起日子过的总是很快,一周时间很快过去了,反思这一周的英语教学,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首先教师提问,要注重提问的方式,以及提问的艺术性,要有所启发。

    教学中的提问在教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Bellack(1996)曾指出:“在所进行研究的课堂上,教学程序的核心是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经常还有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所做出的反应。”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水平。有时候课上经常会发现教师“逼供”式提问,即教师通过不断的追问,甚至是一些没有实际思维含量的提问,如教师不停地问学生:Yes or no? Do you think so?Right or wrong ? 等,非要学生按自己的设计回答Yes; 一味地把学生往自己预设的“框子”里面“逼”;而学生则费尽心思地揣摩教师想得到的“供”,时下这已经成了很多课堂中的普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只关注教学设计的有序实施,不注重教学过程的随机生成;只考虑自己准备的内容是不是讲完了,不考虑学生是不是接受了。当然,教师所提问题一定要适度(一是深度,即不能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二是广度,即不能超出学生生活实践的范围),讲究提问和启发的艺术。

    二、其次老师要把握好课堂节奏,要感情充沛。

    我们教学中鼓励三维目标,其中有情感目标,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老师不能仅仅是教书匠,我们要用感情讲解每一刻,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能有所谓悟!在课堂上,只有教师真实情感的流露,才能真正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目的。另外,有效控制英语课堂教学节奏,是增加教学容量和操练密度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课堂教学中的操练只有达到一定的密度和广度时,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感知鲜明、完整和深刻。有些课上的训练往往缺乏密度,教学节奏慢,感觉松弛,而有的课堂活动频繁,教学密度过大,学生忙于配合老师应付这些活动,因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所以,我们教学中要根据每一课的内容,合理安排本节课的活动,节奏舒弛有度,游刃有余。

    三、教师要营造“亮点”,让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

    课堂教学的“亮点”是指教师的教学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感情反应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课堂教学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教学的亮点,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以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积极状态。课堂亮点的出现使学生受到良性的强烈的刺激,使课堂教学的境界得到升华。“亮点”可以是事先设计的,最精彩的往往是课堂随机生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至少要设计一个高潮,最好高潮迭起。

    四、课下作业的布置,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节课罢,我们总是使劲的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但学生做题的质量和数量并不总成正比。我们为了巩固今天所学,会想方设法留任务。其实,我们的作业要有选择性,多并不等于好,很多时候,我觉得,在课上限时让他们做些练习,比课下学生漫不经心的做题效果要好很多。

    让我再组织一节课,我会作以下设计:

    1、 我们老师要透彻理解教材,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 。

    2、创设形象生动的情景,或者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并在交流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3、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问要有目的性(通过我的提问,我要学生获得什么讯息,或者让他们达到什么目的)。

    关于英语教学设计模板(篇10)

    一、引言

    本文的目的在于考察当前英语教学大纲设计的总体状况,突出教师在参考通用国家大纲的基础上设计自己教授的课程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可供选择的大纲。本文也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价本校使用的'教材和大纲。因此,本文建立在相关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理论之上,并关注这些理论在设计大纲、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二、大纲:最初的定义

    大纲是对语言和学习的基本观点的陈述,其作用是通过提供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指引教师和学习者。Hutchinson &Waters(1987:80)这样定义大纲:从最简单的意义上说,大纲是对需要学习的内容的表述,该表述反映人们对语言本质和语言活动的认识。

    这种传统理解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大纲也可以被视为“向学习者输入的内容的总和”,(Yalden、1987:87)还可以被视为教学内容的近似值,但从中无法预言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以下我们讨论课程设计者可以使用的各种类型的大纲及各种大纲背后对语言本质的预设。

    三、结果导向型大纲

    结果导向型大纲又称综合法,此类大纲强调语言学习的结果,强调外部权威对学习者的干预。

    1、结构法大纲

    结构法大纲又称语法大纲。这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大纲类型。它按照语法项目的复杂性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要求学习者逐步掌握每一个语法项目。语法大纲关注的是学习结果。

    这类大纲设计的困境是各个语法项目之间的联系微乎其微,对其更深刻的批判认为语法大纲只关注语法,而语言事实上包括许多其它方面。此外,最近的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表明口语语法与书面语法并不一致,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一发现对于设计大纲的教师很有启示意义。

    2、情景法大纲

    情景大纲的出发点是情景的需要而不是语法项目。其主要特色是按照课堂之外的日常生活当中使用语言和行为的情景组织材料。这样就把意义和情景联系起来,学习者可以通过相关情景自行领悟归纳意义。

    情景法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为情景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而不是以主题为中心的”。(Wilkins、1976:16)但是局限在于大纲不可能包括学习者需要的所有情景,这一点促使Wilkins提出对于大纲设计影响重大的意念范畴和交际范畴。

    3、意念―功能法大纲

    意念―功能大纲设计的起点是交际目的、语言的概念意义,即意念和功能,这些是与语法项目和情景因素相对立的,语法项目和情景因素已经降低到附属的地位。为确定教学目标,需要分析学习者必须面对的各种类型的交际行为。因此,学习者需求分析与意念―功能大纲联系在一起。而批评者指出意念―功能法只不过是以一张新的列表取代了一张旧的列表。

    以上各种大纲均属结果导向型大纲。而课程设计的另一条思路将是以过程为导向的原则,这一原则预设语言可以在体验过程中习得,这是与综合法相对立的。

    四、过程导向型大纲

    过程导向型大纲又称分析法,是有感于结果导向型课程在提高学生交际技巧方面无能为力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观点是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即焦点是学生在一门课程中需要进行的学习任务或活动的过程,而非学生学完一门课程之后取得的成绩。

    1、基于任务的大纲

    任务型大纲的焦点从语言条目转变到强调学习或教学活动。语言内容的选择、组织、难易先后的安排对与大纲设计者而言都不再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进行诸如信息差、观点差等任务中实施教学,希望学生能够一边有意识地探求任务背后的意义,一边潜移默化地感知语言。然而任务必须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语言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以促进语言学习。

    2、学习者主导大纲

    该大纲类型的焦点是学习者。他们可以参与到大纲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原因在于学习者对正在学习的课程非常清楚,让他们参与到大纲中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并在参与到大纲中来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习技能,使他们学会如何学习。批评者认为让学习者主导大纲较为激进,在学习者主导的情况下根本无法预知和追踪学习的进程,从而可能迷失方向。

    3、比例大纲

    比例大纲基本上是要发展学习者的全面的技能,它由一些要素组成,其中主题在各要素中间起到桥梁的作用。主题部分由学习者设计。这种大纲指导下的课程一开始关注语言形式,然后转向交互。大纲的设计是动态的,学习者有很多的机会对课程进行反馈,调整的灵活性很大。比例大纲灵活实用,有利于学习者逐渐积累语言,适合课堂时间以外接触目标语言较少的学习者。但是一个英语语言教师应该怎样评价和定位以上讨论的各种大纲的显著特色呢?

    五、大纲设计与评价

    一个完整的大纲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结构、功能、情景、主题、技巧。而大纲与大纲之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把上述五个方面中的哪一个置于优先位置。于是,折衷是现有交际法旗下大多数课程的共有特色。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所有现行的教学材料都是同时使用几个大纲,其中一个可能是主要的,起提纲挈领的作用,贯穿整个课程,但是其它的也同时存在。

    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的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些理论呢?哪些对中国学习者有用呢?显然,学生对语法、结构普遍持排斥态度,同时又有一种对发展听说技能的渴望和热情。这说明以交际为中心的大纲将会满足中国学生的需求和愿望。然而交际大纲引进之后课堂上实际进行的是入门水平的简单交际和虚假交际。学习者一方面希望通过交际活动激活所学的语言知识,另一方面又对成功发展产出性技能缺乏信心,在发展交际能力方面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而另一事实又使得交际大纲的实施变得更加复杂,即考试才是中国英语教育的真正的驱动力。为考而学,而非为用而学,学生一知半解、厌学的情绪尤为严重。因此,交际大纲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六、结语

    本文述及的各种方法都为课程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和创见。综合法中的结构法、情景法、意念―功能法都规定了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和学习的内容,各种结果导向型大纲的基本原则亦大致如此,而过程导向型大纲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的预设较之则大相径庭:分析法认为语言学习是易变的,动态的,不能逐条列记,活动过程和教学步骤比内容本身更重要。

    如果关于语言和语言学习的本质的预设是语言的交际,那么基于符合生活实际的有意义的活动和任务的大纲就是有益的。因此,通过包含真正交际的活动进行学习可能更适合中国英语课堂。评价大纲时还要考虑课程的目标和学习者的需求。完整的大纲设计包括六项主要内容或步骤:分析学生需求、制定教学目标和目的、测评目标实施情况、编写或改编教材、实施教学活动、全面评估大纲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Brown,1995:19)

    最终可能完全出于实用的原因而采用混合型大纲,这或许也是较为理想的大纲。采取折衷的方法,从各个理论中抽取有用的部分,同时相信自己教学实践得到的经验,这样的做法才是明智的。(Hutchinson & Waters,1987:51)

    如果采用混合型大纲,那么各种方法相互之间的兼容性如何?设计的大纲是否涵盖了结构、功能、情景、主题、技巧所有的方面?如果是,怎样安排各个方面的优先级?这些问题在设计或评价大纲时都必须加以考虑。

    参考文献:

    [1]Brown,J、D、语言教学大纲要素:课程设计系统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 Centered Approac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Nunan, D、 Syllabus Desig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4]Prabhu,N、 S、 Second Language Pedagogy、Oxford:OUP,1987

    [5]Widdowson,H、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Oxford:OUP,1978

    [6]Wilkins,D、A、Notional Syllabuse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7]Yalden,J、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原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20xx

    [8]王蔷主编、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关于英语教学设计模板(篇11)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所以在每个活动设计中,我都用了各种形象的声音,这样不仅渲染了课堂气氛,掀起一个个小高潮,还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始终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敢于开口说英语,并能和同伴主动配合。环节之间,我都是用承上启下的话语进行衔接的,这样使各个环节连贯、顺畅、自然,学生不感到突兀、牵强。

    在学生的操练环节上,我根据练习要有提度性的标准,把整堂课的练习分为机械操练、有意义操练和交际性操练,层层深入,由简到难。

    当然,尽管精心设计,但每一节课都有它的不足之处。我认为,在这次教学设计中,我所安排的学生的活动内容还是比较单调的。虽然本课句型是Whatsthatnoise?,但还可以穿插其它一些简单对话进行引导,使学生更深入地、灵活地掌握语言技能。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设计活动中,我将会更加关注学生所需,深入灵活地挖掘教材,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探索创新。希望自己能够在英语教学中不断超越自己,让学生的英语课上得真实、有效、富于乐趣。

    关于英语教学设计模板(篇12)

    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备学生因素,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考虑学生的因素,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教学目的、重点,要考虑学生因素。

    教材虽然相同,但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在生活环境、社会见闻、知识背景方面都有差异,在确定这三方面目标、确定重点时,既要根据教材、考虑课标的要求,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

    (二)、重视课堂教学导入,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五条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面对许多学科,要在学科之间“调频道”。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出合适的课堂导入,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为课堂教学铺平道路。我的体会是:针对初中学生重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可以设计一些音乐、图片资料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

    (三)、处理学习难点要考虑学生实际。

    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成为障碍的内容,它因学生而异,同一个内容,对有的学生来说是难点,而对另外的学生却不是。难点的确定,一是根据教学的经验,二是要具体分析学情。难点有两类,一是课本上出现过的、但不是重点的难点,此类可以淡化处理,交代清楚即可。另一类是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就要重点突破。这些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也直接体现教学水平。怎样处理呢?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总之,对难点的处理,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台阶和梯子”,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四)、教材讲到何种深度,要考虑学生的层次。

    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教师应该有所拓展和深化,讲浅了,学生的潜力不能得到开发,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反之,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差,教师为了“负责”,照样拓展深化,那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常犯的错误是第二种。教师往往认为:讲不讲是老师的问题,掌不掌握是学生的问题,结果是教师讲了等于白讲。一检测,不仅难题做不了,基础的题也做不了。现在反思,不是讲了白讲的问题,而是讲了有害的问题,因为难度大了就容易影响最基础最重要内容的掌握。在教

    学中,“对牛弹琴”一词,原来是用来责备学生不认真的,现在看来,应该成为教师对自己教学失败的责备。

    (五)、设计问题要考虑学生实际。

    教师确定问题,往往是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提出问题,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心理,学生不一定感兴趣。学生往往有自己的角度,他们有他们的兴趣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随心所欲,而有的是有所考虑而提出的,教师要善于捕捉那些有闪光点的问题,及时给予口头鼓励,这样有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有时,学生的问题也会让教师措手不及,没关系,诚实地告诉学生:老师现在也不明白答案,要查资料后才能回答。

    (六)、从学生的角度确定表达方式。

    即讲一个问题时,选词要让学生易懂,讲述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七)、从学生角度处理练习。

    配套练习也是课程资源,是课堂设计应该关注的内容。因此,对与教材配套的试题,教师要有所取舍。对练习中的难点、重点,要带入课堂教学,也就是说,设计课堂教学时,要考虑练习因素,这样,既减轻学生练习的难度,又有利于落实重点内容,还可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JK251.com延伸阅读

    关于教学设计的模板2000字精选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考虑到您的需要,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关于教学设计的模板2000字精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关于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1

    一、说教材:

    《穷人》是人教版现行版第十二册的第二十课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精品力作。本文讲述了家境贫寒的渔人之妻桑娜,在自己家已有五个孩子的情况下,毅然收养了死去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可怜的孩子的故事。文章在字里行间透露着深沉的情感基调,令人心湖随着行文而波涛叠荡,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人文启迪的绝佳力作,让学生在充满深情的情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字里行间,理解穷人“虽家贫,但心富”的思想境界,从桑娜与渔夫的故事中受到人文的启迪,这便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目标所在。

    二、说教法:

    在教法上,本文教学主要运用主题教学的理念,构建一个平台,预设一个提纲挈领的教学点,让学生通过自主的研读,落实语言文字的揣摩与理解,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得到三维目标的充分落实。

    三、说学法:

    而学法上,则相对应地通过学生的相互合作,自主探究,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沟通与共鸣,以达到用情激情,用情促思的效果,再作用到他们的朗读上,从而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与提升。

    四、说过程:

    (一)、披文入情,初识文脉

    首先,我通过导入让学生回忆在自己脑中对穷人的印象,意在让学生对穷人产生同情之意,并让他们感受到穷人生活的不易、生活的艰辛。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课文埋下情的伏笔。之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到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并了解课文所描写的主要内容。但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先让学生来说说读了课文自己从文中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接近主要内容,从容对文章进行系统的梳理。这样便也兼顾了我们班的部分学困生,让他们也有了一些参与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总是成为课堂学习的“客人”、“旁听”。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时间不长,但学生却与文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紧扣“情眼”,激情碰撞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我便大胆地从文章的“情眼”——“忐忑不安”入手,进行了“家穷”与“品富”的对比学习。

    首先,让学生找到桑娜领养了两个孩子后心情矛盾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初步感受其内心的思想斗争、激烈碰撞。

    之后,由“为何忐忑不安”为线索进行探究,了解正是由于她家的“穷之极”才会产生其内心的“情不安”。这样便顺理成章地来感受她家的穷,让学生通过动容、动情的朗读,感受其家的凄凉境地。经过学生的挖掘与朗读的“真情演绎”,学生对桑娜一家油然而生同情之情。在这个基础上,我马上话锋一转:“既然他们家如此贫穷,她为何还要收养这两个孩子?”让学生的情陡然一转,马上感受到了桑娜的善良,自然地设身处地地从桑娜的内心出发,去揣摩她内心的想法。朗读的味儿也由犹豫慢慢转为坚定,体会到了“嗯,揍我一顿也好”的从容与坚决。心里怎会不对桑娜产生崇敬之情?

    接下来,探讨渔夫的说法与做法,感受其心之善便显得游刃有余了。

    (三)、真情交流,内化升华

    在学生与文本、与主人公进行了多次、多角度的接触之后,心里必定会对其有深刻的看法。于是我便设计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课之后的感触,与主人公进行心灵的对话,谈谈读了课文之后的启发,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得到人文的启迪。

    最后拓展部分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节选,简介作者,目的也在于让学生明白文章来自于现实,真情无价的道理,并充分了解作者对广大穷苦人民的阶级深情,从而对作者有一个深刻而又系统的了解。

    而课后作业——续写文章便在于让学生对课文的人文内涵有进一步的了解,让他们为穷人设计一个美好的结局,深化他们的情感、净化他们的灵魂,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文笔,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说板书:

    教学板书的设计上,我也采用对比出现的手法,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穷人虽然家境贫寒,但内心品质却如金子般富有。主题鲜明,结构清晰。

    六、说特色:

    本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我本着一个让学生在一个大框架中自己探究的原则,因而在设计中大胆地以“忐忑不安”为切入点,让学生从“穷”与“富”之间揣摩人物的内心思想,如此便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了自由的喷发。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以大容量的朗读指导,来提升学生对文章情脉的把握,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动人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得到极大的`人文启迪。

    关于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2

    一、教材分析

    快速跑是中学田径教学的主要教材,是我们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锻炼、测验项目。通过快速跑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各种快速反应能力、机体无氧代谢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青少年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教材对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而摆臂动作是整个短跑技术动作中比较容易被忽视但又很重要的环节,所以在教学中强调正确的摆臂技术,让摆臂来影响两腿的动作,可以改进许多学生抬不起腿的错误动作;快速跑的一些专门练习是在多年的教学和训练中总结出来的,通过这些专门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短跑的技术。本课从竞技教材内涵出发,在前一课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了国际优秀百米运动员的录像及雅典奥运会刘翔打破110米栏奥运会记录并夺得冠军的录像,将学生的思绪又重新带回到当时那激动人心的雅典赛场。在此基础上,本课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多样的让距离跑及充满激情的障碍接力,激发学生对快速跑的兴趣,提高跑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他们学习的经验是一种课程资源,高一年级学生已经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在练习方法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自练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练中已经具有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合作、自控能力。而在生理上,学生的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日趋完善,与初中相比,骨骼变粗,肌肉增强,心脏容积,肺活量,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都有所增大。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摆臂技术在快速跑中的作用及一些短跑的专门技术练习;

    2、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80%的学生掌握快速跑摆臂的技术动作,7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的高抬腿跑、后蹬跑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研究、团结协作、主动参与、勇往直前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有效的利用各种跑的专门技术练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快速跑姿势

    五、教法设计

    热身游戏采用各小组自选方法,各小组间不同的游戏热身,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及组织能力;

    摆臂练习中采用两人互相练习及三人定位练习,使练习者及时得到正确的反馈,利于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和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让距离跑中可利用男生让女生、素质条件好学生让素质条件差学生,提高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让部分学生体验成功感,不会觉得自己与其他有太大的差距;

    障碍接力中,学生可根据所提供的场地器材及有关规定,自行讨论选择编排障碍的顺序,培养学生探索思维及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式。

    六、学法设计

    本课的学习方法主要采用自学法、自练法、并辅与讨论法。自学法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自练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讨论法可以通过各种探讨交流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七、教学组织形式设计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给予了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空间及多种练习形式。在分组上,实行动态分组,有友伴型、帮教型、讨论型、探索型、合作型分组;在活动范围上,划定三个区域:高抬腿跑区、后蹬跑区、技术探索讨论区,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与发展情况选择练习组别与练习区域。通过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项信息交流,达到教师与学生共识、共享、共进的.效果。

    八、教学程序

    课的导人阶段(2分钟)

    介绍本课教学内容,结合上节课所观看的百米录像及刘翔夺冠的比赛录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及学习兴趣,产生我要学的想法。

    激发求知欲阶段(热身部分)(6分钟)

    引导学生进入游戏自选超市,选择感兴趣的游戏,从教师处领取游戏规则,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学习、组织、参与游戏。在激发学生兴趣及热身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与组织能力。

    运动参与体验阶段(基本部分)(27分钟)

    摆臂练习(4分钟)

    学生间相互观察,互相帮助指正,了解摆臂在快速跑的作用和意义,形成正确的跑步姿势;

    跑的专门训练(高抬腿跑、后蹬跑);(8分钟)

    了解高抬腿跑有利于改进大腿前摆不够的错误动作,后蹬跑有利于改正后蹬不充分、坐着跑的错误。在运动场上设置高抬腿跑区、后蹬跑区、技术探索讨论区,学生根据老师、同学的反馈及自己了解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区域。体育教师在探讨研究区随时和学生探讨其他练习方法并解释合理性。三个区域同时进行。

    3、让距离跑(7分钟)

    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与情况,设置男生让女生,素质条件好学生让素质条件差学生,避免男生与男生之间、女生与女生之间、男女生之间的太大差距的出现,让部分素质较差,自信不足的学生也同样能够有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感觉。

    4、游戏:障碍接力(8分钟)

    通过学生各小组在跳绳、垫上前滚翻、钻栏架、过独木桥、蹲着跑等障碍中自行选择编排顺序,即提高了比赛的趣味性及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时又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能力。

    恢复身心(放松沟通部分)(5分钟)

    伴随着舒缓、优美的音乐进行放松操,在优美的乐曲中下课。

    通过师生的交流,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从而实现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健美、以体长技、以体怡心的学校体育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九、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问题: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该怎么去学、学习节奏该怎么控制?

    解决办法:

    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应当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多关注学习弱势群体,注意引导学习;

    3、教师要有较强控制学生的能力与应变能力。

    关于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3

    一、 教材分析:

    体育舞蹈是以人体为表现工具,在音乐的伴奏下随着音乐的节奏,通过身体各关节、各部位创造千变万化的舞步和姿态,它既有文化艺术的内涵,又具备体育竞技的特点,既能通过锻炼强身健体,又能陶冶情操,娱悦身心,是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

    1、 教学目标:

    (1) 学习华尔兹的基本动作,方法和优美的身体姿态。

    (2) 了解其风格特点,音乐节奏和步伐变化。

    (3) 逐渐达到能够独立创编简单的组合动作。

    2、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学好华尔兹的基本舞步,动作准确,步法熟练。

    (2) 难点:舞姿飘逸洒脱,优美大方。

    二、 说学情:

    学情是科任教师确定本课教材的重点、难点,选择学法、教法和合理地安排教学程序,科学分配教学时间的依据。

    体育舞蹈是一项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深受学生的喜爱,现代中学生的兴趣广泛,自制能力差,心理素质,稳定性不强,对于学、练简单的体育舞蹈动作,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厌学现象,给教学带来不便,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开创快乐、趣味性教学,运用变换练习方式、条件和要求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教法:根据人体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和本课教材的实际,结合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善于模仿的特点,遵循其直观性和自觉性原则,本课采用下列教学法:

    1、讲解法:

    语言精炼、讲解适度。

    (1)通过揭题,说明教学目标,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练信心。

    (2)精讲,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练结合。

    2、示范法:

    华尔兹基本步法示范,建立概念,动作正确优美,利于模仿。

    (1)教师的完整示范,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激发学习愿望。

    (2)通过示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使之明确要领,学会练习方法。

    3、练习法:

    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1)通过尝试练和模仿学习,教会学、练方法,领会动作要领。

    (2)学、练结合,开展互学、互帮、互纠、互评,开创一个和谐、平等、高效的学、练平台,掌握动作技术环节,从而产生动力欲望,开拓进取,达到目标。

    四、学法指导。

    1、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兴趣,主动、积极地投入学、练中去。

    2、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提问对话,培养学生注重观察,积极思维。

    3、通过带练,示范练习和指导练习,让学生学会模仿学习能力。

    4、采用各种练习,不断提高互学、互帮、互纠、互评,好学上进的思想,达到自主学习、快乐体育和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程序。

    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依据本课的目标,教学程序分为:导入热身、学习与体验、身心放松等三部分。

    1、导入热身:

    (1)、教学常规。

    ①、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并向老师报告出勤情况。

    ②、上课:师生问好!

    ③、宣布课的内容。

    (2)、热身活动。

    ①、绕大圆圈慢跑:教师指导,同学做其同步练习。

    ②、游戏:找朋友。

    2、学习与体验:

    (1)、教师讲解、示范:

    教师示范:华尔兹的基本步法:前进变换步,退变换步

    (2)、分解教学。

    教师指导,带领动作练习。

    (3)、分组练习:

    教师指导,自订目标,开展互学、互帮、互纠、互评的教、学、练相长活动。

    (4)、展示与评价:

    自我展示和集体展示,提倡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3、身心放松:

    (1)、整理队伍,散开。

    (2)、教师讲解,示范。

    (3)、随伴音乐节奏,翩翩起舞,歌声、掌声,心情舒畅,愉快放松。

    (4)、小结:

    ①、完成本课目标情况。

    ②、组织学生收拾体育器材,如数归还。

    ③、下课,师生再见

    关于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神话故事情节,了解想象的特点。

    2、通过认识神话人物,感受女娲朴实、勤劳的母亲形象及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重点】

    激发、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处处所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动画导入

    放两段无声动画,要求学生说出其名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并提问: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从而引出课题:《女娲造人》

    二、初读解疑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内容?

    为什么造人:孤独寂寞

    揉泥造人

    怎样造人

    挥藤造人

    怎样让人生生不息:男女婚配

    2、带着疑问,阅读课文。

    3、分组解答:

    以女娲的身份口气解答刚才的疑问。

    三、细读探究

    认识焦点人物女娲,品读语言,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

    1、小组讨论:

    ⑴ 你喜欢女娲吗?为什么?请用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________说话。

    ⑵ 找出人类诞生时的欢呼场面及女娲此时的心理活动,加以品读体会,谈谈你的感受。

    ⑶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教师评价整理:女娲是一个神通广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喜悦之情,她创造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想象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是神话的两大亮点。

    四、阅读比较

    走近袁珂──看看作者怎样丰富想象。

    1、分小组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与《风俗通》译文,看看作者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小组代表整理解答:

    想象的内容:

    ⑴ 造人动机的产生。

    ⑵ 造人的具体过程。

    ⑶ 女娲的心理情绪。

    ⑷ 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

    ⑸ 作者的评述。

    其中③④两点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3、师点评小结:这些情节都是想象的,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说而大胆创造出来的。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可贵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探求精神。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我们可以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释:由猿猴进化而成。但这种说法现在也渐渐受到冲击,可见茫茫宇宙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发现,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五、放飞想象

    1、口头表达:请你改编女娲造人的原因,经过或方法。

    2、书面表达:请你想象几十万年后未来人的外形生活情况(四人为一小组,一人执笔)。

    3、布置课外作业:

    ⑴ 收集书面材料,办一期黑板报,描绘未来人类。

    ⑵ 追寻人类起源,浏览科普网站。

    六、赠送名言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

    关于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细致观察,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动物的方法,理解叙述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外形、捕食、变色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细致观察,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动物”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一、检查预习。

    1、检查字音。

    伺机 刹那间 凶相毕露

    2、检查句子

    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这是条身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

    相机出示: 模 mó mú

    (1)标准;榜样 楷模 1、模子 字模

    (2)照着样子做 模仿

    3、通过预习,我们还知道课文分为三大部分:ppt

    发现变色龙 端详变色龙 放回变色龙

    4、在“端详变色龙”部分,又重点写了变色龙的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外形、捕食、变色。分别是第几自然段?

    板书:外形(9)

    捕食(10—12)

    变色(13—15)

    二、学习新知

    1、在这三部分中,你对哪部分特别感兴趣?

    (一)外形

    1、自己读一读这段话,看看变色龙的外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以圈出关键词,也可以把关键词写在课文的边侧,帮助你回答。

    2、请你来给大家读一读。谈一谈为什么喜欢?(奇特 凶相毕露 眼睛 嘴)

    板书:抓特点(这位同学抓住了特点来谈,其实作者也是抓住特点来写的)

    3、你能够想象出变色龙的样子吗?同学模仿。

    4、想看看这只变色龙吗?出示图片。

    5、作者怎么能把它描述得这么生动形象呢?默读,思考。

    (1)理解“端详”。 板书:观察仔细

    (2)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描写了变色龙身体的哪些部位?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的?(整体——部分 头——尾) 板书:按一定顺序

    6、观察对于描写小动物以及各种事物都非常重要。曾经获诺贝尔奖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这样一句话。PPT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7、师引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8、如果只给大家变色龙的图片和一些提示,能把它的样子说清楚吗?去掉提示。

    9、学会了写变色龙的外形,那其它小动物呢?看,来了一只刺猬,你能运用刚才的方法把它的样子说清楚吗?(有提示——无提示)

    10、生练说,汇报。

    (二)捕食

    1、读一读10—12段,看看变色龙的捕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谁来说?

    3、眼睛:

    可以独立转动,形成立体感,也就是眼睛看得准。朋加沙是怎样介绍的?我们一起来绘声绘色地读一读。

    4、舌头快:

    (1)什么叫迅雷不及掩耳?说明了什么?

    (2)你知道变色龙捕食有多快吗?猜一猜?

    我查了资料,变色龙捕食是闪电式的,只需要1/25秒,照这样计算,变色龙一秒钟可以捕食25次。看看大家伸舌25次需要多少秒。

    5、舌头长:

    (1)惊人的舌头,舌头有多长,你们知道吗?

    (2)60厘米左右,诉诸于文本。联系上下文。

    (3)我也查了资料,一般的变色龙长度为17—25厘米,最长的变色龙长度为60厘米,那它的舌头有多长?

    6、想不想看一看变色龙是怎样捕食的?

    7、播放视频。

    8、作者为什么能把捕食写得这么生动形象呢? 抓特点

    9、齐读捕食段落。

    关于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注意“甚”、“沮”、“丧”的写法,“陪”与“倍”,“坦”与“但”两组形近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孩子的一片真爱。从而了解爱的真谛,加深对亲情的认识。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进一步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情感的变化及父亲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体会父亲对孩子的一片真爱,从而了解爱的真谛,加深对亲情的认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内容: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知道爸爸怎么和我一起做音箱。

    (教案略)

    第二课时

    一、调动兴趣,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这浓浓的父爱之情。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他们用心血培育着儿女。每当孩子向他提出要求时,他都会想尽办法去满足;昨天我们初读了《父爱深深》这篇课文,初步体会了作者父亲对孩子的爱,今天让我们走进文本,用心去体会父亲对孩子的那一片真爱吧!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直奔重点,研读变化。

    1、师:爸爸自信的要和“我”一起做音箱,可是我却满心疑惑却又别无选择。那么爸爸是怎样做音箱的呢?听老师读读第6自然段,哪些句子表明了爸爸陪我做音箱的经历?

    2、指名说。

    “从此,日复一日,爸爸所有的闲暇时光,都用在做音箱上。他和我一起挑选木材、喇叭、蒙在音箱上的布料,甚至微不足道的胶水。”

    点明“日复一日”、“所有”、“都”、“一起”、“甚至”,朗读体会。

    3、师:终于音箱做好了,可是我心里还是有个疑惑挥之不去,指明说。

    师:当这个音箱被同学们看到时,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自读7-10自然段找出“我”心情随着同学态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句子。

    窘——出乎意料——羞愧烟消云散——自豪幸福

    a.刚开始“我”疑惑什么?

    b.同学们一问,“我”怎么窘得无言以对?理解后随机朗读。

    c.分角色朗读。

    d.指名朗读我感到自豪的这几句话,体会这份父爱。

    三、精读感悟,背诵积累。

    1、师:花在材料上的钱足够买一个音箱了,可爸爸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去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爸爸是怎么想的吧!

    2、自由读11—12自然段,爸爸为什么要用同样的钱陪我做音箱呢?

    3、交流感悟。

    4、小结:是呀,只为我的一个心愿,父亲竟牺牲他所有的闲暇时间,我怎能不感动呢?带着这份感动齐读这一部分。

    5、默读最后一段,体会“我”对深深父爱的怀念,提升情感。

    四、让爱延伸,真情告白。

    1、孩子们,每个父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爱的方式不同,你们能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爱吗?谁来说说?

    2、指名说后,再读课题。

    3、真情告白:你能用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感情吗?

    4、齐读课文。

    五、激情总结,布置作业。

    师:父爱如山,母爱似水,让我们用心体会这份爱,珍惜这用金钱难以替代的真爱吧!理解、尊重、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9、父爱深深

    不买音箱→自做音箱;

    心理变化:失望→满心疑惑→窘迫羞愧→自豪幸福;

    “金钱难以替代真情”。

    关于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7

    一、 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和必然走向毁灭的故事,从而批判那个充满罪恶的社会。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和戏剧语言的特点。

    能力目标:

    第1、 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第2、 分析人物语言

    情感目标:

    关注人的情感与阶级地位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难点:分析人的情感与阶级地位和环境的矛盾

    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 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这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第1、表演法——深入文本,理解人物

    第2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第3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第4、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我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

    (二) 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特点而设计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突出与突破,达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时也为了配合以上我选择的三种教法得以完满实现,我决定采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四、说学法

    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第1、我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戏剧之门的金钥匙。

    第2、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以形成常规;

    第3、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

    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一声叹息。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雷雨》

    (二)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手段简介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曹禺。

    (三)表演擂台,学生表演后请演员代表和观众代表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表演,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种情境之中,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

    (四)自由讨论

    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

    1、剧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了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人物对话及潜台词的分析认识人物。教师在学生发言时适时板书总结:

    周朴园:残忍、自私、冷漠、卑鄙的资本家

    鲁侍萍:善良、正直、刚毅、倔强的下层妇女

    2、你如何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它是真实的吗?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考时联系周朴园的家庭婚姻生活。从而认识到周朴园在抛弃了侍萍后,他的婚姻生活及家庭生活是不幸福的,他对曾经的初恋保持怀念是真实的,因为那一段时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不过他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梅小姐,而不是眼前的鲁侍萍。所以当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害怕侍萍对他的名誉、家庭构成威胁,他露出了自己资本家的丑恶嘴脸。他对侍萍态度的转变恰恰是由他的阶级地位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通过这一问题很好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六.说矫正反馈

    假设周朴园重新接受了侍萍,他们会幸福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维

    我想让学生意识到,因为两人的性格及阶级地位他们并不会幸福。再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束语:悲剧是一个民族在某一个时期历史的苦难,它不应该是某一个人制造的,而应该是民族悲哀的时代显现。《雷雨》悲剧,其实就是一个封建民族的悲剧。剧作者借周朴园的一家将一个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展示给读者,让他们去感受这个充满罪恶的制度,跟作者一起去发泄被压抑的愤懑,抨击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七.说作业布置

    剧本在周朴园去精神病院探望两个疯了的女人,侍萍和繁漪中结束,你能为剧本写一个不同的结局吗?

    八.说课堂小结

    对于这篇传统的戏剧教学篇目,我重点总结了了本课教学中的创新点

    传统的戏剧鉴赏,习惯于按剧本语言逐句分析,胡子眉毛一把抓,费时但又难以突出教材的特点,关键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雷雨》这一课,我向传统说“不”,主要设计了“表演擂台”“自由论坛”“表演点点评”等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解决教学重难点。

    以上就是我本课的教学设想,谢谢。

    关于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8

    学习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地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地实际情况,我对这课制定地教学目标有: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讨论交流,了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地阅读能力,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渠道、快速获取信息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小动物的聪明、可爱,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我准备通过引导,反复朗读重点语句,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达到解决这一重点的目的。

    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任,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辅导及促进作用,另外《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谈话式和课件演示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2、学法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条理分明,易于接受,教学中我准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让他们通过读,独立思考自主解决。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通过同桌合作或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共同来解决。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师生合作公推探究,从这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发展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3、说教学手段的运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用录像展示、实物作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想象,使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全面培养学生地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我将按四步来进行,第一步师生谈话导入新课,第二步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第三步再读课文加深感悟,第四步拓展延伸。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2、谈话: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松鼠。(板书课题)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针对学生的发言,我将给予及时评价:同学们,你们搜集的资料很丰富,搜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交流中也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很多,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

    通过评价激发学生以后继续搜集资料的信心,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接着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将让我们认识一种美丽可爱的小动物──松鼠。

    二、初读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每人只读一个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检查字词、纠正读音。

    2、读完后,请学生探讨,读了课文后的了解。分小组交流,讨论: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3、学生反馈: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一步引导理解,感悟。)

    三、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让学生自由阅读文章,读完后在小组里谈自己的阅读体会,然后全班交流,说说课文讲了松鼠的哪些方面。

    阅读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师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通过对话,加深了学生对兄妹之间情感的认识。

    用读一读、谈一谈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高声朗读,或默读,或与人合作读,然后将自己的收获讲给大家听。找出表达松鼠美丽、可爱的词语。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标准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理解,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体验,有所领悟和思考。我在这一环节中就遵循了这一原则。

    四、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你喜欢的动物的资料,说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美丽

    松鼠

    可爱

    关于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9

    设计意图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问答式的歌词描绘了一幅极富童趣的夏天场景。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非常适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够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初步学习对唱。

    2.进一步感知夏天的有关特征,懂得夏季卫生的重要。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开展《快乐的夏天》主题活动,了解夏天的主要特征。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图片、歌曲磁带。

    教学方法:

    1.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我采用视听唱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的图片,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2.根据“先行组织者理论”,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引导幼儿感知歌曲的强弱节奏,并分段学唱。从幼儿熟悉的雷声、蛙声入手,引导幼儿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节奏,同时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3.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对唱的方式,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歌声,学习协调一致地进行演唱。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表演”以及活动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学习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图片内容:夏天的风景──雷雨过后,青蛙呱呱叫)教师:什么季节到了?

    幼儿:夏天到了。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幼互动的关键是为幼儿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主动回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夏天的知识。在这个问题中,隐含了前半段歌词的内容,巧妙地借助图片所展示的图像,帮助幼儿理解并熟悉前半段歌词。同时,也为幼儿熟悉歌曲节奏做了铺垫,自然地引出了本活动的重点内容:通过模仿雷声和蛙声感知三拍子的节奏强弱。

    (二)欣赏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师以清唱的方式提问:“夏天到了怎么知道?”(即歌曲第一句)展示雷声和蛙声的节奏图谱,鼓励幼儿按图示有节奏地念出后半句歌词,并用动作区分强弱的节奏。

    2.欣赏歌曲前半段,教师清唱提问:夏天到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种多样。如何提升幼儿对夏天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而且有意义,需要老师灵活机智的引导。歌曲的前半段与后半段节奏相同,但歌词内容、歌曲旋律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我先让幼儿熟悉前半段。

    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3.教师与幼儿用问答的方式练习歌曲前半段

    (三)整体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后半段,提问: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

    出示图片,提示幼儿学念后半段歌词。后半段歌词比较多,幼儿记忆时相对要困难一些,因此,除了图片的提示之外,我还采用教师语言暗示、动作暗示等方式帮助幼儿熟记。

    2.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教师领唱幼儿用单音字哼唱旋律;教师和幼儿互相接唱;边做动作边唱等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同时,幼儿在学习前半段歌曲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已经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师的领唱。

    3.分组对唱歌曲(问答式对唱前半段、集体合唱后半段)问答式的前半段歌曲非常适合孩子们进行对唱。在这环节中,我先采用老师与幼儿问答对唱的方式,再请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对唱,随后请个别幼儿与集体对唱……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演唱过程中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以及三拍子的强弱节奏。《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采用多种对唱的方式鼓励幼儿表演歌曲,这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四)活动延伸

    夏天到了,小朋友们特别高兴,因为夏天有许多与春天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去找找看,把夏天的这些特别的地方编进歌词里,唱给大家听。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孩子们在夏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了很多有关夏天的知识,也一定能够创编出很多新的歌词,我鼓励他们相互做小老师,学学别人编的新词,既满足了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需要,也为孩子们巩固歌曲旋律、节奏提供了反复的练习机会。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关于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10

    说教学目标

    1.学生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时,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通过对比,便于比较、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说重点难点

    重点:

    1.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

    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说教学教具

    相关课件

    说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昨天你们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书,并制作了统计表?完成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统计结果。

    二、新知探究

    (一)感受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师:这是男生制定的统计表(出示男生制定的统计表),女生可以提问题。(预设:喜欢哪类图书的人最多?.......)

    师:这是女生制定的统计表(出示女生制定的统计表),男生可以提问题,女生回答问题。 (预设:参加调查的女生有多少人?......) 师:反应真快!为什么回答地这么快?

    那下面这几个问题你能很快回答出来吗?请听题,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调查?喜欢动漫类图书的是男生多还是女士多?你能很快说出来吗?

    生:有困难。表格里没有,要两张表中放一起,通过比较或计算才能得到。

    师:是呀,这四张统计表都是单一的反映了一种情况,如果要对男女生的一些情况进行对比或者了解全班的情况,这两张统计表就显得不太方便了,那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一下子既能看出男女生组的情况又能看出全班的情况呢,有没有办法?

    生:可以把两张表重新安排制作成一张新的统计表。

    师:嗯,办法不错。把这两个小组的信息都反映在一张统计表上了。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新的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或这样的一张统计表里应该设置哪些项目呢?)小组之间讨论一下!

    (预设: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出示他们想出的各种情况,提出改进的意见。从而引导学生制定出复式统计表。)

    师:对!把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项目排列起来,首先要有性别,可以分为男、女两栏,然后加上表格线、表头,我们再给它添上一个名称,就可以制作成这样一张统计表(课件逐一展示)。出示统计表。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板书:复式统计表。

    (二)学习复式统计表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格(师指)一般统计表的左上角一格称为统计表的“表头”。(板书“表头”)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表头,表头用斜线分成三个部分:右上部分说明横栏的类别;左下部分说明竖栏的类别;中间部分说明右下方的空格是留着填写数据的。所以一个表头可分为三部分,横栏类别、竖栏类别、表中数据。课件展示并板书:横栏类别、竖栏类别、表中数据。在这张统计表中,“性别”是对横栏内容的概括,它包括男、女这两个栏目,“类别”是对竖栏内容的概括,它包括四种类型的书。那么“人数”指的就是表格中填的数据,清楚了吗?

    师:好,表格制作好了,你会把相关的数据填进去吗? 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填写。(课件逐一展示)

    师:现在,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你能不能很快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了呢?我们来试一试,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调查?喜欢动漫类图书的是男生多还是女士多?答案都可以从表中直接找到,方便吗?

    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师:嗯,的确很方便。那么你觉得这张复式统计表和前面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呢?(课件)

    (学生回答)

    师:说得很好!这张统计表能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前面两张统计表多得多,全面反映了统计情况,而且便于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较。

    板书:信息全面,便于比较。

    师: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要用到“复式统计表”。比如:开学时,老师要统计我们学校每个年级的人数以及整个学校的总人数,就要用到复式统计表。学校对面的如海超市统计饮料销售情况也要用到复式统计表……

    三、巩固拓展

    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同学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不仅爱看书,还有各种爱好。看看同学们都喜欢干什么?

    1、请看一组信息。(出示课件)

    (1)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独立完成这张统计表吗?拿出作业纸,完成这一题。(学生回答)

    (2)那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还能回答哪些问题呢?(学生回答)

    2、师:请各小组下去统计一下调查本班学生最喜欢哪种电视节目

    (1)小组长汇报后,教师填在表格中,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完成这张复 式统计表。

    (2)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回答问题)

    四、全课总结

    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6页,课下完成例1的内容。将你统计的结果直 接填写在书上。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复式统计表”,说说看,你有什么收获?你觉 得填写复式统计表要注意些什么?

    生1:写表头的时候要注意不丢项目,并且填写的数字和每个项目一一对应。

    生2:分析复式统计表的时候要认真,看清哪个项目对应的哪些数,不要看 串了。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大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 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你们表现很棒!继续努力!

    关于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11

    教材依据: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大胆猜想——主动探究验证——合作交流得到结果”的开放式教学流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激活内在要求,大胆猜想,使实验成为内在需求。通过观察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让学生变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为主动知识的探索者。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教学内容,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在教学之后将其与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联系,有意识地加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便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中来。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白纸、圆片,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到来了,你们刚入校园时觉得我们学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换了新课桌,有了新的洗手间,有了文化走廊,有了开心农场),说到开心农场,还有一个小故事,开学初,校长决定把这块地的三分之一分给四年级,六分之二分给五年级,九分之三分给六年级,四年级同学认为校长不公平,分给六年级的同学多而分给他们的少,校长听了,笑了,谁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告诉老师校长笑什么?

    生1:四、五、六年级分的地一样多。

    生2:……

    师:到底校长分的公平不公平,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按平时的分组习惯四人一组,用你们的学具来代替这块地,像校长一样来分地吧。

    2、汇报结果

    师生交流:你们是怎样做的?谁能说一说,请几个同学上台演示并口述演示过程。

    生1:用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的纸来代替这块地,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2:用三个同样的圆片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3:用三条线段分别画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4:把分数化成小数,他们的商也一样,所以三块地的面积一样大。

    生5:……

    3、课件展示,得出结论。师:校长分的和你们一样吗?我们再来看看小电脑是如何拼的,(利用优质资源课件演示分地的过程,师生共同观察总结得到校长分的地一样多。)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个性的发挥,在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进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由的猜想,使实验成为自己的需要,同时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验证,使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进入探究新的学习活动之中。)

    4、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三个年级分的地一样多,那么你们觉得、、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

    生:相等。

    师:同学们请看这组分数有什么特点?(板书=)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同学们从左往右仔细观察,第一个分数和第二个分数相比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一个和第二个,第二个和第三个呢?

    生:分子分母同时乘2,……

    师:谁能用一句换来描述一下这个规律?

    生: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师随着板书)

    师:同学们在反过来从右往左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规律?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师:像这样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结合我们的预习,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生:0除外。

    师:为什么0要除外?

    生:因为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师:(补充板书0除外)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那几个词比较重要?

    生:同时相同0除外

    师:(把这三个词用红笔加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谁比较相似?

    生:商不变的性质。

    师:为什么?

    生:我们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所以他们是相通的。

    师:数学知识中有许多知识如像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因此平时学习中我们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才会举一反三。

    三、应用新知,练习巩固。

    (一)练一练

    (二)摸球游戏。老师手中有一个箱子,里面装有许多水果,水果上面写着不同的分数,如果你摸到一个水果,说出一个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数,这个水果就奖励给你。

    (二)判断(抢答)

    1、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过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把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3、给分数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数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四)测一测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几?

    四、总结。

    1、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谁能说说你这节课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2、把板书最后补充成一条鱼,希望大家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肚子里装满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完成板书)

    五、作业

    练习册2、4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精选9篇)


    教师范文大全相关专题:“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教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以往经验式教学的漏洞,你是否烦恼过教案该怎么写呢?经过我们精心整理,推出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敬请参阅本文!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篇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pen pals。主要语言功能项目是talk about countries, cities and languages。语法结构为 Where…from; Where…live and whatlanguage…speak。先以Activity1复习语言与国家的配对练习入手,Activity2a, 2b一个综合的听力训练来展示学生的听力能力,并以听力内容为基础,通过Activity2c中假设的两人对话操练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多沟通与多交流。

    Activity3a是一篇email形式的阅读文章,并有相关问题由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回答Activity3b 是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填空的写作练习,Activity3c是一篇模仿写作,让学生给自己的笔友写一封关于本人信息的email。我在各课时教学中设计各种各样的小活动,通过Discussion,Classifying,Guessing等不同方式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用学会的知识与外国的笔友自如的交谈是学习本单元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语言目标

    a. 重点词汇:

    Countries: Canada, China, France,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Singapore,Australia,The United Kingdom, Paris.

    Cities: Sydney, New York, Toronto, Toyo, London

    Languages: English, French, Japanese, Chinese.

    b. 重点句型: -Where…from? -She‘s/He‘s from…

    -Where does…live?-She/He lives in …

    -What language does she /he speak? -She/He speaks ….

    2、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在文段中寻找信息的能力;

    b. 学会用英文给笔友写回信,简单介绍个人情况;

    c. 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

    d. 在连惯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快速反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

    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新句型来谈论年龄和日期。

    3、交际目标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使学生学会用各种方式与世界各国朋友交流。

    4、德育目标

    了解世界,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文风俗;学会理解和尊重异国文化。

    三、单元重难点分析

    重点: 1. 谈论国籍、民族及其语言。

    2. 询问并回答人们的住处。

    难点: 1. 含from的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

    2. 含live的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

    四、课时结构

    为了能较好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本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将本单元授课时定为四课时。

    Period 1 Section A 1a—2d

    Period 2 Section A 3a—Section B2c

    Period 3 Section B 3a---3c

    Period 4 Summing up Section A and B and the grammar.

    五、教学过程设计

    The First Period

    Teaching aims:

    1.Learn to express the main countries and cities.

    2.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countries.

    3.Master where- sentence structure.

    Key points:

    1. Words: pen pal, Australia, Japan, Canada, France, the United states, Singapore,the United Kingdom, country, Sydney, New York, Paris, Toronto,Tokyo world

    2.Sentences: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He‘s from Australia.

    -Where does he live? - He lives in Paris

    -Where is John‘s pen pal from ?

    Teaching aids:

    Some cards with cities and countrie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Lead—in (1a&2a)

    First greet the students. Then teacher begins the topic with the Spring Festival. Do you have a nice Spring Festival? Do you go to many places? I do. Then use the fresh pictures through computer to teach the students names of countries, cities.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groups, then show the flags and pictures, let them guess the names of countries and cites. At last finish 2a on page2. 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完成本单元的新单词的导入,通过提供给学生每个国家的地图,让学生猜出国家名称及相应的城市,学生能有意识的记忆国家及城市的名称,并为整节课任务的完成奠定最基本的词汇基础。在看图片时学生能够做到精神集中,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2.Practice(1c&2d)

    ①Teacher says: I goes to many place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so I have many pen pal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One of my pen pals is Sandy. She is from the UK. She lives in London. Ask the students: Do you have a pen pal? Some say yes, some say no. Then go on with ―Where is she/he from?‖ and ―Where does she/he live? Ask some students to stand up and practice with teacher.

    ②With these sentence structures, ask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m in pairs.

    ③Make a Survey to understand your classmates better.

    上面这些句型的操练都是为了最后一个任务作铺垫。操练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然后让学生填写调查表,了解全班同学的笔友分别来自哪个国家以及居住在哪个城市,同时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国家和城市相关地理文化知识,

    拓展学生的视野, 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where…from和where…liv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综合运用目标语言, 询问并回答人们的国籍和住处。

    Step3.Listening comprehension(1b,2b&2c)

    After practice, do a lot of listening exercises. Finish 1b on page 1 and 2b & 2c on page 2.在口头练习的基础上,在他们熟练掌握本课时句型以后再做这些听力应该是不难了,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并且这些听力材料的设计也是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层次,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 Step4.Homework

    Revise Section A1a—2d

    Make a similar dialogue about pen pals

    The Second Period

    Teaching aims:

    1. Go on to learn the countries and cities.

    2. Master where- sentence structure.

    3. Learn the new sentence structure: -What language does she/he speak ?

    - He/She speaks…

    Key points:

    1. Words: language, Japanese, French, in English.

    2. Sentences: -What language do they speak?

    -What language does she /he speak ?

    -She/He speaks ……

    Teaching aids:

    Some cards with cities and countrie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Revision (Brain Storm)

    Use fresh maps of some countries, let the students say the names of these countries as quickly as possible.用这样一个小小的游戏,既复习了上一课时的单词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为这一节课新知识的教授作好了衔接。使新课的导入自然又轻松。

    Step2.Lead—in (3a&SectionB1)

    The teacher says we have known the names of these countries, but do you know what languages do people speak in these countries? Let‘s look at the map and guess. Then do a matching exercise to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At last do 3a and sectionA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知道那个国家讲什么语言,学会说这些语言的单词,为下面的任务做准备。

    Step3.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B2a&2b)

    Do some listening exercise to review what we learned before.通过这个听力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也为下一步的学习举了一个范例,相当于一小步导入。

    1My pen pal is . She is from speaks has .

    2.Teacher shows the information of pen pal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o students and asks them to choose their favorite pen pals, then Ss introduce their own pen pals.

    The structures::My pen pal's name is... He/she is from.... He/She lives in... He/She speaks…. He/She likes….

    3.Discuss with your deskmate.

    4.Make a survey about the information about other students' pen pals, including their names, ages, nationalities, countries, cities, languages,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篇2

    教学目标

    Teaching aims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了解有关急救的常识,在生活中如何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然后实施紧急救护等总结,归纳情态动词的用法,如:should/shouldn’t;

    must/mustn’t ;ought to等表示义务和责任的用法。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1.Words

    knee, still, bite (bit, bitten/bit), lay (laid, laid), mouth-to-mouth, bum,

    cut, electric, container pool, breathe, within, handkerchief, wound, safety,

    wire, guard, sideway, firm, firmly wherever, stomach, injure, injured, injury,

    poison, quantity, nearby

    2.Phrases

    first aid, ought to, medical care, by mistake, pay attention to, in a short

    while, deal with, take it easy, running water, out of one’s reach, throw up,

    hold up

    3. Useful expressions

    We must carry her to the side of the road.

    You mustn’t move someone if they are badly hurt.

    Parents should know some first aid.

    You shouldn’t get up if you are badly hurt.

    I ought to go home.

    I have to cook supper for my grandmother.

    4. Grammar

    Revise Modal Verbs : must, should

    Study Modal Verb: ought to

    教学建议

    课文建议

    教师安排中国学习联盟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含义,通过阅读,教师对学生可小组讨论,提问,口语练习,复述急救方法等,教师给学生展示几组图片,帮助学生学会一般的急救措施和家庭安全常识。

    写作建议

    教师布置学生写作的题目及要求,教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讨论,教师给学生一些关键的词语,如:breathe, First Aid Centre,

    handkerchief, mouth-to mouth so on.之后,教师给学生十分钟左右时间开始写,最后教师请几位同学朗读,教师给予讲评。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围绕First aid, Safety in the

    home,展开话题。对话课中描述两个学生在街上看到一个女孩从自行车上摔下来的经过,同时对话中使用了情态动词的用法,课文中附有图片和口语练习,帮助学生了解急救的重要性及有关的常识。

    重点难点:

    1. What should you do if a person has drunk poison by mistake?

    假如有人误喝了毒药,你怎么办?

    by mistake是固定词组,意为“错误地”,“无心地(做错了事)”。例如:

    She put salt in her cup of coffee by mistake.她错将盐放入咖啡里了。

    2. do with,deal with

    二者都可以用来表示“处理”的意思

    但是用于特殊疑问句的时候do with与what连用;deal with则与how连用。例如:

    你会怎样处理一个从自行车上摔倒而严重受伤的?

    另外,do with还可表达别的意思。例如:

    What did you do with my umbrella? (=Where did you put my umbrella?)

    你把我的伞放到哪里去了?

    What are we to do with this naughty boy? (=How are we to deal with this

    naughty boy?) 我们该怎样处置这个顽皮的男孩?

    3. knock at, knock down & knock into的区别

    knock at 指“敲打门窗”

    I heard someone knocking at the door.我听见有人敲门。

    Tom tried knocking at the window.汤姆试着敲了敲窗户。

    knock down 指“……撞倒”

    He nearly knocked me down at the corner.在拐角处,他几乎把我撞倒。

    He was knocked down by a car. 他被汽车撞倒了。

    knock into 指“碰倒,撞上某人”,也可指“偶然碰见”。

    The child knocked into the teacher.那孩子撞到了老师身上。

    He knocked into the chair in the dark.黑暗中他撞在了椅子上。

    He didn't expect to knock into some of his friends here.他没有想到在这儿遇见一些朋友。

    小编推荐各科教学设计:

    、、、、、、、、、、、、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篇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西方绘画艺术的历史和中西方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听说读写都是围绕这个而展开的。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中国的绘画艺术的历史和风格及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而展开的。通过做听力训练和热身,让他们对艺术和绘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为接下来西方艺术的学习垫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aims of knowledge(知识目标)

    1) to know the information about art.

    2) to know some relev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2.aims of abilities(能力目标).

    1) to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ability by guessing the content and setting down the key words.

    2)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brief short history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3.affective aims(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to arouse the patriotic spirit of th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team spirit by doing the group work.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虽然这是选修七第一单元的第一个课时,学生在语言理解上会有一定障碍。我们班学生男生为大多数,普遍听力较薄弱,也比较缺乏兴趣。但是高二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高中英语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而且在听听力之前教师会让学生做热身,先熟悉目标词汇,使听力难度降低。在课堂上通过播放自己制作的视频来显示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同时播放《江南style》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舞蹈,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听力课上的紧张情绪。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students-centered teaching.

    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2.task-based teaching.

    听力环节教师创设情境,设置不同的听力教学任务,锻炼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 to know abou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2. to set down the key words while listening.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step1:warming up

    (1) show the art works of fruit.

    (2) brainstorming.

    (3) enjoy a video of chinese painting.

    (4) learn the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在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后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q1.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q2.do you feel happy after seeing them?

    q3.can you think of any other art styles?

    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内容形象直观,激趣导入艺术和绘画这个话题,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绘画的历史。

    step2: pre-listening

    talk about the artworks and guess what period of chinese history each artwork belongs to .

    preview the relev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让学生根据图片猜测这些作品所属的年代

    学生猜词意,读单词

    图文并茂加上老师的讲解,让枯燥的知识生动化,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意识产生的自然过程,并能够较快接受相关词汇。为听力打好基础。

    step3: first-listening

    put the words of time into order.

    听完材料后思考并讨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听力中相关的年代和时期,在之前热身中已熟悉,把时间排序,提高对数字听力的敏感度。

    step4:second-listening

    listen again and take some notes for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who &when).

    分组讨论思考。学生回答问题。

    听细节,此作品是什么人在什么年代创作。

    提高学生听力中把握细节的能力。

    step5: game time (江南style)

    学生观看视频再上台表演

    小游戏是一个小高潮,气氛顿时活跃,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step6: conclusion and evaluation

    思考讨论并回答。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反思自己所学。

    让学生反思的过程其实是让学生做自我评估,对自己的英语学生有一个及时的了解。对教师课堂效率的提高有一 定帮助。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篇4

    高中英语教资教案设计全套篇1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依据教材内容及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下倡导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的理念,使学生在情景中感受、体验和运用新学语言。

    教学内容:

    《牛津英语》5A(上册) Module4 The natural world Unit 3 Parks and places in China

    Page44 Listen and say 以及Page46 Point and say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指读单词: Tiananmen Square, Yu Garden, West Lake, Li River, Sanya, Ocean Park.并说出它们所在的地理位置

    (2)能够背读单词:fish, shark, dolphin, seal, butterfly, Aquarium, Restaurant, Diving pool

    (3)能够使用句型:Can we see…? Yes, let’s go to…。We can see…there.

    (4)能够用简单的句型描述自己熟悉的城市或旅游景点。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参与,感知,体验和小组合作来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中。

    情感态度

    (1)通过对自己家乡和祖国风景名胜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在做小导游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自信品质。

    教学重点: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fish, shark, dolphin, seal, butterfly并运用句型:Can we see…? Yes, let’s go to…。We can see…there.

    教学难点:

    a : 单词Aquarium、Restaurant的读音

    b: 用英文介绍自己最熟悉或感兴趣的城市(名胜),并简单用形容词和介词短语来描述这个城市(名胜)的特征,方位,地理位置,代表建筑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本课课文视频内容,sticker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Step1: Warm –up

    看flash动画,教师带领学生演唱歌曲并做律动《If you are happy》

    [设计意图]

    利用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进入上课状态,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Step2: Free talk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这个城市有代表性的图片来唤起他们的共鸣,让学生用英语We can see……It’s in……简单的描述他们熟悉的城市,在对话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孩子们悠然而生一种热爱家乡的情感。然后总结I love my hometown! I love Qin Yuan!

    T: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s:We can see…。.

    T:Where is it ?

    Ss:It’s in…

    T:Is it beautiful? Do you love it?

    Ss:I love it. I love my hometown. I love Qin Yuan.

    [设计意图]

    通过家乡的风景名胜引出祖国的风景名胜,为后面的教学做不可或缺的铺垫。

    第二部分:教学环节

    Step 1:学习用英语描述祖国的风景及所在位置。

    (1)学习新单词:Tiananmen Square, Yu Garden, West Lake, Li River, Sanya, Ocean Park学习新句型:It’s … It’s in/on…

    (2)连线练习,复习巩固。

    [设计意图]

    通过海洋公园引出本课课文。Let’s go to…

    Step 2 学习关于海洋公园的新单词和新句型

    (1)学习新单词:fish, shark, dolphin, seal, butterfly, Aquarium, Restaurant, Diving pool

    (2)学习新句型:Can we see…? Yes, let’s go to…。We can see…there

    (3)用所学新单词和新句型来编对话。

    例如:

    S1:Can we see the dolphins?

    S2:Yes, let’s go to the Ocean Theatre. We can see the dolphins there.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和海洋公园有关的单词和句型引出本课课文主题“到海洋公园”。

    Step 3 学习本课课文

    Janet: Can we see the dolphins?

    Mum: Yes, let’s go to the Ocean Theatre. We can see the dolphins there.

    Simon: I’m hungry.

    Janet: I’m thirsty.

    Mum: Ok. Let’s go to the restaurant. We can have some hamburgers and some water there.

    [设计意图]

    听一段录音,试着理解其含义,然后看一段视频,自己来翻译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这样可以代替传统的由老师翻译的办法,利于培养学生把单词和句子放入特定语境中理解语篇的能力。

    Step 4 Show Time: Who is the best guide?

    介绍自己喜欢的或者感兴趣的城市或者风景名胜并用简单的形容词和介词短语来描述这个城市的特征,方位,地理位置,代表建筑等。

    分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同时鼓励孩子们大胆创新,说出自己的新词汇。以比赛和表演的形式上台展示并评选出”Who is the best guide?”

    [设计意图]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开动脑筋。

    Step 5:Homework:

    Make a poster of place you like best in China. And describe it in English as possible as you can!

    [设计意图]

    主要是以海报的形式来展示学习成果,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

    1. 资源与方法

    本节课属于五年级上册The natural world“自然世界”模块中Parks and places in China“中国的风景名胜与公园”这一单元内容。鉴于前两个单元分别学了Wild animals“野生动物”和Butterflies“蝴蝶”等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物。为了教材之间的关联,本课编者在设计本课的时候也选取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海洋公园”这一话题。提到海洋公园的时候,孩子们脑海里马上就会想起那些海豚,鲨鱼,海豹等可爱的小动物们。所以我在处理这些生单词并且也是重点单词的时候采取了“直观教学法”。就是大量的运用图片,美轮美奂的生动的图片,让孩子们仿佛此刻就置身于海洋公园,并且活生生的看到了这些小动物们。

    再学习课文之前,先让孩子们自己听录音,猜测含义,再观看视频,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采用了“听说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最后展示环节让孩子们分组讨论,然后以上台展示比赛的方法又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并将本科教学单词举行等运用于实践,推向教学高潮。其中将英语的语用功能发挥到极致。实现了运用语言去做事的能力。

    开始的热身运动采取了全身动作反应法。最后的作业设计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能力意识。

    整篇教学设计围绕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出发。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并且兼顾了三维目标的落实,尤其是对学生爱家乡爱祖国情感的培养体现了英语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道德教育。

    2. 反思与分析

    (1)过分注重多媒体的使用,忽视了传统的板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课件虽然很华丽有趣,孩子们也喜欢,但是鉴于儿童短期记忆的特点,孩子们学过以后很快就忘了。这时如果仅仅依靠多媒体就很难让孩子们清晰明白本课的重点难点。所以如果能够把本课所学的重点单词和句型都清晰的列在黑板上,可以让孩子们看起来一目了然。教师最后根据黑板的提示进行小结,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复习巩固,促进所学知识。

    (2)缺乏纸质图片的应用,会在做游戏的时候力不从心。

    本课所学动物单词相对抽象,让孩子们模仿或者表演,都比较难,如果能把这些动物图片做成纸质的,就能用多种的游戏方法让孩子们巩固练习所学单词。比如我们可以用“What’s missing?” “Who has magic eyes”等闪卡游戏练习单词。

    (3)语音和词汇教学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高中英语教资教案设计全套篇2

    一、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old,short thin,tall,strong, young, funny, kind等。要求学生能听懂句型,并结合这些句子表达的情境,学会恰当地替换句中的单词。逐步学会听、说、读、写单词:old,short,thin,tall,strong。

    二、教学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对话和情景,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Let’s start部分在学生用书当中首次出现,教师应正确理解此部分的辅垫作用,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使用,并帮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的变化。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以及本课时的八张单词卡。

    2.准备一些教师的照片或图片。

    3.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

    1.Warm-up(热身)

    (l) 教师播放Let’s start下面歌谣的录音,让学生听歌谣猜单元话题,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第一单元英语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过的句型:“I have a new friend. He’s tall. He’s strong, too.”并结合相关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复习 strong, tall, short,thin等词,为本课时听、说、读、写这些单词做好准备。

    (2)日常口语练习,内容可参考如下:

    T:Hello, everyone! Welcome back to school! Nice to see you!

    Ss: Nice to meet you!

    (3) 问学生几个问题,引出本课重点内容。具体会话可参考如下:

    T:Hi,everyone!Nice to see you again.What grade are you in now?

    Ss:We’re in Grade 5.

    T:Do you like your new English books(new classroom, new teacher)?

    Ss:Yes!

    T: What are we going to talk about in Unit 1?Guess!What’s the topic of Unit 1?

    2. 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l)教师出示Let’s start部分图片,介绍说: Rabbit has many new teachers in her school. Do you have new teachers? 引导学生根据情景图的提示描述新教师。然后教师说:“今天我们将学习怎样描述新教师。Sarah将为大家介绍几位新教师,大家在先看一看有哪些是新教师?

    (2)出示Let’s learn部分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说: They are Sarah’s teachers. Describe these teachers.引导学生结合预习部分回答出 strong, tall, short, thin等旧词,然后结合图卡向学生呈现新词:youny,kind old,funny。教师可利用简笔画、单词卡片或实物图片等—一教授新词,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读。

    (3)教师可播放单词的声音,让学生在听过一遍后跟读单词,逐步掌握正确的读音。

    (4)教师根据以下信息请学生判断会话中描述的教师是 Let’s learn配图中的哪一位: Mr Hu is the art teacher. What’s he like?He’s short and thin.完成前面铺垫的学习任务,让学 生猜出哪位是Sarah的新教师。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 Let’s learn部分所提供的替换句型,描述Sarah的其他两位新教师,练习巩固所学新词。

    (4)试着写单词。

    教师范写四会单词,让学生跟写或在单词卡片背面仿写,达到听、说、读、写 四会掌握新词的目的。

    3.Let’s play (趣味操练)

    (1)Let’s find out (找一找)

    教师指导学生用所学新词和句型描述Let’s find out部分几位教师的体貌特征,然后找出正确的图片。完成这项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八张新词卡片继续进行结对或小组活动,如: My new Chinese teacher is tall and strong. Who is he? 让其他学生选出正确的图片。

    (2)Let’s sing (唱一唱)

    教师放歌曲“My new teacher”的录音,学生跟唱,进一步在音乐节奏中感知新词。

    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巩固与扩展)

    (l)让学生做本单元 A Let’s learn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让学生模仿Let’s find out部分的录音,读给朋友或家长听。展示不同教师的图片,让学生猜出是教哪个科目的教师,然后用所学新词描述这些教师的外貌特征。

    (3)让学生参照 Let’s find out部分设计一些谜语让大家清一猜。可以参考以下语言: She is tall. She’s beautiful. She’s very young. We all like her. Who’s she?

    (4)让学生把新学的歌曲唱给家长或朋友听。

    5. 小结

    单词:old,short thin,tall,strong, young, funny, kind

    教案点评:

    提供第一课时教案示例。本课时Let’s learn部分主要是通过情景会话,谈论美术教师的样子,来让学生学习单词:old,short thin,tall,strong, young, funny, kind等。教学设计适合与学生身边的人物相联系,尤其是新老师。可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tall, short, thin, strong等词汇,再进一步学习本课新生词。达到描述不同图片人物的要求。利用一些活动来巩固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人物图片,进行结对或小组活动,如: My new Chinese teacher is tall and strong. Who is he? 让其他学生选出正确的图片。

    高中英语教资教案设计全套篇3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短语:visit my grandparents,see a film,take a trip,go to the supermarket.

    2. 掌握重点句子What are you going to do?I am going to ...进行简单的提问与回答关于计划的相关动作,并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真实交流和运用。

    3.在对话交流中使学生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培养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掌握四会短语和A Let's learn部分中进行简单的提问与回答关于计划的相关动作。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单词图片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Step1.Preparation

    1.Greeting

    2.Let’s talk about our life.引用学过句型?,操练交流。

    Step2 Presentation

    (1)展示本部分的图片?,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并让学生回答。 Who are they?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教师组织学生分为3-4人一个小组,尝试着猜想他们在讨论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讨论的有关be going to表示将来时简单计划的话题。

    单词呈现

    (2)教师展示本节课的短语图片,引领学生学习这些重要的短语,并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记忆短语visit my grandparents,see a film,take a trip,go to the supermarket。

    听音正音

    (3)听录音,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学习1中的内容,并指导学生记忆关键词。

    Pair work

    (4)展示重点句型,并加以操练What are you going to do?I’m going to 组织学生讲所学短语运用到语句中,进行交流练习。

    Step3 .Practice

    1、 听音贴图。

    2、 看图快读单词。

    3、根据板书呈现的单词,利用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I’m going to.自编对话

    4、听力小练习,播放教师自编的录音,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学习2中的内容。

    Step4. Production

    Make a plan

    (1)根据上部分内容,指导学生加以总结,再次出示重点语句,带学生朗读并翻译,理解其功能用法。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I’m going to...。

    (2)创编对话,指导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周末计划,完成任务。

    (3)创设情境,小组内互相采访,创编简单的对话,讨论周六日的周末计划,小组内表演。

    (4)小组内展示对话。

    Step5.Progress

    1、 做配套相应的练习。

    2、 Summary: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 ?

    3、 Homework :

    (1)学生背诵并抄写本课时的四会单词。

    (2)制定一个简单的下周计划,运用be going to短语加以交流。

    高中英语教资教案设计全套篇4

    一、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在图片和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对话大意,并回答对话下 面的问题。

    2.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

    教学重点 生词chase, mice, bad, hurt的意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

    教学难点 能够听、说、读、写,并在情景中运用以下句型:be + 表示情绪的形容词询问他人的情绪或描述自己的情绪。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二、自主学习

    Step1.Preparation

    1.Greeting

    2.Let’s talk about our life.引用学过句型,操练交流。

    3、学习Let’s try

    ( 1 ) 播放Let’s try中的内容,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学习1中的听力任务。

    (2)播放Let’s try中的录音,给出学生题目中的情境,指导学生完成听力选择。

    三、合作探究

    1、完成Let’s try后,教师提问:What film do they watch ?请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片获取信息。

    2、就卡通片的具体内容提问:what is the cat’s job ? What does he often do? Why does he do that ?请学生再次观看动画获取信息。

    3、教师提问 how do the mice feel ? How does the cat feel ?引导学生回答:they are afraid of him . The cat is angry with them .

    4、教师呈现Let’s talk 的插图,引导学生看图理解chasing意思,并理解新句子:maybe your cat is chasing a mouse now !

    四、展示交流

    1、听音答题

    2、听音跟读

    3、角色朗读:师生、生生、同桌分角色朗读,注意语音 语调。

    4 我是情绪控

    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派两名代表到讲台前,一组表演一个场景,另一组描述当事人在这种场景中的感受,教师提问:How does he \she feel ?扩大操练范围。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篇5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寻找每段的主题句归纳文章结构。

    2、学生能够通过在课文中寻找相关表述感知作者态度。

    3、学生能够基于文本信息和话题相关语言,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封回信,表达个人感受。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通过寻找每段的主题句归纳文章结构。

    2、学生能够通过在课文中寻找相关表述感知作者态度。

    3、学生能够基于文本信息和话题相关语言,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封回信,表达个人感受。

    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andlead-in (5 mins)

    1、教师展示国外志愿者教师支教照片,引入本课主题:书信分享支教见闻和感受

    2、教师介绍本课主人公——来自澳大利亚的Jo来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做志愿者教师。

    3、指定一名学生课前准备,在课堂上结合PPT做3分钟口头报告,补充介绍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情况。

    [教学目的]本环节的目的是激活话题词汇和背景知识图式。从单元主题到本课主题,让学生根据图片预测文章内容,激活相关词汇并;学生课堂口头报告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并展示相关词汇。

    Step2:Reading forstructure

    1、教师通过课文所配的10幅图片让学生预测课文内容。

    1、教师要求学生快速通读全文完成段落大意的配对练习验证预测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全文的整体结构。

    [教学目的]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不仅让学生学会寻找中心句,而且让学生从每个段落的中心句归纳出课文整体结构,让学生回顾信息交流类书信的写作结构。

    Step3:Reading fordetails (10 minutes)

    1、教师要求学生先同桌配对合作,然后按照学习小组分组合作,仔细阅读文章细节找出信息,完成下列表格(划线部分是学生需要填出的部分):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中的相关语言和信息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教学目的]本环节的目的是在把握文体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细节,通过语言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让学生对本课有进一步理解。课堂组织形式有个体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小组合作的好处是可以通过讨论得到同伴支持,加快理解速度,加深理解程度,课堂气氛也比较热烈。

    Step4:Language inuse

    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的语言特色——描写生动、细致。

    2、教师要求学生模仿课文语言造句或者补全句子,谈谈自己的学校。

    1)描写学校

    a、 Well, it’s a bushschool – the classrooms are made of bamboo and the roofs of grass、

    b、 Well, it’s a ____schoo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教学

    a、 The other day I wasshowing the boys the weekly chemistry experiment when, before I knew it, themixture was bubbling over everywhere! The boys who had never come acrossanything like this before started jumping out of the windows、

    b、 The other da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en, before I knew i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家访

    a、 We walked for two anda half hours to get there- first up a mountain to a ridge from where we hadfantastic views and then down a steep path to the valley below、

    b、 We drove for 1 and ahalf hours to get to Shanchong village in Changtai county – first up a mountainto a ridge from where we had fantastic views and then down a steep path to thevalley below、

    [教学目的]语言必须在运用中内化,本环节的目的是要提升学生正确运用新学到的语言结构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语言操练当中对文章内容加深印象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当中。本环节的语言操练形式主要是看图给关键词造句,其他的训练形式还可以包括朗读重点段落、句型转换、句子翻译等等。

    Step5:Writingactivity

    1、教师提出写作任务: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写作任务。其中一人为记录员,其他三人各负责一个问题。

    3、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分享各小组的观点。

    4、教师对学生的写作给与点评。

    [教学目的]本环节的目的是提供学生展示运用本课所获取的信息和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述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Step 6 Homework

    1、小组课后修改课堂上完成的回信后上交。

    2、课后上网查阅有关徐本禹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教学目的]课堂上着重口头表达,课后着重学生落实在笔头上,二者结合,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篇6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英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必修1 Unit One, The first period。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本单元以及本教材的第一节课,本课谈论的是:朋友是不是仅限于人类、朋友的真正含义、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等关于朋友的话题。本课涉及的有陈述句和疑问句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掌握和运用等语法要点。学生从初中到高中,来到一个新的学校,同学彼此陌生,不免想起老同学,老朋友。这样的话题正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本课的内容和语法的启发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能使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对综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目标

    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和使用陈述句和疑问句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2、讨论朋友和友谊。

    3、学习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

    技能目标:

    1、学会阅读的技能——scanningand skimming 。

    2、通过谈论朋友和友谊,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解阅读文段,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

    1、患难之交才是真朋友。

    2、知音难得。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文化意识:

    认识德国纳粹党。让学生了解那段德国法西斯残害犹太人的历史,使学生在感受外国历史文化的同时自然而然的习得语言。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训练scanningand skimming等阅读技能。

    2、认识朋友的真正含义以及与人相处的问题。

    难点:

    1、阅读技能的训练。

    2、陈述句和疑问句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互相转换(人称的变化、时态的变化、指示代词、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和动词的变化)。

    (四)教具

    本课利用录音机、投影仪等辅助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展开话题提供丰富的材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法分析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本课采用讨论法,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在读前阶段我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是不是只有人与人之间才可以交朋友,然后在阅读中通过安妮的日记向学生说明我们也可以与动物及无生命的日记交朋友。在深刻理解、充分训练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几个与本课有关的话题,展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通过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把语言知识和技能主动转化为交流能力,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培养学生大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学法分析

    教务于学。传统教育的弊端是教师“满堂灌”,只重视怎么教而忽视怎样学,结果高分低能的现象十分严重。为了改变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被动状态,我通过创设话题,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自学、自做、自助、自悟,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用所学语言去实践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感悟体验所学语言的规律,培养语言意识,积累语言经验,形成语言感觉,达到语言运用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不仅仅是掌握几个单词和句型,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语言来交流思想,办实事。因此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务于新知

    一节课的良好开始,对于整节课教学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Warming up 部分我分四步进行:

    1、用问问题的形式导入(屏幕显示)。同时板书Unit 1 Friendship。

    Do you have any friends? Are you good to your friends?

    Which kind of friend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friend?

    2、做调查:在Warming up部分有5个问题,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屏幕上显示下列表格。

    3、调查结果:显示各得分情况所对应的调查结果,让学生自行对照。

    Grade 1 (5分以下) 直截了当,做事果断,没考虑不良后果。

    Grade 2 (10分以下) 能用更合理的方法处理问题,又不伤朋友之间的感情,但自己的利益有时会受损。

    Grade 3 (10分以上) 不伤感情,又能保全自己利益。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发生的真实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最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让学生兴趣和热情倍增,这样能促使学生很快进入语言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去,愉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4、学习三句谚语,使学生明确对待朋友和友谊的态度。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难之交才是真朋友。

    Real friends are few and far between. 知音难得。

    Long distance separates no bosom friends.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二)创设话题,教学新知

    新课程指出,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合作者。

    1、我布置Pre-reading部分的几个问题启发学生对“朋友”和“友谊”进行思考,使学生明确不仅人与人之间可以做朋友,日记也可以成为人们的朋友。接着让学生就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个别学生回答问题。

    接着屏幕显示我补充的问题:

    Why do you need friends?

    What do you think a good friend should be like?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篇7

    一、 教学内容: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1 (上)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和校园生活有关的常用单词、词组与句型。

    2.学会描述校园生活和学校设施。

    High school is a time of discovery, learning and hard

    work!高中是探索、学习和辛勤劳动的时期。

    Huge campus and low-rise building 学校面积大,没有高层建筑。

    Twelve laboratories are available for different

    experiments.12个实验室可供不同试验使用。

    Each room comes with its own bothroom and Internet

    access.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卫生间和英特网接口。

    3.学习阅读技巧:skimming&scanning。

    4.语法:定语从句(一)

    【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

    一、 重要单词:

    access achieve attend assembly article available average canteen club

    challenging context donate display experience extra graduate gym heading locker

    low-rise literature poster relax。

    二、重点词组:

    class teacher 班主任.

    at ease with 和….相处不拘束.

    school hours学校作息时间.

    earn respect from 赢得…的尊敬.

    sound like听起来象.

    for free 免费 get a general idea 了解大意.

    as well as 除….以外, 也.

    key words 关键词.

    word by word 逐字逐句地.

    find one’s way around 认识路.

    develop an interest in 培养对….的兴趣.

    surf the Internet网上冲浪.

    【难点讲解】

    1. What is your dream school life like?

    你理想中的学校生活是什么样子?

    这里 dream 表示心目中最理想的. 如 dream team (梦之队)。

    2. Going to a British high school for one year was a very enjoyable and

    exciting experience for me.

    去一所英国中学读书一年对我来说是一次令人愉快和兴奋的经历。

    Going 在本句里作动名词,它和后面的to a British high school for one year构成动名词短语作句子的主语。Go

    to a British high school本来是个动词词组,在go 后面加上ing 后,它就具备名词的特性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或表语。

    动词的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都可以作定语,但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现在分词作定语常表示“令人…”、“正在….”;例如exciting news,

    sleeping dog; 过去分词则有被动或完成的意思,常表示“感到….的”、“被….的”,例如: an excited crowd of people,

    broken heart.

    3. I was very happy with the school hours in Britain because school starts

    around 9 a.m. and ends about 3.30 p.m.

    我对英国学校的作息时间很满意因为学校大约上午9点开始上课,下午3点半左右放学。

    Be happy with=be pleased with, around=about。

    4. This means I could get up an hour later than usual as schools in China

    begin before 8 a.m.

    这意味着我可以晚一小时起床,因为在中国学校8点钟上课。

    as adv.同样地, 被看作, 象

    prep.当做

    conj.与...一样, 当...之时, 象, 因为

    本单元多次出现as, 用法各不相同,应注意比较。另外as 还可以构成一些常用词组:as if就好像, as far as就….而言, so as

    to以便于, as for至于, such as例如,等等。

    mean: 意味着, 后面通常加名词或宾语从句。例如:

    The attack of Pear Harbor meant a declaration of war with the United

    States.

    The raise of salary means that I can send my daughter to a better

    school.

    5. He also told us that the best way to earn respect from the school was to

    work hard and achieve high grades.

    他还告诉我们赢得学校尊敬的最好方法是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

    The best way to do sth is to…..结构用来表达做某事的最好方法是….., 例如:

    The best way to learn English is to use it as often as possible.

    6. I found the homework was not as heavy as what I used to get in my old

    school, but it was a bit challenging for me at first because all the homework

    was in English.

    我发现这儿的家庭作业没有我原来学校的多,但一开始对我有些挑战性,因为所有作业都是英语的。

    As…..as, 中间加形容词或副词,一般要连接两个相同的句子成分, 请比较下面两句话:

    You hate him as much as I (=You hate him as much as I hate him).

    You hate him as much as me(=You hate him as much as you hate me).

    Used to 过去常常, 隐含的意思是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同。例如:

    She used to study very hard. ( She does not study so hard any more).

    Used to 的否定形式是usedn’t to/ didn’t use to

    注意:be used to sth/doing 表示习惯于….

    7. Cooking was really fun as I learnt how to buy, prepare and cook

    food.

    当我学着怎样买菜、洗菜、烧饭时,烹饪真的是一件有趣的事。

    fun是名词,有趣的事情, 副词really并非修饰它,而是修饰前面的be动词was

    试比较: He is really a funny guy. 和 He is a really funny guy.这两句意思虽然相同,

    但really修饰的对象不同,因此说话的侧重点也不同。

    8. I do like eating desserts after meals as you mentioned in your

    article.

    就像你在文章中提到的那样,我的确喜欢在饭后吃甜食。

    Do、did在陈述句中,用在动词前表示强调,可译作的确、确实。

    9. Upon finishing his studies, he started travelling in China.

    完成学业之后,他开始在中国旅行。

    介词upon/ on加doing相当于带as soon as 的时间状语从句。

    Upon finishing his study=As soon as he finished his study

    10. Former student return from China

    一位校友重中国归来

    former, past, old 虽然都和过去有关,但 侧重点不同。 former:“过去曾经是...的、 前任….”, past: “过去的”

    old“老的、从前的”。例如: former president前总统,past experience以往的经验,my old school我的母校。

    11. earn, achieve和gain

    这三个单词的基本意思都是“get”但含义不尽相同, earn :get as the reward of work(挣,得到…作为工作的回报),

    achieve :get what you want by effort(成就,通过努力达到某个目标),

    gain和“get”的用法最接近,它对得到的方法和内容都没有具体要求。常见搭配:

    earn money/ a living/ one’s respect/ one’s bread, achieve a gaol/ success/

    purpose/ high grade, gain experience/ weight/ an advantage over/ time/ the upper

    hand( 占上风)/ ground(取得进步).

    【语法】

    定语从句(1)

    用来说明主句中某一名词或代词(有时也可说明整个主句或主句中一部分)而起定语作用的句子叫作定语从句。定语从句的作用和作定语的形容词、介词词组、分词词组相似,有时可以相互转换,例如:金发女孩可译作a

    blonde girl ,a girl with blonde hair或a girl who has blonde hair。定语从句通常由关系代词that/

    which/ who/ whom/ which/ as或关系副词when/ where/ why引导,这些词既指代主句中要说明的名词或代词,

    又充当从句中的某个句子成分。请看例句:

    1.Tom is the only person who can keep a cool head in time of

    crisis.(who指代主句中的先行词person,在从句中作主 语)

    2.Tom is the only friend whom(或who) I can rely on. (指代friend,在从句中作宾 语,

    所以常用代词who的宾格形式).

    3.China is no longer the weak nation that she used to be. (关系代词that指代weak

    nation,在从句中作表语)

    4.The school whose floor space is very limited can’t take in one more

    student. (关系代词whose指代the school’s ,从句中作floor space的定语)

    5.I like to go to the gym where I can have a work-out after sittiong for a

    day. (关系副词where指代主句中的地点状语gym 在从句中作状语)

    【阅读技巧】

    Skimming & Scanning

    Skimming略读,skim原意是轻轻掠过表面,作为阅读技巧是指通过浏览文章标题,主题句,插图和图表等方法了解文章的大意。 Skan,

    本意是扫描,这里指用眼光快速扫视书报等材料寻找我们想要的信息。他们的区别在于Skimming是为了了解文章的大意,而Scanning是为了寻找某些具体信息。Skimming

    & Scanning都是快速阅读的重要策略,也是信息时代我们必备的技能。尤其是在阅读英语时,注重练习Skimming &

    Scanning可以帮助克服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如finger-point reading, lip reading),提高阅读速度。

    【补充阅读】

    阅读这篇文章,根据中文提示和上下文写出所缺的单词:

    My School Day

    I leave home at 6:45 and walk 20 minutes to ______(赶) a bus to school. The

    bus is a special one just for kids going to my school. The _______(路程) on the

    bus takes an hour because it has to keep stopping to pick up other students

    along the way.

    When I arrive at school, I______(领取) my Tablet PC from the Flexi (Flexiable

    Learning Centre). Then I go to my Tutor Room for Registration at 8:30. We listen

    to announcements to see what special things are happening at school today or

    this week.

    At about 8:50 we leave Tutor Room to go to our First Period. Every day I

    have a different Lesson the first period. Normally it is Humanities but I also

    have Maths, Drama and Music, and French on the other days. Each period lasts an

    hour.

    All my lessons are in different rooms and places around the school. Each

    Room either has a three_____(位) number or a name. The numbers are very hard to

    remember!. I have different teachers for each lesson. I have a _______(存物柜)

    where I can store some of my stuff but otherwise I have to carry it all around

    with my in my bags.

    Swipe Cards

    Every Student carries a swipe card. We swipe into every lesson to let the

    school know that we have _____(参加) that certain lesson and to know where we are

    in case of emergencies.

    On the Swipe Card there are two stripes, a black and a brown. The brown is

    to swipe into lessons and the black is to get into the toilets and

    buildings.

    We can put money on our Swipe cards instead of carrying cash around. When

    we want to pay for snacks at the Tuck Shop or canteen we just hand over our

    cards and they deduct the money.

    Subjects

    Maths, English Science ICT

    Drama Music Art PE

    Humanities (History, Geography, and Religion) French or Spanish

    Time Table

    9:00 1st Period

    10:00 2nd Period

    11:00 - 11:20 Break

    During break, I have a snack and play and chat with my friends. Usually we

    play IT a chasing game. Snow ball fight when it snows is dead fun.

    11:20 3rd Period

    12:30 4th Period

    1:30 - 2:10 Lunch

    I bring a packed lunch to school but occasionally I have school dinners in

    the School______(食堂).

    2:10 5th Period

    3:10 End of School

    Sometimes I stay after school for clubs.

    Canteen

    The Canteen is open at Lunch Time and Break Time. Most hot food is served

    only at lunch time. Chips are only_______(买的到) on Mondays and Fridays.

    【同步练习】

    一、 用适当的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填空:

    1.I still remember the time _______ I first became a high school

    student.

    2. There are many places in London _______ you can buy a cup of coffee.

    3. That is the reason _____ he is so keen on school activities.

    4. China is a country_______ history can be dated back to 3000 BC.

    5. He is driving a car ______ can travel at 150 mile per hour.

    6. He has to fly to all the major cities of the world ______ his company

    has set up offices.

    7. The lady _____ we met in the bar is eyeing us from the corner .

    8.We are facing the same problem ____ we did years ago.

    二、将下列每组句子合成一个带定语从句的复合句:

    1. The anti-Japanese aggression war broke out on July the 7th. It lasted

    for eight years.

    2. On his website we saw some photos. Mr. Lee took these photos in

    Europe.

    3. On the way to school I saw some trees. Their leaves were eaten up by

    insects.

    4. Shelley likes to spend her leisure time in the students’ union. She can

    meet man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re.

    5. Jane’s father wants her to be a singer. He himself has always wanted to

    be a singer himself.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篇8

    Ⅰ. Teaching Basis (教学依据)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Ⅱ. The Type of the Text (课型) :Revision (复习课)

    Ⅲ. Teaching Methods(教学方法): Question-based method(提问式),Group discussion

    method(小组讨论法),Cooperative learning(合作探究),Practicing(练习).

    Ⅳ. Teaching Aids (教学手段) :Multimedia computer(多媒体电脑),Learning

    paper(导学案),Blackboard(黑板).

    Ⅴ. Teaching Aims(教学目标) : ①Knowledge aims(知识目标):

    words: achievement, specialist, organization, hard-working, confident….. phrases: put to death, mean doing, either…or…, the bond between……, structure: only+…., It is/was+….+that…. grammar: Subject-verb agreement.

    ②Ability aims(能力目标):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the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s, enable students to describe people using the adjectives.

    ③Emotional aims(情感目标):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what makes a

    person great.

    Ⅵ. Teaching focuses(教学重点):Get the students to review and consolidat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is unit.

    Ⅶ. Teaching difficulties(教学难点):Get the students to turn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to

    their ability.

    Ⅷ.Teaching procedure(教学过程): Step 1 复习学案情况反馈(1分钟)

    Step 2 lead-in :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过渡到知识竞答类节目《一站到底》,本节课也将模仿这种模式授课。依次介绍本节课的竞答规则:

    本此活动分为五轮淘汰赛,全班共八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名选手(作为本组站神)进行参与:

    →→第一轮采用记单词的方式,进行车轮大赛,最终淘汰掉一个小组,剩余七个小组成功晋级第二轮,成功晋级的小组将获得5分,加入到本组的总量化分数中;

    例:

    1. n.成就,功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n. 巢,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n.福利,福利事业 _________________ 8..n. 联系,关系,结合,纽带_________ 3. n,项目,工程,规划 _________________ 9. n. 观察,观测,遵守 ______________ 4. n.学会,学院,协会 _________________ 10. n. 童年,幼年时期 ________________

    ???.

    →→第二轮节采用记短语的方式,在成功晋级的7个小组中进行车轮赛,最终淘汰掉两个小组,剩余5个小组成功晋级第三轮,成功晋级的小组将获得的分数为上一轮得分的二倍(即5_2=10); 例:

    1.过着…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 6 .离开,启程,出发 ________________ 2.涌上心头,涌入脑海 ______________ 7.藐视,瞧不起 ___________________ 3.查阅,参考,谈到 _______________ 8. 碰巧,凑巧 ___________________ 4.偶然遇见,碰见 ________________ 9 继续,坚持 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轮采用背诵句子的方式,在成功晋级的5个小组中进行车轮赛,最终淘汰掉三个小组,剩余两个小组成功晋级第总决赛,并且这两个小组均获得一次免答权,这两个小组将获的分数为上一轮得分的二倍(即10_2=20); 例:

    (1)她的一生全都奉献给了中国妇女和儿童的医疗事业。

    She (2)这意味着我们要返回前一天晚上我们离开时黑猩猩一家睡觉的大树旁。;

    back to the place we left the family sleeping in a tree (3)简预先提醒我们,到下午的时候我们就会又脏又累,她说对了。

    (4)她母亲头几个月来帮过她的忙,这才使她得以开始自己的计划。

    begin her project.

    (5) 比方说,她的一个重要发现是黑猩猩猎食动物。

    was that chimps hunt and eat meat. ???

    →→第四轮为复活赛,在前三轮车轮赛中被淘汰的6个小组,均可获得一次复活机会,但是复活赛的要求非常苛刻,每个参赛的小组必须能够正确背出随机指定的3个句子,8个短语,10个单词,如能成功过关,将直接晋级总决赛,但不享有免答权;假如没有成功过关,所有分数将清零。 例:

    (1)她的一生全都奉献给了中国妇女和儿童的医疗事业。

    speakers.

    A. go on B. carry on C. carry out D. work on

    3. The new equipment ________ the disabled during the 2008 Beijing Paralympics. A. was intended for B. was intended to C. intended for D. intended to

    4. He was an ________ poet at that time and his _____ poems spread through all the country. A. inspired;inspired B. inspiring;inspired C. inspired;inspiring D. inspiring;inspiring

    She (2)这意味着我们要返回前一天晚上我们离开时黑猩猩一家睡觉的大树旁。;

    ???

    注意事项:(1)小组加分不累计。

    (2)前三轮车轮赛中,每次选手必须更换,从第四轮开始可自由安排,各

    小组相互监督,如有违规取消其参赛资格及所得分数。

    (3)每轮车轮赛中间设1-2分钟准备时间。 (4)参赛选手在准备时间内抽取答题顺序。

    设计意图:(1)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效率。 (2)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增强竞争意识。

    (3)尝试一种新的模式,改变英语课堂的沉闷现状。 Step 3 Summing up (总结):

    Step 4 Homework :(1)写作专题突破, 根据提示用英语写一篇介绍宋庆龄的短文。

    (2)Review and summarize what you have learned in Unit 1. (3)Preview the next unit.

    Step 5 Blackboard Design (板书设计):

    back to the place left the family sleeping in a tree (3)简预先提醒我们,到下午的时候我们就会又脏又累,她说对了。

    and she is right.

    1.与某人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出,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胆的说,直率的说______________ 4.迫不及待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_ 5.获得博士学位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某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不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大学入学考试(高考)______________ 1 .vt&vi. 举动,表现________________ 2 .vt. 观察,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 3. vt&n. z尊敬,尊重,敬意_________ 4 . vt&vi.讨论,争辩,辩论___________ 5. vt.鼓舞,激发,启示_____________ 6 .vi.谈到,查阅,参考_______________ 7. vt,计划,打算 _________________ 8.vt 递送,生,接生,发表___________ 8.adj.直言的,坦诚的_______________ 10. adj.值得的,值得做的______________

    ……….

    →→第五轮为总决赛,所有进入的总决赛的小组,将随机抽到一个单选题目,请在20秒的时间内给出答案,并进行解释说明,如果回答错误将直接被淘汰。直到剩余最后一个小组,最后的胜利者的小组将获得“站神”的称号,并将获得全场分40分。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篇9

    教学目标

    1) Important vocabularies

    Daily; advertisement; check interview; fix; develop; hand; add;

    deliver; speed; latest; publish; avoid; besides; get down to ; face-to face;

    be popular with somebody; as well; care for

    2)Daily expressions

    Are you /Will you be free then?

    Yes, I'd be fee. I'd like to go.

    Let's go together then. I'll meet you at the theatre at six - thirty .

    Good! See you then.

    What time shall we meet?

    Where is the best place to meet?

    What about meeting outside? I suggest…

    3) Useful phases

    What's on…? Is there anything good on?

    They are said to be very good.

    Finally, there is no more time left for adding new stories.

    4) Grammar

    V.-ing Form is used to be Subject and Object

    教学建议

    能力训练

    1.通过口头练习,学会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表达方式。

    2.学会介绍事物及报刊杂志的方法,了解这种文体的写作技巧。

    德育渗透

    1.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懂得任何一件事物都得付出很多的劳动,懂得爱惜报纸,爱惜各种书籍。

    2.通过对报纸各版面的介绍,扩大了同学们的眼界,增强了他们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师生互动活动

    Lesson 13:口头练习:对话交际功能——日常生活用语。

    Lesson 14:学生扮演主编介绍报纸出版的过程。

    Lesson 15:学生扮演主编介绍《中国日报》的内容。

    Lesson 16:笔头练习:写一篇介绍一种报纸或杂志的英语论文。

    教材分析

    从本单元的对话来看,主要是学习如何用英语提出约会以及如何应答约会的日常用语,如:询问对方是否有空,建议会面时间和地点及如何应答的日常用语,并能运用Will

    you be free?到It’s.. What about…?等最为普通的语言功能进行日常交际, 同时也注重check, fix, face-to face,

    deliver, take a photograph, pass on, get down to, as well, what’s on

    等重点词汇和短语在本单元中学习,本单元中的阅读课主要内容是了解报社一天的工作和报纸的出版过程及《中国日报》的一些情况,同时在这里运用了重点语法知识,V.-ing形式充当主语和宾语的用法。

    重点知识讲解

    1.Sure, go ahead.行,请便吧!

    1)Sure这里作副词,表示肯定(=Surely,Certainly,Of course)

    2)Go ahead有下列几种常用的用法:

    A.(用于祈使句)尽管去做

    —May I use your dictionary? 我可以用你的词典吗?

    — Yes, go ahead.行,你尽管问吧!

    B.继续做(某事) go ahead with sth.

    Don't stop. Just go ahead with your work.不要停下来。只管干你们的活。

    C.领先;先走一步。

    You go ahead and tell them we're coming.你先走一步,告诉他们我们就来。

    D.取得进展;有进步。

    The modem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are going ahead rapidly.

    现代工农业正在迅猛发展。

    2.They’re said to be very good.据说他们都很不错。

    不定式“to be very good作主语补足语,说明主语的情况。全句相当于It is said that they are very good 或

    People say (that) they are very good。

    这类句子在转换时,要注意不定式的形式变化。

    (1) It is said that he is translating the book into English. = He is said

    to be translating the book into English.

    (2) It is said that he has translated the book into English. = He is said

    to have translated the book into English.

    3.Cover the events 采访这些事件。

    cove vt.1)对……进行新闻采访

    All the reporters want to cover the important events as soon as

    possible.所有的记者都想尽快地对这些重大事件进行采访。

    2)覆盖

    You can put out the fire by covering it with a wet

    quilt.用一条湿棉被把火盖住,就可以把火扑灭。

    3)行程为……;走……

    By sunset, we had covered thirty miles. 日落的时候,我已走了三十英里。

    4.…fix a time for a face- to- face interview with them.

    约定时间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采访。

    1)fix v.

    A. agree on; arrange 约定;安排;商定

    We’ve fixed the date for the meeting.我们以约定了会议的日期。

    B.repair修理

    She is fixing a shelf to the wall.她正把一个架子固定在墙上。

    fix one's eyes on:用(眼睛等)盯住

    fix one’s attention on 把(注意力)集中在……

    He stood there, his attention fixed on the notice on the

    wall.他站在那儿,集中注意力在看墙上的布告。

    2)face-to-face

    A.adj.面对面(作定语)

    face-to-face argument面对面的争论 类似的短语:

    heart-to-heart;交心的 hand-to-hand短兵相接的

    B.面对面地

    face to face with sth. /sb.面对面看……(作状语);类似的短语:

    shoulder to shoulder;heart to heart;hand in hand; arm in arm

    5.They go to the newspaper's own library to look up any information that

    they need.他们到报社自己的图书馆去查阅他们需要的资料。

    (1)that they 

    need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information。关系代词只用that而不用which,因为当先行词之前有不定代词all,any,every,no,some等修饰时或先行词本身就是不定代词(如anything,something,nothing,all等)时,其后的定语从句常用关系代词引导。如果that在定语从句中作宾语,that可以省略。

    Have you got any book that interests you much? 你有没有使你感兴趣的书?

    2)look up

    A.查阅;查找

    If there are words you don't understand, look them up in the

    dictionary.如果有不认识的词,就查字典。

    注意:“查字典”应为look sth up in the dictionary而不能说look up the dictionary.

    B.看望

    Don't forget to look me up when you come to Beijing.到了北京别忘了来看我。

    6.work at, work on的区别

    work on sth.中sth.是work的具体对象,work at

    sth.中sth.只说明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即时间、精力用在某一方面的事情上),而不在于说明正在做什么。如:

    When the boy saw the soldiers, he stopped working on the branch, stood up,

    and took off his cap. 小男孩看到了这些士兵,便停止了削树枝,站了起来,取下帽子。(树枝是具体的对象)

    work on还表示“继续工作”“努力影响或努力说服”。

    Can you work on him to make him change his mind? 你能努力说服他改变主意吗?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cap,coat,shoes,sweater,jacket,gloves,trousers等单词;能在四线格中基本规范地抄写上述单词,并尝试借助拼读规律记忆单词。

    2.能够根据单复数形式分别用This is a ...和These are ...来介绍不同的衣服。

    3.能够跟随录音大胆模仿说唱本课的歌谣。

    二、教学建议

    A. Look,listen and chant.

    复习和热身

    能够读懂介绍自己城市的季节、天气和穿衣指数,以及询问对方城市的天气和穿衣指数的明信片,并提炼其中的主要信息来选择填空。

    2.能够模仿录音,较为流利地朗读明信片上的文字。

    3.通过选词填空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城市的天气和穿衣指数。

    4.了解英文明信片的基本格式。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2000字精选


    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在开始教学前就要认真规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可以让教学工作能够更加的科学化。你知道教学设计怎么书写吗?编辑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单元教学设计模板,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1】

    一、教学(学习)目标

    1.学习介绍科学发现过程和成果、展现科学研究艰辛与乐趣的知识性读物,感受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2.掌握知识性读物如复杂的说明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等的阅读方法,学会在阅读时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3.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4.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学习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

    本单元是一个戏剧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探索与创新”。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介绍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和发现,属于知识性读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实用性阅读和交流”这一任务群中对“知识性读物”提出的要求:“自主选择一部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普作品或流行的社会科学通俗作品阅读研习。”

    教材单元导语:“主要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阅读时要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间接”

    教材中明确给出的四个“单元学习任务”。

    二、教学(学习)重点

    1.通过多篇精读,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艰辛经历。

    2.能发现、探究学习生活中的现象,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说明事理,完成一篇研究性说明文。

    3.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用自己熟知的生活语言、知识、事件阐释见解,初步建构用以输出创造性思维的语言形式。

    同教学(学习)目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为:

    1.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2.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解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4.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间接,学写事理说明文。

    本单元的写作任务为“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

    三、教学(学习)难点

    1.领悟语文知识与科技知识的有机衔接机制,进而形成语文素养。

    2.落实本单元“人文主题”的目标与任务;把人文主题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

    同教学(学习)目标。但要着重考虑高一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情况和四篇文章的相同及相异的特点。

    四、教法与学法

    1.任务单导读法。

    2.自主阅读、创作法。

    3.小组合作探究法。

    4.比较阅读法。

    具体建议:

    1.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介绍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和发现,或是介绍性较强的科普文章,或是浅显的学术论文属于知识性读物,属于必修课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丰富自己人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2.《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或叙述科学研究的艰辛过程,展现创新意识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或叙述自己的教育历程以及走上科研道路的经过,都表现了科学家探求真知的执着精神和奉献精神。学习这两篇文章,要了解其中的科学事实与科学道理,透过平实而严谨的文字感受作者的科学精神,激发为人类幸福探索自然、探求新知的使命感。

    3.《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关于中国建筑的论文,有比较浓厚的学术色彩。文章条分缕析地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以及表现出这些特征的原因,展示了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独特地位和重大价值,语言平实,表达准确,逻辑清晰。学习时,注意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深化对中国建筑的认识,从而自觉地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4.《说“木叶”》是一篇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论文。文章分析细密,举证丰富,充满了浓厚的诗意,是一篇优美的文学论文。学习时,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感受作者独特的学术风格。另外,本文有较明显的个人色彩,对此文的结论学术界也有一定的异议。

    5.学习知识性读物,要了解其内容,还要学以致用,利用阅读所得探究一些具体问题。如探索生物世界的奇异现象,追寻天宇中的神奇星光,调查民间文化的各种形态等。另外,“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也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任务,在日常生活中要对事物事理有深刻的认识、深入的研究,才能对其加以准确清晰的说明。

    《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学习要求”的有关要求和“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于“教学”部分的相关阐述。

    五、教学(学习)课时数

    共9课时

    落实立足文本,以“学习任务群”学习的学习方式,紧扣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遵循阅读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开展系列教学(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环节(一):课前任务设计,1课时

    第1课时

    一、了解和阅读相关资料

    1.教材中的单元导语和单元学习任务

    2.请查找什么叫概念、术语,并了解其在学术性文章中的作用。

    二、结合相关资料,阅读本单元四篇文章,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任务单一(作者信息任务单):

    任务单二(思辨性阅读任务单):

    让学生了解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引导、诱发学生可能对科学产生的兴趣和关注。了解本单元四位作者及其研究成就,为本单元学习做好知识、认知、心理和思考的准备。

    环节(二):读书交流分享会(分小组完成)(2课时)

    第1课时

    初读文章,厘清思路与结构。

    1.梳理四篇文章的篇章结构(行文思路思维导图)。

    2.小组间展示评比。

    1.阅读文章,调动积累,把握知识性读物的特点。

    2.概括内容,理出知识性读物的行文思路。

    第2课时

    精读文章,探究特色。

    1.探究知识性说明文章的写作特色,完成下表:

    2.结合任一文章的写作特色,总结成100字的评论,小组间交流分享。

    环节(三):研读与揣摩(2课时)

    第4-5课时

    研读文章,揣摩概念与逻辑。

    任务: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和《说“木叶”》两文,理出文中涉及的概念,并思考概念间的关系。

    小组活动一:理解概念的含义

    找出四篇文章的核心概念,并以举例的方式讲解概念的含义。

    小组活动二: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小组讨论,任选一篇用思维导图揭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说说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些概念进行阐说的。

    小组活动三:深化学习

    1.“木叶”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广泛应用关键在于一个“木”字,“木”字有哪些艺术特征呢?(请同学们关注第4段、第5段段末句子,结合4、6段相关信息概括)

    2.阅读《说“木叶”》分析“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完成表格。

    小组活动二: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小组讨论,任选一篇用思维导图揭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说说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些概念进行阐说的。

    小组活动三:深化学习

    1.“木叶”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广泛应用关键在于一个“木”字,“木”字有哪些艺术特征呢?(请同学们关注第4段、第5段段末句子,结合4、6段相关信息概括)

    2.阅读《说“木叶”》分析“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完成表格。

    1.研读文本,理解“文法”“词汇”“木叶”“落木”“暗示性”“颜色性”等概念的内涵。

    2.借助思维导图,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

    环节(四):分析与总结,探究语言与思维(1课时)

    第6课时

    活动一:感受文本语言

    1.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知识性读物的语言特点。

    在第一阶段,我搜集了20xx个药方,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药方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2.以《中国建筑的特征》第一段为例,分析知识性读物的语言特点。请从文中再举一例。

    活动二:比较阅读感受文本特点

    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国建筑的特征》既是学术性作品,又是极平易的科普作品,作为科普文,这两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

    2.同为偏重人文学科的学术性作品,《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这两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各自的特点。请阅读两篇文章,加以比较。

    活动三:概括与交流:这些学者的思维有何特点?

    1.从屠呦呦的文字表述中,去判断在青蒿素“发现、提纯、推广、发展”的过程中,哪一步最为关键。

    2.研读“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一部分,分析屠呦呦团队突破科研瓶颈的关键因素。

    3.完成下列表格。

    1.品读语句,在比较中领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2.感受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乐趣,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

    环节(五):启发与思考,思考价值与自我发现(1课时)

    第7课时

    结合第四环节的人物与重要事件的表格,分组交流:

    1.本单元的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素质。

    2.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谈你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感受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乐趣,感受不同领域学者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2.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际经验,借鉴课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究,得出自己的结论。

    环节(六):写作与交流清晰地说明事理(2课时)

    第8-9课时

    一、提前布置任务:

    “说得清,道得明”是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从下列写作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并交流修改。交流时,要注意了解同学能否明了你要说明的事理,存在哪些疑惑与误解,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交流后,可适当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清楚明晰。

    (1)探索生物世界的奇异现象,追寻天宇中的神奇星光,调查民间文化的各种形态,观察人们不同的劳动方式,在实验室中做科学实验,凡此种种,都可以让我们有所发现,增进我们对某些道理、规律的认识。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说明你所发现的某一事理。

    (2)常识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重要。它们有些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些与文化相关,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多采用对称布局;有的则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如“帮助别人是提高自己最有效的途径”。这些常识的背后其实都存在某些事理,试以“常识中的‘理’”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说明文,题目自拟。

    二、交流、展示与点评

    三、班刊编辑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2】

    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以战争为主题的。课文以叙事为主。人类历史上,血与火的战争屡屡爆发。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可以看到人类毅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课文有的记叙正义战争,如《新闻两则》《芦花荡》;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如《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乐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正义和非正义的斗争中,真善美与假恶丑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字词,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能。

    3、过程和方法目标:

    综合运用默读的各种方法,并知道学生自测。在阅读中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感人肺腑的人物、惊心动魄的情景,并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教学设想

    1、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叙事性作品,所以要反复练习记叙文六要素的知识。通过默读,迅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了解事件梗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加强默读方法的练习。

    3、重视语言的积累、体验和评价。

    4、充分做好综合性学习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活动开阔文化视野,增加历史和文学知识,培养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和针对问题阐述自己观点的协作能力。首先,向学生介绍几本关于战争图书或提供有关的网站,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战争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或请历史老师讲述有关著名战例的故事,让学生从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和体会。按照学生的兴趣和条件划分活动小组,设计活动记录表格。最后,活动的开展要落实到“说”和“写”上。

    5、在教学过程中,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课文简单介绍

    1、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所报道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讲读这篇课文,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把握新闻的内容、结构特点,认识人民必胜,反动势力必败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2、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颇具传奇色彩。讲读课文,应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及环境特征,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思路、方法,赏析人物的立体美、真实美,感受环境描写的诗情画意。

    3、西蒙诺夫的《蜡烛》,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讲读此文,要让学生了解战地通讯的特点,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揣摩关键性语句的丰厚意蕴,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消除战争、拥抱和平的正义感。

    4、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乐上尉的信》中,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政府的强盗行为,对中国表达了极大的尊重和同情。老师指导学生自读,引导学生感受雨果以人类的名义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所体现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切。

    5、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记叙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老师指导学生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的叙事脉络,掌握快速准确全面理解文章的能力。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3】

    单元学习要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并能熟读成诵。

    2、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3、品味古诗词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学习要点解析

    本单元诗文以山水游记散文为主,这些借景抒情的佳作,有的表达怨愤抑郁之感,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意,感受、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熟读成诵,领会课文优美的意境。并能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等资料,初步学会欣赏、品味诗文中的名言佳句。

    教学建议

    1、注重诵读,在流畅诵读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及艺术风格。古诗文的学习,诵读是十分关键的环节。课文内容的理解,作品美感的熏陶和感染,都必须在流利诵读的基础上,才能展开的。诵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如首字串连法,完形法,补充法,排除法等,以激发诵读的兴趣,培养语感。

    2、继续培养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的能力。并在义项确定不了的时候,和同学讨论交流,对于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帮助很大。

    3、采用比较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种比较可以是课内几篇文章之间的比较,可以是课内与课外相关内容的文章的比较。

    自主学习思路探究和拓展迁移设计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

    2、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3、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4、你最欣赏哪些语句,为什么?

    课外阅读“永州八记”中的

    提示:课文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次写景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水声,后写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作者抓住了小石潭潭小、水清、石奇、鱼多等特点,表达自己怨愤抑郁之感。

    1、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2、你认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3、课外可以诵读杜甫的

    1、全文以“乐”为线索,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呢?读后请找出有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2、与黄庭坚改写此文而成的一首词

    1、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初春的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你感受到了作者

    怎样的心情?

    2、本文直接抒发作者心情的语句有哪些?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变化?

    提示:课文先写全景,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了“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特点,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

    1、“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是什么?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背诵王维的

    1、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的吗?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2、你能说说吕尚、伊尹的故事吗?作者为什么提到他们呢?

    3、课外抄一抄、背一背李白的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你怎么理解?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2、挑选

    1、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在这样的困境中诗人却有怎样的情怀?

    2、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边塞风光?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它。

    2、读这样的送别诗给你怎样的感受。

    3、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比较这首诗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异同,以加深对这类古诗的理解。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4】

    一、教材简说

    《找春天》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开篇课文。本组教材就是以春天为主题的。作者用细腻清新的笔触点染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春景图。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文章图文并茂,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本课设计主旨体现在师生共同营造的浓浓的春韵里,在对文本诗性语言的理解、感悟中,挖掘语文的韵味、情味、趣味,使课堂回归学科本性,让孩子们不但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还积累下生动的画面,积累下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感悟、积累语言,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喜春、爱春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喜春、爱春的情怀,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一、情境揭题——喜迎春天

    1、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播放多媒体春景录像:伴随美妙的音乐,附上鸟叫声,流水声,小孩的欢呼声以激发情感、渲染氛围)

    2、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也用自己的话来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自由畅谈(引导学生可以用上学过的词语或者句子来说)让我们赶快去找找春天。(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牵手春天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纸第一部分,全班交流反馈。

    4、指名分段读课文。

    作业练习第一关:

    ①我会把课文里的生字读一读,并把它在课文中的词语朋友多读几遍。

    ②朗读课文:

    我把课文读了()遍,已经能把课文读通顺、读连贯了。读完课文,我知道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③我会给下面的生字朋友注上音节。

    鹊触符嫩探躲掩遮羞。

    ④我记住了(字),我是记住它(们)的。

    ⑤我会正确地认读下面的词语。

    害羞遮掩躲躲藏藏探头嫩芽音符触到喜鹊。

    三、精读课文——感悟春天

    1、从“害羞”这个词入手,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演动作和表情,说说对“害羞”的理解,引导学生抓住初春的特点,体会课题中的“找”。

    2、你们发现春天这害羞的小姑娘藏在哪儿了吗?现在让我们去美美地读读课文,找一找春天藏在哪儿了,是什么样的?

    反复诵读:“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3、读着读着,浮现在你脑海中的春姑娘是什么样?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抓住探、一朵两朵、点点、叮叮咚咚等词语)指导感情朗读。

    4、(多媒体课件及配乐)教师引读: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春姑娘,正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你们瞧——(生诵读四句)

    5、你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板画)引导学生也可以把句子的形式改一改。如:小燕子穿着晚礼服在天空中飞舞,那是春天的使者……

    四、迁移拓展——想象春天

    1、多么诗意的想象,多么美丽的句子啊!其实我们还可以大胆想象,使我们的比喻更有创意,下面就让我们都来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春天吧!

    2、展示诵读自编小诗。

    作业练习第二关:

    学了课文,我也会说,()是春天的(),()是春天的(),()那是春天的()。

    五、实践积累——丰富春天

    1、出示本课要写的部分生字:脱、冻、溪。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特点及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生描红临写一遍,随后集体评议,师重点指导。

    4、学生完成作业纸第三部分。

    作业练习第三关:

    ①正确规范地书写:脱冻溪

    ②课后我们去读读朱自清爷爷的《春》中的几段美文吧!我还能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下来呢。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还眨呀眨的。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5】

    课题

    第五单元

    教学内容

    《雨打芭蕉》赏析

    教学领域

    欣赏

    执教教师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国乐飘香中的《雨打芭蕉》。

    1、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以中国民族乐器为主,与之前所学的中国民歌《草原牧歌》、《劳动的歌》、《小调集萃》等单元形成呼应。

    2、本节课贯穿了民族器乐艺术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了解丝竹乐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广东音乐《雨打芭蕉》属于中国民族器乐中的“丝竹乐”,具有小型乐队演奏、音乐情趣轻松活泼、演奏风格精致细腻、音乐优雅柔和的特点,主奏乐器音色突出,易于欣赏、易于学习,实为学习了解中国名族器乐的佳作。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 能够体会音乐要素变化对音乐风格所起的作用,在观察力和注意力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课堂上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感受和体验中国民族乐器丰富的意蕴美,能对广东民间音乐产生兴趣。

    知识目标

    了解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认识“换头合尾”、“合头换尾”“加花”等音乐创作手法。

    能力目标

    通过聆听《雨打芭蕉》,初步感受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了解高胡的外观和音色特点。运用听赏法去整体把握全曲旋律,再运用情景模拟、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换头合尾、合头换尾、加花”等民族音乐创作手法。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引导探索法、思维导图法、小组讨论法、对比欣赏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音像资料、思维导图教具、二胡和高胡

    教学过程

    一、乐器导入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民族乐器吗?

    学生回答教师所提问题

    2、二胡、高胡实物介绍,请民乐社团学生演奏二胡和高胡,重点介绍高胡,聊聊广东人的语言特点与高胡的音色有相通之处。

    学生对比乐器的外观,聆听二胡和高胡的音色。

    3、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介绍广东音乐的特点,教师出示课题:广东音乐——《雨打芭蕉》。

    【设计意图】

    让民乐社团学生分别演奏二胡和高胡,不仅能让其他学生了解高胡音色,也能激发学习广东音乐的兴趣。

    二、整体把握

    师:播放《雨打芭蕉》,并提问:演奏的乐器有哪些?乐曲在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在你脑海中浮现什么样的场景?

    生:边欣赏视频《雨打芭蕉》边思考老师所提问题

    【设计意图】

    整体把握《雨打芭蕉》的旋律特点,感受乐曲情绪,了解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高胡。

    三、分段赏析

    1.听赏第一部分

    师:播放第一部分旋律,出示简谱。请学生找找相同的旋律,引出换头合尾和合头换尾。

    生:找出相同的旋律,认识换头合尾和合头换尾。

    师(出示第一部分乐谱)提问:请同学们找一找最密集的节奏在哪里?

    生:找出节奏最密集的旋律,跟琴哼唱第一部分旋律。

    师:介绍“加花”的民间创作手法。

    小游戏:跟着老师练习声势节奏,进一步强化“加花” 的创作手法。

    声势节奏谱例:

    师:弹唱第一部分旋律,带领学生熟悉主旋律。

    【设计意图】

    通过几个环节设计,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几个创作手法,密集的节奏象征着雨越下越大,让学生明白艺术源自于生活,让学生体验艺术的同时,懂得如何欣赏艺术。

    听赏第二部分

    师:播放第二部分旋律,出示简谱。并提问:你能听到哪些乐器?他们在描绘什么呢?

    可以提示学生从节奏、力度、演奏法记号等方面去分析出此段旋律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生:聆听之后分小组讨论所提问题。

    中心发言人解答,其他小组质疑、追问、补充。

    师:请大家画旋律线,通过顿音记号模仿雨打芭蕉的动作。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乐器的音色特点找出其他几件民族乐器,通过音乐中的节奏、力度、演奏技巧等去分析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小组合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画旋律线模仿雨打在芭蕉上的动态特征,将枯燥的乐理知识糅合进艺术表现中,让学生参与表演,提高学习兴趣。

    3.听赏第三部分

    师:播放第三部分旋律,出示简谱,并提问:此段的速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主要围绕哪个音在旋转?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速度变化意味着雨和芭蕉的动作也发生着变化。

    师:介绍此乐句围绕着商音在旋转,简易介绍五声调式。

    【设计意图】

    速度变化也是欣赏音乐需要感受的一部分,商音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五声调式。

    四、完整聆听

    师:播放完整乐曲,带领学生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生:边听边模仿所听到的各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设计意图】

    带着所学的知识再去聆听,可以更清晰明了地了解《雨打芭蕉》,加深对广东音乐的认识。

    五、知识梳理

    根据思维导图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

    思维导图的梳理,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自己总结。

    六、作品背景介绍

    教师请一位同学通过自己在课前查阅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教师进一步补充。

    【设计意图】

    一首作品的景点呈现也离不开它的灵魂——创作背景,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广东音乐。

    七、拓展欣赏、知识检验

    师:播放《欢乐歌》和《喜洋洋》,并提问:哪一首是广东音乐?

    生:听辨哪首是广东音乐。

    【设计意图】

    知识检验,巧妙加入《欢乐歌》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八、教师小结

    广东音乐只是我国浩瀚的民间音乐的一种,更多的民间音乐需要我们去了解学习,更需要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与发扬

    板书设计

    卡片式思维导图展示、旋律线。

    教学反思

    因自身不会演奏高胡,所以想到了可以利用学生资源,由学生去演奏二胡和高胡,既完成了这个教学环节,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思维导图展示整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听辨环节中将下次课程内容的江南丝竹乐与本节课广东音乐进行音乐风格方面聆听对比,既考察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又能为下次课进行铺垫,从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从整体来讲,整个课堂环节是流畅的,通过短短的一节课学生基本能掌握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观察生物与非生物,比较他们的区别。

    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型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1.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 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环 节

    导入新课

    新 课教 师 活 动

    在三十亿年前我们的地球一片荒漠,寸草不。而今天我们的星球如此美丽,你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装点的如此美丽吗?

    一. 什么是生物

    在你的周围有很多生物,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1. 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和实物,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 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小结: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

    观 察

    分组讨论

    交 流

    总 结

    二.生物的主要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主要特征,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和补充吗?

    分析归纳

    小 结学完本节课,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会怎样回答呢?表达交流

    课后活动调查身边的生物种类

    设计表格,调查身边生物的种类和生活环境。 实践

    板书设计

    生物的特征

    一.什么是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二.生物的主要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调查观音塘湿地公园的生物种类

    一、调查目的

    为把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我们选择对校园生物种类的调查、研究作为活动的课题。通过对校园里各种各样的生物进行观察和学习,使学生既学到了许多生物分类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野外识别生物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更好地贯彻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此外还能为学校调查清楚校园的生物资源提供一些资料。

    二、活动安排

    (一)准备阶段 20xx年9月5日—9月10日

    1、确立课题

    活动开始先让学生设计选择意向调查表,再由学生自己选择并确定调查题目。

    设计并填写好的选择意向调查表:

    班级:班姓名 性别 爱好

    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与你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是什么?

    你最想调查的问题是什么?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

    2.活动分组

    各班采取自愿的方式组成兴趣小组,4~5人为一个调查小组,并确定组长。

    3.制定计划

    由学生自己设计小组活动方案(包括设计调查路线和校园生物种类的调查记录表等),鼓励学生形式要多样化,老师对各小组成员进行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制作生物标本、如何对生物进行归类等方面的培训。

    4.材料用具

    调查表、笔、放大镜、望远镜、照像机、软尺、采集箱等。

    (二)实施阶段 20xx年9月11日~20日

    实施程序:先后采取调查(包括测量)、访问、查阅资料、鉴定、挂牌等方式了解校园的生物资源。对校园内的每一种生物都要进行登记,部分种类应采集2~3套标本,不能识别的种类应请专家鉴定,认真作好调查记录,尝试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将归好类的生物资料进行整理,填写在自己设计的调查表上。

    l.调查记录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记录校园各种生物的名称、形态特征、生活环境、数量、生长情况等资料,学生很认真的填写调查记录表(调查记录表见附件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做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2.制作并鉴定标本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区分不同生物的名称,对于部分生物科类(尤其是不认识的生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将它们制成了生物标本,然后对各种生物进行鉴定,并将调查记录表填写完整。比如,标本的制作我们通常是采用自然干燥法和加温干燥法。微波炉干燥法是加温干燥法中的一种,目前家庭微波炉非常普及,是用来干制标本的好器具。该法快速而且保色保形效果好。但是有些植物的节间具有特殊物质和结构,在微波的作用下易燃烧,还有一些植物材料的色素不耐微波辐射,极易变色,这些材料不适合用此法而要用自然干燥法进行干燥。将干制好的标本右下角贴上标本签,写上名称、编号、采集日期、地点等,保存起来,以备鉴定时查用。

    3.参观访问

    调查结束后,对于无法鉴定的生物,学生可以拿干制标本向有关专家或到花鸟市场去了解它们的生物名称、生活习性、养护管理和饲养方法等,开阔了学生的拐野,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4.制作卡牌

    学生到图书馆查找有关书籍,弄清校园内生物的种、科、属、学名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等知识,有无法查阅的生物应请有关专家鉴定,最后给校园植物编写名录制作塑料质地的卡牌。

    5.挂牌

    学生将自己制作好的卡牌对校园植物进行挂牌,挂牌后还可以为植物拍摄照片,让来到校园的每一个人都了解认识所有的植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利用科学工具书籍查阅知识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又增长了他们的植物知识,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这次对校园生物的调查,学生们将更进一步的了解校园,从而更加热爱校园内一草一木。

    阶段小结 通过探究、调查、访问、考察、劳动实践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完善建构学生自我精神世界。

    (三)总结阶段 20xx年9月22日~30日

    l.表达交流

    调查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调查过程、结果和体会,还可以提出在调查中所想到的其他问题,跟其他小组交流。全校师生能在每棵花卉植物上看到挂着的学名牌,学生们将能科学地称呼花卉植物的植物学名,并且纠正学生中的一些模糊和错误的概念,学生对生物的多样性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花草树木绿化校园,保护环境的认识也有进一步的提高,最后安排学生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写出心得体会在班上交流和总结,并撰写调查报告。

    2.结果分析

    三、活动反思

    1.学生反思

    2.教师反思

    “我思,故我在。”三年的课改让我学会了思考。课改在理论上的讨论表述已日臻完备,其难点在于将课程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自从开展《生物种类的调查》活动以来。我发现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有明显的变化:

    首先,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学生会善于主动搜集资料,凡是书上涉及到的科普知识,学生会去翻阅相关资料,有的还会在网上查寻,

    其次,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大大加强了,学生们能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的保洁工作,使校园的环境更优美。

    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们老师应多开展以学生自主性、实践性为主的活动,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都有重要意义。

    四、活动延伸

    1.建立一个校园生物资源库编入学校校本课程,以备教师教学所用。

    2.开展学校植物领养活动。

    具体做法是:分年级、分班划好领养范围,采取“承包责任制”,负责养护管理植物,然后定期对领养结果评比,让学生有“我的校园,我做主”的感觉,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同伴互助的团队精神,充分利用学校的绿化资源。

    开展校园生物园地的规划活动,建立生物园地规划区(如动物饲养区、作物栽培区、食用菌栽培区、药用植物栽培区、蔬菜栽培区、花卉栽培区等)。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指导学生根据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感受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2、通过对乐曲的多次感知和欣赏,在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音乐的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随音乐表演《劳动最光荣》

    师:劳动是很光荣的,劳动的形式也很多,打铁就是其中的一种。古时候,人们使用的兵器、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等等铁器都是由铁匠用手工敲打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由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谱写的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

    谁能说说管弦乐器包括哪几种?大屏幕展出

    1、初听

    (1)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完整地欣赏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请大家边听边想,在你听音乐的同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a、学生欣赏

    b、欣赏后学生自由发言

    (2)师:对,这首乐曲描写了美丽大森林的景色和铁匠们愉快打铁的场面。你能模仿打铁的动作吗?

    2、复听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现在请大家更仔细地听一遍这首乐曲,想一想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

    a、学生欣赏

    b、欣赏后学生自由发言

    师:全曲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音乐比较抒情优美,第二部分的音乐比较欢快热烈。

    二、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

    1、初听

    (1)师:现在我们就先来欣赏第一部分音乐。请大家听一听这部分音乐的旋律在速度、力度、节奏、情绪[出示板书]等方面是怎样的?描绘了森林早晨怎样的景色?

    a、学生欣赏

    b、学生欣赏后自由发言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出示:速度 较慢 ; 旋律 平稳 ;节奏舒展 ;力度 较弱 ;情绪 优美抒情 ]

    (2)师:这部分音乐以较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较弱的力度,平稳且优美抒情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早晨宁静祥和的景象。

    2、再听

    师:下面就让我们再来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感受一下大森林清晨时的美丽,并且边欣赏音乐边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天蒙蒙亮了,沉睡的森林苏醒了。[放音乐]

    3、小结:

    刚才,我们仔细欣赏了第一部分乐曲,作曲家用缓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美丽的晨景。

    〈第二部分〉

    1、初听:

    (1)师: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请小朋友听听这部分乐曲在速度、节奏、力度以及情绪方面起了什么变化?第二部分音乐与第一部分音乐有什么不同?这一部分的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a、学生欣赏

    b、学生欣赏后自由发言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速度 较快 ;力度 较强 ;节奏 明快 旋律 跳跃 ;情绪欢快热烈 ]

    (2)小结:

    师:第二部分的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活泼欢快具有波尔卡午曲的风格,表现了森林中的铁匠愉快而辛勤劳动的场面。[出示图片]

    (3)复听:下面就请大家随着音乐的节拍用打击乐器来敲一敲,学做小铁匠。另外,再仔细听一听这一部分的结尾在情绪上起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a、学生边欣赏边表演

    b、欣赏后自由发言

    (4)小结:结尾部分节奏更紧密,速度更欢快,情绪也更热烈,表现出铁匠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喜悦的心情。

    问:打铁是一种很辛苦的工作,为什么铁匠们却那么高兴,干得那么欢呢?

    学生回答

    师:说得对,因为劳动是很光荣的,劳动能创造财富,劳动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所以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接下来,就让我们完整地再次欣赏乐曲,进一步感受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并且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

    三、欣赏全曲

    1、欣赏全曲

    2、师:谁来说说今天我们欣赏了什么乐曲?欣赏之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由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谱写的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通过欣赏使我们懂得了劳动是很光荣的,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

    教学反思:学生们能随音乐热情的演奏乐器,节奏把握的比较准确。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8】

    一、单元教材分析与解读 六年级

    第二单元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回顾革命岁月,感受革命精神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七律长征2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2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体会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开国大典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灯光1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口语交际演讲1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习作多彩的活动2写清活动的过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写出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写法;

    体会“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描写;

    掌握硬笔书法的要领,提高书写水平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其中前三篇是精读课文,灯光是略读课文,四篇文章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争阶段的事情,但其表现的精神主旨是统一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这与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一脉相承。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通过感受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为革命胜利前仆后继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学生能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并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材是以宽泛的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的,每个单元一般有两篇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课后思考题,有的课后思考题或相关栏目迁移运用之前学习的语文要素出题和设计内容,意在巩固提升,体现目标的发展性。比如本单元“口语交际”和语文要素关联不大。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这样说:“教师在理解把握统编教材编排意图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和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又要考虑到口语交际等内容的相对独立性,不局限于每课都要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灵活掌握。”

    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整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双线并举,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对作品的品读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启迪和感染,并抓住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通过有效的训练,引导学生由初步感知到体会理解,再到实践运用,循序渐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安排:

    (一)整体预习课(2课时)

    教学目标:

    四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会写32个字,会写40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了解相关背景。

    (二)导读训练课

    《七律长征》(1课时)(首读经典,初识“点面结合”)

    《开国大典》(2课时)(精读引领,了解“点面结合”)

    《狼牙山五壮士》(2课时)(读写结合,运用“点面结合”)

    教学目标:

    1.读出诗歌的磅礴气势,背诵《七律长征》。

    2.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和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课文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三)自读训练课

    《灯光》(1课时)

    教学目标:

    领悟“灯光”与“火光”的联系,体会情感。

    结合阅读链接开展专题阅读活动。

    (四)口语交际课

    “演讲”(1课时)

    教学目标:

    1.围绕话题拟定演讲题目,根据要求写好演讲稿。

    2.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态度大方。

    (五)习作指导课

    “多彩的活动”(2课时)

    教学目标:

    1.写清楚活动过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2.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

    3.写出活动中的体会。

    4.学习用反复的手法写句子,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六)基础训练课(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作品,能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2.朗读并背诵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9】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了解歌曲的内容,熟悉歌曲的旋律。

    2、行为目标:通过聆听、模仿、哼唱、表演等音乐时间活动,纲手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从中体会劳动的快乐。

    3、情感目标:在欣赏中激发学生热爱来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感知劳动的光荣,懂得劳动使生活幸福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体会本次活动主题-爱劳动,教育学生养成爱劳动、爱观察的习惯。

    教学难点:

    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让学生想象其欢快的音乐情绪,结合模仿满足低年级儿童的好动性,使学生从小建立起热爱劳动的乐观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谁知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热爱劳动

    2、做事情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

    3、做事要持之以恒,坚持到最后。

    二、欣赏歌曲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猫钓鱼》的主题歌的名字就叫《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曾在第一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活动中获得音乐作品奖。歌曲生动活泼,形象鲜明,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这个美术片的片段,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吧

    (多媒体播放录像)

    2、师:等课后老师会把完整的美术片放给大家看的,通过简短的影片我们又对歌曲加深了印象,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你带着这个问题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问题是:歌曲中都出现了那些小动物,他们都在做什么?(播放音频)

    3、学生回答(多媒体演示)

    小鸟————梳妆 公鸡————唱歌 小喜鹊—————造新房

    小蜜蜂———采蜜糖 小蝴蝶——贪玩耍

    4、按节奏读歌词

    5、随音乐哼唱歌曲

    6、教师提问:大公鸡、小鸟,小蜜蜂、小喜鹊他们的表现与小蝴蝶有什么不同啊?(小蝴蝶贪玩耍,不爱学习不劳动,其他的小动物都很勤劳,爱劳动)

    7、同学们回答 的太棒了,作为奖励,老师再给你们放一段精美的小舞蹈,看看视频里小朋友是这样用舞蹈来表现歌曲的(播放多媒体视频)

    8、这些小朋友跳的好不好啊?那你们能自己为歌曲来创编一个小表演吗?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一定比他们跳得还要好!前后座的同学可以互相的商量一下,看看怎样来表现歌曲的内容。

    9、学生随音乐进行展示,教师进行评价

    三、活动延伸

    1、师:在学习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勤劳的小动物,他们都是怎样劳动的?

    2、师:在学校和家里你都参加过哪些劳动?感受是怎样的?

    3、游戏:下课了,同学们都走了,可是教室里还有一些没有打扫好的地方,你能帮忙找一找,看看哪些地方没有打扫好。

    四、小结:同学们太棒了,你们不仅表演得好,而且做得也很好,老师相信你们人人都会成为劳动的小能手,用你们亲来的双手把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生活打扮的更加美丽,因为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让我们大声的说“劳动最光荣,”请同学们随老师的琴声共同演唱一遍这首歌曲,让我们到歌声中再一次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反思:孩子们对这首歌曲很熟悉,大部分孩子都会唱歌曲,编创活动很积极,课堂效果很好。

    关于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语文2000字合集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师,要学会写出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可以让教学工作能够更加的科学化。怎么才能把这一篇教学设计写好呢?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语文,带给大家。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关于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语文(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石灰吟》、《竹石》

    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首》的《石灰吟》与《竹石》这两首古诗。

    二、新课

    (1)初步感知大意

    以自学、汇报为主

    ①《石灰吟》

    A逐句理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烧、锤炼看作很平常的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都。清白:指石灰的颜色纯白,没有斑点。

    B整体了解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②《竹石》

    A逐句理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你看,它的根深深地扎入断裂岩缝中间,像一只手紧紧地抓住岩石,像一口钢牙牢牢地咬定青山。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磨:折磨。坚进坚定强劲。任:任凭。尔:你。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让它屈服。

    B整体理解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

    (2)感悟诗歌情感

    ①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

    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烧制石灰时面对严峻的考验。

    朗读,读出石灰的面对各种考验泰然自若。

    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的竹子。它高大挺拔,扎根艰难与顽强。

    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

    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②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

    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用上咱们上节

    课学会的方法,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生平,小组讨论,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

    《石灰吟》

    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

    白,这个清白到底指什么?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

    挫折,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

    教师小结:这就叫做托物言志。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

    《竹石》呢?汇报

    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认识到

    A《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B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具有什么特点?(托物言志)

    在学古诗时,我们一方面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表面的意思,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看诗隐含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背诵这三首古诗。

    关于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语文(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本节课学习古诗《草》

    二、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草

    3、结合课后“我知道”,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如:理解诗中的“岁”是“年”的意思;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直观形象地理解“枯、荣”的意思。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导朗读,感受古诗节奏美。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3、学生练读,启发学生想象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体会感情。

    五、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小组讨论、交流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感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3、反复诵读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练习背诵。

    六、指导书写“枯、荣、烧”3个生字

    重点讲解: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

    七、积累运用

    1、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2、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二课时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出示画面,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今天,我们和诗人杨万里一起去欣赏春天的景色,板书课题。

    2、读题,理解题意

    宿:住宿、过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杨万里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3、导入: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呢?他用一首诗写了出来,我们一起读读吧!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意

    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个别读:要求读流利。

    3、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中写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根据诗文内容回答。)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如:“稀疏的篱笆”、“小路伸向远方”(看课件);理解“未成阴”

    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不能遮挡太阳(看课件);诗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体会感情。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给《宿新市徐公店》编故事。

    六、阅读积累

    1、出示已学过的《村居》诵读。

    2、说说《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描写春天的景色。前两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色,后两句都写了儿童的活泼和快乐。)

    六、指导书写“未、追、店、徐、菜、宿” 6个字。

    重点讲解:

    未:上横短、下横长,撇捺要舒展。

    追:提示笔顺,后写“走之儿”

    宿:宝盖不宜太宽。

    菜:“采”是八画,不要把第三笔“点”和第六笔“竖”误连成一笔。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草》 〈〈宿新市徐公店〉〉

    诗的内容 情: 喜爱

    画:篱落 一径 枝头(静)

    儿童 黄蝶 黄花(动)

    关于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语文(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初读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

    3、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吗?

    (四)整体感悟

    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全班交流。

    2、理解一、二行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的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

    (2)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

    (3)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4)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

    3、理解三、四行诗句。

    (1)诗人袁牧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4)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

    4、指导朗读。

    (五)总结

    同学们,你们能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下面再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四、教学结束:

    作业:朗读、背诵《所见》。

    关于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语文(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20古诗两首

    锄禾悯农

    日当午汗滴春

    一粒盘中餐辛苦

    秋万颗

    饿死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

    课外: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指导看书上的图。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

    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关于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语文(篇5)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校五年级共48人。班额较大,不过,大家都很爱学语文,上课时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课前也可以自主的预习课文,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的能力,基础知识扎实,学习习惯良好!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虽都写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一诗,作者用雄健的笔力刻画雄健之马。全诗分前后两部分,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四蹄腾空、凌厉奔驰。这匹宝马良驹在诗人细致的刻画下,是那样的气韵生动,维妙逼真。诗的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写它纵横驰骋,穿空阔度险峻越障碍甚至足以托付生命。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豪迈情怀、壮阔胸襟、雄伟志向的写照。

    李贺的《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的渴望,但这些,诗人都是得不到的。诗歌描写了清冷大气的场面,写出了静态中的马的苍劲有力,同时诗人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来表达自己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教学目标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象同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难点分析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展示古诗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在你们的脑海里一定储存着不少的古诗吧?你能把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的古诗背给同学听一听吗?

    2.生展示古诗。

    3.同学们背得很有韵味,也很精彩。在这些古诗中,有描写祖国壮丽山川的,有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怀的,有倾诉思乡之情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咏马的诗。板书课题。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作者都是唐朝的诗人,随机让学生借助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谈谈对作者的了解,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介绍背景。(课件出示)

    (2)都描写了马。随机设疑:写马只为写马吗?对此我们需要认真体会。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学习《房兵曹胡马》。

    (1)指名朗读古诗,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2)诗的前四句正面描写了马的哪些外形,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首句交代胡马的产地,来自“大宛”。二句写好马的形象、特征(瘦),“锋棱瘦骨”,把与人相若、神健气清、并夹裹着凌厉之风的神骏形象摆在读者面前。接着,三、四句从静动两方面续写马的形态,尖耳、蹄轻,生动地描写出马的体态的俊健。

    (3)作者向我们刻画了一匹怎样的骏马?

    (4)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把骏马之神之灵之骏写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

    (5)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诗人在看到这匹宝马良驹时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欣赏、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6)古诗后四句,作者笔锋一转,描写马的品格。借写马的品性,表达了对友人的期盼,更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抱负。

    (7)“骁腾”、“横行”是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8)它为什么能“所向无空阔”?想象一下,房兵曹的这匹好马驰骋疆场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交流。

    (9)看到这匹宝马良驹,即可想象它的英勇善战。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指读,体会。

    (10)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作者对宝马良驹的赞誉,对友人的激励,抒发着自己踌躇满志,充满远大抱负的情怀,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11)教师小结:如果说诗歌的前四句是主要是通过描写马的外形特点来刻画马的雄健神骏,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后四句,则是通过转写马的品性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英豪之气。看到房兵曹拥有如此的好马,诗人杜甫的灵感焕然喷发,于是他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胡马”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杜甫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及诗人建功立业的鸿鹄之志,壮阔胸襟!

    (12)指导朗读,配古典乐曲。(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13)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境。

    2.学习《马诗》。

    (1)过渡:如果说杜甫笔下的马是雄健俊美的,那么诗人李贺笔下的马又是什么样子?

    (2)自读诗文,启迪质疑。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学生小组试讲,感知诗意。

    (4)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5)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大漠、燕山”空阔寂寥、清冷大气的场面。师相机点拨: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6)指导朗读。生读,评议。

    (7)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8)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

    关于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语文(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下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诗人

    1、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哪个朝代的?(板书作者和朝代)

    2、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其中两位诗人的了解。

    三、学习《长歌行》。

    1、教师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个同学能为我们背一背呢?(指名背)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长歌行》。

    2、(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学习向导:(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学习向导)

    (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4、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5、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可见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长歌行》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的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阳光。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呀它会在向西流淌?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6、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歌行》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诫诗)

    7、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8、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9、诗中的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教师小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大家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搜集有关劝诫后人勤奋好学的诗句。

    附:板书设计

    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NextPage]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导言:同学们从《长歌行》中不仅领略了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比喻,更使我们受到了有益的启发,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不时地激励我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

    (2)请学生介绍这首诗创作的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学习向导:(跟随学习向导自学本诗。)

    (1)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6、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三、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七步诗》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拿来豆子煮豆羹,滤掉豆渣成为了豆汁。豆秸锅下燃得旺,豆子锅里哭啼:咱们本来是同一个跟上生,你为什么迫害我这么急!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6、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四、拓展创新训练。

    1、教师导语;这首诗中蕴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是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为曹氏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而不顾及兄弟情谊的做法而惋惜,更使我们深深地同情曹植的不幸处境。今天让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与才能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吧!

    2、学生分头准备。

    3、进行汇报表演,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预习《出塞》一首诗。

    附:板书设计

    七步诗

    曹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NextPage]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豪迈奔放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请同学们一起读题目《出塞》。揭题《出塞》。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昌龄(698756),字少伯,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人。)他擅长写边塞诗。选择边塞军旅生活作为写诗的素材。

    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

    关关塞。

    但使只要。

    龙城地名,又称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一带。

    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汉武帝时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

    不教不让,不使。

    胡马胡人的兵马。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度阴山度,指越过。银山,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三、学习古诗(看视频,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的意思是: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长征不见归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英雄善战的李将军依然健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兵马度过阴山的。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五、指导朗读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七、推荐欣赏:(投影)

    教师导入: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现在老师在为同学们推荐一首歌颂李广的诗作,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在工作中,我们每天都会涉及到要写各种文档的工作,多借鉴范文会让我们的写作更迅速,更有质量。范文的框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就需要大家自己写范文了?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1】

    我们现在正处于课程改革时期,小学英语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早已经走在了改革的前列。现在我们主要研究的是任务型教学和形成性评价的问题。如何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他们学会该学的东西,从而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呢?

    我想,应该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即让他们对所要学习的任务有一定的兴趣。

    我在讲第五课的第二部分时,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chant、歌曲、创设情境等学习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生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育学生要关心他人。所以,在复习之后,给学生们提出了这节课的任务,是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生日。学生们带着这个任务,展开了一节课的学习。

    这节课要学的新单词有date、September、May、fifteenth、second这几个词,还有一些与过生日相关的表达。难学的就是月份,每个单词都比较长,所以,在学习这12个月份时,用了歌曲和chant等方法,学生学的非常快,尤其是学完歌曲后,简单的旋律,把12个月份都包含了,学生学完后,读12个月份也不费力了。学会了12个月份,其它的知识也迎刃而解了。学生最后在表演的时候,表演的也非常的好。能够自己创设出情境,而且用上以前学过的英语表达,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因为外语教学离不开情境。情境是客观实在,离开了情境,语言就失去了本质涵义。进行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两种信号系统与非条件反射相协调,能使学生更好地利用外语进行思维。

    整节课的节奏非常紧密,学生能够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由于课程内容较多,容量较大,有些内容学生训练的不够充分,应该多一些个体练习。

    这节课的评价形式也还很单一,应该多一些评价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探讨这方面的问题,争取早日完善教学中的问题。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听懂,会说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nose; mouth; ear; eye;

    2..能力目标:通过见面打招呼,描述自己等情景,让学生在模仿、学习、表演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自然与真实运用的目的。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帮助残疾人,并且爱护眼睛预防近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句子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

    2.难点:区分a和an的发音以及S复数用法。 能熟练地使用问候语和介绍语来进行交际。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Step I Warming up

    1、Greetings .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I’m Miss Fan.I’m very happy today,.How are you ?

    2、Are you ready for class? Let’s do and sing, “Hello ,Hello ,How are you ?”

    Have Ss do actions with another.(设计意图:轻松欢快的歌曲伴动作 作为开场白,同时复习旧知,带领学生轻松进入课堂主题,音乐、图像使抽象的语言变得更加直观。)

    StepⅡ Presentation

    1、Show a toy ––Mickey.

    T: This is my new friend ,Mickey, I think it’s beautiful.

    Teacher acts the Mickey :”Hello! 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 .” Write on the blackboard .

    2、T: Who wants to touch ?Touch.touch!

    Have Ss touch Mickey’s face . Show word card—-face.(设计意图:用卡通玩偶米奇导入face单词,并鼓励学生touch,学生乐于接受,同时导入了两个新词汇并为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打下基础。)

    Step Ⅲ Practice

    1、 Show the screen, Have Ss read together “Look at me ! This is my face!”

    2、 Give students some people face card(such as Mike,Chen Jie,John,etc.) , Have students say”Look at me!This is my face!” and pass the card one by one .

    T: OK!This group is great! Clap your hands. Stick a letter card for your group on the blackboard. (设计意图:评价是一节活跃而有序的课堂必不可少的措施,也大大提高了40分钟的课堂效率)

    3、 Point to Teacher’s nose ,

    T: 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 .This is my nose .

    Ask one student to stand up .teacher point to him/her nose .T: This is your nose .

    Show word card ,Teach students “nose”.Read the word one by one .Give the best one a winner picture.

    4、 Take out a bear’s face , T: look! Zoom is coming! Use the same way to teach other’s words .

    Stick them on the blackboard(word cards and Zoom’s face) .

    5、 Have students point to the word .as soon as possible. T: Look at me! This is my mouth/nose/ear/eye…. Ask two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and point to the correct word .

    6、 Show the screen , Ask one student to read the dialogs .”Look at me !This is my eye /ear /mouth/nose…..”

    7、 Play a game,throw a die , Ask some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and touch the whiteboard . Read the sentence and fill in the blanks”This is my ___.”

    8、 Guessing game . Have students guess ,There are six number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sk student to touch and guess ,what picture is under the number. Have them pay attention to “an eye,an ear”and “eyes”

    9、 Show CAI. Ask students ,“Do you remember colours ?’ Review colours.

    Show some pictures with different eyes. Have Ss fill in the blanks “look at me!This is my_ “red eyes” or “black eyes”.

    10、 Show different pictures who has long nose(elephant) , big mouth(crocodile), long ears(rabbit) , big eyes(owl) , Have Ss fill in the blanks. It has a long___. It has a big___. It has two long___. It has two big ___. Have Ss pay attention to “two ears ,two eyes.”(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设置大量的任务型活动,让孩子在愉悦的主动地氛围下学习新知和巩固新知,全方位的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11、 Tell students(情感教育)PPT :

    Boys and girls,we have two bright eyes.But if you don’t be careful,you will not have beautiful eyes.Maybe you have to wear glasses just like me .So you should protect your eyes carefully.

    12、 Teacher takes out a baby’s picture. T :Look !This baby is so lovely ,This is the beautiful eye, nose ,mouth and so on .Who wants to have a try ? Touch,touch! Close your eyes . Touch,touch! Can you touch the eyes?Ask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13、 Play the video. Let’s do .Have students stand up and do together , Say the dialog loudly.

    “close your eyes.open your mouth.touch your nose.touch your ear.touch your face.”

    StepⅣ Wrap-up

    1、 Draw,stick and talk ,

    Draw a face,a nose ,a mouth ,two eyes,two ears,then stick them. Talk about them with your partner. Hello!My name’s ____.Look at me ! This is my _____,this is my___,this is my___,this is my___,this is…

    Ask some students show their cards and talk about them.设计意图:情境表演的输出是可以检验课堂教学成功的程度,它的设置是学生对于本课知识掌握与否的呈现,也是生生合作学习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模式。

    2、 T: I want to draw a baby now ! I draw a face.I draw two eyes.I draw two ears.I draw a nose.I draw a mouth. OK! Teacher draws a baby on the whiteboard. Baby says: Haha! 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This is my eye.This is my ear.This is my nose.This is my mouth.

    3、 Tell students(情感教育PPT) :

    Boys and girls,we have a nose, a mouth , two bright eyes, two sensitive ears. But not everyone has them,so we should cherish them and help others. Such as crossing the street,writing, reading and so on

    Step Ⅴ Homework

    1,Listen and read new words 20 minutes after school.Talk about them with your friends.

    2,Do exercise book.

    板书

    UNIT 3 Look at me!

    Group

    1 2 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

    This is my nose.

    This is my eye.

    This is my ear.

    This is my mouth.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3】

    新学期要有新气象,作为教师也不例外。为了更好的开展六年级的英语学习,加强班级同学们的英语词汇量与英语素养,给身处六年级冲刺阶段的学生们多增添一份力量。为此,我在这新学期伊始之时,特意制定此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所带班级情景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领的班级依然是xx班,此班级的班风较为活泼,在课堂互动上也较为活跃。可是相对的是纪律方面有所缺陷,幸而对于教学并不会构成太大影响。可是从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上和一向以来的认识来看,班级内有数量较多的同学英语成绩波动较大,在英语词汇的积累与应用上还具有一些缺陷需要弥补,而这些都是我在这新的学期里需要注意和加强的地方。

    二、针对性教学方案

    在这个学期我除了传统上课教学下课练习模式外,还会额外添加一些英语歌曲与英语故事的教学,尝试经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提高班级同学们的词汇量,提高同学们对英语这一课程的理解度与自主性。同时,因为这是小升初的考试之前的最终一学年,也是最终的冲刺准备阶段,所以我除了这些教学以外还会加强模拟考试等练习,并经过研究历年考试真题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前培训,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以及知识运用本事。

    三、个人教学工作准备

    1、加强自身学习研究,经过历年的考试真题来对考试可能会出现的题型题目进行一些预测,并针对预测结果来进行教学准备,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本事。

    2、加强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明白他们学习的难点在哪里,了解自我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力求经过这种方式来让我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共同加强学习,共同为了提高而努力奋斗。

    3、一个班级中总是有成绩的高低,所以我要发挥出教师的耐心与本事来悉心教导,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督促先进生,鼓励后进生,引导整个班级学习风气的前进。

    在新学期里,仅靠着我一人的努力是肯定不足的,我需要设法培养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带动起全班同学们一齐努力,自发的向上才能够在激励的竞争中考取更好的学校,理解更好的教育,在以后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贡献的栋梁之才。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4】

    本假期我学习了小学英语教材教法—新课标,感觉收获颇多。我对本次学习的最大的体会是: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的新理念。摒弃了过去的教学大纲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的落后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现代课程价值的取向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上不仅仅是关注小学生知识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换句话说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既要从事教学活动,又要从事教育活动。

    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材选用和教法设计时,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与个体差异。以学习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小学英语课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教法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小学生的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应该都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英语教学一定不要变成教师满堂灌的知识课,不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活动”就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天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只有在活动中儿童才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才会巩固学习兴趣。

    二、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指导小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强调师生互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会更加主动,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

    三、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

    尊重个体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尊重个体差异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要认识到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另一层含义是我们应该做到针对不同差异的孩子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获

    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不断更新,驾驭英语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掌握的词汇在不断扩充,社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只有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迎接新理念新考验新挑战,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课堂实践中,努力落实新课标,善于钻研,才能驾驭教材,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5】

    一、精心设计问题,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回答问题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能起到很大作用。

    二、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阅读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捕捉大意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首先要使学生摆脱母语干扰,直接感知语群句意;其次要引导他们快速阅读,扩大阅读视幅面;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阅读速度,提高概述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猜词悟意能力、推理归纳能力等,即在阅读材料提供的纷繁复杂的语言环境中,抓住文章脉络,掠过不必要知道的生词或通过构词法猜出某些生词。

    2.设计整体理解性问题

    随着词汇、语言点的处理,老师再精心设计整体理解性问题,促使学生加强对段落的理解,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获取中心意思。在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根据文章内容设计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正确使用阅读策略。阅读文章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获取信息,而是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预测活动总是在进行着。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预测的能力,如通过文章的标题预测文章内容、根据首句预测段落、根据开头预测结尾等。整篇文章的主题就

    是通过主题句表现出来的。据统计,大约80%的主题句位于段落的句首,其他大约20%不到是尾句,但也有时候是在段中。

    3.指导学生精读全文,把握信息

    教师应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他们理解、掌握和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使其通过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模式,形成良好的语言思维定势,培养语感。教师可针对有碍阅读理解的内容,采用“疏”导法,教学生抓住重点句、重点词,摆脱不必要的困扰;针对阅读中的重要知识,采用“点”导法,教授重要语言点。

    4.启发学生深读全文,领悟内涵

    在处理了语言点知识,对文章整体认识后,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深层理解的问题,如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预测事件情节发展或后果等,进一步促使学生去了解作者观点、态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这些问题可让学生相互讨论。

    三、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学生的智能和综合素质

    教师要把改善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创设条件使学生产生语言学习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教师要带领学生一道挖掘阅读材料的思想内涵,开展话题讨论,使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正确态度。

    总而言之,教师在阅读课上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精心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使学生拓宽视野,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对话并正确回答对话后的问题。

    2、能够读懂并会书写简单的英语请柬。

    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重点是能听、说、认读对话,能用Can表述会做什么,并且能书写简单的英语请柬。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学生会表述能做什么并能正确书写英语请柬。

    教学过程

    1、Warm-up

    Sing the song “I Went on a Holiday”

    2.Preview

    教师出示学生的体检表,提问:

    How tall are you now ?

    How tall were you in Grade 1 ?

    How heavy are you now ?

    How heavy were you at seven years old ?

    教师根据体检表中的记述判断学生说的是否正确。教师再问:

    This is our last term .You’ve known many teachers andclassmates .Who’s your best friend ? ……

    3.Presentation

    Let’s read

    (1)教师说:Boys and girls ,you are students in Grade 6 now .You will leave soonand study in a middle school .So we are going to have a farewell party nextweek .教师板书A farewell party 领读几遍,提问:

    What shall we bring for the party ?

    启发学生回答:food ,drinks ,gifts ……

    (2)教师继续问:Would you like to give performances at the party ?

    What can you do ?

    回答:I can sing dance 、、、

    (3)让学生分组朗读对话,回答教师的问题,并提出不理解的句子。

    (4)教师放Let’s read 对话的录音,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5. Read and tick or cross

    (1)教师说:You can invite your parent to the party .

    You can invite your teachers ,too.然后,展示一张很大的英语请柬,说Look ,This is aninvitation .can you read it ?学生齐读请柬上的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判断正误的练习。

    (3)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画纸,让他们制作英语请柬。

    6. 巩固和延伸

    (1)做本单元配套练习

    (2)听第一部分录音

    (3)掌握四会单词及句子

    (4)让学生制定欢送会节目单。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3000字


    作为一名辛勤培育祖国花朵的教师,正式教学前就要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确定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可以保证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若要写好一篇教学设计要怎么做呢?栏目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Is this your pencil》第一课时,P7,P8。

    2、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在教材中不可忽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预备单元已学过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其回答,现在进一步用What’s that in English?及其回答,接着用这个句型介绍出本课中的大量词汇。通过词汇进而学习Is this /that your pencil?及其肯定、否定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复习并运用my, your, his, her, 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指示代词this, that及这一句型为第三单元及以后学习一般疑问句打下基础。并且这一课时的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同学更明白英语的学习是在相互交流中有趣地进行,听、说、读、写、用就是学习的过程。为同学学习以后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心理、方法和知识的基础。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通过演示及情景教学法,使用句型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使同学掌握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等,并且学会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回答,在问答中会熟练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即:Is 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⑵能力目标:

    a: 通过情景对话、游戏及题目的训练,使同学学会根据场景就学习用品询问物主,并正确运用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

    b: 通过听力及上下文来培养同学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听音辨词的基本功。

    ⑶情感目标:

    a: 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同学及同学与同学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参与、表演、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

    b: 结合物体学习单词和句型的同时,培养同学的视觉美感。

    c: 通过询问、辨认物主,倡导同学要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汇和句型:

    a: 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 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 that等。

    b: 重点句型: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pencil. / It’s an eraser.

    Is 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难点:进一步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明确this/that 这两个指示代词的用法。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倡导同学主动参与、勇于开口、大胆表演,培养同学获得新知识及口语、听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情景演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同学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说学法

    指导同学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锻炼口语、听力,又提倡合作与交流来共同运用新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即自主探究式,促进同学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听、说、读、写、用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这节课为了方便、实用起见,课前准备好26个字母的卡片及钢笔、铅笔、铅笔盒、卷笔刀、书、橡皮擦、尺子、词典、背包(挂在墙上)等物体,使同学觉得自然有趣。

    1、复习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和培养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复习分作两项:

    a: 姓名每个人都很熟悉,每个同学又都会说,所以首先通过问答姓名,让同学在复习中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首先对个别同学进行提问:What’s your English name, please?

    该同学回答:My name’s Gina.

    转而问另一名同学:What’s her English name?

    该同学回答:Her name is Gina.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出:His name is Tom.

    接着把这些问答进行于教师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教师与全体同学之间,这样每个同学都敢于开口,都有机会开口,而且能自然地运用my, your, his, her等词了。

    b: 通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同学对26个字母是再熟悉不过了。所以复习的第二项就是运用字母卡为新内容作准备,具体是:

    举起一个字母卡放在胸前,问某同学:What’s this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A”.

    接着用这个动作再问几个字母,然后手远远地举起一个字母卡,问:

    What’s that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B”.

    然后用举在胸前和举在远处这两个动作继续向个别、小组或全体同学问:“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同学们初步理解了“this”与“that”的区别了。问完之后,顺势向同学们提议为老师唱“ABC Song”,这样不单复习了旧知,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基于同学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创造条件让同学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用英语进行表达,使他们有学好英语的信心。

    2、学习新词:

    举起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向同学们提问或自问自答:

    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注意用“this”时,把物体举在胸前,用“that”时,物体举在远处或放在远处,背包体积大,干脆挂在墙上,那么用手指着背包使用“What’s that in English?”时,同学们是再明白不过的了。

    用这样的方法一直教授完重点词汇,并注意和不定冠词连用,边教边读 (a) pen, (a) pencil, (a) pencil case, (a) pencil sharpener, (a) book, (a) ruler, (an) eraser, (a) backpack, (a) dictionary。然后把这些单词投影出来,重点教读、练习。

    设计意图:把词汇融于句型进行情景教学,意在培养同学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的能力。

    3、学习新句型:

    手拿物品介绍:This is my book.

    然后问同学:Is this my book?

    引导同学回答:Yes, it is.

    手指某个男生接着问:Is this his book?

    引导同学回答:No, it isn’t. It’s your book.

    然后再介绍几个物品:This is his dictionary.

    That is her pencil.

    进行如下问答:Is this my dictionary?

    No, it isn’t . It’s his dictionary.

    Is this his dictionary?

    Yes, it is.

    Is that his pencil?

    No, it isn’t. It’s her pencil.

    Is that her pencil?

    Yes, it is.

    再要求同学两人合作或者小组与小组合作手拿物品相互进行问答,练习过后进行表演。两人合作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小组与小组合作只需两组的同学分别站起来,通过这些练习表演,同学们对新词汇、新句型不只是了解,而且会说,会运用了。并且使他们深深体会到:我也能使用英语进行表演交流了。那么一种喜悦与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对“我能学好英语”也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同学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同学通过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的愉快。

    4、运用、巩固新知识

    经过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同学已经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现在通过课本P7,P8的笔试、听力训练,对新知识进行运用、巩固,并跟着磁带反复读,培养语感。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进一步锻炼同学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5、游戏

    游戏能促使同学根据场景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并能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具体方法:

    叫几个同学起来,其余的人把眼睛闭上,这几个同学把自己的几个物品放进一个盒子里,然后宣布:睁开眼睛,这个盒子里有这几个同学的东西,当你从中拿出一个时,就要通过问他们问题寻找物体的主人。

    问题:Is this / that your / his / her pen?

    回答:Yes, it is. / No, it isn’t.

    每个人最多只能问三个问题,问得好,寻找到了主人要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以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同学能够在活动中使用英语,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同学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6、练习

    练习是紧扣本课的内容进行选择或判断,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见投影),并且以两组竞赛的方式进行,促使他们有竞争意识,积极动脑、主动参与、敢于表现。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7、结束

    让同学在愉悦的气氛中以“Good morning to you!”的歌声欢送老师,结束本课。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篇2

    一、Introduction(导言)

    英语说课是英语教学中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一位英语教师对教材把握、分析及教师本人对上课进程宏观控制能力有力手段,能从理论上指导教师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将教材、大纲、教师、学生、课堂融为有机整体,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有着突出作用。

    二、说课基本原则

    1. 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说课内容。把握说课与上课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教材、教案说课、上课之间层进关系,走出说课即是“说教案”误区。

    2.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先进教学理念。

    3.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说课完整性。

    4. 与教案相结合,体现其可操作性。

    三、说课基本程序

    1. 说教材:科学分析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材在单元中地位和作用。

    2. 说学生:谈谈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明确说课内容难易程度。

    3. 说教法:谈谈本节课要实施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具使用。

    4. 说学法:谈谈学习方法运用以及将要实现目标。

    5. 说教学程序:说为什么要设计该程序?目、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6. 说板书设计:谈谈板书设计根据和理由,力求体现说板书设计程序性、概括性和艺术性。

    四、注重说课信息和反馈与总结

    说课对象可以是专家、同行甚至是学生。向说课对象征询意见、获取信息,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篇3

    一、案例

    下面以“travels for the environment”为例,对阅读技能训练在教学中的应用加以说明,这篇文章内容含量大,涉及到热门话题——人口与环境,所以我把这篇文章放在初三英语11模块之后讲,在此之前学生在第六模块中谈论到了环保的话题。我在处理这篇文章时,主要有以下几步:

    1.阅读前任务设计

    用多媒体播放,人多车多造成的交通道路拥挤,城市的大面积扩张造成了大面积耕地被占用,森林面积减少,然后提出如下问题:

    who courses such changes?

    what should we do?

    学生马上热烈地讨论起来,屏幕上的场景迅速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愿望。

    2.阅读中任务(while-reading task)

    (1)快速阅读,了解主旨大意(task 1)。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读完课文并找出每段的主题句或段落的中心句。当然,学生也可以用不同的句子来概括每段的中心。只要有自己的观点,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2)精读,获取更多信息(task 2)。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设计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并小组讨论:

    1.From the paage we known that our earth has changed much because of _______. A.its old age

    B.man’s activities C.the changes of weather D.the natural development 2.Water pollution will become even worse if __________. A.birds and fish continue to die B.people continue to built factories C.people can’t stop factories from sending waste things into water

    D.many rivers and lakes are still dead

    (3)研读,从中受到启发(task 3)。在速读和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力求从读的内容中得到启发。

    3.阅读后任务(post-reading task)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信息有了全面的了解和理解,为了让他们成功运用所掌握的语言形式。阅读后再找出几篇相关话题的文章,做快速阅读训练,让学生先看题再看文章,将文中的答案找出。

    二、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问题

    (1)在日常阅读训练中,让学生能习惯于先审题,掌握题意,带着任务去读文章的方法,一般的阅读问题都可通过全文找出相关答案或信息,不能让学生单独脱离文章靠印象做题。

    (2)有的学生表现出不愿合作或合作不主动,只顾自己思考,基本上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有的学生表现出对任务不理解;有的学生在交流中过多使用母语等。

    (3)部分学生习惯于教师以前的讲授教学方式,认为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就能学好英语,在合作学习中合作不主动、不充分,存有消极、自私、依赖和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心理,使合作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策略

    (1)老师引导初三学生养成每天必读英语文章的好习惯。

    (2)教师应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3)加强读前活动,降低任务难度。初三学生根据每天授课内容,课前设计一篇文章,由易到难,让学生养成阅读文章的好习惯。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去读,改变以往“老师代学生读文章”的习惯,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很难在中考之前突击成功,学生需要从大量的自主阅读中提高自身阅读能力,这样需要我们教师把阅读作为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三的教学中。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篇4

    一、整体设计思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种教学理论纷纷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虽然任务型教学模式成为众多英语教师教学活动的主流,可是,在很多的生活实践中,情景教学法有时候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充分综合两种教学法的优势,大量搜集了一些生活素材,让学生在事实面前进一步挖掘自己的词汇潜能,综合培养学生语用交际能力。整个教学设计尤为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切实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此外,根据三维课程标准,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在设计时非常注重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达成,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充分体现智育渗透德育以及学科整合的理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围绕“提出请求和道歉”这两个话题,通过图片、单词、短语、句子、听力等生动形象的描述,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语言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句型Would you mind...?及其针对这种句型的不同的应答语。

    本课时是这个单元开始的第一节课,是学好整个单元知识尤为关键的第一步,主要学习谈论一些日常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以及如何回答,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种不同的情景教学,教育和培养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和谐人际关系,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因此,在本课时中涉及到的主要语言结构有:Would you mind ?主要涉及的单词和短语有:mind doing something,clean the yard,turn down the music,move your bike,right away/in a minute,wash/do the dishes,wear the old jeans,get out of the shower,wear his sweater,look terrible

    情感目标教学希望学生针对任何抱怨和不满,有礼有节地学会处理。戒骄戒躁,对任何事情都应该学会三思而后行(Look before you leap)。

    2、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是城关中学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强、认识范围较广、思维比较活跃、有参与意识,乐于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始终是深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思想眼界由于受到家庭素质以及社会各个方面不成熟条件的制约,学生的学习气氛明显地呈现两极分化。基础好的学生在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而基础差的学生,纯粹放弃了学习英语的热情,除了会一些基本的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记住极少的单词外,几乎很难跟上正常的学习步伐。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拼读并掌握以下几个单词和短语:

    not at all , turn down , yard , right away .

    (2)训导学生学习使用句型:Would you mind ?及其简单的应答。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说操练进行英语教学。

    (2)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教学素材,逐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技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Learn to make requests and apologies.

    (2)To learn to communicate in good manners.

    (3)To help others in trouble and find the correct solutions to the complain.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not at all, turn down, yard, right away, task, poster.

    (2)Learn to use the sentence: Would you mind doing ?

    2、教学难点:

    Would you mind? 句型的答语。

    五、教具

    Flashcards, pictures, tape and recorder.

    六、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1:Revision

    教师引导学生整体复习学过的句型Do you want to ?Would you like to ?例如:

    老师:Do you want a cup of tea ? Do you want to buy a bottle of tea? 或者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coffee ? Would you like to buy a bag of coffee ?

    逐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应答语,复习旧知。同时,结合实际,提升学习兴趣,配合学生演好Would you like 的句子。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两个句型结构的练习,即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起到一个加深巩固的作用,同时也能牵引学生深入本课时即将学习的句型Would you mind ?为学生能顺利过渡到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做铺垫。

    步骤2:Warming

    T: 我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放到讲台上,随即把教室的前门打开,冷风吹得我浑身打颤,同时这一举动也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惊疑,大家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望着我哆嗦的我。“Who can give me some advice? What will I do?”

    Ss: Please close the door. Put on your coat. 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door? Would you mind putting on your coat?

    设计意图:

    教师设计教学情境,既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旧知识,又培养了他们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达到了检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步骤3:Presentation

    一、展现课题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

    1、打开PPT.课件,帮助学生具体掌握单词mind 的意思及其搭配结构。

    2、针对同学们在Warming 中mind 一词搭配运用出现的错误,组织学习使用mind +doing 结构。

    3、拓展学习句型:Would you mind + doing ? 和 Would you mind not + doing ?

    二、学生们呈现课前搜集的生活资料,结合书本1a中的图片,获取相关信息,完成教学活动1a 。

    1、学生通过实例陈说、观察图片,教师给出相应的提问语:What are they doing ? How do you feel ? How to give some advice?

    2、将requests 与正确的图片配伍。

    3、帮助学生朗读活动1a 中的几个句子,同时让学生掌握单词和短语 yard ,not at all ,turn down , right away .

    4、播放听力1b ,让学生根据听力内容完成这部分的教学活动。

    5、核对答案。

    三、继续结合课本图片,完成活动2a 和2b 的听力任务

    1、匹配组织五个学差生和五个学优生,各组分别用汉语和英语向全班依次说出图片的大概内容,全班同学运用本节课的知识,用英语给予建议。

    我先给同学们示范如下:

    学差生:教室很脏。

    学优生:The classroom is dirty.

    老师:Would you mind cleaning it?

    接着同学们仿照示例依次完成任务。

    2、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两人小组,分别从五幅图片中挑选其中一幅用英语组织对话,每个大组推选一个小组代表上讲台表演。

    3、英语科代表组织全班朗读五幅图片中对应的句子。教师板书重点的短语:do the dishes,clean your room, get out of, get up.然后学生齐读短语。

    4、播放录音,帮助学生核对答案:a-5,b-2 ,c-4 ,d-3 ,e-1

    5、组织全班朗读2b中的五个答句,学习短语right away ,in a minute , put on , get up . 然后听录音完成活动要求。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内容,可视性强,内容含量丰富,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所选图片都是极为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观察、师范、示范、朗读和听力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让人易于接受的建议和请求,同时学会思考,尽可能给人一个合理而满意的答复。

    学习本节知识,让学生开阔了眼界,领悟中西文化的共同特点。主流就是要求学生学会礼貌客气地对待他人和处理相关事务。中国是个礼帮之国,身处年轻少狂的中学生,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无论以后定居国内还是将来留学国外,从现在开始,更应该加强自身综合素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断完善自我,争做一名礼通中外的优秀学生。

    步骤4:Consolidation

    知识拓展 (打开PPT.课件)

    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向别人请求提供帮助”这种情况,常用到的句型:

    (1)Could you read the letter for me, please?

    (2)W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window?

    (3)Could / May I use your bike? / Would you mind I using your bike?

    (4)Could you help me? Could you give me a hand?

    设计意图:

    知识拓展是为了更宽广灵活地运用不同句子,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克服单一的表达形式。

    步骤5:Practice

    复习本课中出现过的短语。

    1、让学生合上课本。

    2、打开PPT课件,呈现汉语意思,要求个别学生、小组学生或者是全班学生根据汉语说出对应的英语。

    3、教师口头用汉语表达几个稍微长一点的句子,让学生们尝试用英语说出来。

    4、展现课件,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刚才所程现的英语短语和句子。

    设计意图:

    这个步骤整个体现的是一个教学互动过程,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希望学生能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步骤6:Summary

    1、归纳这节课所学的几个重点单词和短语。

    2、总结学习的重点句型:Would you mind doing ?

    步骤7:Homework

    1、Remember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by heart

    2、Watch the situations around you, correct other people’s wrong

    behavior z by using “Would you mind (not)?”. And write down their responses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以便记住所学知识,学会使用。

    七、教学设计评价

    1、评价内容:

    这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围绕学习一个重点句型Would you mind ?并根据这一句型,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展开一系列的语言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很多学生当堂课就能运用和背诵这个句子,通过一系列的听说训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技能得到了提升。同时,在大量图片、实际情境和语感交流活动中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学生学会了如何礼貌待人,掌握了处理事情的分寸,感染了每一个求知的灵魂。但是,针对这一问句的灵活多变的应答语,学生掌握的力度还有所欠缺。所以,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我还多应该培养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灵活应变能力。

    2、评价方法:

    任务型教学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课堂学习活动过程中,找到了一盏指明灯,有方向,有好奇,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锲而不舍的欲望,汲引着我的学生从学习英语的欲望走向学习英语知识的实践活动中去。教学活动的互动,互动活动中情感教育的强烈渲染,情境教育的真知灼见,共同铸就了教学的灵魂。教学过程中的赞美、鼓舞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的导棒,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利导作用。这种教学评的方法,让我和学生都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始终有些学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评法上,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加以促进和发展。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篇5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模块以太空之旅为话题,着重介绍了火星探索以及宇宙中太阳系的部分知识。要求同学们能够了解一些有关航天知识,用现在完成时去描述人类已经实施的太空探索。

    二.学情分析

    在前一个模块中,学生初步掌握了利用现在完成时态谈论,旅游、看电影、看书等经历,学习了现在完成时的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否定的回答方法。在本模块中,学生将继续学习yet, already, just等词在现在完成时态中的用法及have been to与have gone to之间的区别。学习了现在完成时的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否定的回答方法。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否真的存在外星人,太空旅行……这些是初中生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会觉得有话可说。但是这一话题涉及较多的词汇,学生掌握的难度较大。所以可能会导致学生有话想说,但却无法用英语来表达的尴尬场面。所以在具体安排教学内容时,应适当降低难度与要求,通过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将航天知识和语法知识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

    三.教学方法:

    直观法,小组活动法。

    四.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关于宇宙及航天的词汇;掌握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2.能力目标:能听懂有关太空旅行的介绍,能够读懂有关太空话题的文章,掌握文章大意能够运用现在完成时态描述人类太空探索计划。

    3.情感目标: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了解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①重点词汇:earth, just, already, station, recently, planet等.

    ②重点句型:---Have you ….yet?

    ---Yes, I have already / just…

    ---No, I haven’t…yet.

    ---I have been to… He / She has gone to…

    5.教学难点:

    ①用现在完成时态来描述人类已实施的太空探索计划。

    ② Have been to.与Have gone to的区别。

    6.教具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

    六.教学设计

    1.Unit 1的教学:

    上课前5分钟复习现在完成时句型,复习巩固前一模块的内容。然后展示些图片学习本节课新单词。再听录音完成Activity1.将5个单词标序。接着重新再听一遍完成第二部分check .针对对话,先提出三个关于对话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录音,之后回答。再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完成Activity4 and 5.接着学生跟读,再分角色朗读.继续细化这个对话内容。在完成第四,第五部分后可进行一个pair work , group in four 4人一组讨论关于太空旅行我们中国人做了的跟没做

    的.(What we have done and what we haven’t done)然后让学生自己描述。

    2.Unit 2的教学:

    上课前几分钟简短的问候,用现在完成时句型来提问学生有关上堂课的内容。然后播放一个飞船的一个小视频,向学生问一些关于飞船跟宇航员的问题,从而来引入这堂课。在课文呈现中先将一些星球以图片形式呈现给学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理解阅读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础。先听一遍录音,然后让学生找到文章标题,掌握文章大致内容,这样既可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又可训练整体理解能力,关注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再让学生自己去读文章将第三部分的单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做这部分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找每段的中心句。这部分结束后,可采用跟读的方式让学生跟着录音去读文章。接着完成课本第四第五部分既而深入了解这篇文章,以不同的方式去阅读,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这篇文章.这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细节的理解与判断,同时还有归纳、

    推理与逻辑能力。Writing部分,本环节第一步是句子写作,第二步是语篇写作。第一步通过卡通图片的呈现以对话的方式去描述,为第二步作好准备,这种递进的方式对于英语学困生尤为有用。在了解了有关航天知识后,基本掌握了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借助卡通图片对人类探索火星进行描述,组织语言写篇文章,这样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3.Unit 3的教学:

    语法练习,在学生学会用现在完成时表达的基础上,掌握它的疑问句形式并作出的肯定或否定回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互助交流时感受语法,发展语言能力。把Activity1,2,3,4部分一起完成,让学生加深对have been to跟have gone to的区别,以小组为单位来继续操练现在完成时。再完成Activity5,6,7,9,通过本环节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重点单词和短语。接着完成Activity8,层层递进。Around the world部分让学生了解大概意思后可以相互讨论下更多关于宇宙的信息。

    七.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作业本以及作业精编。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3500字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许多老师在上课前都需要设计好教案。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师仔细思考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这样的内容,相信你参阅以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篇1

    开场白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出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在本册中处于教学的后期位置,但具有重要作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并结合生活中切实常用的话题:给人们的日常行为提出一定的建议,做出礼貌的道歉行为来展开基本语言内容的教学,并与第八单元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联系。本单元遵循教材总体特点,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并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would you mind doing sth? 进而形成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学生比较容易乐于接受,说课的内容是本单元Section A(1a~1c)部分,本课是单元首篇,以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为主题,本节内容具有词汇量较大,强调综合运用,贴近生活实际等特点。通过本节学习,可增加学生的单词储备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将学会用英文表达请求,表示歉意。在获取基础知识,发展基本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以致言,学以致用的英语学习观和合作品质。

    (二) 教学目标

    依据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其中的重要词汇mind, turn down, not at all等和句式would you mind doing sth? 并能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所学句式提出礼貌请求以及礼貌的向他人道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与他人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在本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礼貌行为,了解英语国家中向他人提出要求及道歉的方式,并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并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重点设置为首先使学生掌握mind, not at all, turn down等重点词汇的用法,及课重点句型结构Would you mind doing sth? 并给出正确答语;怎样向别人有礼貌的道歉。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难点为让学生掌握向别人提出请求的的句式Would you mind doing? 并给出正确的答语,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二、说教法

    1 学情分析

    自己所任教班级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上课的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中等学生占多数,但是学困生比例也比较多,两极分化比较严重,虽然经过六七年级的学习,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会话,但是在学习策略方面人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并且不能够大胆的用英语交流。

    2 教学方法

    根据所任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在本堂课中以任务型教学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具体采用情景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在教学中突出实际性,注重听说的实用性,同时适时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坚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基础”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教师应扮演自身作为设计者,研究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贯彻教中学,学中用的策略,真正使学生学以致用。

    三、说学法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节课中学生主要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以及自由对话来完成这节课的任务型教学。

    四、说过程

    Step1. Lead-in

    通过情景设计进行free talk来导入本节课地主要内容。设计的情景时周末邀请一名学生去吃饭,老师使用的句型是Would you like to have dinner with me this Sunday?通过这个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表达学生在生活中如何邀请其他同学去海边,去看电影等让学生通过思考这些表达方式来进行自由对话。

    Would you like to do sth?

    Can/could you please do sh?

    How/what about doing sth?

    Why don’t you do sth?

    Why not do sth?

    Let’s do sth.

    Shall we do sth?

    通过这个情景设计来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用来礼貌的提出请求的句型:would you mind doing sth?

    设计理念:通过情景设计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Step2 Pre-listening task

    为学生展示课本上的图画,通过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找出主要的动词短语:clean the yard, play baseball, move the bike, turn down the music. 然后通过标题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带入词组进行反复训练,让学生充分熟练这个结构,同时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图画中的烦乱画面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情感教育:对于违反规则的一些事情要礼貌的提出请求。

    设计理念:进行听力活动之前的热身,让学生尽可能熟悉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后面进行的听力活动做好铺垫,便于学生融入听力活动。

    Step3 Listening –task

    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听一遍录音,完成activity1b,通过这遍听力注重would you mind doing?的'问句。同时让学生注意前两个问题的不同,总结出这个句型的肯定和否定形式,然后有学生举例进行练习,并将学生的一些例子写在黑板上。

    活动二:听第二遍录音,记录如何给出礼貌的回答,同时让学生对黑板上的例子进行回答练习。

    设计理念:通过听力材料为媒介进行听说练习。

    Step4 Pairork

    同桌之间合作,利用本节课所学结构进行对话练习,要注意肯否定的同时训练。

    设计理念:对所学句型的初步训练,进行对话练习,培养合作意识。

    Step5 Groupwork

    首先引导学生总结出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的一些校规,四个同学分为一组,创设一个情景,可以是教室,操场,走廊,图书馆,实验室等学校的各个角落,根据所了解的学校规则来展开想象,常设一个情节比较完整的对话,尽可能多的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点,不仅仅局限于本节课所学句式,看看那个小组最有创意?哪个小组最好?

    设计理念:小组合作,培养乐于学习与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也是对礼貌提出请求和以前所学内容的复习。

    Step6 Summary and test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然后进行当堂检测来检查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Step7 Homework

    巩固性作业:完成伴你学句子乐园练习

    拓展性作业:Write a letter to your best friend who you want to talk with about his/her problems using the sentence structure.

    五、课前预测

    这节课的整体思路是导入——听前任务——听力练习同桌合作——小组合作——总结——课堂反馈——作业布置,在这节课的设计上,导入和小组活动应该是本节课的亮点,但是在本节课进行之前应该注意的最大问题是设计的导入和小组活动要让学生动起来,才能达到教学设计的效果。由于任教班级学生日常上课气氛比较沉闷,因此在实际教学导入时,应充分利用板书来改变课堂现状,要避免自己在那单纯的提示学生造成课堂沉闷的状态。在教学的第二环节中让学生看图找出词组并运用词组进行训练,同时这一步应根据图画内容地凌乱来进行一定的情感教育,从而达到所设计的三维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日常生活中礼貌的提出请求和道歉所用到的主要语言结构,接受一定的情感教育,基本能够达到所设计的三维目标。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篇2

    Lesson 9 说课稿

    第二单元第一课,在这一单元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课是一篇对话,是学生较为熟悉也很喜欢的一种文章结构。通过Jenny、brain、Danny的对话讲述了record这个概念。 本课课文中的生词只有两个即ordinary及structure间。而课文的语言知识点不多,学生也已经通过查资料等简单的方法对重难点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本课主要的知识点有:turn 的用法、Record 表示记录Break的用法和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本课的授课时间为一课时。因为学生们对冠军这个称谓和勇夺第一这样的话题较为感兴趣。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表达能力好。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正确的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熟练掌握本课的重难点是本课的突破点。另外让学生了解自己也有独一无二、别人比不了的优点,而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是本课的情感目标。而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可以更加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和惧怕心理,逐渐改变学生的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上,也着重考虑到学生兴趣及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本课只有一课时,因此我是这样设计本课的:

    一、情景设计--使学生想学、乐学

    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许多名人的照片,全面地向学生展示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当中中国选手获得金牌时的振奋人心的场面,还有冠军姓名和不同的比赛项目,加上成龙的歌曲《相信自己》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完全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真正领略到成为冠军的那一刻的激动和难得的成就感,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志存高远,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引导型任务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讨论

    我根据文章内容,告诉学生Danny和Brain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也想要打破记录,引导学生阅读

    1. What world record do Brain and Danny want to break?

    2. How could they break the record?

    3.What’s Danny going to do?

    4.What does Brain think of Danny?

    由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同桌间交流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5分钟)快速的也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接着出示本课重要的语言点:turn Record表示记录、 Break 的用法、 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要求学生去精读课文。同样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这个环节中,放手将任务交给学生完成。在阅读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对文章有一个很详细的了解,特别是在查找知识点重点词的时候学生会对出现这个词的前后句有一个较深印象,查找宾语从句的时候更是如此。另外,九年级的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很强、求知欲、表现欲强。抓住这些特点,让学生亲自实践,全民参与。在交流探索中学习到蕴含其中的知识。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再与别人交流讨论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又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学生交流展示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引导,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我再对学生说遗漏的点进行补充,精讲精练。既可活跃课堂,保障教学进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只是整个课堂思路的的引导者和学生展示的点评者,补充、说明、拓展、挑错全都交给学生,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果有学生确实都掌握的不是很好的,或者没有被补充上的,我再进行引导和启发,尽量让学生去补充,再进行精讲。这样就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四、达标补救----通透掌握知识点

    在备课的时候,我会自己出一些与本课知识点紧密联系的简单点的练习题,或者直接借助学生手头有的练习册等资料,来检测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这样进行简单的评价,进一步鼓励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本堂课中,我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讨论展示,使学生充分动起来,让我的课堂既充满学习气氛,有充满了活力,在轻松、自由、紧凑的语言文化氛围中,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5 Reading 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第一课时,这一课是阅读课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取大量信息,开阔视野,提高兴趣,扩大词汇量,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同时新课程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我的教学设计里,每一个教学活动中都设计了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背景及新课程、新教材。

    本单元围绕电影这一主题开展听、说、读、写多种教学活动。电影是当今社会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这是一个非常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可挖掘性的教学主题。本单元所选的语言素材涉及中外电影及演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各国文化,增强世界意识,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好莱坞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的演艺事业及成就,学习和掌握如何根据时间顺序来描写人的一生,为以后完成一篇描写自己最喜爱的影星的作文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2、本课的难点是文中有大量的电影的名字和电影奖项,使学生在阅读时感到困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了解好莱坞著名影星奥黛丽 赫本的演艺事业及成就,学习和掌握如何根据时间顺序来描写人的一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2、学习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单词、短语和句型。如:effort enter industy French insist shortly immediately lifetime well-known throughout beyond devote honour present aloud not only…but also put her effort into during her lifetime devote to be honoured with pass away She began taking ballet lessons at a very young age. She had put most of her effort into ballet training before she entered the film industry, throughout her acting years, she acted in only one Tv series,… 等

    (二)情感态度

    1、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即想要迫切了解奥黛丽·赫本的演艺事业及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学习赫本投身于慈善事业的热情和充满爱心的优秀品质。

    3、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通过学习重要生词及相应的练习,达到学生掌握的目的。

    2、调控策略:学生在听录音和阅读过程中,可能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阅读中有的要注意细节,有的只要弄懂大意。

    3、交际策略:通过阅读、谈论奥黛丽·赫本的演艺事业及成就,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交际中遇到困难时,有效地寻求帮助。

    4、资源策略:通过借助课外阅读、音像资料、图书馆或网络帮助自己了解有关奥黛丽·赫本的演艺事业及成就。

    三、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

    1、任务型教学法。例如:阅读文章时,我设计了一张赫本的个人档案的表格,让学生阅读完成表格并复述,培养学生的逻辑分类与表述能力。

    2、竞赛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征,我设计了让学生看图片用英语说出自己知道的中外电影及演员,哪一组知道的越多就是获胜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外语交流的气氛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且也巩固了所学的旧知识。

    四、说学法

    1、教会学生“三先三后”,即先预习后学习,先看书后做题,先思考后提问。

    2、抓住学生英语交流的机会,充分让他们感知、积极体验、大胆实践。

    3、积极参与、善于合作。例如,本课设计了几个任务,操作简单,学生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从而合作完成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Lead-in)

    这一步骤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对电影的兴趣,所以设计了竞赛法。教师呈现图片,让学生说出电影及演员的名字,哪一组知道的最多即为获胜组。接着,教师说:My favourite film star is Audrey Hepburn.然后组织学生讨论:What do you know about Audrey Hepburn?

    (二)呈现(Presentation)

    1、教师展示赫本的图片,告诉学生:Audrey Hepburn is one of Hollywood’s all-time best actresses.

    2、让学生完成第84页B1部分的练习,理解词汇,培养学生的记忆、思维能力。

    3、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完成课本第84页B2部分的判断正误练习,并要求学生改正错误的句子。

    4、请学生朗读课文1-3段,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如1、2、3、

    5、学生朗读课文4-6段,两人一组完成课本第85页C1部分的练习,请学生以正确的顺序朗读句子,全班核对答案。

    6、学生朗读7-8段,讨论并回答问题。1、2、3、4、

    7、学生两人一组,完成课本第85页C2部分的练习。教师请一个学生朗读短文,其余核对答案。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掌握各学科的英语表达,以及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学会使用自己对东西或者事情喜好的表达,并简单表示喜欢于不喜欢的原因.

    Section A是以talking and listening为主,让学生去充分运作语言功能,和感受语言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及其新词汇。

    Section B以读写为主,教材设置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语言去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词汇:学习并掌握学科名称以及星期名称favorite, subject, math, science, biology, P.E., because,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等.

    语法:掌握what,why,who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的运用;学会使用表示品质的形容词:fun,interesting,relaxing,difficult等.

    2、功能目标:能流利地应用本单元所学的新词汇、新语法进行听、说、读、写,能学会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3、情感目标:学会合理安排学习,作息时间;学唱星期歌song of the week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掌握重点词汇及what,why,who引导的疑问句、及肯定与否定回答.

    ②学会谈论自己喜欢的科目及东西,并说明理由.

    ③学会表达一周的七天,并学会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四、教学安排

    本单元共分为4课时:

    Section A 2课时,Section B & Self check 2课时

    五、教学设计

    Section A Period 1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 in

    1.用电影Harry Potter预告片作为本课热身,看完之后向学生提问:Do you like the film?

    然后老师继续表达自己的看法:I like this film best. It’s my favorite movie. What’s your favorite movie?(教师这个时候把这个句型写在黑板上,引起学生的注意。)提出这个问题以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影片,操练本课的'重点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 ?

    操练结束以后,老师继续说:I like Harry Potter, because he is a good student. He works very hard and does so well. Let’s see how he works, ok? (用幻灯片展示Harry Potter

    上课的情形)

    (Harry Potter这个电影片段主要是考虑到学生本身对这个人物比较感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是因为Harry Potter本身也是一个学生,他在一所魔法学校里读书,而且学习的课程也很多。这点跟本课比较贴近。使用该片子,教师使用谈话的方式,轻松的把话题由Do you like the film? ——What’s your favorite movie?提出这个问题以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影片,有利于扩大大家的视野。同时也是为了引出本课的重点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 ?并让学生在表达的时候操练该句型。在阐述喜欢Harry Potter的理由时,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过程。)

    Step 2 New words learning

    T:Do you know what subject it is?跟学生介绍Harry Potter在魔法学校的课程,然后问学生:And what subject do we have? (幻灯片展示学生平时的课程)

    展示完成以后,进行本单元词汇的拓展,问学生:Do you know any more subjects?进行小范围的提问,并要求回答的学生把词汇写在黑板上。

    (通过介绍Harry Potter在魔法学校的课程,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学生平时的课程,使话题贴近生活,也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在掌握新单词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拓展,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 Step 3 New sentence patterns learning

    3.T:Ok,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这里可以先由老师向个别同学提问,然后问:Do you want to know your partners’ favorite subject . Please ask each other.在个别提问了以后,把范围扩大到全班,同时也进行了操练。

    (从问subject到favorite subject,难度逐步增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在操练的时候,把机械的提问,转化为跟同桌的交流。)

    操练结束以后,请两位学生来台上做表演:一个人做动作,一个人猜:what’s his favorite subject?/ what’s her favorite subject?

    (在巩固了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这个句型之后,通过游戏表演的方式来呈现what’s his favorite subject?/ what’s her favorite subject?全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接受。这样的表演可是依照课堂实际情况掌握表演组数)

    在作完这个表演的时候,教师对最后一个学生提问:why do you like it ?然后教师再针对个别同学提问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why do you like it ?学生回答了之后,教师可以面向全体学生问:what’s his favorite subject?/ what’s her favorite subject?why does he/she like it ?

    (通过有效的示范提问,以及不断的操练,有利于开展下面活动的顺利开展。)

    Step 4 Survey

    给学生一个示例,以Harry Potter做范例: Name : Harry Potter

    Favorite subject : broomstick subject

    Why : because it’s interesting and exciting

    Dislike subject : potion subject

    Why :because it’s boring

    请学生做一个Survey:

    Name :

    Favorite subject : Why :

    Dislike subject :

    Why :

    完成Survey之后请同学上台做report:

    His/Her name is….

    His/Her favorite subject is ….. Because …

    He/She don’t like …. Because…

    Step 5 Homework

    1.根据调查写一个短文,并准备下堂课做报告

    2.查找自己最喜欢的明星档案,爱好.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教学项目是“看病就医”(Seeing the doctor ),各课围绕这核心项目设计布置了听、说、读、写活动。对话,课文和练习内容均取自于同学的日常生活,实用性强。同学们会因为此话题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而感兴趣, 故能在学中用,用中学,印象深刻。

    1. 在 Lesson69 课中,第一局部设计了Jill 生病的一幅情景图,并配有一个短对话,引出Seeing the doctor 的动机。第二局部利用Puzzle dialogue形式把本单元重点话题自然地,以日常生活的活动形式出现给同学。第三局部采用Look, say and write活动,自然地引出情态动词 have to的用法。

    2. 在 Lesson 70 课中,阅读文章Dreams 是前一课对话内容的继续。男孩Roy老做梦,造成睡眠不佳,故前去看病就医。阅读前有两个问题供同学讨论,以便让同学考虑在先,或带着问题去阅读。

    3. Lesson 71 课是语言训练课。第一局部是一段有关饮食与健康关系的短对话,同时也为同学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样板。第二局部是以操练Link verb为宗旨的句型范例。第三局部是所学语言知识的自然延伸,向同学介绍二位世界著名医学界人士Nightingale和Bethune。

    4. Lesson72课是综合练习课,它包括了围绕着Seeing the doctor的功能话题 的听力练习、句型操练、对话复习和写作示范,以巩固同学对本单元的核心话题Seeing the doctor的记忆与理解。

    通过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分析,不难看出 Seeing the doctor 这一话题取自于生活,实用性强,同学容易接受,并对此兴致盎然,教师也较容易激活与其相关的语言知识,所以就该话题自身而言,并不是很难,真正的重点和难点在于:

    掌握有关Seeing the doctor 的习惯用语。l

    能灵活运用have to 重点句型,并清楚其运用的场所和与must 的区别。l

    掌握link verb的用法特点l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l used in the talking “Seeing the doctor”.

    The pattern : have tol

    l Grammar: link verb

    2.能力目标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listeningl and talking about “Seeing the doctor”.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l reading comprehension by reading the text Dreams .

    To develop students’l ability of observation 、 imagination and creation.

    3. 情意目标

    Tol encourage students to be brave enough to speak English more in class.

    Tol encourage students to keep health in order to serve the people and their country in the future.

    三、 教学设想

    通过诊断性评价,可了解到同学在以前的教材中,已学过了与Seeing the doctor 话题 相关的单词和句子,如head 、eyes 、hands,、foot 、legs 等身体部位单词和句型 What’s wrong with you ? I don’t feel well . My head hurts. etc.这为同学循序漸进地自然习得Seeing the doctor的语言知识,铺垫了良好的语言学习基础。 因此,笔者根据Seeing the doctor 这个话题的交际性能强,实际运用广等特点,将本单元的教学战略重点定位在三个教学环节上,即,Presentation, Practice 和 Production上,将“激发兴趣,激活思维,轻松导入;读后仿说,逐层训练,强化能力;创设情景,迁移知识,实现交际”作为本单元设计的导向。

    1. Presentation-------激发兴趣 ,激活思维,轻松导入。

    一节课的良好开始,对于整节课教学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教师依样画葫芦,精心设计Presentation环节,能够使同学感到新奇独特,引起求知欲望,促进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言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去,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1) Lesson 69 的导入方法

    Take exercise做运动. 跟着“健康歌”的乐曲,让同学跟着老师做健康操。l

    l Play games 做游戏 . 让同学相互之间做“Touch your nose”的游戏。

    Chant 读节奏诗.l 老师可根据课文要求,编写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小诗,歌曲等。

    以上几个活动,均与同学的原有知识the parts of the body 有关,采用这种手法进行热身,不只复习了相关的学习内容,更主要的是让同学在“做做、唱唱、笑笑”中进入了学习状态,从而引出对话

    ——Can you take exercise like me ?

    ——No, I can’t. I have a headache today.

    ——Can you play the game with me ?

    ——No, I can’t. I have a cold today. etc.

    or:

    ——Xiao Li can’t play games with us .Do you know why?

    ——I know he has a cold today。

    .(然后协助同学认知have a headache / a cold /a cough 等习语)

    On dutyl 值日生汇报. 让值日生创设情景,与Partner就前一单元课文 内容“Mr. Smile在家中举行Party”,进行自由问答,然后切入主题

    ——Did Kate go to the party ?

    ——No, she didn’t.

    ——Why did she not go there ?

    ——Because she was ill.

    ——What was wrong?

    ——She had a cold . She had a cough and a headache.

    ——Oh ,I’m sorry to hear that .Is she better now?

    ——Yes.---.

    (老师进入了“引导学习”的环节。)

    2) Lesson 70 的导入方法

    Story-tellingl 老师或同学进行story介绍,如

    Oh, boys and girls,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me ,too. I didn’t sleep well last night. Do you know why?

    这时,同学会由于问题的提出而活跃起来,会七嘴八舌地进行猜想,然后老师向同学描述梦境,引出生词和词组 dream, fall asleep, wake up 等,为引出Roy的unhappy dream,激活了思维,扫清了语言障碍。

    Picture-talkingl 利用多媒体,向同学展开画面,引导同学对dreams 进行讨论和评说。

    -----What is he/she doing? -----He/She is sleeping.

    -----What is he/she doing while he/she is asleep? -----He/She is dreaming.

    -----Did he have a good dream or a terrible one? ---.

    在引出生字dream 后,协助同学就做梦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在热烈的气氛中,自然地过渡到课文Dreams的学习上。

    3) Lesson 71 导入方法

    Have a quizl 做讨论题。包括饮食,休息,锻炼,健康等一些常识性问题,来吸引同学的兴趣与注意,激发他们敢于质疑,大胆解疑,以引导同学通过积极投入语言实践,逐步向新资料迫近,为Lesson 71 的第一局部有关饮食与健康的对话学习,做了必要的铺垫。

    4)Lesson72的导入方法

    Stick figuresl 采用简笔画手法,来引出新语言点link verb 的用法。如

    教师可利用这些简笔画,引导同学对图画进行讨论

    -----What is he/she like today?

    -----Is he/she happy or unhappy?

    -----Do you know why he/she looks happy/unhappy? etc.

    采用这种方法,不只仅是方便,直观,能引起同学的兴趣和注意力,更因为它们的恰到好处的运用,激活了同学的思维,为引出听力资料 Mr. Brown’s trouble 做好了准备。如通过对简笔画的讨论,把话题转入听力资料的内容中。

    -----Is Mr. Brown happy or unhappy today,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s his trouble, do you know?

    2. Practice------- 读后仿说,逐层训练,强化能力.

    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新句型,新单词以后,还必需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在没有对新句型,新单词等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之前,同学很难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结合话题,围绕新知识点进行对话,交流和讨论等活动,让同学获得基本的语言能力。如在训练句型have to 时,我设计了三个训练程序。

    师生问答 就Lesson 69的第三局部进行师问生答,并完成笔头作业。l

    生生问答 就句型Ifl you---,what do you have to do ? 进行pairwork 。

    小组讨论l 提供情景,加大信息量,引导同学进行groupwork. 如,

    1.If your mother is ill and she can’t cook supper for you when you come back from school one day. What do you have to do ?

    2.One day when you were on your way to school, You saw an accident happen. An old man was lying on the ground. He couldn’t move .What did you have to do ?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一人,作小组总结。通过点评,分析,比较等方法,使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知识中得到发挥,使一些困难在相互启发,相互争论,相互补充中得到弥补。同时,也注重挖掘了教材中的情意因素,激发了同学的社责任感和爱心。

    当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强化训练手段。如,对Lesson70 的阅读文章的Practice方法是:

    表层分析——复述应答:l 要求同学机械重复课文中的内容,使课文信息再现。(是非题,课后问答题,图表填空题,竞赛等)

    深层剖析——推断应答:l 要求同学利用信息,凭借经验理解读物的“弦外之意”。(指导性问题和细节性问题)

    整体评价——自由交际:l 要求同学用所学知识,对新情景进行交际。(教师选择恰当的,与课文相关和有关社会热点的Topics。)

    (其中一,二两层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记忆—分析”所认知的语言信息,巩固语言知识,提高掌握语篇能力,为获得交际能力,即为第三层“自由交际”,打下扎实基础。)

    3. Production-------创设新景,迁移知识,实现交际。

    在基本技能形成之后,教师鼓励同学用所学知识就新的情景进行突出主题的迁移操练,实现语言技能向语言交际能力的转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我对本单元中的Production环节设计了如下方法:

    Lesson 69 1)扮演(perform): 创设新的情景,如:护送运动会上受伤的同学去医院就症;协助交通事故中受轻伤的老大爷回家等。

    2)采访(interview): 询问同学身体健康状况。

    Lesson 70 1)话题(topic): “_________dream”。(留有空白,让同学自由发挥想象)

    2) 扮演(perform): 采访“老寿星”(a long-lived man/woman)活动。

    Lesson 71 1)评论(comment):“Why so many fat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now?”

    “ Why so many students who have poor eye-sight today?

    2)采访(interview): “What do you like to eat?”

    Lesson 72 1)话题(topic):“How to correctly arrange your three meals a day?”

    2)活动(activity): “A school doctor is wanted”

    采用以上方法,并不是说教学可以离开教材随意创设发挥,也不是主张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恰恰相反,我们需要的创意,应是紧扣教材,围绕目标,为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服务,为教得生动,学得主动服务。使英语教学有新意,有激情,使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沛发展。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5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类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参考,你现在有在寻找合适的范文吗?处理办公文档需要遵守一定的行业规范和标准,近年来范文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1

    1.greetings:

    2. warm up:

    Enjoy a chant and do the actions:

    Black,black. Stand up.

    Pink,pink. Sit down.

    Brown,brown. Touch the ground.

    Orange,orange. Touch the head.

    White,white. Turn around.

    (在此活动中同学们利用课前领到的彩纸来配合做动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2. 新词呈现:

    T: Boys and girls, I have so much colorful paper. Look, a piece of red paper, a piece of yellow paper, and… 引导学生回答a piece of green paper… 接着板书a piece of 并学习,然后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彩纸来练习a piece of yellow/red/green paper等等。

    然后老师拿起准备好的图画(在一张黄色纸上画着一条龙)进行如下对话: T: Look, what’s this?

    S: a dragon

    T: I drew a dragon on a piece of yellow paper. (板书句子并领读)

    T: What did you draw?

    S: I drew a … on a piece of … paper. (学生快速在自己的彩纸上画一些简单的图画并根据自己的画操练重点句型)I drew an apple on a piece of yellow paper, I drew a book on a piece of red paper……..

    3. 进入文本:

    T: Well children, I drew a dragon on a piece of paper. Daming drew a dragon, too.

    Now, let’s watch the video and then finish the exercise.

    (1)看课文动画,判断对错

    1 Daming drew a dragon on a piece of red paper. ( )

    2 Daming cut the paper with knife. ( )

    (2) 打开课本,听录音,完成句子。

    (3) 听录音跟读。

    (4)自由读,个别读。

    4. 主题升华,渗透情感教育。

    T: Daming’s kite is very beautiful. Do you like kite?

    S: Yes.

    T: So we should love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love our country.

    5 listen and say,then sing.

    T:Daming’s kite is very beautiful. Now let’s fly the kite together.(师生同欣赏同唱)

    6. 操练

    What did Lingling do?(读一读并连线)

    7.巩固与拓展:

    T: Mother’s Day is coming. Fanfan made a card for her mom.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discuss how she made a card.

    (1) 根据图片小组讨论如何制作母亲节卡片

    (2) 用日记形式写下制作过程.

    Tuesday April 27th, 2010 sunny

    Mother’s Day is coming. Yesterday I made a card for my mom.

    I _____ a flower on a piece of yellow ______.

    __________.

    I ____ the paper with________.

    I wrote“I love you, mom!” on it.

    Then, I finished my card.

    (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借助母亲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孩子加深了对母亲的热爱,使本课主题得到升华。)

    8. 作业

    1)听录音,熟读课文。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2

    I.Warming-up and lead in

    Greet the Ss as usual. Lead in the topic.

    Ⅱ.Presentation

    Show a short video about Gogo “What can Gogo do?”.

    T: Today we’ll meet a new friend, Gogo. Now we’ll watch a short video to know about Gogo.

    (Show a short video about Gogo “What can Gogo do?” Know something about Gogo, and lead in the new words and sences.)

    T: Do you like Gogo? Can you sing? This class, we’ll learn how to show ourselves.

    (Show the pictures of eight abilities on the screen. Learn the names of the abilities: sing, swim, dance, draw, speak English, play chess, play the guitar and play basketball. Learn the sentences of asking abilities: Can you sing? Yes, I can/ No, I can’t; Can he speak English? Yes, he can/ No, he can’t. )

    Ⅲ. Playing a game

    T: Let’s watch the video about Gogo again, but this time we’ll play a game. You should find out what can Gogo do and answer my questions.

    (play the short video for the Ss)

    T: I can sing. I can swim. I can play chess. But I can’t dance. When we talk about something we can , we use “can” plus “do”;

    I can sing. / I can play chess/ Bob can swim. / They can play the guitar.

    When we talk about something we can’t , we use “can’t” plus “do”;

    I can’t sing. / I can’t play chess. / Bob can’t swim. / They can’t dance.

    When we ask people about their abilities, we put “can” ahead.

    Can you sing? / can you dance?

    Can Bob play chess? Can they swim

    T: Can you sing, S1?

    S1: Yes, I can.

    T: Can you dance, S1?

    S1: No, I can’t.

    T: OK, S2. Can you swim?

    S2: Yes, I can.

    T: Can you play chess?

    S2: No, I can’t.

    Ⅳ.Listening

    T: The students are talking about different clubs in the school.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circle the clubs you hear in 2a.

    (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Ss.)

    T: In this conversation, the students are talking about what they like and what clubs they want to join. They are Lisa, Bob and Mary. Look at the sentences below. Please read the sentences by yourselves.

    Ⅴ.Pair work

    T: Look, this is a conversation between Jenny and Gogo. Complete the conversation and make your own conversations.

    T: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above with your partner.

    Make a survey about what club does Gogo want to join and what can Gogo do.

    T: Do you know Gogo? We’ll see some pictures about Gogo and then make your own conversations with your partner.

    Ⅵ.Listening

    Now,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gain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in 2b.

    (Play the recording again)

    Ⅶ. Pair work

    S1: Can you sing?

    S2: Yes, I can.

    S1: Can you dance?

    S2: No, I can’t. What about you?

    S1: I can dance.

    Ⅷ.Role-play

    (Then S2 ask S1 about what club does Gogo want to join.)

    1. Review the new words we learned in this period.

    2. Make a survey, and 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members. Watch a short video to know about Gogo.

    Work on 1a. 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Ss to listen and repeat the new words. Ss read the new words and try to remember them.

    Ss read and try to remember the phrases.

    Ss watch the video and try to find out what can Gogo do.

    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 [1-3]

    Read the conversation after the teacher. Then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with the partner.

    Ss listen and circle the clubs in 2a. Then check the answers.

    (Ss read the clubs)

    S1: Lisa wants to join the chess club.

    S2: Bob wants to join the English club.

    S3: …

    Ss read the conversation

    Ss fill in the blanks. Then check the answers.

    (Ss work in pairs to ask and answer about what club they want to join.)

    S1: When is your fathers birthday?

    S2: His birthday is on September 10th.

    S1: 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

    S2: Her birthday is on August 20th.

    Ⅸ.Homework:

    总结:教师用一段视频引入有关能力的主题和相关单词单词,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先领读,然后男生读,女生读,链式读,给出汉语说英语,给出英语说汉语,最后跟读正音。紧凑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

    教师给学生播放Gogo的视频,让学生找出Gogo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强化单词和句型的表达。

    讲解情态动词can的用法,can意为“能,会”,它是辅助动词帮助说明能力、意愿等的词,can后跟动词原形,并且它不随主语人称的变化而变化;变否定句直接在can后加“not”;变一般疑问句直接把can提前。

    鼓励学生联系刚刚学到的句型和单词,通过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或游戏等小组活动,进行 “询问和谈论个人能力” 的练习。

    系统的听力训练,在听短文之前让学生学先在句子中找到要点,带着要点和问题去听。帮助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让学生们对自己的表现及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在小组内评价,然后进行评出最优秀的小组。并鼓励学生们下一次争取做最优秀的小组及个人。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3

    ①单项选择

    ( ) 1.英语共有____元音字母;国际音标共有___个,其中辅音____个,爆破音____个。

    A.5,48,20,10 B.21,48,28, 6 C .26,48,5,10 D.5,48,28,6

    () 2.下列单词中为开音节的是______。

    A. cake B. borrow C. window D. meat

    () 3.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________。

    A..音节通常由一个元音加上一个或者几个辅音构成。

    B .以元音字母结尾构成的音节叫绝对开音节。

    C .元音和浊辅音在发音时声带要振动

    D.元音字母在开音节单词中一般读其字母音,其中” u “在开音节中还可读/u::/。

    ②.找出下列各组划线部分读音不同与其它的一个 。

    () ① A. cake B. make C. watch D. name

    () ② A. heB. desk C. game D. see

    () ③ A.bike B. rice C fineD. sit

    () ④ A. hot B. smoke C. boxD. dog

    ③ 《语音教材》P1的练习处理。

    ④默写6个爆破音。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4

    Step1: Warm-up(热身导入)

    1.介绍话题

    T: Boys and girls, look at the screen. Today, our topic is “My home”. Who can read? (ask some Ss to read the topic)

    In this class,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home”, everybody here should learn to introduce your home to us. OK?

    Ss: OK.

    2.Sing a song In the classroom

    T: First, let’s sing a song, OK?

    Ss: OK.

    Step2: 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1.教学living room

    (唱完歌曲,多媒体出示一幅living room的图片。)

    T: Is this a classroom?

    Ss: No.

    T: What is it?

    Ss: Living room.

    T: Yes. This is a living room. Follow me:living room,

    Ss: (read one by one)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living room?

    Ss: I can see a table, a sofa, a …, a TV.

    T: Let’s watch TV, OK?

    Ss: OK. living room.

    T:(多媒体出示一幅TV图。) Do you like watching TV?

    S1: Yes.

    T: Let’s go to the living room and watch TV.

    S1: OK.

    T: Go, go, go. Go to the living room, watch TV. Let’s go together. S1: Go, go, go. Go to the living room, watch. TV.

    2.教学study

    (多媒体自动切换成study的图片。)

    T: Is this a living room?

    Ss: No.

    T: Oh, we’ve got the wrong way. What is it?

    Ss: A study.

    T: Yes, this is a study. Follow me: study,study.

    Ss: (read one by one)

    T: What

    can you do in the study?

    Ss: Read a book.

    T: (多媒体出示短语read a book。) Do you like reading books? Ss: Yes.

    T: Let’s go to the study and read a book. Go, go, go. Go to the study, read a book.

    3.教学kitchen

    T: Oh, I’m tired. I feel a little hungry. I want to have some snack. (教师拿

    出一些小点心,并吃上一块。) Do you want to have a snack? S1: Yes.

    T: Here you are. Have a snack. Who want to have snack?

    Ss: I want to have a snack.

    T: Oh, snacks are gone. Where can we get some?

    Ss: Go to the kitchen.

    T: (多媒体出示kitchen图片和单词) Follow me:kitchen, kitchen. Ss: (read one by one)

    T: Let’s go to the kitchen, have some snack. Go, go, go. Go to the kitchen, have a snack.

    4.教学bedroom

    T: (多媒体出示一些家具和小电器。) Look at these things. Can you help them get home?

    Ss: Put the TV in the living room./ Put the ….

    T: Oh, where should the bed go?

    Ss: Go to the bedroom.

    T: (多媒体出示bedroom图片和单词。) Follow me:bedroom,bedroom.

    Ss: (read one by one)

    T: Let’s sing a song “My bedroom”, OK?

    Ss: OK.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5

    一、Warm-up

    (1)教师播放歌曲“HideandSeek”。

    (2)教师与学生进行日常对话,如:Hello!Howareyou?…

    二、Preview

    (1)听歌曲:“MyBedroom”

    (2)教师拿出一些文具用品,帮助学生复习句型“What’sthis?It’sa…”

    “Where’sthe…?It’sin/on/under…”

    三、Presentation

    Let’slearn

    (1)教师先出示画有文具用品的study图片,手指图片上书房里的书问:Whatarethey?学生回答books。教师问:Wherearethebooks?告诉学生:They’reinthestudy.

    (2)教师重复生词study。学生学说。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其他生词。

    (3)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learn部分的词汇。然后打乱顺序,要求学生边听边指,力求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4)游戏:看谁反应快

    教师把各个房间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出一个学生,比赛看谁反应快。比如,教师说:“kitchen,学生迅速跑到老师黑板前,谁先碰到该单词的图卡,谁就是胜者。也可以让教师报单词,学生迅速举起相应的单词卡片,看谁的反应快。

    Let’sdo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Let’sdo的图片,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让学生理解watch TV,redabook,takeashower和haveasnack等指令的含义。

    (2)学生听录音,边听边做Let’sdo部分的动作。教师鼓励学生自编动作。

    (3)游戏:配对游戏

    教师把Let’sdo与kitchen,livingroom等图片分别呈现在黑板上,选出一个学生A做教师,将其他学生分成两大组,然后每组选派出两个学生B、B。当学生A说一个口令时,学生B和B根据口令将Let’sdo与相应的图片配对,最先正确配好的学生为胜者。

    Let’ssing。

    听录音学唱歌曲。

    四、巩固与扩展

    (1)做本单元ALet’slearn部分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游戏:听音画画

    教师说口令,让学生画画。

    Drawabighouse.

    Drawastudyinit,Colouritred.

    louritblue.

    (3)游戏:小小设计师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套房子并布置各个房间,在各个房间里画上一些学过的物品,涂好颜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介绍自己设计的房子,比一比谁是最棒的设计师。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考使用下列的语言:Lookatmy…It’spink.It’sverybig.Ithas…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6篇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6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1

    摘 要:新课改前,中学英语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习惯于将注意力只放在学生对随堂知识的巩固上,忽略了作业的完成过程以及作业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作用。结果导致学生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长期得不到提高,制约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个性发展,最终影响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学生作业的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新课改;作业设计;作业形式

    一、传统的英语作业设计的弊端

    传统的英语作业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非常有效,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它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作业缺乏个性化,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作业布置随意性强,缺乏研究;作业形式单一或内容重复,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作业答案绝对,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作业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及学生合作式学习能力的培养等。

    这些弊端严重挫伤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制约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活动,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和探索新课改下如何有效设计学生的英语作业。

    二、合理有效地进行英语作业的设计

    针对上述弊端,对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业设计如何达到有效性,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 注重个性差异,设计分层渐进式的作业

    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根据他们的不同学习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使作业具有层次性:

    (1)作业量方面。相比于优等生,教师可以让后进生选做或者不做拓展性作业,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如在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引导优等生将平时所做的单词造句、补充句子等练习提高到另一个层次,要求他们将在这些练习中得到的能力运用到正式的写作任务中去。但对于后进生,则只要求他们按照写作要求和提示信息将自己的观点规范地表达出来即可。

    (2)作业难度方面。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针对这种现实情况,教师可逐级确定作业的完成目标,即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创新目标。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求后进生实现基础目标即可;要求中上等学生在实现基础目标的基础上努力达到发展目标;对于优等生,则要求他们努力完成创新目标

    (3)作业完成时间方面。将作业的完成时间弹性化,把优等生和后进生的作业完成时间分段处理,这样既保证了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独立而有效地完成作业,又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感到轻松愉快,增加了学习英语的信心。

    2. 注重学科特点,设计积累拓宽式的作业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我们对它进行学习时,积累过程尤为重要,新课程人教版高中英语每个单元均设置了“Speaking” 和 “Writing”板块,这便要求我们的积累和学习除了注重听力和阅读训练外,还可以从口语和书面语训练入手。

    (1)形式多样的口语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英语笑话、英语新闻播报、英语故事复述等作业形式,每节课课前抽出5分钟时间,让他们分组轮流登台将自己的作业展示出来,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表现参与意识,同时为正式授课做了热身准备。

    (2)范围宽广的书面作业。教师组织并督促学生搜集和摘抄名人名言、英语警句、英语谚语、英语名著精彩片段等,为他们进行规范的写作训练作准备。也可以鼓励学生将中文形式的名家散文、叙事文、诗歌等翻译为英文,以此拓宽他们的词汇量,丰富他们的心灵。同时,使他们通过完成这种形式的书面作业,体会到中英文表达方式和习惯的微妙变化,领略到中西方语言的差异。

    3. 注重外界资源,设计实践开放式作业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英语教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并利用设计作业的机会引导学生拓宽他们的学习内容,优化他们的学习形式,丰富他们的学习渠道,从而给他们更广阔的英语学习空间。

    (1)课题研究式作业。中学生有很大的好奇心且善于探索和发现,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设计出某些研究型小课题:首先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要求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来解决问题;最后把自己探索的过程以作业的形式写下来。这样的作业不但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他们形成创新意识。

    (2)调查总结式作业。这种作业形式要求教师能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出可以引发学生去思考、调查并进行实践的东西,进一步引导他们将这些反思、调查和实践过程写下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又增强了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学习人教版必修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后,可要求学生调查和收集大熊猫的生存状况、现存数量以及今后的繁衍忧患等情况。再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等形式,总结出更好地保护大熊猫的方法。通过这项作业,还可为学生创设一种语音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网上冲浪式作业。随着信息技术和课程资源整合的深入发展,作业设计必将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学生可通过畅游网络获取更多知识。比如学完人教版必修二Unit2 《Olympic Games》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上网收搜寻My favorite Olympic Game star的有关信息,并记录整理。

    4. 注重独特见解,设计创新式作业

    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顾及到他们的独特见解。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将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找出学科间知识的共同点,使英语学习的过程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融会贯通,帮助他们用英语问题解决其他学科问题或用其他学科问题来解决英语问题。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促进了他们在学科学习上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新课改中,英语教师要努力设计出能与之相适应的作业形式,在兼顾基础知识巩固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作业的完成过程和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做作业得到升华,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做作业得到激发,使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做作业得到改善,使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做作业得到培养,使学生的个性通过做作业得到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做作业得到提高。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2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游戏时所用的图片(食物、蔬菜、动物)。

    学生:准备表演时所需道具(服装、假发)。

    教学设计

    Step One :Present the sentence patterns.

    1. Play a game “How many words do you know?”(利用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对冠军的介绍引出本课。)

    Teacher: After the study of the first three starters,I think most of the students must have known a lot of words. How many words do you know? Let’s play a game to see who know? Let’s play a game to see who knows the most.

    (Divide all the students into several groups and show a picture(图片略)to them with the computer. Every group can choose two students to join. They are asked to come to the blackboard and write down the words in 30 seconds.)

    (Group 2 is the champion group. They can write 11 words.)

    2. Introduce the champion group to the class.(引课方式贴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

    Teacher: Congratulations,now Group 2 is the champion. But I don’t know your names. Would you like to introduce yourselves to us?

    S1& S2:Yes.

    S1:Hello.My name is Li Lei. Nice to meet you.

    Ss: Hello,Li Lei. Nice to meet you,too.

    Ss: Hello! What’s your name?

    S2:I’m Sun Ping. How do you do?

    Ss: How do you do ?

    Step Two: Drills.

    1. Make introductions.(通过句型的操练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所学的句式。)

    Teacher: The new term begins. Everyone will meet many new classmates. Do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them? If your answer is “yes”,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in your group.

    Example:

    Sa: Hello! I’m Li Lei. What’s your name?

    Sb: My name’s Zhang Feng. Nice to meet you.

    Sa: Nice to meet you,too. And what’s your name,please?

    Sc: Lin Li. How do you do?

    Sa:How do you do?

    2. 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

    Teacher: Today I have good news for you. Three new students will come to our class. They are from other countries. Do you want to know them? Let’s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of 1b in Section A.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give the right answers.)

    Step Three: Make friends.

    1. Make new friends.(用谈话的方式完成任务,生动活泼,同时更容易向学生进行美德教育。)

    Teacher: Now everyone has some new friends. Do you want others to know them? Do you want more friends? Let’s introduce our new friends to others,OK?

    Ss: OK.

    Example:

    Sa: This is my new friend. His name is Sun Nan.

    Sb: Hello,Sun Nan. Nice to meet you.

    Sc: Nice to meet you,too. Look! This is my new friend. Her name is He Lu.

    Ss: How do you do?

    Sd: How do you do?

    (Students can stand up and introduce their friends to others freely. They can greet each other warmly. Everyone in the class can have more friends. They can also know something else about them.)

    2. The New comers.(以表演的形式完成,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Teacher: Just now I said three new students from other countries would come to our class. Now,look! They are here. Let’s give them a warm welcome.

    (Three “foreign”students come in and all the students clap warmly.)

    Teacher: It’s their first time to come to China. Would you like to listen to their introductions?

    Ss: Yes.

    (Three students can make introductions and act out the dialogue vividly.)

    Step Three: Sum up.

    Some students are asked to sum up this lesson. It is how to make new friends and how to greet them. It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daily life.

    Homework

    “How do you meet new visitors at home?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六年级第一单元的第四课时,要求学生能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来谈论自己、朋友及其他事物,能在活动中准确表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学生分析观察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形容词最高级打下基础,在教材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情分析

    尽管本节涉及的内容前三节课的学习已有基础,学生对形容词的比较级已有了解,但是还有少数同学在活动中该方面知识运用起来有困难。因此,在本节学习中还应该以练习为主,通过对比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比较级的用法。这节课中涉及到heavy,thin,big的比较级形式,和前面学习的比较级形式有区别,所以学习时应正确引导,避免学生走弯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听、说、读、写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bigger, smaller, longer, thinner, heavier.

    2、熟练掌握句型A is heavier than B. C is thinner than D. This apple is bigger than that one.等。

    能力目标

    1、能用以上形式描述人物和动物的特征;

    2、能根据let’s play提供的小图进行替换练习,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运用所学单词,进行对话。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时要求四会的五个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

    教学难点:掌握形容词heavy,thin,big的比较级构成形式,以及在交流中灵活准确地运用形容词比较级结构。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4

    字母歌:Hello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能实现《英语》课程标准的如下方面:

    1、学生学习26个英文字母,学会唱英文字母歌,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

    2、学生可以学到见面问好的简单词汇,并能在生活实践中交际;

    3、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4、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

    6、灵活运用语言,拓展课程资源。

    1、本次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支点,以交际为目的,以现实生活为情景为原则,主要运用情景教学法、运用信息技术,采用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启发点拨为线,以学生合作与竞争为基调,把语言的亲身体验、交际运用贯穿始终,努力做到关注学生个体生命,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大胆实践,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2、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讲解法、谈话法、比赛教学法等。

    3、参与的评价:鼓励性评价,评价标准:学生合作、交流、倾听等技巧;通过活动,检验学生基本问候词、句的掌握情况;通过完成任务,检验学生对本课语言功能和结构的掌握情况。

    1、基础内容:掌握A、B、C、D等26个英文字母的正确发音,会唱字母歌。

    2、认知内容:能听懂会说–How are you?—Fine,thank you。 –Hello! I’m??等问候语。

    3、能力要求:学会用–How are you?—Fine,thank you。 –Hello! I’m??来问候和交流。

    与人见面时一些简单问候语的学习,并进行问答对话练习

    综合课

    课件光盘、字母卡片、英文字母歌磁带、奖品贴画、教材相关人物的面具或头饰等。

    45分钟

    (一)、英文字母

    1、教学导入(5分钟):

    提问“大家知道英文字母有多少个吗”,26个。把26个字母写在黑板上,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字母吗,下面让我们来学习它们”,教师播放英文字母歌,让学生仔细聆听,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教学新课

    (1)、指导阅读法(5分钟):教师按照黑板上所罗列的字母顺序,逐一教导学生该如何去读,待26个字母都教过后,教师领学生读几遍,加深学生的印象,让他们能够自己大致将它们读出来。

    (2)、媒体教学法(6分钟):在学生已经大致能将26个字母读出来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播放英文字母歌,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唱。如此练习几遍后,教师关闭录音机,让学生们自己尝试着一起唱。

    (3)、游戏教学法(4分钟):“抢读字母”这是一个训练学生认读字母的游戏,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逐个出示字母卡片,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字母,读对的给该组奖励一个奖品贴画,最后得到的奖品贴画最多的组为优胜,教师给予适当的表扬。

    (4)、讲解法(10分钟):接下来,进入问候语的教学。首先,教师给学生播放与Hello有关的课件光盘(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形式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问候语。在学生了解了什么是问候语之后,教师开始细化的向学生讲解该如何使用问候语,如:见面时对别人say“hello或hi”,然后介绍自己用I’m??,接着教学生——Howare you?—Fine,thankyou。的对话。此时教师可以拿自己作为例子来给他们讲解这些问候语的运用,先由教师问学生答,然后让学生们自己练习。

    3、谈话法(5分钟):教师在教室中随便找一个学生进行谈话

    T:Hello,I’m she Xiao Pei

    S:Hello,I’m P1

    T:How are you?

    S:Fine,thank you !

    如此多找几个学生进行谈话,让他们亲身体会用英语进行问候的乐趣。

    (二)比赛教学法(6分钟):教师让学生俩俩组合进行对话练习,然后让学生举手到讲台上去表演,看哪个组的学生表演的好,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及鼓励。

    (三)小结(2分钟)

    以教师与全班同学的一起对话,对问候语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四)布置作业(2分钟)

    让学生课后唱唱英文字母歌并用英文进行问候语的对话练习。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5

    教学内容:Chapter 6: what color is this?

    教学目标:a.能听说认读单词“red/blue/green/brown/yellow”。b.初步理解what color is this?熟练运用句型It's... 教学重点:词汇red/blue/green/brown/yellow

    教学难点:词汇red/blue/green/brown/yellow,句型It's...

    教具准备:name cards、各色粉笔和彩纸纸片、ppt、奖品小星星 教学过程:

    Period 1:

    1. Greetings

    2. Revision : (5min)

    用动物图片tiger/zebra/elephant/monkey/panda/cat/dog/duck/rabbit/fish/复习单词&句型What's that?和It's a ...

    3. 引入red/blue/green/brown/yellow ( 5min )

    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粉笔,展示给小朋友,然后在黑板上画出每种颜色的一样东西,引出颜色的各个单词。

    4.颜色辨别(5 min )

    每个小朋友发到一种颜色的纸片,老师说,show me red/blue/green/brown/yellow,小朋友举纸片示意。(可以从单一颜色到多个。)

    5.单词发音练习(15min)

    通过PPT上快速闪现的不同颜色的图片,让学生快速反应,说出颜色,可以小组比赛的形式。(从单一颜色的图片到多种颜色的图片。)

    6.彩图找颜色(5min)

    在PPT上呈现多种颜色的图片,然后问what color is this?引导小朋友一起回答。

    7.观看视频。(5min)

    Period 2

    1.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用绿色画草地,蓝色画天空/湖泊,棕色画树干,红色画苹果,黄色画香蕉,完成后,指不同的部分,问小朋友是什么颜色。再用传话筒的`游戏,it’s…(15min)

    2.每个小朋友发一张纸,用彩笔画东西,只能用学过的五种颜色,然后用小朋友画的图片练习句型。(10min)

    3.备用方案:如果小朋友没有彩笔,就做“这个不可以的游戏”。之前小朋友已经拿到一张纸片。老师在五种颜色中,选一种说,有这个纸片的小朋友,不可以说出颜色。其他的小朋友一次一个一个的轮,轮到自己的就说:It's red/blue/green/brown/yellow。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6

    标点符号口诀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说完用逗号,话说完了用句号,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注释进层破折号,书文名称书名号,意思省略省略号,表示停顿用顿号。

    标点符号的特征

    1、一句话说完,画个小圆圆(。句号)。

    2、中间有停顿,小圆点带尖(,逗号)。

    3、并排语气词,点个瓜子点(、顿号)。

    4、并排分句间,逗号顶圆点(;分号)。

    5、引用原话前,上下两圆点(:冒号)。

    6、疑问或发问,耳下坠耳环(?问号)。

    7、命令或感叹,滴水下屋檐(!感叹号)。

    8、引用特殊词,蝌蚪上下翻(“”引号)。

    9、文中要解释,月牙分两边(()括号)。

    10、转折或注解,直线画后边(——破折号)。

    11、意思没表完,六点紧相连(……省略号)。

    12、报刊或书名,括号带双尖(《》书名号)。

    13、重点词语句,字下加黑点(.着重号)。

    14、专用名称下,横(浪)在下边(—— ﹏专用号)。

    15、两数或名词,横线连两边(-连接号)。

    16、人、地、文名中,黑点居中间(.间隔号)。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口诀版)

    1、问号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3篇


    处理办公文档已经成为现代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范文在写作实践中逐渐展现其重要地位。 从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何理清文章的思路,你见过的范文大致上有哪些?为大家打造的“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1

    Step I Greeting and leading in (4 minutes)(引入,4分钟)

    T: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griculture? Do you often help your parents to do some farming work?

    (Let students think about these questions and show their ideas.)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Step II Pre-reading (5 minutes)(读前,5分钟)

    T:Today we come to the Reading. Before starting our reading part, let’s look at some pictures in the Pre-reading part on page45 of your textbook.

    1.Ask students to classify the pictures in the following way:

    Traditional farming (1 3 5)

    Agriculture

    Modern farming (2 4 6)

    Hi-tech farming (7 8)

    pare traditional & modern farming, focusing on the advantage & disadvantage of modern farming. Then fill the form. (Show the pictures again)

    设计意图:

    (1)激活学生已有的信息,使学生具备摄入新知识的心理定势。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帮助老师引入课文的主题。

    Step III. While-reading(17 minutes)(读中,18分钟)

    1.Skimming (4 minutes) (跳读,4分钟)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While reading, find out the main ideas of each paragragh (On the screen).

    Para.1 Agriculture in general in China

    Para.2 Modernization in farming techniques

    Para.3 Balance between food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

    Para.4 Greenhouse– a solution for the shortage of arable land

    Para.5 GM used in Agriculture

    Para.6 GM research on tamato

    (Show the possible answers on the screen)(将参考答案显示在屏幕上)

    学生活动: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归纳各段落的中心意思的能力。(Skimming for the main idea)

    2.Scanning (10 minutes)(查读,10分钟)

    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finish these exercises ,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give the answer.

    (1) In China only seven percent of the land is used for farming.This is _____.

    A. because farmers don’t need more land to produce food for the whole population

    B. because China needs more and more land to build cities

    C.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farmers to work on the land

    D. because the other land cannot be used for agriculture

    (2) Fertilisation is a technique that is used to ______.

    A. make poor soil better

    B. make wet land drier

    C. make dry land better

    D. grow vegetables with their roots in water instead of earth

    (3) Modern agriculture means finding ways to _____.

    A. increase irrigation and stop using fertilisers

    B. stop irrigation and using fertilisers

    C. increase production and be friendly to the environment

    D. produce the same amount while taking better care of nature

    (4) In the sentence “? they are protected from the wind, rain and insects”, “they” means _____.

    A. greenhouses B. roots

    C. vegetables D. tomatoes

    (5) In GM “M” stands for “modified”, which means “changed”. What changes is ______.

    A. the way in which poor soil is made better

    B. the way in which Chinese farmers work on their land

    C. the way in which crops develop from seed

    D. the way in which farmers take care of the environment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任务,然后向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快速查读细节、捕捉信息的能力。

    Step Ⅳ Language study(5 minutes)(语言学习 5分钟)

    There are some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 the studeuts should learn to

    Step V Group work (7 minutes)小组讨论(7分钟)

    Ask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questions on Page47 in groups to mak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Decide which fruit, vegetables and farm animals you would change. Explain how you would change them and why.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讨论上述问题,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反思,自己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Step Ⅵ Conclusionand Homwork(1 minutes)总结和布置作业 (1分钟)

    Make a brief summary about the text and assign the homework.

    T: Today, we’ve read the passage about modern Chinese agriculture. We are sure we’ll have healthier and mo delicious food in the near future with the new technology. After class, please read the text once agaim and find the sentences you appreciate most.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2

    一、教学目标

    会说英文数字number thirteen to number twenty

    会说purple,pink, white, orange.

    会说句子:here’s a ……和this is a ……

    二、教学重.难点

    会说英文数字number thirteen to number twenty

    会说purple,pink, white, orange.

    三.教学准备:单词卡片、教学用书、多媒体、学生卡片、水彩笔

    四、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1).教师带领学生唱英文歌曲“colours”,借此复习颜色的'单词。

    (tpr手势加动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模仿和记忆。)

    step 2: presentation(呈现)

    1. 教数字单词

    t:look at the makers . weiwei wants to count the makers.can you help him?

    t:let’s count. (到

    t: follow me.,thirteen↗↘……(出示单词卡,照单词卡片读)

    t: six后面加teen 就是sixteen, (引导学生seven加teen就是seventeen……,说一个就板书一个数字)

    (2)play a game----.指数字游戏,

    2. 教颜色单词

    (1).t: eyes on the makers. can you tell me what is it ?

    t: yes,it’s a green maker,green↗↘.

    (出示、板书this is a 句型,先用学生已经学过的颜色单词问,让学生回答正确后建立自信心,再用同样的方法教其他颜色的单词)

    (2)t: let’s play a pass game.

    step

    关于教学英语设计模板 篇3

    [课件展示] 利用课件中的插图,教师与学生进行以下问答练习:

    T:What can you see in the sky?

    :(任选一项)I can see the sun。

    T:what can you see in the river?

    :ship。

    T: Can you see any buses on the bridge?

    S: Yes, I can。

    T: How many …。can you see?

    S :…

    如果时间允许,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相似的问答练习。

    教师继续就课文中的图片进行问答:

    T: How many planes are there in the sky?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S: There are …。。并向学生说明there be 句型的用法。反复操练,逐渐使学生掌握好这个句型。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对话问答演示。

    教师点击课件中the…这个单词就可以讲解定冠词the的用法(幻灯片7)讲解完知识点后点击 按钮回到前一页Ask and answer。

    教师可以点击按钮 画面切换到影片what can you see?,再点击影片开始播放。播放完影片后,教师可以点击 按钮回到前一页Ask and answer。

    教学设计反思2000字精选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教学时就要用心制定好教案设计。教学设计每学科都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基本要求,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过程中的节奏。想要写好一篇教学设计是该如何写呢?以下“教学设计反思”由教师范文大全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感谢您的参阅。

    教学设计反思【篇1】

    教学内容

    《社戏》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

    教学设想

    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新课程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我在《社戏》一课的授课过程中作了具体尝试。

    童年对许多人来讲都是快乐美好的。在成人以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或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因为那是一段具有童年魅力的永生难忘的生活体验。即使是鲁迅先生这样的斗士,在回忆起童年往事时,笔调也是温馨的,感情也是留恋的。《社戏》这篇小说通过对“我”和小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文章景物描写优美,人物个性鲜明,语言流畅生动。正因为本文具备了文学作品经典篇章的特点,所以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根据这一特点另行作了调整,将落脚点放在了“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欣赏文学作品”上,来培养学生对作品、作家和对生活的体验、赏析、感悟的能力,以此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在教学过程设计及学习方式确定上,我以文中的“夏夜行船”这一精彩段落为切入点,着重突出: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分析、自己品味、自己质疑,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归纳出赏析文学作品的技巧方法,懂得“赏什么”、“怎样赏”,进而达到举一反三、自己阅读其他文学作品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看小说吗?为什么?

    学生可能从自己喜欢的任意角度进行回答,老师全部予以肯定。

    师:你想不想在阅读所有的小说时,不仅能看出“热闹”来,还能看出“门道”来?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社戏》,来一同研究一下赏析小说的方法。

    板书课题,出示带有鲁迅先生和平桥村照片的课件。

    二、整体指导

    1、通过提问小说三要素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写小说三要素缺一不可,赏小说同样要注意三要素,让学生先明确欣赏的整体途径。

    2、通过让学生回忆小说情节的四部分,引出本课欣赏的切入点—夏夜行船部分。

    出示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图片课件。

    三、具体探究

    1、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进入情境并要求划出:

    ⑴集中写人物和环境的文字。

    ⑵你认为精彩或有疑问的句子。

    2、合作学习:

    在组长的组织下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精彩推荐”要求分析出精彩点来,“质疑问难”要求提问具体。

    3、集体交流:

    将小组中仍存有的争议进行提交,并在全班范围内展开大的集体研讨。

    4、教师引导:

    教师将学生对人物、环境、情节和语言等方面比较零散的分析进行归拢,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出分析人物、情节和环境的赏析途径。

    ⑴引导提示:

    师:文章中的人物都有什么个性特点?这些特点是靠什么方法体现出来的?

    师:这一部分的情节发展怎样?

    师: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来体现这些特点的?

    ⑵合作研讨:

    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再次进行阅读、讨论和研究。

    ⑶交流汇总:

    赏人物→赏人物性格→赏析对人物的各种描写;

    赏情节→赏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赏环境→赏社会环境、赏自然环境(赏景物特征、赏各种感觉、赏具体语言)。

    四、课内自主赏析

    要求:结合以上提示,自主选择并阅读赏析“戏前波折”、“船头看戏”、“月下归航”中任何一部分。

    五、课外合作赏析

    1、出示《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拳打部分的课件。

    2、让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阅读,并确定赏析内容及赏析途径。

    3、各组将赏析的收获写成小文章上交。

    六、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小结,老师提出自读赏析文学作品的希望。

    七、布置作业

    选择优秀小说进行赏析并写好文学短评。

    板书设计

    社戏(夏夜行船)→赏析小说→人物(各种描写→性格感情)、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各种感觉、动静描写),把握景物特点、起到衬托作用。

    教学体会

    本节课作为文学作品欣赏课,它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对初中生来讲,是符合新课程对学生提高文学修养、陶冶审美情操的要求的。特别是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运用上,针对新课程对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倡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教学设计反思【篇2】

    教学目的

    1、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重难点

    2、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人物和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学生自己思考讨论为主。

    2、采用教师向全班提供共同研究的问题和各小组另外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3、利用多媒体放映电影《祝福》。

    4、教师向学生提供跟本文有关的资料和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相结合。

    教学思路说明

    一、课前准备

    1、放映电影《祝福》。

    2、提供相关的资料:鲁迅的《灯下漫笔》《我之节烈观》,史承钧的《重新探讨〈祝福〉的主题》,钱理群的《〈祝福〉我的故事和祥林嫂的故事》,冯雪峰的《单四嫂子和祥林嫂》,陈涌的《鲁迅小说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等。

    3、提供共同研究的问题。

    ⑴ 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给故事拟一个题目,然后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复述课文。

    ⑵ 小说用什么方法突出了故事的悲剧性?

    ⑶ 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

    ⑷ 祥林嫂反抗了什么?

    4、各小组另外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我与作者的关系,祥林嫂是怎样死的,祥林嫂为什么不离开鲁镇,我回鲁镇干什么,等等。

    5、要求:每个小组将每个问题讨论的结果以书面的形式打印或抄写出来。

    二、课堂操作步骤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说明:放映电影《祝福》的精彩片段,并适时插入鲁迅对《祝福》的评论,导入新课。

    2、复述故事情节。

    (说明:请一位同学用一句话概括影片的内容,即讲述了一个女人的悲惨故事。然后请一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按时间顺序讲述故事情节,讲述要突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设计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让学生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

    3、正像作者所说,《祝福》是一个悲剧,作者采用什么样的手法突出了故事的悲剧性?

    (说明:请一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来分析回答,其他小组的同学可给予补充。这个问题的设计实际上是让学生研究小说的艺术特色,如倒叙的手法,祝福这个特定的时间的选择等。)

    4、一个四十上下的女人,不仅没能享受到家庭的欢乐,反而在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是谁杀死了祥林嫂?

    (说明: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物和环境的关系,涉及到小说的主题。祥林嫂的死因是多方面的,既跟周围的人和事有关,也跟祥林嫂自己有关,而这一切又都源于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思想。每一个小组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可能都不会很全面,因此学生会产生争论,教师要允许他们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会逐步深刻。)

    5、祥林嫂在人们祝福的鞭炮声中寂然地死去了,伴随她短暂一生的只有不幸,回顾她一生的经历,她是否进行过反抗?她反抗了什么?

    (说明:这一问题历来争议最大,可先让各小组畅所欲言,然后教师作总结,肯定祥林嫂有反抗,但她只是在反抗自己的命运,对导致一切不幸的根源封建礼教她却丝毫没有疑问,更不用说反抗了,因为封建礼教在她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她只是在争得一个做稳了奴隶的地位。)

    6、让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讲述自选的题目及讨论分析的结果。

    (说明:设计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旨在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从更多的层面来研习这篇小说。学生只要能自圆其说,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三、布置作业

    以弥留之际的祥林嫂为题写一篇作文。充分发挥想像,想像临死前的祥林嫂会想些什么。

    (说明:命题的意图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特级教师点评(王友才)

    鲁迅的小说《祝福》,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教学案例繁富,但其教法多属传统的讲解式教学,内容上不外这样几种:形象分析式、主题归纳式、结构梳理式等。

    韩其文等三位教师的《祝福》教学方案,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大胆突破传统教法,凸显其创新性。无论教学目的设置、教学方法运用还是课堂操作步骤的设计,都不同程度地有别于传统的案例,是一组既具创新性又有可操作性的优秀教案。其共同点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1、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三篇方案都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了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如方案一中的五个问题的设计新颖独到,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也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将学生引入对小说主题的讨论;方案二中,就祥林嫂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成因进行探究,大胆拓展学生的思路,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方案三中巧妙设计研究性问题,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仅构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品德。

    2、注意了教学中情感氛围的创设。美学家王朝闻说过: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强烈的动感。教学情景引入课堂,让学生形塑之于外,情动之于中,有利于领悟课文精髓。三种方案都不同程度地设计了教学情景。如方案一的让学生课前自编自演课本剧;方案二、三中的电影播放、幻灯演示等。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情景创设引入教学中,是一种教学上的创新。语文是一门多彩的人文学科,充分利用课文丰富的情感信息资源,创设情感教学的氛围,是语文教师应该追求的艺术境界。

    3、种方案不同程度地运用实景构建、角色介入的方法,让学生以情入境,应景生情,丰富了情感熏陶的艺术形式,易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境界。在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三种方案又各具特色,各有侧重。方案一侧重对人物命运的分析;教学方法上更具开放性,应该是以研究性、开放性为主的课型。方案二,侧重对小说主题的剖析;教学方法上,以传统的引导分析为主;但分析中体现师生互动,且板书颇具特色。方案三着眼于小说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重在讨论祥林嫂悲剧原因的形成进而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教学方法上,采用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讨论式,让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发生碰撞,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获得知识。

    教学设计反思【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⑵ 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⑶ 学习《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了解《诗经》成书的经过及其特殊的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更加珍视汉民族文化,热爱汉民族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教学媒体

    幻灯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介绍《诗经》,然后教师补充

    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中期,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二、教师范读课文,正音正字

    将子无怒 匪我愆期 尔卜尔筮 犹可说矣 淇水汤汤,渐东惟裳 于嗟女兮 自我徂尔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把握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四、指导学生分章诵读。体会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历程,分析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的原因

    全诗共六章,每章各十句。

    开首第一、二章是写最初那个男子向女子求婚和她许婚、结婚的经过。一章前四句首先写那个男子如何带着笑脸,假借“贸丝”来与她会面,向她商定婚期,接着写女子在相送的路上,热情而慎重地答应了男子婚约。从后六句可以看出,诗歌的表现手法,总是简练、概括,带有跳跃性和跨度性的。第二章承上章,写女子的一片痴情和婚嫁经过。前六句写秋天婚约已到来,女子期待着氓的到来。不见则泣泪涟涟,既见则笑语殷殷,表现出她当时对那男子的一往情深。接下来写男子终于到来,经过卜筮以后,“体无咎言”,对这违反世俗的自定终身的结合,当时在这女子方面,正是对无媒自嫁的自我安慰。于是下决心“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家物、财产迁去,人也投入了心爱的人的怀抱。

    第一、二章写得很细致,意思主要在说明当初男方对自己是如何主动,因而也引起自己对他的一片痴情,以便与后来的哪个男子负心作对照。

    三四两章,主要改用抒情笔触,通过无限感慨的抒情显示出事情的经过。诗中的这段近乎议论的文字,是这位女子的自省,似乎也是对那时代女子们的告诫,痛定思痛,语重心长,令人酸楚。既表白自己心迹,也斥责变心的丈夫,表明这场婚变错不在己,而在男方的品质恶劣,反复无常,其中蕴涵着强烈的悲愤!

    第五章,写自己来到男家以后,日夜操劳,并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刚过好一点,换来的却是丈夫的忘恩负义和虐待,当含着委屈回到娘家时,兄弟也不能理解、同情。她是如此地孤立无援,在残酷、冰冷的现实中,女主人公的满腹苦水,只有自己吞咽。

    第六章写那女子被遗弃后的复杂悲愤心情。她怨恨那个男子完全辜负了自己的一片痴情与信赖。回忆当初年少时曾经相处得那么欢乐美好,不想男子却把自己的海誓山盟忘得一干二净,于是委屈、怨恨情绪一时涌上心头,最后她表示,过去的日子不堪回首,也就不再去想,决定与那个男子一刀两断。但真的能完全了解吗?这正是“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悲剧。

    五、限时背诵第一节、第二节

    六、领会《氓》中第三、四章运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从女主人公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露了负心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然后学生齐读此部分,加深理解。

    七、归纳总结

    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的原因。

    明确:从诗的内容看,乃是这女子私定终身而又所托非人造成的。最初她向往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以致于无视礼教的束缚,在无良媒的情况下自择终身,在当时已经埋下悲剧,进而男子变心,其命运更加悲惨,又在不合理的夫权制度下,被弃而赴告无门,正是构成这一无辜女子悲剧命运的原因。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积累重点实词。

    板书设计

    情感历程

    初识 缠绵之情

    允婚 思念之情

    弃妇 情婚后奉献之情

    背弃 痛悔之情

    诀别 悲愤之情

    教学设计反思【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⑵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文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课件配以相应的图片、文字及轻音乐)

    要求学生:

    ⑴注意字的读音;

    ⑵注意老师的朗读技巧。

    2、学生对老师的朗读进行评价以及自读。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分小组来讨论六幅春天的画面。每一小组分配一个画面。

    问题提示:

    ⑴这个画面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⑵这个描写对象从哪些方面表现出了春天的气息?

    ⑶哪些词句让你身临其境,有见到、听到、触到、嗅到的感觉,并从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⑷为这幅画面取个名字,并说明取名的理由。

    (学生的研讨不限于此提示,同时穿插各种方式的读,加深体会。)

    2、全班进行交流。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小组其他成员作补充发言。

    (进行变句比较。)

    3、全班共同研讨开头和结尾。

    ⑴概括开头和结尾的内容?

    ⑵这样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4、全班同学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并勾画出所喜欢的句子,然后说说喜欢的原因,并仿写一个。

    四、教学小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侧重从理解写景散文的特点方面加以引导。有如下要点:

    1、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

    2、要抓住景物特点绘形、绘声、绘色、绘神,使景物能够逼真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3、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并通过直接抒情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4、要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

    五、作业设计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家乡的春天。

    教学设计反思【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阅读文言文

    2、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3、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文言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狼》(第二则)字词含义

    朗读、互考互批、点评

    二、导入《狼》第三则

    在没有注解的帮助下,学生来做一回注解者。

    三、学习《狼》第三则

    1、默读短文,圈划出你认为需要注解的字词。

    2、借助字典为你所圈划的字词加上注解。

    3、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各自加上的注解,综合出一份代表小组集体智慧的注解。

    4、小组展示注解成果。可补充或表明不同意见。

    5、以不同形式朗读。

    6、教师在学生朗读中发现问题,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再朗读。

    7、整理原先忽略或注解错的字词。

    四、总结阅读方法──借助注解、借助工具书,我们能很好地阅读文言文,能读到很多有意义或很有趣的文言故事

    五、扩展阅读

    发放《狼》第一则,课外阅读,并思考:蒲松龄为什么要连写三则《狼》?

    教师角色定位的再次反思

    《狼》一文教后反思

    对于初一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级阶段,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阅读文言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的方法,应该作为文言教学的主要目标。

    因此,在这堂课的前期准备选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文章短小些,故事情节生动些,使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而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本着重点突出、知识落实、重在方法指导的思想,把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相对独立地阅读文言。

    这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想一改过去文言文教学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老套子,贯彻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早就了然于胸,但,事实上,在平时具体的教学中,是否真正地把这一理念渗透融入,实在需要静心反思。在这节课的整个磨合中,我意识到,教师跟着学生走还是学生跟着教师跑,我始终在这两者之间徘徊。

    学生在运用字典大致理解字词含义之后,我的教学环节设计是质疑,并尽量依靠学生资源互享的原则自行解决。这一环节我虽然不能准确把握学生会提出的问题及思路,但根据经验也大致有个揣测。比如,对行室一词的理解,我依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初步判断学生会从上下文去合理揣摩。前两次试讲,也的确如此。我企图把我自己的思考方式传递给学生,我企图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但是,学生不领情,有一个学生偏偏从对行宫的理解迁移到对行室的揣摩。这一思路大大出乎我的意外,我不得不承认,他这一思考方式要比我出色得多。既然如此,那么我又何必苦苦抓着那些事先想套在学生身上的思路不放呢?学生的一次回答,使我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再一次深刻反思。

    课改后,我们教师的确注重了学生的质疑,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但有几位教师真正地把教学活动指向了学生的问题呢?绕来绕去,往往还是回到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因为教师觉得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是对学生不负责任。通过这一次教学,我更切肤地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认知、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有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学习是自我实践的过程,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又不断的生成新的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应是学生自主的行为,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点拨引导、提供条件、补充资料、创设氛围。试想:一个婴儿学走路的时候,是父母教会的,还是自己经过无数次的摔倒、体验学会的呢?虽然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但毕竟是他们自我感知的,自我提出的。自己提问题还要靠自己解决,这才回归了教学的主体。在整个痛苦的磨合过程中,我对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今后一个阶段在文言教学上所追求的境界。

    教学设计反思【篇6】

    教学目的

    1、从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影响的角度探讨小说的主题。

    2、从小说语言对表现人物、渲染环境的作用的角度探讨作品是如何反映、深化小说主题的。

    教学重难点

    1、周围人物对祥林嫂命运的影响。

    2、小说悲喜交加的氛围和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方法

    1、以传统的边引导分析边板书为好,当然,也可制作成课件进行教学。运用课件,要避免死板。

    2、可结合课后练习给学生放映影片《祝福》。

    教学思路说明

    一、布置预习

    1、在课本上画出生僻字词。

    2、根据课本上划分的五个板块,概括每一板块的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二、课堂教学步骤

    1、检查预习。

    2、探讨祥林嫂的死因(亦即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⑴ 弄清祥林嫂的遭遇,探讨她周围人物对她命运的影响。

    (说明:祥林嫂在一次次的争取生、争取平等的权利中一步步走向死亡,由此也就能比较容易地得出她死于她生存的社会环境的结论。)

    ⑵ 探讨这种社会环境的成因,进而引出批判封建礼教的主题。

     (说明:答案可参考《教师教学用书》及其他相关材料,但应允许学生见仁见智,教师不能过度拔高。)

    3、分析文章的语言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

    (说明:首先分析对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其次分析鲁四老爷的三次皱眉,最后说明语言在刻画人物、渲染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

    4、分析小说是怎样运用语言渲染环境,进而深化主题的。

    (说明:这个问题可结合课后练习二来进行分析。)

    5、回顾课堂。

    (说明:回顾课堂,要紧扣教学重点来进行,并为布置作业作准备。)

    三、布置作业

    1、有人认为,本文批判的矛头不应该指向封建礼教,而应该指向“人”,因为礼教说到底只是维护社会秩序、匡正人心的一种工具,而“人”才真正是“工具的主人”,可是该小说中的这些人都成了“工具的奴隶”,关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认识的?

    (说明:布置这个作业的目的是对课堂上分析的社会环境影响人物命运的深化,看法可见仁见智。)

    2、完成课后练习三。

    (说明:布置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品味小说的语言,以便更深刻地领悟小说的主题。)

    教学设计反思【篇7】

    教材简析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98抗洪抢险实录片段、98抗洪歌曲《为了谁》。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抗洪抢险记实片段。

    2、看了这个记录片,你有什么话说?

    3、师:暴雨奔袭、洪水告急,乡亲危急,在这样的时刻,没有人会不惊慌,没有人会不害怕,没有人不会四处逃命,然而有这样一位老人,一位老党支部书记,一位即将退休的党支部书记在洪水肆掠时处变不惊,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去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出示课件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纠正学生读中的错误。

    2、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从环境和人物形象上来说。)

    三、潜心会文,披文入情

    1、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和同座位交流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3、全班交流重点句:

    ⑴描写情节危急的句子。

    ⑵描写老汉的句子: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沉着冷静,嘴上不说话,心里正思考着应对突然来临的灾害的办法。“像一座山”,说明他临危不惧,形象地表现了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所起的作用。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

    ②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让学生写出评价老汉是怎样的人的词语,可能是: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坚定果断、先人后己……)

    ⑶指导有表情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

    ⑷“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比较句子:

    ①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②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四、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品词析句,升华情感

    1、这个小伙子是谁?学生自由读最后4个自然段:

    师: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想法或者问题?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情景,你们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⑴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

    (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⑵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⑶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说一说。

    ②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生: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

    师小结:是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2、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文章的8~9自然段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⑴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

    ⑵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

    ⑶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3、同学们,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一起来深情地朗诵5~13自然段,我们就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

    (教师引读:“老汉是村支书,他一心想挽救群众的性命,他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自己的儿子,骂道──”后边为学生接读,把几个“小伙子”都换读成“儿子”。)

    三、启发想象,体验真情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他们是时代的英雄,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事例。让我们再来听一听98年抗洪抢险时的歌曲吧。

    师:是啊,倒在为之倾洒全部热血的嵩岳大地,倒在为之奋斗不息的公安事业上的任长霞;98年抗洪抢险的壮士们,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他们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永远照亮我们。

    2、课文以“桥”为题目,却用大量的篇幅写洪水和老汉,为什么?

    3、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

    四、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随机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

    ⑴巧妙的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⑵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⑶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五、拓展阅读,注重积累

    1、提供补充材料:

    ⑴(法)雨果《“诺曼底”号遇难记》。

    ⑵《伦敦地铁大火灾》。

    2、学生自由阅读,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反思【篇8】

    教材简析

    《阳光》这篇短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与美丽,说明了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朗读课文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しㄥ”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同时,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理解和感受的空间,让学生以自已对课文内容的领悟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太阳从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冉冉升起,由红彤彤逐渐变得亮晶晶。你们看,红红的太阳照亮了什么地方?

    2、板书课题,学习“阳”字,认识“”旁。

    二、初读课文

    1、小组自由学习课文。

    2、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评议。

    3、同桌读。(能读准安音,读通课文就给同桌画上一个红太阳。)

    三、识字

    这些生字娃娃排着队走遍了阳光照射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我们看看,它们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一读。

    2、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3、交流:哪个生字最难记?给小朋友们提个醒。

    游戏:登山看日出。(用生字铺成的山路)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联系实际理解“阳光像金子”,给学生增加感性认识。

    理解“洒遍”一词。

    ⑵指导朗读。

    2、学习2、3、4自然段:

    ⑴教师范读。

    ⑵小组自读后,选择在家喜欢的段落进行学习、讨论、交流。

    ⑶汇报、展示、质疑。随机出示句子:

    田里的禾苗,绿了。山上的小树,高了。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①小组派代表说说对句子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②小组派代表朗读,其他组可以竞争朗读,评议。

    ③指导朗读。

    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①小组代表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感受河面上波光粼粼,像绿色锦缎般美丽。

    ③思考:你觉得它(小河)还像什么?

    ④汇报,评议,指导朗读。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①指小组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着重理解“跳进”一词)

    ②观察插图中小女孩的神情,感受阳光的美好。

    ③指导朗读。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

    ①齐读句子。

    ②小组派代表质疑解疑。(重点理解“捉不住,大家的”

    ③指导朗读。

    3、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⑴学生朗读、评议。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交流、评议。

    五、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齐读课文,注意有感情。(配乐)

    2、评选朗读能手。

    3、背诵全文:

    ⑴出示课文插图,教师指插图,指导背诵。

    ⑵想像画面,同桌互背,指正。集体背诵。

    六、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学生观察后,自由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范写,生写。

    2、展示学生作业,点评。

    七、读读说说

    1、开火车读带有“日”字旁的字。

    2、教师随意指一个字,学生组词,比比谁是“组词大王”。

    八、扩展活动

    1、说说阳光可爱吗?为什么?

    阳光可以帮人类做些什么事?如果地球没有阳光,那会怎样?

    2、画一幅图,表现阳光的美好。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shifanwen/81064.html

    【关于英语教学设计模板2000字精选】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