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及说课稿3000字模板9篇
  •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及说课稿3000字模板9篇

    发表时间:2023-02-15

    七年级语文教学。

    高速发展的社会,往往会有许多的文档,看看好的范文写作可以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范文能更加直观的让我们掌握写作的技巧,好的范文需要具备什么特征?以下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学生自由回答

    三、简介作者

    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

    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

    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

    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四、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五、听、读诗篇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六、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 、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明确:见教参。

    3、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学生讨论

    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

    学生自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

    七、迁移积累

    1、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不要!。

    2、背诵全诗

    八、拓展提高: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切入角度:观察、理解并表现景物之美。

    教学程序:

    一、 导入。

    老待在磨坪,让人总有几分厌倦。今天,雪霁天晴,我想跟同学们一道,“走出岩口河,走出南津关”,到山东省省会济南去作一趟免费旅游,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大家可有兴趣?

    (板书:济南的冬天 老舍)

    二、 品读。

    1. 穿过漫长的时空隧道,刹那间,我们已到达目的地。让我们首先对济南来个“走马观花”,以便捞个大致印象。(范读首段,提醒同学们抓主要语言信息。板书:宝地)

    2. 我们大老员地跑到山东济南,仅仅这么惊鸿一瞥就回去,大家甘心吗?既然是专为游山玩水而来,那我们就不妨先不紧不慢地来看看济南的山。(板书:山)

    请大家美美地读,细细地品,品出二、三段中所写的山的特点。

    ⑴一圈小山——温暖、慈善(比喻、拟人)

    ⑵ 雪后小山——害羞、秀气(比喻、拟人)

    3. 济南号称“泉城”,我们到了这儿,只看山,不看水,那恐怕要遗憾终生了。走,抓紧时间,抓住机遇,看水去!

    (板书:水)

    不知这儿的水,有哪些特色?

    冒热气、绿、澄清、空灵(比喻、拟人)

    请注意,这水边有一块石碑,碑上还刻有一首诗呢!嘿,这两句好妙!大家愿记下来吗?这两句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三、 疑读:自读,质疑。

    四、 小结、回顾。

    同学们,济南虽好,不可久留。穿过时空隧道,我们眨眼间又回到了磨坪,安安稳稳地坐在了本班教室。

    现在,我作为磨坪中学广播室的特约记者,想采访几位同学:

    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看过冬天的济南,你打算如何评价?

    ⑵老舍先生为什么称济南是块宝地?

    五、 写作实践。

    其实啊,我们磨坪也是个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尤其是冬天,景色迷人。大家有兴趣拿起自己的生花妙笔,描绘一番吗?相信你一定能移情入景,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

    济南的冬天教案2

    教学目标:

    1、领悟济南冬天特有的迷人之景,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是描写景色的方法。

    3、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模仿文中用比喻、拟人的写景手法写一种景物。

    教学重、难点:

    1、文中如何描绘景色。

    2、品味语言,仿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屏幕上现示一幅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自己家乡的位置,并说说印象中家乡的冬天。

    二整体把握,领略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初步领悟济南的美景。

    2、推荐朗读高手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象感受济南的冬天,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你印象中济南的冬天,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济南这个地方的特点。

    (温晴 温暖) (宝地)

    3、关上书本,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济南的冬天的哪些景物,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阳光 山雪 水天)

    4、如果你是一位导演,你想把济南冬天的美景介绍给世界人民,让别人也了解济南,并激起他们想到济南来领略一下冬天的美妙的想法。你通过什么景色来表现呢?你的镜头中会出现哪些画面呢?

    三、品味语言

    1、 比较朗读,体味文中语言的优美。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问:这两组句子中,每组中的第二句比第一句中少了什么?

    明确:第一句比第二句生动,第一句都体现出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作者融情于景中,都借助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 说说你喜欢那几句,喜欢共同几句的同学一起朗读。

    3、 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拓展仿写

    文中为我们展现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特点,我们通过课文感受到了济南冬天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生命和感情,请你模仿你喜欢的那几句也来写一种或一处你喜欢的景物,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将景物写活。(比喻、拟人)

    五、人文拓展。

    济南自古有“泉城”之称,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景,然而近年来济南的泉水每年会有一段时间无水流出,今年的夏秋之交,济南出现了罕见的干旱,究其原因,是环境污染,地下水过量开采所制。我们怎样使济南回到过去的美景之中?

    六、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这篇文章作者老舍先生资料,尽可能地阅读一些先生的作品。

    板书设计:

    阳光 暖和

    山雪 秀气 宝地

    水天 清亮

    济南的冬天教案3

    教学目标:

    ⒈精读课文,体会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⒉赏析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一、导入。

    由作业导入:大家在《学习札记》上积累了许多生动美丽的语句,那我们今天就来交流一下,这些语句生动、美丽,它们到底美在哪里?

    二、小组讨论,完成课文第一段赏析(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老师引导、补充)

    ⒈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对比)

    ⒉你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对比的吗?

    北平—刮风 伦敦—有雾 热带—有毒日

    济南—无风声 济南—无雾 济南—无毒日

    ⒊作者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⒋师补充:作者之所以拿这三个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老舍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其生活6年,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领教了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两相比较,老舍不禁发自肺腑抒情道:“济南真算个宝地。”

    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三、研读赏析济南的山、水(教师出示问题组,引导学生研讨,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⒈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是个什么样子的?你能闭上眼睛想出来吗?(把书面文字化为具体形象,从而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妙)

    ⒉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冬天的山景,你能说一下是哪三个方面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方面,请谈一谈。

    A、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B、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C、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⒊在作者笔下,一切景物似乎都具有人的感情,下面两个句子,赋予景物什么样的感情?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这儿准保暖和。”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⒋课文中,作者仿佛带着读者去看,去想济南冬天的“温晴”[背诵]景象,你能脱离课本,想像一下“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的情景吗?[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次序]

    ⒌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你能举例说明吗?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你找出了多少,能和大家交流吗?

    [例]把济南的一圈小山比作“小摇篮”,赋予小山以慈母之情,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

    ⒍有人说作者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匠心独具,说一说你的观点?

    小结: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情景交融,语言准确,生动,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四、拓展延伸。

    同是山东省,我们胶州地区的冬天是个什么样子的?你能把你感受最深的说说吗?[注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五、体验反思。

    老舍先生住惯了多风的北京,并刚由多雾的伦敦回来,因而对济南的冬天的温晴感受格外深切,你到了某一个新的地方,是否有一些特点的感受?

    [举个例子说一说或者可以写在《读书札记》上]

    济南的冬天教案4

    课 题: 《济南的冬天》

    课 型: 新 课

    课 时: 二

    教学方法: 竞赛式活动课 教学媒体: 录音机 《春江花月夜》曲 幻灯机及胶片

    教学重难点:

    1、多角度的写景

    2、多种修辞的应用

    3、想象能力的培养

    设计思路:

    1、从课文客体的分析讨论中,使学生明确多角度写景的思维方法。

    2、从辞格的辨识中,使学生明确用什么语言格式表达自己的欣赏,传达自己感受。

    3、有了前两者为基础,学生有了想象的方法,也有了表达想象的方法。于是,以《春江花月夜》为学生想象的载体,满足学生想象及表达想象的欲望,检验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4、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进交互,引进竞赛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刚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作者多角度地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春图?其中应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2、生答:……

    3、师:上一课时,我们初步学习了老舍先生的〈〈济南冬天〉〉,我们知道那里有温晴的天,慈爱温情的山,多姿娇美的雪,温柔多情的水。(板书)读之,直惹我们眷顾不舍,流连忘返。除了上一节课咱们欣赏的温晴的天,还有什么使我们如此迷恋这济南之冬的呢?作者是怎样(修辞)把一个活脱脱的济南之冬呈现给我们的呢?我们的具体感受又如何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第二自然段吧。

    二、品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阅读感知

    1、自由阅读第二段

    2、抽生阅读

    3、生评价阅读质量,教师计分。

    (二)研读深化

    1、教师设问:并用幻灯展示问

    A:作者用哪句话由一段文字过度到这一文段?

    B:作者在该文段中用了一个“奇”字,你认为这里的景致奇在哪里?

    C: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济南的“山”,有什么特征?

    D:作者在文段中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E:文段中,是否用到了想象或是联想?在哪些文句中有所体现?

    F:从小山和人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小山什么样的情致?

    2、生分语文学习小组讨论,准备抢答

    3,教师评价,计分并板书

    (三)谈感受绘美景

    1、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小山慈爱温情的特点已经历历在目,通过研读学习,我们请几位同学上台把你感受到的景象给我们描绘一下。

    2、生准备……

    3、分组描绘,教师评价计分。

    小结 小结内容及各学习小组的比分情况

    三、品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阅读感知

    1、接力阅读

    2、评价并计分

    研读深化

    1、教师设问(以灯片展示问题):

    A:文中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了”,请问妙在哪里?

    B:有哪些动词写出了小雪怎样的特点?

    C:段中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D:作者是如何处理多角度的?

    2、生讨论,准备抢答……

    3、生抢答,教师评价并计分。

    谈感受述美景

    1、师:享受了济南小雪景,我们请几个同学上台来,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生准备 ……

    3、生描述,师评价并计分

    小结

    教师作学习内容和竞赛两方面的小结。

    扩展发散应用

    1、师: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于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绝不会无动于衷,于是,画家们拿起了自己的画笔;音乐家们连缀着自己心中的音符;雕刻家们操起了自己的刻刀;文学家驰骋在自己的思想里……这里的每一位艺术家都会无一例外地应用到一种能力,那就是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在坐的同学们,你想过成为一名艺术家吗,你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又如何呢?想展示你的风采吗?我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中国琵琶名曲《春江花月夜》,请各位伏案聆听,打开你思想的闸门,驰骋你的想象,把你头脑里的生动画面表述出来,可以是听到的,可以是看到的,可以是想到的,可以是感受到的……

    2、教师播放音乐,生伏案聆听……

    3、生描述,师评价并给相应的组别计分。

    总结该课时

    总结两方面的情况,一、学习内容。二、竞赛结果。给优秀学习小组最热烈的掌声,给暂时滞后的学习小组以鼓励。

    结束并布置作业

    1、自学课文余下内容,下节课展示自学结果。

    2、把听音乐后的感受写在作业本上,下一课时评出优秀篇章节,在班上张贴公布。

    反思:

    该课以竞赛为课堂组织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成功的欲望,以交互为核心实现了课堂以学生为文体的现代教学观。课中学生表现涌跃,努力地思考,积极地回答问题,尤其是在教师给出录音《春江花月夜》后提出描述感受后的课堂氛围,更是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要表达自己的看法。面对同学们的精彩描述,课中掌声不断。这不仅给了学生以美的享受,还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感受了成功,长此以往,他们会爱上语文的。

    我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在同学们,快乐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得以实现。他们懂得了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初步实践了表达自己感受的方法和手段。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个内容,我们给孩子们学习那些经典名篇,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写,学会名家名篇的写法。就这上点来说,我的这堂课是成功的。

    从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我们了解到春天不仅带来人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简介济南历史,参看《济南历史概述》一文。“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刘凤诰(清)“一面荷花三面柳,半城波浪半城春”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大明湖之春》

    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1) 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温晴)(用对比的手法描写)

    (2)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联系?

    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修辞在写景中的作用。

    (1) 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2)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3)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味这些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什么?妙:引出了下文对雪的光、色、态的描写,点出了雪景的秀丽和奇妙。卧:展现了一种安适悠闲的气氛,呼应前文“安适暖和”的感受。

    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春》有什么相同之处?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学生自由朗读《春》和《济南的冬天》中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断,再次体会大师笔法。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篇3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理解歌词大意。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

    2、难点:理解歌词大意。《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一二两班学生少部分爱回答问题,勤思考,爱动脑;但

    三分之二的学生思想懒惰。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到过黄河吗?(生回答)我们现在就来看看黄河。(出示黄河资料)这就是黄河,1938年9月,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了壶口瀑布,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

    三、感性认识并了解作者:

    1、师生共同欣赏黄河照片和录象,并请一两个学生谈观后感。

    2、光未然(1913—20xx),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享年89岁。

    四、朗读诗歌,扫除生字词:

    1、划分朗读节奏。

    2、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3、可能认错的字:

    气魄pò山巅diān狂澜lán哺bǔ育九曲qū澎湃péng pài

    澎湃:波浪相互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山巅:山顶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大,引申为广阔或壮大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狂澜:巨大的波浪,文中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澎湃: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

    4、朗读要求: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五、小结:

    A学生能够积极把握字词;B学生阅读兴趣浓,善于发表见解;

    C学生乐于有感情地朗读。

    六、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2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4)白日衣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三、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3、诗人在歌词前还加了一段内容,这段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边思考:朗诵词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铺垫、概括、总起、提示】

    4、歌词中,哪些诗句集中写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哪些诗句集中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1)找出文中集中写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的地方。用声音来表现它的英雄气魄(指名读)

    问:在哪些词句上我们需要特别的注意,把它读好?

    “望”、“奔”、“掀”、“劈”、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小结:我们要读好诗歌,一定要读好关键词句。(生齐读)

    (2)你发现最能体现诗人对黄河赞颂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三个“啊,黄河”。】

    ①提示“三个‘啊,黄河’”读法是不是一样处理的呢?为什么?

    第一个“啊,黄河!”应读的舒缓深沉(重点词:摇篮)。第二个“啊,黄河!”应读的坚强有力(重点词:屏障)。第三个“啊,黄河!”应读的高亢激昂(重点词:臂膀)。最后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号召我们向黄河学习,充满战斗决心,要读的铿锵有力。

    ②指三名学生读,评点。

    ③齐读,提示:语气逐渐加强,感情逐渐加深,深情、坚定、激昂,读出变化!

    5、总结读好诗歌的方法: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抓住关键词句。

    6、分角色朗读。

    7、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8、再次朗读: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四、总结: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

    板书设计: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唱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教学反思: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是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纸船》是一首外国散文诗,诗的作者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匠师。他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英文散文集。主题是歌颂儿童,表达诗人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纸船》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的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这首诗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极好教材。

    【设计思路】

    《纸船》是一首外国散文诗,它是泰戈尔《新月集》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的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这首诗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极好教材。

    1、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我设计了“美读亭”,试图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2、这首诗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的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因此,我设计了“品诗轩”,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去体会诗人通过奇特非凡的想象来表现至纯至美的童心。

    3、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我又设计了“创意阁”,在这里,同学们可以放飞联想、想象的翅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从而把握这首诗的意境。

    (2)通过创设情境,开发学生思维,鼓励大胆想象,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去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去完成联想、想象的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通过奇特、美妙的想象,表现了至纯至美的童心。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揣摩关键词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并形成能力。

    【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诗歌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2、诵读法

    诗歌的教学尤其注重朗读。针对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实际朗读水平,有效地指导朗读,在停顿、轻重、节奏、情绪等的处理上着重指导强调。朗读可由听读、试读、仿读、指名读、赛读、齐读等,形式多样。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诗中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感情色彩,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从而理解诗的内在思想意义。

    3、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纸船》诗人通过奇特、美妙的想象,表现了至纯至美的童心。因此指导学生也要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含。并放飞自己联想和想象的思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看,这是什么?(教师拿出纸船)大家都放过吗?很好,那么你们回忆一下放纸船的经历。把时间、地点、当时的感受甚至放的招式都可以向大家介绍。(学生自由发言)我们看到这纸船,就会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那种感觉特美好。今天老师就来帮你们找回那种美好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散文诗《纸船》,看看能否从这首诗中找回被我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经历。)

    大诗人泰戈尔把自己放纸船的经历写成了一首诗歌,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诗歌《纸船》。

    2、检查自主学习: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课前搜集,课上交流。)

    二、美读亭

    1、听读: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朗诵,注意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并适当标注。

    2、试读:自己试读,读出节奏和重音。(可以参看大屏幕。)

    3、仿读:教师播放录音,学生仿读。

    4、指名读,师生评点、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5、指导朗读:在朗读的时候要做到:

    (1)用普通话正确有感情地朗诵。

    (2)注意节奏和重音。

    (3)语气语调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6、赛读小组内赛读,推选最好的再进行比赛。

    宣布比赛规则:同学们当评委,负责找他们的优点,谁的优点多谁获胜,老师当主持,负责宣布结果,并发给奖品。(纸船)

    7、齐读。

    三、品诗轩

    1、内容探究

    (1)默读思考: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哪些内容?

    明确: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首先想到: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写在纸船上,放入急流,渴望异地的人知道我是谁。然后想到

    船载着秀利花平安地带到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小朵白云放在河里来与我的纸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里。

    (2)诗人写“纸船”为了歌颂什么?

    明确:童心的天真,童趣的自然。

    2、写法探究

    (1)这首诗中哪些诗句体现了诗人奇特非凡的想象?为什么?

    (2)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处用词?说出理由。

    3、小结: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过渡:歌唱家告诉我们:乘上歌声的翅膀,我们可以到达那最美的地方,那么,老师要告诉你们,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可以让我们文采飞扬。通过刚才的品读赏析,也打开了我们思维的闸门,下面,老师想看看我们同学谁的联想、想象力最丰富?)

    四、创意阁

    放飞联想、想象的翅膀(把同学分成三组,各组自选一个主持人,每说出一个加10分,根据各组的得分情况,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1、(大屏幕)波浪线

    同学们:“~~~~~~”这是什么?学生答:波浪线。

    问:那么,由这条波浪线,第一小组的同学定会浮想联翩。

    2、(屏幕显示)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画面:即水滴图,你们想到了什么?请第二小组的同学奇思妙想:

    3、出示“1+1=1”,问:“1+1”在什么情况下等于1?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看它到底能够表达些什么含义?

    结束语:想象,要冲破牢笼,让思想自由驰骋于古今中外;想象,要求新求异,努力创造新形象,表达新思想。同学们,让你的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在写作的天地中自由的翱翔。

    五、积累深化:如果你也有一艘载梦的船,你将放进怎样的梦?试着做一首小诗,把你的梦想写出来。

    【板书设计】

    纸船

    泰戈尔

    ①希望纸船让异地人得到

    ②想到用纸船载花平安到岸上→描绘儿童的奇思妙想→表现了童真稚趣

    ③想到天上的船放下来比赛④梦见睡仙坐在船里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篇5

    一、教学目标

    ①背诵、翻译全文。

    ②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③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二、教学重点

    ①掌握文言词句,

    ②感悟“物外之趣”。

    三、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②掌握字词。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疏通文意。

    ②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像和做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板书课题。

    2、作品、作者简介

    3、教师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二是要用心领悟;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本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4、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方法上,教师要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点拨。

    解释词义,疏通文意

    ①默读课文,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a.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d.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e.果如鹤唳云端。f.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g.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h.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i.昂首观之,项为之强。j.徐喷以烟。

    k.以草为林。l.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②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让学生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③反复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试着划分朗读节奏。

    三、作业

    ①完成“研讨和练习”二。

    ②写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

    ③思考题: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②认识“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二、教学设计

    1、检查作业

    复述、背诵、翻译课文。

    2、研读与赏析

    ①教师导学

    a.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b.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②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引导。

    a.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提示]“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b.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3、体验与反思

    a.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b.讨论: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提示]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c.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提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

    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热情鼓励。

    多角度思考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

    提示:a、珍惜生命。b、处置有度

    三、作业

    a、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b、将“体验反思b”写成300字的短文。

    四、小结

    同学们,《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像。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

    都是在联想、想像甚至幻想中产生的。少年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

    多姿多彩。同时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引起对文言文兴趣,多多积累文言词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五、板书设计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联想和想象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蚊、土砾

    森林、野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蛤蟆

    庞然大物

    大快人心(鞭打、驱赶)

    六、信息反馈:

    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符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听讲,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是应试教育产生的必然结果,“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往往是事倍功半。

    (二)对语文学科的基本把握不够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三个维度的关系,将语文作为科学的工具与人文性对立起来,知识与能力不能相容。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具有人文的性质,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一些教师没有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起来,而是看做语文学习的两个方面,从而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的设置不尽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教材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材内容与当今时代的差距加大,不能跟时代的发展同步。初中语文教学的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选取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范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不能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起来,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安排中,为了应付中考对部分课文死记硬背,而不是出于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阅读教学设置不合理

    初中语文阅读没有形成正确教学理念和思路。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给出阅读的思路,仅仅是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字词,划分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犯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错误,没有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课文只是形成片面地理解,无法总览课文的全局。

    (五)初中语文教学以中考为中心,阻碍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教师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成为教师评职称的依据。在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依然围绕教学大纲开展,对课外的知识只是轻轻点水,忽略不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标准答案”作为唯一的标准,缺少新颖的观点,这就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培养。

    二、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做到:一是教学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的落实。当前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完全为了中考。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做好素质教育和创新型教育相结合,改变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二是改变落后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和善于思考能力,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同时鼓励学生多提问和敢质疑的求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三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授课提出疑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教师可以进行详细地解答,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二)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

    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发扬教师教书育人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专业修养。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各种教学研讨,同时,农村初级中学对语文教师的交流与学习不够重视,也缺少资金的支持,这些都制约了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克服困难,利用现有的资源,在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网络和继续教育的机会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

    (三)语文课程改革,重视人文品质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精神修养,将文化的学习与语文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相互渗透,通过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选取一些优秀的课文作为课外学习材料,更多地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文章与学生分享,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哲理。

    (四)建立新型的语文教与学观念

    教师要建立以听、说、读、写立体化的语文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的阅读教学观主要包括:一是改变过去平面的教学结构,建立师生同参与的立体化网络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做事、合作及生存;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实践中存在的事物,从实践中感受教学内容的内涵。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能够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农村教师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读书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故事会等。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念,让学生们懂得语文源于生活,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的道理。同时,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日记,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

    三、小结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和缓慢的过程,需要广大的农村语文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各地区、各学校和各位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现有资源,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改革课程体系等。只要付诸具体行动,持之以恒,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定能实现。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篇6

    (一)导入新课

    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了解作者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有音像效果营造诗美的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2、解读诗歌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3、合作探究

    (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4)从刚才初步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是,从诗句上看,我们只能说“不要悲伤”是一种乐观;可诗人又说“须要镇静”,“镇静”岂不就是“忍耐、忍让”那不就是消极、无所作为吗,难道这也能说是“积极乐观”?

    (5)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成为亲切的怀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了作者身处困境时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再次领略了诗美的艺术魅力。对我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经历风雨,经受磨练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和巨大的教育意义。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来齐声朗读(背诵)这位伟大诗人的不朽之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播放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吟诵这首诗,以加强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领悟和诗歌艺术美的品味。)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了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物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3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课文有两幅插图,其中“落叶、雁群”与课文描述情景对应。“成熟的庄稼”“捧着松果的小松鼠”揭示了秋天更多样的特点,留给读者对于秋天美好的遐想。

    教学目的:

    1.认识“秋、气”等6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认识首次出现的“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

    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第个小组一份字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观赏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2、板书课题——秋天,引导识记“秋”。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要认识的字,注意读准字音。

    (1)课件出示一一出示生字,讲解识记方法

    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

    A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树”“叶”“会”.

    B课件出示“叶”,让学生说说发现这个字里有几个以前学过的字,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叶”。动画呈现“口”和“十”两个字慢慢靠近组合成“叶”

    C“树”和“会”讲解同“叶”。

    D指导读“了”轻声。

    (2)开车读(带拼音的生字)。

    (3)去掉拼音读生字(课前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分小组读)

    (4)教师出示词语(:

    秋天 天气 树叶 黄了 飞了大会

    一片片 一会儿

    (师重点教读“一会儿”儿化音)

    2、出示:带“一”字的句子。

    一一片片落叶

    一群大雁

    一会儿排成

    排成个“一”字

    (1)指名读

    (2)齐读

    师小结:中国的汉字可真有趣同样的一个字可变调读出三个音太神奇了。

    (设计意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文,循序渐进)

    三、再读课文、积累应用

    1、师配乐范读。要求:生闭上眼睛,想像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答)

    2、认识自然段并做标记。

    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认识每段开头出现的两个空格就是一个自然段的开头。

    3、多美的秋天呀!学生自由读,思考: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生答)

    指名读(指导朗读)

    4、辩别:“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和“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生读,引导学生想像“一片”和“一片片”叶子从树上飘落。

    (2)课件演示辩别出一片树叶和一片片树叶,比较不同,体会“一片片”表示落叶很多。

    (3)指导学生朗读名子,抓住重点词“一片片”体会飘落树叶很多。

    5、师生配合读(把课文改成一首小诗)

    天气

    ,树叶

    一片片叶子

    天空

    一群大雁

    一会儿

    一会儿

    啊!秋天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自然段。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能力,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完整的句子,不顿词、断句,重视对翘舌音、三拼音节的复习巩固,从而能使学生准确地拼读音节。)

    四、拓展延伸

    总结升华

    秋天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啊!秋天来了!

    (1)

    指导读好感叹句。

    (2)

    以“啊!秋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句式抒发自己对秋天的喜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 天气 一片片 树叶 叶子

    飞了 一会儿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词语,快速过渡到第二课时的教学,并且在导入时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完成学习目标做好准备。)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请学生找出生字中的两兄弟——“了”“子”,比较发现同异:“子”比“了”多一横。

    3、指导学生书写“了”

    (1)田字格板书范写,请学生说说有几笔,学生集体书空。

    (2)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教师提示书写要点。

    4、“子”字的书写指导步骤同上,注意横略长,写在横中线上。

    5、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6、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导学生明确“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要先写长横,再写“人”。长横在横中线偏上位置,“人”从上半格的中间处起笔,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2)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7、 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生再练写一个字。

    8、小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继续指导书写,完成本节课中要求会写的字的书写训练,同时注重对写字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用迁移法来书写生字,为书写更多的生字做好准备。教师总结了“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写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使其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板书设计:

    秋天

    天气

    凉了

    树叶

    黄了

    大雁

    南飞

    天空

    蓝 高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或者说我们的家乡)有哪些节日吗?你们认为最隆重的节日是什么呢?为什么说这个节日最隆重呢?辛苦一年,幸喜五谷丰登,享受一下劳动成果。展望未来,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人际关系和和美美奔前程。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已经过了十几个春节了,我们此地的大年怎样过,你们也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在京郊运河那儿,几十年前是怎样过年的呢?同学们想了解一下吗?好,我们现在就随着我国著名的乡土作家刘绍棠到北京通县儒林村(也就是作者的家乡)--京郊运河的一处地方,去过一次年,领略一下那儿的民俗风情吧。这节课我们学习本命年的回想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文题、作者。

    2、领略民俗风情。

    3、体味语言、情思。

    三、达标导学:

    (一)让学生介绍文题、作者。

    1、学生介绍。

    2、补充突出以下内容:

    本命年(见课本P95页)

    刘绍棠:作家。40多年的文学生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所著《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柳敬亭说书》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峨眉》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1991年7月1日被国务院表彰为'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始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二)诵读课文。

    1、常规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

    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2思考问题:

    你对京郊运河(或作者刘绍棠家乡)那儿的大年有哪些初步印象?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释疑解难:

    1、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2、学生自主交流解难。

    初步印象:充满了热烈、纯真、虔诚、期盼和对生活的热爱,没有孤独、欺诈、戒备和失望,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

    回顾起来,身心轻松,童心复萌,所以文章结尾说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

    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热爱、歌颂、留恋)

    语言

    第三段:'预热''增温''红火''发烧',用词基本上属于同一类型而程度有异,协调而精确。

    '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引炒年货歌(学会引用生活中的谚语、民谣。)

    C、'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

    既侧面写“大吃大嚼”的情景,也增添了几分幽默的情趣。(民俗风景图)

    D、课后练习二。腊八粥由“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可谓营养丰富;“占全了色香味”可谓达到了食品的高境界;“舍不得吃”而又吃起来“没有个够”,十分富于情趣。

    E、“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似有点同情

    肥鸡要被“开刀问斩”——似有点从严宣判

    (很有点情味)

    F、从糖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虔诚的愿望寄托于愚昧的举止之中,如实写来,自有幽默在其中,表现了父老乡亲的可爱又可笑。

    G、换门神的细节描写同样具虔诚和愚昧两个侧面。

    四、探究交流:

    课文第四段具体描写家乡的大年情况,共写了十件事,是哪十件呢?(即每个层次的主题词)

    1、炒年货2、吃腊八粥3、买糖果4、挑绒花5、杀牲禽6、备糕点7、送灶王8、换门神9、除夕夜10、拜新年

    五、作业:

    你在我们的家乡也过了十几个春节了,调查一下家乡的民俗风情,回忆一下,你认为最有意义的春节是那一个,并把他写出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风俗民情(习作交流)

    2、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二、检查作业导入:

    三、达标导学:

    (一)习作交流

    同学们都对自己的家乡的春节做了调查,并且写成文章,刚才我们也交流了习作。同学们谁说一下:作者几十年前过年的风俗跟现在过年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有那些不同的地方?想想我们民族过年的习俗,除了欢天喜地,饱享一年劳动果实之外,还寄托着那些期盼?

    1、讨论交流。

    2、推荐交流结果。

    (二)探究交流写作特点

    1、生动传神地勾勒生活情景。

    例如写炒年货:不但正面写炒了一锅又一锅,还写“土炕烫得能烙饼”,可见烧了多少柴禾,炒了多少年货;玉米粒儿在铁锅里“毕剥毕剥响”,与奶奶执铲时口中念念有词,充分表现了气氛的浓烈和

    炒年货中寄托的深义

    2、线索清晰,如数家珍,逐一叙说。

    第四段,作者安时间顺序从腊月初一到除夕之夜,就炒年货,吃腊八粥等10件事情逐一叙说,或明确交代时间,或以一定的语句承上启下,无流水帐之嫌。读者情致饱满,兴趣盎然。

    (三)朗读品味

    四、作业:

    课外阅读刘绍棠作品,作好读书笔记。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篇9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荷塘风光”图片。师: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老师的脑海里浮现出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宋代的大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也知道,告诉老师,是哪首诗?(生齐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示诗歌视频,学生随录音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那么那位同学告诉我,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西湖,夏天)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这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板书课题)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题目为《夏感》,那么作者对于夏天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色的?

    3、在作者笔下,夏天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那么作者对夏天是什么样的感情呢?

    板书:

    夏天总体特点:(1)紧张、热烈、急促总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及说课稿3000字模板9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