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通用
  • 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通用

    发表时间:2023-01-31

    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通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49~50页“教室有多长”。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正式学习厘米之前专门设计的一节课,目的是通过学生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学会度量的方法,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度量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节课以3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测量,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动手操作能力,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不同物体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报纸,本子,书本等。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淘气和笑笑的教室看一看,看看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出示课本情境图)

    生:测量教室的程度。

    师:我们上学时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你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吗?今天我们也来测量一下咱们教室的程度。(板书课题:教室有多长)

    我们应该怎样测量我们教室的长度呢?看一看笑笑他们的测量工具(出示情境图),再认真想一想,我们还能使用什么测量教室?

    学生可能会说:书本,尺子,瓶子,笔袋,文具盒,报纸,脚印等等······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呀!那我们现在就要测量一下我们的教室有多长了!

    二、自主探究,组织活动

    1、同桌二人合作,选择一种测量工具,说一说怎样测量?

    2、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与课本顺序不同,我把这个问题提到了测量的前面,一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学生没有实际测量的经验,不知道该如何测量;二是为了检查学生这节课前的预习情况、准备情况。)

    3、分享交流。

    (预设:做好标记,要一个接着一个摆放,安静有序,不能重叠,不能有空隙,分工明确,有测量有记录······)

    三、小组合作,实际测量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出示合作要求)。

    (预设:?学生6人或8人一小组,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教室有3个过道,其中6组从两个方向测量教室的长,剩余2组测量教室的宽。?小组成员分工:1人组织,1人记录,1人汇报,其余人员测量。④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

    2、汇报交流。

    要求小组汇报时,要说清楚本组使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教室在黑板上板书各组测量结果。

    3、观察测量结果,分析小结。

    小结: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测量同一物体,量出的结果就(不同)。测量时,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挨着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正)。

    (预设:若时间充足,可以再引申用同一物品做标准测量不同物体,量出的结果不同;用同一物品做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测量的结果相同,为下节课学习统一的长度单位做铺垫。)

    四、巩固练习

    1、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观察图片两组同学摆放的易拉罐数量,说一说,分别摆了多少个?谁的高?

    2、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先出示淘气和笑笑的描述语言,让学生猜一猜,谁的木条长?

    (预设:?他们的木条都是3个曲别针长,所以长度相等;?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淘气的木条比笑笑的长)

    再出示图片,学生讨论:谁说的对?

    (预设:虽然两根木条都是3个曲别针长,但是由于曲别针的长短不同,两根木条的长度就不相同,笑笑用的曲别针长,所以笑笑的木条长。)

    3、估一估,下面两个人的身高分别大约是各自的几个头长?

    出示图片,观察,估计。

    五、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

    1、必做:完成练习册;预习课本51页,要求认真阅读课本,准备一把尺子。

    2、选做:估一估,量一量你和爸爸的身高大约是你们各自的几个头长?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七、板书设计

    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室有多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中第一课时内容。现代教学需要经历“直接比较、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运用标准长度单位测量”三个过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标准长度的意义有充分的理解。本节课通过量的活动,让学生体会量的概念,为后续正式学习长度单位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积累了直接比较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用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量”中体会到“量”,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2.能力目标: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多样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测量工具易拉罐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教室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哪儿?(教室)是的,我们每天都坐在教室里学习,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么?我们应该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1.在我们的教室里,从哪到哪是教室的长?

    2.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准备怎么测量?用什么工具?怎样分工合作?

    3.成立合作小组,分工合作,准备活动。

    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

    1、师:同学们,你们打算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度?

    (预设: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用矿泉水瓶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1)活动前提出要求:请各小组同学选择好各自的测量工具,再进行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教材49页的表格里。

    (2)学生在测量活动时,教师巡视,对于学生在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指导。

    (3)组织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要求各小组汇报时,要说清楚本组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呈现各组测量工具和结果。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在量的过程中你们小组要注意什么问题?

    (预设:要做好标记;一个挨着一个摆好;记住一共量了多少次;记录时一定要写清楚测量工具是什么)

    4、教师归纳:我们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室有多长,但是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因为我们大家各自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

    过渡语:那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统一测量工具)接下来,我们在做一个测量高度的活动。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1、教师提出活动规则:把易拉罐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倒,在规定的时间内,谁摆得最高,谁就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交流活动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摆得越多,摆得越高。活动三: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出示课件)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

    2、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预设:(1).两根木条的长度都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所以它们一样长;

    (2).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

    (3).淘气的木条比笑笑的木条长。

    3、讨论:谁说的对?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出示教材50页图片)

    1.估一估,下面两个人的身高分别大约是各自的几个头长?

    2.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大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

    三、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今天的这节数学课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室有多长

    做好标记;一个挨一个摆好;一共量多少次

    长度单位不同,测量结果可能不同。

    统一测量工具。

    摆的越多,摆的越高

    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体会测量方式、 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难点: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测量工具、小正方体、易拉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再过一个月就是元旦了,元旦的时候我们各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 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

    1、师: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 预设: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 )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对于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学生小组合作测出教室的长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要求小组汇报时,要说清楚本组的测量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各组测量结果。

    3、组织学生讨论:在量的过程中你们小组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难?如何解决?要注意什么问题?

    (预设:要做好标记;一个挨着一个摆好;记住一共量了多少次… )

    4、教师归纳: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室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因为大家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1、教师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倒,30秒时间,谁摆得最高,谁就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规则同摆易拉罐,活动结束后,请每个小组说一说摆的小正方体个数,并评出获胜者。

    老师归纳:摆得越多,摆得越高。

    活动三: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

    2、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预设:两根木条的长度都 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所以它们一样长;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淘气的木条比笑笑的木条长)

    3、讨论:谁说的对?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出示图片,观察、估计儿童、模特的身高大约是她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同伴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老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老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

    三、 全课总结 畅谈收获

    今天的这节数学课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jK251.COm精选阅读

    今日课件: 《有多重》教学设计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将内心情感通过文字表达。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你是否在寻找有关优秀范文的模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今日课件: 《有多重》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内容:“1吨有多重” “练一练”。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吨 = 1000千克” ,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吨” ,掌握“1吨 = 1000千克” 。

    教学难点: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学具准备:电脑课件、桶装矿泉水。

    教学时间:20xx年9月23日上午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课件出示大象的图片。猜一猜这头大象有多重?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有的同学都会用“吨”来表示大象体重了,真了不起,这节课我们一道来学习“1吨有多重”板书课题。

    对于这个问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想弄明白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提一提:感知1吨有多重。

    让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提一大桶矿泉水。

    提完后,问:“你们觉得这桶水怎么样?”

    “再给你加一桶,怎么样?”

    “如果再加10桶呢?”

    “50桶呢?”

    学生猜这桶水的重量(猜后,教师出示精确的重量:20千克)。

    50桶这样的水重多少千克?(生独立计算后指名回答并板书:1000千克)

    师:这50桶水重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形成关系式 1吨=1000千克

    读关系式;

    2、算一算:小组合作,看图互相说一说多少物体的质量合起来是1吨。

    分小组计算各图的物体数量

    小组汇报:

    3头水牛约重1050千克,约1吨;10桶油约重1000千克,是1吨;

    20袋面粉重1000千克,是1吨;40人约重1000千克,约1吨。

    3、举一举:

    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教师逐一出示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4、理一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

    请大家把这些学过的质量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理一理。

    反馈之后,教师问:“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千克和克呢?”

    小结:通过刚才的整理,你知道这三个质量单位哪个最重?哪个最轻?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卡车载重4( ) 一块橡皮的质量是8( )

    小明体重35( ) 码头停泊的货轮能载货10( )。

    2、单位换算

    8吨=( )千克 3吨500千克=( )千克

    6000千克=( )吨 1吨—100千克=( )千克

    3、改错题。

    早晨,我喝了一杯150吨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在路上,一辆大卡车满载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驶而过,把我吓了一跳!

    师:听了这则日记,你们为什么笑了?

    4、拓展应用

    有5台机器的重量分别是700千克、800千克、900千克、800千克、400千克,如果要用一辆载重量是2吨的卡车来运,可以怎么装货?

    (1)小组内讨论。

    (2)全班交流,选出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教学反思:

    一、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要勇敢地从教科书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在教学“吨” 这个单位时,由于“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物。例如:通过分小组提桶装矿泉水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来感知体验一吨。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就是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

    二、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其重要的学习方式

    根据课改精神,现在比较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提一提、算一算、举一举、理一理等方式逐步感受1吨的重量。同时,在各环节中,我重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分目标中,都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同时国外(诸如: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将解决问题列为重要目标。由此可见,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为了不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练习阶段,特别设计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如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在拓展应用的练习中,更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体会对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数学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发挥威力。这集基础性、应用性、趣味性、开放性相结合的数学问题,不但巩固了简单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胜任社会的需要。

    今日课件: 《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吨有多重” “练一练”。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吨 = 1000千克” ,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吨” ,掌握“1吨 = 1000千克” 。

    教学难点: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学具准备:电脑课件、桶装矿泉水。

    教学时间:20xx年9月23日上午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课件出示大象的图片。猜一猜这头大象有多重?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有的同学都会用“吨”来表示大象体重了,真了不起,这节课我们一道来学习“1吨有多重”板书课题。

    对于这个问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想弄明白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提一提:感知1吨有多重。

    让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提一大桶矿泉水。

    提完后,问:“你们觉得这桶水怎么样?”

    “再给你加一桶,怎么样?”

    “如果再加10桶呢?”

    “50桶呢?”

    学生猜这桶水的重量(猜后,教师出示精确的重量:20千克)。

    50桶这样的水重多少千克?(生独立计算后指名回答并板书:1000千克)

    师:这50桶水重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形成关系式 1吨=1000千克

    读关系式;

    2、算一算:小组合作,看图互相说一说多少物体的质量合起来是1吨。

    分小组计算各图的物体数量

    小组汇报:

    3头水牛约重1050千克,约1吨;10桶油约重1000千克,是1吨;

    20袋面粉重1000千克,是1吨;40人约重1000千克,约1吨。

    3、举一举:

    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教师逐一出示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4、理一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

    请大家把这些学过的质量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理一理。

    反馈之后,教师问:“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千克和克呢?”

    小结:通过刚才的整理,你知道这三个质量单位哪个最重?哪个最轻?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卡车载重4( ) 一块橡皮的质量是8( )

    小明体重35( ) 码头停泊的货轮能载货10( )。

    2、单位换算

    8吨=( )千克 3吨500千克=( )千克

    6000千克=( )吨 1吨—100千克=( )千克

    3、改错题。

    早晨,我喝了一杯150吨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在路上,一辆大卡车满载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驶而过,把我吓了一跳!

    师:听了这则日记,你们为什么笑了?

    4、拓展应用

    有5台机器的重量分别是700千克、800千克、900千克、800千克、400千克,如果要用一辆载重量是2吨的卡车来运,可以怎么装货?

    (1)小组内讨论。

    (2)全班交流,选出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教学反思:

    一、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要勇敢地从教科书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在教学“吨” 这个单位时,由于“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物。例如:通过分小组提桶装矿泉水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来感知体验一吨。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就是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

    二、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其重要的学习方式

    根据课改精神,现在比较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提一提、算一算、举一举、理一理等方式逐步感受1吨的重量。同时,在各环节中,我重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分目标中,都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同时国外(诸如: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将解决问题列为重要目标。由此可见,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为了不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练习阶段,特别设计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如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在拓展应用的练习中,更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体会对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数学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发挥威力。这集基础性、应用性、趣味性、开放性相结合的数学问题,不但巩固了简单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胜任社会的需要。

    教室常用标语集锦(示例)


    1.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2.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3.习惯决定成绩,细节决定命运。

    4.习惯改变命运,细节铸就终身。

    5.细节决定成功,点滴铸就辉煌。

    6.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7.要成就大事,先做好小事。

    8.莫放松点,莫轻视微。

    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10.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1.一步二步三步步步高升,一天两天三天天天向上。

    12.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13.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

    14.一朝习惯,万事易办。

    15.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

    1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17.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18.用习惯和智慧创造奇迹,用理想和信心换取动力。

    19.北大清华少年心,花香鸟语春天事。

    20.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21.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2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23.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24.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25.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26.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

    27.志强智达,言行行果。

    28.立志漫长清华园,刻苦方能未明湖。

    29.我心一片磁针石,不读清华不肯休。

    30.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31.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32.不夺桂冠誓不回,那怕销得人憔悴。

    33.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34.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35.志存高远,心系天下。

    36.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37.求真尚美,砺志笃行。

    38.惟理想点亮生命的精彩。

    39.志不坚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40.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41.“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

    42.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

    43.志高造就辉煌。

    44.明确的目标是前进的动力。

    45.功崇惟志,业广为勤。

    46.不读清华不肯休,我心一片磁针石。

    47.拼搏铸辉煌,状态定命运。

    48.要争就能赢,要拼才能赢。

    49.团结拼搏,求实进取。

    50.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

    51.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辉煌。

    52.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53.NOSWEAT,NOSWEET。

    54.每一次努力都是最优的亲近,每一滴汗水都是机遇的滋润。

    55.最美的年龄为最纯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

    56.为了梦想,我们不懈努力。

    57.锲而不舍,存义精思。

    58.今天的努力,明天的实力。

    59.竞争不是比谁努力,而是比谁更努力。

    60.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61.鲲鹏展翅自兹始。

    62.笔耕书上除勤奋无他,舟行学海有远志领航。

    63.勤奋求学,熬墨蓄势。

    64.勤奋铸就辉煌。

    65.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66.文学来自勤奋,高分源自拼搏。

    6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68.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

    69.天道酬勤,宁静致远。

    70.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71.耕耘分秒,勤奋造就天才;积蒿力量,实力铸就辉煌。

    72.汗水浇灌希望,奋斗决定命运。

    73.分数铸就辉煌,汗水凝聚实力。

    74.耕耘于分秒,收获于细微。

    75.耕耘今天,收获明天。

    76.没有播种,何来收获。

    77.播种劳动,收获成功。

    78.但求日积月累,收获于细微;不要左顾右盼,专注于自我。

    79.学在苦中求,勤中练;不怕学问浅,怕志短。

    80.生无所息,斗无所止。

    81.十年寒窗无人闻,一朝成名天下知。

    8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玺。

    83.千淘万漉虽辛苦,千锤百炼始成金。

    8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5.含泪播种,含笑收获。

    86.短暂辛苦,终身幸福。

    87.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隋寸功。

    88.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考试高分来。

    89.安逸的环境造就不出时代的英才。

    90.烈火铸就真心英雄,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

    91.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92.十年寒窗寂寞伴,一朝成名幸福随。

    93.一生之苦今日吃,三年之乐来日享。

    94.十年铸剑,只为炉火纯青;一朝出鞘,定当倚天长鸣。

    95.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9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97.知识改变命运。

    98.知识就是力量。

    99.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应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

    100.行胜于言,超越自我,知识启迪智慧。

    101.读书在于造就完美的人格。

    10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03.灵感+珍惜时间+少说空话+埋头苦干=成功。

    104.效率×时间=成绩能力+勤奋=效率知识+方法=能力

    105.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勤奋=效率效率×时间=能力

    106.知识+方法=能力,能力+勤奋=效率,效率*时间=成功。

    107.理想+信念+反思+意志+效率=大学。

    10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

    109.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110.精研博学,笃行仁德。

    111.学之染人,甚于丹春。

    112.博学敏思,立志共兴。

    113.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14.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

    115.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成功之路也。

    116.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

    117.自古圣贤成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

    118.学习如着起之茴,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119.做人要厚道,求学要严谨。

    120.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在放弃他。

    121.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122.抓住今天,才能不丢失明天。

    123.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124.分分秒秒,构筑辉煌。

    125.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1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月,万事成蹉跎。

    127.做一个有实力的人,不要让今天的懒惰成为明天的痛。

    128.不要让今天的懈怠成为一生的痛。

    129.生命的绝唱来机只争朝夕,如诗的年华更需惜时如金。

    130.黑发不识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31.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志在中华。

    132.我拼我搏,付出定有回报;为复兴中华,誓读名牌大学。

    133.宏图报党恩,志远为国强。

    134.尊师重道,爱国立德。

    135.教室洁净,清风送爽。身居斗室,心怀天下。

    136.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

    137.弱者等待时机,强者争取时机,智者创造时机。

    138.弱者认命,强者抗命。

    139.驰骋于自己的天下,奔腾在碧绿的山间,——成功在于不断地超越。

    140.超越梦想,超越自我。

    141.超越自我防分化,挑战极限谱新高。

    142.厚德博学,自强不息。

    143.博观细取,厚积薄发。

    144.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145.自主自律,自强自信。

    146.自尊自爱,自重自强。

    147.埋头读书,抬头做人。

    148.勤奋踏实,诚实守信。

    149.求实踏实,落实诚实。

    150.守时诚信,勤奋踏实。

    151.不要让你的舌头超越你的思想。

    152.未出

    土时先有节,至凌云处仍虚心。

    153.不学小溪流泡沫喧嚣,要学大海潜水无穷。

    154.德能勤绩,彰显青春。

    155.诚信,诚实守信也。

    156.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

    157.比状态,比干劲,比落实,比毅力。

    158.自律,民主,团结,和谐。

    159.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16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61.历史是人写出来的,路是人踏出来的。

    162.逢一必争,逢冠必夺。

    163.静中显竞,竞中取胜。

    164.生命因进取而辉煌,青春因高考而壮美。

    165.我用拥有的争取未来的。

    166.在人生旅途中没有到达终点,我不会提前下来。

    167.人的一生是漫长的,但关键的只有几步。

    168.人到万难须放胆,模棱两可平常心。

    169.命运自己主宰,奇迹自己创造。

    17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7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7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考场之上。

    173.蓄势待发,有备无患。

    174.一分的浮躁,一分的遗憾。

    175.不要让昨天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176.莫为失败找借口,多为成功找理由。

    177.先做该做的事,再做喜欢的事。

    178.以宇宙为教室,牵自然为宗师。

    179.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

    18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81.横绝学海,笑傲苍穹。

    182.凌翅九霄,问鼎苍穹。

    183.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清。

    184.成功于字里行间,飞翔在海阔天空。

    18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6.守时守纪,团结拼搏。

    187.爱班爱校,重德重能。

    188.心中有集体,进步靠自己。

    189.团结进取,追求卓越。

    [课件系列]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其七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那么,优秀范文的优秀模板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件系列]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其七”,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987+9+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1.课件,生词、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

    2、(课件)下面就先请大家仔细看一段动画,一会儿说说你都看懂了什么?

    3、谁来说说你都看懂了什么?

    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二、学习字词

    1、现在就请大家打开书第11页,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把不认识的生字用圆圈圈出来,把生词用横线画出来,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考一考本课要认的12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它们。

    3、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请5人开火车读。注意读准字音。

    4、课文读得不错,那这些词娃娃单独跑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指读生词:旅行蒲公英降落伞娃娃苍耳山洼炸开蹦跳观察知识

    植物田野 离开许许多多已经 准备 乘着风四海为家纷纷

    怎样才叫“纷纷”呢?这儿有两种意思。

    1.一个接一个;

    2.一起,一下子。

    对呀,孩子们是一个接一个地出发的,我们可以用“纷纷”这个词来表示。

    动作识记:出示“蹦”,请两个学生到前边来做这个动作。他们做的是什么动作?

    看图识记生词:苍耳蒲公英降落伞,

    那课文里的降落伞指什么?指的是蒲公英本身有像降落伞一样的小花,课文把毛绒绒的小花比作是降落伞,多有趣呀!

    重点理解“带刺的铠甲”。

    什么是铠甲,在这里指什么?

    古代士兵身上穿的护身衣,用金属和皮革连缀而成。

    学生观察实物,手触感觉它的坚硬。

    字宝宝也着急了,它们也来了,这回可要开火车考考你了,看谁读得准确,随机扩词:

    旅蒲降娃纷苍洼炸蹦察识啪

    大家看,这几个字长得很像,你会给它们组词吗?

    纷经;娃洼;已己;旅族;啪拍

    三、学习课文

    1、刚刚字词的障碍我们都扫清了,现在就请大家再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3种,蒲公英,苍耳,豌豆)

    2、你最欣赏哪一位妈妈的办法?先来读一读,再说说为什么欣赏这位植物妈妈的办法呢?一会儿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可以小组合作。

    (1)第2节

    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孩子们你出发我出发,大家一个接一个地出发了。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课件推荐: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word版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你是否在寻找有关优秀范文的模板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课件推荐: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word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2.会认旅、蒲等生字。会写已、甲等字。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注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范读课文。

    播放有关蒲公英、苍耳、豌豆怎样传播种子的配乐录像片,教师伴着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完课文后讨论:

    昨天老师布置了三个自学题,同学们都完成了吗?

    (出示演示文稿)

    1.想办法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

    2.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

    3.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二、正确读全诗,初步感知全诗内容

    1、(1)自由读文,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就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认读(游戏开火车读)

    旅蒲降娃纷苍洼啪炸蹦察识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读音的?

    摘苹果游戏(规则: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读对的就可以奖励一张字画)。

    师:植物园传播的种子方法不仅多,而且有趣,让我们一起走进植物园王国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吧!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内容。

    三、理解朗读全诗,体会诗的美和趣

    1.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老师觉得这首诗既美又有趣,还很有意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我们一起仔细读读这首诗。

    2.诗里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送孩子出去旅行呢?在书上把它们画出来。(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

    3.我们先看蒲公英妈妈是怎样将孩子送出家门的,自由读第二节诗。(创设情境)蒲公英妈妈给孩子准备的是什么呢?用标出来,(板书降落伞)

    (出示灯片)看到一朵一朵的降落伞了吗?光有降落伞行吗?还得有什么?哪怕是微微的、轻轻的风。做动作体会轻轻,这句诗怎么读呢?

    (描述)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孩子们你出发、我出发,大家都出发,这是书上说的哪个词语的意思,把它画出来。

    4.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轻声读只要

    5.谁来体会,谁能不看书读,可以试试,能背的一起背。

    6.这时的孩子们多么自豪啊,他们长大了,终于可以离开妈妈独立生活了,他们在蔚蓝的天空里飞呀飞呀,他们会飞到什么地方呢?

    你能不能用蒲公英娃娃飞呀飞呀,飞到(),()就是它的家这样的句式说话。

    7.蒲公英妈妈请风婆婆帮忙,把孩子送到了他们想去的地方,你觉得蒲公英妈妈怎么样?你喜欢蒲公英妈妈吗?

    8.让我们来想像当时的情景,夸夸蒲公英妈妈,自己读读这节诗,你能加上动作读这节诗吗?会背的可以不看书,看谁读得最投入。

    9.蒲公英妈妈借助了谁的力量把孩子送出去旅行的呢?

    10.像蒲公英这样的植物妈妈还有很多很多,接下来我们来看苍耳妈妈和豌豆妈妈是怎样送孩子出去旅行的,读读第三、四节诗,并和同桌说一说。你知道他们的办法了吗?

    11.(简略引导学生理解第三节诗)谁来说说苍耳妈妈的办法?

    知道铠甲吗?这带刺的铠甲有什么妙用呢?

    (出示灯片创设情境)小兔跑过去,苍耳会说;小兔小兔停一停,搭个车,带我去远行。你想,还会有哪些小动物从苍耳身边经过,苍耳又会说些什么呢?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

    就这样,苍耳跟着这些小动物们到田野,到山洼,小动物们把他们带到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家,他们也以四海为家。

    12.这节诗怎么读呢?谁能不看书读。抽背。

    13.苍耳妈妈又借助了谁的力量呢?

    14.豌豆妈妈的办法是什么呢?谁来说一说。豌豆妈妈为娃娃准备了什么,又借助了谁的力量呢?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着豌豆荚,听,什么声音?(动作体会脆、响、有弹性,反复体会读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这一下可不得了啦,豌豆娃娃们迫不及待地蹦了出来,他们去干嘛?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么样?怎么读,试一试,谁把两句连起来读。

    15.蹦到哪儿跳到哪儿他们也以四海为家。

    我们来读读这节诗,你想怎么读?自由朗读,自己体会,自己背诵,可坐可站可做动作。谁愿意背给大家听?

    16.像蒲公英、苍耳、豌豆这样的植物妈妈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怎么知道他们的方法呢?自己读读第五节诗。

    17.(再出示演示文稿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现在再谈谈你读这首诗的感受。

    18.是的,这确实是一首非常美、非常有趣的诗,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你可以坐着读,也可以站起来读,可以做动作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今后,你要是拿到喜欢的文章,也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读,去享受阅读的乐趣。

    四、拓展阅读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你们可真的不简单啊!老师告诉你们几种植物的传播种子的方法和奥秘,你们想知道吗?

    (1)椰子成熟了会自己落下来,落到水里就漂走了,漂到哪就到哪安家。

    (2)石榴成熟了就会裂开,小鸟飞来会吃到它的种子,这些种子就会随着它的粪便出去,种子落到哪里就会在哪里生根发芽。

    (3)下面同学们把你知道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画下来,好吗?

    展示台(我是最棒的)

    《做有责任的人》主题班会设计集合


    【活动目的】

    1、针对同学们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开展"对自己负责"的主题班会,旨在通过本次班会活动,帮助同学们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并改正,增强责任感,同时也让同学们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做有责任感的人"的内涵。让"做有责任感的人"这信念永植心中。

    2、通过阐述个人与集体密不可分的关系,举例说明身边热爱集体的事例,向同学们阐明关心、热爱集体的重要性,从而使每个人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主人,从行动上做集体的主人。

    3、通过本节班会使我校校训深入人心,使之成为全体学生的言行准则;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明确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内涵和基本要求;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活动准备】

    1、小品

    2、爱国主义故事

    .3、收集歌曲

    4、收集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5、收集有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事例;

    6、动员全体同学围绕主题做好发言准备。

    【活动内容】

    活动分三大篇章:

    1、对自己负责;

    2、对集体负责;

    3、对社会、国家负责。

    【活动程序】

    引出主题:主持人(女)责任心是金。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个人有了责任心,他的生命就会闪光。

    主持人(男)责任心是美。当代人都追求美,追求外表的华丽、漂亮,却忘掉了心灵美,其实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主持人(女)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灵魂。

    主持人(男)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在别人心中就如同一座有高度的山,不可逾越,不可移动。

    主持人(合)一个人有了责任心世界才更精彩、更迷人!

    高一(1)班“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内容:

    第一篇章:对自己负责

    1、 没有责任感的两个方面:日常惯用语风格;归因方式。具体分析这两方面的表现。

    2、 有责任感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力,有很多学生由于懒惰心理很强,所以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所以怎么样帮助学生克服懒惰心理?链接到网页“怎么样克服懒惰”,使学生有所收益。

    第二篇章:对集体负责

    1、引用雷锋:一个人只有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他把自己比作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使自己永远不远离集体之外,在祖国需要的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发光发热,雷锋的话和他一生的行动,都深刻地揭示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而每一个人都离不开集体。登陆“雷锋主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雷锋是怎么样很好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看小品,讨论”通过小品让学生明白,对于他们来说班级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集体。每个成员都要为集体付出努力.

    小品(一)小明在教室扫地时,对旁边的同学说:“我上厕所!”但当其他同学都扫完地了,小明都还没有出现,这时,一个在学校搭午餐的同学走进教室对他们说:“刚才我看见小明从后门走了!”

    主持人(男)看了小品,你们觉得小明负责任吗?你会给他提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主持人(男)做事不负责任会对他人、集体带来不好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从小明的行为中吸取教训。下面我们再来看小品《小组长》。

    小品(二)(在学校)语文老师因少收3本作业,批评了语文课代表小芳,张东知道后,主动找老师承认自己没把小组长工作做好。

    主持人(女)你觉得张东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小结归纳(女)负责任不仅表现在认真完成任务,而且表现在自己所担负的工作出了毛病,勇于承担责任,不把过错推给别人。

    3、学生“各抒己见”作为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如何为这个集体做出你的一份贡献呢?

    第三篇章:对社会、国家负责

    1、听诗歌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全班分成四大小组,每组派一个代表,讲有关爱国的故事。第一组讲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第二组讲抗“非典”中可歌可泣的故事;第三组讲邓世昌抗战的故事;第四组讲抗日战争的故事。

    3、全体同学宣誓“为学日益,以正兴邦,做一个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中学生”,让学生明白,对于他们来说目前努力学习是他们最好的爱国方式。 

    主持人(女)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都在做着各自的事情,有国家和社会交给的事,有的是集体的事,有的是他人委托的事,做好这些事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主持人(男)是呀!下面请同学为我们讲《成长与责任》的故事,请大家鼓掌欢迎!

    故事大意: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在1922年美国国庆日前夕,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搞到了一些禁用的烟火爆竹,其中包括一种威力巨大的鞭炮,叫做“鱼雷”。一天下午,他走到一座桥边,朝桥边的砖墙放了一个“鱼雷”大鞭炮。一声巨响,让男孩神采飞扬,可就在这时,警察来了,把男孩带走,去了警察局。

    警察尽管认识这个男孩以及他的父亲,但他依然严肃地执行对烟火的禁令,判定男孩交14.5美元的罚金,当时14.5美元可以买145只母鸡,这可算是一大笔钱。这个男孩自然交不起,只好由父亲代交。父亲说:“钱,我可以先借给你,但一年后还给我。”从此,小男孩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他做了许多零工活才还清他欠爸爸的那笔罚金。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这件事让里根懂得了什么叫责任,那就是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犯了错就该勇于承担后果,不逃避,也不推卸责任。

    同学们。要是你希望自己成功,就先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吧! 

    活动结束:

    班主任总结,全班共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1、实力永远意味着责任和危险。——美国总统罗斯福

    2、说话随便的人,便是没有责任心。——哈代

    3、有责任心的人,最有智慧,不负责任的人,最没出息。

    不放弃的温馨——谈“温馨教室”与学生成长集合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环视太阳之下,万物皆有生命,皆有善感的心灵,外在的形态虽各不相同,但他们是平等的,以一样上进的姿势迎接生命里的每一个春夏秋冬。尊重每一个生灵,照耀每一个生命,让每个生命感受成长的温暖,太阳因此赢得了整个世界。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就是不放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师者心甘情愿的宿命。“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能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是临毕业前导师的谆谆教诲,也是我一直奉行至今的信念。“温馨教室”既包括安全舒适的硬环境,又包括平等和谐的软环境。温馨教室建设的外部来看是有形的,但从它的内涵来看则是无形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能产生任何现代教育技术所无法到达的境界,良好的生生关系、家长和学生的关系、老师和家长的关系还会让我们达成教学最优化的有效环境,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又能成为学生心理安全温暖的港湾。怎样建设“温馨教室”呢?我想,不放弃自己坚守的信念,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十几岁的孩子心里,也是一种温馨吧。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让每一个学生发挥所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学生成绩不好,但并不代表他一无是处,班里有个行为规范很不好的学生,上课纪律也很让老师头疼,成绩也一直处在中下游,但这正是由于他活泼好动造成的,我用了很多方法效果都无法改变他的现状,家长也到学校来了很多次。我知道他是个聪明的学生,只是管不住自己,如果就这么放弃了,有点可惜,我想给他点表扬和鼓励,可他的表现实在是让我找不到理由。学校要求每个班级的教室布置要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我想何不把这个任务交给他,或许在这方面他很有天赋,他也很开心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并认真地准备起来,这是在学习上从未有过的表现,一个星期后,班级的几面墙上出现了活泼而又不乏文化气息,我很满意,在学校举办的艺术节上,由他自编自导的小品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最终我们班级获得了三等奖。我在班会课上大大地表扬了他,并希望他用同样的精神和态度去对待学习,后来的几次考试中他居然考过班级第一名。

    持之以恒地构建和谐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中成长。长期以来,许多人信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事实证明,班主任巧妙、妥帖、高明的“顺耳忠言”更受学生欢迎,也更能在班级中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严厉的话语反而容易引起青春期少年的逆反心理。自从接手办主任工作起,我就很注意跟学生交流的用语方面。但我一直是个严厉的班主任,我们班的卫生、纪律都在学校名列前茅,每次考试的语、数、外平均分都是年级第一名,但我也从学生的眼里看到了一丝对我这个班主任的惧怕,每当上我的课气氛都不够活跃。尽管有时候我刻意地讲几句幽默的话语下面也没有任何反应,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于是我改变了教育的方法,批评的话,赞扬地说;严肃的话,风趣地说;直白的话,委婉地说,尽管刚开始学生仍然不能完全放松,但我坚持用这种方法来和他们交流,每一句话都经过思考再对他们说出口,尽量地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终于我在学生的周记中看到这样一句话“老师你变了,原来你也很幽默风趣,也很可爱,我们更喜欢这样的老师。”现在肯和我谈心的学生多了,我也能及时地掌握班级的情况,同时学生们也有了倾诉的对象,只要我能解决的问题我都尽我最大的能力,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敢说的人也多了,语文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每次走进课堂不再感觉冷冰冰的,大家都是用笑脸来迎接我。

    了解学生的生活,把温暖送到心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最重要的任务,但影响成绩的因素也有很多,家庭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和谐的家庭环境也会影响孩子学习的情绪,作为教育者,不能只盯住分数,要从各个方面去关心学生。班里有一个不太象女孩子的女同学,跟大多数的同学都不合群,性格很孤僻,在学习上跟老师也不是很配合,我找她谈话她也向来不回答任何问题,只是听着,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和她交流。但我坚持用周记的方式和她沟通,希望她能敞开心扉,终于精诚所至,在上学期的一次周记上,她写了很多,由于父母关系不好,经常争吵,她每天出门去学校读书都会担心父母又会吵起来,所以心情一直很坏。事有巧合,我和她有着类似的经历,于是我把我的感受在周记上写给她,她看了很有共鸣,慢慢地在周记上和我说起了心理话,后来我给她父亲打过一次电话,希望他能知道女儿的感受。为了让她多和同学们交流,我把唯一的一个夏令营的名额给了她,我认为心理上的健康才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回来后,她亲自跟我说,“谢谢老师,谢谢您让我去参加夏令营,我很开心,也收获了很多东西,更谢谢您给我爸爸打电话,他现在很少跟我妈妈吵架了,我觉得很幸福,学习上也更有动力了。”其实,幸福的不止她一个。

    不放弃,就要告诉他。我们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还有一个双胞胎弟弟在重点中学读书,母亲一个人工作还要照顾两个孩子,由于经常在外出差,对他们俩的学习和生活都关心的不够,所以他母亲就决定如果不能兼顾,就保证一个孩子的学习,对他就多少有些放弃的心理,而这些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没有跟母亲抗议过,他也深知母亲的不易,他说“幸好妈妈还有弟弟,不然她该多失望。”一个被母亲放弃的孩子,是无法振作精神学习的,成绩自然一落千丈,我也很着急,多次对他进行开导效果都不大,对我来说,他是我的学生,是我班级的一分子,我没有想过要放弃他,但我所做的工作他似乎也都不放在心上,或者说,更多的是不理解,极度失望的时候,我在他的周记上写了一句话“不管你的母亲怎么做,只要你在高二(4)班,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很期待他是否有回音,他给我写了一封信,说“其实我从来没放弃过自己,只是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是否还有人在乎我,您的那句话让我彻底叫醒了我,如果以后我也做了老师,我也会给我的学生说那句话,现在我很渴望来学校读书,因为这里让我感觉很温暖。”我想,温暖让一个孩子又找回了自信。

    我不是太阳,但我不介意你的缺点和不足,想方设法寻找最适宜的方式,在成长的路上助你一臂之力,不去找任何理由挑剔你拒绝你,不会计较你作为什么样的形象而存在,我只在乎,是否能为你送去一缕沁人心脾的暖意,在你成长的道路上每当有凄风苦雨的日子多一些欢笑与自信。

    07-12-21

    小学电教室工作总结简短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将内心情感通过文字表达。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小学电教室工作总结简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本期电教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指导、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基础建设上,还是在管理水平上以及设备利用率上都较好地完成学期初定目标。现特将本期电教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我校的电教工作根据电教中心及各级领导的精神和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中心,结合我校的设备条件和师生的实际情况,以多媒体的使用为主,充分发挥现有电教软件、硬件的作用,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师资队伍,切实提高我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水平,以"教育科研为主导,以现代化教育媒体为手段,以服务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为基本思路,力争实现新的跨越。

    二、坚持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电教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1.继续做好电教设备的"配、管、用"工作

    目前学校各功能教室的电教设备已基本配备好,因此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做好管理及使用登记工作。

    "管"理主要包括认真执行有关电教设备使用的规章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维护,并做好维修记录。做好老师的教学软件借还登记,整理软、硬件资源,健全管理制度,使软、硬件不流失、不损坏。

    "用"主要是指提高电教设备的使用率,鼓励老师充分利用电教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养成使用完成后填写记录本的习惯。

    2、切实管理好多媒体

    既要提高使用率,充分发挥其作用,又要保证设备的完好,并做好多媒体教室的卫生、安全工作。

    3.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素质

    作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要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发挥创造力,大胆实践,进行网络环境下学科课程教学的研究,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计算机学习。

    4、增强电教人员的服务意识

    采取合适的方式将学校内的电教资源传递给各位老师,让每位老师了解学校的资源进而能利用这些资源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得到较好的教学成果。本学期,每天对各班级使用电教设备进行记录,提高服务意识。

    (二)、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

    1、在教师中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活动

    在教师中开展信息技术学习活动,提高老师的信息技术与其所教学科的整合能力,本学期分层次、分阶段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和教学的能力。进行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中的使用、维护常识,提高老师使用计算机的效率,人人参与到电教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中,减少维修次数,提高电教设备使用率。

    2、组织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

    本学期组织和鼓励全体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讲课,组织和鼓励教师参加上级的电教论文及课件评比活动。

    (三)、做好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与培训工作

    本学期努力提升各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开展优秀作品评比活动,提升信息学科教学质量,使我校学生在信息技术活动中得到成长与锻炼。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题班会设计(精选)


    主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目的:1、使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与祖国休戚与共,血肉相依,为国献身的意志。

    2、了解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要建设好祖国,就一定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练好建设祖国的本领。

    活动的准备:音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主持人宣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了

    首先请班长报告主题

    甲:滔滔黄河,淹不尽浩浩中华魂

    乙:巍巍泰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

    甲: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

    乙:又是一轮花好月圆日

    甲:走进十月,我们用一样的眼神凝望金秋

    乙:投入国庆,我们有一样的感慨发自肺腑

    甲:此时此刻,全中国都在欢呼,全世界都在雀跃

    乙:亿万中华儿女心潮澎湃,所有的炎黄子孙无数次从心地发出呐喊――中国、中国(合)

    播放音像资料(大合唱:大中国)

    乙:一曲《大合唱》纯粹而甘甜,祖国母亲六十周年华诞,我们喜上眉梢

    甲:回顾历史,祖国因我们而欣慰

    乙:脚踏实地,我们因祖国而自豪

    甲乙:展望未来,我们与祖国共腾飞

    甲:然而60年前的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我们的国土,哀鸿遍野,让我们一起再次回顾祖国的一寸山河一片血。

    乙:百千的骸骨堆积筑成了新中国的根基,这一幕幕血淋淋的昨天再现于我们眼前。

    甲:你是否记得“918”事变发生在哪一天?你是否还记得“南京大屠杀”发生在哪一天?你是否还记得“77”卢沟桥事变发生在哪一刻?

    乙:是的,你并不记得。因为你已经忘记了历史。但是,发生在六十多年前的那一段血与火交织的仇恨你却永远不能忘记!因为就在六十多年前,我中华的大好河山曾经饱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躏,我中华千万骨肉同胞曾经惨遭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屠戮。。。。。。泪眼朦胧中,我仿佛听见了枪声尖叫呻吟。。。。。。

    听第一小组同学汇报

    (放映音像资料回顾历史)

    918事变

    南京大屠杀

    七七卢沟桥事变

    亲爱的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听了这些讲述,你的感想如何呢?

    甲:峥嵘岁月中,我们的前辈们前仆后继,用汗水和鲜血换来了我们如今和平祥和的生活,让我们也来重温一下先辈们浴血奋战的镜头吧。

    (播放图片)

    真的是在抗战歌声中前进呀

    快板:在抗战歌声中前进

    乙:我们如今和平幸福的生活确实来之不易啊。

    甲: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新中国宣告成立时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吗?

    乙:让我们再次感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时的扬眉吐气吧。

    (播放视频)

    同学们有感而发唱国歌

    甲: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斗争,终于站起来了,从此进入了建设的新时期,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乙: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领路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我们的耳边还依稀萦绕着他深情的话语:

    甲乙: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是的,我们是中国人发的儿子我们是如此爱着我们的祖国

    诗朗诵:我爱我的祖国(配乐)

    甲:我们的祖国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又重新站立起来了,昂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乙: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了古老民族的灿烂新颜。请同学们欣赏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中国奇迹(第二小组汇报材料)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三峡攻克了数不清的世界之最创造了数不清的世界第一

    2023:成功举办奥运

    神七

    乙:当然我们取得的成就远远不止这些,就在我们身边,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看如今:我国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我们的祖国如今是如此的繁荣昌盛,那么就让我们用歌声来歌唱我们美丽的祖国吧

    歌曲:我们美丽的祖国

    甲:今天的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

    乙:未来的大门还在等待开启

    甲:然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

    请大家看:情景剧

    乙:同学们这些知行脱节。责任意识差。缺乏正确的是非、善恶评价标准。都是我们普遍存在的现象

    甲:身为国家未来主人翁的我们--中学生,对於国家前途的开创,民族的生存,实在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与其不可拒绝的时代使命。作为2l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具备哪些思想道德素质呢?

    同学谈感受

    小组表决心

    是呀,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甲:作为中华的儿女,让我们在这颗爱国心上留下我们的名字并献上自己最最真挚的话语吧

    乙:请看到自己名字的同学为祖国母亲生日致祝福语

    同学献祝福

    同学们说得真好请班主任老师做总结

    班主任工作总结

    最后让我们在《祝福祖国》歌声中结束我们这次班会吧

    小兔的故事教学设计通用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阅读范文还能够让自己加深对写作的了解,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小兔的故事教学设计通用》,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不管什么时候都不疏远任何人。

    2、听故事知道爱干净是对的。

    教学准备

    1、小兔手偶

    2、《爱干净的小兔白白》故事

    教学过程

    1、老师扮演小兔手偶说话

    我是小兔白白,前几天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事,我来跟小伙伴说说吧!(小兔手偶讲故事)

    2、小兔白白前几天为什么不和小鹿、小猴、小羊玩啊

    小兔因为踢球弄得自己身上泥了臭。

    小兔因为躲躲藏藏脏,不卫生。

    3、为什么不愿意帮刺猬婆婆运果子啊

    小兔因为刺猬婆婆又脏又臭。

    4、发生什么事了小兔白白才知道自己之前错了

    小兔掉水泥沟里了,小鹿、小猴、小羊、和刺猬婆婆把它救上来没怕它脏。

    5、小结

    小朋友们爱干净是对的,但不能嫌弃任何人脏,嫌弃别人是不对的还不礼貌。我们不应该学小兔自私怕脏,就不去帮助别人。

    军神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


    教师范文大全栏目精选:“教学设计反思”,欢迎阅读。

    作为一名优秀引领学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可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专属自己的教学设计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编辑整理的“军神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军神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

    设计指导思想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也深切感受到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活动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即变“教”为“学”,“教”是为“学”引路、架桥。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状况,让老师的教路顺着学生的学路走,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与合作。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春》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多朗读,多感悟,多讨论,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进行愉快教学。

    教材简析

    《春》是一篇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文,文章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欣赏这篇课文,既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选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感情地描绘景物。

    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朗读能力等多种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活动准备

    带领学生到郊外去春游。教师选择能反映春天特色的典型景点,指导学生观察、写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导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可记得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二、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长期任清华大学教授。他是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晚年成为著名的民主战士。他写的散文艺术成就极高,其中许多篇目如《背影》、《绿》、《荷塘月色》、《春》都是中学传统教材,深受教师、学生的喜爱。

    三、听读课文

    1、使用朗读磁带。

    2、学生分组朗读全文。

    3、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4、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⑴正音:

    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è)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

    黄晕(yùn)蓑(suō)衣巢(cháo)

    ⑵思考:

    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大意以及作者的思路。

    本文围绕一个“春”字,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最后歌颂春天。(见板书)

    四、讲读体会

    1、第一部分:迎春。

    ⑴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明确:“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⑵轻声读第1自然段,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部分:绘春。

    ⑴第二部分是重点部分,描绘出了哪几幅不同的画面?

    明确:学生阅读,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⑵分析第三节:

    ①描绘春草图,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明确:从草的情态、质地、色泽和长势方面。

    “偷偷地”用拟人的手法把春草人格化。

    “钻”写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嫩”写质地;“绿绿”写颜色,准确地写出春草“新”的特点。

    “……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表现春草的勃勃生机。

    “软绵绵”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

    ②小草惹人喜爱,招来许多人,文中哪些动作来表现人在草上的活?为何写草要写人呢?

    明确:

    动词:坐、躺、打、踢、赛、捉。

    动词写孩子的嬉戏,侧面写春草给人的欢乐。

    ③本节文字从点到面,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着力描绘了春草勃发的景象。

    3、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五、作业

    背诵第1~3节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抽背“春草图”。

    2、复习上节课的要点。

    二、朗读4~6段,参照学习春草图的方法,分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1、请三位同学分别上讲台对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进行分析,其余同学要作扼要记录,自由发言,指出他们哪些地方理解得正确,分析得中肯,哪些地方不够。自己补充修正。

    2、教师小结。

    三、朗读第三部分:颂春

    1、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2、这三个比喻的顺序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3、把这三个比喻合成一段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四、归纳总结

    中心思想:这篇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五、迁移练习

    1、课文中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在这阳光明媚、新芽萌发的春天里,你想到些什么?请根据课前在郊外所观察到的写一段话。

    2、教师小结。

    六、课外作业

    1、朗读并背诵全篇课文。

    2、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郊外春色》。

    简述

    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以文中春草图为重点。经过老师对春草图的示范讲解和分析,学习春花、春雨图时,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分析。这就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课应多读少讲。特别是描绘的几幅画面,除开头春草图示范分析外,其他可以以读代讲,以写代讲。让学生取代老师的重复教学活动,并从反复的读写活动中细细品味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军神教学设计及反思(篇2)

    一、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⑴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⑵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⑶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⑷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⑸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⑹四人小组再读第二次对话。(一人引读,两人对话,一人担任评委。)

    朗读提示: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读出劝告的语气)

    4、感悟第三次对话:

    ⑴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⑵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⑶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二、扩展活动

    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1、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2、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军神教学设计及反思(篇3)

    教学目标

    1、明确文章的六要素,把握全文内容。

    2、学会用细腻的外貌、动作、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通过朗读品味作者感人至深的语言,感受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的情谊,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文章感人至深的原因。

    2、体会主人公对战士深厚的情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

    预习课文(早读课朗读),积累字词,查找相关资料。

    2、教师:

    了解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和南斯拉夫解放战争的史实,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朗读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开门见山)

    本文的标题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东西──蜡烛,谁能告诉我蜡烛有何作用?

    师:蜡烛的最大作用就是照明,然而在本文中它又被赋予了什么意义呢?

    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请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1、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2、南斯拉夫解放战争的史实。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学生朗读课文(默读),理清这篇文章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坟头。

    四、品读课文,理解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

    1、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齐读。

    2、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揣摩人物心理活动,进行练笔。

    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细读文章中的这段话,设想一下段中表现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引导学生从老妇人对苏联红军战士的崇敬与热爱以及对失去战士的悲痛心情等来描写。)

    如:

    ⑴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过了四天的那一只猫也被刚才炸起来的砖石碎片砸死了。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想告诉人们什么?“她想了半天”,心里是怎么想的?

    ⑵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这样,她坐在那里,静静地,一小时,也许两小时。

    老妇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她做这一切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她做在那里,静静地。”她想了些什么?

    ⑶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为什么鞠躬?

    3、揣摩语句,体味文章丰富的意蕴:

    ⑴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交代蜡烛的来历,表明这支蜡烛的珍贵,有着特殊的意义。表明老妇人的至情至爱。

    ⑵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这里提到围巾的颜色“黑色”,暗示战争的残酷,表明老妇人对失去苏联红军战士的悲痛之情。

    ⑶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这段文字如果改写“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同原句比较一下,说说原句好在哪里?)

    原句渲染了战火纷飞,突出了蜡烛的珍贵,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南斯拉夫母亲苏联红军为亲人,她的恨与爱是那样深沉。改句过于平淡,表达效果显然不够。

    ⑷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这句话的含义是?)

    这个抒情诗般的结尾,深情赞美了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4、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是一个十分勇敢、不顾生死,把苏联红军战士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不畏法西斯恶势力的人。

    ⑴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⑵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⑶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炮火连天(环境危险)──不顾生死。

    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⑷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五、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探讨这篇文章的感人效果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朗读,找出文中感人的片段,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交流活动。

    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在法西斯强盗的铁蹄下饱受苦难,她的房屋被炮火轰毁,他的男人死去,他视苏联红军为亲人,他的爱与恨是那样深沉。

    师: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可以体会到老妇人对这位牺牲了的红军战士的情感是怎样的?

    师:这篇文章如此感人,这种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

    题材感人,更重要的是作者对感人因素进行了着力描写。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师归纳小结。

    归纳:作者着力描写了感人的因素。感人的因素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不顾个人生死;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异常吃力,烈士牺牲的精神是老妇人力量的源泉;三是对待烈士如亲人,表现出母子亲情;四是老妇人献出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结婚蜡烛,悼念烈士。

    六、问题探究

    1、那么,这里的烛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

    ⑴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⑵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⑶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2、文中几次提到“德国人的炮火轰响”?有什么作用?

    五次,表现出法西斯的残酷和老妇人的勇敢。

    七、小结

    这篇文章反映了二战时期法西斯阵营啊人类拖入深重的苦难,反法西斯阵营的各国军民在埋葬法西斯强盗的战斗中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在这场正义的战争中,各国人民用血肉铸成了坚固的城墙,许多感人肺腑的形象,令人难忘。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然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中。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八、布置作业

    军神教学设计及反思(篇4)

    教材分析

    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可以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学情分析

    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着重体会人物思想情感的深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细细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2、启发学生怎样抓住关键词语,怎样在假设、比较中品味。

    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意蕴,培养理解和想象能力。

    教学理念

    1、教师要成为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

    2、要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获取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感知形象,领悟内涵。

    2、难点:

    根据课文的特点品味语言,揣摩细节。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注音:

    地窑()揣()迫()击炮瓦砾()

    堡()垒削()去耸()立枕()

    鞠躬()匍匐()腋()窝闪烁()

    僵()硬屏()障烛蕊()

    颤()巍巍

    2、释义:

    耸立:高高地直立。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瓦砾:破碎的砖瓦片方。

    精疲力竭:形容耗尽体力,极为疲乏。

    匍匐:爬行;趴。

    永垂不朽:姓名、事件、精神等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二、导入

    1、作家简介:

    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二战期间任《红星报》战地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等均获俄罗斯奖金。

    2、导语:

    往事如烟,在人们的记忆中有许多事情被时间磨蚀得犭迹斑斑,唯有一份高尚的情感深植人心,在二战期间,有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这一幕像热铁烙印在人们的记忆里,今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这么感人的故事,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请同学们想想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3、整体感知全文,说说文中最令人感动的情景:

    甲生:我最敬佩老人,自己年老体弱,却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掩埋烈士。首先寻找弹坑,然后用双手一捧一捧地往外舀水,最困难的是搬动烈士的尸体,虽然距离不到十步,却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三次,最后,终于把烈士拖到了炮弹坑里。虽筋疲力尽了,却仍然虔诚地掩埋了烈士,如果没有决心,没有毅力,缺乏勇敢,是无法做到的。

    乙生:我最敬佩老人,在埋葬苏联红军战士时,她像掩埋自己的儿子一样动情,掩埋前,她跪在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的前额,多么真诚。最能体现老人对烈士崇高的爱,是她把自己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年轻战士的坟头,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表达其内心的情感呢?为了这位苏联红军战士,老人尽心尽力,无私无我。

    4、全文以蜡烛为线索,以老妇人活动展开情节,脉胳清晰,课文着力描写了哪四个感人的因素?

    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以老妇人不顾个人生死;

    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三是对待烈士如亲人,表现了母子情;

    四是老妇人献出一生中最爱,悼念红军战士。

    5、从文中发现了老妇人的哪些崇高品德?

    临危不惧坚强毅力博爱真诚无私奉献理清思路

    第二课时

    一、继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品味语言

    1、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的手臂弯过来。

    “轻轻地”像是怕弄痛,又像是怕惊醒了红军战士,体现了老人的爱,“很大”修饰“劲”,可见老人付出的努力。

    2、有一棵树还没有倒下,好像有一双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云了,单留着一人高的下半截。

    这个写景句中的“魔手”“削”,从侧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传神地反映了法西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

    3、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一点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烛光,“不会熄灭”“永远燃着”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老妇人对烈士的敬意,象征着红军战士为了和平而献出了生命;也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谊──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4、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

    这句话描写了老妇人的动作,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此时她的心理是极为复杂的,有对烈士牺牲的哀痛,也有对红军战士的敬意,因为她饱受法西斯的侵略之苦,对侵略者怀有深仇大恨,所以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这些为了南斯拉夫人民的幸福而奉献了自己全部的战士,她深怀敬意,所以她对红军战士“庄严”地深深一鞠躬。

    三、揣摩细节

    “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地窑。”初读“想了半天”“伸手”“摸”“揣”这些神态和细小的动作描写好像无关紧要,细读则觉得很有必要,虽然没有说明一连串动作的对象是什么,但却更能吸引人,因为这些描写既细腻又神秘。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窑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又一个“摸”的细节,再次提到那件东西,尽管此时还没有说明是什么东西,但是“揣在怀里”可知绝非等闲之物,作品中的两次细节描写,给文章增添了神奇的色彩,为这件老妇人极其珍贵的物品作了烘托。

    四、作业超市

    1、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赤的,试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段中表现老好人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2、张开想象的翅膀,抒写心中所感。

    军神教学设计及反思(篇5)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在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了解“吆喝”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2、学习文章合理安排结构、注意语言的衔接过渡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难点:体验作者在写“吆喝”中的内在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接头吆喝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一年四季,一天从早到晚,你听到街上的吆喝声了吗?请大家模仿一下。(学生自由发言,表演)这是老师收集的吆喝声,我们来听听,看谁学得最像,最有蕴味。(教师播放街头吆喝声录音带,学生品评)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篇专门介绍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吆喝声的文章,它就是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萧乾先生的《吆喝》。

    街上每天都有“民间艺术家”免费演出。那或悠长或短促或生动或沙哑的吆喝声,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听的音乐。这不,在萧乾的笔下,街头吆喝就有了动人的意蕴。

    吆喝声,是“生活的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如果时光倒流,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常常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的无尽遐想,那往昔的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教师总结:本文介绍了旧北京街大街小巷各种吆喝声。围绕吆喝声,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学生精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

    4、就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如有同学不能解答的疑问,以提交纸条的形式向老师提问。

    5、教师总结归纳共性问题,并演示,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大家共同明确。

    ⑴文章重点是写北京街头的吆喝声,为什么要从洋人对北京街头吆喝的文章写起?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主要介绍了北京街头的哪些吆喝声?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⑵作者是如何将纷繁复杂的事物介绍得有条不紊的?

    ⑶作者为什么能对吆喝内容、声调、韵律进行概括归类?这些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⑷你喜欢哪些描写?为什么?

    三、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1、教师提示:

    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几例,仔细品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教师可就语音、语调、语速以及动作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也可播放现实作品中有关吆喝的片断供学生观摩。

    学生自由表演,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也可选课文中的例子示范,如“混沌喂──开锅”“硬面──饽饽”“行好的──老爷──太(唉)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塔。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语言不乏生动幽默的特点。

    学生自选例品评。

    课堂小结,迁移拓展

    同学们,听冯骥才先生这么一介绍,还真让我们咂摸出吆喝声的一些味道来。吆喝是一种口头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声音将被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我们应抢救这种具有独特搜集的材料加以分析、整理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访问座谈、查阅文献、摄影录像等。

    以四人一组为宜,以论文的形式上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布置作业

    1、把文章改写成一个相声脚本,然后在班内表演。

    2、课后搜集整理街头吆喝声,体味“吆喝”的韵味。

    板书设计

    吆喝(1~3)引出话题

    (5~9)从早到晚

    (10)一年四季

    (11~14)对吆喝声进行评价、品析

    军神教学设计及反思(篇6)

    片断一

    激趣导入

    本片断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猜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探究热情。

    1、谜语: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谁知道谜底是什么?(太阳)

    2、太阳有什么作用呢?哪些小朋友能给大家讲讲?(引导学生感知:太阳给人类带来光明;太阳可以把衣服晒干;阳光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没有太阳,植物就不能生长等。)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阳光。(板书课题:阳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阳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要认的生字。)

    片断二

    巩固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12个生字。本片断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学生字后,通过多种方法多次复现生字,进行趣味性的复习巩固。

    1、(板画一座有12步阶梯的山峰,每一级阶梯上有一个生字)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勇攀高峰的比赛。比一比谁最先到达山顶,夺得红旗。

    2、同学们真能干,勇敢地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句子,你能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吗?(出示由生字编成的句子,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一读。教师可参考教学建议中的句子,也可自己编写。)

    军神教学设计及反思(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储备点:

    ⑴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⑵掌握作者的有关情况。

    2、能力培养点:

    ⑴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怀。

    ⑵品味语言,理解寓意。

    ⑶领会作者在对南北雪景描绘。

    3、情教育验点:

    感悟人生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⑴作者的情感取向,最称赞何种雪。

    ⑵鲁迅语言风格的独特性。

    ⑶“优美”与“壮美”的统一。

    2、课型:

    新授课。

    3、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本课目标

    1、了解有关本文的写作背景。

    2、了解江南的雪与北国的雪各自特点,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

    3、学习对比和先仰后扬的写法。

    二、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

    说到“雪”或许会句起你的一段美好回忆:童年时的滚雪球,打雪仗,塑罗汉,在地里捕鸟……这些都让你神往。可面对轻柔细雪和如沙大雪时,你更情有独钟谁呢?(学生们争论不一)。还是看看鲁迅的《雪》中给我们答案吧!

    2、课前热身:

    ⑴录音机示范读。

    ⑵个别学生有情感的朗读。

    ⑶男女分组示读。女同学读江南学的部分,男同学读北方雪的部分。

    3、综合探究:

    ⑴整体感知:

    这是篇散文诗,通过对江南和北国的雪的细致描绘,在对此中表达了作者对北方的雪的喜爱,因为他体现了一种直面惨淡人生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理解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那时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惊魂”也就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旨,这句话对文中提到自然景致──江南的雪与北方的雪作出了带右倾向性的判断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北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装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惊魂。

    ⑵四边互动:

    师:拿位女同学和男同学愿意起来读江南的雪与北方的雪,再让同学们感悟一下鲁迅的思想。在这两位自愿同学读完后,如果哪位同学认为的他们感情基调不合适,可以踊跃在读,记住了用你喜欢的方式读。

    生读。

    师:几名同学读的太精彩了,各有千秋。

    师:请同学找出你欣赏的描写两个不同地方雪的句子,然后请你说喜欢的理由,这个可以一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发言。

    生:……

    师:很好,你说的太好了。棒,理解的真透……

    师:那么现在哪位同学愿意说一下江南雪的特点,说完后请男同学坐出评价,然后请男同学说一下北方雪的特点,然后请女同学做出评价,看一下谁表现的好,可以小组选出代表发言。

    生:……

    师:同学们刚才做了精彩的发言,可以说都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也表达出自几的个性、,这一点很好希望以后继续保持。

    师:同学们老师问你这样一个问题,导线在为止,根据你理解的,本文作者鲁迅喜欢哪种雪呢?

    生齐喊:北方的雪。

    师:那么作者为什么对北方雪情有独钟呢,理解了这个问题,同学们才能较好的把握整篇文章,同学们可以同桌之间小声讨论这个问题,明白的可以举手,看谁有快又准?

    生:陆续举手。

    师:点名让同学回答。

    师: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老师出乎意料了,以为你们很难理解本文,现在看来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那么同学们自己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好吗?

    4、达标反馈:

    请同学们自己理解以下几句:

    ⑴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通算什么,而且嘴上的胭脂也退进了。

    ⑵那时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5、学习小结:

    本文通过对江南和江北的雪的细致描绘,在对比中发表了作者对北方雪的喜爱,因为他体现了一种直面惨淡人生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三、扩展延伸

    1、实践活动:

    课文中描写了塑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

    2、巩固练习:

    ⑴作者描绘江南雪时,创造出一种怎样的范围?

    ⑵作者对江南雪及北方雪的描绘,表现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作者为何喜欢北方的雪?

    板书设计

    江南的雪追求美好理想

    雪对比升华

    北方的雪充满斗争精神

    军神教学设计及反思(篇8)

    创意说明

    有些作品之所以感人,除了选材巧妙外,细腻的描写外,借物抒情的手法必不可少。作者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情感,往往采用借物抒情的方法。阅读这篇文章,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蜡烛”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和歌曲,各有什么寓意?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

    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

    4、“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

    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呢?

    二、朗读课文,思考

    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蜡烛?作者共写了几处?课文中哪一句话意味深长?

    三、师生共议

    是老妇人珍藏45年的结婚红喜烛,意义不一般。

    对蜡烛的六次描写:

    1、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

    2、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

    3、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4、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5、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6、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齐读,体会用意。

    蜡烛的深意:

    1、象征红军战士的生命之光。

    2、象征两国人民的深厚情意。

    3、象征他们之间的母子深情。

    4、象征和平、希望和胜利……

    四、如果文中没有“蜡烛”,能否表达出这么多的意思

    五、再读课文,提出你思考的的问题

    六、课文背景资料

    1944年9月中,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到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半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七、课文扩读材料

    勇气

    D.C.狄斯尼

    (选文略)

    使用建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正义战争。战争使亿万人民处于法西斯的铁蹄之下。然而真正强大的不是法西斯,而是人民,人民中间蕴藏着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人民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正如毛泽东所说:“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将赢得战争,赢得和平,又赢得进步。”与课文相似的是,《勇气》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处于被侵略国的人民与解放人员之间发生的故事,并且文中也有“两种勇气”“两次收留”,为学生尝试“归类品味”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文本,可以成为这种学法的“试验田”。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通用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通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篇1)

    各位评委老师: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一节《生活中的平移》。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同轴对称一样,平移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的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生活中的平移》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以及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归纳平移的定义,特征,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基本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平移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学习本节内容的重点。

    平移特征的获得过程,教科书中仅用了一段文字,很少的篇幅,对于这个特征,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归纳能力,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平移特征的探索及理解。

    上面是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接下来我将说说学情:

    二、说学情

    1。学生已经学习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对图形的变换已经有了了解,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2。八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大变化和提高,自学能力较强,通过类比学习加快知识的学习。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与学法

    基于教材特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为有效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制定教法、学法如下:

    1。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原则,在为学生创造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交流、讨论、类比、归纳、学习。

    2。借用多媒体课件与实物辅助教学,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既满足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探索欲望,又排除学生许学习几何方法的缺乏,和学无所用的顾虑,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快与进步。

    四、说教学过程

    课堂结构:

    (一)创景引趣

    (二)探究归纳

    (三)反馈练习

    (四)实际运用

    (五)感情点滴

    (六)布置作业六个部分。

    (一)创景引趣

    课开始,我先由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经历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开始学习。如问同学们,你们小时候去过游乐园吗?在游乐园中你们玩过哪些游乐项目?在玩这些游乐项目时你们想过什么?你们想过它里面蕴含着数学知识吗 现在,我就展示几幅画面,让大家在重温美好童年生活的同时,找一找这些项目中,哪些项目的运动形式是一样的 (课件展示),观看游乐园内的一些项目,如:旋转木马、荡秋千、小火车、滑梯等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项目有什么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研究内容:生活中的平移。

    (二)探究归纳

    在引入的基础上,探索新知,出示课件观看几个运动的图片,如:手扶电梯上的人,缆车沿索道缓缓上山或下山,传送带上的商品,大厦里的电梯,辘轳上的水桶。

    分小组讨论以上几种运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鼓励学生敢于在小组,班上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探索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得到升华,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通过观察生活实例,让学生对平移运动形成直观上的初步认识。同时,通过两个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理解平移运动不会改变物体的大小,形状以及在平移过程中,物体上的每个部位都沿相同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通过课件演示以及让学生亲自参与,既使学生理解了平移运动的两大要素是方向和距离,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借助于课件动态演示,有力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思维逐步展开,从而突破了学生学习的难点。为达到本课教学目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件将图形的平移运动分解为点,线,面的平移运动,利用不同颜色区分让学生能清晰而准确地找出对应点,对应线段及对应角,把平移的性质设计成了四个问题,深刻理解平移的性质,并能全面地对平移的性质进行概括。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三)反馈练习

    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掌握了呢?

    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一步加强知识的应用训练,我设计了三组题目。第一组题走进知识平台;第二组题跨入知识阶梯;第三组题攀登知识高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针对解答情况,采取措施及时弥补和调整。

    (四)知识拓展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综合性,让学生举生活中平移实例。由学生在格纸上平移图形和动手在电脑上再现平移过程,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走进生活的图片欣赏引出下一节内容,并进一步使学生认识: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这就将枯燥的数学问题赋予有趣的实际背景使内容更符合学生的特点,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轻松愉悦地应用了本节课所学知识。使解决数学问题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包括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五)及时总结

    可以从知识获得途径,结论,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归纳完成。如“我发现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能解决什么……”等,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和小结能力。

    (六)布置作业

    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准备布置两部分作业,一部分是必作题体现新课标下落实“学有价值的数学”,达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数学”,另一部分是选做题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重点式的板书将教材内容中最关键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列成条文,按一定顺序板书,这种板书,条理清楚,重点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篇2)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美术《课标》中提出: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与探究,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情境教学法指出: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体验装饰生活环境的过程及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体验色彩的魅力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美术》第12课《生活中的装饰布》

    1、教材分析:《生活中的装饰布》这节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与前面第11课《快快乐乐扭起来》共同围绕着色彩冷暖构成一个小的彩色单元。纵览全册内容,关于色彩知识的课有:第五册第一课《色彩滴染》,第三课《四季》,第六册《色彩斑斓的窗户》,第八册学习《画水果》《向日葵》,由此可见本课在全册色彩知识中处于承接上下的重要地位。为后续色彩知识的学习下基础。本课选用学生熟悉的窗帘,床上用品等冷色调装饰布,加以学生单纯、可爱的练习作品出现,供学生欣赏,是学生认识哪些颜色属于冷色。以丰富直观的装饰布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体会冷色在生活中的作用。

    2、学情分析: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的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部分同学具有很好的色彩认知能力,图形创造能力,但也有个别学生色彩把握不好。在纹样的设计中,可能会出现学生不会设计单位纹样的问题。教师还需多画范画,以启发、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如何把握装饰布的色调,使装饰布的色彩协调时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色,给予充分的肯定。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识体验,运用冷色。

    知识与技能

    能从色相环中找出冷色,了解色彩的冷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冷色;合理的运用冷色进行搭配,并运用冷色进行设计装饰。了解二方连续,四方连续装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设计生活中的装饰布,使学生把学过的装饰图案的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美化环境的设计及应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

    重点:认识并会运用冷色。

    难点:会运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装饰方法,设计生活中的装饰布。

    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情况,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教学法:

    学生总是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最好,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在导课的时候利用“家”的装饰为题,用精美的实物模型、图片欣赏了解装饰布,思考装饰布是如何使自己的居室布置得实用、美观、舒适,体现出一定的审美品位,如何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2、观察、发现法: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体会象科学家那样探索发现真理的滋味。让学生观察对比颜色冷暖的不同,使学生发现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演示、练习法:

    这是在美术课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用单独纹样进行排列组合,教师演示只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组合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抄袭教师的想法,给学生建议,引导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图样摆一摆,练习排列方法,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用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纹样,什么样的色调,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和色调的纹样。可以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流程示意

    4.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初识装饰布

    课件展示出居室中漂亮的窗帘、桌布和床单等装饰布照片,教师以新家需要装饰为题,请学生来帮忙挑选一些漂亮的装饰布装饰房间。让学生认识并思考到装饰布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欣赏书中不同种类的装饰布图片,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装饰布样式有哪些。使学生知道装饰布具有装点我们的居室,营造温馨舒适的家庭气氛的作用,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请大家都来设计制作一个装饰布。这时板书出本课课题——生活中的装饰布

    【教学意图】

    此处设计师从营造情境入手,运用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家”的温馨场景,以“家”的装饰为题进行装饰设计,引出本课课题,为接下来学习生活中装饰布的设计方法做好铺垫。

    二、走进情境,认识冷色

    教师把“家”的画面带到课堂中。这时出示一个蓝色的实物立体房间,告诉学生这就是要设计装饰的“家”,随后教师提出假设,如果我们是在炎热的夏天的某一天,晒了一天了,回到家,请学生说说看到满屋蓝色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是学生说出对冷色的初步感受。教师在这个环节出示色相环,请学生从色相环中选出哪些冷色,说说冷色和暖色对比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感受?老师及时评价给予一个图案卡片奖励。

    然后我设计了一个小测试,让学生自己对比冷暖色,以此来引出色彩的相对性。课上到这里学生都会有一点疲劳的感觉,注意力开始分散,所有我随之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也以此来检测学生的学生情况。我在每个学生的位子里放一张冷色的卡片,让拿到最冷的颜色的那个同学举手,这时它们只是根据自己对冷色的理解进行分析。下面我再让他们在小组里挑出最冷的那个颜色,这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自己的颜色不是最冷的了?他们立刻发现原来自己认为冷的颜色,只是单独存在的。没有通过比较。教师总结出色彩是相对的,只有比较才有冷暖。

    【教学意图】

    本环节继续以”家”的装饰为情境,创设问题,提出假设。使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思考分析得出生活中有哪些颜色属于冷色。充分感受冷色的艺术魅力。通过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顺利的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三、动手尝试学会装饰

    掌握了冷色知识,就要使用冷色进行装饰了。这时老师讲解图案的三种基本装饰方法: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单独纹样;

    首先展示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排列方式,请学生小组讨论,总结规律。学生可能会说出排列的方向不同。教师及时总结,二方连续是指单个纹样向左右或上下重复排列。四方连续是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排列。接着在图片里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他们的身影。这时学生可能会联想到生活中与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有关的事物。教师及时总结一般二方连续用作花边,四方连续用作花布。这里介绍二方连续是为了使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四方连续的定义。

    这节课主要介绍四方连续的几种组织方法。平排,斜排,连缀,讲解四方连续的构成规律。结合多媒体分析。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在学习纹样的规律时会觉得复杂,难懂。这里教师运用摆一摆的方式,教师在黑板上用磁丁摆出一些纹样的排列方法,这样直观演示,易于学生理解。学生随后也动手操作,用教师发给的几何图形在纸上摆一摆。这种方法即巩固了刚刚学习的装饰方法,也为下一步的设计打下基础。到此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教学意图】

    本环节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四方连续的组织方法,感受四方连续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下一步设计制作的兴趣。

    四、大胆创作设计应用

    学习了装饰布的构成与色彩规律,下面就给“家”增添一些漂亮的装饰布。教师把家的照片投影在教室的一面墙上,让学生感受家的空间感,走近家去装饰美化生活。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纹样重复拷贝,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及时总结用拷贝纸把单独纹样拷贝下来,再用复写纸重复印下来。此时就解决了制作装饰布的所用重难点。老师把全班分为五个组:分别是窗帘组、靠垫组、壁挂组、床单组和桌布组。

    要求是:运用装饰布的构成规律和色彩规律,为家增添色彩。注意自己的设计与环境颜色的搭配。作品完成后把自己设计的装饰布粘贴在相应的位置,比如设计靠垫的同时就可以站在沙发上,桌布就贴在桌子上。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意图】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一个情境,使教室充满了家的气氛,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创作,在创作时,播放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五、展示交流感受成功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到“家”中,说说自己设计的图案好在哪里?觉得谁的作品最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顺应儿童的思维,尊重儿童的想法。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这种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会进一步产生自我激励的心理状态,自信心也会随之产生。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树立艺术服务于生活的观念。培养学生设计,应用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自己家中哪些物品是冷色,哪些又是暖色的?把自己的成果与家人共同分享。

    【教学意图】

    进一步的引导学生感受冷暖色带来的色彩魅力,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自评:让学生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前面“家“里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画的最棒?目的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获得成功体验。并且将作品应用到生活中。

    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谁用的颜色最准确,正确的运用老师讲的装饰方法,画面组织的最有新意。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师评:在讲授新知的环节里,教师采用了奖励机制,对于找对冷色的学生奖励一个小装饰图案。即能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也可以在创作时成为学生参考的图例,以及口头评价。

    作品完成后,教师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同时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从而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6.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在这堂课上,学生通过给“家”增添色彩为主线,在温馨的情境中,感受到了生活中装饰布的作用和特点。感受到冷色调的美感。并能合理的运用冷色为“家”设计一个装饰布。最后将自己作品应用于“家”的装饰上。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生艺术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总之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学生是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篇3)

    一、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

    (1)百万分之一米又称微米,即1微米=10-6米。

    (2)10亿分之一米又称纳米,即1纳米=10-9米。

    (3)1微米=103纳米。

    (4)1米=10分米=100厘米=103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2、面积单位:(1)10-6千米2=1米2=102分米2=104厘米2=106毫米2=1012微米2=1018纳米2。

    3、质量单位:(1)1吨=103千克=106克。

    二、科学计数法

    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较小数据时,可以表示为a×10n的形式,其中1≤〡a〡

    2、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数据时,可以表示为a×10n的形式,其中1≤〡a〡

    三、近似数与精确数

    例如:考范围题目:近似数X=2.8,则X的范围是

    近似数X=4.0,则X的范围是

    (规律:左边为最后一位数字减5,且有等号,右边为最后一位数字后面多写一个数字5,且没有等号)

    四、有效数字

    1、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对于科学计数法型的近似数,由a×10n(1≤〡a〡

    五、近似数的精确度

    1、近似数的精确度是近似数精确的程度。

    2、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3、精确度是由该近似数的最后一位有效数字在该数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

    例如:2.10万精确到位,有效数字个,分别是精确到位,有效数字个,分别是

    六、统计图(表)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4、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反映数据之间的意义。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篇4)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要生活化,课程要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并且《纲要》中科学领域这样的价值取向已清晰可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当前的社会已步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已随处可见,并正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触着出现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作用的数字。本次活动,是以幼儿的生活为课程开发的新的生长点,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科学领域的知识具有“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特点的一个尝试性的活动。设想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达到: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孩子从生活经验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活动目标:

    1、能从活动中感受、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巩固对数字的认识,进一步感知数字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自带一件上面有数字的物品;课前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2、数字卡片:2、4、5、7、8。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活动数字一套,;每桌一盒印泥,电话卡若干张;号码纸。

    (一)引题:

    1、交流:你带来了什么?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

    2、相互交流。

    (二)迁移经验,感知数学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1、生活中除了这些,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

    2、观看生活中有数字的实物图片。

    3、生活中如果没有数字会怎么样?

    (三)数字游戏——巩固对数字的认识,感受数字的有趣和神奇。

    1、人手一张号码纸。

    2、教师编号码,幼儿对号码,看是否和教师编的号码一样。

    (四)幼儿制作电话号码。

    从孩子自带的生活物品入手,便于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活动兴趣;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为活动的顺利开展作好铺垫。

    提供给每个幼儿交流表现的机会,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分享的意识。

    利用教学媒体,展示生活中有数字的图片,进一步让幼儿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和我们的密切关系。

    体验数字对生活的重要。

    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感知数字排列顺序的多样化,体验数字的有趣和神奇。

    进一步让幼儿感知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篇5)

    1、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本节课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化学2(必修)》专题3第二单元中的“乙酸”一节课。新教材必修2中把《乙酸》安排在乙醇之后,用食品中的有机物这条线索贯串一个单元的知识点,着眼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体现的最大特点是探究性和趣味性,而不一定追求一堂课在知识体系和逻辑关系上的完整性。乙酸是紧接乙醇、乙醛之后,作为羧酸的代表物,单列一节讲授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己学习了乙醇、乙醛含氧衍生物,初步掌握了以官能团的特征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掌握好乙酸的结构和性质,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醇——醛——羧酸——酯等各类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衍生关系。乙酸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贴进学生生活,学生对该物质比较熟悉。本节课内容不多,实验操作易掌握,便于学生采用实验探究法开展学习。

    1.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掌握乙酸的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问题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途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验、研究体验,从整体感知,发现问题,得出结论;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感知与体验,学会自己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1.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的重点与难点如下: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难点:酯化反应的原理。

    2、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一节课。但是想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设计上就需要做很大的调整,以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指向,即:

    ①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②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④学会分享与合作;

    ⑤培养科学态度;

    ⑥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此,我尝试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设计这节课。学法分析: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有能力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但学生学习侧重于结论,不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和引导,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以实验为基础,“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实物、模型、实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大课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教学过程

    学习进程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意图创设情景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你能说出你的家里用过哪些醋吗?那么你们知道醋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呢?(学生回答:“醋酸”)醋酸的化学名称叫乙酸,本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乙酸的性质。鼓励学生主动发言,使学生集中精力,从而导入新课。观察总结展示一瓶“无水乙酸”,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闻气味,结合初中学过的知识,归纳乙酸的物理性质。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分析,不仅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活动与探究提供学习资源:

    1.球棍。

    2.教学课件:乙酸的球棍模型。

    3.巡视指导。小组竞赛:

    1.拼装乙酸的球棍模型。

    2.书写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教师引导:从乙酸的结构看,哪些键可能断裂发生化学反应?预测可能断裂发生化学反应的位置。通过直观形象的分子模型,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并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角度,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实验探究设疑引导:如果在O—H处断裂,则乙酸表现什么性质?请你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试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乙酸具有酸性: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教师负责筛选和排序。可行方案有:

    方案一:往乙酸溶液中加石蕊试液。

    方案二:用玻璃棒取乙酸溶液于pH试纸上,测pH。

    方案三:将鸡蛋壳放入盛有乙酸溶液或食醋的烧杯中

    方案四:将Na2CO3溶液加入到乙酸溶液中。学生分组实验,报告结论,教师点评。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学过酸的通性,在教师引导下设计该实验不成问题。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学生学会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让他们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活动与探究

    1.学生阅读教材67页[实验2],了解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

    2.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闻一闻所得产物的气味。

    3.学生做完实验,总结实验现象,教师分析评价,讨论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有什么作用?

    4.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过程,进一步掌握实验步骤,加深对实验现象的记忆。

    5.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反应原理,归纳出酯化反应的概念。

    6.交流讨论:酯化反应生成的水分子里的氧原子是由醇提供还是羧酸提供?在科学上怎样给予确定?

    7.学生结合教材讨论研究,教师利用多媒体模拟酯化反应中键的断裂方式,对学生的研究体验给予帮助,使学生明确酯化反应的反应的机理,并让学生学会利用同位素的示踪原子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节难点。酯化反应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了这部分教学的比重。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学生自己制出的乙酸乙酯产品,体验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问题讨论中,大胆发表见解,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敢想、善思、勇于创新的精神。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探究你学到了哪些东西?(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总结)通过反思,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归纳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再学习的欲望。布置作业常规作业:P753。思考题:

    1、醋酸为什么能除水垢?

    2.厨房中的料酒时间长了为什么能变酸?

    3.醉酒后喝点醋能解酒吗?为什么?

    4.教学反思与讨论认知心理学家帕伯特比喻说,传统的指导式教学也可能会以游戏的方法教九九乘法表,但是建构式的教学需要将创造和发明这种游戏的挑战交给学生。而我们目前缺少的恰恰是将创造和发明“游戏规则”的挑战交给学生的勇气。

    这节课我努力将学生推到“舞台”前,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创设问题情景,层层深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篇6)

    一、说教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学生在已经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的核心思想。教材编写的特点:提供多种情景,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生活中的比是学生在已经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但是比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也往往比较困难。教学中教学中借助一定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形象直观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比如通过对生活情景的观察、比较,学生对比较数量间的倍比关系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资料,这样学生感知比的意义就比较容易。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获得求比的方法;通过具体事例的抽象出比的知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合作交流,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同时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出示图片,观察图片后提出问题。

    问题1.观察图片后,那张图片与图A是比较像的?

    问题2.上面图片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这些关系说明了什么?(使用三角板测量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一道具体情境问题为新知学习做铺垫。其中我们在引用照片的长和宽,通过直观地观察和动手测量,更好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的比。让学生学习比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的比是广泛存在的。在引出比的过程中我们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讨,主动参与获得真知。

    (二)生成新知

    由上面的问题情境我们已经认识了比,接下来我会请同学来回答总结比的概念出示比的概念,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出概念:两个数相除,就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接着提问:你能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的有哪些比吗?

    说一说下列各比的含义

    1份甘蔗汁2份水,2份甘蔗汁4份水。

    接下来分成两个小组,补全下表并回答问题,其中:一小组做第一个路程的表格;二小组做价格的问题,五分钟后请小组代表来回答。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练习、解答,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内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比一比谁的想法更棒,形成小组意见。

    (1)补全下表,说出谁快?

    (2)补全下表,说出那种水果最便宜?

    设计意图:明确比的概念,并且使得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正确的读写比、明确比的每一部分的名称,在例子中体会比的意义和含义,分小组讨论中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发现并总结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养成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深化新知

    下面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易错点: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学生自主讨论,得到结果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与不同。

    (四)应用新知

    接下来将进入巩固提高环节,本环节我会根据教学重难点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会出示两个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例题。

    1.看图回答问题。

    (1)你发现这些图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和同伴说一说

    (2)写出几个比。

    2.你能说出一个用“3:4”表示的情景吗?

    (五)课堂小结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过程,请多个同学谈谈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以及探究生活中的比,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并且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还可以联系到比?列举出生活中比的例子。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篇7)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 知识目标:能正确读写比,求比值,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3) 情感目标: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教学上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采用“两先两后”学导法进行教学,重视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几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四、 说教学流程

    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 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三) 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四) 总结反思,学会学习;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情境一: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课本48页的第一幅图。

    问:“哪一幅照片与图A是相像的?”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能够回答出来。

    接着教师说:“为什么有的图像与图A像而有的不像呢?这里有什么秘密呢”

    老师出示一个表格,帮助学生通过表格来找答案。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张照片,让学生思考一些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问题,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情境二:

    出示课本49页的速度、价格的情境,先让学生思考谁的速度快?谁的价格最便宜?你是怎样知道的?

    让学生完成课本中的题目,再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全班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很容易的回答了老师简单的问题,让全部的学生都得到成功感,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根据这一理论,我设计了两个探索活动:

    活动一:学生自主概括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

    (1)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思考。

    (2) 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巡堂指导。

    (3) 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这个活动是在学生经历几个情境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意义,学生对比已经有了一定的相关的经验,因此要让学生大胆说出心中的想法,并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表扬,使他们对小组合作交流产生信心,学会学习的一种方法。

    活动二:学生探索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

    (1) 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

    (2) 小组内交流答案,想法

    (3)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概括。

    这一活动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与除法的意义的基础进行,如果学生不能直接类比过来,教师必须充分听取多一些学生的意义,保证他们有充分发言的权利,再用式子为学生的思考进行搭桥,引导他们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成员交流既保证了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又能让学生通过交流,获取知识,让一些中下层的学生向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的机会,也让尽量多的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总结、点评,这样先学后教,先练后导,达到了学生进行二次学习的目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 根据文字写出比和课本试一试的内容,巩固学生所学什么叫做比的知识。

    2、 根据除法的式子或分数写出比或根据比写出分数和除法式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 判断题加强学生对于比的意义的理解。

    (四)总结反思,学会学习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尽可能说出多的收获,不能拘泥于知识上的收获,而更多的注重学生说出学会了如何学习这一类的收获,让学生在这节课中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

    五、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单。这样既突出了重点,有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先学后教,先练后导,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二册第五章《初识酸和碱》的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的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中和反应的概念、知道中和反应会放热,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从教材的体系看,本节内容学生已有第一学期第三章《溶液的酸碱性》的学习,承接了溶液的酸碱性学习中所涉及的与指示剂反应的知识,又是一个新的开端(定量的测定了溶液的酸碱性),也是以后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从体系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教育目的看,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应用广泛,实习内容符合初三学生认知特点和渴望了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心理需要,且贴近生活,材料易得,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也是藉此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宝贵机会,因此,学习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树立严瑾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编写的意图,学生巳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知道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2)了解中和反应和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

    2)过程和方法:(1)感受根据中和反应的特点来设计实验方案的思路。(2)通过实验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通过中和反应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环境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具体酸碱反应到中和反应的概念的构建,体会共性和个性的辨证关系。(2)通过中和反应的应用,感受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3、教学的重点难点:

    1)本节的重点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它反映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又具有其特殊性。且在生活、生产、科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本节的难点是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无色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

    中和反应的产物“盐和水”没有特殊的现象,学生对上述产物持怀疑态度且理解也有困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旧知识的回忆:酸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变色情况。充分运用实验:利用实验设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利用课外实习和课内实验操作活化知识。多媒体辅助:运用电脑模拟“中和反应”的过程,化抽象为具体。运用多媒体一些应用的实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讲练结合,及时反馈。

    二、教学素材的选择:

    在新课引入时,采用实物投影胃舒平、碳酸铝镁的标签: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的主要成分里面有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等物质。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盐酸与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反应,加深学生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硫酸与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反应的实验,进一步巩固对中和反应的认识。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概念,氢氧化钠也能与盐酸反应,教师演示该实验,发现无明显现象,学生讨论的方案用酸碱指示剂使现象显现。最后并对产物盐的检验,使中和反应的概念进一步完善。化学的学习更多体现的是为我们人类服务的,通过生活中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实例,让学生能切身体会到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的。本节课主要采用发现学习模式,即问题情景(胃舒平药品是为什么和如何治疗胃酸过多的)——实验(胃舒平药品与盐酸和硫酸的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整合(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应用(用熟石灰中和改良土壤的酸性,用护发素中和洗发液中的碱性物质,从而起到保护头发的作用,精练石油时用氢氧化钠中和过多的酸)。这种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本节课对教法的设计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把时间还给学生,使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表达能力、感悟力等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限于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式教学法为辅助,并配以多媒体和实验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扩大学生的视野。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建构,参与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归纳讨论、应用,在问题解决中深刻、系统地理解知识,学生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强调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达到最佳结合点,注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一个合作学习探究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新课引入时,采用实物投影胃舒平、碳酸铝镁的标签: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的主要成分里面有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等物质。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猜测药品是如何除去胃里过多的胃酸的?然后通过课堂实验在胃舒平药品中滴入盐酸,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固体迅速溶解,触摸试管壁发热。感受酸碱反应,形成对中和反应的初步认识。盐酸可以与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反应,那么,硫酸是否也能与上述两种物质反应呢?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猜测生成物,同时,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中和反应的认识。然后,通过实验的总结、师生一起归纳概括中和反应的概念。根据反应的原理,氢氧化钠也能与盐酸反应,教师演示该实验,发现无明显现象,那是否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不反应呢?此处,创设人知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使反应的现象显现化呢?用酸碱指示剂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在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概念上有一定的困难,进一步完善上述实验,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两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电吹风迅速吹干,玻璃片上留下“白点”,该白点就是氯化钠。此处在教材的基础上对实验的方案和操作步骤进行丰富和改进,即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现象也更明显。在介绍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时,让学生列举我们身边的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例,如用熟石灰中和改良土壤的酸性,用护发素中和洗发液中的碱性物质,从而起到保护头发的作用,精练石油时用氢氧化钠中和过多的酸等。五、板书的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是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应用,对中和反应的概念要进行板书,板书中要特别强调两点,中和反应必定是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则不是判断中和反应的标准。另外对本节课中涉及到的中和反应的原理必须逐一呈现,对初中学生来说,熟练掌握书写化学用语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篇9)

    一、目标:

    1、发现周围生活中处处有数字,知道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数字。

    2、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积极与同伴交流,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准备:

    1、幼儿已寻找了一些生活中有数字的物品若干。

    2、幻灯照片

    3、数字卡9、5、6、8、0,与幼儿人数相同的以上数字不同排序的自制彩票纸,贴纸奖品若干。

    三、过程:

    1、师幼介绍身边有数字的物品。

    (1)师:前几天小朋友从家中带来了一样有数字的东西,你带的是什么?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

    幼儿介绍计算器、尺、台历、小手表、车票等物品。

    (2)请幼儿互相说一说。

    交流完请幼儿把物品放前面的小筐。

    (3)师:小朋友,我们身上有数字吗?你们鞋子上的数字是多少?老师的鞋子是37。我们比比谁的鞋子大?为什么呢?

    小结:原来鞋子上的数字表示尺码,尺码越大说明鞋子也越大。

    2、回忆已有经验。

    师:生活中有数字的东西真多,除了刚才说的,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

    3、播放幻灯照片,进一步了解。

    师:老师还把生活中的数字拍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如果没有这些数字会怎样?

    小结:数字很重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4、数字游戏:“彩票”中奖了。

    幼儿每人在筐中挑一张“彩票”。

    师:请你打开“彩票”轻轻的读一读,你们的纸上有什么?哪几个数字?(教师出示数字卡)

    师:(抽奖形式)下面老师编号码,你们彩票上号码的次序和我编的号码一样就获奖。

    小结:你们觉得数字有趣吗?刚才数字稍有变化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并能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集合、数轴、区间、无限的思想,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识负数

    1、 玩游戏:

    师生互动:玩“我反,我反,我反反反”的游戏。

    2、 引发知识冲突经历符号化的过程:

    3、师生共同交流比较,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人们为了记录方便,在数学中就规定了这种符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认识正、负数。

    5、快速抢答,说说下面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100、+15、-15、36、0并读出来。

    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

    1、出示某日气象预报数据:哈尔滨-12℃~3℃、北京-2℃~5℃、拉萨-20~-3℃、昆明6~15℃、青岛0~6℃

    ⑴、这几个温度哪些是负数温度?谁能用负数的读法读一读?(-12℃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零下12摄氏度,也可以读成负12摄氏度)

    ⑵、生活中用什么测量温度?(出示温度计模型)

    ⑶(课件)介绍温度计的知识

    2、巧用温度计,深入认识负数

    ⑴小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温度计,观察温度上升,体会零上及零下温度的高低。师: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红色液柱越往上数越大,越往下越小,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

    ⑵课件出示一组温度,比较大小

    ⑶初步渗透数轴知识

    假如老师把温度计横着放了,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板书:0)

    0左边的是什么数?负数会有多少个?越往左这个数就越小(板书:负数)

    0右边的是什么数?正数也有无数个,越往右这个数就越大(板书:正数)

    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数?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讲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初步渗透集合、数轴、区间、无限的思想,

    三、生活中的应用(略)

    四、总结延伸

    调查身边哪儿也有用负数表示的相反意义的量。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篇1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6、57、8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数与生活联系,会用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煤体课件、投影仪、数字卡片、口算卡片、电话等。

    教学设计:

    一、课前轻松:

    我们齐唱数字诗《一去二三里》和歌曲《找朋友》。

    二、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谁想自我介绍一下:你的名字叫什么?你今年几岁?你在几年级几班?你家里有几口人?你喜欢什么活动?在谈话中表扬讲文明守礼仪的同学。

    2.师问:通过刚才几位同学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回答中都有数)

    3.我们已经认识了0~20各数,我们一起来边拍手边数数从0数到20,再从20数到0,行吗?

    4.师小结:刚才我们数的这些数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些数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

    三、合作探究:

    1.揭示课题:生活中的数

    师: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发现“数字娃娃”,今天我们邀请“数字娃娃”和奥运吉祥物五个福娃和我们一起做活动,你们开心吗?(开心)

    2.下面我们一起快乐地过第一关:我能说

    (1)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数?

    (2)课件演示生活中的数图:信封上的邮政编码,计算键盘上的数字、电话机上的数字、街道小区编号,车牌号,温度计,路牌,电子表,日历,音乐上的简谱,钟面,跑道,交通灯,人民币,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周年。

    (3)师问:你们听过同学们说生活中的数和看过屏幕演示生活中的数后,你们感觉得怎么样?

    (4)师小结: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我们的数学离不开数,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和方便,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数和别人交流和谈话。

    (5)课件演示课本第46页图“生活中的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地观察图中的几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问:第一位小朋友在干什么?她点了几支蜡烛?她说了一句什么话?(我7岁了。)

    第二位小朋友指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他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家有5口人)

    第三位小朋友背着书包去上学,他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在一年级4班)

    那么你们呢?(我们在一年级3班)

    最后一位小朋友放学回家,她对我们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家在302)

    请问:你们知道302指的是什么?(门牌号码)

    学生回答后,师进行思德教育(上学路上和放学路上都要注意安全,不能随便和陌生人说话。

    (6)师小结:这几位小朋友说的每句话中都有数,你也能说一句带数的话吗?

    如果学生在说一句话中出现有几个数师作肯定,还要表扬。

    (7)学生答后,师再问:今年是几年?明年是几年?明年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行!同时出现5个福娃图一起庆贺。

    (8)我们有信心过了第一关,那么你们有勇气过下一关吗?(有)

    3.我们开心地过第二关:我能摆

    (1)课件演示有某个地方着火,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帮它们走离危险。请问:

    你们有什么办法?(拨打火警电话)。师再问:你们会打电话吗?师随着举起电话,(请一位同学站在讲台上说如何打电话)你拨的数字就是什么?(电话号码)

    请问:谁知道火警电话,学生答后再请一个同学在投影机上摆出来。摆后再演示图消防员赶到,火扑灭。在交谈中渗透思德教育,小朋友们一定要切记:不要玩火,玩火很危险。除了火警电话,你还知道哪些求助电话?报警电话110等。师注意提醒学生这些求助电话号码是不能随便乱拨打,如果乱拨打就会影响警察叔叔工作。

    (2)师问:你们最熟悉的电话号码是哪个?学生可能说家里的电话号码。此时师马上就问:你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请同学们拿出数字卡片摆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摆好后,生汇报。请数一数,你们家里的电话号码有几个数组成?

    (3)师小结:我们麻涌镇的家庭电话号码都是8个数字,所以你们打电话的时候,这8个数字一个也不能掉。

    (4)你们想知道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吗?(想)你们可以自由下位去记你们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记住要带上纸和笔!(播放轻音乐)在记录前,师有一个小小要求:音乐停了,请同学门马上回座位,开始!在活动中师注意提醒学生的站姿。师巡视,看见有个别同学摆了其他电话号码(小灵通,手机号码)接着提问:小灵通号码是几位数字组成?8位。而手机号码是几位数字组成?11位。用数字组成的号码除了电话号码,还有什么?(门牌号码)等。

    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电话号码吗?如果遇到什么事情,就打电话给老师。

    (5)轻松一下齐唱《数字歌》

    同学门勇气可佳,福娃和“数字娃娃”都为我们打气!

    4.下面我们勇过第三关:我能猜

    (1)课件演示:小动物去旅游,它们坐在不同的车厢,其中几只小动物车厢号知道,其余的让学生猜。此时进行安全教育。

    (2)课件演示赛跑场面动画片:一年级小学生参加跑步比赛,小明跑第一。请问小亮跑第几?跑在小亮前面的女同学跑第几?一共有几人参赛?提醒学生要注意运动。

    (3)课件演示生活场景:三个小朋友放学回家了,他们在电梯里关于自己家所在的楼层的对话,猜一猜小红和小刚分别在哪一层?提醒学生坐电梯要注意安全。

    师:生活中的数给我们带来许多信息,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三关我们都能过关,你们有信心再过一关吗?(有)

    5.我们有信心过第四关:我能算

    (1)开火车口算:8-7=8+2=等题目。

    (2)数学小比赛:派3名代表参赛,从袋里自由挑选题目,然后再作答。哪个同学作答的时间少,就是冠军,如此类推。答后发奖牌。

    (3)看谁是计算小能手。限定时间。

    我们能轻松快乐地过了四关,5个福娃和“数字娃娃”都替我们开心。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由说,师再小结。这节课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更加认识生活中的数,你们已经是一年级小学生,只要从现在开始学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就能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也可以成为小数学家。

    五.学生互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表扬鼓励自己!谁学得最棒!谁是今节课的数学之星!

    六、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数

    1.我能说

    2.我能摆

    3.我能猜

    4.我能算

    【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通用】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