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
  •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

    发表时间:2023-01-16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

    教师范文大全内容专辑推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敬请浏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1】

    三年级下册《量一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量一量》选自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面积》中的第二课。本课是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交流各自测量结果,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使每个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的见,摸得着。学生有了对面积单位的体验后,让他们再估一估身边事物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并测量。

    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的以数学活动为主要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实际的动手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表象;在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新知识变成了学生具体的经验和体验,使知识与技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的必要性。体验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与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2、初步学会估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以及物体表面的面积。

    3、在动手操作、大胆猜测和抽象概括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计情境,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淘气和笑笑是两个爱学习的好朋友,但他们今天早上却因为学习上的事发生了争执,现在找我们来了,想请我们帮帮忙,愿意吗?那我先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原来,是他们的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自制方格纸,测量数学课本的封面的大小。结果淘气测出的结果是24个格子,而笑笑的却是6个格子,他们都认为自己没有错。

    为什么同样的数学课本,测量出的答案却不一样,问题出在哪儿呢?

    (同学们自由表达,体会到单位要统一。)

    你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

    你们真聪明,数学家的想法也和你们一样,想到了到统一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量一量)。

    活动二:认识1平方厘米,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

    认识1平方厘米:教师边出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说数学家们就把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小叫做1平方厘米。

    1、组长从学具袋中给每人拿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A、摸一摸:把小正方体拿在手上,感觉一下它的大小;

    B、量一量:用尺子量这个正方形的边,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C、讲解读法和写法。

    2、同学们,现在你对1平方厘米有印象了吗?相信你一定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你能告诉老师:你发现身边的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3、拿出学具袋里的所有学具,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测量小长方形的面积。

    4、同学们,如果我们用这个面积单位去量桌面的在小怎么样?太小。所以,它只适合测量比较小的面积。如果要测量稍大一点的面积,比如课桌桌面的大小,我们就要用大一点的单位才合适。接下来,我们要认识的这个面积单位叫做1平方分米。

    活动三:认识1平方分米

    1、谁能说说1平方分米有多大?(注意板书)

    2、你们能做出1平方分米吗?

    3、小组合作,估一估每位同学坐的桌面有多大?

    4、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活动四:认识1平米

    如果要测量更大的面积,比如说房间的面积,我们就要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1、谁能来介绍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注意板书)

    2、面积是1平方米的纸上能站多少三年级的小朋友呢?

    3、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

    活动五、学习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先想像物体面积的大小,再用适当的面积单位填空。

    (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约()。

    (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3)练习本封面的面积约212()

    (4)单人床的面积约2()

    2、猜一猜,数一数:你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再数一数,你猜对了吗?

    3、估一估,量一量:先估计图形的面积,再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量一量。

    活动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能不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社教科书第六册81-83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基础知识。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够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引导学生进行收集处理信息,观察比较,进行联想,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闰年、平年的区分与计算及大月、小月的记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辅助课件及某年天数统计表若干份

    2、学生课前收集不同年的年历、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教师展示课件:有个宝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学生猜出是:日历。指名说说日历有什么作用呢?

    师:日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大月、小月的认识

    (1)师:(出示20xx年的年历)同学们从这张年历上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日子(学生回答)课前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不同年份的年历,请同学们结合手中的年历,填出每个月的天数。(学生填表)

    (2)请3名学生拿上来展示,并说出每个月的天数。师:从你们的表中可以看出各月天数有哪几种情况?(学生回答,师板书:31天、30天、28天、29天)

    (3)师:(展示课件)我也收集了近十年的每月的天数,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统计表,你发现些什么?(小组讨论,把讨论的情况写在纸上)

    (4)小组代表发言

    (5)(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展示概念课件:大小月概念(一个月31天叫大月,一个月有30天叫小月)。

    (6)小组活动:说一说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是大月还是小月?

    2、闰年、平年认识

    (1)师:同学们,大小月中怎么没有2月呢?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给出的1995--20xx近十年2月是多少天?(28天、29天)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2)猜测:1994年、1993年、20xx年、20xx年的2月有多少天?

    (课件展示万年历进行验正)

    (3)教师展示闰年、平年概念课件,揭示什么叫平年、闰年。

    师: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主要是看哪一个月的天数呢?(2月)

    (4)质疑:刚才我们知道了2月的天数在四年里有3年是28天,1年是29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师:同学们随便说出几个年份,让老师说出这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出2月是多少天。

    (5)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判断的吗?讲解求闰年的方法(教师展示课件)。

    反馈练习:给出1949年、1997年、1999年、20xx年年份让学生分小组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说这几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6)师:同学们会判断平闰年了,但知道闰年、平年是怎么来的呢?(教师展示课件讲解平闰年的来历)

    (7)师:我们知道了闰年、平年的来历,那么一般多少年闰一年呢?(4年)为什么又有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说法呢?(展示课件说明)

    3、大小月的记忆方法

    (1)师:怎样熟记大月、小月呢?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左手并握成拳头。师展示课件:拳头记忆法。

    (2)速记儿歌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天,闰年二是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quot;(老师对腊字说明,请学生齐念)

    (三)形成应用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解了大月、小月、闰年、平年的知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大家理解没有,我们来做小游戏好吗?

    1、拖水果(判断大小月)

    利用课件展示,请同学们完成。

    2、做做小侦探(一个罪犯经过整容,拿着一张1979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准备出关,可还是被警察一眼识破,这是为什么?)

    3、判断平年闰年,让学生到电脑前输入不同年二月的天数。

    4、(分组讨论完成)小星的故事(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刚好是两个月,是哪两个月呢?如果是61天呢?60天呢?59天呢?)

    (四)实践操作

    教师给出20xx年一月日历,请学生利用学具制作一张20xx年二月的日历,全班交流。

    (五)情感激励,总结评价

    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你认为各位小朋友学习得怎么样,哪位同学最棒?你将给他几颗星呢?请你评一评?

    (六)板书设计(略)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3】

    学习目标:

    1.掌握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解决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进位或退位)。

    导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

    列竖式计算:

    386+241= 684-189= 48.2+10.4= 19.8-16.2=

    二、 自主学习新知

    1. 妈妈想买一桶油和一袋米,一共要花多少钱?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情境图的条件提出相类似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课本p8的试一试。

    三、合作交流

    小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先要把( )对齐。然后按照整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 )。

     四、 自我检测

    1.基础达标

    直接写得数

    2.4+1.7= 3.8+2.9= 5.6-4.2=

    11.6+5.5= 9-5.1= 10.9-8.2=

    7.7+3.4= 7.4+1.6= 7.4-2.1=

    2.巩固提高题

    数学门诊

    7.8 14.5

    +5.4 - 1.3

    ________ ________

    12.2 1.5

    一副乒乓球拍25.5元,一个羽毛球拍18.4元,一个篮球62.3元,一个排球54.6元。

    a) x老师想买一副乒乓球拍和一副羽毛球拍,一共要用多少元?

    b) x老师用100元买一个篮球和一个排球,钱够吗?

    五、 拓展训练

    作文书: 12.5元 计算机: 24.3元 台灯: 43.7元

    x叔叔想买其中的任意两种物品,他至少要带多少元?台灯比计算机贵多少元?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4】

    目的:知道24小时计时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口答简单的经过时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与合作能力,体会24小时计时法的好处,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认识24小时计时法

    难点:能推算出简单的经过时间。

    过程:

    一、引入:

    1、哪一位同学戴手表了?你为什么要戴手表呀!(说的好、把握住准确的时间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都非常重要)。

    2、你能告诉大家现在的时间吗?

    3、在小明和小强两位小朋友之间也发生了与时间有关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请看大屏幕。

    4、故事还没完,他们会怎么样呢?

    5、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的发展吧?(表扬:你是一个细心观察、有时间观念的人)。

    6、小明怎样说,两位小朋友就可以按时见面了?

    7、有没有别的方法也可以省略这种不必要的误会呢?你见过吗?在哪儿见过?你们也见过吗?在哪儿见过呢?

    8、看来,24时计时法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应用的非常广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深入研究24时计时法(板题)

    二、新授:

    1、介绍24时计时法

    (1)看电脑想问题:

    a、时针转一圈是多少小时?

    b、一天有几小时?时针要转几圈?

    (2)读思考题:

    a、时针转第一圈是从几时到几时?

    b、时针转第2圈又是从几时到几时呢?

    (3)带着思考题认真观察电脑演示

    (4)回答问题:

    a、追问:一天是从夜里12时开始的,它又可以叫几时呢?

    b、追问:这是的夜里12时又叫什么?

    c、小节:夜里12时表示一天的结束,即24时,又表示第二天的开始,也叫0时,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是全世界通用的,也叫国际计时法(板题)

    (5)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下面我们24计时法表示一些时刻:

    a、追问:用不用说上午?

    b、11时用12时计时法怎样表示?

    c.现在钟面上表示几时?

    d、刚才钟面上时针指着1,同学们说是1时,现在钟面上时针还指着1,为什么是13时?

    e、16时用十二时记时法怎样表示

    (6)24时记时法同学们学得不错。下面我们做个小练习:

    a.看着画面,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想说些什么?

    b.追问: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7)学习到这儿,你认为哪种计时法好?或者说你更喜欢哪一

    2.学习经过时间:

    (1)昨天,老师在逛街时,有一个小发现:

    a.你发现了什么?

    b.打开练习本,请你帮助老师列式算一算,它们的营业时间有多长?

    c.追问;19时是什么时间?8时呢?得到的11小时呢?

    d.怎样求经过时间?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24时计算法以及经过时间,老师想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好吗?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和谐发展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培养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我们曾经一起学习过有关数的产生,知道了数字和数都是人们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中逐渐发明和发展的。不但是数字,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正在学习的、以及以后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人们的生活、劳动中来的,而且学习这些知识又能更好地为生活、生产服务。所以学好数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它在生活生产中都会用到,同时又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生活中有很多蕴含数学知识的事例。不信,请注意:

    2)故事:课间,同学们安静有序地休息。(课件1)

    朱吕浩在经过吴炫陶的座位边时,不小心把吴炫陶的文具盒弄到了地板上,这时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课件2)

    (学生发表个人见解,适当进行思想教育)

    3)朱吕浩也像同学们说的和期望的一样,马上向吴炫陶表示诚挚的歉意后,迅速将散落的文具盒及地面上的铅笔、圆珠笔等文具收拾好放回桌面,事情好象到此结束了。不过,在收拾文具时,他却发现了一件事,而且引起了他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散落在地面上的文具,聚焦在两支铅笔上)

    4)他想到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在对他积极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表示钦佩的同时,不妨来看看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两支铅笔落在地面上,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呢?

    2、探索比较。

    1)每位同学先独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两支笔代替摆一摆,摆了一种图形后,再把这种图形画在自己的草稿本上。

    2)摆完后,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讨论一下,最后形成小组意见,每小组做好发言准备。(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我们请一个小组来说说他们的发现。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第52页内容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换。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重点、难点:24时计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互换。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4时的钟面)

    师:这是几时?这个时刻老师可能在做什么?

    生1:我猜老师可能在上课。

    生2:我猜老师可能在批改作业。

    师:大家都猜老师在工作,你们猜错了。每天这个时候,老师都睡得正香呢!这什么你们没猜对?

    生:老师说的是凌晨的4时,我们都猜到下午4时了!

    师:一天中有几个4时?

    怎样表示才能把两个4时分清楚,不造成误会呢?

    教师板书:凌晨4时下午4时

    师:在4时前面加上:凌晨或下午这些表示时段的词,表示得就清楚明白,这是我们平时用的普通计时法。

    师:为了把一天的时间记录得清楚明白,广播、电视、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了另外一种记录一天时间的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质疑探究、学习24时计时法

    师: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24时计时法?

    生2: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1、体会一天有24小时

    师: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学生各持己见)

    师: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0点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

    师:对,晚上12时,既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从晚上12时到晚上12时是一天。

    教师拨钟面演示,学生边观察边数:晚上12时

    师:现在几时?

    生:中午12时。

    师:时针走了几圈?

    12小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圈:晚上12时中午12时

    12小时

    接着演示板书:

    第二圈:中午12时晚上12时

    师:一日有几个小时?

    1日(天)=24小时

    师:一天有24小时,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就是24时计时法。

    2、体会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的记录一天的时间呢?

    教师边拨钟边讲:晚上12时记为0时下午12时记为13时,晚上12时记为24时。

    3、及时训练(用小黑板出示):

    判断下面的时刻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凌晨2:007:3012:10上午11:15晚上8:4018:06

    4、进一步了解24时计时法

    出示让学生填钟面上的时刻:

    师:请仔细观察钟面,并小组讨论、学习:

    学习提纲:普通计时法用到哪一圈上的数?

    24时计时法用到哪几圈上的数?

    里圈的数和外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适时参与、引导)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5)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相同点:凌晨、早上、上午、中午时数相同。不同点:下午、晚上的时数不相同。

    下午、晚上的时数加12就是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数。13时24时的时数减12就是对应的普通计时法的时数。

    三、解释应用。

    1、把下面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

    凌晨3:40()中午12:00()

    下午1:00()晚上7:30()

    2、把下面的时刻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1:20()12:00()

    14:00()16:20()

    3、填中枢小学作息时间表。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师: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去了,希望同学们守时、惜时、合理安排好每一天的时间。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7】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P137P138及练习三十一的第1315题。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认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2.使学生通过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法:实验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三种类型的三角形若干个。

    学具准备:三角形纸片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练

    师:前几节课我们一直在研究三角形,有关三角形,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呢?

    二、猜角设疑,揭示课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三角形已经非常熟悉了,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叫猜角。请同学们拿起桌子上量好角度的三角形。你只要报出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我就能猜出你第三个角的度数。相信吗?下面我们来试一试。

    (师生猜角活动)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有什么法宝,能这么快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通过这节数学课的学习,你就可以揭开这个奥秘了。(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什么叫三角形的内角和?

    生:我们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用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要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理解内角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谁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内是里的意思,内角就是三角形里面的角。

    师:你知道三角形有几个内角吗?(三个)

    2、理解内角和

    师:那我们再来想一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指的是什么呢?

    生:(边指边说)内角和就是将三角形里面的角相加的度数。

    生:我还有补充。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个角相加的度数。

    师:说的真好,为了方便,我们将三角形的每个内角编上序号1、2、3,我们叫它1,2,3,1,2,3的度数和,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课件出示)

    3、探究新知。

    ①分工

    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就要对每一类的三角形进行研究。如果咱们分工研究,你们组愿意研究哪一类的三角形呢?(小组进行选择)先别着急,每位同学想想,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把你的想法简单的在小组内说一说。我发现有的小组已经胸有成竹了。下面请各小组组长来领取你们要研究的三角形和需要的材料。为了研究方便,请把你研究的三角形的内角也编上编号,如果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别忘了老师在你身边。

    ②小组合作探究内角和。

    ③学生汇报交流。

    师:我发现大部分小组已完成了研究,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到前面汇报你们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小组汇报)

    ④得出结论。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几个同学的观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师小结:我们研究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其实也就包括了所以的三角形,从而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板书)

    4、学习例题。

    师:根据这一规律,如果知道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课件出示例题:在三角形中,已知1=78,2=44,求3的度数。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格式。

    四、应用深化

    1、变式练习

    师:三角形兄弟听说咱们发现了它们的内角和是180,非常高兴。瞧,它们也特地赶来了,请听听它们在说些什么?(课件出示)

    你会解决它们提出的问题吗?

    2、练习三十一的第15题。

    师:同学们放过风筝吗?你见过的风筝都是什么形状的?

    这些形状都是美丽的对称图形,看!小红的爸爸给小红买了什么样的风筝?(课件出示)你是怎么想的?

    3、抢答:

    师:原来生活中也会应用到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老师猜角的秘密是什么?(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师:如果让你来猜你会猜吗?下面咱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规则是:先举牌者先回答,答对的小组可获得一面小旗,最后小旗多的小组是比赛的冠军。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进行猜角游戏)

    已知1,2,3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1)1=382=49求3

    (2)2=653=73求1

    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

    (1)1=50求2

    (2)2=48求1

    师:现在每小组都得到了红旗,但最后获胜者是第几小组,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4、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有三个内角,你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各有几个内角吗?它们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那么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任意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内角和又是多少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

    五、反思回顾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探索和合作交流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充分发挥了你们的聪明才智,你们真不简单!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掌握更多的本领!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8】

    一、故事导入,激趣揭题

    课件演示:一天呀,猪八戒收到一张请柬,他打开一看:

    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

    王母娘娘

    第二天,天还没亮,猪八戒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忙忙赶往瑶池赴宴。可

    是从早晨一直等到晚上七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提问:这是怎么回事

    时间可以怎样修改

    19时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记时法它与晚上7时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记时法。(揭示课题:记时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猪八戒赴宴这一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两种不同的记时方法,让学生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了一课的学习。

    二、认识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

    1.电视节目预报

    节目预报

    8:00金色童年

    11:15七巧板

    12:00儿童英语

    13:00六一剧场

    17:00动画城

    17:30中国动画

    20:30银河剧场

    提问:你最喜欢哪个节目它在什么时刻播出(转换成生活中的时刻)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种时刻。

    2.比较两种记时法

    (1)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

    (普通:前面有表示时间的词语,用1-12这12个数表示时刻)

    (24时:用1-24共24个数表示时刻)

    分别给它们取个合适的名字。你为什么起名叫24时记时法,不叫25时或26时呢

    (2)两种记时法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中午1时之前表示的时刻相同;1时之后,表示的时刻相差12)为什么相差12小时呢

    【播放课件】夜里12时中午12时夜里12时

    【设计意图】多媒体动画设计让学生直观地整体感受到一昼夜从0时到24时的变化过程。

    (3)你喜欢哪种记时法(清几个学生到讲台上来,分成两组辩论)

    小结:其实,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设计意图】设计一场小小的辩论会,旨在让学生们在激烈的辩论中深刻地认识和体会到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巩固

    1.24时普通

    看到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你能很快用普通记时法来表示吗

    A新华书店营业时间表

    B火车票南通南京王老师到南京开会,他准备乘坐从南通开往南京的火车,他下午几点前到南通火车站比较合适

    2.普通24时

    小组内相互出题。

    A每人在作业纸上出一道题。

    B同桌先商量一下正确答案。

    谁愿意来考考老师我们大家来比一比,看看谁的反应比老师快

    3.你知道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吗(3时)

    4.判断

    (1)丁丁:19时,我在吃早饭。()

    (2)玲玲:我每天6:40~7:00读英语。()

    (3)冬冬:今天3时,我们班与三(2)班举行了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

    【设计意图】老师考学生、学生考老师,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换。

    四、拓展

    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记时的呢

    【播放课件】在古代,原始人白天到外面去打猎,晚上回到居住的山洞里休息。他们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

    后来,随着影钟、日晷、水钟、铜壶滴漏、沙漏等记时工具的发明,记时也越来越准确。人们把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十二个时辰。23时到1时这段时间为子时,1时到3时为丑时,然后依次是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记时方法。

    再后来,人们发明了钟表:机械表,电子钟,石英钟,原子钟,人们对记时的要求越来越高。

    【设计意图】介绍记时法的演变过程,将学生的视野从过去引到现在,从书本引向未来。

    自我评点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9】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85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并体验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获得关于它的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教具准备:在课本后面剪下1平方分米一个,1平方厘米8个(一排)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蒋老师了解到同学们都有早起的好习惯,我们起床以后做什么呢?(洗脸、刷牙)对,我们洗过脸以后,为了保护皮肤,还要在脸上擦一些面油,对不对?大家觉得老师每次擦得多一些,还是这位同学擦得多一些?为什么呢?(也就是老师脸的表面比较大,这位同学脸的表面比较小。)板书:表面。

    1、观察实物,认识物体表面。

    师:不光我们的脸有表面,其他物体也有表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物体,(篮球、苹果、杯子、数学书、乒乓球)这些物体都有表面,(教师演示:这是篮球的表面,这是苹果的表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带来的物体,我们就来找一找这些物体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每一样都摸一摸,感觉一下这些物体的表面,再看看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不同?

    2、讨论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我们就称之为:他们的面积。(板书:叫做它们的面积)

    3、运用面积。

    师:谁会用面积来说一说你手中的两个物体表面的大小,要说清是哪一个面。如:课桌上面的面的面积比课本的封面面积大。

    看投影:(1)热水瓶和煤气瓶,哪一个表面面积比较大?(显示一下)

    (2)排球和篮球,哪一个用的皮要多一点?

    4、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你还知道那些图形?

    这些图形都是围成的平面图形,教师出示

    这两个图形和刚才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请大家看:现在有一块黑色的图形移过来,盖住了这个正方形,再看,这个图形又盖到了长方形上,有没有完全盖住呢?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看来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5、谁来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

    总结:刚才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的大小,是他们的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他们的面积,谁会把这两句话概括成一句话?学生概括后教师加上一个或字。

    二、比较面积的大小。

    (1)拿出发给你们的1号、2号纸,看一看,能判断哪个大,哪个小吗?可以不可以证明一下?用重叠比较他们的大小。

    (3)数方格:电脑出示两个大小不明显的纸片,

    让学生猜一猜他们面积的大小,再重叠一下,仍不能比较大小,问学生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先数一数方格,比较大小,然后教师把长方形的方格移过来,再确认一下。

    变换:电脑先出示第一个正方形,然后告诉学生:第二个长方形有6个方格,让学生猜一猜:哪一个大?再出示第二个图,问:这是什么原因?

    讨论:用数方格的方法有什么要求?

    小结:用数方格的方法计量面积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用一样的正方形。

    三、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小方块:这个纸片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可以用它来量面积的大小。大家看,它是什么形状?是正方形,哪它的边长是多少呢?量一量它的边长。

    小结: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这就是厘米与平方厘米的联系。生活中有那些东西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用小方块比一比。)

    (开关按钮、手指甲、相互笑一笑露出大门牙等)

    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火柴盒,他的面积是多少?

    2、刚才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出了火柴盒的一个面的面积,如果要你用它来量大一些的面,比如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为什么?怎么办?(可以用大一点的正方形),这里有一个大一点的方块,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拿出同学们自己的1平方米,量一量他的边是多少。哪些东西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大约1平方分米的地方?(脸、开关等)

    如果要你量这个课桌面的面积,你觉得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哪一个比较好?为什么?一起来量一量。看怎样量比较好?

    3、中期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来量面积大小的两个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这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都是面积单位。

    4、如果老师要同学们用这两个面积单位来量一量这个教室的面积?你觉得行不行?

    (1)挂出1平方米的教具,让学生用手比划:横的是一米,竖这是一米,下面要封口。

    (2)看一看1平方米上面可以站多少同学。(把纸取下来)

    (3)沿着一平方米的地方走一走,只能走四步,有什么感觉?

    (4)介绍我们的小足球场大约是2000平方米左右,

    (5)根据1平方米的大小,估计一下我们的教室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四、练习:投影。

    五、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六、实践任务:

    用1平方米的教具,下课以后想办法量一量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看谁会想到猜得对?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10】

    一、目的要求、意图、教法。

    1、设计意图。贯彻新课标的过程目标。即重视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双基的同时学习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探索运算定律性质等建立一种探究的模式

    2、教学方法。以题导向,在练中学习和探索。组织学生通过计算、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寻找规律。

    3、双基要求。使学生理解乘法的一些简计算便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并能识别乘法题是否可用简便算。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5、、主板书设计。(略)

    二、教学过程。

    1、计算(板书中一题)。

    ⑴让学生计算完后,说出1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师用等号连结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

    ⑵师:想想1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再看看2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何关系?生完成2题。

    ⑶师:再想想看看上题相等算式的特点,自编几组合符上面规律的算式。生完成3题。学生做后让其口述,师板书几组。

    ⑷师:从上面的联系中你发现了什么?生独立思考,想自己要说的话。让学生试说(可能不成功)学生分小组讨论。(可能还不成功)。

    师:我们可先看左边算式,是什么形式?(一个数乘两个数)再看右边是什么形式?(第一个数乘这两个数的积)。怎样连起来组成一句完整的话呢?学生再说规律。

    师:我们往往记不住规律,为了方便记忆,能否用符号来表示这个规律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规律师用符号板书。

    2、验证。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11】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P95例9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工程问题的基本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出示小黑板

    本班语、数两学习委员分发数学作业本,语文学习委员单独分发要2分钟,数学学习委员单独分发要3分钟,大家猜一猜,两人一起分发要几分钟?

    1、学生读题

    2、先让学生大胆猜想

    3、然后老师提出:

    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好吗?

    二、由浅入深,辅路搭桥

    出示小黑板:

    1、一迭作业本60本,聪聪分发需要2分钟,每分钟发多少本?明明分发需要3分钟,每分钟发多少本?

    2、一迭作业本60本,聪聪每分钟发30本,明明每分钟发20本,两个人合发,几分钟发完?

    3、一迭作业本60本,聪聪单独分发需要2分钟,明明单独分发需要3分钟,两人合发需要几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1、60/2=30(本)60/3=20(本)

    2、60/(30+20)=1.2(本)或者:设X分钟发完?

    (30+20)x=60

    X=60/50

    X=1.2

    3、60/(60/2+60/3)或者:设两人合发需要X分钟

    X*(60/2+60/3)=60

    三、引导探究,挑战问答

    老师质疑:

    假如上面三道题都隐去60本作业本这个条件,你们能探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1、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思考、探究。

    2、让各小组组长把解决问题的办法讲出来,老师板书:

    A、1/2=1/21/3=1/3

    B、1/(1/2+1/3)或者:设需要X分钟完成

    X*(1/2+1/3)=1

    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一小组,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恰当时机提问:

    你怎么知道这是对的?

    还有没有别的思路或可能性?

    列式为1/(2+3)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

    四、促进思维,拓展发散

    解决好分发本子问题后,我问学生:

    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类似的做套装衣服问题、相遇问题吗?

    五、反馈练习,以促双基

    1、P95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五第1题

    3、指导学生自学例9

    六、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2、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哪些地方你还不太懂?

    家庭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2、3、4题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篇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81-83页,第85页练习十八14。

    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记住各月及平、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愿学和乐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教学难点:发现并学会判断平、闰年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1993年到20xx年的年历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出新知

    1、欣赏音乐

    同学们,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好吗?会的同学可以跟到一起唱。(媒体播放《生日歌》,师生共同欣赏)

    2、提问激趣

    ⑴、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年、月、日)

    ⑵、今年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

    [评析:欣赏熟悉的歌曲,说说自己的生日,即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又让学生体验到愉悦的情感,更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设疑揭题

    ⑴、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每个同学们的年龄和过的生日的个数是一样。但是有个同学却说:(媒体播放)哈哈,我今年12岁了,可是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与回答指出:这节课一起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相信学完之后就会更加明白。

    [评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巧妙引用过生日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制造认知冲突,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进入了自主探究的积极状态。]

    二、观察探索新知

    1、认识年历表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年历表(年历表为1993年至20xx年各年的,每一小组是不同年份的一张),教师介绍年历表:

    醒目的大字,表示的是这张年历的年份。

    年份下面的每一小块表示的是这一年中的每一个月。

    每个月中,记载着这一个月的每一天。

    2、观察年历表。学生四人一组,共同合作,认真观察年历表,然后完成年历表下面的的想想做做。

    [评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充分的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整理自己的观察结果,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充分的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交流整理新知

    1、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观察结果,并选取分别代表平年、闰年的小组在实物操作台中展示观察结果。

    2、整理板书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整理观察结果,并板书。

    [评析: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整理知识,不仅帮助学生完成了认知体系的构建,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观察、对比、概括的能力,还充分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到自主探索带来的成功喜悦。]

    3、区分大小月

    ⑴、(结合板书)看着我们的观察结果,你想说些什么?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人们通常把31天的月叫大月,把30天的月叫小月,把2月份是28天的这一年叫平年,把2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叫闰年。(教师接着上述板书在对应位置板书出: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⑶、学生在年历表中找出儿童节,用铅笔把它圈起来,并说说儿童节所在的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⑷、学生在年历表中找出各自的生日,用铅笔圈起来,并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小月。

    [评析: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新的知识点的介绍、自己喜欢的节日和生日的查找,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知识,又让学生感受到年历表中有着丰富的数学。]

    4、判断平闰年

    ⑴、提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年有平年和闰年,怎么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

    ⑵、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当有学生回答出根据2月份的天数,如果2月份是28天,这一年就是平年。2月份是29天,这一年就是闰年时,教师继续问:如果我们手中没有年历表,不知道2月份的天数,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导学生打开课本82页,自学中间一段话,并把认为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

    ⑶、学生交流自学收获,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通常每4年里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一般情况下,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都是闰年。因此,我们在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时,可以用年份除以4,如果没有余数就是闰年,如果有余数就是平年。

    ⑷、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000年()1996年()

    1998年()1900年()

    ⑸、学生汇报判断结果。当学生回答到1900年,意见出现分歧时,再次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明确当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评析:从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到自学理解、应用判断,再到深入学习、统一认识,不仅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而且教给了学生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四、讨论深化新知

    1、熟记大小月。

    教师提问:月有大小月,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

    学生讨论交流,在学生说出自己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书自学课本的方法。

    [评析:既让学生自己寻找熟记大小月的方法,又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本中熟记大小月的方法;既为学生提供了思维发散的空间,又为学生提供了统一认识的依据;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尊重科学的精神。]

    2、计算全年天数。

    要求学生计算出全年天数。

    展示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并讨论怎样计算更简便。

    明确全年天数: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评析:计算全年天数、展现不同的计算方法,不仅避免了机械的记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方法的优化。]

    五、应用拓展新知

    1、填空

    ⑴、一年有()个月,31天的月有()月,30天的有()月。

    ⑵、平年的二月有()天,闰年的2月有()天。

    ⑶、今年的一、二月一共有()天。

    ⑷、去年的二月有()天,全年共有()天。

    2、判断

    ⑴、每年都是366天。

    ⑵、20xx年是闰年。

    ⑶、一年里有连续三个月是大月。

    ⑷、4月份有4个星期零2天。

    3、讨论

    我今年12岁了,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

    [评析:运用所学知识,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新知,拓展新知,既提高学生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首尾照应,让学生感悟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

    六、总结梳理新知

    1、交流: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梳理本课的知识,结束全课。

    [评析: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使新知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系统化。]

    [总评:整节课堂充分利用知识的规律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真正实现了现实化、活动化、自主化、小组合作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使新课程体系走进完美状态。]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