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2500字精选
  •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2500字精选

    发表时间:2023-01-08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反思。

    作为一名传播知识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一般要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确定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可以提高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你知道教学设计怎么书写吗?也许"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就是你要找的,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例一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等。本节课着重研究直线上植树的一种情况(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设计理念:自主探索,凸显学生个性;合作探究,构建和谐课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纸条、表格、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激趣导入

    1、活动交流

    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聪明、好学、上进。今天我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探索数的奥妙,你们欢迎吗?

    谢谢你们的掌声。下面请大家伸出你们懂事的双手,让老师看一看,可以吗?

    大家认真地看一看,将来我们就是要凭借这一双手,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

    同样也是这一双手,还藏着很多数学奥秘,你们想知道吗?

    2、教学“间隔”含义

    师:看着老师举起的这只右手,你们看见了几个手指?

    学生齐说:“5个手指头”。

    师:很好。你们再看看,这5个手指间有几个空格?

    生:4个

    师:很好!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板书)。

    大家再仔细观察自己的手,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么,4个手指间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规律了吗?谁能勇敢地站起来告诉老师吗?

    答案:手指的个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3、导入课题

    实际生活中的“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

    今天,我们就以植树为例,一起来探索数学里间隔的奥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课前导入这一部分,学生配合的比较好。而且学生之间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联系”,这是非常好的,但是,我在这觉得这样是不是有点多余。可是我又觉得这里,让学生初步的感知这一数量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一个铺垫作用。想想也有此理。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创设情景(课件出示)

    师:我们学校为了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准备在学校门口这条路的一

    边种上白桦树。

    师:你们想不想看看学校打算怎么种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要求吧!

    2、理解题意

    [出示要求]:我们学校准备在学校门口长100米的这条路一边种上白桦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请问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从这份要求,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同学们可以小声交流一下,然后把你们交流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树)。

    师:两端都栽你们怎么认为的呢?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

    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来告诉你的同学吗?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归纳小结。(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五米,每两棵树的距离都相等,两棵树之间的间距是5米)

    师:好,你们能帮帮老师算一算,学校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

    3、自主探究

    生:自由做题

    师:指点几个学生上台板演。同学们做完了吗?我们看同样的要求却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你们同意哪个呢?那学校究竟该买多少棵树苗呢?是20还是21……

    这个环节,不知是不是学生基础比较差,还是……我从学生的小组中发现只有一种答案没有别的,别的就是很离谱的过程。这里学生只知道100/5=20(棵)这一答案。这样使我在讲时就有点难。

    师:这样吧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听清楚要求:利用你们准备的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一条线段来代表100米的小路,用你们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把你们小组的想法在纸上画一画。(小组活动)

    4、汇报交流,展示思路

    师:同学们,你们探究出结果了吗?

    生:画线段的方法

    生:摆火柴的方法……

    师:初步推出棵数=间隔数+1(板书 棵数)

    这里学生们有一部分的学生知道通过摆一摆的方法去探究出实际需要21棵。但是没有学生知道用线段来画,许多的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做。我在想是不是我讲解不清楚,可是有一部分的学生可以通过摆一摆得出这个规律呀。这可能对学生了解不够深吧。也许该用更简单的方法去授课。用20米长的小路,也许会有更好点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探索规律

    学生汇报,师也同时在黑板具体教学摆一摆及画线段图的方法。进一步理解间距、间隔数

    师:学生都表现的不错,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种规律发现过程。这是一条100米的小路,学校要求两端都栽,我先在一头栽上一棵树,隔5米栽一棵,隔5米栽一棵。现在是几棵树,几个间隔,现在呢?这又是几棵树,几个间隔……。好了,我不栽了。请同学们想一想6棵树几个间隔,8棵树几个间隔,10棵树几个间隔,100棵树几个间隔,那15个间隔几棵树,18个间隔几棵树,那20个间隔几棵树。

    师:从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指名回答,要强调是在什么情况下。)棵数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比棵数少1。

    师小结: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1=棵数”

    “间隔数=棵数-1”(板书)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

    师:同学们,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错的上台订正。

    师:同学们,我们在刚才探讨了在100米的小路上,两端都栽,每隔5米栽一棵,需要21棵树苗。我代表学校谢谢你们。

    2、运用规律

    师:如果让你来设计我们学校这条小路的植树方案,还是这10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两端都栽)还可以每隔几米栽一棵?(整米数)

    出示:

    师:根据学生汇报,完成表格。这一部分可能是多余的。我在授课时,发现这样填表格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得用用这个规律来解决数学问题

    师:还是这条小路,假如每隔两米栽一棵,在两端都要栽的情况下,需要几棵树苗呢?请你们口答这题。

    师:假如现在这条小路延长到200米,还是每隔5米一棵(两端都栽),需要几棵树苗呢?

    师:如果我种了5棵树,每隔5米栽一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全长多少米呢。

    师:真棒,我发现学生学的非常的认真!我们刚据探讨出来的规律就运用的这么好。老师真佩服大家。运用植树的规律不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我们生活的实际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类似于植树问题的事件,同学们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事例吗?(学生汇报后,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事例图片。)

    师再出示:安装路灯、电线杆、设立车站、摆花盆、走楼梯、建楼房、排队做早操等等。

    五、提升思维,巩固练习

    师:看来,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很密切的联系,我们平时一定认真观察,多留心身边的事物。

    师: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我们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1、做一做

    在全长100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隔50米安装一座。一共安装了多少座路灯?

    2、想一想

    在沿河路的一边,设有16个节能路灯(两端都设),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60米,这条路有多远?

    3、猜一猜。

    甲、乙、丙谁说的对?

    有100人参加春游活动,这列队伍中如果每两人平均距离是1米,请问这列队伍全长多少米?

    甲说:100米

    乙说:99米

    丙说:101米

    六、质疑:学习到这里,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的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七、归纳:(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让我们一起完成一首儿歌吧!)教学儿歌

    小树苗,栽一栽,

    两端都栽问题来,

    间数多1是棵数,

    棵数少1是间数,

    怎样求出间隔数?

    全长除以间长度。

    八、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坐好了,这节课上同学们个个都表现得特别棒,积极思考,涌跃回答问题,这一却都给了我快乐,给了我鼓励,和同学们在一起我很幸福,你们快乐吗?那你又有什么收获呢?谁能说说。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发现了植树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探索和发现。

    板书: 植树问题

    总长 间距 间隔数 棵数

    20米 5米 4 5棵

    20÷5=4 4+1=5(棵)

    两端都要栽: 间隔数+1=植树棵数

    间隔数=植树棵数-1

    间隔数=总长度÷间隔

    教学反思:不足之处

    一、设计基本可以,但任务没有完成。

    基本上没有讲练习,课前准备的练习都没有去练。因为没有时间。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的探讨之中,所以时间不够。

    二、前松,好!后紧,乱!

    由于,前面时间把握不够好,时间大多数都花掉了,到了后面就很紧,由此而乱。在教学儿歌时就草草的收场了。

    我觉得这节课,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我对自己说,又有一次大的进步。从无形中就提高了自己。我感谢这次的活动机会。在这节课的突破了重难点,学生能自己得出这个规律,我已很满足。在上课之前,我都担心突破不了。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画图体验,整理数据,观察发现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2、在数学模型构建过程中,凸显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回归思维的原点。

    3、运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植树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自由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凸显数学思想。

    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植树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感知“间隔”

    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举起你的右手,请每一位学生高举起右手,并将五指伸直,关拢。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将五指张开,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数字?(生: 5 生: 4)

    师:同学们说的“5”是指5根手指,那么“4”是指的什么?(缝隙、空格?)

    师:对了,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格叫“间隔”。刚才,我们把五个手指张开,有4个空格,也就是4个间隔。那么4个手指有几个间隔?3个?

    师:随机请一行同学站起来,不断增减学生,让学生边观察边说,几个同学几个间隔?

    师:生活中“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师:植树不仅能净化空气,还能美化环境。今天老师想带领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公路一边植树。同学们认为要应该考虑到哪些问题?(学生:每隔几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出示课件)

    1、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

    师:每隔5米种一棵树苗。

    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请把你的想法画出来。

    (师巡视,并找学生板演) 师演示课件

    师:为什么在同一长的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都是每隔5米栽一棵,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师: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两端都不栽”或“只有一端栽”的情况呢?

    师:三种植树方案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板书:20÷5=4(米)……间隔数

    (出示表格)

    3、学生发现规律: 师板书:

    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两端都栽:间隔数+1=棵数

    只栽一端:间隔数=棵数

    两端都不栽:间隔数-1=棵数

    4、验证规律:

    在一条10米长的小路上,每2米一个间隔,算一算要栽多少棵树?(三种方案都写)

    5、理清思路:在植树问题中要求一共栽树多少棵?需要特别关注什么?

    (先求分成了几个间隔,再根据植树的不同方案想象图示,确定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

    6、师:生活中还有其他植树问题吗?请举例说一说。

    (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深化理解。

    1、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这条跑道长100米,三种方案分别要插多少面彩旗?

    2、现在要在这条1000米长的公路的一侧安放垃圾桶(首尾要安装),每100米安放一个。一共需要多少个垃圾桶?

    3、在一条全长1200米的街道一边安装路灯,(一端不安装),每隔6米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4、在一条全长1800米的街道两边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6米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5、有一根钢管长10米,需要把它锯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6分钟,锯完这根钢管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6、为迎接游客参观,园林工人在解放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么学习的?

    教后反思:

    通过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植树这一情境,接着出示ppt课件,让学生补充数学信息。让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感知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整节课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以三种不同的植树方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植树问题。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在画图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让学生在整理列表中学生们发现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模型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这节课中,然学生以画图为主线,以“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暗线,让所有学生参与为载体,展开学习,实现“数学模型的多维构建。

    整节课上的有些前松后紧的感觉。以至于在解决问题中还有几道没有解决完。如果在探究三种栽树方法的规律时,再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3

    学习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17页例1

    学习目标:

    1、能发现植树问题中,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两端都栽)。

    2、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

    3、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铺垫导入

    一)口算

    0.68+0.06= 5.2+0.48= 1-0.73=

    3.6+4.8= 0.78-0.28= 20.9-9.7=

    100×0.09= 3.8+0.12= 0.01+0.1=

    4.9+5.1= 4.7-0.47= 8.7-7.8=

    二)游戏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的口算不错,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放松一下,请三个同学到前面来,按上操的形式排成一横队,相邻两位同学之间间隔1米。

    师:这一横队长几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讲解: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叫做间隔;现在3名同学站队有几个间隔?

    这三名同学也可以当成三个点。老师把这几个同学排队的情况抽象成平面图(师板书平面图),你能看懂吗?这几个点表示什么?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是间隔。

    师:间隔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距离……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与间隔有关的现象,请同学们用你发现的眼睛找一找。

    三)引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像同学们站队这样与点和间隔有关的问题,数学家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自主互助,探索新知

    一)自主探究

    出示自学要求:

    1.认真读题,标出题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

    2.“每隔5米栽一棵”这条小路被分了多少个间隔?怎样列式?

    3.用画图的方式栽一栽;

    4.观察栽的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学提纲,根据自学要求,认真思考完成你的自研题,把不明白的问题做好标记。

    自研题: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1)在全长15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能栽多少棵树?

    (2)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能栽多少棵树?

    (3)在全长25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能栽多少棵树?

    (4)在全长3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能栽多少棵树?

    二)小组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内同学可以相互帮助

    师:谁还有疑惑的问题?

    师:下面请小组长负责汇总本组成员的研究结果,然后认真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自主展示,质疑解惑:

    师:谁来给大家展示下你们组的自学的成果?

    (根据交流板书:棵数=间隔数+1)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画线段图自行研究出路的两端都栽时,栽的棵树与间隔个数的关系。这样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时,就可以利用规律直接计算解决植树问题。

    三、基本练习,突出重点

    出示例1.

    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谁来说一说这一题的解题过程。

    课件出示:

    基本练习

    1、在一条30米的小路一侧摆花盆(两端都摆),间隔长度是3米,需要多少盆花?

    2、同学们做操,某竖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 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 有多少人?

    提高练习

    1、 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多少座路灯?

    2、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四、达标检测,了解学情

    出示当堂达标题

    1.一条公路长900米,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一根电线杆,可栽多少根电线杆?

    2.有一条长180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6米栽一棵树,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3. 光明路的一侧每隔50米安装一盏路灯(两端也要安装),一共安装了21盏。光明路有多长?

    五、反馈评价,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在生活中有时根据需要一头栽而另一头不栽,有时两头都不需要栽,这两种植树情况我们下节课进一步来研究。

    教后反思:

    本节课研究的只是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一种思想,一种在数学上、在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思想——化归思想。这种思想的渗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寻求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方法,那就是从简单问题、简单事例入手,寻求规律,通过规律的得出,最终解决问题。

    教学上我采用“自主——互助”的策略,力求让学生依据自学提纲及要求,通过独立思考,把不明白的问题与他人交流合作,使学生在不断地操作和交流中,经历发现和感受的植树问题的过程。环节如下:一、通过课前活动,以大家都熟悉的上操站队为素材,让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感知间隔数。二、以自研题为载体,实现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突破。为此我设计分别在15米、20米、25米、30米的公路一边植树的问题,先让学生明确自学要求,然后根据要求独立研究与自己编号对应的一题,重点让学生通过画图栽栽看,发现一棵一棵种树(两端要栽)关键是要找准间隔数,在经历了从简单事例入手之后,各部分名称的实际意义已经得到了强化。与此同时,植树问题(两头要栽)的一般解法也已经得到了归纳。然后用找到的规律去解例1中的在100米绿化带上植树的问题,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三 、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突出教学重点。四、通过达标检测活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改进自己的教学和跟踪辅导提供有利的保障。五、评价总结,拓展延伸。通过出示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让学生近一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下一节数学课做好铺垫。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4

    本以为自己设计的教案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生活实际,重视了数学思维培养,方法的渗透,是可行的,学生们应该是能够掌握的。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种树时还是跃跃欲试的学生们到应用规律时一个个都像被打败公鸡,毫无斗志与反应。勉强参与的总是那几个平时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看来这样的设计无法顾及全体学生的发展。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何来思维的培养,主题的建构呢?

    我开始反思:为什么学生能够找到简单植树问题的规律间隔数+1=棵数却无法运用呢?在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间缺少了怎样的链接?

    在反思中,我找到了症结所在。

    1.充分体验──夯实学习基础

    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体验和建构学生活动化学习的关键。体验是建构的基础,没有体验,建构就失去意义。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第一次的教学设计中,虽然我创设了情境,但学生仅凭一次体验是不可能全部达到继续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

    不仅需要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而且还需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情境。

    在第一次的设计中,学生做操也好,晓宏走楼梯也好,看似全部来自生活世界,但学生对这些信息没有感情色彩的,这样的生活经验只是我自以为是的虚构。

    学生真正的生活经验应该是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是能够激发他们感情因素的事物,这样让学生才会真正感兴趣,才能够产生共鸣,才易激发探究的欲望,让活动化的数学学习有个坚实的基础。

    2.小组合作──利用学生资源

    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我在第一次教学过程中把二者混为一谈了,误以为学生能发现棵数=间隔数+1就能解决问题了,实际上这只是部分学生具备了继续学习的知识结构逻辑起点,但学生们还不能将知识结构逻辑起点与自己的认知起点相互结合。这恰恰导致了能找规律却不会用规律。

    要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合作是一个良方。生生之间的差异是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应在小组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合理的利用。

    3.数形结合──促进方法渗透

    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这就将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链接起来。

    在以上教学设计中,我只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文字信息,学生们仅仅感受这些抽象的文字信息,没有可以凭借的工具,就无法将文字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结合,无法达到思维发展的生长点。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耦合,使得学习得以继续,使得学生思维发展有了凭借,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

    通过充分体验,让学生有夯实的学习基础;利用小组合作,促进生生交流;借助数形结合,渗透数学学习方法;这样才使得学习主题建构可以落实。

    基于以上认识,我开始重新思考教学目标的定位与教学过程的设计。

    目标二度分析

    知识性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使学生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过程性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4.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5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117页的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本节课研究“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理解题意,在摆学具的过程中理解间隔数与所栽棵数之间的规律,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受到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发现“两端都栽”的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30根小棒、6个圆片、6个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几张沙尘暴发生时的图片

    问生:看到这几张图片,要想改变这样的生活环境,你应该做的最有意义的活动是什么?(植树造林)

    师: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沙尘暴,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对我们有很多的益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几张照片,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环保教育,由此导入新课,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件出示:(下面哪种情况属于两端都栽的)

    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两端都栽的植树情况,然后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端都栽”的意义,为更好地探究新知作铺垫。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例题

    1、 出示例题后,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栽了几棵?(4棵、5棵、6棵)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以及学生对自己答案的解释,这个环节教师不论学生答案是否正确,不作任何解释。引出矛盾,激起学生下一步探究的欲望。

    2、 这时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画线段图等方法去验证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说出为什么是5棵?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摆学具、画线段图,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验证到底哪个答案是正确的,潜移默化地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做到心服口服,不盲目地作出选择,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 想一想:植树时为了美观,整齐关键先确定什么?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要栽),还有哪些植树方案?(学生会出现间隔7米栽一棵,这时说明理由,如果这样栽的话,间隔长就不相等了)

    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出现反例时,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错误资源,能更好地证明间隔长必须是相等的,引出“间隔长”的意义。

    (2)课件出示表格

    (3)解释表中的“间隔长”、“间隔数”分别表示什么?

    (4)观察表中的数据与课件图示,让学生找一找全长、间隔长、间隔数、所栽棵数之间的关系,互相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练习探究,最后把结果都绘制到一个表格中,通过3个例子,采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得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之处。

    (5)汇报交流成果,得出规律。

    从左向右看: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所栽棵数

    从右向左看:所栽棵数-1=间隔数 间隔数×间隔长=全长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完善数学模型,弄清表中四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后面解题提供解题思路。关键是弄清楚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6)初步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自测题,看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理解植树问题中,求全长的方法。

    设计意图:理解植树问题中,求所栽棵数的方法,加深理解“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道理。

    2、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把植树问题进行扩展,在生活中找到植树问题的原型,这样把知识系统化,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知道植树问题中的“树”可以代替生活中的其他事物,找到数学中的植树问题与生活中的植树问题的联系。

    四、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植树问题问题的原型。

    1、这一组有9个同学,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分米,第一个同学到第9个同学的距离大约有多远?先让学生测量间隔长,然后再求问题。

    2、钟表问题。

    设计意图:灵活应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类似的植树问题,把植树问进行扩展应用,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如此设计是基于学生的思维状态,让学生对当堂课的知识和收获做一个回顾,就是学生整理知识思路、内化知识的过程,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中数学广角的内容。数学广角作为人教版新增的内容之一侧重点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如何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好地渗透在环节在教学中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深刻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这是我在教学设计时着重思考和要解决的问题。一节课实施下来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现做一个简单的小结与反思。

    成功之处:

    一、教学设计有深度、有厚度。

    教学设计分两条线走:一条线以构建学生知识结构为线索,使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经历了“生活问题——猜想验证——建立模型”不断数学化的过程,较好地实现了由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渡到相应的“数学模式”,为上升到更抽象的数学高度奠定了基础。然后又让学生运用模型解决问题,把数学化的东西又回归于生活,也让学生再一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条线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线索。

    对于植树问题的探究,不仅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摆学具的方式自主探究、寻找,而且结合线段图、摆学具,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两端都种时,棵数会比间隔数多1,多的1指的是哪一棵树。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由反复的修改,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对教材研究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师对教材看得有多深,才能使你的课堂有多厚”的道理。也让我知道了自己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堂课,我都比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我知道,只有学生自己想学、愿学,才能主动地学,并把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对于重点部分的引入,即探究两端都种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猜测得到答案。当几种答案产生冲突时,再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后的探究部分我就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用线段图探究植树问题规律的方法。由此把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下节课自主寻找另外两种植树问题的规律时,学生就比较轻松愉快了。

    三、注重教学思想的渗透和学习方法的传授。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都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比如:当学生用一个线段图证明规律时,适时点拨。用一个线段图就能证明它是普遍存在的规律吗?再画几个试试(以小组为单位,分组研究)。交流时,让不同的学生说出用不同间隔的线段图得到同一个规律,实际就是向学生渗透不完全归纳法。在展示交流部分,通过对比10个间隔与2个间隔的线段图的难易,对比画一棵树和用

    一个点表示一棵树的难易,让学生体会简化的思想。通过找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并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让学生体会化归的思想。 对于学习方法的传授,整节课都特别重视线段图的运用。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列举几条:

    一、教学时间安排欠妥。有的教学内容没有来得及出示,有的内容讲解比较仓促。练习巩固时间不充分,没有检测时间,使教师没有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心中没底。

    二、本节课,我本想借助一一对应的思想去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所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可是没有深入去理解植树问题中所蕴含的一一对应思想。所以,感觉得出的规律有些牵强、抽象,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没有把一一对应的思想与植树规律结合在一起,没有很好地突破难点。

    三、对学生评价这块显得能力不足。对于学生的评价如何做到即准确又有深度,还要具有启发性,这是我还得努力学习的方向。

    四、数学课关键在于“说”,以说促思,以说引思,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否正确,以便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改变教学策略,但是,为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明知道应该让学生多说,但是由于时间问题,就把学生说的权利剥夺了,而去进行下面的教学内容,这是我一贯的通病,我争取改正,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一堂课下来,发现自己真的还有那么多的不足之处。反思自己,今后还应加强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学习优秀课例,特别应该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运用于实际教学之中,逐步完善、改正。希望能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改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调控、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使自己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6

    选材设想

    《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新课标实施,数学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更为彰显。最明显的表现在于每册教材多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通过数学广角来进一步渗透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教版第八册的数学广角的内容之一是简单的植树问题。

    之前的某日,我在区研发中心四年级资优班上课,内容恰巧也是《植树问题》。

    这引起了我的思考:面对来自全区各校优秀的学生上植树问题,学生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面对的是班级的所有学生,我又该怎样去运用教材让全体学生学得最为有效呢?

    这是一个挑战,于是决心尝试。

    教学分析、目标制定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由于路线不同、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现时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锯木头、走楼梯,等等。

    《课标》中关于第二学段目标有以下阐述: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基于以上思考,我把目标制定为:

    知识性目标: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过程性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7

    选材设想

    《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新课标实施,数学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更为彰显。最明显的表现在于每册教材多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通过数学广角来进一步渗透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教版第八册的数学广角的内容之一是简单的植树问题。

    之前的某日,我在区研发中心四年级资优班上课,内容恰巧也是《植树问题》。

    这引起了我的思考:面对来自全区各校优秀的学生上植树问题,学生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面对的是班级的所有学生,我又该怎样去运用教材让全体学生学得最为有效呢?

    这是一个挑战,于是决心尝试。

    教学分析、目标制定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由于路线不同、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现时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锯木头、走楼梯,等等。

    《课标》中关于第二学段目标有以下阐述: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基于以上思考,我把目标制定为:

    知识性目标: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过程性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设教案

    课题

    植树问题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P117-P118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性目标: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过程性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使用

    课件、小树图片若干、直尺

    教学过程

    预计学生学习活动程

    序或形式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出示公告:

    南教学楼到操场的有一段20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侧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方案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

    (1)独立活动,设计方案。

    (2)小组交流,说明设计方案及理由。

    (3)集体交流。

    师:请同学上来种一种。

    (把方案展示在黑板上)

    学生根据学习建议进行操作。

    预设学生行为:

    可能1:5棵。两头都种。这样可以让学校有更多的绿色。

    可能2:3棵。头尾都不种。因为节约成本。

    可能3:4棵。种头不种尾;或者相反。成本既不太高,绿色又不会太少。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初步感受植树问题的特征。

    二、发现规律

    1.师提问:第一种方案为什么是5棵?

    2.请学生举例验证间隔数+1=棵数。

    3.揭题:看来植树中间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与植树有关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学生:棵数比间隔数多1。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间隔数+1=棵数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不完全归纳法验证自己找到的规律。

    三、应用规律

    1.基础练习:

    如果在我校操场的一侧种树,如果每隔8米种一棵,需要多少棵?

    2.联系生活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像植树问题的现象有很多,你能举例吗?

    师:金老师也找到一些,请大家试一试。

    ?四(3)班28人做早操,排成2列纵队,每2位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一位同学到最后一位同学的距离有多少米?

    ?晓宏回家每走一层楼就有12个台阶,共要走72个台阶,晓宏住在几楼?

    3.分层练习

    A组:一根10米长的木头,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B组:同学们布置教室,挂了6只红灯笼,再在每两只红灯笼中间挂了2只黄灯笼,一共挂了几只黄灯笼?

    (1)选择一题,独立解题。

    (2)找好朋友或者选择同样题目的小伙伴交流。

    (3)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举例:锯木头、走楼梯、排队。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从而促进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层练习的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2500字精选】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