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歌词(集合八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音乐教案《歌唱祖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祖国的歌词 篇1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和体验《歌唱祖国》《同一首歌》两首作品,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2、知识与技能:感受和学习二声部合唱歌曲,提高学生感受合唱歌曲的魅力。
3、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学唱与分析、师生交流等手段,学生能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两首作品,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抒发,感受二声部合唱。
四、 教法:
讲授法、谈话法、引导法、讨论法
五、 教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
六、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二《歌唱》模块第二单元《赞美祖国》。在这个单元主要通过感受和体验《歌唱祖国》《同一首歌》两首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初步体验合唱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同一首歌》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歌曲采用的是带再现的二部曲式。4/4拍宽广的节奏、曲调和缓抒情,旋律徐徐向上。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大家知道9月3日是什么日子吗?有没有看今年的阅兵仪式呢?生:回答
采访:大家的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回答
展示阅兵仪式的图片,进入今天的主题《赞美祖国》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新课
1、 师:同学们所知道的关于赞美祖国的歌曲有哪些?
生:积极讨论并回答。
师:是的,说到赞美祖国的歌曲怎能忘记我们的国歌呢?大家在什么场合能听到《国歌》?
生:(天安门升国旗、学校升旗、奥运会时中国获得金牌颁奖)
师:听完《国歌》有何感受 ?
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体验。(看到这些感觉到祖国日趋富强,为祖国感到骄傲)
2、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位小朋友演唱的一首歌曲,大家还记得是哪首歌吗?
生:《歌唱祖国》
师:下面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当时激动的时刻。
3、 欣赏歌曲《歌唱祖国》
4、 歌曲分析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什么调的?速度如何?生:讨论并回答。
5、 师:一首歌曲的高潮部分又叫什么?生:答
师:除了副歌部分,还有什么?生:主歌
师:是的,这首歌曲同样也是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大家说说这首歌曲的主歌和副歌分别在哪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讨论并回答。
师:简单介绍歌曲的节奏。四二拍子,强弱规律。
师:这首歌曲副歌部分是由强拍进入的还是弱拍进入的'?
生:回答。
6、 演唱歌曲(简谱、歌词)
师:引导学生做到正确的歌唱状态(身体的姿势、面部表情、歌曲情感的表达等)
7、 以上《歌唱祖国》是一首爱国歌曲,这唱出了人们对祖国未来充满希望的美好心声。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同样激励人们的歌曲《同一首歌》。
(三) 拓展:欣赏《同一首歌》
师: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这是一首深情、真挚的歌曲。
歌曲背景介绍:《同一首歌》的原型是30年代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音乐人在上海沦陷后创作的。时逢国难当头,很多人梦想和希望破碎,生离死别。作者创作该曲,并配上词。以此激励自已和身边的人们对未来要充满希望。可当时的局面无法让这首歌传唱。据说作者后来去了延安就沓无音信了。他的作品就此积压在音乐学院的资料堆中。到了80年代末才被陈哲等人发掘,整理,重新改创推出
8、 演唱《同一首歌》
师:引导学生歌唱时注意节奏、旋律、气口、情感的处理等。
10、实践二声部:学生初步感受和声效果。
(四)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很喜欢这节课的内容,学习歌唱最好的方法就是演唱歌曲,并能从歌曲当中抒发出他们的爱国热情。同学们应该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去好好学习,长大后能为国家多做贡献!最后,祝愿大家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歌唱。
祖国的歌词 篇2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
①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音乐实践中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美术、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
②体现新课程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理念,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分组合作创编,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③创设情境,设计简单而实用的歌曲图谱,使学生浅显易懂的理解和学习歌曲,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教学内容:
1、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3、创编:我为祖国妈妈过生日
教学目标:
1、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够以崇敬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尝试在歌唱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通过创编舞蹈,演唱歌曲,画画等方式为祖国妈妈过生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用具:简单图谱一幅,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不同情绪的音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内容:律动《学做解放军》、《小宝宝睡着了》,感受明朗有力和幽静抒情的两种不同情绪。
安排这一教学的目的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入手,感受不同的情绪的音乐,从而初步渗透“不同音乐可以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意识。再者就是让学生在音乐中走进音乐,在美的情感体验中走进音乐课堂,培养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二、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录音播放,初次欣赏,要求安静地聆听,初步感受《国歌》的庄严与神圣。
提问:(1)你知道这是什么歌?
(2)这首歌与上面的哪一首较接近?
2、播放课件,再次欣赏,要求学生以立正姿势,视听同步地聆听《国歌》。
提问:当国歌响起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少先队员们是怎么做的?
3、第三次欣赏,模仿少先队员的升旗仪式。
这一部分的教学旨在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听(录音)→视听同步(课件)→边听边动(模仿升旗仪式),层层推进,逐步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自然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教师的活动在这里起到联系、辅垫的作用,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体验、思想和表达。
三、学习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1、你知道国旗是什么样的吗?
2、初听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3、利用图谱学歌词。
4、听音乐,用不同的方法拍打节奏。
5、有感情的歌唱乐曲,并自由的创编动作。
这一部分的教学目的是从升国旗仪式自然引入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利用简单的歌曲图谱,让学生浅显易懂的理解和学习歌曲,并在不断的音乐实践中,让学生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尝试在歌声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会歌曲后,让学生即兴的创编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创编活动(我为祖国妈妈过生日)
1、你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2、你想给祖国妈妈献上什么礼物?
3、按学生爱好分组画画、歌唱、舞蹈等。
4、分组展示。
安排这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音乐与姐妹艺术的联系,利用学科综合,并让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创编,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通过创编舞蹈、演唱歌曲、画画等方式为祖国妈妈过生日,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五、听《颂祖国》出教室。
祖国的歌词 篇3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3、听赏歌曲《吹芦笙》。
教学目标:
1、能有兴趣地听音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3、认识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1、教师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4、请几组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听赏《吹芦笙》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笙的主要特点。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三)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响板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3、教师出示卡片碰铃响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
教学评价
1、能否区别碰铃与响板的音色,并能正确演奏。
2、是否知道《吹芦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儿童歌曲。
3、能否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