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争吵的课件(汇编11篇)
  • 争吵的课件

    发表时间:2024-12-12

    争吵的课件(汇编11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争吵》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争吵的课件 篇1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能力要求: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事;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常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课文《她是我的朋友》,知道了阮恒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甚至是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多么令人感动,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这时,我们双方都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启发。

    二、 布置自学

    1、 读读课文带拼音的字,想想它的意思。

    2、 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3、 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地方。

    三、 检查自学情况

    1、 请学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 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 学习课文

    1、 理清课文层次。(全班讨论)

    ①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

    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发生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表现

    ④哪几个自然段写放学后,克莱谛主动找我,我俩和好了?

    老师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发生争吵――我很后悔――重又和好――父亲教育

    2、 学习第一部分(一至四自然段)

    ①读这部分内容

    ②先同桌讨论,后全班讨论: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发生争吵后双方的表现各是什么样的?你体会到什么?

    3、 学习第二部分(五至八自然段)

    ①读读这部分内容

    ②自己默读,在书上批画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的心情。

    ③读读自己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老师小结:这部分内容对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矛盾心情写得非常真实具体,非常符合常理,一般人做错事后,也常常是不安、后悔――想承认错误――又怕丢脸,没有勇气。

    4、 引导弄清两个问题

    ①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到不理解,为我的表现感到悲哀。)

    ②克莱谛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而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两人想的是一样的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 学习第三部分(九至十三自然段)

    ①读这部分内容,找找描写两个人表现的词句,你体会到什么?

    ②全班分两组,一组说我的表现,一组说克莱谛的表现。

    6、 读最后一段,理解父亲的话。(全班讨论后老师总结)

    一个人不但要认识到错误,而且要敢于认错,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争吵的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1)自读1?4自然段

    (2)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3)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4)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a、理解“嫉妒”一词。

    b、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假如你和好朋友发生争吵,你的心情会怎样?这一课讲的是两个好朋友因一件小事而发生争吵之后,他们心情有怎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学课文,体验探究

    1、自由读课文的5?14自然段,想想争吵之后他们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的。

    2、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体现“我”和克莱谛心情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它们的含义。要求边读边动笔圈圈、画画、注注。

    3、教师巡回指导。

    三、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体会我的表现及心情。

    (1)汇报我的表现的句子。

    (2)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我的心情变化:

    不安、后悔想认错又没有勇气

    2、体会克莱谛的表现及心情。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现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克莱谛所说的“我在外边等你”同安利柯理解的一样吗?

    (1)同桌互谈看法。

    2)全班交流。

    (3)教师联系后面的段落适时点拨引导。

    (4)由此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怎样的人?(心胸开阔、宽容,不斤斤计较,友好待人)

    (5)指导读克莱谛的话。

    ①指名读。

    ②教师指导:你已经读出诚恳了,如果能带着微笑读会更好,再试一遍,好吗?谁再来读?

    3、此时安利柯的心情怎样?(激动)为什么?指导读安利柯说的话“再也不了!再也不了!”师范读,后指名读,然后齐读。

    4、分角色朗读表演体会

    四、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齐读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五、小结评价人物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

    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读了这一课后,你想到了什么?

    2、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会如何处理?

    板书设计:

    15、争吵

    “我”:不安、后悔

    悲哀跟上来

    克莱蒂:微笑拨开尺子像从前那样,不再吵

    温和搭在我肩上

    (谅解的表情)(宽容的动作)(友好的语言)

    争吵的课件 篇3

    课题引起了我们的猜想:这是谁与谁的争吵?为什么事争吵?怎样争吵的?争吵的结果如何?这一件事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学习目标:

    1. 学会14个生字,会认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重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学法指导:

    利用熟字带生字,或者在语言环境里识记等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知识链接:

    亚米契斯 (1846—1908)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作家,他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本课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这本书1886年一经出版,即在意大利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在它出版后的100多年里,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本。

    一、自主学习:

    1、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共同正音。

    3、检查识字情况,指名读词语。

    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

    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

    4、给下列加粗的字注上拼音。

    ( )( ) ( ) ( ) ( )

    石匠 墨水 故意 诚心诚意 承认

    ( ) ( ) ( ) ( ) ( )

    缘故 愤怒 独自 戒尺 既然

    5、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我会写:

    二、合作探究

    1、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认真观察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我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

    3、讨论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课堂小结

    1.学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

    四、课堂检测

    15、《争吵》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课文内容,知道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重点)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难点)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画出父亲说的话,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争吵过程中,看出我和克莱谛是怎样的人?

    2.默读课文第五至第八自然段,在文中画出争吵之后我的心情的词句。

    (1)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2)我在争吵之后为什么后悔?又为什么不安呢?

    (3)从争吵之后,我的心理活动中,你对克莱谛有了怎样的了解?

    (4)我要认真的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3.小组内分角色读第九至第十三自然段。

    (1)重点理解“挨”的意思,体会“我”觉得时间过的太慢的心情。

    (2)找出克莱谛表情神态的词语。

    ( )( )这两个词说明了( )。

    4.齐读第十四自然段。

    (1)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共出现了几次,用笔画出来。

    (2)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我学了这篇课文,懂得了( )。

    三、拓展延伸

    .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争吵的课件 篇4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本课13个生字;理解“嫉妒、缘故、诚心诚意、防御、毕竟、不料”等词语,会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重难点:

    1. “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表现及内心的感受,以及父亲的话。

    2.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介绍意大利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中《小石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了解“我”和克莱谛之间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争吵的过程。

    2、学习根据人物的情绪、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我”和克莱谛之间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争吵的过程。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人物的情绪、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老师向你们介绍的《小石匠》这个故事,选自意大利亚米契斯写的小说《爱的教育》中。书中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同学和老师之间充满着爱的故事。这一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故事《争吵》。

    二、自读课文

    1、提示:请学生自读课文,看谁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

    ①谁和谁争吵?为了一件什么事?

    ②争吵以后,“我”心里觉得怎么样?

    ③结果怎样?父亲对这件事满意不满意?

    2、学生自读。

    三、再读课文,画出表现课文主要内容的词句

    1、各自阅读,画出重要词句。

    启发:这篇课文是写“我”和克莱谛从争吵到和好。根据这样的内容,哪些词句是主要的呢?

    生:“后悔不该那样做”

    生:“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生:“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

    生:“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生:“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生:“不料父亲把脸一沉,说:‘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1、结对子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体会它们的意思。

    2、指名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

    了解“我”和克莱谛之间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争吵的过程。

    教学难点: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读讲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各自轻读,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语气。

    2、第一自然段介绍故事的发生,用交代的语气读,注意句号后的停顿。最后一句“我火了,骂了他一句。”表现我的情绪,读时要加重语气。

    3、下面“我”心想的一句话,仍然怒气未消,要表现出“我”内心的不高兴。报复:用敌对的行动回答对方。但又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心里想的;声调不能高,可以通过加重语气来表达。

    4、在第一段中,有两处写了克莱谛的话,我们怎么来读呢?读人物的话应该注意前面的提示语。大家在下面试着读读克莱谛的两句话,读出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语气。(学生各自练习。指名读。齐读。)

    5、练习分角色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发生争吵以后,“我”心里怎么样?

    2、自己轻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我”心里想了些什么?

    3、再默读一遍,看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三层)

    第一层:“我”很后悔。 第二层:“我”想到克莱谛是个好人。

    第三层:“我”认识到应该知错认错。

    4、指导朗读:(轻声地,充满后悔的情绪。“后悔”,对过去做得不对的地方感到遗憾。“我”想到克莱谛在自己家和“我”家的表现,要读出“我”对克莱谛的好感。最后一层要表现出“我”的犹豫,心里很矛盾。)

    5、争吵后,“我”后悔了,克莱谛呢?“瞟”不是正眼去看,是斜着眼看,而且是“不时”地瞟“我”。不时地:不断的意思。克莱谛不时地“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可以知道克莱谛心里怎么想?(为争吵难受,争吵多么不好,要是没发生争吵有多好。)我们朗读时“不是愤怒”,轻读;应强调“而是悲哀”。

    6、下面两人的对话怎么读,一个是后悔,一个悲哀。那“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等着你!”语气要显得无力,和第四自然段的“我在外边等你!”感情不同了,语气也变了。

    7、把父亲对“我”说过的话再读一读:“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觉得父亲的话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是这样做的吗?

    (三)学习第三段:

    1、这一段写放学后在路上发生的事。我们可能会为他们担心,是不是会打起来。事实怎样呢?

    2、指名轻读第三段。

    3、读了这一段,你仿佛看到怎样感人的场面?

    4、“独自在街上走着”,此时“我”的心情不会好。“独自”要突出。

    “我愣住了。”说明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我”为什么会愣住了?

    5、“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克莱谛说这句话时态度会怎样?(态度很诚恳,语气很恳切)

    6、“再也不了!再也不了!”说两遍表示“我”怎样呢?

    7、指点:俩人都十分后悔,都深深地体验到友爱多么好,争吵多么可悲,多么不应该。

    8、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段:

    1、“不料”是什么意思?

    2、父亲把脸一沉说的话,该怎么读?

    3、指名读父亲的话。

    4、齐读父亲的话。你觉得父亲的话讲得对吗?(突出:“既然……就应该……更不应该)

    5、轻声齐读全段。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现在我们来评判一下,“我”和克莱谛两人,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今后你遇到类似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五、课堂作业(造句)。

    缘故——

    诚心诚意——

    板书设计:

    “我”

    吵 和

    争吵 { }宽容、知错即改

    架 好

    克莱谛

    教学后记:

    年 月 日

    资料提供者:

    争吵的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角色感情。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人与集体的关系。

    重点:学习生字,掌握字的音形义。

    难点:学习生字,掌握字的音形义。

    教具:图片

    学具:字卡

    相关知识点:运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教学突破点:生字的字音字形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朗读儿歌,这么多的标点符号你们喜欢吗?让我们把它们请到教室里,书本里,我们一起来看书。

    二、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1、范读课文。

    2、练习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学习认识的生字。

    出示生字。

    2、学习学会的`生字。

    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拴、芝、重、引、考”学习“略”

    读一读省略号说的话。

    学习“章”

    出示字谜“早上站立”

    读第6自然段

    四、总结:你学会了什么?

    特色作业设计:

    区别字组词 略( )拄( )芝( )

    胳( )住( )之( )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重、考、弓、引”

    四、完成课后练习题。

    1、读一读

    指名读

    你有不懂的词语吗?

    你用什么方法弄懂它?

    2、讨论

    我们在书中找一找都有哪些标点符号,看看它们都有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

    3、背一背

    五、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特色作业设计:

    1、今天的空气真新鲜

    2、哇 好大一棵树

    3、春天来 花园里的花开放了 有红的 白的 紫的 黄的 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板书设计:

    标点符号的争吵

    思考 引人入胜 不可开交 反驳敲锣打鼓 连蹦带跳 断章取义 断断续续

    15 争 吵

    今天我和克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早晨,“小石匠”病了,老师叫我替他抄写每月故事。我正抄着,坐在旁边的克莱谛忽然碰了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了,字迹也看不清了。我火了,骂了他一句。

    他只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了!”于是我想报复他。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被老师看见了,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你!”

    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他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的情形。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诚心诚意地欢迎他,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见他上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大概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故吧。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可我心里却在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我心想:“我只是防御,决不还手。”毕竟是心里有事,老师讲的功课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终于挨到了放学。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听见克莱谛从后面跟上来。我手里拿着戒尺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戒尺。

    “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

    “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分手了。

    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本想让父亲高兴一下,不料父亲把脸一沉,说:“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说着从我手里夺过戒尺,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争吵的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背景简介

    “看到同学们今天个个精神饱满,老师很高兴。于是就很想带你们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飞机起飞了。一下子就到了目的地。诶,仔细看,这是哪里啊?这个国家的形状看上去很特别,象只……。”(靴子)

    “其实这只靴子就是令人向往的意大利了。旅行开始了。……这么特别的地方就诞生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德…亚米契斯。亚米契斯迫切想与你们这群可爱的中国孩子分享他和《爱的教育》这本书的故事。……其实,我们今天要学的这个故事“争吵”就是节选自这本书。”

    书课题:争吵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学习生字、词语

    “故事大意我们已经了解,可要想更深入了解这两位意大利朋友,我们就要先学习生字词。”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你的手举得真高,了不起,老师请你来。”

    “女老师带得真好,老师还想请位男同学当当男老师。”

    “哪组最自信,愿意开火车来读读。”(去拼音)

    全班齐读两遍。

    “谁能说出‘嫉妒’的反义词是什么?”(宽容)“高尚、诚心诚意。”

    出示本课生字。

    “写这些字时,你认为哪个字需要注意哪里?能给它组词吗?”

    师范写难写易错字。

    练一练:

    “将自己认为难写、容易写错的字每个在抄写本上练一遍。”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了解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3、各自轻读,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语气:

    ⑴ 第一自然段介绍故事的发生,用交代的语气读,注意句号后的停顿。最后一句“我火了,骂了他一句。”表现我的情绪,读时要加重语气。

    ⑵ 下面“我”心想的一句话,仍然怒气未消,要表现出“我”内心的不高兴。报复:用敌对的行动回答对方。但又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心里想的;声调不能高,可以通过加重语气来表达。

    ⑶ 在第一段中,有两处写了克莱谛的话,我们怎么来读呢?读人物的话应该注意前面的提示语。大家在下面试着读读克莱谛的两句话,读出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语气。

    (学生各自练习。指名读。齐读。)

    4、练习分角色朗读。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我们可能会为他们担心,是不是会打起来。事实怎样呢?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3)。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三、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5、“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6、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可以知道克莱谛心里怎么想?

    (为争吵难受,争吵多么不好,要是没发生争吵有多好)

    我们朗读时“不是愤怒”,轻读;应强调“而是悲哀”。

    7、下面两人的对话怎么读,一个是后悔,一个悲哀。那“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等着你!”语气要显得无力,和第四自然段的“我在外边等你!”感情不同了,语气也变了。

    8、把父亲对“我”说过的话再读一读:“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觉得父亲的话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是这样做的吗?

    四、学习第四段

    1、“不料”是什么意思?

    2、父亲把脸一沉说的话,该怎么读?

    3、指名读父亲的话。

    4、齐读父亲的话。你觉得父亲的话讲得对吗?

    (突出:“既然……就应该……更不应该)

    5、轻声齐读全段。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在文中再找出有关父亲对我说过一些话的句子好好体会一下。共三处。

    “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

    可我心里却在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六、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七、小练笔

    【板书设计】

    争 吵

    1、谁和谁争吵

    “我”安利柯 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1~4小节)

    3、争吵过程

    4、争吵结果──他俩和好

    父亲的话

    【反思】

    决定上《争吵》这一课时,很茫然。这是外国作家的作品,写的是意大利学生之间的争吵的故事。一开始很怕咱们中国孩子思想认识上与外国孩子存在差异,在理解主人公安利柯的心理变化过程有点困难。而且,这中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中外文化差异。将教材反复研究,终于定位在“争吵是发生在两个小学生之间的故事,跟学生实际生活比较接近“这一点上。

    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比较残酷!

    最大的纰漏在于两节课时内容安排不太合理。第一课时太“清闲”,而第二课时就相对太“忙碌”了点。

    第一课时的导入部分有点拖沓。介绍意大利和作家那块更适合用于课外拓展。导入可以采用简洁、明朗式。如:“童年的生活丰富多彩,……在一起共同学习生活的同学难免有磕磕碰碰。而今天我们来看看《争吵》这个意义深刻的小故事。”

    生字教学一块基本顺畅,较好地结合了汉字的音、形、义来教学。学生落实地较扎实。其实,三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能力,故生字词教学可才用“随文教学”的方式。这样教,学生比较不容易疲倦。直接在文章句中学习生字词,学习效率更高,可以与朗读结合。

    第二课时,我想讲的太多,以至于学习重点不突出。更要命的一点是,两节课的一个通病,让学生读得不够多。该课的朗读十分重要,重点之一就是要读出两位主人公的不同性格,这对于理解课文是十分有帮助的。

    这节课有没有什么好的地方让自己回味一下呢?老师说:“小泡泡里的问题解决得不错。”这是一点点安慰,也是本人对未来的憧憬啊。

    争吵的课件 篇7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课文讲述的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感情变化以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那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研读争吵的经过与重归于好的段落,体会克莱谛友好、宽容、高尚的品德。

    3、理解“戒尺、胳膊肘、嫉妒、服侍、高尚”等词,会正确书写“缘、承”等字。

    〖教学预设

    一、课前迁移,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肯定有很多朋友,肯定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走进一对好朋友争吵的故事,去体会一下他们争吵之中的感受和争吵过后的启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指课题质疑,预设学生提问: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

    过渡:那就让我们赶快去带着问题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2、课文很长,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很有耐心。读着读着,你觉得哪一自然段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吗?指名学生选择难度段读。

    预设:第1、3、5、7、9自然段。

    随机正音:嫉妒、胳膊肘、挨、服侍、哼、线缝

    随机指导词义:

    ⑴ 胳膊肘:摸摸自己的胳膊肘,同学们在上课时要注意姿势正确,胳膊肘放好,特别是在写字的时候,胳膊肘动来动去会影响别人哦。

    ⑵ 戒尺:请学生谈谈什么叫戒尺,教师补充。

    3、读了课文,相信同学们对课文中争吵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了。谁来说说?

    ⑴ 谁和谁争吵?谁来叫叫两个小朋友的名字──“克莱谛”、“安利柯”,一起叫叫他们的名字。

    ⑵ 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由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

    ⑶ 争吵后怎么样了?学生大致说意思。师在课题“争吵”下画箭头并板书:重归于好

    过渡:咱们现在就去克莱谛和安利柯的吵架现场,读读他们为什么吵架?

    三、研读“争吵经过”

    1、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你认为“我”和克莱谛吵架谁对谁不对?

    2、学生反馈后出示句子:

    ⑴ 他只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指名读,读出克莱谛的歉意,主动认错的语气。

    ⑵ 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自由读,你读出了“我”的什么心情来?

    指名读,教师用评价语指导学生读出“我”嫉妒、生气的语气。

    看来,克莱谛得奖,安利柯并不是无所谓的,而是非常──生:嫉妒他

    师:所以我想报复他。──引读“过了一会儿……”

    ⑶ 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被老师看见了,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指名读,读好克莱谛生气的语气。

    过渡:两个好朋友就这样你生我的气,我生你的气,各不相理,多么可惜呀!不过,我们可别急,后来他们怎么样了?(和好),在哪几自然段?我们赶快去读读。

    四、研读写“克莱谛”的句子

    1、默读9~13自然段。想想谁使得他们和好如初,又成了好朋友。

    2、指名分角色读对话:

    反馈:是克莱谛主动与“我”和好,表现出了友好、宽容的品德。

    3、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

    反馈出示句子:

    “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

    “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

    再议,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指名读好克莱谛的友好和宽容。

    4、克莱谛在放学路上主动表示友好,那么在他们争吵后,克莱谛在课堂上还有什么表现?

    出示: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⑴ “瞟”是用眼睛怎样看?我们也用眼睛瞟瞟自己的同桌。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膘。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膘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⑵ “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⑶ 他这样的眼神,这样的话,他心里想什么呢?

    小结板书:宽容 友好

    5、联系上文读读,克莱谛的好还表现在哪里?

    ⑴ 克莱谛是个好人:他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

    理解服侍:可以说服侍什么人?反馈:旧式丫鬟服侍小姐等;服侍老人,服侍病人。克莱谛服侍生病的母亲,可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⑵ 克莱谛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他勤劳、善良、孝顺、懂事、宽容,怪不得父亲说克莱谛是——高尚的。

    小结:正是克莱谛这么一个高尚的好人,能够宽容友善地对待同学同学,所以他们才重归于好,但是他们的重归于好,安利柯也表现出他自己的特点,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五、写字指导

    1、范写“缘”、“承”。

    2、学生各写一个。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研读写“我”的段落,体会“我”在吵架前后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3、理解“挨”、“防御”、“缘故”等词。

    〖教学预设

    一、复习导入

    1、自己选择一句写:

    克莱谛上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故。

    父亲那么喜欢克莱谛,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克莱谛眼睛里表示出悲哀,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克莱谛与安利柯重归于好,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2、是呀,克莱谛和安利柯重归于好,克莱谛能主动表示和安利柯友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是安利柯就不想和克莱谛和好吗?

    二、研读写“安利柯”的句子

    1、反复默读第二自然段,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反馈:

    吵完架后,安利柯的心里很不安、很后悔,很矛盾。

    3、根据学生发言出示句子交流:

    ⑴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学生交流要点:“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个别读,齐读,读出我后悔的心理。

    ⑵ 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指名读、齐读,读出安利柯矛盾、好面子的心情。

    ⑶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是要与我重归于好,,“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我”的意思与安利柯一样吗?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4、我就这样后悔着,不安着,矛盾着,──出示“终于挨到了放学。”结合上面的内容,说说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5、去读读在放学路上,“我”的表现,你又发现了什么?

    ⑴ 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理解防御)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⑵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小结:克莱谛与安利柯和好如初,除了克莱谛主动友好外,安利柯的知错认错也是很重要的。

    板书:知错 认错

    三、研读写父亲的话

    1、课文中的安利柯和克莱谛都让我们很感动,课文中还有一个人也很令人感动,令人尊敬,是哪一位?

    2、找出写父亲的说的几句话,读读,你能读懂什么?

    反馈出示:

    应该知错认错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出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交流: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指导读好第三句话,“脸一沉”换个词。

    小结板书:应该 不应该

    3、父亲说的几句意义深刻的话,安利柯哪些做到了,哪些没做到?

    4、那么在放学路上,安利柯应该怎么做,才是做到了像父亲说的。想象写放学路上安利柯主动认错和好的情节。指名读,评议。

    出示:

    终于挨到了放学。

    5、小结:

    同学们,课文写的虽然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却使我们认识了两个不同寻常的孩子和一位伟大的父亲,两个孩子都那么善良,他们相互理解;父亲呢,如老师一样严格教育孩子。

    四、课外拓展

    1、你们知道这篇课文出自哪里吗?课件出示《爱的教育》书封面及简介

    作者:亚米契斯 意大利作家,(1846~1908)

    内容简介:本课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 一译《心》。这本书1886年一经出版,即在意大利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在它出版后的100多年里,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本。这本书是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口吻来写作的。这部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著作,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夏丐尊先生执译并序言:“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文,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庭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教鞭的教师。平时为人父为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得流泪。”

    2、布置作业

    ⑴ 阅读《爱的教育》。

    ⑵ 抄写父亲说的话。

    ⑶ 写一件和同学发生的事。

    【板书设计】

    争吵

    宽容、友爱 知错 认错

    重归于好

    应该……不应该……

    【听后反思】

    整堂课设计没有问题,只是操作还不够理想。

    1、一堂课前松后紧,结果生字还落实不了,最后草草收场。

    2、读书百遍,歧义字见。读的时间不够,读的没有层次。

    3、三年级了最好做到读写结合,特别是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争吵的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讲讲课文大概内容。

    师:上节课我知道了,这是谁与谁之间的争吵?

    板书:安柯利克莱谛

    为什么而引发争吵呢?板书:本子弄脏--报复

    那么结果呢?板书:生气争吵--和好

    根据板书,简单说说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学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发生的始终。

    师:我们发现,这篇课文中还出现了哪个人物?他在文中也起了关键的作用。

    安柯利的父亲。

    师:那么,大家找一找,这位父亲说了怎样的话?

    “应该知错认错。”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读一读三句话。

    三、找出争吵原因,分析安柯利心理

    安柯利错在哪里?

    理由1、他先骂了克莱谛

    2、他报复了克莱谛

    3、知道自己错了,但没有及时认错。

    安柯利的心理变化,指导朗读第1到5自然段。

    要读出争吵中两个人不同的心理。

    克莱谛

    “我不是故意的”很友好

    “你这是故意的”生气

    “我在外边等你。”伤心失落的语气。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同学们说一说。

    9、小练笔。写一写关于你和同学之前的一件小事。

    课后反思:

    本堂课难点重点都在于父亲的那句话,大家能体会到父亲说的自己错先认错的道理,但是不能深入理解关于“戒尺”。这把“戒尺”到底是什么呢?有的说是不敢勇于承认错误,有的说是对朋友不理解,等等。父亲的话有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戒尺”。

    争吵的课件 篇9

    设计理念:

    1、紧抓文本,通过读读,说说,议议,写写等方式,循序深入,块状推进。把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和探究发现的操作平台。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在不背离文本本身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3、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结合,将学生生活和文本整合,读写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推荐原著,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今天余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很适合你们阅读的书,它的名字叫《爱的教育》。它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根据他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的一本书,书中讲述的是一群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们的趣事。今天我们这节课就继续学习书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叫——争吵(板书)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两位外国小朋友谁和谁的事?他们为了什么而争吵呢?

    二、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一)议一议: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1.(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你们觉得我的报复行为有没有嫉妒心作怪?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找出来读读

    (他的笑让我觉得他可能是在笑话我没得奖,所以我才决定报复他,显然这次争吵是我的嫉妒心在作祟。)

    (因为嫉妒,朋友不小心犯的错误,在我看来这是

    因为嫉妒,朋友歉意的微笑,在我看来这是在

    因为嫉妒,一对平时非常要好的朋友最终发生了 )

    一起书写嫉妒

    3.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克莱蒂有什么表现?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他的表现是“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脸红”说明他很生气。“你这是故意的!”“我在外面等你!”说明他很愤怒)

    过渡:“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下面我们来学习5-8自然段。

    (二)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

    1.学生自由读5—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争吵后我和克莱蒂各有什么表现?

    (1)争吵后我的表现。

    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指导朗读,体会“我”的后悔与矛盾心理)

    不安:

    后悔:

    a后悔的原因:“我知道他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b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克莱谛是好人?联系上下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克莱谛是个怎样的孩子?能不能读出来——

    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老师读过这本原著,书中的小克莱谛是勤劳孝顺又爱学习的孩子,他帮家人扛木柴,招呼顾客,学着给家人煮咖啡,在劳动的间隙又不忘复习功课,可以说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而我今天却因为可恶的嫉妒心,故意报复他,怪不得我会如此后悔。

    c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让他后悔不已的话——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啊!

    也许他又想起了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吃饭,一起搞恶作剧的情形了,可惜,今天他们吵架了,克莱谛可能再也不会理我了。多么遗憾啊!多么后悔啊!

    d大家想不想一起来感受一下他内心的后悔。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啊!

    d既然认识到了错误,为什么不去道歉呢?

    (因为他爱面子,觉得有些丢脸)

    此时,他的内心一定很矛盾,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小安利柯心里的小疙瘩吧

    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

    一对平时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却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而闹别扭,一个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后悔不已,另一个呢?克莱谛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2)克莱谛的表现。

    “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克莱谛为什么而悲哀?

    (克莱谛并没有记恨我,而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觉得不可理解,也可能是为他们朋友之间的争吵而感到不值得)

    (3)克莱谛说 “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复他的那句“我也等着你!”两人都说在外面等对方,他们心里想的一样吗?

    (第一次听到他说这句话时,“我”感到不安、觉得后悔;第二次“我”虽然认识到自己错了,心里想的仍是防御,并没有想到放学后主动向他认错。)

    过渡:此时此刻,两位好朋友的心情都是那么复杂,老师讲的功课估计都没有听进去,这一天过得可真是煎熬。

    终于等到了放学。为什么不用等字,而用了挨?(说明这一天过得太漫长,也说明我一心想着放学如何对付他的防御他)一个挨字把我内心的后悔、矛盾、不知如何面对他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那么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9-13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

    1.汇报交流。

    2.赏析重点句子

    3.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4.假如你就是作者,你听到克莱蒂这样跟你说,你会怎样想?

    5.指导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惊讶和高兴之情。

    6.从最初的嫉妒报复到后悔,再到防御,到最后的和好,你觉得克莱蒂是个怎样的人?实际上,他的这一系列心里变化都和一个人的平时教导有关,那个人就是他的 父亲 ?请找出父亲教育他的话:

    投影

    谁愿意来读读,读完可以让同学说说你对哪句话印象最深,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的体会

    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选自《爱的教育》这本书,文中的小克莱谛和小安利柯从当初的争吵到最后的和好让我们受到了爱的教育,同时父亲的话也让我们受到了爱的教育。同学们,我们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感受童年的乐趣,课余有时间大家去读读这本有趣的原著,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作业。

    板书设计:

    争吵

    “我” 克莱谛

    嫉妒、报复 不小心

    不安、后悔 愤怒

    矛盾 悲哀

    和好

    相互谅解 相互宽容

    争吵的课件 篇10

    师生问好!

    师借题质疑,概括内容。

    师:(板书课题)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谁和谁争吵?

    生:他们为什么争吵?

    生:争吵后的结果怎样?

    生:课文写了克莱谛不小心碰坏了我的本子,我想报复他,也碰坏了他的本子,这样我们俩就吵起来了,后来“我”和克莱谛和好了。

    师:这种方法就叫按问题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师讲读第一段

    师:在学习第一段时,老师会教给你们一种读书方法,分三步学习,请注意是分哪三步学习的。

    师(稍停顿):第一步,谁能说说第一段的段意是什么,然后用一个字概括。

    生:第一段主要写克莱谛不小心碰坏了“我”的本子,“我”为了报复克莱谛故意碰坏了他的本子,“我”与他发生争吵。用一个字概括是“碰”。

    师:刚才这一步叫概括段意。第二步进行比较分析。抓住这个“碰”字作第一次比较:“碰”有什么不同?从哪里看出来?

    生:克莱谛碰“我”是不小心的,从他“微笑着”向“我”解释看出来,“我”碰克莱谛是故意的,从“报复”这个词看出来。

    师板书:微笑、报复

    师:再抓住这个“碰“字作第二次比较:“我”和克莱谛有什么不同表现?

    生:克莱谛不小心碰了“我“,“我”火了,骂了他一句。“我”故意碰克莱谛,他气得脸都红了,后来又把手缩回去了。

    师板书:火、骂,气、缩

    师:通过这两次比较分析,大家理解了这一段的内容。第三步:我们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一段中有两处写了克莱谛的话,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生自读

    师指名读

    师:大家回忆,刚才我们是分哪几步来学习第一段的?

    师指名答

    生:(师出示小黑板)生齐读:

    一、概括段意

    二、比较分析:“碰”有什么不同? 表现有什么不同?

    三、感情朗读

    师讲读第二段

    师:请大家运用老师教给你们的读书方法试着学习第二段。

    生自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生:第二段写他们争吵后等着对方时的不同表现。用一个字概括,我觉得用“等”字好。

    师把小黑板上的“碰”字换成“等”字

    师:(指小黑板)抓住这个“等”字默读课文,他们俩都是“我在外面等着你”,这里有什么不同吗?

    生:克莱谛等着“我”是想跟“我”和好,从“悲哀”这个词可以知道,他的心情很难受。

    生:从后面的结果也可以知道克莱谛是想跟“我”和好。

    生:“我”等着克莱谛是想着“防御”。

    师:抓住“等”字作第二次比较,“我”和克莱谛有什么不同表现?

    生:“我”是偷偷地看克莱谛,克莱谛是用眼睛瞟“我”。

    师板书:偷偷地看,用眼睛瞟

    师:只有这一段有第三次比较,那就是心理活动的比较,这段中有很多地方写了“我”的心理活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

    生:五、六、七三个自然段。

    师:“我”的心里是怎么矛盾的呢?下面三个句子,在转折词的前面写了“我”的不少想法,你能 其中的一个完整地说句子吗?

    师出示灯片

    1虽然( ),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2虽然( ),可是“请你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3虽然( ),可我心里却在想着父亲说过的话。

    师:(小结)这段写了克莱谛的心情没有?

    生:(齐答)没有。

    师:但有一个地方可以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哪一句?(指名读)

    师:(出示灯片)从他的表情里面可以看出克莱谛心里可能想些什么?

    师讲读第三段

    师:请大家继续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第三段,同桌讨论,完成第三步。

    师指小黑板,教师提出要求,安排自学;接着按三步检查自学情况,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讲读第四段

    师:(生读第一句)“这件事”指的是哪件事?“我”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父亲?

    生:“这件事”指的是“我”和克莱谛争吵的事。

    生:“我”会这样告诉爸爸:“爸爸,爸爸,今天,克莱谛不小心碰了我,我故意把他的本子碰坏了。后来,克莱谛主动跟我讲和了,我俩又成了好朋友。”

    师:(生齐读父亲的话,并理解意思)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师总结全文,提示中心:学了这篇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请你选择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说一说,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说具体。

    争吵的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把课文读通、读正确。

    2、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词和“嫉妒”等新词。

    3、了解争吵的原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针对性措施

    “人”字新解,导入新课。

    1、板书“人”字。我们在写“人”字时,因为有了撇和捺的团结友爱,互相配合,相互支撑,才使“人”字能够平稳端正地展现在纸上。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正如“人”字撇和捺的书写那样,也必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但是,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一些争吵(板书:争吵),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做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争吵》。

    3、引导质疑。

    ——学生感到新奇,有了学习的兴趣。

    ——预设:要争个输赢;会让着别人;告诉老师,由老师来处理……

    ——齐读课题,读准字音。(“争”是翘舌音、后鼻音)

    ——预设: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人”字新解,是团结友爱思想的渗透,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①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问题请教小组内的同学。

    ②想一想: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检查:

    ①出示生字词语:第一组

    嫉妒胳膊肘骂了哼服侍

    承认缘故原谅瞟我防御

    戒尺高尚毕竟

    第二组(随机指导书写)

    墨水故意报复缩回独自

    不料既然石匠抄写愤怒

    诚心诚意

    ②指名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③读后交流: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读课文,完成要求。

    ——多形式读词语,互相正音,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读准字音,记忆字形,正确书写。

    ——开火车朗读,一人读一自然段,其他人注意倾听,评价。

    ——重要人物:“我”、克莱谛、父亲

    课文讲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以及克莱谛主动找我和解的事。告诉我们要宽容、知错就改。

    互相体验团结互助的快乐。

    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加以引导。

    直击原因,深化感知。

    1、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他们为什么发生争吵吗?

    2、课文哪几节是讲争吵的原因的?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今天我和克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我”真的不嫉妒克莱谛吗?引导学生讨论。

    请学生再读读1——4自然段,再思考思考。

    师追问: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出示“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这句话。

    师问:从这句话你能明白“我”因为什么原因嫉妒他吗?

    师解说:像这样自己没得到,别人却得到了,心里不平衡看不起人家,容不得别人开心,这样的心理就是嫉妒心理。

    问:同学们有过这样的心理吗?

    大家有了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3、“我”嫉妒后是怎么做的?

    4、“我”的报复使克莱谛十分恼怒。如果是你,你恼怒吗?

    5、嫉妒使他们的友谊出现了裂缝,你们认为嫉妒还有什么危害性?

    6、师总结其危害性:嫉妒者常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过度的嫉妒会使一个人脱离群体,失去朋友,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7、克莱谛的恼怒使他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如果你是克莱谛,有没有更好的解决的办法呢?

    8、师:黎巴嫩文学家纪伯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想这对受别人嫉妒的人是一个很好的安慰:“嫉妒我的人,在不知不觉中颂扬了我。”

    9、分角色朗读1——4小节。

    ——学生该说争吵的原因:“我”的本子被克莱谛弄脏了,“我”很生气,故意弄脏了克莱谛的作业本,克莱谛也非常生气,两人约好放学后见。

    ——找出相关段落(1——4),自由朗读。

    ——预设一:

    单纯地认为不是嫉妒。

    ——预设二:

    这就是嫉妒。

    ——找出句子:“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一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他得了奖和他的微笑。

    ——举例说说看。

    ——读出嫉妒的语气。

    ——报复。

    ——肯定回答:很恼怒。试着读读“你是故意的!”这句话。

    ——各抒己见,谈嫉妒的危害性。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读出人物的心理,读出感情。

    “嫉妒”是发生争吵的原因,也是本课教学的着眼点。

    结合课文理解“嫉妒”。

    联系实际理解“嫉妒”。

    发散思维,深度剖析嫉妒心理的危害性。

    尝试怎样去面对嫉妒。

    课堂小结,设置悬念。

    1、这节课,我们着重讨论了争吵的原因,认识了嫉妒的危害性,知道了面对嫉妒者的方法,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克服自身存在的嫉妒心理,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2、请同学们课后再读读课文的其他内容,想一想,如果克莱谛举起手时,老师没来,它会打“我”吗?

    ——回顾本节课内容。

    ——了解问题,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整理学习的内容。

    设置悬念,巧妙地将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

    课后作业。

    完成写字本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化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针对性措施

    引出悬念,导出新课。

    1、上节课结束时我给大家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克莱谛举起手时,老师没来,它会打“我”吗?

    2、师:对于大家的回答,我暂不下结论,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

    悬念又一次延伸,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进口悬念,深化感知。

    (一)走进内心,体会后悔。

    1、争吵后,“我”的内心怎样?

    2、“我”为什么后悔?

    随机出示: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①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的“好”体现在哪儿?

    ②这儿把“绝”去掉可以吗?

    “绝”在这儿有什么作用?

    ③“我”为什么这么肯定地说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④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好这句话?

    ⑤面对这样一位好朋友,作者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他去承认错去了吗?

    ⑥如果你是安利柯的`好朋友,你准备怎样劝说他去向克莱谛承认错误?

    3、在平时,当你认识到自己有错误时,你敢于向他人承认错误吗?

    4、练习朗读5——8小节,体会“我”后悔而又矛盾的心理。

    5、师小结:这几小节,作者通过细致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将自己的后悔而与矛盾写得具体而生动。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学以致用,让自己的习作锦上添花。

    (二)分角色朗读,感受宽容。

    1、分角色朗读9——13小节。

    2、出示:“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

    ①“微笑”这个词在文中出席心安了两次,还有一处,找出来读读看。

    ②这两个微笑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追问:对于第一个“微笑”,你认为该不该笑?(引导学生体会到这时一种善意的微笑)

    师:微笑是人人都喜欢看到的,它常常能春风化雨,使彼此的不快烟消云散。

    3、克莱谛拨开的仅仅是戒尺吗?

    师: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宽容呀!

    4、面对克莱谛的宽容,“我”心里一定是思绪万千,可这儿并没有描写“我”的心理活动,你能运用上面的心理描写得方法,说说“我”现在会想些什么吗?

    “我”的后悔和自责化成了一句话,那就是——

    5、小组分角色朗读。

    6、师:世界需要宽容,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大家才能和谐相处。

    (三)揭开悬念。

    大家现在说说,如果克莱谛举起手时,老师没来,他会打“我”吗?

    ——默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找出句子:“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预设:

    他是一个十分十分懂事的孩子。相关语句: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母亲的情形。

    他是个十分惹人喜爱的孩子。相关语句: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种种情形来

    他是一个十分勤劳的孩子。相关语句: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缘故吧。

    ——不可以。

    ——肯定的作用。

    ——学生联系前面谈到的克莱谛的好,对此做出分析。

    ——学生朗读,突出“好”、“觉”。

    ——没有承认错误。

    ——学生组织好语言,大胆交流。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读出情感。

    ——面带表情朗读。

    ——找第二处“微笑”,练习读一读。

    ——第一个“微笑”制造了矛盾,第二个“微笑”化解了矛盾。

    ——学生展开讨论。

    ——他拨开的不仅是戒尺,还有他们之间的误会,他们之间的矛盾。

    ——揣摩人物心理:后悔、自责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

    ——分角色朗读,再一次感悟。

    ——应该不会,他只是做做样子。

    以悬念为主线,层层剖析。

    以文为本,探究感悟。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巧妙利用教材空白,进行语言训练。

    明白什么是心理描写。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

    给予学生思想上的熏陶。

    学中实践。

    体会教导,明以导行。(合同范本网 WwW.36GH.cOm)

    1、父亲在听了“我”所说的这件事后,是怎么说的?

    师出示出示父亲的话。

    课文中还有几处父亲的话,找出来。

    2、指导读父亲的话,理解含义。

    3、作者做到了几点?他错在哪几点?

    4、读了这些话,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你有什么体会?

    ——读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另一处父亲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自由读读这几句话,思考其中的意思。然后交流:四层

    要知错,是非分明;要认错,第一个伸出手去,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戒尺防御。

    ——分析作者的对与错。

    ——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深入感悟父亲的话。

    组织讨论,学会评价。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

    2、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宽容别人,与别人团结友爱,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

    ——预设:学生的评价是多元的。

    克莱谛:能原谅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间的友情。

    “我”:能知错,是非清楚。

    尊重学生的感受,引导正确地评价人物。

    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作业。

    2、预习第16课。

    ——了解作业。

    板书设计:

    15争吵

    嫉妒——报复——争吵——后悔——和好

    宽容团结友爱

    【争吵的课件(汇编11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