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4篇)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4-04-2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4篇)。

    不容错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精华文章分享给您,欢迎阅读本文并获取参考。当你对一件事情产生新的想法的时候,此时我们应该尽快记录这个时刻。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的反思能力使我们更好的思考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1】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与学生进行自然的感情交流, 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得知识,形成能力以及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有效的课堂教育情境可以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境界,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引起学习兴趣,从而去主动探究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对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融洽关系,创设有效情景。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师生关系好,彼此心里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容恰,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可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形成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尤其是关爱那些中差生。要允许他们在学习中出现错误, 允许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二、设置悬念,创设有效情境。

    设置悬念,创设有效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例如在教“年、月、日”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设置这样一个悬念:有一位老爷爷,他到2008年才过他的第18个生日,你知道他到2008年有多大吗?全班一下子讨论开了,在学生急于想知道老爷爷为什么只过18个生日的原因时,老师向学生出示课题“年、月、日”,并解释说如果学完这部分知识,你就会明白了。这种悬念的设置,令学生兴趣大增,急切地想第一个了解原因,使学生带者炙热的追求随教师进入了认识过程情境之中。

    三、巧设疑问,创设有效情景。

    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成就欲,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会引发学生的热情,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贴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挑战性的宣布,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可以被3整除,不信,试试看?学生纷纷举出愈来愈大的数,老师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学生惊奇了,这里到底是什么“诀窍”呢?学生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活了。当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两组数后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个位上不一定是0,3,6,9”的结论时,教师及时提出:“到底怎样才能快速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等问题,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之中。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是一种艺术,它可以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教师应因时、因地、因材、因人制宜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力求使其积极转化为学生良好的内部心理气氛,这才是最终目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实事求是的精神、严谨科学的态度的学科,同时也是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今年又一次小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幸运的我参加了。在此次的培训中,我学到了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课程内容实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培训内容对我们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有针对性,各位专家的讲解使我对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又有了新的感悟和提高,我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培训,收获的确不小,同时也给自己的教学带来很多新思考。

    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呢?主要是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提出的,教师不代劳。教师在课堂中要抓准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中42-27时,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说算式,再经过交流合作结合一系列玩、说、练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探究,这样不仅学生轻易掌握了所学内容,还启动了其思维。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实际、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数文具;联系实际说说6、7、8、9、10可以表示什么?这样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循规蹈矩走不出封闭的大门,因步自封编不出优美的童话。我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借鉴、学会转化,以期待新的进步!认识到新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反思自己,在反思中提升自己,要开拓视野,改变观念,创造一个全新的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通过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彻底地洗*,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下面我谈一下我的感受:

    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人们一种沉闷古板的形象,因为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予学生无穷无尽的练习题和单调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师的工作也仅仅是在抄教案、上课、改作业之间循环重复。新课程中提到,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小学数学教师拓宽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也将视角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比如,在二年级的“认识钟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讲授课本的内容,有的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样的钟表,丰富对时钟的认识;有的教师带领学生亲手制作简易的钟表,让学生真正感知“时、分、秒”的概念;还有的教师从钟表的认识引申到珍惜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习惯的教育。数学教师除了改善了教学的形式之外,还不断尝试改进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往的数学教师是教学中的权威者,将一个个定理公式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而新课程中强调要让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老师指引学生去探究数学规律,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例如,在四、五年级的“方程”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告诉学生解方程的步骤,而是让学生从实际中产生对方程的求知需要,构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后,再允许学生自主地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尝试解方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所学到的数学不再是机械的、沉闷的,而是有用的数学、有趣的数。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兴趣,从而更喜欢数学。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找到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 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几年的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在与课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远,但是教学改革引发我们深思,使我们蜕变,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引领我走进新的天地。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我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发展思想和方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为了提高小学教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时应该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点,精心组织数学活动,实施有效评价策略,提高数学课堂魅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下面结合自己高效课堂理论学习与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教学中能否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 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新课程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对之作出片面的理解,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只求形似不求神似,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导致了探究性学习的浅层化、庸俗化和形式化。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结构,使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空间组合方式更趋于合理和完善。

    首先,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采用激励性评价,呵护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其次,评价时要注意评价方式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评价的方式应当多样化,可以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为合理的评价机制。”

    再次,评价要有针对性。教师要根据该堂课的教学任务确定评价的主要范围,如计算为主的课,要着重放在对学生的计算评价活动上;以练习为主的课,要着重放在学生的练习效果上。要注意评价的实效性,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要简练、明确、到位,使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防止评价的形式主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3】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楚雄职中 张仕勤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和省教厅的课改要求,有效推进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省教科院于2013年12月5-6日举行了“2013年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研讨暨世行贷款云南职教项目成果推广活动”,为期2天。我作为培训中的一员对这次培训感受颇深。下面我就谈谈此次培训的感受和收获。

    首先,此次培训准备充分,领导重视。开班前省教科院就对此次培训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培训人员提前通知,培训人员的住宿、伙食做了精心安排,培训内容提前做了安排、订购,对培训期间的工作周密的做了计划。同时领导高度重视,开班时省教厅(教科院、职成教处、外资办)相关领导到会,并且作了重要讲话,对此次培训也作了严格要求。培训人员从思想上就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每天坚持签到制度,无特殊情况做到不请假、不迟到、不缺席准时参加每天的学习活动。省教科院领导坚持在一线指导培训学习、广泛听取教师意见。

    其次,培训人员多,培训内容广,讨论时间足,效果显著。此次培训有校长、中层领导和一线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丰富,主要是听取了省教厅成教处处长段剑新《职教现状分析》,教育部新世纪教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会会副主任、秘书长王军伟《职教教学改革专题报告》,腾冲一职中李正洪“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王开洪老师的《说课竞赛的研讨与交流》等。

    再次,通过此次培训充分认识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实行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知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还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改革时间紧迫,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要从你我做起,要从现在做起。

    最后,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如何有效地展开教学有了新的思路。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心中始终要有学生”。因此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认真分析学生情况,这次学习中我对此理解特别深刻。第

    一、备课中教师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第

    二、具体方法是: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设计课堂教学分层、设计课堂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分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同时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是:前景创设——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达标。

    总之,两天我学到了很多,我觉得这是对我的心灵、我陈旧的教育观念进行的一次洗礼,我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新知,充实自己,让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在这次课改培训中我受到很大启发,这将给我今后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动力。我深信自己会在这次教学改革浪潮中不断的成长并有所建树。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改革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4】

    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在这短短的两天内, 我观摩了8位优秀老师的示范课,从中获得了不少的教学经验。8位老师各有各的风格,不同的设计思路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他们对教材的理解、清晰的思路和灵活的教法,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技巧。同时他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理解和掌握教材

    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正确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才能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以最大的收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强震球老师的《认识分数》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是非常到位的,结合图片和练习,引导学生一遍遍说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将它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从根本上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同时,在做题过程中,他不断提问“为什么它们都是四分之一”,“为什么每一份表示的分数不一样”等,引发学生思考,自主探究,一节课下来,教学重难点都被学生内化吸收,效果显著。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但要理解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杜海良老师在讲《体积和容积》时,先是往空杯子倒水,让学生体验空间,为学生正确认识“体积”奠定了基础,再让学生摸一摸桌肚,进一步对空间增加感性认识,最后往水里丢石子,通过“溢出的水多说明什么”概括出体积概念。他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最后验证,逐渐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听了这几位优秀教师的课,使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难点,选准切入点和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上好一节课。

    二、教师要学会思考

    顾志能老师指出,数学知识,往往就是一种规定,思考规定背后的道理,那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一个有追求,爱钻研,会思考的老师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继续好好研究教材,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让孩子们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成长。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


    其实无论我们是遇到什么,从中获得的心得体会更是无价的,心得体会的内容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经过精心筛选教师范文大全向大家推荐了名为“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的文章,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授课老师都有自己的见解,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整理出以下几点和大家共同进行探讨学习。

    一、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需要熟练应用多媒体

    单一的教学手法或手段,很容易使学生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多种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节省板书时间,以直观性强、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优点,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倡大家经常使用。

    二、营造“低压力,高挑战”的课堂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大多数学生只有喜欢这位老师,才会爱听他的课,注意力才会集中,思维也活跃。如果学生从心里厌烦你,你讲的再好,他也听不进去,课堂效率无从谈起。因此老师要注意仪表形象,要塑造良好的人格,要关爱学生,真心和他们交朋友,多与他们交流,让学生喜欢你,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对学生来说,这种氛围让他们精神放松,知道老师永远都会为他们提供帮助,学生更愿意提问以及回答问题,不会感觉来自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压力,有安全感和受尊重感。老师要不断地给学生设置问题,不断地给学生传递期望,引领学生攻克疑难问题。但老师在活跃课堂气氛时要注意不要说题外话,有的老师上课时讲的兴起,肆意发挥,谈自己谈家庭,谈了家庭谈社会,跑题严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进行积极的教导,不放任学生长时间自由支配学习时间

    如果课堂上老师在较长时间内放任学生自己学习,课堂效率一定不会高。老师应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知识进行加工后再传授给学生,不断地给学生下达具体的指令,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有这样,一堂课才会完成较多的学习任务。此外,教学目标是否具体明确,选讲例题是否典型,语言是否简练,板书是否概括、明晰等,也都对课堂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提高课堂效率”是个很大的话题,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决不是三言两语,几条建议就能说明白的问题。以上我的几点浅见薄识仅供大家参考,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在近一段的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是师生的共同提高,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指高效率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时下最需要的,才是顺应局势发展的,仅有课堂效率,提高了,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将“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口号贯彻落实。

    我理解的高效课堂,就是要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讲到底”的旧貌,是在课堂教学中,经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教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课堂教学。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这就要求要我们用热情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教师讲的简便自如,学生学得轻简便松,在简便愉快的氛围下完成课题资料,这样学生才不会有厌学情绪,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景,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此刻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进取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愧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打造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备课方面要准备更加充分,每节课上课前,要自我问自我几个问题: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明白学生到达了要求?这课前四问能够让教师对于课堂有了大概地了解,准备就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在上课时,应当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什么时间学生自我学,什么时间教师开始讲,什么时间开始练,这些都应当做到心中有数。更应当准确把握课堂节奏,重难点精讲细讲。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仅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应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善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我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应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在8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高平市实验小学举行的高效课堂小学英语培训活动。此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见识了新一代小学英语教师的风采,又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

    一、通过听太谷县实验小学杜老师的报告,使我真正明确了高效课堂教育理念,它是一个长效机制,不会出现短期效应。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尽量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以引导者、参和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学生共同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框架,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杜老师讲关于导学案的设计,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教师要注意指导学法,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

    三、杜老师的建议使我充分认识到:

    1、如果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不愿去学,而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2、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要中肯,要切合实际。

    3、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4、质疑问难,搭建探究平台,抓住契机,用心制造"问题场"。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

    5、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获得很大的收获,解决了以前课堂中的一些困惑,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改进提供了指南。

    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4

    这次培训给我带来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与提升。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参加培训的全体老们通过观摩、评课和小组建设等实际操作,从发言的积极性到理论探究的层面,每一个人的心灵切切实实得到了洗礼,精神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老师们真正学到用得着、用得上、用得好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高效课堂培训的目的。

    一、教学目标。

    针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体育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二、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

    第一步,教学任务要明确,让学生感知本节课的中心任务。

    第二步,做好准备活动,让学生理解准备活动的必要性。

    第三步,老师示范讲解,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第四步,学生自己练习,体会成功的喜悦。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站在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示范讲解纠正都是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动作要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渗透,充分体现了老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当然,对于难度大的动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三、课堂教学

    课堂展示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学生技能、动作要领,熟练的一个过程,进行当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对课堂中所示范的动作以及在讲解上要简洁明了,学生易懂易掌握。不要练习太多太难或者枯燥乏味,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展示要有一定的技巧,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展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在一些动作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练再体会,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动作一致为止。

    总之,高效课堂所蕴含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所提倡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对课标理念的全面展示,是研究生成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阵地。

    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5

    今天听过太谷县老师的讲座后我感触很深,如今的课堂应该将学习的权利的真正的还给学生,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更为重要,现将我听后的感受交流如下:

    老师说:“中差生靠老师一个人是教不会的”的确是这样的,一个人经历比较有限,光靠老师一个人能力毕竟不行,如果培养四人小组,让小组长去教的话,会更有效的,而培养有效的四人小组尤为重要,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多训练,多指导,让小组长真正具备领导组织的能力,而小组成员间也应有互相合作的能力,真正做到好帮差,学困生不懂就问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老师还提出要想解放教师,就需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有能力自学,教师才能真正放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老师的讲座,我是这样理解的:学生带着明确的自学任务,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问题设计应有启发性、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问题设计应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体会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这一栏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对教材整体感知,圈划出知识点,对这一课的简单练习试做。体现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实践性。学生独立自学,积极思考,老师不干预,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这样,学生就会千方百计地去理解概念、公式等,就会自觉而且认真地学习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把课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老师还提出了四人小组的一些合作的具体操作:如很有效分组,对小组长如何培训,我觉得可行性都比较强,对有效教学也是非常有用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计划落到实处,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总之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将老师的这种好的方法运用,让自己真正成为有智慧的教师,让课堂更加有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精选


    身为教师要好好准备一份精心编写的教案。通过撰写教案,让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控,写教案真的不难吗?感到迷茫可以看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也许会有所帮助,请您收藏本文以便参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1)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 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

    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2)

    一、情境引入。

    出示风筝,利用角度问题引出三角板,介绍一副三角板,揭示课题。

    二、画一画,探索三角板画出确定度数角的规律。

    1、用一副三角板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呢?

    学生画角并汇报,交流画角的不同方法。

    2、仔细观察这些角的度数,有什么发现?

    三、拼一拼,发现三角板中边的奥秘。

    1、利用一副三角板拼着玩。

    2、两人合作,用两块同样的三角板相同的边重合拼图形。

    A、用两个含30°角的三角板拼图形。(六种拼法)

    B、用两个含45°角的三角板拼图形。(三种拼法)

    比较思考:同样是两块三角板,为什么拼出的种数不同呢?

    3、欣赏资料,了解三角板的产生。

    4、再拼一拼,揭开三角板中边的奥秘。

    5、四人合作,用四个同样的三角板拼图形或图案。

    (1)出示合作要求,学生拼图。

    (2)展示学生作品。

    A、拼出熟悉的图形有哪些?

    B、点评有创意的图案,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四、转一转,想象三角板旋转后形成的立体图形。

    (1)让学生把三角板转着玩,想象会形成什么立体图形?

    (2)交流汇报不同的旋转方法,课件演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摘 要: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是教学目标设计的方式与方法的组合,是连接教学目标设计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因此,它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现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概括出了几点目标设计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全面与简洁;过程目标与终极目标;心理描述与行为描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104-02

    一、全面与简洁相结合

    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要反映全面发展的要求,注重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思想启迪、精神感悟、人格塑造等人的发展目标。这就要求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目标都考虑到。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目标设计也不可能将所有目标面面俱到。因此,如何设计全面而又简洁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就成为很多人研究的对象。有人认为,设计上位目标如学科目标和单元目标要全面,而课时教学目标只要关注知识和能力目标就可以了;也有人提出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只要描述双基目标就可以了”,认为“情感目标其实是附皮之毛”,渗透于其他目标之中的,“无需言传只要意会即可”(刘家宏,2005)。这些意见虽然片面偏激,但是有两点意见是可取的:第一,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该确定基本目标,突出重点目标;第二,关注知识目标。知识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引领着学生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知识技能目标是基础和前提,方法能力目标是工具和武器,情感态度目标是内驱力和政治立场”(白月桥,2004)。因此,双基目标是最基础的目标。

    正因为如此,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建议首先设计双基目标,再设计其他范畴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主要目标,形成课堂教学目标。以四年级上册《简单数据整理》为例,首先设计它的知识技能目标,如知道原始数据与数据整理的含义、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组成、会看简单的统计图表、明确条形图的意义、会填写统计表、能根据条形图回答问题等,其中课堂的主要目标是会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与双基目标相对应的其他范畴的目标,如初步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养成仔细观察和分析的习惯、体验统计图的简洁明了和条形图的形象直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信息意识、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等,其中基本目标为初步认识数据的整理方法,体验统计表的简洁明了和条形图的形象直观;最后将选定的目标整合在一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就可以得出完整的课堂教学目标,如“初步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初步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体验统计表的简洁明了和条形图的形象直观”。

    这种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线制定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前后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整体,在表述上有取有舍,充分体现了目标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的要求。

    二、过程目标与终极目标相结合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预期的结果,因此,教学目标一般描述的是知识和能力发展的终端结果,没有把学生获得知识和形成数学能力的过程纳入目标内容。在目标描述上基本都采用了“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例,过去制定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的教学目标,对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没有多大的意义,形同虚设。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认识到这一弊端带来的危害,突出强调学习过程的价值,认识到经历过程不单单是为了获得知识技能方法这些结果,它还会带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比具体的结果更重要。但是这并不是说结果不重要,实际上新课程还提出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等结果的描述,更要重视这些结果形成过程的描述,使用形成、养成、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仍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目标设计为例,根据过程目标与终结目标相结合的策略,可以将目标制定为“经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形成初步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使目标从结果走向过程与结果的整合,从单一片面走向多层面立体的整合,由静态走向动态与静态的整合,不仅体现了过程目标与终极目标相结合的要求,而且赋予了教学目标以“生命”的活力和意义。

    三、心理描述与行为描述相结合

    教学目标既是教师在教学中调控教学和进行评价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必须具体、准确,目标的描述一般也要采用行为描述,并使用能够观察与测量的行为动词,如写出、说出、指出、比较等。但是,在研制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目标的行为描述并非十全十美,它存在以下不足:(1)有些范畴(如情感、态度、审美、人格)的目标,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是很困难的;(2)行为目标也很难准确地反映隐性目标。如“掌握分数的意义”“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等目标,改为行为描述不是一两句话能表述清楚的。因此,人们又开始关注目标的心理描述。心理描述通常使用一些能愿感官动词,如愿意、乐于、欣赏、了解等,它的优点是概括性和完备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把握教与学总方向的作用;它的不足也很明显,即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较差。为了使目标的完备性与可操作性都得以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描述上,应采用心理描述和行为描述相结合的思路。

    四、多维分析与综合设计相结合

    所谓多维分析,就是依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和目标分类理论的要求,从多个维度(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能力、情感态度)来分析课堂教学目标。所谓综合设计,是指对教学目标的不同层面(如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和学生发展状况的不同层次进行通盘思考,并对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多维分析与综合设计是制定教学目标两个很重要的方面,缺一不可。多维分析保证了教学目标多元性与均衡性,综合设计保证了目标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保证了不同层面的教学目标与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前后连贯、动态整合、形成合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既要进行多维分析,又要进行综合设计。

    依据多维分析与综合设计相结合的策略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简便易行,教师只要做到“从宏观上把握,从微观上分析”的要领即可。例如,制定“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从宏观上了解它所属的内容(空间与图形),知道上位目标(单元目标或课标中的具体目标),了解学生的特点等,然后从微观上进行分析:从知识技能维度上分析,它的主要目标是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从过程方法能力维度上分析,主要目标是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形成初步空间观念和操作能力;从情感态度维度上分析,主要目标是获得探究经验和成功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综合,就可以得出教学目标:“经历长方体特征的探究过程,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获得数学探究的经验和成功体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操作实践能力。”这种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设计思想,符合人的认识规律。设计出的教学目标,维度全面,叙述简洁,前后连贯,有效解决了目标片面冗长、前后脱节等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4)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论文

    成功的课堂提问,能起到风趣生动、平易亲切、启人心智、催人奋进的作用。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对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具有显著的功能。通过提问,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作为科学教师,设计提问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准确性和新颖性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服务于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提出的问题是否准确、新颖,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问题本身合理、准确,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知道应该运用哪些已学的知识来回答,从哪些方面回答比较完善准确。如“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问域过大,学生不知答到什么程度,会把学生的思路导向歧途。若将问句改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这就很具体。

    提问不仅要准确,还要在准确的基础上求新颖。所谓有新颖,主要是指提问要有新形式,不是老生常谈,内容要新,使学生听后趣味横生,跃跃欲试。如,比较以下两个问题:“蚯蚓是怎样通过体表呼吸的?”和“为什么下过雨后蚯蚓会大量爬出洞穴?”这两个问题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前者易导致死记硬背,后者在联系实际中让学生活用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朝着规定的提问内容的目标进行归纳、总结。

    二系统性和巩固性

    提问的系统性是指教师要遵循自然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提问,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系统的、内容巩固的科学基础知识。

    按照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和教材的体系设计提问,在所提问题之中隐含教材内容的联系和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如“预防近视”专题可以提以下5个问题:

    (1)眼球的'构造是怎样的?

    (2)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

    (3)何谓屈光不正?

    (4)如何矫正近视眼?

    (5)预防措施到位是否一定不会近视?提问时要抓住重点、难点,突出关键点,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复渗透。提问时还要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组织。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步步深入。

    提问要注意巩固性。所谓巩固性,就是让学生回忆和复习已学知识,不断地巩固和积累前面所学过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掌握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如在讲“生殖种类”一节时,教师讲完无性生殖的几种方式后,提问:“什么叫无性生殖?”学生往往只把课本上现有的原话重复一遍,好像真的懂了。于是教师再提出“无性生殖是否产生生殖细胞?”“产生生殖细胞的一定是有性生殖吗?”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去理解无性生殖的两种情况:一是不产生生殖细胞,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另一种是产生生殖细胞,但不需要两两结合,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三变式性和多样性

    所谓变式,就是围绕同一个概念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叙述提出问题,使概念的本质更全面地暴露出来。采用变化题型、改换实例、隐蔽条件、转移思维方向等方法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大脑皮层各中枢积极参加活动,防止形成定势思维,而且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有很大裨益。

    多样性包括形式多样性,如口头提问、文字提问、实验提问等。回答形式也可以是泛问泛答、一问一答等。选择对象的多样性和问题材料的难易多样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问题的难度既要照顾全班的普遍接受程度,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对待,真正做到分层教学。所提问题的题型多样化,有思考题、讨论题、练习题、实习观察题等,还要允许学生答案的多样性。

    分析、综合、评价三类问题能刺激学生产生新知识,答案往往不是惟一的,属于高级认知问题,如“白开水、纯净水、矿泉水、蒸馏水哪类水更适合我们,为什么?”“地膜覆盖能提高作物产量,但是也会造成‘白色污染’,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应当废除?”在教学中,教师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高级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教师不可强迫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框框来回答,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允许有发展、有创新。

    变式性和多样性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变式的问题通过多样的形式和题型加以配合,显得更加新颖、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题型包含变式的内容,显得更加充实、活跃。

    四连锁性和启发性

    连锁性是指针对一个重点、难点,首先提出一些较大的问题,然后再化为若干个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就如一条锁链上的小环,环环紧扣,最后使大问题得到解决。如“简述长骨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这是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也是《骨》这节教材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学生不容易回答,教师可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化整为零、化难为易,提出若干个小问题:

    (1)骨的基本结构是哪三部分?

    (2)骨膜有哪几种重要作用?

    (3)骨质分为哪两种?分布怎样?

    (4)骨髓位于何处?有什么功能?人的一生中,骨髓有什么变化?这样依次提问,最后归纳综合,形成系统的全面的知识。

    启发性提问,主要是给学生指出思考问题的角度、方向和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风格。因此,自然科学教师应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周密设计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问题、研究问题。通过启发性提问,启发学生的联想,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把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移栽在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头几天发生干萎现象,但是不久这株植物又逐渐恢复原状,是何道理”?学生一时不能回答,可引导回忆植物生活必须的元素有哪些?哪些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大量元素?植物吸水和放水的条件是什么?提出这些“含而不露”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求启而即发或渐发的作用。

    五灵活性和实际性

    针对学生中读书不求甚解的现象,设计一些灵活性较强、跌宕起伏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所谓灵活性,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灵活应用已有的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复述。但是,绝不意味着超纲离本,偏题怪题。具体来讲,所提问题不应在书本里轻易找到现成答案,而是可以在书本里找到答案的源头,或是材料在书外、原理在书内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推陈出新,有独到的见解。

    提问要密切联系实际,要把课本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生产实际、自然现象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要这样,学生才能获得较为完整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如讲“消化和吸收”时,可以联系实际提出以下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1)平时所吃的食物中主要有哪几种营养成分?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偏食?

    (2)为什么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的运动?暴饮暴食好不好?

    (3)有人说: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是否正确,说明其中的道理。这些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正确回答就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了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六科学性、趣味性和检查性

    教师在提问时首先应该遵循科学原则,考虑问题提出来是否经得起科学的检验。如果提出的问题有科学性的错误,就会误人子弟。在遵守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还要考虑趣味性。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他们就能进行积极思维,探索求新。检查性的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提问来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和积极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并能增强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区别、联系和运用的能力,使获得的知识印象深、掌握牢。

    总之,各类提问都必须贯穿“诱发思维,诱导思维”的要求,应该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获得的知识逐步深化。同时,应考虑到,若学生回答有困难,用什么方法进一步启发其思路,让大家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另外,所提问题应有机动性和应变性,有些问题是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根据教学活动情况临时设计的,意图是为了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中解放出来,摆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5)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主题图)在这些物体的面上有哪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其实这里还藏着一位新的图形朋友,(课件抽象出角)谁知道它们叫什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角

    1.摸一摸,直观感知角特征

    (1)(出示三角尺)三角尺上有角吗?在哪里?(学生可能会用手指尖指某一点)老师把这一点画在黑板上,问:这是角吗?(不是)那角是什么样子呢?拿出你的三角尺,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先把你的小手放这里按一下,看手上留下什么?(一个小坑、一个小点。)是的,这儿有一个点。

    那我们从这一点往这边摸,什么感受?(直直的)

    再从这个点往这边摸呢?也是……?(直直的)

    同学们,我们摸到的就是角。

    (2)刚才我们已经用手摸到了角,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刚才你摸到的角的模样。

    师:请睁开眼,屏幕上这几个角以及刚才咱们所摸的角,他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生:都有一个点和两条直直的线(课件分别闪烁顶点、边)。

    (3)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角的特点,下面老师就依据你们的发现把屏幕上的角请到黑板上,小朋友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画。

    师示范:首先画一个点,接着从这一点引出一条线,这条线怎么样?(直直的)然后再从这一点往另外一个方向再画一条直直的线。

    师: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了,而且为了更清晰地表示一个角,通常我们还会用弧线来给角作上标记。

    2.学一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很早以前,数学家们就给角的各个部分起了好听的名字,我们一起到数学书上找找看,把你找到的答案告诉你周围的小朋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顶点、边、边)

    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师:由一个顶点引出两条边就组成了角。

    3.辨一辨,巩固角的特征

    师:老师这儿还有几个图形,它们是不是角呢?

    4.数一数,图形中的角

    师:下面我们来变个魔术,请大家盯住第一个图形,变!变成什么了?(三角形)三角形上有几个角呢?我已经知道其中一个,另外两个角在哪里?

    还有几个图形朋友也吵着要来上我们的数学课,他们都说自己的身体上也有角,咱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

    师:三角形有3个角?四边形有几个角?五边形有?追问:六边形呢?十边形呢?是的,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5.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出示主题图)图上还有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上也有角?

    6.做一做,创造角

    (出示材料:一根吸管、一根皮筋、一张圆形纸、2根小棒)

    思考一下,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做出角。(学生活动,小组汇报)

    (二)比较角的大小

    1.感知角的大小

    老师也用小棒摆了两个角(课件出示),角1和角2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为什么角2大?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活动的角,怎样让它变得更大?(把角的两边张开)怎么让角变得更小?(把角的两边合拢)

    小结:看来我们要使角变大,只要把角的两边张开,要使角变小,只要把角的边合拢。

    2.比较角的大小(观察法)

    老师又做了一个角(出示),请拿出你的活动角,做出一个比它大的角。你确信你这个角比它大吗?为什么?

    做一个比它小的角,你确信你这个角比它小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

    师:我们用眼睛看就能比较出大小,这种观察的方法在数学上经常用到。

    3.比较角的大小(重叠法)

    做好一个角同桌比比看,谁的角大?确信?有人不太确信(选大小近似的两个角)。哪个更大呢?(不同意见)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我们确信哪一个角大吗?

    师:当我们用眼睛观察,难以判断大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把这两个角重叠在一起比一比。

    4.比较角的大小(边的长度)

    这儿还有两个角(出示红、黄角),哪个角大?

    (1)老师要帮帮红角(剪短黄角的边),这样红角就比黄角大了吗?为什么?

    (2)(拉长红角的边)这样呢?

    师: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

    (3)(课件出示放大镜)这样红角就比黄角大了吗?

    (4)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它吗?

    师:这说明角的大小其实只和什么有关系?

    5.比较角的大小(捉迷藏)

    辨别两组角的大小,每组只露出角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猜测哪个角大,并交流想法。

    三、欣赏总结,走进生活

    回顾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欣赏角(组图)。

    师:关于角的奥秘还有很多,只要你们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那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板书设计:

    [课件系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考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那么,优秀范文的优秀模板有哪些呢?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课件系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考”,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说,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同步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且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笔者所在的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实施课改已近五年,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们从陌生到好奇、认同、尝试,又从熟悉到困惑、研究、再实践。一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题里已“破茧而出”,飞向“自由王国”。然而,还有些教师仍处于“量”的积累之中,未生成“质”的飞跃。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把握不准确、理解不深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技巧运用不到位、掌控不自如,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改进的问题。为此,作为教研员,笔者近来听课后都要与老师们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进行合作研究和共同反思。

    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表现”

    1.任教低年级数学的刘老师的诉说:

    “小组合作学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了,多次尝试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首先,学生间的合作不够和谐。我将全班分成15个4人一组的合作小组,每组都有推选的或指定的组长。我要求组长督促组员轮流发言,针对问题一起思考想法解决,细心倾听和热心帮助别人发言,使小组学习在互帮共学、和谐发展中进行。但是孩子们做起来就不一样了,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全班有5个小组出现这种情况,合作学习就不能顺利开展了。”

    “其次,班级人数过多指导困难。我班共有60名学生,编为15个学习小组,一节课合作学习的时间少则5分钟,最多12分钟。在我深入到一个组指导时,其他没几个组在继续进行,每次指导3组就得‘收兵’了。从学生的课桌上慢慢直起腰,我已满头大汗、口干舌燥,无奈地望望班里的学生,除了刚被指导的那个小组的学生在看着我外,其他小组学生都各忙各的,好不尽兴。”

    2.任教中年级数学的张老师的诉说:

    “知道合作学习很重要,想多尝试,让学生从中受益,使师生双方都喜欢它,可往往事与愿违,当我提出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后,教室里便一片嗡嗡声。”

    “一是爱说的使劲说,不说的始终不说。有的组只有一人在发言,其他人默默地听,产生不了碰撞交流的效果。”

    “二是各说各的,不听他人说。有的组乱哄哄的你一言我一语,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是说着说着就跑题。有的组围绕主题说不了一会儿就跑到题外,借机扯闲话,到小组代表汇报发言时,吱吱唔唔、结结巴巴,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四是听着听着就霸权。当一位同学说出自己的观点后,语言霸权者马上予以反驳,直到那位同学无话可说为止,甚至当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时,恶语相加,不会协调,于是告状声四起,破坏了课堂的学习氛围。”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表现”

    笔者多次听课时的观察:

    1.准备不充分,流于形式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不充分,表现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思想上准备不充分,没有很好地理解《课标》精神、分析教学内容,没有合理地预设合作的契机、安排合作的环节;另一方面是操作上准备不充分,没有异质分组,没有为讨论类合作学习设计合适的讨论题,没有为操作类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足够数量和品种的学具,包括记录合作学习过程和成果的报告单、记录表等。似乎两三张课桌拼靠在一起、学生4-6人围而坐之、教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一下”“小组讨论讨论”便是小组合作学习了,似乎两三次这样的合作学习就是一堂“课改课”了。表面上看热热闹闹、熙熙攘攘,实际上学生或茫然无收获,或争吵偏主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要求不到位,作而不合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不到位,表现有两种。一种没明确宣布要求,一种没及时宣布要求。学生对“合作些什么?”“怎样进行合作?”“我在合作时做些什么?”以及时间限制、竞争条件、展示准备、汇报要求等不明不白、不问不听,加上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于是各“作”各的,你不想与我“合”,我不愿与你“合”,使小组合作学习作而不合。

    3.时间不充足,合而无质

    时间不充足,是指教师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值达不到合适的长度。很多教师在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后,只过十几秒就宣布停止,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更不要说“几个来回,相互启促”或“几经碰撞,生成共识”了,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合而无质。一般来说,小组进行较复杂数学问题的讨论交流或操作探究至少需要5-8分钟,即使是较简单的数学问题也不能少于2-3分钟,再少,不是给小组合作学习釜底抽薪、煮成夹生饭,就是给教师一个警醒,这样合而无质的“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必要安排吗?

    4.指导不及时,合作无果

    指导不及时,是指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不能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点和引导。表现有二,一是有的教师在讲台上等待或做自己的事,好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己无关,看上去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了,但教师成了失去主导作用的旁观者;二是有的教师下组察看似隔岸观火,盲目巡视如蜻蜓点水、不能及时介入调控,任凭活动放任自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和质量心中无数,使合作无果、学生无获,难道主体突出就势必要主导淡出吗?

    5.评价不到位,合作低效

    评价不到位,是指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不能给予积极有效的褒奖和激励。有的教师在各小组汇报时一味说“很好”或单纯说“这一组最快”,不能敏锐地判别、及时地引领。误导学生的浮躁求速,扼杀学生的不同意见。只关注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忽略学生在活动中的个性反映,只注重合作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奖励合作学习的汇报者,忘却小组学习的合作者。评价主体单一、形式单一,评价无形中变成了一种甄别过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能高效吗?

    二、 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老师们的思考和对策

    1.任教中年级数学的张老师的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是‘合作’也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

    “作为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实施,要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教学过程展开、科学评价运用等全程把握。合作过程既提倡小组的‘共学’,又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教师既不能干预过多,又要提供有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2.任教低年级数学的刘老师的对策:

    “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还真要动一番脑子,他们本身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要慢慢来,要从头教。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看表演,我就以表演的形式做了示范。”

    “我邀请3位学生走上讲台,4人围坐讲桌四周。我说:我们4个人就是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老师来当组长,我们一起学习,请其他组的同学认真看,一会儿评一评我们学习得好不好,开始!”

    “当我发现1个学生一直没说话,她平时就不爱说话,我就对她说:于娜,你是不是有更好的想法?怎么想就怎么说,说得好我们听你的,说得不好我们帮你,来!试试吧!于娜抬头看了看大家,终于开口了。”

    “小组合作学习模拟快结束了,我对全班同学说:现在请大家评一评我们4个人学习得好不好?各小组都动起来了,有的还在交头接耳,有的已经发表评论了。”

    “二组组长说:刚才你们一起学习得很愉快!”

    “五组组长说:伍维松遇到了困难,大家都帮他想办法,这点很好。”

    “一听组长这么说,我赶紧因势利导:是啊,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就是大,以后在学习上还会遇到很多困难,等待我们用集体的力量去想办法、去解决。看来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很重要,大家想想对不对?请继续评一评。”

    “三组组长说:老师,我还发现你们小组四个人都说过话了,不像我们组,李玫不敢说话,我们要她说她就是不说,王硕要抢学具,我们劝也劝不好。”

    “我又深入引导:看来你很想让李玫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很想把合作学习搞好,对李玫和王硕,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就像我们三个人帮助于娜一样,尤其是组长更应该带头这样做,相信他们会和你们一起好好学习的。其实,老师刚才要大家看一看、评一评我和3位同学合作学习,就是要大家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不能争抢、不能吵闹,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今后的小组学习我们就这样做,能做到吗?”

    “能!声音洪亮极了。”

    “对于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像伍维松啊于娜啊,当他们有了一个可以归属可以信赖的学习与合作的小组,学习的需求可以及时在组内得到满足,减少了班级群体的压力,也间接解决了课堂上时间不够用的问题。而那些较为出色的孩子则在学习活动中懂得了帮助别人,更明白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孩子们的学习心理更趋健康。”

    3.任教中年级数学的叶老师的心声:

    “听了她俩说的,反思平时做的,我想到了小组评价的重要性。其实,我们一直在讲要重视孩子们的发展性评价、全程评价,而小组评价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些希望能在全体同学面前发言而展现自己的孩子,便会将眼光内投,提高自己在组内的学习质量,以期得到小组的良好评价。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教学效率也好,因材施教也罢,在大班额的集体中,都将得到良好的发展与体现。”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以往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思想,将孩子们置身于一个新的、自主的学习天地中,同时又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合作与探究的单位,学习与评价掌握在了他们自己手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这一刻生动起来,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笔者与老师们的反思和共识

    1.分组,应该合理

    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即异质分组。由于每个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产生了全班各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内部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实践证明,同质分组弊多利少,它容易养成学生盲目自信或过度自卑的心理,而异质分组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合作小组的人数,我们建议4-6人,根据大班教学的实际,7-8人也未尝不可。一般来说,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学习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

    2.分工,为了合作

    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没有规则、没有分工的合作学习很容易成为“自由市场”,嘈杂无序,合作难以见效,教师难以驾驭,活动难以正常进行。有的小组中的学生,对合作只有浅层次的理解,在他们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组学习等于合作学习”,因而,在小组活动中,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尤为重要。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当各小组在汇报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不同的学习成果、相互评价和相互欣赏时,也体现了组间的一种有序分工、一种合作依赖。

    3.交往,需要互动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各个阶段,要针对学生只“交”不“往”或“不互”“不动”、只有合作学习的“形”而没有合作学习的“神”的现象,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主动交往,掌控了小组活动的进程。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主动交往,增加了合作学习成功的概率。学生在教师留给的合适的学习时间与开放的研究空间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必然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互相影响,互相启迪。小组在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围。

    合作学习可以是多边互动的,合作学习的互动方式可以是多向的,交往对象也可以是多维的。

    4.教师,明确角色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从以前的“大包大揽”到把舞台留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事事,相反,教师要担负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因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方面,某些时候比起学生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

    “学习的导师”包含“知识的引领”和“活动的组织”两个方面。前者即给小组分好工或指导小组分好工,协调好各小组之间的关系,维持和促进小组研究活动能够持续进行。后者即启发和点拨每个小组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个研究课题或研究方式,指导和帮助每个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寻找解决的途径。合理的活动时间安排、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具有参考价值的合作程序,都是保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基础。

    “合作的伙伴”包含老师也以学习一员的身份进行研究或参与研究,并向学生展示研究结果。学生见此定会惊讶,惊讶于老师的介入,那样悄然无声、水波不惊,惊讶于老师的技能,那样超凡脱俗、炉火纯青。在不经意中,老师很自然地成为同学们的一名合作伙伴,师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觉中对问题的认识渐趋全面,对知识的理解也渐趋深刻。学生惊讶和奇怪的是心目中居高临下的老师怎么也会像一名学生那样去完成一项研究任务?他们随之而来的肯定是兴奋是激动。学习路上多了老师这名特殊伙伴的陪同,他们不再寂寞,不再无助,也不再灰心。这时的老师与其说是一名伙伴,不如说是一股力量,给了他们不竭的研究动力,伴随着他们走向成功。

    “交往的对象”包含学习上的交往对象和情感上的交往对象。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互助互爱、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更把小组合作推向广域的学习情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开阔的时空中进行,人际交往就更具多维性和互动性。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是一种对峙的交往,而是一种和谐的交往,教师已经是学生中的一个重要对象。而且对学生来说,研究之初,他们需要得到指导。研究之中,他们需要得到帮助,遇到阻碍或困难时,他们需要倾诉和鼓励,获得成功时,他们需要肯定和欣赏。学生与教师的交往沟通,已不限于认知领域,早已扩展到情感、态度、技能的范围。

    5.评价,指向过程

    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和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采取一定的评价措施和多样的评价形式,包括用语言、眼神、体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表示欣赏,用纸质的小星星、小红花等物品进行奖励、表示肯定。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适时适度的评价,突破了课堂教学中只关注结果的单一评价模式,呈现出多维交叉、有机融合的特点。从评价方式看,有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在每一小组汇报后,既有学生“评委”发表意见,又有教师即兴点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在肯定、欣赏、激励、引导中,学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悄然获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润,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欲望,不仅出色完成眼前的学习任务,而且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综上可见,实验区的不少教师已经学会从理论的高度、理性的角度重新认识合作学习的涵义,已经学会从合作学习的内在规律来反思合作学习的现状,来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

    在课改实验深化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合作学习将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数学课堂也将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

    参考文献:

    1.杨九俊主编《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6月版。

    2.张行涛、李玉平著《走进校本教研》,开明出版社,20xx年11月版。

    作者简介:

    陈瑛,女,1956年出生,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教科所所长、数学教研员,从事数学教研工作十年。已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5篇,获省级市级一、二等奖论文9 篇。20xx年以来,领衔国家级课改实验课题子课题的实验;参与编写正式出版的《小学数学教学新论》《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两书,撰写其中书稿6万余字;在市、区作各类讲座14次,各类培训50多课时,听课指导近千节,指导几十节课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成功教学或制成光盘公开发行,指导12篇优秀教案分别被人教社出版的1-4年级各册数学《新课标教案》选用,指导十几位教师及青年教研员的论文在国家级获奖和发表。20xx年被评为全国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先进工作者,20xx年被评为芜湖市课改实验先进个人,为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的基层实验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7篇


    当我们受到事情的启发的时候,写心得体会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也不难。心得体会中,你所想即为你所写。质量优秀的心得体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考虑到你的需要,我们特地编辑了“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

    如果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美好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

    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帮助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生命就像一种回音,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经过学习,我认识到高新课堂的重要性。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通过反思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认真学习校本培训。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在很多情况下,自己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还不足,这样就影响和制约了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反过来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认真备课,尤其要认真备学生。平时自己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试想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认真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自己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这样的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今后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

    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时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时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这一最终目标。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本期我校组织教师进行听评课活动,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以及高效课堂的充分利用,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学会老师所教的知识。为了更好的开展高效课堂教学,使其进一步发展,确保每名教师在课后得到深刻的反思,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模式化

    现代课堂需要改革创新,落入了模式化的套路。低年级的语文课应该比较有趣味,但也出现了走同一模式的趋势,一般模式是:激趣导入课文学生初读课文设疑自探学生自学师生合探课文拓展延伸练习。中高年级的语文课老师也不在逐段分析讲读课文,而是以朗读教学统领课堂,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学生评议,教师范读,学生揣摩,或者有一名学生读,其它学生闭上眼睛脑海中思考课文所讲的内容。让每名同学都动脑筋想课文中的画面,老师一边引导,一边让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些话成为了语文课的主流用语,还原同学们的本色。

    2、全方面培养

    我觉得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自尊心很强。所以教学时就应该注重学生的心里特点和接受能力。我是一名二年级的语文老师,由于平时我的语速太快,教学时也没在意,虽然讲了一大堆,却只有十几个好一点的学生明白了,剩下的大多数同学稀里糊涂,其后果就是好的越好差的越差,难怪学生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在这一点上张老

    师就比我做的出色,她很善于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和语速来讲课,一步步很扎实。虽然慢一点,但班里的学生都明白了。所以永远不要被几个优秀学生的表现迷惑,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用能使最差学生明白的话和语速来授课,才是明智之举。

    3、学中玩、玩中学

    让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的乐趣所在。将“玩”引入课堂,让每个孩子动起手来,在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使学生对这种活动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求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将“讲堂”转化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成生动活泼的游戏,手脚并用,让学生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快乐,让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边玩,一边学,“玩中学”玩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4、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出现在学习过程中。一开始组织实施时,学生会因缺乏方法而显得生疏,有时课堂特别乱,难免会出现乱说乱叫,为一道题大吵大闹,秩序混乱等状况。为了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教师必须进行恰当地引导。提倡学生“口语交际”小组合作交流,每个成员都有说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成员在交流时让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当然,学生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小组合作交流的质量才会得到逐步提高。

    5、共同备课、听课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也是教师教学研究最重要的场所。传统的教研课是这样安排的:学区听课,安排一位教师上一节课,这位教师独立备课上课。在课后开展评课活动,大多数教师对教材不熟悉,或者体会不深等。发表一些空话好话,针对以上情况,我校采用了教师共同参与互动的方式。同课多人备,同课多人上。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只有准备充足,才能有打胜仗的信心。对同一个上课内容,集体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一名教师执笔,备出评案。实施教学后,课后反思交流,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这样,每一位教师都是这节课的设计者,都是这节课的反思者,都有很深的体会,交流发言自然切中要害。同一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让不同风格的几名教师同题会课,你上我听,我上你听。课后执教者个人反思,集体评议时,大家可以有深刻的发言,有更深的理解。

    总之,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日常教学活动,与别的教师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发现自己或别人在教学设计中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别人的缺点对自己也许有很重要的启发作用,它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料。我们设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找到教师反思中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明确教育教学反思的内容,探求教育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

    课堂是学校与人的主要场所,是教师传导受业,展示才华,培育人才的天地;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锻炼自我的乐园;是师生互助,共同进步的集体。每一名教师都在课堂上倾注了一生的青春和热血;每一名学生都在课堂上,注目着前程和未来。教师的愿望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学生的理想是在课堂学习中得以放飞的。

    课堂的组成,笔者认为分三部分:即主导个体——教师、主体群体——学生、其他物具。在这三个部分中,前二者缺一不可,没有主导的群体,可能很盲目;没有主体的主导个体,可能无所侍从。主体群体需要主导个体的组织、引导;主导个体只有在主体群体之中,才能展示自我,完善自我。这说明二者是相互的。构成课堂的物具,是师生教与学的辅助用具。教师借助教具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利用一定的学具,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的目的。最早的课堂形成,也许仅有一师一生,仅有简单的物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体制的逐步完善,课堂物具的种类,已从简单的石子、木棒、竹简发展到书本、课桌、铅笔,以至今天的影响、电视、多媒体。这些物具的发展,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加强师生素质与创新实践,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课堂的形成和建立的最初,主导个体和主体群体之间产生了相互活动。最主要的是教与学的活动,即课堂教学活动。最初的原始课堂教学活动,也许是一师一生的课堂教学过程,师生所在简单的场所便谓之课堂了,也就象父与子、母与女在家庭中教与学的过程,他们把卧室、客厅,乃至美丽的大自然谓之课堂了。这说明只要是一个聪颖好学的人,课堂无所不在。

    二十一世纪初,教育体制在时代的进步中改革发展,课程改革在实践中前行。从而,在丰富课堂组成的同时,给课堂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启示,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活动,怎样打破传统,顺应时代,适应课改,体现创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改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近年来,走进课堂和参加观摩课、公开课的机会较多。思考中认为新课改要求下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困惑,多是普遍意义上的,共性的困惑。

    一、注意平时的口头习惯

    部分教师上课时,有的口头习惯还是较多,如: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知不知道等,这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口语,是一种习惯性的对话,不是具有启发性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的语句,实际是一种提问式的灌输方式,其实没有改变传统,只是改变了形式,没有改革创新,只是氛围活跃的一种方式。

    二、表扬夸奖过多

    在有的课堂中,尤其是公开课、观摩课表扬、夸奖较多,我们提倡尊重教育、赏识教育的情况下,表扬和夸奖要适度,问题回答的精彩要表扬,回答的不对或不完全对,要从辨证的角度,给予鼓励和鞭策。简单的问题一味表扬,正和一味体罚一样是不可取的,一味的表扬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另外,课堂上的物资奖励,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或反作用。物资奖励对小一点的孩子来说,很有乐趣,但也会常而无趣,又会出现为了要物资而踊跃,没了物资就不踊跃的现象。对大一点的学生来说,奖品小,无济于事,奖品大了,又不现实。学习是一种乐趣,乐趣来源于对新事物的探究与发现的成果。表扬、夸奖、奖励只是一种激励手段,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年龄特点,恰当的运用。

    三、分组探究式学习难以普及

    新课改要求组织、引导学生利用几人一组的学习形式,进行合作,启发学生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为了活跃课堂,融洽师生关系,追求分组合作形式的同时,忽略了时间短,内容多,重形式,导致轻质量的行为,对合作学习中问题的难易、内容的多少、程序的分析、过程的简易等,没有进行细致的思考。往往是分组合作所分析、讨论的问题过难或过易,问题的思索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不够深入,分组的形式相对固定,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认为分组后,学生只要思考了,就是探究了。教师要思考学生的学习差异,感情差异,个性差异,均衡分组,激励、引导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有充分发言的机会,达到共同探究的效果。我参加了20xx年省级物理年会的公开课,其中的电路一课的分组探究,教师布置完论题后,部分优秀的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没用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就开始了合作,而且合作的较好。可是中等以下的学生就成了听众。从而导致学生间缺少平等的交流、沟通的机会。交流的内容和书本上的基本没什么两样。真正发现和书本上内容有所不同的学生,却往往是善于实践和思考的人,但也要有充分的思考时间。

    四、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运用情况

    新课改要求广泛运用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探究。但不是每一学科,每一节课都必须进行探究。探究式教学不能强加硬套到课堂教学之中,画一个苹果,唱一首《小夜曲》,读安培表,什么是三角形等等都要进行探究吗?一些从听与讲中、在阅与读中、在理解与思考中能掌握的问题,就不用强加硬套了。学习方式的广泛应用是好事,但生搬硬套,泛泛应用,是浅层而庸俗的。

    五、课的准备是不是充分。

    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准备好一节课。如果讲的是公开课,师生则准备充分,教师精心选课,制作课件,学生唱、练、演、说。注重过程,讲究设计,关注实效,试讲多遍,“包装”精美。与平时上课大不相同,由于学生多班额大,课节分配的科学性,学校的条件和管理等因素,导致教师部分教师平时的授课压力大,工作繁重,根本没时间精心设计,在说每一节课都想公开课那样上也不太现实。但我们要凭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已有的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教学也是一种劳动,没有充分的准备,那是会很累的,甚至无从下手,不能收到很好的劳做效果。

    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较少

    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其中社会的影响、家庭的熏陶、教师的引导、自我的把握起着决定的作用。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所以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熏陶和感染。再优秀的学生也会下滑变质的。如果略差一点的学生能得到教师的引导、熏陶和感染,也会在教师的启迪下逐步走向成功。但说来容易做来难,尤其是初中的学生,步入初中时,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虽没固定,但以形成一定的习惯,由于其在小学受到影响,在家庭受到熏陶的不同,使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所不同,部分学生不良的习惯难以改变,加之教育与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同,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个人因素等,导致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淡漠化和习惯化。

    课堂教学活动注重形式与过程,是新课改要求的一个教学环节,但也不能绝对形式化,过程化,要正确处理好形式、过程、实效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真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教育。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3

    近年来,基础教育已经由“应试教育”逐步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转移。但是,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局限,很多中学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仍然为了高考成绩,采取题海战术,最终导致学生厌学,缺乏兴趣,处于被动地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我们不否认高三物理针对高考的复习很重要,也很枯燥。但是,笔者认为从高一物理教学开始就开办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加深记忆,为今后高三的高考复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物理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物理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指导生活,改变世界,创造世界,不应当变成呆板式教学,而应当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下面就谈谈我在以往教学中开办“家用电器”第二课堂活动所取得的经验和心得。

    一、高中开“家用电器”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助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1.开办“家用电器”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我们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就表现在家用电器的应用与普及上,功能各异的家用电器给人们的生活、娱乐增添着无尽的光彩,使人们的工作、学习效率成倍地提高,现在家用电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用电器的大范围普及也向人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如何在这琳琅满目的家电产品中挑选适合并且自己满意的产品?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些家用电器?如何排除简单故障使其正常工作而避免因极小的问题去频繁地找售后维修?这是人们生活中常碰到的问题,也是生活在科技时代的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常识。

    由于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科技转化为产品进入市场的周期越来越短,其速度超过人们在这些方面知识、技能的积累和增长。由于发展的不均衡,不少人包括我们的学生还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甚至许多大学毕业生还缺乏最起码的物理常识,这就需要从高一开始进行物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和实验中已发现从高一到高三,同学在这方面知识与技能都很欠缺,也从他们的勤学好问中看到同学对这些知识的渴求,因此开办了“家用电器”第二课堂。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实际的生产和生活。在高中理论基础课之外,开展一点家用电器的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增加一点常用家电的原理、维修、选购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增强一些生活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适应现代化需要,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这将有助于他们用物理知识来处理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并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我们的学生最终将走向社会,成为家电产品的消费者。在改革大潮中,涌现出大批优质名牌产品,但也不乏劣质假冒产品。厂商与消费者之间为消费者权益的争吵与斗争一半出在家电产品上。提高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识别真假的能力,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无疑是对假冒为例产品的有力遏制,也是对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的有力支持。

    2.开办“家用电器”第二课堂的可行性

    现在初中和小学大部分都开设劳动课或者劳动值日班这样的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内容,而劳动课中有一部分内容就是家用电器常识。除此之外,初中物理教学也涉及到简单的电学知识,也有一些简单的电学演示实验,有条件的学校还很好的开展了初中物理学生操作实验,这为高一开始就开办“家用电器”二课堂活动打下一定基础。

    “家用电器”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活动课,其内容本身决定了这门课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老师可以将平时课堂涉及的知识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实现知识的再现,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达到老师即讲解又同时做示范表演,学生即学书本又动手实地操作的目标。这样在教学中能充分调动老师、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人的特长与爱好。通过这一教学,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与素质,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4

    新课标背景的数学教学有新的理念、新的要求、新的目标、新的思路。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几乎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认识到数学教学必要性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课堂”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主要方法如下:

    一、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用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三、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四、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五 、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六、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七、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八、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5

    这一册教材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些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都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教学工作,用的是老教材,今年作为一名新新学者,是边教边学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下面提点我在教学中对新教材的一点看法:

    1、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加深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意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新教材图文并茂,文字简洁,语言流畅,起点低,坡度平缓,注意与旧的联系,出发点建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并通过复习巩固,以旧引新,扫清认知障碍,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拾级而上。在引入新知时很有特色,往往从一个生活实例或一个小问题为切入口,引发学生新旧知识的冲突,唤醒学生对学习的欲望,但是有些例题还不一定非常贴切。

    7、教材增强了实验性,操作性。

    8、课文中穿插许多图表,数形结合,直观形象,便于抽象概念,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

    9、新教材在适应学生差异方面很有特色,删掉了繁琐的计算题及多步推理的论证题,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拓宽了知识面,选入了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紧密现代化生产,生活的习题。

    但是,不到不之处是:个别练习题与例题内容不配套。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6

    通过学习《课堂教学艺术》的培训,我获益良多,从这个培训学习中让我知道了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艺术感,也学习了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着手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当然,这一个培训学习也让我自己进行了反思,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我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等等方面,都是需要鞭策我自己学习进步的动力。以下是我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所思所想:

    一、精彩的开始是一节课成功的奠基石。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头,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不仅是一节课的序幕,揭示本节课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也是抓住学生胃口的“头菜”。如何吸引学生来进入我们的课堂,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投入参与课堂,这都是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需要着重思考的地方。自然流畅、富有吸引力、直切主题、生动有趣,这都是课堂导入的艺术魅力所在。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取设置一定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所预设的环境中来顺其自然进入课堂教学;也可以采取设置疑问的方法,给学生留下悬念和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比赛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绪下走进课堂教学……这些都是成功的课堂教学艺术,而这些成功的课堂导入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来因地制宜,制定相适宜的课堂导入方案。

    二、精彩的提问是一节课成功的催化剂。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课堂上的提问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多形式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课堂上的提问,我们可以检查到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甚至可以推动促进学生的生化,达到课堂生成。当然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学问,不是每个环节每个内容都需要提问,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进行提问,而是要抓住重点和关键处来提问,需要学生思考掌握的地方来生成问题,根据每个问题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学生来提问,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表现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的同时,需要在对课堂教学每个环节进行预设生成,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并且层层深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三、富有艺术感的语言是一节课成功的润滑剂。

    课堂教学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来作为引导者指导学生进入每个环节的学习,而在这其中教师的语言就起到关键的作用。每个环节的实施需要教师的语言准确地描述,让学生能清楚明了地知道每一个环节是怎样的内容,自己应该如何去做;每个细节需要教师的语言生动地表达,能吸引住学生跟着教师走,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内容需要教师的语言形象地点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准备地把握,精炼准确、生动而又形象、富有激情而又优美、标准而又诙谐幽默,点燃整个课堂的气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而要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富有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需要自己在许多细节上进行精琢细炼,不断地学习充实,才能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教学艺术效果。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7

    唱歌教学,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有效的地开展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堂教学,今天的九节课给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如何唱歌教学来看唱歌教学,我的感悟有以下几点;

    从教师的层面来看;

    一是;注重教师的综合实力的培养。今天的《欢乐颂》这一课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在教师的综合实力中,如果把教师的钢琴伴奏能力,唱歌能力等称为教师的“硬实力”,那么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想,则是教师的“软实力”。我们在平时可能更加关注教师硬实力的较量。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更应该关注教师的思想,也就是应该提升这种软实力,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思维方式,重新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且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认真解读教材,克服机械的唱歌教学的局限性。

    二是,努力做一名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能够在各省、市脱颖而出的执教者,他们选择的课题,有的具有本地或者本民族的特色,或者是自己擅长的一方面,他们的音乐方面的综合素质很好,应该说每节课都凝聚了许多人的汗水,并且在教育教学中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应注意选择自己的划。在这些优质课的示范引领下,制定适合发展的计划,做到有方向有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型,多上课,朝自己确定的目标迈进,既有大目标也有小目标,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从学生的层面来看:

    一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这次现场展示课可以到:教师的教学思路一定要清晰,怎样设计一节课,每个环节的设计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用什么样的手段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都要做到胸有成竹,环环相扣.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让学生处于自觉的状态,把活动和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孩子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自我解惑.

    二是关注每一个孩子。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的更轻松.有的再唱歌教学中采取分组配合的学习方法,考虑到了分层教学,教师对教学过程中表现好的孩子给予肯定,今天的《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再这一点上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与此同时,找准讲授的起和角度,才能用不同层次的任务适应不同层次的学习,才能确定交流对话的长短,促使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今天在唱歌教学《勇敢的鄂伦春》中,教师用鄂伦春语xinaye随歌曲为音乐配上伴奏,使枯燥的训练鲜活起来,让孩子愿意学,同时也丰富了歌曲教学.当然还可以有更多的方法,如弹舌、击掌等形式多样。我们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想象,去创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充分的理论认识与深入的实践反思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愿参加此次活动的教研员、骨干教师和学校的领导,能够重视唱歌教学,我们要在自己的主阵地上,通过课堂主渠道,重视唱歌教学,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如天使般地去歌唱吧!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汇总


    收获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案已经成为教师上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学过程的运行科学、有序、有效,确保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已经为您准备好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希望这个建议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认为不错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谈话: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商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5)三个人一共用多少元?

    2、揭示课题。

    提问:同学们不但提出了许多的问题,还列出了算式。请大家观察这些加减法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谈话: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问。

    谈话: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先试一试,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思考过程。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教学例1的第(2)问。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再进一步追问: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题,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吗?

    学生计算后,再要求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然后提出把计算结果化简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和归纳。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组织机交流。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3、完成练习八第1题。

    4、完成练习八第2题。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5、完成练习八第3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学得怎么样?

    五、延伸。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提出了许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其中,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剩下的问题下节课在继续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2)

    一、创设情境,统一标准。

    1、(电脑显示)故事情境:珠宝在哪里?

    出示黑猫警长图,认识他吗?黑猫警长是破案的高手,让我们一起来跟随黑猫警长破案。

    2、为什么白猫战士没找到珠宝呢?小朋友来分析分析看。(学生分析原因。)

    3、说明:

    “白猫战士”脚长,“一只耳”脚短,正是因为它们度量的标准不同,所以同样走5个脚长,量出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说明:在度量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长度单位。

    二、统一标准,建立表象。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厘米。厘米就藏在小朋友的尺子上。请小朋友拿起尺子,看一看,(实物投影学生尺)瞧,这样的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师剥下1厘米:0-1)

    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把1厘米的小棒模型请下来。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

    2、初步感知1厘米。

    (1)游戏:和1厘米交朋友。

    接下来,我们就和1厘米来交个朋友,看谁能很快地记住1厘米有多长。(学生操作)

    (在黑板上贴出1厘米)你觉得1厘米这个新朋友怎么样?

    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找一找,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先找一找,再用小棒比一比验证一下。

    交流展示。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方格的一条边大约1厘米等。

    3、用1厘米测量。

    橡皮的长度大约有几个1厘米呢?请小朋友四人小组合作,用1厘米的小棒量量看。

    汇报交流,引出尺子。

    三、观察尺子,认识厘米。

    1、认识尺。

    尺是量长度的工具。对比你手中的尺子,它还少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

    A、数

    尺子上有哪些数呢?我们把他们请上来。

    B、刻度

    这些长短不一的竖线就叫刻度。0所对的刻度就叫刻度0,1所对的刻度呢?

    C、cm

    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在尺子上一般用英文字母cm表示。

    2、认识1厘米。

    (1)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尺子,先仔细观察,再用铅笔尖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如: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说明:像这样,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1)1厘米我们会找了,2厘米你也能找一找吗?

    (2)你还能在这把尺子上找到几厘米呢?同桌指一指,说一说。

    (3)全班交流。

    说明: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四、动手实践,学会测量。

    活动情境:小蟋蟀跳远比赛。

    1、量几厘米。

    (1)小蟋蟀们至少要跳过几厘米才能过关呢?(学生动手测量)

    (2)展示交流:你从刻度几量到刻度几?(刻度0-3。)

    (3)想一想: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什么?

    2、量大约几厘米。

    (1)3只小蟋蟀分别跳了几厘米呢?小朋友来量量看。

    (2)认识大约6厘米。

    说明:2号和3号的长度都不是正好6厘米,但是很接近6厘米,我们就可以说是“大约6厘米”。

    3、画几厘米。

    (1)学生画7厘米的线段。

    (2)交流:你从刻度几画到了刻度几?

    (3)同桌互相检验。

    五、巩固拓展,活化应用。

    1、用断尺量。

    小蟋蟀的尺子断了,用它还能来量长度吗?怎么量?

    2、变式练习。

    宝盒里的项链有多长?你是怎么看的?

    3、学习估测:奇妙的“身体尺”。

    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回顾:小朋友,今天这节课咱们和谁交上了朋友?关于这个新朋友你了解了些什么?

    小结:我们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在尺子上刻度0-刻度1的长度是1厘米;还知道有很多物体的长度是大约1厘米。

    2、游戏:眼力大比拼。(学生动手操作)

    3、拓展:在长度单位这个大家族里,厘米只是其中的一个成员,还有很多成员等着和你交朋友。其实10厘米的长度就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把10个这样的长度单位连起来,就又得到一个长度单位。这些长度单位叫什么名字呢?它们有多长呢?和我们今天认识的1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留到以后的数学课上再来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

    2、通过教学中的游戏,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并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整体与部分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抢答游戏复习10以内的加法(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

    1+2=

    3+2=

    5+2= 3+1=

    5+1=

    7+1=

    二、情景导入,揭示连加含义

    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

    教师: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明明,明明是个爱劳动的孩子,瞧,明明在干什么呢?(呈现65页第一幅情境图)

    三、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师(出示5+2+1):这个算式读作“5加2加1”学生齐读算式:5加2加1教师:5+2+1怎么算呢?先想一想,再和前后桌说一说教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先算5+2=7,再算7+1=8教师重复,边说边在算式上标出运算顺序,完成如下板书

    教师:

    5、2、1各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5表示先来的5只小鸡,2表示后来的2只小鸡,1表示最后来的1只小鸡

    教师:8表示什么?

    学生:8表示一共来的小鸡。

    教师:你们看明白了吗?

    四、巩固练习,动手操作

    摆一摆,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出3根。共拿出了几根?列算式说得数。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五、拓展练习

    小猫钓鱼

    送花花回家

    六、总结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4)

    一、故事引入

    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阅读书本P112鸡兔同笼的故事,能用你自己的话表述一下题目的意思吗?

    二、探索新知

    1、阅读P113例1,根据书本提示,会用列表法求出鸡、兔各几只吗?

    (完成课本表格。)

    2、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能列式解决吗?

    (会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自己动笔,尝试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只数的问题?

    (有困难的可参考书本P114)

    4、用假设或者解方程的方法解决P112“鸡兔同笼”问题

    (1)方程解:(2)算术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解:假设都是鸡。

    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2×35=70(只)

    2x+(35-x)×4=9494-70=24(只)

    2x=4624÷(4-2)=12(只)

    x=2335-12=23(只)

    35-23=12(只)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5、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

    ☆友情小提示:

    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

    6、阅读P114阅读资料,了解下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115“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P116练习二十六第1--5题。

    2.拓展提高:练习二十六第6、7题。及P117“思考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XXXXXXXXXX(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考之二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多阅读范文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考之二”,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着现实和长远的价值意义,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浪潮,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将生活经验等同数学思考;用引导演示替代自主探索;将优生主唱视为合作交流等现象,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典型案例与反思。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对课程改革精神的领悟程度,教学实践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并不能很好地统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指老师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及物质设备等使学生得到发展,同时教师也获得相应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目的是使学生和教师获得共同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不只是数学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而是全面的发展。包括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教师在让学生发展的同时,自己也要有一定的发展,如老师的师德水平的提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提高,教育学生的经验,教学行为及自主教学经验的积累。

    (2)过程就是教与学的统一。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和作用被夸大,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过多的考虑自己的教。其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体现教师教的有效,而是表现在学生学的有效。学生学的有效,取决于教师是否立足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多种数学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

    (3)结果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及独有的学习风格。

    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歧视差下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这也正是新课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的重要思想。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体现在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生的相互尊重、理解、帮助,能正确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能扬长避短,展示自己。

    目的、过程、结果既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教师只有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才能保证小学数学课堂的效果。

    在小学课堂中,教学具体表现如下:

    (1)开放性。

    是指教学行为是灵活的,计划仅是行动的参考,授课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境灵活多变选择和组合教学行为,教学反思《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典型案例与反思》。开放的教学行为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究精神的发展提供空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学生能依据自己的能力,来寻找适合的数学学习方式。就如我在教学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一课,这一课讲授的内容就是小数乘法。上课时我没有让学生直接按书上的条件和问题来解决计算,我先是让学生自己观察主题图,用图上所告诉的数学信息来自己提出数学问题,解决你所想解答的问题,问题是开放性的,学生进行思考解答从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比封闭性的设计,使学生从较大程度上拓展了思维空间。

    (2)双重性。

    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教与学的有效统一,教学过程与结果的有效统一,数学情感与数学知识的有效统一,教师的教与学双方面都要发展,但在实际活动中总是强调学生发展。如我在教学二年级北师版数一数一课时,里面有一环节让学生数共有几个小正文体时,大部分学生都会从正面横着一排一排的数,再一层一层的数,我如果能适时的启发学生,你还有别的数法吗?让其尝试,尝试中会使学生发现,还有别的数法。学生探索的过程既深化了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又拓展了教师的教学视野。

    (3)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需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认识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学生的科学认知,做到全面关心呵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使课堂成为每个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时,我就采取自主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摆一摆,创造一些规律,并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

    (4)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关键因素,小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教师要精心设计一定的数学教学情境,使学生潜在的,无意识的学习需要上升为外显的,有意识的学习需要。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点搬家》一课,我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创设快餐店的情境,为新知识做好铺埑。在教学中通过设疑猜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如:当学生观察发现四个小数中的小数点位置移动时,相邻两个数是10倍关系,很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很乐意继续探索下去,在主动的学习环境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练习,设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适当控制学生活动范围,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通过示范,回顾旧知识提供线索和反馈等方式,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应给学生提供讨论、合作、交流的平台。如,在教学《小数点搬家》一课中,学生获取了小数点向左移动时会引起小数缩小的变化规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讨论探索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点也会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见解,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还应组织好学生本堂课的一些反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9篇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语文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9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语文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

    课堂教学改革实训经验

    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和市县教育局的课程改革要求,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为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南山办事处于2011年7月28日举办了为期12天的“南山镇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培训班”。作为培训的一员,我对这次培训有很多感触。下面我就讲讲这次培训的经验和收获。

    首先,培训准备充分,领导重视。开课前,课堂就本次培训做了大量工作。提前通知培训人员,精心安排食宿,提前安排好培训内容,精心策划培训期间工作。同时,领导也高度重视。开课时,南山镇政府、教育局、教办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并对本次培训提出了严格要求。培训人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每天坚持签到制度,无特殊情况不请假、不迟到、不缺勤,按时参加日常学习活动。教办领导坚持在一线指导培训学习,广泛听取教师意见。

    其次,培训师多,培训内容广泛,讨论时间充足,效果显着。培训对象包括小学中层领导和一线骨干教师,南山中学和军龙中学全体教师,以及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培训内容丰富,小学以参与式教学为主,中学有“临沧一号”“二、六、二”课堂教学模式和观看国家特级教师课堂记录(如如:如何上好课?如何备课?如何上好课?等等),有的老师还进行了电脑培训,大家通过看课记录

    以小组形式对学与教模式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最后分别制定了语言组、数学组、英语组、物理组、政史地理组、生化组等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数学组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终确定为:边邵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2·3·2)模式,其含义是:抓紧两个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形势分析),实施三类课程(新课、实践课、复习课),注重两个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学模式的引入,是我们数学组全体成员精诚合作的结果。领导通过验收后,这必将成为我们今后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也将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

    再次,通过这次培训,我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发展,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在现代教育理念和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实施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只有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学科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改革时间紧迫,课堂教学改革要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最后,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如何有效开展教学有了新的思路。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教师心中永远有学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仔细分析学生的情况。在这项研究中,我对此有深刻的理解。

    第一节教师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区别原理

    ;发展原则。

    二、具体方法是:深入研究学生,找出教学的出发点;设计作业分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同时,我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也有了深刻的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前景创造——独立、合作、探究——能力遵从。

    总之,这次课改培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将为我以后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动力。我坚信我会在这一波教学改革浪潮中不断成长,不断取得成就。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

    经验

    南山中学周朝阳

    语文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

    本次培训搭建了一个平台,一个同龄人交流的平台。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优化教育资源,是新教师学习的机会,也是老教师新旧教学理念碰撞融合学习的机会。理论知识充电;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我的工作肯定会比以前轻松。

    每场专题讲座都那么精彩!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培训班。课堂上,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唤起我的内心感受,更引发了我的反思。在这场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中,我得到了专家思想的精髓和理论的精髓。这让我意识到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其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尤为重要,对语言艺术的兴趣也不容忽视,因为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事物来吸引他们。努力越集中,教育就可以教得越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每一堂课都那么珍贵!令人耳目一新。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不是现代教育方式下的多彩世界,而是课堂教学实效倡导下真实、扎实、朴素的课堂,无时无刻不在渗透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 “简汉语”的丰富内涵,一堂汉语课,名师的智慧汉语,名师的简汉语,引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汉语课程标准有意识地突出“汉语素养”。中国文学的内涵非常丰富。它以汉语能力为核心,是汉语能力与汉语知识、语言积累、思维与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综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把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放在首位,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培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生活态度第一。同时,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达到上述目标后,知识的获取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和参与欲望。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在生活中,让学生巩固知识。

    听完特约老师的讲座,回想我平时的课堂教学,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和改进。让我从自己做起,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我实践和持续改进。向书本求教、听专家讲座、听名师课、取长补短,都是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做准备。一切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实践,为了新世纪教育我们的接班人,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培训期间,我将利用我所学到的知识来改进我的教育教学。尤其是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让我在实践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参加小学语文培训会,我对小学语文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我觉得这次培训很好,对我小学语文老师也很好。教学的引导作用,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好,教学方法更加创新。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做专家学者型教师,使我可以有小学中文。具有前瞻性的教学知识。

    作为汉语教师,自身的汉语教学能力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一是要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让自己不再肤浅;第二,要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让自己不再受阻;最后,我们要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让自己不再简单粗暴。由此,我想到了一位教育专家提出的“教师十二法”:培养自己的声音,让自己有魅力;培养他的语言,让他变得有趣;培养他的眼睛,使他富有表现力和丰富;培养你的表情,让他看起来高大上;培养你的行为,让他规范自己的职业;培养你的知识,让他有如泉涌的感觉;培养你的脾气,让他变得可爱;培养你的个性,让他光鲜亮丽;修自己的心,使他平静而美丽;培养他的气质,让他不凡;修炼他的灵魂,使他崇尚圣洁;培养自己的生活,让他阳光快乐。汉语独特的表意特征赋予了文字多姿多彩的生命,词句的咀嚼和品味是欣赏文字的关键。如果没有词句的锤炼,没有“唱一个词,断几根须”的执着探究精神,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失去应有的“中国味”。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文字的应用,词句都像是在咀嚼橄榄。它们越细腻,回味就越甜。同样的文字,对于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因此,一个成功的汉语教师应该有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因此,我们要更加珍惜“海西培训”所创造的机遇,与专家同行交谈,在对话中反思,在对话中成长,努力寻找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道路,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个性。

    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心得

    参加本次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观摩了几位优秀教师的课堂,有幸听了汇报的专家。我觉得我收获了很多。帮我解决了很多教学中的困惑,也为我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首先,好班的标准更加明确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好班的标准。即: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 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也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反映当年的教学目标。

    2.看教学内容。 只是把课文当作教学内容吗?我们应该以课文为例,找到三点来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 查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活跃,包括适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看引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中。

    4.看教学效率。 是否省时高效。

    如果你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你就有了上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出阅读教学的方向

    1.新课标与实验稿的区别。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与原实验稿有什么不同。从课程理念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兴衰、更具体的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指出阅读教学要做到:“省时高效、集成简单”。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在工具性和人性之间,有一种人性化的倾向。

    (2)教学目标分阶段不明确,均侧重于分析内容,越位、进球不准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靠中年级、中年级靠高年级、高年级靠初中的现象。有的老师把汉语课变成文学鉴赏课。教学内容分析繁琐,对年度目标缺乏深入把握。

    (3)词汇教学普遍被忽视,应该做到理解应该知道的,写应该写的,积累应该积累的,解释应该解释的。

    (4)阅读教学没有找到起点,没有抓住重点,浪费了过多地挖掘课文内容,往往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5) 口号太多。小学语文要以语文教学为主,提倡百花齐放。

    (6)儿童阅读没有被提上日程。

    结合我平时的汉语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在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确实存在,应该真正引起我们汉语教师的思考。

    3.如何开展阅读教学

    (1)继续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总的总结是低年级的目标是:巩固单词识别和正确书写;能够正确地大声朗读;在背诵中积累单词和短语;敢说敢写。初中的目标是:具备初步的识字能力,写得好;加强阅读和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落训练,过渡到章节;多读书,多积累;表达自如,有内涵,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懂,讲清楚。高年级的目标是具有较强的读写能力和词汇能力,并且能够写得漂亮;能够朗读、默读、略读和浏览;在词句练习的基础上加强作文训练;能写笔记作文、想象作文和应用作文;在讨论中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 (2)掌握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要增加阅读量,要经典;以课文为例进行语言训练。应从文中提供的语言材料中确定三点。既有语言训练点,又有能力训练点,还有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记住,语言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语言。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过分依赖课堂阅读,将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少,无法产生质的变化,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汉语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生活的有益启示。

    (6) 教师要时刻学会反思。通过反思,我们才能进步、发展和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Part 3: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进步,就像“问运河,才有活水之源”。"这就是我参加本次工作坊培训后再次深刻领悟的道理。

    首先,我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发展,我的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听完专家的报告和讲座,了解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长发展的新要求,符合时代发展,对教学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技巧和方法。专家们的专题讲座和精品课程,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实用的教学技巧,适合当代初中生的教育教学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背景介绍、情感刺激、语言品味、寓意和机智的诠释等,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充满教学个性和文化气息,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和自由。专家们对议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教学建设的思考,无疑为我们在一线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为以后的教学用水。 .我深感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更要成为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不断地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发展;反思和评价,经常进行案例研究,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和一种追求,让你拥有先进的课程改革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你的教学能力;教育实践,在讲课中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其次,对经典案例的分析,拓宽了我的视野。

    作为一名汉语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是全面系统的汉语基础知识。在我的学习中,我每天都有感觉,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有惊喜。听完专家的精彩讲座,我在脑海中重生,在灵魂中洗礼。通过专家的指导,进一步了解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和反思,我准确掌握了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种文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了解和掌握汉语教学的新方法、新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尤其是在讨论交流的部分,让我了解了国情下语言课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们通过教学实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增强了我对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

    第三,专家讲座提高了我对教材的把握和设计教学的能力。以往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细,课堂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课堂教学基本过程有片面的认识建议,导致部分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 ,教学过程中对教与学不够重视;结果,学生的中国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升缓慢,情感熏陶不深。通过专家的讲解,我真正了解到,目前的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考核评价等方面,都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有必要深入学习教材。只有通过个性化整合重组,教材才能轻松使用。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按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能力、持续学习能力;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联系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够充分呈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清晰地“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数量要合理,梯度要适当,要注意学生性别的差异。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坚定了我对课堂教学的信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让我明确了课堂教学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在将来。第四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培训体验 我参加了这次培训活动,观摩了几位优秀教师的课堂,有幸听取了专家的报告,感觉收获颇丰。帮我解决了很多教学中的困惑,也为我指明了未来的方向。通过学习,我更加清楚了好班的标准。即:看教学目标的制定。一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也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反映当年的教学目标。看教学内容。不只是把课文当作教学内容吗?我们应该以课文为例,找到三点来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看教与学的过程。检查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包括适当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习,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中。看教学效率。是否省时高效。如果你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你就有了上一堂好课的条件。指出了阅读教学的方向以及新课标与实验稿的区别。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与原实验稿有何不同?从课程理念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兴衰、更具体的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指出阅读教学要做到:“省时高效、集成简单”。

    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白了阅读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并继续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总的总结是低年级的目标是:巩固单词识别和正确书写;能够正确地大声朗读;在背诵中积累单词和短语;敢说敢写。初中的目标是:具备初步的识字能力,写得好;加强阅读和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落训练,过渡到章节;多读书,多积累;表达自如,有内涵,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懂,讲清楚。高年级的目标是具有较强的读写能力和词汇能力,并且能够写得漂亮;能够朗读、默读、略读和浏览;在词句练习的基础上加强作文训练;能写笔记作文、想象作文和应用作文;在讨论中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掌握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要增加阅读量,要经典;以课文为例进行语言训练。应从文中提供的语言材料中确定三点。既有语言训练点,又有能力训练点,还有方法习得点。请记住,语言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语言。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过分依赖课堂阅读,将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少,无法产生质的变化,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汉语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生活的有益启示。教师应始终学会反思。只有反思才能进步、发展和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第五章:小学教师语文课堂能力提升培训的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汉语课堂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宣化县嘉家营镇明德小学这次参加语文课堂宣化县小学教师能力培养。培训过程中,专家和老师们以深刻、睿智、幽默的见解让我有了清晰的认识,用生动的案例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进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在与校友的交流和研讨中,大家一起思考,各抒己见,收获颇丰。整个培训过程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通过培训得到的一点心得:

    我。启迪心灵,净化心灵的尘埃

    作为当代教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教育者、人生的导师、引导者的道德。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优秀的道德魅力,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更有效地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培养学生、教育学生,做一个快乐的老师。听完专家们的精彩报告,我洗刷了心中的尘埃,深感作为老师,只有“爱”是不够的。只有与时俱进,恪守师德,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尊重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称得上合格的教师。

    二、专家引领,拓展语言视野 语言是旋律优美的乐章;这是一张暖色调的图片;是一种生活,精彩而时尚;一份责任,任重而道远。在这次培训中,我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开阔了我的汉语视野,让我对汉语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在语文教学中学到了阅读教学、作业教学等非常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使我对语文教学方法有了很好的了解。新的认识。

    三、勤于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古人云:教而知难,知难而后能。自我提升。发现问题,就反思,反思之后,再砥砺前行。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教师成长模式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核心因素,是一种教研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工作和思考的思想家和研究人员。勤于反思,善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整体质量。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每一位教师都要增强责任心,用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灵活的策略,把反思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冷静下来,勤于反思,善于反思,并借助反思,系统地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不断使自己从传统走向现代,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跃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下课后走出教室,静下心来反思:我教了这堂课的学生什么?学生们学到了什么?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方式?分析总结课堂上的问题,形成书面材料。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进步了,教学也变得更精彩了??

    这个训练结束了,但是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没有结束。用收获、洞察、信念和热情,创新教学岗位,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语文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培训心得

    2018年6月13日,有幸参加了在我市举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培训会,并参加了我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培训会。几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值得我学习。

    一是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

    重视学生阅读教学,提倡多角度、多角度创意教学。阅读,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是在教学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通过课外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活动。在讲授“探碧螺春”的时候,全班大部分人都有学生介绍在课堂上搜索到的碧螺春知识。学生学习积极,学习灵活,自主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第三,在课堂上,使用鼓励性的评论和积极的评价有很好的效果。 教师努力营造轻松、民主的评价氛围,让学生轻松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教师要注意及时发现和捕捉学生评价的亮点,抓住机会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任何地方。心。

    最后,教研室周老师的总结引起了我的思考。中文是一门艺术。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把握好汉语学科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教学质量的监控。低年级的教学要做好示范工作,重视孩子的一些规范,高年级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了汉语教学的魅力。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在未来的学习中,我需要重塑自己,提升自己,探索完善自己。 ,使他们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胜任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经验

    桑雪华

    首先,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十年来,课堂教学的改革只是零敲碎打,没有实质内容。老师们仍然专注于讲课和讲课。老师怕学生自学时胡说八道。 ,因此,老师们满屋子,认为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

    二、建设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自觉的学习态度。教学时,自觉主动地学习教育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师生默契合作,同伴团结合作,和谐民主,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同学、教师、学生互动、学生互动、共同参与,努力让每一个课堂都成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分为预览、演示、反馈三个部分。即10+30+5时间模式,教师每节课占用5-10分钟,学生要保证30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上课时间为5分钟。预习部分是在黑板右上角写下本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学习。演示环节,一般在老师的指导下,先进行小组演示,交流预习成果,然后进行全班演示。学生不展示,错误率不高的展示,老师要及时评价。反馈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之前的课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检测。这个环节特别突出了弱势群体,进一步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看他们是否能实现三维目标。这个环节主要是利用好练兵的策略,

    1 练兵强兵,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高效课堂的一般模式是五步三查。 “五个步骤”是根据指导案例自主学习,找出学习难题;围绕谜题学习,分组学习,寻求帮助;示范;以小示威暴露的问题为基础进行大示威(全班示威);学生返校,整理学习案例,整理纠错书。 “三查”是检查自学的进度和效果;检查小演示中的问题;使用配对检查让每个学生通过考试。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直接参与者;教师应该被称为“指导老师”、“大同学”;讲座应称为“课堂学习”和“引导学习”。

    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坚信“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一定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决心尽快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大胆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高效课堂的实施

    在新课改下,我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小组作业后如何保持学生的纪律?现在的学生合作意识差,自控力差。 目前合作学习,但合作意识不明确,不代表合作学习。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学会自学、学会阅读、学会自己完成作业、动动脑筋解决问题、并且能够通过书写或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教育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同时,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来体现自己的主体

    2、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必须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改改变了教师原有的角色,新课改也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相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会激发自身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和创新,一定会让学生朝着“学以致用”的最高目标迈进。相信我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努力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上不断创新。

    语文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5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学习体会

    为贯彻教育部《教育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和区教育局的课程改革要求,切实有效推进港南区新课程改革为提高教学和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港南区教研室于2014年8月13日举办了为期一期的“港南区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培训班” 3天。作为培训学习的一员,我对这次培训学习深有感触。接下来,我将谈谈我在这次培训中的感受和收获。

    本次培训包括第一批教改教师和第二批教改教务处全体教职工。培训内容丰富,小学以高效课堂学习为主,让我体验了全新的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本质是体现“有效”二字。如何回归“效率”的本质,还是要把握好教材,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过程,让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最好。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能不能大胆放手,能不能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教育的最高境界。目的是不教,也就是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因此,作为义务阶段的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任重道远。

    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有效教学,如何学习成为最快乐的学生。

    我。高效课堂教学的印象

    (1)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传统课堂教学:老师认真讲,学生认真听,学生为老师的教学服务;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带领学生,学生到头来不认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毫无疑问,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让教师转变角色,退居幕后;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培养。可以说,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的、主动的行为,而准备、展示和反馈都以学生为中心。

    (2)对学生的生活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愉快的课堂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终身学习,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生成能力、表达能力。

    (3)用欣赏的眼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神层面上是否有什么东西影响和感染学生?这也是我最期待答案的问题。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从人格的角度尊重每一位学生”。虽简单,却一针见血,道出了教育教学的真谛。老师不歧视每一个差生,让差生因自卑心理而得到安慰。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往往是学生的参与。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有学习的自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那么一切成功都不是问题。然后有一些具体的措施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比如,通过分组学习,组长负责每天检查学生的预习和学习掌握情况,让每天学到的知识能够及时巩固。

    未来,我将发挥高效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未来的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特色。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力做到:

    1.让学生做好预习,预习不足就不能上课。 在为学生做准备的时候,我应该给他们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自己构建一个初步的知识结构。

    2.开放课堂和自学。 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随心所欲地活动——身体上、情感上和精神上。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潜能和才能,开展小组学习、自主学习、结对学习、小组学习;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直面疑惑的学习能力。让课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做,形成积极、争先、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

    3.教学要面向整体。 过去,教学只关注好学生和一般学生,而忽略了差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利用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承担部分教学任务,使他们成为初级教师,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加强士兵”;好学生带动中学生,中学生带动差学生,学习氛围浓厚。

    通过我的学习,我在过去的课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大胆学习好的经验,改变课堂模式,改变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同时。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在课堂上的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探索知识,努力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最后,通过本次培训和学习,使我对如何有效教学有了新的想法。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教师心中永远有学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仔细分析学生的情况。在这项研究中,我对此有深刻的理解。

    首先,教师应遵循:主体性原则; 差异原则; 发展原则。

    二、具体方法是:深入研究学生,找出教学的出发点; 设计作业分层);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 同时,我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前景创造——独立、合作、探究——能力遵从。

    总之,这次课改培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将为我以后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动力。 我坚信我会在这一波教学改革浪潮中不断成长,不断取得成就。

    语文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6

    课堂教学和培训经历

    不知不觉中,我在明德学校工作了半年。虽然我知道有很多缺点,但我不知道如何改进。这一次,开学之际,我们学校进行了课堂教学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1.仔细研究课本。 对教材的透彻理解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外,教师还应考虑教材的重组和延伸。

    2.仔细检查教学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师可以使用的资源越来越多,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往往会有很多不同的教学方法。 ,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 学生吸收知识的第一印象往往很重要,课堂上老师设计的各种听、说、读、写练习往往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后练习的准确性。

    4.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有利于学生专心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会继续努力,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工作中。

    语文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7

    2015学年“焦新龙工坊送教师下乡培训”体验

    任登玲

    作为语文老师,如果你想得到教学事半功倍,课堂教学要注意什么?现在我将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首先,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指南。 Introduction 是新课的介绍和新课文教学的开场白。精彩的介绍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因此,引言的设计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好的课堂教学指南呢?

    1.根据不同的文字类型设计不同的表格。设计时要围绕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浮华,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不知所措。

    2.注意简洁和概括。 导言要力求事半功倍,简明扼要,用简明扼要的导言来把握课文内涵的要点和学习资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总结主要内容教学内容,让学生轻松掌握相关知识。

    3.生动而有感染力。 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介绍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欣赏课文风格,引起情感共鸣。

    第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知识、人格和声望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极大的震撼作用,是影响学生情绪、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严格”,不能放过他们。当然,“严格”不能太严格,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有“热情”。每节课前,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的心跟随教师的情绪。奔腾澎湃。只要我们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关心和关心学生,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就会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8

    个性化汉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个性化汉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汉语课堂教学本来就是一种教学方法,但没有固定的方法。我校语文课堂教学倡导“我是课堂的主人”,力求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鼓励每一位老师,旨在他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及他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个性。

    什么是人格?我的理解是,别人有的,你也可能有;但你有的,别人可能没有。这是你自己独特的方法或想法,这就是你的个性。就个性化汉语课堂教学而言,就是要保证课堂气氛和谐融洽,课堂各方面畅通,课堂教学目标高度达成。汉语课堂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环境实施的。

    真正的个性化中文课应该是精彩而独特的。虽然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遵循教育原则和教学规律,但要有自己的思想,就像写毛笔字一样。这是一个模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对于刚开始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真正个性化的汉语课堂教学就像是自己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我们需要选择纸张是横幅还是垂直;字体是真草书还是隶书;章节的布局是多么的优美雅致,装裱如何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点。具体方法需要教师自己去摸索、理解、实践。

    最近,我经常举办创新汉语课堂比赛。我认为一个创新的课堂,一定是一个体现一个人个性的课堂。只有属于你的东西。

    它是创新的。但是,创新必须是积极的、高效的和高质量的。就中文课堂而言,就是让大家看完课后感觉很舒服,很耳目一新。真正做到“高手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就像于丹教授所经历的几个侠客境界:刚出道的年轻侠客不知天高地厚,常佩带刀削铁如泥的利剑,却往往败下阵来。反复的战斗;当他们长大成为英雄时,他们会使用软铁剑和钝铁剑,但他们往往能够战胜敌人;当他们成长为一代宗师或成为某个派系的掌门人时,便不再佩戴任何武器,世间万物皆为武器,往往能呼风唤雨,称霸天下,立于不败之地;到了独孤求败的局面,连招式都没有了,没有办法取胜。这不是什么花招,就像我们是语文老师走进教室,等着你的学生给你发各种花样,而你总能挡,水到地,用自己高超的综合汉语素养,打造属于自己的和谐课堂。

    所谓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提倡新课程、新理念,限制了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创造能力,也违反了教育规律,不利于个性的培养。活泼的学生。我国语文教学史上出现了一些成功的教学模式,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和青岛老师张伟的“球形教学法”。每种教学模式各有特色,但经验不可复制,风格不可模仿,方法不可盗版,水平不可复制。因此,我们提倡每位汉语教师在长期的汉语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基本教学形式。并逐渐改正、维持、发展,从而形成特色,成为个性。

    比如我们学校很多老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汉语课堂基本形式或者正在形成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王海燕老师的“阅读-理解-启蒙-品尝”。主要有三个过程:一、师生一起阅读,以任何形式,单凭心性,读出问题,通读课文;丰富词汇,提高质量。此外,还有孙桂莲先生的《阅读

    理解、提炼、模仿分享》,张善龄先生的《注解文本》,林伟先生的《中心环绕》等。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们的课堂,不仅需要豪情豪迈,更需要文采之美,小桥流水的朴实轻巧,春风扶弱杨柳的亲切温暖。不管你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在汉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你必须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语言课堂的真正主人。

    语文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9

    “课堂教学设计”的学习心得

    “效率源于课堂40分钟”,这是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而发出的号召。但是如何从课堂上的 40 分钟中获得效率呢?效率如何?这是我从事教学多年以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前段时间,我们组织了一次培训,学习了《课堂教学设计》的讲座,让我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你自己的经历:

    我。教学设计的目的和理念。

    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努力和探索的过程,是共同研究的过程。教师是领导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应研究学生如何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学习,并抓住机会把它交给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是否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积极思考,是否积极建构和理解知识。教学设计要关注知识的产生过程、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

    其次,教学设计的基础首先是课程目标。

    现代教学不应只以知识和技能为目标。过程和方法是目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影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如果学生有良好的情感态度,学生就会有学习的内在动力,他们就会乐于学习。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注重宣扬当代主流,这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思考这个学科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今后我会尽量专注于教学过程。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注重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学生如何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使他们能够对相关的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感受生活的乐趣。学习,和体验学习 知识的价值。将知识融入生活,应用到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第三,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要注意表明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服务于教学目标,设计意图体现教学目标。设计意图越精细,教学目标越强,经验和积累就越有针对性。课后反思时,目的会指向性会更强。

    第四,最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是小组活动。 p>

    集体活动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积极主动地提高优秀学生的数量,并积极减少学习困难学生的数量。另外,要注意同学之间的关系。群体之间的竞争。

    总之,我想把这些教学理念应用到我的教学设计中,让我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学习《课堂教学设计》体验红崖子小学

    杜凌飞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读本》心得体会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育人,而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就是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和奉献,只能体现在以爱生为人的教书育人的具体行动中。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们心灵和灵魂之间最微妙的接触。”他用诗意的语言准确地指出了教师如何以及如何对学生施加影响。他还说:“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爱我的孩子。我也深知这一点,爱我所做的,爱我教的学生。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老师对学生的爱不属于亲情或个人的需要,而是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这是一种特殊的、科学的、普遍的、持久的和深沉的爱。这种爱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独特的亲近感、期许感和奉献感上,这种爱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可以转化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力。正如一位同事所说:“有时候我觉得很累,能量就上来了。”我觉得这就是爱的力量,有了这份爱,金钱和恳求肯定会被抛到天上。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真正成功的教育。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取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学生的支持,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是不可能的。做“小而小以身作则”。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除了要忠于学生、关爱学生之外,还要自觉地以高标准塑造自己。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和以身作则教育学生。“也就是说,言传身教。尤其是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智慧的象征和人格的体现,老师的言行是道德的标准,老师的思想言行,风格和品质,无时无刻不在。它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做老师,让学生先做自己想做的事,让学生不要做。学做老师,做榜样,先做榜样,才想对。健康、完整、和谐的人格:德才兼备、言行一致、不分青红皂白、聪明伶俐、举止稳重等。

    总之,从事教师职业意味着我们始终面临着人生旅途中的个性挑战,尤其是在新的历史作为一名教师,你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名教师。

    学习《职业道德》的心得体会中小学教师道德操守书》

    红崖子小学

    杜凌飞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9篇


    栏目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相信每个人在不同时间段的学习以及工作状态都会有所不同,心里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这样就不断总结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没有优劣之分,写自己所想的就是最好的。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1】

    我有幸参加了4月21日——23日的临沂市小学数学联办小学教学研讨会,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常态课下的高新课堂,感触很多。

    第一,常态课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我是一名只有4年教龄的教师,刚刚毕业时教学过程中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主要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虽然在这几年里逐步向新教学理念、新课标靠拢,但是心里总是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四环节处理的不好,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感觉新课标就是在作秀,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但是通过这次学习我豁然开朗,不是《新课标》的问题,而是我的功底没有达到,没有仔细揣摩教参,教学重难点,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以后在教学中应该怎么办。

    1、认真学习钻研教本教参。认真备课,尤其也要认真备学生。平时自己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试想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所以要找准学生的起点,才能思考怎么教——为什么教——学生的终点。关注学生的起点,是我以后备课有一大重点。

    2、认真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自己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这样的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今后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时让学生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时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高效课堂其本质仍然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实施素质教育和道德课堂的具体体现。高效课堂的提出和实施,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是一个挑战和开始,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课堂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和学生,尤其是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提高。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2】

    经过近一学年的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及学生都已基本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许多同学包括许多教师也都真正感受到了高效课堂的好处和意义所在。现在,我将自己实践高效课堂的教学情况反思如下:

    一方面,学生由刚开始不适应这种模式,已经慢慢开始接受,并逐渐意识到高效课堂的益处:切实发挥了高校课堂所倡导的学生为主体的功效。同学们基本能够做到提前预习,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展示,解决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所有科目均实现高效课堂,学生课业负担较重,部分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不尽人意,抄袭情况严重。这主要表现在展示过程中,学生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所在,但是经不起推敲,“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另外学生质疑精神欠缺,不能深入思考,从中发现问题。

    针对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今后应从以下几点完善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一、教学目标要有效

    教学目标的高效应包括:一是教学目标要正确。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整体把握教材,深刻理解教材中每章每节的教学意图和目的。二是目标的设置要恰当。不仅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还要对学生的现状也有准确的把握,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

    这就要求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要能明确重点、突破难点,有一定的针对性,要体现难易梯度,不断修订,明确清晰课堂学习目标。切实保证学生在课前能够提前完成导学案,做好预习工作,切实保证学习效果。

    二、教学策略要有效

    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应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目标,如果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这种环节就是无效的,就不能让它占用我们的课堂时间。因此,每一节课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切入点,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要精心设计合适的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使课堂更有效。教师应做到精讲。精讲要讲清,不啰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讲准讲到位;该放则放,学生能自学的可略讲或不讲,不能包办代替。学生有疑问的重点去讲,讲解透彻,切中要害。问题的设置要追求高效。问题的设置往往反映出教师备课的深度、广度,提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深刻性、层次性、启发性,必须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杜绝随意性的简单即问即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投入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果学生一时无法解决,应灵活将问题化解成若干小问题,或转换设问、或提供思考背景等。总之,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创造学生敢问,敢说,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的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有效课堂离不开有效管理。有效管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设法既让学生有一定的时空去想、去做、去活动,又让学生想有方向、做有目的、动有收获。要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关注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及时解决课堂上学生遇到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收获。要有效评价和反馈,多采用鼓励性评价。

    三、教学手段要有效

    针对不同的内容,应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手段,要恰当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为了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质疑等探索精神,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可重视评价过程,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利用评分、奖惩等手段,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展示过程中积极参与,踊跃思考,以深入理解教材,切实掌握教学目标。

    四、注重课堂反馈和课后反思

    课堂上及时反馈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教学中我们要用心设计合理的课堂反馈题目,及时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老师课下要不断总结,多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探索的兴趣、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3】

    看了三位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自觉受益匪浅,收获颇多。下面分别谈谈对几节课的浅显看法。

    第一节:教师组织课堂能力强,各个环节流畅自然,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的。课堂驾驭能力明显很强,对课堂中每一个环节落实相应教学目标的处理方法很得当,能够让学生在愉悦自然的状态下投入学习的氛围中,真正做到了潜移默化,而不是灌输、给予;对课堂中的细节处理很到位,善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位同学能够有足够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确保了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极其深透,能够把教材化为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积极的典范,既提升了学生的基础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内在素养。

    第二节:教师的教学方法对讲授本科非常有效,特别是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很到位,能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够非常自然地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降低学习难度。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恰当的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引导,推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容易的接受教学内容理解教学重难点,提升课堂效益。教师对课堂的主体也就是对教材的解读似乎稍显薄弱,建议可以用更长的时间,做更加深刻的讲解和引导。

    第三节:教师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和基本思路方法非常先进,特别是对作为小学生的孩子们的思想教育的渗透和引导,能够更加积极有效,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以比较恰当的方式方法推动学生的素养和能力的形成,能够从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全面的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自我感觉,美中不足的是教学方法的使用稍显单一,特别是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可以使用更多的方式加以突破。

    总结三位老师的课堂,有以下几点非常值得学习。一是以学定教、以教带学,教师能够时时处处以学生的学习为导向,拟定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二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三是课堂教学驾驭能力极强,能够围绕学生的课堂反映,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展开教学。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4】

    上学期我校进行了一个学期的两轮赛课,通过赛课我进一步对我校“三先三后”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下面就上学期我在课堂上的亲身体会和实践谈谈我对“三先三后”的一点浅浅的心得体会。

    上个学期我担任八年级地理教学工作,在繁忙而充实的中考复习冲刺过程中进行了一轮赛课摩课,虽然只进行了一轮但是对我来说受益匪浅。通过本轮赛课,我更加确信:我校所提倡的“三先三后”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标准、是走在当前课堂教育改革前列的,更是符合我校当前课堂教育发展的,切合我校实际的一个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下我会结合上学期我参加薛城区八年级地理复习课优秀模式展示会上所讲的一节公开课,谈谈我对“三先三后”以及我校复习课“学---考---改---考”模式的理解,今年5月下旬在我校了进行了八年级地理复习课模式的展示会,我很荣幸代表我们奚仲中学像全区八年级地理教师展示和推荐了我校以“三先三后”为主线的“学---考---改---考”的复习模式。下面我先介绍一下我这一堂课的主要环节。第一,我展示了复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堂课复习的重点内容,这就如同点亮了黑暗中的灯塔,为学生自主复习指明了方向;第二,提出涉及到重点的一些问题,用大屏幕展示,并给出自主复习要求和方法及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所提问题的答案并记忆;以上两个环节即“三先三后”的第一个环节:“先明标后自学”也是“学—考—改—考”模式的第一个“学”的环节;第三,拿出助学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知识建构的内容;第四,师友互换批改并给出答案,找出疑难问题,教师进行精讲;这两个环节就是“三先三后”的第二环节先合作后展示,由师友互助批改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并展示答案。最后对一些疑难问题由教师牵头全班讨论解决。同时也是“学--考--改--考”模式的“考”和“改”的两个环节;第五,加强记忆五分钟,之后师友互相提问;第六,完成当堂达标,最后继续记忆背诵。最后设计的这两个环节正是“三先三后”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先归纳记忆,后巩固练习”,同时也体现了“学--考--改--考”模式的最后一个“考”的过程。整堂课我的总结和讲解时间不足十分钟,重点就是两个字“落实”,最后通过检测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点掌握较好充分体现了我校的以学生为本的高效的生本课堂。讲课结束以后得到了区教研员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这更加证明了我校的三先三后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创新的是经过实践验证的走在课改前列的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上完这堂课之后进一步对我校的课改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没有多少课堂经验和老教师相比课堂驾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讲课水平的能力都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我们更应该掌握像“三先三后”这样先进的课堂模式,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能让我们快速的成长,能跟的上我校新课改的步伐!让我能够信心满满的站在全区八年级地理教师面前的展示我校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展示我校风采。

    在上学期的赛课过程中我们八年级地理组集思广益,严格按照学校课改要求,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在组长吴涛老师的带领下根据地理课程知识的特点找到了符合“三先三后”又有地理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迈出了推进我校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坚实的步伐。新的学期我继续跟上学校课改的步伐,将更加熟练的运用“三先三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我来说每堂课都是经验的积累也是成长的过程。

    最后我相信新的学年,在侯校长的带领下在奚仲中学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奚仲中学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5】

    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这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尴尬的现状。学生怕写作文,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他们常常无话可写或者有话写不出来。如何引导学生乐于写作,善于表达,这是当前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两个问题,7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临沂沂水魅力课堂”阅读与作文教学研讨会,聆听了支玉恒老先生、张红老师的作文课、及他们的作文讲座。

    我深深被支老先生高超娴熟的教学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打动:课堂上,在师生轻松平和的交流中,学生的习作情感在不断升温,习作的视野在逐渐开阔。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让听课教师如沐春风,更令人震撼的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那富有情趣和灵性的言语表达,那轻松习作、享受作文的情感流露,就连这帮孩子们的语文老师都连声惊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平时相比真是判若两人。”是什么原因使原本沉闷的作文教学在支老师的演绎下而熠熠生辉?是什么原因使日常作文课上挤话编话,畏写烦写的学生畅所欲言,乐写善写了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在支老先生的课堂上能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呢?走进支老师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堂习作教学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生活画面——师生同经历、互促进、共享受的课堂教学生活。

    一、专心进入情境,激活习作情感。

    真切的生活体验是小学生习作的源泉。在支老师的作文教学课上,我们可以发现,习作的内容则是指向于学生的生活。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言语表达的热情。巧妙地将学生引入习作情景,使学生言语表达的需求在模拟的生活情境里自然地生发出来。在四年级习作《作文要写具体》的教学中,支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后让学生想象老师拿话筒像不像明星?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总结出6点支老先生不像明星以后支老先生告诉孩子们会作文了。然后交给方法概括介绍、具体描述。接着支老师让学生练习说一段话用上今天天气真热啊!形容天热分别从哪些地方形容?有的学生回答动植物、有的说天空、太阳、大地;有的说人······支老师相机予以指导,让学生把想出来的句子写到黑板上。再让学生每一组选二三句写一写天热的具体表现。支老先生看孩子们把天热的方法学会后又让孩子们写一些天冷、天气真舒服的作文。学生由最初的想哪说哪,逐渐到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来写天气。教得无痕,学得有趣。怎样培养小学生的习作情感,使他们的习作富有灵性和个性?支老师以他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蹲下来,教师的教学视野才能和孩子的生活视野交汇;蹲下来,教师才能细致地体察到孩子的心灵世界,才能有效地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从而真正开启他们习作情感的闸门。

    二、营造宽松的氛围,唤醒习作意识。

    在支老师的课上,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学生并不是一上来就能说会写,就想说善写的。甚至还有学生上课一开始就表明自己最不喜欢做的事就是写作文。但是两节课下来,我们从学生的习作中,更从他课的表现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变化。看着学生兴致勃勃地朗读着自己的习作,听着课堂上不时爆发出的舒心的笑声,我们探寻到了支老师习作教学艺术的的精髓所在——营造宽松的氛围,唤醒习作意识。

    为了唤醒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自我意识,支老师的幽默、宽容,舒缓了学生对作文的紧张心境;他渊博的学识和细致的指导降低了学生的为难情绪。在学生的眼里,支老师和他们有着太多太多的相似;他们切身体悟到支老师上的作文课对他们的口味。正是这种感受使他们在支老师的课上真正放开了自己,他们畅所欲言,尽情地释放着自己。正是因为支老师在教学中唤醒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所以才呈现出这种鲜活、灵动的教学生活。

    营造宽松的氛围,唤醒习作意识,还表现在于老师的习作评价上。他总是尽可能地让大多数学生在众人面前高声朗读自己的习作;他总是以即时评点的方式对学生的习作予以有效的指导;他总是身体力行地引导学生要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习作。支老师特别重视搭建习作交流、欣赏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展示着自我,超越着自我,他们不仅感受到了作文的乐趣,更体味到了成长的快乐。

    整堂作文课,集指导、习作、讲评于一体,课堂情感真挚,气氛浓烈,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充分体现了支老师幽默风趣、开放有序、以读为本、重在参与、点拨智慧、享受教学的行课风格。学生不仅学到了习作的方法,激发了情感,激活了思维,培养了习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体验了习作的欢愉,成功的欢愉,增强了作文的信心,从学会作文中去学会做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向支老先生学习,学习他的“实、巧、活”的教学风格,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管理方法,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教好自己的学生,走好自己的路,随时学习随时进步,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的补充能量,多读一本好书,多听一堂好课,多写一些反思,增加积累,开拓视野,净化心灵,把教育彻底的放在第一位。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6】

    1、教师的修养水平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自身的情感、仪表、举止等方面的约束能力。这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根本前提。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指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很好地收敛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教师的情感、仪表、举止等直接影响到融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课堂教学应当是有激情的。如果教师语言简洁风趣,亲切和蔼,语调抑扬顿挫、轻重适当,学生就会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很快进入问题情境。反之,如果教师情绪失控,动辄发火,学生就会焦虑不安;如果教师没精打采,口授随便,那么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中的反应也只能是死水微澜;若教师情感过度,渲染过重,语调始终高昂激越,学生就会趋于疲惫麻木,继而产生逆反心理,如此种种情形,都难以使学生产生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影响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同样,教师的仪表、举止等如果失度,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切忌把坏的情绪带入课堂,同时也要适度约束自己的仪表、举止等。

    2、教师的语言水平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工作语言,它受教学规律的制约,受各学科性质的支配。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制约着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和效率。科学的使用教学语言,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保证。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做到准确、精练,有条不紊,合乎逻辑。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在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能否打开学生的思路,能否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关键所在。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通过启发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学生想知而又不知的内容,予以恰到好处的点拨,既要把问题点到,又不把话说尽,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教师要善于应用形象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3、教师的应变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能够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的能力,对于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反馈要随时掌握,及时处理。弄清他们的希望与困难,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使其张弛适度。或迂回插入,慢慢导向课本中心,或更弦易辙,调整教案中原有设想,转换讲述角度。特别是对学生中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捕捉,合理利用。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媒体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控制,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各种条件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努力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如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也可多种教法并重,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利于课堂控制。总之,注意提高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近听了学校几位年轻骨干教师的语文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几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各有特色,每一位教师都有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课前准备也都很充分,每节课均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那生动形象的画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清醒,能够密切关注学情,并能根据课堂生成、出现的问题,巧妙引导,灵活处理,显示出了很高的课堂驾驭能力。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7】

    开学伊始,古城西安,凉爽宜人,遍地迎着绿色的希望。沐浴着初春的暖阳,带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四位老师在学校领导的精心安排下来到西安大兴新区小学,开启了为期两天的培训旅程。

    本次活动,在陕西师范大学大兴新区小学举行,共有三大板块,六节示范课,多角度、多元化的诠释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方法与途径。

    培训的每一天都是幸福而又充实的,每一天都会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专家,都能看到不同类型的音乐课,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第一天的学习,收获满满,让我们一起领略专家的风采吧!

    专家:冯娇丽,江苏省学科带头人,区优秀教师。

    冯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一节二年级的示范课《三只小猪》,本节课柏老师运用了体态律动教学法,通过各种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音乐课堂中,让学生在快乐教学中快乐学习,感受音乐的艺术美。课堂,是生长的地方,是极具创造灵动的地方,冯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到课堂的核心地位,这样的课堂必定会成为孩子们生长的沃土,使其汲取能量,让其扬帆远航。

    示范课:三年级欣赏课《动物狂欢节》

    专家:黄美华,全国知名音乐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等。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黄老师的课堂注重对孩子们情感的培养,运用多种方法营造氛围,让孩子们听着音乐、唱着歌曲,在绘本故事中,如身历其境般的感受每处场景所表达的情绪与内涵,引导孩子去感受进而大胆的表达。

    示范课:四年级《幸福拍手歌》

    专家:林琼,杭州长阳区小学音乐高级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

    整节课从课程的整体流程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主动与老师互动交流,林老师可谓是做得细致淋漓。

    示范课:四年级《森林的歌声》

    专家:姚丽娜,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姚老师幽默、风趣的个人魅力,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本课中,他让学生反复聆听,在聆听中发现问题,在聆听中寻找答案,把课堂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孩子们在音乐的情境中感受到了音乐的意境美,姚老师强硬的教学基本功和孩子们积极阳光的学习状态,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天多元开放的音乐课堂吧!

    示范课:二年级音乐课《我的家在日喀则》

    专家:欧冬梅,四川绵阳市音乐骨干教师,全国一等奖获得者。

    本课中,欧老师立足音乐的核心素养,以音乐新体系教学法为载体,为学生营造出活泼生动的音乐课堂环境,用音乐元素唤醒孩子们内心的音乐种子,关注了学生的人文审美体验,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形象生动的常态音乐课。

    示范课:二年级绘本音乐欣赏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专家:王华,陕西师大大兴新区教学音乐组组长。

    王老师的这节课重在训练方法的指导,课堂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教孩子们通过身体律动调整演唱时的发声,比如用“手上唱歌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唱情绪欢快的部分,用“拉线”的方法感受抒情的长音,比如唱歌时咬紧字头,合唱时声音要融在集体中……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此次去“取经”,收获是丰硕的。讲台上,名师们风采迷人、理念高端,孩子们大方可爱、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朵朵绽放,台下,上千人神情愉悦、专注记录、意犹未尽、陶醉其中,不知不觉间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的深刻研究,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传道授业,指点迷津,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心灵之旅,通过为期两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收获了理论知识,还学到了不同的音乐教学方法,更新了教学理念,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不仅要加强个人音乐教学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提升,还要虚心向其他学科老师学习,学习语文老师生动优美的需要,学习数学老师的缜密的逻辑思维,学习美术老师色彩的搭配,学习科学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授之(学生)以渔,授之(学生)以欲,让自己的课堂“舒服,入心,学仁,智礼”。

    名师们用他们的幽默与智慧,给我们展示的是他们的风采,是教学的魅力,更是一种学习的享受,透过此次课堂教学观摩,我们要始终保持着一种对音乐的挚爱,我们要用这种对音乐的挚爱来牵动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意境中感受音乐,从而一天天更加热爱音乐。

    观摩学习虽已结束,但我们思维的航程刚刚起锚回程途中,我们的交流讨论仍然热烈,学得再深,说得再多,不如去实践,本次教学观摩研讨会学到的知识,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慢慢体验、总结、运用……

    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将带动学校音乐组全组教师遵循新的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律动中认识、体验、创造音乐,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8】

    “生态”一词,在《辞海》中的意思是,自然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学中的“生态”,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构建数学生态课堂,那就是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的知识学习、探究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和积累“生态知识”,形成强烈的“生态意识”,从而能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高度去评判和规范人类的自身行为,为学生能成长为“生态人”打下基础,这样,我们构建生态课堂的意义将更为深远。

    一、对“生态”课堂的理解

    生态课堂的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地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地知识的活动,而是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应是以生为本的生态模式。“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生”又是“学生”,课堂应以学生为本。“态”是指形状、样子。那么,“生态”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长的样子。”生态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在课堂教学生活过程中要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无限的潜能,学生学习是有个性和独立性的。要一切从学生的好学出发,把全部的教育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由于生态课堂教学的伦理价值的核心是指向生态课堂的主体──学生,因而教学的内容选择既要适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更必须尊重知识生成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影响生态课堂的因素

    生态堂教学模式着眼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也由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其特点是学生为主体,强调全面性、民主性、发展性、活动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得到和谐、主动、健康的发展。

    1.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观念认为师生关系是从属关系,学生服从老师是天经地义的。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快乐,首先要给学生人格上、精神上的快乐。教师要更新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让课堂出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场面。

    2.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评价一堂课成败的标准不是看老师教的如何,而是看学生学的结果。如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或根本得不到调动,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课堂也就无快乐可言。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导之以情,让学生肯学;激之以趣,让学生爱学;晓之以理,让学生主动学;授之以法,让学生乐学。整个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愿望的激发,使学生的活动多样化。学生在快乐中脑思、口说、手动,主动地学习,愉快地接受并完成学习任务,在充分、全面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培养和提高自己能力。

    3.学生的闪光点。教师首先要树立一种教育理念,即学生没有不好的,只有不同的;没有笨孩子,只有潜力尚未发挥出来的孩子。学生要在课堂上得到快乐,老师得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

    4.先进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运用,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环境,学生兴趣浓厚、大脑兴奋、思维活跃,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增长能力。先进教学手段强调充分利用声形图文的作用及其复合作用,刺激听觉视觉,进而使大脑积极活动。它把枯燥、单调知识变成活生生的画面。

    生态课堂教学的推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教学实践证明:生态课堂离不开快乐环境和快乐活动。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学生成长规律,从时代发展要求出发,树立正确育人观、教学观,大力推进生态课堂教学,还给学生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空间里去观察、去发现、去分析、去思考、去动手、去创造。我们要努力捕捉学生闪光点,燃起学生求知火焰,让学生体验劳动之乐、成功之乐、意志锻炼之乐,切实使“快乐课堂”显示出师生关系和谐之乐、善教之乐和学习之乐。

    三、实施生态课堂的体会

    经个这段时间对生态课堂的学习和实践,我对 “生态”的理解更加明晰,明白了课堂的天然和谐才是“生态”:老师面带微笑,学生充满乐观,满怀激情,娓娓道来,浑然一体,,没有做作,没有勉强,充满朝气,争先恐后,尽情抒发,展示才华,满怀着对未来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教师的精彩评价、恰当的指导和对较深与难懂问题深入。言简意赅的讲解,应该是集体备课,长期精诚合作的结果,老师极富感染力的表扬与激励,使课堂顺利进展,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这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课改,应该具有的风格,这才创新、提高,在创新、再起提高。

    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篇9】

    沈老师的精力充足,让我佩服呀!两次课,都是从早到晚连上,上午4小时,下午4小时,晚上4小时,中间我们除了吃饭就没有休息,坐在下面听课的我们都疲劳不堪,他不停的讲授还精神饱满,这种体力与精神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到了。想想连续上3节课就疲惫不堪,给自己一个理由说今天可以不看书了,这与沈老师比真的是差距呀!我想沈老师能够在教育技术学界能够做到这么优秀一定与他的努力分不开的!

    他不但知识渊博,而且平易近人。他对事的态度更是我值得学习的。比如我们总抱怨学校我们地位太低,回报太少,而他总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引领我们,教导我们说要想自己地位高,首先要让自己无可替代,其次要学会宽容,要有一定的高度,不能仅仅计较。他举了一实习老师进课堂有同学捣乱,用纸条砸头的故事,虽然那实习老师对这事是不了了之,但是他说做为一个老师为什么不能开开玩笑说你们是不是当我是数学老师了,或者说你们想给我惊喜也不能这样,以一种玩笑结束这场尴尬,即给自己台阶,有给学生面子,这就是一种高度。他中间讲授很多故事或玩笑,都可以看出他对新闻,对时事的关注,同时可以看出他知识领域的宽广,什么医学,什么文学,感觉他就是一杂家,还是一深入的杂家。听他讲授多少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行为及其对生活的态度深深的影响了我。以后的路还很长,希望自己不要偷懒,要想想老师他们都是挤出时间学习,不要去抱怨自己条件不好,在什么条件下,如果自己愿意并且肯下苦功夫,我相信一定会有一定的成就的。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8篇


    这篇文章将带您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探索“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做幸福教师,育满园桃李,对教师来说,课前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负责的老师在每一次课前都会准备教案。如果你觉得我的内容有用请动手收藏吧!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1)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当前,各年级层次的数学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

    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测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另外许多测量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

    从学生解答情况分析,概括为“不授不会,新题不会”。就是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授的或讲授得不全面的,学生不会解答;题型新颖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题目的,学生不会解答。究其原因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今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

    以下就是本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一、要教会学生学习

    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数学论文《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a+b)2=a2+b2成立吗?

    (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导学生计算:

    ①(a+b)(a+b)=

    ②(m+n)(m+n)=

    ③(x+y)(x+y)=

    ④(c-d)(c-d)=

    3.导学生发现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a+1)2=?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 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不思索或少思索,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问题题型,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等种种不良情况的存在,今后数学教师应当主动大胆实施“创新教育”

    1、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一)通过图片和实物,使学生理解连加的含义。

    (二)使学生掌握连加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难点:

    正确计算连加式题。

    课前准备

    (一)教具:课件、小棒。

    (二)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3+2= 2+6= 6+3= 4+3= 1+4= 5+2= 3+5= 5+4= 1+9=

    2、听算:

    2加1等于几?再加4等于几?3加5等于几?再加2等于几?

    4加3等于几?再加1等于几?

    (二)学习新课

    1、看图列式计算:

    出示课件:

    指名说图意:图上有3只长颈鹿,5只驯鹿,一共有8只鹿。(板书:3+5=8)师说:我们知道了长颈鹿和驯鹿一共是8只,这时又跑来7只梅花鹿,求一共有多少只鹿?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3+5=8 8+7=15这道题里的3,5,7各表示什么?

    师说:我们用两个算式求出了长颈鹿、驯鹿、梅花鹿一共有多少,这两道题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如果不用两个算式,能不能想一个更简便,更快的办法,列一个算式呢?分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谁想的办法好。

    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3+5+7=15。

    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学过的算式哪儿不一样?(有两个加号,3个加数)师说:对,有两个加号,是3个数相加,要加两次,这样的算式叫“连加”。(板书:连加)怎样计算呢?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先算3+5=8,再算8+7=15。(老师边说边写计算过程)

    读作:3加5再加7等于15。

    表示:有3只长颈鹿、5只驯鹿、7只梅花鹿,一共有15只鹿。

    指名读算式,说题意。

    2、出示课件:

    师引导完成“一共有多少条鱼?”的计算。 8+6+5=19学生试说计算过程。

    3、动手操作:

    (1)摆小棒、列算式:

    师说:先摆4根、再摆3根、又摆1根,一共是几根?老师黑板摆出小棒:让学生看小棒图列算式。

    板书:4+3+1=8指名2~3人说计算过程。

    两人一组说计算过程。(边说边演示)

    (2)学生摆小棒,列算式:

    ①师说:先摆2根、再摆5根、又摆3根,一共有多少根?

    ②师说:先摆5根、再摆5根、又摆7根,一共有多少根?

    ③师说:先摆3根、再摆2根、又摆5根,一共有多少根?

    ④师说:先摆4根、再摆5根、又摆6根,一共有多少根?

    指名说算式,指名说计算过程。

    师问:用哪个数去加后面的数?(前两个数的结果去加第三个数)

    4、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学会了连加)计算连加时应该怎样计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前两个加数的和,再用前两个加数的和去加第三个加数。)

    5、其实啊,连加的算式计算时还有一个小窍门。

    教师引导学生不按顺序计算,发现结果不变。

    教师总结:计算连加的算式时我们可以看有没有能凑成10的两个数,这样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些。

    (三)巩固反馈

    1、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口算。

    5+9+1= 8+6+2= 7+3+5= 4+8+2= 8+4+6= 9+2+1= 6+8+3= 6+2+8= 5+2+7= 3+5+4= 3+5+7= 7+6+3= 2、课后练一练第一题。

    3、举卡片口算:

    1+6+2= 4+3+2= 3+2+5= 7+1+0= 0+10+3=

    (四)布置作业

    练一练2、3题。

    课后反思:

    1、复习导入使学生更积极。

    导课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了10以内的口算题,然后又安排了有联系的听答题“3加2等于几?再加4呢?”和“8减2等于几?再减5呢?”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会的学生说出答案,引起不会的学生思考,从而产生想学的渴望,真正达到我要学。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我以去动物园看到长颈鹿引入,把例题图片分解出现,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3、动态感知,表态领悟。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数学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感受“先摆几根、再摆几根、又摆几根”的生活经验。通过摆小棒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看自己摆的结构列出算式。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一目了然很自然的列出连加算式。

    4、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连加时,学生就出现了不同算法:一种是先找两个能凑十的数,再求出得数;一种是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数再加第三个数。我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数,充分尊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的机会。而且还告诉学生不能凑成十的还可以凑成自己计算快的数,再加第三个数。

    5、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励学习兴趣。

    人常说:“表扬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儿童不仅好玩,而且还好强好胜,喜欢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老师一句表扬的话,就想蜂蜜一样滋润着学生们的心,让他们兴奋上好几天。老师要善表扬学生,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前班的学习,学习的动力是很情绪化的。我们老师要时时给他们鼓励,让他们追波逐浪,到达知识的彼岸。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积极创设乐学情情,遇教于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快乐健康地成长。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猜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猜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推理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图片:师: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

    师:谁来介绍一下柯南?

    生:柯南是一名侦探。

    师:“对呀,柯南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侦探,是一个破案高手,他在破案当中经常用到推理。今天陈老师把柯南邀请来到了2(2)班,和同学们一起来玩一玩推理的游戏——猜一猜。(板题)

    师:柯南还带来了礼物给我们班的小朋友呢,礼物就在我手上,你们猜一猜礼物在我的左手还是右手?猜到的同学,礼物就送给他!

    生1:礼物在教师的左手。

    生2:礼物在教师的右手。

    意见不同,原来缺少一条信息。

    师提示:“我的礼物不在左手上,你能猜出礼物在我的哪一只手上吗?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推断出来的?”

    生:因为老师说礼物不在左手,那么礼物就在右手。(师相机板书:不是——就是——)

    师引导小结:只有两种可能,礼物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不是左手,就是在右手。

    二、串设情景,感受推理的过程

    1、第一次猜书的游戏

    师:同学们真聪明,就像是一个小小侦探一样。下面小柯南想考一考大家了,请看题:欢欢和乐乐两人手里分别拿着语文书和数学书,柯南想让你们来猜一猜,他们是拿着什么时候书?你能猜出来吗?

    生1:我猜欢欢拿着语文书,乐乐拿着数学书。

    生2:我猜欢欢拿着数学书,乐乐拿着语文书。

    师:是的,有两种情况我们不能确定,我们要怎样才能猜出来呢?(多加一个条件),咱们看看乐乐说些什么?

    出示乐乐的话: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现在你们能猜出他们分别拿着什么书吗?

    生:欢欢、乐乐都有可能拿着语文书和数学书,但乐乐不是拿着数学书,那么他就是拿着语文书,拿欢欢只能是拿着数学书。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说的很好,当我们猜两种物体时,如果不是其中一种,就是另一种。(板书:不是其中一种,就是另一种)

    2、第二次猜书的游戏

    师:柯南说:“两个人两种书你们懂得做了,那么3个人3种书你们会猜吗?,小丽、小红和小刚三个人分别拿着语文书、数学书、社会书,请你们来猜一猜小丽她拿着什么书?

    生1:小丽可能拿着语文书。

    生2:小丽可能拿着数学书。

    生3:3种书都可能。

    师:有这么多种情况,能猜得准吗?

    生:不能。

    师:那怎么办呢?

    生:要给一些条件。给提示!

    出示: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刚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同学们读一读他们说的话。

    师:现在再猜猜他们分别拿着是什么书?先在4人小组里交流想法。再让两、三名学生回答。

    师:我们应该怎样猜?先猜谁的?

    生1:因为小红说拿的是语文书,所以我们先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么剩下小丽和小刚他们都可能拿着数学书或社会书。又因为小刚说他不是拿着数学书,那小刚就是拿着社会书,那么最后小丽是拿着数学书。

    师:说的真清楚,掌声表扬!谁还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猜的?

    生2:先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么小丽和小刚他们可能拿着数学书或社会书,再来肯定小刚,小刚说不是拿着数学书,就是拿着社会书,最后小丽拿着数学书。

    师:xxx的思路真是清晰啊,说得真好!掌声表扬!

    师:对比分析:刚才第一次猜书与第二次猜书有什么区别?

    师:猜两种书时,怎么猜?

    生:不是……就是……

    师:猜三种书时,怎么猜?

    生:知道小红拿什么书,可以放在一边,再猜另外两个。

    师:对了,猜两种物品时,有两种可能,不是其中一种,就是另外一种。猜三个物体时,先确定已经知道的,把先知道的条件放在一边,再按照猜两种物品的方法来猜。(师适时板书:猜两种物品:不是其中一种,就是另外一种。猜三种物品:先确定已经知道的,再接猜两种物品的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4)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请你们仔细听,然后看看谁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续讲下去,‘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里也有一轮,猴子以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也许学生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与同伴流。)学生可能知道:

    (1)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

    (2)雨过天晴,路里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丽的地板,也出现倒映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镜子中的数学”。(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实物投影上放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E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上),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A、看到了整个的“王”字

    B、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的图形的对称图形。

    2、试一试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一面小镜子,做一下第(1)题

    (1)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A 8

    (4)全班交流,选出几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题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按本题图示的情境,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在镜面前摆一摆,对比镜面中的图形和桌面上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镜面的对称现象。

    第(3)题

    投影出示课文情境图,想一想:机灵狗镜子判断“现在是5时”对吗?

    猜一猜:现在是几时?

    (4)实验证明

    A、取一时钟,将时间调至7时正(时钟钟面上不显示数字)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学生。

    D、让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比较课文里的钟面图形,可以看出是一样的。

    E、将钟面反转,让学生看清钟面时间。(7时)

    (5)练一练

    A、教师将时间调至3时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时钟

    D、让学生观察镜子,想一想:现在是几时?

    E、反转时钟,进行验证。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5)

    一、导入阶段

    出示

    小丁丁和同学约好上午9时15分在动物园门口集合,小丁丁早晨7时48分出门,路上用了1小时23分。

    (1)在这段文字叙述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上午9时15分在动物园门口集合;

    早晨7时48分出门;

    路上用了1小时23分。

    (2)9时15分、7时48分、1小时23分各表示什么,有什么不同?

    9时15分、7时48分表示时刻,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时候。

    1小时23分表示时间,是指某一事件经过了多久。

    (3)出示问题“小丁丁几时几分到达动物园门口”这是求时间还是求时刻?

    是求时刻

    (4)今天我们就要来讨论关于时间的计算的问题。(出示课题)

    [对于学生经常会混淆的“时间”“时刻”这2个数学用语进行简单的辨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明确地知道是要求什么?]

    二、中心阶段

    1、请学生试着计算。

    2、汇报

    (1)画图

    (2)竖式算

    注意:这步计算,“分”的计算满60要向“时”进1,因为分与时之间的进率是60。

    答:小丁丁9时11分到达动物园门口。

    3、比较2种方法得出2种方法都很好,都很直观、很简洁。

    4、小结

    我们可以利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来解决某一时刻经过多少时间会到哪一个时刻的计算问题。

    三、练习阶段

    7时50分+45分=()时()分

    8时26分+2小时37分=()时()分

    15分18秒+3分52秒=()分()秒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策略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策略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策略感谢 红一时 教师提供优秀的文章!以前的数学课堂基本结构为:复习旧知-讲解例题-练习-作业;现在数学课堂的基本结构: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问题生活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可以是生活情境、童话情境,也可以是数学问题情境。它的作用可以是引入、引领、启思等功能。

    1、统计班上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求班上一共有多少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猴王分桃:花果山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桃树上结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们在等猴王来分桃。猴王准时来到,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吧!小猴子听了,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大方的说,那就拿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子吧!它们还是嫌少!于是猴王就大声地说,我拿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猴子吧!猴子们终于笑了,猴王也笑了,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商不变的性质)朝三暮四(加法交换律)猴王分饼(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 1 页

    3、两下小组进行拍球比赛,要比较两个组的胜负,用什么办法,通过现场拍球从而引同课题。(求平均数)投球数(百分数的认识)

    4、一家人分瓜吃。(分数大小的比较)

    5、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量床垫。(分数的初步认识)

    6、一辆用方形做轮子的车的行走状态。(圆的初步认识)

    7、用3、5、8、15、A、X、B组成你学过的式子,看谁写得最多最有创意。(方程的认识)

    8、现场买乒乓球,一盒10个,小明买4盒,小东买2盒,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情境创设的作用:

    1、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书上的情境图是一个范本,但不是唯一的,与此相类似的成千上万种,故不能固守书上的情境图,特别是那些对学生来说挺陌生挺遥远的事更应该科学的进行处理,不是有句话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还有的说新教材有城市化倾向严重,是我们对教材的认识不够所致。)

    2、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课程标准)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我们能尽快的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老师所希望的状态下才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超级大互

    第 2 页 动。

    二、指导探究

    1、猜想验证:比的基本性质(可由比与除法及分数的关系,然后通过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比也可能存在一种性质)

    2、尝试探究:

    三、四位数的笔算减法。由复习两位数的笔算减法及法则然后列举三个三、四位数的笔算减法(一个是每位都够减,二是十位上不够,三是两位或三位都不够减的)让学生尝试,最后可以推论到多位数的笔算减法。

    3、问题解决:异分母的加减法(通过复习同分母的加减法其中有一个或几个异分母的加减法从而产生问题有解决的需求)

    4、思路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可以从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推论到长方形的面积。

    5、类比推理:万以内数的读法可以由百以内数的读法入手,最后落到多位数的读法。

    6、归纳总结:78=;708;(小数乘法)用3、5、8、15、A、X、B组成你学过的式子,看谁写得最多最有创意。

    7、操作实验:几何知识。指导探究的目的: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

    第 3 页 程标准)

    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程标准)

    3、数学教学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课程标准)

    三、反馈练习

    1、基础练习:127+()=374+127 A+12=12+()B+(20+5)=()+()+()

    2、趣味练习: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大海捞针;用百分数表示;凡是手中的分数与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相等的分数,自己报出后就可以离开。

    3、拓展练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了后,用一张纸按老师的要求折成一定的分数并用自己的方式标示出来,然后能不能说几个算式。学生表现很好说出许多分数加减乘除的算式,这时我们可以反思,不要从教者的思维认为知识本身的难易度而应从学生的角度的思考,关键是我们是不是给他们营造了建构的情境。

    4、延伸练习:表面积学了以后就设计包装盒,长方形的面积学了以后出示长方形的周长越大面积就越大?

    第 4 页 练习的作用:

    1、巩固当堂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判断及时调整自己教学思路。

    2、除了完成本课的教学反馈以外还要对后续知识做好铺垫,让学生的思维不因这堂课的结束而终止,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练习不是枯燥无味的,它还应该展示给学生一些有趣的一面,同是也不是封闭的,它和其它学科也有交融的一面。

    第 5 页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7)

    作者:于方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09年第08期新教材把教材设计的重点放在知识的动态方面,把知识理解为一种“过程”,知识在教材中以动态的“生命化”的方式存在。所以,只有感悟知识在教材中的存在方式,理解教材的意图,并以此创造性地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把握好起点,设计数学活动

    1根据学生的个人经验设计数学活动。

    案例(1):教学“左右”一课,学生对左右是有经历的,是借助自己身体的部位来理解左右的。为此,我在设计这个类的时候就是用好友的身体左右戏。

    游戏一:伸出左手,伸出右手,拍手,放下。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拍手,放下。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

    游戏二:①师生面对面站立;②同桌学生面对面站立。

    听指挥:伸出右手握手,伸出左手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右手拍右肩,左手拍左肩。

    案例(2):教学“我又长高了”中,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感受1米的长度。

    ①小组活动:1米在你的哪儿呢?请组长领好米尺和标记。

    ②和我一起做:1米有多长呢?请一个小朋友用双臂和黑板上的线段比一比。

    用双手握住米尺,握住直尺的两端。用你的手比较一米的长度。重复两次。

    闭上眼睛,回想一下一米有多高,有多长。

    找出教室里哪些物体将近一米长。(学生汇报,指名学生量一量)通过以上活动把教材的主题图发挥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学生对1米的认识相当深刻。

    2把握学生学习体验的兴奋点,设计数学活动。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篇8)

    一、创设情境,统一标准。

    1、(电脑显示)故事情境:珠宝在哪里?

    出示黑猫警长图,认识他吗?黑猫警长是破案的高手,让我们一起来跟随黑猫警长破案。

    2、为什么白猫战士没找到珠宝呢?小朋友来分析分析看。(学生分析原因。)

    3、说明:

    “白猫战士”脚长,“一只耳”脚短,正是因为它们度量的标准不同,所以同样走5个脚长,量出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说明:在度量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长度单位。

    二、统一标准,建立表象。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厘米。厘米就藏在小朋友的尺子上。请小朋友拿起尺子,看一看,(实物投影学生尺)瞧,这样的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师剥下1厘米:0-1)

    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把1厘米的小棒模型请下来。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

    2、初步感知1厘米。

    (1)游戏:和1厘米交朋友。

    接下来,我们就和1厘米来交个朋友,看谁能很快地记住1厘米有多长。(学生操作)

    (在黑板上贴出1厘米)你觉得1厘米这个新朋友怎么样?

    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找一找,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先找一找,再用小棒比一比验证一下。

    交流展示。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方格的一条边大约1厘米等。

    3、用1厘米测量。

    橡皮的长度大约有几个1厘米呢?请小朋友四人小组合作,用1厘米的小棒量量看。

    汇报交流,引出尺子。

    三、观察尺子,认识厘米。

    1、认识尺。

    尺是量长度的工具。对比你手中的尺子,它还少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

    A、数

    尺子上有哪些数呢?我们把他们请上来。

    B、刻度

    这些长短不一的竖线就叫刻度。0所对的刻度就叫刻度0,1所对的刻度呢?

    C、cm

    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在尺子上一般用英文字母cm表示。

    2、认识1厘米。

    (1)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尺子,先仔细观察,再用铅笔尖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如: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说明:像这样,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1)1厘米我们会找了,2厘米你也能找一找吗?

    (2)你还能在这把尺子上找到几厘米呢?同桌指一指,说一说。

    (3)全班交流。

    说明: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四、动手实践,学会测量。

    活动情境:小蟋蟀跳远比赛。

    1、量几厘米。

    (1)小蟋蟀们至少要跳过几厘米才能过关呢?(学生动手测量)

    (2)展示交流:你从刻度几量到刻度几?(刻度0-3。)

    (3)想一想: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什么?

    2、量大约几厘米。

    (1)3只小蟋蟀分别跳了几厘米呢?小朋友来量量看。

    (2)认识大约6厘米。

    说明:2号和3号的长度都不是正好6厘米,但是很接近6厘米,我们就可以说是“大约6厘米”。

    3、画几厘米。

    (1)学生画7厘米的线段。

    (2)交流:你从刻度几画到了刻度几?

    (3)同桌互相检验。

    五、巩固拓展,活化应用。

    1、用断尺量。

    小蟋蟀的尺子断了,用它还能来量长度吗?怎么量?

    2、变式练习。

    宝盒里的项链有多长?你是怎么看的?

    3、学习估测:奇妙的“身体尺”。

    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回顾:小朋友,今天这节课咱们和谁交上了朋友?关于这个新朋友你了解了些什么?

    小结:我们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在尺子上刻度0-刻度1的长度是1厘米;还知道有很多物体的长度是大约1厘米。

    2、游戏:眼力大比拼。(学生动手操作)

    3、拓展:在长度单位这个大家族里,厘米只是其中的一个成员,还有很多成员等着和你交朋友。其实10厘米的长度就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把10个这样的长度单位连起来,就又得到一个长度单位。这些长度单位叫什么名字呢?它们有多长呢?和我们今天认识的1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留到以后的数学课上再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10篇


    动手搜集一些范文来借鉴是个好方法,范文有助于我们培养自己的正直勇气和坚定性格,有哪些可以值得参考的范文呢?栏目小编为您搜罗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你的阅读和留言让我有了更多的动力去创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篇1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高低不一、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兼顾大部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内部互帮互助,在课堂上开设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自己的疑问。除此之外,学案设计和作业布置也可以有所差异,基础较差的同学只需完成学案上的基础题目,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可以继续完成拓展题目。分层次、分阶段教学,不仅能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小学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高效的课堂不仅可以让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解几何体时,只能在黑板上给大家呈现出立体几何的某一个侧面,这样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黑板上的平面图形不够形象直观,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维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篇2

    【摘要】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只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主动的学,有兴致地学,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数学走出书本,走近生活,使学生智力、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教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又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拿红、蓝铅笔》一课,这是一堂渗透统计与概率知识的课,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来了解一些统计、概率的基本知识,而不能稍作实验就推导出结论,应让学生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红蓝铅笔支数相同时;第二层次是红铅笔三支蓝铅笔一支时;第三层次是不知道红蓝铅笔各自的支数,只知道总数,通过拿取来猜测红蓝铅笔可能各有几支)的多次实践操作中,在头脑中形成概率的表象,这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的灌输、强调记得更牢。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做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是几倍的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时,我先设计了“某水果店有苹果6箱,橘子18箱”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先明确两数之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还设计了一个条件不足的题目,如“商店有红气球21个,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60个灯柱,我带来320盏灯,带来的灯够不够?”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在解答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从60个灯柱上共需要多少盏灯考虑;也可从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320盏灯可装多少个灯柱考虑;还可从320盏灯装在60个灯柱上,每个灯柱上可装几盏灯考虑。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题与我们的小队活动方案或主题班队活动方案紧密结合,真正将数学的开放性与生活化落在实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设计“快乐的春游”活动方案(从设计活动的路线,活动的准备购买门票,游玩的项目价格等),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只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主动的学,有兴致地学,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数学走出书本,走近生活,使学生智力、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教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又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拿红、蓝铅笔》一课,这是一堂渗透统计与概率知识的课,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来了解一些统计、概率的基本知识,而不能稍作实验就推导出结论,应让学生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红蓝铅笔支数相同时;第二层次是红铅笔三支蓝铅笔一支时;第三层次是不知道红蓝铅笔各自的支数,只知道总数,通过拿取来猜测红蓝铅笔可能各有几支)的多次实践操作中,在头脑中形成概率的表象,这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的灌输、强调记得更牢。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做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是几倍的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时,我先设计了“某水果店有苹果6箱,橘子18箱”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先明确两数之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还设计了一个条件不足的题目,如“商店有红气球21个,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60个灯柱,我带来320盏灯,带来的灯够不够?”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在解答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从60个灯柱上共需要多少盏灯考虑;也可从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320盏灯可装多少个灯柱考虑;还可从320盏灯装在60个灯柱上,每个灯柱上可装几盏灯考虑。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题与我们的小队活动方案或主题班队活动方案紧密结合,真正将数学的开放性与生活化落在实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设计“快乐的春游”活动方案(从设计活动的路线,活动的准备购买门票,游玩的项目价格等),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只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主动的学,有兴致地学,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数学走出书本,走近生活,使学生智力、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教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又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拿红、蓝铅笔》一课,这是一堂渗透统计与概率知识的课,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来了解一些统计、概率的基本知识,而不能稍作实验就推导出结论,应让学生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红蓝铅笔支数相同时;第二层次是红铅笔三支蓝铅笔一支时;第三层次是不知道红蓝铅笔各自的支数,只知道总数,通过拿取来猜测红蓝铅笔可能各有几支)的多次实践操作中,在头脑中形成概率的表象,这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的灌输、强调记得更牢。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做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是几倍的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时,我先设计了“某水果店有苹果6箱,橘子18箱”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先明确两数之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还设计了一个条件不足的题目,如“商店有红气球21个,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60个灯柱,我带来320盏灯,带来的灯够不够?”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在解答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从60个灯柱上共需要多少盏灯考虑;也可从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320盏灯可装多少个灯柱考虑;还可从320盏灯装在60个灯柱上,每个灯柱上可装几盏灯考虑。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题与我们的小队活动方案或主题班队活动方案紧密结合,真正将数学的开放性与生活化落在实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设计“快乐的春游”活动方案(从设计活动的路线,活动的准备购买门票,游玩的项目价格等),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启迪学生标新立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路子、新方法,而不是千篇 一律地模仿别人的方法,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提供给学生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创造的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篇3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以此进行教学——即“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一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不能把现有的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填鸭式地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书本要进行二度消化。

    二度消化的定义是:结合教学的要求和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对自己已教过的讲授内容,作进一步创造性的理解、加工、发掘,为更好地达到讲授目的而做准备。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篇4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江苏教育研究》曾刊载过一篇调查数据,反映某地区不同层次的20xx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其中不喜欢数学的学生竟占47%!这一惊人的数据给我们以怎样的警示?我们身边的学生又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学习数学?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学生都喜欢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所有的小学数学知识都可以生活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量寻找身边的数学。

    一、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直接利用原型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这个水池没有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下课铃响了都没人听到。又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了解好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而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中的“位置与方向”时,我先让学生确定出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办公楼、教师宿舍各自的方向,再让学生分析它们分别在哪幢楼的哪个方向、在图上应该怎样画等,本来这部分内容是一个学习的难点,但学生却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二、寻找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

    数学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正是《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的新境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学生就会由熟悉而变得亲切,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习数学了。如我在教学“平均分”时,先谈话导入:八月十五中秋节,小文一家4口人在赏月,爸爸分月饼,分得很均匀,每人一样多,接着让学生去分物品,要求每份分的一样多,最后引出:人分物品,分的一样多。这就叫“平均分”。由于学生对分月饼比较熟悉,很快就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又如在教学“循环小数”的`导入中,我指着讲台问学生:“如果让你从讲台的左边走到右边,到了右边又走回左边,这样不断地走下去,你能走完吗?”学生都哈哈大笑:“怎么可能走完!”我接着又说:“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全班大声说:“好!”“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告诉小和尚,‘从前有座山,……’”这时小强笑着说他也会讲,大家都觉得既有趣又搞笑,“不就是重复了,循环了吗?”我就顺势引出“循环”二字的含义,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无形中就被学生消化了。而在学习了“圆的认识”后,我组织学生共同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生活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用圆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三、寻找生活中的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知识没有办法直接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但如果不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又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寻找生活中的模型,利用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如我在教学解决问题中的“行程问题”时,因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我就找了两辆遥控玩具车,让两位学生分别操纵,在教桌上进行演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该如何解决。在教学“认识圆柱”时,我先在课前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个“圆柱”。全班同学放学后都积极行动,用硬纸板、包装盒、彩纸等材料,依照圆柱制作起来,不懂的地方向老师请教。在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学到了很多知识,课堂上的踊跃表现让听课的教师至今难以忘怀。

    四、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自然科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运用数学规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如我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小明家有黑山羊8只,绵羊5只。一共有羊多少只?学生立即回答是13只。我又请三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了加法的意义,并掌握了“求两个数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这一规律。又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了一个“骑圆形轮胎的自行车”比赛(其中甲骑的是车轴在圆中心,乙骑的是车轴不在圆中心)的情境。先让学生猜一猜,骑哪种自行车的骑得快?为什么?接着用课件展示比赛,结果,乙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落在后面,甚至几次摔倒,而甲却轻松获胜。这一生活情境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认识圆的特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做好了铺垫。而在教学对乘法分配律的探索时,我首先出示情境图:小华家新买了一套房子,准备装修,请你帮助小华算一算他家要买多少块瓷砖?然后让学生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块瓷砖,再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估计是否正确。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不同方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么这个发现是否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呢,我又让学生举例进行验证。在验证前,我先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再让学生举符合要求的例子。学生在独立举例后,全班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及其字母表示的方法,并从中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享受探究规律的乐趣,树立了探究数学规律的信心。

    五、寻找生活情境,用以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训练,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更便捷地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把4根小棒用线捆成一个长方形,在带领学生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后,随手一掌把这个长方形打歪了,学生先是一愣,然后突然醒悟(长方形一歪,不就成了平行四边形吗),很多学生立即联想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我顺势引导,整节课学得轻松而有效。又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之后,我让学生计算:小丽家建新房,他的爸爸想在房子的左边建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12米,宽4米,深1.5米,如果拖拉机每车拉土0.9立方米,请你帮他爸爸算一算,需要拉几车?而在学习了小数乘法后,我设计了一个“上街购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家长,有50元人民币,到街上应怎样购买物品?要从哪些方面考虑购买呢?学生在探讨的时候,发现了生活中的交通,物品的品牌、价格等,也考虑到家中的实际需要等。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真实再现了现实生活,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增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篇5

    一、传设情境,培养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传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1、故事导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成功地导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训练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课堂兴趣,关键是教师课要上得“有趣”,因此我们要把愉快的有效的东西跟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创造,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设计引入一些于内容密切相关故事,笑话等等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师:“今天我们班可真热闹!你们看,老师还把谁带来了”。课件出示蓝猫。蓝猫:“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蓝猫,今天我想带你们一起去冒险岛寻宝,想去吗?”一看到熟悉的蓝猫要带自己去寻宝,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起来了。接着我又安排他们在与蓝猫出发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鸟大哥分饼引起大家的不满的情节,创设了这一问题:要怎么分才能两人一样多,才公平。你有什么办法?有学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吗?学生被问住的同时,他的学习兴趣也因此被激发了,求知欲望也增强了。

    2、创设操作性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安排了两个的操作情境。一是涂出教具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树叶、衣服、六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圆、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其他的分数来。

    儿童往往是在操作中进行思考的,学生提高操作亲身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和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实践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3、营造“竞争”情境,激趣乐学。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经常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大多数学生,恰当地开展一些游戏竞赛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把新知识寓于游戏竞赛活动中,通过游戏竞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做到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了北师大版第四册的混合运算后,我安排了这样的游戏环节:四人一组,每人出一张扑克牌,看谁先凑出24,谁算出来牌就归谁,最后谁的牌最多谁就获胜。这不仅让学生复习了表内乘除法和运算顺序,而且极大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领略了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学校忽然停电了,闹铃不响了,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于是我就说道:我们使9时25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现在使10时7分,你们算算看下课了没有?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一方法。

    例如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学生马上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学生当导游,告诉大家离目的地还要多长时间,有的学生负责租房子,有的学生负责景点的门票,有的学生负责中午的午餐搭配。

    采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优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得到了帮助的提高,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口头表达能力、自学、思维、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公平竞争,促进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四、师生关系融洽,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学生们会随着你富有激情的语言进入到兴趣中去,随着你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你赞扬的语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清晰、精炼,更重要的是要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励性。低年级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教师过多地指责和过高的要求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们的创造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个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好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你真棒!”“再想想”“谁有更好的办法?”“你能当一名合格的邮递员吗?”等等富有激情的语言。

    五、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例如在教学《分一分》一课时,我不是局限于让学生只会折1/2,而是给他圆、正方形等图片,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创造,使他们对分数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数的知识。

    六、注重教与学的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生状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篇6

    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在教师上课之前进行预习,学生能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认识,也能在课堂学习中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要想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首先,要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其次,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后,预习能力的培养贵在坚持,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把预习当成一种习惯。小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还较为欠缺,在预习过程中仍然需要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例如教师第二天要讲鸡兔同笼的典型习题,教师就可以在前一天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根据例题理顺思路,并额外做十道相同类型的题目。第二天上课前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见解,为教师课堂讲授奠定基础。

    实现小学数学的阶段性学习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高低不一、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兼顾大部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内部互帮互助,在课堂上开设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自己的疑问。除此之外,学案设计和作业布置也可以有所差异,基础较差的同学只需完成学案上的基础题目,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可以继续完成拓展题目。分层次、分阶段教学,不仅能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小学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高效的课堂不仅可以让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解几何体时,只能在黑板上给大家呈现出立体几何的某一个侧面,这样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黑板上的平面图形不够形象直观,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维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篇7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快乐学习是学习的宗旨。数学知识本身偏于枯燥与抽象,其快乐学习的应用更是尤为重要快乐学习法即将学习的乐趣置于教学,使愉快教学,学在乐中。如讲“兔同笼”题:“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兔同笼”题即在愉快的教学中轻松的学习理解。

    综观之,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实践操作法,动手操作、探究学习;思维发散法,开拓思维、问题引导;生活链接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快乐学习法,愉快教学、学在乐中等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方式,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既与新课程标准的宗旨一致,也符合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规律,是可采取的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

    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来提是比较容易的,但真正落实在课堂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我们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实验、摸索、总结,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起一套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实验班初步形成的教学思路是“问题情景--操作、探讨、交流--总结、应用、拓宽”。经反复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过去上复习课,老师系统整理知识,学生听完后,完成一些相应的习题,总结一下,就算是复习告终了。复习课的改革多年来一直是一个难点。但在我们的实验班上大改过去的上法,知识的脉络由学生分小组独立整理,练习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设计,交流练习。

    就拿分数应用题的一节复习课来说吧。学生用表格、树枝图、迷宫图、实物图等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整理思路,不管那种形式,都把这一单元的知识联系、解题规律揭示得清清楚楚。在交流过程中,还允许同学们提出问题,进行答辩,关键的环节还能举例说明。特别是有一个小组设计了一棵彩色的大树图,用根、茎、枝、叶把有关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知识和解题方法上的内在联系、基本规律、把握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形象有趣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再加上巧妙的练习设计,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扬,使这节复习课上出了情趣,上出了深度。学生们在学习潜力和学习方法上的出色表现,深刻地教育了老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篇8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小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具体的看、摸、折、量、比、算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让小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并且从中摸索出一定的数学规律,非常有利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在进行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相关内容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于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来引导小学生在动手实践、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探寻出一定的数学规律。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小学生拿出9支铅笔放在文具盒之中,每个文具盒中放的铅笔的支数是相同的,存在几种放法,能够放几盒?

    在小学生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得到下面的几种放法:(1)每个文具盒放3支,9÷3=3(盒);(2)每个文具盒放9支,9÷9=1(支);(3)每个文具盒放2支,9÷2=4(盒)多1(支);(4)每个文具盒放4支,9÷4=2(盒)多1(支);(5)每个文具盒放5个,9÷5=1(盒)多4(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认真地研究以上的几个除法算式,同时对于小学生进行提问:“具体的放法能够分成几种情况?”小学生会非常容易地发现:一种是能够刚好分完,另一种是在分完之后仍然剩下。这样,教师就可以告诉小学生,对于刚好分完的情况,是除法的除法算式,大家在之前的课堂上已经学会了,对于分完之后仍然剩下的情况,将其称之为“有余数的除法”,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板书。同时,教师也应该教给小学生分完之后仍然剩下的数是“余数”。由此看来,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新课导入,能够非常科学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篇9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本文经过研究分析,总结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教学素质有待提高。具大量的实践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许多地方小学教师,尤其是偏于地方小学数学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培训,导致诸多教师仍在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与方法。第二,教师对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认识上存在偏差,吃不透教材,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科学的把握各个教学环境,也不能准确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科学的设置悬念,而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不能让学生开展独立的思考和独立的研究问题,慢慢的学生就失去了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完成。

    2.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2.1.教师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的教科书中包含了不少概念,部分学生会像对语文知识一样对这些数学概念进行背诵记忆。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概念的时候,尽可能为学生讲解这些概念的来源,只有这样,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更加牢固的.记忆。有一些学生,即便理解了数学概念,但是运用时还是不知所措,此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概念,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如教学除法时,教师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把一些实物如粉笔或者棍子摆设成为与除法相似的形状,之后为学生分析除法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逐个对比加法、减法、乘法,进一步与学生共同对比讨论,还可以向学生提问这样的问题:妈妈给了18个苹果,你与哥哥、姐姐共同分,大家得到相同的苹果,请问每一个人可以得到几个苹果?通过设置这样简单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帮助学生完全理解概念之后,更加清楚除法的作用。

    2.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接触数学、了解数学,让数学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比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时,垂直和平行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同一个平面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说每位教师都是煞费苦心。这时,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让学生从比较熟悉的生活中去了解知识。我们可在导入新课时,带领学生玩魔方,让学生在玩魔方的游戏情境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境中初步感知了相同的面、不同的面、同一个面等抽象的,难用语言让学生较快理解、消化的数学概念,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便理解了知识。但这一情境的创设也容易引起学生对非数学因素的注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提问:老师手上的魔方相同颜色的方块在同一个面上吗?这时,我们可以说相同颜色的方块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谁来说说红色方块都在哪个面上?现在颜色相同的方块都在同一个面上吗?教师紧紧扣住主体是否在同一个面这一核心问题,有效地设问,便能使同学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理解同一个平面这一教学活动中来,排除外界干扰因素,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2.3.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人教版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独立探究的模块,为学生创造了很大的自主挑战空间。这时,教师必须很好地应用这些模块,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例如:在讲到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时候,教师要科学设计,帮助学生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规律,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位数乘法规律。这时,相信很多学生能够总结出一些规律。但是,还是有一些学生反应不过来,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已经研究出来的学生为没有研究出来的进行分析,这样不但能够令不明白的学生弄懂,还可以让明白的学生加深理解。之后,教师在课堂上统一分析,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对提高课堂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充分感受数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3.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从根本上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转变我们传统教学的观念、方法,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充足的时间,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能将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效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不仅强化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篇10

    一、认清现实,总结方法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都比较差,这是由于小学生的普遍年龄都偏低,即使是在小学高年级段,学生的普遍年龄也不过十一岁左右,这就注定了小学生对于像数学这种具有较强抽象性、需要较强计算能力的科目学习起来比较吃力,甚至比较困难。基于这一普遍现象,小学数学教师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企图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一系列客观情况,教师总结出要巧用“课堂教学导入”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生动化,积极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用心体会数学学习的精髓。消除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恐惧感和陌生感,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自身价值的体现、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这正印证了世界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论断。导入就是以新奇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投身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中。

    二、教学导入,巧用方法

    小学生一般年级偏小,由于还都是小孩子的原因,一般来说,这些小孩子的玩心都是特别重的,而且他们的自制力和意志力都相当薄弱,基于学生的这些生理和心理因素,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教学只单纯地运用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是明显行不通的,运用这些方法只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讲小话、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便大大降低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所以,对我们小学数学老师来说,我们应该适当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中不合时宜的弊端和缺点,并将它的优点与教学导入式的教学方法融合。

    在小学数学阶段开展教学导入的教学模式,数学老师应该积极创新,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设备,争取创造最好的教学体验。我们可以以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重点内容“苹果、玩具等物品作为教具。课堂教学正式开始,老师问“同学们喜欢吃糖果吗?”然后可以给学生每人发一个糖果。接着老师可以问“大家能告诉我你们手中有几颗糖果吗?”“一个。”学生回答。“那么大家还想要糖果吗?”可以再给学生发一个糖果,“那么现在大家可以告诉我大家手中有几颗糖果吗?”老师问。然后老师就可以给学生植入抽象的“糖果”这些实物与抽象的数字“1”联系起来,而通过老师的`一系列演示和举例,学生会对“1+1=2”有一个偏于具象化的理解。如此一来,学生会觉得学习数学是比较简单和容易的,就不会再觉得学习数学非常枯燥,有了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学生就不会再出现开小差的情况。以上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如何对于课堂教学导入进行正确的运用。

    那么,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但要根据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而适当做一些科学的调整。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学主题是“位置”,就是要让小学生用数来描述一个确定物质的位置。对这个教学内容的导入,我们可以首先让班上的学生来进行一个小游戏。大部分班级的学生都是分排、分列来落座,所以我们可以将一个班级看作一个正向的坐标轴。在这个坐标轴中有横坐标就是同学们所坐的每一行、而纵坐标就是同学们坐的每一列。游戏开始“当老师随意说出一个坐标,例如(就代表我们班级的第一行第一列,那么我们班的第一行第一列的同学就要迅速站起来;在游戏过程中有人答错就要接受小惩罚,而答对者就有相应的小礼物。”游戏虽简单,但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坐标轴,也将数学知识融入了他们的实际生活,让他们更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数学课堂,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让他们觉得数学的学习是非常有趣的。

    以上便是本人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导入式教学方法的一些看法和具体实践情况。总之,教学导入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小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并能够让他们自觉参加与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集锦(9篇)


    心得体会主要包含什么呢?为了记录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这时我们应当静下心动起笔把见解写进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就是提出自己的看法,体会得到的收获和启发,您可能会对“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有些好奇不妨阅读本文了解更多,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

    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1】

    在近一段的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是师生的共同提高,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指高效率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时下最需要的,才是顺应局势发展的,仅有课堂效率,提高了,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将“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口号贯彻落实。

    我理解的高效课堂,就是要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讲到底”的旧貌,是在课堂教学中,经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教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课堂教学。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这就要求要我们用热情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教师讲的简便自如,学生学得轻简便松,在简便愉快的氛围下完成课题资料,这样学生才不会有厌学情绪,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景,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此刻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进取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愧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打造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备课方面要准备更加充分,每节课上课前,要自我问自我几个问题: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明白学生到达了要求?这课前四问能够让教师对于课堂有了大概地了解,准备就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在上课时,应当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什么时间学生自我学,什么时间教师开始讲,什么时间开始练,这些都应当做到心中有数。更应当准确把握课堂节奏,重难点精讲细讲。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仅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应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善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我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应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2】

    我们接受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专家组的培训工作即将告一段落。虽然占用了大家不少的正常工作和休息时间,但可以看出每位同事都在积极认真的学习着,少有被动的,无奈的,厌倦的表情。这是在以往培训中少见的良好表现。

    原因何在呢?很简单,因为培训的内容是我们渴望已久的,是我们工作中迫切需要的,有真正实践意义的东西。负责培训工作的昌乐二中的老师是一线教师。他们懂的现在的学生需要什么,更知道现在的老师需要什么,现在的教育需要什么。他们送来的是我们愿意用双手去接受的东西。因此,我们的老师才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的学生那样专心致志的学习。

    虽然这次昌乐二中没有来体育教师,所讲内容也没有涉及到体育教学。但在学习中我们通过271高效课堂的理解发现,271高效课堂的内涵、三力建设等主导思想是非常符合体育教育教学规律的。与以往的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是相辅相成的,并且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能够直观的看清他的每一个细节。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整理、修改后马上付诸行动。

    通过学习,在收获271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也拓宽了视野看到了差距:社会人文思想的差距;教育环境,教育条件,教育工作者待遇的差距;教育行业的教育思想、追求目标的差距;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综合素质,各种能力的差距。

    昌乐二中的教育成果是诱人的,我们的教育现状是可悲的。我们有千百个理由去学习、去奉献、去改革、去进步。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去带领更多的人致富。教育界中,昌乐二中成为了我们的开路先锋。如果不去学习,不去缩小差距,那么悲哀依旧,可笑而不可怜。也许在改革过程中玉门教育系统,教育工作者要牺牲很多。但牺牲和矛盾冲突是每一项改革都要付出的代价。我们不能因为怕失去眼前看似平静,实乃消极、龌龊的生活,而放弃明知道会更科学的、更先进的、更美好的追求。

    牺牲吧,奉献吧,在那之后将是玉门教育的一片海阔天空。

    也许我们不会因此而得到多一点的报酬,我们依旧是弱势群体的一员。但当我看到我所教的孩子们身上也能绽放出昌乐二中学生的那种光芒,脸上也能挂满那样的笑容,眼中也能放射出那种自信和激情,我就不会在计较了。

    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3】

    在8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高平市实验小学举行的高效课堂小学英语培训活动。此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见识了新一代小学英语教师的风采,又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

    一、通过听太谷县实验小学杜老师的报告,使我真正明确了高效课堂教育理念,它是一个长效机制,不会出现短期效应。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尽量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以引导者、参和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学生共同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框架,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杜老师讲关于导学案的设计,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教师要注意指导学法,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

    三、杜老师的建议使我充分认识到:

    1、如果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不愿去学,而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2、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要中肯,要切合实际。

    3、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4、质疑问难,搭建探究平台,抓住契机,用心制造"问题场"。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

    5、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获得很大的收获,解决了以前课堂中的一些困惑,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改进提供了指南。

    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4】

    今天听过太谷县老师的讲座后我感触很深,如今的课堂应该将学习的权利的真正的还给学生,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更为重要,现将我听后的感受交流如下:

    老师说:“中差生靠老师一个人是教不会的”的确是这样的,一个人经历比较有限,光靠老师一个人能力毕竟不行,如果培养四人小组,让小组长去教的话,会更有效的,而培养有效的四人小组尤为重要,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多训练,多指导,让小组长真正具备领导组织的能力,而小组成员间也应有互相合作的能力,真正做到好帮差,学困生不懂就问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老师还提出要想解放教师,就需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有能力自学,教师才能真正放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老师的讲座,我是这样理解的:学生带着明确的自学任务,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问题设计应有启发性、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问题设计应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体会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这一栏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对教材整体感知,圈划出知识点,对这一课的简单练习试做。体现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实践性。学生独立自学,积极思考,老师不干预,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这样,学生就会千方百计地去理解概念、公式等,就会自觉而且认真地学习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把课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老师还提出了四人小组的一些合作的具体操作:如很有效分组,对小组长如何培训,我觉得可行性都比较强,对有效教学也是非常有用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计划落到实处,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总之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将老师的这种好的方法运用,让自己真正成为有智慧的教师,让课堂更加有效!

    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5】

    自从参加完培训后,我更进一步了解了课改实效性和实施课改的必然性,回顾以往工作,我觉得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下面我就谈谈通过本次培训获得的几点感受:

    一、改变观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改变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应平等参与教学活动,蹲下身子,贴近学生,与学生一道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质疑释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与调控。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活动中,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心情放松、思维活跃、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组交流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的精品,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逐渐推行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展示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

    二、课堂教学全员参与,个个展示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课堂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我认为: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

    听了报告后,我明白了,要充分准备深入的挖掘学生和教材。创设真实贴近于生活的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发动、利用、欣赏、认同大胆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三、学习经验取其精华,去其沼驳

    我觉得非常具有实效性,可以借鉴。但是也不能一味生搬硬套,应根据我校学生特点、正确选择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来选择教学模式,不应拘泥于一种模式。数学课堂教学要上出数学的味道,数学课堂的活跃主要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活跃上,教学中应力求“神”而不是“形”,只有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不同的课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只要能在一节课中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与发展,就是“高效课堂”。

    教学之道,任重道远。要想畅通无阻的走下去,贵在得法,要想得法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共同成长。

    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6】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授课老师都有自己的见解,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整理出以下几点和大家共同进行探讨学习。

    一、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需要熟练应用多媒体

    单一的教学手法或手段,很容易使学生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多种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节省板书时间,以直观性强、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优点,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倡大家经常使用。

    二、营造“低压力,高挑战”的课堂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大多数学生只有喜欢这位老师,才会爱听他的课,注意力才会集中,思维也活跃。如果学生从心里厌烦你,你讲的再好,他也听不进去,课堂效率无从谈起。因此老师要注意仪表形象,要塑造良好的人格,要关爱学生,真心和他们交朋友,多与他们交流,让学生喜欢你,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对学生来说,这种氛围让他们精神放松,知道老师永远都会为他们提供帮助,学生更愿意提问以及回答问题,不会感觉来自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压力,有安全感和受尊重感。老师要不断地给学生设置问题,不断地给学生传递期望,引领学生攻克疑难问题。但老师在活跃课堂气氛时要注意不要说题外话,有的老师上课时讲的兴起,肆意发挥,谈自己谈家庭,谈了家庭谈社会,跑题严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进行积极的教导,不放任学生长时间自由支配学习时间

    如果课堂上老师在较长时间内放任学生自己学习,课堂效率一定不会高。老师应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知识进行加工后再传授给学生,不断地给学生下达具体的指令,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有这样,一堂课才会完成较多的学习任务。此外,教学目标是否具体明确,选讲例题是否典型,语言是否简练,板书是否概括、明晰等,也都对课堂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提高课堂效率”是个很大的话题,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决不是三言两语,几条建议就能说明白的问题。以上我的几点浅见薄识仅供大家参考,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7】

    这次培训给我带来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与提升。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参加培训的全体老们通过观摩、评课和小组建设等实际操作,从发言的积极性到理论探究的层面,每一个人的心灵切切实实得到了洗礼,精神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老师们真正学到用得着、用得上、用得好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高效课堂培训的目的。

    一、教学目标。

    针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体育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二、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

    第一步,教学任务要明确,让学生感知本节课的中心任务。

    第二步,做好准备活动,让学生理解准备活动的必要性。

    第三步,老师示范讲解,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第四步,学生自己练习,体会成功的喜悦。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站在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示范讲解纠正都是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动作要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渗透,充分体现了老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当然,对于难度大的动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三、课堂教学

    课堂展示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学生技能、动作要领,熟练的一个过程,进行当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对课堂中所示范的动作以及在讲解上要简洁明了,学生易懂易掌握。不要练习太多太难或者枯燥乏味,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展示要有一定的技巧,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展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在一些动作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练再体会,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动作一致为止。

    总之,高效课堂所蕴含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所提倡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对课标理念的全面展示,是研究生成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阵地。

    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8】

    任教九年来,经历的培训不少,可这次县初中历史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训已过半,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因为每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教师,每一天都能看到不同类型的亮点展示,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学习,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扩展自己的舒展空间,突破自己:

    此次培训中我发现了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专业技术知识不足,上哪个年级看哪个年级的教材,现学现卖,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要充实:

    主要指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要把历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同时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

    通过培训,我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并且有了日后工作的指南:

    1、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向马玉梅老师学习,要让教育具有“亲和力”。我们有责任找到一种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生活。让他们有所期盼、有所憧憬。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2、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博览群书,不断进取,善于总结反思。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会了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审阅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会时时警醒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

    高效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9】

    一、要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理念是教育行动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是为学生服务。”教师要改变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应平等参与教学活动,蹲下身子,贴近学生,与学生一道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质疑释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与调控。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活动中,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心情放松、思维活跃、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组交流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的精品,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逐渐推行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展示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

    二、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全员参与,互帮互助。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课堂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我认为: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听了报告后,我明白了,要充分准备深入的挖掘学生和教材。创设真实贴近于生活的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发动、利用、欣赏、认同大胆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三、借鉴名师教学经验,去其糟粕

    有些方法非常具有实效性,可以借鉴。但是也不能一味生搬硬套,应根据我校学生特点、正确选择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来选择教学模式,不应拘泥于一种模式。数学课堂教学要上出数学的味道,数学课堂的活跃主要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活跃上,教学中应力求“神”而不是“形”,只有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不同的课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只要能在一节课中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与发展,就是“高效课堂”。

    教学之道,任重道远。要想畅通无阻的走下去,贵在得法,要想得法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共同成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7篇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7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篇1

    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在教师上课之前进行预习,学生能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认识,也能在课堂学习中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要想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首先,要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其次,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后,预习能力的培养贵在坚持,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把预习当成一种习惯。小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还较为欠缺,在预习过程中仍然需要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例如教师第二天要讲鸡兔同笼的典型习题,教师就可以在前一天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根据例题理顺思路,并额外做十道相同类型的题目。第二天上课前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见解,为教师课堂讲授奠定基础。

    实现小学数学的阶段性学习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高低不一、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兼顾大部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内部互帮互助,在课堂上开设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自己的疑问。除此之外,学案设计和作业布置也可以有所差异,基础较差的同学只需完成学案上的基础题目,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可以继续完成拓展题目。分层次、分阶段教学,不仅能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小学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高效的课堂不仅可以让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解几何体时,只能在黑板上给大家呈现出立体几何的某一个侧面,这样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黑板上的平面图形不够形象直观,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维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篇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方法的几点体会

    日常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顺利地进行一些数学活动,教师很满足这种“简单顺利”的状态,便很快进入下一个预设的环节。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没有照本宣科,作简单的比较和推导,而是追问了两个问题:①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②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有的在比划,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许多教师认为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虽然“简单”,但操作后的追问更有意义。传统的教法是目标直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极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这样做,对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公式理解得必然肤浅。而这两问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更为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发现问题后再引导。如二年级《认识直角》一课,教师组织学生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巡视时发现学生画的直角是一条水平面而另一条边竖直时,教师风趣地问道:“直角都一定是这个姿势吗?”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又画出了一些不同“姿势”的直角,从而对直角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在起始阶段探问

    学生初次接触某一知识或方法时,适宜放慢速度,不妨在难点处以探问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四年级教学分数的意义时,“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结论:无论是4米还是40米,平均分成4段,每段都是占全长的四分之一。这样,不仅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培养了他们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记忆力不够持久。教学时,教师可在关键处进行提问,以突出重点。如“质数、合数”的概念,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后,教师可提问:“质数最多有几个因数,合数最少有几个因数?”提问他们从中发现了什么,以加深对质数合数概念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篇3

    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思考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当前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提问频繁且显得随意,常常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如何改善课堂提问的策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思考。

    真实的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生成性。要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教师就要学会捕捉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或有价值问题的诱因进行点拨提问,加以重锤敲击,从而激起共鸣、碰撞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实的课堂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非常希望学生能够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回答,但没等学生回答,细心的教师就组织语言加以引导,在提问与引导学生回答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0.9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很少能充分思考并构思答案,他们的回答只能是长期学习积累下来的一种本能反应,或是杂乱的语言表达。如果教师能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课堂会发生以下变化:(1)学生回答问题时增强了信心;(2)学生增加了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3)学生的回答更完整;(4)学生学会从其他同学的回答中对自己回答的语言进行改进;(5)学生会提出更多其他的解释。()然而,大量的课堂反映,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很少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学会思考,因为感觉上的“冷场”会促使教师重新组织语言加以引导,同时他们也担心,延长回答问题的时间,教学任务会完成不了。

    以扣紧教学重点为基点精选关键问题,可以改变课堂教学胡子眉毛一把抓,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以讲为主为以读为主;可以克服“满堂问”的缺点,切实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数学思维。没有数学思维,也就难以谈“创新”,这一目的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提问总是与思维相伴,提问是思维的起因,就像“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样,数学思维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课堂提问”的'特点:问题提出要自然,问题背景要清晰,问题进行要有梯度,思考问题要有时间。

    课堂提问要有适当的深度和广度,如果问题过浅,提问所含信息量少,就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如,这样提问:“经过不在同一直线的三个点,有且只有几个平面?”学生会毫无困难地回答“一个。”这显然信息量过小,没有深度,如果改为:“经过三个点,有几个平面?”学生可能不好回答,要对三个点的位置关系加以研究和分析,着重考虑三个点共线和不共线两种情况。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没有深度,信息量小,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信息量也处于适当的程度,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但是课堂的深度过大,问题中所包含的信息量过多,超过学生力所能及的程度,就不恰当了。因此,课堂提问要适当,提问所含的信息既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只有当学生感到有一定难度,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又能解决,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时,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感叹学生不会提出问题,其实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课堂提问方式上多下功夫,那么课堂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所进步和提高。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带着问题来又会带着问题去了。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依赖于教师雄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个人性格情操的陶冶等。为了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让我们所有数学教师共同努力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篇4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江苏教育研究》曾刊载过一篇调查数据,反映某地区不同层次的20xx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其中不喜欢数学的学生竟占47%!这一惊人的数据给我们以怎样的警示?我们身边的学生又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学习数学?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学生都喜欢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所有的小学数学知识都可以生活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量寻找身边的数学。

    一、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直接利用原型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这个水池没有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下课铃响了都没人听到。又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了解好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而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中的“位置与方向”时,我先让学生确定出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办公楼、教师宿舍各自的方向,再让学生分析它们分别在哪幢楼的哪个方向、在图上应该怎样画等,本来这部分内容是一个学习的难点,但学生却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二、寻找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

    数学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正是《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的新境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学生就会由熟悉而变得亲切,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习数学了。如我在教学“平均分”时,先谈话导入:八月十五中秋节,小文一家4口人在赏月,爸爸分月饼,分得很均匀,每人一样多,接着让学生去分物品,要求每份分的一样多,最后引出:人分物品,分的一样多。这就叫“平均分”。由于学生对分月饼比较熟悉,很快就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又如在教学“循环小数”的`导入中,我指着讲台问学生:“如果让你从讲台的左边走到右边,到了右边又走回左边,这样不断地走下去,你能走完吗?”学生都哈哈大笑:“怎么可能走完!”我接着又说:“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全班大声说:“好!”“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告诉小和尚,‘从前有座山,……’”这时小强笑着说他也会讲,大家都觉得既有趣又搞笑,“不就是重复了,循环了吗?”我就顺势引出“循环”二字的含义,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无形中就被学生消化了。而在学习了“圆的认识”后,我组织学生共同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生活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用圆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三、寻找生活中的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知识没有办法直接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但如果不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又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寻找生活中的模型,利用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如我在教学解决问题中的“行程问题”时,因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我就找了两辆遥控玩具车,让两位学生分别操纵,在教桌上进行演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该如何解决。在教学“认识圆柱”时,我先在课前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个“圆柱”。全班同学放学后都积极行动,用硬纸板、包装盒、彩纸等材料,依照圆柱制作起来,不懂的地方向老师请教。在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学到了很多知识,课堂上的踊跃表现让听课的教师至今难以忘怀。

    四、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自然科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运用数学规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如我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小明家有黑山羊8只,绵羊5只。一共有羊多少只?学生立即回答是13只。我又请三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了加法的意义,并掌握了“求两个数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这一规律。又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了一个“骑圆形轮胎的自行车”比赛(其中甲骑的是车轴在圆中心,乙骑的是车轴不在圆中心)的情境。先让学生猜一猜,骑哪种自行车的骑得快?为什么?接着用课件展示比赛,结果,乙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落在后面,甚至几次摔倒,而甲却轻松获胜。这一生活情境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认识圆的特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做好了铺垫。而在教学对乘法分配律的探索时,我首先出示情境图:小华家新买了一套房子,准备装修,请你帮助小华算一算他家要买多少块瓷砖?然后让学生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块瓷砖,再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估计是否正确。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不同方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么这个发现是否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呢,我又让学生举例进行验证。在验证前,我先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再让学生举符合要求的例子。学生在独立举例后,全班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及其字母表示的方法,并从中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享受探究规律的乐趣,树立了探究数学规律的信心。

    五、寻找生活情境,用以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训练,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更便捷地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把4根小棒用线捆成一个长方形,在带领学生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后,随手一掌把这个长方形打歪了,学生先是一愣,然后突然醒悟(长方形一歪,不就成了平行四边形吗),很多学生立即联想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我顺势引导,整节课学得轻松而有效。又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之后,我让学生计算:小丽家建新房,他的爸爸想在房子的左边建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12米,宽4米,深1.5米,如果拖拉机每车拉土0.9立方米,请你帮他爸爸算一算,需要拉几车?而在学习了小数乘法后,我设计了一个“上街购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家长,有50元人民币,到街上应怎样购买物品?要从哪些方面考虑购买呢?学生在探讨的时候,发现了生活中的交通,物品的品牌、价格等,也考虑到家中的实际需要等。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真实再现了现实生活,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增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篇5

    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新课导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小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具体的看、摸、折、量、比、算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让小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并且从中摸索出一定的数学规律,非常有利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在进行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相关内容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于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来引导小学生在动手实践、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探寻出一定的数学规律。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小学生拿出9支铅笔放在文具盒之中,每个文具盒中放的铅笔的支数是相同的,存在几种放法,能够放几盒?

    在小学生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得到下面的几种放法:(1)每个文具盒放3支,9÷3=3(盒);(2)每个文具盒放9支,9÷9=1(支);(3)每个文具盒放2支,9÷2=4(盒)多1(支);(4)每个文具盒放4支,9÷4=2(盒)多1(支);(5)每个文具盒放5个,9÷5=1(盒)多4(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认真地研究以上的几个除法算式,同时对于小学生进行提问:“具体的放法能够分成几种情况?”小学生会非常容易地发现:一种是能够刚好分完,另一种是在分完之后仍然剩下。这样,教师就可以告诉小学生,对于刚好分完的情况,是除法的除法算式,大家在之前的课堂上已经学会了,对于分完之后仍然剩下的情况,将其称之为“有余数的除法”,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板书。同时,教师也应该教给小学生分完之后仍然剩下的数是“余数”。由此看来,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新课导入,能够非常科学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为小学生提供创新环境

    在进行小学数学中“乘法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的一个结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教师可以举例“9+9+8+9+9”,并且留出一点的时间让小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自由地讨论,通过何种方法可以既快又好地得到最终结果。

    小学生想出了:“(1)9×4+8 (2)9×5-1”第二种想法更有创造性。小学生们在讨论中,提到:“假如加数8也看成是9,有5个9,得数就多1,所以最后要减1。”从小学生们讨论的语言中,能够发现他们在不断地思考和创新。由此看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能够为小学生提供创新环境,有利于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篇6

    摘要:在应试教育背景影响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只是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学的效率也就无法得到提升。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则需要教师能够积极的转变教学的观念,创新教学的方式优化课堂的结构以及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的身心潜能得到开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引言

    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为了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需要在方法上进行优化和组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去选择教学的方法,并且要进行灵活的运用,保证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直接影响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传统教学观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学主要就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观念下的课堂教学学生无法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自身只是作为一个储存知识的容器,知识的来源主要就是靠教师的讲解。传统教学观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对数学的思维分析能力都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不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的观念、与时俱进,合理的安排教学的内容,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围绕学生展开教学。现代教学观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本要求,转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从根本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还影响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所用的方法和思路,是决定教学效率能否得到提高的主要因素。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细分教学大纲,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以及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要求进行细分,将教学大纲从框架变为具体。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功能,比如,指引教师的教学方向以及学生的学习思路。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可以使教学的步骤有序的进行,控制课堂的节奏。制定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协调课堂教学的结构,减轻学生的课堂训练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所应用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以及达到教学目的的表现方式,主要的内容就是教师的教学的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其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的。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这种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必须要科学、合理。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要求来进行选择,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还需要满足启发性、自主性等原则要求。要求趣味性是因为需要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要求启发性是因为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方法需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活动向教学的目标靠拢;要求自主性是因为应用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教法,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智能发展,还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不出时代教育的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

    五、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展开数学教学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具体落实和实现的。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通常就是教师先在黑板上列出板书,讲解相关概念,然后再让学生通过题目进行概念定理和公式的运用练习,这种反复单调的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长久保持良好的数学学习热情,并且也严重制约了小学数学总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展开数学教学,继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全面普及和运用,推动了各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应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和优势不断创新数学教学方法,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多媒体教学继承了以往教学形式的所有特点,并且实现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化和创新。利用计算机来制作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图片和文字展示等多种功能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对学生产生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切实提升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

    六、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应将以往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及时转变成为以学生为核心积极主动学习的全新数学课堂。在美国很多学校中,教师仅在课堂中讲解十分钟,其余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沟通、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教师则在其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鉴于此,我们国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也在实践教学中大胆尝试,采用该种形式对课堂时间进行大胆分配,依据实际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只讲解十到二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自由支配”,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课堂时间结构进行规划和分配时,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规划和分配课堂时间。优化高效的数学课堂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大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快节奏和高标准。而应具备下述特征:“环环相扣、逐层递进、由浅入深、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并且,教师在处理和设计数学教学内容时,应保证和学生以往知识结构相匹配;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新知在课堂上理解和内化;保证课堂训练的“精”和“简”;保证课堂信息反馈速度和科学评价;保证课堂时间的合理规划和利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篇7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以此进行教学——即“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一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不能把现有的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填鸭式地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书本要进行二度消化。

    二度消化的定义是:结合教学的要求和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对自己已教过的讲授内容,作进一步创造性的理解、加工、发掘,为更好地达到讲授目的而做准备。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训心得体会(4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