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有理数课件精华
  • 有理数课件

    发表时间:2024-02-12

    有理数课件精华。

    编者用心创作的“有理数课件”,必定会让各位感到满意,请耐心阅读本文,希望你会喜欢。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前做的准备工作,因此想要随意撰写是值得老师们注意的。详尽的教学教案能帮助教师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

    有理数课件 篇1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3=

    b.-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3=

    c.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3)=

    d.(-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3)=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

    (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同号得

    (-)×(+)=异号得

    (+)×(-)=异号得

    (-)×(-)=同号得

    b.积的绝对值等于 。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3)(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

    (3)学生做P76练习1(1)(3),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P75例2,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多个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 决定,当负因数个数有 ,积为 ;当负因数个数有 ,积为 ;只要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 。

    4、讨论对比,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有理数乘法有理数加法

    同号得正取相同的符号

    把绝对值相乘

    (-2)×(-3)=6把绝对值相加

    (-2)+(-3)=-5

    异号得负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

    把绝对值相乘

    (-2)×3=-6(-2)+3=1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小的绝对值

    任何数与零得零得任何数

    5、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有理数课件 篇2

    《有理数的惩罚》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律。在本章的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其混和运算的方法,学会了由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学习有理数乘法的知识技能基础。

    2、学生的活动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索加法运算法则的活动,并且通过观察"水位的变化",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曾经历了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过程,具有了合作和探索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加法、减法运算法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发现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了解倒数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本节课的数学目标是: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

    2、学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掌握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方法以及有一个数为零积是零的情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观察教科书给出的图片,分析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是什么,所求是什么,让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解答。

    (2)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讨论四天后,甲水库水位的变化量的表示法和乙水库水位变化量的表示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从第二种算法中得到算式3+3+3+3=3×4=12(厘米);(-3)+(-3)+(-3)+(-3)=(-3)×4=-12(厘米)从而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

    问题:(1)由课题引入中知道:4个-3相加等于-12,可以写成算式

    (-3×4)=-12,那么下列一组算式的结果应该如何计算?请同学们思考:

    (-3)×3=_____;

    (-3)×2=_____;

    (-3)×1=_____;

    (-3)×0=_____。

    (2)当同学们写出结果并说明道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这组算式等号两边的特点去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再出示一组算式猜想其积的结果:

    (-3)×(-1)=_____;

    (-3)×(-2)=_____;

    (-3)×(-3)=_____;

    (-3)×(-4)=_____。

    教前设计意图:以算式求解和探究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观察思考,从负数与非负数相乘的一组算式中发现规律后,猜想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积是多少,通过对两组算式的观察,归纳,概括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语言表述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能力和表述能力。

    教后事项:(1)本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亲身经历感受乘法法则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交流中互相补充,完善结论。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对结论的表述有困难,或者表达不准确,不全面,对于这些问题,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循循善诱,顺势引导,帮助学生尽可能简练准确的表述,也不要担心时间不足而代替学生直接表述法则。

    (2)展示两组算式时,注意板书艺术,把算式竖排,并对齐书写,这样易于学生观察特点,发现规律。

    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

    问题:针对上一环节探究发现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零。进行验证活动,出示一组算式由学生完成。

    4×(-4)=_____;

    4×(-3)=_____;

    4×(-2)=_____;

    4×(-1)=_____;

    (—4)×0=_____;

    (—4)×1=_____;

    (—4)×2=_____;

    (—4)×(-1)=_____;

    (—4)×(-2)=_____。

    教前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合情推理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特例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适合

    一般情况,所以要加以验证和证明它的正确性。同时,验证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练习和熟悉过程。

    教后反思事项:(1)教科书中没有这个环节的要求,但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这个环节,确实让学生体验经历验证过程。

    (2)本环节的重点是验证乘法法则的正确性而不是运用乘法法则计算。所以在验证过程中,既要用乘法法则计算,又要加法法则计算,真正体现验证的作用和过程。

    (3)在用乘法法则计算时,要注意其运算步骤与加法运算一样,都是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运算。另外还应注意: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是专指“两数相乘而言的,”不可以运用到加法运算中去。

    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

    活动内容:

    (1)1。计算:

    ⑴(-4)×5; ⑵(5-)×(-7);

    ⑶(-3÷8)×(-8÷3);⑷(-3)×(-1÷3);

    (2)2。计算:

    ⑴(-4)×5×(-0。25); ⑵(-3÷5)×(-5÷6)×(-2);

    3。“议一议”: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是多少?

    (4)计算:

    ⑴(-8)×21÷4 ; ⑵4÷5×(-25÷6)×(-7÷10);

    ⑶2÷3×(-5÷4); ⑷(-24÷13)×(-16÷7)×0×4÷3;

    ⑸5÷4×(-1。2)×(-1÷9); ⑹(-3÷7)×(-1÷2)×(-8÷15)。

    教前设计意图: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巩固和运用,练习和提高.

    教后反思事项:(1)学生先自主尝试解决,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要注意格式规范,一开始对每一步运算应注明理由,运算熟练后,可不要求书写每一步的理由;

    (2)例2讲解之后,要启发学生完成"议一议"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对例2的运算结果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可设置如下一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后观察发现规律,而不应代替学生完成这个任务。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0=_____。

    通过对以上算式的计算和观察,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数为零,积就为零。当然这段语言,不需要让学习背诵,只要理解会用即可。

    第五环节:感悟反思课堂小结

    问题

    1.本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

    2.有理数乘法法则如何叙述?”

    3.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采用了什么方法?

    4.你的困惑是什么

    教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励学生展示自我。

    教后反思事项:学生小结时,可能会有语言表达障碍或表达不流畅,但只要不影响运算的正确性,则不必强调准确记忆,而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同时教师可用准确的语言适时的加以点拨。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巩固作业:教科书知识技能1、2;问题解决1;联系扩广1

    预习作业;略

    四、教学反思:

    1、设计条理的问题串,使观察、猜想、验证水到渠成

    2、相信学生的探索能力。本节课的内容适合学生探索,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具有能力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不需要教师代替,也不能代替。

    3、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但绝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

    有理数课件 篇3

    有理数大班教案相关主题范文:解决实际问题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切入,讲述小明去果园摘苹果的经历。其中,小明摘了一篮子苹果,一半的苹果是红色的,四分之一是绿色的,剩下的是黄色的。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苹果的数量和颜色之间是否有一种关系能够表示,以及如何表示。

    主体一:引入有理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回忆小学二年级学过的分数,然后,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并与分数进行对比。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分数又包括正分数、负分数和0。有理数可以表示具体的实物数量和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摘的苹果的数量。

    主体二:有理数的表示

    1. 整数的表示: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并掌握整数的表达方式。例如,整数可以表示海平面的高度,当海平面高于某个参考点时,用正数表示,当海平面低于参考点时,用负数表示。通过绘图等方式,让学生对整数的表示形式有更直观的理解。

    2. 分数的表示:引导学生回忆分子和分母的含义,让学生能够将真实事物数量和有理数联系起来。通过实例,让学生灵活、准确地使用分数,如将红苹果的数量表示成分数。

    主体三:有理数的运算

    1.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让学生通过实例加深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中。例如,让学生计算小明摘的苹果数加上他还没有摘的苹果数等。

    2.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掌握有理数乘法和除法的规则,例如,让学生计算苹果的总重量等。

    主体四: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例分析和综合思考,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计算苹果中红苹果和绿苹果的比例,计算总数与红苹果数量的比值等。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有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基本运算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有理数的认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有理数课件 篇4

    有理数大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特性。

    2.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3. 能够运用有理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特性。

    2.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三、教学难点:

    1. 运用有理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教学实物等。

    2. 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识(15分钟)

    1.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集体讨论的形式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和特性。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和有理数的相对大小。

    Step 2 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30分钟)

    1. 教师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复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2. 教师详细讲解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并通过具体例题进行示范。

    3.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Step 3 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30分钟)

    1. 教师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复习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2. 教师详细讲解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法则,并通过具体例题进行示范。

    3.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Step 4 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

    1. 教师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可以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2. 教师通过具体例题的演示,引导学生掌握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活动,完成一些实际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Step 5 总结与拓展(15分钟)

    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自主拓展,尝试解决更复杂的有理数运算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准备下节课的知识内容。

    七、板书设计:

    有理数大班教案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有理数的概念和特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但是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对有理数的乘除法仍存在一定的困惑,需通过更多的练习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有理数课件 篇5

    有理数大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2. 掌握有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

    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有理数进行计算和分析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有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

    2.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有理数进行计算和分析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常见的有理数计算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数字,然后根据这些数字,问学生这些数字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这些数字有些相似,有些不同。

    2. 提出问题(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有哪些性质?

    3. 展示内容(10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有理数的定义和一些有理数的例子,并解释有理数的性质。

    4. 讲解有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20分钟)

    通过课件和实例,教师讲解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5. 练习运算(20分钟)

    教师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6. 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有理数进行计算和分析解决问题。

    7.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提出一些延伸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初步掌握了有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学生也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进行计算和分析。但是,有些学生在运算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错误,需要对运算规则进行进一步强化训练。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讨论和推广,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有理数课件 篇6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

    1、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正数的加减法可以扩充到有理数的加减法,那么乘法是可也可以扩充呢?

    乘法是加法的特殊运算,例如5+5+5=5×3,那么请思考:

    (-5)+(-5)+(-5)与(-5)×3是否有相同的结果呢?本节我们就探究这个问题。

    3、在一条由西向东的笔直的马路上,取一点O,以向东的路程为正,则向西的路程为负,如果小玫从点O出发,以5千米的向西行走,那么经过3小时,她走了多远?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小学学过的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 互为相反数 。

    2、由前面的问题3,根据小学学过的乘法意义,小玫向西一共走了 (5×3)千米,即(-5)×3=-(5×3)

    3、学生活动:计算3×(-5)+3×5,注意运用简便运算

    通过计算表明3×(-5)与3×5互为相反数,从而有

    3×(-5)=-(3×5),由此看出,3×(-5)得负数,并且把绝对值3与5相乘。

    类似的,(-5)×(-3)+(-5)×3=(-5)×[(-3)+3]=0

    由此看出(-5)×(-3)得正数,并且把绝对值5与3相乘。

    4、提出:从以上的运算中,你能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

    鼓励学生自己归纳,并用自己的语舞衫歌扇,并与同伴交流。

    在学生猜测、归纳、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引导、肯定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板书)有理数乘法法则: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计算

    (-5)×(-4) 2×(-3.5) × (-0.75)×0

    (1)学生根据乘法法则,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四位同学到黑板演习。

    (2)教师:要求学生明确算理,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巡视,及时引导。

    2、计算下列各题

    ① (-4)×5×(-0.25)

    ② ×( )×(-2)

    ③ ×( )×0×( )

    指定三名同学在黑板上做,使学生明确,做有理数的乘法时,要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出积的绝对值。

    教师提出问题:几个有理数相乘时,因数都不为0时,积是多少?

    学生小结后,教师归纳:

    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符号决定,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练习:本P31练习

    四、总结反思(学生先小结)

    1、有理数乘法法则

    2、有理数乘法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积的符号;

    有理数课件 篇7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5为课堂教学内容。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有理数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方法,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推导理解,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法则的导出和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一)温故而知新,引入新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已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实际,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引入新课。

    1、让学生复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4+(-3)=?,0+(-7)=?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为新课作好准备。

    2、与学生谈论我镇冬季某一天的气温,了解冬季某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提问,我镇冬季某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你是怎样计算的?自然过渡到温差的计算问题,在学列出算式4-(-3)后引入课题:有理数的减法(板书课题)

    辅助教学工具:温度计

    通过温度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减法的意义在于同类量之间的比较,为后来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从本地温差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乐趣,同时这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乐于进一步对知识进行探索。

    (二)探索规律,归纳结论。

    在温差问题中学生提出可以用4-(-3)计算温差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温度计充分探索计算4-(-3)得出结果。

    在学生得出4-(-3)=7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4-(-3)=7与4+3=7这两个算式及其结果。

    即4-(-3)=4+3=7 4-(-3)=4+3 这两个算式有哪些变化和不变?

    在这里,教学中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探索其中的内在关系,引导学生举例并归纳。

    学生举例

    10-(-7)=17 10+7=17 即10-(-7)= 10+7 0-(-5)=5 0+5=5 即0-(-5)=0+5 归纳:①一个不变:被减数不变

    ②三个变化:a、减号变加号

    b、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c、减数变加数

    学生通过相互补充,不断列举不同代表性的特征。在合作交流中彻底理解有理数相减时总成立的一般规律。而这个“举例”过程,正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正是一种对数学素养的培养。学生的归纳可能不规范,教师可请学生互相交流,补充使之规范,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总结归纳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达式为a-b=a+(-b)

    (三)剖析例题,加深理解。

    1、师生共同完成25页例5,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由学生体验完成,不足部分由教师讲解。

    教学中采用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以例题的解决为主线,教师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如例5中0-7=?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构建。突破本节课重点,减号的变化和减数的变化。

    为了丰富本节课教学内容,拓深知识,补充例题(-2/5)-(-3/5),1/2-1/3,(2/5)-(-3/5),-(-1/2)-1/3等,师生共同完成例题时,学生多次回顾“一个不变,三个变化”,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亲身体会减法的意义,并熟练利用减法规则进行减法计算。

    辅助教学工具:多媒体。

    (四)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由学生分组竞赛处理:26页练习1,2,教师投影部分学生的练习,投影时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查漏补缺,让其它犯同样错误的同学加以督查改正,并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作业优秀的学生给予大量的鼓励。互相交流的完成练习方式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体会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为了拓展知识面,加强知识巩固,可加大练习量,在练习中设计典型类型如:0-(-30)=?,30-0=?,-30-0=?,0-30=?等。从练习中得出:一个数减去0仍得原数。辅助教学工具:投影仪

    (五)课堂小结,总结归纳。

    小结归纳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a、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b、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收获是什么? c、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由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转化成加法计算,即a-b=a+(-b),由学生总结完成,感知新知识理念,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教材30页3、4题,作业是巩固减法法则的实际应用,通过作业强化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适量增加课外思考探索题,使本节课知识余意未尽到课外。给不同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评价

    本节知识容量适量,从温差问题引入新课,总结规律——例题剖析——实际应用,步步落实,层层深入,严谨求美。温差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中适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鼓励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对有理数减法法则有较强的认知,理解并应用。学生学习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五、设计说明

    教师教学中能适当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辅助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整节课的知识贯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充分体现让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教师: 陈华

    有理数课件 篇8

    有理数大班教案

    【导语】:有理数作为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涉及到整数、分数、百分数等数形式的统称。在中学数学中,有理数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点,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区分有理数与无理数。

    2. 掌握有理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3. 能够熟练应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合作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

    2.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3. 有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2. 实际问题的转化和解决方法。

    【教学手段】: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整数、分数、百分数等知识点,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构成有理数的概念。

    2. 提出问题:你知道有理数与无理数有什么区别吗?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3. 请两名学生上台进行答题和讨论。

    二、讲解与演示(20分钟)

    1.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详细介绍有理数的分类和基本运算法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巩固知识点的理解。

    三、练习与巩固(30分钟)

    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练习和巩固,包括有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

    2. 布置小组竞赛,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些有理数的运算题目,比较用时和正确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进行现场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发言,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

    四、应用与拓展(30分钟)

    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有理数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比如计算商品的折扣价、求解比例问题等。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和分享。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 让学生进行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相关知识点。

    2. 和学生一起回顾课堂讨论和解答问题的过程,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

    3. 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坚持的力量。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练习册、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用品。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练习册和思考问题的准备。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态度。

    2. 检查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3.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练习和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和运算方法。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也发现有些学生在乘除法运算中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练习和巩固。下节课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讲解和训练。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理数课件精华】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