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小学二年级课件7篇
  • 小学二年级课件

    发表时间:2023-05-27

    小学二年级课件7篇。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小学二年级课件7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课件(篇1)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做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4.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5.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三角尺、小棒、纸、钉子板、橡皮筋、扇子、剪刀、五角星、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新知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

    蓝猫: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多媒体演示:带着红领巾的蓝猫,一只手拿数学课

    本,另一只手拿一只插着吸管的杯子)

    师:蓝猫今天非常想和大家一起学习新本领:认识角。(出示课题)

    (评析: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蓝猫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期盼。)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找一找

    让学生边观察自己的数学课本边找出蓝猫手中数学课本封面上的角。

    指导学生用手势正确地比划出角。(首先由教师用手势演示第一个角,接着让举出数学课本,与教师一起用手势表示出第二个角,然后让一名学生演示第三个角,最后让全体学生一起书空比划出多媒体上的第四个角。)

    师:你们看,蓝猫也是一位光荣的少先队员呢。我们再来找一找红领巾的面上有没有角,好吗?

    生:有三个角。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红领巾上的角。(多媒体边演示)

    师:我们刚才在数学课本的封面上、红领巾的面上都找到了角,你们看看还有角吗?(多媒体演示吸管。请学生上台用手势表示出吸管上的角。)

    蓝猫:小朋友你们可真聪明,对,这些都是角。(多媒体演示:隐去三件物品显出三个角。)

    请学生拿出三角板。

    师:那么你们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吗?找出角,并用手势表示给你的同桌看,好吗?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因势利导,精心安排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以及手势演示初步体会角的含义,加强感性认识。同时,在抽象角的图形时,应用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由实物的角变化为图形的角的过程,促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2、摸一摸

    师:(让学生摸一摸角的顶点处)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顶点)对,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

    师:(再让学生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边)直直的,我们叫它边。

    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让学生分别指出第二、第三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辨一辨

    师:蓝猫的好朋友都来了,他们都画了一个角,你们看看它们画的对吗?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如果是角,要说出理由,如果不是,也要说出理由,

    (评析:让学生通过触摸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突出了角的本质特征,再通过判断所画角的正误,自然地引入画角的教学)

    4、画一画

    首先请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同时让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然后让多媒体演示蓝猫画角过程,接着让学生按蓝猫画角的方法再画一个角,并将自己所画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

    (评析: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先鼓励学生尝试画角,其间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讨论,还可以看书,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针对画角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寻找画角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媒体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画法,从运动的观点来加强对角的认识。)

    5、数一数

    蓝猫:你们真棒!我想邀请大家去我家做客,好吗?(多媒体演示出蓝猫家的外景)

    师:蓝猫又遇到难题了,开门的密码忘了,门打不开,怎么办?你们愿意帮它找密码吗?(多媒体出示蓝猫家窗户、屋顶和门的边框图形)

    师:只要你们能正确找出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就能知道密码了。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每个图形中角的个数。

    (评析:沟通了角与多边形之间的联系,渗透联系的观点,加深对角的认识。)

    6、做一做

    师:哈哈,门打开了,咦,桌子上放了一个信封,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展示信纸内容:小朋友,你们好!刚才你们认识了角,现在我为大家准备了吸管、小棒、彩色纸等材料,请你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材料做一个角。加油吧!)

    让学生各自选用吸管、小棒、活动角、彩色纸等物品做一个角。

    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作品。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7、玩一玩

    师:(介绍活动角)这个角能变大变小,我们把这个角可以叫做活动角。你们想不想也来玩玩这个活动角呢?

    布置游戏要求:拿出活动角,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角变大了,看看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角变小了,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

    学生活动后交流,初步建立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的概念。

    8、比一比

    师:你们做一个比周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师:你们能做出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吗?

    教师取一名学生做的角来比较大小。(介绍重叠法)再请一名学生自己上台比较大小。

    (评析:由学生自己操作活动角的模型,既训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角的认识,蕴含了边的叉开程度决定角的大小的道理,还为将来从运动(旋转)的观点理解掌握角的定义埋下伏笔,完全是一举多得!)

    师:刚才我们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我们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一眼看出,我们就要用重叠法来比较了。

    师:(多媒体演示蓝猫的墙上挂着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转动就形成了角,这四个钟面上的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其余两个呢?怎么判别这两个角的大小呢?看看哪个小组想出来的办法多。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多媒体演示两种比较方法。

    三、回到生活,拓展新知

    蓝猫: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学本领可真开心啊,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谢谢大家。

    师:蓝猫很开心,你们开心吗?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让学生在小组和班内谈收获)

    师:对,我们今天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辨一辨、画一画、数一数、做一做、玩一玩、比一比来认识了角。在我们周围其实也藏着很多角,你们能在教室里找一找角,用手势比划出来,并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小组集体找角。

    师:小朋友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周围找到了很多角,,课后我们还可以利用书本、网络继续探索角的奥秘。

    (评析:通过从生活引入学习,在学习后回到生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师:今天小朋友学得太棒了,我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五角星。你们知道它的面上也藏着角,有几个角呢?请大家课后可以一起讨论研究。

    总评: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卡通情境,让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这是国标本实验教科书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周老师以学生喜爱的卡通动物蓝猫为主线设计教学活动。在新课的导入时,让学生在活泼可爱的蓝猫身上找角并揭示课题;然后通过判断蓝猫的好朋友画的角的正误,让学生学会画角的正确方法;接着在到蓝猫家做客的过程中一步步展开教学:在帮蓝猫找密码的过程中,沟通角与多边形之间的联系,渗透联系的观点,加深对角的认识;从蓝猫的信引出做角,并明确要求;通过观察蓝猫家墙上的四个钟面,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活动充满童趣,学生在趣中悟、在乐中学。

    2.安排自主活动,让学生在动中悟、做中学。

    这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性、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周老师把原有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做一做、比一比,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同时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3.妙运用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发展空间观念。

    在初步认识角时,周老师巧妙地运用媒体,先在实物上闪动角,再除去实物中非本质的属性,抽取出角的本质属性,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的画面材料,很自然地把实物中的角与几何图形中的角联系起来,既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角的表象,又增强了角是源于生活的知识。在学习画角时,周老师又运用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画法,从运动的观点来加强对角的认识。在比较角的大小时,运用媒体演示比较过程,直观形象地介绍了重叠法和数格子法。

    小学二年级课件(篇2)

    jk251.COm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交流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出示一袋乒乓球。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些乒乓球大约有多少个?学生猜测。如果这些乒乓球大约有40个,谁想再来猜一猜它们到底有多少个?学生继续猜测。

    2、说说下面的数各接近哪个整十数? 19 28 37 42 53 86 99

    二、尝试估算

    课件出示:星期天,老师准备买这些生活用品: 热水瓶:28元 烧水壶:45元 水杯:24元请帮老师估计一下,带100元钱买这三种物品够吗?先独立思考,再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估算方法。

    4、集体验证。 同学们通过估算得出老师带100元买这3种物品够了,那么这三种物品到底一共多少钱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28+45+24=97(元)

    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估算的方法帮老师解决了买东西的问题,真是谢谢你们了!其实,估算很简单,只要把一个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进行大约计算就行了。在生活中像这样利用估算来解决的问题回经常碰到。

    三、应用估算

    1、秋天到了,阳光小学二年级1班和2班的小朋友要组织秋游活动,瞧,瞧,他们已经排着整齐的队伍准备出发了!

    课件出示:二(1)班39人 二(2)班42人 图上还有一辆限乘30人的汽车。 (1)通过看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估算这两班大约一共有多少人?

    (3)学生估算

    (4)反馈。得出这两个班大约一共有80人。

    (5)如果他们要乘车去秋游,根据你们的估算结果,你认为他们应该租几辆汽车?

    (6)小组讨论。

    (7)汇报讨论结果。

    2、对号上车课件出示:开过来2辆客车,1号车上写着“得数大于80”,2号车上写着“得数小于80”。同学们纷纷排队上车,有几个同学手里分别拿着车票,车票上写着下列算式: 90-11 31+52 23+41+29 26+29 98-17 38+39 100-10-12 92-44 如果得数大于80的上1号客车,得数小于80的上2号客车,你能帮他们估算一下,让他们对号上车吗? 先把自己的估算方法给小组同学说一说。学生汇报。

    3、 第31页的“做一做”。

    4、第32页的第二题。(小明原有20多枝水彩笔,妈妈又给他买了12枝,他现在的彩笔数量是一个不确定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拓展估算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以后同学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

    小学二年级课件(篇3)

    一、说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答:用秤称。

    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教师着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设计理念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在生活中体验感悟

    1、克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

    (2)用天平称:一枚二分硬币重约一克。

    (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约有多重?说说自己的感受。

    (4)举几个生活中大约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

    (5)掂一掂桌子上的学习用品大约有多重,用天平称一称。

    (6)用手掂一掂学习用品,说说自己的感受。[(转自数学网 )]

    2、千克的认识

    千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大约有多重。

    (2)看标注:一袋盐重500克。

    (3)教师问:两袋盐呢?

    生答:1000克

    (4)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

    (5)教师问: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秤合适吗?

    生答:不合适。

    教师:那应该用那种秤来称呢?

    生:弹簧秤。

    生:台秤。

    (6)用弹簧秤称两袋盐的重量,得出:1千克。

    推出:1千克=1000克 板书:1千克=1000克

    (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8)称桌子上的学习用品称一称,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巩固新知

    课件展示:

    1、 写出体重。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3、 连一连。

    4、 找错。

    设计理念

    本节课,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一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掂一掂、动脑估一估、动口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会感悟1克和1千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符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二年级课件(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

    我们都知道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1、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3、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还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课件(篇5)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内容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力求通过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说学生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首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模式二中本课的相关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了灵活处理,创设了挑战数学广角的情境,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和组合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其次,我关注师生合作,促进交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学习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学习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四、说资源

    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等

    五、说教法、学法设计

    教法、学法设计: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

    六、教学程序

    1、通过课件出示数学广角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示密码信息:密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让学生说一说 (重点引导学生明确: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如先放十位上的2,再放个位上的1组成21,接下来把原来个位上的1放在十位上,把原来十位上的2放到个位上,数位交换一下就变成另外一个数12等等。)

    3、进一步探究排列方法

    课件出示题目用数字卡片1、2、3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请同桌同学互相合作,一个小朋友摆卡片,每摆好一个另一个人就在答题纸上把摆的数记录下来。(同桌合作)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学生所写的个数可能不一样,有多有少,首先,找几份重复的或个数少的展示。)

    问:哪组同学说一说你们写出的两位数跟他们的有什么不一样?(有学生说他可能漏了,也有学生说他重复了)再引导:要想做到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哪位有好的方法呢?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有学生说先位置调换,也会有学生说固定十位或个位。)

    问:你们觉得他们的方法好吗?

    师用学生说的方法摆给学生看

    师一边小结一遍用课件展示:看来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质疑:那谁是密码呢?(点击课件验证)

    4、感知“组合数”的方法

    课件展示活动一:

    握手游戏

    (课件展示)如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学生活动):现在请同学们以3人为一小组为单位,每两人握一次手,一遍握一边数,看3个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

    5、进一步加深对组合的理解

    师引导:我们班每个同学都很聪明,只要每个人都认真观察,开动脑筋,没有难题可以难倒大家!刚才大家的表现太棒了,数学广角决定给大家颁奖。我们一起去领奖吧!(出示课件)两套衣服

    你们喜欢哪套衣服呢?生自由回答

    这些衣服一共有几种穿法?把这些衣服用序号代替,在作业本上连一连吧!

    生动手连一连,汇报结果

    6、效果测评,反馈信息

    练习一(课件展示)快看,喜羊羊亲自来给大家颁奖呢,他是羊村里最聪明,最爱动脑的羊哦,他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了呢?

    (课件展示)一个练习本

    出示问题(买一个练习本5角钱,有几种付法呢?)

    出示1个5角,2个2角,5个1角的图片

    每4人1个小组说一说吧!生汇报

    课件展示4种付钱方法

    练习二(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5、0、2、6可以摆出哪些两位数呢?动手写一写

    提示:注意写的时候要按顺序写,才能不遗漏不重复!

    师:能摆出几个呢?指生回答

    课件出示结果,摆出12个数字让学生观察

    学生发现05、02、06不是两位数。强调0不能放在最高位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有序排列方法的掌握,也帮助理解两位数的特征)

    7、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游玩了哪里?对!数学广角。今天的数学广角有趣吗,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学习收获)。

    师小结: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的数学知识,我们要仔细的观察,认真思考,就能体验到数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小学二年级课件(篇6)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我的说课分为5步

    一、说教材

    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教材通过购买校服,引出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自主设计分段方法,并经历整理、分析的过程,感受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学会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能力目标:经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结合实例有机地进行家乡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能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段整理;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小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法

    1、探究尝试、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学生人人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紧密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估计、判断能力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2、交流反思互补法: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3、练习促进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1分钟拍球,城市环境等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强烈的探究兴趣驱动下, 对本来枯燥的统计知识产生一种新鲜感和真实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形成技能技巧,从而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

    四、教学过程:分为6 步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同学们都穿了校服,真漂亮,感觉也很整齐。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学校很快就

    要给你们换新校服了,那么我们在换新校报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由此引出

    (测量身高)而我们做的测量身高这个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你们当初的身高记录单,老师还替你们保留着呢。

    (出示学生身高记录单。)

    (二)操作体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在换新服之前,老师为什么要给你们每一个人都测量一下身高呢?

    (根据身高,每一个人就可以选择不同大小的校服。)如果服装厂给你们做校服,会不会给们每一个人都单纯设计一种型号呢?为什么?

    2、质疑:如果你是服装厂的工人师傅,你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身高差不多高的人,统一成一种型号,这样做几个型号就行了。) 那么你准备把全班的校服分成几种型号呢?(大号、中号、小号)

    老师和学生把校服的型号统一确定一下,你们认为老师的这样的确定合适 吗?身高120~129cm的适合穿小号,身高130~139cm的适合穿中号,身高140~155cm的适合穿大号。

    小组讨论:那么现在你们有办法知道我们班上大、中、小号的校服各要订做多少套吗?

    汇报:哪个小组已经有办法了愿意来交流一下?其他小组能对他这种方法作一下评价吗?

    小结: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种方法,就是把我们班所有同学的身高分成几段来统计,

    我们可以分成几段?(3段)是哪三段呢?

    (小号:120~129cm 中号:130~139cm 大号:140~155cm)

    3、同桌合作 提出合作要求: (1)每一段分别有多少人呢?(2)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每一段的数据呢?(3)互相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整理每一段的数据,填写在这张记录单中,根据记录单,并完成统计表。(4)同学们在整理的时候应该注意合理分工,老师建议你们一名同学来报身高,另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和整理。

    身高(cm) 人 数

    120~129

    130~139

    140~149

    汇报: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到上面交流一下?

    (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

    启发:刚才有的小组是用打勾(画竖线、画正字、数数)的方法来进行整理数据的,

    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画正字)为什么呢?今后,同学

    们在统计数据的时候就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进行整理。

    质疑:我们能不能把你们这些打勾或是画正字等等的记录单直接交给服装厂呢?还应

    该怎么办? (板书:制成统计表)

    统计表中的“合计”起了什么作用?

    (①反应总人数 ②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4、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班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通过这张表格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合计有多少人,每一段有多少人)

    服装厂的工人师傅如果看到了这张统计表后,会明白哪些问题?

    (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

    谈话:服装的工人师傅通过这张统计表知道了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数据。

    (板书:分析数据)

    (三)回顾交流“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与感受。

    1、 大家现在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整理出我们班大、中、小号的校服各有多少套的?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2、 小结:其实像这样把身高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有助于我们快速而准确的整理数据,从而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数据的分段整理)

    (板书:数据的分段的整理)

    3、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解决购买校服的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

    个怎样的统计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出:

    (①收集数据 ②分段整理 ③制成统计表 ④分析数据)

    (四)寻找生活中的统计知识

    统计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再进行统计分析,是我们解决问题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你能不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用到了“数据的分段整理”。 (学生举例)课后,也希望同学们能注意收集生活当中的有关信息,自觉运用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

    (五)拓展应用,延伸发展

    谈话:刚才我们利用解决了定做校服的实际问题,统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普遍,下

    面我们就来看几个例子。

    1、课本100页1题 老师还专门对二年级一班1分钟拍球比赛成绩。

    你能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吗?

    (1) 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

    (2) 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

    (3) 提问:这道题把数据分成了几段?看了统计的结果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 师:同学们喜欢拍球说明同学们都想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可是,

    人身体素质的了好坏很多时候还跟我们周围的环境有关系,特别是跟我们日常的空气质量有关系,空气质量到底会对人类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

    课件出示空气污染短片: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想?

    谈话:现在同学们已经对空气质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诸城,它的空

    气质量情况又如何呢?上网调查一下我们诸城某一年某一个月的空气质量记录吗?你能根据污染指数的分级规定,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数据吗?再根据整理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填写完统计表后,根据统计表说一说你觉得诸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何?为什么?作为一个诸城的小市民,你觉得能为改善诸城的环境做些什么?

    整理好了以后我们明天来汇报交流一下。

    (六)反思感悟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是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缩,简单明了、富有条理性,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清楚地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数据的分段整理

    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 制成统计表 分析数据

    五、设计理念

    A、重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本课的导入,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我创设学生做校服的情境,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表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的。同时让学生调查环境污染情况,也是深有教育价值的。

    B、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统计制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优化出画“正”字的方法 。学生的分析是推己及人,符合孩子心理实际的。

    小学二年级课件(篇7)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一、说教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利用生动有趣的游乐场情境,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例如,在描述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可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二年级上学期就只能说有三个角。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所处承上启下的地位,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技能目标:能结合生活情景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口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总体设计和说明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感知角。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利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游乐场为情境图(实物投影:书本第37页的情境图),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图中的数学知识——角。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亲切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再复习旧知,回顾上学期所学的有关角的知识:角的组成、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与张开程度有关,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第二环节: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分了两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个步骤是画角、分类,产生锐角和钝角。

    我首先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旧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四张小纸片上画出大小不同的角。再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把这些角合在一起进行分类,让学生商量得出分角的方法,并给角分成几类。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分法:直角一类(板书),不是直角的一类(板书)。

    当学生出现这样的分法时,我会引导学生把不是直角的一类再分细一点: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板书)。同时,通过让学生说说怎样知道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使学生明确判断锐角、钝角的方法和判断直角的方法一样:都是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用三角板比一比板书上的任一个角),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提供了依据。再告诉学生,他们的分类方法与数学家想得完全一样,让学生感受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最后,我从具体的素材出发,适时地上升到抽象概念,即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锐角和钝角特征的认识,给这两类角分别取名。这样从具体的素材出发,适时地上升到抽象概念,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本课题的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也顺理成章地揭示了(板书)。

    第二个步骤是建立三种角的关系。

    为了理清锐角、直角、钝角的关系,我先让学生运用活动角(演示活动角)先摆锐角、直角,再摆钝角、直角,让学生得出三种角开口大小的关系是:锐角<直角<钝角(板书),这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种角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更愿意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更相信自己看到的,亲自感受到的。因此在第二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体验学习,在画角、分类、交流、摆角、想特征几个环节中,每个活动都给学生充分提供了“看、想、说、动”的机会。特别在做角、分类环节中,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利用已有经验进行 “动手实验——分类思考——概念概括——表达陈述”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建立在以直角为轴心的知识体系中,从而顺利、稳固地建立了锐角、钝角的概念。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丰富提高。

    在这个环节中,我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四项练习: 找出生活中的角、用三角板判断角、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角以及创作画。

    这样的练习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带到了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同时也让学生学有困难,学有疑问,学有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中创作画这种综合实践的练习,通过学生用角来创造美丽的图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外,也让他们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第四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说说在这课堂里进一步研究了角,有什么新的收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四、说板书

    本堂课板书比较精简,首先板示学生的分类结果。再板示课题,最后板示锐角、直角、钝角三种角大小的关系。这样板书不但便于学生辨别,也突出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小学二年级课件7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