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友谊的光彩
  • “友谊的光彩

    发表时间:2022-03-17

    【www.jk251.com - 光彩夺目造句】

    无论何时,撰写教案都是我们教学必不可少的一步,老师可以通过教案来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好的高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本站收集了《“友谊的光彩》,供您参考。

    一、活动目的:

    相对于以前较严肃的主题班会而言,“青春的旋律”应是一个展现同学们青春风采,促使学生感悟青春、珍惜青春的寓教于乐的班会,且借此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筹划步骤:

    1.开学初将若干班会主题通知班委会成员,分工负责相应主题。

    2.确定主持人,做好策划工作,搜集相关材料,准备节目稿件。

    3.发动同学,确定班级歌曲,排练节目。

    4.召开班委会,明确班会分工。

    三、分工安排:

    班会策划及主持人:张婷、何泽

    班会宣传布置:孔晓立、李勇

    班会卫生负责:查健

    班会音乐伴奏:缪叶青

    二、活动过程:

    甲:校园内,每一条路,都留下我们的足迹。

    乙:校园内,每一朵花,都变成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甲:岁月的流逝,证明了我们在一天天长大。在成长中,我们成为了好朋友,当世界在变,惟有不变回到相遇的起点。

    乙:一朵花中,有一个世界,都片片花絮织成了深厚的友谊,谱下年少时的诗意篇篇。在往后的日子里,愿你在未来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一首《自由飞翔》献给大家。

    乙:即将毕业,我们将各奔东西,在这所学校里,给我留下了温暖的回忆,不知何时再相见,何时才能再度返回这让我们难忘的母校有请她们带来朗诵《再别康桥》。

    甲:走近心灵,请倾听心灵的跳动。走近情感,感觉情感的炽热,拥有一颗真诚的心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请欣赏《小偷公司》。

    乙:追求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地追求。追求在于锲而不舍。水手们有着执著的毅力。坚持不懈的恒心,请听男生小合唱《水手》。

    甲:不管你在何方,你都会感受到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祝福。让我们用温馨的话语来传递彼此的心意《千里传音》。

    乙: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交响曲。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行。有请徐美群为我们带来《构建和谐校园》。

    甲:大家觉得徐美群讲得怎么样?演讲有些枯燥,下面就带来有趣的节目,请欣赏《山东快书》。

    乙:大家都知道有哪些名菜吗?下面就由我和来表演一下,演得不好,请不要见怪《贯口》。

    甲:忘不了以前共同欢乐的日子,也许今生我们不会再见,在各自奔向未来的时候,我们祝福大家有一个美好的明天,请听女生小合唱《一千零一个愿望》。

    乙:珍惜相聚的每一刻,不管有多少和春夏秋东,我们都是好朋友,与你同行,我们曾经拥有过共同的理想,与你分开憧憬着我们重逢时的狂欢,大合唱《珍惜》。

    合:甲乙本次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三、活动感想:

    这次班会给所有与会者以深刻印象。在持续一小时的活动中,气氛热烈,笑语不断,表演者认真出色地表演,同学们积极热情地参与,都能让人感受到他们火热的青春。我想“贴近学生实际,反映学生生活,全员参与”是班会成功的重要因素。

    这次班会,亦让我看到班干部们的成长,策划、组织等工作反映出他们的创造力和工作才能,我想,只要给同学们足够的天空,他们一定会任意飞翔!

    一学期来,通过系列主题班会场的开展,我感到本班的班干部们工作能力及工作热情都有了很大提高,且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大为增强。班会的确是进行德育工作的好切入口。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水的电离溶液的pH【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及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水的pH。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在25℃时,,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在室温时,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稀溶液中,其浓度与浓度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使学生了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是没有,而是其中的;在碱性溶液中,不是没有,而是其中的;在中性溶液中,并不是没有和,而是。使学生了解溶液中浓度与浓度的关系,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工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的含义,将与联系起来,并结合图3-7,介绍了有关的简单计算。图3-8是对本部分内容的小结。

    使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是为了实际使用时更简便,教材的最后提到了溶液的大于1mol/L时,一般不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而是直接用的浓度来表示,以教育学生应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法建议

    从水的电离平衡入手,掌握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

    水的离子积的教学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从纯水是弱电解质,只能微弱的电离出发,应用电离理论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推导过程中应着重说明电离前后几乎不变的原因,并将其看做常数。然后由两个常数的乘积为常数而得出水的离子积常数。启发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讨论温度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进而得出水的离子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

    关于水溶液的酸碱性的教学是从电离平衡移动入手。

    当在纯水中加入强酸时,水的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使氢离子浓度上升,氢氧根离子浓度等倍数下降。如:达到电离平衡时,增至,则会减至,在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保持不变。

    在水溶液中,和是矛盾对立的双方,共处于电解质水溶液的统一体中,它们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转化,离子浓度主的一方决定溶液的酸碱性。即:

    溶液呈酸性

    溶液呈中性

    溶液呈碱性

    关于溶液pH的教学,指出用的数值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当溶液酸性很弱时,使用不方便,常采用的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这就是溶液的pH。其数学表达式是:

    的负对数叫溶液的pOH,表达式:

    在这部分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pH的适用范围,理解与pH间的相互关系。如适用范围是“常温”“水溶液”“稀溶液”,只有在常温下的水溶液,水的离子积Kw才等于,而当酸、碱溶液的或大于1mol/L时,使用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反而不大方便,此时,可直接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导出以下关系:pH+pOH=14,pH=14—pOH。利用这一关系可以方便计算出碱溶液的pH。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值

    重点:水的离子积,、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言: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值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用pH表示溶液的酸性,也可以表示溶液的碱性?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物质的酸碱性是通过水溶液表现出来的,所以,先研究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实验演示]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

    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微弱的偏转。

    说明:能导电,但极微弱。

    分析原因:纯水中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在25℃时,1L纯水中(即55.56mol/L)测得只有的发生电离。

    (1)请同学生们分析:该水中等于多少?等于多少?和有什么关系?

    (2)水中

    这个乘积叫做水的离子积,用表示。

    (3)请同学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K。

    (4)想一想

    ①水的电离是吸热?还是放热?

    ②当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是:(升高,降低或不变)

    ③当温度降低,水的离子积是:(“增大”,“减小”或“不变”)

    [结论]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增大。25℃时,

    ;100℃时,。

    (5)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它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酸、碱、盐稀溶液。即溶液中

    ①在酸溶液中,近似看成是酸电离出来的浓度,则来自于水的电离。

    ②在碱溶液中,近似看成是碱电离出来的浓度,而则是来自于水的电离。

    [想一想]

    为什么酸溶液中还有?碱溶液中还有?它们的浓度是如何求出来的?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

    常温时,溶液酸碱性与,的关系是:

    中性溶液:,,越大,酸性越强,越小,酸性越小。

    碱性溶液:,,越大,碱性越强,越小,碱性越弱。

    (2)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法:

    ①当或大于1mol/L时,可直接用或来表示溶液酸碱性。

    ②若或小于1mol/L,如,或

    ,这种表示溶液酸碱就很不方便,化学上采用pH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pH为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常用对数,表示溶液酸碱度强弱。

    练习:

    1.25℃时,纯水的pH?

    解:纯水,25℃时

    答:25℃纯水pH为7。

    2.物质的量浓度为盐酸溶液pH?

    解:

    1:1

    答:盐酸pH为2。

    3.物质的量浓度为的溶液pH?

    解:

    1:1

    答:盐酸pH为12。

    ③溶液中,pH与溶液酸碱性关系。

    在中性溶液中,

    在酸性溶液中,

    酸溶液酸性越强,越大,pH越小。

    在碱性溶液中,

    碱溶液碱性越强,越小,pH越大。

    重点、难点剖析:

    1.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温度越高,水电离程度越大,也增大。

    25℃时,

    100℃时,

    (2)酸或碱电离出来的或都会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电离出来的与浓度减小。其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决定于酸碱的或,而与酸碱的强弱无关。

    (3)溶液的酸碱性越强,水的电离度不一定越小。(具体实例待学习盐水解时介绍)

    2.在酸、碱、盐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1)酸溶液中:溶液中约等于酸电离出来的,通过求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等于;

    (2)碱溶液中:溶液中约等于碱电离出来的,通过求溶液,此就是水电离出的且等于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3)在水解呈酸性盐溶液中,溶液中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在水解呈碱性盐溶液中,溶液中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pH计算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知识要点

    1.,关键是求溶液的。

    2.强酸溶液中,直接由电离方程式求算。

    3.强碱溶液中,先根据强碱电离方程式,求出,再由

    4.弱酸溶液,用近似公式求算:

    5.弱碱溶液:先根据近似公式求溶液的

    二、已知pH的强酸、强碱溶液稀释计算

    例1已知的盐酸溶液,稀释1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

    解:∵

    ∴稀释100倍,则

    强酸溶液,当体积扩大100倍,减少100倍,pH变化2个单位。

    即pH由1变为3;溶液减小,而浓度增大。pH变大。

    例2已知的溶液,稀释100倍,求稀释后溶液pH?

    解:∵

    稀释100倍:

    强碱溶液,当体积扩大100倍,溶液中减少100倍,pH降低2。

    总结、扩展

    要点

    内容

    水(或溶液)离子积

    (25℃)

    溶液pH

    溶液酸碱性与pH

    扩展

    1.已知强酸、强碱稀溶液的pH,等体积混合后,求混合液pH(近似计算)

    适用于选择题型与填空题型的速算规律。

    混合前

    混合后

    条件

    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

    2.强酸强碱混合呈中性时二者体积与pH变化规律

    (1)若pH酸+pH碱=14,则;

    (2)若pH酸+pH碱>14,则;

    (3)若pH酸+pH碱<14,则

    3.强酸(弱碱),弱酸(强碱)加水稀释后的pH变化规律:

    (1)强酸,,加水稀释倍,则;

    (2)弱酸,,加水稀释倍,则;

    (3)强碱,,加水稀释倍,则;

    (4)弱碱,,加水稀释倍,则;

    (5)酸碱无限稀释,pH只能接近于7,酸不可能大于7,碱不可能小于7。

    二个单位,由13变为11。溶液中减少,增大,pH变小。

    例1等体积的和的两种盐酸溶液,混合后,求混合液pH?(设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解:设混合前两种盐酸体积都为

    混合前:

    ,,溶液中

    ,,溶液中

    混合后,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是原两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总积。

    答混合液pH为3.3。

    例2指导学生练习。

    和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液的pH?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pH

    一、水的电离与离子积

    1.水的电离

    2.水的离子积

    常温下,

    (仅是温度函数)

    3.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促使电离,增大。

    (2)溶液中,浓度增大,均抑制水的电离,但不变。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溶液中小于1mol/L时,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关键掌握求不同溶液中的。

    探究习题

    pH等于13与pH等于9的两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是多少?

    pH等于1与pH等于5的两强酸溶液各10mL,混合后溶液的pH是多少?

    并结合以上两题总结出规律。

    参考答案:两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分析先求出两溶液的,继而求出混合溶液的,再据水的离子积求出混合溶液的,并取负对数,即可计算出两强碱溶液混合后的pH。

    解:pH=13,=,=。PH=9,,。

    混合后溶液的为:

    混合后溶液的为:

    混合后溶液的pH为:

    两强酸溶液混合:

    分析pH等于1的强酸溶液为,pH值等于5的强酸溶液为,混合后溶液的要用原两强酸所含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解:两强酸溶液混合后的氢离子浓度为:

    混合溶液的pH为:

    小结: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由碱性强的溶液决定,比碱性强的原溶液pH略小,其值为-0.3。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由酸性强的溶液决定,比酸性强的原溶液pH略大,其值为+0.3。

    关于波的衍射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现象和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2、知道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

    3、通过观察水现象,认识衍射现象的特征.

    教学建议

    本节重点是理解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了解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且仅有明显与不明显之分.一般来说,波长大的波容易产生衍射,波长十分小的波,观察它的衍射现象就不容易了.

    例如:将一只小瓶立于水波槽中,在槽中激发水波,若想在瓶子后面看到水波绕进的现象,激发水波的振子振动频率大些好还是小些好?为什么?

    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时,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由于瓶子的直径已确定,故水波的波长越长越好,所以,激发水波的振子振动频率越小越好,越小,水波的越大,就更接近瓶子的直径,衍射现象就越明显.

    请教师参考下列表中的概念

    项目

    备注

    概念

    衍射是波离开直线传播的位置绕到障碍物后的现象.

    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有现象,一切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

    产生明显衍射条件

    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能与波长相比较.

    产生的原因

    波叠加的结果

    实例

    隔墙有耳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的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

    教学仪器:水槽演示仪,长条橡胶管,计算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们向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个小石子,可以看到石子激起的水波形成圆形的波纹,并向周围传播.当波纹遇到障碍物后会怎样?请学生思考、想象、猜测.(本节课就要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对其进行初步解释.)

    一、

    1、现象:

    首先观察水槽中水波的传播:圆形的水波向外扩散,越来越大.然后,在水槽中放入一个不大的障碍物,观察水波绕过障碍物传播的情况.由此给出定义.

    让学生仔细观察演示现象.因为演示实验的不稳定,所以再用计算机多媒体演示衍射现象.

    请学生思考讨论后给出定义,教师请学生回答并板书.

    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叫做.

    引导学生观察:在水槽中放入一个有孔的障碍物,水波通过孔后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衍射现象.再请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解释“绕过障碍物”的含义.

    2、发生明显的条件:

    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下面的观察:

    ①在不改变波源的条件下,将障碍物的孔由较大逐渐变小.可以看到现象越来越明显.

    ②引导学生思考障碍物的大小变化也会引起上述现象吗?

    由此得出结论:障碍物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

    ③在不改变障碍物大小的条件下,使水波的波长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请学生回答是否也出现上述现象.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障碍物的大小与波长相差不多时,现象较明显.

    (教师板书)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或者与波长相差不多.

    最后告诉学生: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只有明显与不明显)

    二、应用

    请学生思考和讨论在我们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现象,举例说明:

    例1、俗话说:“隔墙有耳”:是声现象,既声音绕过障碍物到了耳朵.

    例2、水现象.

    例3、在房间中可以接受到收音机和电视信号,是电磁现象探究活动

    让学生自己动手回家做衍射实验和观察声音的衍射现象.

    关于光的反射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反射定律,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

    2、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知道什么是虚像,掌握平面镜成虚象的作图法和和利用几何知识进行光路控制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

    1、知道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并能用来解释光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

    2、知道平面镜是怎样成像的,会画成像的光路图,

    3、知道像的特点,能够证明物和像是镜面对称的.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认识自然界,从而热爱生活,用正确的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建议

    关于光的反射、平面镜的教学建议

    (-)引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在其他介质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是其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光速,当光照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我们在初中也已经做过初步的学习,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二)教学过程

    光的反射部分在内容上与初中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自学,而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师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平面镜的成像上.

    学生思考:

    何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

    列举光的反射现象.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平面镜成像做图.

    教师讲解:

    光的反射

    1、人是怎样看见周围物体的?

    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被照明而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并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人根据这像来识别物体.

    2.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A、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B、在理解反射定律时,不能片面认为就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符合与入射角相等的直线有无数条,只有加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才能确定.

    C、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光线照射到光滑的平面上,产生镜面反射;照射到粗糙物体表面,产生漫反射、平行光线在粗糙面上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显得杂乱无章,但对每一条光线而言,都遵循反射定律.

    光路的可逆性:当光线沿反射光线方向入射时,反射光线一定沿入射光线光方向反射.

    3.平面镜成像:

    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等大、且为虚像.

    关于像的问题: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会聚在一起而成的像.而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在一起而成像的,而光沿直线传播的观念.认为逆着射来的光就可以找到物体,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中,平面镜中的是虚像.虚像是虚的,但人视网膜上像是实在的.

    平面镜成像作图法:(1)利用对称性作图.(2)利用反射定律作图.

    关于平面镜成像的教学建议

    在初中阶段学习时只要求利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作图,现在要求学生了解根据光的反射原理作图.

    ①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等大,并且相对于镜面对称、这个结论在初中阶段由实验得出,现在可以利用几何方法证明.

    ②加深对虚像的理解,要让学生知道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镜面反射后的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接到,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

    ③平面镜成像特点:

    与物等大、正立的虚像,且物与像是关于镜面对称的

    注意:虚像人眼能够看到,照相机也能拍摄

    ④平面镜不改变光线性质:具体是指:平行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为平行光线、会聚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为会聚光线、发散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为发散光线

    ⑤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1)反射定律法:从物点作任意两光线射向平面镜,由反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线,此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即为虚像点.

    2)对称法:先标出反射面,再找物点关于镇面的对称点即像的位置、由物点任意作两条入射光线,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通过像点,实际“存在”的光线或实像用实线表示,并不真实“存在”的光线即反向延长线或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光线方向冠以箭头.通常为了保证准确、方便,常用第二种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光的反射、平面镜

    (-)引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在其他介质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是其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光速,当光照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我们在初中也已经做过初步的学习,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二)教学过程

    光的反射部分在内容上与初中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自学,而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师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平面镜的成像上.

    学生思考:

    何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

    列举光的反射现象.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平面镜成像做图.

    教师讲解:

    光的反射

    1、人是怎样看见周围物体的?

    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被照明而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并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人根据这像来识别物体.

    2.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A、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B、在理解反射定律时,不能片面认为就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符合与入射角相等的直线有无数条,只有加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才能确定.

    C、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光线照射到光滑的平面上,产生镜面反射;照射到粗糙物体表面,产生漫反射、平行光线在粗糙面上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显得杂乱无章,但对每一条光线而言,都遵循反射定律.

    光路的可逆性:当光线沿反射光线方向入射时,反射光线一定沿入射光线光方向反射.

    3.平面镜成像:

    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等大、且为虚像.

    关于像的问题: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会聚在一起而成的像.而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在一起而成像的,而光沿直线传播的观念.认为逆着射来的光就可以找到物体,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中,平面镜中的是虚像.虚像是虚的,但人视网膜上像是实在的.

    平面镜成像作图法:(1)利用对称性作图.(2)利用反射定律作图.

    探究活动

    1.制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制作一只潜望镜.

    2.调查生活中有关光的反射的应用情况.

    3.利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水的电离溶液的pH值【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

    掌握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电离理论,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pH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对上一节电离平衡的具体应用,同时又为接下来学习溶液酸碱性作必要的准备。一开始,教材根据水有微弱导电性的实验结论,说明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突出了化学研究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原则。然后,应用电离平衡理论,用电离平衡常数推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使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有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也反映了两个常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理解温度、浓度等外界条件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

    本节的第二部分为溶液的酸碱性和pH。教材首先指出常温下即便是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然是一个常数,由此进一步说明c(H+)和c(OH-)的相对大小是决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根本原因。在具体分析了溶液的酸碱性和c(H+)、c(OH-)的关系之后,结合实际说明了引入pH的必要性,这也为后面讨论pH的范围埋下了伏笔。在给出了pH的表达式之后,教材随即介绍了pH的简单计算,并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最后强调了pH的应用范围。

    从教材编排的看,整节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成为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整体。

    教材还安排了“资料”和“阅读”,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还应注意的是,根据新的国家标准,教材将“pH值”改称为“pH”。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不可读错。

    教法建议

    迁移电离平衡理论学习水的电离。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证明水也有极弱的导电性,试分析水导电的原因”,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电离理论得出“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纯水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的结论。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利用化学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学生层次较低的班级,可以以教师为主进行推导。

    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因。教学中切不可把重点放在使学生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推导方法上。

    可以利用电脑动画,演示水的电离过程,增强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溶液的酸碱性时,应先让学生分析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分析水中加入酸或碱后c(H+)和c(OH-)的变化。再根据KW=K·c(H2O),说明对于稀溶液而言,c(H2O)也可看作常数。因此,只要温度一定,无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在KW都为常数,或者说c(H+)和c(OH-)的乘积都是定值。进而得出水溶液的酸碱性是由c(H+)和c(OH-)的相对大小所决定的结论,并具体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pH的教学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先说明引入pH的意义,再给出计算式,介绍有关pH的简单计算,最后总结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并强调pH的使用范围。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确定pH的使用范围。

    可安排学生课下阅读课后的“资料”和“阅读”材料,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第123页

    高中教案物质的量的浓度 精选版


    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板书:1.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提问: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板书:2.称量提问: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设问: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板书:3.溶解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板书:4.转移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板书:5.洗涤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板书:6.定容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止。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提问: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板书:7.摇匀演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数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提问:此时溶液的液面不再与刻度线相切,如何处理?需要再加入蒸馏水吗?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因为定容时体积一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少量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讲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此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板书:8.装瓶贴签演示: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进行误差分析。微机演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课堂练习:1.用98%的浓硫酸(=1.84g/cm3)配制250mL10mol/L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_____mL浓硫酸,把_______缓缓注入到__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待溶液_______后,将溶液沿着玻璃棒移入_________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_________和_______2~3次,将洗涤液移入_____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于刻度线相切,最后盖好瓶塞_________,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_________中并贴好标签。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对所配得溶液无影响的是(写序号);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1)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2)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4)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5)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6)将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答:(4)(5);(3)(6);(1)(2)作业:复习溶液的配制方法。板书设计: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转移

    5.洗涤

    6.定容

    7.摇匀

    8.装瓶贴签

    教学设计示例三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学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示范-实践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有哪几个步骤?

    引入:我们掌握、理解了概念,我们学会了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今天主要学习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要求同学们特别注意解题的规范。

    板书: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关系图。投影:例1:将23.4gNaCl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先求n(NaCl),再求c(NaCl)。板书:解题步骤(略)练习: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NaOH的质量是多少?参考答案:2g。引入:讨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投影:回顾对比两个概念时的表格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用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特点溶液的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同。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实例某溶液的浓度为10%,指在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10g。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指在1L溶液中,含有溶质10mol。换算关系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部分。讲述: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计算出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并换算成相应的物质的量,然后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体积,最后再计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注意计算时密度的单位是g/mL或g/cm3,而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板书:(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投影:例:已知75mL2mol/L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解题思路。(注意引导应用概念解题)(1)已知溶液的质量。(2)只需求出溶质的质量m(NaOH)=n(NaOH)·M(NaOH)=c(NaOH)·V(NaOH)·M(NaOH)(3)再计算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练习: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了336体积的HCl气体,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提示:假设水的体积是1L,HCl气体的体积是336L。参考答案为11.3mol/L。引入:实验室的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是18.4mol/L,可实际上做实验时需要稀硫酸,那么如何得到稀硫酸呢?板书:(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讨论稀释浓溶液时,溶质的物质的量是否发生变化?因为c(浓)V(浓)=c(稀)V(稀),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板书:c(浓)V(浓)=c(稀)V(稀)投影:例:配制250mL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讨论:由学生分析、解题。检测练习:某温度下22%NaNO3溶液150mL,加水100g稀释后浓度变为14%,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参考答案:3.0mol/L。小结:本节主要内容作业:教材P61-P62板书设计: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2.计算类型(1)有关概念的计算cB=nB=m/M(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c(浓)V(浓)=c(稀)V(稀)

    高中教案水的电离溶液的pH【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及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水的pH。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在25℃时,,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在室温时,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稀溶液中,其浓度与浓度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使学生了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是没有,而是其中的;在碱性溶液中,不是没有,而是其中的;在中性溶液中,并不是没有和,而是。使学生了解溶液中浓度与浓度的关系,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工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的含义,将与联系起来,并结合图3-7,介绍了有关的简单计算。图3-8是对本部分内容的小结。

    使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是为了实际使用时更简便,教材的最后提到了溶液的大于1mol/L时,一般不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而是直接用的浓度来表示,以教育学生应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法建议

    从水的电离平衡入手,掌握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

    水的离子积的教学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从纯水是弱电解质,只能微弱的电离出发,应用电离理论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推导过程中应着重说明电离前后几乎不变的原因,并将其看做常数。然后由两个常数的乘积为常数而得出水的离子积常数。启发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讨论温度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进而得出水的离子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

    关于水溶液的酸碱性的教学是从电离平衡移动入手。

    当在纯水中加入强酸时,水的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使氢离子浓度上升,氢氧根离子浓度等倍数下降。如:达到电离平衡时,增至,则会减至,在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保持不变。

    在水溶液中,和是矛盾对立的双方,共处于电解质水溶液的统一体中,它们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转化,离子浓度主的一方决定溶液的酸碱性。即:

    溶液呈酸性

    溶液呈中性

    溶液呈碱性

    关于溶液pH的教学,指出用的数值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当溶液酸性很弱时,使用不方便,常采用的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这就是溶液的pH。其数学表达式是:

    的负对数叫溶液的pOH,表达式:

    在这部分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pH的适用范围,理解与pH间的相互关系。如适用范围是“常温”“水溶液”“稀溶液”,只有在常温下的水溶液,水的离子积Kw才等于,而当酸、碱溶液的或大于1mol/L时,使用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反而不大方便,此时,可直接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导出以下关系:pH+pOH=14,pH=14—pOH。利用这一关系可以方便计算出碱溶液的pH。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值

    重点:水的离子积,、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言: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值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用pH表示溶液的酸性,也可以表示溶液的碱性?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物质的酸碱性是通过水溶液表现出来的,所以,先研究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实验演示]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

    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微弱的偏转。

    说明:能导电,但极微弱。

    分析原因:纯水中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在25℃时,1L纯水中(即55.56mol/L)测得只有的发生电离。

    (1)请同学生们分析:该水中等于多少?等于多少?和有什么关系?

    (2)水中

    这个乘积叫做水的离子积,用表示。

    (3)请同学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K。

    (4)想一想

    ①水的电离是吸热?还是放热?

    ②当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是:(升高,降低或不变)

    ③当温度降低,水的离子积是:(“增大”,“减小”或“不变”)

    [结论]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增大。25℃时,

    ;100℃时,。

    (5)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它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酸、碱、盐稀溶液。即溶液中

    ①在酸溶液中,近似看成是酸电离出来的浓度,则来自于水的电离。

    ②在碱溶液中,近似看成是碱电离出来的浓度,而则是来自于水的电离。

    [想一想]

    为什么酸溶液中还有?碱溶液中还有?它们的浓度是如何求出来的?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

    常温时,溶液酸碱性与,的关系是:

    中性溶液:,,越大,酸性越强,越小,酸性越小。

    碱性溶液:,,越大,碱性越强,越小,碱性越弱。

    (2)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法:

    ①当或大于1mol/L时,可直接用或来表示溶液酸碱性。

    ②若或小于1mol/L,如,或

    ,这种表示溶液酸碱就很不方便,化学上采用pH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pH为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常用对数,表示溶液酸碱度强弱。

    练习:

    1.25℃时,纯水的pH?

    解:纯水,25℃时

    答:25℃纯水pH为7。

    2.物质的量浓度为盐酸溶液pH?

    解:

    1:1

    答:盐酸pH为2。

    3.物质的量浓度为的溶液pH?

    解:

    1:1

    答:盐酸pH为12。

    ③溶液中,pH与溶液酸碱性关系。

    在中性溶液中,

    在酸性溶液中,

    酸溶液酸性越强,越大,pH越小。

    在碱性溶液中,

    碱溶液碱性越强,越小,pH越大。

    重点、难点剖析:

    1.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温度越高,水电离程度越大,也增大。

    25℃时,

    100℃时,

    (2)酸或碱电离出来的或都会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电离出来的与浓度减小。其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决定于酸碱的或,而与酸碱的强弱无关。

    (3)溶液的酸碱性越强,水的电离度不一定越小。(具体实例待学习盐水解时介绍)

    2.在酸、碱、盐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1)酸溶液中:溶液中约等于酸电离出来的,通过求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等于;

    (2)碱溶液中:溶液中约等于碱电离出来的,通过求溶液,此就是水电离出的且等于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3)在水解呈酸性盐溶液中,溶液中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在水解呈碱性盐溶液中,溶液中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pH计算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知识要点

    1.,关键是求溶液的。

    2.强酸溶液中,直接由电离方程式求算。

    3.强碱溶液中,先根据强碱电离方程式,求出,再由

    4.弱酸溶液,用近似公式求算:

    5.弱碱溶液:先根据近似公式求溶液的

    二、已知pH的强酸、强碱溶液稀释计算

    例1已知的盐酸溶液,稀释1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

    解:∵

    ∴稀释100倍,则

    强酸溶液,当体积扩大100倍,减少100倍,pH变化2个单位。

    即pH由1变为3;溶液减小,而浓度增大。pH变大。

    例2已知的溶液,稀释100倍,求稀释后溶液pH?

    解:∵

    稀释100倍:

    强碱溶液,当体积扩大100倍,溶液中减少100倍,pH降低2。

    总结、扩展

    要点

    内容

    水(或溶液)离子积

    (25℃)

    溶液pH

    溶液酸碱性与pH

    扩展

    1.已知强酸、强碱稀溶液的pH,等体积混合后,求混合液pH(近似计算)

    适用于选择题型与填空题型的速算规律。

    混合前

    混合后

    条件

    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

    2.强酸强碱混合呈中性时二者体积与pH变化规律

    (1)若pH酸+pH碱=14,则;

    (2)若pH酸+pH碱>14,则;

    (3)若pH酸+pH碱<14,则

    3.强酸(弱碱),弱酸(强碱)加水稀释后的pH变化规律:

    (1)强酸,,加水稀释倍,则;

    (2)弱酸,,加水稀释倍,则;

    (3)强碱,,加水稀释倍,则;

    (4)弱碱,,加水稀释倍,则;

    (5)酸碱无限稀释,pH只能接近于7,酸不可能大于7,碱不可能小于7。

    二个单位,由13变为11。溶液中减少,增大,pH变小。

    例1等体积的和的两种盐酸溶液,混合后,求混合液pH?(设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解:设混合前两种盐酸体积都为

    混合前:

    ,,溶液中

    ,,溶液中

    混合后,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是原两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总积。

    答混合液pH为3.3。

    例2指导学生练习。

    和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液的pH?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pH

    一、水的电离与离子积

    1.水的电离

    2.水的离子积

    常温下,

    (仅是温度函数)

    3.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促使电离,增大。

    (2)溶液中,浓度增大,均抑制水的电离,但不变。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溶液中小于1mol/L时,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关键掌握求不同溶液中的。

    探究习题

    pH等于13与pH等于9的两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是多少?

    pH等于1与pH等于5的两强酸溶液各10mL,混合后溶液的pH是多少?

    并结合以上两题总结出规律。

    参考答案:两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分析先求出两溶液的,继而求出混合溶液的,再据水的离子积求出混合溶液的,并取负对数,即可计算出两强碱溶液混合后的pH。

    解:pH=13,=,=。PH=9,,。

    混合后溶液的为:

    混合后溶液的为:

    混合后溶液的pH为:

    两强酸溶液混合:

    分析pH等于1的强酸溶液为,pH值等于5的强酸溶液为,混合后溶液的要用原两强酸所含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解:两强酸溶液混合后的氢离子浓度为:

    混合溶液的pH为:

    小结: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由碱性强的溶液决定,比碱性强的原溶液pH略小,其值为-0.3。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由酸性强的溶液决定,比酸性强的原溶液pH略大,其值为+0.3。

    水的电离溶液的pH值 精选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

    掌握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电离理论,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pH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对上一节电离平衡的具体应用,同时又为接下来学习溶液酸碱性作必要的准备。一开始,教材根据水有微弱导电性的实验结论,说明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突出了化学研究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原则。然后,应用电离平衡理论,用电离平衡常数推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使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有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也反映了两个常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理解温度、浓度等外界条件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

    本节的第二部分为溶液的酸碱性和pH。教材首先指出常温下即便是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然是一个常数,由此进一步说明c(H+)和c(OH-)的相对大小是决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根本原因。在具体分析了溶液的酸碱性和c(H+)、c(OH-)的关系之后,结合实际说明了引入pH的必要性,这也为后面讨论pH的范围埋下了伏笔。在给出了pH的表达式之后,教材随即介绍了pH的简单计算,并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最后强调了pH的应用范围。

    从教材编排的看,整节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成为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整体。

    教材还安排了“资料”和“阅读”,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还应注意的是,根据新的国家标准,教材将“pH值”改称为“pH”。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不可读错。

    教法建议

    迁移电离平衡理论学习水的电离。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证明水也有极弱的导电性,试分析水导电的原因”,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电离理论得出“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纯水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的结论。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利用化学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学生层次较低的班级,可以以教师为主进行推导。

    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因。教学中切不可把重点放在使学生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推导方法上。

    可以利用电脑动画,演示水的电离过程,增强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溶液的酸碱性时,应先让学生分析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分析水中加入酸或碱后c(H+)和c(OH-)的变化。再根据KW=K·c(H2O),说明对于稀溶液而言,c(H2O)也可看作常数。因此,只要温度一定,无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在KW都为常数,或者说c(H+)和c(OH-)的乘积都是定值。进而得出水溶液的酸碱性是由c(H+)和c(OH-)的相对大小所决定的结论,并具体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pH的教学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先说明引入pH的意义,再给出计算式,介绍有关pH的简单计算,最后总结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并强调pH的使用范围。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确定pH的使用范围。

    可安排学生课下阅读课后的“资料”和“阅读”材料,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水的离子积,、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言: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值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用pH表示溶液的酸性,也可以表示溶液的碱性?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物质的酸碱性是通过水溶液表现出来的,所以,先研究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实验演示]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

    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微弱的偏转。

    说明:能导电,但极微弱。

    分析原因:纯水中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在25℃时,1L纯水中(即55.56mol/L)测得只有的发生电离。

    (1)请同学生们分析:该水中等于多少?等于多少?和有什么关系?

    (2)水中

    这个乘积叫做水的离子积,用表示。

    (3)请同学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K。

    (4)想一想

    ①水的电离是吸热?还是放热?

    ②当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是:(升高,降低或不变)

    ③当温度降低,水的离子积是:(“增大”,“减小”或“不变”)

    [结论]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增大。25℃时,

    ;100℃时,。

    (5)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它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酸、碱、盐稀溶液。即溶液中

    ①在酸溶液中,近似看成是酸电离出来的浓度,则来自于水的电离。

    ②在碱溶液中,近似看成是碱电离出来的浓度,而则是来自于水的电离。

    [想一想]

    为什么酸溶液中还有?碱溶液中还有?它们的浓度是如何求出来的?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

    常温时,溶液酸碱性与,的关系是:

    中性溶液:,,越大,酸性越强,越小,酸性越小。

    碱性溶液:,,越大,碱性越强,越小,碱性越弱。

    (2)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法:

    ①当或大于1mol/L时,可直接用或来表示溶液酸碱性。

    ②若或小于1mol/L,如,或,这种表示溶液酸碱就很不方便,化学上采用pH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pH为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常用对数,表示溶液酸碱度强弱。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难点剖析:

    1.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温度越高,水电离程度越大,也增大。

    25℃时,

    100℃时,

    (2)酸或碱电离出来的或都会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电离出来的与浓度减小。其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决定于酸碱的或,而与酸碱的强弱无关。

    (3)溶液的酸碱性越强,水的电离度不一定越小。(具体实例待学习盐水解时介绍)

    2.在酸、碱、盐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1)酸溶液中:溶液中约等于酸电离出来的,通过求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等于;

    (2)碱溶液中:溶液中约等于碱电离出来的,通过求溶液,此就是水电离出的且等于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3)在水解呈酸性盐溶液中,溶液中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在水解呈碱性盐溶液中,溶液中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总结、扩展

    要点

    内容

    水(或溶液)离子积

    (25℃)

    溶液pH

    溶液酸碱性与pH

    扩展

    1.已知强酸、强碱稀溶液的pH,等体积混合后,求混合液pH(近似计算)

    适用于选择题型与填空题型的速算规律。

    混合前

    混合后

    条件

    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

    2.强酸强碱混合呈中性时二者体积与pH变化规律

    (1)若pH酸+pH碱=14,则;

    (2)若pH酸+pH碱>14,则;

    (3)若pH酸+pH碱<14,则

    3.强酸(弱碱),弱酸(强碱)加水稀释后的pH变化规律:

    (1)强酸,,加水稀释倍,则;

    (2)弱酸,,加水稀释倍,则;

    (3)强碱,,加水稀释倍,则;

    (4)弱碱,,加水稀释倍,则;

    (5)酸碱无限稀释,pH只能接近于7,酸不可能大于7,碱不可能小于7。

    二个单位,由13变为11。溶液中减少,增大,pH变小。

    例1等体积的和的两种盐酸溶液,混合后,求混合液pH?(设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解:设混合前两种盐酸体积都为

    混合前:

    ,,溶液中

    ,,溶液中

    混合后,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是原两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总积。

    答混合液pH为3.3。

    例2指导学生练习。

    和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液的pH?

    教学设计示例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pH

    一、水的电离与离子积

    1.水的电离

    2.水的离子积

    常温下,

    (仅是温度函数)

    3.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促使电离,增大。

    (2)溶液中,浓度增大,均抑制水的电离,但不变。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溶液中小于1mol/L时,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关键掌握求不同溶液中的。

    探究活动

    pH等于13与pH等于9的两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是多少?

    pH等于1与pH等于5的两强酸溶液各10mL,混合后溶液的pH是多少?

    并结合以上两题总结出规律。

    参考答案:两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分析先求出两溶液的,继而求出混合溶液的,再据水的离子积求出混合溶液的,并取负对数,即可计算出两强碱溶液混合后的pH。

    解:pH=13,=,=。PH=9,,。

    混合后溶液的为:

    混合后溶液的为:

    混合后溶液的pH为:

    两强酸溶液混合:

    分析pH等于1的强酸溶液为,pH值等于5的强酸溶液为,混合后溶液的要用原两强酸所含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解:两强酸溶液混合后的氢离子浓度为:

    混合溶液的pH为:

    小结: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由碱性强的溶液决定,比碱性强的原溶液pH略小,其值为-0.3。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由酸性强的溶液决定,比酸性强的原溶液pH略大,其值为+0.3。

    水的电离溶液的pH(小编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及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水的pH。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在25℃时,,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在室温时,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稀溶液中,其浓度与浓度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使学生了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是没有,而是其中的;在碱性溶液中,不是没有,而是其中的;在中性溶液中,并不是没有和,而是。使学生了解溶液中浓度与浓度的关系,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工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的含义,将与联系起来,并结合图3-7,介绍了有关的简单计算。图3-8是对本部分内容的小结。

    使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是为了实际使用时更简便,教材的最后提到了溶液的大于1mol/L时,一般不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而是直接用的浓度来表示,以教育学生应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法建议

    从水的电离平衡入手,掌握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

    水的离子积的教学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从纯水是弱电解质,只能微弱的电离出发,应用电离理论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推导过程中应着重说明电离前后几乎不变的原因,并将其看做常数。然后由两个常数的乘积为常数而得出水的离子积常数。启发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讨论温度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进而得出水的离子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

    关于水溶液的酸碱性的教学是从电离平衡移动入手。

    当在纯水中加入强酸时,水的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使氢离子浓度上升,氢氧根离子浓度等倍数下降。如:达到电离平衡时,增至,则会减至,在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保持不变。

    在水溶液中,和是矛盾对立的双方,共处于电解质水溶液的统一体中,它们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转化,离子浓度主的一方决定溶液的酸碱性。即:

    溶液呈酸性

    溶液呈中性

    溶液呈碱性

    关于溶液pH的教学,指出用的数值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当溶液酸性很弱时,使用不方便,常采用的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这就是溶液的pH。其数学表达式是:

    的负对数叫溶液的pOH,表达式:

    在这部分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pH的适用范围,理解与pH间的相互关系。如适用范围是“常温”“水溶液”“稀溶液”,只有在常温下的水溶液,水的离子积Kw才等于,而当酸、碱溶液的或大于1mol/L时,使用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反而不大方便,此时,可直接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导出以下关系:pH+pOH=14,pH=14—pOH。利用这一关系可以方便计算出碱溶液的pH。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值

    重点:水的离子积,、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言: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值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用pH表示溶液的酸性,也可以表示溶液的碱性?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物质的酸碱性是通过水溶液表现出来的,所以,先研究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实验演示]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

    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微弱的偏转。

    说明:能导电,但极微弱。

    分析原因:纯水中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在25℃时,1L纯水中(即55.56mol/L)测得只有的发生电离。

    [1][2][3][4][5]下一页

    关于盐类的水解[时]的高中教案推荐


    第二课时

    目标: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

    1.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性,原因;

    氯化铝溶液呈性,原因;

    (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

    A.B.C.D.

    2.应用实验手段,启发思维

    实验1.在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分析为什么?将溶液分成二等份装入二支干净试管中,一支加热,另一支保持室温,进行比较。

    现象;

    原因分析;

    实验2.将新制备的胶体中,分装于二支试管中,一支试管加入一滴盐酸,与另一支试管对照比较。

    现象;

    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越低。

    2.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盐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例题:分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分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2.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越弱越水解”

    例题:分析溶液与溶液的碱性强弱?

    ∵的酸性比酸性强。

    ∴水解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溶液碱性强于溶液碱性。

    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溶液中,;

    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溶液

    中,;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溶液中,阳离子有和,阴离子有,,,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晶体中,

    在溶液中:

    例题分析:

    在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解题思路:

    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

    a.电荷守恒,即

    …………(1)

    b.物料守恒,即晶体中: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种:,及

    ∴………………(2)

    将(2)-(1)得

    综上分析,关系正确的有A.C.D。答案:[B]

    随堂练习

    1.在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2.为了除去酸性溶液中的,可在加热搅拌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A.B.C.D.

    3.下列各物质中,指定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1的是()

    A.中的和B.的纯水中和

    C.中电子和中子D.明矾溶液中与

    4.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B.C.D.

    总结、扩展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其影响原理。

    2.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除去溶液中混有的。

    3.扩展

    泡沫灭火剂包括溶液(约1mol/L),溶液(约1mol/L)及起泡剂。使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溶液和溶液的体积比约是。若用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代替溶液,在使用时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若用固体代替溶液,在使用时也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里的原因是。

    板书设计:

    1.水解的一般规律

    (1)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作为盐溶液性质(酸性或碱性)的常规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碱越弱,对应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对应弱碱阳离子浓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浓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强不水解。

    2.外界条件对盐水解的影响

    (1)温度(实验1)

    (2)溶液的酸、碱性(实验2)

    3.盐类水解利用

    (1)应用水解知识,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溶液。方法:加酸(),抑制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溶液中混有杂质。方法:加热,促使水解,使生成除去。

    4.典型例题

    5.扩展

    探究活动

    探究实验

    本节教学中以“是否盐溶液都显中性?”为设问,以实验探究形式引入教学,在本节课后,也可做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如:在了解正盐溶液的酸碱性的本质后,提出问题“酸式盐的水溶液是否都显酸性?”

    用pH试纸分别测NaHSO4、NaHSO3、NaHCO3三种溶液的pH值,找出答案,并讨论分析原因。

    分析:结果是有的酸式盐显酸性,有的酸式盐却显碱性,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分析,拓宽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

    探究习题

    一题多变

    原题: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l-]>[NH4+]>[H+]>[OH-](B)[NH4+]>[Cl-]>[H+]>[OH-]

    (C)[Cl-]=[NH4+]>[H+]>[OH-](D)[NH4+]=[Cl-]>[H+]>[OH-]

    变题一:100毫升0.1摩/升盐酸与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A)[Cl-]>[NH4+]>[H+]>[OH-](B)[NH4+]>[Cl-]>[H+]>[OH-]

    (C)[Cl-]=[NH4+]>[H+]>[OH-](D)[NH4+]=[Cl-]>[H+]>[OH-]

    变题二: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NH4+]>[Cl-]>[H+]>[OH-](B)[NH4+]>[Cl-]>[OH-]>[H+]

    (B)[Cl-]>[NH4+]>[H+]>[OH-](D)[Cl-]>[NH4+]>[OH-]>[H+]

    变题三: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加入一种碱MOH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的碱过量(B)酸与碱等物质的量混和

    (C)生成的盐不水解(D)反应后溶液中[A-]=[M+]

    答案:

    A;A;B;D。

    点拨:通过改变设问角度,改变化学过程,改变或增减已知条件,能大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一题多变有效的两种形式为:⑴对同一知识点,按思维层次递进一题多变。⑵对同一知识点进行题型变换和条件变换。

    上题中,按照思维层次的递进原则进行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友谊的光彩】相关推荐
    [year+]年高考地理季现象的经典总结 万能通用篇

    地理现象1月7月地球公转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北半球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最...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