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文本信息加工【精】
  • 文本信息加工【精】

    发表时间:2022-03-14

    【www.jk251.com - 文本信息加工】

    我相信每一位高中教师都接触过教案,教案能够详细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教学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自己的高中教案如何写呢?希望《文本信息加工【精】》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特别是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过程中领悟传播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3.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文字处理工具,围绕主题加工文本信息;

    4.在模仿的基础上尝试合乎规范地使用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加工信息。

    教学内容:

    1.体验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

    2.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3.根据需要,围绕主题加工文本信息

    4.使用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加工和表达信息

    教学重点:

    1.体验文字处理技术

    2.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和形象化表达

    教学难点:

    1.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

    2.结构化表达信息的适用范围

    3.形象化表达信息的适用范围

    课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一、体验文字处理技术

    1.文字是人类为了更加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而发明的工具。

    2.汉字的创造饱含民族的智慧。

    汉字的造字法有四种: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书法是一种凝结了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特殊的艺术形式。例:徐冰发明了方块英文

    3.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历史

    4.体验东巴文字的计算机处理技术

    二、汉字的编码

    1.用于输入汉字的编码——输入码(外码)

    编码方案:区位码、拼音码、王码、自然码

    2.用于存储汉字的编码——机内码(内码)

    国际码(gb)

    3.用于输出汉字的编码——输出码(字型码)

    点阵字型:将汉字分解成若干个“点”组成的点阵字型。

    4.汉字的处理过程:

    5.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

    启动方法:开始|附件|truetype程序造|选择工具栏中的各种工具写字(如图)

    保存字符:选择“编辑”中的“保存字符”。

    具体操作请详看“帮助”。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关于高中教案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掌握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

    2、掌握建立表格的方法

    3、学会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4、学会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5、学会利用数据图表形成报告

    教学重点

    1、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2、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师说:表格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碰到,例如坐位表、成绩表、课程表等等。那么这些表格是怎样得出来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与处理”。

    新课讲解:

    一、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

    1、明确任务

    2、建立表格

    3、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4、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5、形成报告

    二、实践操作:

    1、根据任务建立表格:用excel建立第一、二、三周的评优活动成绩。

    注意:每一周用一个工作表来表示。

    2、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用“求和”的方法计算出各班每周的“总分”;用“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出每周各项的“平均分”。

    3、建立总分数据表:将各班每周的总分建立成一张数据表。

    4、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1)、将各班每周各项的成绩以簇状柱形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注意按行、按列的图表的不同。

    (2)、将各班每周的总成绩以折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5、根据图表形成报告:不能只是简单地使用图表,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上一些文字说明,并进行修饰,从而丰富报告形式。

    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p56的练习(1),对“某国能源消费构成统计表”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报告。

    推荐:高中教案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精】


    1.本章核心概念(1)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分子结构为由众多脱氧核苷酸排列形成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可通过半保留复制使遗传信息能代代准确相传。(2)dna上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先转录成rna,以rna为摸板指导蛋质的合成,即遗传信息以蛋白质的形式得到表达。(3)科学家可以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设计改造目标生物的遗传信息,以获得具有需要性状的目标生物,为人类服务。2.学习过程(1)突出科学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他们巧妙的设计实验,运用不同的实验组合、同位素示踪方法,令人信服地揭示了遗传物质是dna以及dna的半保留复制特性,揭示了遗传密码。科学家除了有精辟的思路外,他们有着极强的动手能力,试想当年watson和crick如果不能动手制作双螺旋模型的话,dna的分子结构又如何能阐明呢?(2)通过动手搭建dna的模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形象生动,改变死记硬背的习惯,牢固掌握基本知识。(3)从基因的作用以及生物适应角度辩证分析“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这个涉及公众生活的问题,培养科学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3.教育价值(1)在学习科学家的思路、设计、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充分理解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以及遗传信息在复制、传递、表达等方面的规律。(2)从基因水平上认识生命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3)在理解基因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认为改造一些生物的遗传特点,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以此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4修改说明根据专家意见将基因工程内容与实际例子结合,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考虑到内容的连续性,在学习基因以及表达后,紧接着基因工程内容的介绍,有助于教学活动,因此,将转基因技术部分内容仍放在本章,与课程标准中有所不同。5修改纲要第1节遗传信息(3,2+1)关键问题:为什么说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1.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人类探索遗传信息的科学史)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实验6.1dna模型的搭建实验6.2dna粗提取和物理性状的观察(选做)3.遗传信息蕴藏在核苷酸排列顺序中发现之路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第2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4,3+0)关键问题:遗传信息如何决定生物性状的1.dna复制使遗传信息代代相传阅读与思考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2.遗传信息的转录发现之路遗传密码的发现:遗传密码表3.遗传信息的翻译——蛋白质的合成阅读与思考中心法则及其发展想一想做一做探究dna改变会对蛋白质的组成发生怎样的影响第3节转基因技术(2,2+0)关键问题基因工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1基因工程2基本过程的基本过程(以某一转基因食品的实例说明)3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农作物和制药的实例说明)阅读与思考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发现之路基因治疗本章提要

    高中教案 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荐】


    一、教学目标:

    学会从不同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二、教学重点:

    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

    三、教学难点:

    如何从不同角度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和加工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量化,这个客观世界是丰富的、多元的,因此数据所包含的信息也是多义的。

    某企业有股东5人,员工100人,1990~1992年的3年间,该企业的收益情况如表4-9,要求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成图。

    年份

    股东红利(万元)

    工资总额(万元)

    1990年

    8

    10

    1991年

    7.5

    12.5

    1992年

    10

    15

    观察上表的数据,总体看来每年股东红利不断增加:1990年到1991年增加了2.5万元,1991年到1992年也增加了2.5万元;工资总额也在不断增长:1990年到1991年增长了2.5万元,1991年到1992年增长了2.5万元。但是用“股东红利/5”得出数据分别是1、1.5、2,用工资总额/100得出的数据分别是0.1万元、0.125万元、0.15万元。1万元与0.1万元比较相差9000元,1.5万元与0.125万元相差1.375万元,2万元与0.15万元相差1.85万元。股东与员工的工资增长形成一个很大的差距。

    1.站在企业主管的角度考虑

    从右图得知:股东和员工双方共同发展,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是企业主管最愿意看到的局面。

    2.站在工会的角度考虑

    年份

    股东红利增长比率(%)

    工资总额增长比率(%)

    1990年

    100

    100

    1991年

    150

    125

    1992年

    200

    150

    股东红利三年来增长比率平均是50%,而员工工资总额增长比率平均是25%,显然员工工资的增长比例是股东分红增长比率的一半,应该适当增加员工的工资。

    3.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

    年份

    股东个人收入(元)

    工人个人收入(元)

    1990年

    10000

    1000

    1991年

    15000

    1250

    1992年

    xx0

    1500

    分析:股东个人收入每年增长0.5万元,工人个人收入增长仅250元,两者相差4750元。这说明只要这个企业的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股东的个人收入不断上升,而且比员工增长的速度还要快,甚至上万元。股东和员工的收入会逐渐悬殊,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应当大幅增加员工的工资。

    实践题:

    比较电子表格与其他软件进行表格信息加工的特点,填表

    比较内容

    字处理软件

    电子表格

    其他

    计算功能

    绘图功能

    排序

    筛选

    查找

    其他教学反思:和上节课一样,在我讲解演示完后,让学生自己绘制三种类型的图表,柱形图,饼图,折线图,有的学生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原因是上节课掌握的比较好,因为这节课的图表就是要求在上次对表格数据处理之后完成的,在演示时,我又把前面的内容复习了一下,所以大部分同学完成情况还是比较好。

    信息的安全保护学习指导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2、知道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基本方法。

    3、知道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

    4、知道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二)教学设计建议

    本节安排半个课时,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本节的重点是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为此安排了一个讨论交流活动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工作原理,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各种类型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防治工作原理。同时,通过对市场上各种计算机病毒杀毒软件性能的比较的练习,学生基本掌握正确使用杀毒软件的方法。

    对于这个讨论交流活动,要求同学们在课前独自地通过各个病毒防治专业公司的网站,了解各种类型病毒的特征和防治不同类型病毒的基本工作原理。然后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共同完成对不同病毒类型防治工作原理的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要求学生完成的表格中的工作原理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病毒的工作原理,二是相对应的防治的基本原理。

    信息安全特别是网络信息安全,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大多数人只知道病毒会破坏计算机的安全,而对黑客危害性的认识却不十分清楚。

    其实,教材中提出的许多安全防范措施,主要都是针对黑客的破坏行为的,比如各种加密措施是为了防止黑客非法获得资料,密码的安全性是为了防止黑客通过猜测获取密码,防止特洛伊木马类程序的运行,是为了防止黑客远程登录用户计算机进行非法活动。

    通过对两个问题思考的讨论解答,帮助同学们加强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知道有关的防范措施。

    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因特网上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种种陷阱。具体内容请参阅本章的参考资料部分的相关内容

    信息技术期未考试


    期未考试评价表附件

    个人网页作品评价表(满分100分)评价人:

    总体要求:整张网页至少有三大块内容,若达不到此要求,则只能得到正常分的一半

    序号

    项目

    子项目说明与类型(打★号的表示纯客观性项目)

    被评价人

    得分

    1

    页面内容10'

    内容是否与子栏目主题相符合且健康丰富(满分3分,酌情给分,档次为3-2-1)

    2

    文字录入没有错误★(满分2分,错一字扣1分)

    3

    对图片的引用正确,能正常显示出应有的图片★(满分2分,只要有一处图片未能正常显示则此项无分)

    网页必须有标题★(满分1分,无标题则不得分)

    4

    引用他人的文字是否注明作者与出处?★(满分2分,有一处未注明扣1分)

    5

    站点规划3'

    是否有专门存放图片的文件夹★(满分1分,有则给分)

    6

    图片、flash等素材文件是否全部存放在相应文件夹下★(满分1分,只要有一个不符合要求的文件,则此项无分)

    7

    站点中没有中文文件名★(满分1分,只要有一个中文文件名,则此项无分)

    8

    链接2'

    有回到主页的入口,并且能够正确实现,若是首页则有链接到各页面的入口,并能够正确实现★(满分2分,全部正确才给分)

    9

    技术5'

    所有元素均用表格定位(如有需要运用层实现特殊效果的除外)★(2分,有1个未采用表格定位的得1分,2个以上不得分)

    10

    使用了未曾教过的网页制作技术(根据使用的情况酌情给分,3-2-1-0)

    11

    容量3'

    整张网页大小(包括图片、falsh等)不超过100k★(满分3分,超过则此项无分)

    12

    整体美学7'

    适当的、符合主题要求的图片元素被用来建立视觉的联系,在字体选择、以及字号、色彩的差别方面运用得当,有一致性,表格尺寸合理。(7分)

    有一些图片元素,但与内容的配合上并不是很和谐,色彩搭配一般,或者有某些表格或单元格的尺寸不太合理。(5分)

    网页上几乎没有图片元素,在布局与排版上过于简单,或者颜色花哨、排版变化过多且很多表格尺寸上有明显的偏差。(2分)

    硝酸【精】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

    使学生了解的用途。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的性质解释日常见到的现象、学以致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王水可溶解铂、金等)。

    情感目标:

    通过的浓度变化—量变引起质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课后的“阅读”和“选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发奋学习的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材分析

    在初中曾经介绍过具有酸的通性,对于的氧化性只是简单提及。本节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的一些性质。教材从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引入,介绍了的两种特性—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的氧化性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与浓和稀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记忆,同时也解开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不能选用的疑惑。并且还从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得失,来简单分析与金属的反应,使学生理解反应的实质,同时也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本节教学重点:的氧化性。

    本节教学难点:的氧化性。

    教法建议

    是在学习了浓硫酸后,再次接触到的一种强氧化性酸。因此,建议本节的教学在复习浓硫酸物理性质、特性的基础上,找出和浓硫酸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训练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一、的物理性质

    通过学习阅读教材和观察实物和实验,归纳的性质,并引导学生与浓硫酸、浓盐酸进行比较。

    二、的化学性质

    1.的不稳定性

    可采用如下的教学过程:

    实验结论问题(受热分解)

    此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的氧化性。

    可先复习浓硫酸与不活泼金属铜的反应,以引导学生学习与金属的反应。通过演示[实验1—7]由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反应产物并写出浓、稀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①剧烈程度;②产生气体的颜色(若为敞开体系稀产生的气体在管口处变为红棕色,说明无色气体不是。)③溶液的颜色。

    (2)由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分析①的还原产物及氮元素的化合价;②铜的氧化产物;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师生共同归纳浓、稀的化学性质①浓、稀均具有强氧化性;②金属与反应均不产生氢气;③金属与浓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金属与稀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而金属被氧化为相应的盐。

    此外,教师应指出:的氧化性强弱不应根据被还原的产物的化合价改变的大小来决定,而在根据其得电子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与非金属的反应,可启发学生联想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写出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归纳①浓与某些非金属反应时,还原产物一般为;②非金属一般被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若最高价氧化物易溶于水,则生成相应的含氧酸。

    在介绍王水时,可结合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的化学性质并了解其用途。

    能力目标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及类比学习的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的不稳定性和氧化性。

    三、教学难点的氧化性。

    四、实验准备浓、稀硫酸、铜片、锌片、铁片、铝片、木炭、烧杯、试管、滴管、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无色透明塑料袋。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方法启发—掌握法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言】三大强酸中的盐酸、硫酸我们已学过,今天来学习,除了具有酸性外,还有些我们所不了解的性质,这些我们所不熟知的性质就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板书】第三节

    【展示】两瓶不同浓度的(一瓶浓,

    一瓶稀)。

    【板书】一、的物理性质

    【指导阅读】要知道“发烟”及常用浓的质量分数,并比较三大强酸的物理特性。

    【投影】右边表格

    【实验】一位同学上台,通过实验(闻气味,打开瓶塞观雾,与水混合放热)总结、归纳。

    【分析、总结】

    硫酸

    盐酸

    挥发性

    (易)

    (难)

    (易)

    沸点

    (低)

    (高)

    (低)

    【过渡】是一种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出和。因为有,所以具有酸的通性。

    【板书】二、的化学性质

    1.酸性

    【书写】

    【设问】从来看,推测具有哪些性

    质?

    【质疑】浓硫酸能氧化Cu和C等,是否也可以?

    【演示实验1-7】的氧化性。观察实验现象。推测产物,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讲述】Cu与浓、稀在常温下都可发生化学反应,说明具有强氧化性。

    【分析、讨论、回答】

    在中,氮元素呈现其最高价态+5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具有氧化性。

    【观察、回答】

    加浓的试管,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加稀的试管,反应较缓慢,放出无色气体,进入空气气体变为红棕色,溶液变为蓝色。

    Cu与稀反应生成了无色NO,NO遇空气后又生成了红棕色NO2。

    【板书】2.强氧化性

    【质疑】由于的浓度不同,反应产物就不同,说明了什么?

    【演示Zn、Al、Fe分别与浓反应】(增加)将Zn片插入一盛有少量浓的烧杯中,有红棕色气体放出,立即拿出。再将Al片、Fe片放入浓中。观察现象。

    【思考、回答】

    物质的量变能引起物质的质变。

    【观察、分析、回答】

    无明显变化。像浓硫酸能使Al、Fe钝化一样,在常温下浓也能使之钝化。

    【讲解】大多数金属(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都可被氧化,由于浓度不同,被还原为NO2或NO。

    【指导阅读】浓和浓盐酸按体积比1:3混合后的混合物,氧化能力极强,可溶解金和铂。阅读课本(玻尔的诺贝尔金质奖章)。

    【阅读、领悟】

    【演示木炭与浓反应】(增加)

    在烧杯里盛10mL浓,用酒精灯加热。把一块烧红热的木炭浸入热的浓中。

    【提示】观察加热浓和加入红热木炭后的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板书】3.不稳定性

    【展示】一瓶久置而发黄的浓,为何出现这种现象?

    【板书】3.不稳定性

    【观察、回答】

    加热浓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加入红热木炭后,木炭继续燃烧,同时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分析、书写】

    【讨论、总结】

    ①进一步证明有强氧化性。

    ②不稳定,分解。

    【分析、讨论、回答】

    可能有NO2产生,并溶于中。

    【启发】有NO2生成,那么的分解产物还有什么物质?

    【分析、讨论、回答】

    【追问】应如何保存?

    【强调】应放在棕色瓶中保存。

    在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为+5价,均为其最高价态,氧元素为-2价,又因为生成NO2,氮元素化合价降低了,只有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因而有O2产生。

    【回答】

    隔热、隔光处。

    【指导阅读】的用途

    【板书】三、的用途

    【阅读、归纳】

    (1)化工原料

    (2)化学试剂

    【引导学生总结】

    【小结】

    的性质,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课堂练习—投影】

    1.如何洗净内壁有铜附着的试管?

    2.如何贮存和运输大量的浓?

    3.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等质量的铜:(1)铜跟浓反应;(2)铜跟稀反应;(3)铜先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反应。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途径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B.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物质的量相等

    C.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途径(3)>途径(2)>途径(1)

    D.所消耗的物质的量:途径(1)>途径(2)>途径(3)

    4.在反应中,被氧化的氮原子与被还原的氮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

    A.3:5B.5:5C.5:3D.5:8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水任意比互溶,易挥发。

    二、的化学性质

    1.酸性

    2.强氧化性

    3.不稳定性

    三、的用途

    化工原料化学试剂

    上一篇:海洋资源教案模板

    下一篇:三个小伙伴

    【文本信息加工【精】】相关推荐
    [year+]年高考地理季现象的经典总结 万能通用篇

    地理现象1月7月地球公转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北半球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最...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