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平抛物体的运动 万能通用篇
  • 平抛物体的运动 万能通用篇

    发表时间:2022-02-0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只受重力作用,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的运动,是平抛运动.了解平抛运动的定义及特点,它是本节的基础内容.

    2、复习曲线运动的条件,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使学生理解匀变速运动不一定是直线运动,还可以是曲线运动.

    3、掌握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在学生已有的直线运动和运动合成的知识基础上,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的匀速运动,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由合成的知识得出乎抛运动的规律,运动轨迹.

    能力目标

    训练逻辑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采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开门见山,给出平抛物体运动的定义,通过演示实验和频闪照片引出平抛物体运动的处理方法,接着讨论平抛物体运动的规律,最后通过例题加以巩固落实,同时又附有思考和讨论及课外小实验,比较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教法建议以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法建议

    平抛的规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物体的运动按路径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平抛物体运动是曲线运动的一个重要模型,同时也是同学们首次研究曲线运动.要结合教学课件和演示实验,通过同学的讨论达到教学目的.引导同学利用运动会成与分解的知识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的匀速运动,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由合成的知识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这是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繁为简.掌握位移和速度公式,轨迹方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培养能力.平抛的教学重点是利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的匀速运动,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再利用合成知识求平抛运动的位移及速度.这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方案

    一、平抛运动

    引入:粉笔头从桌面边缘水平飞出,观察粉笔头在空中的运动

    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这样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学生举例;可看作平抛运动的生活事例.

    二、平抛运动的规律:

    (一)介绍水平竖落仪.演示:两小球同时从同高处落下,一小球自由落体,一小球平抛,它们总是同时落地

    (二)用录像放慢动作,两小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任何时刻总在同一高度,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三)利用课件1:引导分析水平方向:不受力,初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四)利用课件2:平抛运动及两个分运动的闪光照片,进一步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五)引导同学推导规律:建立直角坐标系,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初速度方向为轴正向,竖直方向向下为轴正向.

    学生导出

    1、平抛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平抛物体在时刻的的速度大小:

    平抛物体在时刻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

    2、平抛物体在时刻的位移: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平抛物体的位移大小:

    平抛物体的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

    3、消去时间,轨迹:是抛物线

    (六)讨论:

    l)平抛运动物体的飞行时间由什么量决定?

    2)平抛运动物体的水平飞行距离由什么量决定?

    3)平抛运动物体的落地速度由什么量决定?

    ……

    探究活动

    如何测得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

    课外小实验:让橡皮从桌子上水平抛出,如何得出其初速度?

    【提示】实验目的测平抛的初速度,解决方法例用平抛规律,由高度求出时间,所以要测桌子高度.利用水平位移求出初速度,所以要测水平射程.

    【思考】根据平抛运动的知识,若想求出初速度,还有什么方法?需要已知什么条件?

    JK251.com延伸阅读

    物理教案 平抛物体的运动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平抛及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

    3、理解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二、能力目标:

    通过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研究方法。

    三、德育目标:

    通过平抛的理论推证和实验证明,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教学重点:

    1、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学习和借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推理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平抛运动演示仪、自制投影片、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用枪水平地射出一颗子弹,子弹将做什么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什么特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知道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

    3、能运用平抛运动的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平抛物体的运动

    (1)简介平抛运动:

    a: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b:举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所做的就是平抛运动,并且我们看它做的是曲线运动。

    c:分析说明平抛运动为什么是曲线运动?(因为物体受到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的重力作用)

    (2)巩固训练

    a: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b:举几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实例

    (3)a:分析说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c:实验验证:

    1.用CAI课件模拟课本图5—16的实验,

    2.模拟的同时,配音说明:

    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A球就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3.实验现象:(学生先叙述,然后教师总结)

    现象一:越用力打击金属片,A飞出水平距离就越远。

    现象二:无论A球的初速度多大,它会与B球同时落地。

    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到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4.在CAI课件显示出在相等时间内水平方向前进的水平距离是相等的。

    得到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且不受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影响。

    (4)针对训练:用多媒体出示

    平抛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它的水平分运动是,竖直分运动是。

    2、平抛运动的规律

    (1)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的位置坐标的求解。

    a: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v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则物体在任意时刻t的位置坐标为

    b:运用该公式我们就可以求得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坐标找到物体所在的位置,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起来,就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抛物线。

    (2)平抛速度求解:

    a:水平分速度

    b:竖直分速度

    c:t秒末的合速度

    d:的方向

    (三)例题分析

    1、用多媒体出示例题

    一架老式飞机高处地面0.81km的高度,以2.5×102km/h的速度水平飞行,为了使飞机上投下的炸弹落在指定的目标,应该在与轰炸目标的水平距离为多远的地方投弹?不计空气阻力。

    2、用电脑模拟题目所述的物理情景

    3、在投影仪上出示下列思考题:

    (1)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投下的炸弹,做什么运动?为什么?

    (2)炸弹的这种运动可分解为哪两个什么样的分运动?

    (3)要想使炸弹投到指定的目标处,你认为炸弹落地前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与投弹时飞机离目标的水平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

    4:解决上述问题,并让学生书写解题过程

    5:在多媒体上投影解题过程:

    解:因为

    所以

    又在这段时间内炸弹通过的水平距离为

    所以0.89km

    答:飞机应在离轰炸目标水平举例是0.89km的地方投弹。

    三、巩固训练

    1、填空:

    (1)物体做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由决定。

    (2)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水平位移由决定。

    (3)平抛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

    2、从高空中水平方向飞行的飞机上,每隔1分钟投一包货物,则空中下落的许多包货物和飞机的连线是

    A:倾斜直线B:竖直直线C:平滑直线D:抛物线

    3、平抛一物体,当抛出1秒后它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成45o角,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o角。

    (1)求物体的初速度;

    (2)物体的落地速度。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什么是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平抛运动的规律

    高中教案平抛物体的运动【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只受重力作用,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的运动,是平抛运动.了解平抛运动的定义及特点,它是本节的基础内容.

    2、复习曲线运动的条件,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使学生理解匀变速运动不一定是直线运动,还可以是曲线运动.

    3、掌握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在学生已有的直线运动和运动合成的知识基础上,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的匀速运动,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由合成的知识得出乎抛运动的规律,运动轨迹.

    能力目标

    训练逻辑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采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开门见山,给出平抛物体运动的定义,通过演示实验和频闪照片引出平抛物体运动的处理方法,接着讨论平抛物体运动的规律,最后通过例题加以巩固落实,同时又附有思考和讨论及课外小实验,比较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教法建议以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法建议

    平抛的规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物体的运动按路径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平抛物体运动是曲线运动的一个重要模型,同时也是同学们首次研究曲线运动.要结合教学课件和演示实验,通过同学的讨论达到教学目的.引导同学利用运动会成与分解的知识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的匀速运动,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由合成的知识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这是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繁为简.掌握位移和速度公式,轨迹方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培养能力.平抛的教学重点是利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的匀速运动,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再利用合成知识求平抛运动的位移及速度.这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方案

    一、平抛运动

    引入:粉笔头从桌面边缘水平飞出,观察粉笔头在空中的运动

    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这样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学生举例;可看作平抛运动的生活事例.

    二、平抛运动的规律:

    (一)介绍水平竖落仪.演示:两小球同时从同高处落下,一小球自由落体,一小球平抛,它们总是同时落地

    (二)用录像放慢动作,两小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任何时刻总在同一高度,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三)利用课件1:引导分析水平方向:不受力,初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四)利用课件2:平抛运动及两个分运动的闪光照片,进一步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五)引导同学推导规律:建立直角坐标系,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初速度方向为轴正向,竖直方向向下为轴正向.

    学生导出

    1、平抛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平抛物体在时刻的的速度大小:

    平抛物体在时刻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

    2、平抛物体在时刻的位移: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平抛物体的位移大小:

    平抛物体的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

    3、消去时间,轨迹:是抛物线

    (六)讨论:

    l)平抛运动物体的飞行时间由什么量决定?

    2)平抛运动物体的水平飞行距离由什么量决定?

    3)平抛运动物体的落地速度由什么量决定?

    ……

    探究活动

    如何测得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

    课外小实验:让橡皮从桌子上水平抛出,如何得出其初速度?

    【提示】实验目的测平抛的初速度,解决方法例用平抛规律,由高度求出时间,所以要测桌子高度.利用水平位移求出初速度,所以要测水平射程.

    【思考】根据平抛运动的知识,若想求出初速度,还有什么方法?需要已知什么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万能通用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叫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平衡问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力的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教会学生用辨证观点看问题,体会团结协助.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通过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怎样的状态是平衡状态,使学生全面理解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条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对于不同类型的平衡问题,如何依据平衡条件建立方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中的难点.(平衡系统中取一个物体为研究对象,即隔离体法处理;取二以上物体为研究对象,即整体法处理.建立方程时可利用矢量三角形法或多边形法的合成和正交分解法来处理.)

    教法建议

    1、本节例题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方法.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动力学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教学时可先回顾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迁移到静力学问题中去.

    2、本节例题代表了两种典型的静力学问题.建议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出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

    一、平衡状态

    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此可见,平衡状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静态平衡状态,此时,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加速度;另一种是动态平衡,此时,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加速度.

    注意:

    1、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例如,将物体竖直上抛,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其瞬时速度,但物体并不能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将向下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体此时的加速度,只有当物体能保持静止状态即其加速度也为零,物体才是处于静平衡状态.

    2、物理中的缓慢移动可认为物体的移动速度很小,即要多小有多小,故可认为其移动速度趋于零,因此,习题中出现“缓慢移动”都可理解为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二、共点力

    如果几个力的作用点相同,或作用线(或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三、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在条件是合力为零,即.

    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解物体的平衡问题的程序是:确定平衡体,作出受力图,正交分解好,定向列方程.

    第一步确定研究对象,根据题意将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或结点作为研究对象,通常用隔离体法将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它所处的环境中隔离出来.但有时要将研究对象连同它的关联物一起作为研究系统(整体法),反而运算方便,请注意研究下文将要给出的例题.

    第二步进行受力分析,作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这一步是解题成败之关键,务必细致周到,不多不漏.(判断分析的力是不是正确,可用假定拆除法和条件法来处理)

    第三步建立坐标系或规定正方向.如何建立合适的坐标系,要看问题的已知量、未知量而定.原则是要使力与坐标轴的夹角简单而明确,这样可使方程明快.坐标设置不当,会引起需要使用三角中的和差化积、半角倍角公式等运算工具,使计算大为繁冗.一般选未知量的方向为坐标系的正方向为宜,建立坐标系后,把不在坐标轴上的力用正交分解法分解到坐标轴上,并画出其分力的准确图示备用.

    第四步根据物体平衡的充要条件列出平衡方程组,运算求解.对结论进行评估.必要时对结论进行讨论.

    探究活动

    重心与平衡

    活动内容:探讨重心与平衡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的:

    1、了解考虑物体重心的意义,知道找物体重心的方法.

    2、了解物体的平衡状态、平衡位置.知道不同平衡位置的稳定性不同,稳定性与重心的关系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长方形的塑料尺、心形卡片、中空的管子(圆环)、烟盒、奶瓶、细竹竿、硬币、梯形皮包、支架及茶杯、走索演员在一根高空钢丝上表演的投影片,在绳索上驾驶摩托车下挂载人“车厢”的投影片.

    活动过程:

    科学讲座,并进行讨论与思考

    ①你能回答老师给你提出的问题吗?

    ②你觉得重心和平衡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吗?你能举出实例吗?物理学中的其它知识呢?

    1、分析确定重心的问题

    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也就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为什么要考虑物体的重心呢?当我们希望一个物体保持平衡时,就要用到重心的概念.例如,这里有一把尺子,为了把尺子支撑住,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它放在桌子上.这时,桌子向尺子的各个部分都施加了支撑力,但是尺子的重力也可以被看作只作用在重心上.我们可以把一个手指尖放在尺子重心的下面,这时,仅仅支在一个点上就能把尺子支撑起来.你可以用手指尖按照上述办法使尺子保持平衡.下面,我们将用平衡点作为重心的别名.

    ①你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寻找尺子的平衡点.首先,把尺子放在互相隔开的两个食指尖上.然后,慢慢地让两个手指向一起靠拢,方法是先移动一个手指,再移动另一个手指.最后,这两个食指将在尺子的中点处靠在一块.于是,平衡点就是尺子的中点.就是那些非均匀物体,也可以用这种滑动手指的方法找到它们的平衡点.你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试着找出铅笔、钢笔和高尔夫球棒的重心.你将会很容易地找到这些物体的平衡点.但是,在这些情况下手指每次应向前移动多少,可能估计得不很恰当.你可以先用一把扫帚试着估计一下,然后再进行实验.

    ②寻找不规则形状物的重心,还有一种方法可供使用.如寻找一个心形卡片重心的方法是用两个手指轻轻地把心形卡片捏起来,卡片就会前后摆动起来,最终它将静止下来.当卡片静止后,通过手捏卡片的那个点在卡片上画一条铅垂线.用手指在另外一点(这点不应在刚才画的那条铅垂线上)把卡片捏起来,待卡片静止后,再画一条铅垂线.这两条线相交的那一点,就是心形卡片的重心或平衡点.当你把手指支在这一点的下面,就可以把卡片平衡地支撑起来.

    ③任何物体都有一个重心.人的重心大约是在肚脐的后面、身体的中心处.假设让一个人躺在跷跷板上,让他的肚脐恰好在跷跷板支撑点的上方,这样,人体通常能够达到平衡,跷跷板的两端都将不接触地面.

    ④一段中空的管子,重心位于管的空心内,而不是在制作这管子的材料(管壁)上.这是与重心的定义相符合的.重心不一定要位于物体内.如果你试着使一段管子或圆环达到平衡,你可以用手指支撑它们的外侧,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平衡状态.如果一段管子处于竖直状态或圆环是处在水平状态(即它们的圆形截面处在水平面内),又要用一个手指支撑它们,就必须用一块硬纸板托在圆环(或管子)下面,再用手指支在纸板上即可.

    任何物体的形状和物质结构的改变,都可以使它的重心发生移动.当我们把尺子从一端削掉一段之后,尺子余下部分的重心,就移动到新的位置了.与此相似,如果在尺子的一端粘上一团油灰,尺子也有一个新的平衡点.试问,平衡点是朝油灰移动,还是朝相反方向移动?

    2、探讨物体平衡的问题

    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当共点力的合力为零时,我们就说该物体是处于平衡状态.

    ①例如在地板上放着电冰箱、电冰箱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为零,我就说,电冰箱是处于平衡状态.在地面上的任何静止的物体,都是处于平衡状态.

    ②桌面上的某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作变速运动,这物体便不是处于平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重力方向仍然是与支持力的方向相反,但是使物体作变速运动的外力却是水平方向的.

    ③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各种物体可以有一个或更多个平衡位置.让我们把一枚硬币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它有两种平衡位置:让硬币的某个平面接触桌面,这是一种平衡位置,把硬币立起来,让它的侧面接触桌面,这是另一种平衡位置.请注意,硬币有两个平面,我们把它们看作是一种平衡位置;让硬币的侧面接触桌面,使它达到平衡,这种平衡位置可以有无数种情况,但我们都把它们看成是一种平衡位置.我们再以烟盒为例,说明怎样分析物体的平衡位置.把烟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它有三种平衡位置:一种平衡位置是让烟盒底面(或者顶面)接触桌面;第二种平衡位置是让烟盒后面(或者前面)接触桌面;第三种平衡位置是让烟盒的一个端面(或者另一个端面)接触桌面.你能举出一个具有四种平衡位置的物体来吗?

    ④假设某个物体处于非平衡位置,当人们把它放开以后,它将朝着平衡位置运动.让我们手持一个烟盒,在桌子上方将烟盒松开,它将落在桌面上,并将迅速地静立在烟盒的某个面上.当我们做这个实验时,你怎样放开烟盒是没有关系的;不管你是在怎样的状态下放开烟盒,它总是要达到某个平衡位置.我们还可以手执一枚硬币将它放下,硬币落到桌面上以后,也会达到它的某一平衡状态.

    ⑤并非所有的平衡位置都相同,各种平衡位置之间的差异,是它们的稳定性不同.

    3、讲解稳定平衡问题

    ①迫使一物体产生一个很小的位置移动或运动,在引起一阵摆动以后,它最终将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这物体便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桌上放着一个直立的奶瓶,当我们轻轻地推一下瓶的颈部,它便会前后摆动,但最终将回到原来的直立位置.

    ②与稳定平衡相对立的是不稳定平衡.如果使物体产生一个很小的位置移动或运动,它未能引起摆动,则该物体处于不稳平衡状态.随之而来的,是这物体将发生运动,到达另一个平衡位置.例如,一枚硬币,当它的平面接触桌面时,要比它的周边接触桌面有较好的稳定性.当你极其轻微地碰一下硬币时,它将前后摆动,但最后硬币仍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当然,如果你用大一点的力碰它,它将会翻倒,变成硬币平面接触桌面.

    假设你现在使一根针或一根细竹竿直立,并可能使它达到平衡,这时,它是处在不稳平衡位置.当我们给它施加一个极微弱的力时,这根针或细竹竿将会倒下来,达到整个长度都接触地面的新的平衡状态.

    ③哪些因素决定了物体的稳定程度呢?一个因素是支持面的大小.当支持面大时,平衡的稳定性也增大.例如,一个长方体的桶,当它放倒时,比它直立时的稳定性要好.再举一个例子,有一种冰淇淋盒是圆锥形的,当盒里没有装入冰淇淋时,我们将杯口朝下放在桌上,这时它的稳定性较好;但如果将它锥体的尖端朝下放置,冰淇淋盒的稳定性则很差.实际上,如果圆锥体的尖端朝下而且达到平衡,它是处于不稳平衡状态,这正像任何其它物体平衡于一个点或一个角上,也都属于不稳平衡状态.

    ④决定物体稳定性的另一个因素是重心相对于支持面(或支持点)的位置.一个物体,它的重心越低、越是接近支持面,则稳定性越好.我们可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普通梯形皮包,倒放时比正放时的重心位置要高.试问:在这种情况下,重心各在哪里?

    近年来的赛车,为了降低所使用的赛车的重心高度,制造出了更加低矮的“低悬挂”型赛车.对于低悬挂型的赛车来说,由于以下的各种原因可能造成的翻车事故,是不大容易发生的:赛车在侧向气流作用下而翻车;在和其它车碰撞后而翻车;以及赛车本身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了横滑所造成的翻车.换句话说,由于低悬挂型赛车在正常行驶状态时重心极低,要把它弄翻,从正常的平衡状态,翻到车的侧面着地或车的顶面着地的另一个平衡状态,是不太容易的.

    ⑤假设一个物体的重心是在物体支持面的底下,那么,这个物体的稳定性是很强的.把一个茶杯吊挂在钩子上,如上图所示.就是稳定平衡的一例.如果你把这茶杯推一下,也不管你是怎样推法,那么最终这茶杯必然要恢复到原来的稳定平衡状态上.

    走索演员在一根高空钢丝上表演的时候,重心总是在支持面上的,而支持面又很小,怎样保持稳定性呢?它是通过调整姿态,使重心总是在支持面的正上方而保持平衡的.一般的走索演员在表演时要手持一根长长的平衡杆,主要通过调整平衡杆的位置来调整整体重心的位置,以保持平衡.有经验的演员,则可以不要平衡杆,通过自己的身体姿态进行调整,而使身体的重心保持在钢丝绳的正上方.

    活动小结

    本科学讲座以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展示了物体重心、平衡等问题,开阔了学生视野.只要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弄懂很多科学道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8764.html

    上一篇:向心力

    下一篇:语文课山雨教学反思

    【平抛物体的运动 万能通用篇】相关推荐
    [year+]年高考地理季现象的经典总结 万能通用篇

    地理现象1月7月地球公转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北半球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最...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