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乘法分配律 教案精选篇
  • 乘法分配律 教案精选篇

    发表时间:2022-03-04

    教学内容:

    p36/例3(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埋伏

    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二、新授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p36/做一做

    p38/5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2)4×25+2×25

    =6×25=100+50

    =150(人)=150(人)

    (4+2)×25=4×25+2×25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课后小结:

    jk251.cOm扩展阅读

    乘法分配率 优秀教案推荐


    乘法分配率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率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率;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联想、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星期天,王老师去了趟书店,发现有很多好书。如:

    a《智慧背囊》b《百科知识》c《哈利﹒波特》

    每套60元每套108元每套42元

    1、请你任意选择你喜欢的2种书,分别买2套,一共要付多少钱?

    2、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3、汇报交流,并板书如下:

    (60+108)×2336元60×2+108×2

    (60+42)×2204元60×2+42×2

    (108+42)×2300元108×2+42×2

    二、探究新知

    1、每题中2种方法的结果相等,两个算式间可以画上什么符号?

    2、观察每组算式,前后比较,它们有什么联系?

    观察3组算式,上下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左、右两个式子间的关系吗?

    4、是否所有像这种有联系的算式,都符合这种规律呢?你可以想什么方法来证明?(学生举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成等式)

    5、从以上这么多的例子中,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1)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归纳规律

    (2)叙述规律

    (3)用字母表示

    6、揭题:乘法分配率

    7、练习:

    (1)课本89页练一练1、2,填写在书上。

    (2)根据乘法分配率填写算式。

    15×26+15×14=________

    (37+18)×23=________

    42×(30+6)=________

    (□+△)×☆=________

    □×〇+△×□=________

    三、拓展知识

    如果我买以上的三种书,分别买2套,一共要付多少钱?

    1、书店还有每套58元的《四大名著》。这4种书,我分别买3套,一共要付多少钱?

    (1)以上2题用不同的方法列式。

    (2)看了以上2组算式,结合刚才学到的乘法分配率,你有什么想法?

    (3)说明:乘法分配率同样适用于3个数的和与1个数相乘。

    3、2套《百科知识》比2套《哈利﹒波特》贵多少元?

    3套《四大名著》比3套《智慧背囊》便宜多少元?

    (1)以上2题用不同的方法列式。

    (2)看了这2组算式,结合刚才学到的乘法分配率,你又有什么想法?

    (3)说明:乘法分配率同样适用于2个数的差与1个数相乘。

    4、联想:乘法分配率还适用于哪些情况?

    四、综合练习

    根据乘法分配率填空。

    53×49+53×1=〇(〇)

    53×49+53=×(+)

    26×15+43×15+31×15=〇(〇〇)

    64×(12+55+38)=〇〇〇〇〇

    47×11–47=×(–)

    a×(b–c)=〇〇〇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探索与发现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探索与发现(二)〉〉。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过程,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

    2、在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发现、理解和应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2、难点: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探索过程。

    四、教具准备一些小长方体

    五、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口算题

    2×55×1425×4125×836×25

    2、谈话引入

    师:他们怎么计算那么快呀?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发现吧!

    3、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动手操作

    师生共同用小长方体搭一个和教材上一样的大长方体。

    2、估一估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估一估这个长方体是由多少个小长方体搭成的?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集体交流。

    3、算一算

    师:谁估计的准确呢?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4、交流算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办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汇报,师板书:(3×5)×4=603×(5×4)=60

    5、比一比

    师: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

    (三)提出假设,举例验证

    1、提出假设

    师:用别的三个数这样计算会不会结果也相同呢?请在本子上举例计算。

    2、学生举例

    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小组举例的情况?

    生:…

    (四)概括规律

    师:从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来看,每一组的结果都是相同的。那么从中你能发现乘法运算中的规律吗?

    学生同桌交流后反馈。

    师:这样的例子多不多?(多)能举完吗?(不能)

    师:那么我们就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乘法算式中的任意三个数字,你能写出这个规律吗?

    生:…

    生说师板书:(a×b)×c=a×(b×c)叫做乘法结合律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比较(3×5)×4=603×(5×4)=60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哪个更简便?

    师:看来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出示38×25×4

    师:能用乘法结合律使这道题计算简便吗?

    学生试做,教师指导。

    3、独立计算:42×125×8

    (六)探索乘法交换律

    1、出示一组数据

    4×5=5×412×10=10×126×7=7×6

    师: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2、学生举例验证,发现规律

    3、用字母来表示,生说师板书:a×b=b×a

    (七)运用模型,完成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做题后集体交流。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做题后展示评比。

    (八)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口算乘法 教案精选


    口算乘法

    第1课时教学内容: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23×30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笔算乘法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

    多个南瓜形算式卡片(每张上一个算式)。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小数乘法除法 教案精选篇


    课题小数乘法和除法(二)-5主备人戴文焰第5课时月日第1节课时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2、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3、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0.70.71.1100.240.23.50.10.20.40.65二、计算练习。1、计算,再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4.90.015.81.23.151.44.915.813.1514.90.995.80.83.150.6讨论交流通过比较有什么发现?2、先说出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再计算。0.5=8.2=2.42.6=0.970.84=1.02=1.3=0.98=0.06=3、你能直接在里填上<或>吗?1.42.82.80.630.90.90.851.30.850.81.31.3思考:积与划线的乘数比大小,有什么规律?当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当一个数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当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三、用简便方法计算。0.258.542.413.021.288.6+0.728.612.50.960.8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四、实际应用。1、一种铺铁路用的钢轨,每根长12.5米,每米重44千克。80根这样的钢轨重多少千克?合多少吨?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在计算时能简算的可以简算。2、我们班种了400课向日葵估计每棵大约可收葵花籽0.25千克如果每千克葵花籽可以榨油0.18千克,他们收的葵花籽大约可以榨油多少千克?先读题,分析题意,再独立解答集体订正。作业设计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65页晚托作业:《拓展精练》

    的乘法口诀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的:

    1、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一5的乘法口诀。

    2、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努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我先学

    学一学:

    加法乘法口诀

    5+5=102×5=10或5×2=10二五一十

    试一试:

    5+5+5=或

    5+5+5+5=或

    5+5+5+5+5=或

    二、课堂交流。

    三、巩固练习

    课本51页“做一做”

    背口诀,对口令

    四、课堂作业

    课本练习十的第1、2、3、4题。

    的乘法口决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课本第72页教学目标:1、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重点:1、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72页内容:编号任务回答1说出“求块数怎样想”2说出第一竖行的得数3编出7的乘法口诀(即第二竖行)4说出第三竖行的得数57的乘法口诀中相邻两句间都相差几,为什么?二、课堂学习1.小组先初步交流课前学习内容。2.汇报,全班互动。3.小结:7的乘法口诀中相邻两句间都相差7,因为都是加7或减7。三.背口诀1、轮流做小老师带大家背,每人5次。2、轮流做小老师考大家,每人5题。四、巩固练习1.p73第1——5题2.检测题p75第11题五、全课小结。

    表内乘法 教案精选篇


    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出示课件)。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

    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2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3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你能接着往下编吗?(小组合作填写没有编完的儿歌。)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试编乘法口诀。

    师: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总结了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编的口诀,组长记录。

    请小组到台上交流成果。

    1×5=5一五得五

    2×5=10二五一十

    3×5=15三五十五

    4×5=20四五二十

    5×5=25二十五

    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交流后宜采用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口诀,如:二人对口令,小组开火车,男女生对抗赛等。让学生在理解口诀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逐步提高熟练程度。)

    活动二:

    应用5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小组合作边提出问题边解决,组长记录问题和算式。

    学生可能会发现下面几个问题:

    1、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

    2、一共有多少个车轮?

    3、一共亮着多少个灯笼?……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学生自由发言。(注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三: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多位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1、由于刚开始接触乘法,有个别好同学能够背下口诀,但是对乘法的意义不理解,因而学起来有难度。

    2、讲解的过程一定要放慢速度,多做练习题。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14787.html

    【乘法分配律 教案精选篇】相关推荐
    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小学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天气逐渐炎热,防溺水安全教育又成为学校安全教...

    [参考]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

    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小学教案该怎么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