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计划
  • >导航
  • >[实用计划范文]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三)
  • [实用计划范文]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三)

    发表时间:2022-07-24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新学期在不知不觉之中悄然而至,根据学校的要求,我们需要作新学期的教学计划。在写好了教学计划后,新学期的教学会更有目标和方向!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学计划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计划范文]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三),供大家参考。

    一、学生情况简析:

    10、15班总体上学生较服从老师教育,基本上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但仍然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10班学生优秀率在一定程度上波动较大,合格率较稳定,因此在学期要着重培优,让优秀率稳定下来。

    15班学生优秀率潜力较大,合格率有波动,加之学生在学习主动性上更缺乏一些,因而本学期15班培优补差需同时进行。

    二、教材总体分析:

    上学期已经完成了所有新课部分,本学期进入初中部分物理总复习,完全围绕中考展开各知识点复习。

    复习时应以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指导,以教材为核心,立足于平时的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还要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物理实验和方法的复习,突出核心实验,重视探究过程,立足于学生发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三、目的要求:

    1、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抓优生,保证优秀率进一步提高;

    3、提高合格率,争取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4、利用一切课堂教学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配合班主任帮助学生德行的提高。

    四、方法与措施:

    (一)平时教学时应注意:

    1、注重基础,回归教材;

    2、强调应用,强化动手;

    3、重视实验,重视探究;

    4、关注热点信息,体会科技进步。

    (二)辅导学生时应注意:

    1、对优秀率的学生应注意课堂提问频率;

    2、对后进生应尽量采取单独辅导的方式;

    3、在6:30—7:00进班为学生答疑;

    4、在班级里建立帮扶小组。

    jK251.COm精选阅读

    【热门】初三物理教学计划260字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跟着教学的脚步,我们可以开始编写新的教学计划了。认真做好教学计划,才能使新学期的教学更加有序!你是否在烦恼教学计划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热门】初三物理教学计划260字》,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

    做的功是不等的;

    2.知道W总、W有用、W额外的含义,并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

    3.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及其计算方法,并利用上述实验探究的数据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1;

    4.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机械效率的存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一、引入

    在使用简单机械提升或移动物体时,我们要对机械做功,机械又要对物体做功,那么我们对机械做功和机械对物体做功相等吗?

    二、新课

    (一)活动:以动滑轮为例,比较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

    3.说明:

    ①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的多少,是一个比值,所以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

    ②因为W有用总小于W总,所以机械效率η总小于1。

    ③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性能优劣的物理量,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性能优良。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所使用的机械工作时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无关;与机械工作时的快慢程度无关;与机械工作时所完成的功的数量多少也无关.

    4.活动:

    ①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计算不同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②实验、讨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5.例题:

    (1)用定滑轮缓慢提升质量为20kg的物体,所用拉力为220N,当物体提升2m时,求有用功、总功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g=10N/kg)

    (2)由于在使用杠杆时的摩擦非常小,故杠杆是一种机械效率非常高的简单机械,若用一根机械效率为90%的杠杆将一个18.0kg的物体提升50cm,需要做多少总功?(g=10N/kg)

    三、学生总结归纳;

    四、课堂训练。

    指出在捞水桶、用水桶打水、使用斜面时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学生讨论、总结。

    学生活动:计算不同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讨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计算例题

    学生总结

    (可就所学的几种机械讨论)

    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

    1.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你能区别有用功和额外功吗?

    2.什么是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大小可能大于1吗?为什么?

    3.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力且运动时,力对物体就做了功

    B.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多

    C.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就快

    D.做功快的机器其机械效率一定高

    4.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拉线质量及滑轮转动摩擦。重物G=200N,每一个滑轮重25N。当绳自由端拉力F拉力为 N时,恰能让重物G匀速上升。

    A B C D

    10.滑轮组将重500N的物体,举高80cm的过程中,机械效率为80%,则此过程中有用功为 J,额外功为 J。若不计滑轮摩擦及拉线质量的影响,则可知动滑轮重 N,当提升重物为4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11.芳芳和兰兰运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时,老师提出:如果各组所用滑轮和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改变其它因素,是否会影响它的机械效率呢?大家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猜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请帮助兰兰完成表中的一项计算;

    (2)请根据她俩的实验记录,分别在表中写出探究结果。

    (3)归纳她俩的实验探究,你所得的结论是: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二】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常识性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二)教具

    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能用幻灯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更好)。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板书:核能

    指出核能是一种先进的、可以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目前世界上利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已有400多个。其年发电量约占全球年发电总量的17%,到下世纪,核能有时能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能源。

    要了解核能是怎么回事,就需要从物质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起。

    2.新课

    板书: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提问: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

    教师展示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归纳小结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明确: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板书:

    讲述:本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原子和有子核的组成有了正确的认识,发现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在改变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核能,简称核能,通常也叫原子能(确切地说,原子能应是原子核能的缩写代名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得蕴藏在原子核里的大量核能呢?

    旁注:在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有广阔的空间,而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则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此注供教师参考。

    板书:裂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讲裂变那一段课文。提出其注意:

    (1)裂变指的是什么现象;

    (观察教材上铀核裂变的示意图,结合阅读课文中的讲述,了解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是怎么回事;

    了解裂变释放出的核能十分巨大。

    提问:什么叫裂变?

    l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多少倍?

    旁注:检查学生阅读教材的效果。

    教师小结并强调:用中子轰击铀235,铀核(质量大的核)会分裂成两部分(两个中等质量的核),这种现象叫做核裂变,简称裂变。根据书上提供的数据很容易算出,1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2.5×106(250万)倍。由此可知,裂变是获得大量核能的重要途径。

    板书:链式反应

    教师展示链式反应挂图并讲述:

    用中子轰击铀核,才能使铀核发生裂变,放出能量。如果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然而实验表明,铀核分裂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一点的意义特别重要。因为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它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些铀核分裂时,同样放出中子,从而引起更多的铀核发生裂变。于是裂变反应便会链锁式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时间(约百万分之几秒)会释放出大量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让学生看教材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引起蘑菇状烟云的示意图(说明:原子弹爆炸时,立刻发出强烈的闪光,可照亮100千米以内的天空和地面,闪光后,天空出现一个火球,并迅速上升。火球冷却后变成褐色烟云,同时地面上升起的尘土和烟柱一起形成可上升到15千米高空的蘑菇状烟云。原子弹爆炸时还发出极其强烈的爆炸声,几十千米以外也可听到)。

    讲述:为便于和平利用核能,必须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缓慢而又平稳地释放出来。为此,人们制成了一种专门装置。

    板书:核反应堆——能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

    让学生看教材上我国第一座核反应堆外貌图(彩图,说明:建造核反应堆,对材料、技术、安全防护设施等都有很高、很严的要求。不但需要解决很多核物理问题,也要求材料科学、电子学、自动控制学等解决许多困难问题。能自行设计、制造核反应堆,表明我国在这一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和平利用核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板书:聚变——获得大量核能的另一重要途径

    讲述:科学家们发现,某些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核聚变,简称聚变。

    让学生看教材上一个氘(dao)核和一个氚(chuan)核结合成一个氦核的聚变反应示意图(说明:一个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一个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它们发生聚变反应结合成由二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的氦核时,要放出一个中子,并释放出核能).

    氘核和氚核聚变时放出的能量要比等量的铀核裂变时放出的能量大几倍.

    聚变需要在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下才能发生,因此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自然界中,太阳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1千万度以上,在那里就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出的光和热,正是由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化而来的.可以说,地球上的人类每天都享用着聚变释放出的能量.

    前面讲过,原子弹是利用重核裂变现象制成的.而另一种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氢弹,则是利用轻核聚变现象制成的.

    人们现在还不能有效地使聚变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从而和平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由于聚变不但放出的能量更多,而且所使用的原料来源也极为丰富,可以从海水中提取.例如,从几升海水中提出的氘在发生聚变后可以提供相当于燃烧1千多升石油放出的能量.因此,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核聚变的人工控制(通常又叫可控或受控热核反应)这一非常吸引人的重大课题,并取得了进展.(注: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欧洲的科学家们首次做成了可控核聚变实验,这是科学史上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人类向获得理想的能源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要达到实用阶段,还需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未来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旁注:利用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可以引发轻核的聚变反应.

    我国自行设计的大型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一号”,已于80年代中期在四川省乐山市建成投入使用.近年来,科研人员利用这个实验装置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XXX主席看了“中国环流一号”后,曾经指出:“受控核聚变是开发人类新能源的尖端项目.一旦实现,地球上的全部海水就会成为巨大的能源库,至少可供人类使用上百亿年.尽管目前工程技术上还有一些困难,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突破.”

    由以上的介绍可知,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前景是美好的.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中,我国必将做出自己的贡献.

    3.总结与布置作业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基本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初三级七班、八班、九班、三个班共有学生185人,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大多数学生对初二学年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很多知识只限于表面了解,机械记忆,忽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与区别,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特别是少数学生对某些章节或者是一问三不知,或者是张冠李戴。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成绩都有一个大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1―20章。全书共10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首照片,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四、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五、具体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最高效益。

    2、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三、具体措施

    1、 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

    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最高效益。

    2、 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 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四、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五、实施计划表

    时间

    内容

    1

    3.1—3.7

    第一轮,声现象,物态变化

    2

    3.8—3.14

    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3

    3.15—3.21

    光综合练习

    4

    3.22—3.28

    电流,电路

    5

    3.29—4.4

    欧姆定律

    6

    4.5—4.11

    电功,电功率

    7

    4.12—4.18

    安全用电,电与磁

    8

    4.19—4.25

    电学综合练习

    9

    4.26—5.2

    力学综合复习

    10

    5.3—5.9

    第二轮复习,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实验

    11

    5.10—5.16

    创新型科学探究题综合复习

    12

    5.17—5.23

    创新型科学探究题综合复习

    13

    5.24—5.30

    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

    14

    5.31—6.6

    综合复习

    15

    6.7—6.13

    综合复习

    16

    6.14—6.20

    考前指导,中考

    必备!初三物理教学计划250字


    新学期的号角即将吹响,跟着教学的脚步,新学期的教学计划需要做好。对自己新学期的工作做个规划,新学期的教学才会如鱼得水!教学计划该怎么写?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必备!初三物理教学计划250字,供大家参考。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一)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常识性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二)教具

    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能用幻灯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更好)。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板书:核能

    指出核能是一种先进的、可以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目前世界上利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已有400多个。其年发电量约占全球年发电总量的17%,到下世纪,核能有时能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能源。

    要了解核能是怎么回事,就需要从物质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起。

    2.新课

    板书: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提问: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

    教师展示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归纳小结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明确: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板书:

    讲述:本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原子和有子核的组成有了正确的认识,发现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在改变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核能,简称核能,通常也叫原子能(确切地说,原子能应是原子核能的缩写代名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得蕴藏在原子核里的大量核能呢?

    旁注:在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有广阔的空间,而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则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此注供教师参考。

    板书:裂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讲裂变那一段课文。提出其注意:

    (1)裂变指的是什么现象;

    (观察教材上铀核裂变的示意图,结合阅读课文中的讲述,了解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是怎么回事;

    了解裂变释放出的核能十分巨大。

    提问:什么叫裂变?

    l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多少倍?

    旁注:检查学生阅读教材的效果。

    教师小结并强调:用中子轰击铀235,铀核(质量大的核)会分裂成两部分(两个中等质量的核),这种现象叫做核裂变,简称裂变。根据书上提供的数据很容易算出,1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2.5×106(250万)倍。由此可知,裂变是获得大量核能的重要途径。

    板书:链式反应

    教师展示链式反应挂图并讲述:

    用中子轰击铀核,才能使铀核发生裂变,放出能量。如果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然而实验表明,铀核分裂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一点的意义特别重要。因为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它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些铀核分裂时,同样放出中子,从而引起更多的铀核发生裂变。于是裂变反应便会链锁式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时间(约百万分之几秒)会释放出大量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让学生看教材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引起蘑菇状烟云的示意图(说明:原子弹爆炸时,立刻发出强烈的闪光,可照亮100千米以内的天空和地面,闪光后,天空出现一个火球,并迅速上升。火球冷却后变成褐色烟云,同时地面上升起的尘土和烟柱一起形成可上升到15千米高空的蘑菇状烟云。原子弹爆炸时还发出极其强烈的爆炸声,几十千米以外也可听到)。

    讲述:为便于和平利用核能,必须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缓慢而又平稳地释放出来。为此,人们制成了一种专门装置。

    板书:核反应堆——能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

    让学生看教材上我国第一座核反应堆外貌图(彩图,说明:建造核反应堆,对材料、技术、安全防护设施等都有很高、很严的要求。不但需要解决很多核物理问题,也要求材料科学、电子学、自动控制学等解决许多困难问题。能自行设计、制造核反应堆,表明我国在这一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和平利用核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板书:聚变——获得大量核能的另一重要途径

    讲述:科学家们发现,某些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核聚变,简称聚变。

    让学生看教材上一个氘(dao)核和一个氚(chuan)核结合成一个氦核的聚变反应示意图(说明:一个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一个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它们发生聚变反应结合成由二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的氦核时,要放出一个中子,并释放出核能).

    氘核和氚核聚变时放出的能量要比等量的铀核裂变时放出的能量大几倍.

    聚变需要在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下才能发生,因此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自然界中,太阳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1千万度以上,在那里就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出的光和热,正是由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化而来的.可以说,地球上的人类每天都享用着聚变释放出的能量.

    前面讲过,原子弹是利用重核裂变现象制成的.而另一种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氢弹,则是利用轻核聚变现象制成的.

    人们现在还不能有效地使聚变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从而和平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由于聚变不但放出的能量更多,而且所使用的原料来源也极为丰富,可以从海水中提取.例如,从几升海水中提出的氘在发生聚变后可以提供相当于燃烧1千多升石油放出的能量.因此,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核聚变的人工控制(通常又叫可控或受控热核反应)这一非常吸引人的重大课题,并取得了进展.(注: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欧洲的科学家们首次做成了可控核聚变实验,这是科学史上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人类向获得理想的能源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要达到实用阶段,还需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未来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旁注:利用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可以引发轻核的聚变反应.

    我国自行设计的大型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一号”,已于80年代中期在四川省乐山市建成投入使用.近年来,科研人员利用这个实验装置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XXX主席看了“中国环流一号”后,曾经指出:“受控核聚变是开发人类新能源的尖端项目.一旦实现,地球上的全部海水就会成为巨大的能源库,至少可供人类使用上百亿年.尽管目前工程技术上还有一些困难,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突破.”

    由以上的介绍可知,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前景是美好的.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中,我国必将做出自己的贡献.

    3.总结与布置作业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二】

    一、教学基本情况概述:

    1、学生情况分析

    从开学一周的学习来看大多数学生不爱学习物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

    二、教材分析:

    ①重点难点密度、机械效率、功率、力的概念、压强、二力平衡、简单机械、比热容。

    ②各章节特点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要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功率、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内容多)──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三、教学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初三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基本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初三级七班、八班、九班、三个班共有学生185人,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大多数学生对初二学年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很多知识只限于表面了解,机械记忆,忽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与区别,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特别是少数学生对某些章节或者是一问三不知,或者是张冠李戴。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成绩都有一个大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1―20章。全书共10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首照片,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四、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五、具体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最高效益。

    2、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三、具体措施

    1、 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

    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最高效益。

    2、 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 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四、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五、实施计划表

    时间

    内容

    1

    3.1—3.7

    第一轮,声现象,物态变化

    2

    3.8—3.14

    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3

    3.15—3.21

    光综合练习

    4

    3.22—3.28

    电流,电路

    5

    3.29—4.4

    欧姆定律

    6

    4.5—4.11

    电功,电功率

    7

    4.12—4.18

    安全用电,电与磁

    8

    4.19—4.25

    电学综合练习

    9

    4.26—5.2

    力学综合复习

    10

    5.3—5.9

    第二轮复习,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实验

    11

    5.10—5.16

    创新型科学探究题综合复习

    12

    5.17—5.23

    创新型科学探究题综合复习

    13

    5.24—5.30

    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

    14

    5.31—6.6

    综合复习

    15

    6.7—6.13

    综合复习

    16

    6.14—6.20

    考前指导,中考

    实用范文: 初三语文作文教学计划汇编4篇


    马上新的教学工作就要到来了,跟着教学的脚步,我们要有新的目标和计划。将教学计划制定好,未来教学才会更有干劲!优秀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实用范文: 初三语文作文教学计划汇编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初三语文作文教学计划(篇一)

    新学期的开始,也意味着初中阶段将进入一个最紧张、最繁忙的时期,如何搞好初三的教学和复习工作,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学有所获,在中考考场上交一份令学生、家长满意的答卷,这是摆在每一位初三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在新学期的开始阶段,认真地回顾和思索一下自己以往的语文教学情况,对照新课标分析一下语文教学的得与失,筹划一下初三的语文教学及后阶段的语文复习计划。

    1、背景

    (1)新课程实施将三年来,语文课改的方向已经十分明朗,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语文教学的目的,方式等也已经为我们理解和接受。但新课程理念要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济宁市语文中考的命题思路及语文试卷的格局、题型等已经基本定型,从去年开始,试卷的命题思想和意图已经与新课程基本接轨,且保持连续相对稳定。

    (3)初三教学时间短,各门功课都将进入总复习阶段,学生用于理科学习的时间明显会超过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往往会被学生轻视。

    (4)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不小的压力。尤其是语文学习,需要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怎样在较短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取得较大突破,有待我们作出努力。

    从学生方面看:

    (1)语文积累贫乏,语文视野狭窄,语文基本知识零碎或一知半解。

    (2)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

    (3)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不强。

    (4)语文习惯较差,读书缺乏耐心,做题不够细心,书写缺少规范。

    (5)语文学习态度不正确,认为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即可应付。

    (二)措施和设想

    总的指导思想是:宏观上要活,微观上要实。

    宏观上要活,是指要以新课标来统率和指导语文教学,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

    具体做法设想是:

    1、重精读,抓略读,促泛读。

    重精读,就是要把每一篇课文上好。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找好教材的切入点,创设好教学情景,以引发学生读书、思考和训练。

    本学年教材两册共有十二个单元,所选篇目都有很强的文学性,教学时要注意文学欣赏的感悟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等特点,通过两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得到进一步发展。

    1、学习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还要展开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教学时要从朗读入手,品味和赏析诗歌的思想、语言、节奏、韵律以及技法等,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中外散文。重点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文中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品味精妙的语言。

    3、学习古今中外的小说名篇。重点是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深入探讨和研究课文是如何运用这些描写手法的,从中展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4、学习中外戏剧文学剧本和电影文学剧本。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教学时要从戏剧冲突入手,通过人物对白来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还原文字所传达的画面和意境。

    5、古代诗文。重点是在前面几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和强化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方法和能力。教学时要从朗读入手,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同时要继续加强对字词句的认读和记忆,积累文言词语,把握内容,另外要让学生注意文言文的语体风格和语言风格,让他们作一点个性化的评点和赏析。

    抓略读,就是选用好一本课外配套读本,要求学生每天至少看一篇精美的短文,然后做好读书笔记,笔记内容为:(1)生字生词或好词佳句。(2)文章主要内容概括。(3)评点赏析(4)质疑问难。教师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检查,或利用课堂时间,或利用课外复习时间,集体就某些有价值的共性问题展开讨论,达成共识。

    促泛读,就是要求学生每天都能抽出一些时间读书看报,至少浏览一份晚报,把自己感兴趣或有价值的材料进行摘抄或剪贴,有条件的话,利用早自习时间进行适当交流。

    二、初三语文复习策略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我市近年来中考语文遵循的“ 重视积累 , 突出读写 ,强调运用 , 鼓励创新”的命题思路 ,进人总复习阶段 , 要提高语文学科复习的效率 ,应当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 , 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 采取灵活恰当的复习策略和方法 , 真正做到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 着眼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 , 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 , 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 , 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 , 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 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

    学生积累的内容主要有:1、字词积累,2、古诗文积累,(3)名言警句积累,(4)名著积累,(5)语文常识积累等。学生在积累方面主要的问题是记忆不清晰、不完整,表现在试卷上,要么是写不出,要么是书写时添字、漏字、写错别字、笔画不清等等。要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 在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 :1. 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 , 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 , 要真正弄懂。 2. 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 , 要用红笔圈点出来 , 以激起有意注意 ,重点把握。 3. 边诵边写。在记忆时 , 可边背诵 , 边用笔写出上下 句或句中的关键字 , 以防 " 口是手非 "。4. 规范书写时要做到 “ 三清 ” “三不”,“三 清” 就是卷面清洁 , 字迹清楚 , 笔画清晰 ;“ 三不 ” 就是不写潦草字 , 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 , 不添减笔画。

    为了提高识记效果 , 采取如下措施 :1. 分块切割 ,化整为零。可将要求背诵的诗文或按朝代或按篇幅大小切割成若干块,然后规定自己几天完成一大块 , 这样化整为零 , 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 2. 定期检查 , 强化落实。 让学生自记、自测、自查 , 也可让他们互查,然后教师抽查。

    (二)突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阅读写作能力的考查始终是中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因此在复习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对三年来的阅读写作实践进行感悟反思和理性思考 , 从中产生一些顿悟 , 明白一些阅读写作的道理 , 归纳出一些阅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

    1、阅读训练的策略。

    (1)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 “准确 ”。即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 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

    (2)提供一定量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阅读经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阅读步骤的具体操作质量往往依赖于正确有效的阅读经验。而阅读经验的形成确实要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思考。一定的阅读量可以培养起较好的语感。而经常性的思考可以锻炼思维 , 激发潜能。同时在一定量的阅读训练中可以通过对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反复比较思考 , 纠正自己的思路偏差 , 修整完善自己的思维。

    2、写作训练策略。

    (1)写作是表达能力的综合运用 , 就其能力层级而言应该属于 “ 创造 ” 。文章一旦被写出来 , 不论其水平高低 , 只要不是抄袭 , 都可以看作是同学们的一种创作。在强调可用多种文体写作的大环境下 , 仍要重视培养自己的文体感 , 要强化对表达方式的训练。

    (2)在复习阶段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周围事物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要求学生做好素材笔记,就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自身新近发生的事件,新近产生的感悟,及时记载下来,以便到考场上有比较充分的选材余地,同时也使自己的作文洋溢着真情实感。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因为考场作文是以理解为前提的。善于理解分析作文试题中的提示、要求 ( 有的还有材料 ) 的内容 , 并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让学生把近期的作文收集整理,深入分析自己在审题方面得与失的,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或挑选一些好的习作和考场作文 , 研究一下它们的作者是怎样把握题意 , 怎样开拓思路 , 怎样精选材料 , 怎样构思谋篇的 , 在语言运用上又有哪些特色;了解优秀作文都怎样做到题目新颖 , 想象奇特 , 构思巧妙 , 材料新鲜 , 细节鲜活 , 情感独特的。

    (4)要求学生经常浏览报刊杂志 , 搜集新鲜的写作素材。使考场作文有鲜活的时代气息。

    (三)着眼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1)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语文,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基本的语言知识, 主要不是指概念性知识 , 而是指方法性、规律性的知识 ,即从语言实践中归纳出来 , 又用来指导语言操作的实用性知识。包括怎样辨识汉字读音的正误 , 怎样辨识错别字 , 怎样辨析和修改病句 , 怎样仿句 , 怎样做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 怎样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等。

    (2)基本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不是靠总复习训练形成的 ,而是长期语言实践与积累的结果。总复习训练的任务则是在平时的实践、积累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归纳方法,提高基本语言知识运用水平。基本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核心是正确使用词语和句子 , 而所谓的正确使用 , 除了正确选择词语和句子,主要指的是恰当搭配与组合。因此 , 总复习训练中要下气力训练词语与词语、词语与句子、句子与句子的搭配组合能力。让学生把自己所做的题目进行交流,从中发现问题,然后修改重写,如此反复多次,形成基本技能。

    如何搞好语文复习,是一项教学技术,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我们留庄一中语文教研组一直在积极探索。只要我们一切为学生着想,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搞好语文复习,相信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初三语文作文教学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学校年度工作思路的具体要求,学习并领悟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把握新课程的特点。根据年级、班级、学科特点,不断总结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初三两个班级的语文课,共有学生90多人。就上学期学习语文的状况来看,大部分同学的语言功底加深了,分析问题的能力略强了;爱读书的现象明显增多了;在回答一些阅读分析性的问题时,会灵活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能挖掘出文章题旨,使答案有理有据。但还有小部分同学不善于用心用脑读书、揣摩问题,由此语文成绩属于下游水平,再由于自己的勤奋,所以这部分同学厌学语文现象较严重。

    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很强的学科,不管学生对之怎样的态度,我们教师都应该信心十足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索,引领学生更好地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是初中语文第五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着重培养散文议论文的阅读写作能力。具体安排如下: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工整、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认真预习的习惯,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

    (4)圈点批注的习惯,做学习笔记的习惯,写摘录式、概括式、赏析式、感悟式等读书笔记的习惯,写观察笔记的习惯;

    (5)虚心好问、积累总结的习惯。

    2、重视阅读训练,抓实课外阅读。阅读是考试的“半壁河山”,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运用到的,最接近人们生活的语文知识。抓好阅读训练,一方面在讲课时认真分析,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其中文学名著2——3部),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看一些课外书。看了课外文章要求学生做到三个方面:一是摘抄一些好的词语和名言警句,注意归类收集,如写人的和写物的分开,与四季的分开等等;二是体会文章的时代意义、作者思想感情,好的文章往往反映时代的精神,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文章是作者心灵世界的反映,从文章内容也可以分析出人物的精神世界。阅读文章,一定要求学生能体会出这些内容;三是注意学习各篇的写作技巧,好文章不但有好的思想内容,而且运用了较好的表达技巧,阅读文章要求学生注意吸取这些好处,以便“迁移默化”到自己的文章中来。双休日、节假日,确保学生每天至少半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

    3、加强写作训练。要加强写作训练,从三点入手:第一点是多观察,多积累(多积累前面己谈到)。多观察就是要培养学生经常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第二点是要多感悟,文章往往是有感而发,感悟得深,才发得快,发得猛。第三点是多练。可按照自己的作文训练系列进行一次全面的训练,全面地尽可能地提升学生作文的质量。每学期至少8次大作文,每周至少700字的练笔;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具体的记叙和生动的描写能力,培养学生严密的议论能力;师生要精心讲评,并指导学生认真修改。

    4、提高教学效率。

    (1)认真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常规指导意见》高度重视学法指导。

    (2)教学内容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难点突出,力求一课一得。

    (3)精心选编复习题,练习题,测试题,涵盖面广。

    (4)讲评要有重难点。

    (5)通过做题和讲评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大纲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良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一般每分钟500字左右),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只是在课堂上训练,课余时间也可以搞。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语文的人文性,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灌输其做人原则。

    2、利用周四集体备课时间认真搞好集体备课,集体教研;优化教法、学法,突出教学重难点。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案的作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以“四级八段”书写达标及“我的三分钟,我展示”活动为抓手,继续加大学生基本能力培养力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优化作业管理,分层设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7、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8、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9、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利用多媒体教学,为语文课堂输入新的血液,让语文的理念、网络的丰富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

    五 、教学进度

    按市教研中心(进度)安排进行。

    六、教研活动

    课题: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预习、听课、作业、复习、阅读、作笔记等方面)。

    2、活动过程(每一环节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明确预习内容。

    第二步:结合方法,指导学生正确的预习。

    第三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第四步:师生共同解决预习中的困惑或疑惑。

    第五步:达成共识,总结良好的预习方法。

    第六步:互帮互助,对预习方法不当的同学给予指导。

    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计划

    一、目标:

    1、提高学生正确运用正楷书写能力,使学生做到字体规范、端正、卷面整洁美观。

    2、培养学生耐心专注倾听别人讲话,抓住对方说话的中心和要点并能领会的能力。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有普通话交谈、表情自然、语言得体、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5、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二、措施

    1、根据学校安排,配合班主任抓好平日练字,督促学生自练,定期评优。

    2、利用好课余时间阅读,精选书籍,加强读书方法,加强读书方法与读书笔记的引导。

    3、利用上课时间进行听说训练。

    4、根据学生情况,随机指导。

    初三语文作文教学计划(篇三)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对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肩上的使命是沉甸甸的,但又是光荣而神圣的。

    如何搞好初三语文教学,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学年学有所获,在中考考场上交一份令学生、家长满意的语文答卷,这是每一位初三语文教师所必须面临的课题。为了不让孩子们输在这关键的一年之中,为了给家长们一个满意的答复,为了让自己的良心得到安慰,我们要在这最后冲刺的阶段做最好的努力,为同学们成才和升学助一臂之力。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对照新课标,冷静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的得与失,从而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估价,进而对整个初三语文教学作出前瞻性的筹划,以便在明年的六月的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思想较为活跃,能向老师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少部分学生在语文的学习目的性上不够明确,态度不是很端正,认为语文的学习可有可无,考试时成绩拉不出什么差距,因而不重视语文的学习。有一半左右的学生通过教师近两年的语文自学能力教学的培养,他们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具体来说:九(4)和九(5)两个班级的语文成绩总体上都有稳步的提高。九(4)有八名同学成绩比较稳定,在全年级中位居前列;九(5)也有两位同学能进入年级优秀行列。但九(4)同时有十余位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成绩每况愈下,九(5)类似的情况更加严重。总体来看,两班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是很好,甚至还有考不及格的学生存在。每次月考和期末统考中暴露出学生作文的审题能力及现代文的阅读能力比较薄弱。

    在初一和初二两年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自己采用新课程理念,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潜心进行教学改革,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学习,学生语文知识,阅读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历次语文考试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由于学校地处县城,学生来源遍布全县各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参差不齐,少数农村学生书写与背诵能力相对较弱,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而家住城里的学生普遍缺乏吃苦精神,因而缺少尖子生,导致班级优秀率不高。面对当前严峻的中考形势,要想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较好成绩,难度很大。

    今年,学生已进入初中学习的冲刺阶段,由于学科的增加,学习任务的加重,压力的加大,语文学科的教学时间就更少,除课堂时间外,学生基本上是不动语文的。他们能否顺利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需要教者多下功夫。对这部分语文学科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有待在最后的总复习阶段得到全面的巩固和提高,自己有信心,也有能力在最后这一学年中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指标和任务,力争在最新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教学总体要求

    自己将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入手,着重对学生进行应试技巧的指导,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争取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标变化较大,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认真研究课标,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步伐。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型向培养思维能力型转变。要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编辑意图,理清教材的文化内涵,摆正形成性学习与终结性学习的关系,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做到教学五认真

    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教师在备课是要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间,恰当把握教材的量和度,面向全体,对全套教材进行宏观的把握,理出知识能力训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认真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三、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

    自行设计写作和口语交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根据中考新题型,设计相关练习,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报刊杂志网络上精选精彩的时文和美文,掌握分析文章的阅读技巧,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五、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极为重视,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因此,要认真组织好阅读教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除此之外,每周还要补充一定量的精美时文,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积累,提高阅读能力。六、加强作文指导,提高作文能力。作文训练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创作激情作文;作文评改也要形式多样;大力提倡周记、随笔、日记等作文形式。要高度重视作文教学,针对中考作文要求,进行作文应试训练,侧重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达标训练,要求学生写出亲身体验和真实情感。注重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讲究文面,讲究写作的形式的包装。扩大一类文比重,减少四类文。

    七、精选训练材料,明确训练目的。

    对课外参考资料进行筛选,认真训练、及时批改、仔细分析、讲评落实。

    八、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

    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教研组要与外界保持广泛密切的联系,适时引进高水平高质量的试卷,教师慎重选择试卷,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要注意优生差生之间的平衡,力争教学质量的全面丰收。

    三、教材分析

    九年级两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继续集中学习文言文。

    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全册内容分为六个版块,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有的课文后还有补白。全册共编排了25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3篇,自读课文12篇,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下面,分单元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诗海徜佯”。本单元编选的五首诗歌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语言精美,是诗人用心灵弹奏出的自然的乐音。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更不宜偏重理性分析,要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和联想,感受知诗歌的形象和意象,理解诗歌。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第二单元:“思想风采”。本单元所选课文哲理性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辩的能力;注意文体特点:演讲的口语性较强,书信书面色彩较浓厚。

    第三单元:“少年生活”。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的创造能力,阅读小说,既是接受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作品本身是首要的,但是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和大家相同,也可以是独创的)也是很重要的;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第四单元:“求知与读书”。这是全套教材中惟一的议论文单元,要重视。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议论文的知识(论点、论据、论证等),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阅读文章,形成具有个性的、自己的认识;注意读写结合,充分利用阅读的资源,指导学生的写作。

    第五单元:古代白话小说。应注意人物性格、情节。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一般通过丰富、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体现了中国小说的特点。注意与历史结合起来,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了解古人的生活,对古人要实事求是,理解不要偏颇,不要以现成的框架,求全责备;注意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

    第六单元:史传。了解历史,理解历史人物;紧密结合历史,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主,搜集资料,筛选资料、讨论、评论、写报告等形式,进行语文能力的实践;辩证地认识古代社会和人物,认识历史的发展,不搞教条主义;注重文言文的教学,积累词语,理解句式,重视诵读。课外古诗词背诵:共有10首,穿插在每周早读时间完成。名著导读:学期初即布置阅读任务,鼓励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等,学期末进行交流。

    四、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三语文作文教学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为中考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情况分析:

    1、教材教学:

    初三阶段是初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写作上则要求学生较好掌握议论文的写作和应对话题作文的能力。

    2、学生分析:

    学生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工作重点:

    1、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和整改措施。

    3、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

    4、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名言诗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成语等。

    5、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四、具体措施:

    (一)阅读:

    1、要求学生准备两本笔记本,一本用于课内阅读,一本用于课外阅读。

    2、课内阅读:

    采取所用教材篇目(有一定选择)和新教材部分篇目相结合学习的原则。对于重点篇目要精讲,并要进行配套的训练。要重在以教材为载体教会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

    3、课外阅读:

    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如教师推荐佳作、学生推荐佳作、摘抄作业、图书馆阅读、写读书笔记、阅读检测等。要通过专题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4、指导和训练重点:

    课内课外文言文。

    文言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难题,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认真踏实,还要肯花时间,教师的指导也非常重要。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和训练要贯穿整个学年,并要由浅入深加大训练难度,扩大训练量。教师要精选题并精讲题,切实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每周课外文言文拓展至少两篇。一学期保证学生有20篇以上的课外文言文训练。

    每周一次小测验。

    (二)写作:

    1、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和作文本,分别用于随笔和作文写作。

    2、进行分类训练:

    (1)随笔:

    养成每周动笔的习惯,善于观察身边的生活,乐于表达对生活、社会的思考和认识。

    (2)作文训练:

    除随笔外,将平时的作文指导与训练总共安排5次,并将考纲要求及各项训练点穿插到这5次指导与训练中,这样可以使作文指导更具有操作性、实效性,让学生在每次的训练中强化认识,掌握要诀,提高能力。

    (三)其它:

    1、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为后阶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诗词名句的积累。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积累。

    成语、熟语的积累。佳作精彩片断的积累。充分利用摘抄本。

    2、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

    利用好早读课的语文朗读。

    (四)课时进度:

    教学阶段,教学内容,教学进度

    第一阶段,九年级下册3—6单元,第1至9周

    第二阶段,复习六册教材,第10至15周

    第三阶段,专项复习,第16至18周

    第四阶段,模拟考试,第19至20周

    最新初三物理教学计划汇编1270字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一)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常识性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二)教具

    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能用幻灯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更好)。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板书:核能

    指出核能是一种先进的、可以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目前世界上利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已有400多个。其年发电量约占全球年发电总量的17%,到下世纪,核能有时能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能源。

    要了解核能是怎么回事,就需要从物质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起。

    2.新课

    板书: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提问: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

    教师展示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归纳小结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明确: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板书:

    讲述:本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原子和有子核的组成有了正确的认识,发现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在改变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核能,简称核能,通常也叫原子能(确切地说,原子能应是原子核能的缩写代名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得蕴藏在原子核里的大量核能呢?

    旁注:在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有广阔的空间,而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则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此注供教师参考。

    板书:裂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讲裂变那一段课文。提出其注意:

    (1)裂变指的是什么现象;

    (观察教材上铀核裂变的示意图,结合阅读课文中的讲述,了解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是怎么回事;

    了解裂变释放出的核能十分巨大。

    提问:什么叫裂变?

    l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多少倍?

    旁注:检查学生阅读教材的效果。

    教师小结并强调:用中子轰击铀235,铀核(质量大的核)会分裂成两部分(两个中等质量的核),这种现象叫做核裂变,简称裂变。根据书上提供的数据很容易算出,1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2.5×106(250万)倍。由此可知,裂变是获得大量核能的重要途径。

    板书:链式反应

    教师展示链式反应挂图并讲述:

    用中子轰击铀核,才能使铀核发生裂变,放出能量。如果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然而实验表明,铀核分裂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一点的意义特别重要。因为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它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些铀核分裂时,同样放出中子,从而引起更多的铀核发生裂变。于是裂变反应便会链锁式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时间(约百万分之几秒)会释放出大量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让学生看教材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引起蘑菇状烟云的示意图(说明:原子弹爆炸时,立刻发出强烈的闪光,可照亮100千米以内的天空和地面,闪光后,天空出现一个火球,并迅速上升。火球冷却后变成褐色烟云,同时地面上升起的尘土和烟柱一起形成可上升到15千米高空的蘑菇状烟云。原子弹爆炸时还发出极其强烈的爆炸声,几十千米以外也可听到)。

    讲述:为便于和平利用核能,必须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缓慢而又平稳地释放出来。为此,人们制成了一种专门装置。

    板书:核反应堆——能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

    让学生看教材上我国第一座核反应堆外貌图(彩图,说明:建造核反应堆,对材料、技术、安全防护设施等都有很高、很严的要求。不但需要解决很多核物理问题,也要求材料科学、电子学、自动控制学等解决许多困难问题。能自行设计、制造核反应堆,表明我国在这一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和平利用核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板书:聚变——获得大量核能的另一重要途径

    讲述:科学家们发现,某些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核聚变,简称聚变。

    让学生看教材上一个氘(dao)核和一个氚(chuan)核结合成一个氦核的聚变反应示意图(说明:一个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一个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它们发生聚变反应结合成由二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的氦核时,要放出一个中子,并释放出核能).

    氘核和氚核聚变时放出的能量要比等量的铀核裂变时放出的能量大几倍.

    聚变需要在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下才能发生,因此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自然界中,太阳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1千万度以上,在那里就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出的光和热,正是由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化而来的.可以说,地球上的人类每天都享用着聚变释放出的能量.

    前面讲过,原子弹是利用重核裂变现象制成的.而另一种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氢弹,则是利用轻核聚变现象制成的.

    人们现在还不能有效地使聚变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从而和平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由于聚变不但放出的能量更多,而且所使用的原料来源也极为丰富,可以从海水中提取.例如,从几升海水中提出的氘在发生聚变后可以提供相当于燃烧1千多升石油放出的能量.因此,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核聚变的人工控制(通常又叫可控或受控热核反应)这一非常吸引人的重大课题,并取得了进展.(注: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欧洲的科学家们首次做成了可控核聚变实验,这是科学史上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人类向获得理想的能源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要达到实用阶段,还需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未来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旁注:利用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可以引发轻核的聚变反应.

    我国自行设计的大型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一号”,已于80年代中期在四川省乐山市建成投入使用.近年来,科研人员利用这个实验装置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XXX主席看了“中国环流一号”后,曾经指出:“受控核聚变是开发人类新能源的尖端项目.一旦实现,地球上的全部海水就会成为巨大的能源库,至少可供人类使用上百亿年.尽管目前工程技术上还有一些困难,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突破.”

    由以上的介绍可知,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前景是美好的.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中,我国必将做出自己的贡献.

    3.总结与布置作业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二】

    一、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

    发展性目标: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热现象。

    融通性目标: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二、教学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转换法 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的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学

    【课件图片展示】同学们,我们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宏观世界,那么,如果深入物体内部,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回顾第十一章的“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学习,请同学们回答下面的问题。(播放课件)

    1.物质由_____组成。

    2.分子是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3.分子是很____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____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

    4.分子的数量很______。

    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我们能够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二)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实验:1.学生参与:请同学们判断桌子上甲烧杯中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什么物质?

    2.演示实验: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之间的扩散实验。

    由上面的两个实验,引入分子的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现象。

    证明:气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递进提问:气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也能发生扩散现象呢?课件展示: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证明: 液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课件展示:1.铅片和金片的扩散。

    2.存放煤的墙角,几年后墙壁表面厚厚的一层都变黑了。

    证明: 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总结: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探究活动(二)

    提问:扩散现象能证明什么?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证明了:

    1.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 分子间有间隔。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30ml的酒精和30ml的水混合,观察混合后总体积。3分钟后请学生回答看到的现象,证明了什么?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60ml。

    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探究活动(三)

    提问: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猜想:温度。

    猜想的理由(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能证明扩散快慢跟温度有关):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1.同样大的糖块放在热水中比放在冷水中扩散的快。

    2.其他情况相同时,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比放在家里干的快。

    3.妈妈炒菜时,老远就闻到香味,但吃菜的时候却感觉没有那么香。

    学生动手实验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凉水,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

    水,用钢笔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

    扩散现象。(3分钟)

    结论: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扩散越快。

    (三)启思点拨

    提问:1.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 2.分子间存在间隔,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很难被压缩?(学生讨论3分钟)

    请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师出示:“弹簧连着乒乓球”教具。讲解:用两个乒乓球代表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中间用一个弹簧连接。分析:

    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平衡状态)时,两分子(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设为r0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 F斥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引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斥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0 时,F很小,几乎为0教学小结:(学生一起大声读一遍,加强印象)

    一、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现象随温度升高而日趋明显。

    3.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发生。

    4.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

    (四)差异评价

    这节课,我学会了…

    我感受最深的是…

    我想我将会…

    我还有疑惑的是…

    第十六章 第1课时 分子热运动 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学

    思考后回答

    1.物质由_____组成。

    2.分子是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3.分子是很____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____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

    4.分子的数量很______。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

    1. 判断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什么物质?

    2. 演示实验:NO2气体和空气扩散实验。

    注明:1) NO2气体制取方法:(方程式)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 NO2气体是红棕色的有毒气体。

    3)NO2气体处理:用NaOH溶液。

    3. 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证明:液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师:三鑫美不美?

    生:美。

    师:爱不爱三鑫?

    生:爱。

    师:我们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三鑫。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宏观世界,同学想不想知道,如果深入到物体的内部,有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我们在第十一章第一节就学习过分子的有关知识。

    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后回答几个问题: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分子是很小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

    4.分子的数量很多的。

    师:1m =____nm 10-10m=_____nm

    生:1m=109nm 10-10m=0.1nm (好,掌声!)

    (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分子大小)

    师:通过对前面学过的知识的回顾可知;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师:请同学们判断我们实验桌子上大烧杯里面无色透明的物质是什么液体?

    ?学生动手实验(3分钟)

    生:是酒精。

    师:大家的判断跟这位同学的是否一样?

    生:是。

    师:我们为什么能够判断它就是酒精这种物质呢?

    生:闻气味。

    师:通过闻气味能够判断是酒精,说明这个酒精分子进入到空气中,然后通过我们的鼻子可以判断它是酒精。

    师:下面我们进行课本P124实验。

    首先,教师将这个实验的装置简单的介绍一下。

    师:装置由两个集气瓶和一个毛玻璃片。

    下面集气瓶中装的是NO2气体,上面集气瓶中装的是空气。

    师:NO2气体在化学中我们学到过,它是

    生:红棕色的气体。

    师:NO2气体是红棕色的有毒气体。

    师:它的密度跟空气的密度相比较,哪的大?

    生:NO2气体的密度大些。

    师:下面我将这个密度大的NO2气体放在下面,我们看看它能不能进入到上面的空气中?

    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用浓硝酸和铜起化学反应生成NO2气体)

    现象:

    过一会可以看见下面的NO2气体分子进入到上面的空气中,上面的空气分子进入到NO2气体中,最后两集气瓶中的颜色几乎变得均一。

    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

    总结: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现象。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可以证明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么肯定有同学想知道,液体和固体之间是否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呢?

    生:可以。

    师:可不可以,我们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演示实验: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师:请同学们思考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密度哪个大?

    生:Cu SO4 溶液。

    师:我们将 Cu SO4 溶液放在量筒的下面,水放在上面。

    因为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两者扩散经过10天,20天,30天后的现象。

    证明:液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4. 1)金的扩散现象。

    2)。煤扩散到墙里的现象。

    证明: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活动(二)

    5.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6.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后得结论。

    现象:

    30ml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60ml。

    活动(三)

    7.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晒衣服

    8. 墨水在热水中和冷水中扩散快慢。

    (三)启思点拨

    课件展示:

    1.金的扩散现象。

    2.煤扩散到墙里的现象。

    证明: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总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我们可以直接感知,同学们想想:它能够告诉我们哪些微观世界的知识?

    同学之间讨论30秒。

    生: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师:还能够说明说明?

    学生思考,但思考没有结果,教师通过实验启发。

    师:为了便于同学们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器材:两个量筒,酒精,水。

    师:用两个量筒分别量取30ml的水和酒精,然后将酒精到在水中,看看混合后的也液体总体积是否有60ml。

    ?学生动手实验(3分钟)

    师:请一位同学将自己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叙述出来。

    生:30ml的酒精和3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6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好,掌声!)

    师:扩散现象,是我们看见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它能推测我们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这种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什么方法?

    生:转换法。

    师:好,那么请同学们再思考:扩散到底有没有快和慢呢?

    生:有。

    师: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生:温度。

    师:同学们猜想是 :温度,那有没有理由?

    通过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初步的证明: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呢?

    生:冰块熔化。

    师:冰块熔化,是同一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扩散现象是发生在两种及以上的物质之间。所以,冰块熔化不属于扩散现象。

    生:冲咖啡的时候用热水,溶化的要快一些。

    师:很好,是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还有没有?

    生:衣服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些。

    师:很好,衣服上的分子在太阳下,温度高些,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快一些。还有没有?

    生:我们在化学课的时候做的品红在温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要快。

    师:好的,下面我们正好一起来做做这个实验。

    ?学生动手做实验(3分钟)

    师:通过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证明了什么?

    生: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热高,扩散得热快。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

    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师:分子不停的在做无规则的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分子间存在着间隔,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又很难被压缩呢?

    学生讨论30秒。

    生: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好,掌声!)

    师:总结: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引力实验

    分子作用力演示模型

    演示实验:两铅块相吸实验。

    师:我这里有两铅块,我先在地面上摩擦几下,好,同学们看看它们能不能粘在一起?

    生:1.能。2.不能。

    师:请同学们看好了。

    现象:下面的铅块没有掉下来。

    师:铅块受到重力,但不会掉下来,说明什么?

    生:上面的铅块和下面的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

    教师出示:乒乓球弹簧模型。

    师:我这里有一个模型,可以便于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里,老师用两个乒乓球代表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中间用一个弹簧连接。下面我们来分析:

    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平衡状态)时,两分子(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设为r0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 F斥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引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斥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0 时,F很小,几乎为0

    课堂小结:(教师给出总结,学生齐读)

    (四)差异评价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在炉边烤火感到暖和

    B.打开酒精瓶盖能闻到酒精气味

    C.刮风时路上扬起灰尘

    D.铁钉放久了生锈

    2.互相接触的物体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___现象。它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___之间。

    3.下列现象中不是扩散现象的是( )

    A.扫地时灰尘满天飞

    B.放入杯中的糖使整杯水变甜了

    C.在无风的房间里打开一瓶香水,过了一会儿,整个房间都有香味

    D.滴入水中的红墨水使水变红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三、具体措施

    1、 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

    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最高效益。

    2、 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 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四、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五、实施计划表

    时间

    内容

    1

    3.1—3.7

    第一轮,声现象,物态变化

    2

    3.8—3.14

    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3

    3.15—3.21

    光综合练习

    4

    3.22—3.28

    电流,电路

    5

    3.29—4.4

    欧姆定律

    6

    4.5—4.11

    电功,电功率

    7

    4.12—4.18

    安全用电,电与磁

    8

    4.19—4.25

    电学综合练习

    9

    4.26—5.2

    力学综合复习

    10

    5.3—5.9

    第二轮复习,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实验

    11

    5.10—5.16

    创新型科学探究题综合复习

    12

    5.17—5.23

    创新型科学探究题综合复习

    13

    5.24—5.30

    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

    14

    5.31—6.6

    综合复习

    15

    6.7—6.13

    综合复习

    16

    6.14—6.20

    考前指导,中考

    【参考】初三物理教学计划最新模板 460字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

    做的功是不等的;

    2.知道W总、W有用、W额外的含义,并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

    3.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及其计算方法,并利用上述实验探究的数据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1;

    4.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机械效率的存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一、引入

    在使用简单机械提升或移动物体时,我们要对机械做功,机械又要对物体做功,那么我们对机械做功和机械对物体做功相等吗?

    二、新课

    (一)活动:以动滑轮为例,比较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

    3.说明:

    ①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的多少,是一个比值,所以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

    ②因为W有用总小于W总,所以机械效率η总小于1。

    ③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性能优劣的物理量,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性能优良。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所使用的机械工作时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无关;与机械工作时的快慢程度无关;与机械工作时所完成的功的数量多少也无关.

    4.活动:

    ①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计算不同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②实验、讨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5.例题:

    (1)用定滑轮缓慢提升质量为20kg的物体,所用拉力为220N,当物体提升2m时,求有用功、总功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g=10N/kg)

    (2)由于在使用杠杆时的摩擦非常小,故杠杆是一种机械效率非常高的简单机械,若用一根机械效率为90%的杠杆将一个18.0kg的物体提升50cm,需要做多少总功?(g=10N/kg)

    三、学生总结归纳;

    四、课堂训练。

    指出在捞水桶、用水桶打水、使用斜面时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学生讨论、总结。

    学生活动:计算不同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讨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计算例题

    学生总结

    (可就所学的几种机械讨论)

    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

    1.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你能区别有用功和额外功吗?

    2.什么是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大小可能大于1吗?为什么?

    3.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力且运动时,力对物体就做了功

    B.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多

    C.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就快

    D.做功快的机器其机械效率一定高

    4.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拉线质量及滑轮转动摩擦。重物G=200N,每一个滑轮重25N。当绳自由端拉力F拉力为 N时,恰能让重物G匀速上升。

    A B C D

    10.滑轮组将重500N的物体,举高80cm的过程中,机械效率为80%,则此过程中有用功为 J,额外功为 J。若不计滑轮摩擦及拉线质量的影响,则可知动滑轮重 N,当提升重物为4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11.芳芳和兰兰运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时,老师提出:如果各组所用滑轮和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改变其它因素,是否会影响它的机械效率呢?大家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猜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请帮助兰兰完成表中的一项计算;

    (2)请根据她俩的实验记录,分别在表中写出探究结果。

    (3)归纳她俩的实验探究,你所得的结论是: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二)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常识性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二)教具

    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能用幻灯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更好)。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板书:核能

    指出核能是一种先进的、可以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目前世界上利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已有400多个。其年发电量约占全球年发电总量的17%,到下世纪,核能有时能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能源。

    要了解核能是怎么回事,就需要从物质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起。

    2.新课

    板书: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提问: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

    教师展示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归纳小结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明确: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板书:

    讲述:本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原子和有子核的组成有了正确的认识,发现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在改变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核能,简称核能,通常也叫原子能(确切地说,原子能应是原子核能的缩写代名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得蕴藏在原子核里的大量核能呢?

    旁注:在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有广阔的空间,而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则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此注供教师参考。

    板书:裂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讲裂变那一段课文。提出其注意:

    (1)裂变指的是什么现象;

    (观察教材上铀核裂变的示意图,结合阅读课文中的讲述,了解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是怎么回事;

    了解裂变释放出的核能十分巨大。

    提问:什么叫裂变?

    l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多少倍?

    旁注:检查学生阅读教材的效果。

    教师小结并强调:用中子轰击铀235,铀核(质量大的核)会分裂成两部分(两个中等质量的核),这种现象叫做核裂变,简称裂变。根据书上提供的数据很容易算出,1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2.5×106(250万)倍。由此可知,裂变是获得大量核能的重要途径。

    板书:链式反应

    教师展示链式反应挂图并讲述:

    用中子轰击铀核,才能使铀核发生裂变,放出能量。如果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然而实验表明,铀核分裂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一点的意义特别重要。因为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它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些铀核分裂时,同样放出中子,从而引起更多的铀核发生裂变。于是裂变反应便会链锁式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时间(约百万分之几秒)会释放出大量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让学生看教材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引起蘑菇状烟云的示意图(说明:原子弹爆炸时,立刻发出强烈的闪光,可照亮100千米以内的天空和地面,闪光后,天空出现一个火球,并迅速上升。火球冷却后变成褐色烟云,同时地面上升起的尘土和烟柱一起形成可上升到15千米高空的蘑菇状烟云。原子弹爆炸时还发出极其强烈的爆炸声,几十千米以外也可听到)。

    讲述:为便于和平利用核能,必须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缓慢而又平稳地释放出来。为此,人们制成了一种专门装置。

    板书:核反应堆——能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

    让学生看教材上我国第一座核反应堆外貌图(彩图,说明:建造核反应堆,对材料、技术、安全防护设施等都有很高、很严的要求。不但需要解决很多核物理问题,也要求材料科学、电子学、自动控制学等解决许多困难问题。能自行设计、制造核反应堆,表明我国在这一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和平利用核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板书:聚变——获得大量核能的另一重要途径

    讲述:科学家们发现,某些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核聚变,简称聚变。

    让学生看教材上一个氘(dao)核和一个氚(chuan)核结合成一个氦核的聚变反应示意图(说明:一个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一个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它们发生聚变反应结合成由二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的氦核时,要放出一个中子,并释放出核能).

    氘核和氚核聚变时放出的能量要比等量的铀核裂变时放出的能量大几倍.

    聚变需要在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下才能发生,因此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自然界中,太阳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1千万度以上,在那里就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出的光和热,正是由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化而来的.可以说,地球上的人类每天都享用着聚变释放出的能量.

    前面讲过,原子弹是利用重核裂变现象制成的.而另一种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氢弹,则是利用轻核聚变现象制成的.

    人们现在还不能有效地使聚变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从而和平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由于聚变不但放出的能量更多,而且所使用的原料来源也极为丰富,可以从海水中提取.例如,从几升海水中提出的氘在发生聚变后可以提供相当于燃烧1千多升石油放出的能量.因此,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核聚变的人工控制(通常又叫可控或受控热核反应)这一非常吸引人的重大课题,并取得了进展.(注: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欧洲的科学家们首次做成了可控核聚变实验,这是科学史上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人类向获得理想的能源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要达到实用阶段,还需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未来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旁注:利用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可以引发轻核的聚变反应.

    我国自行设计的大型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一号”,已于80年代中期在四川省乐山市建成投入使用.近年来,科研人员利用这个实验装置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XXX主席看了“中国环流一号”后,曾经指出:“受控核聚变是开发人类新能源的尖端项目.一旦实现,地球上的全部海水就会成为巨大的能源库,至少可供人类使用上百亿年.尽管目前工程技术上还有一些困难,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突破.”

    由以上的介绍可知,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前景是美好的.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中,我国必将做出自己的贡献.

    3.总结与布置作业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基本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初三级七班、八班、九班、三个班共有学生185人,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大多数学生对初二学年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很多知识只限于表面了解,机械记忆,忽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与区别,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特别是少数学生对某些章节或者是一问三不知,或者是张冠李戴。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成绩都有一个大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1―20章。全书共10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首照片,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四、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五、具体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最高效益。

    2、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三、具体措施

    1、 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

    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最高效益。

    2、 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 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四、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五、实施计划表

    时间

    内容

    1

    3.1—3.7

    第一轮,声现象,物态变化

    2

    3.8—3.14

    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3

    3.15—3.21

    光综合练习

    4

    3.22—3.28

    电流,电路

    5

    3.29—4.4

    欧姆定律

    6

    4.5—4.11

    电功,电功率

    7

    4.12—4.18

    安全用电,电与磁

    8

    4.19—4.25

    电学综合练习

    9

    4.26—5.2

    力学综合复习

    10

    5.3—5.9

    第二轮复习,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实验

    11

    5.10—5.16

    创新型科学探究题综合复习

    12

    5.17—5.23

    创新型科学探究题综合复习

    13

    5.24—5.30

    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

    14

    5.31—6.6

    综合复习

    15

    6.7—6.13

    综合复习

    16

    6.14—6.20

    考前指导,中考

    [实用计划范文] 小学教学计划(篇一)


    新的学期即将到来,随着教学的推进,我们可以将新的教学做一份计划。认真做好教学计划,才能够使教学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教学计划该怎么写?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实用计划范文] 小学教学计划(篇一)”,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论语》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传统文化致使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本学期,我们重点学习“经典驿站”“名人长廊”这两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三、教材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传统文化精髓。

    2、养成良好品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四、教材的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五、教学措施:

    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实用计划范文]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范文集锦


    新的学期马上到来了,按照学校的惯例,我们需要对教学工作有计划。必须要写好了教学工作计划,才能在新学期有序地工作!那么如何写一份教学计划?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实用计划范文]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范文集锦》。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篇一)

    一、学情分析

    1、学生方面

    九年级学生已接触物理一年,有些概念很抽象,对于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同学们都住农村,知识面比较窄,虽然在小学的自然课的学习中有了必须的物理知识基础,但从物理知识系统的总体上来说,只是学习了其中最基础、最基本的物理知识,所学的知识比较浅显,作为一门中考必考学科,应当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方面

    本人接手初中物理的教学已有几年,对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了解的都不算多,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比高中生差,所以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孜孜不倦的教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当务之急就是转变主角,多了解一些初中生的行为特征。

    二、教材分析

    我校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本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充分体现STS思想,同时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收入一些十分有用且趣味的知识,力求形式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力和运动、力和机械、压强和浮力、功和机械能、热和能等一些基本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明白物理学不仅仅指物理知识,并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3)会记录实验数据,明白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具有有初步的观察本事和提出问题的本事。

    (2)经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有初步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本事。

    (3)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本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3)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四、具体计划与措施:

    1、加强自身的业务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做到每周不少于一节,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注重教材体系,把握重点难点。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把好实验关。

    3、认真备课,根据不一样的课型,精心设计每一个学案,让学案真正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向45分钟要效益;本人力争在本学年完成系列课达标。

    4、注意调节课堂气氛,初中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上课时要注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5、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建立“问题记录本”,要求学生人人做到每日一问;建立“错题记录本”,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错题;并指导学生预习、复习、解题的思路和本事;

    6、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记笔记,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本事,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7、严格要求学生,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但根据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做到严而有情,严而有度。凡事要优先摆事实、讲道理,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

    8、进取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录音、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授课效率。

    9、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10、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爱国人士、唯物论者,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爱科学、爱祖国等优秀品质。

    五、课时安排

    第一周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第一节和第二节第二周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三节

    第三周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四、五节第四周第一次月考

    第五周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一、二节第六周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三、四节

    第七周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五、六节第八周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一、二节

    第九周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三节第十周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四、五节

    第十一周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第十二周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一节

    第十三周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二、三节第十三周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四、五节

    第十三周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五、六节第十四周第三次月考

    第十五周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第十六周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二节

    第十七周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二节第十八周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三节

    第十九周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四、五第二十周复习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篇二)

    20xx年的中考即将来临,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根据中考改革的新形势,在这短暂而又紧张的几个月里,如何打好中考之仗,提前做好教学计划举足轻重。现就我物理组在以后时间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内容进度安排

    再有一个多月本学期即将结束,我组计划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紧授课,争取本学期末把新授课讲完。在下学期将集中精力全面搞好复习工作,全部复习准备分三阶段完成。

    二、教学思想

    严格把握《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有侧重的有的放矢,抓好“双基”,稳中求进,在知识应用与解决物理相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最终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具体时间安排与措施

    20xx年12月至20xx年1月,授完新授课。

    本阶段为本学期最后阶段,加紧授完新授课是主要任务。根据《课标》要求,抓好学生的双基学习,打好知识基础,为下学期复习做好扫尾工作。

    20xx年3月初至5月初,章节过关阶段。

    本阶段为总复习的第一阶段,重在知识的查缺补漏为目标,通过知识的梳理,使学生知识再现,并能将其结构化、系统化,“知识点”联成“知识链”,将“知识链”结成“知识网”。

    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知识框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一课一练,以练带动复习,在练中巩固效果,要求精练精讲。

    3、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复习出新颖,复习出成效。

    20xx年5月至6月初,专题复习阶段。

    本阶段为总复习的第二阶段,我组将把初中物理内容分为电、光、热、声、力五大部分分块专题复习,本阶段仍为知识的结构化、网络化,不同第一阶段的是,本段是整块系统的梳理,揭示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知识块与知识块之间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区别,能揭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或包容关系,使知识从局部走向整体,从单向走向综合,从知识的记忆走向能力的应用,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再认识和质的飞跃,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具体措施:

    1、专题专练,在练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在复习中思索,在思索中总结,将知识应用的“门道”提高一个质的飞跃。

    3、深钻题目,复习出创造、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xx年6月初至6月20日,强化训练阶段。

    本阶段为中考冲刺阶段,意在提高学生实战能力,在强化中调整状态,在强化中增强信心,为中考战前做好最后准备。

    四、搞好实验复习

    基于我校实验实际现状,我组计划在复习中搞好演示实验,对于重要的学生实验将尽可能最大限度上保证学生能亲手操作一次,在实验复习中,对于每个重点实验都要抓好实验的过程设计,而非单纯实验结论,从中指导学生探究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使其思维活跃起来,提高创新能力。

    以上就是我们九年级物理组在今后工作中的教学计划,我组将以我校中考目标为目标,脚踏实地,兢兢业业,认真搞好教学工作,争取在物理学科上为我校再创辉煌!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篇三)

    一、教学基本情景概述:

    1、学生情景分析

    思想基础:总的特点来讲,同学们爱学习,对学习物理更有必须的兴趣;学生们的思想本事已较上学期有了较大的提高;分析问题的本事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

    学习基础:学科成绩也在不断的提高。但由于学生思维本事、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能及格,这就给教学增加了必须的难度。然而,做为一名教师,应当要看到学习的进取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

    资料简介

    同学们已进入了初中最终一年的冲刺阶段,这一学年既要学习九年级的课程,还要备战中考,怎样才能学好九年级物理呢?

    1、重视现象观察关注物理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异常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物理实验,要经过观察和实验,逐步提高自我的观察本事和实验本事。

    2、明确物理特点注重理解运用

    物理知识是在分析物理现象和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或者是经过推理得来的。学好物理,应当对所学的知识有确切的理解,并且要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要在不断的运用中,扩展和加深自我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认识,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事。

    3、构成科学思维构建物理模型

    物理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构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为主;建立物理规律以演绎、归纳、概括为主;构建物理模型以抽象、比较为主。分析法、综合法、模型法和比较法渗透到整个物理思维之中,异常是解决物理问题时要分析法和综合法并用。

    4、掌握学习规律关注中考走向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做到及时复习,全过程回顾,并与已有的相近知识进行比较,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还要关注中考信息,研究历年各地中考试题,把握中考走向,搜索适量大中城市中考试题和模拟题做适当练习,做到有备无患。

    ①重点难点:功和机械能,热和能,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②各章节特点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此刻不一样的教学资料中。学生要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构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能够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压强、比热容等其它物理概念的构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资料多)——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三、教学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本事;

    2、学生具有必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本事要得到提高;

    4、争取使学生成绩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进提高;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是然不一样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本事的培养。新教材不仅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本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每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写好实验体会。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当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资料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本事,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本事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利用业余时光,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活动。如本期要进行野外考察、下农村进行实验调查、到工厂去进行劳动实习等。以此到达培养学生的本事,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6、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本期我在教学之余,要认真学习大学有关的物理课程,扩大自我的学识范围,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我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艺术。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全期力争听课达16节以上。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篇四)

    一、别具一格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1、给学生创造实验的环境,每人利用手中的仪器测出电阻的阻值来(电阻上标有固定阻值)。

    2、诱发争论,总结论战结果

    不论采用安培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测的阻值都和标准值不符(比如下图)。且内接法偏大,外接法偏小。(有的和标准值差的很大,肯定是实验错误,但他的教训和不服输的斗志已出现了)

    二、实验探究,总结规律。

    1、师设疑问,鼓励学生主动讨论或用实验自己探索。

    (1)两种接法测得是金属丝的真实值吗?Why?

    (2)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及误差分析。

    (3)你能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写出两种接法的真实值的表达式吗?

    (4)伏安法测电阻时安培表可以内接,也可以外接,怎样才能提高测量精度呢?那么何时内接?何时外接?

    2、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加以指导并在实物投影仪下指正学生共同的操作错误,教给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是试探法。若没有目标的乱做一气,很难得出科学的结论甚至一无所成。

    学生在正确的方法引导下并参照课本得出科学的结论。

    (1)、安培表外接法,R测

    (2)、安培表内接法,R测R真,这是由于电流表的内阻的分压作用引起的.

    (3)、①安培表内接法:

    ∵R测=R真+RAR真= R测-RA

    ②安培表外接法:

    ∵R测= R并=RVR真/ RV+ R真R真= RVR测/ RV-R测

    (4)、当RA

    当RvR时,采用安培表外接法

    3、规律应用:

    (1)测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采用安培表外接法较准确.

    (2)练习:如果电流表的内阻是0.03,电压表的内阻是2.0k,要测量的电阻大约是1.5k,采用哪种接法的误差较小?若要测量的电阻大约是2,采用哪种接法的误差较小?

    三、发散思维,寻求多法测电阻

    1、教师提出新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师问: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缺憾是不能直接读出电阻值,能不能制造出直接测出电阻的仪表呢?欧姆表是怎样的仪表?它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把欧姆表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研究如何用表测电阻,并查阅课本了解欧姆表的测电阻的原理,(可以打开欧姆表的后盖,看内部结构)且提出自己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比如表的刻度和电流表、电压表的是否完全一样?)。在学生探索实验的过程中,进行鼓励,比如可引用爱因思坦的话:有时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高涨的情绪,提出新的挑战性问题。

    说明:

    (1)欧姆表的构造

    实物投影仪展示构造图

    欧姆表由三部分组成:表头G,内阻为Rg,满偏电流为Ig;电池,电动势为E,内阻为r;内阻R,为可变电阻,也叫调零电阻。

    注意:图中红表笔与电池的负极相连,黑表笔与电池的正极相连

    (与欧姆表对应,告诉学生红黑表笔的插法)

    (2)原理: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

    I=E/r+Rg+R+Rx

    (3)刻度标定

    零点:当红、黑表笔相接时,相当于被测电阻Rx=0

    无穷点:当红、黑表笔不接触时,相当于被测电阻Rx=

    欧姆表实际是借助电流显示电阻示数,当两表笔间接入不同的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会随之发生改变,且一个阻值对应一个电流,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表盘上本身刻定的电流值变为电阻值。

    (鼓励学生用物理方法深入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写出研究性论文。比如描出变量Rx与电流强度I的物理关系,进一步研究为什么欧姆表表盘的刻度是不均匀的?刻度的疏密排列有什么规律?)

    与电流表电压表的区别:

    表盘刻度不均匀、零刻度位于右端。(所以欧姆表测的阻值也不准确,可粗测。)

    (4)使用方法

    使要调零(因为电池时间久了,E和r会变化)

    教师鼓励学生测各种各样的电阻。并总结学生测电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①选择量程要适当,使指针指在表中间的位置,因为那里刻度比较均匀。

    ②每次换量程时要重新调零。Why?

    ③待测电阻要与别的元件或电源断开。出示错误接法。

    ④测量时手不能接触探针,以保证安全和测量准确。(师演示错误接法。)

    3、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挥想象能力和熟练操作能力

    4、布置任务,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和技能。例

    ⑴伏安法测电阻,分内接和外接,但都不准确,可用合适的电路多次测量求出准确值来。

    ⑵欧姆表法,优点是可直接读出,缺点是刻度不均匀。

    ⑶欧姆表实际是万用表,还可测电流、电压等。

    ⑷欧姆表可测人体电阻,还可测人体串联与并联电阻(拉手象跳交谊舞),还可测眼镜电阻,还发现电工及许多电器修理工离不开欧姆表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篇五)

    一、教学基本情景概述:

    1、学生情景分析

    思想基础:总的特点来讲,同学们爱学习,对学习物理更有必须的兴趣;学生们的思想本事已较上学期有了较大的提高;分析问题的本事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

    学习基础:学科成绩也在不断的提高。但由于学生思维本事、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能及格,这就给教学增加了必须的难度。然而,做为一名教师,应当要看到学习的进取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

    资料简介

    同学们已进入了初中最终一年的冲刺阶段,这一学年既要学习九年级的课程,还要备战中考,怎样才能学好九年级物理呢?

    1、重视现象观察关注物理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异常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物理实验,要经过观察和实验,逐步提高自我的观察本事和实验本事。

    2、明确物理特点注重理解运用

    物理知识是在分析物理现象和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或者是经过推理得来的。学好物理,应当对所学的知识有确切的理解,并且要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要在不断的运用中,扩展和加深自我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认识,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事。

    3、构成科学思维构建物理模型

    物理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构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为主;建立物理规律以演绎、归纳、概括为主;构建物理模型以抽象、比较为主。分析法、综合法、模型法和比较法渗透到整个物理思维之中,异常是解决物理问题时要分析法和综合法并用。

    4、掌握学习规律关注中考走向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做到及时复习,全过程回顾,并与已有的相近知识进行比较,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还要关注中考信息,研究历年各地中考试题,把握中考走向,搜索适量大中城市中考试题和模拟题做适当练习,做到有备无患。

    ①重点难点:功和机械能,热和能,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②各章节特点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此刻不一样的教学资料中。学生要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构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能够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压强、比热容等其它物理概念的构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资料多)——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三、教学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本事;

    2、学生具有必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本事要得到提高;

    4、争取使学生成绩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进提高;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是然不一样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本事的培养。新教材不仅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本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每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写好实验体会。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当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资料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本事,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本事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利用业余时光,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活动。如本期要进行野外考察、下农村进行实验调查、到工厂去进行劳动实习等。以此到达培养学生的本事,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6、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本期我在教学之余,要认真学习大学有关的物理课程,扩大自我的学识范围,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我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艺术。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全期力争听课达16节以上。

    【[实用计划范文]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篇三)】相关推荐
    师德师风建设个人计划幼儿园范文简短 4篇

    即将迎来新学期的工作,紧跟学校的步伐,我们要对新学期的工作进行计划。只有规划好新学期教学计划,才能使新学期的教学更加有序!教学计划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师德师风建设个人计划幼儿园范文简短 4篇,供大家参考。一、指导思想:为了树立文明的行业新风,科学规范地带好班、上好...

    [热]幼儿园春季中班学期工作计划集锦450字

    马上就要迎接新的学习了,根据我们自身的要求,我们需要着手撰写一份教学计划。认真做好教学计划,未来教学才会更有干劲!那么如何写一份教学计划?小编为你推荐《幼儿园春季中班学期工作计划集锦450字》,希望您喜欢。春季新学期开始了。我们中班,本学期我班幼儿人数有所变动,转走5人,新来4人,共有48人。在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