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计划
  • >导航
  • >最新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范文优选1940字
  • 最新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范文优选1940字

    发表时间:2022-03-10

    【www.jk251.com - 高一教学计划数学】

    新学期马上就要到了,根据我们自身的要求,我们需要对教学工作有计划。对教学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未来教学才会更有干劲!怎样才能写好教学计划?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最新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范文优选1940字》,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即将要学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乃至高中的不等式的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本节内容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教学内容。而对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和2,相信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会有很大困难,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通过对以往学生的了解,发现很多学生会忘记分正负两种情况,因此在本节新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将不等式未知的性质与等式已知的性质进行类比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验证不等式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初步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它们将不等式变形。

    教学难点: 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探索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1.举例说明什么是不等式?

    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 1 )若x-4=12, 则x=16()

    ( 2 )若3x=12, 则 x=4()

    ( 3 )若x-4>12 则 x>16()

    ( 4 )若3x>12则 x>4()

    【设计意图】(1)、(2)小题唤起对旧知识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回忆,(3)、(4)小题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复习既找准了旧知停靠点,又创设了一种情境,给学生提供了类比、想象的空间,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师导语:当我们开始研究不等式的时候,自然会联想到它是否与等式有相类似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类比来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温故知新

    问题1.由等式性质1你能猜想一下不等式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吗?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

    估计学生会猜: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教师引导:“=”没有方向性,所以可以说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而不等号:“>,

    问题2.你能通过实验、猜想,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吗?

    同桌同学通过实例验证得出结论,师生共同总结不等式性质1。

    问题3.你能由等式性质2进一步猜想不等式还具有什么性质吗?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等式依然成立。

    估计学生会猜: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你能和小伙伴一起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吗?(教师鼓励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发现了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会出现两种情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探索规律,从而形成共识,归纳概括出不等式性质2和3。

    【设计意图】猜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规律,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问题4.在不等式两边都乘0会出现什么情况?

    问题5.如果a、b、c表示任意数,且a

    【设计意图】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项基本能力,这里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指导学生先作变形再填不等号,对字母c的取值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想一想】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思考,独立总结异同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二者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促成知识的“正迁移”。

    综合训练:你能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吗?

    1、课本62页例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问题是由a>b经过怎样的变形得到的,应该应用不等式的哪条基本性质。由学生思考后口答。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推理训练,让学生明白,叙述要有根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你认为在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哪一条性质最容易出错,应该怎样记住?

    【设计意图】及时进行学习反思,总结经验,通过相互评价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知识盲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小明的困惑:

    小明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m>n进行变形,两边都乘以4,4m>4n,两边都减去4m, 0>4n-4m,即0>4(n-m),两边都除以(n-m),得0>4,0怎么会大于4呢?

    小明可糊涂了……聪明的同学,你能告诉小军他究竟错在什么地方吗?同桌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替人排忧解难,强化对不等式三个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火眼金睛

    ①a>2, 则3a___2a

    ②2a>3a,则 a ___ 0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何体会?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回顾、总结、提高。学生自觉形成本节的课的知识网络。

    思考题:你来决策

    咱们班的王帅同学准备在五、一期间和他的爸爸、妈妈外出旅游。青年旅行社的标准为:大人全价,小孩半价;方正旅行社的标准为:大人、小孩一律八折。若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一样,你能帮王帅同学考虑一下选择哪家旅行社更合算吗?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既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Ⅰ.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指数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简单应用.教学重点是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这是指数函数在本章的位置.

    指数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后,学习的第一个新的初等函数.它是一种新的函数模型,也是应用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研究函数的一次实践.指数函数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研究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初等函数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学生体验数学思想与方法应用的过程.

    指数函数模型在贷款利率的计算以及考古中年代的测算等方面有着广泛地应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Ⅱ.教学目标设置

    1.学生能从具体实例中概括指数函数典型特征,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建构指数函数的概念.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特征与性质,能够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幂的大小.

    3.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经历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体验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

    4.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发展思维,养成良好思维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Ⅲ.学生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学生为南京师大附中实验班学生.

    1.学生已有认知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完成了指数取值范围的扩充,具备了进行指数运算的能力.学生已有研究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初等函数的直接经验.学生数学基础与思维能力较好,初步养成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2.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认知基础

    学生需要对研究的目标、方法和途径有初步的认识,需要具备较好的归纳、猜想和推理能力.

    3.难点及突破策略

    难点:1. 对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的认识.

    2. 自主选择底数不当导致归纳所得结论片面.

    突破策略:

    1.教师引导学生先明确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从总体上认识研究的目标与手段.

    2.组织汇报交流活动,展现思维过程,相互评价,相互启发,促进反思.

    3.对猜想进行适当地证明或说明,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结合.

    Ⅳ.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学生已有学习基础,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采用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教师引领学生经历研究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认识研究的目标与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完善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落实在三个环节:

    (1)建构指数函数概念时,学生自主举例,归纳特征,并用符号表示,讨论底数的取值范围,完善概念.

    (2)探究指数函数图象特征与性质时,学生自选底数,开展自主研究,并通过汇报交流相互提升.

    (3)性质应用阶段,学生自主举例说明指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研究函数的性质,可以从形和数两个方面展开.从图形直观和数量关系两个方面,经历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借助具体的指数函数的图象,观察特征,发现函数性质,进而猜想、归纳一般指数函数的图象特征与性质,并适时应用函数解析式辅以必要的说明和证明.

    Ⅴ.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建构概念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大家都知道函数可以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你能用函数的观点分析下面的例子吗?

    师:大家知道细胞分裂的规律吗?(出示情境问题)

    [情境问题1]某细胞分裂时,由一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4个分裂成8个,……如果细胞分裂x次,相应的细胞个数为y,如何描述这两个变量的关系?

    [情境问题2]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这种物质剩余的质量是原来的84%.如果经过x年,该物质剩余的质量为y,如何描述这两个变量的关系?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得到解析式y=2x和y=0.84x.

    师:这样的函数你见过吗?是一次函数吗?二次函数?这样的函数有什么特点?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问题1类似的函数,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能否写成一般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生活中指数函数的具体例子,感受指数函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概括典型特征,初步形成指数函数的概念,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初步得到y=ax这个形式后,引导学生关注底数的取值范围,完成概念建构.指数范围扩充到实数后,关注x∈R时,y=ax是否始终有意义,因此规定a>0.a≠1并不是必须的,常函数在高等数学里是基本函数,也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使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能构成反函数,规定a≠1.此处不需对此解释,只要补充说“1的任何次方总是1,所以通常还规定a≠1”.

    [师生活动]学生举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其共同特点是自变量在指数位置,从而初步建立函数模型y=ax.

    [教学预设]学生能举出具体的例子——y=3x,y=0.5x….如出现y=(-2)x最好,更便于引发对a的讨论,但一般不会出现.进而提出这类函数一般形式y=ax.

    方案1:

    生:(举例)函数y=3x,y=4x,…(函数y=ax(a>1))

    师:板书学生举例(稍停顿),能举一个不太一样的例子吗?(提示:底数非得大于1吗?)

    生:函数y=0.5x,y= x,y=(-2)x,y=1x…

    师:板书学生举例(停顿),好像有不同意见.

    生:底数不能取负数.

    师:为什么?

    生:如果底数取负数或0,x就不能取任意实数了.

    师:我们已经将指数的取值范围扩充到了R,我们希望这些函数的定义域就是R.

    (若没有学生注意到底数的取值范围,可引导学生关注例举函数的定义域.若有同学提出情境中函数的定义域应为N+,师:我们已经将指数的取值范围扩充到了R,函数y=2x和y=0.84x中,能否将定义域扩充为R?你们所举的例子中,定义域是否为R?)

    师: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有指数运算.底数是常数,自变量在指数位置.

    (若有学生举出类似y=max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它依然具有自变量在指数位置的特征.而刻画这一特点的最简单形式就是y=ax,从而初步建立函数模型y=ax,初步体会基本初等函数的作用.)

    师:具备上述特征的函数能否写成一般形式?

    生:可以写成y=ax(a>0).

    师:当a=1时,函数就是常数函数y=1.对于这个函数,我们已经比较了解了.通常我们还规定a≠1.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新函数.(出示指数函数定义)

    方案2:

    生:(举例)函数y=3x,y=4x,…(函数y=ax(a>1))

    师:板书学生举例(稍停顿),能举一个不太一样的例子吗?(提示:底数非得大于1吗?)

    生:函数y=0.5x,y= x,…

    师:这些函数的自变量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可用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概括)都有指数运算.底数是常数,自变量在指数位置.可以写成y=ax.

    师:y=ax中,自变量是x,底数a是常数.以上例子的不同之处,是底数不同.那你觉得底数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呢?

    生:底数不能取负数.

    师:为什么?

    生:如果底数取负数或0,x就不能取任意实数了.

    师: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要求底数a>0.当a=1时,函数就是常数函数y=1.对于这个函数,我们已经比较了解了.通常我们还规定a≠1.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新函数.(出示指数函数定义)

    [阶段小结]一般地,函数y=ax(a>0且a≠1)称为指数函数.它的定义域是R.

    [意图分析]概念教学应当让学生感受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那种直接抛出定义后辅以“三项注意”的做法剥夺了学生参与概念形成的过程.此处不宜纠缠于y=22x是否为指数函数等细枝末节.指数函数的基本特征是自变量出现在指数上,应促使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指数函数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粗到细,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渐进过程,这样更加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

    2.实验探索汇报交流

    (1)构建研究方法

    师:我们定义了一个新的函数,接下来,我们研究什么呢?

    生:研究函数的性质.

    〖问题2你打算如何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与函数的一般性质,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寻找研究问题的方法.开始的问题较宽泛,教师要缩小问题范围,用提示语口头提问启发.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通过汇报交流活动达成共识实现殊途同归.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一新授课阶段,提倡学生以形象思维作为抽象思维的支撑.

    [师生活动]师生经过讨论,解决启发性提示问题,确定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预设]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明确研究的内容以及研究的方法.部分学生会提出先作出具体函数图象,观察图象,概括性质,并进而归纳出一般函数的图象的分布特征等性质.另一部分学生可能从具体函数的解析式出发,研究函数性质,猜想一般函数的性质,然后再作出图象加以验证.

    师:(稍等片刻)我们一般要研究哪些性质呢?

    生:变量取值范围(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

    师:(板书学生回答)怎样研究这些性质呢?

    生:先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分析函数性质.

    生:先研究几个具体的指数函数,再研究一般情况.

    师:板书“画图观察”,“取特殊值”

    (若没有学生提出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路.师:底数a的取值不同,函数的性质可能也会有不同.一次函数y=kx(k≠0)中,一次项系数k不同,函数性质就不同.底数a可以取无数多个值,那我们怎么办呢?)

    (若有学生通过对y=2x解析式的分析,得到了性质,并提出从具体函数的解析式出发,研究函数性质,猜想一般函数的性质,然后再作出图象加以验证.师:你的想法也很有道理,不妨试一试.(仍引导学生从具体指数函数图象入手.))

    [意图分析]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给学生提供由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法的机会,逐渐学会研究问题,促进能力发展.

    (2)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师:我们确定了要研究的对象和具体做法,下面可以开始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了.

    〖问题3选取数据,画出图象,观察特点,归纳性质.

    [设计意图]若直接规定底数取值,对于为什么要以y=2x,y=3x,y=0.5x为例,为什么要根据底数的大小分类讨论,缺乏合理的解释,学生对于图象的认识是被动的.若在探究前经讨论确定底数取值,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仍可能会造成部分学生被动接受.学生自主选择底数,虽有得到片面认识的可能,但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相互验证结论,仍能得到正确认识.并且学生能在过程中体会数据如何选择,了解研究方法.

    由于描点作图时列举点的个数的限制,学生对x→∞时函数图象特征缺乏直观感受.而且由于所举例子个数的限制,学生对于归纳的结论缺乏一般性的认识.教师应利用绘图软件作出底数连续变化的图象 ,验证猜想.

    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是概括归纳抽象对象的一般思维方法,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指数函数图象性质的研究,总结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应充分发动学生参与研究的每个过程,得到直接体验.

    [师生活动]学生选取不同的a的值,作出图象,观察它们之间的异同,总结指数函数的图象特征与函数性质.

    [教学预设]学生通过观察图象,发现指数函数y=ax(a>0且a≠1)的性质.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所画图象,学生根据具体函数图象说明具体函数性质.在学生说明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适当的说明,进而引导学生归纳一般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列表描点作图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过程,并通过动态图象验证猜想,促进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分析方法.教师尊重生成,但需引导学生区别指数函数本身的性质与指数函数之间的性质.其中⑥⑦不强加于学生.对于⑥,要引导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图象,启发学生观察底数互为倒数的指数函数的图象,先得到具体的例子.对于⑦,在例1第3小题中,会有学生提出利用不同底数指数函数图象解决,可顺势利导,也可布置为课后作业,继续研究.

    生:自主选择数据,在坐标纸上列表作图,列出函数性质.

    师:(巡视,必要时参与讨论,及时提示任务,待大部分学生有结论后,鼓励学生交流,请学生汇报.)有条理地整理一下结论,讨论交流所得.(同时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所画图象.若没有投影仪,用几何画板作出图象.)

    生:(可能出现的情况)(1)在两个坐标系中画图;(2)所取底数均大于1;(3)两个底数大于1,一个底数小于1;(4)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指数函数.

    师:(过程性引导)底数你是怎么取的?你是怎样观察出结论的?在列表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为什么要在两个坐标系中画图?为什么不也取两个底数小于1?

    师:(用彩笔描粗图象,故意出错)错在哪里?为什么?

    生:指数函数是单调递增的,过定点(0, 1).

    师:(引导学生规范表述,并板书)指数函数在(-∞, +∞)上单调递增,图象过定点(0, 1).

    师:指数函数还有其它性质吗?

    师:也就是说值域为(0, +∞).

    生:指数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当0

    (其它预设:

    (1)当a>1时,若x>0,则y>1;若x

    当00,则y1.

    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思路2.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空:(1)0N;(2)2Q;(3)-1.5R.

    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

    推进新课

    提出问题

    (1)观察下面几个例子:

    ①A={1,2,3},B={1,2,3,4,5};

    ②设A为国兴中学高一(3)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③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④E={2,4,6},F={6,4,2}.

    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吗?

    (2)例子①中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例子④中集合E是集合F的子集,同样是子集,有什么区别?

    (3)结合例子④,类比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a,则a=b”,在集合中,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4)按升国旗时,每个班的同学都聚集在一起站在旗杆附近指定的区域内,从楼顶向下看,每位同学是哪个班的,一目了然.试想一下,根据从楼顶向下看的,要想直观表示集合,联想集合还能用什么表示?

    (5)试用Venn图表示例子①中集合A和集合B.

    (6)已知A?B,试用Venn图表示集合A和B的关系.

    (7)任何方程的解都能组成集合,那么x2+1=0的实数根也能组成集合,你能用Venn图表示这个集合吗?

    (8)一座房子内没有任何东西,我们称为这座房子是空房子,那么一个集合没有任何元素,应该如何命名呢?

    (9)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c,则a≥c”相类比,在集合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教师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

    (1)观察两个集合间元素的特点.

    (2)从它们含有的元素间的关系来考虑.规定:如果A B,但存在x∈B,且x 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3)实数中的“≤”类比集合中的 .

    (4)把指定位置看成是由封闭曲线围成的,学生看成集合中的元素,从楼顶看到的就是把集合中的元素放在封闭曲线内.教师指出: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我们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

    (5)封闭曲线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椭圆等等,没有限制.

    (6)分类讨论:当A B时,A B或A=B.

    (7)方程x2+1=0没有实数解.

    (8)空集记为 ,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 A;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 A(A≠ ).

    (9)类比子集.

    讨论结果:

    (1)①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

    ②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

    ③集合C中的元素都在集合D中;

    ④集合E中的元素都在集合F中.

    可以发现: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有下列关系: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或集合B中的元素都在集合A中.

    (2)例子①中A B,但有一个元素4∈B,且4 A;而例子②中集合E和集合F中的`元素完全相同.

    (3)若A B,且B A,则A=B.

    (4)可以把集合中元素写在一个封闭曲线的内部来表示集合.

    (5)如图1121所示表示集合A,如图1122所示表示集合B.

    图1-1-2-1 图1-1-2-2

    (6)如图1-1-2-3和图1-1-2-4所示.

    图1-1-2-3 图1-1-2-4

    (7)不能.因为方程x2+1=0没有实数解.

    (8)空集.

    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指数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简单应用。教学重点是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I这是指数函数在本章的位置。

    指数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后,学习的第一个新的初等函数。它是一种新的函数模型,也是应用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研究函数的一次实践。指数函数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研究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初等函数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学生体验数学思想与方法应用的过程。

    指数函数模型在贷款利率的计算以及考古中年代的测算等方面有着广泛地应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Ⅱ.教学目标设置

    1。学生能从具体实例中概括指数函数典型特征,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建构指数函数的概念。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特征与性质,能够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幂的大小。

    3。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经历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体验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

    4。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发展思维,养成良好思维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Ⅲ.学生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学生为南京师大附中实验班学生。

    1。学生已有认知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完成了指数取值范围的扩充,具备了进行指数运算的能力。学生已有研究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初等函数的直接经验。学生数学基础与思维能力较好,初步养成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2。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认知基础

    学生需要对研究的目标、方法和途径有初步的认识,需要具备较好的归纳、猜想和推理能力。

    3。难点及突破策略

    难点:1。 对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的认识。

    2。 自主选择底数不当导致归纳所得结论片面。

    突破策略:

    1。教师引导学生先明确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从总体上认识研究的目标与手段。

    2。组织汇报交流活动,展现思维过程,相互评价,相互启发,促进反思。

    3。对猜想进行适当地证明或说明,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结合。

    Ⅳ.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学生已有学习基础,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采用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教师引领学生经历研究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认识研究的目标与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完善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落实在三个环节:

    (1)建构指数函数概念时,学生自主举例,归纳特征,并用符号表示,讨论底数的取值范围,完善概念。

    (2)探究指数函数图象特征与性质时,学生自选底数,开展自主研究,并通过汇报交流相互提升。

    (3)性质应用阶段,学生自主举例说明指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研究函数的性质,可以从形和数两个方面展开。从图形直观和数量关系两个方面,经历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借助具体的指数函数的图象,观察特征,发现函数性质,进而猜想、归纳一般指数函数的图象特征与性质,并适时应用函数解析式辅以必要的说明和证明。

    Ⅴ.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建构概念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大家都知道函数可以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你能用函数的观点分析下面的例子吗?

    师:大家知道细胞分裂的规律吗?(出示情境问题)

    [情境问题1]某细胞分裂时,由一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4个分裂成8个,……如果细胞分裂x次,相应的细胞个数为y,如何描述这两个变量的关系?

    [情境问题2]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这种物质剩余的质量是原来的84%。如果经过x年,该物质剩余的质量为y,如何描述这两个变量的关系?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得到解析式y=2x和y=0。84x。

    师:这样的函数你见过吗?是一次函数吗?二次函数?这样的函数有什么特点?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问题1类似的函数,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能否写成一般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生活中指数函数的具体例子,感受指数函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概括典型特征,初步形成指数函数的概念,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初步得到y=ax这个形式后,引导学生关注底数的取值范围,完成概念建构。指数范围扩充到实数后,关注x∈R时,y=ax是否始终有意义,因此规定a>0。a≠1并不是必须的,常函数在高等数学里是基本函数,也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使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能构成反函数,规定a≠1。此处不需对此解释,只要补充说“1的任何次方总是1,所以通常还规定a≠1”。

    [师生活动]学生举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其共同特点是自变量在指数位置,从而初步建立函数模型y=ax。

    [教学预设]学生能举出具体的例子——y=3x,y=0。5x…。如出现y=(-2)x最好,更便于引发对a的讨论,但一般不会出现。进而提出这类函数一般形式y=ax。

    Ⅵ.教后反思回顾

    一、对于指数函数概念的认识

    指数函数是一种函数模型,其基本特征是自变量在指数位置。底数取值范围有规定,使得这一模型形式简单又不失本质。不必纠结于“y=22x是否为指数函数”,把重点放在概念的合理性的理解以及体会模型思想。

    二、对于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考虑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实际上,选择底数a的数据的大小和数量,需要对指数函数的性质有预判;从列表到作图的过程中,都可以感受到指数函数单调性等性质;观察并归纳性质,既需要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模式,也应养成有序进行观察和归纳的良好的思维习惯。对所归纳的指数函数的性质,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或教学要求进行证明或合理的说明。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也初步体验了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关于设计定位的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不同的学情下,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果学生基础相对薄弱,问题的提出可以分层次进行。另外,注意通过“你是怎么想的?”“你同意他的意见吗?为什么”等问话形式,促使学生暴露思维过程。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范文--初中物理的教学计划模板范文优选900字


    初中物理的教学计划模板(篇一)

    一,教学目标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的主要任务是五个单元,分别介绍声、光、状态变化、电路四个方面。教材改革后,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物理与社会息息相关,让学生学以致用。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学期初二物理教学努力提高平均分,优秀率,通过率,各种排名。

    二、教材分析

    新教材主要要求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尤其是将知识与社会联系起来,因为新教材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即“科学、技术和社会”,旨在让学生用手和大脑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应用物理。但是新教材没有习题,也说明了新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新要求。学生只需要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然后联系周围的现象,学会理解和分析周围的一些常见现象。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班级情况分析

    初二(2)学生课堂纪律好,但理解能力不够强,课堂表现不够活跃,回答问题不够主动。

    初二(1)的学生上课纪律好,比较主动,能适应新教材,但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总的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加强,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搞好常规教育

    1、认真学习教材、教职员工,认真备课,上好第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鼓励学生提问,耐心向学生讲解。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课后总结。

    2.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吸收有经验的物理老师的教学方法,多向他们提问,努力寻找更好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3.加强阅读,多了解新闻和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分享,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优化课堂教学,严格遵守纪律,积极开展物理实验,多做实验演示,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勇于讨论,多思考,多观察,多做。

    (二)、基础知识教学

    1.新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点并不多,所以课堂上的知识讲解更注重将知识运用到现象的分析和理解中。

    2.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分析,每一章都进行测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的教学计划模板(篇二)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课程目标

    1.每两周集体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程精神实质,全方位、多面、多角度解读新课程理念,交流观点,提高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2.选的理论书有:《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学物理》,《教师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指导》等。从而带动更高专业水平的教学工作。

    3.明确新课程三维目标的依据和意义,牢牢把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基础”两条教学主线。

    二、发挥准备作用,理清教学思路

    1、定期学术分析。随着新学期教学的进展,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从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发现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工作和教学设计的依据,及时解决。

    2.理清教学思路。教学的“大思路”是指对初中物理教材的概念、体例、内容和编排体系的理解。教学中的“中间思维方式”是指确定每章的重点、难点和重点,以及如何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教学的“小思路”是指如何准确定位每一节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与学都会轻松;避免晕倒显摆。

    第三,开发利用教材,拓展教学资源

    1、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教条化教材,可以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新教材必须进行个性化解读,逐步形成目标明确、场景切入、理解方法、过程理解、应用迁移的教学套路。

    2.拓展教学资源。教材作为教与学的载体,并不是唯一的载体。你可以搜寻不同的教材版本、在线资源和相关资源,尤其是在创设情景和介绍概念方面,进行比较和选择。

    第四,构建教学设计,展示教学风格

    1.建构教学设计。新学期一定要从静态的教学设计过渡到动态的教学设计,把学生的课堂生成作为教学资源的补充,避免不分班级,不分学生,按计划教学。

    2.学习有固定的章节;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通过定期教学、公开课、讲座或教学竞赛,根据教师的素质,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公平、公开、公正地评价教师。

    第五,发挥多媒体作用,注重物理实验

    1、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我们学校有五个多媒体教室,估计每个老师能上20节多媒体课。要求选择和改编课件。

    2.注重物理实验。

    (1)多媒体播放与动手实验相结合;

    (2)准备两套以上实验设备,供学生探索。

    六、合理安排进度,及时反馈调整情况

    1、合理安排进度。

    2.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的调整是基于教学对象的反馈。可以从课堂提问、课后交流、实验操作、批改作业和单元测试、同伴交流等方面了解学习情况;从“双基”出发,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消除了学生的思维“焦点”,要求学生在作业上改正某些部分,写出各种解决方案

    2.为优秀而训练,为不足而帮助。制定创先争优、错补的培训计划,设定目标、指标、题目、时间、地点,长期跟踪,严格检查。

    初中物理的教学计划模板【篇三】

    初三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2、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 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 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 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 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5、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很多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困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加强师生交流,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还要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

    四、教学课时的时间分配和学年教学进度表

    时间 章节 内容 备注

    第1周 第11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2周

    第3周 第12章 运动和力 第4周

    第5周

    第6周 第13章 力和机械

    第7周

    第8周

    第9周 第14章 压强和浮力 第10周

    第11周

    第12周 第15章 功和机械能

    第13周

    第14周

    考试复习 10—15章 总结知识与练习 考试

    第17周 第16章 热和能

    第18周

    期末复习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最新一年秋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优选: 舞蹈课教学计划合集230字


    舞蹈课教学计划【篇一】

    《纲要》指出:艺术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它贯穿着不同领域,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而美育教育更是整个艺术教育的重心,它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儿很容易对美育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我喜欢”的水平上,这也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并将原有的兴致内化,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为丰富幼儿的课余生活,提高幼儿在美育方面的和谐发展,根据《纲要》精神,结合我园的自身特点,特举办舞蹈兴趣班这一活动。

    幼儿舞蹈兴趣活动在整个教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生理特性,并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把知识性、训练性、娱乐性及表演的适用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训练上强调了幼儿舞蹈训练的'科学性,使之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了协调发展。

    幼儿舞蹈兴趣活动在训练教学上分为两大部分:

    一、舞蹈基础训练。也可称为舞蹈的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是采用地面训练的方式,训练(4—6岁)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动作。

    二、表演性组合。主要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艺术表现力。力求充分挖掘幼儿的天性,使幼儿的舞蹈动作能够达到高一层次的协调流畅。从而启发幼儿用肢体去表达情绪,抒发感情。

    基础训练与表演性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更加适用于幼儿园舞蹈训练及各种演出需要,使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幼儿舞蹈基础训练包括如下内容:

    1、 勾绷脚组合;

    2、 压腿组合;

    3、 压胯组合;

    4、 波浪柔手组合;

    5、 绕腕练习;

    6、 眼睛训练组合;

    7、 提沉、呼吸练习。

    幼儿表演性组合的内容主要由一些简单、短小的舞蹈组合组成,例如:《小鸟飞》、《小星星》、《小猫咪》等等。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调整编排。

    现将本学期进度安排如下:

    舞蹈课教学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为舞蹈爱好者进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舞蹈专业素质,使其达到学习舞蹈的步要求,具有健美、灵活的体态。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较普通的舞知识并兼备音乐与舞蹈的艺术表现力,使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和鉴赏美的能力,为各种活动的参与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情况分析:

    在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为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学期舞蹈兴趣班的计划。准备把本次舞蹈兴趣班的教学重点放在对成品舞蹈的训练上。由于舞蹈基本功,协调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都是刚刚开始发展,虽然有较强的积极性,但是手脚并不听使唤,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练习。这便需要我们老师策划出新颖适合的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耐心的教学态度,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提高对舞蹈学习的能力。

    三、活动目的:

    1、把身体训练成有表现力的工具,动作协调,对动作、音乐、节奏等的感知更敏锐。

    2、学习成套的舞蹈基本动作,掌握基本的站姿、坐姿及腰、腿软开度的训练方法;

    3、学习初级舞蹈组合,训练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和艺术表现力.

    4、培养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共同合作的能力。

    5、培养创造力、即兴表演能力以及艺术欣赏力和鉴别力。

    6、通过舞蹈训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四、活动内容:

    1、教会学生正确地掌握舞蹈的基本要领,简单的把上,把下的练习,知道基本的手位,脚位。

    2、地面练习:勾绷脚、压腿、开胯、竖叉、横叉、抱花篮、地面压腿、下腰、头勾脚。

    3、把杆练习:压腿、压肩、擦地、蹲、下胸腰、腰腹动作、后踢腿、踢腿。

    4、要求全体队员都能在教师的训练下基本达到下叉,对个别软度不好的队员可加深练习,把上的训练有基本手位,脚位,一位的擦地,蹲,丁字位的前擦地,旁擦地,腰部的训练、腿部的训练的撩腿、弹腿、踢腿。

    5、要求学一些儿童舞蹈中常见的舞步的组合。

    6、对个别好的队员进行个人素质的提高,技巧方向可加深一些。

    五、活动措施:

    1、引导学生观看舞蹈录像带,帮助学生寻找舞蹈感觉。

    2、逐段示范、讲解动作,逐个辅导。

    3、学生个人练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4、采用学生互帮、好学生示范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水平。

    六、具体的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安排: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

    (2)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的一个月之内,对学生进行强化基本功训练,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身体的协调能力非常差,教师通过有趣的基训,使学生腿的开度和腰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压腿、踢腿、下叉,下腰等内容顺利完成。

    2、当学生在地面完成软度开度的训练以后,可以进行把上规范而且简化的芭蕾训练,使孩子们的形体、姿态、腿线条、腰腿的软度、力度和控制进一步提高。

    3、下一个训练是中间训练,这是使孩子们掌握、熟悉、提高表演能力和技巧的重要部分,这个训练主要解决形体、中心、控制和呼吸,因为只有掌握这些才能完成舞蹈的表演。

    4、通过组合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基本功训练的系统性,更好的服务于平日的舞蹈之中。

    在舞蹈教学中,我们采用舞蹈示范、舞蹈欣赏、边歌边舞、音乐反应、模仿与想象、组合与成品舞编排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全身的多种器官,提高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并着重进行基本功训练,将学生舞蹈形象化,通过形成有趣的故事或者舞蹈造型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

    舞蹈课教学计划(篇三)

    第一学期

    适龄宝贝:3-6岁

    教学目标:

    1、 让孩子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同时,增强舞蹈方向感,做

    到初步简单动作协调。

    2、 逐步规范舞蹈姿态,基本做到腿直、脚绷、背挺。

    3、 增强孩子对音乐律动的感觉,提高学习舞蹈的兴趣。

    4、 发展幼儿柔韧性和协调性,帮助树立孩子的勇敢自信。

    5、 培养孩子舞台感觉及团结友爱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1、 节奏训练

    2、 基本功训练

    3、 幼儿成品舞蹈编排

    4、 舞台感训练

    舞蹈教学计划

    一、基训部分地面:

    1、勾绷脚组合拍手(训练目的:脚的灵活与后背直立)

    2、吸伸腿组合(训练目的:腿直脚绷有延伸感)

    3.、前压腿组合(训练目的:前腿韧带的柔韧性)

    4、青蛙趴(训练目的:为横叉打基础)

    5、手抓脚踝跪下腰,手撑地起后弯腰(训练目的:腰的柔韧性)(辅助练习:推腰1、2。推胯前顶。两头起撑花篮。)

    二、中间:

    1、走步与拍手组合(训练目的:沉肩拔背走步与节奏训练)

    2、蹦跳步组合(训练目的:训练膝盖灵活与正步位)

    3、头与肩的动作组合(训练目的:正确做到低头、仰头、转头与肩的灵活性)

    4、站的练习(改变自然体态:如沉肩、收腹、拔后背等)

    三、成品舞蹈

    《快乐的我》

    计划在(18节 课)完成以上内容与训练

    幼儿舞蹈班教学

    一、舞蹈教学目标

    1、增强对舞蹈的兴趣,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

    2、掌握简单的舞蹈基本手位、脚位、舞步,动作基本准确。

    3、发展幼儿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树立幼儿大胆自信的个性。

    4、增进幼儿的灵活的形体,培养幼儿群体的合作精神。

    5、培养幼儿初步的舞台表现能力,增进他们的表现欲。

    基本功训练:勾绷脚、擦地、蹲、小踢脚 ,腰的训练、吸腿、大踢腱的节奏变化训练,训练幼儿的反应力、动作的灵敏性。

    中间动作:大踢腿(前旁后)、基本姿态、舞姿训练。舞蹈技巧训练: 身、跳、翻、转等训练。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1、学习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基本手形、脚位、手位、脚形。

    2、进行不同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胯关节训练,腰的训练、胯的训练,压腿和跑腿训练,走跑跳训练,幼儿基本舞步训练,身段组合训练。

    三、民族民间舞、幼儿舞训练

    1、学习藏族舞、汉族舞、新疆舞等。

    2、理解幼儿舞特点,学习基本步法、手位,学习幼儿舞蹈3-4个。

    舞蹈课教学计划(篇四)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本学期由我负责小班化教学中的舞蹈教学工作,教学对象为学前班(4~7岁)学生。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已初步了解学前班的基本状况。下面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本学期的小班化教学的舞蹈教学计划。

    一.舞蹈的基本训练,也可称之为舞蹈的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是采用站立式的训练方式,训练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动作。编排的主要舞蹈是《寻胡隐君》。

    二.表演性组合,主要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艺术表现力。让幼儿通过动作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体会舞蹈所传达的感情。编排的主要舞蹈是《虫儿飞》。

    三.创作性表演,让学生根据音乐或歌词进行简单的创作和动作的拼接,自己编排舞蹈老师进行指导,在编排舞蹈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可以添加话剧或情景剧的表演,丰富舞蹈的题材,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编排的主要舞蹈的《爱我你就亲亲我》。

    【热门】高中历史教学计划模板范文优选1240字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模板【篇一】

    根据《xxx历史学科发展规划(20XX—20XX学年)》和xxxx学年学校教学工作思路,本学年我们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组风建设

    在业已形成的团结、和谐、向上的组风基础上,通过教研组主题研讨、备课组集体备课、工作分担与成果共享、青年教师培养、强化责任负责制以及学习取经、休闲活动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合作、和谐的教研组氛围。

    二、落实教学常规

    1.强调责任负责制度,认真落实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

    2.认真开展教研组、备课组常规工作。教研组活动全学期不少于四次,做到有明确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发言提纲与记录。落实备课组活动常态化,通过集体备课,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重点与难点、典型例题及同步练习要求,一学期集体备课活动至少12次以上。

    3.积极开展组内听评课活动。要求每位老师在一学期内至少开设一节公开课,并以备课组为单位,落实开课后的交流研讨活动,每位老师全学期听课数12节以上。

    4.认真做好过程性评价、学分认定等其它常规工作。要注重平时评价信息的收集整理,在一个模块完成后,认真组织模块测试,有理有据地进行学分认定,各备课组内要做到标准统一,程序到位,录入及时。

    5.丰富历史学科网站资源。利用《中学学科网》、《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等优秀学科网站资源,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和各年级具体要求,广泛收集各类资源,注意“拿来”与改造、借鉴与原创的结合,进一步充实我们历史组的教学资源库,并及时上传、发布到学科网站上面。

    三、加强教科研活动

    1.有序推进《利用课堂观察工具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我们要围绕有效教学、课堂观察两个关键词,以备课组为单位,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及时进行阶段性的分析总结,争取产生一些成果(如课例、论文等)。

    2.认真研究各年级的教学重心。本学期面临着各类大型重要考试,更要突出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正确研究把握各年级的.教学特点。高一年级的教学要着力于会考要求,突出学法指导工作,积极探寻在有限时间里使会考成绩最大化的有效策略。高二年级教学要继续研究学科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的培养的有效手段,并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与学困生的辅导的方法。高三年级复习教学在加强《考试说明》的研究基础上,着力研讨二轮复习的基本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与应试能力。在此基础上做好知识条目的解读与修改工作,并形成教案,教案的编写除了依然强调教学目标叙写之外,还要重视重难点问题的分析说明及课后反思。

    3.认真开展教研组内主题研讨活动。根据本学期面临各类重大考试的现实,结合本组的教学、教研现状,安排X次主题教研活动如下:

    学案编写经验分享(各备课组交流、X月)

    高三二轮复习的基本课型研讨(高三备课组牵头、X月)

    课堂观察活动(X月)

    专题讲座(由组内学科带头人负责、X月)

    4.加强考试及试题命制研究。本学期面临着各类大型重要考试,又基于试题是衡量学生知识能力达成和老师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的认识,我们首先要重视各类考试研究,掌握其考查特点、动态、热点等,其次注重试题(形成性测试、期中试卷、会考、高考模拟试卷等)命题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群策群力,力争拿出几份有一定区分度、信度、效度,能让兄弟学校信服的试卷!

    四、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

    配合学校教学常规检查、青年教师“XX”活动,继续加强对年轻教师的管理与帮扶,注重常规落实,规范教学行为,努力提高其专业技能及科研能力,努力为年轻教师成长创造条件,提供平台。设想开展以下活动:

    1.尽力提供学习机会。组内每月由资深教师推出一节示范课,供他们观摩学习;区、市若组织教研活动、优质课评比或者说课比赛等活动,鼓励和支持年轻教师参加。

    2.要求每位年轻教师至少开设一节全组性公开课,结合评课活动,接受其它老师的诊断以改进教学行为;对有能力的年轻教师,调动全组力量给予指导帮助,支持让他们在区乃至市级开设公开课或参与教学比赛。

    3.针对年轻教师的个体差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和相应关怀,进行个性化关注与帮助;通过组内主题研讨活动,提高年轻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能力;对年轻教师的论文提出修改建议,对于他们的教学科研成果积极向上推荐。

    4.一年内,每位年轻教师完成一份难度适中、具有一定信度、效度的试卷编制工作,切实提高命题及评析试卷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模板(篇二)

    一、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年度的学习,大多学生已适应了高中学习的难度与强度。同时也对我的教学风格适应了。我所教的高一六班和四班在上个学期的全市统测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大多同学的学习自觉性不够,不重视平常对知识的记忆,而只是在考试之前才看书。结果导致考试只能取得七十分左右的成绩而难以得高分,因此这学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得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1、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必要性,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及智力的发展。充分发挥月考、期中、期末等考试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提高课堂效率:精心设计,精讲多练。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合理利用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结合自身及学生实际制定适合本级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3、注意历史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适时补充一些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的小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力争使课上得生动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每堂课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让学生做练习以检测当节学习情况。做到日日清。

    每周一次小考,以填空题的形式考察本周的基础知识。做到周周清。

    每月一次月考,以会考高考题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查漏补缺。做到月月清。

    5、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6、充分发挥个人自身优势在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在温暖安定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模板(篇三)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教材分析:

    《梨园春秋》是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最后一课。本课既是本单元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前面四个部分的一个总结。要求学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文艺发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的发展与思想文化发展关系的认识。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戏曲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教材共分三目:戏曲的起源、元杂剧与昆曲以及“国粹”京剧,以此向学生展示我国古代辉煌的戏曲艺术成就。

    (三)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高二学生。

    2、有利之处: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在音乐课及日常生活中也能偶尔接触戏剧这种艺术,

    2对它的一些形式不会陌生。

    3、不利之处:现在的学生对戏剧这种相对古老的艺术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对于它的现状关注不够;学生还比较缺乏把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相结合学习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了解我国戏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知道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通过情境设置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戏曲知识及多媒体的直观优势,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网络信息、观看影视剧作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思考,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等剧种发展的历程及成就。

    2、教学难点:如何唤醒学生对现实的关注;如何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

    3(六)教学方式

    竞赛式、探究式、讨论式,讲解和观看戏剧短片等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及教学媒体的运用

    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设置3个环节:昨天——回顾梨园,侧重于课本知识的吸收;今天——关注梨园,主要是知识的拓展并与现实的结合、由此引入第三个环节即明天——展望梨园,思索中国戏曲

    4

    附:知识竞赛题

    第一轮:识图题——抢占先机

    1.下图是三星堆文化出土的青铜面具,这一文物与哪一古老的戏剧形式相关?A.傩戏

    5 B.南戏

    C.皮影戏

    D.傀儡戏

    2.图中正在展示的是哪种戏曲艺术形式?

    A.南戏

    B.杂剧

    C.皮影戏

    D.京剧

    3.下图是元代陶俑,陶俑所表现出的是一种什么戏曲艺术形式?

    A.南戏

    B.杂剧

    C.皮影戏

    D.京剧

    4.阅读下图,这是哪一种戏曲形式中的人物形象?

    A.傩戏B.南戏C.杂剧D.京剧

    6

    5.下列A 、B 、C 、D四幅图中,是何种戏曲中的哪些角色?

    A B C D

    第二轮:文字题——戏苑必答

    傩戏与南戏

    第一题:戏剧的源头——傩的产生最初与哪种因素有直接关系

    A 、政治因素B、宗教巫术

    C 、经济因素D、文化艺人的创作

    第二题:南戏之所以被称为南戏,主要因为

    A 、流行于浙江温州和福建泉州福州一带

    B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 、由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创作

    D 、在南宋时形成

    第三题:宋朝南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

    B 、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

    C 、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等表演的盛行

    D 、民间艺人的推动

    7

    元杂剧

    第一题:元代杂剧大发展的原因有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市民阶层的壮大③元朝实行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④元朝政府的大力推广

    A 、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第二题:杂剧作者人才辈出,以“元曲四大家”最为著名,下列人物中不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A 、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D、王实甫

    第三题:下列对杂剧叙述错误的是

    A 、元代南方地区兴起B、《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作品

    C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D、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昆曲

    第一题:下列有关昆曲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明中叶到清中叶,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

    ②昆曲兴起于江南昆山

    ③昆曲的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征

    ④明朝前期,发展成全国性的剧种

    A 、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③

    C 、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④

    第二题:明代昆曲代表作品是

    A 、《窦娥冤》 B、《西厢记》 C、《牡丹亭》 D、《长生殿》

    8第三题: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原因是

    A 、昆曲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B 、昆曲能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

    C 、昆曲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的传统

    D 、昆曲对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京剧

    第一题:徽班进京时在位的皇帝是

    A 、乾隆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同治帝第二题:徽班进京后能在北京扎根,最终形成这一新剧种,主要因素有

    ①北京经济繁荣,文化娱乐需求面广②皇室喜好京剧艺术

    ③京剧艺术家博采众长不断创新④清政府定京剧为“国剧”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三题:京剧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是

    A 、产生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B、融合并吸收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

    C 、得到朝廷统治者的推崇D、其他剧种的衰落

    常识

    第一题:与中国戏剧产生无关的是

    A 、社会政治推动文化的发展B、文人的推动

    C 、统治者的因素D、对外交流的加强

    第二题:下列剧种中于2001年5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人类口头

    9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是

    A 、南戏B、徽剧C、昆曲D、京剧

    第三题: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

    A 、忠勇正义B、奸诈狡猾C、凶猛残暴D、刚直果敢

    第三轮:视频题——猜猜看

    第一段:昆曲——奥运开幕式: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第二段:傩戏——贵州傩戏: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第三段:京剧《铡美案》

    第四段:黄梅戏《天仙配》

    2022年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计划 【荐】


    为了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就需要在教学前制定一个计划,在制定数学教学计划时就需要先看看自己的情况。那么教学计划到底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年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计划(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地间隔排列规律排列。

    2、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3、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教学准备

    1、各种排列规律的卡片。

    2、各种颜色的木块、几何图形、贴绒图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以游戏“寻宝”引入活动。

    让幼儿寻找藏在“草地”上的卡片,打开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么?讨论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

    二、发现规律

    1、观察卡片上物体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补规律。找出卡片上物体的规律,想想接着应该排什么?

    3、幼儿动手操作,把缺的补上去,将规律补完整,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补。

    三、操作练习

    1、介绍各组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组:按颜色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颜色的木块进行间隔排列。

    第二组:按几何图形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几何图形进行间隔排列。

    第三组:按图案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图案进行间隔排列。

    2、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3、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四、活动结束

    2022年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教师成长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五还”为研究的抓手,打造一支个性鲜明、团结协作、充满智慧的研究型教师团队,塑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群体,构建动态生成、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二、主要工作 :

    (一)常规工作“日常化”

    1.健全集体备课制度,以备课组为单位,关注日常教学,重视课后聊天式的学习研讨,重点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时反思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定时间、定地点。根据行事历的时间安排进行有专题的集体备课(学习“新基础教育”理论;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新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研究一些基本课型。)

    2.推行随堂听课制度 ,发扬门户敞开,随堂听课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相互听课、备课组与备课组之间的交叉听课、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中心组的听课等活动,共同研究真实的数学课堂,课后进行自评与他评,在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改变教师内在的一些观念。

    3.建立学习沙龙制度,认真读好“新基础教育”的三本书,定期举行读书沙龙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初步了解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教师逐步用“新基础教育”理论来指导实践;提供对话交流的平台,针对“新基础教育”的学习进行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充分利用华师大专家组理论引领和共同体的信息交流,及时了解新基础教育的研究动态,确定数学专题研究的方向。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基地学校的系列活动和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4.加强常规管理制度,每月25日左右进行常规检查(包括教师的备课、反思、学生的作业。)主要由学科主任、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负责。每个学期举行期中、期末的质量检测,对考后情况进行质量分析,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下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教材内容的变化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基础达标体系,每个年级每学期确定一项单项小型竞赛。

    5.改革考核评价制度,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考核评价上作进一步的调整,评价目标更加多元化,综合运用笔试与面试等方式,口算、笔算、操作等考核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渗透,以减轻期末考试时学生的压力。

    (二)研讨活动“专题化”

    研究过程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活动的设计与推进考虑可行性与实效性。研讨活动以“新基础教育”的理论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五还”为研究为抓手,以全体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准则,实实在在地在课堂实践中感悟“新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

    (三)教师发展“自主化”

    1.自主选择——小课题的研究

    老师们可以选择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感兴趣地问题,或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自主选择,确定小课题,进行课堂教学研究。 具体操作如下:个人自主申报,自由组合,认真作好过程记录,学期末进行课题展示与交流。各小课题的研究做到“四重”要求:重研究、重过程、重实效、重积累。

    2.自主发展——业务素养的提升

    (1)积极参加常州市组织的青年教师素质比赛活动

    (2)在反思中成长

    30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周有一篇至少有质量的教学反思;3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月至少有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40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至少有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

    (3)及时总结,撰写论文

    在学习理论、开展教改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4)同伴互动,取长补短

    各备课组成员互相听课,每人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每人每学期至少上研究课1节(包括备课组内研究课)。

    2022年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计划(篇三)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3)班有62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3、分一分、认识物体;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复习。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透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潜力、思维潜力、口头表达潜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潜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必须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明白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明白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优选: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一年级范文简短 1650字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一年级【篇一】

    一、班级概况分析:

    本班学生 43 人。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至于其他学习成绩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

    二、本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习用品。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 。汉语拼音。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 。识字与写字。认识常用汉字 400 个,其中 100 个会写。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 。阅读。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 。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 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 、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 、 认识常用汉字 400 个,其中会写 100 个汉字。

    3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二)、难点:

    1 、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是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 400 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 、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五、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

    1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 、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 、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 、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 、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9 、识字教学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

    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10 、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注意写字的质量。

    11 、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

    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此外,还要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六、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点:

    1、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使学生懂得:刻苦努力是做人、成才的根本。

    3、赞美真挚感人的各种亲情。

    4、给学生以“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育。

    5、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

    6、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一年级(篇二)

    一、教材简析

    一年级下册(以下简称第二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形式,共有16个单元,每个单元大致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课文编选的指导思想:除了顾及文体、儿童兴趣、知识等方面,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是这样考虑的:

    1、《元宵节》——了解中国民族文化风俗(歌谣、元宵、对联、花灯、灯谜等)

    2、《家园》——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3、《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

    4、《植物》——热爱自然,了解植物及一些生长知识

    5、《动物》——热爱自然,了解动物及一些生长知识

    6、《爱护》——珍惜、保护环境

    7、《愿望》——合理的、善良的个人愿望,努力实现愿望

    8、《认真》——认真做事(有一点植物知识)

    9、《车的世界》——认识车,浅显认识社会生活

    10、《雨》——热爱自然,互相帮助

    11、《星空》——热爱自然,了解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学一点天文知识

    12、《朋友》——友谊

    13、《时间》——珍惜时间,利用时间

    14、《丁丁冬冬学识字》——感悟汉字

    15、《长大》——理解成长的含义

    16、《快乐》——乐观生活,助人为乐

    第二册的内容较之一册更广泛,特别是增多了反映儿童生活的篇目,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同时也注意了保持一册的趣味性教学目标。

    二、目的和要求:

    1、通过阅读课文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发展。

    2、认字423个(下限),学习30个(下限)常用偏旁(部首),学习看上下文猜字等认字方法,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认字,独立认读“语文天地”中的现代诗文。

    3、写字230个(下限)

    4、抄写字母和音节,能为生字标音。

    5、阅读42篇诗文(下限),背诵15篇(下限)。能借助手指但不出声,或者小声但不用手

    指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6、积极、认真地参与各项语文活动,用普通话、积极地、又创造地完成教材中的口语交际,

    初步形成合作、探究的意识。

    7、学习教材传授的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8、继续培养天天阅读、收集图片资料、经常“回头看”等好习惯。

    9、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三、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45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语文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教学措施:

    1、理解教材编辑意图,以组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学。

    2、倡导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3、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4、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方法认识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5、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

    6、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当时、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五、教学重点

    1、仍然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拓展课外识字、识词量。

    2、写话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贯穿整个教学中,从基本素句教学抓起,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已,着实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3、把语文教学放入社会这个大语文环境中教学,结合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课本剧的表演、实地参观学习、观察大自然的变化等等。

    4、整个教学要有层次性,允许出现差异性,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

    六、课时安排和教学进度表:

    1、《元宵节》7课时

    2、《家园》7课时

    3、《春天》9课时

    4、《植物》8课时

    5、《动物》6课时

    6、《爱护》8课时

    7、《愿望》8课时

    8、《认真》8课时

    9、《车的世界》5课时

    10、《雨》8课时

    11、《星空》8课时

    12、《朋友》7课时

    13、《时间》7课时

    14、《丁丁冬冬学识字》8课时

    15、《长大》8课时

    16、《快乐》7课时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一年级【篇三】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特拟定以下教学计划。

    二、班级分析

    本班有学生xx人,其中女xx人,男xx人。学生行为习惯差别大,活泼好动好玩,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学生课堂生活及教学常规不很乐观。个别学生比较懒散,好动。大多家长很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学业指导上有点力不从心。

    三、教材编排与特点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首先编排汉语拼音,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接下来是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1—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例如,在学习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练习设计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的特征,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沟通。

    2。科学性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识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是出现频率最高、最常见的400个字。此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形式有象形字、会意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00个字,严格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汉字的书写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写字与识字不同步,这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目的是尊重识字和写字的各自规律,识高频字、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的字,写简单的字、笔画少的字。表面上看识字和写字是脱节的,实际上在写字时不但能够复习巩固前面认识的字,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功,打好写字的基础。

    3。时代性教材内容丰富,具有时代感。如,计算机、超市等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反映城市、农村生活以及科学常识的内容,在第一册教材中均有所体现。有表现家庭生活的《在家里》,表现课余生活的《操场上》,表现农村生活的《菜园一片好风光》,表现科学常识的《小松鼠找花生》。教材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人的品质。如,《自己去吧》教育独生子女不要过多依赖父母,要大胆实践;《平平搭积木》表现儿童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爷爷和小树》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环保教育。上述内容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并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4。趣味性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玩中学、主动学的编排意图。如,课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是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图文并茂,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两课全文不注音,文中出现的几个生字,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得到自学成功的乐趣,又可以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练习作了很大改进,加强了参与性,增加了趣味性,有拼一拼、贴一贴、画一画、涂一涂、做一做、演一演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此外,教材的呈现方式和语言,力求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爱看、爱读、爱写、爱做。

    5。弹性教材注意符合我国国情。针对我国地域辽阔、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识字方面,教材采用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顶。如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识记常见姓氏和同学的姓氏,鼓励学生认字。

    四、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380个,其中会写160个汉字。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使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38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五、学习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六、具体措施

    (一)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的四幅图画为学生提供了观察讲述的材料。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讲述图意。另外,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要把观察图画,讲述感受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对读书、写字姿势的指导,起步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让学生模仿图画中的小学生练一练。在以后的长期教学活动中,都要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督促检查,常常提醒。

    (二)汉语拼音

    教学汉语拼音部分,首要任务是学拼音,其次是认识字,再次是读儿歌。要保证主要任务的完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过观察图画,引出本课要学的字母和音节。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带调的音节和口语中的词语联系起来,说一个词或一句话,以巩固这些音节。做到观察图画、学习拼音和说话训练的有机结合。拼音教材中编排的一些儿歌,只要在教师的领读下读熟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更不宜分析讲解。

    (三)识字、写字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方法;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的基础。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边指导,边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

    (四)阅读

    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还能读出感情来。教师要重视指导朗读,还要重视范读的作用。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读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的年龄特点,以读背为主。

    (五)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

    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题目,主要应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些题目,要倡导合作和相互交流。在进行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教学时,教师应鼓励独立思考,引导发现,举一反三,形成能力。

    (六)口语交际

    教师要根据每次的口语交际的要求,发挥图画的作用,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插图。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每幅图的图意,再讨论。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要体现由说得少到说得多、由说得不大好到说得比较好的训练过程。还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范文6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1

    本学期担任高一12、13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共有100人,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还可以;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2)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三角函数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对简易逻辑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不等式、函数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函数的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三、知识目标集合、简易逻辑

    (1)理解集合、子集、补订、交集、交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2.函数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三角函数

    4.平面向量

    四、教学重点

    1、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3.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4、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算。

    五、教学难点

    1.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2.三角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六、工作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途径。

    (1)、扎实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周练题、章考题、月考题。

    (2)、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过“知识的产生,发展”,逐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质疑、展活”迁移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并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2一、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整体水平一般,成绩以中等为主,中上不多,后进生也有一些。几个班中,从上课一周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爱问问题的同学比较多,但由于基础知识不太牢固,上课效率不是很高。

    二、教材简析

    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教材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亲和力、问题性、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联系性等特点。必修1有三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必修2有四章(空间几何体;点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

    三、教学任务

    本期授课内容为必修1和必修2,必修1在期中考试前完成(约在11月5日前完成);必修2在期末考试前完成(约在12月31日前完成)。

    四、教学质量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五、促进目标达成的重点工作及措施重点工作:

    认真贯彻高中数学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双基”教学为主要内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使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分层推进措施

    1、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要经常性地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树立勇于克服困难与战胜困难的信心。

    2、合理引入课题,由数学活动、故事、提问、师生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引入、探究、例析、反馈),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提倡创新教学方法,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主动学习知识。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3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可以说人类的每一次重大进步背后都是数学在后面强有力的支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4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观,构建全新而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数学网特制定高一上学期数学函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计划模板。

    教材分析

    函数性质是函数的固有属性,是认识函数的重要手段,而函数性质可以由函数图象直观的反应出来,因此,函数各个性质的学习要从特殊的、已知的图象入手,抽象出此类函数的共同特征,并用数学语言来定义叙述。基于此,本节的概念课教学要注重引导,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习题课教学以具体技巧、方法作为辅助练习。

    学情分析

    学生对函数概念重新认识之后,可以结合初中学过的简单函数的图象对函数性质进行抽象定义。另外,为了方便学生做题及熟悉函数性质,还需要补充一些函数图象的知识,例如平移、二次函数图象、含绝对值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及其变形的函数图象。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要从学生认知实际出发,坚持从图象中来到图象中去的原则。

    教学建议

    以图象作为切入点进行概念课教学,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形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尤其是概念中的部分关键词要做深入讲解,用函数图象指导学生做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函数单调性、最值、奇偶性的图形特征

    (2)会用单调性定义证明具体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最值;会用奇偶性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

    (3)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综合题

    (4)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从观察具体函数的图像特征入手,结合相应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转化到用数学语言形式化的建立相关概念

    (2)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进行习题课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抽象归纳

    (2)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规范学生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

    课时安排

    (1)概念课:单调性2课时,最值1课时,奇偶性1课时

    (2)习题课:5课时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5

    金色九月,又是一年开学季,各位老师们你们的教学计划准备好了吗。下面是一份高一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具体详细内容包括对教学思想、教材、教法和学情的分析等等,希望对每一位高一数学的老师有一定的帮助。

    一、教学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两个班一个普高一个职高,学习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总结:制定教学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希望上面的高一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6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

    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习数学应具有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习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习行动,不会安排学习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习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习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习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是学习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习函数的应用,目的就

    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完善函数思想,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1.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近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平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

    高一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


    高一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四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一、教学分析

    1、分析教材

    本章教材整体主要分成三大部分:

    (1)、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2)、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及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圆的方程是在前一章直线方程基础上引入的新的曲线方程,更进一步要求“数与形”结合。所以学习有关圆的方程时,仍仍然沿用直线方程中使用的坐标法,继续运用坐标法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几何问题。此外还要学习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以便为今后用坐标法研究空间几何对象奠定基础。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方程、导数和积分的基础。

    2、分析学生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好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前面学习过直线知识,只是使学生有了用坐标法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圆的概念的引入及其现实生活中圆的例子,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探索问题的能力,熟练的掌握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方法-坐标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问题时抓住问题的本质,研究细致思考,规范得出解答,体现运动变化,对立统一的思想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基本认识。

    难点: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会求解简单的直线与圆的相关曲线的方程;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定义和圆标准方程、一般方程的概念;能根据圆的方程求圆心和半径,初步掌握求圆的方程的方法。

    2、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3、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和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审美观和理论联系实际思想。

    三、教学策略

    1、教学模式

    本节内容是运用“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尝试,采用探究、讨论的

    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合理整合课程资源

    采用探究、讨论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采用多媒体技术,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其优良的传播功能,大容量信息的呈现和生动形象的演示(尤其是动画效果)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加深概念理解有积极作用。制作中,采用交互技术,使课件的机动性得到加强。

    四、对内容安排的说明

    本章分三部分: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空间直角坐标系。

    1、建立圆的方程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圆的几何特征(主要是动点与定点间距离恒定)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再根据曲线上的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求出点的坐标所满足的曲线方程。

    通过研究方程来研究曲线的性质是解析几何的另一个主要内容,这就是解析几何通过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特点,也就是坐标法。始终强调曲线方程与曲线图像之间的一一对应。这一思想应该贯穿于整个圆的教学。

    2.通过方程,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两条曲线有无公共点,等价于由它们方程联立的方程组有无实数解。方程组有几组实数解,这两条曲线就有几个公共点;方程组没有实数解,这两条曲线就没有公共点。

    (2)。运用平面几何知识,把直线与圆、圆与圆位置关系的结论转化为相应的代数结论。

    3、坐标法是研究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贯穿坐标法这一重要思想,不怕重复;通过坐标系,把点和坐标、曲线和方程联系起来,实现形和数的统一。

    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时,先用坐标和方程表示相应的几何对象,然后对坐标和方程进行代数讨论;最后再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结论。这就是用坐标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

    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五、教学评价

    ㈠过程性评价

    1、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紧扣教学目标,内容深浅要分层次,设计的问题要照顾好、中、差。

    2、对于方程的推导运用的方法,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主要采用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检测反馈

    ㈡终结性评价

    1、课程内容全部结束后,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后,选代表谈收获、体会和感想。

    2、留课后作业(扣教学目标、分类型、分层次,落实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认真理解和巩固,了解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以及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做完课后习题,做好作业。

    高一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一、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课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高一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生状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高一(1)班和(5)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共有111人,其中(1)班学生是名校直通班,学生思维活跃,(5)班是火箭班,学生基本素质不错,一些基本知识掌握不是很好,学习积极性需要教师提高,成绩以中等为主,中上不多。两个班中,从军训一周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爱问问题的同学比较多,但由于基础知识不太牢固,上课效率不是很高。

    二、教材简析

    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教材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亲和力、问题性、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联系性等特点。必修1有三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必修4有三章(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1,主要涉及两章内容:

    第一章 集合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新-课-标-第-一-网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 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习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X|k |b| 1 . c|o |m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3.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近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4.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必修4,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 三角函数

    通过本章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2.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3.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在本章中让学生了解平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向量数乘的运算;

    3.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会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通过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以及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的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参与数学发现活动的基础上,体会向量与三角函数的联系、向量与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的联系,理解并掌握三角变换的基本方法。

    1.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

    2.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

    3.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三、教学任务

    本期授课内容为必修1和必修4,必修1在期中考试前完成(约在11月5日前完成);必修4在期末考试前完成(约在12月31日前完成)。

    四、教学质量目标新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五、促进目标达成的重点工作及措施

    重点工作:

    认真贯彻高中数学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双基”教学为主要内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使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分层推进措施

    1、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要经常性地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树立勇于克服困难与战胜困难的信心。

    2、合理引入课题,由数学活动、故事、提问、师生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培养能力是数学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讲清讲透数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引入、探究、例析、反馈),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提倡创新教学方法,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主动学习知识。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一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3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必修2)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第一节《1.2直线的方程》第一部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内容。

    二、教材分析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给出了根据已知一个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和途径。在求直线的方程中,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是基本的,直线方程的斜截式

    、两点式都是由点斜式推出的。从初中代数中的一次函数引入,自然过渡到本节课想要解决的问题求直线方程问题。在引入,过程中要让学生弄清

    直线与方程的一一对应关系,理解研究直线可以从研究方程和方程的特征入手。

    在推导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时,根据直线这一结论,先猜想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再根据猜想得到的条件求出直线方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

    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

    情态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四、教学重点

    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五、教学难点

    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应用。

    要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描述几何图形。

    六、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的选择:启发、引导、讨论.

    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索讨论,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

    学习活动。

    2.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辨析、画图,亲身实践,调动多感官去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要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起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

    间的密切联系。为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我主要指导了以下的学习方法:

    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通过观察图像归纳总结,自己评析解题对错,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数学表达能力。

    ②.分组讨论。

    高一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4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这是一节建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课。学生在此之前已学习了在直角坐标系内确定直线一条直线几何要素,已知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已知两点也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本节要求利用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建立直线方程,通过方程研究直线。

    2。解析:直线方程属于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是研究解析几何的开始。从整体来看,直线方程初步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实质用代数的知识研究几何问题。从集合与对应的角度构建了平面上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一对应关系,是学习解析几何的基础。对后续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的学习,无论是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从本节来看,学生对直线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熟悉是学生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直线,陌生是用解析几何的方法求直线的方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推导其它直线方程的基础,在直线方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掌握直线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的推导过程,并能根据条件熟练求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2。解析

    ①知道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代数含义是这个点的坐标和这条直线的斜率。知道建立直线方程就是将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用代数形式表示出来。

    ②理解建立直线点斜式方程就是用直线上任意一点与已知点这两个点的坐标表示斜率。

    ③经历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推导过程,体会直线和直线方程之间的.关系,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④在讨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应用条件与建立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中,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体会特殊与一般思想。

    ⑤在建立直线方程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比较中,体会两者区别与联系,特别是体会两者数形结合的区别,进一步体会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因此学生对研究直线的方程可能心存疑虑,产生疑虑的原因是学生初次接触到解析几何,不明确解析几何的实质,因此应跟学生讲请解析几何与函数的区别。

    2。学生能听懂建立直线的点斜式的过程,但可能会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因此还是要跟学生讲清坐标法的实质把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用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性质。

    3。由于学生没有学习曲线与方程,因此学生难以理解直线与直线的方程,甚至认为验证直线是方程的直线是多余的。这里让学生初步理解就行,随着后面教学的深入和反复渗透,学生会逐步理解的。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本节课可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教学。通过问题串,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通过纵向挖掘知识的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使学生的有效思维量加大,随着对新知识和方法产生有意注意,使能力与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方法。

    2、学法分析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仅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积累。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的过程。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通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推导,加深对用坐标求方程的理解;通过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理解一个点和方向可以确定一条直线;通过求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熟悉用待定系数法求的过程,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质的飞跃。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在直角坐标系内确定直线一条直线几何要素是什么?如何将这些几何要素代数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代数含义是这个点的坐标和这条直线的斜率。

    问题2:建立直线方程的实质是什么?

    [设计意图]建立直线方程就是将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用代数形式表示出来。也就是将直线上点的坐标满足的条件用方程表示出来。

    引例:若直线经过点,斜率为,点在直线上运动,那么点的坐标满足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经历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过程,初步了解求直线方程的步骤。

    问题2。1要得到坐标满足什么条件,就是找出与、斜率为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有何种关系?

    (过与两点的直线的斜率为)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确定直线的条件,体会动中找静。

    问题2。2如何将上述条件用代数形式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和体会用坐标表示确定直线的条件。

    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就是,即。

    问题2。3为什么说是满足条件的直线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直线与直线方程的关系。

    此时的坐标也满足此方程。所以当点在直线上运动时,其坐标满足。

    另外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也在直线上。

    所以我们得到经过点,斜率为的直线方程是。

    问题2。4:能否说方程是经过,斜率为的直线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直线(曲线)方程的完备性。尽管学生不可能深刻理解直线(曲线)方程的完备性,但在这里仍要渗透,为后因理解曲线方程的埋下伏笔。

    问题3:推广:已知一直线过一定点,且斜率为k,怎样求直线的方程?

    [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是归纳概括能力。

    问题4:直线上有无数个点,如何才能选取所有的点?以前学习中有没有类似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解析几何取点的方法。

    引导学生求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注:在求直线方程的过程中要说明直线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方程,也要说明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上,即方程的解与直线上的点的坐标是一一对应的。为以后学习曲线与方程打好基础。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到这一点就可以。不必做过多解释。

    问题5:从求直线方程的过程中,你知道了求几何图形的方程的步骤有哪些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解析几何求曲线方程的步骤。

    ①设点———用表示曲线上任一点的坐标;

    ②寻找条件————写出适合条件;

    ③列出方程————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

    ④化简———化方程为最简形式;

    ⑤证明————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例1分别求经过点,且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的方程,并画出直线。

    ⑴倾斜角

    ⑵斜率

    ⑶与轴平行;

    ⑷与轴平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直线的点斜式的使用条件,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作公式用,让学生熟练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并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使用条件。

    注:⑴应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条件是:①定点,②斜率存在,即直线的倾斜角。

    ⑵与的区别。后者表示过,且斜率为k的直线方程,而前者不包括。

    ⑶当直线的倾斜角时,直线的斜率,直线方程是。

    ⑷当直线的倾斜角时,此时不能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表示直线,直线方程是。

    练习:1。。

    2。已知直线的方程是,则直线的斜率为,倾斜角为,这条直线经过的一个已知点为。

    [设计意图]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逆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问题6:特别地,如果直线的斜率为,且与轴的交点坐标为(0,b),求直线的方程。

    [设计意图]由一般到特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引出截距的概念和直线斜截式方程。

    将斜率与定点代入点斜式直线方程可得:

    说明:我们把直线与y轴交点(0,b)的纵坐标b叫做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这个方程是由直线的斜率与它在y轴上的截距b确定,所以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注(1)截距可取任意实数,它不同于距离。直线在轴上截距的是。

    (2)斜截式方程中的k和b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3)斜截式方程的使用范围和斜截式一样。

    问题7: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类似。我们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你如何从直线方程的角度认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中k和b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直线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理解解析几何的实质。函数图像是以形助数,而解析几何是以数论形。

    练习:1。。

    2。直线的斜率为2,在轴上的截距为,求直线的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截距的含义。

    3。直线过点,它的斜率与直线的斜率相等,求直线的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斜截式方程的结构特征。

    4。已知直线过两点和,求直线的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合理选择直线方程的不同形式求直线方程,同时为下节学习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埋下伏笔。

    例2:已知直线,试讨论

    (1)与平行的条件是什么?

    (2)与重合的条件是什么?

    (3)与垂直的条件是什么?

    说明:①平行、重合、垂直都是几何上位置关系,如何用代数的数量关系来刻画。

    ②教学中从两个方面来说明,若两直线平行,则且反过来,若且,则两直线平行。

    ③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与之平行、垂直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练习:

    问题8: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要点:

    (1)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命名都是顾名思义的,要会加以区别。

    (2)两种形式的方程要在熟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总结:制定教学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优选: 学校体育教学计划范文4篇


    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篇一】

    转眼新的学期又到了,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己尽快入了角色。为了使教学过程中的体育课开展得有条有理,使学生创新的学习方式有所进展,为此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越上一个新台阶。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作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坚持“健康第一”的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期我将通过教学实践,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使得学生掌握应有的体育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技术水平。同时加强思想教育,确实完成教学任务。使得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授课的班级为初中七年级和九年级。作为刚刚步入新学习环境的七年级新生,由于他们来自各个校风不同、师资要求有异、体育风气有别、场地器材条件有差异的小学,这就自然形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深浅不一、基础不一、身体素质有差距等因素。另外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还不是很适应。感情丰富而强烈,表现为情绪波动性大、不稳定,不成熟。因此,在进行七年级的体育教学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统一认识,打好基础,使原来体育素质较较好的同学能树立新的拼搏目标,而对于体质较差的“困难户”能在新的环境下树立自信,发挥长处,增强体质。

    三、目的任务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3、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与具体措施

    授课时数根据我校校历安排和学校要求,本学年共讲16周,每周体育授课为3学时,共48学时。上课过程中,若因场地,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将临时调整。以基本体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时跑、立定跳远、铅球、身体素质训练、篮球比赛等。另外在上课过程中多做一些辅助性练习,如发展耐力速度的定时跑,定距离跑;发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台阶、免子跳等;多上速度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反复练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发挥。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调性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每次授课一个到二个主教材(如:跑步或;立定跳远)其余(如篮球、队列队形、身体素质)训练将作每次课的准备部分内容。

    每节课都争取有一个或两个小游戏。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我们教师在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的基础上,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通过从事适宜的运动,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增强体质,培养坚强的意志。

    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篇二)

    教材分析

    《立定跳远》该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体育课标三年级跳跃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基本掌握立定跳远这一基本内容。

    学情分析

    它是在跳跃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双腿跳的练习,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量的重要方法,主要是学生学会两腿用力等地跳起、脚跟着地、落地平稳的动作方法,并能熟练的进行跳跃。这部分的教学使学生的身体得到了全面的锻炼,身体的基本的活动能力得到了提高,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

    教学目标

    这一堂课所教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学社已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的完成教室布置的各项任务,结合本课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设一下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熟练掌握双脚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2)技能目标:

    通过小青蛙捉虫子的情景教学,使95%以上的学生够做出双腿起跳、双腿落地的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

    通过集体活动,使学生体验集体的学习兴趣,培养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摆臂与蹬地的配合、落得屈膝缓冲。

    2)抬腿收腹、摆臂与蹬地的配合。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我安排了兔子舞的教学活动。这个活动的设立,有助于学生从下课的兴奋状态转化到上课的注意力集中状态上来。

    (二)激励参与阶段

    这个阶段是本课的重点部分,在这个部分中,我安排了动物模仿操,小青蛙捉虫子的游戏,动物模仿操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复习各种动物的形态到重点模仿小青蛙的跳跃练习,激发了学生上课时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安排了游戏:小青蛙捉虫子的比赛。在比赛场地的设计上,我特地化了不同的路径合不同大小的的荷叶,不仅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跳跃能力的荷叶,并通过动脑筋,看谁先到达对岸。于是,我组织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语音的提示下,进行各种动物的模仿练习,紧接着在复习完小青蛙跳之后,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小组练习小青蛙捉虫子的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跳跃的细节动作,并随时做好学生跳跃动作的指导。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共同完成本课的比赛活动。同时是本课的重点得到解决,难点得到突破。

    (三)舒缓身心

    剧烈活动后,做好放松活动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根据运动学的特点,我选取了比较富有典型的校园舞蹈操《小白船》,引导学生慢慢将自己的呼吸调整均匀。在音乐的气氛中使身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过渡到比较安静的状态,使心跳逐渐缓慢下来,呼吸渐渐恢复正常。结束部分的小结,除教师要对本课进行讲评外,还要求学生个人参与,总结学习体会。最后,教室布置好课外练习作业,学生解散。

    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篇三)

    本学期,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结合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加强体育课改教研活动,努力施行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来强化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勤于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二、学生现状分析

    所任教的初中部学生年龄在14~17岁之间,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较快,男女差别较大,男生活泼好动,表现力强;女生趋于文静,不好活动。因此要因势利导,加强男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培养女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内容有:体育基础知识、三大球的基础知识、田径类、中考有关体育训练。

    目的任务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为初中的体育中考做准备)。

    2、抓好“两操”、“课外体育、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积极贯彻全民健身活动纲要。学校“两操”、“课外体育、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和“课外体育、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更要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所以各班要认真抓好广播操和武术操训练工作,要做到人人参与,师生共练。争创体育特色和大课间活动列全县前茅,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3、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田径的耐久跑与跳远。

    2、难点是耐久跑的呼吸,跳远的助跑与踏跳,双杠的向后转体180度等。

    五: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随着学生身体和年龄的增长,可多采用一些对抗性的游戏。

    2:初中生对抗性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

    3:因材施教,分组时采用男女分组或按身体素质分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六:本学期考核项目

    男:50米、1000米、掷实心球、跳绳、立定跳远、篮球、引体向上。

    女:50米、800米、立定跳远、掷实心球、跳绳、仰卧起坐。

    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篇四)

    一、田径:

    凡在20xx年秋季和20xx年春季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前六名和各中心学区田径运动会获得前三名,有培养前途的学生;

    二、游泳:

    凡在20xx年7月以后,在北京市和海淀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小学生游泳比赛中,获得各项前三名,有培养前途的学生。

    三、乒乓球:

    凡在20xx年7月至20xx年4月,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区级以上比赛中,获得个人前三名,有培养前途的学生。

    四、篮球

    A、凡在20xx年7月至20xx年4月,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市、区小学生篮球比赛中获得前三名,有培养前途的主力队员。

    B、虽未参加市、区行政部门组织的比赛,但爱好篮球运动,各项身体素质较好,经专项测试,有培养前途的学生。

    五、排球

    A、凡在20xx年7月至20xx年4月,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市、区小学生排球比赛中,获得前三名,有培养前途的主力队员。

    B、虽未参加市、区在行政部门组织的比赛,但爱好排球运动,各项身体素质较好,经专项测试,有培养前途的学生。

    六、足球

    A、凡在20xx年7月至20xx年4月,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市、区小学生足球比赛中获得前三名,有培养前途的主力队员。

    B、虽未参加市、区行政部门组织的比赛,但爱好足球运动,各项身体素质较好,经过专项测试,有培养前途的学生。

    七、手球

    身体素质较好,经专项测试,有培养前途的学生。

    八、棒垒球

    A、凡在20xx年7月至20xx年4月,在市、区行政部门组织的小学生棒垒球比赛中获得前三名,有培养前途的主力队员。

    B、虽未参加过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比赛,但爱好此项运动,各项身体素质较好,经专项测试,有培养前途的学生。

    九、艺术体操(健美操)

    A、凡在20xx年6月至20xx年3月,在市、区行政部门组织的小学生艺术体操(健美操)比赛中获得前三名或通过艺术体操、健美操。武术、竞技体操等级,有培养前途的学生。

    B、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较好,有音乐节奏感,具有一定表现能力,有培养前途的学生。

    十、武术

    A、通过武术二级以上,有培养前途的学生。

    B、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较好,经专业测试,有培养前途的学生。

    十一、跆拳道、拳击

    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较好,腿部力量较强,经专项测试,有培养前途的学生。

    十二、射箭

    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较好,臂部力量较强,经专项测试,有培养前途的学生。

    十三、水球

    熟练掌握两种以上游泳基本技术,上、下肢及腰部力量强,耐力素质好,经专项测试,有培养前途的学生。

    需要补充一句的是:如果孩子有体育特长,对有些学校会加分优惠,但如果去好学校的特长班就需要仔细考虑了,特长生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校在竞赛中拿成绩,学校对特长生的学习普遍不够重视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在平时正式开始教学前就可以先制定一个计划,以便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在制定数学教学计划时就需要先看看自己的情况。那么教学计划到底该怎么制定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篇一)

    一、学情分析:

    我们六三班有学生40人,男生有23人,女生有17人,自上学年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以来,每个学生都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平时学习中主动、努力,每组中的1、2号对5、6号的帮扶起了很大的作用,使这部分学困生在思维方法和技能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数学情感上,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共有8个单元。一单元分数乘法,二单元分数除法,三单元比,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四个单元所属领域是数与代数。四单元的圆所属领域是空间和图形。六单元的统计,七单元的可能性,八单元的百分数所属领域是统计与概率。美的奥秘,数学与生活,远离肥胖所属领域是综合应用。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有: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如何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和联系。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除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解决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4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众数、中位数,会求一组数的众数和中位数,会对一组数据作出合理的分析推理。

    6结合具体实例,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方案。

    (二) 数学思考目标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中,进步发展抽象概括推理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目标

    1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取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学会倾听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二、 教学措施:

    1整合学习内容,强化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及学科间的融合。

    2恰当确立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树立单元教学思想,在重点例题上下功夫。

    3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篇二)

    一、指导思想

    遵照市教研工作计划,以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为指导,立足课堂、革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学研修工作,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个人素养,努力服务于教研教学工作而努力。

    二、教研目标

    1、积极实践课改的新理念,新思路,围绕“有效性课堂教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积极探索,参与课题研究,配合学校做好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能够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

    三、教研措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多看教育教学专著,并认真做好笔记,努力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2、认真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平时要做到:用心备课、上课要有激情、及时撰写课后反思、精心设计作业、耐心辅导学生。

    3、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配合教导处做好每一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

    4、通过教师个人自学,网络学习的方法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扩展自己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

    5、积极主动地上好研讨课,认真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学研讨进课堂。

    6、虚心向同行教师们学习,争取多听课,取众人之长,弥补自己学科知识的不足,本学期听课绝不少于20节。

    7、认真撰写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争取有质有量。

    四、具体安排

    时间内容

    九月

    1、期初订一本教育杂志:《小学数学教师》。

    2、制定本学期教学教研计划。

    3、研究教材中的疑难问题。

    4、听6节课,并认真写好评课。

    十月

    1、读一本教育专著,认真做好读书笔记(4000字)。

    2、主讲公开课《解简易方程》,并及时反思。

    3、继续听6节课,并认真写好评课。

    十一月

    1、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与研究。

    2、撰写优质论文,优质博文优质教学反思。

    3、继续听6节课,并认真写好评课。

    十二月

    1、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2、个人研修经验,体会交流。

    3、继续读教育专著,杂志,做好读书笔记(4000字)。

    4、继续听6节课,并认真写好评课。

    元月

    1、继续听2节课,并认真写好评课。

    2、拟定期末复习计划。

    3、做好学期工作总结。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篇三)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了搞好本期工作,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素质教育:

    我注重推行素质教育,坚决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三、教研工作: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 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四、出勤: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八条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五、教学常规: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抓关键,突重点,排疑点,讲求教法,渗透学法,既教书更育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课堂上语言准确简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听、写、读等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

    六、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素质,能自觉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篇四)

    一、学情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现有学生36人,三年级学生已有两年数学学习经历,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数与代数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交流和操作过程中感受并认识对称现象,能找出并判断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通过推想和对熟悉事物的讨论,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5、结合现实素材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

    6、指出并能测量图形的.周长,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7、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能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

    8、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会进行一些有关质量的简单计算。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最新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范文优选1940字】相关推荐
    热!高一地理教学计划安排汇总1020字

    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计划:一、教学基本情况本学期高一学习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按课标要求,学校每周安排二课时,内容多时间紧,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成为一大难题。现在把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作如下设计:二、学科教学具体措...

    小学新学期语文老师课堂减负计划 【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依旧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此外在平时教学时还需要制定一个教学计划,可以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比较好呢?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新学期语文老师课堂减负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