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函的课件
  • 函的课件

    发表时间:2023-05-20

    函的课件。

    深入了解“函的课件”并理解它的背景,接下来请阅读。每位老师在授课之前都会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这就需要老师要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方式,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函的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让学生初步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1、故事大王--继续讲述故事《宙斯与诸神》,学生听后进行互动评价。

    2、导入新课:故事大王给我们生动、具体、淋漓尽致地讲述了《宙斯与诸神》的故事,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现在,让我们继续走进今天的阅读主题--希腊神话。(板书课题:希腊神话)

    1、引导阅读时解决生字的方法:

    师:在读故事的时候,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师提示:老师也有一种方法,有时不认识的字跳过去,也不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1)学生从两篇文章中自选一个故事快速阅读,注意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闯关竞答:读同一篇文章的学生形成一队,两队各选出一名队长进行闯关;教师把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设计成10道判断题,让队长现场答题进行比赛。

    (3)小结比赛结果:

    根据比赛结果奖励“☆”,过关者奖励“☆☆☆”。

    师小结:同学们都能顺利地闯关,说明你们读书时非常认真。

    (1)学生默读故事,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喜欢?

    (2)小组交流:

    (4)小结两队比赛的结果。

    两队汇报自己读了故事后的'感受或收获,教师小结比赛结果。

    5、师生总结阅读方法:

    在刚才的闯关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三种读书方法:一是快速浏览,想一想知道了什么;二是品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三是谈谈读故事的收获或受到的启发。

    1、用以上的阅读方法,学生阅读同桌搜集的希腊神话。

    2、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1、评选“读书大王”

    师:本节课中,你觉得哪些同学表现得好,能评为今天的“读书大王”?

    学生推荐评选,教师颁发“读书大王”证书。

    2、名言激励:

    师:老师想对这些“读书大王”说一句话,可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你们能来帮助我吗?

    3、课堂总结:看着你们的高兴劲儿,老师也感到非常的高兴。希望同学们能多读书,读好书,真正走进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

    板书设计:

    函的课件【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函的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母的认读和比较,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认读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偏旁、生字、词语。

    3.抄写句子,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4.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和音节的拼读,巩固汉语拼音,提高拼读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偏旁、汉字、词语。

    2、提要求:学习练习,我们必须搞清每一道习题的要求,开动脑筋,把学过的知识更好地复习巩固。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一比、二读。

    2、自由轻声读,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字母的形状很像)。

    3、用卡片出示每一组字母,让学生认读并区分每一组有什么不同。

    4、复习顺口溜,帮助区分。

    5、开火车认读――指名上来拿老师发音卡片。

    1、读题,明确要求。

    2、卡片出示偏旁,认读复习偏旁的名称,也包括本单元的小字头和目字底。

    3、学生独立写,校对。

    注意“力字旁”错答成“劳”,“劳”是“草字头”。

    1、组字开花游戏。

    花蕊内写“果”和“学”,比比哪组的花瓣多。

    2、卡片出示第3题的词语,认读并想想词意。重点说说哪些是水果?

    3、任意挑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4、指导在作业本上抄写词语。

    5、讲清要求:看一个字再写一个,不要看一笔写一笔。看谁的字写得最漂亮。

    教学目标:

    1.抄写句子,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2.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指名读句子,一齐读一读。

    2、两个句子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再读句子,分别说说句子中有哪几个词?

    4、补充练习:出示有关插图,用“什么时候,淮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说。

    5、指导抄写句子:抄写时不要看一个字抄一个字,要以词为单位来抄,标点符号也要抄上。抄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添字漏字。

    1、看图说说图上的动物,用“这是……那是……”句式指点着进行说话训练。

    随机出示动物的名称。

    2、中上生指点两种以上动物,进行连贯说话,用上“有……还有……”的句式进行说话。

    3、分别说一说羊、狗。鸭、公鸡。母鸡。小鸡是怎么叫的?

    指名后,示范说:羊“miē miē miē”地叫或“miē miē miē”是羊在叫。依次说。

    4、自己拼读旁边的音节,用线连起来。

    5、听动物叫声的录音,说说是什么动物在叫。

    6、把动物和它们的叫声连起来读一读。

    7、你知道其他动物是怎么叫的吗?

    函的课件【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的教学内容学生对物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中学生进行了不少的有关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公式的理解和有关单位的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时间,路程,速度的概念。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公式,v=s/t的物理意义和使用方法。

    本届九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但后进生面大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关注他们教学过程中要从易到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活动。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

    3v=s/t的理解和具体应用。

    难点:

    1、速度单位的换算。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说教学过程

    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故事激趣------观察比较------形成概念-----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归纳总结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运动的视频资料。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发现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播放了自已录制的我校运动会的100m和3000m视频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分析学生的运动情况,他们的运动情况都一样吗?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视频中的物体都在运动,有的运动得快,有的运动得慢。然后,引出新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样,利用视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的实例分析入手,来引出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易于学生轻松的融入到课堂气氛中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故事激趣,观察比较,形成概念。

    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龟兔赛跑。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开始阶段谁跑的比较快?判断依据是什么?最后裁判认为谁跑的比较快?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以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上的气氛,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并互相讨论,充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分析、比较、讨论中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并能描述所观察现象有什么主要特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学生从交流讨论中找到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开始阶段兔子跑得快,是因为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跑的路程长。最后裁判认为乌龟赢得比赛,是因为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路程相同而乌龟花的时间少。

    据此,对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进行总结并提出新问题:若路程、时间均不相同时,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这样,采用边观察、边引导分析,层层设疑,步步深入的方法组织教学,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看"、"想"、"说"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物理教育的教学目标。

    展示问题: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3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激疑启思,采用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通过演练得出:可以比较他们在1秒内或1分钟内通过的路程,由此引出什么是单位时间,得出并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这样逐步的建立起速度的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慢慢的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后进生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后进生反应慢些老师要理解他们,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多表扬他们的进步。增强学生求欲望。

    根据速度的定义直接得出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以及它们的符号含义,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在讲解单位换算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来逐步的推导出米/秒与千米/小时之间的换算关系,使学生慢慢的领会和理解单位之间是如何换算的,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物理注重的是理解,要学会理解的记忆,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

    利用多媒体展示例题:

    例题1:学校的校运会女子100米短跑记录是13.5s,请运用知识计算出运动员百米短跑的速度。

    解:v=S/t=100m/13s=7.61m/s

    答:运动员百米短跑的速度为7.61m/s

    例题2:例题:保靖至吉首的路程为100Km,一辆汽车从保靖县开往吉首,这辆汽车的速度是40Km/h,几小时后可以到达吉首?

    已知:S=100Km,v=40km/h

    求:t

    解:根据公式v=s/t得

    t=s/v

    =100km/40km/h

    =2、5h

    答:这辆汽车2、5小时后可以到达吉首。

    例题3:例题:2006月7月12日,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洛桑田径黄金联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由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110米跨栏世界纪录,则这项记录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正在行驶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0km/h,哪一个速度比较大?

    解:

    利用公式v=S/t计算出刘翔的速度为

    v1=S/t=110m/12.88s=8.54m/s

    摩托车的速度为

    v2=30km/h=30/3.6m/s=8.3m/sv1>v2

    所以,刘翔的速度比摩托车的大。

    第一道题是公式v=s/t的直接应用,这道题比较简单易懂,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做出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二道题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写的,目的是懂得公式如何变形,学会变形公式的应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第三道题涉及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难度稍大一点,后进生对这题是难了点,教师要多讲,多让学生提问让学生弄清这题。目的是让学生领会速度的物理意义。

    通过这三道习题的讲解,让学生养成先分析题意,再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在做计算时要写,已知,求,解,答四步。

    匀速直线运动的引入: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因为它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我们有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简化物理问题,会近似的把一些运动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老师简单介绍变速运动、平均速度,使学生注意区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

    4、归纳总结

    最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养成先学习后总结的良好习惯,并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就应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就决定了物理概念的教学,要重视直观性,即以直观为基础来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比较来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觉认识,再结合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形成概念。

    观察实验讨论、对比归纳、练习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分析点拨和帮助下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为主,老师的提问分析为辅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循序渐进的归纳出速度的概念。

    首先,多媒体课件能较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观察,分析现象。更能方便的进行对比、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练。通过练习,来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再次,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加深对速度的物理意义的领会。

    函的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居室装饰资料,认识居室装饰的特色

    2、通过分析和评述,认识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色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八年级下美术第二单元活动一教案。

    3、结合实际,通过分析和评述提高审美实践能力。

    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

    能够认识和体会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学习难点:

    能够提高审美实践能力。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讨论

    教学用具教具准备:课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导阶段

    1、介绍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展示多种居室装饰设计作品。应尽可能选择居室类型(如书房或学生房)相同,但表现方法不同的居室设计作品。以便进行类比和分析。2、重点介绍居室装饰设计的特点空间对装饰设计的影响。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进行有目的的欣赏和分析活动。

    3、重点介绍居室装饰设计的人文特色对装饰设计的影响。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能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评述活动。

    (二)发展阶段

    1、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特定空间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的提供几种不同的居室空间,或由同学们画出自己的居室空间草图供同学们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

    2、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人文特点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的提供不同身份人物的居室图片,或由同学们给出自己的居室图片供同学们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函的课件【篇6】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买文具》教学设计 、课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3、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认一认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等、笔、橡皮、尺、练习本等若干。每人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内容:

    一、欣赏世界各国的钱币

    今天,老师先请小朋友来欣赏世界各国的钱币。

    (光盘:世界各国的.钱币)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许多国家的钱币,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人民币)

    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看光盘)

    二、新授:

    (一)认识人民币。

    1、出示所有面值的人民币图。(光盘)

    师: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

    请小朋友结合每组中自己带的人民币,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他们的,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

    2、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每一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我们将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再请同学上来介绍给全班小朋友来认识。

    (学生在小组中利用实物分类)

    3、指名学生上来按自己分类的方法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

    (学生大致有两种分法:A:分成硬币和纸币两类;B:按元、角、分分类。)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揭示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4、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呢?(看光盘)

    5、看看屏幕上展示的人民币,按每种面值一张来计算,这些人民币共有几元几角几分?(让学生算一算)

    6、观察硬币的另一面,你看到了什么图案?(国徽)

    我们要象热爱自己的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不要随意损坏它。

    三、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也要用带来的钱来买东西,(课件出示买文具主题图)

    这些文具是同学们学习时的好帮手,我们要爱护它们。谁能给大家介绍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在下面的活动中,同学们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文具。

    揭示课题:买文具(板书)

    (一)、友情提示(课件出示)

    1、每个小组推荐1名成员当售货员,其余成员当顾客;

    2、每个顾客用带来的钱买文具,每人只买1件;

    3、当顾客的同学要先思考打算买什么东西?注意看清所要买的东西的价钱?再思考怎样付钱;

    4、当售货员的同学要注意各种东西的价钱?要注意收顾客多少钱,思考怎样找钱;

    5、购物时要文明购物,做个遵守秩序的顾客。

    师:我们要文明购物,应该怎么做?(排好队)

    师再强调要求,活动时顾客要与售货员对话交流。

    (二)、活动开始

    (三)、反馈、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老师想知道你们“买了什么东西,这东西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

    师:请我们的顾客来说一说“买了什么东西,这东西多少钱?是怎样付钱的?”

    学生汇报

    (1)、探索1角=10分

    生1:我买一块橡皮擦1角,付了1张1角。

    师:有谁跟他买的一样吗?但付钱方法不一样的吗?

    生2:我付了一张5角的,找回4角。

    生3:我付了一张1元的,找回9角。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真好,如果老师想用1分、2分、5分的硬币来付钱,可以怎样付钱呢?

    生1:2个5分。

    生2:10个1分。

    生3:5个2分。

    生4:1个5分和5个1分。

    生5:1个5分、1个2分和3个1分。

    (师给合板书加法算式)

    5分+5分

    1分+1分+1分+1分+1分+1分+1分+1分+1分+1分

    2分+2分+2分+2分+2分

    5分+1分+1分+1分+1分+1分

    5分+2分+1分+1分+1分

    ……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都是10分,也就是1角。

    师:1角=10分(板书)(课件演示)

    师:这就是元、角、分的关系。

    (2)、探索1元=10角

    生1:我买了一枝钢笔1元,付了1张1元。

    师:还有没有同学也是买钢笔的,但付钱方法不一样的吗?

    生2:我付了1张2元,找回1元。

    生3:我付了1张5元,找回4元。

    生4:10张1角。

    生5:5张2角。

    生6:1张5角、2张2角和1张1角。

    生7:2张5角。

    (师给合学生回答板书加法算式)

    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

    2角+2角+2角+2角+2角

    5角+2角+2角+1角

    5角+5角

    ……

    师:观察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都是10角,也就是1元。

    师:1元=10角(板书)(课件演示)

    (3)、找零钱

    师:有没有人买尺子?一把尺子多少钱?(8角)你是怎样付钱的?

    生1:1张5角3张1角。

    师:还有同学也是买尺子的?还有不同的付钱方法吗?

    生2:给售货员1元,应找回2角。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1元=10角,一把尺子8角,10角—8角=2角。

    生3:我付了一张2元的,找回1元2角。

    师:请小组售货员说说是怎样找钱的?

    生4:因为2元=20角,一把尺子8角,20角—8角=12角,12角就是1元2角。

    师:同学们都学得很好。

    (4)、补差价

    师:有没有人用1元买1个削铅笔刀。(1元2角)

    生:没有,因为钱不够,还差2角。

    师:那应该怎么办呢?

    生:再拿2角,凑成1元2角就够了。

    (5)1元钱还可以买什么文具?

    师:老师也想参加你们的活动,我想用1元钱给我的孩子买“1块橡皮、2支铅笔和1本练习本”大家说可以吗?(课件出示)

    生:不可以,钱不够。

    师:为什么?

    生:买2支铅笔就要1元钱。

    师:那老师就买点别的东西,大家帮老师想想办法,用1元钱我能买哪些学习用品?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汇报)

    生1:我买了10个橡皮擦,刚好1元。

    生2:我买了2本练习本,1个橡皮擦,1枝铅笔。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2:我是这样算的:2角+2角+1角+5角=10角,也就是1元。

    生3:我买一把尺子和一本练习本刚好1元。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3:我是这样算的:8角+2角=10角,10角=1元。

    ……

    四、总结

    师:同学们真棒,不但会购买小件物品,我们还要爱护人民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希望你们以后都能成为理财小能手。(对学生品德教育)

    函的课件【篇7】

    教学目标 :

    1、能区别并正确读出前后鼻韵母,能给多音字冲、宁、担、背按读音组词;能写出盼头、精心的近义词;能区别建与键的字形、字义和用法。

    2、能仿照例子把句子写具体;能给课文有关人物说的话加上冒号和引号。

    3、能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1、指导学生比较上下两行注音的`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异同。

    2、让学生先上下行对应一组一组地练习拼读,体会前后鼻音的不同读法,再分上下行归类拼读,强化前后鼻韵母的不同。

    3、把词语打乱,让学生独立辨析,正确读出。

    1、学生独立完成。

    1、读一读。

    2、抄一抄。

    1、复习有关冒号、引号的知识,知道它们的使用方法。

    2、独立完成。

    1、学习例句,说说第一、二句有什么不同。

    2、学习后两句,说说可以在哪些地方加上修饰语。

    1、读一读各句。

    2、想一想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

    3、排一排。

    4、再次读一读。

    函的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形态变化的特点。

    2.帮助学生会认“寿、秒、恍”等生字,会写“霞、紫、寿”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么描写火烧云形状、色彩变化的。

    2、领悟事物动态变化的描写方式。

    难点:1、唤起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感情。

    2、掌握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对某一事物展开想象,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1. 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火烧云图片,学生欣赏。

    2.火烧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红彤彤、多姿多彩.....)

    3.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积累关于颜色的词语.

    a:正音:一模一样(mu)

    b:结合图片理解颜色的词语:葡萄灰,梨黄茄子等等

    2、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a:在你的阅读中火烧云都有什么特点?(生:色彩多形态变化丰富)

    b:课文主要写的是火烧云色彩和形态的什么?(生:变化)

    3、 朗读课文,体会火烧云的变化

    3、 精读课文,品味变化

    1、 学习活动一:找到最能体现火烧云色彩变化的词语填在气泡图内。引出“动态变化”描写方法

    2、 学习活动二:先默读文章4-6自然段,找出体现火烧云形态变化的词语,再填入气泡图

    分析里面的关键词表达(起来、跑着跑着模糊等)

    4、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延伸各种类型的“变化”

    1、学习活动三:选择你喜欢的变化方式对雁荡山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段。

    板书:

    站起来、大起来、伸开、模糊、跑、跑着跑着、一转眼、找不着

    形态

    色彩

    动态变化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函的课件【篇9】

    第一课时《抽屉原理》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若干根小棒,4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组织学生做“抢椅子”游戏( 请3位同学上来,摆开2条椅子),并宣布游戏规则。

    师:象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一)出示例1:4枝铅笔,3个文具盒。

    1、观察猜测

    猜猜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会存在什么样的结果?

    2、自主探究

    (1)提出猜想:“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2)小组合作操作验证:请拿出铅笔和文具盒小组合作摆一摆、放一放。

    (3)交流讨论,汇报。可能如下:

    第一种:枚举法。

    用实物摆一摆,把所有的摆放结果都罗列出来。

    第二种:假设法。

    如果每个文具盒中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枝同一个文具盒。

    第三种:数的分解。

    把4分解成三个数,共有四种情况,(4,0,0)、(3,1,0)、(2,2,0)、(2,1,1),每一种结果的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不小于2的。

    (4)、比较优化。

    请学生继续思考:如果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结果是否一样呢?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盒子里呢?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师:为什么不采用枚举法来验证呢?

    数据较小时可以采用枚举法,也可用假设法直接思考,而当数据较大时,用假设法思考比较简单。

    3、引导发现

    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盒子的数量多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二)出示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几本书? 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

    1、学生尝试自已探究。

    2、交流探究的结果,可能如下:

    1)枚举法。

    共有3种情况。在任何一种结果中,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2)假设法。

    把5本书“平均分成2份”,5÷2=2…1,如果每个抽屉放进2本书,还剩下1本。把剩下的这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该抽屉里就有3本书了。

    由此可见,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同样,7÷2=3…1把7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书。

    9÷2=4…1把9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5本书。

    3、观察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4、介绍原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这一发现,在数学里被称之为“抽屉原理”,也叫做“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狄利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它来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呢。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完成教材第72页 “做一做”第1题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第二课时 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掌握抽屉原理,掌握抽屉原理的反向求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2.找到抽屉原理问题中被分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女孩正要从抽屉里拿袜子。抽屉里有黑白两种颜色的袜子各10双。突然停电了。小女孩至少摸出多少只袜子,才能保证拿出相同颜色的袜子?

    学生思考、发言。

    师: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能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二、活动探究、深入了解:

    (一)出示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1、学生提出猜想。

    2、用预先准备的学具,小组合作交流。4、小组反馈,师相机板书:

    3、得出结论:把颜色看作抽屉。

    有两种颜色,只要摸出的球比他们的颜色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研究规律

    师:如果盒子里有蓝、红、黄球各6个,从盒子里摸出两个同色的球,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分小组讨论后汇报。

    再出示做一做第2题,汇报后得出:问题结论只与球的颜色种数也就是抽屉数有关。

    小结:确定什么是抽屉什么是物体是解决抽屉问题的关键。

    三、巩固训练,促进内化

    1、做一做

    2、解决课前有趣的问题

    3、有红色、白色、黑色的筷子各10根混放在一起,让你闭上眼睛去摸,

    (1)你至少要摸出几根才敢保证有两根筷子是同色的?

    (2)至少拿几根,才能保证有两双同色的筷子?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第三课时 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巩固比例知识、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1、(屏幕显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学生说说对这则广告的理解。引出课题。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呢?

    二、问题讨论,明白道理

    1、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畅谈有关水的认识。

    2、课件展示相关资料,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状况。

    3、交流感想,强化体验。

    三、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师: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师:课前我请同学们做了一个漏水试验,我们一起来看看试验结果吧!

    1、小组交流、展示成果。(一分钟大约滴水50毫升)

    2、计算统计,交流感想。

    师:根据上面的滴水速度,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一个漏水水龙头漏水情况统计表

    时间 1分钟 1小时 24小时 1年

    水量(升)

    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1立方米约重1吨)

    3、评价家庭用水状况,提出节水建议。

    4、(课件出示)小明刷牙时不间断放水30秒,用水约6升。小刚用口杯接水刷牙,需要3口杯水,每杯用水约0.2升。

    A、小明一次刷牙的用水量相当于小刚多少次刷牙的用水量?

    B、采用节水刷牙的方式,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按每人每日刷牙两次算,那么每月(30天计算)可节水多少升?

    C、节约的这些水,如果以一户三人,每户月均用水量为8吨计算,够你家用几天?

    (独立分析计算、汇报计算结果,交流想法)

    四、解决问题,提出方案

    分组讨论一下节约用水的措施。

    1、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节水片段。

    2、出示节水倡议,生齐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

    【函的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