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如梦课件
  • 如梦课件

    发表时间:2023-05-06

    如梦课件。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 课堂上的学生反应是衡量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我们非常用心地为您推荐一篇“如梦课件”的文章,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

    如梦课件(篇1)

    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展开想象,绘出文字的画面,倾听文字的声音,品尝文字的味道,并初步学会对诗词的品读、吟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2.有感情地吟诵词。

    3.初步了解词的特点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抓住字词,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重温李清照《夏日绝句》,引出李清照其人。

    2.揭示今天所要讲的内容《如梦令》。

    二、话题引入,初读感知。

    1.词的名字叫词牌名,也叫长短句。

    2.既然是歌词的曲调,就该有节奏,请同学们划出词的节奏。

    3.指名读,正音:兴、藕

    三、“胖”读全词,古文今译

    1.根据注释,说说读懂了哪个词或哪一句?

    2. 交流:

    (1)不知不觉中把词读胖了,写下来就是一篇篇幅长的文章。

    (2)才33字,描绘了词人与朋友一次郊游的经历,体会词的特点:凝练含蓄。

    四、“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1.整首词可以读成一个字,可以读成哪个字?

    2.讨论:风景很美,再加上词人喝了酒,所以就沉醉了,才有了下边的情景。整首词可以读成“醉”字。

    五、在多层“醉态”中歌唱少年情怀

    1.“醉”态一:醺醺沉醉,忘记了回家

    出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溪亭日暮

    ⑴想象是怎样的一幅景象?你看到了什么?

    傍晚,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亭子,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真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⑵出示图片: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看到这样的景色,他们会干些什么?

    ⑶古人喜欢饮酒,好朋友在一起,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而且,酒能助兴,使人诗兴大发,历史上,曾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李清照尽管是个女子,但她也爱饮酒,在她的许多词里都写到了酒。这一次也不例外,从哪儿看出来?醉得怎样?美美地醉一回!读。

    (4)朗读:读出浓浓的醉意。

    (5)仅仅沉醉于酒吗?还有什么也醉人呢?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喝着喝着,竟忘记了回家。

    2.“醉”态二:醺醺沉醉,找不到回家路

    出示: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藕花深处

    ⑴你又看到了什么?

    ⑵出示图片:多美的荷叶荷花,但此时已是傍晚,一切显得朦朦胧胧。来到这样的地方,词人又一次沉醉了。

    ⑶朗读。

    3.“醉”态三:醺醺沉醉,不找回家路

    出示: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一滩鸥鹭

    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鸥鹭群飞图片:多么壮观的场面啊!

    ⑵你又听到了什么?从哪个词中听到的?

    争渡:醉了,活泼的天性,大声的笑啊叫啊,那是多么欢快热闹的场面啊!

    ⑶“惊”字除了讲惊起鸥鹭,你还读出了什么意思?

    这真是“鸟惊人也惊”啊!带给大家的一个惊喜,使他们陶醉在这意外的大自然的壮观中,忘记了找回家路。

    ⑷朗读。

    4.小结:你感受到这是一次怎样的郊游活动?让少女李清照沉醉的不仅仅是美酒,还有美景。

    七、拓展

    出示MV文件《如梦令》,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

    如梦课件(篇2)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与丈夫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词人展转于杭州,越州(今绍兴),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但她一直关心国家大事,也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

    李清照擅长写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其词的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的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的深沉伤感,她的词对女性内心世界的严肃而深刻的描绘,于委婉细腻中一洗以往词作的妩媚不实的气氛,给词坛带来清高的意趣,淡远的情怀,空》,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二.词文赏析:

    1.“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疏”字应解为“疏狂”,侧重于“狂”字。

    2.结合杜甫《三绝句》诗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么?

    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3.尽管饮酒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院中的海棠经过一夜的狂风骤雨,现在怎么样了。

    4.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5.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却道”有丰富的内涵,请同学们说说看。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

    你哪里懂得,娇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7.“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

    “绿” 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8.词人为什么这么惜花?

    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三.板书设计:

    雨疏风骤→借酒消愁→怕见落花→绿肥红瘦。

    如梦令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把握这首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2、对词中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主学词,解读文句,理解司的意思。

    教学难点:

    对词中描写的意境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李清照的生平资料、词的配乐朗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词也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女词人----李清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词。板书课题:如梦令

    学生齐读课题。

    师:学习这首词的时候,我们要开动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去听,用嘴吟诵,用脑思考,用心想象。

    二、读中渲染,理解词意

    1、出示课件,听配乐朗诵。

    师:这首词听起来非常具有舒缓委婉的音韵美,一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二是因为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

    学生倾听,初步感知内容。

    2、学生自由读词,把字音读准,把词读正确、流利。

    3、检测初读情况。

    师:“兴”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成“xìng”。同桌之间讨论一下为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兴”在词中的意思为“兴致,情趣”,所以应读成“xìng”)

    指名诵读,师生评议。

    全班齐读。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学生借助注释自己学词,理解词的意思。

    (2)小组内交流能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5、指名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师:读诗词时我们不能光理解意思,还要感受诗句描写的情景。这是一首非常美的词,需要我们好好的品味。同学们,你们能从中读出哪些画面?(板书: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1、画面一:“溪亭日暮”

    (1)指名读第一、二句。

    (2)“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黄昏情景)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想象的画面。指名读这两句。

    (3)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候,词人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呢?

    (4)这首词是词人当天写的吗?(生:从“常记”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生:这件事非常有趣,值得回味。)(板书:常记)

    小结:这首词构思巧妙。从“沉醉”一语可以看出,女词人和游伴们在溪边的亭子里曾举行过一次时间不短的郊宴,一边说笑、行酒令,一边喝酒,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直至夕阳在山才匆忙上船。请再次深情朗读第一、二句。

    2、画面二:“藕花深处”

    (1)说说你对“藕花深处”的理解?

    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词中描写的是春末夏初时节,荷叶茂密,荷花绽放,香气四溢的景色。(师引导学生想象)

    (2)讨论:为什么词人和同伴们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沉醉”)还有别的原因没有?(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边的亭子,可见周围是水乡,水路纵横。)

    (3)深情诵读第三、四句。

    3、画面三:“一滩鸥鹭”

    (1)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既然误入,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不行,已是“日暮”时分。)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从“惊起一滩欧鹭”可以想见浆声、水声和少女们的笑语喧哗声一时并作,酒意也消失了。)

    (2)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朗读这几句。

    4、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让词人觉得非常有趣,值得回味的事的经过。

    四、了解词人,深入体会

    1、说说你对李清照的了解。

    指名说。(课件出示李清照的生平资料)

    师: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早期作品,格调清新而又明快,从中可以看出女词人早年曾经有过的幸福的生活。可是,到她43岁这一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她逃难到了江南;不久,丈夫赵明诚又病故。随着生活境遇的变化,她的词也显得悲凄起来。

    2、课件出示李清照《如梦令》的另外一首: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两首词的时间、地点、景物、人物都不同,心境也不同。虽然都“醉”,课文这一首因美景、心情陶醉,后一首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而“常记溪亭日暮”之情景,是追忆美好的青春时光。(板书:美好的青春时光)

    学生对比朗读,读出感情。

    板书: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溪亭日暮

    常记 藕花深处 美好的青春时光

    一滩鸥鹭

    如梦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有感情地吟诵词,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体会词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以“沉醉”为切入点,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体会李清照的词作特色。

    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再用比较的方法,提供另外一首李清照的词作,了解词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风格。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适当加以指导,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2、说说你了解的李清照的相关情况。

    补充:古代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却被称为“一代词宗”,词史地位好比诗中李白。我们今天要学的《如梦令》(板书齐读),就是她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写的。

    4、同时呈现诗与词:轻轻地读,你发现词与诗在表现形式上哪儿不一样?

    词起与唐,盛于宋。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每一句的字数、节拍,包括演唱的旋律都是靠词牌来规定。这里的词牌就是(如梦令)。很多词没有题目,我们往往用第一句来当它的题目。所以这首词的题目也可以叫(常记溪亭日暮)数数它有几行?

    (6)再数数每一行有几个字(教师手势引导,学生读一行报一行数字665646)?所有的如梦令,都是这样的结构。

    引读,男生读《夏日绝句》;女生读《如梦令》,(节奏要特别有变化:平长仄短)。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3、默读思考,圈画出不懂的词语,想一想词的大意。

    5、明确词语解释,先想一想这首词的大概意思,然后再自己说一说。 全词的大意:

    经常回忆起在溪边凉亭游玩饮宴的情景,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别不出来了。一直到兴致完了,天已经黑了,才掉转船头回去。结果却搞错了方向,船行到了藕花深处。

    奋力地划啊,奋力地划啊,把栖息在沙洲上的水鸟惊得全都飞起来了。

    1、请大家细细读几遍完成以下的问题。

    (2)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3)为什么会误入?

    (4)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

    词中强调喝酒的地点是(溪亭),所以要读重音。

    词中强调喝酒的`时间是(日暮),所以要读重音。

    词中强调喝酒后的状态是(沉醉),所以要读重音。

    师强调:读重音不是单纯的加重读音,而是用它把前后的词语意思都凝聚起来 (个人读,齐读)

    4、作者喝着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醉到哪种程度呢?

    5、让作者沉醉的仅仅是酒吗?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中告诉了你答案。 默读在词中找一找,想一想,批注一下

    (视觉上,余霞、荷叶、荷花、鸥鹭。关注色彩:绿、红、白、金黄 )

    (听觉上,你的耳边萦绕着(鸥鹭扑棱声、鸣叫声;水声,惊叫声、划桨声) (嗅觉上,深深地闻一闻,沁入心脾的荷花淡淡的清香)

    作者喝着美酒,欣赏着美景,心底弥漫着一种什么情绪?(欢乐的,轻松的,愉悦的,美好的,沉醉的

    美酒加美景,给了她美好的心情,这种心情,让我们读着 ,看着,也跟着陶醉了。(板书:美好的心情)

    7、再读,感悟词人不仅“沉醉”于酒,“沉醉”于“景”,还“沉醉”于“情”。

    如梦课件(篇4)

    课前谈话:

    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我们一起来背背古诗,老师说题,你们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

    ——这两首词都表达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但又有不同,读这两首诗,我们分别能读出哪一个字?(“喜”“悲”),一个字就概括了整首诗的情感,这就是“诗眼”。找诗眼,是阅读理解古诗词的一种方法。

    再背首词: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读出哪个字?“醉”——自己能找到,真好!真是“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能举一反三就是一种读书本领。一个“醉”字,写出饱经战乱的辛弃疾对安定恬静的和平生活的向往。

    【机动:当然,有时可能是一两个句子写出诗情,如:《观书有感》,背,“为有源头活水来”;

    换种形式,背背写梅花的诗或句:写梅花的,写荷花的,写春雨的……】

    一、导入:

    同学们,在诗词创作的王国中,男诗人、词人尤多,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都蜚声诗坛词坛,而宋朝出了一位女词人,极为有名,极富才华,她就是南宋词人——李清照(出示图)。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李清照写的词,(出示整首词)。

    根据你对词的了解,你觉得“如梦令”是?(词牌名),词可以配乐歌唱,词牌名决定了这首词的曲调;一般题目概括词的内容,这首词的题目?(没有题目),一般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来作为题目。这首词很短小,数数,整首词共——33个字,也没有上下阕之分,是一首小令。这首小令记述的是李清照少女时代一次郊游经历的经历。

    二、初读,了解词意。

    1.诗词是要诵读的,(板书:读)请大家自由练习朗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指名读(相机正音:兴 藕 争,板书生字“藕”,适当指导字形,理解“藕花”即为“荷花”。)

    2.在读准确的基础上,相机指导学生读出应有的停顿。(停顿,不仅好听,抑扬顿挫,而且给自己、给别人想象的空间)

    3.词读准确也读通顺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边读边想,读懂意思,请你再轻声读这首词,想想词的意思,看看能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有不清楚的地方和同桌商量一下。

    学生准备,教师巡视。请同学交流:谁来说说,你读懂的内容,一个词语、一句话或整首词都可以。

    相机帮助理解以下词语:

    常记:常常记得; 溪亭:小溪边的亭子。

    沉醉:陶醉美景;也可解作畅饮美酒而醉(师适时补充:古代文人爱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李清照虽是女子,却也有男儿的豪爽,爱喝酒。此刻与友人喝酒尽兴,有点醉意了)。

    兴尽:即尽兴,兴致得到满足,玩得很尽兴。

    不知归路:不晓得回家的路;也解作不愿踏上回家路。

    误:迷路。 藕花深处:荷花开得最茂盛密集的地方。

    争渡:用力划船。 惊:惊动。

    (时常记得那一次在溪亭游玩,一直玩到傍晚,玩得很尽兴才划船回家。由于天色已晚(或许是酒喝多了),不知不觉竟迷路了,划到荷花深处,我们拼命划呀划呀,突然,河滩上一群群鸥鹭受到惊吓飞上天空。)

    4.(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凝练):这首词追忆的是她少年时代一次郊游的经历。刚才我们讲了这首词的意思,用了很长一段话,可是,作者却只用了——33个字,寥寥33个字,就将郊游的时间(日暮)、地点(溪亭)、事情的经过都写得清晰明了,这就是古诗词的一大魅力——语言凝练。

    我们一起读读整首词,感受宋词凝练的语言。

    三、再读,想象画面。

    1.常言道,“诗中有画”,词也如此,词中也有画,更有优美的意境。有时,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就是一幅画,就描绘了一个优美的意境。因此,学诗词,不仅要“读”,还要“想”,刚才我们通过想,知晓词意,我们还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诗词给读活了读美了。

    请同学轻声读这首词,边读边想,看看,读着这首词,你看到了几幅画面?能否用这首词中的某些词语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出三幅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

    2.想象体会三幅画面的美丽意境。

    (1)“溪亭日暮”图

    ①下面,咱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这些美丽的画面。

    首先,咱们来欣赏“溪亭日暮”图。读着“溪亭日暮”这四个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说出景物,且能说美:黄昏时分,夕阳如喝醉酒一般红彤彤的,绚丽的晚霞染红了天空,也给远山、亭子披上灿烂的霞光,小溪也被染红了,波光粼粼,真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预设:如果学生说得不够美:你已经看到了这些景物,很好;如果再想象说得美一些,更好!引导:看远一点,天空、远山……如果学生说得很美,表扬其描绘得诗情画意。]

    ——黄昏时分的溪亭是辽远而绚丽的,让人忍不住叹一声“夕阳无限好”。

    ②那么,这幅夕照图中,仅仅只有这些景物吗?(或引导:我相信还有些同学一定看到了另一些画面中另一些景)(如学生已说到,则表扬其会想象,不仅看到物,还看到了人)

    (引导联系下句想想,让想象的翅膀飞得更远,能看到画面中的人——词人与她的朋友。)

    ③想想:她们在做什么?(以下几条看学情随机落实)

    (一边欣赏美丽的景色一边在喝酒,喝得快醉了,非常快乐,天色都晚了,可还不想回家——李清照虽是女子,却也有男儿的豪爽,爱喝酒)酒逢知己千杯少,深深沉醉于这酒兴中,乐而忘返)板书:乐而忘返

    (大家喝酒吟诗、说说笑笑,很谈得来,一直不想回家——友情浓似酒,酒不醉人人自醉,词人沉醉于这份友情中,乐而忘返。)

    (她久藏深闺,很少看到这样的自然美景,久久欣赏,啧啧赞叹景色美丽,即使天色晚,也不愿离开——无限风光在溪亭,词人深深陶醉于美丽的景色中,流连忘返)乐而忘返

    师: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缤纷的画面中有了李清照和她朋友的身影,就更富有生机与情趣了。

    读读这两句,沉醉一下。

    [点评时关注学生对“溪亭日暮”(美丽画面);“常记”(时时怀念);“沉醉” “不知归路” (深深陶醉)等词语的理解与朗读]

    [关注朗读情况,引导入情境(不仅看到画面,还进入情境,这是阅读古诗词更高的境界)]

    (2)“藕花深处”图

    ①画面在延展,看着“藕花深处”,你仿佛又看到怎样的画面?

    先让学生说说,也可引导学生看文中插图来想象:荷花茂盛美丽,荷叶碧绿密集等;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想学过的诗与文:此时,想到哪些写荷花的诗文?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还记得《荷花》一文吗: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金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千姿百态,陶醉了!

    深深呼吸——闻到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师:藕花深处,少有人去,叶更密,花开无拘无束,一定更美,通过你们的想象,我们看到了静谧奇丽而清香流溢的藕花深处图。

    ②看到画中人:(如学生自己说到人,表扬“读书全在自用心”,你已经会学以致用,真聪明!没有说到人,师引导:画面中似乎也还缺点什么?)

    (还有人,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一路划船一路在欣赏这荷花。)

    你看到的李清照是什么神情?(惊讶)(惊喜)(欢呼)(欣喜若狂)

    情境:你为什么那么惊讶?“欢呼什么?”(没想到会有这么美丽的荷花)(很意外,喜出望外)

    ——误入藕花深处,是一次意外,一次美丽的意外,意外的美丽,怎能不欣喜?所以,虽然天色已晚,但是词人和朋友游兴再起,再次流连忘返。

    我们再读读,到藕花深处醉一醉。

    ——[点评时关注“藕花深处”,点明:人在花中游,也在花中醉;又一次“沉醉不知归路”,乐而忘返。]

    [看到画面,进入情境了]

    如梦课件(篇5)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通读全词。

    1、了解诗与词的不同

    生任意背诵两首以前学过的古诗。

    出示李清照的词,比较诗与词有什么不同?

    ——诗每行字数一样,词不一样,有长有短。

    ——读起来的气势不一样。

    ——题目的不同。(了解词牌名)

    2、认识诗人——李清照(课件出示:李清照生平简介)

    二、初读体会,把词读“胖”

    1、播放音频:听读

    2、自己试读,挑生朗读。

    3、把词读“胖”

    根据课件提示的注释,理解词意,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读懂了那句词或哪个字的意思。

    自由交流。

    三、深读品味,把词读“瘦”

    1、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

    自由交流。

    2、围绕“醉”字美读全词,想象画面。(板书:醉)

    ——醉态一:醺醺沉醉,忘记了回家:“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醉态二:醺醺沉醉,找不到回家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你强调了“晚”,为什么强调它?①喝酒喝了很长时间②天色晚,看不清。

    (2)你强调了“深处”,说说看!想象一下:①放眼望去,你看到……②深深地嗅一下,你会感觉……

    诗人真的是喝醉了,(板书:酒醉)

    ——醉态三:醺醺沉醉,不找回家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让我们想象一下:

    视觉上,那时的天空……荷塘……鸥鹭……(关注色彩:绿叶、红花、白鹭、余霞,落霞与鸥鹭齐飞,荷塘共天空同色,这是一种梦幻的色彩)

    听觉上,你的耳边萦绕着……(鸥鹭扑棱声、鸣叫声;水声,惊叫声、划桨声、嘻笑声、歌声、岸边的偷笑声……)

    深深地闻一闻,沁入心脾的是……;皮肤上感受到的还有……甚至,还有惊起一滩鸥鹭之后的无限遐想。

    哦,诗人在这美景中被陶醉了。(板书:景醉)

    (3)当我们的感觉这样流动着,交织着,你的心底,弥漫着一种什么情绪?(欢乐的,轻松的,愉悦的,美好的,沉醉的,梦幻的……)

    美酒加美景,给了她美丽的心情,这种心情,让我们读着,看着,也跟着陶醉了。齐背《如梦令》。(板书:人醉)

    3、你听——(《如梦令》歌词)播放蔡琴《如梦令》,尝试跟着唱和。

    四、对照比读,延伸课外

    课件出示李清照的另一首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比较:这两首词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生仔细观察后交流。

    这就是《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的特点。字数、句式和韵律都是一样的。这首词咱们以后还有机会细细地品味。

    五、课后作业

    推荐朗读:李清照的《声声慢》。走进李清照,了解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同。

    板书设计如梦令

    酒醉

    景醉

    人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如梦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诵读、赏析、感悟,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诵读导入,诵读品悟,学法指导,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品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如何阅读诗词。

    三、教学难点:

    经典词句的赏析。

    四、教学方法:

    诵读、合作探究、赏析

    五、教学过程:

    诵读导入:

    同学们,先请听老师背诵一首词,会的同学可以跟老师一起背诵:“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对,这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刻画了一位活泼可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青年女子形象,表现了她纯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同学们,李清照还有一首《如梦令》,跟我们刚才背诵的这一首一起被称为她前期词作的“两颗罕见的明珠”。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她的另外一首《如梦令》,并以此为例,来学习如何阅读鉴赏诗词。请同学们打开第29课,第四首。(板书课题,指出:如梦令,词牌名。并用课件打出课题)

    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通过诵读、理解、赏析、感悟,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学习环节:

    (课件展示)

    一、走进作者

    二、作品诵读

    三、作品赏析(知内容、悟情感、品词句)

    四、中考链接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请同学介绍一下李清照,了解多少说多少。(提问一个同学)

    课件展示:走近作者: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越,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之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伤感,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二、作品诵读

    1、齐读全词,初步感知。

    凭感觉,我们应以一种怎样的感情基调来朗读这首词呢?(欢快的,悲哀的,还是一种淡淡的忧愁呢?)

    2、好,让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录音范读。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

    4、找一位同学读一遍。(老师做简单评价:读音、节奏、感情等方面)

    5、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课文。

    (过渡: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作品赏析)

    三、作品赏析

    1、知内容

    请结合课下注释或学习资料,理解词的内容。等一下,我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找一位同学说词的大意,老师补充说一遍。

    (小结:昨天一夜暴风骤雨。深睡了一夜觉,醒来还残留着一点醉意。问卷帘子的侍女,外面有什么变化,她说海棠花依旧绽放。我说,你知道吗?知道吗?那海棠应当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这首小令,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那么,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

    2、悟情感

    课件展示题目,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结合诗词说说你的理解。

    让学生略加思考,找学生谈一谈。老师明确,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小结:同学们,词中一问一答,问得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自问自答,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一番景象,两般心情,个中情致,耐人寻味。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明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发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伤春之情表达得委婉含蓄却又淋漓尽致,摇曳多姿。

    过渡:同学们,这首小令,是李清照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历代评论家对它总是津津乐道,此词寥寥数语却足以名垂千古。古代评论家们大多专注于词中新颖巧致的造语,尤其对"绿肥红瘦"一语推崇备至。此四字被誉为“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令世人叹为观止。传说她的丈夫赵明诚为之相思。那么,“绿肥红瘦”到底妙在何处?请大家认真品味一下,说说你的看法。

    3、品词句

    课件展示题目,该词是李清照的一首惊世之作,其中“绿肥红瘦”尤其为人称道,请谈谈它的妙处。(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

    找两位学生谈看法,请其他同学评价他们的看法谁的比较好。

    课件展示参考答案:“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叶子茂盛,“瘦”形容花的凋谢,是两种状态的对比。作者运用借代和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

    技法指导:解答“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第一、把词语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

    第二、看这个词语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它的表达技巧。

    第三、用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等,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如: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加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总之:先说词在句中的意思,再说技巧、修辞及表达效果。

    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背诵全词。

    (小结:同学们,我们赏析了诗词,初步掌握了赏析的方法,接下来,同学们小试牛刀。)

    四、中考链接

    课件展示题目:

    一、2006年浙江省丽水市

    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回答问题。(4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①作品巧妙地运用对话方式,揭示出暮春时节自然变化,其中“”一语,新颖传神,成为“暮春”景象的代用语。

    ②这首词是作者青年时写的,表现了词人的心情。

    参考答案略

    二、2009年贵州省遵义市初中毕业统一考试

    如梦令李清照(6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

    2、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参考答案略

    三、1996年统考试题

    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D)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参考答案略

    课堂总结:

    本堂课我们通过四个环节学习了李清照的这首妙语天成、凄婉而又含蓄的千古绝唱,了解了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学们能举一反三,在今后的诗词阅读中有所提高。

    课后作业:

    请大家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写“雨疏风骤”与“绿肥红瘦”的景象。(要求:至少运用一个比喻句或是一个拟人句。)

    如梦课件(篇7)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与丈夫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词人展转于杭州,越州(今绍兴),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但她一直关心国家大事,也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

    李清照擅长写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其词的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的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的深沉伤感,她的词对女性内心世界的严肃而深刻的描绘,于委婉细腻中一洗以往词作的妩媚不实的'气氛,给词坛带来清高的意趣,淡远的情怀,空》,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二.词文赏析:

    1.“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疏”字应解为“疏狂”,侧重于“狂”字。

    2.结合杜甫《三绝句》诗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么?

    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3.尽管饮酒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院中的海棠经过一夜的狂风骤雨,现在怎么样了。

    4.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5.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却道”有丰富的内涵,请同学们说说看。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

    你哪里懂得,娇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7.“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

    “绿” 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8.词人为什么这么惜花?

    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三.板书设计:

    雨疏风骤→借酒消愁→怕见落花→绿肥红瘦。

    如梦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情景再现,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揣摩作者情感。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品读字词,想象词所展示的画面,领悟词的感情,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展开想象,绘出文字的画面,倾听文豪孤声音,品尝文字的味道,并初步学会对诗词的品读、吟诵。

    1、在平时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同学们积累了大量的词,谁能起来背一首给大家听听?

    2、你能说出词有哪些特点吗?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1)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2)词讲究押韵,有时也有对偶,如: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3)词都有词牌,可以配乐歌唱,如:卜算子,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3、欣赏歌曲《月满西楼》。在宋代,有一位女词人,她的成就居婉约派之首,她就是李清照。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李清照的——《如梦令》(屏显整首词)(板书:如梦令)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词,看谁能很快地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指导朗读。

    要把一首词读好并不难,如果你能把握住词的节奏,读起来就更有韵味了。大多数情况下,一句诗词的中间一般有两处停顿,比如:常记/溪亭/日暮。

    3、生默读词句,结合注释说说词的内容。

    我们就随词人一起去郊游,请你再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学生反馈,老师总结后板书:

    一首词就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地欣赏这三幅画。

    1、看到“溪亭日暮”,你脑海中浮出怎样的画面?

    2、你看到的画面中还有什么?你见到过这么美的景色吗?谁能描绘给大家听听?

    学生回答后趁势引导再读这两句,加深体会。

    3、(播放音乐)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想象这幅优美的画面:

    黄昏时分,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了远山、近水,亭子、树木,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和幽静,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4、面对如此美丽的画面,请你从这两句中选一个字概括词人此时的心情。你打算选哪个字?能说出你的理由吗?

    预设1:“醉”。既是酒醉,也是陶醉。体现心情愉快。

    5、紧抓“醉” 李清照仅仅沉醉于酒吗?还有什么也醉人呢?(美丽的景色、快乐美好的心情)

    6、继续交流。相机引入其他的古诗句(《暮江吟》)。

    过渡:因为词人“沉醉不知归路”,所以——(引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引导概括:如果让你选一个字概括这幅画面,你会选哪个字?能说出为什么吗?

    预设1:“误”。因为喝醉了,被景色陶了,加上天晚,所以迷路,侧面写出心情愉快。

    3、指导朗读:此时词人心情怎样?读出愉快、恋恋不舍的心情。

    4、想象“藕花深处”的美景:

    a.就在词人“兴尽晚回舟”时,却误入“藕花深处”。这是一片怎样的美景?谁给大家描绘一下?

    b.你能用诗句来描绘吗?(如《小池》、《江南》、《荷花》、《王冕学画》、《虹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荷花的名句。)

    5、黄昏时分误入藕花深处,满池的荷花朦朦胧胧,清香四溢。红花绿叶,色彩缤纷,幽静神秘,多美呀!引导学生美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再次感受画面的意境。

    过渡:当“我”从沉醉中醒来,猛然间发现迷路了,于是——(引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你能用学习刚才两幅画面的方法自学这幅画面吗?

    学生自学后反馈。

    1、引导概括:如果让你选一个字概括这两句,会用哪个字?为什么?

    2、读读这一句,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我听到了鸥鹭的声音。我听到了划浆的声音。我听到了诗人的笑声。我听到了争吵的声音。)

    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你们听(音乐起,老师讲解)。那是大自然的奇观啊,是一瞬间的奇观。这真是美丽的意外啊。(齐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课件(篇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如梦令》教案。

    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当堂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2

    三、德育教育目标

    1、竞争意识的培养。

    2、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教法学法

    圈点勾画法,情景绘画法,启发式,讨论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会!)

    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名学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这首歌好听吗?(好听!)

    对!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如梦令》教案》。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完成目标1

    如梦令和我们这篇课文学过的 三首古代诗歌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那么,什么叫做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板书目标1)

    关于词的知识,大家可以看到老师上课前发给大家的资料。(多媒体显示)请同学们迅速的阅读一下,注意勾画知识要点,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叫词牌? 2、词怎样进行分类的? (指名回答)

    在了解了有关词的一些基本内容之后,我们学了就用,试着用初学的知识来看一看《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它属于词中的哪一类呢?

    (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词牌名如梦令,属于小令,因为它只有33个字)

    (三)完成目标2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完成我们本节课的第二个目标(板书目标2)

    如梦课件(篇10)

    《如梦令》赏析

    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她也擅长诗、文创作,但最为人们称道的,还是她的《漱玉词》。其词带有婉约清新的风格,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宋朝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她出身于名门世家,早有诗名,婚后又与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唱和相随,生活比较美满,所以,其早期的词作大多表现一位处境优裕的少女、少妇,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即使偶有青春闲愁或夫妻别绪,也不过几缕淡淡的感伤,无妨其欢快明朗的基调。从金人入侵的靖康之变起,她在突然之间接连遭受到国破、家亡、夫丧的惨痛巨变,自己也不得不颠沛流离,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内心充满凄楚哀怨之情,所以,其后期的词作充满了家国之痛、沧桑之感,基调趋于孤寂而悲凉。总的看来,李清照的词,主要继承了宋词中婉约派的风格,而又兼有豪放派之长,故能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并对后人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的早年之作。

    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的开篇,用了常忆二字,不仅表明作品是追忆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溪亭,点出地点是溪边的亭子;日暮,点出时间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现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词人自己。在清澈溪水边的精美亭子一带,度过了一天欢乐的时光之后,傍晚时分,本该回家了,而她却因为沉醉而不知归路。不过,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义来理解,而要看到,其中体现出青春少女的娇憨情态,蕴含着一种纯真的形体美。更何况,真正让词人沉醉的,又岂止是醇厚的美酒,还包括着自然的美景呢。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接下来,用了兴尽一语,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欢乐活动,而把其中的具体细微之处,全都留给读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归路,当然就会误入藕花深处,词中的情节发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盖着丛丛密密的硕大荷叶,无数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迎着阵阵晚风悄然绽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载着一位优雅的少女,就在这荷花深处的翠绿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的结尾,重复使用了两个争(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生动地再现了少女词人当时那焦急的情态和迫切的口吻。结句写惊起一滩鸥鹭。其实,河滩上惊飞的鸥鹭,不过是一种衬托;真正受惊着慌的,还要算词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后来的结果如何呢?词人虽未明言,读者还是不难想象:这毕竟只是一场虚惊,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终究还是化险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话,她后来又怎么会写出这篇作品呢?不过,这件事情,的确在词人心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所以当她在作品中追忆及此,景色还是如此的鲜明,情态还是如此的逼真,从而给后世的无数读者,留下更加难忘的印象。

    这首小词,语言生动流畅,风格清新自然,趣味横生,引人入胜。它虽然只撷取了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却让它折射出心灵世界中的七彩阳光;虽然只叙述了早年生活的小小插曲,却赋予它以普遍而永恒的审美意义

    【如梦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