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阅读课件
  • 阅读课件

    发表时间:2023-04-21

    阅读课件。

    教师范文大全选择了最有价值的“阅读课件”资料供读者方便参考。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 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教案和课件中得到准确的表达。本文内容仅供您的参考!

    阅读课件 篇1

    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阅读中的重点词语,并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4、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外优秀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文化知识,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指导重点: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课前准备:

    美国著名绘本大师维吉尼亚·李·伯顿的《小房子》

    指导课时:

    一课时

    指导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可见,书的确是好东西!

    看过课外书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喜欢看哪些课外书?(学生举手交流)。孩子们,你们真棒!老师呀,也很喜欢看课外书,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本很有趣的课外书,想和大家一起来阅读并探讨怎样看课外书。

    二、品故事,读懂故事

    1、出示绘本,简介本书

    《小房子》是美国著名绘本大师维吉尼亚·李·伯顿的作品。这本书是大师写给自己孩子的,同时它也为大师赢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凯迪克金奖。问世至今66年,小房子对现代文明的担忧拷问着人们,直到今天。

    2、简介作者

    维吉尼亚·李·伯顿(Virginia Lee Burton),1909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她的父亲是麻省理工学院首位教务长,母亲则是一位英国诗人兼音乐家。

    维吉尼亚·李·伯顿小的时候,每逢生日和圣诞节,父亲送给她的礼物不是玩具,而是许多精美的绘本,也常给她读绘本。因此,她对绘本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兴趣。

    维吉尼亚·李·伯顿的主要作品有《乘火车去》、《迈克·马力干和他的蒸汽铲车》、《加里可,一匹奇迹马》、获得1943年凯迪克金奖的《小房子》。

    3、出示绘本《小房子》

    A、出示绘本《小房子》,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小房子,发现小房子的特别之处以及微笑的表情,与故事后面小房子的表情变化形成鲜明对比。

    B、指导孩子观察绘本的蝴蝶页,引导孩子随着时代的变迁,小房子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随即,提出问题:随着环境的改变,小房子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C、引导孩子读故事,随时提出问题,读的过程中采用指名读—齐读—师范读—小组读—自由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D、边读边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小房子表情的变化以及城市中的色彩并提出问题:小房子的周围有这么多漂亮的灯,高高的大楼,出去有公交车,出租车,这么方便。为什么小房子却不开心了呢?

    E、带着这一问题,指导孩子自由读故事,抓住文章中一些重点的词语品读理解,不理解的词语四人小组利用字典等工具解决。借助文中优美的语句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F、指名一位学生到讲台上领着大家再次通读故事,进行整体的体会朗读,让孩子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理解。师适时板书。

    G、总结讨论

    小房子经过那么久,已经很破了,也没有人去住,有人提议要将小房子拆掉,有些人却不同意,那你们的意见是什么?为什么?

    三、概括读书的方法

    1、精读、速读

    2、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时,你会怎么做?(问爸爸妈妈、问同学老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课外读物推荐书目

    《大林和小林》、《窗边的小豆豆》、《绿野仙踪》、《水孩子》、《小淘气尼古拉》

    五、板书设计:

    小房子 阅读方法

    时代变迁 环境变化 速读

    春 宁静 精读

    夏 抓重点词语、句子

    秋 喧闹 利用有字或无字词典理解

    阅读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字头歌”押韵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

    3.朗读时要有节奏感。

    教学重难点

    试着编一编字头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读字头歌)

    瓜娃娃

    小娃娃,去买瓜。

    买了冬瓜和西瓜。

    甜瓜南瓜小黄瓜,

    苦瓜菜瓜哈密瓜。

    买回家,送给我的好妈妈。

    读一读,说说这首儿歌有什么特点么?引出“字头歌”的概念

    二、学习《腿儿》

    1、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腿儿》。

    2、指名读,正音。

    3、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儿化音。

    三、学习《小孩儿,小孩儿》

    1、自己借助拼音读

    2、指名读、正音

    3、这篇字头歌共有几句话?前后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4、练习打拍子有节奏地读一读。

    三、再读

    1、指名分句读

    2、联系生活,说说两条腿的'动物、四条腿的动物、六条腿的动物、八条腿的动物都有哪些?

    四、编字头歌

    每人编一句,再串起来读一读。

    教学反思

    孩子们首次学习“字头歌”,他们大都读不好儿化音,在阅读指导时我做了强调。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指导得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使他们形成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练习打拍子读的形式,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了朗读能力和识字能力。

    阅读课件 篇3

    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R.Mager)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依据专家理论,我们按照以下的思路与大家交流讨论:

    一、明确要去哪里?(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教材——把握方向;

    了解学生——明确起点

    二、明晰如何去那里。(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

    正确合宜的教材解读——找到抓手;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铺路搭桥;

    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基本保障

    三、判断是否到那里。(正确评价教学效果)

    以课堂评价完善教学设计,判断是否达标。

    一、明确要去哪里——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一堂好课犹如一段美好的旅程,老师是向导,学生是旅伴,教材是载体,教学目标就是我们要到达的驿站,是我们要去的地方。用马杰的话说,“假如你对要去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话,那么你很可能会抵达另一个地点,而不知道自己走错了目的地。”因此,教学目标支配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那么怎样确定的教学目标呢?

    1. 依据课标、教材——把握方向

    课程标准是开展教学活动纲领性的文件,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它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有全面理解课标的内涵,准确把握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确定教学目标,一是要了解课程标准各年段目标,二是明白所在单元教学目标,三是清楚本节课教学目标。

    例如,课标对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的要求有以下五点: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根据课标要求,我们来判断下面两位老师执教一年级口语交际《我的画》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第一个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

    (1)把自己画中的故事生动地讲给大家听;

    (2)听别人评画,能抓住要点,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

    (3)说规范的普通话,态度大方,语言美。

    评:对于入学两个月的学生来说,这个教学目标要求过高。要生动讲给大家听是课标第四学段的要求;与别人商量是中学段标准;方言区要求说普通话,一年级课标要求学说普通话,说规范的普通话要求过高;态度大方可以,语言美要求过高。

    第二个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

    (1)能说出自己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能用简单的语言评价别人的画;

    (2)有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评:这个教学目标的定位符合课标和一年级学生的要求,能说出就行,不要求清楚规范,有兴趣敢发言就可以。

    课程目标的范围涉及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所以不论是城市教师还是农村的教师,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我觉得每个人手头都应该有一份语文课程标准,随时翻看,经常学习研究。建议老师们在每个新学期开始教学前,将本学段的课程目标工工整整地抄写在自己备课本的首页,这样,设计某一课的教学时,心中对本学科、本学段、本单元、本节课的课标要求都很清楚,教学就能做到目标明晰,方向正确。

    我们经常在一些参考资料和教师的教学设计中看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观潮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这样确定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是不妥的'。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相互联系,融为一体,是不能分割的一个整体。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教学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就好比是一辆马车,一种载体,上面载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学习的兴趣、习惯等等。就具体的一篇课文而言,教学目标是能够,也是应该准确界定的。教师应该清晰地把握本篇课文本节课的方向与任务,明确教什么,并且要知道哪些是第一课时的目标,哪些是第二课时的目标,这些都应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笼而统之地将宽泛的教学要求,当作具体的教学目标。新教育课题实验者提倡,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教学目标分细化为层次井然的三类:

    A类: 基础性目标,即核心的基础知识,必须掌握和解决的障碍性知识。比如,语文课每课的字词,要求背诵的段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类: 教学核心目标,即本节课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为解决某类问题而开发的方法,与知识一样,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

    C类: 附属性目标。一般而言,思想情感与价值观或由本课知识所延伸出来的知识等属于附属性目标。(课件9)

    这一细化后的教学目标,既是为了突出B类核心教学目标,又是为了把与文本及教学过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及思想情感类的A、C目标,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B类教学目标是课堂上要凸显的核心教学目标,是重中之重,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花大力气,用足时间,确保完成的目标。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与运用教师参考用书上的教学目标呢?教参是一线教师教学时很重要的一个工具,应该把教学用书上的教学目标作为自己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作为教学的主导方向,并且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作出适当的调整。很多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在多数情况是不加思考地照搬教参中设定的教学目标。老师们可以细想一下教参确定的目标,大多数除了基础知识目标外,更多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就说教参上的目标大多关注了文本的阅读价值,不能明显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王荣生教授所制定的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中有这样一条是:“所教的应该是‘语文’的东西。”这里所说的语文的东西是指要体现语文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这就在提醒我们,语文教学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要有更为具体的核心的语文教学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

    我们来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教学用书上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制定的: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 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阅读课件 篇4

    一、研究背景

    面对当前语文教师文言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学生阅读量不足和阅读兴趣不浓等现象,我校语文科组积极探索和践行新的教学策略——群文阅读。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上,突破单篇教学的局限,以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文言文为本,研究通过合适的主题或议题,来精心选择多篇文本,进行1+X多篇阅读的教学策略。

    二、问题发现

    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但平时学生接触到文言素材较少,缺乏探究兴趣和思维深度,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也缺少有机组合,因此文言文学习长期处于一个孤立、封闭和静止的状态。

    传统的单篇文言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需求。为了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我校语文科组深入研究,确定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三、问题探究

    与传统阅读教学中普通的单篇课文教学相比,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群文阅读与其他多文本阅读不一样的是,群文阅读一定不是为了扩大阅读量而扩大阅读量,它更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是一种多文本的组合策略。

    四、实施策略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主要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和群文阅读的重难点问题,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关于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活动。

    (一)课前选择合适的议题和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而议题是群文阅读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供师生展开讨论的话题,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讨论性、启发性和延伸性。选择切实可行的议题,是初中课内外文言文群文阅读的关键环节。

    因此,我校语文科组老师们在上文言文群文阅读课前,会先对课本中的文言文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深入探讨和解读,确定与文本核心相符合的议题。在此基础上,老师们筛选有利于开展议题,且与教材中所教的文言文有关联的群文,进行结构化、系统化组合,在备课中更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动机、视野,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高阶思维能力,重视群文的整合效应,通过学生集体建构和达成共识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二)课中运用多种文言文群文阅读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文言文的群文文本因为时代久远,资料有限,加上阅读的艰涩和文化的差异,学生在自主阅读时会遇到较大的困惑,这直接影响了他们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动力。因此,我校语文科组在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改变由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灵活运用比对阅读、联结延读、章体建式、统整重构等策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群文阅读活动。

    1.比对阅读

    比对阅读是最常见的阅读方法之一。比对意即比较、对照,既包括从项量关系上宏观与微观的比较,也有时间关系上横向和纵向的比照。“比对阅读”策略,指阅读主体在群文阅读中将同质型文本通过比较、对照,区分其异同,探究群文之间异同的成因,从而建构起对文本意蕴更丰富、更深刻的认知,提高作品的鉴赏能力。

    如学生上《愚公移山》时,执教老师在活动二设计了群文阅读活动,通过《南辕北辙》、《塞翁失马》、《鹬蚌相争》、《郑人买履》四则材料进行比对阅读,议题为理解寓言中双方的“争辩点(矛盾点)”所传达的寓意,并利用百度脑图软件对表达形式进行分类。

    在文言文学习中,通过比对阅读,我们会发现,同样的对象,言语建构的方式不同所传递旨意的深远有别。在比对中,既可积累语言,发展认识,亦可开阔视野,提升思维。

    2.联结延读

    联结,是认知形成的核心环节。“联结延读”策略,指阅读主体在群文阅读中将选文的互为关联的文段或前后章段结合起来,聚焦文本矛盾点或意义点,通过组合和延伸阅读,更立体、更全面、更深刻认知和把握选文内容。

    如学生学习《周亚夫军细柳》时,执教老师联系《史记?绛勃侯列传》,让学生拓展阅读,思考在作战时军纪严明,忠于职守的周将军,战后是否体现“真”的一面,从而理解立体化的人物形象。随后,学生可以在“UMU平台”上,输入自己对周亚夫形象评价的关键词,每个学生的观点都可以通过平台在全班分享。

    阅读课件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按课后作业中有关鲸的几个方面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2、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词在句子中的意思;能按课后的问题读懂课文。

    3.知道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刁性,培养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按照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这3方面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三、教学准备:鲸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按课后问题的分段提示给课文分段,初步知道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

    3.学习第一段,体会鲸的庞大。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读题(注意正音),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体裁,揣测)

    (2)出示鲸的挂图。通过看图,你知道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活在海洋里,形体像鱼,很庞大等)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鲸的知识?

    2.自学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读课文。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尝试自己解决。

    (3)引逐段默读,划出每个自然段中概括鲸的特点的句子。

    3.检查自学。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读一读。

    (2)请学生挑选易读错的生字词领读。

    特别注意:鲸、斤的区别,哺、寿(翘舌音)

    (3)板书肺,强调右半部分笔顺。

    (4)讨论难理解的词语。(酌情处理,上胯,鳍,须板等词可利用挂图或简笔画帮助理解。)

    (5)说说鲸有哪些特点?交流中相机引导朗读有关段落,明确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注意正音)

    4、根据课后习题2,给课文分段。

    讨论中引导学生明确以下两点:

    (1)第二自然段是概括地说鲸是哺乳动物,第3、4自然段介绍鲸的胎生,用肺呼吸的特点,进一步阐述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应归并为一一段。

    (2)第5、6自然段分别讲鲸在吃、睡两方面的特点,均属鲸的生活习性,应归并为一段。

    5.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课后习题1(1),圈划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词句。

    (2)讨论:课文怎样生动地写出鲸的庞大?

    ①出示课后习题3(1),比较两个句子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后者采用举例、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引发读者想象,更深切地感受到其嘴巴的宽大)

    ②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到鲸的庞大?引导边想象边朗读。

    (3)小结:课文抓住鲸庞大这一特点,采用了对比、列数据、举例等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写出了鲸的庞大。

    阅读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文。

    2、积累词语同时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领会文大意。

    2、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3、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教学时间】

    二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变幻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同学们,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奇思妙想,看着看着……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中的趣事,可能会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或许还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板书题、作品、作者简介。

    教师导学: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一是要熟读、背诵;

    二是要用心领悟;

    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本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的主旨。

    2、诵读积累,初步感知:

    ⑴教师范读文。并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点拨。

    ⑵学生反复诵读文,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读音:藐(iǎ)项为之强(iàng)鹤唳(lì)怡(í)然癞(lài)虾蟆凹凸(ātū)为壑(hè)3、解释词义,疏通文意:

    ⑴默读文,揣摩文,试着解释下列词句。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a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d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e果如鹤唳云端。

    f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g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h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i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徐喷以烟。以草为林。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⑵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让学生将文译成现代汉语。

    ⑶反复朗读文,并让学生试着划分朗读节奏。

    二、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四人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引导:

    ⑴学了这篇古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段?

    ⑵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物外之趣”?

    第一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⑶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⑷“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

    提示:A、珍惜生命。B、处置有度

    ⑸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第1自然段“明察”

    ⑹“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时有物外之趣—一是观察的收获。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2、互动释疑:

    你还有哪些疑问,请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三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可以。因为三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三、背诵比赛,加深理解

    男女生比赛,限时背诵文。

    注意语音停顿,节奏分明。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四、联系生活,体验拓展

    1、生活体验: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试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2、拓展延伸: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⑴这篇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提示: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⑵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提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富于联想和想像,加之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热情鼓励。

    3、总结存储:

    同学们,《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像。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都是在联想、想像甚至幻想中产生的。少年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多姿多彩。同时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引起对文言文兴趣,多多积累文言词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4、作业布置:将“生活体验”写成300字的短文。

    【板书设计】

    思维方式→联想和想象

    自然景物新的形象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群鹤舞空怡然称快草丛、虫蚊、土砾森林、野兽、丘壑怡然自得

    癞蛤蟆庞然大物大快人心

    (鞭打、驱赶)

    阅读课件 篇7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水浒传》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课外阅读的方法。

    2、读《水浒传》,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清书中脉络,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对中国文学的热爱。

    课前准备:

    1、《水浒传》的阅读指导课件。

    2、《水浒传》电视剧的主题歌《好汉歌》。

    3、准备好《水浒传》。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

    师:同学们听完之后是否有热血沸腾,畅快淋漓之感?那高亢激越的气势,让我们想到了那些“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侠之士。那么,你们知道这部连续剧是取材于我国的哪部古典名著吗?你们想到了其中的哪些豪侠之士?

    要点提示:取材于《水浒传》;可能想到的豪侠之士:逼上梁山的林冲、醉打猛虎的武松、勇猛憨直的李逵、行侠仗义的鲁智深等。

    师:众多的水浒英雄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景阳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伟大的著作,去感受那些侠义之士的精神气概吧。

    二、简介作者施耐庵和写作背景

    1、要读好一本名著,首先要了解作者。你了解作者多少呢?

    作家作品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一般认为是长篇小说《水浒传》最早的创作者。祖籍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2、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当时的社会非常的黑暗,在位皇帝徽宗只知吃喝玩乐,终日不理朝政。蔡京、高俅、童贯、杨戬等奸臣把持朝政,他们与地方官吏勾结、狼狈为奸,贪污受贿、横征暴敛,再加上地主恶霸与豪强劣绅的无法无天、横行霸道,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迫起来进行武装反抗。因此,整个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小说中描写的宋江、方腊等起义,就是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依据的。

    三、借助前言和目录,理清全书脉络

    当我们要读一本书时,首先要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什么方法很快知道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吗?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前言,说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2、除了前言,我们还可以通过目录了解书本的主要内容。目录的内容就是故事的高度浓缩,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请同学们浏览一遍目录,了解水浒有哪些故事,读一读你最感兴趣的故事目录。

    3、目录小结

    全书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至第七十一回,写鲁智深、林冲、杨志、宋江、吴用、武松、李逵、石秀、杨雄、卢俊义等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经过,是梁山好汉的个人英雄传奇故事;第二部分从第七十二回至八十二回,写梁山起义军同官军对抗作战,后来又合伙受招安的.过程,是梁山事业发展壮大的写照和梁山好汉的集体传奇故事;第三部分从八十三回至一百回(一百二十回至一百二十回)写梁山义军受招安后奉命征辽、征方腊(一百二十回本包括征田虎、王庆的内容)直至最后失败的经过,是梁山起义的最终悲剧结局。

    四、出示:走进文本,讲述故事

    1、请同学们翻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请同学们用速读的方法了解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出示:了解主要内容。这则故事有六页,很长,但是有很多同学对它却有所了解,如果把已有的认识加上现在的认真阅读,相信你会读得又快又好。

    3、看后交流,谁来讲一讲这个故事?指名介绍。

    同学们,鲁达只是108个好汉中的一个,你还认识水浒中的哪些人物呢?多媒体示好汉的肖像卡片,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师生共议名字、绰号。

    小结:108个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相信在以后的阅读中你们会深刻地认识他们,也一定会被108个忠义、勇武、善恶分明的人物所感动。课后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这本书,相信这部名著会使你收获多多。

    五、阅读方法指导

    1、请同学们联系平时读书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欣赏一篇文章的精彩之处?(圈划批注、好词好句摘录、比较、朗读、联想、写读后感……)选择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故事交流,并评价人物性格。

    六、鼓励探究拓展延伸

    1、读《水浒传》,按下表提示,理顺故事内容

    2、知识点提要:

    (1)《水浒传》的作者、朝代

    (2)《水浒传》中梁山共先后有3位寨主,他们分别是、、。

    (3)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史进,他的绰号是()。

    (4)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好汉在“黄冈泥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的七个好汉分别是。

    (5)水浒传中有三个女的,她们分别是绰号;绰号;绰号。

    (6)绰号豹子头的_______,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_____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_______,后雪夜上梁山。

    (7)《水浒传》中,号称“黑旋风”的是_____,他使用的武器是_______。

    3、写一篇读书笔记(写出书中的人物的特点,你欣赏他什么,为什么?)

    4、对自己喜欢的章节可和朋友一起准备水浒故事展演。

    阅读课件 篇8

    各位老师,大家好。阅读教学习俗的观课评教的角度,是教学方法:着眼与教师,着眼于“怎样教”。怎样的一堂课才算好课,许多教师心中想的是“怎么教” 的方法问题。

    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然而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虑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即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是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价值都极为有限。

    一、把握一堂好课的标准

    1、一堂语文“好课”的最低标准: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

    ①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认识。“不知道教什么”是语文教师备课的最大困惑。

    如,说明文:说明方法;名著选文: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栩栩注意

    ②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学内容与“语文”关联不大,对学生的听说读写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影响。

    【叶圣陶:一篇《项羽本纪》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读英文的人,如果读了《龟兔竞走》,只记得兔怎样自负,龟怎样努力,结果兔怎样胜利等的`故事内容,而不记得那课文里的生字、难句,以及向来所未碰过的文章上的某种方式(即教学内容),那么他等于在听别人讲龟兔竞走的故事,并不在学习英文。故事是听不完的,学习英文才是目的。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如《蝙蝠和雷达》上成了科学课;

    《中彩那天》上成了思品课。

    ③教学内容相对集中。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是什么也没教,什么也教不会。

    2、一堂语文“好课”的理想标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①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

    ②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需要。

    二、不同类型课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略读课文。

    1、定位

    是精读课文的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2、认识误区

    ①略读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略读方法。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②精读课文运用精读方法,略读课文运用略读方法。

    (精读课文也要运用略读方法,略读课文也要咬文嚼字)

    ③略读课文教学就是学生自读、自练、自我思考,或者就是学生合作学习。

    (在教师适度指导下的独立,属于半独立性质;是桥梁,不宜经常、大量运用合作学习)

    3、几个关键词

    粗略 抓大放小,有所侧重

    应用 以点带面,迁移运用

    自主 放手阅读,体现个性

    4、不做什么

    ①生字会读会认就行,词语大致理解即可,一般不作细究。

    ②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③一般不做模仿写作的练习。

    5、采用怎样的程序教学

    ①读知大意

    ②读抓重点

    ③读谈感受

    6、可以做哪些练习

    ①抄一抄值得积累的词句。

    ②写下大意,写下感受,写下自己对内容或语言的看法。(批注)

    ③题型:选择、判断、填空和回答问题。(读书卡)

    7、其他

    ①课时 一篇课文一般一课时教完

    ②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一般不做调整

    ③思考:年段特征如何体现

    有些课文作为精读课文该怎么教

    略读课文如何检测

    课例评析评析

    例1:四上年级《小木偶的故事》

    一、模拟表演,导入新课

    1、前几天,我们大家都当了一回小演员,表演了童话《巨人的花园》。今天我再请大家当一回演员,看看谁能表演出这些词语表示的表情。看词语模拟表演: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

    2、你怎么看待这些表情?你最喜欢哪种表情?

    3、小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木偶是什么?

    2、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⑴、出示词语,自读、指名读。

    ⑵、开火车读课文。

    过渡:看来,大家已经把字词方面的“拦路虎”扫除了,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研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读了课文以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只会笑、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3、重点指导:课文最后一句“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你体会到了什么?(自由说,并从文中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四、角色体验,练习对话。

    1、创设情景,练习对话。

    ⑴、大家读了这个故事,感受都很深。我们学校雏鹰广播站决定将这个故事改编成广播剧,现在要开始招收配音演员,你想报名吗?

    ⑵、了解配音工作要求:台词熟练、动听、有感情,能打动和感染听众。

    ⑶、这个童话故事中除了小木偶还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默读课文,将人物的对话用不同符号表示出来。

    ⑷、自主选择角色练习朗读,随机指导读好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老木匠的善良、小红狐的狡猾、熊警察的暴躁、小兔子和老婆婆的粗心以及小女巫的乐于助人。

    ⑸、重点指导小木偶的语言:因为只用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小木偶头疼得厉害,小兔子和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唉!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如果你是小木偶,这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口头完成练习: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是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地尖叫。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是一副()的表情。

    “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地说。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⑴、自主选择角色,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⑵、观众评议,推选优秀演员。

    五、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遇见当初做小木偶的那个老木匠,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假如小木偶来到你身边你还想对他说点什么?

    由小木偶的遭遇我们得到一个结论:笑很重要,但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板书)让我们再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2、齐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4、拥有了人类所有表情的小木偶后来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请大家继续写故事。既要大胆想象,又要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被抢 熊警察不信

    只会笑

    头疼 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笑很重要,但只会笑远远不够。

    对比教案:

    1、四上年级《小木偶的故事》,因为是略读课文,需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又因文章易懂,作为高年级语文教学,教师应关注篇章整体,不可细碎。所以,我们可通过块面设计,既落实本文阅读教学目标,又进行语言训练教学。设计如下:

    2、 落实表格内容,结合指导感情朗读。

    3、小女巫用她的魔杖在小木偶的脑袋上点了几下。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小木偶身上,结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见文中泡泡)修改表格,再次运用表格续写童话。

    阅读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明确中考议论文的考察要点

    2、掌握议论文阅读答题的策略和方法

    3、提高议论文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议论文阅读答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议论文知识点回顾

    (一)、议论文及其三要素

    1、什么是议论文: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来阐明作者观点的一种文体。

    2、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什么是论点:作者对文中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或主张。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表明主要见解,能统率全篇观点的是中心论点;只能统率局部的观点的是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

    论点特点:要求正确、严密。

    (2)什么是论据:作者在文中所使用的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论据种类: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什么是事实论据:有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

    什么是道理论据:有名人名言、革命理论、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论据特点:要求准确、典型、真实。

    论据作用:无论是哪一种论据,都只有一个作用:证明中心论点、分论点。

    (3)什么是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纽带。

    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论证特点:要求严密。

    (4)三要素小结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怎样证明

    (二)、议论文的结构

    1、一般结构:是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次序来安排的。体现在结构形式上就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2、各部分作用:引论(开头)担负着提出问题的任务;本论(正文)是主体部分。结论(结尾)是分析论证的结果,担负着总结全文或强调中心论点,明确认识或提出希望的任务。

    (三)、议论文的分类

    1、从论证的方式分,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2、什么是立论和驳论:

    立论: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驳论:指反驳别人的主张,证明别人的主张是虚假的、错误的,从而确立起自己正确的主张。

    3、立论和驳论的共同点: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4、驳论的方法:驳论有三种方法,即

    ①反驳论点。

    ②反驳论据。

    ③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5、驳论方法的具体说明:

    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如:《不求甚解》

    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

    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四)、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但有时也要用记叙、描写、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都是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服务的,都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些表达方式常常和议论交织在一起,直接间接地为议论服务。但要注意,议论文中使用的记叙、抒情等表达方式,都是辅助手段,决不能喧宾夺主、越俎代庖。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除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概括性强,非常严密的特点。

    二、考点说明

    1、能准确把握议论文的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概括出论点。

    2、能概括分析论据(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能分析论据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3、能把握论证方法(包括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理解这些论证方法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4、能分析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5、能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6、体会议论语言的严密性、生动性。

    7、能对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答题指导

    1、找出中心论点

    (1)方法:

    常见位置寻找

    通过主要论据来寻找论点。即作者对论据分析后,提出论点。

    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来寻找论点。

    有的在摆出对方错误观点分析否定后提出中心论点。

    (2)注意点

    论点必须是紧紧围绕论题、表达看法、主张的比较完整的判断性语句。同属这一类的句子,要找那些概括性强的。

    要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清论点和结论。

    我们判断一个句子是否就是文章的论点,可依据通读整个文段,看文段的其他句子是否围绕这个语句来写,与这个句子有没有逻辑上的关系。

    2、用自己的话归纳中心论点

    (1)方法:

    找出论题,判断作者对此问题的倾向。

    观察论据,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从中推断它所支持的观点。看它证明的是什么,这个就是论点。

    归纳段意——归纳层意——概括论点。

    分析总结性的关键词语。

    分析分论点,找到中心论点。

    (2)注意点

    论点的语言形式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判断性的句子,不能是一个词或一个短语,也不能用问句。常用“××是(应该)×××”、“××不是(不应该)××”的句式。

    概括出来的论点要简洁利落。

    用论据来验证,看看论点和文章中的论据所要证明的是不是吻合。

    3、例题解析

    4、找出分论点方法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补充、解释、说明。

    一般通过位置寻找,段首比较常见。

    分论点有时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分论点形式相对一致。

    第二课时

    1、辨析论据类型

    注意点

    不是所有名人的话都算作是道理论据,这是不妥的。名人的话有时包含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而不作为证明论点的道理,这时就不能算作道理论据。

    2、概括论据方法

    (1)、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人物指论据中的主要人物,事情指整个事件中最本质、最核心部分。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概括论据的基本模式:(时间+地点)+主要人物+核心事件+事件结果。

    (3)、注意点:概括事件要尽可能围绕中心论点;概括要时用词要准确;语言要简洁,对文章语言要提炼、加工;论据的论证角度。(如:从反面论证了——)

    3、分析论据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1)方法

    ①概括论据中心

    ②注意论据前后的概括性语句

    ③联系论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2)例题解析

    4、补写论据方法

    认真读文段、明确文段的论点,围绕论点补写。

    事实论据补写的方法:恰当选择叙述角度、适当剪裁突出重点、反复强化中心词句。

    注意点:事实论据应当简洁;注意和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照应;论据要有代表性,说服力强。(最好举名人的例子或用名言)

    (一)、把握论证方法、理解论证方法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1、准确掌握各种论证方法的常见作用。

    2、注意与论点、具体内容相联系

    3、答题模式:论证方法+一般作用+具体内容

    (二)、能理清论证的过程

    1、方法:

    ①首先看提出了什么问题,作者的论点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引出论点的(举事例、引名言、分析现象等);接着看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论证过程中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及相应的论据,以及论据使用的角度。②弄明白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并列还是递进)。

    ③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词语。

    2、答题思路:

    (1)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

    (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弄明白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用好连接词(”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4)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

    3、常见论证结构

    (1)先(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或者道理论据,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什么观点)分——总

    (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或者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说明了**的道理)总——分——总

    第三课时

    (一)、分析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①理解词句的一般含义;

    ②推敲其在句中的语境义;

    ③结合语境义分析其表达作用;

    ④结合文章论点来理解。解析品味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旨”的原则,揣摩作用一定要结合句意来回答

    (二)、体味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

    1、语言特点各自表现方面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

    D、语言生动表现为: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

    E、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

    2、体味语言特点的角度

    结合关键性词语、修饰性词语(副词)和关联词语,体味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结合修辞手法,体味语言的生动性和深刻性。

    3、补充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

    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三)、能对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

    1、常见题型

    (1)、结合现实生活,谈对文中某问题的认识。

    (2)、是否同意文中的某种说法并说明理由。

    (3)、自选角度,谈读了文章之后的感受

    2、应对策略

    (1)、注意尽可能结合文章论点。

    (2)、答题考虑到正反两面情况。

    (3)、态度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4)、注意语言表达清楚通顺。

    (5)、注意题目要求,个别需要结合自身经历或举生活实例。

    阅读课件 篇10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学习了两篇冒险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两篇文章都是作品节选,讲述了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怎样克服困难,怎样战胜困难的故事。本次群文阅读以生存为主题,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面对困境时的执着和顽强生存的信念,他们都有那些生存技能,运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养成正确阅读的好习惯,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举一反三教学法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主人公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群文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教学内容:

    《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蓝色的海豚岛》《神秘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播放视频《鲁滨孙漂流记》片段,引出主题──冒险小说。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片段,说说冒险小说的`特点;

    2、集体交流特点;

    3、教师小结:明确冒险小说的问题特征。

    冒险小说特点:

    三、精读品悟

    (一)举一反三:

    先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进行讲解;

    阅读问题:

    1、为什么有些人存活下来?

    2、幸存的人有什么改变?

    3、有没有存活技巧,有哪些技巧呢?

    4、独自一人比有人为伴更危险吗?

    5、在任何状况下,有什么至关重要的生存建议?

    6、人们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都想些什么?有什么感觉?

    (二)学生读其他三篇。

    (提示:阅读的方法:精读、略读)

    (三)汇报交流。

    (以展示朗读、展示交流的方式进行)

    四、拓展升华

    1、总结课堂收获。

    2、学到了哪些生存技能。

    3、假设情境:

    ①假如你被困荒岛;

    ②假如你被困沙漠;

    ③假如你

    被困森林。

    五、课堂总结

    虽然文中的主人公他们的冒险经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很少见了,但是他们面对困难时的这种坚韧不拔的新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老师不建议大家去冒险,但如果有一天当我们身处困境时,我们要有一个冷静的头脑和一颗执着的心。

    六、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整本小说。

    【阅读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