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孙权劝学 教学设计范例
  • 孙权劝学 教案

    发表时间:2023-02-16

    孙权劝学教案。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孙权劝学 教学设计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课堂质量对于好的老师是至关重要的,教案也是如此。好的教案需要与时俱进,怎样编写一份优秀教案呢?编辑特别编辑了“孙权劝学 教学设计范例 ”,欢迎本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其简练生动的笔墨,个性鲜明的对话,极富特色。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紧扣住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 在朗读中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 把握人物对话的特点,揣摩人物神态、心理活动。

    3. 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4.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

    1. 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 人物对话的深意。

    教学难点:

    情节的详略。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法指导:

    朗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朗读中凭借语感了解大意。

    讨论法: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跟同学讨论明确答案。

    点拨法:教师针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适时提示,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学习本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但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相劝,但他都以各种理由推托了。那么,孙权最终规劝吕蒙读书了吗?我们看《孙权劝学》。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把握人物对话的特点,揣摩人物神态、心理活动。

    三、初步尝试:

    1.熟读课文,掌握注释中的重点词。

    朗读要求:

    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第二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第三步:结合内容,自由朗读,力争背会。

    2.解释难解词语,及古今异义词。

    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权谓吕蒙曰 告诉、对------说

    卿今当涂掌事 主管事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 了解

    卿言多务,孰若孤 谁。 比得上

    蒙乃始就学 从事

    及鲁肃过寻阳 到了------的时候。 到

    卿今者才略 现在

    古今异义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古义: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求学的较高学位

    见往事耳

    往事: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3.试译课文,翻译重点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四、研讨与赏析: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你能否从这寥寥数语中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朗读时语气坚决,不容推辞,同时又体现其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要读出其语重心长,言辞恳切的味道。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反映了吕蒙为自己的才略长进深感欣喜与自豪。

    五、写作小提示: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结论:

    说话要符合人物身份,针对说话对象不同,语言要有所变化,语调也应有所不同。

    六、尝试二: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

    宋神宗:“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3.问题研究: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启示?

    4.送同学们一句名言:

    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高尔基)

    --开卷有益

    5.从文中找出常用成语:

    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做刮目相待。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七、小结: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即生命有限,学海无涯。通过吕蒙的变化,让我们懂得了开卷有益的道理。同学们,希望你们以此为起点,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八、拓展延伸:

    昔日的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而《伤仲永》里的仲永虽天资聪颖却因“不使学”而“泯然众人矣”。读罢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自拟题目或以《当吕蒙碰到方仲永》为题写一篇练笔。

    九、补充:由本文提炼出来的道理--

    1.通过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就有收益。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5.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督促周围的人学习,随着社会一同进步。

    7.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要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愤读书,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JK251.com延伸阅读

    关于教学设计写作范例


    随着写作规范的不断完善,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教学设计写作范例,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重点)

    2、 仔细品味词的语言。(重点)

    3、 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难点)

    二、教学时数: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曾经有一段美好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好好地珍惜,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会对她说:“我爱你”如果非要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周星驰的对白一时被奉为经典,不知有多少痴男怨女为之报不平,为之流泪难过,觉得这便是最大的痛苦。可是今天我要说的是假如有一段美好的爱情摆一对恋人面前,这对相爱的人好好地珍惜可又不得不放弃,这,对恋人来说又是何等的痛苦呢?这对恋人中的男主人公便是那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一代情圣,风流才子柳永。他在仕途的失意之际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汴京,到处宦游,以期谋得一官半职,于是又不得不与佳人分离面对着佳人迷离的泪眼柳永肝肠寸断写就了这篇缠绵悱恻、哀婉凄美的《雨霖铃》。

    (二)词牌来源

    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凄风苦雨,风雨吹打皇銮的金铃上,玄宗因悼念杨贵妃而作此曲。

    (三)整体感知

    1、词在古代是配乐来演唱的,我认为在音乐的伴奏下来吟唱最能表达词作者的情感。可惜,原曲失传了,值得庆欣的是今人重新谱曲演唱弥补了我们的遗憾,请欣赏《雨霖铃》MTV,请同学们在歌声中体会这首词,并谈谈观看后的一个整体感受。(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明确:浓情厚意从低徊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让我们在音乐叹惋的余声里走进作者用文字所营造的意境。

    2、请学生概括这首词的内容——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3、那么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这首词的主题呢?

    明确:多情自古伤别离

    C、这句话中那几个字点明了它的主旨?(伤别离)

    4、作者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将伤别离的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我们来读课文。

    (四)诵读指导

    1、派学生代表朗读;另外的学生进行评点。

    2、教师指导

    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本词中的韵脚有:切、歇、噎、节、月)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一字一顿,拖音(领起字)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学生读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没有读出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

    3、再请学生试读

    4、学生听录音朗读(好,我们在独立理解、交流想法的基础上再来听名家朗读,让自己静心凝神的去意会语之精妙、情之精诚。)

    5、跟读(听了因为不同理解而呈现不同风格的几次朗读后,我相信大家一定发展或完善了自己原有的想法,那么就请带着你新的感悟一起轻声跟读)

    五.鉴赏本词的艺术特色

    下面我们回到朗读前提的问题上来。作者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将伤别离的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明确:借景抒情,直接抒情。

    1、请同学们找出借景抒情的语句和直接抒情的语句。

    2、提问:大家一起说说,本词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板书)

    3、“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同学们试着分析这些景语看看这些语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我们从此句可以看出别离的时间是秋季,地点在长亭外,时间是傍晚。蝉是寒蝉,虫之将死其鸣也哀,凄切残声使人闻之悲凉。此时,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此情此景让我们想起了那位慷慨悲歌的壮士,他吟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壮士尚且悲伤更何况多情的柳永面对着痴情的恋人而这一别很有可能成为永别。这句词表面写景,实际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凄凉悲切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

    骤雨初歇,回答了前面的——“对长亭晚”的原因,我们设想他们坐在帐篷里听着外面的雨声会想些什么呢?(他们多么希望这雨一直下下去呀……)骤雨初歇又逼出了“兰舟催发”既然兰舟催发那自然“帐饮无绪”了。长亭就在不远处为什么还要单独设帐呢?(特别的爱个特别的你……)“执手相看泪眼”妙在何处?为什么不是拥抱亲吻?(眼睛最传情,还能有比这凄迷的泪眼更让人心碎的方式吗? 两个人手拉着手儿,含泪相视着,大约是想把心上人的面容身影再最后一次深深地印进记忆中去吧。其次,古人表达爱含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多么诗意的表达方式呀,再次……)“执手”之精妙还在于紧紧地抓住不愿松开(能否换成握、牵)。“竟无语凝噎”此句妙在何处?(为何无语?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此地,他们心里该有多少话啊,然而却只是默默相对,谁也说不出一个字来,而他们相互真挚深沉的爱和内心极度的痛苦却正是通过这彼此极力抑制着的无言的哽噎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所谓伊人没有要死要活,可见真正的爱有时需要放手!)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写的是眼前真实的景色吗?从那个字可以看出来?

    “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和无奈。“去去”二字连用,显示出低沉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

    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如暮霭沉沉,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这三种景物与词人离别的愁绪有何联系?——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愁肠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这句不仅衬写了别后怅然空虚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

    这组景物既然是想象到的那就属于虚写(板书)前面写到的离别时的真实景物就是实写(板书)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请学生先做鉴赏后教师总结)

    “柳”是留的谐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既是送别的象征物,又是送别的见证人,如今独在旅舟上见柳,怎不惹起满怀离思?

    吹送离人的冷风,“残”字既是对月的描写,也是作者心情的写照。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真是“晓风欺弱柳,残月隐悲凉。”

    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句中的“醒”字,更提醒了两个世界的存在——一个过去沉醉的熟悉;一个醒后对面的陌生。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诗句),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

    夹岸残柳,参差拂动于秋风之中:孤舟离人,黯然独对天边残月,悲剧性加上美感,凄清加上丽景,词人在舒缓而哀恻的声调中传递出一种抑郁惝况的凄情和烟水迷离的凄美来,这“绮怨”的风味,正是最典型的“婉约”词的风味。

    六、比较归纳

    1、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构成意境,意境就是笼罩着作者主观感情的画面。类似的手法我们在那首诗词里学过?

    明确:《天净沙﹒秋思》,师生简析《天净沙.秋思》的写景手法。

    2、思想跳跃,时空穿越虚实结合的写法我们还在那篇作品里学过?

    明确:《夜雨寄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师简析这两首诗和本词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语:1、一曲《雨霖铃》道破了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和那一腔离恨。阵阵寒蝉,沉沉暮霭,浩浩烟波,泪眼对泪眼,无言对无言,好一幅凄恻委婉、柔肠百结的挥泪图;一片残柳,一弯残月,一叶扁舟,多情的远行人,孤独的异乡客,好一曲深情脉脉、离恨悠悠的丝竹调。真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八戒云: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七、鉴赏词的意境:让学生跟据上、下片的内容,分别作一幅画,然后用自己的话生动形象的描述出来。(有时间让学生展示,没时间留作课后作业)

    八、再次播放MTV,学生欣赏后齐读全词。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以《读你》为题用第二人称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话对柳永进行评价。

    板书:

    感情基调:凄凉哀婉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学案2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一语文导学案

    柳永词两首

    【教学设想】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和作者柳永;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望海潮》

    【课前预习】

    1.词的起源:兴起于 ,盛行于 ,并在 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 ”、“ ”、“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 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 (58字以内)、 (59—90字)、 (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 、 、 、 等。(词的段落叫: 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和 。

    4.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 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 ,字景庄,后改名永,字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 ”,以毕生精力作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 ”,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合作探究】

    一、结合上下片,试分析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从而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进而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二、这首词的写作特色主要有哪些?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三、试鉴赏名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课后训练】

    虞美人·听雨

    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①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②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断雁:离群的孤雁。②星星:形容头发花白。

    阅读《虞美人·听雨》,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词的词牌是 ,词题为 。依字数来看属于 。

    2.词人在结构安排上以上阕写 与 生涯,纯以形象,不着议论,到下阙单写“而今听雨”时,则 ,力度陡增。

    3.这首词运用 的艺术手法,高度简练的概括了人生道路上三个不同阶段,充分表现了语言艺术的高妙卓绝。

    4.根据词中所写作者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心境,请把三个阶段概括为三幅画面,分别是:

    5.作者用“悲欢离合总无情”来概括晚年的心境,如何理解这个句子?

    《雨霖铃》

    【教学设想】

    1.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2.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课前预习】

    1.通读全词,试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心绪的一句话。

    2.试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一、词的开头写到“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二、词里描写了那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塑造了怎样的意境?

    三、统观全词,分析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表达自己凄凉哀婉的离别之情?

    【课后训练】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①“望”即仰望。②“争”同“怎”。

    1.阅读所选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1)上阕的景物描写对抒发感情有什么作用?

    (2)试分析鉴赏“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体会其中意境。

    2.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词上阕写景,景中寓情。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涵作者的忧愁。

    B.该词下阕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之苦。

    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

    D.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稍作停顿,然后下接几字或一句。

    《雨霖铃》学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2.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预习案

    1.通读全词,试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心绪的一句话。

    2.试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探究案

    一、词的开头写到“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二、词里描写了那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塑造了怎样的意境?

    三、统观全词,分析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表达自己凄凉哀婉的离别之情?

    柳永词两首《雨霖铃》《望海潮》导学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一﹚

    望海潮

    高一语文 编写人:巩义六中 王秋岩 审核人:杨保卿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吟咏,感受两首词的节奏美、音韵美;感受柳永慢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和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鉴赏法,探究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有《乐章集》。

    2 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是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文中表现杭州繁华富庶的题旨,是为了称颂祝愿。来日升迁到朝廷做官,虽然杭州城无法带去,但把这西湖美景绘成图画,可带回京城去欣赏。 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3知识概述

    词始于唐代,鼎盛于宋代。它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词牌)而改变,句子长短不一,所以有“长短句”之称;又有“诗余”“倚声”“填词”之谓。词依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称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称长调。一般分上下阕。从风格看,宋词大致可分为豪放与婉约两派。明代张綖说:“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本周学习婉约派最有影响的两位词人的作品。

    【学习过程】

    一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级﹚

    参差﹙ ﹚堤沙﹙ ﹚天堑﹙ ﹚ 珠玑﹙ ﹚ 罗绮﹙ ﹚叠巘﹙ ﹚ 嬉嬉﹙ ﹚萧鼓﹙ ﹚

    二 名句默写﹙A级﹚

    东南形胜,____,____。

    ____,____参差十万人家。

    ________,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____,____。

    千骑拥高牙,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归去凤池夸。

    三 鉴赏《望海潮》﹙B级﹚

    ① 《望海潮》一词描绘了怎样的一种生活景象?

    ①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荣和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② 结尾的几句写了什么内容呢? 最后两句是写给谁的?从哪里可以看出?

    ③ 艺术手法

    四 背诵全词﹙A级﹚

    五 总结

    这首词上阕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杭州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赞美了杭州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杭州的湖光山色令人神往,读了柳永的这首词,领略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美丽的西湖更加令人心旷神怡,相信你一定会有机会领略那里美好的风光的。

    五 当堂检测、默写全词﹙A级﹚

    课外拓展

    赏析《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

    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游子思乡感情的作品。词里把人生漂泊的悲愁,思乡怀人的凄苦深挚地表现出来。开篇以江天为背景,暮雨潇潇,暝色漠漠,一个“洒”字,让人联想起利落而过的风声、雨声和涛声。正清秋时节,秋意萧疏,一番风雨洗罢,凸显凄清悲凉的气氛。“洗”字鲜明而精当,让人回味起韩愈的“长安雨洗新秋出”。

    紧接着,作者笔下洒脱而苍劲地推出一片撩人心扉的秋色:“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从听觉、视觉,远景、近景的交叠中传递着开阔博大的空间感受,雄浑刚健的音乐震撼。苏轼曾为此赞赏说,“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苍凉的秋,几乎泯灭了一切生机,处处群芳凋零,落叶纷飞,美好的景物在漫无声息中无奈地消亡,连浩浩长江,也哽咽失语,默默东流。作者在字里行间微妙地渗透着游子登高临远的悲戚与感伤。

    词的下半片真切地抒发作者曲折的心情,写来跌宕多姿,别有韵致。“不忍”二字,逆势而起,表现内心世界缠绕不解的矛盾。远望故乡,回家的念头总要浮上心头,难以抑制,却愈来愈加强烈。自叹近年来漂泊江湖,百无聊赖,空有归思,有家难回。其间的苦楚和怨艾,欲说还休。作者巧妙地用“何事若淹留”,把多少辛酸、不平和痛切隐在心底。这一笔委婉地刻画了内在感情,读来有缠绵,有深悲。由“望”而“叹”,由“叹”而“想”,词人层次分明地展示一幕幕情景,想到佳人对自己的期盼,由于主客的转换,场景的拓展,韵味更为醇厚。传神的家人妆楼颙望,这一幕油然让人忆起“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惆怅和失落。“误几回”三字,直白中显精到,率真而寓深沉,亦是妙笔。结语回到作者的深情诉说,那满腔的乡愁和眷念,满腹的忧伤和悲凉,谁能体味又该如何倾诉呢?

    这首词状写景物,不尚藻饰,白描中风神俱现,得大巧之朴,可谓高妙;抒写情感,流连顿挫,反复间淋漓尽致,兼动静之美,可见高超。如果配以谐婉的音律唱歌,必将曼妙缠绵,令人悱恻,使人陶醉。

    《雨霖铃》导学案

    高一语文 编写人:巩义六中 王秋岩 审核人:杨保卿

    教学目标

    1. 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2. 鉴赏名句,理解善于铺叙、融情与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意象,探究意境,体味情感

    教学方法:感悟法、鉴赏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 学生一起背诵《雨霖铃》

    二 给下列词注音

    骤雨﹙ ﹚暮霭﹙ ﹚凝噎﹙ ﹚

    三 名句默写

    寒蝉凄切,________,骤雨初歇。

    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

    千里烟波,________。

    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

    今宵酒醒何处? _____,___。

    四 鉴赏《雨霖铃》

    ① 本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阙主要写___,下阙主要写___。

    ② 本词的基调是什么?

    ③ 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④ 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主要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⑤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体会这句词的感情。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话在上阙的结尾表达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

    ⑦.“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

    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

    ⑧:“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作者设想的别后孤苦无聊的生活情景。请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

    五 小结

    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情景相生。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上阙重点在记别,下阙重点在述怀,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词作在表现离人分别时,通过离别场面的描写、铺叙,让读者深切感悟离情)。

    从这两首词中,我们体会了诗人柳永婉约的创作风格,体会了词的特色。由此得知:词,声韵谐婉,意境优美,是我国抒情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大家多去品味词,增强自身美的感悟力。 柳永的词,声韵谐婉,意境优美,清代词人冯煦曾这样评价他:“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傲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希望大家学会声情并茂地品读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你定会受益匪浅。

    六 背写这首词

    七当堂检测:

    ① 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

    ② 本词有哪些意象的词?这些意象的词起到怎样的作用?

    ③ 默写本词。

    课外拓展

    赏析《雨霖铃》

    词的起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事件是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晚上,阵雨才停,知了发出凄切的鸣叫,长亭送别,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这蝉鸣助添悲凉,而一开始即道出“凄切”,为这首词定了调子。这一层展开了一个凄凉的氛围。“都门”两句,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客船却不断催促。心理矛盾,欲饮无绪,欲留不得。由此可窥见留恋之情深。“执手”两句,再加深涂抹,在“执手”、“相看”、“无语”中更使人伤心失魄。这一层极写留恋之情。以上两层极尽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足以使人为之呜咽。“念去去”以后,则大气包举,一泻千里,似江流出峡,直驰平川,词亦直抒胸怀。以“念”这一领字带起,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辽远,“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全是写景,实际上全含的是情,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换头以情起,叹息从古到今离别之可哀,“伤离别”点明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句又将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冷落清秋的时节呢,这是多么难以忍受啊!这是把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两者结合起来,提炼出这两句。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句中,更赋予以新的意义。“今宵”二句,又进一步推想别后的凄凉,然而景物清丽真切,真象别者酒醒后在船中之所见。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这首词写将别、临别以及别后的种种设想,以白描的手法铺叙景物,倾吐心情,层次分明,语意明确,绝少掩饰假借之处。尤其是把别后的情景描写得比真的还真,又以景视之,使人不觉得是虚构的,足见柳永的艺术手法之高妙。所以有人称其“微妙则耐思,而景中有情。……‘杨柳岸晓风残月’,所以脍炙人口也。”。”(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又有人认为“‘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李攀龙《草堂诗余隽》)这都道出这首词的妙处的。但我觉得刘熙载在《艺概》中的“点染”之说,更是值得称述的。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

    一参(cēn)差(cī)堤(dī)沙(shā)天(tiān)堑(qiàn)珠(zhū)玑(jī)罗(luó)绮(qǐ)叠(dié)巘(yǎn)嬉(xī)嬉(xī)萧(xiāo)鼓(gǔ)

    二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市列珠玑,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

    三 ①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

    ②“东南形胜”三句从地理条件、悠久历史来说的,“烟柳画桥”六句是从风景美丽和人口众多来说,“市列珠玑”三句是从人们生活的城市的商业发展来看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

    抒发了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

    ③结尾处词人达官贵人到此游乐的场景,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气势。诗人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词中“图将”是指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凤池”指朝廷。这样一来,此句的意思就十分明显了。这里其实暗含对长官日后飞黄腾达、不断高升的美好祝愿。它是作者纯粹的奉承之辞。

    ④本文是慢词,所以在艺术手法上与小令有所不同。本词重在用铺叙的手法,例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雨霖铃》

    一 略

    二骤(zhu)暮(mù)霭(ǎi)噎(yē)

    三 对长亭晚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

    四 ①离别时的情景 离别后的情景

    ② 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

    ③ 时间顺序 离别时(离别情景)、离别后(别后想象)

    ④“寒蝉” “长亭” “骤雨”词人一开头就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寒蝉”透着秋意,而蝉的叫声更让人感觉的悲凉,骤雨过后天气陡然变凉,更使人感到凄切冷落,所以这首词不仅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更是在写凄凉心情。

    ⑤ 前一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⑥ 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怅;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阙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阙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⑦伤离别。词作下阕一落笔就点明了全词的主题是“伤离别”。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有感情的人,都会因为离别而感;人生当中,什么最令人痛苦?那就是生离和死别。离别本来就是人生中最令人悲伤难过的事,更何况正处在冷落的清秋节呢!秋天本来是草枯叶落,《雨霖铃》中,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非常悲苦,再加上特别凄凉,这就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正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啊。

    ⑧因为没有人陪伴,无论怎样的良辰好景,对词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请大家注意,词人在这里只写到良辰好景,而没有写到平常时日。为什么呢?因为连良辰好景都形同虚设,那平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了,在漫长的日子里,再好的良辰,再妙的美景,没有知心人相伴也是形同虚设。就算有千种深情,万般爱意,又向谁去说呢。

    五 略

    六 略

    七 ①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他离别的伤感之情。

    ② a 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杨柳、晓风、残月;b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③ 略

    《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6

    《雨霖铃》教学实录

    上虞丰惠中学 刘建松

    班级:高一(7)班(找出伤离别,梳理伤离别,品味伤离别)

    课前播放阿宝的西北民歌《走西口》,意在民歌和诗词的对比。

    师:《走西口》的基调哀怨但又荡气回肠,老师很好奇,这首歌中的哥哥和妹妹,兄妹间的一次离别怎么会这样呢,这是为什么呢?给老师一个合理的解释。

    生:他们又不是兄妹。是情人间的分别。是情哥哥和x妹妹。

    师:是的,的确是情人间的分别。不管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不少民歌,率真坦诚,其中的哥哥妹妹可谓是风情万种。在哥哥妹妹的声声呼唤中,感情、理想、愿望就像喷薄而出的一团火,燃烧着,替代了流行歌曲中泛滥的“爱”字,没有“爱”字的爱更让人神往。在遥远的宋朝的娱乐圈中,就流传这样的段子。

    (出示“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这里的柳七就是

    生:柳永

    师:柳永在宋朝算是一朵奇葩,流连青楼,放荡不羁,奉旨填词,名声大,流传广,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官位小,死后凄凉,由红颜歌姬集资埋葬。

    师:如今,当21岁柳永站在汤汤的汴河边,看着杨柳依依,想着别情绵绵,面对自己的知心爱人吟唱出凄美人间的词作《雨霖铃》。师生共同朗读

    师:《雨霖铃》是宋朝流行音乐排行榜中经典歌曲。这首歌曲的主题是什么?用文章中的词语来回答

    生:伤离别。

    师:这样的主题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比如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

    生: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王勃的与君离别意,

    生: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这些离别好像都是同性好友之间的离别,写异性情人间的离别似乎比较少见,或许是这些大牌的诗人认为儿女私情难登大雅之堂,不屑一顾。虽然他们也喜欢美女,而词恰恰是写儿女私情的,越缠绵越感人,越私情越流传。同学们离别时,有没有小感伤(学生自由谈)

    师:现代人也是如此,更何况是信息,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青年男女的别离更缠绵悱恻,深沉幽怨。这首词你认为是谁离开谁?更确切?

    生:男生离开女生。

    生:女生离开男生不太合适,因为古代女子一般不出门,

    师:你说女子一出门就出事。作为浪子的柳永,要离开京城,而一位歌伎来河边送别,古代风尘女子的审美和艺术情趣都极高,书,画,琴,棋,词皆样样精通。就是这么一个镜头,深深的打动了柳永的心。女子的柔情是柳永永不消逝的记忆,也是永恒的伤痛。哪些地方写出离别双方很受伤?

    生:从环境来写伤痛,蝉声凄凉,更能衬托分别的忧伤,再加上是傍晚时分。

    师:蝉前面加了寒字,能改做蝉声凄切吗?

    生:寒字是说季节,到了秋季,蝉到了秋季就要死亡,所以叫声更加凄凉。

    生:这个寒不仅仅是蝉寒,通过蝉声感觉自己的心寒。

    师:有道理。季节和这个季节特有的动物很让人受伤,还有吗?

    生:在长亭边,因为长亭是人送别的地方,看见长亭知道要离别了,很感伤。傍晚时分,是人的情绪比较低落的时候。

    师:我们有首歌叫长亭外

    生:古道边,荒草碧连天。

    师:长亭是伤感之所,寒蝉是伤感之虫。傍晚时伤感之时。

    生:跟雨也有关?

    师:什么叫骤雨

    生:大雨,暴雨。

    师:你说离别时下大雨,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当然是坏事,雨下得大,我无法走路,

    师:那无法行路怎么办?只能留下来?这就叫做下雨天,留客天,天要留我啊?大雨好不好?

    生:好

    师:但现在是

    生:骤雨初歇。雨停了。

    师:雨停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坏事,因为要离开了,真正的离开了。

    师:这里的雨跟我们平常的雨刚刚相反,我们一般认为下雨是坏事,雨停是好事,而柳永恰恰相反。为何如此呢,还是和离别有关。这时出现古代诗词很常见的一样物品?

    生:酒。

    师:你喜欢喝酒吗?老师一般不喝酒,但在大学毕业时也喝醉了。不是一般的醉,而是烂醉。为何?

    生:伤离别

    师:情人间的喝酒也不能解决自己的情绪,是酒不够浓郁还是

    生:是离别的愁浓。

    师:这是船夫在催客人要启程,当然这里的客人是柳永,经过前面的层层铺垫,感情突然如喷涌的江水决堤,锻造出一句很经典的话语

    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师:把执手换做牵手可以吗?同桌做这个动作(学生模仿,有点搞笑)

    师:这样的执手有意义吗?有没有特殊的意义?

    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要永远在一起。

    师: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前面还有两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意思是“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传诵,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怎么会不说话呢?

    生:有太多的话要说,说不完。

    生:太伤心了,说不出来了。

    师:假如真的要说,你会说哪些话?(学生自由谈)

    师 :电视剧《宫》男女主人公分别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晴川:你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照顾自己。

    八爷:我会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照顾自己。

    师:还不及柳永有味道。我们现代诗人,写情人的离别是这样的。出示徐志摩《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师:这是徐志摩1924年5月随泰戈尔访问日本时所作。全诗仅五句。作者选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这一特征性镜头,表现出日本女子告别时的鞠躬姿态,显示了多情女子的性格和复杂的内心活动。

    师:两位风流才子的离别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

    生:柳永是离别时不说话,徐志摩是相互祝福。

    生:徐志摩可能侧重于友情,所以说忧愁是甜蜜的。而柳永侧于爱情,感伤就多了。

    生:还是不说话显得更加真诚和深厚。

    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真正的感情有时不需要语言来表达。

    师:伤离别伤到了新的境界,一切语言是苍白的。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能代表我的心的,就是沉默。而此时,柳永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画面。(朗读,念去去千里一句)你如何理解这段景色描写?

    生:千里烟波暗示离开距离的远,路途的遥远,相见困难。

    师:谁能看到千里烟波,不是当时的实景,而是柳永的想象,是虚写。还有吗?

    生:主人的愁绪就好比千里烟波一样长远,迷惘。像沉沉的暮霭一样的沉重。是无限惆怅的离情。

    生:晴和景联系在一起,情景交融。

    师:伤感之境。这句感觉就像周杰伦的千里之外,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 我送你离开天涯之外你是否还在。

    师:这首词的上篇主要写了离别时的景和行,把伤离别的伤一层层的渲染,一刀刀的割自己的心。这就是大家的手笔。朗读词的上篇。

    师:词的下篇写的一句词,被明朝的评论家贺裳称赞为千古俊词,你们认为是哪一句?(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生:我认为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直接写出了中国人特有的感情,在现在也是这样,秋天是悲凉的季节,只有多情的男女这样的体会更深刻。

    生: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句不错,即使我有什么想法,我现在也没有想法, 因为在我的心里只有你。

    师:这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生:除却巫山不是云。

    师: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后,我不再相信爱情。何人说就是

    生:无人说。

    师:无人说就是没有了知音,很孤寂。你们说的很有理,这些就是贺裳所说的那一句吗?非也。中国传统的审美讲究含蓄,这两句还不够含蓄。

    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定是这一句。

    师:你终于找对了,能说说理由吗?

    生:这两句不含蓄,有意境。很美。

    师:美在哪里?

    生:这里的酒,杨柳,风、月四样连在一起。有意思,

    师:有什么意思?

    生:酒是消愁之物,借酒消愁。

    师:老师这样改,今宵酒醉他处,芳草地,凄风明月。可以吗。

    生:可以。

    师:老师也可以成为千古俊词。真的可以吗,你们太包容我了?

    生:还是柳永好。

    师:说真话了,老师比不上他,说说你的理解,否则我不答应。

    生:酒的确是消愁之物,但醉了后什么也不知道,还不够伤心,只有醒了,痛苦就来了。还是醒好。

    师:你是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是醒后无路可走,见不到想见的人。

    生:杨柳岸比芳草地要好的多,杨柳在古代有特殊的意思。表示离别,柳就是留下的意思。如果是芳草地,就不合常理,刚刚离开了情人,又睡在芳草地,感情变化太快了,不忠心。

    师:芳草容易使人想到各色美女,天涯何处无芳草,男人变心了。

    生:晓风残月,晓风是清晨的风,深秋的清晨风很冷,风一吹,酒醒了,酒醒了,痛苦来了。

    残月更有感伤之意。

    师:同学们这样解释我也就认了。这句词连当时自视极高的苏东坡也很佩服。

    (出示东坡有幕士,尝谓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师: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雨霖铃,没有标题,你能为她加个标题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千年来,写离别的诗词太多太多,然而很难找出首超越雨霖铃的,上篇是别时景,下篇是别后情,雨铃霖是个传奇,她美丽而凄清,朴素又含蓄,千古传诵,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柳永词两首《雨霖铃》《望海潮》教案5

    4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

    雨霖铃

    导入新课:

    学生唱李煜词《虞美人》(以唱代背检查上节课内容),带出热烈的课堂气氛。

    解读作者,明确目标(均用投影展示):

    (1)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柳永的资料,教师略加补充。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一步:美美地听——感受词的语言美。

    播放Flash课件,学生听情感真挚的配乐朗读。

    (1)第一次听:进行语感熏陶,注意节奏。

    (2)第二次听:感受词的意境,注意情感的运用。

    第二步:美美地读——语感训练。

    (1)第一次读:再播放Flash课件,学生小声仿读。

    (2)第二次读:教师范读一小节,作节奏指导,学生自主朗读训练。

    (3)第三次读:抽检学生朗读情况,来个小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先抽两个学生分别朗读上片和下片,由同学评价,若认为自己朗读得更好的,可以向他们挑战)

    第三步: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1.老师作诗词鉴赏技法指导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3)写作技巧:把握写作技巧。

    2.小组讨论

    (1)找意象,说作用。(幻灯片上逐一展示有关意象的词及其表达的感情)

    (明确)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

    (2)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达的情感。

    明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良辰好景虚设更与何人说(惨不成欢)

    (3)写作技巧的探讨: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补充相关的写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3.个人体悟

    请闭目凝神,通过意象想象离别场面,品味词中美的意境,然后说说你感受到的意境。(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评点谁的感悟最好)

    4.小组交流讨论

    鉴赏词中美的词句,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词句美在哪里?

    (学生开始堂上发言,其他同学评点,教师点评穿插其间)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赏析发言,要准备足够的应对材料,以便生动自如地应答学生的发言。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千言万语又无言以对,泪眼相看,难分难舍,情意绵绵的眷恋之情。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美在展现了一个别后的暗淡景象,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之无期,充满无边无际的离愁之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美在将杨柳、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为一幅画,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团聚,言尽而意无穷。又让这幅画出现在“酒醒”之后,让离人产生了浓烈的“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感,昨日离别情景历历在目,眼前凄清景象,前路“千里烟波”却还须前行,离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而“晓风残月”写出别后心境的凄凉冷落,“杨柳”则更添愁思。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美在写出诗人别后的孤寂,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

    5.评选佳句

    对比同学们谈的美句,结合刚才的评价,你认为哪一句是最美、最传神的千古名句。

    明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注意不可一锤定音,允许百家争鸣)

    6.交流学习体会,学生小结

    7.课外延展,能力迁移

    运用本节学到的知识鉴赏张先的《江南柳》,并与本课学的《雨霖铃》相比较,说说它们的异同。

    江南柳 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明确) 同:都写别情,都描写了别时的典型环境。都写了别后,都是情景相生。

    异:柳词想象别后远行的情景,虚实相生。

    张词着重写送行者别后情景,而未写别时情事。

    8.课外练笔

    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或喜。

    要求:①体裁不限,也可填词作诗。②要写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第四步:美美地唱——感受美妙的韵律。

    (1)播放Flash课件,欣赏美妙的旋律和极富悲情的演唱,品鉴柳词美妙的意境。

    (2)再播放Flash课件2次,同学们伴着音乐学唱。

    (3)再播放Flash课件(去掉图像和原唱),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以唱的形式背诵课文。

    望海潮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导入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四 .朗读本诗

    教师范读 学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

    五.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试着背诵

    二.学生齐读

    三.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柳永开创的。

    四.具体分析词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二)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河水量个方面。“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

    五.艺术特色

    本文是慢词,所以在艺术手法上与小令有所不同。本词重在用铺叙的手法,例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雨霖铃》教案2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宋词相关知识,及柳永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2积累字词及名句,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方法

    1通过感受形象,领会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美,体会作者低沉伤感之情。

    2品味语言,学习艺术特色,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

    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使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伤离别,重真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 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教学方法:诵读法 提问法 点拨法 讨论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离别是永恒话题,穿越时空,永驻于岁月长河。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徐志摩《再别康桥》

    二、词的相关知识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慢词是宋词主要体式之一,“慢”是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鍀迟缓了。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三 作家作品简介

    (1)(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狂放不羁,擅长词曲,熟悉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还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当时有人向仁宗举荐他,但仁宗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何用浮名,且填词去!”遂落第。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后,别无出路,只好以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外。

    (2)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他精通音律,能自制新曲,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 已缠绵悱恻、哀婉 动人的别离情景。

    四 解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翻制而成。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五 整体感知

    1 齐读《雨霖铃》(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哀婉、悲伤、凄清 ,指导诵读,纠正字音。

    2播放音频,让学生把握感情基调。

    3 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

    意象:

    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

    柳、风、月

    作用:

    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六 精读课文

    1、上阙分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 起首三句写什么?是情?是景? (写景)

    点明季节、时间、地点和事件。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

    2)地点(长亭)时间(晚上)季节(秋季)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

    明确: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所以,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

    “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1)这写什么?(写情)明确: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2)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为什么?

    明确: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你怎么来看待这句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发言)明确:这句写情态。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2)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 )

    明确:这句写什么?(写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日“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压抑、苦闷。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

    2、下阙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下片换头写情,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伤别离”点名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多么难以忍受!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柳永把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诗中,又扩大了这种感受,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

    2)“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哪句?(寒蝉凄切)

    明确:前后照应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那么它究竟好在什么

    荷花教学设计写作范例


    学生时代,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荷花教学设计写作范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点

    1、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

    2、欣赏孙犁小说中的语言艺术。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分角色诵读和想象能力。

    2、感受孙犁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

    (三)、德育渗透点

    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二、重、难点

    体味孙犁小说诗化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要求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听课文录音,精选文段,认真表演,通过自己的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1)、播放(简介)两种不同的战争场面。

    (2)、简介荷花淀派

    2、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注意文章的特点:不以情节取胜,而以抒情见长。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选三个片段的内容

    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3、请学生选出最能体现“荷花淀”斗争环境特点的景物描写,分析其特色,揣摩其深刻含义。

    “她们轻轻划着船——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质朴、自然

    “她们奔着——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动静结合的描写

    4、分角色研读以下两段文字,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很晚丈夫才回来了——女人流着泪答应了他。”

    干净、简洁的对话,要求学生表演、体会

    (2)、“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解放区妇女的新形象

    二、与引申

    体味文章所表现出的“人的意境”。

    三、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嘱咐》,更全面的了解“水生嫂”这一人物形象。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例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例”,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完整的朗诵儿歌并了解泡茶的`过程和茶具的功能。

    2.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大茶壶、小茶杯的样子。

    3.感受儿歌中的幽默趣味。

    重难点分析:

    重点:幼儿能完整的朗诵儿歌知道泡茶的过程和茶具的功能。

    难点:幼儿乐意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大茶壶和小茶杯的样子。

    活动准备: 大托盘、水壶、茶壶茶杯、茶叶安全要求:小朋友之间不要发生碰撞。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入活动内容。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么?"教师出示茶壶和茶杯让幼儿观察。

    二、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泡茶工具。

    教师请幼儿看看说说,对比茶壶的大,茶杯的小,了解茶具的功能。

    三、教师演示泡茶的过程,请幼儿品茶。

    四、幼儿学习儿歌内容。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

    2、幼儿分句学习儿歌。

    3、幼儿跟教师一起轻声朗诵。

    4、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整朗诵。

    五、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为一只大茶壶。

    1、谁能把自己变成一只大茶壶?鼓励幼儿用肢体表现大茶壶的身体、盖子、把手、壶嘴。

    2、鼓励幼儿用肢体来表现大茶壶是怎样倒水的。

    三、结束部分组织幼儿分组游戏:请喝茶

    1、幼儿两两结合,分别扮演大茶壶和小茶杯,边做动作便有韵律地说儿歌。

    2、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范文参考]教学设计写作范例


    平时的生活中,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本站收集了《[范文参考]教学设计写作范例》,供您参考。

    个问题(Mager,1984):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如何到达那里?我们怎样知道已到达那里?

    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回答“教学目标是什么?”相应地,设计者要通过实施教学分析确定答案。第二个问题是要回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通过设计者开发教学策略来完成。第三个问题要求回答“我们的测验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如何评价和修改教学资料?”这需要经过设计者开发和实施评价活动予以解决。

    由此,可以得出教学设计的一个简化程序表达:分析――策略开发――评价。

    人们对于教学设计程序的基本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许多国外学者设计了诸多模型来表现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过程。图1即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

    分析和理解这个模型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这个模型具有明显的序列性和线性特征。一方面,这体现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般顺序;另一方面,设计者又不能拘泥于这个程序,在某些情形下,设计者可能需要修改这些设计活动的顺序,而且,这一修改的过程可能并不是一步完成,而是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因此,如果从设计实践的心理活动来看,这个模型应该更像一个“蠕虫团”。

    第二,教学设计的各个活动之间相互关联,循环往复,本质上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问题的理解带动着问题的解决,旧问题的解决可能意味着新问题的产生。因此,把设计过程理解成为是设计者不断进行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更为妥当。

    第三,规范和科学地理解课程设计活动的内容。这是进行有意义的教学设计的基础和起点。比如,“评价(evaluation)”这一术语,其含义既包括对学习者的评估(assessment),也包括对教学的评价,不能简单地认为评价就是“测验(tests)”。再如,教学设计包含着问题解决,但不能把所有的问题解决都作为教学设计。因此,必须以严谨、踏实的态度进行问题的学习、理解和研究过程,尊重学术规范,遵守已有共识的概念范畴,杜绝望文生义,减少“非分析性”的研究。

    第四,教学设计所创设的教学在目标、教学策略和评价方面必须相互匹配。就是说,教学策略要适应于不同的学习任务(即目标),测验所测量的是学习者达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三者之间必须形成高度的耦合效应才能发挥出教学设计的优势。

    四、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能够充分利用所有可用的教学情境和资源,紧扣教学重心,赋予教学以连续性、趣味性和整体性,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果,激励教师进步。

    1.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学生需要的

    教学设计的起点是分析,分析既包括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技能、爱好、态度和其他与学习有关的个性特征,也包括分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环境以及知识与技能的运用环境,同时,透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和确定,有助于决定教学过程和方法。

    2.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教学需要的

    系统化教学设计的产物必然形成物化成果,这些具有物质性的“产品”既可以被现场使用,也可以被复制和传播;既可以被设计者使用,也可以被其他教师甚至学生使用。因为教学设计和开发包含了学习者和情境方面的信息,所以,这些“产品”可以为那些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提供实用、有效和可接受的解决方法。

    3.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需要的

    基于分析的教学设计需要技术性的技能和创造性以及理性和直觉性的思维过程。广泛参与教学设计过程,有助于教师有针对地开发评估工具,合理地选择和开发教学策略,适时地开发与选择教学材料,形成积极的反思性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还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更加有利于教师有意义的成长与成熟。

    4.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学校需要的

    学校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代际累积的结果。缺乏教学设计的教学成果往往不具备推广性质和继承价值。教学设计不仅仅为教学和学习提供了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解决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所展现的是一种系统的方法论,在此基础上达成的共识,不仅可以使设计者、开发者、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之间形成协调,还能够为学校积累优质的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如果考虑到教学设计具有的情境特征,可以说,在特定情境下的教学设计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校本”。

    五、当前的困境

    既然教学设计具有如此巨大的实用价值和实践意义,为什么在当前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却遭受冷遇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不熟悉,不重视

    国外学者研究教学设计已经几十年了,理论文献和实验成果异常丰富,但这些并没有被国内的学者,尤其是职业教育工作者所熟知、接受和采纳。由于不熟悉,所以不重视。相比之下,职业学校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简称“方案”和“课标”)的制定。更有甚者,以为“方案”、“课标”甚至是“课时计划”(即教案)就是教学设计。这几者之间的差异上文已经做了区别。

    实际上,如果站在系统的教学设计的角度上看,即使是最新制定的“方案”和“课标”也存在着重大的缺陷。最为突出的是,缺乏准确的教学目标分析和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缺乏对学生和环境的分析;含糊的目标陈述给测量和评估制造了困难,等等。

    2.难度大,成本高

    客观分析,一方面,教学设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确实具有全面性和苛求性的特征。因此,即使是有经验的设计者也会经常表现出顾虑,担心失败的教学设计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无效的师生交流、活动效率和教学效果低下、滥用时间和资源、损害学生动机,等等。另一方面,系统的教学设计在各个阶段都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尤其对于职业教育而言,由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特殊性,无法从普通教育的课程设计中直接获取经验性成果,因此,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的原创性特征就成为阻碍推动课程设计工作的最直接原因。

    3.缺知识,少技术

    在我国,课程设计的人员主体应当是教师。教师虽然对于所教授的知识性内容比较熟悉,但是对于教学论、学习论和课程设计技术等专门性知识和技能却非常缺乏,从而客观上不具备系统性教学设计的胜任力。

    同时,由于多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职业学校的教师通常都会面临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因此,对于复杂的教学设计,教师往往缺乏内在的动力。

    正是在上述几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设计才会停滞不前。

    六、几点建议

    为了打破目前教学设计在职业学校所面临困境,使教学设计发挥出应有的功能,惠及各方,笔者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教学论和学习论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可以通过组成学习型团队,通过内容分工,定期交流的方式,迅速掌握指导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

    (2)以代表性学科为突破口,建立阶段性任务模式,组建教学设计团队,由简入繁,化整为零、以点带面地进行尝试性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反馈,总结经验的同时,推广经验,逐步进入教学设计的全面推进。

    (3)积极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使之能够不断增强教学设计的胜任能力。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写作范例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综合实践教学设计写作范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造句。

    3、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因为所教学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海洋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可以选取生动形象、多姿多彩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媒体选择(主要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与应用设计:

    教学过程(包括教法、媒体应用策略、教学效果评价等):

    情境:

    1、出示一组海洋生物的图片。

    2、告诉学生已被风雷海洋馆最近想招聘海洋馆解说员,请作好充分准备为参观团作一次讲解,海洋馆将择优录取。

    3、将讲解词整理成书面稿,以《大海我的故乡》为题,评选出最佳讲解稿,最佳讲解员。

    任务:

    1、你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你爱海洋,你认为这次机会应该把握,即使没有入选,对你来讲也是不错的锻炼。

    2、请3人一组分别完成以下任务:

    1)文字:收集有关海洋的文字资料。

    2)摄影:收集海洋的图片、视频资料,并加以说明。

    3)编辑:将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利用平台,整理成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的讲解稿。

    完成任务后,信息共享,组内每位成员都要了解本组采访的主要内容。编辑完成讲解稿后,组内要进行讨论,力争做得最好。

    3、同学们,在上网收集资料的时候,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学习这一课后,你受到什么启发?请你以日记的形式写一份当海洋馆解说员的体会。

    过程: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人小组,每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每组推选一位组长,组长分配好各个组员的任务,组员做好准备。组长要建立本小组工作目录,在目录下每个组员建立以任务命名的文件夹。放置取用的素材,方便其他人员调阅、共享。

    2、各组可以在互连网上到老师给出的网址上查找资料。密切联系各组的任务,到互连网上去查资料。把你找到的资料复制粘贴下来,或是记录下来。注意收集有关的图片。

    3、整理、筛选资料,利用Word平台,整理成一篇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有自己观点的讲解稿。在组长的主持下,在组内交流,经过反复修改过最终定稿,并选出一名组员代表本小组发言。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范例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阅读范文还能够让自己加深对写作的了解,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一)导入活动

    1.同学们,通过学习17课,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学生答不全,教师可以提示:前几天我们去泉城广场秋游,在“文化长廊”里你看到了什么?──那里还有许多中华历史名人,如庄子、孟子。)

    2.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是,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出示课件:两扇宫殿的大门缓缓打开,“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映入眼帘。)

    (二)确定专题

    1.出示17课课后“综合性学习” 一段话,自己读一读吧!

    2.你想不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啊?(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内容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打出相应的文字内容。)

    3.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如,将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戏剧、国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4.全班讨论填写下表:

    活动主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小组专题研究内容

    (1)民间工艺

    (2)民族艺术

    (3)古诗文赏析

    (4)风俗风情

    (5)神话传说

    (6)饮食文化

    (7)备注

    (备注说明:除以上六个专题之外,学生可能还想研究其它方面,为此设置了“备注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孩子们留有更大的空间。)

    「阶段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习领域,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因此,我们设计了“课件激趣” 和“自主选择研究专题” 两个环节。]

    第二阶段:确定方案,调查研究

    (一)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咸专题小组

    (2)讨论、撰写专题实施方案

    1.结合某一专题,教师在全班进行“制定实施方案” 的指导。

    2.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并填写下表。

    第三阶段:根据方案,调查研究。

    各小组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阶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精神,为最后的成果展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阶段:解决问题,汇报结果

    (一)小组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研究的专题。下面先请各小组负责人举起标志牌,大声宣读一下你们组研究的专题。

    2.全班交流。下面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想,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

    哪个小组首当其冲来展示你们的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等)

    除此以外,当学生有个性化的展示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民问工艺组的制作展示:现场剪纸,制作布艺及泥塑,赠送个人作品等。

    民族艺术组的表演展示:现场演唱一段曲目,现场画一幅图画,现场表演一段评书等等。

    诗词赏析组的诵读展示:配乐诗朗诵,诗词表演,对诗等等。

    民俗风情组的话题展示:“祖国河山一日游”和“趣谈传统节日”。

    神话故事组的趣味展示:我来演,你来猜!

    中华美食组的多方位展示:报菜名、现场赠送中华小吃等。

    (教师鼓励学生别具匠心的展示,以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3.同学们,听了这个专家组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能不能对他们再继续充实资料提点建议?

    4.教师予以点拨、引导,提示学生未研究到的“点”。

    师:我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还专门制作了主题网页,同学们可以登陆我校的同站查询,将你们搜集到的资料链接到网站上,我们就可以在网上继续交流,欢迎你们发布最新信息。(尝试利用网络的优势,通过主题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5.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根据学生个体专题小组的不同表现颁发各类小奖章。如:最佳表演奖,最新创意奖,同心协力奖等。

    (二)整理归纳

    1.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专题资料整理成册。(教师帮助整理,帮助链接。)

    2.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请把它写下来。

    3.指名读自己的感受。

    [阶段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题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和展示,并通过说一说、听一听、写一写等形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第五阶段:继续延伸,后续活动

    (一)教师点拨

    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丰富多彩,是呀,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所研究的这六个专题,比如,你可以去制陶,体会制陶的乐趣;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你可以欣赏到京剧,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唱几曲。我们可以用“灿烂辉煌、源远流长” 来形容祖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课件:在已打开的两扇门之间有一幅画卷伸向远方,镜头从古代文明一步步演变到现代文明,直观地再现各种传统文化,再次给学生视觉上的震撼。)

    (二)拓展探究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不愿意继续探宝呢?那么,除了今天我们研究的专题,你还打算继续探究哪些内容呢。(学生自由发言,充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三)教师小结

    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小专家,愿你们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阶段设计意图:通过后续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最新课件: 美术教学设计范例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课件: 美术教学设计范例”,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 认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有秩序、有规律的变化给人带来的美感。

    2、 情感:让学生欣赏乐曲的节奏变化美,体验音乐与美术的共通点,表达自己的情感。

    3、 能力:让学生在乐曲的感受、体验中,尝试用不同线条表现线的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与美术的互通中学习线的变化。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线的变化。

    教具准备:课件、版画用具等。

    设计思路:

    本课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造型能力。因此,笔者摆脱了教材的束缚,结合生活,在“玩”线与“找”线的基础上大胆的把音乐、美术进行整合,让学生在玩中动起来,在音乐中舞起来,充分体验线条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同时,利用建瓯版画的深厚文化底蕴的优势,让学生结合生活用单色版画把变化的线条给表现出来。在学生作业评价中,我注重学生评价的反馈互动,让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情感体验,在激烈的互动评说中学会欣赏,张扬个性,从而很好的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与体验(玩一玩)

    让学生学生通过玩一玩铅丝,认识、体验已学过的一些线条。

    来,可爱的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玩一玩桌面上这根铝丝,你能把它变成不同的线条吗?好,动手变一变,变好了吗?拿起来给老师看一看。哇!你们真象一位小小的魔术师,用一双灵巧的双手变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线条,有弯的、曲的、旋转的等等,出示学生不同的线条,其实小朋友们会变的线条还很多,今天呀,我们就来跟(多媒体出示):会变的线条交朋友。让我们大声的喊出新朋友的名字吧!

    (本小结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玩一玩手中的线,感受发现线条变化的乐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新授课埋下伏笔。)

    二、审美与欣赏(找一找)

    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及自然、生活中的直线、曲线、折线、弧线等,感受、欣赏自然中线变化组合的美感。

    这些会变的线条就在我们身边,它们无处不在。小朋友们,找一找看(教师四处张望)你找到了吗?谁来说一说?哪里还有呀?(桌面、多媒体前台弧线、窗户、铁门、衣服、学具桶提手、墙、黑板角线)。除了我们身边的这些线条外,自然生活中还有许多美丽的线条,就让我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中去瞧一瞧,找一找,好吗?多媒体出示,自然生活中的线:直线(建筑)、曲线(雪景)、折线(建筑、斜线、连起来是什么线),弧线(彩虹)、立交桥(螺旋线)。这些线条还可以组合成美丽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如图1、图2

    图1 图2

    (本小结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线,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激活了学生的视觉、触觉及思维的功能,对线进行审美体验与感受,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感受的能力。)

    三、联想与描绘(听一听、舞一舞)

    1、播放节奏变化的乐曲,让学生听一听,感受线的变化。

    这些线条不仅看得见,还可以用耳朵听,不信,我们跟着乐曲节拍的快慢、强弱来试一试,听一听,感受一下是否有线条在舞动?(第一次播放乐曲),你感受到有线条在舞动吗?

    2、学生把感受到的线条画出来,并探究问题:线有什么变化?

    那你能用笔画出来吗?请拿出白纸跟着乐曲的节拍的强弱、快慢把线条画出来(多媒体第二次播放乐曲)。(多媒体出示)你为什么这样画?线条有什么变化?学生概括:有的宽、有的窄、有的长、有的短),为什么有的宽、有的窄、有的长、有的短,学生概括:(音乐放得慢我就画得宽一些,音乐放得快我就画得窄一些)小朋友们也有同样的感受吗?还有不同的变化吗?

    3、把变化的线条用彩带舞出来,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张扬个性。 来,下面就让我们做做课间操,跟着乐曲的节拍把这些线条给舞出来,好吗?(第三次播放乐曲)如图3

    (本小结设计意图:通过“听一听”,让学生用体态、手势表演乐曲中线的旋律与节奏,感受乐曲节奏强弱、快慢的变化;“舞一舞”让学生轻松的氛围中,尽情享受线的优美变化,巧妙的把乐曲融入美术教学中,创设了良好气氛使那些不善于当众表演的学生也能像模像样的动起来,强化了学生对线的视觉感知,使整个课堂显得生动有趣。

    四、探究与创作(画一画)

    1、让学生在美妙的乐曲伴奏下进行版画创作并明确创作要求,注意老师提示:

    △ 你画的线有变化吗?

    △ 线刻宽、刻深了吗?

    这么美而有变化的线条,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画出来,今天呀,小朋友们能用我们喜欢的版画把刚才听乐曲感受到的线的变化用变化的线条画出一个美丽的画面吗?有信心吗?在画时除了按以前所学的版画制作要求外,还应注意老师的提示:

    △ 你画里的线条变了吗?

    △ 用铅笔刻线,刻粗了吗?

    小朋友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画,在印时用一种颜色平涂,把线条给印出来。在画的时候,要发扬互相帮助的精神,先画完的同学帮助没画完的同学,给小朋友15-20分钟的时间,看哪一小组最快画完。下面,就让美妙的音乐伴随小朋友们进行创作。看谁画中的线条变化最美。

    课件范本: a的教学设计范例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课件范本: a的教学设计范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要求:

    1、知道读书做记号的目的和作用。

    2、学会读书时常做的记号。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练习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读书吗?读书时有哪些习惯?

    2、师生共同评议: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良习惯?

    3、今天我们来学习“读书做记号的学问”

    二、优化新授

    1、从题目入手,审题:“学问”指什么?根据题目质疑。

    2、让学生充分提出自己的问题。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进行讨论。

    4、在学生对文章内容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三、理解性诊断练习

    1、读课文。

    2、组织交流、表演和阅读实践。

    四、自主性学习诊断

    1、选定一篇内容比较浅显的短文印发给学生。

    2、提出阅读做记号的要求。

    3、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迁移运用有关知识。

    五、拓展延伸

    1、课外可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在表演的过程中,使静态的书面语言变为生动活泼的体贴语言,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任选一篇文章,读一读,读时练习做上记号。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范例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阅读范文还能够让自己加深对写作的了解,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范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内容:

    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接受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内容)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诗词《长征》。)

    【评析:在豪壮的音乐声中朗诵《长征》诗缅怀那些无名英雄,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下面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范例


    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范文的,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为满足您的需求,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范例”,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由生字“宿”导入,揭题

    板书“宿”,师: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板书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

    师:《本草纲目》在课文中简称《本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三次易稿,前后花了近三十年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幕。

    (二)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检查

    1、认读生字词: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药材

    师徒俩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破庙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2、将词语顺序打乱,重新排列

    师徒俩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破庙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药材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学生认读,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

    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四句话)

    (四)李时珍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第一句(课文第一段)

    1、“饥餐渴饮”什么意思?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内容。

    出示句子“庞宪用陶碗.......啃干粮”

    读句子,你觉得李时珍吃得怎样,喝得怎样?“饥餐渴饮”(吃不好,喝不好)(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更准确。)读句子,读出意思。(板书:饥餐渴饮)

    2、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晓行夜宿”的意思。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相关语句。

    出示“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这句话写出了“晓行夜宿”中哪一部分的意思?这么晚他们才找地方投宿,试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会干什么?这就叫“晓行夜宿”。

    这种情况可以说在这对师徒身上经常发生。读句子,再读问句。

    3、再读第一段话

    (五)第二句(第4节第一句)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是怎么样的一座寺庙呢?指名读句子

    “断垣残壁”这个词语的理解难点在哪?

    理解“垣”,理解“断垣残壁”(通过,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语)

    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这座古寺呢?

    朗读。

    (六)在这样一座破庙里李时珍简单地吃过晚饭,又干什么了呢?快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板书:记下寻访所得)

    出示第三、四句(11小节和12小节最后一句话)

    “刀豆子......呃逆”

    “他接着往下写......无涎......”

    1、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词义呢?

    2、汇报结果

    (、结合生活实践......)

    3、出示句子:

    1)忍冬花.......

    2)胭脂草......

    3)刀豆子......

    4)鸡肠草......

    学生正确读句子。

    介绍:《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李时珍就是这样一边察访药材,一边及时记下所得,终于完成了这一巨著。

    (七)这节课学到这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八)再读生字词

    (九)生字描红

    (十)作业

    收集常见中药名称及药效

    板书: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孙权劝学 教学设计范例】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