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集锦11篇
  •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集锦11篇

    发表时间:2023-02-07

    单元教学设计。

    文章写作是很多人都不喜欢的一项任务,借鉴范文会是一个好途径。我们所需要的是范文中的经验。现在,有请阅读我们推荐的《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1】

    一、回顾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早上好!今天由覃老师来给大家上课,希望大家能认真听讲,等下老师可要提问的哦!(你们把笔和笔记都准备好了吗?)

    2、在上新课之前,老师给同学们看一幅画,看看大家能从图片中回忆起我们低年级曾学过的哪一首古诗吗?请看屏幕:(有人知道与图有关的诗句吗?嗯,是《村居》)

    3、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二月早春乡间孩子们放学回来后兴致勃勃放风筝的情景。这样惬意的童年生活,真是让现在还宅在家里的我们感到羡慕是不是?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出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古诗三首》,首先我们先来学习这一课的生字。

    2、(1)现在来认读这一课的几个生僻字,注意读准字音。

    (2)接下来学习4个会写的字,请大家注意听(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在纸上把这几个字练写一遍。

    3、学完了生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三、再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

    题目中的“四时”是指一年四季;“田园”是乡村;而“杂”是有感而发;注意这个“兴”的读音。“其三十一”就是第三十一首。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首先了解一下诗人的时代背景:(多媒体出示)《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首先了解一下诗人的时代背景:(多媒体出示)《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自由朗读古诗。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完这首古诗,(出示要求)请结合注释大概了解一下诗句意思。

    (1)理解词语: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2、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种瓜)这是大部分同学一看就知道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古诗的韵味:《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请同学根据老师划分的节奏,再读古诗,读出韵律。边读边想象,说一说这首诗展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有没有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读出节奏),下面我们一起来理解诗句。思考下列问题:

    4、诗中先写了哪些人物?(村庄儿女、童孙)他们在做什么?(耘田、绩麻、学种瓜)。

    (1)诗歌的前两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

    (2)后面两句诗写了谁?(童孙)他们在做什么?(学种瓜)

    这两句诗中哪两个字最为简洁传神?你们知道吗?从哪里看出来?(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织,但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种瓜。这两句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勤劳好学)

    五、课堂小结。

    这么可爱的孩子怎能不令人喜爱呢?天真可爱的孩子和和谐的劳动场面深深地吸引诗人,所以他写下了这首名诗(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是一首田园诗,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田园诗?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的田园诗。(好了,什么是田园诗。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的田园诗。最后我们再来一起读一遍古诗。(好了,下课!希望同学们明天还来给老师捧场,谢谢大家!)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在欣赏《种玉米》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或同他人合作按音乐节奏来创造、表现音乐内容。

    2、学生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3、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培养和激发对劳动的热爱,并在与他人合作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表演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教学难点:

    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特别是连续两个附点音符。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观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庄稼吗?(小麦、水稻、玉米、红薯、高粱等等)农民伯伯要怎样做才能种出这么好的庄稼?让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听听歌中在种什么庄稼?都让我做些什么劳动啊?

    二、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

    种玉米(除草、施肥、撒种、浇水)

    2、复听歌曲

    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四二拍);情绪是优美抒情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3、解决难点;

    连续两个附点音符的演唱。

    4、小声跟着老师琴声有感情地读歌词。拍手打击节奏

    (1) x x x x|x x x |x x| x —

    校园地里播种上 金 玉 米

    (2)x x x x|x x x |x x| x —

    我来锄 地 你来 割 茅 草

    (3)x x x x|x x x |x x| x —

    幼芽娇嫩需 要 勤 浇 水

    5、随琴视唱歌曲

    第一句由教师示范x、 x节奏

    第二、三句学生观察和第一句的异同处,自学

    6、教师伴奏,速度可慢一些,学生分组练习互教互学,遇到的困难说出来,教师面向全体同学指导、纠正。(如:“锄”“要”“种”三处附点要唱清楚,让学生体会“马蹄声”)

    7、教师评价唱的好和不够好的地方,并纠正唱错的词句

    8、熟悉歌曲,随伴奏音乐将歌曲完整地演唱

    9、要求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有力的气势和开心的心情演唱歌曲。(要求:除了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表现劳动气氛,还要准确演唱二分音符的时值)

    10、教师对孩子的演唱予以评价

    三、表演歌曲

    1、请孩子们出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沙锤,以及发出短音的打击乐器。对孩子们的制作表示赞赏,对特别有创意和制作特别精美的乐器的孩子奖励。

    2、分组编创动作表演歌曲。

    四、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孩子们通过自制乐器,和舞蹈动作把歌曲表现的淋漓尽致。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3】

    单元整体教学。熊小玉老师也很生动的给我上了一节有趣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讲座,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在教材单元主题的引导下,通过整合教材板块,活动内容,练习内容和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进行的单元整体考虑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且其目的是尤为的关键,在于优化教学设计,实施结构化教学,提高学与教的质效。是个非常值得我们英语教师学习的优质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学习语言整体性、应用性的角度出发,摒弃了以往片面注重词句的教学,将英语教学更加推向应用性与生活化,注重语言学习的情感体验与整体认知。

    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们在英语的教学设计中提倡从单元主题的整体角度来设计教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单课的独立,而是在基于单元整体的基础上来设计单课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过程。其中明确单元整体主题与单课个体话题之间的关系,梳理明确教学内容之间关系,确定整体设计的第一步,我学习到了三点体会:

    一、做到专研教材,挖掘出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之间的深层次关系

    教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与标准。在单元整体设计时,要做到主题与话题之间的浑然一体,必然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读,不仅要按照教材表面设定的主从关系,更要挖掘教材内部单元与单课之间隐含的内在联系,从而为更好地设计主题与话题提供更多的素材。我们要认识到教学的内容要基于教材的文本,但并不局限于教材呈现的文本,更多的内容是隐藏在教材文本之下,具有内在的隐性联系。我们需要深层次地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相关的教学内容并选择出主要相连的材料。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梳理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间的联系,做到深层次的关系。

    二、做到文本再构,梳理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联系

    我们要明确设计思路合单元主题的教学内容,基于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通过文本再构,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单元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呈现的可能比较散,而教师挖掘出来的内容显得更为零乱。如果直接让学生去学习是达不到我们预期的学习效果的。且我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与情境性。因此教师要通过文本再构,在单元整体与单课教学的体系内合理安排好学习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将分散的知识点按照语境、话题、层次等逻辑顺序重整排列,就犹如一盘散开的明亮璀璨的珍珠一样,把它们用一根结实又好看的链子串起来,一定更有价值。文本再构也是如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学到用、从旧到新、螺旋式上升,既学习新内容又联系旧知识,既学习教材文本又整合文化内涵与生活实际。

    三、构建学习英语语境,把学生引领到一种英语学习的语境中

    在进行构建学习英语语境的设计时,可以借鉴组织结构学的相关知识。在设计时,用话题人物或是故事串联成并列式的设计;用主题——话题的结构串联成总分式的设计;用认识过程或是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串联成递进式的设计等。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地将教材内容中散落的珍珠以主题——话题为线串联成美丽的学习链,丰富课堂学习的内涵与深度,打造多元内涵、多线性层次的课堂教学盛宴。把学生引领到一种英语学习的语境中,更好更快的是学生融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

    因此,当我们在写自己的教案时,要切实地走进教材,研究教材,用好教材,用心去体会和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学习内容,进行提炼。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基本立足点,只有用好教材,设计好教学,实践好课堂才能达成教材与教学的和谐统一,体现两者之间的完善结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很新颖也很本质,我们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材料,把小学英语教学做的越来越好。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4】

    一、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方面提出的,三年级下册的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本单元借助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活动以及插图等学习资源围绕“传统文化”的人文主题进行内容重组,培养学生独立识字、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内容简介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介绍了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初步带领学生在领略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重点是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历史悠久、设计精巧美观的特点,重点是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感受古人的劳动智慧;《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重点是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最后的“综合性学习”环节又回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重点是交流过节的故事或过程,帮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精髓,并将体会付诸文字。本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综合性学习栏目。它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

    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通过写过节的过程和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单元目标

    (一)核心目标:

    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在习作中写清过节的过程。

    (二)常规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30个词语。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2.能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

    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5.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6.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进行展示、评价、改进。

    7.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8.能说出有关句子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写。

    四、总体构想

    从单元的主题出发,围绕“传统文化”到课文内容中探索发现,体现了整读课文、归类识字、品析词句的系统学习思维。本单元包含古诗与说明文,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使得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更加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也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自发地查阅课外资料进行知识扩充。本单元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围绕传统节日展开,学生在课上与课下都可以进行实践,并通过交流与写作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虽然教材将综合性学习安排在后期,但是把结合学生体验和古诗的引入放在单元之初,让任务布置前置,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课文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完成目标的学习理解和能力的提升。在本单元的阅读学习中学生会发现课文能够围绕一个意思进行展开,进而产生思考,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学生在理解课文整合语文能力知识点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整体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学习能力目标。结合单元学习内容,设计了《清明上河图·十三郎》进行整体阅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学习阅读图文的方法,在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一部分教科书设计

    模块一

    初读感悟:初识传统文化,了解写作方法(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导入本单元,明确单元主题,激发兴趣。

    2.初步认识“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3.制定本单元学习计划。

    4.整体读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学习过程:

    课时1:

    板块一

    开启单元学习,初步了解传统文化

    1.导入传统文化相关知识。

    ①学生自由交流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②教师补充总结: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称谓,有时也称“文化遗产”。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其内容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等。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学为支柱,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2.调研预习情况,收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结合课文体会内容:在第三单元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脚步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民间风俗,品味艺术的精彩,再现古都风貌,通过四大发明和建筑的精妙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件结构图展示概括)

    3.检查课文初读情况。

    【设计意图:本单元借助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活动以及插图等学习资源,围绕“传统文化”的人文主题展开。单元初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初识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另外鼓励学生在预习时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继续进行学习。通过预学习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整单元的内容和结构,以便更顺利地了解和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后面的综合性学习打下基础。】

    板块二

    说一说,写一写,词句段运用

    (一)按照流程图和例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过程。

    1.阅读蓝色方框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都是动词。

    2.读下面的一段话,引导学生总结在段落中加入这些动词的好处:

    ①这些动词帮助读者准确了解造纸动作的先后顺序。

    ②这些动词十分生动,使得描写十分吸引读者。

    3.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手工活动,借助动词思考活动过程。

    4.小组交流,相互修改。

    5.全班汇报,生生互改,教师提建议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6.教师评价总结。

    (二)思考例句描写的共同点,再照样子写一写。

    1.自由读例句,思考特点。

    2.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3.总结归纳两句话的相同点:

    ①都是围绕一个意思展开描写,体现了事物的一个特点。

    ②在描写的时候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上了“有的……有的……有的……”。

    ③语言十分生动,能用上恰当的词语。

    4.教师引导学生确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选择好一件事物的一个特点。

    5.教师鼓励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句子,相机指导。

    6.写完后小组交流互改句子。

    7.全班交流,生生互改,教师提出修改建议。

    8.教师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为“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在走进课文学习之前,在之前的《赵州桥》一课中,学生已经通过分析学习了解和学习了这一核心目标,园地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更好地体会单元语文要素。在本部分教学中先利用词句段运用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感悟,收获一些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为后期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块三

    自主学习,制定单元学习计划

    1.教师先呈现单元整体结构图,帮助学生梳理单元重难点。

    好处:整理出单元知识点、重难点,帮助学生整体理解单元任务,方便制定学习计划。

    2.分享之前的经验,总结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

    3.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制定本单元的学习计划。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重点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从主题体会上,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了解传统文化,体会其魅力,更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生活经历了解感受进而展示学习成果。不仅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要针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帮助学生在学习和习作方法上进行能力提高,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这有助于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单元学习,达成核心目标。】

    课时2:

    板块一

    交流计划,激发兴趣

    1.学生展示学习计划,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指导与评价。

    2.小组合作,完善学习计划。

    板块二

    落实计划,整读课文

    1.自由读《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圈画生字词。

    2.再读课文,将不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试着通过查词典理解或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3.小组交流读课文。小组成员相互纠正读音并交流自己在读书中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相互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和小组成员一起合作读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并将试着相互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预设:

    学生1:我不理解什么是“横跨”。

    学生2:我来帮你解答。我查了词典,“横跨”的意思是在上形成拱形,从一个界限展开、延伸到另一个界限。在课文中就是指拱形的赵州桥从岸的一边延伸到对岸,连接了两岸。

    4.将疑难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帮助理解。

    5.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尝试标画,将自己不懂的词语或问题写出来。

    6.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上节课提出的关于课文的问题,尝试相互解答。

    7.再读生字词及课文,进行巩固与自检,达到准确、熟练认读的目的。

    板块三

    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 通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2. 大致了解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尝试旁批。

    《纸的发明》:

    师:这篇课文是什么结构?

    学生:总分总结构,先总说造纸术有伟大贡献,再分说纸的发明过程,最后总说造纸术促进了文化发展。

    师:你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值得学习的写作特点?

    学生:课文中有的段落围绕一句话展开描写。

    3.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补充。

    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总结概括大意的好方法。

    教师总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先找一找文章中有没有哪个句子或哪个段落能够直接概括,如果找不到,可以分别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将这些段落的意思串联在一起。

    板块四

    课时梳理,布置作业

    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继续读四篇课文,从中提取信息,尝试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模块二

    阅读课文:字里行间找信息

    (4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

    2.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3.能在组内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资料,并商量展示活动成果所用的方式。

    4.能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收集的“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料。

    5.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6.通过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和习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课时分配

    4课时

    学习过程:

    课时1:

    板块一

    整读课文,寻找信息

    1.动态出示表格第1列,引导学生聚焦课后习题。

    2.到课文中寻找重要信息,整体把握课文写的内容。

    3.动态出示表格按要求找信息。

    4.发现信息的关键性。

    5.体会关键句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运用表格的动态梳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并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二

    课时梳理,布置作业

    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练习朗读四篇课文,并背诵《古诗三首》、默写《清明》。

    课时2:

    板块一

    朗读课文,感受文趣

    (一)朗读《古诗三首》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自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指导读出节奏。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出节奏。

    4.出示图片,理解诗意,进行全班交流。

    5.交流传统文化节日和习俗。

    6.出示图片,背诵古诗。

    (二)朗读《纸的发明》

    1.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和记录方式的缺点。

    师:请你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4.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概括这段内容。

    5.引导学生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6.交流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感受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之大。

    讨论总结:蔡伦改进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7.梳理纸的演变过程。

    师:请你再次浏览课文,用表格形式记录纸的演变过程。

    (三)朗读《赵州桥》

    1.播放图片,介绍赵州桥的相关资料。自读课文。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读第一自然段,了解交代了哪些内容。

    5.读第二自然段,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写了雄伟?哪些句子写了坚固?

    6.自读第三自然段,这段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主要写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四)朗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人多的场景,同桌相互交流。

    3.自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街市热闹的画面。

    4.齐读最第一个自然段,体会画的价值,感受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板块二

    学以致用,拓展内容

    1. 收集资料了解地动仪、圆周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2.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板块三

    课时梳理,布置作业

    1.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课时3

    板块一

    背诵读文,搜集资料

    1.背诵古诗,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和习俗。

    2.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还可以通过表格或泡泡中的提示进行收集资料。

    3.恰当提出建议,并把了解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4.选择活动小组,制订活动开展计划、时间安排。可以设计一个活动计划表。

    活动计划表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后,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通过多种方式搜集传统文化节日和习俗,并运用表格的形式分组分工合作完成搜集任务,感受小组合作的快乐。】

    板块二

    小组讨论,确定方式

    1.交流组内成员课外收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资料。

    2.商量准备展示活动成果的方式。

    3.统计收集资料,发现不足,补充资料,确定展示活动成果的方式。

    课时4:

    板块一

    提取重要信息,介绍历史文化

    1.查找“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关资料。

    2.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别人介绍。

    3.请学生进行评价。

    4.向介绍清楚、声音洪亮的学生奖励一张积分卡。

    5.将你所介绍的“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写下来。格式如下:

    【设计意图:通过查找“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关资料,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历史,并通过关键词语清楚地介绍,培养学生重组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介绍后还可以获得奖励,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模块三

    梳理探究:归类识字,积累词语

    (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巩固复现本单元44个生字,8个多音字。

    2.按结构和特点归类学习生字,正确书写36个生字和30个词语。

    3.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三、学习过程

    课时1:

    板块一

    朗读课文,复现生字

    1.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我指你认做游戏读。

    4.分类交流识字方法。

    组词、根据字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同音字、根据插图、查字典。

    5.交流生活中见过的标示牌。

    6.出示句子,补全词语。结合语言环境巩固生字。

    板块二

    学多音字,据意定音

    1.出示本单元多音字:累、切、便、鲜、爪、都、乘、笼

    2.交流多音字的读音并组词。

    3.查字典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4.生读多音字组词。

    5.结合语言环境确定多音字并组词填空。

    【设计说明:可以让学生根据多音字在文中的意思,进而读准它们的字音,学会通过字义确定字音。】

    板块三

    复习词语,积累词语

    1.出示本单元词语。

    2.生读词语。

    3.小老师领读。

    4.根据语境填写词语。

    5.出示日积月累词语,感受传统文化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1)生读,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好”。

    (2)引导学生思考四字词语的意思。

    (3)学生看图介绍这些四字词语。

    (4)开展游戏“对对碰”。

    【设计说明:积累词语,感受词语所在的语境。学生可以根据图片、视频等资料理解四字词语,感受传统文化。】

    课时2:

    板块一

    分类指导,归类书写

    1.出示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2.尝试分类识记:

    符 欲 魂 借 酒何牧 兄 独异佳 术 伟 录 册 保 存 约 验 阿欧洲 社

    赵 省 县 匠设计 史 创 举 且 智 慧 历

    3.学习第一组左右结构的字及特点:

    左右同宽:欲 牧欧约

    左宽右窄:创

    左窄右宽:魂 借 酒何独 佳 伟 保 验 阿 洲社设计

    4.学习第二组上下结构的字及特点:

    上窄下宽:符 兄异录

    上宽下窄:省 县 举 智

    5.半包围结构:

    匠 历 赵 存

    6.独体字:

    术史 且 册

    7.上中下结构:

    8.书写时要注意:

    (1)观察田字格,找到每个字的关键笔画与占格。

    (2)重点笔画书写时要注意:

    牧:“牜”书写时最后一笔是提。

    录:“录”的下半部分不是“水”。

    欧:“欧”的笔顺是:横、撇、点、竖折、撇、横勾、撇、捺。

    洲:“洲”先写三点水,再写点、竖撇、点、竖、点、竖。

    省:下半部分是“目”。

    慧:中间的“彐”要写得扁一些,中间的一笔横不出头。

    匠:先写横再写里面的“斤”,最后写竖折。

    9.师范写。

    10.生练习书写生字。

    11.生交流展示,生评价。

    12.修改后,布置作业:书写生字、生词。

    【设计说明:在书写生字时,先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和重点压线笔画,形成习惯,再对重点笔画或易错笔画进行重点梳理,有助于学生在写字时可以规范书写。】

    第二部分

    读整本书教学设计

    模块一

    整本书导读:激发兴趣,引导阅读

    (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激发阅读兴趣,产生阅读期待。

    2.探索文本,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课时分配

    1课时

    三、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相信你们对《清明上河图》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老师就来给你们推荐一本介绍得更加详细的绘本——《清明上河图·十三郎》,让我们跟着绘本一起走进热闹的汴京街市吧!

    (二)大胆猜测

    1.看封面,认识主人公十三郎。

    请你观察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小男孩是谁?让我们一起跟他走入这次惊险而又神奇的“旅行”……

    2.对绘本内容进行猜测。

    请你大胆发挥想象,猜一猜这本书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有什么联系和不同?里面会有什么内容?(配合上学期学过的预测方法尝试阅读绘本)

    (三)了解四大部分

    打开书,看一看这本书分为几大部分?

    每部分都是什么内容?(故事配图简单理解)

    (四)阅读第一部分——十三郎的故事

    读一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设计说明:猜测是一个阅读者的好品质,更是一个好习惯,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猜一猜书中的内容,从而激发阅读兴趣。整体浏览全书,掌握结构,接着阅读十三郎的故事,引导学生对《清明上河图》进行初步体验,为后续进一步欣赏打下基础。】

    (四)布置作业

    在绘本故事中,十三郎走过了许多地方,请你再次仔细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和景物,选择你感兴趣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给伙伴或者家人听。

    模块二

    整本书汇报:汇报交流,引发深思

    (1课时)

    一、学习目标

    交流阅读收获,感受画作之美。

    二、课时分配

    1课时

    三、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热闹繁华的汴京街市,认识了十三郎,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欣赏耐人寻味的古代画作。

    (二)分享交流

    1.打开书,翻到第二部分,这里有《十咏图》、《明皇避暑宫图》、《五马图》三幅画作,请你选择一幅画,用自己的话介绍给大家听。

    2. 请你向大家展示《清明上河图》中你感兴趣的画面,想象一下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故事?

    【设计说明:给学生搭建阅读交流的支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并组织好语言交流自己的收获,在分享中感受中国古代画作的古典美,体会《清明上河图》的精妙之处。】

    3.你在欣赏《清明上河图》的时候是否有困惑或者有更多想知道的呢?请你阅读本书的第三部分,看一看这101个解读,和你的同桌互相介绍一下这些知识。

    4.《清明上河图》中包含着许多人物与有趣的景观,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对作者张择端或者画作中的谁说些什么呢?

    【设计说明:通过看“解读”,进一步了解画作,并感受北宋的繁华景象。通过与作者和画作中古人的“隔空对话”抒发对古代艺术家的崇敬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

    (三)布置作业

    第四部分是作者的创作后记,在这份后记里,你能看到作者整个的创作思路,更重要的是,你还能看到作者埋伏在画面里的一些游戏和故事。比如正文故事里有个人物,浑身画满了眼睛,他是什么人?又如,在这本书里,你除了可以看到《清明上河图》,还能看到哪些宋画的影子?这些设计都会在后记里解答。请你在课下仔细阅读后记,和你的小伙伴或者家人进行交流。

    第三部分

    语文实践活动

    一、学习目标

    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学习过程:

    课时1:

    板块一

    播放视频,激发兴趣。

    1.(播放过春节的视频)到处张灯结彩,真热闹呀!这是什么节日呢?(背诵《元日》)

    2.你们喜欢过节吗?

    3.过春节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节日,看,有的同学眉飞色舞,原来是收到了红包,难怪那么高兴。其实每个节日都蕴含着大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设计说明:春节是学生们最熟悉不过的传统节日,围绕这一节日展开,使这个活动与单元主题更密切,又和学生的生活更紧密。】

    板块二

    谈谈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1.大家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补充。

    3.你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吗?

    4.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可以通过讲故事、背古诗、图片资料介绍等形式简单展示)。

    5.教师进行小结。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板块三

    进行实践性活动。

    1.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了解传统节日?

    3.学生交流了解的内容及方式。

    (1)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

    (2)介绍传统节日美食佳肴的制作方法。

    (3)介绍自己经历过的庆祝或民俗活动。

    (4)上网或查找书籍,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询问长辈。

    4.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交流展示活动方案。在小组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派组长汇报本组的活动方案。

    小组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展示。(讲故事、PPT展示、小报制作等均可)

    5.教师评价指导。

    【设计说明: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小组进行合作,锻炼合作能力。】

    课时2:

    板块一

    交流评价活动

    1.回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2.展开交流活动。

    (1)自主交流,谈谈收获。

    (2)集体汇报,总结评价。

    3.展示成果。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展示自己做的月饼,表演写春联等。

    (2)展示成果时,本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3)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设计说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块二

    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可以写过节的过程。

    (2)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提示:写过节的过程,要写热闹、欢乐的场面。写故事,要能写清楚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完整的一件事)

    3.指导选材。

    (1)开展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了解许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有饮食文化,有风俗习惯,有传说故事等。

    (2)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4.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5.全班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写清楚过节的经过;

    要有一定的顺序;

    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材料;

    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6.范文指导。

    7.学生独立习作。

    板块三

    展示作品,修改习作。

    1.出示习作范文。

    2.老师指导学生评议范文。

    3.同桌交换习作,交流点评:过节的过程是否介绍清楚?有没有写出自己当时的感受?有没有错别字?

    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5】

    课题

    第五单元

    教学内容

    《雨打芭蕉》赏析

    教学领域

    欣赏

    执教教师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国乐飘香中的《雨打芭蕉》。

    1、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以中国民族乐器为主,与之前所学的中国民歌《草原牧歌》、《劳动的歌》、《小调集萃》等单元形成呼应。

    2、本节课贯穿了民族器乐艺术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了解丝竹乐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广东音乐《雨打芭蕉》属于中国民族器乐中的“丝竹乐”,具有小型乐队演奏、音乐情趣轻松活泼、演奏风格精致细腻、音乐优雅柔和的特点,主奏乐器音色突出,易于欣赏、易于学习,实为学习了解中国名族器乐的佳作。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 能够体会音乐要素变化对音乐风格所起的作用,在观察力和注意力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课堂上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感受和体验中国民族乐器丰富的意蕴美,能对广东民间音乐产生兴趣。

    知识目标

    了解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认识“换头合尾”、“合头换尾”“加花”等音乐创作手法。

    能力目标

    通过聆听《雨打芭蕉》,初步感受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了解高胡的外观和音色特点。运用听赏法去整体把握全曲旋律,再运用情景模拟、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换头合尾、合头换尾、加花”等民族音乐创作手法。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引导探索法、思维导图法、小组讨论法、对比欣赏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音像资料、思维导图教具、二胡和高胡

    教学过程

    一、乐器导入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民族乐器吗?

    学生回答教师所提问题

    2、二胡、高胡实物介绍,请民乐社团学生演奏二胡和高胡,重点介绍高胡,聊聊广东人的语言特点与高胡的音色有相通之处。

    学生对比乐器的外观,聆听二胡和高胡的音色。

    3、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介绍广东音乐的特点,教师出示课题:广东音乐——《雨打芭蕉》。

    【设计意图】

    让民乐社团学生分别演奏二胡和高胡,不仅能让其他学生了解高胡音色,也能激发学习广东音乐的兴趣。

    二、整体把握

    师:播放《雨打芭蕉》,并提问:演奏的乐器有哪些?乐曲在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在你脑海中浮现什么样的场景?

    生:边欣赏视频《雨打芭蕉》边思考老师所提问题

    【设计意图】

    整体把握《雨打芭蕉》的旋律特点,感受乐曲情绪,了解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高胡。

    三、分段赏析

    1.听赏第一部分

    师:播放第一部分旋律,出示简谱。请学生找找相同的旋律,引出换头合尾和合头换尾。

    生:找出相同的旋律,认识换头合尾和合头换尾。

    师(出示第一部分乐谱)提问:请同学们找一找最密集的节奏在哪里?

    生:找出节奏最密集的旋律,跟琴哼唱第一部分旋律。

    师:介绍“加花”的民间创作手法。

    小游戏:跟着老师练习声势节奏,进一步强化“加花” 的创作手法。

    声势节奏谱例:

    师:弹唱第一部分旋律,带领学生熟悉主旋律。

    【设计意图】

    通过几个环节设计,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几个创作手法,密集的节奏象征着雨越下越大,让学生明白艺术源自于生活,让学生体验艺术的同时,懂得如何欣赏艺术。

    听赏第二部分

    师:播放第二部分旋律,出示简谱。并提问:你能听到哪些乐器?他们在描绘什么呢?

    可以提示学生从节奏、力度、演奏法记号等方面去分析出此段旋律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生:聆听之后分小组讨论所提问题。

    中心发言人解答,其他小组质疑、追问、补充。

    师:请大家画旋律线,通过顿音记号模仿雨打芭蕉的动作。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乐器的音色特点找出其他几件民族乐器,通过音乐中的节奏、力度、演奏技巧等去分析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小组合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画旋律线模仿雨打在芭蕉上的动态特征,将枯燥的乐理知识糅合进艺术表现中,让学生参与表演,提高学习兴趣。

    3.听赏第三部分

    师:播放第三部分旋律,出示简谱,并提问:此段的速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主要围绕哪个音在旋转?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速度变化意味着雨和芭蕉的动作也发生着变化。

    师:介绍此乐句围绕着商音在旋转,简易介绍五声调式。

    【设计意图】

    速度变化也是欣赏音乐需要感受的一部分,商音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五声调式。

    四、完整聆听

    师:播放完整乐曲,带领学生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生:边听边模仿所听到的各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设计意图】

    带着所学的知识再去聆听,可以更清晰明了地了解《雨打芭蕉》,加深对广东音乐的认识。

    五、知识梳理

    根据思维导图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

    思维导图的梳理,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自己总结。

    六、作品背景介绍

    教师请一位同学通过自己在课前查阅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教师进一步补充。

    【设计意图】

    一首作品的景点呈现也离不开它的灵魂——创作背景,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广东音乐。

    七、拓展欣赏、知识检验

    师:播放《欢乐歌》和《喜洋洋》,并提问:哪一首是广东音乐?

    生:听辨哪首是广东音乐。

    【设计意图】

    知识检验,巧妙加入《欢乐歌》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八、教师小结

    广东音乐只是我国浩瀚的民间音乐的一种,更多的民间音乐需要我们去了解学习,更需要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与发扬

    板书设计

    卡片式思维导图展示、旋律线。

    教学反思

    因自身不会演奏高胡,所以想到了可以利用学生资源,由学生去演奏二胡和高胡,既完成了这个教学环节,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思维导图展示整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听辨环节中将下次课程内容的江南丝竹乐与本节课广东音乐进行音乐风格方面聆听对比,既考察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又能为下次课进行铺垫,从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从整体来讲,整个课堂环节是流畅的,通过短短的一节课学生基本能掌握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读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带、歌曲碟、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揭题。

    孩子们,你们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吗?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吧!世界少有很多种爱但在这么多的爱中,有一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就是妈妈的爱。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揭题板书:妈妈的爱,并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培养情感

    1初步感知激发情感

    (1)妈妈的爱是什么?自由朗读课文,并从文中画出来。

    指名说一说妈妈的爱是什么,引出并板书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再读全文,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出感情来?(教师指导朗读。)

    〈2〉、请你们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一定要读出感情。

    (3)指名读,学生评读。再次自读自悟后,在小组里夸夸自己的妈妈。

    (4)指生说说妈妈为自己做了那些事情?

    (5)是呀,妈妈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应该对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刚才老师被大家的精彩发言感动了,请孩子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一背。(6)、你们读得那么好是因为什么呀?你觉得妈妈的爱还是什么?试着在书上写写吧!

    三、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你们想的、说的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爱里成长起来的,夏天,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雨天,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我们生病的时候,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当我们懂事了,或者有一点进步的时候,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是幸福的微笑。妈妈给了我们许多许多的爱,我们也要用爱回报妈妈,我们永远永远地爱我们的妈妈。

    四、深化朗读熏陶情感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五、齐唱歌曲表达情感

    (播放歌碟)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附板书:

    妈清凉的风爱

    妈遮雨的伞妈

    的滴落的泪妈

    爱甜甜的吻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7】

    最近聆听了x教科所王纬光所长的讲座,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受益匪浅。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要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我的“教学追求”。我想课堂教学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我认为有效地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4.目标要有效: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教师再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对教学过程任务具有导向作用。课堂的有效组织。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课后的有效练习。量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灵活的应变能力,熟练的驾驭能力,炉火纯青的教育艺术,都有赖于教学各方面持之以恒的锻练。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8】

    一、内容概说

    本单元安排了5篇课文,其中4篇现代文,1篇文言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小说,《丑小鸭》是童话,《诗两首》是新诗,文言文《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性文章。虽涉及古今,体裁有别,但都以“成长”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乐到私塾读书这一成长过程的童真童趣;《爸爸的花儿落了》则讲述了“我”在爸爸的关怀教养下不断成长的故事;《丑小鸭》则叙述丑小鸭虽命运多舛,却勇于抗争,最后变成白天鹅的动人传说;《诗两首》则重在抒写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发读者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伤仲永》则是以方仲永从一个神童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故事,告诉人们后天的努力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围绕“成长”这一主题,每篇文章解读成长角度是不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快乐地成长”进行解说;《爸爸的花儿落了》从“爱伴成长路”进行解说;《丑小鸭》从“进取中成长”进行解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从“乐观中成长”进行解说;《未选择的路》从“慎选成长路”进行解说;《伤仲永》从“成长须求知”进行解说。

    二、目标总览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生平概况,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虚词。

    学会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恰当的顺序写景。

    学会从语言入手,领会文中的写景与抒情。

    学会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内容。

    了解记叙的叙事方法。

    学会塑造形象的写法,学会想象和联想。

    认识象征手法。

    领会借事说理的写作特色,学会取材的详略处理。

    ⑵能力目标:

    使学生学会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单元应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应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由于本单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应应体现教法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可行性,从“大语文”角度考虑,让学生懂得把课文内容与个人成长过程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学得真实,学得亲切;应鼓励学生大胆合作,通过合作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应努力实践师生平等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要让学生学会阅读,特别是要学会探究性阅读,进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亲和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对大自然的感悟能力。

    ⑵把握人类真挚深沉的爱,获取人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爱的情感。

    ⑶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苦乐、得失、成败,正视生活,勇于挑战,用自己的努力开辟自己辉煌的人生之路。

    ⑷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欺骗,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⑸帮助学生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让学力一般者消除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学力较好者消除自恃聪敏的心理。

    在实施这一目标的进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的语言、行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价值观的培养;应体现学生自信心建立的心理进程。

    三、重点难点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⑴重点:

    ①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领会作者童年的生活情趣。

    ②学习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⑵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这一部分词语、内容的理解。

    2、《爸爸的花儿落了》:

    ⑴重点:

    ①文中插叙部分对表现父亲形象的作用。

    ②理解文章蕴涵的丰富的情感,体会父亲的严厉、深沉和执着以及对“我”成长的影响。

    ⑵难点:

    ①文中插叙部分对表现父亲形象的作用。

    ②揣摩文中的伏笔,理解文章含蓄的表达。

    3、《丑小鸭》:

    ⑴重点:

    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

    ⑵难点:

    体会文中的思想启示。

    4、《诗两首》:

    ⑴重点:

    把握诗中的思想内容,了解诗中形象的语言。

    ⑵难点:

    同重点。

    5、《伤仲永》:

    ⑴重点:

    积累词汇,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内容,明确借事说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⑵难点:

    ①借事说理的写法。

    ②如何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

    四、教学思路和方法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生的阅读感悟和老师的重点点拨相结合;同时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问互难的设计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体现合作学习的精神。

    2、《爸爸的花儿落了》:

    以学生的自我阅读为主,指导学生从探究问题入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体现自我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

    3、《丑小鸭》:

    采用讲故事法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并做些扩展阅读。

    4、《诗两首》:

    诵读法为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指导学生联系实际,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欺骗,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5、《伤仲永》:

    诵读法,让学生借用工具书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重点归纳法,略加点拨,适度答疑,帮助学生积累主要的文言词语。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观察生物与非生物,比较他们的区别。

    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型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1.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 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环 节

    导入新课

    新 课教 师 活 动

    在三十亿年前我们的地球一片荒漠,寸草不。而今天我们的星球如此美丽,你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装点的如此美丽吗?

    一. 什么是生物

    在你的周围有很多生物,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1. 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和实物,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 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小结: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

    观 察

    分组讨论

    交 流

    总 结

    二.生物的主要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主要特征,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和补充吗?

    分析归纳

    小 结学完本节课,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会怎样回答呢?表达交流

    课后活动调查身边的生物种类

    设计表格,调查身边生物的种类和生活环境。 实践

    板书设计

    生物的特征

    一.什么是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二.生物的主要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jK251.cOm

    调查观音塘湿地公园的生物种类

    一、调查目的

    为把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我们选择对校园生物种类的调查、研究作为活动的课题。通过对校园里各种各样的生物进行观察和学习,使学生既学到了许多生物分类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野外识别生物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更好地贯彻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此外还能为学校调查清楚校园的生物资源提供一些资料。

    二、活动安排

    (一)准备阶段 20xx年9月5日—9月10日

    1、确立课题

    活动开始先让学生设计选择意向调查表,再由学生自己选择并确定调查题目。

    设计并填写好的选择意向调查表:

    班级:班姓名 性别 爱好

    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与你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是什么?

    你最想调查的问题是什么?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

    2.活动分组

    各班采取自愿的方式组成兴趣小组,4~5人为一个调查小组,并确定组长。

    3.制定计划

    由学生自己设计小组活动方案(包括设计调查路线和校园生物种类的调查记录表等),鼓励学生形式要多样化,老师对各小组成员进行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制作生物标本、如何对生物进行归类等方面的培训。

    4.材料用具

    调查表、笔、放大镜、望远镜、照像机、软尺、采集箱等。

    (二)实施阶段 20xx年9月11日~20日

    实施程序:先后采取调查(包括测量)、访问、查阅资料、鉴定、挂牌等方式了解校园的生物资源。对校园内的每一种生物都要进行登记,部分种类应采集2~3套标本,不能识别的种类应请专家鉴定,认真作好调查记录,尝试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将归好类的生物资料进行整理,填写在自己设计的调查表上。

    l.调查记录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记录校园各种生物的名称、形态特征、生活环境、数量、生长情况等资料,学生很认真的填写调查记录表(调查记录表见附件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做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2.制作并鉴定标本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区分不同生物的名称,对于部分生物科类(尤其是不认识的生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将它们制成了生物标本,然后对各种生物进行鉴定,并将调查记录表填写完整。比如,标本的制作我们通常是采用自然干燥法和加温干燥法。微波炉干燥法是加温干燥法中的一种,目前家庭微波炉非常普及,是用来干制标本的好器具。该法快速而且保色保形效果好。但是有些植物的节间具有特殊物质和结构,在微波的作用下易燃烧,还有一些植物材料的色素不耐微波辐射,极易变色,这些材料不适合用此法而要用自然干燥法进行干燥。将干制好的标本右下角贴上标本签,写上名称、编号、采集日期、地点等,保存起来,以备鉴定时查用。

    3.参观访问

    调查结束后,对于无法鉴定的生物,学生可以拿干制标本向有关专家或到花鸟市场去了解它们的生物名称、生活习性、养护管理和饲养方法等,开阔了学生的拐野,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4.制作卡牌

    学生到图书馆查找有关书籍,弄清校园内生物的种、科、属、学名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等知识,有无法查阅的生物应请有关专家鉴定,最后给校园植物编写名录制作塑料质地的卡牌。

    5.挂牌

    学生将自己制作好的卡牌对校园植物进行挂牌,挂牌后还可以为植物拍摄照片,让来到校园的每一个人都了解认识所有的植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利用科学工具书籍查阅知识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又增长了他们的植物知识,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这次对校园生物的调查,学生们将更进一步的了解校园,从而更加热爱校园内一草一木。

    阶段小结 通过探究、调查、访问、考察、劳动实践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完善建构学生自我精神世界。

    (三)总结阶段 20xx年9月22日~30日

    l.表达交流

    调查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调查过程、结果和体会,还可以提出在调查中所想到的其他问题,跟其他小组交流。全校师生能在每棵花卉植物上看到挂着的学名牌,学生们将能科学地称呼花卉植物的植物学名,并且纠正学生中的一些模糊和错误的概念,学生对生物的多样性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花草树木绿化校园,保护环境的认识也有进一步的提高,最后安排学生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写出心得体会在班上交流和总结,并撰写调查报告。

    2.结果分析

    三、活动反思

    1.学生反思

    2.教师反思

    “我思,故我在。”三年的课改让我学会了思考。课改在理论上的讨论表述已日臻完备,其难点在于将课程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自从开展《生物种类的调查》活动以来。我发现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有明显的变化:

    首先,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学生会善于主动搜集资料,凡是书上涉及到的科普知识,学生会去翻阅相关资料,有的还会在网上查寻,

    其次,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大大加强了,学生们能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的保洁工作,使校园的环境更优美。

    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们老师应多开展以学生自主性、实践性为主的活动,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都有重要意义。

    四、活动延伸

    1.建立一个校园生物资源库编入学校校本课程,以备教师教学所用。

    2.开展学校植物领养活动。

    具体做法是:分年级、分班划好领养范围,采取“承包责任制”,负责养护管理植物,然后定期对领养结果评比,让学生有“我的校园,我做主”的感觉,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同伴互助的团队精神,充分利用学校的绿化资源。

    开展校园生物园地的规划活动,建立生物园地规划区(如动物饲养区、作物栽培区、食用菌栽培区、药用植物栽培区、蔬菜栽培区、花卉栽培区等)。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汉字,积累优美词语,并学以致用。

    2、通过归类巩固,灵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3、培养学生喜欢学习字词的情感,养成主动积累字词的习惯,热爱祖国的丰富语言。

    教学重难点:

    通过归类巩固,灵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童心小广播

    1、学生根据单元内容安排小组进行童心小广播

    2、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了,请大家端坐静听。有请小广播员

    3、小广播员广播:我的广播题目是……谢谢大家倾听。

    4、掌声后主持人小结:感谢同学的精彩广播,请下一组小组

    的广播员做好准备。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断、楚、孤、帆)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中断、楚江、孤帆)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

    (孤——狐)(继——断)(帆——凡)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四、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孤——狐)(继——断)(帆——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通过归类巩固,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童心小广播

    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啦!现在有请***同学上台,请同学们端坐静听。

    ***同学上台

    主持人:谢谢***同学,……(主持人根据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蓝、懒、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料、辈)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蓝色、懒洋洋、披甲、威武、拣东西、颜色、形状、渔料、祖祖辈辈、)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辨字组词

    蓝( ) 懒( ) 拣( ) 形( )状( )渔( )

    篮( ) 赖( ) 栋( ) 型( ) 壮( )鱼( )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五、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蓝、懒、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料、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通过归类巩固,灵活运用。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一、童心小广播

    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啦!现在有请***同学上台,请同学们端坐静听。

    ***同学上台

    主持人:谢谢***同学,……(主持人根据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汇、欣、赏、映、挡、视、线、浸、献、药、材、软、刮、舌)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汇成、欣赏、反映、挡住、视线、浸透、献出、药材、软绵绵、刮过、舌头)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辨字组词

    党( ) 映( ) 材( )刮( )浸( )

    赏( ) 影( )村( ) 敌( ) 侵( )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六、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汇、欣、赏、映、挡、视、线、浸、献、药、材、软、刮、舌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指导学生根据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感受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2、通过对乐曲的多次感知和欣赏,在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音乐的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随音乐表演《劳动最光荣》

    师:劳动是很光荣的,劳动的形式也很多,打铁就是其中的一种。古时候,人们使用的兵器、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等等铁器都是由铁匠用手工敲打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由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谱写的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

    谁能说说管弦乐器包括哪几种?大屏幕展出

    1、初听

    (1)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完整地欣赏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请大家边听边想,在你听音乐的同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a、学生欣赏

    b、欣赏后学生自由发言

    (2)师:对,这首乐曲描写了美丽大森林的景色和铁匠们愉快打铁的场面。你能模仿打铁的动作吗?

    2、复听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现在请大家更仔细地听一遍这首乐曲,想一想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

    a、学生欣赏

    b、欣赏后学生自由发言

    师:全曲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音乐比较抒情优美,第二部分的音乐比较欢快热烈。

    二、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

    1、初听

    (1)师:现在我们就先来欣赏第一部分音乐。请大家听一听这部分音乐的旋律在速度、力度、节奏、情绪[出示板书]等方面是怎样的?描绘了森林早晨怎样的景色?

    a、学生欣赏

    b、学生欣赏后自由发言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出示:速度 较慢 ; 旋律 平稳 ;节奏舒展 ;力度 较弱 ;情绪 优美抒情 ]

    (2)师:这部分音乐以较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较弱的力度,平稳且优美抒情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早晨宁静祥和的景象。

    2、再听

    师:下面就让我们再来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感受一下大森林清晨时的美丽,并且边欣赏音乐边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天蒙蒙亮了,沉睡的森林苏醒了。[放音乐]

    3、小结:

    刚才,我们仔细欣赏了第一部分乐曲,作曲家用缓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美丽的晨景。

    〈第二部分〉

    1、初听:

    (1)师: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请小朋友听听这部分乐曲在速度、节奏、力度以及情绪方面起了什么变化?第二部分音乐与第一部分音乐有什么不同?这一部分的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a、学生欣赏

    b、学生欣赏后自由发言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速度 较快 ;力度 较强 ;节奏 明快 旋律 跳跃 ;情绪欢快热烈 ]

    (2)小结:

    师:第二部分的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活泼欢快具有波尔卡午曲的风格,表现了森林中的铁匠愉快而辛勤劳动的场面。[出示图片]

    (3)复听:下面就请大家随着音乐的节拍用打击乐器来敲一敲,学做小铁匠。另外,再仔细听一听这一部分的结尾在情绪上起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a、学生边欣赏边表演

    b、欣赏后自由发言

    (4)小结:结尾部分节奏更紧密,速度更欢快,情绪也更热烈,表现出铁匠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喜悦的心情。

    问:打铁是一种很辛苦的工作,为什么铁匠们却那么高兴,干得那么欢呢?

    学生回答

    师:说得对,因为劳动是很光荣的,劳动能创造财富,劳动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所以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接下来,就让我们完整地再次欣赏乐曲,进一步感受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并且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

    三、欣赏全曲

    1、欣赏全曲

    2、师:谁来说说今天我们欣赏了什么乐曲?欣赏之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由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谱写的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通过欣赏使我们懂得了劳动是很光荣的,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

    教学反思:学生们能随音乐热情的演奏乐器,节奏把握的比较准确。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模板集锦11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